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4697B -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4697B
CN113474697B CN202080016204.8A CN202080016204A CN113474697B CN 113474697 B CN113474697 B CN 113474697B CN 202080016204 A CN202080016204 A CN 202080016204A CN 113474697 B CN113474697 B CN 1134746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lm
liquid crystal
optical laminat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62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4697A (zh
Inventor
出崎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13258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7000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4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4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05B33/2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of metallic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在应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中能够抑制外来光反射所致的黑显示能力变化,在从倾斜方向观察该图像显示装置时也能够赋予与正面方向相同程度的良好的黑显示能力。光学层叠体(100)具备偏振膜(10)、A板(21)、以及第1C板(20),偏振膜(10)的吸收轴与A板(21)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约45°。光学层叠体(100)贴合于光反射层(17)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小于15%。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有机电致发光(以下也称作有机EL。)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图像显示装置正在急速地普及。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搭载有具备偏振膜及相位差膜(λ/4板、相位差值约140nm)的圆偏振板。通过配置圆偏振板,可以防止外来光的反射,提高画面的可视性。显示装置防止外来光的反射的能力与将黑色作为本来的黑色显示的性能直接相关。该性能越高,显示装置的对比度就越高。
圆偏振板可以通过将偏振膜与A板(λ/4板、相位差值约140nm)组合而得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A板的相位差值在从倾斜方向观察时、和从正面方向观察时,在外观上有差别。因此存在如下的问题,即,根据观察画面的方向不同,外来光反射强度发生变化,显示装置的黑显示能力随着角度而发生变化。
为了补偿依赖于观察画面的方向的相位差值的变化,提出过进一步组合C板的方案。以往的见解认为,无论被组合的光反射层的特性如何,A板与C板的层叠顺序都是任意的。然而,对于搭载有具备没有实施与光反射层的特性匹配的设计的相位差膜的圆偏振板的显示装置,不一定能说是实现不依赖于观察画面的方向的黑显示能力的显示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0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在理想镜面反射层上设置圆偏振板并使在倾斜视野中改变面内方位角时的外来光反射率均匀,偏振膜、A板、C板的层叠顺序是最佳的。这可以通过实行使用了Mueller矩阵的偏振光传播分析运算来确认。
若在理想镜面反射层上设置具有偏振膜和A板的圆偏振板,则A板的相位差值随着面内方位角的观测角而发生变化。因此,A板的慢轴与观测者视线所成的角大致上为45°时,相位差变化达到极小而使反射率为极小值,该观测角成为反射率极小角。另外,A板的慢轴与观测者视线所成的角大致上为90°或0°时,相位差变化达到极大而使反射率为极大值,该观测角成为反射率极大角。
像偏振膜、C板、A板的层叠顺序、偏振膜、C板、A板、C板的层叠顺序等那样C板位于偏振膜与A板之间的层叠顺序在理论计算上不够理想。即,在射入圆偏振板并由反射层反射后通过A板的反射光成为直线偏振光。在反射率极大角时射出A板的直线偏振光的振动电场方向与观测者视线所成的角度大致上为45°。由于C板的慢轴与观测者视线平行,因此射出A板的直线偏振光的振动电场方向与C板的慢轴所成的角大致上为45°。此时,在反射率极大角观察到的、射入偏振膜的光成为椭圆偏振光,通过偏振膜后观察到的反射光的与偏振膜的吸收轴方向正交的反射光偏振成分未被吸收而发生透射。在该反射率增加上加上基于上述观测角的由A板相位差值变化所致的反射率增加而得的值成为反射率极大值。另一方面,射出A板的直线偏振光的振动电场方向与C板的慢轴所成的角大致上为0°,反射率变化仅为基于上述观测角的由A板相位差值变化所致的反射率增加。其结果是,从反射率极小值到反射率极大值的变化率变大。
正在研究针对有机EL显示装置使用光扩散性大的反射层。已经弄清,此种有机EL显示装置中,与理想镜面时的计算结果相反,期望偏振膜、C板、A板的层叠顺序、偏振膜、C板、A板、C板的层叠顺序等C板位于偏振膜与A板之间的层叠顺序。这是因为,由于反射层的扩散反射,各观测角下的角度分辨率降低,发生理想镜面时的计算中的反射率极小角与反射率极大角的各自的观测角下的反射光的重叠,产生极小值与极大值的平均化。即,与理想镜面的情况相比,反射率极小值增加,反射率极大值降低。其结果是,若对光扩散性大的反射层应用C板位于偏振膜与A板之间的层叠顺序,则改变方位角时的反射率的变化率变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在应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抑制外来光反射所致的黑显示能力变化,从倾斜方向观察该图像显示装置时,也能够赋予与正面方向相同程度的良好的黑显示能力,并且提供具备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其具备偏振膜、A板、以及第1C板,偏振膜的吸收轴与A板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约45°,贴合于光反射层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小于15%。
在应用了如此所述地构成的光学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抑制外来光反射所致的黑显示能力变化,从倾斜方向观察该图像显示装置时也可以赋予与正面方向相同程度的良好的黑显示能力。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依次具备偏振膜、第1C板、以及A板。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是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为10°以上、并满足下述式(i)及(ii)的光学层叠体。
135nm<R0A(550)<150nm …(i)
-100nm≤RthC1(550)≤0nm …(ii)
〔上述式中,R0A(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A板的面内相位差值,RthC1(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第1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还具备第2C板,并依次具备偏振膜、第1C板、A板、以及第2C板。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是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为10°以上、并满足下述式(iii)、(iv)及(v)的光学层叠体。
135nm<R0A(550)<150nm …(iii)
-100nm≤RthC1(550)<RthC2(550)≤0nm …(iv)
-100nm≤RthC1(550)+RthC2(550) …(v)
〔上述式中,R0A(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A板的面内相位差值,RthC1(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第1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C2(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第2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是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小于10°、并满足下述式(iii)、(vi)及(vii)的光学层叠体。
135nm<R0A(550)<150nm …(iii)
-100nm≤RthC2(550)<RthC1(550)≤0nm …(vi)
-100nm≤RthC1(550)+RthC2(550) …(vii)
〔上述式中,R0A(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A板的面内相位差值,RthC1(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第1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C2(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第2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是满足下述式(viii)的光学层叠体。
0.80<R0A(450)/R0A(550)<0.93…(viii)
〔上述式中,R0A(450)表示波长450nm处的A板的面内相位差值,R0A(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A板的面内相位差值。〕
另外,本发明提供具备光反射层、和上述任意一个光学层叠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此时,优选根据散射半值角为10°以上还是小于10°的差别如上所述地组合A板及C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光学层叠体,在应用了它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可以抑制外来光反射所致的黑显示能力变化,从倾斜方向观察该图像显示装置时也可以赋予与正面方向相同程度的良好的黑显示能力,并可以提供具备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剖视图。
图2(A)、(B)均为用于说明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的测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参照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光学层叠体>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以下也简称为“层叠体”。)10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备在偏振膜10的一个面层叠有保护膜11的偏振板1、和相位差膜2。偏振板1与相位差膜2被以使偏振膜10与相位差膜2相面对的方式经由粘合剂层13层叠。图1中,绘制出经由粘合剂层14将层叠体100贴合于光反射层17的样子。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没有图示出用于将偏振膜10和保护膜11分别贴合的粘接剂层。
相位差膜2从靠近偏振膜10的一侧起依次具备第1C板20、A板21、以及第2C板22。第1C板20与A板21经由粘接层15层叠,A板21与第2C板22经由粘接层16层叠。另外,相位差膜可以在A板、第1C板及第2C板以外,例如还具有用于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取向的取向膜、基材膜、其他的相位差层。对于它们将在后面叙述。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设为不具备第1C板20和第2C板22的任意一方的方式。另外,也可以设为在偏振膜10的两面层叠有保护膜11的方式。
光反射层17例如可以是有机EL显示元件所具备的电极。该情况下,可以在光反射层17与相位差膜之间还具备选自透明或半透明电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空穴防止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
第1C板20与第2C板22的最佳的相位差值及其大小关系随着光反射层的散射反射半值角而不同。对于这一点,将在后面的“<相位差膜>”的“(4)与光反射层的关系”中叙述。
层叠体100可以具有图1所示的层以外的层。作为层叠体可以进一步具有的层,可以举出前面板、遮光图案、触摸传感器等。前面板可以配置于偏振板的与层叠有相位差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遮光图案可以配置于前面板与层叠体之间。遮光图案可以形成于前面板的偏振板侧的面上。遮光图案形成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边框(非显示区域),可以使图像显示装置的布线不被使用者观察到。触摸传感器可以配置于前面板与层叠体之间、层叠体的相位差膜与光反射层之间等。
层叠体10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在层叠体100实质上为矩形的情况下,长边的长度优选为5cm以上且35cm以下,更优选为10cm以上且25cm以下,短边的长度优选为5cm以上且25cm以下,更优选为6cm以上且20cm以下。
所谓实质上为矩形,是指层叠体100分别可以:为主面的4个角(角部)中的至少1个角部以成为钝角的方式切除的形状或设有圆弧的形状,或者具有垂直于主面的端面的一部分向面内方向凹入的凹陷部(缺口),或者主面内的一部分具有以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及它们的组合等形状挖空的开孔部。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贴合于光反射层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小于15%,更优选小于14%。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在理想的情况下为0%,也可以为5%以上。若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取此种值,则可以使有机EL显示装置的反射光的反射率更加均匀。
本说明书中,所谓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是指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为黑显示的状态下从仰角50°的方向观察时、可见度修正反射率达到最大的面内角度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Ymax与在该面内角度上加上90°的角度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Ymin的变化率。所谓可见度修正反射率达到最大的面内角度,是指将仰角设为50°并使面内角度从0°改变至360°为止地测定可见度修正反射率、可见度修正反射率达到最大的角度。
具体而言,参照图2,对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进行说明。图2(A)是从侧面观察层叠体100的图。用于算出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值采用从仰角30为50°的方向40观察时的值。图2(B)是从上面(以偏振膜为基准从与相位差膜侧相反的一侧)观察层叠体100的图。对于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分别测定从可见度修正反射率值达到最大的方向41观察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值、和从在该方向41的面内角度上加上90°(面内角度32)的角度的方向42观察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值,根据下式算出。
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Ymax-Ymin)/Ymax
可见度修正反射率使用在测定波长λ的范围中以SCI(Specular ComponentInclude)模式测定的反射分光光谱R(λ)、等色函数y(λ)、CIE标准光源D65放射分光光谱S(λ),根据下式算出。测定波长范围λ是从380mm到780mm的范围。
可见度修正反射率=Σ(R(λ)×y(λ)×S(λ))/Σ(y(λ)×S(λ))
可见度修正反射率达到最大的面内角度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Ymax优选为4.0%以上且6.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上且5.0%以下。另外,在该面内角度上加上90°的角度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Ymin优选为4.0%以上且6.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上且5.0%以下。
<偏振板>
本实施方式中所谓偏振板,是指由偏振膜和贴合于偏振膜的一面或两面的保护膜形成的膜。偏振板所具备的保护膜可以具有后述的硬涂层、防反射层、防静电层等表面处理层。偏振膜与保护膜例如可以经由粘接剂层、粘合剂层层叠。对于偏振板所具备的构件说明如下。
(1)偏振膜
偏振板所具备的偏振膜可以是具有如下性质的吸收型的偏振膜,即,吸收具有与其吸收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透射具有与吸收轴正交的(与透射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作为偏振膜,可以合适地使用使二色性色素吸附于经过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并进行了取向的偏振膜。偏振膜例如可以利用包括如下工序的方法来制造,即,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吸附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等交联液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利用交联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的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可以举出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的例子包括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以及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
本说明书中所谓“(甲基)丙烯酸类”,是指选自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中的至少一方。在“(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中也相同。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mol%,优选为98mol%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醛类改性了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或聚乙烯醇缩乙醛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500~5000。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可以依照JIS K 6726求出。
将此种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而得的膜被作为偏振膜的原材膜使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聚乙烯醇系原材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为了将偏振膜的厚度设为15μm以下,优选使用5~35μm的原材膜。更优选为20μm以下。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以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与染色同时、或在染色后进行。在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的情况下,该单轴拉伸可以在交联处理前或交联处理中进行。另外,也可以在这些的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
在单轴拉伸时,可以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另外,单轴拉伸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是在使用溶剂、水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溶胀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8倍。
作为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将该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中的方法。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二色性有机染料。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染色处理前实施向水中的浸渍处理。
作为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后的交联处理,通常采用将经过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方法。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该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
偏振膜的厚度通常为30μm以下,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8μm以下。偏振膜的厚度通常为2μm以上,优选为3μm以上。
作为偏振膜,例如可以像日本特开2016-170368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使用在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得的固化膜中使二色性色素进行取向而得的偏振膜。作为二色性色素,可以使用在波长380~800nm的范围内具有吸收的二色性色素,优选使用有机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例如可以举出偶氮化合物。液晶化合物是能够在保持取向的状态下进行聚合的液晶化合物,可以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基团。另外,也可以像WO2011/024891中记载的那样,由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形成偏振膜。
偏振膜的可见度修正偏振度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为99.9999%以下。另外,偏振膜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优选为35%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为49.9%以下。通过使层叠体具备此种性能的偏振膜,反射光不易泄漏,可以使着色不醒目。
(2)保护膜
层叠于偏振膜的一面或两面的保护膜可以是具有透光性的(优选光学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保护膜例如可以是包含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之类的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类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改性聚苯醚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的膜。
保护膜的厚度通常为1~100μm,然而从强度、操作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5~60μm,更优选为10~55μm,进一步优选为15~40μm。
如上所述,保护膜的至少任意一方可以在其外表面(与偏振膜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具备硬涂层、防眩层、光扩散层、防反射层、低折射率层、防静电层、防污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层(涂布层)。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膜的厚度包括表面处理层的厚度在内。
保护膜例如可以经由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贴合于偏振膜。作为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以使用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或热固性粘接剂,优选为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作为粘合剂层可以使用后述的粘合剂层。
作为水系粘接剂,可以举出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形成的粘接剂、水系二剂型氨基甲酸酯系乳液粘接剂等。其中,可以合适地使用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形成的水系粘接剂。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除了可以使用对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的乙烯醇均聚物以外,还可以使用对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将它们的羟基部分地改性了的改性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系粘接剂可以包含醛化合物(乙二醛等)、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羟甲基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胺化合物、多价金属盐等交联剂。
在使用水系粘接剂的情况下,在将偏振膜与保护膜贴合后,优选实施用于除去水系粘接剂中含有的水的干燥工序。干燥工序后,例如可以设置在20~45℃的温度进行熟化的熟化工序。
上述所谓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是含有因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粘接剂,优选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
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可以是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环氧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氧杂环丁烷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作为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双键的其他乙烯基系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也可以将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与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并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通常还包含用于引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在将偏振膜与保护膜贴合时,为了提高粘接性,可以对它们的至少任意一方的贴合面实施表面活化处理。作为表面活化处理,可以举出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处理(辉光放电处理等)、火焰处理、臭氧处理、UV臭氧处理、电离活性射线处理(紫外线处理、电子束处理等)之类的干式处理;使用了水、丙酮等溶剂的超声波处理、皂化处理、锚涂处理之类的湿式处理。这些表面活化处理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
在偏振膜的两面贴合保护膜时用于贴合这些保护膜的粘接剂可以是同种的粘接剂,也可以是不同种的粘接剂。
<相位差膜>
相位差膜包含A板及C板而构成。此外,相位差膜也可以包含后述的基材、取向膜,也可以包含A板及C板以外的相位差层。
(1)A板
A板优选为具有下述式(1)~式(3)所示的特性的A板。A板可以是正A板,可以是λ/4板。另外,A板优选显示出逆波长分散性。通过具备此种A板,可以抑制反射光的着色。A板以使其慢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为约45°的方式配置。所谓约45°,是指45±5°。
nx>ny≈nz …(1)
0.80<R0A(450)/R0A(550)<0.93 …(2)
135nm<R0A(550)<150nm …(3)
式(1)~式(3)中,nx表示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膜面内且与慢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R0A(λ)表示A板的波长λnm处的面内相位差值。
ny≈nz不仅包含ny与nz完全相等的情况,还包含ny与nz实质上相等的情况。具体而言,只要ny与nz的差的大小为0.01以内,则可以说ny与nz实质上相等。
R0A(λ)可以根据波长λnm处的折射率n(λ)和厚度d基于下式算出。
R0A(λ)=〔nx(λ)-ny(λ)〕×d
此处,R0A(450)/R0A(550)表示A板的波长分散性,优选为0.92以下。
另外,对于波长λnm处的A板的面内相位差值R0A(λ),R0A(450)优选为100nm以上且135nm以下,R0A(550)优选为137nm以上且145nm以下,R0A(650)优选为137以上且165以下。
(2)C板
对于C板,优选第1C板和第2C板均具有下述式(4)所示的特性。C板可以是正C板。通过具备此种相位差膜,可以抑制反射光的着色。
nx≈ny<nz …(4)
式(4)中,nx表示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膜面内且与慢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nx≈ny不仅包含nx与ny完全相等的情况,还包含nx与ny实质上相等的情况。具体而言,只要nx与ny的差的大小为0.01以内,就可以说nx与ny实质上相等。
虽然依赖于后述的光反射层的反射特性,然而具体而言,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在波长550nm处优选为-100nm以上且0nm以下,更优选为-90nm以上且-20nm以下。
(3)其他相位差层
相位差膜可以在A板及C板以外,还具备1个以上的具有相位差的其他层(以下有时称作“其他相位差层”。)。作为其他相位差层,可以举出显示元件所具备的触摸传感器、发光元件的密封层、发光元件的基膜等。另外,其他相位差层也可以是贴合于偏振膜的保护膜。其他相位差层配置于偏振膜与光反射层之间,优选配置于光反射层与处于最靠近该光反射层的位置的A板或C板之间。
其他相位差层也可以是A板,然而通常可以为C板。其他相位差层可以具有下述式(9)所示的特性。即,其他相位差层可以为负C板。
nx≈ny>nz …(9)
式(9)中,nx表示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膜面内且与慢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nx≈ny不仅包含nx与ny完全相等的情况,还包含nx与ny实质上相等的情况。具体而言,只要nx与ny的差的大小为0.01以内,就可以说nx与ny实质上相等。
(4)与光反射层的关系
至少具备A板和C板的相位差膜根据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满足以下的式(5)或(6)。
RthC1(550)<RthC2(550) …(5)
RthC2(550)<RthC1(550) …(6)
式(5)及式(6)中,RthC(λ)表示C板的波长λnm处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C1表示第1C板的相位差值,RthC2表示第2C板的相位差值。
RthC(λ)可以根据波长λnm处的折射率n(λ)和厚度d基于下式算出。
RthC(λ)={〔nx(λ)+ny(λ)〕/2-nz}×d
RthC(450)/RthC(550)表示C板的波长分散性,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1以下。
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实际的显示装置的最佳的补偿值根据光反射层的反射特性而不同,上述式(5)及式(6)是基于上述发现而得的式子。
在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为10°以上的情况下,第1C板和第2C板优选满足式(5)的关系。即,第1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C1与第2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C2的大小关系对以往认为不造成影响的反射光的特性造成影响。对于相位差值的范围,优选R0A(550)与RthC1(550)与RthC2(550)的和为-50nm~+50nm,更优选为-20nm~+20nm,进一步优选为-10nm~+10nm。另外,对于相位差值的范围,优选RthC1(550)与RthC2(550)的和为-100nm~+100nm,更优选为-80nm~+80nm,进一步优选为-60nm~+60nm。通过使相位差膜满足上述关系,可以抑制从倾斜方向观察时的反射光的变化。
本发明中,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是如下的值,即,从仰角50°向光反射层射入光时,在以正反射角50°为中心在90°的范围内以每1°进行测定而得的变角散射强度剖析中,是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反射强度的一半的值的两点之间的角度差。详情依照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在相位差膜不具备第2C板的情况下,RthC1(550)优选为-100nm~0nm,更优选为-80nm~-20nm。
另一方面,在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小于10°的情况下,第1C板与第2C板优选满足式(6)的关系。即,第1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C1与第2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C2的大小关系对以往认为不造成影响的反射光的特性造成影响。对于相位差值的范围,优选RthA(550)与RthC1(550)与RthC2(550)的和为-50nm~+50nm,更优选为-20nm~+20nm,进一步优选为-10nm~+10nm。另外,对于相位差值的范围,优选RthC1(550)与RthC2(550)的和为-100nm~+100nm,更优选为-80nm~+80nm,进一步优选为-60nm~+60nm。通过使相位差膜满足上述关系,可以抑制从倾斜方向观察时的反射光的变化。
(5)相位差膜的形成方法
相位差膜所具备的A板、第1C板及第2C板可以由热塑性树脂、后述的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A板、第1C板及第2C板优选由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作为由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层,可以举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
对于A板所满足的式(1)~式(3)的关系、第1C板与第2C板所满足的式(4)的关系、以及第1C板与第2C板所满足的式(5)或式(6)的关系,例如通过调整形成A板及C板的热塑性树脂、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配合比率、或者调整A板及C板的厚度来控制。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例如形成于设于基材的取向膜上。该基材可以是具有支承取向膜的功能、以长条形成的基材。该基材作为脱模性支承体发挥作用,可以支承转印用的相位差膜。此外,优选其表面具有能够剥离的程度的粘接力的基材。作为基材,可以举出作为上述保护膜的材料进行了例示的树脂膜。
作为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设为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的范围。若基材的厚度为20μm以上,则可以赋予强度。另一方面,若厚度为200μm以下,则在对基材进行裁割加工而制成单张的基材时,可以抑制加工屑的增加、裁割刀的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对基材可以实施各种防粘连处理。作为防粘连处理,例如可以举出易粘接处理、内加填料等的处理、压花加工(滚花处理)等。通过对基材实施此种防粘连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卷绕基材时的基材之间的贴附、即所谓的粘连,能够高生产率地制造光学膜。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夹隔着取向膜形成于基材上。即,依照基材、取向膜的顺序层叠,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层叠于所述取向膜上。
需要说明的是,取向膜并不限于垂直取向膜,也可以是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水平取向的取向膜,还可以是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倾斜取向的取向膜。在制作A板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水平取向膜,在制作C板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垂直取向膜。作为取向膜,优选具有不会因后述的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的涂布等而溶解的耐溶剂性、而且具有用于溶剂的除去、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的加热处理中的耐热性的取向膜。作为取向膜,可以举出包含取向性聚合物的取向膜、光取向膜及在表面形成凹凸图案、多个槽并使之取向的沟槽取向膜。取向膜的厚度通常为10nm~10000nm的范围,优选为10nm~10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nm~200nm的范围。
作为取向膜中使用的树脂,只要是公知的作为取向膜的材料使用的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使单官能或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在聚合引发剂下固化而得的固化物等。具体而言,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例如可以例示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单苯基醚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苯基醚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丙烯酸四氢糠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树脂,可以是它们的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的混合物。
光取向膜由包含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或单体和溶剂的组合物形成。所谓光反应性基团,是指通过进行光照射而产生液晶取向能力的基团。具体而言,可以举出参与因光照射而产生的分子的取向诱导或异构化反应、二聚化反应、光交联反应或光分解反应等成为液晶取向能力的起源的光反应的基团。其中,参与二聚化反应或光交联反应的基团的取向性优异,从这一点考虑优选。作为光反应性基团,优选具有不饱和键、特别是具有双键的基团,特别优选具有选自碳-碳双键(C=C键)、碳-氮双键(C=N键)、氮-氮双键(N=N键)及碳-氧双键(C=O键)中的至少1个的基团。
作为具有C=C键的光反应性基团,可以举出乙烯基、多烯基、芪基、芪唑基、芪唑鎓基、查尔酮基及肉桂酰基等。作为具有C=N键的光反应性基团,可以举出具有芳香族席夫碱、芳香族腙等结构的基团。作为具有N=N键的光反应性基团,可以举出偶氮苯基、偶氮萘基、芳香族杂环偶氮基、双偶氮基、甲(formazan)基、以及具有氧化偶氮苯结构的基团等。作为具有C=O键的光反应性基团,可以举出二苯甲酮基、香豆素基、蒽醌基及马来酰亚胺基等。这些基团可以具有烷基、烷氧基、芳基、烯丙氧基、氰基、烷氧羰基、羟基、磺酸基、卤代烷基等取代基。
其中,优选参与光二聚化反应的光反应性基团,从光取向所必需的偏振光照射量较少、并且易于获得热稳定性、经时稳定性优异的光取向膜的方面考虑,优选肉桂酰基及查尔酮基。作为具有光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特别优选该聚合物侧链的末端部具有成为肉桂酸结构的肉桂酰基。
对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然而根据其形状,可以分类为棒状型(棒状液晶化合物)和圆盘状型(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盘状液晶化合物)。此外,各自有低分子型和高分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高分子,一般是指聚合度为100以上的分子(高分子物理·相転移ダイナミクス(高分子物理·相转移动力学)、土井正男著、第2页、岩波书店、1992)。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任意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此外,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棒状液晶化合物、2种以上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或棒状液晶化合物与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混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棒状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合适地使用日本特表平11-513019号公报的权利要求1、或日本特开2005-289980号公报的[0026]~[0098]段中记载的化合物。作为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合适地使用日本特开2007-108732号公报的[0020]~[0067]段、或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13]~[0108]段中记载的化合物。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该情况下,至少1种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基团。即,所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因聚合而被固定后形成的层。该情况下,在成为层后已经无需显示液晶性。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具有能够进行聚合反应的聚合性基团。作为聚合性基团,例如优选聚合性烯属不饱和基团、环聚合性基团等能够进行加成聚合反应的官能团。
更具体而言,作为聚合性基团,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酰基。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甲基)丙烯酰基,是包含甲基丙烯酰基及丙烯酰基两者的概念。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如后所述,可以通过将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例如涂布于取向膜上而形成。在所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上述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以外的成分。例如,在所述组合物中,优选包含聚合引发剂。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聚合反应的形式例如选择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例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α-羰基化合物、偶姻醚、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多核醌化合物、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等。对于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所述涂布液中的全部固体成分,优选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
另外,在所述组合物中,从涂布膜的均匀性及膜的强度的方面出发,可以包含聚合性单体。作为聚合性单体,可以举出自由基聚合性或阳离子聚合性的化合物。其中,优选多官能性自由基聚合性单体。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聚合性单体,优选能够与上述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共聚的单体。作为具体的聚合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2-296423号公报中的[0018]~[0020]段中记载的单体。对于聚合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50质量%,更优选为2~30质量%。
另外,在所述组合物中,从涂布膜的均匀性及膜的强度的方面出发,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以往公知的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氟系化合物。作为具体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1-330725号公报中的[0028]~[0056]段中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开2005-62673号公报中的[0069]~[0126]段中记载的化合物。
另外,在所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溶剂,优选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亚砜(例如二甲亚砜)、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烃(例如苯、己烷)、烷基卤化物(例如氯仿、二氯甲烷)、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酮(例如丙酮、甲乙酮)、醚(例如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其中,优选烷基卤化物、酮。另外,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有机溶剂。
另外,在所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偏振膜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空气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等垂直取向促进剂、以及偏振膜界面侧水平取向剂、空气界面侧水平取向剂等水平取向促进剂之类的各种取向剂。此外,在所述组合物中,也可以在上述成分以外,还包含密合改良剂、增塑剂、聚合物等。
本实施方式中,A板、第1C板及第2C板的厚度可以设为0.1μm以上且5μm以下。若A板、第1C板及第2C板的厚度为该范围内,则可以获得充分的耐久性,可以有助于层叠体的薄层化。当然,A板、第1C板及第2C板的厚度可以以获得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赋予λ/2的相位差的层、正A板、或正C板等的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值、以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的方式进行调整。
在相位差膜包含2层以上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作为A板、第1C板及第2C板的情况下,在取向膜上分别制作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将两者经由粘接剂层、粘合剂层层叠,由此可以制造相位差膜。将两者层叠后,可以剥离基材及取向膜。相位差膜的厚度优选为3~30μm,更优选为5~25μm。
<光反射层>
光反射层是将射入层叠体的光反射的层,在典型的情况下,可以包含有机EL显示元件所具备的电极。有机EL显示元件具有在相互面对的一对电极间夹持有有机发光材料层的薄膜结构体。从一方的电极向该有机发光材料层注入电子,并且从另一方的电极注入空穴,由此在有机发光材料层内电子与空穴复合而进行自发光。与需要背光的液晶显示元件等相比具有可视性好、能够进一步薄型化、并且能够实现直流低电压驱动的优点。
对于形成光反射层的材料没有限制。光反射层可以由金、银、铜、铁、镍、铬、钼、钛、铝等金属、它们的合金等形成。
可见度修正反射率是利用上述的方法测定的反射率,是利用等色函数y(λ)(JIS Z8701)进行了可见度修正的反射率。可见度修正反射率可以利用分光测色计测定。
如上所述,在满足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为10°以上、且A板、第1C板及第2C板满足式(3)及式(5)的关系的情况下、和满足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小于10°、且A板、第1C板及第2C板满足式(3)及式(6)的关系的情况下,利用此种相位差膜与光反射层的组合,可以抑制从倾斜方向观察时的反射光的强度变化。
在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为10°以上的情况下,散射半值角可以为10°以上且30°以下。在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小于10°的情况下,散射半值角可以为3°以上且小于10°。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可以利用光反射层的材料、表面形状进行调整。
<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可以用于将层叠体的各构件相互层叠。在光反射层包含有机EL显示元件所具备的电极的情况下,可以经由粘合剂层将有机EL显示元件与相位差膜层叠。粘合剂层可以由以(甲基)丙烯酸系、橡胶系、氨基甲酸酯系、酯系、硅酮系、聚乙烯基醚系之类的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粘合剂组合物来构成。其中,适合为透明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作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可以是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热固化型。粘合剂层的厚度通常为3~30μm,优选为3~25μm。
作为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基础聚合物),例如可以合适地使用以(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之类的(甲基)丙烯酸酯的1种或2种以上作为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优选在基础聚合物中使极性单体共聚。作为极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之类的具有羧基、羟基、酰胺基、氨基、环氧基等的单体。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上述基础聚合物,然而通常还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以例示出作为2价以上的金属离子、且在其与羧基之间形成羧酸金属盐的交联剂;作为多胺化合物、且在其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交联剂;作为聚环氧化合物、多元醇、且在其与羧基之间形成酯键的交联剂;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且在其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交联剂。其中,优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前面板>
在偏振板的可视侧,可以配置前面板。前面板可以经由粘接层层叠于偏振板。作为粘接层,例如可以举出前述的粘合剂层、粘接剂层。
作为前面板,可以举出玻璃、在树脂膜的至少一面包含硬涂层而成的前面板等。作为玻璃,例如可以使用高透射玻璃、强化玻璃。在使用特别薄的透明面材的情况下,优选实施了化学强化的玻璃。玻璃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100μm~5mm。
在树脂膜的至少一面包含硬涂层而成的前面板可以不像现有的玻璃那样刚直,而是具有柔性的特性。硬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5~100μm。
作为树脂膜,可以是由具有降冰片烯或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之类的包含环烯烃的单体的单元的环烯烃系衍生物、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丁酸酯、异丁酯纤维素、丙酰纤维素、丁酰纤维素、乙酰丙酰纤维素)、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环烯烃、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丙烯酸类、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乙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氨基甲酸酯、环氧树脂等高分子形成的膜。树脂膜可以使用未拉伸、单轴或双轴拉伸膜。这些高分子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树脂膜,优选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的聚酰胺酰亚胺膜或聚酰亚胺膜、单轴或双轴拉伸聚酯膜、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并且能够应对膜的大型化的环烯烃系衍生物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及透明性且光学上没有各向异性的三乙酰纤维素及异丁酯纤维素膜。树脂膜的厚度可以为5~200μm,优选为20~100μm。
<遮光图案>
遮光图案(边框)可以形成于前面板的显示元件侧。遮光图案可以隐藏显示装置的各布线而使之不被使用者观察到。遮光图案的颜色和/或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由具有黑色、白色、金色等多种多样的颜色的树脂物质来形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遮光图案的厚度可以为2μm~50μm,优选为4μm~30μm,更优选为6μm~15μm的范围。另外,为了抑制遮光图案与显示部之间的高低差所致的气泡混入及交界部的可见,可以对遮光图案赋予形状。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以图1所示的层叠体100为例,对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层叠体100例如可以通过将偏振板1与相位差膜2经由粘合剂层13、14层叠而制造。
可以将偏振膜10与保护膜11分别经由粘接剂层层叠而制造偏振板1。偏振板1可以在准备长条的构件并以卷对卷方式将各个构件贴合后、裁割为规定形状来制造,也可以在将各个构件裁割为规定的形状后进行贴合。然后,在偏振膜10上,层叠形成于剥离膜上的粘合剂层13。
相位差膜2例如可以如下所示地制造。在基材上形成取向膜,向取向膜上涂布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在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取向的状态下,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如此所述地操作,制作具备第1C板20的膜。同样地,制作具备A板21、第2C板22的膜。
在第1C板20或A板21上形成粘接层15,将具备第1C板20的膜与具备A板21的膜贴合。然后,剥离A板的基材膜、或基材膜及取向膜,在其上形成粘接层16,将具备A板21和第1C板20的膜与具备第2C板22的膜贴合。然后,剥离第2C板的基材膜、或基材膜及取向膜,制作相位差膜2。
相位差膜2可以在准备长条的构件并以卷对卷方式将各个构件贴合后、裁割为规定形状而制造,也可以在将各个构件裁割为规定的形状后进行贴合。第1C板及第2C板可以通过在A板上直接形成第1C板及第2C板而得到。即,可以省略粘接层15及粘接层16。
剥离粘合剂层13上的剥离膜,经由露出的粘合剂层13,将所得的偏振板与相位差膜2贴合。如此所述地得到的膜可以作为圆偏振板发挥作用,可以经由粘合剂层14向光反射层17贴合。在光反射层17包含有机EL显示元件所具备的电极的情况下,通过将圆偏振板层叠于有机EL显示元件,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100。圆偏振板例如经由粘合剂层14层叠于包含光反射层17的有机EL显示元件。
<用途>
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可以用于各种各样的显示装置。所谓显示装置,是具有显示元件的装置,包含发光元件或发光装置作为发光源。作为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举出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以下也称作无机EL)显示装置、电子发射显示装置(例如场发射显示装置(也称作FED)、表面场发射显示装置(也称作SED))、电子纸(使用了电子墨水、电泳元件的显示装置、等离子体显示装置、投射型显示装置(例如光栅光阀(也称作GLV)显示装置、具有数字微镜器件(也称作DMD)的显示装置)及压电陶瓷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包含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等的任意者。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尤其可以特别有效地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或无机EL显示装置。该情况下,图1所示的光反射层17被作为显示装置中含有的触摸传感器、面板的构成构件确定位置。
特别是具备发明的层叠体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可以抑制外来光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从倾斜方向观察时也可以显示出与正面方向一样的稳定的黑显示能力。
以上,对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及比较例而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更具体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例中的“%”及“份”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就是质量%及质量份。
<测定方法>
(1)膜的厚度的测定方法:
使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的椭圆率计M-220、以及接触式膜厚计(株式会社Nikon制的MH-15M、计数器TC101、MS-5C)测定膜的厚度。
(2)相位差值的测定方法:
使用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KOBRA-WPR测定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面内相位差值。
(3)从仰角50°的方向观察到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
利用Instrument Systems GmbH制的显示器评价系统DMS803进行测定。
<光反射层的准备>
使用以下的3种光反射层。任一光反射层均具有平坦的反射光谱,可以观察到白色或银色的反射光。
光反射层1:日本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制的作为SUS板的NTK SUS 304B。
光反射层2:株式会社UACJ制的作为铝箔的Myfoil厚型50的消光面。
光反射层3:作为高反射率反射板使用Alanod公司制的作为蒸镀铝反射板的MIRO55011GP。
各光反射层的反射特性如表1所示。任一反射率均利用进行了可见度修正的Instrument Systems GmbH制的显示器评价系统DMS803进行测定。
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是如下的值,即,从仰角50°向光反射层射入光时,在以正反射角50°为中心在90°的范围内以1°步长进行测定而得的变角散射强度剖析中,是散射强度达到最大反射强度的一半的值的两点之间的角度差。以下的表中所示的光反射层的变角散射强度剖析均显示出单峰性的分布。为了后述的可视性确认,在光反射层1~3的表面用绿色的油性记号笔(Zebra制Mckee)绘制了图形。
光反射层的测定条件如下所示。
光源:卤素灯(Philips公司制、Capsuleline LV(20W 3101m))
会聚方法:抛物面镜
会聚光斑直径:5mm
光源与光反射层的距离:100mm
[表1]
种类 散射半值角(°)
光反射层1 20
光反射层2 15
光反射层3 7
<圆偏振板的制作>
[圆偏振板1的制作]
(水平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将下述结构的光取向性材料5份(重均分子量:30000)与环戊酮(溶剂)95份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在80℃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水平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
〔垂直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使用了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的SUNEVER SE610。
〔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为了形成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A板),使用了下述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和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利用日本特开2010-3122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另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依照日本特开2009-17389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以下给出各自的分子结构。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
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以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以90:10的质量比混合。相对于所得的混合物100份,添加1.0份的流平剂(F-556;DIC株式会社制)、6份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二甲基氨基-2-苄基-1-(4-吗啉基苯基)-1-丁酮(Irgacure 369、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此外,以使固体成分浓度为13%的方式添加N-甲基-2-吡咯烷酮(NMP),在80℃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
〔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为了形成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第1C板及第2C板),按照以下的步骤制备出组合物。相对于作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Paliocolor LC242(BASF公司注册商标)100份,添加0.1份的作为流平剂的F-556、以及3份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Irgacure 369。以使固体成分浓度为13%的方式添加环戊酮,得到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
〔偏振板的制作〕
准备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厚度75μm的聚乙烯醇(PVA)膜。将PVA膜浸渍于30℃的纯水中后,在30℃浸渍于碘/碘化钾/水的质量比为0.02/2/100的水溶液中而进行碘染色(碘染色工序)。将经过碘染色工序的PVA膜在56.5℃浸渍于碘化钾/硼酸/水的质量比为12/5/100的水溶液中而进行硼酸处理(硼酸处理工序)。将经过硼酸处理工序的PVA膜用8℃的纯水清洗后,在65℃进行干燥,得到在聚乙烯醇吸附有碘并进行了取向的偏振膜。在碘染色工序和硼酸处理工序中进行PVA膜的拉伸。PVA膜的总拉伸倍率为5.3倍。所得的偏振膜的厚度为27μm。
将偏振膜与经过皂化处理的三乙酰纤维素(TAC)膜(Konica Minolta株式会社制KC4UYTAC厚度40μm)经由水系粘接剂用夹持辊贴合。在将所得的贴合物的张力保持为430N/m的同时,在60℃干燥2分钟,得到在一面作为保护膜具有TAC膜的偏振板。需要说明的是,水系粘接剂是向100份水中添加3份的羧基改性聚乙烯醇(株式会社Kuraray制、“KurarayPoval KL318”)、和1.5份的水溶性聚酰胺环氧树脂(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umirezResin 650”、固体成分浓度30%的水溶液〕而制备的。
对所得的偏振板进行光学特性的测定。以上文中得到的偏振板的偏振膜面作为入射面利用分光光度计(“V7100”、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实施测定。偏振板的吸收轴与聚乙烯醇的拉伸方向一致,所得的偏振板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为42.3%,可见度修正偏振度为99.996%,单体色调a为-1.0,单体色调b为2.7。
〔相位差膜(A板)的制作〕
对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的环状烯烃系树脂(COP)膜(ZF-14-50)上实施电晕处理。使用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的TEC-4AX进行电晕处理。在输出功率0.78kW、处理速度10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1次电晕处理。利用棒涂机向COP膜涂布水平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在80℃干燥1分钟。使用偏振UV照射装置(“SPOT CURE SP-9”、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以使波长313nm处的累积光量为100mJ/cm2的方式,以轴角度45°对涂布膜实施偏振UV曝光。所得的水平取向膜的膜厚为100nm。
接下来,使用棒涂机向水平取向膜涂布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在120℃干燥1分钟。使用高压水银灯(“Unicure VB-15201BY-A”、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对涂布膜照射紫外线(氮气氛下、波长365nm处的累积光量:500mJ/cm2),由此形成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厚为2.3μm。
在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上层叠粘合剂层。经由该粘合剂层,将由COP膜、取向膜、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的膜贴合于玻璃。剥离COP膜,得到用于测定相位差值的样品。
测定出各波长处的相位差值R0A(λ),其结果为:
R0A(450)=121nm、
R0A(550)=142nm、
R0A(650)=146nm、
R0A(450)/R0A(550)=0.85、
R0A(650)/R0A(550)=1.03,
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显示出逆波长分散性。
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是满足nx>ny≈nz的关系的正A板(以下有时将其简称为“A板”)。
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出各波长处的相位差值RthA(λ),其结果为:
RthA(450)=61nm、
RthA(550)=71nm、
RthA(650)=73nm。
〔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C板)的制作〕
对COP膜实施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条件设为与上述相同。在COP膜上,利用棒涂机涂布垂直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在80℃干燥1分钟,得到垂直取向膜。所得的垂直取向膜的膜厚为50nm。
使用棒涂机向垂直取向膜涂布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在90℃干燥120秒。使用高压水银灯(“Unicure VB-15201BY-A”、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对涂布膜照射紫外线(氮气氛下、波长365nm处的累积光量:500mJ/cm2),由此形成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如此所述地操作,得到由COP膜、垂直取向膜、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的膜。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厚为0.7μm。
在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上层叠粘合剂层。经由该粘合剂层,将由COP膜、取向膜、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的膜贴合于玻璃。剥离COP膜,得到用于测定相位差值的样品。测定出波长550nm处的相位差值RthC1(550),其结果是:
RthC1(550)=-50nm。
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是满足nx≈ny<nz的关系的正C板(第1C板)。
除了以使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厚为0.4μm的方式调整以外,按照与上述同样的步骤,形成垂直取向膜、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在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上层叠粘合剂层。经由该粘合剂层,将由COP膜、取向膜、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的膜贴合于玻璃。剥离COP膜,得到用于测定相位差值的样品。测定出波长550nm处的相位差值RthC2(550),其结果是,RthC2(550)=-30nm。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是满足nx≈ny<nz的关系的正C板(第2C板)。
将形成于COP膜上的垂直取向膜及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第1C板)的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面与形成于COP膜上的水平取向膜及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A板)的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面经由粘合剂粘接,其后,剥离A板侧的COP膜,得到依次层叠有COP膜、第1C板、A板的膜。此后,将该膜的A板面与形成于COP膜上的垂直取向膜及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第2C板)的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面经由粘合剂粘接,其后,剥离第2C板侧的COP膜,得到依次层叠有COP膜、第1C板、A板、第2C板的膜。
剥离该膜中的层叠于第1C板的COP膜,对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第1C板)实施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条件设为与上述相同。以使偏振板的偏振膜与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第1C板)相互接触的方式,将两者经由粘合剂层层叠。此时,偏振膜的吸收轴与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45°。如此所述地操作,得到将相位差膜与偏振板经由粘合剂层层叠的圆偏振板1。该圆偏振板1具有TAC膜、偏振膜、粘合剂层、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第1C板)、粘合剂层、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A板)、粘合剂层、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第2C板)的层构成。RthA(550)+RthC1(550)+RthC2(550)=9nm。
[圆偏振板2的制作]
除了使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厚为1.1μm、RthC1(550)=-80nm、并且不设置第2C板以外,与圆偏振板1同样地制作出圆偏振板2。
[圆偏振板3的制作]
除了使RthC1(550)=-30nm、RthC2(550)=-50nm以外,与圆偏振板1同样地制作出圆偏振板3。
[圆偏振板4的制作]
除了不设置第1C板、并且使RthC2(550)=-80nm以外,与圆偏振板1同样地制作出圆偏振板4。
<实施例1>
在圆偏振板的剥离COP膜而露出的面层叠粘合剂层。经由该粘合剂层,将圆偏振板1与光反射层1层叠,得到层叠体。
对所得的层叠体测定出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具体而言,对层叠体从仰角50°的方向改变面内角度,利用显示器评价系统DMS803分别测定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算出所测定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中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值达到极大的面内角度时的反射色调值、和在该面内角度上加上90°的角度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值的变化率。
对所得的层叠体利用目视评价了在光反射层表面绘制出的图形的可视性。图形设为绿色的直径3mm、开口部0.5mm的Landolt环。开口方向随机。改变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的光学轴与观测者的位置的关系地进行观察。具体而言,在与A板的快轴平行的面内角度,从仰角50°左右利用目视进行观察。该方向的反射光的色调为绿色,由于与光反射层表面中绘制的图形的颜色相似,因此观察相对地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在与A板的慢轴平行的面内角度,从仰角50°左右利用目视进行观察时的反射光的色调为红色,由于与光反射层表面中绘制的图形的颜色不同,因此图形的观察相对地变得容易。依照以下的评价基准,在慢轴方向及快轴方向利用下述的1~4的基准明确地判断了图形的开口方向的可视性。
“1”:能够清晰地识别开口方向。
“2”:能够识别开口方向。
“3”:凝视时能够识别开口方向。
“4”:无法识别开口方向。
其结果表明,实施例1中得到的层叠体从任意方向观察时,反射光的颜色都均匀,可以在宽视角下形成良好的黑显示。将以上的结果表示于表2中。
[实施例2~6、比较例1~6]
除了将圆偏振板与光反射层的组合如表2所示地变更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出层叠体。对所得的层叠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测定出斜角色差。另外,对所得的层叠体与实施例1同样地利用目视观察了改变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的光学轴与观测者的位置的关系时的反射光的色调。将以上的结果表示于表2中。
[表2]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例如可以适用于有机EL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偏振板,2相位差膜,10偏振膜,11保护膜,13、14粘合剂层,15、16粘接层,17光反射层,20第1C板,21A板,22第2C板,30仰角,32面内角度,40、41、42方向,100光学层叠体。

Claims (7)

1.一种光学层叠体,其具备偏振膜、A板、第1C板以及第2C板,并依次具备所述偏振膜、所述第1C板、所述A板以及所述第2C板,
所述偏振膜的吸收轴与所述A板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45°±5°,
所述光学层叠体贴合于光反射层时的可见度修正反射率的变化率小于15%,
所述光反射层的散射半值角为10°以上,
所述光学层叠体满足下述式(iii)、(iv)及(v):
135nm<R0A(550)<150nm…(iii)
-100nm≤RthC1(550)<RthC2(550)≤0nm…(iv)
-100nm≤RthC1(550)+RthC2(550)…(v)
上述式中,R0A(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A板的面内相位差值,RthC1(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第1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RthC2(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第2C板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满足下述式(viii):
0.80<R0A(450)/R0A(550)<0.93…(viii)
上述式中,R0A(450)表示波长450nm处的A板的面内相位差值,R0A(550)表示波长550nm处的A板的面内相位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还具备前面板、遮光图案或触摸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在所述偏振膜的可视侧配置有前面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
在所述偏振膜与所述前面板之间配置有触摸传感器。
6.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其具备:
光反射层、和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7.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其具备:
散射半值角为10°以上的光反射层、和
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CN202080016204.8A 2019-02-25 2020-01-23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4746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132581.XA CN117170006A (zh) 2019-02-25 2020-01-23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1810A JP7256655B2 (ja) 2019-02-25 2019-02-25 光学積層体、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9-031810 2019-02-25
PCT/JP2020/002320 WO2020174955A1 (ja) 2019-02-25 2020-01-23 光学積層体、及び、有機el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2581.XA Division CN117170006A (zh) 2019-02-25 2020-01-23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4697A CN113474697A (zh) 2021-10-01
CN113474697B true CN113474697B (zh) 2023-09-19

Family

ID=722393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6204.8A Active CN113474697B (zh) 2019-02-25 2020-01-23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CN202311132581.XA Pending CN117170006A (zh) 2019-02-25 2020-01-23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132581.XA Pending CN117170006A (zh) 2019-02-25 2020-01-23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256655B2 (zh)
KR (1) KR20210128409A (zh)
CN (2) CN113474697B (zh)
TW (1) TW202045964A (zh)
WO (1) WO2020174955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7347A1 (ja) * 2007-03-22 2008-10-0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液晶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1432646A (zh) * 2006-05-01 2009-05-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的双折射的波长依存性的补正方法、光学部件及使用它们得到的显示装置
JP2015501955A (ja) * 2011-12-19 2015-01-19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偏光板
JP2015069351A (ja) * 2013-09-27 2015-04-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円偏光板付き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及び光学変換層付き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CN104950371A (zh) * 2014-03-31 2015-09-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偏振片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JP2016040603A (ja) * 2013-08-09 2016-03-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CN106405711A (zh) * 2015-07-27 2017-02-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8164126A1 (ja) * 2017-03-08 2018-09-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
WO2019035414A1 (ja) * 2017-08-14 2019-02-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2360A1 (ja) * 2014-09-30 2016-04-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2646A (zh) * 2006-05-01 2009-05-13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部件的双折射的波长依存性的补正方法、光学部件及使用它们得到的显示装置
WO2008117347A1 (ja) * 2007-03-22 2008-10-0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液晶パネル、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5501955A (ja) * 2011-12-19 2015-01-19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偏光板
JP2016040603A (ja) * 2013-08-09 2016-03-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
JP2015069351A (ja) * 2013-09-27 2015-04-1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円偏光板付き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及び光学変換層付き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
CN104950371A (zh) * 2014-03-31 2015-09-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偏振片及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CN106405711A (zh) * 2015-07-27 2017-02-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WO2018164126A1 (ja) * 2017-03-08 2018-09-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
WO2019035414A1 (ja) * 2017-08-14 2019-02-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56655B2 (ja) 2023-04-12
TW202045964A (zh) 2020-12-16
CN117170006A (zh) 2023-12-05
JP2020134877A (ja) 2020-08-31
WO2020174955A1 (ja) 2020-09-03
CN113474697A (zh) 2021-10-01
KR20210128409A (ko) 2021-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121862A (ja) 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0632693B (zh) 层叠体
TWI785226B (zh) 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KR20200014225A (ko) 원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CN113474697B (zh)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WO2022190673A1 (ja) 表示装置
CN112748601B (zh) 图像显示装置
JP2021060607A (ja) 積層体
JP716203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20220126652A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타원 편광판
TW202321742A (zh) 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JP2021015294A (ja) 円偏光板
JP2024008952A (ja) 円偏光板
CN110780373A (zh)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KR20200096431A (ko) 편광판 및 표시 장치
CN112748490A (zh) 图像显示装置
CN110780372A (zh)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67043A (zh)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