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69878A - 铆接附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铆接附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69878A
CN116669878A CN202180086730.6A CN202180086730A CN116669878A CN 116669878 A CN116669878 A CN 116669878A CN 202180086730 A CN202180086730 A CN 202180086730A CN 116669878 A CN116669878 A CN 1166698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rivet mandrel
rivet
central axis
forc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67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沃尔珀丁
D·J·施特布勒
S·安德拉希奇
P·施蒂尔勒
M·卢茨
A·特里克
T·朔米施
M·舒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6669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698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02Riveting procedures
    • B21J15/04Riveting hollow rivets mechanically
    • B21J15/043Riveting hollow rivets mechanically by pulling a mandr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105Portable riv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16Drives for riveting machines;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 B21J15/26Drives for riveting machines;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operated by rotary drive, e.g. by electric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30Particular elements, e.g. supports; Suspension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riveters
    • B21J15/32Devices for inserting or holding rivets in position with or without feeding arrangements
    • B21J15/326Broken-off mandrel col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3/00Associations of too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one portable power-drive means; Adapt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设置盲铆钉的铆接附件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单元(28a),用于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12a)上;固定单元(20a;20b;20c;20d;20e),用于在铆接过程中接收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和至少一个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用于在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上拉拔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其中,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被设置为,在沿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拉拔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后,将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完全地通过所述固定单元(20a;20b;20c;20d;20e)拉入。

Description

铆接附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提出了用于设置盲铆钉的铆接附件装置,用于与工具机一起使用。
发明内容
提出了一种用于设置盲铆钉的铆接附件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上的连接单元;用于在铆接过程中接收铆钉芯轴的固定单元、尤其嘴部件;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在拉拔方向上拉拔铆钉芯轴的拉拔单元,其中拉拔单元被设置为将铆钉芯轴在该铆钉芯轴被拉拔后在拉拔方向上完全地通过(或穿过)固定单元拉入。
优选,该铆接附件装置被设置用于与工具机一起使用。尤其,该铆接附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部件,该部件可以被驱动,以通过工具机的驱动元件将驱动力传递给拉拔单元。拉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该拉拔元件与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接合,用于在拉拔方向上拉拔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地”尤其应理解为,形状配合地彼此连接的部件(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铆钉芯轴)的彼此贴靠的表面彼此施加沿表面法线方向作用的保持力。尤其,这些部件相互之间处于几何配合状态。“力配合地”尤其应理解为,形状配合地相互连接的部件(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铆钉芯轴)的相互贴靠的表面,优选通过部件之间的摩擦力,相互施加垂直于表面法线方向的保持力。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置为,尤其在与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接合之后,在拉拔方向上运动,尤其,当在拉拔方向上达到一定的拉拔力和/或拉拔路径时,铆钉芯轴会从铆钉坯件的基体上扯断和/或断开。“设置”尤其理解为特别设计和/或特别装备。对于将某一对象针对特定的功能进行设置尤其应理解为,该对象在至少一种应用和/或运行状态下实现和/或执行该特定的功能。
优选地,连接单元被设置为与工具机的连接单元相互作用,尤其,铆接附件装置通过连接单元,尤其相对于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拉拔方向、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连接单元的插装方向的定向的轴线,抗扭转地固定在工具机上。“基本平行”尤其应理解为尤其上述轴线的一条直线、一个平面或一个方向相对于另一条直线、另一个平面或参考方向,尤其拉拔方向、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连接单元的插装方向的定向,其中,尤其在投影平面上看,该直线、该平面或该方向相对于该另一条直线、该另一个平面或该参考方向的偏差尤其小于8°,有利地小于5°,特别有利地小于2°。优选地,拉拔方向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连接单元的插装方向。优选地,连接单元被设置为,通过在插装方向上的运动布置在工具机上,尤其,通过连接单元、尤其连接单元的连接元件围绕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拉拔方向、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连接单元的插装方向定向的轴线的至少一个后续运动将铆接附件装置紧固在工具机上。可以设想的是,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设置用于确保连接单元紧固在工具机上的状态。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连接单元被形成为FlexiClick紧固系统的一部分。
优选地,固定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元件,用于接收铆钉芯轴,优选在铆钉芯轴被拉拔之前。该接收元件限定至少一个凹槽,该凹槽用于接收铆钉芯轴并且用于使铆钉芯轴在该铆钉芯轴被拉拔后穿过。优选地,该凹槽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布置在中间。优选地,该固定单元被设置为在铆接过程中至少部分地,优选通过该固定单元的接收元件和/或驱动元件,抵靠于铆钉坯料和/或要铆接的工件。尤其,固定单元被设置为沿中轴线在拉拔方向上接收铆钉芯轴,尤其,铆钉芯轴被带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上。优选地,拉拔单元被设置成,将所述铆钉芯轴在该铆钉芯轴被拉拔后通过固定单元在铆钉芯轴的整个纵向延伸上沿着拉拔单元的中轴线运动通过所述凹槽,其中尤其所述铆钉芯轴被布置成与接收元件间隔开。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拉拔单元包括一个以上,尤其正好两个拉拔元件。优选地,拉拔元件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分布,尤其至少基本均匀地分布。尤其,在一个有正好两个拉拔元件的实施方案中,拉拔元件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相互偏移180°布置。尤其,拉拔单元的拉拔元件被设计成至少基本结构相同。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包括复位装置。尤其,复位装置至少部分地包括所述拉拔单元、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所述复位单元、尤其复位单元的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以及所述固定单元。
通过铆接附件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可以实现有利的快速铆接过程,尤其因为可以有利地省略铆接附件装置在工具机上的保持和扯断的铆钉芯轴从固定单元前面的取出。在铆接过程中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安全性,尤其因为铆接连接装置可以与用户无关地牢固安装在工具机上。可以有利地防止扯断的铆钉芯轴从固定装置的接收区域无意中掉出来。尤其因为固定单元的接收区域直接在铆钉芯轴被扯断后又恢复自由,因此可以有利地实现快速过渡到下一个铆接过程。
此外提出,该铆接附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单元,其中,拉拔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尤其上述的)拉拔元件,用于与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接合,以在拉拔方向上拉拔铆钉芯轴,其中,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在拉拔铆钉芯轴之后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接收准备状态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在铆钉芯轴被扯断后,可以有利地快速过渡到另外的铆接过程,尤其不需要用户做出动作。可以有利地实现高的用户友好性。可以有利地实现铆接附件装置的直观操作。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置为,当铆钉芯轴被拉拔时,尤其至少部分地与铆钉芯轴一起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在拉拔方向上运动。优选地,复位单元被设置为,使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在与拉拔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上运动,以便至少基本上自主地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优选地,复位方向与拉拔方向平行并且与拉拔方向相反。在拉拔方向和复位方向的矢量图中,复位方向优选与拉拔方向反平行。“基本上自主地”尤其应理解为,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动作或功能、尤其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到接收准备状态中的复位,无需用户的额外动作和/或无需驱动方向的改变即可进行。优选地,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使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自动地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单元拉拔后等待用户互动,例如对工具机的触发器进行的短暂操纵或对铆接附件装置的操纵元件进行的操纵,并在完成用户互动后优选不改变驱动方向地使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接收准备状态”尤其应理解为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这样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拉拔元件可以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与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铆钉芯轴接合,以便在拉拔方向拉拔铆钉芯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可以在拉拔方向上运动。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布置成在接收准备状态下与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铆钉芯轴间隔开,或者在接收准备状态下抵靠在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铆钉芯轴上,其中优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铆钉芯轴之间没有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连接。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在接收准备状态下,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与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铆钉芯轴相接合,但拉拔元件还没有与铆钉芯轴一起在拉拔方向上运动。尤其,拉拔单元具有拉拔路径。优选地,拉拔路径这样一段距离,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沿着该距离与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连接至拉拔元件的铆钉芯轴一起运动,以便拉拔铆钉芯轴。优选地,拉拔路径设计为至少基本上直线形。尤其,拉拔路径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拉拔方向和/或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可以设想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在接收准备状态下布置在该拉拔路径的逆着拉拔方向的端部上。优选地,拉拔元件被设置为与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铆钉芯轴一起沿着所述拉拔路径在拉拔方向上运动,以便拉拔所述铆钉芯轴。
此外建议,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尤其作为沿拉拔路径运动的替代方案,被设置为可以旋转运动以拉拔铆钉芯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置为,当铆钉芯轴被拉拔时通过复位单元自主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可以实现复位单元的有利地简单和成本低廉的设计。尤其,可以实现铆接附件装置的有利地简单和快速的装配和维护。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拉拔面,该拉拔面被设置为与要拉拔的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接合。优选地,拉拔面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被拉拔时,至少部分地与铆钉芯轴一起在拉拔方向上运动。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具有旋转轴线,该旋转轴线特别布置成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间隔开。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拉拔方向至少倾斜,尤其具有大于8°的角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旋转轴线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拉拔方向和/或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基本上垂直”尤其应理解为一条直线、一个平面或一个方向,尤其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另一条直线、另一个平面或一个参考方向,尤其拉拔方向和/或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的定向,其中,该直线、平面或方向与该另一直线、另一平面或参考方向,尤其在投影平面中看,围成90°的角度,并且该角度的最大偏差尤其小于8°,有利地小于5°,特别有利地小于2°。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计成复位单元的一部分,并且被设置为在围绕旋转轴线的运动中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面被设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围绕旋转轴线运动期间,围绕该旋转轴线运动。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面在围绕旋转轴线运动期间在沿拉拔面的路径的至少一个部位处被设置为与布置在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上的铆钉芯轴和/或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可以设想的是,在具有拉拔面的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垂直于旋转轴线定向和/或包括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的剖面中看,所述拉拔面具有圆形轮廓,尤其,该拉拔面被设置为,与拉拔元件的位置无关地与布置在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上的铆钉芯轴和/或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例如,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计成齿轮、滚子或辊。替换地,拉拔元件分别被设计成卡爪。尤其,可以设想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优选在拉拔面上,具有齿和/或附着涂层和/或被粗糙化,优选用于与铆钉芯轴形成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优选地,拉拔元件,尤其拉拔元件的拉拔面,在至少一种运行状态下,尤其当布置在铆钉芯轴上时,在垂直于拉拔元件中轴线的平面上看,围绕拉拔元件的中轴线在至少120°,优选至少220°,优选至少300°角度范围上共同地围绕拉拔元件的中轴线。
此外提出,铆接附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收集容器,用于收集经由拉拔单元拉入的铆钉芯轴。可以有利地防止被扯断的铆钉芯轴在工作区域中无意中掉落。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工作安全性。优选地,收集容器沿拉拔方向至少绝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上完全地,布置在固定单元、尤其接收元件的后面。尤其,收集容器被集成到铆接附件装置的壳体中,尤其,铆接附件装置的至少一个壳体外壁至少部分形成收集容器。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收集容器被设计成可取下的。替换或附加地,收集容器包括用于清空收集容器的取出开口。尤其,铆接附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打开和关闭该取出开口的封闭元件。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进料装置,该进料装置被设置为,将通过拉拔单元拉拔的铆钉芯轴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上的位置引导到收集容器中,这些铆钉芯轴尤其在拉拔方向上已经完全地穿过固定装置拉入。优选地,收集容器被布置在铆接附件装置的下侧上,优选地在拉拔单元、连接单元和/或复位单元的下方。优选地,拉拔单元被设置为在拉拔铆钉芯轴后将该铆钉芯轴输出到进料装置中。例如,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限定/界定一用于在芯轴被拉拔后输出该铆钉芯轴的开口。优选地,拉拔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将该铆钉芯轴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释放,其中该铆钉芯轴优选在重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开口经由进料装置落入收集容器中。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该铆接附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操纵元件,例如弹簧或诸如此类,该操纵元件被设置用于,使已拉拔的铆钉芯轴运动,例如根据铆钉芯轴沿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的位置,通过一个力向收集容器的方向运动或进入收集容器。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被拉拔的铆钉芯轴借助于压缩空气被施加力,以运动到收集容器中。例如,可以设想的是,在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用于拉拔铆钉芯轴的驱动运动中压缩一定的空气量,该空气量在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或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重置之前或重置时被释放,以借助于压缩空气吹出/抛出所述铆钉芯轴。
此外建议,收集容器被布置成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尤其拉拔单元的上述中轴线间隔开。这使得铆接附件装置具有有利的紧凑设计。可以有利地利用重力将扯断的铆钉芯轴运送到收集容器中。优选地,收集容器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倾斜于或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拉拔方向接收铆钉芯轴。尤其,由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限定的开口被布置成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间隔开。优选地,由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限定的开口相对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在相对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的径向上面向收集容器的方向上布置。优选地,进料装置相对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至少倾斜地,尤其以大于8°的角度延伸,优选地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向收集容器延伸。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收集容器至少部分地或在中间布置在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上。
此外建议,将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设计成使得从驱动元件,尤其上述驱动元件,向拉拔单元的至少一个拉拔元件传递驱动力,并且使得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到接收准备状态中的至少基本上自主的复位以纯机械方式进行。可以实现铆接附件装置的有利地简单并且成本的低廉的设计。可以实现铆接附件装置与有利地大量的、尤其已有的工具机的兼容性。可以实现铆接附件装置的有利地稳固的设计。优选地,对于驱动力的传递和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到接收准备状态中的至少基本上自主的重置,不需要设置电气和/或电子信号。优选地,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被设计成使得拉拔单元和复位单元的部件之间用于传递驱动力和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的任何力都是通过机械的力传递实现的。尤其,拉拔单元和复位单元被设计成没有电气和/或电子构件,例如线路、电路板、电动马达、传感器等。
此外建议,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中轴线和围绕该中轴线的多个可能的紧固位置,其中,连接单元被设置为分别在所述多个可能的紧固位置中紧固在工具机上。在铆接附件装置与工具机的工作姿态或铆接过程的工作区域方面,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灵活性。尤其根据工具机的形状,可以实现铆接附件装置和工具机在紧固在该工具机上的状态下的有利地紧凑的布置。尤其,根据铆接附件装置在工具机上所需的工作姿态,可以有利地确保将收集容器布置在铆接附件装置的下侧,优选用于将扯断的铆钉芯轴在重力作用下输送到收集容器中。尤其,连接单元的中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尤其,连接单元的插装方向至少基本上平行于连接单元的中轴线延伸。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的连接单元在工具机上的可能的紧固位置的数量为至少4个,优选地至少12个,更优选地至少16个。尤其,铆接附件装置的连接单元在工具机上的可能的紧固位置被设计成围绕连接单元的中轴线均匀分布,其中该连接单元尤其可以分别通过相同的运动,尤其在分别相同的预定角度范围上,围绕连接单元的中轴线在铆接附件装置的连接单元的从围绕连接单元中轴线的回转方向来看下一个可能的紧固位置中布置在该工具机上。优选地,连接单元包括多个紧固装置,例如限位凸起、凹槽或诸如此类,它们分别被设置用于与工具机的正好一个紧固元件连接。优选地,连接单元的紧固装置的数量至少等于铆接附件装置的连接单元在工具机上的可能的紧固位置的数量。尤其,紧固装置布置成围绕连接单元的中轴线均匀地分布。然而,连接单元的其他设计也是可以设想的。
此外建议,该铆接附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输出单元,尤其用于尤其触觉地、声学地和/或光学地输出拉拔单元、尤其拉拔单元的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沿拉拔方向和/或复位单元的位置。在执行多个铆接过程时,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用户友好性。可以实现铆接附件装置的有利地直观的操作,尤其因为用户可以直接得到铆接附件装置是否和/或何时准备好进行下一次铆接过程的信号。优选地,输出单元被设置为向用户指示拉拔单元、尤其拉拔单元的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沿拉拔方向和/或复位单元的位置。优选地,输出单元至少部分地与铆接附件装置的壳体、尤其壳体外壁一体地形成。优选地,输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观察通道,该观察通道被设置用于使拉拔单元、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或复位单元至少部分地从外部、尤其在铆接附件装置外部、对铆接附件装置的使用者可见。可以设想的是,输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至少部分透明的观察窗,该观察窗将所述观察通道至少绝大部分、尤其完全地、覆盖和/或填满。尤其,观察窗被设置用于保护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不被通过观察通道进入铆接附件装置中的异物、如灰尘或诸如此类污染。优选地,观察通道沿拉拔方向至少拒绝大部分在拉拔路径的域上延伸。可以设想的是,输出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观察通道,这些观察通道尤其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分布地围绕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设置在铆接附件装置的外壁上。优选地,输出单元被设计成使得拉拔单元、尤其拉拔单元的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沿拉拔方向和/或复位单元的位置的输出、尤其在没有输出单元的电气和/或电子部件的情况下、以纯机械方式进行。替换或附加地,可以设想的是,输出单元被设置为以声学或触觉方式输出拉拔单元、尤其拉拔单元的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沿拉拔方向和/或复位单元的位置,例如,当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沿拉拔方向超过一定距离时通过强烈的振动,当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沿拉拔方向超过一定距离时通过信号发生器的点击或诸如此类。替换或附加地,可以设想的是,输出单元至少部分地以电气和/或电子方式构成,例如,作为压电元件,作为扬声器,作为LED或诸如此类。
此外提出,拉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用于从工具机的驱动元件或从拉拔单元的可通过工具机驱动的驱动元件向拉拔单元的至少一个与铆钉芯轴接合的拉拔元件传递用于拉拔铆钉芯轴的驱动力,其中,固定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操纵元件,其中该操纵元件被设置为,在用户操纵时,尤其在将操纵元件压向工件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沿拉拔方向运动以与驱动元件连接。在连接到铆接附件装置的工具机的触发器被连续操纵时,可以有利地防止在没有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盲铆钉坯件的铆钉芯轴的情况下开始另外的拉拔过程。可以有利地确保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总是被布置在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执行铆接过程的准备位置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螺纹,尤其内螺纹,或齿。优选地,驱动元件包括至少一个螺纹,尤其外螺纹,或齿,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相互作用。优选地,驱动元件构造为铆接附件装置的一部分。优选地,连接单元被设置为将工具机的驱动力传递给驱动元件。优选地,驱动元件通过该驱动力围绕驱动元件的中轴线可运动,尤其可驱动。尤其,驱动元件的中轴线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连接单元的中轴线。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借助于驱动元件通过螺纹或齿围绕驱动元件的中轴线或沿驱动元件的中轴线运动,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在拉拔方向或复位方向上运动。操纵元件优选与固定单元的接收元件形成一体。操纵元件或接收元件优选构造为套筒状。尤其,操纵元件被设置为将拉拔方向上的运动传递给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向驱动元件运动。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在通过驱动元件传递的在拉拔方向和/或倾斜于或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拉拔方向上的运动中通过内螺纹或齿与驱动元件连接。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形成作用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沿着拉拔单元的中轴线运动期间,尤其在拉拔方向或复位方向上,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一起运动。特别优选地,在通过操纵元件运动之前,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间隔开地布置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位置对应于该拉拔元件的接收准备状态。尤其,操纵元件设计成被弹簧加载以抵抗当该操纵元件被操纵时在拉拔方向上的运动。
此外提出,拉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尤其上述的,力传递元件,该力传递元件尤其形成内螺纹,用于从工具机的驱动元件或从拉拔单元的可通过工具机驱动的驱动元件向拉拔单元的至少一个与铆接芯轴结合的、尤其构造为外螺纹的、拉拔元件传递用于拉拔铆钉芯轴的驱动力,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沿着拉拔方向看,至少在内螺纹的区域中,至少基本上完全包围驱动元件,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拉拔方向上运动。可以有利地在驱动元件和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之间实现大的力传递面。可以实现驱动元件的有利地均匀的负载。尤其,可以有利地防止所述驱动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之间的歪斜。此外,当驱动元件和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相互作用时,可以有利地防止异物,尤其灰尘,渗透到它们之间。“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基本上完全包围驱动元件”尤其应理解为,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通过该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该驱动元件的至少一个平面中,围绕驱动元件内的一个点,尤其在拉拔单元和/或驱动元件的中轴线上,尤其垂直于拉拔单元和/或驱动元件的中轴线,在至少340°,优选至少350°,优选至少基本上360°的角度范围上包围驱动元件。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拉拔导向面,该拉拔导向面被设置用于与拉拔单元和/或固定单元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拉拔导向面相互作用。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置为在拉拔元件运动时通过拉拔元件的拉拔导向面运动,尤其与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一起在拉拔方向上沿拉拔单元的中轴线方向运动。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置为,在拉拔元件运动时通过拉拔元件的拉拔导向面,尤其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一起,在拉拔方向上,尤其通过拉拔面,抵靠在铆钉芯轴上。
复位单元特别被设置为,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中期间、分离,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尤其在每种情况下,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基本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接收准备状态下的位置。优选地,拉拔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尤其正好两个力传递元件。优选地,这些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通过驱动元件沿平行于拉拔方向定向的轴线运动,其中,这些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分别抵靠在驱动元件上以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传递驱动力,并与驱动元件分离以进行复位。优选地,复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单元,尤其导向滑槽,该导向滑槽被设置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根据该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沿平行于拉拔方向定向的轴线的位置与驱动元件分离或抵靠在驱动元件上。
优选地,操纵元件被设置为与复位单元的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或至少一个导向元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相互作用,以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尤其,复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元件,尤其弹簧,它被设置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施加复位力,以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与所述驱动元件分离后使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与拉拔方向相反的方向、尤其复位方向上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基本位置。为了与驱动元件分离,这两个力传递元件优选分别至少部分地沿着垂直于拉拔单元中轴线定向的轴线、尤其彼此相对、可运动地支承。
优选地,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复位元件,该另外的复位元件被设置用于将复位力施加到两个力传递元件上,以便尤其背离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与驱动元件分离,尤其,将力传递元件抵抗该复位力抵靠在驱动元件上。优选地,所述导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元件,该导向元件被设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沿平行于拉拔方向定向的轴线、尤其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的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至少一个导向延续部相互作用,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相对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运动,其中,所述复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止挡,该止挡被设置为,在所述铆钉芯轴被拉拔时或之后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构件的末端位置与所述导向元件相互作用,其中所述导向元件被设置为,在与所述止挡相互作用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构件运动。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被设置用于引导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件相对于驱动元件的运动。
在此,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应用和实施方式。尤其,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可以具有偏离此处提及的数量的各元件、部件和单元,以满足这里描述的功能方式。此外,对于本公开中指出的数值范围,位于所提及的边界内的数值也应被视为公开的,并且能够任意使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附图说明中可以得出另外的优点。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五个实施方案。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包含许多组合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权宜地单独考虑这些特征并将它们总结成有意义的其他组合。
附图中:
图1以横截面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的爆炸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前的位置的复位单元和拉拔单元区域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4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的位置的复位单元和拉拔单元区域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5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在拉拔单元的力传递元件与铆接附件装置的驱动元件分离以将力传递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之后的复位单元和拉拔单元区域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在复位单元和拉拔单元的区域内的示意性剖面图,它们处于在将力传动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时的位置中,
图7以横截面示出铆接附件装置的第一替换设计的示意图,其中铆接附件装置的拉拔单元的拉拔元件被设计成可旋转的,
图8以横截面示出铆接附件装置的第二替换设计的示意图,其中铆接附件装置的拉拔单元的拉拔元件被设计成倾斜于拉拔方向布置的辊,
图9以横截面示出铆接附件装置的第三替换设计的示意图,其中铆接附件装置的拉拔单元包括滚子系统作为拉拔元件,和
图10以横截面示出铆接附件装置的第四替换设计的示意图,其中铆接附件装置的拉拔单元包括两个回转带作为拉拔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用于设置盲铆钉的铆接附件装置10a。铆接附件装置10a设置用于与工具机12a(在图1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一起使用。尤其,该工具机12a被设计成充电式起子机。然而,用于与铆接附件装置10a一起使用的工具机12a的其他设计也是可以设想的。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复位装置14a,该复位装置尤其包括拉拔单元16a、复位单元18a和固定单元20a。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壳体22a和收集容器24a,用于收集通过拉拔单元16a拉入的铆钉芯轴26a。收集容器24a可拆卸地布置在壳体22a上。尤其,收集容器24a通过连接接口紧固在壳体22a上。替换地,也可以设想的是,收集容器24a与壳体22a一体地形成。收集容器24a被布置在铆接附件装置10a的下侧。此外,铆接附件装置10a还包括连接单元28a,用于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12a上。拉拔单元16a被设置用于在拉拔方向30a上拉拔铆钉芯轴26a。拉拔单元16a包括中轴线32a,尤其,固定单元20a被设置用于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接收铆钉芯轴26a,其中拉拔单元16a被设置用于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拉拔铆钉芯轴26a。尤其,在铆接过程中,在拉拔铆钉芯轴26a时,铆钉芯轴26a与盲铆钉的基体分离,尤其被扯断,其中该基体变形并将两个待铆接的工件相互连接,尤其铆接。拉拔单元16a被设置为,在沿拉拔方向30a拉拔铆钉芯轴26a后,将铆钉芯轴26a完全地通过固定单元20a拉入。
连接单元28a构造为FlexiClick紧固系统的一部分。连接单元28a具有中轴线34a和围绕该连接单元28a的这个中轴线34a的多个可能的紧固位置,其中,连接单元28a设置用于分别在所述多个可能的紧固位置之一中紧固在工具机12a上。连接单元28a被设置用于与工具机12a的连接单元28a相互作用,尤其,铆接附件装置10a通过连接单元28a尤其相对于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平行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和/或平行于连接单元28a的插装方向36a定向的轴线尤其相对于连接单元28a的中轴线34a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12a上。连接单元28a设置用于通过在插装方向36a上的运动来布置在工具机12a上,尤其,通过连接单元28a的至少一个后续运动、尤其连接单元28a的连接元件38a围绕连接单元28a的中轴线34a的运动,将铆接附件装置10a紧固在工具机12a上。连接单元28a包括锁定元件40a,该锁定元件设置用于确保连接单元28a在工具机12a上的紧固状态。尤其,连接单元28a的中轴线34a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尤其同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10a的连接单元28a在工具机12a上的可能的紧固位置的数量为至少4个,优选至少12个,更优选至少16个。铆接附件装置10a的连接单元28a在工具机12a上的可能的紧固位置被设计为围绕连接单元28a的中轴线34a均匀地分布。然而,用于将铆接附件装置10a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12a上的连接单元28a的其他设计也是可以设想的,尤其不同于FlexiClick紧固系统的设计。
固定单元20a被设置用于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之前接收和固定铆钉芯轴26a。固定单元20a包括接收元件42a,该接收元件也被形成为固定单元20a的操纵元件44a。接收元件42a界定一凹槽,用于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接收铆钉芯轴26a。接收元件42a被设置用于,在用户操纵时,尤其在将接收元件42a压在要铆接的工件上时,可以相对于拉拔单元16a、壳体22a和复位单元18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接收元件42a尤其构造为套筒形式。固定单元20a的其他设计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接收元件42a和操纵元件44a分开地构成。
拉拔单元16a包括两个拉拔元件46a,这些拉拔元件分别被设计成夹爪。拉拔元件46a分别被设置为与铆钉芯轴26a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以便在拉拔方向30a上拉拔铆钉芯轴26a。拉拔元件46a被设置为抵靠在铆钉芯轴26a上,以便分别在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方向上与铆钉芯轴26a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尤其,拉拔元件46a分别具有用于与铆钉芯轴26a形状配合地连接的齿,该齿尤其形成拉拔面48a。拉拔单元16a包括接管50a,该接管与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例如通过螺钉连接部固定地连接,该基体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尤其相对于铆接附件装置10a的壳体22a和相对于接收元件42a可运动地支承。拉拔元件46a分别形成两个拉拔导向面54a。接管50a具有两个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这些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被设置用于与布置在相应拉拔元件46a上的拉拔导向面54a相互作用,分别用于引导拉拔元件46a之一以释放铆钉芯轴26a。操纵元件44a/接收元件42a具有另外两个拉拔导向面56a,这些拉拔导向面被设置用于与布置在相应拉拔元件46a上的拉拔导向面54a相互作用,分别用于引导拉拔元件46a之一以与铆钉芯轴26a接合。尤其,布置在拉拔元件46a之一上的两个拉拔导向面54a中的各个拉拔导向面54a被设置为,在相应的拉拔元件46a沿拉拔方向30a运动时与布置在操纵元件44a/接收元件42a上的两个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中的另一个拉拔导向面56a相互作用,其中相应的拉拔元件46a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向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优选与铆钉芯轴26a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优选地,布置在其中一个拉拔元件46a上的两个拉拔导向面54a中的分别另一个拉拔导向面54a被设置为,当相应的拉拔元件46a在拉拔单元16a和/或复位单元18a的复位方向58a上运动时与所述两个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中的布置在接管50a上的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相互作用,其中相应的拉拔元件46a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背离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优选用于使拉拔元件46a与被拉出的铆钉芯轴26a松脱。在用于将拉拔元件46a复位的释放方向上,拉拔元件46a在接管50a和操纵元件44a/接收元件42a之间作用。尤其,两个拉拔元件46a相对于接管50a和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可运动地支承,优选沿着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优选地,拉拔单元16a包括弹簧60a,该弹簧布置在拉拔单元16a的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可运动地支承的基体52a与两个拉拔元件46a之间。优选地,弹簧60a被设置用于在复位方向58a上向拉拔元件46a施加复位力。拉拔元件46a被设置用于在沿拉拔方向30a的运动中通过拉拔导向面54a尤其在与所述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向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用于与铆钉芯轴26a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拉拔元件46a被设置用于在沿复位方向58a运动时通过拉拔导向面54a、尤其在与所述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和接收元件42a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背离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用于释放的被拉开的铆钉芯轴26a。
拉拔单元16a包括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所述力传递元件分别形成内螺纹64a的一部分。这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共同地尤其构成两件式的螺纹螺母。这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a的驱动力从铆接附件装置10a的驱动元件66a传递给拉拔元件46a。尤其,驱动元件66a在图中没有以截面示出。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为可通过驱动元件66a沿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定向的轴线运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的内螺纹64a被设置用于与驱动元件66a的外螺纹68a相互作用。沿拉拔方向30a看,尤其在内螺纹64a的区域中,这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至少基本完全地包围该驱动元件66a,用于使力传递元件62a在拉拔方向30a上通过驱动元件66a驱动而运动,尤其在力传递元件62a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的状态下。复位单元18a被设置用于将拉拔元件46a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之后分别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拉拔元件46a的接收准备状态,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复位单元18a被设置用于,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之后,将两个拉拔元件46a和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至少基本上自主地,尤其在不改变驱动元件66a的驱动方向的情况下,重置到基本位置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复位单元18a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66a分开,用于将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重置到基本位置。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分别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以传递驱动力,并且被设置用于尤其通过复位单元18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以进行复位。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a的驱动力从驱动元件66a传递给拉拔单元16a的与铆钉芯轴26a接合的拉拔元件46a。在图1中尤其示出拉拔元件46a的接收准备状态,尤其,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布置在基本位置中。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布置成在该基本位置中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与驱动元件66a间隔开。尤其,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当操纵元件44a被操纵时从基本位置在拉拔方向30a上向驱动元件66a运动。
复位装置14a包括支承单元70a,用于分别至少部分地沿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72a可运动地支承力传递元件62a。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可通过支承单元70a彼此相对运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通过支承单元70a分别完全地沿着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72a可运动地支承。支承单元70a包括两个支承导向装置74a,这些支承导向装置分别被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界定。支承导向装置74a分别形成为垂直于拉拔方向30a的凹槽。尤其,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分别至少绝大部分布置在支承导向装置74a之一中,并沿该支承导向装置74a可运动地支承。尤其,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以套筒的方式形成,并且包括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形成的凹槽,用于根据基体52a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位置来接收驱动元件66a。驱动元件66a的中轴线尤其形成为驱动元件66a的旋转轴线,该中轴线尤其当驱动力从工具机12a传输时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同轴地形成。优选地,两个支承导向装置74a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在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的整个厚度上径向地背离该中轴线32a向外延伸。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分别沿着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72a、尤其相对于彼此、可运动地支承,用于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并且用于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
固定单元20a的操纵元件44a被设置为,当被用户操纵时,尤其当操纵元件44a和接收元件42a被压在工件上时,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与拉拔元件46a和基体52a一起运动,用于在拉拔方向30a上与驱动元件66a连接,其中尤其内螺纹64a与驱动元件66a的外螺纹68a啮合。
复位单元18a包括导向单元76a,该导向单元被设置用于,将力传递元件62a根据力传递元件62a沿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定向的轴线的位置,尤其在拉拔方向30a或复位方向58a上,与驱动元件66a分离或者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优选地,导向单元76a包括两个导向面78a,这些导向面分别布置在力传递元件62a之一上。力传递元件62a分别形成导向延续部80a,这些导向延续部分别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导向面78a之一。导向面78a分别布置在力传递元件62a的背离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一侧。导向单元76a包括两个导向元件82a和两个另外的导向面84a,它们分别布置在这两个导向元件82a中的一个上。导向面78a和另外的导向面84a被设置用于使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根据力传递元件62a沿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定向的轴线的位置,尤其在拉拔方向30a或在复位方向58a上,相对于驱动元件66a倾斜于或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轴线和/或中轴线32a彼此相对运动,优选用于将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开或用于将力传递元件62a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尤其,导向面78a和另外的导向面84a被设置为在力传递元件62a通过驱动元件66a驱动而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时相互作用,优选用于导向所述力传递元件62a。两个导向元件82a被设计成相对于驱动元件66a可运动地支承。导向元件82a被设置用于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复位和/或在通过驱动元件66a驱动而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时相对于驱动元件66a运动。
两个导向元件82a被设置用于,根据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沿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定向的轴线的位置,尤其拉拔方向30a或复位方向58a,分别与力传递元件62a的导向延续部80a之一相互作用,用于使力传递元件62a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复位单元18a包括两个止挡86a和两个另外的止挡88a。这两个另外的止挡88a通过铆接附件装置10a的壳体22a形成。两个止挡86a通过连接单元28a的部件形成。然而,止挡86a、88a的其他配置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作为固定单元20a的一部分或诸如此类。两个止挡86a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期间或拉拔后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沿拉拔方向30a的末端位置与两个导向元件82a相互作用,其中导向元件82a分别被设置为在与止挡86a之一相互作用之后相对于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尤其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两个止挡86a布置成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不可运动和/或固定。两个止挡86a分别限制导向元件82a之一在拉拔方向30a上的运动。两个另外的止挡88a分别限制导向元件82a之一逆着拉拔方向30a、尤其在复位方向58a上的运动。另外的止挡88a被设置为当力传递元件62a被复位时与导向元件82a相互作用,其中导向元件被设置用于在与另外的止挡88a相互作用时相对于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两个导向元件82a通过与导向延续部80a相互作用分别限制力传递元件62a之一的运动,以便将相应的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优选倾斜于或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导向元件82a分别界定凹槽90a,该凹槽形成为与导向延续部80a的形状对应。凹槽90a分别设置用于,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尤其为了拉拔铆钉芯轴26a和/或在与力传递元件62a一起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时,至少绝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完全地接收导向延续部80a之一。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来看(参照图1),导向延续部80a分别具有至少基本上楔形的基本形状,尤其,至少基本上楔形的基本形状的尖端指向复位方向58a。导向延续部80a,尤其各个导向延续部80a的至少基本上楔形的基本形状,分别在导向延续部80a的在拉拔方向30a上形成的端部上具有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形成的面,这些面尤其设置用于,限制导向延续部80a在布置在导向元件82a的凹槽90a中时的运动。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来看(参照图1),由导向元件82a界定的凹槽90a的基本形状与各个导向延续部80a的基本形状基本相同。
复位单元18a包括复位元件92a,该复位元件被设置用于通过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给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共同施加复位力,以便在与拉拔方向30a相反的方向上,尤其在复位方向58a上将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基本位置。优选地,复位元件92a被设置用于使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在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以进行复位后通过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共同地通过复位力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尤其,在拉拔铆钉芯轴26a时,复位元件92a的复位力反作用于通过螺纹64a、68a在拉拔方向30a上传递的力。复位元件92a被设计成压力弹簧。在拉拔方向30a上看,复位元件92a在中间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布置。复位元件92a围绕驱动元件66a布置。复位单元18a包括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见图2),它们被设置为向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施加复位力,以使它们背离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尤其,力传递元件62a抵抗复位力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这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分别被设计成压力弹簧,并被布置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之间。尤其,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垂直于拉拔方向30a从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中的一个延伸到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中的另一个。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分别界定两个接收部96a(见图2),所述接收部设置用于将所述另外的复位元件94a保持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上或之间的布置中。可以设想的是,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分别紧固在、例如胶粘在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上,尤其接收部96a内。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被设置用于在背离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和/或背离驱动元件66a的两个相反方向上对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施加复位力。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和/或相对于驱动元件66a布置在相互背离的两侧上。尤其,在驱动元件66a和/或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每一侧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之间分别布置所述另外的复位元件94a中的一个。导向单元76a、尤其导向面78a和另外的导向面84a被设置用于,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抵抗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保持在驱动元件66a上,以便在拉拔方向30a上通过驱动元件66a驱动而运动。优选地,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开,以便在复位方向58a上复位,并且优选地使它们与驱动元件66a保持间隔,直到达到基本位置。所述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被设置用于将复位力施加到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上,每个力传递元件62a的轴线72a沿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和/或拉拔单元16a和/或驱动元件66a的中轴线32a的轴线定向。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通过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尤其沿着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和/或拉拔单元16a和/或驱动元件6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72a相互压开,尤其用于使导向面78a和另外的导向面84a相互作用。
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当导向延续部80a被接收到由导向元件82a界定的凹槽90a中时,优选通过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与驱动元件66a分离。优选地,导向元件82a和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尤其导向延续部80a,被设计和/或布置成使得当导向延续部80a被接收到由导向元件82a界定的凹槽90a中时,尤其通过支承导向装置74a,与力传递元件62a被布置在凹槽90a之外的导向元件82a上时相比,可在更大距离上倾斜于或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拉拔方向30a相对于驱动元件66a运动,其中导向延续部80a分别被布置在通过导向元件82a界定的凹槽90a之外(参见图4和图5)。优选地,两个导向元件82a被设置用于在与止挡86a之一相互作用时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a运动,从而使导向延续部80a尤其通过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分别运动到凹槽90a中(参见图5),其中优选地,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与驱动元件66a分开。导向元件82a设置用于在与另外的止挡88a相互作用时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a运动,以使导向延续部80a尤其抵抗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和/或通过另外的导向面84a分别从凹槽90a中移出,其中优选地,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当导向元件82a与另外的止挡88a相互作用时通过复位元件92a相对于导向元件82a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尤其,导向延续部80a通过导向单元76a的布置在导向元件82a上的另外的导向面84a从凹槽90a中移出。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当导向延续部80a被从凹槽90a中移出时抵抗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在驱动元件66a的方向上运动,其中优选地,两个力传递元件62a通过相向运动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在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之后,通过驱动元件66a在拉拔方向30a上被驱动地运动,以通过两个拉拔元件46a拉拔铆钉芯轴26a。尤其,旋转的驱动元件66a的驱动力通过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尤其螺纹64a、68a转换成指向拉拔方向30a的力,并传递给两个拉拔元件46a。尤其,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看,两个导向元件82a分别布置在力传递元件62a之一的背离中轴线32a的一侧。
操纵元件44a设置为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与接管50a和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相互作用,用于将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重置到基本位置中,其中尤其两个拉拔元件46a和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优选地,复位元件92a被设置为,在复位期间,尤其在拉拔过程之后,将接收元件42a/操纵元件44a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到尤其未被操纵的基本状态中。拉拔单元16a和复位单元18a被如此设计,以至于驱动力从驱动元件66a向拉拔单元16a的两个拉拔元件46a的传递以及拉拔元件46a到接收准备状态或基本位置中的至少基本上自主的复位以及力传递元件62a到基本位置中的复位以纯机械方式进行。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包括任何电气和/或电子部件。尤其,在工具机12a的驱动单元构造为电动马达的实施方案中,只有由工具机12a提供的驱动力是电动产生的。
拉拔单元16a具有拉拔路径98a,两个拉拔元件46a与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连接到这些拉拔元件46a的铆钉芯轴26a沿着该拉拔路径运动,以便拉拔铆钉芯轴26a。优选地,拉拔路径98a设计为至少基本上直线形。拉拔路径98a至少基本上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和/或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在接收准备状态下,拉拔元件46a被布置在拉拔路径98a逆着拉拔方向30a形成的端部上(参照图1)。优选地,拉拔元件46a被设置用于与铆钉芯轴26a一起沿拉拔路径98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以拉拔铆钉芯轴26a,其中该铆钉芯轴与拉拔元件46a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连接。
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界定两个导向接收部100a(也见图2),用于分别沿着平行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地定向的轴线可运动地支承两个导向元件82a。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界定用于复位元件92a的接收凹槽102a,该接收凹槽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形成。优选地,接收凹槽102a和设置在其中的复位元件92a布置成与支承导向装置74a和两个力传递元件62a间隔开。优选地,复位元件92a放入基体52a、尤其接收凹槽102a和驱动元件66a之间。然而,也可以设想的是,复位元件92a尤其通过接收凹槽102a、例如通过焊接或粘接连接部紧固在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上。
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进料装置104a,该进料装置设置用于将通过拉拔单元16a拉断的铆钉芯轴26a从处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上的位置引导到收集容器24a中,该铆钉芯轴尤其在拉拔方向30a上已经完全地通过固定单元20a拉入。尤其,进料装置104a形成为通过壳体22a限定的通道,该通道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32a延伸到收集容器24a。拉拔单元16a被设置用于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断后将铆钉芯轴26a输出到进料装置104a中。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界定开口106a,用于在拉拔铆钉芯轴26a后输出铆钉芯轴26a。优选地,拉拔单元16a被设置用于在拉拔铆钉芯轴26a之后通过拉拔元件46a的分离运动将铆钉芯轴26a从拉拔元件46a松脱,其中铆钉芯轴优选地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开口106a经由进料装置104a落入收集容器24a。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至少一个执行机构元件,例如弹簧或压缩空气元件等,该执行机构元件被设置为将经过拉拔的铆钉芯轴26a例如根据铆钉芯轴26a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位置通过一个力在收集容器24a的方向上运动或进入收集容器24a。由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限定的开口106a被布置成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间隔开。优选地,由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限定的开口106a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布置在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径向面对收集容器24a的方向上。优选地,进料装置104a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至少倾斜地、尤其以大于8°的角度延伸,优选地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朝向收集容器24a。收集容器24a包括用于清空收集容器24a的移除开口108a。尤其,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打开和关闭移除开口108a的封闭元件(图中未示出)。替换或附加地,可以设想的是,收集容器24a至少部分地或在中间地布置在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上。
在图2中示出铆接附件装置10a的剖视图。尤其,在图2中没有示出收集容器24a以及进料装置104a。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输出单元110a,用于光学地输出拉拔单元16a、尤其力传递元件62a沿拉拔方向30a的位置。输出单元110a被设置用于通过力传递元件62a和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向用户指示拉拔单元16a和复位单元18a沿拉拔方向30a的位置。输出单元110a与铆接附件装置10a的壳体22a、尤其壳体22a的壳体外壁112a一体地形成。输出单元110a包括两个观察通道114a,它们在铆接附件装置10a的上侧由壳体22a、尤其壳体外壁112a界定。输出单元110a的其他配置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在侧壁116a上,并且观察通道114a的数量可以不同于两个或诸如此类。观察通道114a如此布置,以至于所述力传递元件62a中的至少一个和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至少部分在驱动元件66a上的布置中从外部、尤其从铆接附件装置10a外部对于铆接附件装置10a的使用者是可见的。两个观察通道114a在拉拔方向30a上前后布置。两个观察通道114a分别构造为至少基本上缝槽形。观察通道114a分别沿拉拔方向30a至少绝大部分在驱动元件66a的外螺纹68a的区域上延伸,其中力传递元件62a至少在布置在驱动元件66a的外螺纹68a的前部和后部上时从外部可见。输出单元110a的其他配置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作为触觉和/或声学输出和/或拉拔元件46a的位置输出的替代或补充。可以设想的是,输出单元110a包括至少一个至少部分透明的观察窗,该观察窗至少绝大部分、尤其完全覆盖和/或填满一个观察通道114a或两个观察通道114a。尤其,观察窗被设置用于保护拉拔单元16a和/或复位单元18a免受通过观察通道114a进入铆接附件装置10a中的异物、如灰尘或诸如此类影响。
接管50a两件式地形成,其中拉拔元件46a被布置在该接管50a的在复位方向58a上处于前面的部分之内。接管50a通过螺钉连接部与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连接。固定单元20a包括套筒118a,该套筒与操纵元件44a或接收元件42a连接。套筒118a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至少基本上完全包围接管50a和拉拔元件46a。固定单元20a的套筒118a形成两个延续部120a,它们沿平行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可运动地支承在壳体22a内。尤其,套筒118a被形成为可通过两个延续部120a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抗扭转。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两个弹簧元件122a,这些弹簧元件被设置为与接收元件42a或操纵元件44a一起通过延续部120a在复位方向58a上向套筒118a施加复位力。优选地,两个弹簧元件122a被设置用于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后和/或在用户操纵后将固定单元20a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到基本位置中。两个弹簧元件122a分别形成为压力弹簧。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两个螺纹插件124a,其中每个螺纹插件都被设置用于支撑弹簧元件122a中的一个。尤其,螺纹插件124a被布置在由壳体22a形成的内螺纹64a上,并且可以分别通过内螺纹64a沿着平行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运动。尤其,固定单元20a的复位力可以通过螺纹插件124a进行调整。优选地,弹簧元件122a被布置在延续部120a和螺纹插件124a之间。尤其,延续部120a、弹簧元件122a、螺纹插件124a和/或内螺纹64a被布置在拉拔单元16a、复位单元18a和/或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的中轴线32a的相互背离的两侧。优选地,延续部120a、弹簧元件122a、螺纹插件124a和/或内螺纹64a被布置在壳体22a的彼此面向的内侧上。优选地,延续部120a、弹簧元件122a、螺纹插件124a和/或内螺纹64a布置成与铆接附件装置10a的下侧和上侧间隔开,优选地与输出单元110a或收集容器24a、进料装置104a和开口106a间隔开,尤其布置在壳体22a的两个侧壁116a上。
优选地,导向延续部80a分别具有至少1厘米、优选至少1.5厘米和优选至少2厘米的最大纵向延伸126a。尤其,导向延续部80a的最大纵向延伸126a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和/或至少基本上垂直于力传递元件62a的可能运动路径定向,用于与驱动元件66a分离或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尤其,导向元件82a在复位方向58a上分别界定用于与另外的止挡88a之一相互作用的止挡面128a,其中与相应的止挡面128a所在的导向元件82a的平均横向延伸相比,该止挡面128a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分别具有更大的最大横向延伸。导向延续部80a的最大纵向延伸126a大于由导向元件82a限定的各个凹槽90a的最大纵向延伸130a。优选地,由导向元件82a限定的各个凹槽90a的最大纵向延伸130a至少为0.25厘米,优选地至少为0.5厘米,优选为至少1厘米。
由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限定的两个导向接收部100a用于可运动地支承两个导向元件82a,这些导向接收部分别与支承单元70a的由基体52a限定的支承导向装置74a之一相交。尤其,导向元件82a分别被设置用于限制力传递元件62a中的一个在支承导向装置74a之一内背离驱动元件66a的运动。尤其,分别沿着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看,支承导向装置74a、导向元件82a、止挡86a和/或另外的止挡88a分别具有比各个拉拔元件46a、接管50a和/或力传递元件62a的内螺纹64a更大的距拉拔单元16a中轴线32a的径向距离。基体52a、接管50a、拉拔元件46a、力传递元件62a、另外的复位元件94a和导向元件82a共同形成为预装配组件。尤其,基体52a、接管50a、拉拔元件46a、力传递元件62a、另外的复位元件94a和导向元件82a可以在拆卸和/或维修期间一起从壳体22a中取出,或者在装配期间一起安装在壳体22a中,优选以相互固定的方式布置。
连接单元28a尤其包括可旋转地布置驱动元件66a的支承件。连接单元28a包括至少一个紧固元件,用于将铆接附件装置10a抗扭转地布置在工具机12a上。优选地,连接单元28a被设置用于将由工具机12a、尤其工具机12a的输出元件提供的驱动力转换和/或传递成驱动元件66a围绕拉拔单元16a和/或驱动元件66a的中轴线32a的旋转运动。
壳体22a在两个侧壁116a上分别具有握持元件132a,它们尤其分别形成为软握把。握持元件132a优选地分别设置用于由使用者握住铆接附件装置10a。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10a设置用于在铆接过程中通过握持元件132a握持。握持元件132a的其他设计和/或握持元件132a的数量与两个不同也是可以设想的。
在图3至6中示出在铆接过程过程中拉拔单元16a和复位单元18a、尤其力传递元件62a和导向元件82a以及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的运动流程,用于在拉拔方向30a上拉拔通过拉拔元件46a固定保持的铆钉芯轴26a。在图1中示出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的基本位置,其中拉拔元件46a被布置在接收准备状态中。当使用者操纵所述操纵元件44a时,其中通过操纵元件44a将铆接附件装置10a在平行于复位方向58a的方向上压向要铆接的工件,接管50a、基体52a以及导向元件82a和力传递元件62a相对于驱动元件66a和/或壳体22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其中优选力传递元件62a通过内螺纹64a与驱动元件66a、尤其外螺纹68a啮合(见图3)。操纵元件44a被设置用于,在操纵时使力传递元件62a从该力传递元件62a的基本位置在拉拔方向30a上向驱动元件66a运动,其中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啮合以进行被驱动的拉拔运动。驱动元件66a被设置用于在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啮合之后,通过借助于外螺纹68a和内螺纹64a的旋转,使接管50a、基体52a以及导向元件82a和力传递元件62a相对于驱动元件66a和/或壳体22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尤其,在力传递元件62a沿拉拔方向30a被驱动的运动期间,拉拔方向30a上的力从力传递元件62a通过基体52a和接管50a传递给两个拉拔元件46a。拉拔元件46a被设置用于在沿拉拔方向30a的运动中与布置在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上的铆钉芯轴26a接合,并在力传递元件62a沿内螺纹64a的运动中拉拔该铆钉芯轴,尤其,铆钉芯轴26a从铆钉坯的基体52a上分离,尤其被扯断。
在图4中示出力传递元件62a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后在驱动元件66a上的位置。力传递元件62a通过内螺纹64a在拉拔方向30a上沿着驱动元件66a的外螺纹68a。在沿拉拔方向30a被驱动运动的情况下,导向元件82a向着止挡86a运动并与之相互作用。力传递元件62a和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在拉拔方向30a上继续相对于导向元件82a运动,尤其,由导向元件82a限定的凹槽90a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a在导向延续部80a的方向上运动。当导向延续部80a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成与凹槽90a上下叠置时,力传递元件62a借助于所述另外的复位元件94a通过导向延续部80a倾斜于或至少基本上垂直于拉拔方向30a运动到凹槽90a中,其中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参照图5)。
在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后,内螺纹64a和外螺纹68a相互分离,其中尤其不再有力从驱动元件66a传递给力传递元件62a。优选地,复位元件92a被设置用于使力传递元件62a、拉拔元件46a、接管50a和基体52a在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后通过基体52a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在复位过程中,导向元件82a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a和基体52a的位置通过导向延续部80a和凹槽90a保持。
力传递元件62a、拉拔元件46a、接管50a和基体52a通过复位元件92a的复位力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直到导向元件82a的止挡面128a与另外的止挡面88a相互作用。尤其,当导向元件82a与另外的止挡88a相互作用时,导向元件82a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a和基体52a运动,它们尤其继续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在沿复位方向58a相对于导向元件82a的运动过程中,导向延续部80a通过导向面78a和另外的导向面84a移出凹槽90a,其中力传递元件62a沿着另外的导向面84a分别抵抗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在驱动元件66a的方向上运动,尤其相向运动。当力传递元件62a相向运动时,这些力传递元件62a布置在彼此上,其中,两个力传递元件62a的内螺纹64a共同形成完全包围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内螺纹64a。力传递元件62a和基体52a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直到基体52a止挡在导向元件82a上为止,该导向元件抵靠在另外的止挡88a上,其中力传递元件62a和拉拔元件46a占据基本位置(参照图1)。尤其,拉拔元件46a在此处于接收准备状态。通过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和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间隔开地复位,使得力传递元件62a和拉拔元件46a的至少基本上自主的复位成为可能,其中,尤其在铆接过程之后,可以在没有用户的干预下进行另外的铆接过程。
图7至10示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案。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基本上限于各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其中,关于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尤其关于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原则上也可以参考其他实施例的附图和/或说明,尤其图1至6的附图和/或说明。为了区分实施例,将字母a放在图1至6中实施例的附图标记之后。在图7至10的实施例中,字母a被字母b至e所取代。
在图7中示意性示出用于设置盲铆钉的铆接附件装置10b的第一替换实施例的铆接附件装置10b的拉拔单元16b和复位单元18b的区域。铆接附件装置10b包括用于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上的连接单元(在图7中未示出)以及用于在铆接过程中接收铆钉芯轴26b的固定单元20b,该铆钉芯轴尤其在图7中仅仅示意性地示出。拉拔单元16b被设置用于在拉拔方向30b上拉拔铆钉芯轴26b。拉拔单元16b被设置用于在铆钉芯轴26b被拉拔后将铆钉芯轴26b在拉拔方向30b上完全地通过固定单元20b拉入。图7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b与图1至6的描述中所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具有至少基本相似的设计,因此,关于图7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b的设计,至少可以基本参考图1至6的描述。与图1至6中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同地,图7中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b的拉拔单元优选包括两个拉拔元件46b,用于与铆钉芯轴26b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接合,以便在拉拔方向30b上拉拔铆钉芯轴26b,这些拉拔元件分别被设置用于可旋转运动以拉拔铆钉芯轴26b。拉拔元件46b被设置用于当铆钉芯轴26b被拉断时自主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其中拉拔元件46b被形成为复位单元18b的一部分。复位单元18b,尤其拉拔元件46b本身,被设置为在拉拔铆钉芯轴26b之后至少基本上自主地将拉拔元件46b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其中有利的是,拉拔元件46b围绕拉拔元件46b的旋转轴线134b的每个位置被形成为接收准备状态。两个拉拔元件46b被形成为滚子,它们分别围绕各个拉拔元件46b的垂直于拉拔方向30b的旋转轴线134b可旋转地支承。拉拔元件46b分别有齿,这些齿被设置用于与通过固定单元20b接收的铆钉芯轴26b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两个拉拔元件46b中的一个可通过铆接附件装置10b的支承单元70b沿垂直于拉拔方向30b和垂直于其旋转轴线134b定向的轴线72b进行调节,其中尤其两个拉拔元件46b之间的最小距离(其尤其垂直于拉拔方向30b定向)可以被调节,例如用于适应要拉入的铆钉芯轴26b的尺寸。两个拉拔元件46b被设置用于将铆钉芯轴26b在该铆钉芯轴26b的整个长度上沿拉拔方向30b拉入,并将其抛出到进料装置104b中,用于在铆接附件装置10b的收集容器中收集被拉断的铆钉芯轴26b(在图7中未示出)。铆接附件装置10b包括角度传动装置136b(在图7中示意性地示出),用于将驱动力从可由工具机驱动的驱动元件传递给两个拉拔元件46b。拉拔元件46b分别包括拉拔面48b,该拉拔面被设置用于与要拉拔的铆钉芯轴26b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拉拔面48b被设置为当铆钉芯轴26b被拉拔时至少部分地与铆钉芯轴26b一起在拉拔方向30b上运动。拉拔元件46b的旋转轴线134b被布置成与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间隔开。拉拔元件46b的旋转轴线134b垂直于拉拔方向30b和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定向。拉拔面48b被设置用于在拉拔元件46b围绕旋转轴线134b运动时围绕旋转轴线134b运动。在具有拉拔面48b的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b的垂直于旋转轴线134b定向和/或包括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的剖面中看,拉拔面48b分别至少基本上完全地在形成相应拉拔面48b的拉拔元件46b的整个周向范围上延伸。在具有拉拔面48b的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b的垂直于旋转轴线134b定向和/或包含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的剖面中看,拉拔元件46b分别具有至少基本圆形的外轮廓。拉拔面48b分别被设置为,与形成相应拉拔面48b的拉拔元件46b围绕拉拔元件46b的旋转轴线134b的位置无关地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与布置在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上和/或通过固定单元20b接收的铆钉芯轴26b接合。两个拉拔元件46b被布置在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的相互背离的两侧,尤其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的上侧和下侧。优选地,拉拔元件46b,尤其当布置在铆钉芯轴26b上时,在垂直于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的平面中观察,一起在至少60°,优选至少90°,优选至少120°的角度范围上围绕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拉拔元件46b,尤其拉拔面48b,分别具有至少0.25厘米,优选至少0.5厘米,优选0.75厘米的最大横向延伸(在图7中没有示出),该最大横向延伸尤其垂直于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并平行于拉拔元件46b的旋转轴线134b延伸。尤其,各个拉拔元件46b的最大横向延伸,尤其拉拔面48b的最大横向延伸,至少对应于要拉拔的铆钉芯轴26b的最大横向延伸。
图8示意性示出用于设置盲铆钉的铆接附件装置10c的第二替换实施方案的铆接附件装置10c的拉拔单元16c和复位单元18c的区域。铆接附件装置10c包括用于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上的连接单元(在图8中未示出)和用于在铆接过程中接收铆接芯轴26c的固定单元20c,该固定单元在图8中尤其仅示意地示出。拉拔单元16c被设置用于在拉拔方向30c上拉拔铆钉芯轴。拉拔单元16c被设置用于在铆钉芯轴26c被拉拔后将铆钉芯轴26c在拉拔方向30c上完全地通过固定单元20c拉入。图8中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c与图1至6的描述中所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具有至少基本相似的设计,因此,关于图8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c的设计,可以至少基本参考图1至6的描述。与图1至6中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同地,图8中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c的拉拔单元16c优选包括两个拉拔元件46c,用于与铆钉芯轴26c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接合以便在拉拔方向30c上拉拔铆钉芯轴26c,这两个元件分别被设置为可旋转运动,以便拉拔铆钉芯轴26c。拉拔元件46c被设置为当铆钉芯轴26c被拉拔时自主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中,其中拉拔元件46c被形成为复位单元18c的一部分。复位单元18c,尤其拉拔元件46c本身,被设置为在拉拔铆钉芯轴26c之后将拉拔元件46c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拉拔元件46c的接收准备状态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其中有利的是,拉拔元件46c围绕旋转轴线134c、138c的每个位置被形成为接收准备状态。两个拉拔元件46c被形成为辊,这些辊围绕各个拉拔元件46c的旋转轴线134c、138c分别可旋转地支承。拉拔元件46c之一的旋转轴线134c与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平行定向。两个拉拔元件46c中的另一个拉拔元件46c的旋转轴线138c尤其布置在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之下并且布置成与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倾斜。在投影平面中看,另一个拉拔元件46c的旋转轴线138c与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形成大于8°的角度,然而,该角度尤其小于60°,优选小于45°,优选小于30°。优选地,另一个拉拔元件46c的旋转轴线138c与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之间的角度通过包括拉拔元件46c的旋转轴线134c和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的平面和另一个拉拔元件46c的旋转轴线138c形成。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两个拉拔元件46c与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成角度地定向。拉拔元件46c被设置为,将铆钉芯轴26c在拉拔和/或沿拉拔方向30c拉入后侧向地抛出,优选抛入到铆接附件装置10c的收集容器中(在图8中未示出)。可以设想的是,两个拉拔元件46c中的至少一个,尤其类似于图7中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b,可以沿垂直于拉拔方向30c并且垂直于其旋转轴线134c、138c定向的轴线进行调整,其中尤其两个拉拔元件46c之间的距离可以被调节。拉拔元件46c的旋转轴线134c、138c布置成与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间隔开。在垂直于相应的旋转轴线134c、138c定向的剖面上看,拉拔元件46c分别具有至少基本上圆形的外轮廓。可以设想的是,拉拔元件46c具有齿或附着涂层,尤其用于向铆钉芯轴26c传递有利地高的力。拉拔元件46c被设置成能够与围绕相应拉拔元件46c的旋转轴线134c、138c的位置无关地力配合地与布置在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上的铆钉芯轴26c和/或通过固定单元20c接收的铆钉芯轴26c啮合。两个拉拔元件46c被布置在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的相互背离的两侧,尤其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的上侧和下侧上。优选地,拉拔元件46c,尤其当布置在铆钉芯轴26c上时,在垂直于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定向的平面中观察,围绕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至少在180°,优选至少220°,优选至少240°的角度范围上围绕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尤其,由于所示出和描述的拉拔单元46c的旋转轴线134c、138c的定向,拉拔单元46c可以有利地通过工具机的旋转驱动元件直接驱动,尤其不需要改变力的方向。
在图9中示意性示出用于设置盲铆钉的铆接附件装置10d的第三替换实施方案的铆接附件装置10d的拉拔单元16d和复位单元18d的区域。铆接附件装置10d包括用于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上的连接单元(在图9中未示出)和用于在铆接过程中接收铆钉芯轴26d的固定单元20d,其尤其在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拉拔单元16d被设置为在拉拔方向30d上拉拔铆钉芯轴26d。拉拔单元16d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26d被拉拔后,将铆钉芯轴26d在拉拔方向30d上完全地通过固定单元20d拉入。图9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d具有与图1至6的描述中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至少基本相似的设计,因此,关于图9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d的设计,可以至少基本参考图1至6的描述。与图1至6中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同地,图9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d的拉拔单元16d优选包括四个拉拔元件46d,用于与铆钉芯轴26d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接合,以便在拉拔方向30d上拉拔铆钉芯轴26d,它们分别被设置为可旋转运动以拉拔铆钉芯轴26d。拉拔元件46d被设置为当铆钉芯轴26d被拉拔时自主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其中,拉拔元件46d被形成为复位单元18d的一部分。复位单元18d,尤其拉拔元件46d本身,被设置为在拉拔铆钉芯轴26d之后将拉拔元件46d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其中有利的是,拉拔元件46d围绕旋转轴线134d的每个位置被形成为接收准备状态。四个拉拔元件46d被形成为滚子,它们分别围绕垂直于拉拔方向30d定向的旋转轴线134d可旋转地支承。可以设想的是,拉拔元件46d分别具有齿或附着涂层或诸如此类,它们尤其被设置用于与通过固定单元20d接收的铆钉芯轴26d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接合。拉拔元件46d被设置用于在拉拔方向30d上将铆钉芯轴26d在该铆钉芯轴26d的整个长度上拉入,并将其抛出到进料装置104d中,用于将拉拔的铆钉芯轴26d收集到铆接附件装置的收集容器中(图9中未示出)。拉拔元件46d分别包括拉拔面48d,这些拉拔面被设置为与要拉拔的铆钉芯轴26d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拉拔面48d被设置为当铆钉芯轴26d被拉拔时至少部分地与铆钉芯轴26d一起在拉拔方向30d上运动。拉拔元件46d的旋转轴线134d布置成与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间隔开。拉拔面48d被设置为当拉拔元件46d围绕旋转轴线134d运动时围绕旋转轴线134d运动。在具有拉拔面48d的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d的垂直于旋转轴线134d定向和/或包括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的剖面中看,拉拔面48d分别至少基本上完全在形成相应拉拔面48d的拉拔元件46d的整个圆周范围上延伸。在具有拉拔面48d的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d的垂直于旋转轴线134d定向和/或包括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的剖面中看,拉拔元件46d分别具有至少基本上圆形的外轮廓。拉拔面48d分别被设置用于与形成相应拉拔面48d的拉拔元件46d围绕拉拔元件34d的旋转轴线134d的位置无关地以力配合的方式与布置在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上的铆钉芯轴26d和/或通过固定单元20d接收的铆钉芯轴26d接合。四个拉拔元件46d中的每两个被布置在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的相互背离的两侧,尤其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的上侧和下侧。拉拔单元16d包括四个力传递元件140d,这些力传递元件被设计成滚子并且分别被设置为将驱动力传递给拉拔元件46d。力传递元件140d分别围绕垂直于拉拔方向30d并且平行于拉拔元件46d的旋转轴线134d定向的轴线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力传递元件140d中的两个分别布置在两个尤其布置在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的一侧的拉拔元件46d之间并被设置用于将驱动力从两个拉拔元件46d中的一个传递给两个拉拔元件46d中的另一个。优选地,力传递元件140d分别抵靠在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d上。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10d包括角度传动装置或诸如此类,用于将驱动力从铆接附件装置10d的驱动元件或工具机的驱动元件传递给对于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的每一侧分别为至少一个的力传递元件140d。尤其,拉拔元件46d分别与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有相等的最小距离。优选地,力传递元件140d与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的最小距离大于拉拔元件46d。
图10示意性示出用于设置盲铆钉的铆接附件装置10e的第四替换实施方案的铆接附件装置10e的拉拔单元16e和复位单元18e的区域。铆接附件装置10e包括用于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上的连接单元(在图10中未示出)和用于在铆接过程中接收铆接芯轴26e的固定单元20e,其尤其在图10中示意性地示出。拉拔单元16e被设置用于在拉拔方向30e上拉拔铆钉芯轴26e。拉拔单元16e被设置用于在铆钉芯轴26e被拉拔后,将铆钉芯轴26e在拉拔方向30e上完全地通过固定单元20e拉入。图10中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e与图1至6的描述中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具有至少基本相似的设计,因此,关于图10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e的设计可以参考、至少基本参考图1至6的描述。与图1至6中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同地,图10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e的拉拔单元16e优选包括两个用于与铆钉芯轴26e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接合的拉拔元件46e,用于在拉拔方向30e上拉拔铆钉芯轴26e,所述拉拔元件分别被设置为可旋转运动,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e。拉拔元件46e被设置为当铆钉芯轴26e被拉拔时自主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其中拉拔元件46e被形成为复位单元18e的一部分。复位单元18e,尤其拉拔元件46e本身,被设置为在拉拔铆钉芯轴26e之后将拉拔元件46e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其中有利的是,拉拔元件46e沿拉拔元件46e的回转路径的每个位置被形成为接收准备状态。两个拉拔元件46e被设计成拉拔带,它们分别围绕两个滚子142e可旋转地引导。尤其,滚子142e分别被设计为力传递元件。滚子142e分别具有旋转轴线144e,它垂直于拉拔方向30e定向。两个拉拔元件46e被设置用于将铆钉芯轴26e在该铆钉芯轴26e的整个长度上沿拉拔方向30e拉入并且抛出到进料装置104e中,用于在铆接附件装置10e的收集容器中收集拉拔的铆钉芯轴26e(图10中未示出)。滚子142e例如类似于图7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a通过角度传动装置与驱动元件相连。拉拔元件46e分别包括拉拔面48e,该拉拔面被设置为与要拉拔的铆钉芯轴26e力配合地接合。拉拔面48e被设置为当铆钉芯轴26e被拉拔时至少部分地与铆钉芯轴26e一起在拉拔方向30e上运动。滚子142e的旋转轴线144e分别被布置成与拉拔单元16e的中轴线32e间隔开。拉拔元件46e被设置为当滚子142e围绕其旋转轴线144e运动时分别围绕滚子142e运动。在具有拉拔面48e的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e的垂直于142e的旋转轴线144e定向和/或包括拉拔单元16e的中轴线32e的剖面中看,拉拔元件46e分别具有至少基本上跑道形的外轮廓。拉拔元件46e,尤其拉拔面48e,分别被设置用于与相应拉拔元件46e在滚子142e上的位置无关地与布置在拉拔单元16e的中轴线32e上的铆钉芯轴26e和/或通过固定单元20e接收的铆钉芯轴26e力配合地接合。两个拉拔元件46e布置在拉拔单元16e的中轴线32e的相互背离的两侧,尤其拉拔单元16e的中轴线32e的上侧和下侧。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设置盲铆钉的铆接附件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单元(28a),用于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12a)上;固定单元(20a;20b;20c;20d;20e),用于在铆接过程中接收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和至少一个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用于在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上拉拔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其中,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被设置为,将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在该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被拉拔后在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上完全地通过固定单元(20a;20b;20c;20d;20e)拉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其中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包括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用于与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接合,以便在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上拉拔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其中,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被设置为,使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在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被拉拔后至少基本上自主地重置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的接收准备状态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被设置为可旋转运动以拉拔所述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被设置为,在拉拔所述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时通过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自主地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中。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收集容器(24a),用于收集经由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拉入的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容器(24a)被布置成与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的中轴线(32a;32b;32c;32d;32e)间隔开。
6.至少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和/或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被设计成使得驱动力从驱动元件(66a)向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的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的传递和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到接收准备状态中的至少基本上自主的复位以纯机械方式进行。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单元(28a)包括至少一个中轴线(34a)和围绕该中轴线(34a)的多个可能的紧固位置,其中所述连接单元(28a)设置用于分别在所述多个可能的紧固位置之一中紧固在工具机(12a)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输出单元(110a),用于尤其触觉地、声学地和/或光学地输出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尤其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的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沿着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和/或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的位置。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拉拔单元(16a)包括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用于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a)的驱动力从工具机(12a)的驱动元件或从拉拔单元(16a)的能够经由工具机(12a)驱动的驱动元件(66a)传递给拉拔单元(16a)的与铆钉芯轴(26a)接合的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其中,固定单元(20a)包括至少一个操纵元件(44a),其中该操纵元件(44a)被设置为,在被用户操纵时,尤其在该操纵元件(44a)被压向工件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以与驱动元件(66a)连接。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拉拔单元(16a)包括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该力传递元件尤其形成内螺纹(64a),用于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a)的驱动力从工具机(12a)的驱动元件或从拉拔单元(16a)的能够经由工具机(12a)驱动的驱动元件(66a)传递给拉拔单元(16a)的与铆钉芯轴(26a)接合的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所述驱动元件尤其形成外螺纹(68),其中,沿着拉拔方向(30a)观察,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尤其在内螺纹(64a)的区域中至少基本上完全地包围驱动元件(66a),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
CN202180086730.6A 2020-12-22 2021-12-13 铆接附件装置 Pending CN1166698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16474.6A DE102020216474A1 (de) 2020-12-22 2020-12-22 Nietaufsatzvorrichtung
DE102020216474.6 2020-12-22
PCT/EP2021/085362 WO2022135984A2 (de) 2020-12-22 2021-12-13 Nietaufsatz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9878A true CN116669878A (zh) 2023-08-29

Family

ID=79283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6730.6A Pending CN116669878A (zh) 2020-12-22 2021-12-13 铆接附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267325A2 (zh)
CN (1) CN116669878A (zh)
DE (1) DE102020216474A1 (zh)
WO (1) WO2022135984A2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62963A (en) * 1966-08-31 1969-09-04 Olin Mathieson Pulling Heads for Riveting Tools
DE2537794C2 (de) 1975-08-25 1985-09-26 Alfred Honsel Nieten - und Metallwarenfabrik GmbH & Co, 5758 Fröndenberg Druckmittelbetätigtes Blindnietgerät
FI71242C (fi) 1985-05-07 1986-12-19 Tuomo Saarinen Nitningsanordning
WO1993001907A1 (en) 1991-07-16 1993-02-04 Zenon Zoltaszek Rivetting apparatus
US5184497A (en) * 1991-11-13 1993-02-09 S.A.R.G. Research Associates, Ltd. Magazine for automatic feed blind rivet setting tool
DE202008011642U1 (de) * 2008-09-01 2008-12-18 Chen, Ching-Liang Konstruktion eines Niethammers
CN201271720Y (zh) * 2008-10-13 2009-07-15 何崇源 拉钉器
DE102013221790B4 (de) 2013-10-28 2024-06-27 Robert Bosch Gmbh Nietaufsatz für ein Schraubwerkzeug und Schraubwerkzeug
US10532396B2 (en) * 2015-11-02 2020-01-14 Goran Olsson Handheld handle-powered pull riveter
US10343210B2 (en) * 2017-03-09 2019-07-09 Hsin Ying Enterprise Co., Ltd. Electric nail gun structure
KR101959827B1 (ko) * 2017-06-23 2019-07-04 정준 전동 리벳 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35984A3 (de) 2022-09-22
DE102020216474A1 (de) 2022-06-23
WO2022135984A2 (de) 2022-06-30
EP4267325A2 (de)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28219B2 (en) Handle with detecting unit
AU2007234474B2 (en) Hand-held drive-in tool
KR101796793B1 (ko) 전동 블라인드 리벳 체결 장치
JP5928803B2 (ja) 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締結装置
US10780562B2 (en) Hand tool device
CN110769949B (zh) 紧固工具
EP2433728B1 (en) Chuck with an indicator mechanism
CN106041839B (zh) 至少用于在手持式工具机不被掌控地卡死时保护操作者的防护装置
CA2147194A1 (en) Reciprocating Hand Tool with Multiple Attachments
EP3705234B1 (en) Driving machine
CN116669878A (zh) 铆接附件装置
EP2281495A2 (en) Cosmetic device
CN205200804U (zh) 用于轴类零件的激光除胶装置
AU7529298A (en) Screwdriver adapter
EP3053709B1 (en) Impact rotation tool
CN109862998B (zh) 用于具有至少一个可旋转地驱动的从动轴的便携式工具机、尤其是角磨机的快速夹紧装置
US11440213B2 (en) Power tool having at least one motor axis and one output axis
US10376965B2 (en) Drilling chuck
CN116648316A (zh) 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复位装置、带复位装置的铆接工具机和带复位装置的铆接附件装置
GB2371008A (en) Drill/chisel hammer
CN105328343A (zh) 用于轴类零件的激光除胶装置
US20240075572A1 (en) Suction Device for a Releasable Connection to a Hand-Held Power Tool
KR20090114500A (ko) 자동 튜브 절단 장치
US20230264254A1 (en) Blind rivet setting tool
CN111479656A (zh) 驱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