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805986U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805986U
CN210805986U CN201921391598.6U CN201921391598U CN210805986U CN 210805986 U CN210805986 U CN 210805986U CN 201921391598 U CN201921391598 U CN 201921391598U CN 210805986 U CN210805986 U CN 210805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obile terminal
switch
frequency band
match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159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吉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9159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805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805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805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屏体和与第一屏体贴合设置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第一天线组;第二显示屏,与第一显示屏可相对折叠设置,第二显示屏包括第二屏体和与第二屏体贴合设置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天线的第二天线组;其中,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值,则第一天线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工作于目标频段。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天线带宽不足的缺陷,满足用户对于折叠屏幕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的各种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折叠屏幕移动终端的兴起和发展,移动终端使用场景不断增多,用户对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的使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即对天线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折叠屏幕移动终端一般采用传统的天线方案,例如,IFA (Inverted-FAntenna)、PIFA(Planar Inverted-F Antenna)等形式。折叠屏幕移动终端在展开与折叠时,用户的使用需求是不同的,折叠时更加注重的是蜂窝通信或者移动通信的性能,展开时更加注重的是影音方面的体验,而折叠时的蜂窝通信或者移动通信虽然在所需的各个频段产生谐振,但存在某频段带宽明显不足的缺陷,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折叠屏幕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的各种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至少可以提升屏幕折叠时的天线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第一显示屏,包括第一屏体和与第一屏体贴合设置的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天线的第一天线组;第二显示屏,与第一显示屏可相对折叠设置,第二显示屏包括第二屏体和与第二屏体贴合设置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天线的第二天线组;其中,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值,则第一天线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工作于目标频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重构后的第二天线工作于目标频段时,第一天线不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重构后的第二天线工作于目标频段时,第一天线工作于预设频段,且工作于预设频段的第一天线与工作于目标频段的第二天线不发生谐振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均包括:第一开关和预设匹配器件;其中,第一开关的第一端与第一天线或者第二天线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一端连接,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或者,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天线或者第二天线连接,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或者,多个预设匹配器件并联,每个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一端与第一天线或者第二天线连接,每个预设匹配器件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设置于第一天线或者第二天线与其中一个预设匹配器件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天线还包括第二开关,第二开关的第一端与主板连接,第二开关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之间串联预设匹配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值,则第一开关连通,第二开关与主板断开,第一天线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工作于目标频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天线为支持频段 2.4GHz~2.5GHz、4.8GHz~5.8GHz的WiFi天线,其设置于第一壳体的边角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二天线为支持频段 600MHz~960MHz、1710MHz~2700MHz、3300MHz~4200MHz及4400MHz ~5000MHz的通信天线,其设置于第二壳体的边角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上的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之间的相对位置,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连接,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控制第一天线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工作于目标频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在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将第一天线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工作于目标频段,提高了天线性能,满足用户对于折叠屏幕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的各种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处于半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中的第二天线未重构前的反射系数与发射频率的关系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中的第二天线重构后的反射系数与发射频率的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第一天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第一开关;2-第二开关;3-预设匹配器件;
10-第一显示屏;11-第一屏体;12-第一壳体;13-第一天线;
20-第二显示屏;21-第二屏体;22-第二壳体;23-第二天线;30-连接结构。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及其天线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可相对折叠设置的第一显示屏10和第二显示屏20。
第一显示屏10包括第一屏体11和与第一屏体11贴合设置的第一壳体 12,第一壳体12上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天线13的第一天线组。
第二显示屏20包括第二屏体21和与第二屏体21贴合设置的第二壳体 22,第二壳体22上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天线23的第二天线组。
其中,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13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23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值,则第一天线13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23,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工作于目标频段。该预设距离值可以预先通过多组实验数据得到,也可以根据历史经验预先设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预设距离值可以为低频的1/4波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22,贴合设置于第一壳体12的第一显示屏11与贴合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第二显示屏21 能够相互翻折,使第一显示屏10和第二显示屏20折叠或展开,即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其中,该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22之间设置有连接结构30,通过该连接结构30实现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22之间的相互翻折,进而实现第一显示屏10和第二显示屏20相对折叠或展开。
具体地,该连接结构30可以为转轴,即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22之间可通过转轴连接。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显示屏 10的第一屏体11与第二显示屏20的第二屏体21的朝向相同,第一显示屏 10和第二显示屏20展开为完整的显示屏;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如图2所示,第一显示屏10的第一屏体11与第二显示屏20的第二屏体21可以面对面设置,也可以相互背离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一壳体12上设置第一天线组,第一天线组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2的边角处的至少一个第一天线13,例如,一个、两个或者四个第一天线13;第二壳体22上设置第二天线组,第二天线组包括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边角处的至少一个第二天线23,例如,一个或者两个第二天线23。这样,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天线组或者第二天线组工作,满足影音方面的使用体验;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天线13与第二天线23相互重叠或者邻近,从而能够将第一天线13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23,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工作于目标频段。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可以改变第二天线23的工作频率或者辐射方向,进而提升第二天线的性能,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满足用户在移动终端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数据交互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终端,通过在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将第一天线13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23,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工作于目标频段,提高了天线性能,满足用户对于折叠屏幕移动终端的数据业务的各种使用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对数据业务的体验需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组包括位于第一壳体12的边角处的四个第一天线,第二天线组包括位于第二壳体22的上下两条边处的两个第二天线,且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一个或者两个第一天线13与一个第二天线23相互重叠或者邻近,从而能够将第一天线13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23,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 23工作于目标频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天线13为支持频段2.4GHz~2.5GHz、 4.8GHz~5.8GHz的WiFi天线,其设置于第一壳体12的边角处。两个以上第一天线13共同组成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的WiFi天线,可以成倍地提高WiFi的吞吐量。由此,移动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天线组工作,满足影音方面的使用需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天线23为支持频段600MHz~960MHz、 1710MHz~2700MHz、3300MHz~4200MHz及4400MHz~5000MHz的通信天线,其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边角处。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天线23工作,用户更加注重的是蜂窝通信或者移动通信的性能。
参阅图3,示出了移动终端中的第二天线未重构前的反射系数S11与发射频率的关系示意图。
由图3可以看出,第二天线23在需要的频段产生出各个谐振,其中a 为低频600MHz~960MHz的谐振,b为中频1710MHz~2600MHz的谐振, c为5G 3300~4200MHz的谐振,d为4400~5200MHz的谐振。虽然在各个频段都有谐振,但是,谐振c的带宽会明显不足,如果移动终端的结构更加紧凑,则各个谐振的带宽会更加小,第二天线23的天线性能较差,无法满足用户对蜂窝通信或者移动通信的使用要求。
参阅图4,示出了移动终端中的第二天线重构后的反射系数S11与发射频率的关系示意图。
由图4可以看出,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原有的谐振波形中a和d变化较小,而且增加了b和c的谐振,弥补了第二天线23需要覆盖多频段而带宽不足的缺陷。由此,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使用户可以有更高性能的无线通信体验。
另外,由于第一天线13设置于第一壳体12的边角处,第二天线23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边角处,可以降低移动终端的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SAR),降低无线通信终端的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通过将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工作于目标频段,使其正常通信或数据交互的同时,可以将第一天线13的状态设置为失效,以避免第一天线13与第二天线23之间的干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通过将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工作于目标频段,使其正常通信或数据交互的同时,可以将第一天线13的状态设置为不工作,使其处于失效状态,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一天线13与第二天线23之间的干扰,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
另外,考虑到在第一天线13设置为不工作时,可能只是造成失效的第一天线13的信号较差,而导致不断被搜索,从而造成移动终端的耗电较大,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13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23之间的相对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值,将第一天线13工作于预设频段,其中,工作于预设频段的第一天线13与工作于目标频段的第二天线23不发生谐振干扰。
这里,通过将第一天线13工作于预设频段,使其处于失效状态,使得第一天线13和第二天线23不发生谐振干扰,保证两者的隔离度达到最佳,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并且,与通过将第一天线13设置为不工作的方式相比较,能够避免第一天线13因信号较差而不断被搜索,从而降低移动终端的耗电。需要说明的是,该预设频段可以为额外设置的用于使天线失效不与工作于目标频段的第二天线23发生谐振干扰的一些频段,也可以是预先设置的天线上区别于目标频段的工作频段。
参阅图5,第一天线组和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13和第二天线23均包括:第一开关1和预设匹配器件3。预设匹配器件3可以为电容或电感,第一天线13中的预设匹配器件3用于控制第一天线13工作于预设频段,第二天线23中的预设匹配器件3用于控制第二天线23工作于目标频段。可选地,第一天线13或者第二天线23可以为1/2波长的金属线,也可以为 1/4波长的金属线。
第一天线13和第二天线23可以采用多种结构设置形式。可选地,第一开关1的第一端与第一天线13或者第二天线23连接,第一开关1的第二端与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一端连接,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一端与第一天线13或者第二天线23连接,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二端与第一开关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开关1的第二端接地。
可选地,多个预设匹配器件3并联,每个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一端与第一天线13或者第二天线23连接,每个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1设置于第一天线13或者第二天线23与其中一个预设匹配器件3 之间,如图5所示。
进一步地,第一天线13还包括第二开关2,第二开关2的第一端与主板连接,第二开关2的第二端与第一天线13之间串联预设匹配器件3。
由此,当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若第一天线组中的第一天线13与第二天线组中的第二天线23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值,则第一开关1连通,第二开关2与主板断开,使得第一天线13处于直接短路的状态,第一天线13通过对地的预设匹配器件3进行加载而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23,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工作于目标频段。
当移动终端由折叠状态切换到展开状态时,第一开关1断开,第二开关2与主板连通,第一天线13工作,用户又能有更加的影音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12或者第二壳体22上的红外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显示屏10与第二显示屏2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天线13和第二天线23连接,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控制第一天线13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23,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工作于目标频段。该控制模块可以为调制解调器(Modem)。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模块对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的状态进行控制,即控制第一天线13耦合馈电至第二天线23,以使重构后的第二天线23工作于目标频段,满足正常通信或数据交互的需求,避免第一天线 13和第二天线23在同频段存在谐振,改善二者的隔离度,避免第一天线 13和第二天线23之间的干扰。
进一步的,该控制模块还可以控制第一天线13处于失效状态,即,可以控制第一天线13不工作或者第一天线13工作于预设频段,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第一天线13和第二天线23之间的干扰,确保天线的工作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8)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屏(10),包括第一屏体(11)和与所述第一屏体(11)贴合设置的第一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2)上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天线(13)的第一天线组;
第二显示屏(20),与所述第一显示屏(10)可相对折叠设置,所述第二显示屏(20)包括第二屏体(21)和与所述第二屏体(21)贴合设置的第二壳体(22),所述第二壳体(22)上设置有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天线(23)的第二天线组;
所述第一天线(13)和第二天线(23)均包括:第一开关(1)和预设匹配器件(3),所述第一天线(13)还包括第二开关(2),所述第二开关(2)的第一端与主板连接,所述第二开关(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天线(13)之间串联所述预设匹配器件(3);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若所述第一天线组中的所述第一天线(13)与所述第二天线组中的所述第二天线(23)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值,则所述第一开关(1)连通,所述第二开关(2)与所述主板断开,所述第一天线(13)耦合馈电至所述第二天线(23),以使重构后的所述第二天线(23)工作于目标频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重构后的所述第二天线(23)工作于所述目标频段时,所述第一天线(13)不工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重构后的所述第二天线(23)工作于所述目标频段时,所述第一天线(13)工作于预设频段,且工作于所述预设频段的所述第一天线(13)与工作于所述目标频段的所述第二天线(23)不发生谐振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13)或者所述第二天线(23)连接,所述第一开关(1)的第二端与所述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二端接地;
或者,所述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13)或者所述第二天线(23)连接,所述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1)的第二端接地;
或者,多个所述预设匹配器件(3)并联,每个所述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天线(13)或者所述第二天线(23)连接,每个所述预设匹配器件(3)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1)设置于所述第一天线(13)或者第二天线(23)与其中一个所述预设匹配器件(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天线(13)为支持频段2.4GHz~2.5GHz、4.8GHz~5.8GHz的WiFi天线,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2)的边角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天线(23)为支持频段600MHz~960MHz、1710MHz~2700MHz、3300MHz~4200MHz及4400MHz~5000MHz的通信天线,其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22)的边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2)或者所述第二壳体(22)上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显示屏(10)与所述第二显示屏(2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确定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13)和所述第二天线(23)连接,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天线(13)耦合馈电至所述第二天线(23),以使重构后的所述第二天线(23)工作于所述目标频段。
CN201921391598.6U 2019-08-26 2019-08-26 移动终端 Active CN210805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1598.6U CN210805986U (zh) 2019-08-26 2019-08-26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91598.6U CN210805986U (zh) 2019-08-26 2019-08-26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805986U true CN210805986U (zh) 2020-06-19

Family

ID=71227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1598.6U Active CN210805986U (zh) 2019-08-26 2019-08-26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8059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6265A (zh) * 2019-08-26 2021-03-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控制方法
CN112993545A (zh) * 2021-02-05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36265A (zh) * 2019-08-26 2021-03-0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终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控制方法
CN112993545A (zh) * 2021-02-05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51212B (zh) 天线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4836031B (zh) 一种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0592572C (zh) 双频天线
US20170288309A1 (en) Concentrated Wireless Device Providing Operability in Multiple Frequency Regions
US7629932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a multi-band radio device
CA2626819C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ology, for a multi-band radio device
CN103155276A (zh) 能够进行多带mimo操作的无线装置
WO2007107101A1 (en) Single feed internal antenna with multi-ban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CN110048230B (zh) 紧凑型天线及移动终端
CN101019335A (zh) 无线终端、无线模块和制造这种终端的方法
CN104466371B (zh) 通信装置
CN210805986U (zh) 移动终端
CN102820523A (zh) 多频天线
EP2628208B1 (en) Antenna pair for mimo/diversity operation in the lte/gsm bands
CN104283006A (zh) 多天线馈入端口有源天线系统及其相关控制方法
CN101800357B (zh) 双频印刷式单极天线
US7230571B2 (en) Quadband antenna for portable devices
CN112436265A (zh) 移动终端及其天线控制方法
CN101662069A (zh) 环形天线
JP585913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CN108879099B (zh) 移动装置和天线结构
CN103811850B (zh) 通信装置
CN205211934U (zh) 一种用于wlan及wimax的三通带mimo天线
CN104051853A (zh) 通信装置
CN209860142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