CN116723931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23931A
CN116723931A CN202280008833.5A CN202280008833A CN116723931A CN 116723931 A CN116723931 A CN 116723931A CN 202280008833 A CN202280008833 A CN 202280008833A CN 116723931 A CN116723931 A CN 116723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rder
lambda
polarizing plate
retarda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883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出崎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723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239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6Organic displays, e.g.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即使在倾斜地观察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显示性能的显示装置。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具备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和具有偏振片、λ/2部和λ/4部的椭圆偏振板,λ/2部是层叠有第1延迟片元件、第2延迟片元件、第2延迟片元件和第1延迟片元件的层叠体,在将在相对于图像显示层的厚度方向的倾斜角45°的投影面中的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设为ReM45、将λ/4部的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设为ReoQ、将图像显示层的ρ系数(ρ)用式(A)表示时,λ/4部的Nz系数(Nz)与ρ系数(ρ)满足式(B)所示的关系。ρ=ReM45/ReoQ(A)4.5ρ‑0.160<Nz<4.5ρ+0.955(B)。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λ/2部和λ/4部层叠的内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学层叠体在可见光整个区域具有接近于λ/4的相位差,因此如果与直线偏振片组合,则作为在可见光整个区域具有97%以上的椭圆率的椭圆偏振板发挥功能。如果将其配置在OLED显示装置等的光反射层上,则能够在可见光区域的宽范围内抑制外部光反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03416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上述光学层叠体的视角补偿不充分。因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学层叠体的性能仅限于从大致正面观察显示装置的情况,存在倾斜地进行观察时外部光反射率增加、显示性能降低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倾斜地观察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显示性能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显示装置具备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和层叠于上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的图像显示面上的椭圆偏振板,
上述椭圆偏振板具有偏振片、λ/2部和λ/4部,
上述偏振片、上述λ/2部和上述λ/4部从上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侧起按照上述λ/4部、上述λ/2部和上述偏振片的顺序配置,
上述λ/2部是第1延迟片元件、第2延迟片元件、第2延迟片元件和第1延迟片元件按照上述第1延迟片元件、上述第2延迟片元件、上述第2延迟片元件和上述第1延迟片元件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上述第1延迟片元件是具有逆波长色散性且赋予大致λ/4大小的面内相位差的元件,上述第2延迟片元件是赋予厚度方向相位差的元件,在将在相对于上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的厚度方向的倾斜角45°的投影面中的波长550nm处的上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的面内延迟设为ReM45、将上述λ/4部的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设为ReoQ、将上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的ρ系数(ρ)用式(A)表示的情况下,上述λ/4部的Nz系数(Nz)与上述ρ系数(ρ)满足式(B)所示的关系。
ρ=ReM45/ReoQ···(A)
4.5ρ-0.160<Nz<4.5ρ+0.955···(B)
在上述显示装置中,由于上述λ/4部的Nz系数与上述ρ系数满足式(B)所示的关系,所以在倾斜地观察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显示性能。
上述第1延迟片元件可以是赋予大致λ/4作为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的正A板。
上述第2延迟片元件可以是赋予厚度方向相位差的正C板。
可以是上述λ/4部是第3延迟片元件和第1延迟片元件从上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侧起按照上述第3延迟片元件和上述第1延迟片元件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上述λ/4部所具有的上述第1延迟片元件是具有逆波长色散性且赋予大致λ/4大小的面内相位差的元件,上述第3延迟片元件是赋予厚度方向相位差的正C板。
可以是上述λ/4部所具有的上述第1延迟片元件是赋予大致λ/4大小的相位差作为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的正A板,上述第3延迟片元件是赋予厚度方向相位差的正C板或负C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倾斜地观察图像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显示性能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λ/2部的慢轴、λ/4部的慢轴与偏振片的透射轴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像显示层的ρ系数的附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9和比较例1~6的结果的图表(表2)。
图5是相对于图4(表2)中的ρ系数绘制Nz系数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进行说明。
[延迟片]
本申请中的延迟片是指具有双折射性的光学介质。双折射性是指,正交的3个方向中至少2个方向的折射率之差超过0.02而不同的光学性质。
[延迟片的折射率]
将延迟片中的上述正交的3个方向的折射率称为nx、ny和nz。nx表示在延迟片所形成的折射率椭圆体中与延迟片平面平行的方向的主折射率。ny表示在延迟片所形成的折射率椭圆体中与延迟片平面平行且与该nx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在延迟片所形成的折射率椭圆体中与延迟片平面垂直的方向的折射率。
[延迟片的面内延迟和厚度方向延迟]
延迟Re是表示延迟片的各向异性的物理量。延迟Re有面内延迟Reo和厚度方向延迟Reth。
波长λ(nm)处的面内延迟Reo(λ)由式(1)表示。式(1)中的d表示延迟片的厚度(nm)。
Reo(λ)=(nx―ny)×d···(1)
波长λ(nm)处的厚度方向延迟Reth(λ)由式(2)表示。式(2)中的d与式(1)中的d同样地为延迟片的厚度(nm)。
Reth(λ)=―{nz―(nx+ny)/2}×d···(2)
面内延迟Reo和厚度方向延迟Reth可以通过变更延迟片的厚度d来调整。
[正A板]
正A板是各方向的折射率满足式(3)的关系的延迟片。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正A板的慢轴与nx平行,ny≈nz表示ny与nz之差小于0.02的状态。
nx>ny≈nz····(3)
正A板能够作为λ/4板发挥作用。λ/4板的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可以大致为λ/4。面内相位差大致为λ/4的λ/4板的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o(550)可以为式(4)的范围。
92nm≤Reo(550)≤183nm···(4)
λ/4板的Reo(550)的适宜的值的范围优选为100nm以上且16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nm以上且150nm以下。波长λ(nm)处的正A板的面内延迟Reo(λ)与厚度方向延迟Reth(λ)具有由式(1)、式(2)、式(3)导出的式(5)的关系。
Reth(λ)=0.5×Reo(λ)···(5)
λ/4板的波长550nm处的厚度方向延迟Reth(550)可以为式(6)的范围。
46nm≤Reth(550)≤92nm···(6)
Reth(550)的适宜的值的范围优选为50nm以上且8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5nm以上且75nm以下。
[正C板]
正C板是各方向的折射率满足式(7)的关系的延迟片。在没有说明的情况下,慢轴与nz平行,nx≈ny表示nx与ny之差小于0.02的状态。
nx≈ny<nz···(7)
[负C板]
负C板是各方向的折射率满足式(8)的关系的延迟片。在没有说明的情况下,慢轴位于由nx轴和ny轴所张设的平面内,快轴与nz轴平行。nx≈ny表示nx与ny之差小于0.02的状态。
nx≈ny>nz···(8)
[波长色散性]
也将波长与延迟的分散关系简称为波长色散性。将满足式(9)和式(10)的延迟片称为逆波长色散性,也简称为逆色散性。
Re(450)/Re(550)≤1.00···(9)
1.00≤Re(650)/Re(550)···(10)
本申请中的延迟片的Re(450)/Re(550)优选为0.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5以下,通常为0.60以上,优选为0.70以上。本申请中的延迟片的Re(650)/Re(550)优选为1.0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10以上,通常为1.30以下,优选为1.20以下。
将满足式(11)、式(12)的延迟片称为正波长色散性,也简称为正色散性。
Re(450)/Re(550)>1.00···(11)
1.00>Re(650)/Re(550)···(12)
[延迟片层叠体]
有时也将层叠有多个延迟片的光学层叠体称为延迟片层叠体。
[Nz系数]
可以用式(13)表示延迟片的Nz系数(Nz)。需要说明的是,将波长λ(nm)(例如波长550nm)处的延迟片层叠体整体的面内延迟设为ReoG,将延迟片层叠体整体的厚度方向延迟设为RethG。
Nz≡(RethG/ReoG)+0.5···(13)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未必与说明的尺寸比率一致。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100具有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10(以下,简称为“图像显示层10”)和椭圆偏振板20。在本申请中,椭圆偏振板也包含圆偏振板的概念。
[图像显示层]
图像显示层10在内部形成图像,在图像显示面10a显示图像。图像显示层10包含用于形成图像的元件结构等。因此,上述元件结构中所含的布线部用的金属电极、子像素的谐振器结构用高折射率层、黑矩阵等作为反射光的反射部发挥功能。因此,图像显示层10具有将从椭圆偏振板20侧入射到显示装置100的光反射的光反射性,在显示装置100中作为光反射层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也将由这样的作为光反射层的图像显示层10中所含的上述布线部用的金属电极、子像素的谐振器结构用高折射率层、黑矩阵等反射的光成为一体的反射光称为“外部光反射光”。图像显示层10可以具有能够挠曲的挠性,也可以具有无法挠曲的刚性。
图像显示层10只要以在图像显示面10a形成图像的方式构成,则层构成和材料等没有限定。图像显示层10例如可以是由使用了金、银、铜、铁、镍、铬、钼、钛、铝等金属、它们的合金等的电极和布线形成的部分(或层)、树脂膜、阻隔件、发光元件等电介质部分、和其他层等的多重层叠体。
作为图像显示层10,例如为平板显示装置。平板显示装置的例子为薄型(或面板状)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以下,也称为“OLED显示装置”)。作为图像显示层10而例示的显示装置为在图像显示面上不包含用于进行光学补偿的构件的状态的装置。
在图像显示层10为OLED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典型的是,OLED显示装置所具备的电极(例如金属制电极)为上述反射部。OLED显示装置具有在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间夹持有有机发光材料层的薄膜结构体。通过从一个电极向该有机发光材料层注入电子,并且从另一个电极向该有机发光材料层注入空穴,从而在有机发光材料层内电子与空穴结合而进行自发光。夹持有机发光材料层的2个电极中,图像显示面10a侧的电极具有将来自于有机发光材料层的光透射的功能,另一方面,另一个电极具有将来自于有机发光材料层的光朝向图像显示面10a反射的功能。因此,上述另一个电极典型地作为OLED显示装置中的反射部发挥功能。
OLED显示装置与需要背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等相比,具有可视性良好、能够进一步薄型化、并且能够进行直流低电压驱动的优点。
椭圆偏振板20层叠于图像显示层10上。在显示装置100中,从椭圆偏振板20侧观察图像。因此,将以椭圆偏振板20为基准与图像显示层10相反的一侧也称为“观察侧”。椭圆偏振板20具有偏振片31和光学层叠体40。如图1所示,在椭圆偏振板20中,从观察侧起依次配置有偏振片31和光学层叠体40。
偏振片31层叠于光学层叠体40上。偏振片31可以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吸收型的膜:吸收具有与其吸收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且使具有与吸收轴正交的(与透射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透射的性质。作为偏振片31,可以适宜使用使二色性色素在经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上吸附取向而成的膜。偏振片31例如可以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制造: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吸附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利用硼酸水溶液等交联液对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利用交联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成的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举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的例子包括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和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
在本申请中,“(甲基)丙烯酸”是指选自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者。在“(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中也是同样的。
偏振片31的厚度通常为30μm以下,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8μm以下。偏振片31的厚度通常为2μm以上,优选为3μm以上。
作为偏振片31,例如如日本特开2016-170368号公报中所记载,可以使用在液晶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固化膜中二色性色素取向而成的偏振片。作为二色性色素,可以使用在波长380~800nm的范围内具有吸收的二色性色素,优选使用有机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例如可举出偶氮化合物。液晶化合物为能够在取向的状态下进行聚合的液晶化合物,可以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基团。另外,也可以如WO2011/024891中记载的那样,由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形成偏振膜。
偏振片31的可见度修正偏振度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为99.9999%以下。
另外,偏振膜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优选为35%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为49.9%以下。通过使层叠体具备这样的性能的偏振片31,从而反射光不易泄漏,能够使着色不明显。
如图1所示,可以在偏振片31的单面或两面设置保护膜32。有时也将在偏振片31层叠有保护膜32的层叠体称为直线偏振板30。
保护膜32可以是具有透光性的(优选光学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保护膜32例如可以是包含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之类的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类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改性聚苯醚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的膜。
也可以将保护膜32的相位差值适当地控制为适宜的值。为了提高使用者佩戴偏振光太阳镜等时的画面的可视性,可以将波长550nm处的面内相位差值设为70~140nm。
保护膜32的厚度通常为1~100μm,从强度、操作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5~60μm,更优选为10~55μm,进一步优选为15~40μm。
在偏振片31的两面贴合保护膜32的情况下,2个保护膜32可以由同种热塑性树脂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种热塑性树脂构成。另外,2个保护膜32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2个保护膜32可以具有相同的相位差特性,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相位差特性。
如上所述,保护膜32中的至少任一者可以在其外表面(与偏振片31相反一侧的面)具备硬涂层、防眩层、光扩散层、防反射层、低折射率层、抗静电层、防污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层(涂层)。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膜32的厚度包含表面处理层的厚度。
保护膜32例如可以借由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贴合于偏振片31。作为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以使用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或热固化性粘接剂,优选为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作为粘合剂层,可以使用后述的粘合剂层。
作为水系粘接剂,可举出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的粘接剂、水系双组份型氨基甲酸酯系乳液粘接剂等。其中,适宜使用包含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的水系粘接剂。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除了对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乙烯醇均聚物以外,还可以使用对乙酸乙烯酯和能够与其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将它们的羟基进行部分改性而得到的改性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系粘接剂可以包含醛化合物(乙二醛等)、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羟甲基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胺化合物、多价金属盐等交联剂。
在使用水系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在将偏振片31与保护膜32贴合后,实施用于除去水系粘接剂中所含的水的干燥工序。干燥工序后,例如可以设置在20~45℃的温度下进行养生的养生工序。
上述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是指含有通过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粘接剂,优选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
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可以为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环氧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氧杂环丁烷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作为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双键的其他乙烯基系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也可以组合使用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和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通常还包含用于引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在将偏振片31与保护膜32贴合时,为了提高粘接性,可以对它们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贴合面实施表面活化处理。作为表面活化处理,可举出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处理(辉光放电处理等)、火焰处理、臭氧处理、UV臭氧处理、电离活性射线处理(紫外线处理、电子束处理等)之类的干式处理;使用了水、丙酮等溶剂的超声波处理、皂化处理、锚涂处理之类的湿式处理。这些表面活化处理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
在偏振片31的两面贴合保护膜32的情况下,用于贴合这些保护膜32的粘接剂可以为相同种类的粘接剂,也可以为不同种类的粘接剂。
光学层叠体40在显示装置100中配置于偏振片31(在图1所示的方案中为直线偏振板30)与图像显示层10之间。光学层叠体40具有λ/2部41和λ/4部42。λ/2部41和λ/4部42从观察侧起按照λ/2部41和λ/4部42的顺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λ/2部41和λ/4部的慢轴与nx平行。
图2是表示λ/2部41的慢轴41a、λ/4部42的慢轴42a与偏振片31的透射轴31a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λ/2部41和λ/4部42以λ/2部41的慢轴41a与λ/4部42的慢轴42a之间的角度θ1为大致60°的方式配置。大致60°是指60°±5°的范围。λ/2部41优选相对于偏振片31以λ/2部41的慢轴41a与偏振片31的透射轴31a所成的角度为大致15°的方式配置。大致15°是指15°±5°的范围。在该情况下,λ/4部42优选相对于偏振片31以λ/4部42的慢轴42a与偏振片31的透射轴31a所成的角度θ3为大致75°的方式配置。大致75°是指75°±5°的范围。
λ/2部41具有对入射的波长λ的光赋予λ/2的相位差的功能。λ/2部41的Nz系数的值期望为大致0.5。Nz系数的值为大致0.5是指Nz系数为0.5±0.1的范围。λ/2部41的Nz系数的适宜的范围为0.45以上且0.55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λ/2部41的慢轴与nx平行。
λ/2部41具有2个延迟片元件(第1延迟片元件)Q和2个延迟片元件(第2延迟片元件)ZA。λ/2部41是2个延迟片元件Q和2个延迟片元件ZA如图1所示按照延迟片元件Q、延迟片元件ZA、延迟片元件ZA和延迟片元件Q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延迟片元件Q]
延迟片元件Q是具有逆色散性、且对入射的波长λ的光赋予大致λ/4的大小的面内相位差的相位差膜。大致λ/4是指波长λ的六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范围。延迟片元件Q可以是λ/4板。延迟片元件Q可以是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为大致λ/4的正A板。延迟片元件Q可以是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到的,也可以是将熔融树脂成形或进一步拉伸而得到的。
[延迟片元件ZA]
延迟片元件ZA是对入射光赋予厚度方向相位差的相位差膜。延迟片元件ZA可以是正C板。上述正C板是指厚度方向延迟Reth(550)满足式(14)的正C板。
-30nm≥Reth(550)≥-120nm···(14)
延迟片元件ZA的Reth(550)的适宜的值的范围优选为-100nm以上且-4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90nm以上且-50nm以下。延迟片元件ZA可以是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到的,也可以是将熔融树脂成形或进一步拉伸而得到的。延迟片元件ZA的面内延迟ReoZA(550)期望实质上为0。实质上为0表示0nm±5的范围。
在延迟片元件Q和延迟片元件ZA为将聚合性液晶固化而得到的层的情况下,延迟片元件Q和延迟片元件ZA形成在设置于基材的取向膜上。上述基材可以是具有支撑取向膜的功能且形成为长条的基材。该基材作为脱模性支撑体发挥功能,能够支撑转印用的相位差膜。此外,优选其表面具有能够剥离的程度的粘接力。作为基材,可举出作为上述保护膜32的材料而例示的树脂膜。
作为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设为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的范围。如果基材的厚度为20μm以上,则可赋予强度。另一方面,如果厚度为200μm以下,则在对基材进行裁切加工而制成单张的基材时,能够抑制加工屑的增加、裁切刀的磨损。
基材可以实施各种防粘连处理。作为防粘连处理,例如可举出易粘接处理、混入填料等的处理、压花加工(滚花处理)等。通过对基材实施这样的防粘连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卷取基材时的基材彼此的粘附、所谓的粘连,能够高生产率地制造光学膜。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借由取向膜形成于基材上。即,按照基材、取向膜的顺序层叠,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层叠于上述取向膜上。
取向膜不限于垂直取向膜,可以是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水平取向的取向膜,也可以是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倾斜取向的取向膜。在制作延迟片元件Q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水平取向膜,在制作延迟片元件ZA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垂直取向膜。
作为取向膜,优选具有不会因后述的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的涂敷等而溶解的耐溶剂性,并且具有用于溶剂的除去、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的加热处理中的耐热性的取向膜。作为取向膜,可举出包含取向性聚合物的取向膜、光取向膜和在表面形成凹凸图案、多个槽并使其取向的凹槽取向膜。取向膜的厚度通常为10nm~10000nm的范围,优选为10nm~10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nm~200nm的范围。
作为取向膜中使用的树脂,只要是公知的作为取向膜的材料使用的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使以往公知的单官能或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在聚合引发剂下固化而成的固化物等。具体而言,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例如可例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单苯基醚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苯基醚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丙烯酸四氢糠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树脂,可以为它们中的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
关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但根据其形状,可以分类为棒状类型(棒状液晶化合物)和圆盘状类型(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盘状液晶化合物)。此外,分别有低分子类型和高分子类型。需要说明的是,高分子通常是指聚合度为100以上的分子(高分子物理·相转移动力学,土井正男著,2页,岩波书店,1992)。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任意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此外,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棒状液晶化合物、2种以上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或棒状液晶化合物与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混合物。
作为棒状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适宜使用日本特表平11-513019号公报的权利要求1、或日本特开2005-289980号公报的[0026]~[0098]段记载的棒状液晶化合物。作为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适宜使用日本特开2007-108732号公报的[0020]~[0067]段或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13]~[0108]段记载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在该情况下,至少1种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基团。即,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成的层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通过聚合被固定而形成的层。在该情况下,在成为层后不再需要显示液晶性。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具有可以进行聚合反应的聚合性基团。作为聚合性基团,例如优选聚合性烯属不饱和基团、环聚合性基团等能够进行加成聚合反应的官能团。更具体而言,作为聚合性基团,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酰基。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酰基是指包含甲基丙烯酰基和丙烯酰基这两者的概念。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可以通过将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涂敷于例如取向膜上而形成。上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以外的成分。例如,上述组合物中优选包含聚合引发剂。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根据聚合反应的形式而选择例如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例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举出α-羰基化合物、偶姻醚、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多核醌化合物、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上述涂敷液中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1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0.5质量%~5质量%。
从涂敷膜的均匀性和膜的强度的方面考虑,上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聚合性单体。作为聚合性单体,可举出自由基聚合性或阳离子聚合性的化合物。其中,优选多官能性自由基聚合性单体。
作为聚合性单体,优选能够与上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共聚的聚合性单体。作为具体的聚合性单体,例如可举出日本特开2002-296423号公报中的[0018]~[0020]段记载的聚合性单体。聚合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50质量%,更优选为2~30质量%。
从涂敷膜的均匀性和膜的强度的方面出发,上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以往公知的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氟系化合物。作为具体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举出日本特开2001-330725号公报中的[0028]~[0056]段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愿2003-295212号说明书中的[0069]~[0126]段记载的化合物。
上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溶剂,优选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烃(例如苯、己烷)、卤代烷(例如氯仿、二氯甲烷)、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酮(例如丙酮、甲乙酮)、醚(例如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其中,优选卤代烷、酮。另外,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的有机溶剂。
上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偏振膜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空气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等垂直取向促进剂、以及偏振膜界面侧水平取向剂、空气界面侧水平取向剂等水平取向促进剂之类的各种取向剂。此外,上述组合物中,除了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包含密合改良剂、增塑剂、聚合物等。
λ/2部41的延迟片元件Q的慢轴的方向可以与λ/2部41的慢轴41a的方向大致一致。大致一致是指2个慢轴的方向可以偏离±5°左右(下同)。
λ/2部41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Q可以是整体上作为延迟片元件Q发挥功能的多个相位差膜的层叠体。构成延迟片元件Q的多个相位差膜的慢轴的方向与慢轴41a的方向大致一致。同样地,λ/2部41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Z可以是整体上作为延迟片元件Z发挥功能的多个相位差膜的层叠体。
λ/4部42具有延迟片元件Q。λ/4部42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Q是具有与λ/2部41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Q相同特性的元件,因此省略说明。λ/4部42也可以具有延迟片元件(第3延迟片元件)ZB。在该情况下,λ/4部42是延迟片元件Q和延迟片元件ZB从λ/2部41侧起按照延迟片元件Q和延迟片元件ZB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对λ/4部42具有延迟片元件ZB的方式进行说明。λ/4部42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Q的慢轴相当于λ/4部42的慢轴。因此,λ/4部42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Q以其慢轴与λ/2部41的慢轴41a之间的角度成为大致60°的方式相对于λ/2部41配置。
[延迟片元件ZB]
延迟片元件ZB是对入射的波长λ的光赋予厚度方向相位差的相位差膜。延迟片元件ZB是正C板或负C板。波长550nm的厚度方向延迟RethZB(550)的值的范围通常为-190nm以上且小于0、以及超过0且为+40nm以下,优选为-170nm以上且小于0nm。面内延迟ReoZB(550)期望实质上为0。实质上为0表示0nm±5的范围。与延迟片元件ZA的情况同样地,延迟片元件ZB可以是将聚合性液晶固化而得到的,也可以是将熔融树脂成形或进一步拉伸而得到的。在延迟片元件ZB为将聚合性液晶固化而得到的层的情况下,延迟片元件ZB可以与延迟片元件Z的情况同样地形成在设置于基材的取向膜上。
λ/4部42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Q可以是整体上作为延迟片元件Q发挥功能的多个相位差膜的层叠体。构成延迟片元件Q的多个相位差膜的慢轴的方向与慢轴42a的方向大致一致。同样地,λ/4部42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ZB可以是整体上作为延迟片元件ZB发挥功能的多个相位差膜的层叠体。
进一步说明上述显示装置100应满足的条件。
[ρ系数]
如图3所示,将与相对于图像显示层10的厚度方向D1为倾斜角α的方向D2正交的面称为投影面VP。将在倾斜角α为45°时的投影面VP中的波长550nm处的图像显示层10的面内延迟设为ReM45。将λ/4部42的面内延迟设为ReoQ。在本实施方式中,ReoQ相当于延迟片元件Q的面内延迟。在该情况下,由式(A)定义ρ系数。
ρ=ReM45/ReoQ···(A)
在通过式(A)定义ρ系数的情况下,在上述显示装置100中,式λ/4部42的Nz系数与ρ系数满足式(B)所示的关系。换言之,λ/4部42被设计为Nz系数满足式(B)。
4.5ρ-0.160<Nz<4.5ρ+0.955···(B)
式(B)中的λ/4部42的Nz系数由下式(C)定义。
Nz={(RethQ+RethZB)/(ReoQ+ReoZB)}+0.5···(C)
式(C)中,如上所述,ReoQ为λ/4部42的延迟片元件Q的面内延迟,ReoZB为λ/4部42的延迟片元件ZB的面内延迟。
式(C)中,RethQ为λ/4部42的延迟片元件Q的厚度方向延迟,RethZB为λ/4部42的延迟片元件ZB的厚度方向延迟。
·式(B)中,在ρ系数的值的范围为-0.06以上且-0.02以内时,λ/4部42的Nz系数的值的范围超过-0.43且小于0.87。
·式(B)中,在ρ系数的值的范围为-0.02以上且小于0时,λ/4部42的Nz系数的值的范围超过-0.25且小于0.96。
·式(B)中,在ρ系数的值的范围超过0且为0.04以内时,λ/4部42的Nz系数的值的范围超过-0.16且小于1.14。
·式(B)中,在ρ系数的值的范围超过0.04且小于0.08时,λ/4部42的Nz系数的值的范围超过0.02且小于1.32。
λ/4部42的Nz系数与ρ系数的值的关系更优选具有式(D)所示的关系。
4.5ρ-0.035≤Nz≤4.5ρ+0.690···(D)
·式(D)中,在ρ系数的值的范围为-0.06以上且-0.02以内时,λ/4部42的Nz系数的值的范围为-0.31以上且0.60以内。
·式(D)中,在ρ系数的值的范围为-0.02以上且小于0时,λ/4部42的Nz系数的值的范围为-0.13以上且小于0.69。
·式(D)中,在ρ系数的值的范围超过0且为0.04以内时,λ/4部42的Nz系数的值的范围超过-0.04且为0.87以内。
·式(D)中,在ρ系数的值的范围为0.04以上且0.08以内时,λ/4部42的Nz系数的值的范围为0.15以上且1.05以内。
构成作为层叠体的直线偏振板30、光学层叠体40和显示装置100的各构件(也包括延迟片元件Q、延迟片元件ZA和延迟片元件ZB)例如可以使用粘合剂层(未图示)进行层叠。在图像显示层10包含有机EL显示元件所具备的电极的情况下,有机EL显示元件与光学层叠体40可以借由粘合剂层层叠。
粘合剂层可以由以(甲基)丙烯酸系、橡胶系、氨基甲酸酯系、酯系、有机硅系、聚乙烯基醚系之类的树脂为主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其中,以透明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是适宜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热固化型。粘合剂层的厚度通常为3μm~30μm,优选为3μm~25μm。
作为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基础聚合物),例如适宜使用以(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酯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为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优选使极性单体与基础聚合物共聚。作为极性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之类的具有羧基、羟基、酰胺基、氨基、环氧基等的单体。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上述基础聚合物,但通常还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例示作为2价以上的金属离子且与羧基之间形成羧酸金属盐的交联剂;作为聚胺化合物且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交联剂;作为聚环氧化合物、多元醇且与羧基之间形成酯键的交联剂;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且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交联剂。其中,优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椭圆偏振板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椭圆偏振板20是通过将包含λ/2部41和λ/4部42的光学层叠体40与偏振片31借由粘合剂层进行层叠而制造的。例如,如图1所示,使用在偏振片31的两面层叠有保护膜32的直线偏振板30的情况下,通过制造偏振片31且在偏振片31的两面层叠保护膜32而得到直线偏振板30。然后,在与光学层叠体40对置的保护膜32上层叠形成于剥离膜上的粘合剂层。将粘合剂层上的剥离膜剥离,借由露出的粘合剂层将偏振片31与另行制造的λ/2部41和λ/4部42贴合,由此得到椭圆偏振板20。通过将该椭圆偏振板20例如借由粘合剂层层叠于图像显示层10,可以得到显示装置100。
显示装置100满足式(A)和式(B)。在该情况下,椭圆偏振板20的λ/4部42考虑到图像显示层10的倾斜角45°方向的光反射性而设计。因此,即使在使显示装置100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外部光反射光,能够实现良好的显示性能。在显示装置100的构成中,能够在可见区域整个区域中实现上述良好的显示性能。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意图包括由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并且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以下的说明中的“%”和“份”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是指质量%和质量份。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也将能够用于延迟片元件ZA和延迟片元件ZB这两者的正C板称为延迟片元件Z。
[测定方法]
·膜的厚度的测定方法
膜的厚度使用接触式膜厚计(“MH-15M”,“Counter TC101”,“MS-5C”,株式会社Nikon制)进行测定。
·延迟的测定方法
λ/2部和λ/4部的厚度方向的延迟、以及λ/2部、λ/4部和椭圆偏振板的面内延迟使用延迟测定装置(“KOBRA-WPR”,王子计测设备株式会社制)进行测定。
·折射率的测定方法
使用分光椭偏仪(“M-2000”,J.A.Woollam公司制)测定膜、层等的折射率。
·可见度修正和色调的计算法
后述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单体透射色调a、单体透射色调b和可见度修正偏振度Py、以及可见度修正反射率Ry10、可见度修正反射率Ry45使用与各自对应的分光光谱、即单体分光透射率T、分光偏振度P、分光反射率R和颜色匹配函数、标准光源来计算。
可见度修正值是将对应的分光光谱的三刺激值Y除以标准光源的三刺激值Yo而得到的。色调a、b是对应的分光光谱的Lab表色系中的色调(参照“色彩工学入门,篠田博之·藤枝一郎共著,森北出版,106页~107页,2007年”)。颜色匹配函数使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建议(1931年)。标准光源使用D65(ISO10526:1999/CIES005/E-1998)。
·偏振片的分光偏振度P、单体分光透射率T和单体透射色调a、b的测定方法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V7100”,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测定偏振片的透射轴方向分光透射率和吸收轴方向分光透射率,计算分光偏振度P、单体分光透射率T、单体透射色调a、单体透射色调b。
单体分光透射率T是透射轴方向分光透射率和吸收轴方向分光透射率的平均值。
分光偏振度P是将透射轴方向分光透射率与吸收轴方向分光透射率之差除以透射轴方向分光透射率与吸收轴方向分光透射率之和而得到的。
透射轴方向分光透射率是对于各波长处的与偏振片透射轴平行地振动的直线偏振光的透射率。
吸收轴方向分光透射率是对于各波长处的与偏振片吸收轴平行地振动的直线偏振光的透射率。
偏振片的吸收轴与聚乙烯醇的拉伸方向一致。
·反射率和反射色调的测定
使用显示器测量系统(“DMS803”,Instrument Systems公司制)的SCI模式,对将椭圆偏振板配置于光反射层上时的分光反射率R进行测定,计算可见度修正反射率Ry。
倾斜角θ=10°、θ=45°(对于倾斜角,在后面进行叙述)各自的分光反射率R是将未配置椭圆偏振板的仅光反射层的反射强度设为100%而测定的。测定波长以每1nm计为380nm至780nm的范围。
将与由平行于折射率nx的轴和平行于折射率ny的轴所张设的平面(以下,为了便于说明,称为“平面p”)垂直的方向(相当于图3所示的方向D1)设为倾斜角θ=0°。以平面p内的面内角度φ为倾斜中心轴,将式(15)的范围以5°步长测定倾斜角θ为10°和45°的情况下各自的分光反射率R。平面p相当于延迟片元件Q、ZA、ZB的表面、椭圆偏振板的表面等,也是与图像显示面10a平行的面。
0°≤φ<360°···(15)
将倾斜角θ=10°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面内角度区域(式(15)所示的角度范围,下同)的平均值设为Ry10。将倾斜角θ=45°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面内角度区域的平均值设为Ry45。
〔水平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将下述结构的光取向性材料5份(重均分子量:30000)和环戊酮(溶剂)95份混合。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在80℃下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了水平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
[化学式1]
〔垂直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使用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UNEVER SE610。
〔延迟片元件Q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为了形成延迟片元件Q(逆色散性正A板),使用了下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和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通过日本特开2010-3122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另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依据日本特开2009-17389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以下示出各自的分子结构。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
[化学式2]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
[化学式3]
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和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以90:10的质量比混合。相对于所得到的混合物100份添加流平剂(“Megaface F-556”,DIC株式会社制)1.0份、聚合引发剂2-二甲基氨基-2-苄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Omnirad369”,IGM Resins B.V.公司制)6份。此外,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13%的方式添加N-甲基-2-吡咯烷酮(NMP),在80℃下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了延迟片元件Q形成用组合物。
〔延迟片元件Z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为了形成延迟片元件Z(正C板),按照以下的步骤制备组合物。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Paliocolor LC242”,BASF公司制)100份,添加0.1份的作为流平剂的F-556和3份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Omnirad369。以固体成分浓度成为13%的方式添加环戊酮,得到了延迟片元件Z形成用组合物。
〔偏振片的制作〕
准备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厚度75μm的聚乙烯醇(PVA)膜。将PVA膜浸渍于30℃的纯水后,在30℃下浸渍于碘/碘化钾/水的质量比为0.02/2/100的水溶液中,进行碘染色(碘染色工序)。将经过碘染色工序的PVA膜在56.5℃下浸渍于碘化钾/硼酸/水的质量比为12/5/100的水溶液中,进行硼酸处理(硼酸处理工序)。将经过硼酸处理工序的PVA膜用8℃的纯水清洗后,在65℃下干燥,得到了碘吸附取向于聚乙烯醇的偏振膜。PVA膜的拉伸在碘染色工序和硼酸处理工序中进行。PVA膜的总拉伸倍率为5.3倍。所得到的偏振膜的厚度为10μm。
将偏振膜与经皂化处理的三乙酰纤维素(TAC)膜(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制KC4UYTAC厚度40μm)借由水系粘接剂用夹持辊贴合。一边将所得到的贴合物的张力保持为430N/m,一边在60℃下干燥2分钟,得到了在单面具有TAC膜作为保护膜的偏振片。需要说明的是,水系粘接剂是在水100份中添加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株式会社Kuraray制,“KurarayPOVAL KL318”)3份和水溶性聚酰胺环氧树脂(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umirez Resin650”,固体成分浓度30%的水溶液〕1.5份而制备的。
对所得到的偏振片进行光学特性的测定。所得到的偏振片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Ty为41.9%,可见度修正偏振度Py为99.962%,单体透射色调a为-1.5,单体透射色调b为3.6。
〔延迟片元件Q(逆色散性正A板)的制作〕
在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的环状烯烃系树脂(COP)膜(ZF-14-50)上实施电晕处理。电晕处理使用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的TEC-4AX进行。电晕处理在输出功率0.78kW、处理速度10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1次。使用棒涂机在COP膜上涂布水平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在80℃下干燥1分钟。对于涂布膜,使用偏振光UV照射装置(“SPOT CURE SP-9”,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以波长313nm处的累积光量成为100mJ/cm2的方式,以轴角度45°实施偏振光UV曝光。所得到的水平取向膜的膜厚为100nm。
接着,使用棒涂机将延迟片元件Q(逆色散性正A板)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水平取向膜,在120℃下干燥1分钟。使用高压汞灯(“Unicure VB-15201BY-A”,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对涂布膜照射紫外线(氮气氛下,波长365nm处的累积光量:500mJ/cm2),由此形成延迟片元件Q。延迟片元件Q的膜厚为2.3μm。
在延迟片元件Q上,借由粘合剂层将由COP膜、取向膜和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的膜贴合于玻璃。剥离COP膜,得到了用于测定延迟的样品。对各波长处的延迟片元件Q的面内延迟ReoQ(λ)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ReoQ(450)=121nm,
ReoQ(550)=142nm,
ReoQ(650)=146nm,
ReoQ(450)/ReoQ(550)=0.85,
ReoQ(650)/ReoQ(550)=1.03,
延迟片元件Q显现出逆波长色散性。
延迟片元件Q是满足nx>ny≈nz的关系的正A板。需要说明的是,对各波长处的厚度方向延迟RethQ(λ)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RethQ(450)=61nm,
RethQ(550)=72nm,
RethQ(650)=73nm。
〔延迟片元件Z(正C板)的制作〕
对COP膜实施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条件与上述相同。在COP膜上,用棒涂机涂布垂直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在80℃下干燥1分钟,得到了垂直取向膜。所得到的垂直取向膜的膜厚为50nm。
使用棒涂机将延迟片元件Z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垂直取向膜,在90℃下干燥120秒钟。使用高压汞灯(“UnicureVB-15201BY-A”,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对涂布膜照射紫外线(氮气氛下,波长365nm处的累积光量:500mJ/cm2),由此形成延迟片元件Z。由此得到了由COP膜、垂直取向膜和延迟片元件Z形成的膜。延迟片元件Z的膜厚为0.6μm。
在延迟片元件Z上层叠粘合剂层。借由该粘合剂层,将由COP膜、取向膜和延迟片元件Z形成的膜贴合于玻璃。将COP膜剥离,得到了用于测定延迟的样品。对延迟片元件Z的波长550nm处的厚度方向延迟RethZ(550)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RethZ(550)=-70nm。
对延迟片元件Z的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ReoZ(550)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ReoZ(550)=0.1nm,
延迟片元件Z的面内延迟实质上为0。
延迟片元件Z是满足nx≈ny<nz的关系的正C板。
<负C板的制作>
将两片厚度60μm的TAC膜(“FUJITAC TG60UL”,FUJIFILM制)借由粘合剂层粘接,得到了由TAC膜、粘合剂和TAC膜形成的TAC膜层叠体。接下来,在TAC膜层叠体上借由粘合剂层将TAC膜层叠体贴合于玻璃,得到了用于测定延迟的样品。对波长550nm处的厚度方向延迟Reth(550)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Reth(550)=+40nm。
TAC膜层叠体是满足nx≈ny>nz的关系的负C板。因此,TAC膜层叠体的面内延迟实质上为0。
[延迟片层叠体1]
将形成于COP膜上的垂直取向膜和延迟片元件Z中的延迟片元件Z与形成于COP膜上的水平取向膜和延迟片元件Q中的延迟片元件Q借由粘合剂粘接,然后,剥离延迟片元件Z侧的COP膜,得到了依次层叠有COP膜和延迟片层叠体1的膜。延迟片层叠体1中的延迟片元件Q和延迟片元件Z的配置关系如下。延迟片层叠体1的延迟片元件Z为正C板。为了表示延迟片元件Q和延迟片元件Z相对于COP膜的配置,在以下的配置关系中用括号表示COP膜。因此,以下的标记表示延迟片元件Z和延迟片元件Q从COP膜侧起按照延迟片元件Q和延迟片元件Z的顺序配置。关于元件间(或层间)的配置关系,有时也采用同样的标记。
(COP膜)/Q/Z
[延迟片层叠体2]
将形成于COP膜上的垂直取向膜和延迟片元件Z中的延迟片元件Z与形成于COP膜上的水平取向膜和延迟片元件Q中的延迟片元件Q借由粘合剂粘接,然后,剥离延迟片元件Q侧的COP膜,得到了依次层叠有COP膜、延迟片层叠体2的膜。延迟片层叠体2中的延迟片元件Q和延迟片元件Z的配置关系如下。延迟片层叠体2的延迟片元件Z为正C板。
(COP膜)/Z/Q
[延迟片层叠体3]
将上述TAC膜层叠体与形成于COP膜上的水平取向膜和延迟片元件Q中的延迟片元件Q借由粘合剂粘接,然后,剥离延迟片元件Q侧的COP膜,得到了延迟片层叠体3。TAC膜层叠体为负C板。因此,延迟片层叠体3是作为负C板的延迟片元件ZB与延迟片元件Q的层叠体。
<椭圆偏振板EP1>
·λ/2部
准备以在延迟片元件Z侧彼此密合的情况下两层的延迟片元件Q的慢轴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裁切的、由COP膜和延迟片层叠体1形成的两个膜,将彼此的延迟片元件Z侧借由粘合剂粘接,然后,将一者的延迟片元件Q侧的COP膜剥离,得到了依次层叠有COP膜、λ/2部(延迟片元件Q、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Z、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Z、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Q)的膜。需要说明的是,λ/2部(延迟片元件Q、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Z、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Z、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Q)是指在λ/2部中依次配置有延迟片元件Q、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Z、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Z、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Q。对于其他构件(例如λ/4部),有时也采用同样的标记。λ/2部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Z是延迟片层叠体1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Z,因此是正C板。因此,λ/2部内的延迟片元件Z是延迟片元件ZA,因此,以下将椭圆偏振板EP1的延迟片元件Z称为延迟片元件ZA。
·λ/4部
将具有以厚度方向延迟成为RethZ(550)=-70nm的方式调整而制造的延迟片元件Z的延迟片层叠体2作为λ/4部。以下,在将延迟片层叠体2用于λ/4部的情况下,将延迟片层叠体2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Z称为延迟片元件ZB,并且将波长550nm的厚度方向延迟称为RethZB(550)。
·椭圆偏振板EP1
将层叠有TAC膜的偏振片中与TAC膜相反的一侧的面、与由COP膜和λ/2部形成的膜的延迟片元件Q侧借由粘合剂层粘接,剥离COP膜而得到了层叠体。此时,偏振片的透射轴与λ/2部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15°。接下来,将上述层叠体的延迟片元件Q侧与由COP膜和λ/4部形成的膜的延迟片元件Q侧借由粘合剂层粘接,剥离COP膜而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1。此时,偏振片的透射轴与λ/4部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75°。λ/2部的Nz系数为0.51,λ/4部的Nz系数为0.51。
椭圆偏振板EP1具有TAC膜、偏振片、粘合剂层、λ/2部(延迟片元件Q、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ZA、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ZA、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Q)、粘合剂层、λ/4部(延迟片元件Q、粘合剂层、延迟片元件ZB)的层构成。
<椭圆偏振板EP2>
将具有以厚度方向延迟成为RethZB(550)=-70nm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延迟片元件ZB(延迟片元件Z)的延迟片层叠体2作为λ/4部,除此以外,与椭圆偏振板EP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2。λ/4部的NZ系数为0.79。
<椭圆偏振板EP3>
将具有以厚度方向延迟成为RethZB(550)=-100nm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延迟片元件ZB(延迟片元件Z)的延迟片层叠体2作为λ/4部,除此以外,与椭圆偏振板EP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3。λ/4部的Nz系数为0.30。
<椭圆偏振板EP4>
将具有以厚度方向延迟成为RethZB(550)=-170nm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延迟片元件ZB(延迟片元件Z)的延迟片层叠体2作为λ/4部,除此以外,与椭圆偏振板EP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4。λ/4部的Nz系数为-0.20。
<椭圆偏振板EP5>
将具有以厚度方向延迟成为RethZB(550)=-190nm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延迟片元件ZB(延迟片元件Z)的延迟片层叠体2作为λ/4部,除此以外,与椭圆偏振板EP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5。λ/4部的Nz系数为-0.34。
<椭圆偏振板EP6>
除了不包含延迟片元件ZB以外,与椭圆偏振板EP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6。λ/4部的Nz系数为1.00。
<椭圆偏振板EP7>
将具有以厚度方向延迟成为RethZB(550)=-40nm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延迟片元件ZB(延迟片元件Z)的延迟片层叠体2作为λ/4部,除此以外,与椭圆偏振板EP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7。λ/4部的Nz系数为0.72。
<椭圆偏振板EP8>
将具有以厚度方向延迟成为RethZB(550)=-140nm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延迟片元件ZB(延迟片元件Z)的延迟片层叠体2作为λ/4部,除此以外,与椭圆偏振板EP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8。λ/4部的Nz系数为0.01。
<椭圆偏振板EP9>
将具有以厚度方向延迟成为RethZB(550)=-160nm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延迟片元件ZB(延迟片元件Z)的延迟片层叠体2作为λ/4部,除此以外,与椭圆偏振板EP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9。λ/4部的Nz系数为-0.13。
<椭圆偏振板EP10>
将层叠有TAC膜的偏振片中与TAC膜相反的一侧的面、与由COP膜和λ/2部形成的膜的延迟片元件Q侧借由粘合剂层粘接,剥离COP膜而得到了层叠体。此时,偏振片的透射轴与λ/2部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15°。接下来,将上述层叠体的延迟片元件Q侧与延迟片层叠体3的延迟片元件Q侧借由粘合剂层粘接,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10。此时,偏振片的透射轴与λ/4部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75°。此时,λ/2部的Nz系数为0.51,λ/4部的Nz系数为1.28。
<椭圆偏振板EP11>
将具有以厚度方向延迟成为RethZB(550)=-120nm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得到的延迟片元件ZB(延迟片元件Z)的延迟片层叠体2作为λ/4部,除此以外,与椭圆偏振板EP1同样地操作,得到了椭圆偏振板EP11。λ/4部的Nz系数为0.15。
[光反射层的准备]
使用了以下的3种光反射层。
·光反射层A:将市售的三星电子制OLED显示装置搭载智能手机GALAXY Tab S8.4 SC-03G分解,除去盖玻璃和椭圆偏振板后使用。
·光反射层B:将市售的Huawei Technologies制OLED显示装置搭载智能手机Mate30 Pro分解,除去盖玻璃和椭圆偏振板后使用。
·光反射层C:将市售的Apple Inc.制OLED显示装置搭载智能手机iPhone(注册商标)X分解,除去盖玻璃和椭圆偏振板后使用。
各光反射层的在倾斜角45°的投影面(使用图3说明的投影面VP)中的波长550nm处的各反射层的面内延迟ReM45如表1所示。
[表1]
光反射层 ReM45(nm)
A -5.4
B 1.5
C 9.8
<椭圆偏振板EP1~EP5、EP7~EP11的延迟>
在椭圆偏振板EP1~EP5、EP7~EP11各自的延迟片元件ZB上层叠粘合剂层。借由该粘合剂层将椭圆偏振板EP1~EP5、EP7~EP11贴合于玻璃,得到了用于测定延迟的样品。对椭圆偏振板EP1~EP5、EP7~EP11的各波长处的面内延迟Reo(λ)进行了测定,结果均为:
Reo(450)=112nm,
Reo(550)=138nm,
Reo(650)=162nm,
Reo(450)/Reo(550)=0.81,
Reo(650)/Reo(550)=1.17。
<椭圆偏振板EP6的延迟>
在椭圆偏振板EP6的延迟片元件Q上层叠粘合剂层,借由该粘合剂层将椭圆偏振板EP6贴合于玻璃,得到了用于测定延迟的样品。对各波长处的面内延迟Reo(λ)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Reo(450)=112nm,
Reo(550)=138nm,
Reo(650)=162nm,
Reo(450)/Reo(550)=0.81,
Reo(650)/Reo(550)=1.17。
<显示性能的目视确认>
对于将准备的椭圆偏振板EP1~EP11与光反射层A、B、C组合的情况,如下进行椭圆偏振板EP1~EP11的显示性能的目视确认。
(目视确认方法)
由5名观察者在晴天的白天在野外实施。分别在倾斜角10°的情况和倾斜角45°的情况下,在式(15)所示的面内角度范围的整个范围内进行观察。在5人中4人以上感觉不到来自于光反射层的彩虹色的反射光的情况下,评价为良好地防止了反射光的良好的显示性能。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评价为损害了显示性能。
<使用了光反射层A时的倾斜角10°的反射率>
对于将椭圆偏振板EP1~EP5分别借由粘合剂粘接于光反射层A上而得到的样品,测定和计算倾斜角θ=10°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结果均为Ry10=4.7%。此外,观察倾斜角θ=10°时的反射外部光,结果确认到,在任一情况下均为良好地防止了反射光的良好的显示性能。
<使用了光反射层B时的倾斜角10°的反射率>
对于将椭圆偏振板EP1、EP6~EP9分别借由粘合剂粘接于光反射层B上而得到的样品,测定和计算倾斜角θ=10°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结果均为Ry10=4.6%。此外,目视观察倾斜角θ=10°时的反射外部光,结果确认到,在任一情况下均为良好地防止了反射光的良好的显示性能。
<使用了光反射层C时的倾斜角10°的反射率>
对于将椭圆偏振板EP2、EP3、EP6、EP10、EP11分别借由粘合剂粘接于光反射层C上而得到的样品,测定和计算倾斜角θ=10°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结果均为Ry10=4.5%。此外,目视观察倾斜角θ=10°时的反射外部光,结果确认到,在任一情况下均为良好地防止了反射光的良好的显示性能。
(1)实施例1~3
对于将椭圆偏振板EP1、EP3、EP4分别借由粘合剂粘接于光反射层A上而得到的样品,测定和计算倾斜角θ=45°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Ry45。计算结果如图4(表2)所示。此外,在太阳光下观察倾斜角θ=45°时的光反射层的外部光反射,结果确认到,在任一情况下均为良好地防止了反射光的良好的显示性能。
(2)实施例4~6
对于将椭圆偏振板EP7、EP1、EP8分别借由粘合剂粘接于光反射层B上而得到的样品,测定和计算倾斜角θ=45°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Ry45。计算结果如图4(表2)所示。此外,在太阳光下观察倾斜角θ=45°时的光反射层的外部光反射,结果确认到,在任一情况下均为良好地防止了反射光的良好的显示性能。
(3)实施例7~9
对于将椭圆偏振板EP6、EP2、EP3分别借由粘合剂粘接于光反射层C上而得到的样品,测定和计算倾斜角θ=45°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Ry45。计算结果如图4(表2)所示。此外,在太阳光下观察倾斜角θ=45°时的光反射层的外部光反射,结果确认到,在任一情况下均为良好地防止了反射光的良好的显示性能。
(4)比较例1、2
对于将椭圆偏振板EP2、EP5分别借由粘合剂粘接于光反射层A上而得到的样品,测定和计算倾斜角θ=45°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Ry45。计算结果如图4(表2)所示。此外,在太阳光下观察倾斜角θ=45°时的光反射层的外部光反射,结果确认到,在任一情况下均观察到强的彩虹色的反射光,损害显示性能。
(5)比较例3、4
对于将椭圆偏振板EP6、EP9分别借由粘合剂粘接于光反射层B上而得到的样品,测定和计算倾斜角θ=45°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Ry45。计算结果如图4(表2)所示。此外,在太阳光下观察倾斜角θ=45°时的光反射层的外部光反射,结果确认到,在任一情况下均观察到强的彩虹色的反射光,损害显示性能。
(6)比较例5、6
对于将椭圆偏振板EP10、EP11分别借由粘合剂粘接于光反射层C上而得到的样品,测定和计算倾斜角θ=45°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Ry45。计算结果如图4(表2)所示。此外,在太阳光下观察倾斜角θ=45°时的光反射层的外部光反射,结果确认到,在任一情况下均观察到强的彩虹色的反射光,损害显示性能。
图4是表示实施例1~9和比较例1~6的结果的图表(表2)。
在图4的图表(表2)中,“光反射层”的列中的“种类”栏的A、B、C对应于光反射层A、光反射层B和光反射层C。
“光反射层”的列中的ρ系数是将表1所示的光反射层A、B、C的ReM45和与光反射层A、B、C组合的椭圆偏振板EP1~EP11所具有的λ/4部的延迟片元件Q的面内延迟ReoQ代入到式(A)而算出的值。
“Nz系数”是将λ/4部所具有的延迟片元件Q和延迟片元件ZB的面内延迟和厚度方向延迟代入到式(C)而算出的值。
“倾斜角45°目视”一栏的“〇”表示“为良好地防止了反射光的良好的显示性能”,“×”如后所述表示“观察到彩虹色的反射光,损害了显示性能”。
根据图4(表2)所示的结果,在实施例1~9中,“倾斜角45°目视”的评价为“〇”。即,在实施例1~9中,即使将在光反射层上层叠椭圆偏振板而得到的显示装置在太阳光下以倾斜的状态观察光反射层的外部光反射的情况下,也是良好地防止了反射光的良好的显示性能。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6中,“倾斜角45°目视”的评价为“×”。即,在比较例1~6中,将在光反射层上层叠椭圆偏振板而得到的显示装置在太阳光下以倾斜的状态观察光反射层的外部光反射时,观察到彩虹色的反射光,显示性能受损。需要说明的是,太阳光包含可见区域整个区域,因此上述显示性能的评价相当于可见区域整个区域的评价。在图4(表2)中,示出了倾斜角45°的结果,但如上所述,在倾斜角10°的情况下,也是与倾斜角45°的情况同样的结果。
图5是相对于图4(表2)中的ρ系数绘制Nz系数的图表。图5中的横轴表示ρ系数,纵轴表示Nz系数。图5中的线L1、L2、L3、L4、L5是由下式表示的线。
L1:Nz=4.5ρ+0.955
L2:Nz=4.5ρ-0.160
L3:Nz=4.5ρ+0.690
L4:Nz=4.5ρ-0.035
L5:Nz=4.5ρ+0.5
根据图5所示的线L1~L4与实施例的绘图点和比较例的绘图点的关系,在实施例1~9中,λ/4部的Nz系数与ρ系数的关系满足式(B),在比较例1~6中,λ/4部的Nz系数与ρ系数的关系不满足式(B)。因此,可以理解通过λ/4部的Nz系数与ρ系数的关系满足式(B),从而即使在倾斜显示装置的状态下观察光反射层的外部光反射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在可见区域整个区域中良好地防止反射光的良好的显示性能。此外,根据图5所示的线L1~L4与实施例的绘图点和比较例的绘图点的关系可以理解,优选λ/4部的Nz系数与ρ系数的关系满足式(D)。
根据图4(表2)所示的Ry45的结果可以理解,Ry优选为8.1%以下。
附图标记说明
20…椭圆偏振板,31…偏振片,41…λ/2部,42…λ/4部,100…显示装置,Q…延迟片元件(第1延迟片元件),ZA…(第2延迟片元件),ZB…延迟片元件(第3延迟片元件)。

Claims (5)

1.一种显示装置,其具备:
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以及
层叠于所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的图像显示面上的椭圆偏振板,
所述椭圆偏振板具有偏振片、λ/2部和λ/4部,
所述偏振片、所述λ/2部和所述λ/4部从所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侧起按照所述λ/4部、所述λ/2部和所述偏振片的顺序配置,
所述λ/2部是第1延迟片元件、第2延迟片元件、第2延迟片元件和第1延迟片元件按照所述第1延迟片元件、所述第2延迟片元件、所述第2延迟片元件和所述第1延迟片元件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所述第1延迟片元件是具有逆波长色散性且赋予大致λ/4大小的面内相位差的元件,
所述第2延迟片元件是赋予厚度方向相位差的元件,
在将在相对于所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的厚度方向的倾斜角45°的投影面中的波长550nm处的所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的面内延迟设为ReM45、将所述λ/4部的波长550nm处的面内延迟设为ReoQ、将所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的ρ系数ρ用式(A)表示的情况下,所述λ/4部的Nz系数Nz与所述ρ系数ρ满足式(B)所示的关系,
ρ=ReM45/ReoQ···(A)
4.5ρ-0.160<Nz<4.5ρ+0.955···(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1延迟片元件为赋予大致λ/4作为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的正A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2延迟片元件为赋予厚度方向相位差的正C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λ/4部是第3延迟片元件和第1延迟片元件从所述光反射性图像显示层侧起按照所述第3延迟片元件和所述第1延迟片元件的顺序层叠而成的层叠体,
所述λ/4部所具有的所述第1延迟片元件是具有逆波长色散性且赋予大致λ/4大小的面内相位差的元件,
所述第3延迟片元件是赋予厚度方向相位差的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λ/4部所具有的所述第1延迟片元件是赋予大致λ/4大小的相位差作为波长550nm的面内相位差的正A板,
所述第3延迟片元件是赋予厚度方向相位差的正C板或负C板。
CN202280008833.5A 2021-03-09 2022-01-24 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67239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37679 2021-03-09
JP2021037679A JP2022137941A (ja) 2021-03-09 2021-03-09 表示装置
PCT/JP2022/002406 WO2022190673A1 (ja) 2021-03-09 2022-01-24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23931A true CN116723931A (zh) 2023-09-08

Family

ID=83226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8833.5A Pending CN116723931A (zh) 2021-03-09 2022-01-2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37941A (zh)
KR (1) KR20230155520A (zh)
CN (1) CN116723931A (zh)
TW (1) TW202240213A (zh)
WO (1) WO202219067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9239A1 (en) * 2005-03-18 2006-09-21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ve polarizing plate and uses thereof
JP2010102288A (ja) * 2008-09-29 2010-05-0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位相差フィルム製造用部材
JP6694340B2 (ja) 2016-06-30 2020-05-13 東リ株式会社 仕切り部材、及び床面仕切り構造
JP2021002026A (ja) * 2019-06-21 2021-01-07 Dic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光学異方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09360A (ja) * 2019-06-28 2021-01-2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0673A1 (ja) 2022-09-15
KR20230155520A (ko) 2023-11-10
TW202240213A (zh) 2022-10-16
JP2022137941A (ja) 2022-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2693B (zh) 层叠体
JP2019148734A (ja) 円偏光板
WO2019216068A1 (ja) 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0579830B (zh) 光学层叠体
CN116723931A (zh) 显示装置
CN113474697B (zh)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CN115047554A (zh) 光学层叠体和椭圆偏振板
CN112748601B (zh) 图像显示装置
JP716203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WO2023054595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060607A (ja) 積層体
CN110780373A (zh)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JP2024050788A (ja) 円偏光板
CN114467043A (zh)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
TW202330250A (zh) 積層膜、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CN112748490A (zh) 图像显示装置
KR20240024067A (ko) 표시 장치
TW202124143A (zh) 圓偏光板
JP2023053913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10780372A (zh)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CN117957469A (zh) 光学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