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8316A - 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复位装置、带复位装置的铆接工具机和带复位装置的铆接附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复位装置、带复位装置的铆接工具机和带复位装置的铆接附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48316A
CN116648316A CN202180087251.6A CN202180087251A CN116648316A CN 116648316 A CN116648316 A CN 116648316A CN 202180087251 A CN202180087251 A CN 202180087251A CN 116648316 A CN116648316 A CN 1166483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force transmission
force
resetting
re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72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沃尔珀丁
D·J·施特布勒
S·安德拉希奇
P·施蒂尔勒
A·特里克
T·朔米施
M·舒勒
M·卢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66483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483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02Riveting procedures
    • B21J15/04Riveting hollow rivets mechanically
    • B21J15/043Riveting hollow rivets mechanically by pulling a mandr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105Portable riv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16Drives for riveting machines;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 B21J15/26Drives for riveting machines;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operated by rotary drive, e.g. by electric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JFORGING; HAMMERING; PRESSING METAL; RIVETING; FORGE FURNACES
    • B21J15/00Riveting
    • B21J15/10Riveting machines
    • B21J15/30Particular elements, e.g. supports; Suspension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ortable riveters
    • B21J15/32Devices for inserting or holding rivets in position with or without feeding arrangements
    • B21J15/326Broken-off mandrel coll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3/00Associations of tools for different working operations with one portable power-drive means; Adapt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铆接工具机(134g)或铆接附件装置(10a;10b;10c;10d;10e;10f)的复位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16f),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26f),其中该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16f)包括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46f),用于与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26f)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其中该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16f)包括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该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26f)的驱动力从铆接工具机(134g)或铆接附件装置(10a;10b;10c;10d;10e;10f)的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传递给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46f);至少一个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18f),该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26f)被拉拔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46f)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本发明建议,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18f)被设置为,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分离,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46f)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重置到基本位置中。

Description

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复位装置、带复位装置的铆接 工具机和带复位装置的铆接附件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建议了一种用于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复位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拉拔铆钉芯轴的拉拔单元,其中该拉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与铆钉芯轴接合的拉拔元件,其中该拉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该力传递元件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的驱动力从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驱动元件传递给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至少一个复位单元,该复位单元设置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力传递元件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一种用于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复位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拉拔单元,用于拉拔铆钉芯轴,其中该拉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用于与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其中该拉拔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该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的驱动力从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驱动元件传递给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至少一个复位单元,该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尤其分别、至少基本自主地、尤其在不改变驱动元件的驱动方向的情况下、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
建议,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分离,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中。尤其,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布置成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间隔开,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优选地,复位装置被设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至少部分地垂直于拉拔单元和/或驱动元件的中轴线从驱动元件上抬起,以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中。尤其,可以设想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分别具有彼此不同的基本位置,尤其,与在拉拔铆钉芯轴时相比,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布置是不同的。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重置到基本位置中时,例如通过不同地构成的导向面,沿着不同地构成的路径运动。优选地,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在铆钉芯轴被拉拔之后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接收准备状态,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接收准备状态”尤其应理解为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的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拉拔元件可以与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以便在拉拔方向上拉拔铆钉芯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在拉拔方向上是可运动的。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布置成在接收准备状态下与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铆钉芯轴间隔开,或者在接收准备状态下抵靠在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铆钉芯轴上,优选地,在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铆钉芯轴之间没有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连接。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在接收准备状态下与通过固定单元接收的铆钉芯轴接合,但拉拔元件还没有与铆钉芯轴一起在拉拔方向上运动。尤其,拉拔单元具有拉拔距离。优选地,拉拔距离是这样一个距离,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与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与拉拔元件连接的铆钉芯轴一起沿该拉拔距离运动,以便拉拔铆钉芯轴。优选地,拉拔距离构造为至少基本直线形。尤其,拉拔距离至少基本平行于拉拔方向和/或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定向。“基本平行于”尤其应理解为一条直线、一个平面或一个方向、尤其一条包括所述拉拔距离的直线相对于另一条直线、另一个平面或一个参考方向、尤其拉拔方向和/或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的这样一种定向,其中,尤其在投影平面中看,该直线、平面或方向相对于该另一条直线、另一个平面或参考方向的偏差尤其小于8°,有利地小于5°,特别有利地小于2°。可以设想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在接收准备状态中和/或在拉拔元件的基本位置中被布置在拉拔距离的与拉拔方向相反形成的端部上。优选地,拉拔元件被设置为,尤其从拉拔元件的基本位置与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连接的铆钉芯轴一起沿着拉拔方向在拉拔方向上运动,以便拉拔铆钉芯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基本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接收准备状态下的位置。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基本位置分别对应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拉拔铆钉芯轴之前和/或在接收铆钉芯轴时的位置。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分别具有正好一个基本位置。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基本位置分别被设计为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相对于驱动元件和/或相对于铆接附件装置或铆接工具机的尤其包围所述复位装置的壳体的位置。
优选地,复位装置被设置用于在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中使用,优选地设计为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一部分。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被设置用于与工具机一起使用。尤其,该铆接附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部件,尤其驱动元件,该部件可以通过工具机的驱动单元、尤其马达来驱动,以将驱动力传递给拉拔单元。优选地,铆接工具机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驱动该驱动元件的马达。
“基本自主地”尤其应理解为,一项干预或功能,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到接收准备状态和/或基本位置中的重置,无需用户的额外干预和/或无需改变驱动方向、尤其驱动元件的驱动方向地进行。优选地,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自动地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和/或基本位置。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单元拉拔后等待用户的互动,例如工具机或铆接工具机的触发器的短暂操纵,或者复位装置或铆接附件装置的操纵元件的操纵,并且在完成用户互动后,优选在不改变驱动方向的情况下,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接收准备状态和/或基本位置中。
“形状配合”尤其应理解为,以形状配合的方式相互连接的部件的相互抵靠的面,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铆钉芯轴的相互抵靠的面,相互施加在所述面的法线方向上作用的保持力。尤其,这些部件相互之间处于几何配合中。“力配合”尤其应理解为,以形状配合的方式相互连接的部件的相互抵靠的面,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铆钉芯轴的相互抵靠的面,优选是通过部件之间的摩擦力,相互施加垂直于所述面的法线方向作用的保持力。“设置”尤其应理解为指专门设计和/或专门配备。对于某一对象被设置用于特定功能尤其应理解为,该对象在至少一个应用和/或运行状态下满足和/或执行该特定功能。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置为,尤其在与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之后,在拉拔方向上运动,尤其,铆钉芯轴在达到确定的拉拔力拉拔力和/或拉拔距离时在拉拔方向上从铆钉坯件的基体上扯断和/或折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经由驱动元件在拉拔方向上运动,以拉拔铆钉芯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置为在拉拔方向上一起运动,以拉拔铆钉芯轴,尤其,用于在拉拔方向上运动的驱动力从驱动元件经由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传递给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特别优选地,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分离以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中,并且随后尤其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一起在与拉拔方向相反的复位方向上运动。优选地,复位方向平行于拉拔方向定向并且与拉拔方向相反。在拉拔方向和复位方向的矢量图中,复位方向优选设计为与拉拔方向反平行。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处于作用连接中,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沿着拉拔单元的中轴线运动期间,尤其在拉拔方向或复位方向上,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一起运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拉拔单元包括一个以上、尤其恰好两个拉拔元件。优选地,拉拔元件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分布,尤其至少基本均匀地分布。尤其,在具有恰好两个拉拔元件的实施方案中,拉拔元件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相互偏移180°。尤其,拉拔单元的拉拔元件构造为至少基本结构相同。优选地,拉拔元件被设计成卡爪、滚子或辊。尤其,可以设想的是,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优选在拉拔面上具有齿和/或附着涂层和/或被粗糙化,优选用于与铆钉芯轴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连接。优选地,这个/这些拉拔元件,尤其拉拔元件的拉拔面,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尤其当布置在铆钉芯轴上时,在垂直于拉拔单元中轴线定向的平面中看,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在至少120°,优选至少220°,优选至少300°的角度范围上包围该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拉拔导向面,该拉拔导向面被设置为,与拉拔单元和/或固定单元的至少一个另外的拉拔导向面相互作用。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被设置为,通过拉拔元件的拉拔导向面在拉拔元件的运动过程中,尤其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一起,在拉拔方向上沿着拉拔单元中轴线的方向运动。尤其,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设置为,通过布置在拉拔元件上的拉拔导向面在拉拔元件的运动过程中,尤其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一起,在拉拔方向上,尤其通过拉拔面,抵靠在铆钉芯轴上。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优选被如此设计,以至于驱动力从驱动元件向拉拔单元的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传递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至少基本自主的复位以纯机械方式进行。
通过复位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可以有利地使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中,而不需要铆接附件装置或铆接工具机的使用者的干预和/或不需要改变驱动元件的驱动运动。在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的过程中,可以有利地防止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驱动元件的磨损或相互作用,其原因尤其是,在复位过程中,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所述驱动元件可以相互间隔开地运动。可以使复位装置具有有利的高寿命。可以使铆接附件装置或铆接工具机的操作具有有利的直观性。
此外,建议拉拔单元包括至少两个、尤其正好两个力传递元件,这些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通过驱动元件沿着平行于拉拔方向定向的轴线运动,尤其在拉拔方向或复位方向上运动,其中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能够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分别抵靠在驱动元件上以传递驱动力并且与驱动元件分离以进行重置。有利地,可以简单地将拉拔单元与驱动元件分离。优选地,两个力传递元件围绕拉拔单元和/或驱动元件的中轴线和/或围绕驱动元件均匀地分布。优选地,两个力传递元件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相互偏移180°布置。优选地,沿着拉拔方向看,两个力传递元件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至少绝大部分、尤其在至少220°,优选至少270°,优选至少300°的角度上包围驱动元件,以使力传递元件在拉拔方向上运动。优选地,沿着拉拔方向看,两个力传递元件至少基本完全包围驱动元件,以使力传递元件在拉拔方向上运动。“力传递元件基本完全包围驱动元件”尤其应理解为,力传递元件在至少一个通过力传递元件和驱动元件的平面内包围驱动元件,尤其垂直于拉拔单元和/或驱动元件的中轴线,围绕驱动元件内的一点,尤其在拉拔单元和/或驱动元件的中轴线上,角度范围为至少340°,优选至少350°,优选至少基本355°。优选地,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分别至少部分地在背离驱动元件的相反方向上运动,以将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分离。优选地,复位单元被设置为,使两个力传动元件在重置后或重置过程中在沿重置方向运动之后或运动过程中分别在指向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定向的方向上运动。尤其,平行于拉拔方向定向的轴线至少基本平行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平行于拉拔方向和/或平行于复位方向。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拉拔单元只包括一个力传递元件,它尤其可以从一侧抵靠在驱动元件上,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部件的不均匀的负载。
此外建议,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形成至少一个内螺纹或齿,该内螺纹或齿被设置用于与驱动元件的外螺纹或齿相互作用。可使复位装置的有利的紧凑设计成为可能。可以实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所述驱动元件之间有利地简单和可靠的力传递。可以有利地实现简单且直接地传递对于工具机和/或铆接工具机通常的、具有旋转的输出运动的马达、尤其电动机的驱动力。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借助于所述螺纹通过所述驱动元件来驱动。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在与驱动元件分离以进行重置时与驱动元件的齿或外螺纹脱离,其中优选地,在重置期间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所述驱动元件之间不能发生相互作用。
另外提出,复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单元,尤其导向滑槽,该导向单元被设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沿着平行于拉拔方向定向的轴线的位置,尤其在拉拔方向或复位方向上,与驱动元件分离或抵靠在驱动元件上。可以进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相对于所述驱动元件的有利地经过调整的运动。优选地,导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面,该导向面优选地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上。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形成导向面。优选地,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导向面,该另外的导向面尤其形成在导向装置的导向元件上。优选地,所述导向面和所述另外的导向面被设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沿着平行于拉拔方向的轴线定向的位置,尤其在拉拔方向或复位方向上,相对于驱动元件倾斜于或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运动,优选地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与所述驱动元件分离或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抵靠在驱动元件上。“基本垂直”尤其应理解为一条直线、一个平面或一个方向相对于另一条直线、另一个平面或参考方向的这样一种定向,其中该直线、该平面或该方向与该另一条直线、该另一个平面或该参考方向,尤其在投影平面中看,围成90°的角度,并且该角度的最大偏差尤其小于8°,有利地小于5°,特别有利地小于2°。尤其,所述导向面和所述另外的导向面被设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通过驱动元件在拉拔方向上驱动运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优选用于引导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替换或附加地,可以设想的是,导向单元包括其他导向面,其中,尤其所述导向面和所述另外的导向面被设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重置过程中相互作用,而所述其他导向面被设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通过驱动元件在拉拔方向上驱动运动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可设想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被设计成相对于驱动元件可运动地支承。尤其,导向元件被设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重置和/或通过驱动元件在拉拔方向上驱动运动的过程中,相对于驱动元件运动。
另外提出,复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单元,用于在铆钉芯轴拉拔之前接收和固定该铆钉芯轴,其中固定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操纵元件,该操纵元件被设置为,在被用户操纵时,尤其在该操纵元件被压向工件时,相对于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在拉拔方向上运动,其中,该操纵元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与复位单元的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或至少一个导向元件相互作用,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中。有利地,可以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重置与通过用户启动的铆接过程简单且直接地相耦合。尤其,可以有利地防止在铆接过程中对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无意重置。尤其,在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重置以重新进行铆接过程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驱动元件上的抵靠可以有利地与另一铆接过程的开始直接耦合。由此,尤其可以有利地防止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所述驱动元件在没有接收到铆钉芯轴的情况下无意的拉拔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利地确保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重置之后,尤其在不操纵所述操纵元件的情况下,始终处于用于重新执行铆接过程的位置中。优选地,固定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接收元件,用于接收铆钉芯轴,优选在铆钉芯轴被拉拔之前。该接收元件限定至少一个凹槽,用于接收铆钉芯轴并且用于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使铆钉芯轴穿过。该凹槽围绕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优选布置在中间。优选地,固定单元被设置为,在铆接过程中至少部分地,优选通过固定单元的接收元件和/或驱动元件,抵靠在铆接坯料和/或待铆接的工件上。尤其,固定单元被设置为,沿着中轴线在拉拔方向上接收铆钉芯轴,尤其,将铆钉芯轴带到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上。优选地,拉拔单元被设置为,将铆钉芯轴在该铆钉芯轴被拉拔之后在该铆钉芯轴穿过固定单元完全拉入时在该铆钉芯轴的整个纵向延伸上沿着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穿过所述凹槽,其中尤其该铆钉芯轴被布置成与接收元件间隔开。操纵元件优选与固定单元的接收元件形成一体。操纵元件或接收元件优选构造为套筒状。尤其,操纵元件被设置用于将拉拔方向上的运动传递给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其中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向着驱动元件运动。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在通过驱动元件在拉拔方向和/或倾斜于或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的运动中通过内螺纹或齿与驱动元件连接。尤其,该操纵元件被构造成,在操纵元件被操纵时抵抗拉拔方向上的运动被弹簧加载。
此外建议,复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元件,尤其弹簧,它被设置为,在与拉拔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尤其在重置方向上,对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施加复位力,以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分离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基本位置中。有利地,在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分离后,可以简单而成本低廉地提供用于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力。优选地,复位元件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和/或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作用连接的部件,例如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或另一个部件,复位装置和驱动元件和/或相对于驱动元件沿着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不可运动或固定地布置的部件,例如壳体之间。尤其,在具有两个力传递元件的优选实施方案中,复位元件被设置为,对两个力传递元件分别施加至少基本相等的复位力。尤其,复位元件被设置为,在通过驱动元件驱动的力传递元件在拉拔方向上的运动过程中,抵抗复位元件的复位力张紧。可以设想的是,复位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复位元件,每个复位元件尤其被设置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与拉拔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尤其在复位方向上,施加复位力,以便在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分离之后,使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基本位置中。此外,可以设想的是,复位元件分别被设置为分别对所述力传递元件之一施加复位力。
此外建议,两个力传递元件分别至少部分地沿着垂直于拉力器单元的中轴线定向的轴线,尤其相对于彼此,可运动支承。可以有利地实现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的简单且快速的分离。尤其,复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承单元,用于尤其分别至少部分地沿垂直于拉拔单元中轴线定向的轴线,优选相对于彼此,可运动地支承力传递元件。可以设想的是,两个力传递元件,尤其通过支承单元,可以分别完全沿着垂直于拉拔单元中轴线定向的轴线运动。优选地,支承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支承导向装置,其中两个力传递元件分别可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承导向装置内沿垂直于拉拔单元中轴线定向的轴线运动。特别优选地,该支承单元包括两个支承导向装置,每个支承导向装置被设置用于接收两个力传递元件中的一个。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两个力传递元件,尤其通过支承单元,分别围绕垂直于或横向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拉拔方向定向的枢轴可旋转地支承,其中两个力传递元件可以分别部分地围绕所述枢轴之一沿着垂直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定向的轴线相对于彼此运动。优选地,支承单元包括至少两个支承元件,它们例如分别形成为销、突起或类似物。尤其,力传递元件分别限定支承单元的至少一个凹槽,用于接收支承元件中的一个。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支承元件分别被布置、尤其被紧固在两个力传递元件中的一个上,其中支承单元的至少两个凹槽布置成与力传递元件间隔开。优选地,这两个凹槽通过复位装置的可相对于驱动元件沿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可运动地构成的、例如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沿着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不可运动的、并且不同于这个/这些力传递元件的部件界定。
另外建议,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尤其另外的,复位元件,该复位元件被设置用于尤其背离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对两个力传递元件施加复位力,以便与驱动元件分离,其中尤其抵抗所述复位力进行力传递元件在驱动元件上的抵靠。可以实现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有利的快速和自主的分离。可以实现有利的定向力以使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分离,尤其与力传递元件沿平行于拉拔方向定性的轴线的位置无关和/或与力传递元件的释放无关,例如通过导向面或诸如此类。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复位元件被设计成弹簧或在压缩时具有弹性的其他部件。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复位元件被布置在两个力传递元件之间。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复位元件被设置为,在背离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背离驱动元件的两个相反方向上对两个力传递元件施加复位力。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包括/包含至少两个,尤其正好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其中优选在驱动元件和/或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的每一侧在两个力传递元件之间都布置有一个另外的复位元件。优选地,导向单元,尤其导向面和另外导向面,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抵抗这个/这些另外的复位元件的复位力保持在驱动元件上,以便在拉拔方向上通过驱动元件驱动而运动。优选地,这个/这些另外的复位元件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分离以便在复位方向上进行复位,并且优选地使它们与驱动元件保持间隔开,直到达到基本位置。优选地,这个/这个另外的复位元件被设置为对两个力传递元件施加复位力,每个力传递元件的轴线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和/或拉拔单元和/或驱动元件的中轴线。尤其,两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通过这个/这些另外的复位元件的复位力,尤其沿着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和/或拉拔单元和/或驱动元件的中轴线定性的轴线,相互压离,尤其用于与导向面和另外的导向面或其他导向面的相互作用。
此外建议,导向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元件,尤其上述的导向元件,该导向元件被设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沿平行于拉拔方向定性的轴线的位置,尤其拉拔方向或复位方向,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至少一个导向突起相互作用,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相对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运动,其中,复位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止挡,该止挡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被拉拔期间或被拉拔后,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端部位置与导向元件相互作用,其中,导向元件被设置为,在与止挡相互作用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尤其在复位方向上,运动。有利地,复位单元的纯机械设计是可能的,尤其与传感器和/或电子元件无关。可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有利地简单的释放成为可能,以便与驱动元件分离。尤其,优选是沿拉拔方向看,可以实现有利地紧凑的复位装置。优选地,止挡被布置和/或形成在相对于驱动元件沿拉拔单元的中轴线不可运动和/或固定地布置的部件上。例如,止挡被布置和/或形成在复位装置、铆接附件装置和/或铆接工具机的壳体的内壁上。优选地,止挡限定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在拉拔方向上的运动。优选地,复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止挡,该另外的止挡限定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在拉拔方向上的运动,尤其在复位方向上的运动。优选地,所述另外的止挡被设置为,在力传递元件被重置时与导向元件相互作用,其中该导向元件被设置为,在与所述另外的止挡相互作用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运动,尤其在拉拔方向上运动。优选地,导向元件通过与导向突起的相互作用限定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运动,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分离,优选倾斜于或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优选地,导向元件限定至少一个凹槽,该凹槽被设置为,将导向突起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至少绝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完全地接收。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当导向突起被接收在由导向元件限定的凹槽中时,优选地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另外复位元件的复位力,与驱动元件分离。优选地,导向元件和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尤其导向突起,被如此设计和/或布置,以至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导向突起接收在由导向元件限定的凹槽中时,尤其通过支承导向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布置在导向元件上时相比,可以在更大距离上倾斜于或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相对于驱动元件运动,其中所述导向突起被布置在由导向元件限定的凹槽之外。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被设置为,在与止挡配合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如此运动,以至于导向突起,尤其通过所述另外的复位元件的复位力,移入凹槽中,其中优选地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与驱动元件分离。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被设置为,在与所述另外的止挡相互作用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如此运动,以至于导向突起,尤其抵抗所述另外的复位元件的复位力和/或通过导向元件的导向面,移出凹槽,其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抵靠在驱动元件上。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在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元件与所述另外的止挡相互作用时,通过复位元件相对于导向元件在复位方向上运动,其中尤其所述导向突起通过导向单元的布置在导向元件上的导向面移出凹槽。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成,在驱动元件的方向上运动,在导向突起被移出凹槽时,对抗所述另外的复位元件的复位力向驱动元件的方向运动,其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抵靠在驱动元件上。尤其,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在抵靠在驱动元件后上之后运动,用于通过驱动元件在拉拔方向上驱动的至少一个拉拔元件拉拔铆钉芯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导向装置包括两个导向元件,这两个导向元件尤其在结构上至少基本相同。尤其,这两个导向元件分别被设置为与两个力传递元件之一相互足以,尤其与两个力传递元件之一的导向突起相互作用。优选地,两个力传递元件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形成导向突起。尤其,沿着拉拔单元的中轴线看,这个/这些导向元件分别被布置在力传递元件的背离中轴线的一侧。
另外建议,复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固定单元,用于在拉拔铆钉芯轴之前接收和固定铆钉芯轴,其中该固定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操纵元件,该操纵元件被设置为,在被用户操纵时,尤其该操纵元件被压向工件时,相对于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在拉拔单元的拉拔方向上运动,其中,操纵元件被设置为,在操纵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基本位置在拉拔方向上向驱动元件运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被置于与驱动元件的配合中,以进行驱动的拉拔运动。在新的铆接过程开始时,可以有利地实现固定的起始位置,其原因尤其是,在操纵所述操纵元件之前,可以有利地防止向力传递元件的力传递。在复位后,可以有利地防止例如通过驱动元件的剩余运动或工具机或铆接工具机的触发器的操纵引起的力传递元件和拉拔元件的无意的重新驱动运动。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的基本位置中倾斜于或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返回,以抵靠在驱动元件上。
此外,还提出了一种用于与工具机一起使用的铆接附件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复位装置。优选地,该铆接附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单元,用于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上。优选地,该连接单元被设置为与工具机的连接单元相互作用,其中尤其铆接附件装置通过该连接单元,尤其相对于至少基本平行于拉拔方向、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连接单元的插装方向定向的轴线,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上。优选地,拉拔方向至少基本平行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连接单元的插装方向定向。优选地,连接单元被设置用于通过在插装方向上的运动来布置在工具机上,其中尤其通过连接单元、尤其连接单元的连接元件围绕至少基本平行于拉拔方向、拉拔单元的中轴线和/或连接单元的插装方向定向的轴线的至少一个后续运动,实现铆接附件装置与工具机的紧固。可以设想的是,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锁定元件,该锁定元件被设置用于确保所述连接单元与工具机的紧固状态。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连接单元被设计为FlexiClick紧固系统的一部分。优选地,连接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中轴线和围绕该中轴线的多个可能的紧固位置,其中连接单元被设置为,在所述多个可能的紧固位置中的每一个中紧固在工具机上。可以设想的是,铆接附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收集容器,用于收集通过拉拔单元拉入的铆钉芯轴。优选地,拉拔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沿拉拔方向被拉拔后,将铆钉芯轴完全地通过固定单元拉入。尤其,拉拔单元和/或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将该铆钉芯轴输出,优选输出到收集容器中。收集容器优选布置成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间隔开,例如在铆接附件装置的下侧。
通过铆接附件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在一次铆接过程之后,通过复位装置的重置可以有利地实现另外的铆接过程,而不需要用户的干预和/或驱动元件的驱动运动的改变。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寿命。可以有利地使铆接装置的操作更加直观。
此外,提出了一种带有根据本发明的复位装置的铆接工具机。优选地,该铆接工具机包括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尤其马达,用于提供驱动力。优选地,该驱动单元被设置为,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驱动所述驱动元件,尤其旋转地驱动。可以设想的是,铆接工具机包括至少一个收集容器,用于收集通过拉拔单元拉入的铆钉芯轴。收集容器优选布置成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间隔开,例如在铆接附件装置的下侧。
通过铆接工具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在一次铆接过程之后,通过复位装置的重置可以有利地实现另外的铆接过程,而不需要用户的干预和/或驱动元件的驱动运动的改变。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寿命。可以有利地使铆接装置的操作更加直观。
在此,本发明的复位装置、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和/或本发明的铆接工具机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应用和实施方式。尤其,本发明的复位装置、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和/或本发明的铆接工具机可以具有偏离此处提及的数量的各元件、部件和单元,以满足这里描述的功能方式。此外,对于本公开中指出的数值范围,位于所提及的边界内的数值也应被视为公开的,并且能够任意使用。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附图说明中可以得出另外的优点。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七个实施方案。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包含许多组合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权宜地单独考虑这些特征并将它们总结成有意义的其他组合。
附图中:
图1以横截面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本发明的复位装置的铆接附件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的爆炸图,
图3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前的位置的本发明的复位装置区域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4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在铆钉芯轴被拉拔后的位置的本发明的复位装置区域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5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在复位装置的力传递元件与铆接附件装置的驱动元件分离以将力传递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之后的本发明复位装置区域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在本发明的复位装置的区域中的示意性剖面图,它们处于在将力传动元件重置到基本位置时的位置中,
图7以横截面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的第一替换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其具有本发明的复位装置,其中该复位装置的两个力传递元件可旋转地支承,
图8以横截面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的第二替换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其具有本发明的复位装置,其中该复位装置的两个力传递元件可沿滑槽导向装置运动,
图9以横截面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的第三替换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其具有本发明的复位装置,其中该复位装置包括两个滚动的球作为力传递元件和导向元件之间的支承装置,
图10以横截面示出本发明的铆接附件装置的第四替换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其具有本发明的复位装置,其中该复位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操纵杆,用于释放复位装置的拉拔元件和力传递元件的重置,
图11以横截面示出本发明的铆接装置的第五替换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其根据本发明的复位装置,其中该复位装置的力传递元件通过齿与铆接装置的驱动元件相互作用,
图12示出本发明的具有本发明的复位装置的铆接工具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用于设置盲铆钉的铆接附件装置10a。铆接附件装置10a设置用于与工具机12a(在图1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一起使用。尤其,该工具机12a被设计成充电式起子机。然而,用于与铆接附件装置10a一起使用的工具机12a的其他设计也是可以设想的。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复位装置14a,该复位装置尤其包括拉拔单元16a、复位单元18a和固定单元20a。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壳体22a和收集容器24a,用于收集通过拉拔单元16a拉入的铆钉芯轴26a。收集容器24a可拆卸地布置在壳体22a上。尤其,收集容器24a通过连接接口紧固在壳体22a上。替换地,也可以设想的是,收集容器24a与壳体22a一体地形成。收集容器24a被布置在铆接附件装置10a的下侧。此外,铆接附件装置10a还包括连接单元28a,用于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12a上。拉拔单元16a被设置用于在拉拔方向30a上拉拔铆钉芯轴26a。拉拔单元16a包括中轴线32a,尤其,固定单元20a被设置用于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接收铆钉芯轴26a,其中拉拔单元16a被设置用于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拉拔铆钉芯轴26a。尤其,在铆接过程中,在拉拔铆钉芯轴26a时,铆钉芯轴26a与盲铆钉的基体分离,尤其被扯断,其中该基体变形并将两个待铆接的工件相互连接,尤其铆接。拉拔单元16a被设置为,在沿拉拔方向30a拉拔铆钉芯轴26a后,将铆钉芯轴26a完全地通过固定单元20a拉入。
连接单元28a构造为FlexiClick紧固系统的一部分。连接单元28a具有中轴线34a和围绕该连接单元28a的这个中轴线34a的多个可能的紧固位置,其中,连接单元28a设置用于分别在所述多个可能的紧固位置之一中紧固在工具机12a上。连接单元28a被设置用于与工具机12a的连接单元28a相互作用,尤其,铆接附件装置10a通过连接单元28a尤其相对于至少基本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平行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和/或平行于连接单元28a的插装方向36a定向的轴线尤其相对于连接单元28a的中轴线34a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12a上。连接单元28a设置用于通过在插装方向36a上的运动来布置在工具机12a上,尤其,通过连接单元28a的至少一个后续运动、尤其连接单元28a的连接元件38a围绕连接单元28a的中轴线34a的运动,将铆接附件装置10a紧固在工具机12a上。连接单元28a包括锁定元件40a,该锁定元件设置用于确保连接单元28a在工具机12a上的紧固状态。尤其,连接单元28a的中轴线34a至少基本平行于、尤其同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10a的连接单元28a在工具机12a上的可能的紧固位置的数量为至少4个,优选至少12个,更优选至少16个。铆接附件装置10a的连接单元28a在工具机12a上的可能的紧固位置被设计为围绕连接单元28a的中轴线34a均匀地分布。然而,用于将铆接附件装置10a抗扭转地紧固在工具机12a上的连接单元28a的其他设计也是可以设想的,尤其不同于FlexiClick紧固系统的设计。
固定单元20a被设置用于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之前接收和固定铆钉芯轴26a。固定单元20a包括接收元件42a,该接收元件也被形成为固定单元20a的操纵元件44a。接收元件42a界定一凹槽,用于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接收铆钉芯轴26a。接收元件42a被设置为,在被用户操纵时,尤其在接收元件42a被压在要铆接的工件上时,可以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相对于壳体22a并且相对于复位单元18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接收元件42a尤其构造为套筒形式。固定单元20a的其他设计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接收元件42a和操纵元件44a分开地构成。
拉拔单元16a包括两个拉拔元件46a,这些拉拔元件分别被设计成夹爪。拉拔元件46a分别被设置为与铆钉芯轴26a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以便在拉拔方向30a上拉拔铆钉芯轴26a。拉拔元件46a被设置为抵靠在铆钉芯轴26a上,以便分别在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方向上与铆钉芯轴26a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尤其,拉拔元件46a分别具有用于与铆钉芯轴26a形状配合地连接的齿,该齿尤其形成拉拔面48a。拉拔单元16a包括接管50a,该接管与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例如通过螺钉连接部固定地连接,该基体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尤其相对于铆接附件装置10a的壳体22a和相对于接收元件42a可运动地支承。拉拔元件46a分别形成两个拉拔导向面54a。接管50a具有两个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这些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被设置用于与布置在相应拉拔元件46a上的拉拔导向面54a相互作用,分别用于引导拉拔元件46a之一以释放铆钉芯轴26a。操纵元件44a/接收元件42a具有另外两个拉拔导向面56a,这些拉拔导向面被设置用于与布置在相应拉拔元件46a上的拉拔导向面54a相互作用,分别用于引导拉拔元件46a之一以与铆钉芯轴26a接合。尤其,布置在拉拔元件46a之一上的两个拉拔导向面54a中的各个拉拔导向面54a被设置为,在相应的拉拔元件46a沿拉拔方向30a运动时与布置在操纵元件44a/接收元件42a上的两个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中的另一个拉拔导向面56a相互作用,其中相应的拉拔元件46a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向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优选用于与铆钉芯轴26a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优选地,布置在其中一个拉拔元件46a上的两个拉拔导向面54a中的分别另一个拉拔导向面54a被设置为,当相应的拉拔元件46a在拉拔单元16a和/或复位单元18a的复位方向58a上运动时与所述两个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中的布置在接管50a上的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相互作用,其中相应的拉拔元件46a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背离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优选用于使拉拔元件46a与被拉拔的铆钉芯轴26a脱离。在用于将拉拔元件46a复位的释放方向上,拉拔元件46a在接管50a和操纵元件44a/接收元件42a之间作用。尤其,两个拉拔元件46a相对于接管50a和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可运动地支承,优选沿着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优选地,拉拔单元16a包括弹簧60a,该弹簧布置在拉拔单元16a的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可运动地支承的基体52a与两个拉拔元件46a之间。优选地,弹簧60a被设置用于在复位方向58a上向拉拔元件46a施加复位力。拉拔元件46a被设置用于在沿拉拔方向30a的运动中通过拉拔导向面54a尤其在与所述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向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用于与铆钉芯轴26a形状配合地和力配合地接合。拉拔元件46a被设置用于在沿复位方向58a运动时通过拉拔导向面54a、尤其在与所述另外的拉拔导向面56a和接收元件42a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背离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用于释放被拉拔的铆钉芯轴26a。
拉拔单元16a包括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所述力传递元件分别形成内螺纹64a的一部分。这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共同地尤其构成两件式的螺纹螺母。这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a的驱动力从铆接附件装置10a的驱动元件66a传递给拉拔元件46a。尤其,驱动元件66a在图中没有以截面示出。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为可通过驱动元件66a沿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定向的轴线运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的内螺纹64a被设置用于与驱动元件66a的外螺纹68a相互作用。沿拉拔方向30a看,尤其在内螺纹64a的区域中,这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至少基本完全地包围该驱动元件66a,用于使力传递元件62a在拉拔方向30a上通过驱动元件66a驱动而运动,尤其在力传递元件62a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的状态下。复位单元18a被设置用于将拉拔元件46a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之后分别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拉拔元件46a的接收准备状态,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复位单元18a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之后,将两个拉拔元件46a和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至少基本自主地、尤其在不改变驱动元件66a的驱动方向的情况下、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复位单元18a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66a分离,用于将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分别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以传递驱动力,并且被设置用于尤其通过复位单元18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以进行复位。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a的驱动力从驱动元件66a传递给拉拔单元16a的与铆钉芯轴26a接合的拉拔元件46a。在图1中尤其示出拉拔元件46a的接收准备状态,尤其,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布置在基本位置中。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布置成在该基本位置中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与驱动元件66a间隔开。尤其,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当操纵元件44a被操纵时从基本位置在拉拔方向30a上向驱动元件66a运动。
复位装置14a包括支承单元70a,用于分别至少部分地沿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72a可运动地支承力传递元件62a。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可通过支承单元70a彼此相对运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通过支承单元70a分别完全地沿着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72a可运动地支承。支承单元70a包括两个支承导向装置74a,这些支承导向装置分别被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界定。支承导向装置74a分别形成为垂直于拉拔方向30a的凹槽。尤其,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分别至少绝大部分布置在支承导向装置74a之一中,并沿该支承导向装置74a可运动地支承。尤其,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以套筒的方式形成,并且包括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形成的凹槽,用于根据基体52a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位置来接收驱动元件66a。驱动元件66a的中轴线尤其形成为驱动元件66a的旋转轴线,该中轴线尤其当驱动力从工具机12a传递时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同轴地形成。优选地,两个支承导向装置74a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在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的整个厚度上径向地背离该中轴线32a向外延伸。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分别沿着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72a、尤其相对于彼此、可运动地支承,用于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并且用于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
固定单元20a的操纵元件44a被设置为,当被用户操纵时,尤其当操纵元件44a和接收元件42a被压在工件上时,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与拉拔元件46a和基体52a一起运动,用于在拉拔方向30a上与驱动元件66a连接,其中尤其内螺纹64a与驱动元件66a的外螺纹68a啮合。
复位单元18a包括导向单元76a,该导向单元被设置为,将力传递元件62a根据力传递元件62a沿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定向的轴线的位置、尤其在拉拔方向30a或复位方向58a上的位置、与驱动元件66a分离或者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优选地,导向单元76a包括两个导向面78a,这些导向面分别布置在力传递元件62a之一上。力传递元件62a分别形成导向突起80a,这些导向突起分别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导向面78a之一。导向面78a分别布置在力传递元件62a的背离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一侧。导向单元76a包括两个导向元件82a和两个另外的导向面84a,它们分别布置在这两个导向元件82a中的一个上。导向面78a和另外的导向面84a被设置用于使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根据力传递元件62a沿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定向的轴线的位置、尤其在拉拔方向30a或在复位方向58a上的位置、相对于驱动元件66a倾斜于或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轴线和/或中轴线32a彼此相对运动,优选用于将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或用于将力传递元件62a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尤其,导向面78a和另外的导向面84a被设置为在力传递元件62a通过驱动元件66a驱动而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时相互作用,优选用于引导所述力传递元件62a。两个导向元件82a被设计成相对于驱动元件66a可运动地支承。导向元件82a被设置用于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复位和/或在通过驱动元件66a驱动而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时相对于驱动元件66a运动。
两个导向元件82a被设置为,根据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沿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定向的轴线的位置、尤其在拉拔方向30a或复位方向58a上的位置、分别与力传递元件62a的导向突起80a之一相互作用,用于使力传递元件62a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复位单元18a包括两个止挡86a和两个另外的止挡88a。这两个另外的止挡88a通过铆接附件装置10a的壳体22a形成。两个止挡86a通过连接单元28a的部件形成。然而,止挡86a、88a的其他配置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作为固定单元20a的一部分或诸如此类。两个止挡86a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期间或拉拔后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沿拉拔方向30a的端部位置与两个导向元件82a相互作用,其中导向元件82a分别被设置为在与止挡86a之一相互作用之后相对于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尤其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两个止挡86a布置成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不可运动和/或固定。两个止挡86a分别限制导向元件82a之一在拉拔方向30a上的运动。两个另外的止挡88a分别限制导向元件82a之一逆着拉拔方向30a、尤其在复位方向58a上的运动。另外的止挡88a被设置为当力传递元件62a被复位时与导向元件82a相互作用,其中导向元件被设置用于在与另外的止挡88a相互作用时相对于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两个导向元件82a通过与导向突起80a相互作用分别限制力传递元件62a之一的运动,以便将相应的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优选倾斜于或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导向元件82a分别界定凹槽90a,该凹槽形成为与导向突起80a的形状对应。凹槽90a分别设置为,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尤其为了拉拔铆钉芯轴26a和/或在与力传递元件62a一起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时,至少绝大部分、尤其至少基本完全地接收导向突起80a之一。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来看(参照图1),导向突起80a分别具有至少基本楔形的基本形状,尤其,至少基本楔形的基本形状的尖端指向复位方向58a。导向突起80a、尤其各个导向突起80a的至少基本楔形的基本形状、分别在导向突起80a的在拉拔方向30a上形成的端部处具有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形成的面,这些面尤其设置为,限制导向突起80a在布置在导向元件82a的凹槽90a中时的运动。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来看(参照图1),由导向元件82a界定的凹槽90a的基本形状与各个导向突起80a的基本形状基本相同。
复位单元18a包括复位元件92a,该复位元件被设置用于通过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给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共同施加复位力,以便在与拉拔方向30a相反的方向上,尤其在复位方向58a上将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优选地,复位元件92a被设置用于使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在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后通过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共同地通过复位力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以进行复位。尤其,在拉拔铆钉芯轴26a时,复位元件92a的复位力反作用于通过螺纹64a、68a在拉拔方向30a上传递的力。复位元件92a被设计成压力弹簧。在拉拔方向30a上看,复位元件92a在中间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布置。复位元件92a围绕驱动元件66a布置。复位单元18a包括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见图2至6),它们被设置为背离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向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施加复位力,以使它们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尤其,力传递元件62a抵抗复位力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这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分别被设计成压力弹簧,并被布置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之间。尤其,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垂直于拉拔方向30a从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中的一个延伸到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中的另一个。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分别界定两个接收部96a(见图2),所述接收部设置用于将所述另外的复位元件94a保持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上或之间的布置中。可以设想的是,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分别紧固在、例如胶粘在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上,尤其在接收部96a内。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被设置用于在背离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和/或背离驱动元件66a的两个相反方向上对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施加复位力。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和/或相对于驱动元件66a布置在相互背离的两侧上。尤其,在驱动元件66a和/或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每一侧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之间分别布置所述另外的复位元件94a中的一个。导向单元76a、尤其导向面78a和另外的导向面84a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a抵抗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保持在驱动元件66a上,以便在拉拔方向30a上通过驱动元件66a驱动而运动。优选地,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以便在复位方向58a上复位,并且优选地使它们与驱动元件66a保持间隔,直到达到基本位置。所述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被设置用于将复位力施加到两个力传递元件62a上,每个力传递元件62a的轴线72a沿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和/或拉拔单元16a和/或驱动元件66a的中轴线32a的轴线定向。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通过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尤其沿着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30a和/或拉拔单元16a和/或驱动元件6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72a相互压开,尤其用于使导向面78a和另外的导向面84a相互作用。
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当导向突起80a被接收在由导向元件82a界定的凹槽90a中时,优选通过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与驱动元件66a分离。优选地,导向元件82a和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尤其导向突起80a,被设计和/或布置成使得当导向突起80a被接收在由导向元件82a界定的凹槽90a中时,尤其通过支承导向装置74a,与力传递元件62a被布置在凹槽90a之外的导向元件82a上时相比,可在更大距离上倾斜于或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30a相对于驱动元件66a运动,其中导向突起80a分别被布置在通过导向元件82a界定的凹槽90a之外(参见图4和图5)。优选地,两个导向元件82a被设置用于在与止挡86a之一相互作用时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a运动,从而使导向突起80a尤其通过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分别运动到凹槽90a中(参见图5),其中优选地,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导向元件82a设置用于在与另外的止挡88a相互作用时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a运动,以使导向突起80a尤其抵抗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和/或通过另外的导向面84a分别从凹槽90a中移出,其中优选地,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倾斜于或垂直于拉拔方向30a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当导向元件82a与另外的止挡88a相互作用时通过复位元件92a相对于导向元件82a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尤其,导向突起80a通过导向单元76a的布置在导向元件82a上的另外的导向面84a从凹槽90a中移出。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当导向突起80a被从凹槽90a中移出时抵抗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在驱动元件66a的方向上运动,其中优选地,两个力传递元件62a通过相向运动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两个力传递元件62a被设置用于在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之后,通过驱动元件66a在拉拔方向30a上被驱动地运动,以通过两个拉拔元件46a拉拔铆钉芯轴26a。尤其,旋转的驱动元件66a的驱动力通过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尤其螺纹64a、68a转换成指向拉拔方向30a的力,并传递给两个拉拔元件46a。尤其,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看,两个导向元件82a分别布置在力传递元件62a之一的背离中轴线32a的一侧。
操纵元件44a设置为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与接管50a和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相互作用,用于将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重置到基本位置中,其中尤其两个拉拔元件46a和两个力传递元件62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优选地,复位元件92a被设置为,在复位期间,尤其在拉拔过程之后,将接收元件42a/操纵元件44a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到尤其未被操纵的基本状态中。拉拔单元16a和复位单元18a被如此设计,以至于驱动力从驱动元件66a向拉拔单元16a的两个拉拔元件46a的传递以及拉拔元件46a到接收准备状态或基本位置中的至少基本自主的复位以及力传递元件62a到基本位置中的复位以纯机械方式进行。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包括任何电气和/或电子部件。尤其,在工具机12a的驱动单元构造为电动马达的实施方案中,只有由工具机12a提供的驱动力是电动产生的。
拉拔单元16a具有拉拔距离98a,两个拉拔元件46a与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连接到这些拉拔元件46a的铆钉芯轴26a沿着该拉拔距离运动,以便拉拔铆钉芯轴26a。优选地,拉拔距离98a设计为至少基本直线形。拉拔距离98a至少基本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和/或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在接收准备状态下,拉拔元件46a被布置在拉拔距离98a逆着拉拔方向30a形成的端部上(参照图1)。优选地,拉拔元件46a被设置用于与铆钉芯轴26a一起沿拉拔距离98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以拉拔铆钉芯轴26a,其中该铆钉芯轴与拉拔元件46a形状配合地和/或力配合地连接。
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界定两个导向接收部100a(也见图2),用于分别沿着平行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地定向的轴线可运动地支承两个导向元件82a。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界定用于复位元件92a的接收凹槽102a,该接收凹槽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形成。优选地,接收凹槽102a和设置在其中的复位元件92a布置成与支承导向装置74a和两个力传递元件62a间隔开。优选地,复位元件92a放入基体52a、尤其接收凹槽102a和驱动元件66a之间。然而,也可以设想的是,复位元件92a尤其通过接收凹槽102a、例如通过焊接或粘接连接部紧固在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上。
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进料装置104a,该进料装置设置用于将通过拉拔单元16a拉拔的铆钉芯轴26a从处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上的位置引导到收集容器24a中,该铆钉芯轴尤其在拉拔方向30a上已经完全地通过固定单元20a拉入。尤其,进料装置104a形成为通过壳体22a限定的通道,该通道从拉拔单元的中轴线32a延伸到收集容器24a。拉拔单元16a被设置用于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后将铆钉芯轴26a输出到进料装置104a中。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界定开口106a,用于在拉拔铆钉芯轴26a后输出铆钉芯轴26a。优选地,拉拔单元16a被设置用于在拉拔铆钉芯轴26a之后通过拉拔元件46a的分离运动将铆钉芯轴26a从拉拔元件46a松脱,其中铆钉芯轴优选地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开口106a经由进料装置104a落入收集容器24a。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至少一个执行机构元件,例如弹簧或压缩空气元件等,该执行机构元件被设置为将经过拉拔的铆钉芯轴26a例如根据铆钉芯轴26a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位置通过一个力在收集容器24a的方向上运动或进入收集容器24a。由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限定的开口106a被布置成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间隔开。优选地,由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限定的开口106a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布置在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径向面对收集容器24a的方向上。优选地,进料装置104a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至少倾斜地、尤其以大于8°的角度延伸,优选地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朝向收集容器24a。收集容器24a包括用于清空收集容器24a的移除开口108a。尤其,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打开和关闭移除开口108a的封闭元件(图中未示出)。替换或附加地,可以设想的是,收集容器24a至少部分地或在中间地布置在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上。
在图2中示出铆接附件装置10a的剖视图。尤其,在图2中没有示出收集容器24a以及进料装置104a。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输出单元110a,用于光学地输出拉拔单元16a、尤其力传递元件62a沿拉拔方向30a的位置。输出单元110a被设置用于通过力传递元件62a和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向用户指示拉拔单元16a和复位单元18a沿拉拔方向30a的位置。输出单元110a与铆接附件装置10a的壳体22a、尤其壳体22a的壳体外壁112a一体地形成。输出单元110a包括两个观察通道114a,它们在铆接附件装置10a的上侧由壳体22a、尤其壳体外壁112a界定。输出单元110a的其他配置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在侧壁116a上,并且观察通道114a的数量可以不同于两个或诸如此类。观察通道114a如此布置,以至于所述力传递元件62a中的至少一个和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至少部分在驱动元件66a上的布置中从外部、尤其从铆接附件装置10a外部对于铆接附件装置10a的使用者是可见的。两个观察通道114a在拉拔方向30a上前后布置。两个观察通道114a分别构造为至少基本缝槽形。观察通道114a分别沿拉拔方向30a至少绝大部分在驱动元件66a的外螺纹68a的区域上延伸,其中力传递元件62a至少在布置在驱动元件66a的外螺纹68a的前部和后部上时从外部可见。输出单元110a的其他配置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作为触觉和/或声学输出和/或拉拔元件46a的位置输出的替代或补充。可以设想的是,输出单元110a包括至少一个至少部分透明的观察窗,该观察窗至少绝大部分、尤其完全覆盖和/或填满一个观察通道114a或两个观察通道114a。尤其,观察窗被设置用于保护拉拔单元16a和/或复位单元18a免受通过观察通道114a进入铆接附件装置10a中的异物、如灰尘或诸如此类影响。
接管50a两件式地形成,其中拉拔元件46a被布置在该接管50a的在复位方向58a上处于前面的部分之内。接管50a通过螺钉连接部与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连接。固定单元20a包括套筒118a,该套筒与操纵元件44a或接收元件42a连接。套筒118a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至少基本完全包围接管50a和拉拔元件46a。固定单元20a的套筒118a形成两个突起120a,它们沿平行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可运动地支承在壳体22a内。尤其,套筒118a被形成为可通过两个突起120a围绕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抗扭转。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两个弹簧元件122a,这些弹簧元件被设置为与接收元件42a或操纵元件44a一起通过突起120a在复位方向58a上向套筒118a施加复位力。优选地,两个弹簧元件122a被设置用于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后和/或在用户操纵后将固定单元20a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到基本位置中。两个弹簧元件122a分别形成为压力弹簧。铆接附件装置10a包括两个螺纹插件124a,其中每个螺纹插件都被设置用于支撑弹簧元件122a中的一个。尤其,螺纹插件124a被布置在由壳体22a形成的内螺纹64a上,并且可以分别通过内螺纹64a沿着平行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定向的轴线运动。尤其,固定单元20a的复位力可以通过螺纹插件124a进行调整。优选地,弹簧元件122a被布置在突起120a和螺纹插件124a之间。尤其,突起120a、弹簧元件122a、螺纹插件124a和/或内螺纹64a被布置在拉拔单元16a、复位单元18a和/或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的中轴线32a的相互背离的两侧。优选地,突起120a、弹簧元件122a、螺纹插件124a和/或内螺纹64a被布置在壳体22a的彼此面向的内侧上。优选地,突起120a、弹簧元件122a、螺纹插件124a和/或内螺纹64a布置成与铆接附件装置10a的下侧和上侧间隔开,优选地与输出单元110a或收集容器24a、进料装置104a和开口106a间隔开,尤其布置在壳体22a的两个侧壁116a上。
优选地,导向突起80a分别具有至少1厘米、优选至少1.5厘米和优选至少2厘米的最大纵向延伸126a。尤其,导向突起80a的最大纵向延伸126a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和/或至少基本垂直于力传递元件62a的可能运动路径定向,用于与驱动元件66a分离或抵靠在驱动元件66a上。尤其,导向元件82a在复位方向58a上分别界定用于与另外的止挡88a之一相互作用的止挡面128a,其中与相应的止挡面128a所在的导向元件82a的平均横向延伸相比,该止挡面128a垂直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分别具有更大的最大横向延伸。导向突起80a的最大纵向延伸126a大于由导向元件82a限定的各个凹槽90a的最大纵向延伸130a。优选地,由导向元件82a限定的各个凹槽90a的最大纵向延伸130a至少为0.25厘米,优选地至少为0.5厘米,优选为至少1厘米。
由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限定的两个导向接收部100a用于可运动地支承两个导向元件82a,这些导向接收部分别与支承单元70a的由基体52a限定的支承导向装置74a之一相交。尤其,导向元件82a分别被设置用于限制力传递元件62a中的一个在支承导向装置74a之一内背离驱动元件66a的运动。尤其,分别沿着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看,支承导向装置74a、导向元件82a、止挡86a和/或另外的止挡88a分别具有比各个拉拔元件46a、接管50a和/或力传递元件62a的内螺纹64a更大的距拉拔单元16a中轴线32a的径向距离。基体52a、接管50a、拉拔元件46a、力传递元件62a、另外的复位元件94a和导向元件82a共同形成为预装配组件。尤其,基体52a、接管50a、拉拔元件46a、力传递元件62a、另外的复位元件94a和导向元件82a可以在拆卸和/或维修期间一起从壳体22a中取出,或者在装配期间一起安装在壳体22a中,优选以相互固定的方式布置。
连接单元28a尤其包括可旋转地布置驱动元件66a的支承件。连接单元28a包括至少一个紧固元件,用于将铆接附件装置10a抗扭转地布置在工具机12a上。优选地,连接单元28a设置用于将由工具机12a、尤其工具机12a的输出元件提供的驱动力转换和/或传递成驱动元件66a围绕拉拔单元16a和/或驱动元件66a的中轴线32a的旋转运动。
壳体22a在两个侧壁116a上分别具有握持元件132a,它们尤其分别形成为软握把。握持元件132a优选地分别设置用于由使用者握住铆接附件装置10a。优选地,铆接附件装置10a设置用于在铆接过程中通过握持元件132a握持。握持元件132a的其他设计和/或握持元件132a的数量与两个不同也是可以设想的。
在图3至6中示出在铆接过程过程中拉拔单元16a和复位单元18a、尤其力传递元件62a和导向元件82a以及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的运动流程,用于在拉拔方向30a上拉拔通过拉拔元件46a固定保持的铆钉芯轴26a。在图1中示出拉拔元件46a和力传递元件62a的基本位置,其中拉拔元件46a被布置在接收准备状态中。当使用者操纵所述操纵元件44a时,其中通过操纵元件44a将铆接附件装置10a在平行于复位方向58a的方向上压向要铆接的工件,接管50a、基体52a以及导向元件82a和力传递元件62a相对于驱动元件66a和/或壳体22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其中优选力传递元件62a通过内螺纹64a与驱动元件66a、尤其外螺纹68a啮合(见图3)。操纵元件44a被设置为,在操纵时使力传递元件62a从该力传递元件62a的基本位置在拉拔方向30a上向驱动元件66a运动,其中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啮合以进行被驱动的拉拔运动。驱动元件66a被设置用于在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啮合之后,通过借助于外螺纹68a和内螺纹64a的旋转,使接管50a、基体52a以及导向元件82a和力传递元件62a相对于驱动元件66a和/或壳体22a在拉拔方向30a上运动。尤其,在力传递元件62a沿拉拔方向30a被驱动的运动期间,拉拔方向30a上的力从力传递元件62a通过基体52a和接管50a传递给两个拉拔元件46a。拉拔元件46a被设置用于在沿拉拔方向30a的运动中与布置在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上的铆钉芯轴26a接合,并在力传递元件62a沿内螺纹64a的运动中拉拔该铆钉芯轴,尤其,铆钉芯轴26a从铆钉坯的基体52a上分离,尤其被扯断。
在图4中示出力传递元件62a在铆钉芯轴26a被拉拔后在驱动元件66a上的位置。力传递元件62a通过内螺纹64a在拉拔方向30a上沿着驱动元件66a的外螺纹68a。在沿拉拔方向30a被驱动运动的情况下,导向元件82a向着止挡86a运动并与之相互作用。力传递元件62a和拉拔单元16a的基体52a在拉拔方向30a上继续相对于导向元件82a运动,尤其,由导向元件82a限定的凹槽90a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a在导向突起80a的方向上运动。当导向突起80a沿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成与凹槽90a上下叠置时,力传递元件62a借助于所述另外的复位元件94a通过导向突起80a倾斜于或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30a运动到凹槽90a中,其中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参照图5)。
在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后,内螺纹64a和外螺纹68a相互分离,其中尤其不再有力从驱动元件66a传递给力传递元件62a。优选地,复位元件92a被设置用于使力传递元件62a、拉拔元件46a、接管50a和基体52a在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后通过基体52a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在复位过程中,导向元件82a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a和基体52a的位置通过导向突起80a和凹槽90a保持。
力传递元件62a、拉拔元件46a、接管50a和基体52a通过复位元件92a的复位力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直到导向元件82a的止挡面128a与另外的止挡面88a相互作用。尤其,当导向元件82a与另外的止挡88a相互作用时,导向元件82a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a和基体52a运动,它们尤其继续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在沿复位方向58a相对于导向元件82a的运动过程中,导向突起80a通过导向面78a和另外的导向面84a移出凹槽90a,其中力传递元件62a沿着另外的导向面84a分别抵抗另外的复位元件94a的复位力在驱动元件66a的方向上运动,尤其相向运动。当力传递元件62a相向运动时,这些力传递元件62a布置在彼此上,其中,两个力传递元件62a的内螺纹64a共同形成完全包围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的内螺纹64a。力传递元件62a和基体52a在复位方向58a上运动,直到基体52a止挡在导向元件82a上为止,该导向元件抵靠在另外的止挡88a上,其中力传递元件62a和拉拔元件46a占据基本位置(参照图1)。尤其,拉拔元件46a在此处于接收准备状态。通过与驱动元件66a分离和力传递元件62a与驱动元件66a间隔开地复位,使得力传递元件62a和拉拔元件46a的至少基本自主的复位成为可能,其中,尤其在铆接过程之后,可以在没有用户的干预下进行另外的铆接过程。
图7至12示出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方案。下面的说明和附图基本限于各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其中,关于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尤其关于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部件,原则上也可以参考其他实施例的附图和/或说明,尤其图1至6的附图和/或说明。为了区分实施例,将字母a放在图1至6中实施例的附图标记之后。在图7至12的实施例中,字母a被字母b至g所取代。
在图7中示出铆接附件装置10b的第一替换实施方案,其具有替换的复位装置14b。复位装置14b包括拉拔单元16b,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b,其中拉拔单元16b包括两个拉拔元件46b,用于与铆钉芯轴26b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拉拔单元16b包括两个力传递元件62b,这些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b的驱动力从铆接附件装置10b的驱动元件66b传递给拉拔元件46b。复位装置14b包括复位单元18b,该复位单元设置为,将拉拔元件46b和力传递元件62b在铆钉芯轴26b被拉拔之后、尤其分别、至少基本自主地、尤其在不改变驱动元件66b的驱动方向的情况下、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图7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b具有至少基本类似于图1至6的描述中所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的设计,因此,关于图7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b的设计,可以至少基本参考图1至6的描述。与图1至6中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同地,图7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b的拉拔单元16b的两个力传递元件62b优选可旋转地布置在拉拔单元16b的基体52b上,该基体可沿拉拔方向30b运动。复位单元18b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b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66b分离,用于将拉拔元件46b和力传递元件62b重置到基本位置中。力传递元件62b分别可围绕枢轴140b运动,以便与驱动元件66b分离。力传递元件62b分别形成导向面78b,该导向面被布置在相应的力传递元件62b的背离驱动元件66b的一侧。导向面78b分别被设置为与另一个导向面84b相互作用,该另一个导向面被布置在复位装置14b的固定单元20b的操纵元件44b上,该操纵元件44b沿拉拔单元32b的中轴线可运动地支承。操纵元件44b被设计成通过布置在操纵元件44b和壳体22b之间的弹簧元件142b加载,以抵抗拉拔方向30b上的运动。该弹簧元件142b尤其被设计成压力弹簧。操纵元件44b被设置为,在被用户操纵时,尤其在操纵元件44b被压在工件上时,相对于拉拔单元16b、相对于壳体22b和/或相对于复位单元18b在拉拔方向30b上运动。操纵元件44b被设置为与力传递元件62b相互作用,以使拉拔元件46b和力传递元件62b重置到基本位置中,其中尤其导向面78b被从所述另外的导向面84b释放,以使力传递元件62b与驱动元件66b分离。力传递元件62b在图7中在基本位置中示出。如果操纵元件44b被操纵并相对于壳体22b、基体52b和力传递元件62b在拉拔方向30b上运动,则力传递元件62b通过所述导向面78b和所述另外的导向面84b围绕枢轴140b向驱动元件66b运动,以便传递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b的驱动力。两个力传递元件62b分别限定一个支承凹槽143b,用于可运动支承在复位装置14b的支承单元70b的支承销144b上,该支承销尤其布置在基体52b上。尤其,复位装置18b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b,该另外的复位元件94b被设置用于背离驱动元件66b和/或拉拔单元16b的中轴线32b对两个力传递元件62b施加复位力,以使其与驱动元件66b分离。例如,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b被设计成压力弹簧,尤其类似于图1至6。
在图8中示出铆接附件装置10c的第二替换实施方案,其具有替换的复位装置14c。复位装置14c包括拉拔单元16c,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c,其中拉拔单元16c包括两个拉拔元件46c,用于与铆钉芯轴26c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拉拔单元16c包括两个力传递元件62c,这些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c的驱动力从铆接附件装置10c的驱动元件66c传递给拉拔元件46c。复位装置14c包括复位单元18c,该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26c被拉拔后,将拉拔元件46c和力传递元件62c、尤其分别、至少基本自主地、尤其在不改变驱动元件66c的驱动方向的情况下、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复位单元18c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c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66c分离,用于将拉拔元件46c和力传递元件62c重置到基本位置中。图8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c具有与图1至6的描述中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至少基本类似的设计,因此,关于图8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c的设计,可以至少基本参考图1至6的描述。与图1至6中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同地,图8中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c的拉拔单元16c的两个力传递元件62c相对于拉拔单元16c的基体52c可旋转地支承,优选与图7中描述的力传递元件62c类似。拉拔单元16c包括复位元件146c,该复位元件被设置为,对两个力传递元件62c在与驱动元件66c分离时抵抗驱动元件的运动施加复位力。尤其,复位元件146c被形成为橡胶环,沿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看,该橡胶环环绕所述两个力传递元件62c。然而,复位元件146c的其他设计也是可以设想的,例如,构造为布置在两个力传递元件62c之间的拉力弹簧或诸如此类。复位装置14c包括导向单元76c,该导向单元设置为,将力传递元件62c根据该力传递元件62c沿平行于拉拔方向30c定向的轴线、尤其沿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的位置与驱动元件66c分离或者抵靠在驱动元件66c上。导向单元76c包括两个由铆接附件装置10c和/或复位装置14c的壳体22c界定的导向滑槽150c,这些导向滑槽为每个力传递元件62c预给定封闭的导向路径(图8中仅示出一个导向滑槽150c)。导向单元76c被设置为,使两个力传递元件62c根据各力传递元件62c沿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的位置相对于引导相应的力传递元件62c的导向滑槽150c围绕枢轴140c运动。当达到驱动元件66c的在拉拔方向30c上形成的外螺纹68c的端部152c时,力传递元件62c通过导向滑槽150c围绕枢轴140c运动,用于在背离驱动元件66c和/或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的方向上与驱动元件66c分离,其中尤其力传递元件62c的内螺纹64c与驱动元件66c的外螺纹68c分离。导向单元76c包括围绕驱动元件66c布置的导向突起154c,该导向突起被设置为,使力传递元件62c在达到驱动元件66c的外螺纹68c的在拉拔方向30c上形成的端部152c时从驱动元件66c上升起。替换地,可以设想的是,导向单元76c包括例如两个布置在驱动元件66c的上侧和下侧的导向突起154c。力传递元件62c在到达驱动元件66c的外螺纹68c的在复位方向58c上形成的端部156c时通过导向突起150c围绕相应的力传递元件62c的枢轴140c运动,以便在面向驱动元件66c和/或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的方向上将力传递元件62c抵靠在驱动元件66c上。还可以设想的是,导向滑槽150c围绕拉拔单元16c的中轴线32c形成,并且尤其与在一个平面中的配置不同,优选通过围绕拉拔单元16c和/或复位单元18c的壳体22c。尤其,为了更好地观察滑槽导向装置150c,图8中只部分地示出复位单元18c的复位元件92c。
在图9中示出铆接附件装置10d的第三替换实施方案,其具有替换的复位装置14d。复位装置14d包括拉拔单元16d,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d,其中拉拔单元16d包括两个拉拔元件46d,用于与铆钉芯轴26d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拉拔单元16d包括两个力传递元件62d,这些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d的驱动力从铆接附件装置10d的驱动元件66d传递给拉拔元件46d。复位装置14d包括复位单元18d,该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26d被拉拔之后,将拉拔元件46d和力传递元件62d、尤其分别、至少基本自主地、尤其在不改变驱动元件66d的驱动方向的情况下、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之后。复位单元18d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d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66d分离,用于将拉拔元件46d和力传递元件62d重置到基本位置中。图9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d具有与图1至6的描述中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至少基本相似的设计,因此,关于图9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d的设计,可以至少基本参考图1至6的描述。与图1至6中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同地,图9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d的复位装置14d的导向单元76d的导向元件82d优选通过导向单元76d的滚子或球158d相对于力传递元件62d可运动地支承。导向单元76d包括两个另外的止挡88d,这些止挡被布置在复位装置14d的固定单元20d的操纵元件44d上。优选地,操纵元件44d被设置为,当被用户操纵时,尤其在操纵元件44d被压在工件上时,相对于拉拔单元16d和/或复位单元18d在拉拔方向30d上运动,其中,所述另外的止挡88d与导向元件82d相互作用。如果力传递元件62d在拉拔方向30d上沿着驱动元件66d运动,则导向元件82d沿着拉拔单元16d的中轴线32d如此运动,以至于滚子或球158d运动到力传递元件62d的导向面78d之外,其中,两个力传递元件62d通过两个另外的复位元件94d背离驱动元件66d和/或拉拔单元32d的中轴线32d倾斜于或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单元32d的中轴线运动,以便与驱动元件66d分离。尤其,导向元件82d通过滚子或球158d在与力传递元件62d间隔开的状态下在拉拔单元16d的基体52d上被引导。优选地,滚子或球158d尤其在功能上取代图1至6中描述的复位装置14a的导向突起80a和凹槽90a。
在图10中示出铆接附件装置10e的第四替换实施方案,其具有替换的复位装置14e。复位装置14e包括拉拔单元16e,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e,其中拉拔单元16e包括两个拉拔元件46e,用于与铆钉芯轴26e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拉拔单元16e包括两个力传递元件62e,这些力传递元件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e的驱动力从铆接附件装置10e的驱动元件66e传递给拉拔元件46e。复位装置14e包括复位单元18e,该复位单元设置为,在铆钉芯轴26e被拉拔之后,将拉拔元件46e和力传递元件62e、尤其分别、至少基本自主地、尤其在不改变驱动元件66e的驱动方向的情况下、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复位单元18e被设置为,将两个力传递元件62e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66e分离,用于将拉拔元件46e和力传递元件62e重置到基本位置中。图10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e具有至少基本类似于图1至6的描述中所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的设计,因此,关于图10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e的设计,可以至少基本参考图1至6的描述。与图1至6的描述中所描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同地,图10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e的复位装置14e优选设计为半自动的,其中尤其只有在复位装置14e的操纵元件160e被操纵之后才会对力传递元件62e和拉拔元件46e进行至少基本的复位。操纵元件160e被布置在铆接附件装置10e和/或复位装置14e的壳体22e的外壁上。所述力传递元件62e之一沿着拉拔单元16e的中轴线32e在复位装置14e的导向单元76e的导向元件82e上被引导。操纵元件160e在面对力传递元件62e的一侧设计为楔形并且设置为在被用户操纵时将力传递元件62e与驱动元件66e分离,其中通过复位装置18e的复位元件92e进行力传递元件62e和拉拔元件46e的复位。尤其,力传递元件62e可通过操纵元件160e围绕导向元件82e枢转,以便与驱动元件66e分离。当用户松开操纵元件160e时,力传递元件62e被重新抵靠在驱动元件66e上。复位单元18e的另一个复位元件146e被设置为,沿至少基本垂直于拉拔单元16e的中轴线32e定向的轴线72e分别向着中轴线32e和/或驱动元件66e给两个力传递元件62e施加复位力,优选用于将力传递元件62e抵靠在驱动元件66e上。
在图11中示出铆接附件装置10f的第五替换实施方案,其具有替换的复位装置14f。复位装置14f包括拉拔单元16f,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f,其中拉拔单元16f包括两个拉拔元件46f,用于与铆钉芯轴26f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图11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f与图1至6的描述中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具有至少基本相似的设计,因此,关于图11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f的设计可以至少基本参考图1至6的描述。与图1至6的描述中所述的铆接附件装置10a不同地,图11所示的铆接附件装置10f的拉拔单元16f优选地包括两个不同设计并且尤其依次作用连接的力传递元件62f、162f,这些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f的驱动力从铆接附件装置10f的驱动元件66f传递给拉拔元件46f。复位装置14f包括复位单元18f,该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26f被拉拔之后,将拉拔元件46f和力传递元件62f分别至少基本自主地、尤其在不改变驱动元件66f的驱动方向的情况下、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复位单元18f被设置为,将力传递元件62f、162f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66f分离,用于将拉拔元件46f和力传递元件62f、162f分别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两个力传递元件62f、162f中的第一力传递元件62f形成三个齿164f、166f、168f,它们彼此同轴地形成。布置在第一力传递元件62f上的齿164f、166f、168f分别布置在第一力传递元件62f的面向拉拔单元16f的中轴线32f和/或第一力传递元件62f的中轴线的内侧上,该中轴线尤其与拉拔单元16f的中轴线32f同轴布置。布置在第一力传递元件62f上的三个齿164f、166f、168f中的第一齿被设置为与驱动元件66f的齿169f相互作用,其中,当第一力传递元件62f被布置在驱动元件66f上时,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f的驱动力通过布置在第一力传递元件62f上的三个齿164f、166f、168f中的第一齿被传递。铆接附件装置10f和/或复位装置14f包括反向驱动元件170f,该反向驱动元件被设置用于向第一力传递元件62f传递与驱动力相反定向的复位力。反向驱动元件170f被设置用于通过复位力来驱动力传递元件62f、162f和拉拔元件46f的复位。反向驱动元件170f和驱动元件66f分别形成为行星传动装置172f的一部分。反向驱动元件170f通过多个行星轮174f与驱动元件66f连接,其中尤其反向驱动元件170f用作太阳轮。驱动元件66f被设计成空心轮。反向驱动元件170f被设置为,在驱动元件66f的驱动运动时逆着该驱动运动围绕拉拔单元16f和/或第一力传递元件62f的中轴线32f运动。布置在第一力传递元件62f上的三个齿164f、166f、168f中的第二齿166f被设置为与反向驱动元件170f的齿176f相互作用,其中第一力传递元件62f在与反向驱动元件170f相互作用时被驱动为围绕拉拔单元16f和/或第一力传递元件62f的中轴线32f逆着驱动方向旋转,优选用于重置拉拔元件46f。两个力传递元件62f、162f中的第二力传递元件162f在沿拉拔方向30f形成的端部处、尤其在外表面上、形成齿177f,该齿177f被设置用于与布置在第一力传递元件62f上的三个齿164f、166f、168f中的第三齿168f相互作用。尤其,布置在第一力传递元件62f上的三个齿164f、166f、168f中的第三齿168f沿拉拔单元16f和/或第一力传递元件62f的中轴线32f具有比第二力传递元件162f的第一齿176f更大的最大纵向延伸178f。第二力传递元件162f可沿拉拔单元16f和/或第一力传递元件62f的中轴线32f在布置在第一力传递元件62f上的三个齿164f、166f、168f中的第三齿168f中运动。第二力传递元件162f在沿复位方向58f形成的端部处形成外螺纹180f,该外螺纹被设置为与形成在拉拔单元16f的基体52f上的内螺纹182f相互作用。尤其,第二力传递元件162f在图11中除了外螺纹180f之外以剖面图示出。尤其,拉拔元件46f、尤其与铆钉芯轴26f一起、和基体52f可沿拉拔单元16f的中轴线32f运动。为了拉拔通过拉拔元件46f保持的铆钉芯轴46f,基体52f与拉拔元件46f优选通过外螺纹180f和内螺纹182f在拉拔方向上运动,其中外螺纹180f在驱动方向上的驱动通过力传递元件62f、162f和驱动元件66f、尤其齿164f、168f、176f进行。复位装置14f包括固定单元20f,用于在铆钉芯轴26f被拉拔之前接收和固定铆钉芯轴26f。固定单元20f包括操纵元件44f,该操纵元件被设置为,在被用户操纵时,尤其在操纵元件44f被压在工件上时,相对于拉拔单元16f和复位单元18f在拉拔方向30f上运动。操纵元件44f通过弹簧184f以弹簧加载的方式可运动地支承在壳体22f上。尤其,当操纵元件44f在拉拔方向30f上被操纵时,弹簧184f抵抗操纵元件44f的运动。操纵元件44f形成止挡186f,该止挡被设置为在操纵元件44f在拉拔方向30f上运动时与第一力传递元件62f相互作用。止挡186f被设置为,使第一力传递元件62f在操纵元件44f在拉拔方向30f上运动时相对于驱动元件66f在拉拔方向30f上运动,其中尤其第一力传递元件62f通过齿166f被置于与驱动元件66f的齿169f的啮合中,以进行驱动的拉拔运动。复位单元18f包括复位元件92f,该复位元件被布置在壳体22f和第一力传递元件62f之间。复位元件92f被设置为对第一力传递元件62f施加复位力,以对抗拉拔方向30f上的运动。复位元件92f被设置为,在操纵元件44f操纵后使第一力传递元件62f与驱动元件66f分离,其中尤其操纵元件44f通过弹簧184f在复位方向上运动,优选在铆钉芯轴26f被拉拔后。第一力传递元件62f通过复位元件92f的复位力在复位方向上运动,其中,第一力传递元件62f通过第二齿166f与反向驱动元件170f连接。反向驱动元件170f逆着驱动方向驱动第一力传递元件62f,其中尤其基体52f连同拉拔元件46f通过螺纹180f、182f在复位方向上被驱动而运动。优选地,当达到力传递元件62f、162f和拉拔元件46f的基本位置时,内螺纹182f和外螺纹180f相互分离。优选地,操纵元件44f被设置为在操纵时使内螺纹182f和外螺纹180f相互啮合,以重新拉拔铆钉芯轴26f。拉拔单元16f、尤其拉拔元件46f、设计为与先前就图1至图10描述的实施方案至少基本相同。
图12示出带有复位装置14g的铆接工具机134g。该铆接工具机134g包括壳体单元136g和驱动单元138g,该驱动单元完全布置在壳体单元136g内。复位装置14g尤其通过驱动单元138g的驱动元件66g与驱动单元138g固定连接。复位装置14g至少绝大部分布置在壳体单元136g内。图12所示的铆接工具机134g的复位装置14g具有至少基本类似于在前面的实施例中、尤其图1至11中描述的复位装置14a、14b、14c、14d、14e、14f之一的设计,因此,关于图12所示的复位装置14g的设计,可以至少基本参考图1至11的描述。尤其,复位装置14g在图12中示意性地示出,至少部分地类似于图1至6中所示的复位装置14a。

Claims (12)

1.一种用于铆接工具机(134g)或铆接附件装置(10a;10b;10c;10d;10e;10f)的复位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16f),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26f),其中该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16f)包括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46f),用于与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26f)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地接合,其中该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16f)包括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该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将用于拉拔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26f)的驱动力从铆接工具机(134g)或铆接附件装置(10a;10b;10c;10d;10e;10f)的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传递给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46f);至少一个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18f),该复位单元被设置为,在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26f)被拉拔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46f)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尤其分别、至少基本自主地、尤其在不改变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的驱动方向的情况下、重置到基本位置中,以执行另外的铆接过程,其特征在于,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18f)被设置为,将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至少暂时地、尤其在运动到基本位置期间、与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分离,用于将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46f)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重置到基本位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包括至少两个、尤其正好两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所述力传递元件被设置为,经由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沿着平行于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的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定向的轴线运动,其中所述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被设置为,能够围绕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的中轴线(32a;32b;32c;32d;32e)分别抵靠在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上以传递驱动力并且能够与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分离以进行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形成至少一个内螺纹(64a;64b;64c;64d;64e)或齿(164f,166f,168f),该内螺纹或齿被设置为与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的外螺纹(68a;68b;68c;68d;68e)或齿(169f)相互作用。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18f)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单元(76a;76b;76c;76d;76e),尤其导向滑槽(150c),该导向单元被设置为,使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根据该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沿着平行于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16f)的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30f)定向的轴线的位置与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分离或抵靠在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固定单元(20b;20c;20d;20e;20f),用于在铆钉芯轴(26b;26c;26d;26e;26f)被拉拔之前接收和固定该铆钉芯轴(26b;26c;26d;26e;26f),其中固定单元(20b;20c;20d;26e;20f)包括至少一个操纵元件(44b;44c;44d;44e;44f),该操纵元件被设置为,在被用户操纵时,尤其在该操纵元件(44b;44c;44d;44e;44f)被压在工件上时,相对于拉拔单元(16b;16c;16d;16e;16e;16f)和/或复位单元(18b;18c;18d;18e;18f)在拉拔单元(16b;16c;16d;16e;16f)的拉拔方向(30b;30c;30d;30e;30f)上运动,其中该操纵元件(44b;44c;44d;44e;44f)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下与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b;62f)和/或与复位单元(18b;18c;18d;18e;18f)的至少一个导向元件(82d;82e)相互作用,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b;46c;46d;46e;46f)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b;62c;62d;62e;62f)重置到基本位置中。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18f)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元件(92a;92b;92c;92d;92e;92f),尤其弹簧,该复位元件被设置为,在与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16f)的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30f)相反的方向上给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46f)和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施加复位力,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与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分离之后使所述至少一个拉拔元件(46a;46b;46c;46d;46e;46f)和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162f)至少基本自主地重置到基本位置中。
7.至少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6c;66d)分别至少部分地沿着垂直于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的中轴线(32a;32b;32c;32d;32e)定向的轴线(72a;72b;72c;72d;72e)、尤其相对于彼此、可运动地支承,用于与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分离。
8.至少根据权利要求2或7之一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拉拔单元(16a;16b;16d)和/或复位单元(18a;18b;18d)包括至少一个复位元件(94a;94b;94d),该复位元件被设置为,给两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d)施加复位力以与驱动元件(66a;66b;66d)、尤其背离拉拔单元(16a;16b;16d)的中轴线(32a;32b;32d)、分离,尤其,力传递元件(62a;62b;62d)抵抗复位力抵靠在驱动元件(66a;66b;66d)上。
9.至少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单元(76a)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元件(82a),该导向元件被设置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沿着平行于拉拔方向(30a)定向的轴线的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的至少一个导向突起(80a)相互作用,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相对于拉拔单元(16a)的中轴线(32a)运动,其中,复位单元(18a)包括至少一个止挡(86a,88a),该止挡被设置为,在所述铆钉芯轴(26a)被拉拔时或被拉拔之后在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的端部位置与所述导向元件(82a)相互作用,其中所述导向元件(82a)被设置为,在与所述止挡(86a,88a)相互作用时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运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个固定单元(20a;20b;20c;20d;20e;20f),用于在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26f)被拉拔之前接收和固定该铆钉芯轴(26a;26b;26c;26d;26e;26f),其中该固定单元(20a;20b;20c;20d;20e;20f)包括至少一个操纵元件(44a;44b;44c;44d;44e;44f),该操纵元件被设置为,在被用户操纵时,尤其在该操纵元件(44a;44b;44c;44d;44e;44f)被压在工件上时,相对于拉拔单元(16a;16b;16c;16d;16e;16f)和/或复位单元(18a;18b;18c;18d;18e;18f)在拉拔单元(16b;16c;16d;16e;16f)的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30f)上运动,其中所述操纵元件(44a;44b;44c;44d;44e;44f)被设置为,在操纵时使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从该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的基本位置在拉拔方向(30a;30b;30c;30d;30e;30f)上向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运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力传递元件(62a;62b;62c;62d;62e;62f)与所述驱动元件(66a;66b;66c;66d;66e;66f)配合,以驱动拉拔运动。
11.一种用于与工具机(12a)一起使用的铆接附件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复位装置(14a;14b;14c;14d;14e;14f)。
12.一种铆接工具机,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之一所述的复位装置(14g)。
CN202180087251.6A 2020-12-22 2021-12-13 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复位装置、带复位装置的铆接工具机和带复位装置的铆接附件装置 Pending CN1166483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216479.7 2020-12-22
DE102020216479.7A DE102020216479A1 (de) 2020-12-22 2020-12-22 Rück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 Nietwerkzeugmaschine oder eine Nietaufsatzvorrichtung, Nietwerkzeugmaschine mit der Rückstellvorrichtung und Nietaufsatzvorrichtung mit der Rückstellvorrichtung
PCT/EP2021/085384 WO2022135989A1 (de) 2020-12-22 2021-12-13 Rück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 nietwerkzeugmaschine oder eine nietaufsatzvorrichtung, nietwerkzeugmaschine mit der rückstellvorrichtung und nietaufsatzvorrichtung mit der rückstell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48316A true CN116648316A (zh) 2023-08-25

Family

ID=79282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7251.6A Pending CN116648316A (zh) 2020-12-22 2021-12-13 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复位装置、带复位装置的铆接工具机和带复位装置的铆接附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267326A1 (zh)
CN (1) CN116648316A (zh)
DE (1) DE102020216479A1 (zh)
WO (1) WO202213598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4581A (en) * 1968-02-08 1970-10-20 Malco Products Inc Mandrel type rivet setting device
US3774437A (en) * 1972-03-02 1973-11-27 D Young Rivet setting apparatus with axially movable collar
DE2230082C3 (de) 1972-06-20 1974-11-14 Alfred Honsel, Nieten- Und Metallwarenfabrik, 5758 Froedenberg Blindnietgerät
IL42637A0 (en) * 1973-07-01 1973-10-25 Benimatzky E Device for riveting blind rivets
CH650708A5 (de) 1981-05-15 1985-08-15 Marto Ag Blindnietgeraet.
GB2274799B (en) 1991-07-16 1995-08-09 Zenon Zoltaszek Rivetting apparatus
US7681429B1 (en) * 2008-08-27 2010-03-23 Huang ting-chun Structure of rivet fix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216479A1 (de) 2022-06-23
WO2022135989A1 (de) 2022-06-30
EP4267326A1 (de)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234474B2 (en) Hand-held drive-in tool
EP2368670B1 (en) Spindle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power tool
DK2533943T3 (en) A device for tightening of threaded fasteners
USRE46857E1 (en) Electric blind rivet setting device
US8007424B2 (en) Motor-driven machine tool
US8820431B2 (en) Power tool with integrated bit retention device
EP0951966A2 (en) Two speed right angle drill
WO2013125481A1 (ja) 電動リベッター
US10183391B2 (en) Hand-held power tool
US5083620A (en) Cordless power driven tool
US20130167691A1 (en) Drywall screwdriver
PL220914B1 (pl) Narzędzie zwiększające moment obrotowy
US20140338945A1 (en) Hand tool device
US9517538B2 (en) Motor-powered machine tool, in particular a hand-held machine tool
US20100326685A1 (en) Hand-held power tool
CN116648316A (zh) 铆接工具机或铆接附件装置的复位装置、带复位装置的铆接工具机和带复位装置的铆接附件装置
CN103085034B (zh) 具有可通过手动开关操纵的驱动电机的手持式工具机
EP1862266A3 (de) Schlagende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axial beweglich gelagertem Schlagwerk
US20220281084A1 (en) Fastening tool
CN116669878A (zh) 铆接附件装置
JP6716844B2 (ja) 締結工具
CN116507453A (zh) 联接机构
US20240075572A1 (en) Suction Device for a Releasable Connection to a Hand-Held Power Tool
CN111002271A (zh) 手持式工具机
US20240305055A1 (en) Electric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