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8624A - 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08624A
CN116708624A CN202310699579.4A CN202310699579A CN116708624A CN 116708624 A CN116708624 A CN 116708624A CN 202310699579 A CN202310699579 A CN 202310699579A CN 116708624 A CN116708624 A CN 116708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contro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circuit
radio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9957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708624B (zh
Inventor
黄奂衢
崔霜
武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9957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708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708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08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板;功能层,设置于基板并包括多个多功单元;遮挡层,设置于功能层背离无线通信设备显示面的一侧;控制组件,设置于基板并包括射频电路和控制电路,射频电路连接于多功单元以控制多功单元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控制电路连接于多功单元以改变多功单元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信号。多功单元同时具备反射和天线的功能,能够有效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讯性能。

Description

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等)的功能日新月异,且市场对于装置外观与无线通信性能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如何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性能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旨在解决如何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性能。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板;功能层,设置于基板并包括多个多功单元;遮挡层,设置于功能层朝向基板的一侧;控制组件,设置于基板并包括射频电路和控制电路,射频电路连接于多功单元以控制多功单元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控制电路连接于多功单元以改变多功单元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无线信号。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还包括反射组,反射组包括多个反射单元,反射单元连接于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还用于改变反射单元的电气负载。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反射组内的多个反射单元阵列分布,多功单元位于反射组周向上的至少一侧。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至少部分多功单元和反射单元同层设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同层设置的多功单元在基板的正投影尺寸和形状与反射单元在基板的正投影尺寸和形状相同。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基带,用于控制多功单元和控制电路电气连通或断开。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基带用于获取多功单元的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至少一个反射单元的第二射频工作电流,基带还用于当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第二射频工作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多功单元和控制电路电气断开。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基带用于获取多功单元的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与多功单元相邻的反射单元的第二射频工作电流。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基带还用于当电流差值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多功单元和控制电路电气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低噪放大器,连接于多功单元和/或反射单元与基带之间。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滤波器,设置于反射单元和低噪放大器之间。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控制电路包括可变电阻,可变电阻连接于多功单元和/或反射单元与基带之间。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控制电路还包括可变电容和/或可变电感,连接于反射单元与可变电阻之间。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控制电路包括可变电容和可变电感,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第二开关用于控制多功单元和/或反射单元与可变电阻直接连通,或,第二开关用于控制多功单元和/或反射单元经由可变电容与可变电阻连通,或,第二开关用于控制多功单元和/或反射单元经由可变电感与可变电阻连通。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控制电路还包括降频器,降频器连接于可变电阻和基带之间。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多功控制馈线,多功控制馈线的一端连接于至少一个多功单元,多功控制馈线的另一端连接射频电路和控制电路。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
控制线,连接反射单元和控制电路;
射频线,连接于至少一个多功单元和射频电路之间,射频线、控制线和多功控制馈线中的至少两者同层设置。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电路板,射频电路和控制电路均设置于电路板,多功控制馈线设置于基板,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第一信号线连接多功控制馈线和射频电路,第二信号线连接多功控制馈线和控制电路。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功能层,设置于基板并包括多个多功单元;遮挡层,设置于功能层朝向基板的一侧;连接线,设置于基板且均连接于多功单元,以使控制电路通过连接线连接于多功单元并控制多功单元反射信号,以及使射频电路通过连接线连接于多功单元并控制多功单元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组件,包括:功能层,包括多个多功单元;遮挡层,设置于功能层的一侧;控制组件,包括射频电路和控制电路,射频电路连接于多功单元以控制多功单元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控制电路连接于多功单元以改变多功单元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无线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设备中,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板、功能层、遮挡层和控制组件,功能层内设置有多功单元,多功单元连接于控制组件的射频电路和控制电路,使得控制电路能够改变多功单元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无线信号,射频电路能够控制多功单元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多功单元同时具备反射和天线的功能,能够有效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讯性能。遮挡层设置于功能层背离无线通信设备显示面的一侧,遮挡层能够遮挡无线信号,进而使得无线信号从多功单元反射出,并可减少无线信号对无线通信设备内零部件的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C处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D-D处的剖视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一方面还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电路板在展开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电路板在弯折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第一方面还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23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另一示例中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29是本申请第一方面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面板;11、基板;11a、信号线层;11b、透光导电层;11b1、第一导电层;11b2、第二导电层;11c、阵列基板;11d、公共电极层;11e、发光单元;
100、功能层;101、第一功能层;102、第二功能层;110、反射单元;111、第一反射单元;112、第二反射单元;120、多功单元;121、第一多功单元;122、第二多功单元;
200、遮挡层;
300、控制线;
400、连接部;
500、电路板;
600、控制组件;610、控制电路;611、可变电阻;612、可变电感;613、可变电容;614、第二开关;615、降频器;620、射频电路;
700、基带;710、滤波器;720、低噪放大器;
810、射频线;820、多功控制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申请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显示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无线通信设备的通讯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反射表面(英文全称: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英文简称:IRS)是现今获广大关注与研究投入的重要通信设计,因其可藉由调控此表面上多个反射单元上电气信号的幅值(amplitude)与相位(phase)(即通过改变反射单元的电气负载)改变来自无线讯号源入射的反射波束方向与数目,如可将此反射波束维持一个或分成多个反射波束而调控导向集中至一个或多个通讯目标的方向,故有助无线通信质量的显著提升。而IRS的位置可布设于建筑物的内墙或外观壁上。此外,天线也是无线通信设备上用于收发无线信号的重要功能部件。
IRS一般是由三层结构组成,即表层是反射单元,反射单元为导体结构并用于反射无线信号。反射单元下是金属板,例如铜板用于遮挡并反射无线信号。金属板背离反射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与反射单元连接并用于调控各反射单元的信号幅度及相位,进而控制反射波束的方向和数目,而此三层结构皆是非人眼视觉透明的结构,故造成IRS也是非人眼视觉透明。
为了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通讯性能,本申请将IRS集成于无线通信设备上,且使得IRS中的反射单元和天线中的天线单元相互复用,以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本申请,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图1至图28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1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板11、功能层100、遮挡层200和控制组件600,功能层100设置于基板11并包括多个多功单元120;遮挡层200设置于功能层100朝向基板11的一侧;控制组件600,设置于基板11并包括射频电路620和控制电路610,射频电路620连接于多功单元120以控制多功单元120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控制电路610连接于多功单元120以改变控制多功单元120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设备中,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板11、功能层100、遮挡层200和控制组件600,功能层100内设置有多功单元120,多功单元120连接于控制组件600的射频电路620和控制电路610,使得控制电路610能够改变多功单元120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无线信号,射频电路620能够控制多功单元120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多功单元120同时具备反射和天线的功能,能够有效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讯性能。遮挡层200设置于功能层100背离无线通信设备显示面的一侧,遮挡层200能够遮挡并反射无线信号,进而使得无线信号从多功单元120反射出,并可减少无线信号对无线通信设备内零部件的影响。
可选的,遮挡层200可以作为上述IRS中的金属板使用,以遮挡并反射无线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无线穿戴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电子书、电视机、门禁、智能固定电话、控制台、电子看板、透明衬底看板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可选的,多功单元120位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区,多功单元120和遮挡层200均为透明结构层,例如多功单元120和遮挡层200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50%,以改善多功单元120对无线通信设备显示效果的影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多功单元120设置于无线通信设备的非显示区时,对多功单元120的透光率不做限定。
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即无线通信设备的出光面,功能层100相对于遮挡层200更加靠近无线通信设备的出光面设置。当无线信号经由无线通信设备的出光面入射时,会先入射至功能层100,并被功能层100的多功单元120反射。部分无线信号会经由相邻多功单元120之间的间隙入射至遮挡层200并被遮挡层200遮挡。
可选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显示面板10,基板11、功能层100和遮挡层200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0,以将多功单元120和遮挡层200集成于显示面板10,简化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可选的,至少部分控制电路610、射频电路620也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0内,或者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连接显示面板10的电路板500,控制电路610和射频电路620可以设置于电路板500。
可选的,各多功单元120均连接有至少一个控制电路610,且不同多功单元120连接的控制电路610不同,以通过控制电路610分别控制各多功单元120。可选的,各多功单元120均连接有至少一个射频电路620,且不同多功单元120连接的射频电路620不同,以通过射频电路620分别控制各多功单元120。
可选的,两个以上的多功单元120在基板11的正投影位于遮挡层200在基板11的正投影之内。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反射组,反射组包括多个反射单元110,反射单元110连接于控制电路610,控制电路610用于改变反射单元110的电气负载。可选的,反射组由多个反射单元110组合形成。可选的,各反射单元110和各多功单元120均连接于不同的控制电路610,例如反射单元110和多功单元120均连接有一个控制电路610,那么控制电路610的个数为反射单元110的个数与多功单元120的个数之和,反射单元110与控制电路610一一对应设置,多功单元120与控制电路610一一对应设置。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增设单独用于反射无线信号的反射单元110,能够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讯性能。
可选的,当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显示面板10时,反射组(即反射单元110)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0内。
可选的,反射单元110在基板11的正投影位于遮挡层200在基板11的正投影之内,使得遮挡层200还能够遮挡未被反射单元110反射的无线信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反射组内的多个反射单元110阵列分布,多功单元120位于反射组周向的至少一侧。即复用为天线和反射面的多功单元120设置于单独用于反射无线信号的反射组的周侧,多功单元120更加靠近无线通信设备的边缘设置,以改善多功单元120对无线通信设备显示效果的影响。如图2所示,多功单元120位于多个反射单元110在第一方向的一侧。
可选的,至少部分多功单元120和反射单元110同层设置,例如所有的多功单元120和反射单元110同层设置,反射单元110也设置于功能层100,使得多功单元120和反射单元110可以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制备成型,能够简化无线通信设备的制备工艺。
可选的,如图2所示,同层设置的多功单元120在基板11的正投影尺寸和形状与反射单元110在基板11的正投影尺寸和形状相同,以简化同层设置的多功单元120和反射单元110的形状排布。
可选的,反射单元110设置于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区,反射单元110的透光率大于或等于50%,以改善反射单元110对无线通信设备显示效果的影响。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反射单元110设置于无线通信设备的非显示区时,对反射单元110的透光率不做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基带700,基带700用于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的电气连通或断开。当多功单元120复用为反射面组件并用于反射无线信号时,基带700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相互电气连通;当多功单元120复用为天线时,基带700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相互电气断开。这里的连通和断开是指电连接上的电气连通和断开,当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电气连通时,控制电路610能够改变多功单元120的电气负载,当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电气断开时,控制电路610不能够改变多功单元120的电气负载。
基带700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电气连通或断开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基带700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按照预设时间时序与时间长短进行电气频段连通或断开,例如基带700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连通t1时间段后,继续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断开t2时间段,再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连通t1时间段,如此往复。t1时间段和t2时间段可以相同或不同。
可选的,当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与显示面板10连接的电路板500时,基带700可以设置于电路板500。控制电路610、射频电路620和基带700可以设置于同一电路板500,或者控制电路610、射频电路620和基带700中的至少两者可以设置于同一电路板500,或者控制电路610、射频电路620和基带700可以设置于不同的电路板500上。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基带700还基带700还用于获取多功单元120的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至少一个反射单元110的第二射频工作电流,基带700还用于当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第二射频工作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断开。
当多功单元120复用为天线时,多功单元120内的射频工作电流和单独用于反射无线信号的反射单元110内的射频工作电流不同。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基带700能够获取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第二射频工作电流,当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第二射频工作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表示多功单元120和反射单元110的射频工作电流相差过大,多功单元120复用为天线,基带700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电气断开,以使得多功单元120处于天线的工作模式下。
第一预设阈值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定,例如可以根据多功单元120所连接的射频器件的动态范围与频段反射单元110频段所连接的射频器件的动态范围及基带700平台的灵敏度以共同决定,只要当射频电流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即能确定多功单元120当前复用为天线而非反射面即可。
可选的,基带700还用于当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第二射频工作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电气连通。即当电流差值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即表示多功单元120的工作电流和反射单元110的工作电流相差不大,多功单元120复用为反射面并与反射单元110共同反射无线信号,因此使得多功单元120和控制电路610电气连通,控制电路610能够控制多功单元120复用为反射面时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基带700获取的第二射频工作电流为与多功单元120相邻的反射单元110的射频工作电流,即基带700用于获取多功单元120的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与多功单元120相邻的反射单元110的第二射频工作电流。根据与多功单元120相邻的反射单元110的射频工作电流来判断多功单元120是否复用为反射面,能够提高判断精度,进而提高基带700的控制精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低噪放大器720,连接于多功单元120和/或反射单元110与基带700之间,以改善噪音信号对控制精度的影响。可选的,基带700还用于通过低噪放大器720控制控制电路610和多功单元120的电气连通或断开。低噪放大器720可以连接于多功单元120与基带700之间,或者低噪放大器720连接于反射单元110与基带700之间,或者多功单元120和基带700之间、反射单元110和基带700之间均连接于低噪放大器720。
可选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滤波器710,连接于多功单元120和低噪放大器720之间。
控制电路61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控制电路610包括可变电阻611,可变电阻611连接于多功单元120和/或反射单元110与基带700之间。当控制电路610用于改变多功单元120的电气负载时,可变电阻611连接于多功单元120和基带700之间,通过调节可变电阻611的电阻值,而调节多功单元120处于反射面时的电气负载幅值。当控制电路610用于改变反射单元110的电气负载时,可变电阻611连接于反射单元110和基带700之间,可以通过改变可变电阻611的阻值调节反射单元110的幅值。可选的,基带700连接于可变电阻611,以使基带700能够调节可变电阻611的电阻值。
可选的,当无线通信设备包括低噪放大器720时,可变电阻611可以连接于低噪放大器720和基带700之间。
可选的,当无线通信设备包括电路板500和显示面板10时,可变电阻611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0或电路板500。
可选的,控制电路610还包括可变电容613和/或可变电感612,可变电容613和/或可变电感612连接于多功单元120和可变电阻611之间。和/或,可变电容613和/或可变电感612连接于反射单元110和可变电阻611之间。当控制电路610用于改变多功单元120的电气负载时,可变电容613和/或可变电感612连接于多功单元120和可变电阻611之间,当控制电路610用于改变反射单元110的电气负载时,可变电容613和/或可变电感612连接于反射单元110和可变电阻611之间。通过在控制电路610内设置可变电容613和/或可变电感612能够改变多功单元120和/或反射单元110的电气相位等特性。可选的,基带700连接于可变电容613,以使基带700能够调节可变电容613的电容值。可选的,基带700连接于可变电感612,以使基带700能够调节可变电感612的电容值。
可选的,控制电路610还包括第二开关614,第二开关614用于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或反射单元110与可变电阻611之间通过哪条电路相互连通,例如第二开关614用于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或反射单元110与可变电阻611直接连通,或,第二开关614用于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或反射单元110经由可变电容613与可变电阻611连通,或,第二开关614用于控制多功单元120和/或反射单元110经由可变电感612与可变电阻611连通。
例如,第二开关614包括两个单刀多掷开关,第二开关614的一端连接多功单元120和/或反射单元110,第二开关614的另一端设置有三条线路,一条线路直接于可变电阻611连通,另一条线路经由可变电容613与可变电阻611连通,最后一条线路经由可变电感612和可变电阻611连通,通过控制第二开关614内的连通关系,可以确定多功单元120和/或反射单元110与可变电阻611之间经由哪条线路相互连接。
可选的,控制电路610还包括降频器615,降频器615连接于可变电阻611和基带700之间。
可选的,无线通信设备包括控制线300,多功单元120通过控制线300连接控制电路610。可选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射频线810,多功单元120通过射频线810连接射频电路620。如图2至图4所示,多功单元120与控制线300和/或射频线810同层设置。或者,如图6至图8所示,多功单元120与控制线300和/或射频线810异层设置。或者如图9所示,射频线810和多功单元120同层,而控制线300与多功单元120不同层。在图9中射频线810和多功单元120能够在同一层内同时被观察到,而控制线300则不能被观察到。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控制线300和多功单元120同层,而射频线810和多功单元120不同层。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多功控制馈线820,多功控制馈线820的一端连接于多功单元120,多功控制馈线820的另一端连接射频电路620和控制电路610。通过将连接射频电路620和控制电路610的两条线路集合为一条多功控制馈线820,能够简化无线通信设备内线路的布置和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
可选的,多功控制馈线820和多功单元120可以同层设置,以简化无线通信设备的层结构数量。
或者,可选的,多功控制馈线820和多功单元120可以异层设置,使得多功单元120的布置和多功控制馈线820的布置相互不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连接反射单元110和控制电路610的控制线300,即控制线300还可以用于连接反射单元110和控制电路610。控制线300和多功控制馈线820同层设置,使得控制线300和多功控制馈线820可以在同一工艺步骤中制备成型,能够简化无线通信设备的制备工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线300和多功控制馈线820也可以异层设置,便于控制线300和多功控制馈线820能够更自由的布线。
可选的,射频线810连接的多功单元120和多功控制馈线820连接的多功单元120可以相同或不同,为了简化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射频线810和多功控制馈线820连接的多功单元120可以不同。可选的,射频线810连接的多功单元120还连接有控制线300。即多个多功单元120中,一部分多功单元120通过多功控制馈线820连接射频电路620和控制电路610,另一部分多功单元120通过射频线810连接射频电路620,通过控制线300连接控制电路610。
可选的,射频线810、控制线300和多功控制馈线820中的至少两者同层设置,以简化无线通信设备的制备工艺。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上所述,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电路板500,射频电路620和控制电路610均设置于电路板500。可选的,如图11所示,电路板500上设置有第一信号线L1和第二信号线L2,第一信号线L1连接多功控制馈线820和射频电路620,第二信号线L2连接多功控制馈线820和控制电路610。可选的,多功控制馈线820设置于基板11,例如多功控制馈线820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基板11内,射频电路620和控制电路610设置于电路板500上。显示面板10内的多功控制馈线820通过电路板500上的第一信号线L1和第二信号线L2分别连接射频电路620和控制电路610。
可选的,如图12至图14所示,电路板500可以为柔性电路板,电路板弯折设置,以使控制电路610和射频电路620能够弯折至无线通信设备的非显示侧。以提高无线通信设备上显示面板10的占比。
功能层100的个数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如图2至图10所示,功能层100的个数为一个,一个功能层100内设置有阵列分布的两个以上的多功单元120。可选的,遮挡层200的个数为一个。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功能层100的个数为两个以上,位于不同功能层100中的至少两个多功单元120在基板11的正投影面积不同。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功能层100,并在不同的功能层100内设置尺寸不同的多功单元120,使得多功单元120能够反射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或者,使得多功单元120能够收发天线的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能够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性能。
可选的,反射单元110也设置于功能层100,两个以上的功能层100中均设置有反射单元110,且位于不同功能层100中的至少两个反射单元110的正投影面积不同。不同尺寸的反射单元110能够反射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设备的无线通信性能。图15中仅示意出了一组位于不同功能层100中的两个多功单元120和一组位于不同功能层100中的两个反射单元110,可选的,不同功能层100中还可设置有多组多功单元120和多组反射单元110。即同一功能层100内可以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多功单元120和两个以上的反射单元110。
可选的,同一功能层100内两个以上的多功单元120在基板11的正投影面积相同,即同一功能层100内的两个以上的多功单元120的尺寸相同,使得同一功能层100内的两个以上的多功单元120能够反射同一频段的无线信号,进而增强对同一频段无线信号的反射能力。
可选的,同一功能层100内两个以上的反射单元110在基板11的正投影面积相同,即同一功能层100内的两个以上的反射单元110的尺寸相同,使得同一功能层100内的两个以上的反射单元110能够反射同一频段的无线信号,进而增强对同一频段无线信号的反射效率。
可选的,同一功能层100内的反射单元110在基板11的正投影面积和多功单元120在基板11的正投影面积相同,以简化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此外,还能够增强对同一频段无线信号的反射能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当功能层100的个数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的功能层100包括第一功能层101和第二功能层102,即两个以上的功能层100中的一者为第一功能层101,另一者为第二功能层102。多功单元120包括位于第一功能层101的第一多功单元121和位于第二功能层102的第二多功单元122,其中,第一功能层101位于第二功能层102朝向显示面板10显示面的一侧,且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多功单元122在基板11的正投影面积。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多功单元121位于第二多功单元122朝向显示面板10显示面的一侧,且第一多功单元121的尺寸小于第二多功单元122的尺寸,故可反射多频段的无线信号,以使显示面板10对于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皆能有调控反射信号的能力。
可选的,反射单元110包括位于第一功能层101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和位于第二功能层102的第二反射单元112,其中,且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基板11的正投影面积。一方面,至少部分第二反射单元112没有被第一反射单元111遮挡,第二反射单元112也能够反射无线信号;另一方面,第一反射单元111的尺寸和第二反射单元112的尺寸不同,故可反射多频段的无线信号,以使显示屏10对于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皆能有调控反射信号的能力。。
可选的,各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和各第二多功单元122在基板1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以降低两个以上的多功单元120整体的分布面积,并可反射多频段的无线信号。各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和各第二多功单元122在基板1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包括:第一多功单元121和第二多功单元122一一对应设置,且各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和各第二多功单元122在基板1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一多功单元121对应同一第二多功单元122设置,或者同一第一多功单元121对应两个以上的第二多功单元122设置,只要每一个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均能够与至少一个第二多功单元122在基板1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每一个第二多功单元122在基板11的正投影均能够与至少一个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可。
可选的,各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和各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基板1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以降低两个以上的反射单元110整体的分布面积,降低反射面组件的尺寸,并可反射多频段的无线信号。各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和各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基板1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包括:第一反射单元111和第二反射单元112一一对应设置,且各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和各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基板1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设置。或者,两个以上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对应同一第二反射单元112设置,或者同一第一反射单元111对应两个以上的第二反射单元112设置,只要每一个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均能够与至少一个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基板1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每一个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基板11的正投影均能够与至少一个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即可。
可选的,第一反射单元111的尺寸和形状与第一多功单元121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第二反射单元112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多功单元12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以简化无线通信设备的结构。
可选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和第二反射单元112的个数对应关系与第一多功单元121和第二多功单元122的个数对应关系相同。例如,当第一反射单元111和第二反射单元112一一对应设置时,第一多功单元121和第二多功单元122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连接部400,连接部400设置于第一多功单元121和第二多功单元122的交叠区域,且连接部40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多功单元121和第二多功单元122,连接部400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电路610和/或射频电路620。可选的,连接部400复用为多功控制馈线820、控制线300和射频线810中至少一者的一部分。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将连接部400设置于第一多功单元121和第二多功单元122的交叠区域,使得连接部400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延伸即可同时连接第一多功单元121和第二多功单元122,能够简化连接部400的结构。
可选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和第二反射单元112的交叠区域也设置有连接部400,且连接部40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多功单元121和第二多功单元122,连接部400的另一端连接于控制线300。使得连接部400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延伸即可同时连接第一反射单元111和第二反射单元112,能够简化连接部400的结构。
可选的,如图15所示,第一多功单元121和第二多功单元122可以一一对应设置。或者,如图16所示,由于第一多功单元121的尺寸小于第二多功单元122的尺寸,两个以上的第一多功单元121可以和同一第二多功单元122对应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两个以上的第一多功单元121和同一第二多功单元122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第二多功单元122和两个以上第一多功单元121中,两个以上的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正投影位于同一第二多功单元122在基板11的正投影之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多功单元121的尺寸较小,因此两个以上的第一多功单元121对应于同一第二多功单元122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多功单元121的布置个数,提高第一功能层101的无线通信性能。两个以上的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正投影位于同一第二多功单元122在基板11的正投影之内,使得第一多功单元121和第二多功单元122的排布更加规律,便于制备成型。
可选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和第二反射单元112可以一一对应设置。或者,由于第一反射单元111的尺寸小于第二反射单元112的尺寸,两个以上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和同一第二反射单元112对应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以上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和同一第二反射单元112对应设置,相互对应的第二反射单元112和两个以上第一反射单元111中,两个以上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正投影位于同一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基板11的正投影之内。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反射单元111的尺寸较小,因此两个以上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对应于同一第二反射单元112设置,能够增加第一反射单元111的布置个数,提高第一功能层101的无线通信性能。两个以上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正投影位于同一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基板11的正投影之内,使得第一反射单元111和第二反射单元112的排布更加规律,便于制备成型。
可选的,如图17所示,相互对应的第二多功单元122和两个以上第一多功单元121中,两个以上的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投影面积不同,使得对应于同一第二多功单元122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多功单元121能够反射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或者收发天线的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的无线通讯性能。
可选的,如图17所示,相互对应的第二反射单元112和两个以上第一反射单元111中,两个以上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投影面积不同,使得对应于同一第二反射单元112的两个以上的第一反射单元111能够反射不同频段的无线信号,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10的无线通讯性能。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相互对应的第二多功单元122和两个以上第一多功单元121中,两个以上的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投影面积也可以相同。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相互对应的第二反射单元112和两个以上第一反射单元111中,两个以上的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投影面积也可以相同。
可选的,如图18和图19所示,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形状和第二多功单元122在基板11的正投影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二多功单元122在基板11的正投影形状呈矩形,第一多功单元12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形状可以呈矩形或圆形等。
可选的,如图18和图19所示,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形状和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基板11的正投影形状可以相同或不同。例如,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基板11的正投影形状呈矩形,第一反射单元111在基板11的正投影形状可以呈矩形或圆形等。
图15至图19中仅示意出了一个第二多功单元122和一个第二反射单元11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多功单元122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第二多功大圆122相互间隔设置,和/或,第二反射单元112的个数为多个,多个第二反射单元112相互间隔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19所示,同一多功单元120可以连接于同一控制电路610,或者如图20和图21所示,同一多功单元120可以连接于两个以上的控制电路610,通过两个以上的控制电路610改变多功单元120具有不同的电气负载,进而可以对多功单元120进行调幅调相等。可选的,同一反射单元110可以连接于同一控制电路610,或者同一反射单元110可以连接于两个以上的控制电路610,通过两个以上的控制电路610改变反射单元110具有不同的电气负载,进而可以对反射单元110进行调幅调相等。
可选的,当同一多功单元120连接于两个以上的控制电路610时,同一多功单元120连接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线300,多功单元120通过各控制线300连接各控制电路610。或者同一多功单元120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射频线810,多功单元120通过两个以上的射频线810连接于各射频电路620。或者同一多功单元120连接有两个以上的多功控制馈线820,多功单元120通过两个以上的多功控制馈线820连接于各控制电路610。当同一多功单元120连接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线300、或射频线810、或多功控制馈线820时,两个以上的控制线300、或射频线810、多功控制馈线820在同一多功单元120上间隔分布,以改善两个以上的控制线300或多功控制馈线820之间的相互影响。
可选的,当同一反射单元110连接于两个以上的控制电路610时,同一反射单元110连接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线300,两个以上的控制线300在同一反射单元110上间隔分布,以改善两个以上的控制线300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2和图23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信号线层11a。如图22所示,多功单元120和多功控制馈线820可以同层设置并均位于信号线层11a,以简化显示面板10的结构。或者,如上所述,当多功单元120和多功控制馈线820不同层时,如图23所示,多功单元120设置于信号线层11a,多功控制馈线820设置于其他导电层。或者,多功控制馈线820设置于信号线层11a,多功单元120设置于其他导电层。
可选的,多功控制馈线820可以布置于功能层100背离遮挡层200一侧的导电层内,例如多功控制馈线820设置于信号线层11a,信号线层11a可以位于功能层100背离遮挡层200的一侧。或者,多功控制馈线820可以布置于功能层100和遮挡层200之间的导电层内,例如多功控制馈线820设置于信号线层11a,信号线层11a可以位于功能层100和遮挡层200之间。可选的,反射单元110和多功单元120同层,连接反射单元110的控制线300可以与多功控制馈线820同层。
信号线层11a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如图1、图2、图6、图9、图10、图15至图17、图20至图23所示,信号线层11a包括网格状金属布线,至少部分金属布线复用为多功单元120、多功控制馈线820、反射单元110、控制线300和射频线810中的至少一者。网格状金属布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线,多条第一信号线和多条第二信号线交叉布置形成网格状。
当部分金属布线复用为多功单元120、多功控制馈线820、反射单元110、控制线300和射频线810中的至少一者,该部分金属布线与其他位置的金属布线相互绝缘,以避免相邻的多功单元120、多功控制馈线820、反射单元110、控制线300和射频线810中的至少一者短路连接。
可选的,如图24所示,网格金属布线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10的长度方向相交。网格金属布线的延伸方向可以为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为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两个第一侧边和两个第二侧边交替连接围合形成显示面板10。第一侧边的长度大于第二侧边的长度,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可以为显示面板10的长度方向。网格金属布线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10的长度方向相交,即第一信号线和/或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侧边的延伸方向相交,能够降低网格状金属布线对显示面板10显示效果的影响。如图25所示,网格金属布线的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10的长度方向相交时,多功单元120也可以连接两个多功控制馈线820。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8至图19、图26至图27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透光导电层11b,透光导电层11b的材料例如包括氧化铟锡等透光导电材料,以提高透光导电层11b的透光率。透光导电层11b具有透光率较高且能够导电的特性。
可选的,多功单元120、多功控制馈线820、反射单元110、控制线300、射频线810和遮挡层20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透光导电层11b,降低多功单元120、多功控制馈线820、反射单元110、控制线300、射频线810和遮挡层200中的至少一者对显示面板10显示效果的影响。
可选的,透光导电层11b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1b1和第二导电层11b2,多功单元120和反射单元11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1b1,遮光层200设置于第二导电层11b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基板11包括阵列基板11c和公共电极层11d,公共电极层11d位于阵列基板11c朝向显示面板10显示面的一侧,公共电极层11d复用为遮挡层200。使得遮挡层200能够复用显示面板10原有的层结构,能够简化显示面板10的结构。
可选的,阵列基板11c包括衬底和设置于衬底的驱动电路。可选的基板11上设置有平坦化层、像素电极层、像素定义层。像素电极层包括在平坦化层上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电极,像素定义层位于像素电极层背离平坦化层的一侧,像素定义层包括像素限定部和由像素限定部围合形成的像素开口,像素开口内可以设置发光单元11e。公共电极层11d设置于像素限定部和发光单元11e背离平坦化层的一侧。
可选的,公共电极层11d背离像素定义层的一侧还设置有封装层和触控层,多功单元120、反射单元110可以设置于触控层内,以进一步简化显示面板10的结构。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设备的显示面板10。
可选的,如图1至图29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1、功能层100、遮挡层200和连接线,功能层100设置于基板11并包括多个多功单元120;遮挡层200设置于功能层100背离显示面板10显示面的一侧;连接线设置于基板11且均连接于多功单元120,以使控制电路610能够通过连接线连接于多功单元120并改变多功单元120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无线信号,射频电路620通过连接线连接于多功单元120并控制多功单元120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上设置有多功单元120,多功单元120能够通过连接线连接控制电路610,使得控制电路610改变多功单元120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无线信号,即使得多功单元120复用为反射面结构;多功单元120还能够通过连接线连接射频电路620,使得射频电路620能够控制多功单元120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即使得多功单元120复用为天线结构。
可选的,连接线可以包括上述的多功控制馈线820,多功单元120通过多功控制馈线820同时连接射频电路620和控制电路610。或者,连接线可以包括上述的控制线300和射频线810,多功单元120提供过射频线810连接射频电路620,多功单元120通过控制线300连接控制电路610。可选的,显示面板10还包括反射单元110,控制线300还可以连接反射单元110和控制电路610。
可选的,显示面板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或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功能组件,多功能组件包括功能层100、遮挡层200和控制组件600,功能层100包括多个多功单元120;遮挡层200设置于功能层100朝向基板11的一侧;控制组件600,设置于基板11并包括射频电路620和控制电路610,射频电路620连接于多功单元120以控制多功单元120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控制电路610连接于多功单元120以改变控制多功单元120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信号。多功单元120同时具备反射和天线的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多功能组件的无线通讯性能。
功能层100、遮挡层200和控制组件600的设置方式如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基板并包括多个多功单元;
遮挡层,设置于所述功能层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
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并包括射频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射频电路连接于所述多功单元以控制所述多功单元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多功单元以改变所述多功单元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无线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组,所述反射组包括多个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还用于改变所述反射单元的电气负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内的多个所述反射单元阵列分布,所述多功单元位于所述反射组周向的至少一侧;
优选的,至少部分所述多功单元和所述反射单元同层设置;
优选的,同层设置的所述多功单元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尺寸和形状与所述反射单元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尺寸和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带,用于控制所述多功单元和所述控制电路电气连通或断开;
优选的,所述基带还用于获取所述多功单元的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至少一个所述反射单元的第二射频工作电流,且当所述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所述第二射频工作电流之间的电流差值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多功单元和所述控制电路电气断开;
优选的,所述基带用于获取所述多功单元的第一射频工作电流和与所述多功单元相邻的所述反射单元的第二射频工作电流;
优选的,所述基带还用于当电流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多功单元和所述控制电路电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噪放大器,连接于所述多功单元和/或所述反射单元与所述基带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滤波器,设置于所述反射单元和所述低噪放大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可变电阻,所述可变电阻连接于所述多功单元和/或所述反射单元与所述基带之间;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可变电容和/或可变电感,连接于所述反射单元与所述可变电阻之间;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可变电容和可变电感,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多功单元和/或所述反射单元与所述可变电阻直接连通,或,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多功单元和/或所述反射单元经由所述可变电容与所述可变电阻连通,或,所述第二开关用于控制所述多功单元和/或所述反射单元经由所述可变电感与所述可变电阻连通;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降频器,所述降频器连接于所述可变电阻和所述基带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功控制馈线,所述多功控制馈线的一端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多功单元,所述多功控制馈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射频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线,连接所述反射单元和所述控制电路;
射频线,连接于至少一个所述多功单元和所述射频电路之间,所述射频线、所述控制线和所述多功控制馈线中的至少两者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射频电路和所述控制电路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所述多功控制馈线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所述多功控制馈线和所述射频电路,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所述多功控制馈线和所述控制电路。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基板并包括多个多功单元;
遮挡层,设置于所述功能层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
连接线,设置于所述基板且均连接于所述多功单元,以使控制电路通过所述连接线连接于所述多功单元以改变所述多功单元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无线信号,以及使所述射频电路通过所述连接线连接于所述多功单元并控制所述多功单元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
11.一种多功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能层,包括多个多功单元;
遮挡层,设置于所述功能层的一侧;
控制组件,包括射频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射频电路连接于所述多功单元以控制所述多功单元收发天线的无线信号,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于所述多功单元以改变所述多功单元的电气负载进而调控其反射无线信号。
CN202310699579.4A 2023-06-13 2023-06-13 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 Active CN116708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9579.4A CN116708624B (zh) 2023-06-13 2023-06-13 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99579.4A CN116708624B (zh) 2023-06-13 2023-06-13 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624A true CN116708624A (zh) 2023-09-05
CN116708624B CN116708624B (zh) 2024-02-20

Family

ID=87823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99579.4A Active CN116708624B (zh) 2023-06-13 2023-06-13 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70862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1608A (zh) * 2023-06-13 2023-09-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反射面组件、显示面板和无线通信装置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6683A1 (en) * 2007-10-10 2009-04-16 Rosenblatt Michael 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ntenna power monitoring
JP2012235329A (ja) * 2011-05-02 2012-1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送信装置
CN103996356A (zh) * 2011-05-25 2014-08-20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指向性天线的显示装置
CN107839604A (zh) * 2013-06-28 2018-03-27 金泰克斯公司 电池供电后视镜显示屏和集成可训练收发器装置
CN211878371U (zh) * 2020-05-20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0259001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天线及基站设备
US20210013626A1 (en) * 2019-07-12 2021-01-14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4188731A (zh) * 2022-02-15 2022-03-1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天线的显示屏、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099576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无人机
CN114530693A (zh) * 2022-04-24 2022-05-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结构、显示面板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14865299A (zh) * 2022-05-31 2022-08-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20220276682A1 (en) * 2020-01-22 2022-09-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ntenna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220407222A1 (en) * 2021-06-18 2022-12-22 Nokia Technologies Oy Initial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CN115693172A (zh) * 2022-11-07 2023-02-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宽频带低损耗的智能反射面单元及智能反射面
CN115882890A (zh) * 2022-11-30 2023-03-31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及其功率测试方法、通信模组、无线终端设备
CN115988113A (zh) * 2021-10-14 2023-04-1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装置和通讯方法
CN116014434A (zh) * 2022-09-08 2023-04-25 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92332A (zh) * 2023-01-31 2023-05-09 中山大学 无人机携载智能反射面的多模调控与轨迹优化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96683A1 (en) * 2007-10-10 2009-04-16 Rosenblatt Michael 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ntenna power monitoring
JP2012235329A (ja) * 2011-05-02 2012-11-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送信装置
CN103996356A (zh) * 2011-05-25 2014-08-20 瑞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指向性天线的显示装置
CN107839604A (zh) * 2013-06-28 2018-03-27 金泰克斯公司 电池供电后视镜显示屏和集成可训练收发器装置
WO2020259001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滤波天线及基站设备
US20210013626A1 (en) * 2019-07-12 2021-01-14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20276682A1 (en) * 2020-01-22 2022-09-0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ntenna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1878371U (zh) * 2020-05-20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099576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和无人机
US20220407222A1 (en) * 2021-06-18 2022-12-22 Nokia Technologies Oy Initialization and operation of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CN115988113A (zh) * 2021-10-14 2023-04-1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装置和通讯方法
CN114188731A (zh) * 2022-02-15 2022-03-1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天线的显示屏、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530693A (zh) * 2022-04-24 2022-05-2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结构、显示面板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14865299A (zh) * 2022-05-31 2022-08-0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6014434A (zh) * 2022-09-08 2023-04-25 成都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5693172A (zh) * 2022-11-07 2023-02-03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宽频带低损耗的智能反射面单元及智能反射面
CN115882890A (zh) * 2022-11-30 2023-03-31 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射频电路及其功率测试方法、通信模组、无线终端设备
CN116092332A (zh) * 2023-01-31 2023-05-09 中山大学 无人机携载智能反射面的多模调控与轨迹优化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1608A (zh) * 2023-06-13 2023-09-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反射面组件、显示面板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16721608B (zh) * 2023-06-13 2024-03-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反射面组件、显示面板和无线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08624B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62025A1 (en) Antenna system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101257093B1 (ko) 이동 단말기
US20120162128A1 (en) Touch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magnetic-wave transceiver using the same device
CN116708624B (zh) 多功能组件、无线通信设备和显示面板
CN114824754B (zh) 移动终端
CN102800926A (zh) 宽带天线和方法
KR101224089B1 (ko) 이동 단말기
CN116632506B (zh) 显示面板、无线通信装置及多功能组件
US20230344151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526136B (zh) 显示面板组件、多功能组件、收发组件及无线通信设备
CN105811076A (zh) 一种基于金属背盖的高隔离度手机天线结构
KR102443597B1 (ko) 무선 통신 구조,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무선 통신 장치
JP2017523729A (ja) アンテナ放射シート、アンテナ、及び携帯端末
CN101447604A (zh) 基于变容匹配电路的数字电视广播移动终端内置天线
CN101662069A (zh) 环形天线
CN116939074A (zh) 显示屏和无线通信设备
CN210805986U (zh) 移动终端
CN116995414A (zh) 电子设备
US9054407B2 (en) Antenna device, antenna module,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116721608B (zh) 反射面组件、显示面板和无线通信装置
CN114498053A (zh) 毫米波超材料混合透明天线及使用其的显示单元
JP2023512497A (ja) 電子デバイス
KR20240052983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어셈블리, 다기능 어셈블리, 송수신 어셈블리 및 무선 통신 장비
CN112542679A (zh) 电子设备
CN207426119U (zh) 一种与灯带结合的内置天线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