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43154A - 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643154A CN116643154A CN202310932523.9A CN202310932523A CN116643154A CN 116643154 A CN116643154 A CN 116643154A CN 202310932523 A CN202310932523 A CN 202310932523A CN 116643154 A CN116643154 A CN 1166431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 signal
- multilayer
- electrode matrix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9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864 tensile tes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1 non-condu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3071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01—Testing of printed circuits, backplanes, motherboards, hybrid circuits or carriers for multichip packages [MCP]
- G01R31/2806—Apparatus therefor, e.g. test stations, drivers, analysers, conveyo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01—Testing of printed circuits, backplanes, motherboards, hybrid circuits or carriers for multichip packages [MCP]
- G01R31/2806—Apparatus therefor, e.g. test stations, drivers, analysers, conveyors
- G01R31/2808—Holding, conveying or contacting devices, e.g. test adapters, edge connectors, extender bo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包括测试平台、夹具、驱动机构、测试信号发生装置、输出信号测量装置、电极矩阵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夹具固定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在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上确定信号测试点,将所述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表面,以使所述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通过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测量所述信号测量点的输出信号以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进行测试,能够对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柔性板和刚性板的结合处的可靠性进行有效测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软硬结合板,即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在软硬结合板出现之前,如果一个产品需要使用一块或多块柔性线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挠性印刷电路板),FPC和刚性线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通常是分开设计的。每个PCB都有一个或多个物理连接器,以便将FPC组装于PCB上形成完整的产品,从而满足弯折区域和加固板等挠性结构的实施要求。这种“分开设计再组装”的传统方案可以实施起来较为简单,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缺点,一、使用物理连接器会带来物料成本和组装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的提高;二、使用物理连接器会增加线路板部分的体积;三、使用物理连接器容易发生脱落现象,可靠性较低。通过软硬结合板的设计,能够显著降低成本、减小体积和重量以及提高可靠性,则时还增强了线路板包括动态弯曲、抗震动、冲击性、耐热性在内的机电性能。然而由于软硬结合板的结构较为复杂,特别是多层软硬结合板,当柔性板与刚性板的中间层连接时,其电性连接的位置无法通过可视化检测的方式发现其可能存在的缺陷,对柔性板和刚性板的结合处的可靠性测试难度非常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能够对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柔性板和刚性板的结合处的可靠性进行有效测试。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包括用于承载测试物料的测试平台、用于固定待测试的第一刚性线路模块的第一夹具、用于固定待测试的柔性线路模块的第二夹具、用于固定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连接的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第三夹具、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沿着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远离的方向施加预设大小的测试拉力以对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处执行拉力测试的驱动机构、用于提供测试信号的测试信号发生装置、用于测量输出信号的输出信号测量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或者将所述第二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建立连接的电极矩阵、用于控制所述电极矩阵移动的电极矩阵控制臂以及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以及所述电极矩阵控制臂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固定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基于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线路图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组信号测试点,其中/>为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连接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金属路径的数量,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的一条金属路径相对应,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包含一个信号注入点和一个信号测量点,控制所述电极矩阵控制臂使所述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刚性线路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刚性线路模块表面,以使所述第一刚性线路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通过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测量所述信号测量点的输出信号以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进行测试。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中,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还包括用于使用多个电极单元、电极连接件以及电极连接线缆组装成电极间具有目标间隔的电极矩阵的电极矩阵组装装置。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中,所述电极矩阵组装装置根据所述目标间隔从所述测试平台具有物料仓选择对应长度的电极连接件与所述电极单元组装成所述电极矩阵。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中,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宽度可调的第一夹持部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边缘相匹配,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边缘后,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带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整体靠近或远离所述柔性线路模块。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包括:
读取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线路图,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包括至少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从其中一个所述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其中一层延伸出来的连接另一个所述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柔性线路模块,所述线路图包含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表面节点信息、内部节点信息以及连线信息;
确定待测试的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对应的柔性线路模块,以及与待测试的所述柔性线路模块连接的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
分别使用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固定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所述柔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
基于所述线路图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组信号测试点,其中/>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连接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金属路径的数量,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的一条金属路径相对应,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包含一个信号注入点和一个信号测量点;
基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信号测试点的密度分别确定第一电极矩阵和第二电极矩阵;
分别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上的电极与所述信号测试点电性连接;
根据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和信号测量点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上的电极的一一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执行测试。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中,基于所述线路图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组信号测试点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所述线路图中获取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连接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金属路径的数量;
遍历每一条所述金属路径以执行以下步骤:
将当前遍历到的金属路径确定为目标金属路径;
基于所述线路图的连接信息确定所述目标金属路径的第一端点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第一连接节点,以及所述目标金属路径的第二端点在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第二连接节点;
当所述第一连接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为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表面节点时,将所述第一连接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确定为所述信号测试点;
否则基于所述线路图的连接信息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与所述第一连接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最接近的表面节点;
将所述最接近的表面节点确定为所述信号测试点。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中,基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信号测试点的密度分别确定第一电极矩阵和第二电极矩阵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平台上构建平行于所述测试平台的物料承载面的正交平面坐标系;
获取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每个信号测试点在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
将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中的两个正交轴的方向分别确定为横向和纵向;
根据所述信号测试点在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计算第一单位距离,使得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任意两个信号测试点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距离均为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的整数倍;
获取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的第一最大横向距离和第一最大纵向距离/>;
计算所述第一最大横向距离和第一最大纵向距离/>与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的商:
;
确定电极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的电极矩阵作为所述第一电极矩阵,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横向电极数量和纵向电极数量分别大于/>和。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中,分别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置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上方;
控制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电极分布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的两个正交轴;
在所述第一电极矩阵上确定一个第一角电极;
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一个相同方位的第一角信号测试点;
移动所述第一电极矩阵使所述第一角电极对准所述第一角信号测试点后,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表面。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中,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执行测试的步骤具体包括:
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
在同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测量点测量输出信号;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是否正常。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中,在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是否正常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正常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沿着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远离的方向施加预设大小的测试拉力以对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处执行拉力测试;
在所述拉力测试结束后,
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
在同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测量点测量输出信号;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是否正常。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包括测试平台、夹具、驱动机构、测试信号发生装置、输出信号测量装置、电极矩阵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夹具固定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在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上确定信号测试点,将所述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表面,以使所述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通过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测量所述信号测量点的输出信号以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进行测试,能够对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柔性板和刚性板的结合处的可靠性进行有效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包括用于承载测试物料的测试平台、用于固定待测试的第一刚性线路模块的第一夹具、用于固定待测试的柔性线路模块的第二夹具、用于固定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连接的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第三夹具、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沿着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远离的方向施加预设大小的测试拉力以对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处执行拉力测试的驱动机构、用于提供测试信号的测试信号发生装置、用于测量输出信号的输出信号测量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或者将所述第二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建立连接的电极矩阵、用于控制所述电极矩阵移动的电极矩阵控制臂以及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以及所述电极矩阵控制臂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固定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基于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线路图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组信号测试点,其中/>为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连接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金属路径的数量,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的一条金属路径相对应,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包含一个信号注入点和一个信号测量点,控制所述电极矩阵控制臂使所述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刚性线路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刚性线路模块表面,以使所述第一刚性线路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通过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测量所述信号测量点的输出信号以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进行测试。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测试物料指的是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如图2所示,在软硬结合线路板中,柔性线路模块一般用来作为多个刚性线路模块之间的桥梁,从而使得线路板的结构设计方案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软硬结合线路板中往往包含不止一个刚性线路模块甚至是不止一个柔性线路模块,因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先行确定待测试的一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与该多层刚性线路模块连接的一个柔性线路模块,以确定测试的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对应的柔性线路模块之间的连接处的可靠性,例如,通过测试操作人员在上位机中手动指定,或者在测试程序中预置测试顺序,由测试程序自动确定待测试的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对应的柔性线路模块等。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中包含一个信号注入点和一个信号测量点,则同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和信号测量点分别在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即当信号注入点在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则信号测量点在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反之亦然。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的一条金属路径相对应具体为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的一条金属路径的一端电性连接,同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测量点与该金属路径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中,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还包括用于使用多个电极单元、电极连接件以及电极连接线缆组装成电极间具有目标间隔的电极矩阵的电极矩阵组装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极单元包括使用非导电材料制作的柱状本体、设置有所述柱状本体底部的金属弹片、设置在所述柱状本体顶部的线缆接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柱状本体内部或外表面的连接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线缆接口的金属线。所述柱状本体表面上具有安装所述电极连接件的卡口。所述电极连接线缆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极单元的线缆接口,另一端连接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中,所述电极矩阵组装装置根据所述目标间隔从所述测试平台具有物料仓选择对应长度的电极连接件与所述电极单元组装成所述电极矩阵。
具体的,所述电极连接件的两端的形状与所述电极单元的柱状本体表面上的卡口相匹配,所述测试平台具有物料仓,所述物料仓内备有多种不同长度的电极连接件。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中,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宽度可调的第一夹持部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边缘相匹配,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边缘后,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带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整体靠近或远离所述柔性线路模块。
同样的,所述第三夹具包括宽度可调的第三夹持部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三夹持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夹持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边缘相匹配。
所述第二夹具包括宽度可调的第二夹持部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部表面设置有软质胶垫,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驱动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在所述柔性线路模块的表面以固定所述柔性线路模块,或者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驱动所述第二夹持部带动所述柔性线路模块整体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如图3所示,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读取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线路图,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包括至少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从其中一个所述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其中一层延伸出来的连接另一个所述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柔性线路模块,所述线路图包含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表面节点信息、内部节点信息以及连线信息;
确定待测试的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对应的柔性线路模块,以及与待测试的所述柔性线路模块连接的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
分别使用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固定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所述柔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
基于所述线路图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组信号测试点,其中/>为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连接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金属路径的数量,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的一条金属路径相对应,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包含一个信号注入点和一个信号测量点;
基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信号测试点的密度分别确定第一电极矩阵和第二电极矩阵;
分别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上的电极与所述信号测试点电性连接;
根据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和信号测量点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上的电极的一一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执行测试。
具体的,所述表面节点信息为所述线路图中位于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最上层的上表面或最下层的下表面的连接点的标识符,所述内部节点信息为所述线路图中位于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除最上层的上表面以及最下层的下表面以外其它区域的连接点的标识符,所述连接点包括用于连接元器件引脚的焊盘以及通孔内壁或两端的铜层,所述连线信息包括所述线路图中位于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表面或内部的金属路径信息,所述金属路径信息包括所述金属路径两端的节点标识符。
在软硬结合线路板中,柔性线路模块一般用来作为多个刚性线路模块之间的桥梁,从而使得线路板的结构设计方案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软硬结合线路板中往往包含不止一个刚性线路模块甚至是不止一个柔性线路模块,因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在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先行确定待测试的一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与该多层刚性线路模块连接的一个柔性线路模块,以确定测试的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对应的柔性线路模块之间的连接处的可靠性,例如,通过测试操作人员在上位机中手动指定,或者在测试程序中预置测试顺序,由测试程序自动确定待测试的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对应的柔性线路模块等。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中包含一个信号注入点和一个信号测量点,则同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和信号测量点分别在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即当信号注入点在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则信号测量点在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反之亦然。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的一条金属路径相对应具体为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的一条金属路径的一端电性连接,同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测量点与该金属路径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中,基于所述线路图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组信号测试点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所述线路图中获取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连接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金属路径的数量;
遍历每一条所述金属路径以执行以下步骤:
将当前遍历到的金属路径确定为目标金属路径;
基于所述线路图的连接信息确定所述目标金属路径的第一端点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第一连接节点,以及所述目标金属路径的第二端点在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第二连接节点;
当所述第一连接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为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表面节点时,将所述第一连接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确定为所述信号测试点;
否则基于所述线路图的连接信息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与所述第一连接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最接近的表面节点;
将所述最接近的表面节点确定为所述信号测试点。
具体的,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将所述第一连接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确定为所述信号测试点具体为将所述第一连接节点确定为信号注入点,将所述第二连接节点确定为信号测量点,或者所述第二连接节点确定为信号注入点,将所述第一连接节点确定为信号测量点。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中,基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信号测试点的密度分别确定第一电极矩阵和第二电极矩阵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平台上构建平行于所述测试平台的物料承载面的正交平面坐标系;
获取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每个信号测试点在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
将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中的两个正交轴的方向分别确定为横向和纵向;
根据所述信号测试点在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计算第一单位距离,使得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任意两个信号测试点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距离均为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的整数倍;
获取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的第一最大横向距离和第一最大纵向距离/>;
计算所述第一最大横向距离和第一最大纵向距离/>与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的商:
;
确定电极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的电极矩阵作为所述第一电极矩阵,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横向电极数量和纵向电极数量分别大于/>和。
具体的,当使用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固定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所述柔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时,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所述柔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表面与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平台的物料承载面平行。在分别使用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固定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所述柔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步骤中,使所述柔性线路模块的表面处于水平展开状态,即所述柔性线路模块的表面没有弯曲或褶皱且整体平行于所述测试平台的物料承载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基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信号测试点的密度分别确定第一电极矩阵和第二电极矩阵的步骤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每个信号测试点在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
根据所述信号测试点在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计算第二单位距离,使得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任意两个信号测试点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距离均为所述第二单位距离/>的整数倍;
获取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的第二最大横向距离和第二最大纵向距离/>;
计算所述第二最大横向距离和第二最大纵向距离/>与所述第二单位距离/>的商:
;
确定电极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等于所述第二单位距离的电极矩阵作为所述第二电极矩阵,所述第二电极矩阵的横向电极数量和纵向电极数量分别大于/>和。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中,分别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置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上方;
控制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电极分布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的两个正交轴;
在所述第一电极矩阵上确定一个第一角电极;
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一个相同方位的第一角信号测试点;
移动所述第一电极矩阵使所述第一角电极对准所述第一角信号测试点后,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表面。
具体的,以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中一个坐标轴的正向方向为上方,另一个坐标轴的正向方向为右方为例,在所述第一电极矩阵上确定一个第一角电极的步骤具体为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或右下角的电极确定为所述第一角电极。示例性的,当所述第一角电极为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左下角的电极时,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一个相同方位的第一角信号测试点的步骤具体为将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横轴坐标和纵轴坐标最小的信号测试点确定为所述第一角信号测试点。当所述第一角电极为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左上角的电极时,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一个相同方位的第一角信号测试点的步骤具体为将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横轴坐标最小、纵轴坐标最大的信号测试点确定为所述第一角信号测试点。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分别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电极矩阵置于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上方;
控制所述第二电极矩阵的方向以使所述第二电极矩阵的电极分布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的两个正交轴;
在所述第二电极矩阵上确定一个第二角电极;
在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一个相同方位的第二角信号测试点;
移动所述第二电极矩阵使所述第二角电极对准所述第二角信号测试点后,将所述第二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表面。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中,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执行测试的步骤具体包括:
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
在同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测量点测量输出信号;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是否正常。
具体的,在数据库中预置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中每一条金属路径的测试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对应关系,当测量得到的输出信号与数据库中预置的输出信号参数相匹配时,则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正常。
进一步的,在上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中,在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是否正常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正常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沿着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远离的方向施加预设大小的测试拉力以对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处执行拉力测试;
在所述拉力测试结束后,
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
在同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测量点测量输出信号;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是否正常。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在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是否正常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不正常时,输出所述金属路径连接不正常的测试结果;
结束所述金属路径的测试。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测试物料的测试平台、用于固定待测试的第一刚性线路模块的第一夹具、用于固定待测试的柔性线路模块的第二夹具、用于固定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连接的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第三夹具、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沿着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远离的方向施加预设大小的测试拉力以对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处执行拉力测试的驱动机构、用于提供测试信号的测试信号发生装置、用于测量输出信号的输出信号测量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建立连接,或者将所述第二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建立连接的电极矩阵、用于控制所述电极矩阵移动的电极矩阵控制臂以及与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以及所述电极矩阵控制臂连接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所述第三夹具固定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基于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线路图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组信号测试点,其中/>为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连接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金属路径的数量,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的一条金属路径相对应,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包含一个信号注入点和一个信号测量点,控制所述电极矩阵控制臂使所述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刚性线路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刚性线路模块表面,以使所述第一刚性线路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或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测试信号发生装置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通过所述输出信号测量装置测量所述信号测量点的输出信号以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还包括用于使用多个电极单元、电极连接件以及电极连接线缆组装成电极间具有目标间隔的电极矩阵的电极矩阵组装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矩阵组装装置根据所述目标间隔从所述测试平台具有物料仓选择对应长度的电极连接件与所述电极单元组装成所述电极矩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包括宽度可调的第一夹持部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边缘相匹配,在所述第一夹持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边缘后,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驱动所述第一夹持部带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整体靠近或远离所述柔性线路模块。
5.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线路图,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包括至少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从其中一个所述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其中一层延伸出来的连接另一个所述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柔性线路模块,所述线路图包含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表面节点信息、内部节点信息以及连线信息;
确定待测试的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对应的柔性线路模块,以及与待测试的所述柔性线路模块连接的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
分别使用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固定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所述柔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
基于所述线路图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组信号测试点,其中/>为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连接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金属路径的数量,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与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的一条金属路径相对应,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包含一个信号注入点和一个信号测量点;
基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信号测试点的密度分别确定第一电极矩阵和第二电极矩阵;
分别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上的电极与所述信号测试点电性连接;
根据每组所述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和信号测量点的位置确定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上的电极的一一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执行测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线路图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组信号测试点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所述线路图中获取所述柔性线路模块上连接两个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金属路径的数量;
遍历每一条所述金属路径以执行以下步骤:
将当前遍历到的金属路径确定为目标金属路径;
基于所述线路图的连接信息确定所述目标金属路径的第一端点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第一连接节点,以及所述目标金属路径的第二端点在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第二连接节点;
当所述第一连接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为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表面节点时,将所述第一连接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确定为所述信号测试点;
否则基于所述线路图的连接信息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与所述第一连接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节点最接近的表面节点;
将所述最接近的表面节点确定为所述信号测试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信号测试点的密度分别确定第一电极矩阵和第二电极矩阵的步骤具体包括:
在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平台上构建平行于所述测试平台的物料承载面的正交平面坐标系;
获取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每个信号测试点在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
将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中的两个正交轴的方向分别确定为横向和纵向;
根据所述信号测试点在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上的坐标计算第一单位距离,使得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任意两个信号测试点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距离均为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的整数倍;
获取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信号测试点的第一最大横向距离和第一最大纵向距离/>;
计算所述第一最大横向距离和第一最大纵向距离/>与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的商:
;
确定电极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等于所述第一单位距离的电极矩阵作为所述第一电极矩阵,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横向电极数量和纵向电极数量分别大于/>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别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和所述第二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和所述第二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的步骤具体包括:
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置于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上方;
控制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方向以使所述第一电极矩阵的电极分布方向分别平行于所述正交平面坐标系的两个正交轴;
在所述第一电极矩阵上确定一个第一角电极;
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上确定一个相同方位的第一角信号测试点;
移动所述第一电极矩阵使所述第一角电极对准所述第一角信号测试点后,将所述第一电极矩阵固定在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模块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对所述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执行测试的步骤具体包括:
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
在同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测量点测量输出信号;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是否正常。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是否正常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正常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沿着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远离的方向施加预设大小的测试拉力以对所述第一多层刚性线路板和所述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处执行拉力测试;
在所述拉力测试结束后,
顺序向每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注入点注入测试信号;
在同一组信号测试点中的信号测量点测量输出信号;
根据所述输出信号判断所述金属路径的连接是否正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32523.9A CN116643154B (zh) | 2023-07-27 | 2023-07-27 | 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932523.9A CN116643154B (zh) | 2023-07-27 | 2023-07-27 | 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43154A true CN116643154A (zh) | 2023-08-25 |
CN116643154B CN116643154B (zh) | 2023-10-31 |
Family
ID=8764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932523.9A Active CN116643154B (zh) | 2023-07-27 | 2023-07-27 | 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643154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38854A (en) * | 2008-03-14 | 2009-09-16 | wen-qi Chen | Test jig board combined with PCB and FPC |
CN101558317A (zh) * | 2006-12-15 | 2009-10-14 | Atg路德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电路板测试的测试设备的模块 |
US20110025357A1 (en) * | 2009-08-02 | 2011-02-03 | Wen-Tsung Lee | IC Test Substrate for Testing Various Signals |
CN205120914U (zh) * | 2015-10-26 | 2016-03-30 | 苏州市科林源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软硬结合板测试治具 |
CN105682339A (zh) * | 2016-02-25 | 2016-06-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 |
CN206618833U (zh) * | 2017-02-28 | 2017-11-07 | 珠海拓优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软硬结合板测试治具 |
CN211784797U (zh) * | 2020-03-24 | 2020-10-27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治具 |
CN113109698A (zh) * | 2021-04-13 | 2021-07-13 | 深圳市三维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缺陷测试方法 |
CN113640567A (zh) * | 2020-05-11 | 2021-11-12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流检测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
CN218629335U (zh) * | 2022-11-07 | 2023-03-14 | 深圳市立华新电路板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密软硬结合板检测装置 |
-
2023
- 2023-07-27 CN CN202310932523.9A patent/CN1166431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58317A (zh) * | 2006-12-15 | 2009-10-14 | Atg路德迈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电路板测试的测试设备的模块 |
TW200938854A (en) * | 2008-03-14 | 2009-09-16 | wen-qi Chen | Test jig board combined with PCB and FPC |
US20110025357A1 (en) * | 2009-08-02 | 2011-02-03 | Wen-Tsung Lee | IC Test Substrate for Testing Various Signals |
CN205120914U (zh) * | 2015-10-26 | 2016-03-30 | 苏州市科林源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软硬结合板测试治具 |
CN105682339A (zh) * | 2016-02-25 | 2016-06-15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 |
CN206618833U (zh) * | 2017-02-28 | 2017-11-07 | 珠海拓优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软硬结合板测试治具 |
CN211784797U (zh) * | 2020-03-24 | 2020-10-27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测试治具 |
CN113640567A (zh) * | 2020-05-11 | 2021-11-12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流检测装置及电池管理系统 |
CN113109698A (zh) * | 2021-04-13 | 2021-07-13 | 深圳市三维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缺陷测试方法 |
CN218629335U (zh) * | 2022-11-07 | 2023-03-14 | 深圳市立华新电路板有限公司 | 一种高精密软硬结合板检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43154B (zh) | 2023-10-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63466B2 (ja) | 基板検査用治具の製造方法 | |
US11009523B2 (en) | Probe, inspection jig,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 | |
TWI637446B (zh) | 檢測夾具 | |
US7847567B2 (en) | Verify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ing process prior to electrical intercoupling | |
KR100864435B1 (ko) | 기판검사용 접촉자, 기판검사용 치구 및 기판검사장치 | |
JP7148212B2 (ja) | 検査治具、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 |
WO2007058037A1 (ja) | 基板検査用治具及び検査用プローブ | |
JPH07151834A (ja) | プローブのロボット式位置決めを用いた電子アセンブリの検査システム | |
TW201812310A (zh) | 檢查輔助具、具備該輔助具之基板檢查裝置及檢查輔助具的製造方法 | |
WO2017138380A1 (ja) | 検査治具、検査治具セット、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 |
JP2023035476A (ja) | 耐折り曲げ性試験装置及び耐折り曲げ性試験方法 | |
CN116643154B (zh) | 一种多层软硬结合线路板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 |
US7439870B2 (en) | Apparatus for testing cables | |
CN202815137U (zh) | 电性连接组件 | |
CN102105806B (zh) | 基于单向探头对电子装置进行多维测试的方法和机器 | |
CN1366798A (zh) | 用作高频电路多层印刷电路板的具有内层电路的叠层体及测量该叠层体电路阻抗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4034549B (zh) | 弯曲试验夹具和可靠性试验系统 | |
JP3144325B2 (ja) |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検査治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検査装置 | |
CN109073695A (zh) | 基板的配线路径的检查方法及检查系统 | |
JP6327825B2 (ja) |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アッセンブリ、及び基板検査装置 | |
JP4351032B2 (ja) | 検査信号供給装置及び検査信号印加方法 | |
KR101046949B1 (ko) | 노이즈 차폐를 위한 다층구조의 인쇄회로기판을 구비한 프로브유닛 | |
CN111947557A (zh) | 一种触控屏贴膜偏位的检测压头、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
JP2011203280A (ja) | 基板検査用治具 | |
WO2019187957A1 (ja) | 検査治具、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検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