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7779A -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7779A
CN116637779A CN202310688171.7A CN202310688171A CN116637779A CN 116637779 A CN116637779 A CN 116637779A CN 202310688171 A CN202310688171 A CN 202310688171A CN 116637779 A CN116637779 A CN 116637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glue
dispensing
mixing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881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ihui Adhes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ihui Adhes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ihui Adhes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ihui Adhes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881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377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637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77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点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加工台、点胶机构和位移机构,其中: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可升降支撑架;加工台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中心处,其用于放置待点胶工件;点胶机构设置于加工台的上侧,其用于混合两种胶水并点胶涂覆于工件表面;位移机构设置于底座的上侧,其用于驱动点胶机构移动以实现精准点胶工作,其与点胶机构之间设置有微升降机构,通过微升降机构小幅度调整点胶机构点胶的高度;通过设计两步混合结构,对比现有的点胶设备,大大提高了胶水混合效果,使胶水混合更加均匀,减少固化时长,解决手工混合不匀造成固化不良、气味比较重等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点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点胶机又称涂胶机、滴胶机、打胶机、灌胶机等,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涂覆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可实现三维、四维路径点胶,精确定位,精准控胶,不拉丝,不漏胶,不滴胶。点胶机主要用于产品工艺中的胶水、油漆以及其他液体精确点、注、涂、点滴到每个产品精确位置,可以用来实现打点、画线、圆形或弧形。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11235735.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液控压点胶机,包括了双液点胶阀和供胶机构,供胶中还设置了防呆固定元件,该点胶机实用性更强,能够同时使用两种胶液,而且防呆固定元件的设置使胶桶的安装或拆卸更简单,保证安装的准确性,在螺杆阀组合件两端设置的压力感应机构,也有效防止爆胶现象的发生,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上述方案通过双液点胶阀和供胶机构完成点胶工作,但是两种胶液在储胶腔内流动时仅通过转子转动输送胶水,然后在胶头内混合后点胶,两种胶水混合路径短、时间短,导致胶水混合程度不高,影响了胶水的粘黏效果和干燥时间,并且不同的工件点胶处位置不同,固定的点胶设备只能点滴到某个区域或位置,适用范围较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包括:
底座,其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可升降支撑架;
加工台,其设置于底座的顶部中心处,其用于放置待点胶工件;
点胶机构,其设置于加工台的上侧,其用于混合两种胶水并点胶涂覆于工件表面;以及
位移机构,其设置于底座的上侧,其用于驱动点胶机构移动以实现精准点胶工作,其与点胶机构之间设置有微升降机构,通过微升降机构小幅度调整点胶机构点胶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加工台包括支座、纵向盘、第一电机、水平盘和第二电机,所述支座固定连接于底座的顶部,所述纵向盘转动连接于支座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支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纵向盘,所述水平盘转动连接于纵向盘内,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纵向盘的底部,所述水平盘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点胶机构包括:
外壳,其位于加工台的上侧,其内部设置有送胶仓、齿轮腔、安装腔、轴槽,所述送胶仓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安装腔位于齿轮腔的上侧,所述轴槽位于两个送胶仓之间,所述轴槽和两个送胶仓交汇处设置有混料仓;
螺旋输送器,其设置有两个,其分别转动连接于对应送胶仓内,其顶部均延伸于齿轮腔内,其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
中心轴,其转动连接于轴槽内,其顶部延伸于齿轮腔内,其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两个从动齿轮相啮合;
第三电机,其固定连接于安装腔内,其输出端固定连接于中心轴的顶部;
胶瓶安装部,其设置有两个并均固定连接于外壳的侧部,其顶部均可拆卸连接有胶瓶;
混合组件,其设置于混料仓内,其用于混合混料仓内的胶水;以及
出胶组件,其设置于外壳的底部,其用于螺旋输送胶水继而自动混合胶水以提高点胶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混合组件包括定位轴和多槽锥,所述定位轴转动连接于轴槽内,所述多槽锥位于混料仓内,所述定位轴的顶部与中心轴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轴的底部与多槽锥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出胶组件出胶管、静混胶杆和点胶头,所述出胶管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底部,其与混料仓连通,所述静混胶杆固定连接于出胶管内,所述点胶头固定连接于出胶管的下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位移机构包括横向移动组件和纵向移动组件,其中:
横向移动组件设置有两组,每组均包括第一轴承架、第一直杆、第一滚珠丝杆、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丝杆套和第一可移动座,所述第一轴承架对称设置有两个并均固定连接于可升降支撑架的顶部,所述第一直杆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轴承架之间,所述第一滚珠丝杆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轴承架之间,所述第一丝杆套螺纹连接于第一滚珠丝杆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可移动座滑动连接于第一直杆的表面并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套的顶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轴承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滚珠丝杆固定连接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
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二轴承架、第二直杆、第二滚珠丝杆、第二可移动座、第二丝杆套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轴承架对称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第一可移动座的顶部,所述第二直杆设置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轴承架之间,所述第二滚珠丝杆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轴承架之间,所述第二丝杆套螺纹连接于第二滚珠丝杆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二可移动座滑动连接于第二直杆的表面并固定连接于第二丝杆套的侧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二轴承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滚珠丝杆固定连接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微升降机构包括定位板、电动推杆和滑槽,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于外壳靠近第二可移动座一侧,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于第二可移动座的顶部,所述电动推杆的伸长端贯穿滑槽并固定连接于定位板的顶部,所述短杆固定连接于定位板的顶部,所述第二可移动座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短杆滑动贯穿滑槽并向上延伸。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中心轴的底部设置有插梢,所述定位轴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插梢插接于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两个所述胶瓶内分别储存有本胶和硬化剂。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两个胶瓶内分别添加本胶和硬化剂,并将待加工工件放置于水平盘的上侧;
S2、通过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纵向盘纵向转动,并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水平盘水平转动,从而能够任意调节待加工工件的角度,使待加工工件调节至待点胶处;
S3、通过电动推杆的伸长端推动定位板向下移动,定位板带动外壳向下移动,使点胶头靠近待点胶处;
S4、通过第三电机的输出端带动中心轴和主动齿轮同步转动,在啮合的作用下,两个从动齿轮同步转动,使本胶和硬化剂在送胶仓内向下流动,然后同时进入混料仓内,在多槽锥的搅拌作用下,本胶和硬化剂完成初步混合,然后进入出胶管内,配合静混胶杆的静态混合作用,最后从点胶头滴出至工件待点胶处完成点胶;
S5、通过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滚珠丝杆转动,第一滚珠丝杆带动第一丝杆套移动,继而带动点胶机构横向整体移动,同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滚珠丝杆转动,第二滚珠丝杆带动第二丝杆套纵向整体移动,从而灵活调节点胶机构的位置,以完成不同位置的点胶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本方案在送胶仓内设置螺旋输送器,通过螺旋输送器输送胶水,并同时进入混料仓内,经过多槽锥的搅拌作用,对本胶和硬化剂进行混合,使其进入混料仓内后能够初步混合,初步混合后的胶水进入出胶管内,静混胶杆位于出胶管内,静混胶杆的圆周表面设置有螺旋相通的流动槽,胶水进入在流动槽内螺旋流动,使胶水能够进一步混合,通过设计两步混合结构,对比现有的点胶设备,大大提高了胶水混合效果,使胶水混合更加均匀,减少固化时长,解决手工混合不匀造成固化不良、气味比较重等不足的问题。
2、本方案中使用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滚珠丝杆转动,第一滚珠丝杆带动第一丝杆套移动,继而带动点胶机构横向整体移动,同理第二直杆设置有两个,第二可移动座在两个第二直杆的表面滑动,通过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二滚珠丝杆转动,第二滚珠丝杆带动第二丝杆套纵向整体移动,从而带动点胶机构能够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基于底座的水平面上灵活调整点胶机构的位置,扩大了点胶机构的点胶范围,能够点滴不同型号的工件产品。
3、本方案通过电动推杆的伸长端推动定位板移动,可带动点胶机构整体上下移动,可驱动点胶机构短距离升降,更加精细调节点胶头与点胶处之间的距离,避免点胶位置偏移,使点胶效果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工台机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点胶机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点胶机构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外壳内部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送胶组件图;
图7为本发明的混胶锥图;
图8为本发明的混胶管处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的位移机构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图9的爆炸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底座;
2、加工台;201、支座;202、纵向盘;203、第一电机;204、水平盘;205、第二电机;
3、点胶机构;301、外壳;302、送胶仓;303、混料仓;304、螺旋输送器;305、从动齿轮;306、齿轮腔;307、安装腔;308、轴槽;309、中心轴;3010、主动齿轮;3011、第三电机;3012、多槽锥;3013、定位轴;3014、出胶管;3015、静混胶杆;3016、点胶头;3017、胶瓶安装部;3018、胶瓶;
4、可升降支撑架;
5、位移机构;501、第一轴承架;502、第一直杆;503、第一滚珠丝杆;504、第一伺服电机;505、第一丝杆套;506、第一可移动座;507、第二轴承架;508、第二直杆;509、第二滚珠丝杆;5010、第二可移动座;5011、第二丝杆套;5012、第二伺服电机;
6、微升降机构;601、定位板;602、电动推杆;603、短杆;60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包括底座1、加工台2、点胶机构3和位移机构5,其中: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可升降支撑架4;加工台2设置于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其用于放置待点胶工件;点胶机构3设置于加工台2的上侧,其用于混合两种胶水并点胶涂覆于工件表面;位移机构5设置于底座1的上侧,其用于驱动点胶机构3移动以实现精准点胶工作,其与点胶机构3之间设置有微升降机构6,通过微升降机构6小幅度调整点胶机构3点胶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加工台2位于点胶机构3的下侧,水平盘204用于放置待加工工件,外壳301上安装有两个胶瓶3018,分别储存有不同的胶水,具体为本胶和硬化剂,本胶为丙烯酸改性环氧或环氧树脂,硬化剂是改性胺,两液相混才能硬化,不须靠温度来硬应熟成的,是常温硬化胶的一种,具有很高的黏结强度,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固化时间长、手工混合不匀造成固化不良、气味比较重等不足,本方案在送胶仓302内设置螺旋输送器304,通过螺旋输送器304输送胶水,并同时进入混料仓303内,经过多槽锥3012的搅拌作用,对本胶和硬化剂进行混合,使其进入混料仓303内后能够初步混合,出胶管3014连接外壳301的底部,初步混合后的胶水进入出胶管3014内,静混胶杆3015位于出胶管3014内,静混胶杆3015的圆周表面设置有螺旋相通的流动槽,胶水进入在流动槽内螺旋流动,使胶水能够进一步混合,通过设计两步混合结构,对比现有的点胶设备,大大提高了胶水混合效果,使胶水混合更加均匀,减少固化时长,解决手工混合不匀造成固化不良、气味比较重等不足的问题,同时点胶机构3周围设置有位移机构5,通过位移机构5能够驱动点胶机构3横向和纵向位移,灵活调整外壳301的位置,扩大点胶的范围,以黏结不同的工件产品,适用范围更广。
具体的,加工台2包括支座201、纵向盘202、第一电机203、水平盘204和第二电机205,支座201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纵向盘202转动连接于支座201的一侧,第一电机203固定连接于支座201的另一侧,第一电机2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纵向盘202,水平盘204转动连接于纵向盘202内,第二电机205固定连接于纵向盘202的底部,水平盘204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205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2,支座201固定在底座1中心处,通过第一电机203可驱动纵向盘202转动,通过第二电机205可驱动水平盘204转动,使用使工件放置于水平盘204的上侧,继而能够灵活调节工件的摆放角度,以点滴各种工件的各种位置,能够对不同的工件产品进行点胶工作。
具体的,点胶机构3包括:
外壳301,其位于加工台2的上侧,其内部设置有送胶仓302、齿轮腔306、安装腔307、轴槽308,送胶仓302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腔307位于齿轮腔306的上侧,轴槽308位于两个送胶仓302之间,轴槽308和两个送胶仓302交汇处设置有混料仓303;
螺旋输送器304,其设置有两个,其分别转动连接于对应送胶仓302内,其顶部均延伸于齿轮腔306内,其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305;
中心轴309,其转动连接于轴槽308内,其顶部延伸于齿轮腔306内,其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010,主动齿轮3010与两个从动齿轮305相啮合;
第三电机3011,其固定连接于安装腔307内,其输出端固定连接于中心轴309的顶部;
胶瓶安装部3017,其设置有两个并均固定连接于外壳301的侧部,其顶部均可拆卸连接有胶瓶3018;
混合组件,其设置于混料仓303内,其用于混合混料仓303内的胶水,混合组件包括定位轴3013和多槽锥3012,定位轴3013转动连接于轴槽308内,多槽锥3012位于混料仓303内,定位轴3013的顶部与中心轴309固定连接,定位轴3013的底部与多槽锥3012可拆卸连接;以及
出胶组件,其设置于外壳301的底部,其用于螺旋输送胶水继而自动混合胶水以提高点胶效果,出胶组件出胶管3014、静混胶杆3015和点胶头3016,出胶管3014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底部,其与混料仓303连通,静混胶杆3015固定连接于出胶管3014内,点胶头3016固定连接于出胶管3014的下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送胶仓302为两个对称结构,混料仓303为两个送胶仓302汇流处,外壳301上安装有两个胶瓶3018,分别储存有本胶和硬化剂,本胶和硬化剂分别进入对应的送胶仓302内,此时通过第三电机3011的输出端带动中心轴309和主动齿轮3010同步转动,在啮合的作用下,两个从动齿轮305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螺旋输送器304同步转动,使本胶和硬化剂在送胶仓302内向下流动,然后同时进入混料仓303内,多槽锥3012位于混料仓303内,中心轴309转动时带动多槽锥3012转动,在多槽锥3012的转动用下,对本胶和硬化剂进行搅拌,使本胶和硬化剂完成初步混合,然后进入出胶管3014内,静混胶杆3015位于出胶管3014内,静混胶杆3015的圆周表面设置有螺旋相通的流动槽,胶水进入在流动槽内螺旋流动,使胶水能够进一步混合,通过设计两步混合结构,对比现有的点胶设备,大大提高了胶水混合效果,使胶水混合更加均匀,减少固化时长,解决手工混合不匀造成固化不良、气味比较重等不足的问题,最后从点胶头3016滴出至工件待点胶处完成点胶。
具体的,位移机构5包括横向移动组件和纵向移动组件,其中:
横向移动组件设置有两组,每组均包括第一轴承架501、第一直杆502、第一滚珠丝杆503、第一伺服电机504、第一丝杆套505和第一可移动座506,第一轴承架501对称设置有两个并均固定连接于可升降支撑架4的顶部,第一直杆502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轴承架501之间,第一滚珠丝杆503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轴承架501之间,第一丝杆套505螺纹连接于第一滚珠丝杆503的圆周表面,第一可移动座506滑动连接于第一直杆502的表面并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套505的顶部,第一伺服电机504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轴承架501的一侧,第一滚珠丝杆503固定连接于第一伺服电机504的输出端;
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二轴承架507、第二直杆508、第二滚珠丝杆509、第二可移动座5010、第二丝杆套5011和第二伺服电机5012,第二轴承架507对称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第一可移动座506的顶部,第二直杆508设置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轴承架501之间,第二滚珠丝杆509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轴承架507之间,第二丝杆套5011螺纹连接于第二滚珠丝杆509的圆周表面,第二可移动座5010滑动连接于第二直杆508的表面并固定连接于第二丝杆套5011的侧部,第二伺服电机5012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二轴承架507的一侧,第二滚珠丝杆509固定连接于第二伺服电机5012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9和图10,两组横向移动组件分别设置在对应可升降支撑架4的上侧,在每组横向移动组件中,第一直杆502设置有两个,第一可移动座506在两个第一直杆502的表面滑动更加稳定,不会发生偏移,且两组横向移动组件同步工作,使用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504的输出端带动第一滚珠丝杆503转动,第一滚珠丝杆503带动第一丝杆套505移动,继而带动点胶机构3横向整体移动,同理第二直杆508设置有两个,第二可移动座5010在两个第二直杆508的表面滑动,通过第二伺服电机5012的输出端带动第二滚珠丝杆509转动,第二滚珠丝杆509带动第二丝杆套5011纵向整体移动,从而带动点胶机构3能够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基于底座1的水平面上灵活调整点胶机构3的位置,扩大了点胶机构3的点胶范围,能够点滴不同型号的工件产品。
具体的,微升降机构6包括定位板601、电动推杆602和滑槽604,定位板601固定连接于外壳301靠近第二可移动座5010一侧,电动推杆602固定连接于第二可移动座5010的顶部,电动推杆602的伸长端贯穿滑槽604并固定连接于定位板601的顶部,短杆603固定连接于定位板601的顶部,第二可移动座5010的顶部开设有滑槽604,短杆603滑动贯穿滑槽604并向上延伸。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定位板601固定在外壳301侧部,通过电动推杆602的伸长端推动定位板601移动,可带动点胶机构3整体上下移动,可驱动点胶机构3短距离升降,更加精细调节点胶头3016与点胶处之间的距离,避免点胶位置偏移,使点胶效果更加精确。
具体的,中心轴309的底部设置有插梢,定位轴3013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插梢插接于凹槽内。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参阅图6和图7,插梢和凹槽采用拼接结构,使中心轴309和定位轴3013安装更加方便,无需使用螺栓中心轴309和定位轴3013进行固定。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在两个胶瓶3018内分别添加本胶和硬化剂,并将待加工工件放置于水平盘204的上侧;
S2、通过第一电机203的输出端带动纵向盘202纵向转动,并通过第二电机205的输出端带动水平盘204水平转动,从而能够任意调节待加工工件的角度,使待加工工件调节至待点胶处;
S3、通过电动推杆602的伸长端推动定位板601向下移动,定位板601带动外壳301向下移动,使点胶头3016靠近待点胶处;
S4、通过第三电机3011的输出端带动中心轴309和主动齿轮3010同步转动,在啮合的作用下,两个从动齿轮305同步转动,使本胶和硬化剂在送胶仓302内向下流动,然后同时进入混料仓303内,在多槽锥3012的搅拌作用下,本胶和硬化剂完成初步混合,然后进入出胶管3014内,配合静混胶杆3015的静态混合作用,最后从点胶头3016滴出至工件待点胶处完成点胶;
S5、通过第一伺服电机504的输出端带动第一滚珠丝杆503转动,第一滚珠丝杆503带动第一丝杆套505移动,继而带动点胶机构3横向整体移动,同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5012的输出端带动第二滚珠丝杆509转动,第二滚珠丝杆509带动第二丝杆套5011纵向整体移动,从而灵活调节点胶机构3的位置,以完成不同位置的点胶工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其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可升降支撑架(4);
加工台(2),其设置于底座(1)的顶部中心处,其用于放置待点胶工件;
点胶机构(3),其设置于加工台(2)的上侧,其用于混合两种胶水并点胶涂覆于工件表面;以及
位移机构(5),其设置于底座(1)的上侧,其用于驱动点胶机构(3)移动以实现精准点胶工作,其与点胶机构(3)之间设置有微升降机构(6),通过微升降机构(6)小幅度调整点胶机构(3)点胶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台(2)包括支座(201)、纵向盘(202)、第一电机(203)、水平盘(204)和第二电机(205),所述支座(201)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所述纵向盘(202)转动连接于支座(201)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203)固定连接于支座(20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电机(2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于纵向盘(202),所述水平盘(204)转动连接于纵向盘(202)内,所述第二电机(205)固定连接于纵向盘(202)的底部,所述水平盘(204)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205)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机构(3)包括:
外壳(301),其位于加工台(2)的上侧,其内部设置有送胶仓(302)、齿轮腔(306)、安装腔(307)、轴槽(308),所述送胶仓(302)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安装腔(307)位于齿轮腔(306)的上侧,所述轴槽(308)位于两个送胶仓(302)之间,所述轴槽(308)和两个送胶仓(302)交汇处设置有混料仓(303);
螺旋输送器(304),其设置有两个,其分别转动连接于对应送胶仓(302)内,其顶部均延伸于齿轮腔(306)内,其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305);
中心轴(309),其转动连接于轴槽(308)内,其顶部延伸于齿轮腔(306)内,其顶部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3010),所述主动齿轮(3010)与两个从动齿轮(305)相啮合;
第三电机(3011),其固定连接于安装腔(307)内,其输出端固定连接于中心轴(309)的顶部;
胶瓶安装部(3017),其设置有两个并均固定连接于外壳(301)的侧部,其顶部均可拆卸连接有胶瓶(3018);
混合组件,其设置于混料仓(303)内,其用于混合混料仓(303)内的胶水;以及
出胶组件,其设置于外壳(301)的底部,其用于螺旋输送胶水继而自动混合胶水以提高点胶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包括定位轴(3013)和多槽锥(3012),所述定位轴(3013)转动连接于轴槽(308)内,所述多槽锥(3012)位于混料仓(303)内,所述定位轴(3013)的顶部与中心轴(309)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轴(3013)的底部与多槽锥(3012)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组件出胶管(3014)、静混胶杆(3015)和点胶头(3016),所述出胶管(3014)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底部,其与混料仓(303)连通,所述静混胶杆(3015)固定连接于出胶管(3014)内,所述点胶头(3016)固定连接于出胶管(3014)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机构(5)包括横向移动组件和纵向移动组件,其中:
横向移动组件设置有两组,每组均包括第一轴承架(501)、第一直杆(502)、第一滚珠丝杆(503)、第一伺服电机(504)、第一丝杆套(505)和第一可移动座(506),所述第一轴承架(501)对称设置有两个并均固定连接于可升降支撑架(4)的顶部,所述第一直杆(502)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轴承架(501)之间,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03)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一轴承架(501)之间,所述第一丝杆套(505)螺纹连接于第一滚珠丝杆(503)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一可移动座(506)滑动连接于第一直杆(502)的表面并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套(505)的顶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04)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一轴承架(501)的一侧,所述第一滚珠丝杆(503)固定连接于第一伺服电机(504)的输出端;
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二轴承架(507)、第二直杆(508)、第二滚珠丝杆(509)、第二可移动座(5010)、第二丝杆套(5011)和第二伺服电机(5012),所述第二轴承架(507)对称设置有两个并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第一可移动座(506)的顶部,所述第二直杆(508)设置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轴承架(501)之间,所述第二滚珠丝杆(509)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二轴承架(507)之间,所述第二丝杆套(5011)螺纹连接于第二滚珠丝杆(509)的圆周表面,所述第二可移动座(5010)滑动连接于第二直杆(508)的表面并固定连接于第二丝杆套(5011)的侧部,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012)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二轴承架(507)的一侧,所述第二滚珠丝杆(509)固定连接于第二伺服电机(5012)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升降机构(6)包括定位板(601)、电动推杆(602)和滑槽(604),所述定位板(601)固定连接于外壳(301)靠近第二可移动座(5010)一侧,所述电动推杆(602)固定连接于第二可移动座(5010)的顶部,所述电动推杆(602)的伸长端贯穿滑槽(604)并固定连接于定位板(601)的顶部,所述短杆(603)固定连接于定位板(601)的顶部,所述第二可移动座(5010)的顶部开设有滑槽(604),所述短杆(603)滑动贯穿滑槽(604)并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309)的底部设置有插梢,所述定位轴(3013)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插梢插接于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胶瓶(3018)内分别储存有本胶和硬化剂。
10.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的使用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在两个胶瓶(3018)内分别添加本胶和硬化剂,并将待加工工件放置于水平盘(204)的上侧;
S2、通过第一电机(203)的输出端带动纵向盘(202)纵向转动,并通过第二电机(205)的输出端带动水平盘(204)水平转动,从而能够任意调节待加工工件的角度,使待加工工件调节至待点胶处;
S3、通过电动推杆(602)的伸长端推动定位板(601)向下移动,定位板(601)带动外壳(301)向下移动,使点胶头(3016)靠近待点胶处;
S4、通过第三电机(3011)的输出端带动中心轴(309)和主动齿轮(3010)同步转动,在啮合的作用下,两个从动齿轮(305)同步转动,使本胶和硬化剂在送胶仓(302)内向下流动,然后同时进入混料仓(303)内,在多槽锥(3012)的搅拌作用下,本胶和硬化剂完成初步混合,然后进入出胶管(3014)内,配合静混胶杆(3015)的静态混合作用,最后从点胶头(3016)滴出至工件待点胶处完成点胶;
S5、通过第一伺服电机(504)的输出端带动第一滚珠丝杆(503)转动,第一滚珠丝杆(503)带动第一丝杆套(505)移动,继而带动点胶机构(3)横向整体移动,同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5012)的输出端带动第二滚珠丝杆(509)转动,第二滚珠丝杆(509)带动第二丝杆套(5011)纵向整体移动,从而灵活调节点胶机构(3)的位置,以完成不同位置的点胶工作。
CN202310688171.7A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66377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8171.7A CN116637779A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88171.7A CN116637779A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7779A true CN116637779A (zh) 2023-08-25

Family

ID=87618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88171.7A Pending CN116637779A (zh) 2023-06-12 2023-06-12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3777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2524A (zh) * 2024-02-27 2024-03-29 苏州锐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点胶机构、smt点胶机及点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2524A (zh) * 2024-02-27 2024-03-29 苏州锐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芯片点胶机构、smt点胶机及点胶方法
CN117772524B (zh) * 2024-02-27 2024-05-14 苏州锐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smt芯片点胶机及点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637779A (zh) 一种双组份胶粘剂点胶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700916U (zh) 用于点胶机的输送装置
CN113333238A (zh) 一种用于防爆场合的涂胶装置及方法
CN109692767A (zh) 一种稳定型机械控制式混料辊-喷涂互换装置
CN208230217U (zh) 一种自动化涂胶装置
CN211436836U (zh) 一种点胶机构
CN203664146U (zh) 齿轮自动涂油装置
KR20090013318A (ko) 액상의 화장품 내용물을 용기 내에 자동 주입하기 위한분사노즐의 제어방법 및 그 제어장치
CN213435383U (zh) 双压盘泵点胶机
CN208086053U (zh) 一种灌装机
CN207416023U (zh) 全面侧涂机
CN111672375B (zh) 一种复合板生产工艺
CN212524752U (zh) 一种光栅盘点胶组装机
CN209241380U (zh) 一种抗体高效分装器
CN113714043A (zh) 一种双向深孔点胶装置
CN111822242A (zh) 一种旋转点胶装置及其旋转点胶方法
CN220969721U (zh) 旋转点胶组件
CN220027614U (zh) 一种带有涂胶设备传送线
CN112554516B (zh) 一种利用环氧胶进行瓷砖墙的空隙修补装置
CN113182123B (zh) 一种芯片点胶机的点胶装置
CN217747878U (zh) 一种用于密封胶注胶装置
CN114226161B (zh) 一种喇叭点胶机
CN220678407U (zh) 一种自动涂胶装置
CN212883339U (zh) 一种可调的全自动点胶机接料机构
CN205288875U (zh) 手动挤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