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35322A - 电梯的构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构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35322A
CN116635322A CN202080107774.8A CN202080107774A CN116635322A CN 116635322 A CN116635322 A CN 116635322A CN 202080107774 A CN202080107774 A CN 202080107774A CN 116635322 A CN116635322 A CN 1166353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way
deck
lifting
guar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777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O·兰茨
M·雷萨南
M·哈帕涅米
A·韦恩霍
J·莱尼
A·海科南
S·科文兰塔
郭凯
潘雪松
J·里哈南
J·凯希拉
J·米斯塔拉蒂
M·库克拉
罗文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 Corp filed Critical K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635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353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0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hoist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3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32Safety or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persons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构造装置,包括井道(1);防护甲板(2),防护甲板安装在井道(1)内,用于保护井道(1)的位于防护甲板下方的部分免受坠落物体影响;其中防护甲板(2)包括盖(3),盖延伸跨过井道(1)并覆盖井道(1),以便阻挡物体落入盖下方的井道(1)中;框架(4),框架安装在井道(1)的固定结构(1a、1b)上;以及提升装置(5),用于提升防护甲板(2)下方的建筑材料(8)。提升装置(5)由防护甲板(2)支撑,提升装置(5)包括安装在防护甲板(2)上的提升机(5a),以及能够利用提升机(5a)移动的柔性张力构件(5b)。

Description

电梯的构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构造装置,并且更特别地涉及构造期间在建电梯井道内的材料处理。
背景技术
当电梯或围绕电梯的建筑物正在构造时,电梯井道下部可能有安装工人正在执行构造工作。而且,井道的下部可能已经投入构造期间的运输使用。在构造期间,物体落入井道的下部的风险增加。例如,工具或建筑材料可能落入井道中。必须避免坠落物体损害位于井道下部的人员和部件。
在现有技术中,电梯的构造装置已经被提供为包括顶部防护甲板,用于保护井道的位于防护甲板下方的部分免受坠落物体影响,该防护甲板包括盖,盖延伸跨过井道并覆盖井道,从而阻挡物体落入盖下方的井道中。例如,已知的防护甲板已经在文献EP2636629B1和EP3388379A1中公开。
在电梯的构造装置中,要被安装的的材料需要被提升至预期位置。为此,通常使用物料提升机。要被安装的的材料可以包括电梯部件,诸如导轨段。通常,可能还需要移动其它荷载,诸如安装平台。由物料提升机悬置的部件可以从工作平台固定至部件的位置。在现有技术中,在防护甲板下方,各种支撑结构已经用于支撑电梯构造中所需要的元件。例如,物料提升机已经由安装在防护甲板下方的结构(诸如梁)支撑。
已知的解决方案的一个缺点在于:方案相对复杂,并且在构造进程中需要在过程中进行大量重新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引入一种新型电梯构造装置。一个目的在于引入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和/或说明书其它地方讨论或暗示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一个目的尤其在于引入一种能够安全且简单地提供构造期间的保护和材料提升的解决方案。
尤其提出了实施例,其中利用简单的结构安全地实现了以下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从电梯井道底部开始的构造进程中,需要的重新布置相对较少。
——实现能够进行材料提升的安全且灵活的结构。
——实现安全的材料提升,其中提升范围可以非常大。
——提升能够由人从最佳位置操作。
——支撑结构的定位可以自由选择、容易地找到以及根据需要改变,而不必依赖于专门在电梯井道壁中形成的凹穴或层站开口。
——防护甲板能够简单地在期望的竖直位置处进行竖直支撑。
——在构造期间,能够以安全且优化的方式同时执行不同荷载的提升。
——能够使导轨段和/或层站门的安装更高效。
提出了一种新型电梯构造装置,包括井道;以及防护甲板,防护甲板安装在井道内,用于保护井道的位于防护甲板下方的部分免受坠落物体影响;其中防护甲板包括盖,盖延伸跨过井道并覆盖井道,特别是从而阻挡物体落入盖下方的井道中;以及框架,框架安装在井道的固定结构上;以及提升装置,用于提升防护甲板下方的建筑材料。提升装置由防护甲板支撑,并且提升装置包括安装在防护甲板上的提升机,以及能够利用提升机移动的柔性张力构件。
利用该解决方案,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或多个。
下面将介绍该装置的优选进一步细节,这些进一步细节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组合与该装置进行组合。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柔性张力构件由提升机悬置,并且柔性张力构件上,特别是柔性张力构件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器,例如钩或抓爪,与要被提升的建筑材料连接或能够连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装置包括第二提升装置,用于提升由防护甲板支撑的防护甲板下方的荷载,荷载优选是位于防护甲板下方的电梯的安装平台或可移动机房,或位于防护甲板下方的电梯轿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提升装置包括第二提升机,以及能够利用第二提升机移动的第二柔性张力构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防护甲板包括转向轮,转向轮安装在防护甲板上,用于引导和支撑第二柔性张力构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提升机安装在荷载上,并且第二柔性张力构件绕过转向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升装置包括控制器,用于响应于驱动信号(特别是控制器的电机的旋转)来控制提升机,并且控制器1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驱动信号。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装置包括:
操作设备,操作设备包括能够由用户操作的界面,用于输入提升装置的驱动命令,操作设备被配置为响应于由用户输入的命令,发送无线驱动信号;以及
中继站;
其中中继站被配置为将来自操作设备的无线驱动信号中继到提升装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中继站被安装为比操作设备更靠近提升机。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升机包括电机m,电机m被布置为使驱动轮w旋转,驱动轮被布置为接合柔性张力构件。驱动轮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驱动轮,但优选是鼓轮,柔性张力构件可以通过驱动轮的旋转而卷绕在鼓轮周围。备选地,也可以是任何其它类型的接合,诸如通过摩擦或在柔性张力构件上产生拉力的强制接合。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操作设备包括控制器,控制器被配置为与中继站的控制器无线通信,并且中继站的控制器被配置为与提升装置的控制器无线通信。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操作设备的位置比防护甲板和中继站低。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装置包括井道内的要被安装的导轨段存储装置,存储装置搁置在防护甲板的顶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装置包括井道内的要被安装的层站门存储装置,存储装置搁置在防护甲板的顶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防护甲板,该另外的防护甲板安装在井道内,用于保护井道的位于该另外的防护甲板下方的部分免受坠落物体影响,该另外的防护甲板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限定,并且装置包括井道内的要被安装的层站门存储装置,存储装置搁置在该另外的防护甲板的顶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固定结构是井道的相对竖直壁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框架固定至井道的相对竖直壁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框架包括细长固定构件,在框架沿井道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中的每一侧,细长固定构件水平地定向,并且细长固定构件抵靠井道的相对竖直壁面固定。优选地,细长固定构件通过螺栓抵靠井道的相对竖直壁面固定,螺栓优选延伸至井道壁上的孔中,井道壁优选包括混凝土。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框架的宽度(即框架在井道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优选是可调节的。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框架包括水平定向的多个梁,并且使得梁的纵向轴线平行于井道的宽度方向。梁位于相同的竖直高度,并且沿井道的深度方向彼此相邻地设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细长固定构件固定在梁的相对端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框架包括至少四个梁,优选更多个,最优选5至10个。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梁是伸缩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防护甲板包括枢转地连接至框架的支撑梁,以及安装在支撑梁上的转向轮(也称“第一转向轮”),柔性张力构件被引导从提升机经过到达转向轮、越过转向轮,然后在井道中从转向轮向下。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更具体地,支撑梁围绕相对于框架的竖直轴线x和/或水平轴线x2枢转地连接至框架。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梁在盖下方位于井道内。因此,支撑梁也由盖保护。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梁在框架下方位于井道内。因此,支撑梁简单地被支撑,并且移动相对自由,使得柔性张力构件不会接触框架的部分。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轮在距轴线x一定距离处由梁支撑,由此当支撑梁围绕该轴线枢转时,转向轮在距轴线x一定距离处围绕竖直轴线x沿圆形路径移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轮在距轴线x2一定距离处由梁支撑,由此当支撑梁围绕该轴线枢转时,转向轮在距轴线x2一定距离处围绕水平轴线x2沿圆形路径移动。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轮相对于框架的位置能够通过使支撑梁围绕轴线x和/或轴线x2枢转来调节。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由此,柔性张力构件在井道中从第一转向轮向下延伸的部分的水平位置能够通过使支撑梁围绕轴线x和/或轴线x2枢转来调节。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由此,由柔性张力构件在井道中从第一转向轮向下延伸的部分支撑的连接器的水平位置能够通过使支撑梁围绕轴线x和/或轴线x2枢转来调节。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防护甲板包括第二转向轮,用于引导柔性张力构件从提升机经过到达(第一)转向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升机的位置比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高,优选比盖的上表面高,并且柔性张力构件被引导从提升机经过到达转向轮、从转向轮下方经过,并且引导柔性张力构件从提升机经过到达第一转向轮,越过第一转向轮,然后在井道中从第一转向轮向下。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升机至少部分地位于盖的上表面上方,并且防护甲板包括通路,通过该通路引导柔性张力构件从提升机经过到达第一转向轮。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框架包括形成通路的竖直定向管。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梁包括围绕管安装的圆筒,管用作铰接结构的铰接轴,圆筒用作铰接结构的铰接壳体,两者围绕彼此枢转。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管的下端设置有在圆筒下方延伸的支座,用于保持圆筒以防止圆筒下移。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梁在盖下方位于井道内,因而也由盖保护。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梁在框架下方位于井道内,因而简单地被支撑,并且移动相对自由,使得柔性张力构件不会接触框架的部分。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盖具有平坦上表面。平坦上表面优选是水平的。平坦水平上表面的面积优选为至少1m2,优选更大。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升机的位置比盖的上表面更高。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盖覆盖井道的横截面积的至少90%。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装置包括电梯轿厢,电梯轿厢安装在比防护甲板更低的位置。优选地,电梯轿厢安装在导轨线上,导轨线包括安装地比防护甲板更低的导轨段。
在建的电梯优选是用于运送乘客和/或货物的电梯。优选地,电梯轿厢具有内部空间,内部空间适合于容纳一个或多个乘客,并且轿厢可以设置有门,用于形成封闭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示例并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包括安装在井道中的防护甲板的电梯的构造装置实施例。
图2示出了操作设备、中继站和提升装置的连接的优选细节。
图3示出了图2的操作设备、中继站和提升装置以及连接的优选细节。
图4以局部透视图的形式示出了图1的装置的优选细节。
图5从底侧示出图4的细节。
图6从侧面示出图4的细节和图1的装置的优选细节。
图7示出了装置A的进一步优选细节。
图8示出了利用图1至7的装置和防护甲板的另一实施例。
根据附图及其相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电梯的构造装置A,包括形成在建筑物内的井道1,以及防护甲板2,防护甲板2安装在井道1内,用于保护井道1的位于防护甲板2下方的部分免受坠落物体影响。防护甲板2包括盖3,盖3延伸跨过井道1并覆盖井道1,从而阻挡物体落入盖3下方的井道1中;以及框架4,框架4安装在井道1的固定结构1a、1b上。盖3优选安装在框架4上。
防护甲板2包括提升装置5,用于提升防护甲板2下方的建筑材料。提升装置5由防护甲板2支撑。提升装置5包括提升机5a,提升机5a安装在防护甲板2上,优选特别是安装在防护甲板2的框架4上;以及能够利用提升机5a移动的柔性张力构件5b。以这种方式安装在防护甲板2上的提升机5a在井道的较高部分中简单地提供了有效的材料提升能力,使得材料提升装置因此也能够与防护甲板2一起在井道1内自动地重新定位。
如图1所示,柔性张力构件5b由提升机5a悬置,并且柔性张力构件5b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器5b1,例如钩,与要被提升的建筑材料8连接或能够连接。在图1的装置中,连接器5b1与要被提升的建筑材料8连接,该建筑材料8是导轨段。
将材料提升装置5的提升机5a安装在防护甲板2上的挑战在于,防护甲板2通常需要比材料提升装置5的连接器5b1的高度高出许多,并且比需要执行构造工作的高度高出许多。由此,提升机5a也远离必须有人员监督和控制材料提升的高度。使得难以简单且可靠地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提升机5a。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图1的提升装置5包括控制器5a1,用于响应于驱动信号而控制提升机5a,特别是提升机5a的电机的旋转,并且控制器5a1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驱动信号。图2和图3示出了优选细节。通过无线连接,可以相对自由地控制提升。为了促进驱动信号传输的可靠性,特别是从提升机5a的下方远距离处传输的可靠性,装置包括:操作设备16,操作设备16包括能够由用户操作的界面17,用于输入提升装置5的驱动命令,操作设备16被配置为响应于由用户输入的命令,发送无线驱动信号;以及中继站18;其中中继站18被配置为将来自操作设备16的无线驱动信号中继到提升装置5,特别是提升装置5的控制器5a1。中继站18有助于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并且可以被定位为能够如所期望的那样可靠地中继信号。中继站的定位相对简单,而界面17或提升装置的定位则不能自由选择,以确保良好的传输。
优选地,中继站18被安装为比操作设备16更靠近提升机5a。然而,即使实际上不是更靠近提升装置,中继站也能促进通信,因为中继站提供用于信号的备选或附加路线,例如以便绕过诸如混凝土地板或墙壁的障碍物,例如,当试图使用层站上的操作设备操作提升装置时,这可能是相关的。
优选地,中继站18安装在井道内。因此,该装置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靠的,例如当站在层站上的人操作同样位于层站处的操作设备16时。借助于中继站18,控制信号可以可靠地中继至提升装置5。中继站18可以针对这种用途进行优化,特别是在接收弱信号和发送强信号的灵敏度方面,例如能够穿透结构。
该装置是优选的且特别的,使得操作设备16包括控制器16a,控制器16a被配置为与中继站18的控制器18a无线通信,并且中继站18的控制器18a被配置为与提升装置的控制器5a1无线通信。
在图1中,操作设备16的位置比防护甲板2和中继站18低。这是该装置最有利的典型情况。
框架4固定至井道1的相对竖直壁面1a-1b。
框架4包括细长固定构件43、44,在框架的宽度方向w上的相对侧中的每一侧,细长固定构件水平地定向(即构件的纵向轴线是水平的),并且细长固定构件43、44抵靠井道1的相对竖直壁面1a、1b固定。如图1所示,优选地,细长固定构件43、44通过螺栓抵靠井道1的相对竖直壁面1a、1b固定,螺栓优选延伸至井道1的壁上的孔中,井道壁优选包括混凝土。
框架4的宽度优选是能够调节的。图4至5详细公开了有利于调节的特征。为此,框架4包括多个水平定向的梁40(即纵向轴线是水平的),并且使得梁的纵向轴线平行于井道1的宽度方向w。梁40位于相同的竖直高度,并且沿井道1的深度方向d彼此相邻地设置。
框架4包括至少四个梁4b,优选更多个,最优选5至10个,诸如图4至5中所示的7个。
细长固定构件43、44固定在梁4b的相对端上。梁4b优选是伸缩梁。每个伸缩梁4b优选包括中心梁40和可移动地安装在中心梁上的两个端梁41、42。两个端梁41、42优选可移动地安装在中心梁内,特别是使得端部从中心梁40的内部空间伸出。
防护甲板2包括枢转地连接至框架4的支撑梁7,以及安装在支撑梁7上的转向轮71。柔性张力构件5b被引导从提升机5a经过到达转向轮71、越过转向轮71,然后在井道1中从转向轮71向下。
更具体地,支撑梁7围绕相对于框架4的竖直轴线x以及水平轴线x2枢转地连接至框架4。
转向轮71由梁7支撑在距轴线x一定距离处,由此当支撑梁7围绕该轴线x枢转时,转向轮71在距轴线x一定距离处围绕竖直轴线x沿圆形路径移动。
转向轮71在距轴线x2一定距离处由梁7支撑,由此当支撑梁7围绕该轴线枢转时,转向轮71在距轴线x2一定距离处围绕水平轴线x2沿圆形路径移动。
转向轮71相对于框架的位置能够通过使支撑梁7围绕轴线x和/或轴线x2枢转来调节。
围绕竖直轴线和水平轴线枢转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这提供了转向轮71非常灵活的可动性。然而,围绕两个轴线枢转不是必需的,因为如果支撑梁7仅围绕轴线x、x2中的一个枢转,也能够实现一些优点,在这种情况下,最优选的是支撑梁7围绕竖直轴线x枢转。与图1的构造相比,图4示出了支撑梁7围绕竖直轴线x枢转90度的构造。
柔性张力构件5b在井道1中从转向轮71向下延伸的部分的水平位置能够通过使支撑梁7围绕轴线x和/或轴线x2枢转来调节。
由此,由柔性张力构件5b在井道1中从转向轮71向下延伸的部分支撑的连接器5b1的水平位置能够通过使支撑梁7围绕轴线x和/或轴线x2枢转来调节。
支撑梁7的枢转特性使得提升机5a相对于框架4的位置能够简单且相对自由地调节,从而使得提升点对于在井道1的不同水平位置处发生的材料提升操作而言是最佳的。
此外,优选提供张力构件5b的引导,如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防护甲板2包括第二转向轮72,用于引导柔性张力构件5b从提升机5a经过到达转向轮71。
提升机5a的位置比转向轮71和72高,并且优选也比盖3的上表面f高,并且柔性张力构件5b被引导从提升机5a经过到达转向轮72、从转向轮72下方经过,并且柔性张力构件5b从提升机5a经过到达转向轮71、越过转向轮71,然后在井道1中从转向轮71向下。
提升机5a至少部分地位于盖3的上表面f上方,并且防护甲板2包括通路80,通过该通路80引导柔性张力构件5b从提升机5a经过到达转向轮72。框架4包括形成通路80的竖直定向管81。支撑梁7包括围绕管81安装的圆筒82,管用作铰接结构的铰接轴,圆筒用作铰接结构的铰接壳体,两者围绕彼此枢转。管的下端设置有在圆筒下方延伸的支座,用于保持圆筒以防止圆筒下移。
材料提升装置5被很好地优化,以用于灵活的材料提升。然而,通常存在提升大荷载的需求,诸如:位于防护甲板2下方的电梯的安装平台或可移动机房,或位于防护甲板2下方的电梯轿厢100。为此,装置包括第二提升装置6,用于提升由防护甲板2支撑的防护甲板2下方的荷载9、10,荷载优选是例如位于防护甲板2下方的电梯的安装平台或可移动机房。第二提升装置6包括第二提升机6a和能够利用第二提升机6a移动的第二柔性张力构件6b。
提升装置5(也称“第一”提升装置5)的提升机5a的额定荷载可以不同于第二提升装置6的提升机6a的额定荷载。优选地,第一提升装置5的提升机5a的额定荷载小于第二提升装置6的提升机6a的额定荷载。
第二提升装置6的提升能力可以利用转向轮6c增加。因此,为了增加提升能力,转向轮6c已经安装在防护甲板2上,用于引导和支撑第二柔性张力构件6b。这还使得能够将提升机6a安装为与防护甲板2分离。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二提升机6a安装在荷载9、10上,并且第二柔性张力构件6b绕过转向轮6c。
图7示出了装置A的进一步优选细节,特别是井道1下端的装置的细节。图1至6示出的部件的位置高于图7中的部件,因此在图7中未示出。如图所示,优选地,装置A包括电梯轿厢100,电梯轿厢100安装在比防护甲板2更低的位置。如图7所示,电梯轿厢100经由诸如辊或滑动导轨的引导构件101安装在包括导轨段8的导轨线上。特别地,装置A涉及一种在建电梯。因此,在所示时刻,轿厢可以是能够移动或不能移动的。相应地,轿厢100可以形成阶跃式电梯或传统电梯的轿厢。
图8示出了利用图1至7的装置A和防护甲板2的另一实施例。防护甲板2及其相连接的特征以虚线示出,并且如参照图1所示和描述的。
在该实施例中,装置A包括井道1内的要被安装的导轨段8的存储装置50,存储装置50搁置在防护甲板2的顶部。该装置包括井道内的要被安装的层站门11的存储装置60,存储装置60搁置在防护甲板2的顶部。在防护甲板2上存储层站门11和/或导轨段8保护了井道1,同时使得构造快速且高效。搁置在防护甲板2上的层站门11和/或导轨段8能够简单且快速地安装在防护甲板2的上方或下方。
在图8中,装置A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防护甲板2',该另外的防护甲板'安装在井道1内,用于保护井道1的位于该另外的防护甲板2'下方的部分免受坠落物体影响,该另外的防护甲板2'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限定的,并且装置A包括井道1内的要被安装的层站门11的存储装置60,存储装置50搁置在该另外的防护甲板2'的顶部,和/或要被安装的导轨段8的存储装置50,存储装置50搁置在该另外的防护甲板2'的顶部。
在构造工作的早期阶段,层站门11和/或导轨段8可以分布在井道内的竖直隔开位置以存储在该位置。因此,当电梯构造继续进行,达到第一水平时,搁置在防护甲板2上的导轨段8和/或层站门11能够简单且快速地安装在所涉及的防护甲板2的上方或下方。此后,当电梯构造进一步继续进行,达到第二水平时,搁置在另外的防护甲板2'上的导轨段8和/或层站门11能够简单且快速地安装在所涉及的另外的防护甲板2'的上方或下方。
一般优选地,盖3具有平坦上表面。平坦上表面优选是水平的。这有利于将防护甲板用作人可以站立的平台和/或可以提供存储装置50和/或60的平台。水平上表面的面积优选为至少1m2,优选更大。
一般优选地,盖3覆盖井道1的横截面积的至少90%。
一般地,盖3优选包括一个或多个板元件。一个或多个板元件可以形成层结构。
在本申请中,已经呈现了该装置优选的若干细节。这意味着这些细节是优选的,但不应被理解为是必要的,因为装置也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描述和附图仅旨在教导发明人已知的制造和使用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本发明构思可以以各种方式实现,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明显的。因此,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教导所理解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情况下,可以修改或改变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因此,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及其实施例不限于上文所描述的示例,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变化。

Claims (33)

1.一种电梯的构造装置(A),包括
井道(1);
防护甲板(2),所述防护甲板安装在所述井道(1)内侧,用于保护所述井道(1)的位于所述防护甲板下方的部分免受坠落物体影响;
其中所述防护甲板(2)包括
盖(3),所述盖延伸跨过所述井道(1)并覆盖所述井道(1),使得阻挡物体落入所述盖下方的所述井道(1)中;
框架(4),所述框架安装在所述井道(1)的固定结构(1a、1b)上;以及
提升装置(5),所述提升装置用于提升所述防护甲板(2)下方的建筑材料(8);
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5)由所述防护甲板(2)支撑,所述提升装置(5)包括安装在所述防护甲板(2)上的提升机(5a),以及能够利用所述提升机(5a)移动的柔性张力构件(5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柔性张力构件(5b)由所述提升机(5a)悬置,并且所述柔性张力构件(5b)设置有连接器(5b1),所述连接器与要被提升的建筑材料(8)连接或能够与所述要被提升的建筑材料(8)连接。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A)包括第二提升装置(6),用于提升由所述防护甲板(2)支撑的位于所述防护甲板(2)下方的荷载(9、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提升装置(6)包括第二提升机(6a)和能够利用所述第二提升机(6a)移动的第二柔性张力构件(6b)。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防护甲板(2)包括转向轮(6c),所述转向轮被安装在所述防护甲板(2)上,用于引导和支撑所述第二柔性张力构件(6b)。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4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提升机(6a)被安装在所述荷载(9、10)上,并且所述第二柔性张力构件(6b)绕过所述转向轮(6c)。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提升装置(5)包括控制器(5a1),用于响应于驱动信号,特别是所述控制器的电机的旋转(m),来控制所述提升机(5a),并且所述控制器(5a1)包括接收器,用于接收无线驱动信号。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A)包括
操作设备(16),所述操作设备包括能够由用户操作的界面(17),用于输入所述提升装置(5)的驱动命令,所述操作设备(16)被配置为响应于由所述用户输入的命令而发送无线驱动信号;以及
中继站(18);
其中所述中继站(18)被配置为将来自所述操作设备(16)的无线驱动信号中继到所述提升装置(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操作设备(16)包括控制器(16a),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与所述中继站(18)的控制器(18a)无线通信,并且所述中继站(18)的控制器(18a)被配置为与所述提升装置(5)的控制器(5a1)无线通信。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8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中继站(18)被安装为比所述操作设备(16)被设置的地方更靠近所述提升机(5a)。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操作设备(16)比所述防护甲板(2)和所述中继站(18)低。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提升机(5a)包括电机(m),所述电机被布置为使驱动轮(dw)旋转,所述驱动轮被布置为接合所述柔性张力构件(5b)。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A)包括所述井道(1)内的要被安装的导轨段(8)的存储装置(50),所述存储装置(50)搁置在所述防护甲板(2)的顶部。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A)包括所述井道(1)内的要被安装的层站门(11)的存储装置(60),所述存储装置(60)搁置在所述防护甲板(2)的顶部。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防护甲板(2'),所述另外的防护甲板安装在所述井道(1)内,用于保护所述井道(1)的位于所述另外的防护甲板下方的部分免受坠落物体影响,所述另外的防护甲板(2')优选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限定的,并且所述装置(A)包括位于所述井道(1)内的要被安装的层站门(11)的存储装置(60),所述存储装置(60)搁置在所述另外的防护甲板(2')的顶部,和/或要被安装的导轨段(8)的存储装置(50),所述存储装置(50)搁置在所述另外的防护甲板(2')的顶部。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框架(4)被固定至所述井道(1)的相对竖直壁面(1a、1b)。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框架(4)包括细长固定构件(43、44),在所述框架(4)沿所述井道(1)的宽度方向(w)上的相对侧中的每一侧,所述细长固定构件被水平地定向,并且所述细长固定构件(43、44)抵靠所述井道(1)的相对竖直壁面(1a、1b)被固定。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框架(4)包括水平定向的多个梁(4b),并且使得所述梁的纵向轴线平行于所述井道(1)的宽度方向(w)。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7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细长固定构件(43、44)被固定在所述梁(4b)的相对端上。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框架(4)的宽度是能够调节的。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18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梁(4b)是伸缩梁。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防护甲板(2)包括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4)的支撑梁(7)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梁(7)上的转向轮(71),所述柔性张力构件(5b)被引导以从所述提升机(5a)经过到达所述转向轮(71)、越过所述转向轮(71),并且在所述井道(1)中从所述转向轮(71)向下。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支撑梁(7)围绕相对于所述框架(4)的竖直轴线(x)和/或水平轴线(x2)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框架(4)。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2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梁(7)在所述盖(3)下方位于所述井道(1)内。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2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梁(7)在所述框架(4)下方位于所述井道(1)内。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3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转向轮(71)在距所述轴线(x)一定距离处由所述梁(7)支撑,由此当所述支撑梁(7)围绕所述竖直轴线(x)枢转时,所述转向轮(71)在距所述轴线(x)一定距离处围绕所述竖直轴线(x)沿圆形路径移动。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3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布置,其中所述转向轮(71)在距所述水平轴线(x2)一定距离处由所述梁(7)支撑,由此当所述支撑梁(7)围绕所述水平轴线(x2)枢转时,所述转向轮(71)在距所述轴线(x2)一定距离处围绕所述水平轴线(x2)沿圆形路径移动。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3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转向轮(71)相对于所述框架(4)的位置能够通过使所述支撑梁(7)围绕所述竖直轴线(x)和/或所述水平轴线(x2)枢转来调节。
2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22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防护甲板(2)包括第二转向轮(72),用于引导所述柔性张力构件(5b)从所述提升机(5a)经过到达所述转向轮(71)。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提升机(5a)比所述转向轮(71和72)高,优选地比所述盖(3)的上表面(f)高,并且所述柔性张力构件(5b)被引导以从所述提升机(5a)经过到达所述转向轮(72)、从所述转向轮(72)下方经过,并且所述柔性张力构件(5b)从所述提升机(5a)经过到达所述转向轮(71)、越过所述转向轮(71),并且在所述井道(1)中从所述转向轮(71)向下。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盖(3)具有水平的平坦上表面。
3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提升机(5a)比所述盖(3)的上表面(f)高。
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A)包括电梯轿厢(100),所述电梯轿厢比所述防护甲板(2)低地被安装。
CN202080107774.8A 2020-12-29 2020-12-29 电梯的构造装置 Pending CN1166353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40835 WO2022141051A1 (en) 2020-12-29 2020-12-29 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of an elevato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35322A true CN116635322A (zh) 2023-08-22

Family

ID=74184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7774.8A Pending CN116635322A (zh) 2020-12-29 2020-12-29 电梯的构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12307A1 (zh)
EP (1) EP4271642A1 (zh)
CN (1) CN116635322A (zh)
AU (1) AU2020484327A1 (zh)
WO (1) WO20221410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6224B2 (en) * 2008-09-17 2014-02-11 Wurtec Elevator Products & Services Construction apparatus
EP2636629B1 (en) 2012-03-06 2015-05-06 KONE Corporation A method and an elevator arrangement
RU2652340C2 (ru) * 2013-07-10 2018-04-25 Инвенцио Аг Страхово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латформы
RU2745638C2 (ru) * 2016-06-30 2021-03-29 Инвенцио Аг Лифт, в частности в форме лифта подъемно-передвижной системы, со специально выполненной защитной крышей
EP3388379A1 (en) 2017-04-10 2018-10-17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484327A1 (en) 2023-06-22
US20230312307A1 (en) 2023-10-05
WO2022141051A1 (en) 2022-07-07
EP4271642A1 (en) 2023-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9275B (zh) 电梯装置和方法
US8360203B2 (en) Work platform for an overhead crane
EP3484807B1 (en) Elevator arrangement for safe maintenance work
RU2697969C2 (ru) Аварийно-спасательная подъемная система
JP2006256760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KR100572349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EA005334B1 (ru) Лифт с тяговым шкивом без машинн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US5129484A (en) Traveling device for raising or lowering persons or objects
CN114829288A (zh) 电梯装置和方法
EP1566357B1 (en) Elevator equipment
KR200406013Y1 (ko) 수직이동장치
CN116635322A (zh) 电梯的构造装置
KR100685505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JP5081593B2 (ja) 階高調整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移動ケーブル装置
KR20200027825A (ko) 수직관 내 협소공간 작업용 곤돌라 장치
KR102471610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화물 운반 보조장치
CN116601102A (zh) 电梯的建造装置和方法
KR20070046996A (ko) 수직이동장치
JP2875602B2 (ja) 工事用昇降装置
JP2505628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タ
CN114269673A (zh) 施工用电梯装置
JP2875603B2 (ja) 工事用昇降装置
JP2020147901A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とその運転方法
JP7014650B2 (ja) エレベータ式駐車装置
KR102591572B1 (ko) 승강기 시스템으로 마련되는 균형추 설치용 리프트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950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