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70C - 图象控制装置、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象控制装置、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70C
CN1166170C CNB951911902A CN95191190A CN1166170C CN 1166170 C CN1166170 C CN 1166170C CN B951911902 A CNB951911902 A CN B951911902A CN 95191190 A CN95191190 A CN 95191190A CN 1166170 C CN1166170 C CN 11661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ata
image
file
contro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951911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31A (zh
Inventor
��ľ����
铃木清介
小山升
贝濑文彦
本间弘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8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1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21Intermediate information stor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8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improved quality of the output result, e.g. print layout, colours, workflows, print preview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84Local printer devic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62Inpu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instructions or parameters, e.g. updating internal soft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1Image read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2Image hardcopy reproduc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7Image storag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9Image display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42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of processing required or performed, e.g. for reproduction or before recor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25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of data relating to an image, a page or a document
    • H04N2201/325Modified version of the image, e.g. part of the image, image reduced in size or resolution, thumbnail or screenna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2201/32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2201/3274Storage or retrieval of prestor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H04N2201/3277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being stored in the same storage device as the image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在存储部5中,至少将监视器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印制用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及控制该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的印制用的印制控制数据记录在光盘上。然后,印制时系统控制器6使上述光盘上记录的印制控制数据再生,以控制图象处理块3、印制部2等,进行与该印制控制数据对应的例如图象的放大处理及彩色加工处理等后进行印制。因此,印制时使用者不用指定印制动作,能自动地印制。

Description

图象控制装置、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从例如负片或照片等读取图象而形成的静止图象信息或来自照相装置、磁带录象装置、监视装置等的静止图象信息进行记录、再生、印制的静止图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获得印好了的静止图象的方式,一般是例如利用装有35mm的照相用胶片的照相装置对被摄体进行摄象,将该拍摄完的照相用胶片拿到店铺指定显象及印制,从而得到显过象的负片及所拍摄的被摄体的印好了的相片。
可是,在这种获得静止图象的方式中,使用者将拍摄完的胶片拿到店铺后,还必须指定印制的张数,非常不方便。另外,印制厂希望的相片时,要用万能笔等在拿去的负片上作上记号,指定加印的相片,但由于该记号失误等原因,往往发生不是指定加印的相片的错误情况。另外,在进行例如欲获得使红色突出的相片等“彩色指定”时,通过指定所指定的相片上欲突出红色的部分,能获得所希望的色调的相片,但由于该彩色指定是凭使用者的主观看法进行的,所以印出的相片会出现与所希望的色调不符的情况。
另外,由于使负片显象的显象装置及根据该显象后的负片进行印制的印象装置的价格都非常贵,通常在使用者将拍摄完的胶片拿去的店铺中并不设有这些装置,而是设在专门显象的照片加工厂。因此,店铺方面在从使用者接收拍摄完的胶片后,要将该拍摄完的胶片与使用者对上述印制张数及彩色指定等要求一起送到照片加工厂。照片加工厂对从店铺方面接收的拍摄完的胶片进行显象,得到负片,同时根据该负片印出与使用者的要求对应的象片,再将它们送回店铺。然后,使用者从店铺取回负片和象片。因此,以往获得静止图象时,要在使用者、店铺、照片加工厂三者之间进行胶片等的交接,手序复杂,而且会发生不能准确地传达上述要求的失误情况。
另一方面,在平成5年第501932号公开专利公报(国际公开号:W092/05504号)中,公开了“具有低分辨率索引·图象·数据的图象数据库”。根据该图象数据库,可通过将图象数据记录在只可一次写入的数字数据记录媒体上,根据该光盘上记录的图象数据进行印象,获得静止图象。
可是,在该图象数据库中,作为记录媒体采用只可一次记录的光盘(所谓的一次性写入光盘),不能改写盘上一经记录的数据。因此,使用这种图象数据库的系统只具有在店铺方将图象数据记录在光盘上,而在顾客方再生图象数据的功能。相应地,在该系统中印象时也必须由使用者口头说明印制的张数、彩色指定等要求,至今还未提供出代替以往的获得静止图象的新的方式。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开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代替以往获得静止图象方式的新的实现静止图象的控制系统的图象控制装置、记录媒体、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图象控制装置是一种控制从记录媒体获得的图象数据的图象控制装置,上述记录媒体有含有第1分辨率数据的第1图象文件;以及含有其分辨率比上述第1分辨率高的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且与上述第1图象文件有关的第2图象文件。上述图象控制装置有对从上述记录媒体再生的上述第1图象数据进行所希望的图象处理的图象处理装置;生成表示由上述图象处理装置对上述第1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用的控制数据的控制数据生成装置;以及作为与上述第2图象文件有关且与上述第1图象文件及第2图象文件不同的控制数据文件而将由上述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控制数据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装置。
具体地说,第1图象文件是作为第1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例如含有监视器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数据,第2图象文件是作为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含有印制用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
在控制这种各图象数据的上述图象控制装置中,在图象处理装置对从记录媒体再生的第1图象数据进行所希望的图象处理后,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生成作为表示对该第1图象数据(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了图象处理的控制数据的印制控制数据。然后,记录装置将由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控制数据作为与第2图象数据(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相关而与第1、第2文件不同的控制数据文件即印制数据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
于是,至少能形成记录了监视器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数据、印象机用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以及控制印制动作用的印制控制数据的记录媒体。因此,只要对上述记录媒体进行再生,就能知道印制张数、彩色指定等要求,印制时不必用口述等方式说明该要求,因此很方便。
由于使用者有该记录媒体,而店铺有与印制装置连接的该图象控制装置,带来记录媒体的使用者不必口头说明有关印制要求,店铺将该带来的记录媒体再生,就能知道该要求并进行印制放大。因此,除了能防止因听错要求等引起的印制错误外,作为获得静止图象的方式,提供一种不需要“照片加工厂”的简单的获得方式。因此能实现一种全新的获得静止图象的方式。
本发明的记录媒体有包含第1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第1图象文件;包含其分辨率比第1分辨率高的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且与第1图象文件相关的第2图象文件的图象文件;以及形成与上述图象文件不同的控制数据文件,其中以与第2图象数据相关方式记录了根据进行过所希望的图象处理的第1图象数据而生成的控制数据。另外还有管理上述控制数据文件用的有控制数据文件管理信息单元的控制数据管理文件;以及用记录媒体的第1记录单位管理上述图象文件、控制数据文件及控制数据管理文件的管理信息表。
具体地说,第1图象文件是作为第1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含有监视器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第2图象文件是作为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含有印制用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
上述控制数据文件由具有控制数据文件管理信息单元的控制数据管理文件进行管理。上述图象文件、控制数据文件及控制数据管理文件的记录位置由管理信息表用记录媒体的第1记录单位(例如1个簇单位)管理。
于是,至少能形成记录了监视器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数据、印制用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以及控制印制动作用的印制控制数据的记录媒体。因此,与上述图象控制装置一样,除了能防止因听错要求等引起的印制错误外,作为获得静止图象的方式,能实现不需要“照片加工厂”的简单的全新的获得方式。
本发明的图象控制系统是一种控制从记录媒体获得的图象数据的系统,它将该记录媒体安装在第1图象控制装置或第2图象控制装置,上述记录媒体有包含第1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第1图象文件;以及包含其分辨率比第1分辨率高的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且与第1图象文件相关的第2图象文件。
而且,第1图象控制装置具有对从记录媒体再生的第1图象数据进行所希望的图象处理的第1图象处理装置;生成表示由第1图象处理装置对第1图象数据进行过图象处理用的控制数据的控制数据生成装置;以及将由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控制数据作为与第2图象文件相关而与第1图象文件及第2图象文件不同的控制数据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的记录装置。
第2图象控制装置具有使第2图象数据和与该第2图象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从记录媒体再生的再生装置;以及根据再生装置再生的控制数据对上述再生的第2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的第2图象处理装置。
具体地说,第1图象文件是含有监视器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即第1图象数据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第2图象文件是含有印制用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即第2图象数据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
在这种图象控制系统中,由第1图象处理装置对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即第1图象数据进行使用者所希望的图象处理后,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生成作为表示对第1图象数据进行过图象处理的控制数据的印制控制数据。然后,记录装置将该印制控制数据作为与上述第1、第2图象文件不同的控制数据文件(印制数据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
第2图象控制装置由再生装置从上述记录媒体至少再生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及上述印制数据文件,第2图象处理装置对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与上述印制数据文件的印制控制数据对应的图象处理。进行过与印制控制数据对应的图象处理的图象数据由该第2图象控制装置供给例如外部连接的印制装置。
于是,在第2图象控制装置一侧自动地进行使用者用第1图象控制装置指定的图象处理,能获得使用者所希望的印制图象。因此,与上述图象控制装置及记录媒体一样,除了能防止因听错印制要求等引起的印制错误外,作为获得静止图象的方式,能实现不需要“照片加工厂”的简单的全新的获得方式。
本发明的图象控制方法是一种控制从记录媒体获得的图象数据的方法,它将该记录媒体安装在第1图象控制装置或第2图象控制装置,上述记录媒体有包含第1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第1图象文件;以及包含其分辨率比第1分辨率高的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且与第1图象文件相关的第2图象文件。该方法的特征在于有如下的步骤。
首先,作为步骤(a),在上述第1图象控制装置中,对从上述记录媒体再生的上述第1图象数据进行所希望的图象处理,然后作为步骤(b),在上述第1图象控制装置中,根据在上述步骤(a)中进行过图象处理的上述第1图象数据生成控制数据。然后,作为步骤(c),在上述第1图象控制装置中,将在上述步骤(c)中生成的控制数据作为与上述第2图象数据有关且与上述第1图象文件及第2图象文件不同的控制数据文件记录在上述记录媒体上,作为步骤(d),在上述第2图象控制装置中,从上述记录媒体再生上述第2图象数据和与在上述步骤(c)中记录的上述第2图象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然后,作为步骤(e),在上述第2图象控制装置中,根据在上述步骤(d)中再生的控制数据对在上述步骤(d)中再生的第2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
具体地说,上述第1图象文件是含有作为第1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监视器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上述第2图象文件是含有作为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印制用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
在上述步骤(b)中,根据在上述步骤(a)中进行过图象处理的上述第1图象数据生成控制数据即印制控制数据。该印制控制数据与上述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即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相关而作为印制数据文件记录在记录媒体上。
在上述步骤(d)中,该记录媒体上记录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印制数据文件由第2图象控制装置再生。然后在上述步骤(e)中,根据印制数据文件中的印制控制数据对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进行过该图象处理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供给外部连接的印制装置。
于是,在第2图象控制装置一侧自动地进行使用者用第1图象控制装置指定的图象处理,能获得使用者所希望的印制图象。因此,与上述图象控制装置及记录媒体一样,除了能防止因听错印制要求等引起的印制错误外,作为获得静止图象的方式,能实现不需要“照片加工厂”的简单的全新的获得方式。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图象控制装置、记录媒体、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的静止图象系统的框图。
图2是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设的扫描部的框图。
图3是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设的印制部的框图。
图4是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设的图象处理部的框图。
图5是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设的间抽·压缩/展开部的框图。
图6是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设的存储部的框图。
图7是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设的视频输入部的框图。
图8是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设的操作部的外观图。
图9是上述光盘上记录的图象数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10是数据U-TOC中形成的管理块的说明图。
图11是卷描述符的扇区结构的说明图。
图12是卷空间位图的扇区结构的说明图。
图13是分配块结构的说明图。
图14是管理表的扇区结构的说明图。
图15是管理表中记录的各数据的说明图。
图16是目录用目录记录的扇区结构的说明图。
图17是文件用目录记录的扇区结构的说明图。
图18是扩充记录块的扇区结构的说明图。
图19是在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管理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用的层次目录结构的说明图。
图20是构成上述管理块的DRB及ERB的说明图。
图21是构成上述管理块的ERB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2是在上述层次目录结构中的格式表的说明图。
图23是在上述层次目录结构中的图象参数表的说明图。
图24是在上述层次目录结构中的综合信息管理文件的说明图。
图25是在上述层次目录结构中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说明图。
图26是在上述层次目录结构中的印制数据管理文件的说明图。
图27是在上述层次目录结构中的图象数据文件的说明图。
图28是在上述层次目录结构中的综合索引文件的说明图。
图29是在上述层次目录结构中的图象索引文件的说明图。
图30是在上述层次目录结构中的印制数据文件的说明图。
图31是上述印制数据文件中含有的印制信息单元的数据内容即印制控制数据的说明图。
图32是说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前半部分记录动作的流程图。
图33是说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后半部分记录动作的流程图。
图34是说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记录动作的流程图。
图35是说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综合索引文件的前半部分的形成动作的流程图。
图36是说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综合索引文件的后半部分的形成动作的流程图。
图37是说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再生动作的流程图。
图38是说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指定的图象数据的检索动作的流程图。
图39是说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图象数据的编辑动作的流程图。
图40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图象控制装置、记录媒体、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的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的框图。
图41是说明上述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的记录/再生动作的流程图。
图42是说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印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43是现有的获得静止图象的系统的说明图。
图44是由本发明实现的新的获得静止图象的系统的说明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图象控制装置、记录媒体、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用的最佳形态。
首先,本发明的图象控制装置、记录媒体、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能适用于图1所示的静止图象系统。
1.“静止图象系统结构”
该静止图象系统有:从底片或相片等读取图象的扫描部1;印制与用该静止图象系统取入或记录的图象数据对应的静止图象的印制部2;以及根据用该静止图象系统取入的图象数据生成印制用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监视器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及索引显示用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块3。从磁带录象装置或照相装置等其它视频机器取入图象数据的视频输入部8和显示与通过该图象处理块3的图象数据对应的静止图象的监视装置9分别连接在上述图象处理块3上。
该静止图象系统有:对该静止图象系统中取入图象数据进行间抽、压缩/展开处理的间抽·压缩/展开块4;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作为记录媒体设置的光盘上记录和再生上述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存储部5;以及对该静止图象系统进行总体控制的系统控制器6。将在后文说明,在上述系统控制器6上设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6a,用于当按再生顺序重新排列图象数据并记录在上述光盘上时,暂时存储从该光盘读出的图象数据。该系统控制器6还连接着指定上述图象数据的取入、记录、再生、印制等用的操作部10。
而且,该静止图象系统通过总线7分别连接上述扫描部1、印制部2、图象处理块3、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4、存储部5及系统控制器6。
1-1“扫描部的结构”
如图2所示,上述扫描部1由读取正片、负片或相片上记录的静止图象的CCD图象传感器1a、对作为模拟信号从该CCD图象传感器1a供给的图象信号进行数字变换后形成图象数据的A/D变换器1b、对来自该A/D变换器1b的图象数据进行暗影补偿或彩色遮蔽补偿等补偿处理的补偿部1c、以及与上述总线7连接的接口1d构成。
1-2“印制部的结构”
如图3所示,上述印制部2由与上述总线7连接的接口2a、对供给的图象数据进行适合于印制的数据变换处理的数据变换电路2b、以及将与来自上述数据变换电路2b的图象数据对应的静止图象印制到印制纸2d上的感热式打印头2c构成。该印制部的印制动作根据控制印制张数、色匹配等用的后面将说明的印制控制数据进行控制。
1-3“图象处理块的结构”
如图4所示,上述图象处理块3有帧存储器11,它由暂时存储取入该静止图象系统的图象数据的主存储器11a及暂时存储通过上述扫描部1或视频输入部8取入该静止图象数据的视频存储器11b构成;以及对上述主存储器11a中存储的图象数据进行扩大处理或缩小处理等图象处理的图象处理电路12。另外还有控制上述帧存储器11的存储控制器13;控制上述图象处理电路12中的图象处理动作的图象处理控制器14;以及与上述总线7连接的接口15。
上述帧存储器11由读写红色(R)图象数据的R用帧存储器、读写绿色(G)图象数据的G用帧存储器及读写蓝色(B)图象数据的B用帧存储器构成。
上述各色用帧存储器的结构从理论上说是沿深度方向进行2层叠加,例如每叠层出有长×宽×深为1024象素×1024象素×4位共计4M位的存储区的4个DRAM(Dynamic RAM),在共计8个DRAM中总共有2048×2048×8位的存储区。上述帧存储器11从理论上说沿深度方向例如按RGB的顺序分别叠加出有上述2048×2048×8位的存储区的各色用帧存储器。因此,上述帧存储器11有上述2048×2048×24位的存储区。
1-4“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的结构”
如图5所示,上述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4有与上述总线7连接的接口4a、暂时存储通过上述接口4a供给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的缓冲器4b、通过对来自上述缓冲器4a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1/4间抽处理而生成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1/4间抽电路4c、以及暂时存储来自上述1/4间抽电路4c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缓冲存储器(缓冲器)4d。另外还有通过对从上述缓冲存储器4d读出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1/60间抽处理而生成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的1/60间抽电路4e、以及分别对来自上述缓冲器4b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来自上述1/4间抽电路4c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及来自上述1/60间抽电路4e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选择输出的选择器4f。另外还有将由上述选择器4f选择的各图象数据分割成适合于压缩处理的规定象素单位块的光栅/块变换电路4g、对由上述光栅/块变换电路4g块化了的图象数据进行固定长度编码处理的压缩/展开电路4h、以及控制该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4中的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动作的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
1-5“存储部的结构”
如图6所示,上述存储部5由连接上述总线7的接口5a、对来自上述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4的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8-14调制处理的EFM电路5b、在光盘20上对来自上述EFM电路5b的图象数据进行记录/再生的光盘记录/再生部5c、以及控制该存储部5的整体动作的存储部控制器5d构成。
1-6“视频输入部的结构”
如图7所示,上述视频输入部8由混合视频信号用的输入端子8a、以Y(辉度)/C(色度)分离形式供给的视频信号的输入端子8b、以RGB形式供给的视频信号用的输入端子8c、将通过上述各输入端子8a~8c供给的各种形式的视频信号变换成适合于该静止图象系统的图象尺寸的视频处理部8d、以及将作为模拟信号从上述视频处理部8d供给的各种视频信号变换成数字数据并生成各图象数据的A/D变换器8e构成。
1-7“操作部的结构”
上述操作部10有如图8所示的外观,在其面板上有光盘插入口30和由液晶显示板构成的显示部26。另外,上述操作部10还有接通存储部5的主电源用的电源键31、指定取出通过上述光盘插入口30插入的上述光盘20的弹出键32、以及选择光盘内的像片簿用的像片簿键33。
上述操作部10还有指定光盘名、像片簿名等的显示用的光盘键34、指定图象名、关键字、记录日期时间等的显示用的图象键35、指定当前的日期、时间等的显示用的时钟键36、以及指定按记录顺序自动再生所指定的底片的图象或按指定顺序自动再生所指定的各底片的图象的自动放象用的自动放象键37。
上述操作部10还有指定将构成所选择的像片簿的例如25张图象显示在一个画面上的第1索引显示用的第1索引键38a、指定只将各像片簿上的开始的图象显示在一个画面上的第2索引显示用的第2索引键38b、指定将从各像片簿上的开始尽可能多的图象显示在一个画面上的第3索引显示用的第3索引键38c、以及指定将每隔规定张数再生的各像片簿上的图象显示在一个画面上的第4索引显示用的第4索引键38d。
上述操作部10还有指定只将各像片簿上开头的图象一张一张地显示而检索所希望的像片簿的第1像片簿检索显示用的第1像片簿检索键56、指定将各像片簿开始尽可能多的图象一张一张地显示而检索所希望的像片簿的第2像片簿检索显示用的第2像片簿检索键57、指定使现在图象的前一个图象再生用的返回键39、指定使现在图象的后一个图象再生用的送进键40、以及指定停止记录/再生用的停止键42。
上述操作部10还有指定上述自动放象暂时停止用的暂时停止键43、指定图象记录用的记录指定键44、记录时亮灯的REC指示器45、编辑时等亮灯的编辑指示器46、以及将所希望的图象移到相应的像片簿内的所希望的位置或其它像片簿上所希望的位置时用的转移键47。
上述操作部10还有指定消除记录的图象的消除键48、用上述转移键47使所希望的图象在该像片簿内或其它像片簿上移动时指定该所希望的图象用的插入键49、数字输入或字符输入时用的0~9数字键50、以及指定消除用上述0~9数字键50输入的数字或字符等用的抹去键51。
由于以上各键31~51的使用频度高,所以全部以露出上述面板的装态设置。
上述操作部10还有指定检索所希望的图象用的检索键52、指定记录像片簿名、图象名等用的写入键53、指定输入的字符等用的+字键54、以及指定记录由上述+字键54指定的字符等用的EXEC键55。
这些键52~55由于是在记录像片簿名、图象名等特殊用途时使用的,所以平常用面板遮住,用户可根据需要,打开上述面板使用。
2.“记录动作的概述”
其次,说明具有这种结构的静止图象系统的第1记录动作。
首先,在将所希望的图象数据记录到上述存储部5的光盘20上时,使用者操作上述操作部10指定读入图象数据的部分(扫描部1或视频输入部8),同时设置在上述存储部5中读入的图象数据的输出部分。于是上述系统控制器6便控制扫描部1或视频输入部8的动作状态。
2-1“扫描部的动作说明”
上述扫描部1可读入反射型原稿、透射型原稿两种图象。具体地说,例如作为上述反射型原稿,上述扫描部1可读入E尺寸的相片、L尺寸的相片、A6尺寸的相片,作为上述透射型原稿,可读入35mm、布朗尼(Brownie)尺寸的底片。另外,作为上述反射型原稿,上述扫描部1还可读入将上述35mm、布朗尼尺寸的负片按同一尺寸印制后的原稿。
上述底片、相片等被放置在原稿读入台上后,上述扫描部1使图2所示的CCD行传感器1a进行扫描并读入该原稿。上述CCD行传感器1a生成与上述读入的图象对应的图象信号,将它供给A/D变换器1b。上述A/D变换器1b将从上述CCD行传感器1a供给的图象信号数字化而生成图象数据,将它供给补偿系统1c。上述补偿系统1c例如在从上述35mm底片读入图象后,将该图象数据补偿成长×宽的尺寸为1200象素×1700象素尺寸的图象数据并输出。
另外,上述扫描部1在读入的原稿为布朗尼尺寸的底片、E尺寸的相片、L尺寸的相片、A6尺寸的相片时,分别补偿成1298象素× 975~1875象素、1050象素×1450象素、1120象素×1575象素、1325象素×1825象素尺寸的图象数据并输出。
2-2“视频输入部的动作说明”
如图7所示,上述视频输入部8例如可从磁带录象装置等输入混合视频信号、以Y(辉度)/C(色度)分离形式供给的视频信号、以RGB形式供给的视频信号这样3种形式的视频信号,这些视频信号分别通过输入端子8a~8c供给视频处理系统8d。
上述视频处理系统8d使上述各种形式的视频信号的象素成为正方格象素,同时使图象尺寸成为480象素×640象素,将它们供给A/D变换器8e。上述A/D变换器8e通过将上述视频信号数字化而生成与上述各种形式的视频信号对应的图象数据,通过输出端子8f将它们输出。
2-3“图象处理块的动作说明”
由上述扫描部1或视频输入部2生成的图象数据例如是长×宽为1024象素×1536象素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通过上述图4所示的图象处理块3的输入端18供给帧存储器11内的视频存储器11b。
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供给上述视频存储器11b后,上述存储控制器13对该视频存储器11b进行写入控制及读出控制,以便将图象数据暂时存储,同时读出该存储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该高分辨率图象数据依次通过数据线17、接口15、总线7及数据线16被传送给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4,同时被传送给主存储器11a。上述存储控制器13对该主存储器11a进行写入控制,以便将传送来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暂时存入该主存储器11a。
其次,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被存入上述主存储器11a后,图象处理控制器14控制图象处理电路12及存储控制器13,以便将该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变换成例如480象素×640象素的监视器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于是,通过上述存储控制器13的读出控制,高分辨率图象数据从主存储器11a读出后被供给图象处理电路12。然后,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由上述图象处理电路12变换成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依次通过数据线16、接口15、总线7及数据线17被供给视频存储器11b。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供给上述视频存储器11b后,存储控制器13对该视频存储器11b进行写入控制,以便将其暂时存储,同时对该视频存储器11b进行读出控制,以便将其读出。于是,上述视频存储器11b中存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读出,并通过输出端19供给图1所示的监视装置9。
供给该监视装置9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由D/A变换器模拟化而生成中等分辨率的监视器显示用的图象数据。于是,由上述扫描部1或视频输入部8读入的图象便被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
另外,操作上述操作部10指定进行由上述扫描部1或视频输入部8读入的图象的放大处理、缩小处理等图象处理时,上述图4所示的图象处理控制器14控制图象处理电路12进行上述指定的图象处理,从而对从主存储器11a中读出的图象数据进行指定的图象处理。由该图象处理电路12进行过指定的图象处理的图象数据被供给上述监视装置9。于是,进行过上述指定的图象处理的图象便被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另外,图象处理控制器14将表示对上述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的数据(图象加工信息)通过上述接口15及总线7供给上述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4。
2-4“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的动作说明”
其次,使用者通过上述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图象,确认该图象是否是所希望的图象,如果该图象是所希望的图象时,便操作图8所示的操作部10上的记录指定键44,指定记录上述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图象。
操作过上述记录指定键44后,上述图1所示的系统控制器6对此进行检测,如果有表示已作过该记录的指定的数据及上述图象加工信息时,便通过总线7及图5所示的接口4a将其供给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4中的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
当有上述图象加工信息时,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便控制接口4a将其暂时存入,同时读入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数据。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数据通过上述接口4a被读入该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内后,暂时存入缓冲器4b。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被存入上述缓冲器4b后,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对该缓冲器4b进行读出控制,以便将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数据例如沿每一条线路供给1/4间抽电路4c及选择器4f。
上述1/4间抽电路4c通过对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1/4的间抽处理,生成480象素×640象素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将其供给存储器4d。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供给上述存储器4d后,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控制该存储器4d,以便将其暂时存入后读出。从该存储器4d读出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供给1/60间抽电路4e及选择器4f。
上述1/60间抽电路4e通过对从上述存储器4d读出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象素进行1/60的间抽处理,生成60象素×80象素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索引用图象数据),将其供给选择器4f。
通过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切换控制上述选择器4f。即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切换控制该选择器4f,以便对例如供给上述选择器4f的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依次进行高分辨率图象数据、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的选择并输出。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从上述选择器4f被供给光栅/块变换电路4g。
光栅/块变换电路4g将上述各种图象数据分割成压缩编码的处理单位即例如8象素×8象素的处理块单位,并供给压缩/展开电路4h。
如上所述,在光栅/块变换电路4g中各个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被分成8象素×8象素的处理块单位。但上述低分辨率图象数据为80象素×80象素的图象尺寸。因此,假定将该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分割成8象素×8象素的处理块单位,则由于纵向的象素按8象素分割(60象素÷8象素=7.5象素),所以该低分辨率图象数据不能按8象素×8象素的处理块单位分割。由于这一情况,上述低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供给上述光栅/块变换电路4g后,通过在该图象数据的高位或低位附加4象素×80象素的空数据,将上述60象素×80象素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变成64象素×80象素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然后,通过这样按8象素分割纵向的象素后,再将上述64象素×80象素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分割成8处理块×10处理块并供给压缩/展开电路4h。另外,上述空数据在进行索引显示时被除去,与该空数据有关的图象(例如黑图象和白图象)不会被附加在索引图象上显示。
上述压缩/展开电路4h由离散余弦变换电路(DCT)电路、量化电路及固定长度编码电路构成,上述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首先被供给上述DCT电路。
上述DCT电路将上述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变换到频率轴上,进行生成DCT系数的正交变换处理,将经过该正交变换处理的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分别供给量化电路。
上述量化电路用例如由上述系统控制器6设定的适当的量化系数对上述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后,将它们供给上述固定长度编码电路。
上述固定长度编码电路对用上述适当的量化系数进行过量化的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的DCT系数进行固定长度编码处理,将该固定长度编码处理的结果反馈给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根据上述固定长度编码处理的结果,生成最适合于使该图象数据量化的量化系数,将它供给上述量化电路。上述量化电路用第2次设定的最佳量化系数进行上述图象数据的量化,将其供给上述固定长度编码电路。于是,在上述固定长度编码电路中,能使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固定长度编码,以便成为规定的数据长度。
具体地说,通过这种压缩编码处理,上述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固定长度编码处理成1个记录单位即1簇的2倍即2簇数据长度,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被固定长度编码处理成8簇数据长度,上述低分辨率图象数据被固定长度编码处理成1/15簇数据长度。经过这样固定长度编码后的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分别通过接口4a及总线7被供给图6所示的存储部5。另外,当图象加工信息被附加到像上述那样供给的图象数据上时,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将该图象加工信息与上述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一起供给上述存储部5。
2-5“存储部的动作说明”
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图象加工信息从上述间抽·压缩/展开处理块4被分别供给图6所示的接口5a。上述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图象加工信息被供给上述接口5a后,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接口5a以便将它们分别读入该存储部5内。通过该接口5a读入该存储部5内的上述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图象加工信息分别被供给EFM电路5b。上述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图象加工信息被供给上述EFM电路5b后,上述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该EFM电路5b,对上述经过固定长度编码后的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图象加工信息进行所谓的EFM处理(8-14调制处理)。经过该EFM处理后的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图象加工信息被分别供给光盘记录/再生部5c。上述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图象加工信息被供给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后,上述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该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图象加工信息分别记录到光盘20上。于是,上述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图象加工信息便被记录在光盘20上。
具体地说,上述光盘20例如是直径为64mm的光磁盘,200张之多的图象数据可按各种分辨率改写任意次。而且上述200张图象数据按每50张图象数据作为一个像片簿,共计被分割成4个像片簿进行管理。从而,进行该图象数据的记录时,使用者用操作部10选择记录该图象数据的像片簿。于是,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上述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按顺序读入并记录在上述由使用者选择的像片簿上。
另外,这时,上述低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被记录成用于在1个画面上显示记录在该像片簿上的多张图象的索引用的索引文件,上述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记录成用于显示在像片簿中记录的所希望的一张图象的监视器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被记录成用于印制与该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有关的图象的印制用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
3.“光盘格式的说明”
其次,这样记录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的上述光盘20具有以下说明的新的图象记录格式。
3-1“簇结构”
首先,以“簇”作为1个单位,对上述光盘20进行记录及再生。1簇相当于例如2~3圈道,该簇由于在时间上能连续记录,所以形成1个数据道。上述1簇由4个扇区(1扇区有2352个字节)的子数据区及32扇区的主数据区构成,各地址分别记录在每一扇区。
另外,实际上在各扇区内记录的数据是2352个字节中的2048个字节,其余的字节用来记录由同步模式和地址等构成的标题数据及纠错码等。
在其它区记录了连续数据的情况下,将子数据或表示能将连续数据记录在该其它区的连接数据等记录在在上述4个扇区的子数据区中。
另外,上述32扇区的主数据区用来记录TOC数据、音频数据、图象数据等。
3-2“道结构”
其次,如图9(a)所示,上述光盘20的全部区域由坑区和光磁区(MO区)构成,上述坑区用坑记录数据,上述光磁区设有沟,以光磁方式记录数据。
上述坑区是在光盘20上记录的管理信息即记录着P-TOC(预目录总表-Premastered table of Content)的再生专用管理区,反复记录以后所述的P-TOC扇区。
上述MO区位于从盘最内圈的导入区之后到盘最外圈的导出区的末端之间。而且,该MO区中从上述导入区之后到盘最外圈的导出区之前的区域是可记录的可记录区。
上述可记录区由在该可记录区开头形成的记录/再生管理区和在从该记录/再生管理区之后到导出区之前形成的可记录用户区构成。
上述记录/再生管理区能记录音频数据等的记录/再生管理用的TOC即U-TOC。上述记录/再生管理区内的除上述U-TOC以外的区是为了调整光拾波器的激光功率而作为进行试写的校准区用的。上述记录/再生管理区内的U-TOC的记录位置由上述P-TOC指示。上述U-TOC可在由该P-TOC指示的记录/再生管理区内的规定位置连续记录3簇。
上述可记录用户区从盘内圈到盘外圈分别依次排列着分配可记录音频数据的音频数据道、作为可记录音频数据和图象数据的区(未记录区)管理的自由区、可记录上述各种分辨率图象数据的数据道、以及上述自由区。
如图9(a)所示,在上述音频数据道上能记录作为“M1”、“M2”、“M3”指示的音频数据。另外,与该图9(a)一样,在上述数据道上能记录有作为“FL1”、“FL2”、“FL3”指示的图象数据的数据文件及管理该各数据文件用的“数据U-TOC”。
上述数据U-TOC可记录在上述可记录区内的任意位置,但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是记录在上述图象数据的各数据文件中位于盘最内圈的数据文件即数据文件FL1之前。
其次,如图9(b)所示,上述记录/再生管理区中记录的U-TOC分别管理各音频数据“M1”、“M2”、“M3”、以及各自由区的开始地址及结束地址,同时将具有上述图象数据的各数据文件FL1、FL2、FL3汇总成一个数据道进行管理。
如图9(c)所示,上述数据道中的各数据文件FL1、FL2、FL3及该数据道内的未记录块“EB”由记录在数据文件FL1以前的数据U-TOC以簇为单位进行管理。
在该例中,将音频道M1、M2、M3记录在盘上,但也可以将可记录用户区全体作为图象数据用的数据道使用。
3-3“数据道的结构”
其次,用图10说明记录着有上述图象数据的各数据文件FL1、FL2、FL3及数据U-TOC的数据道的结构。如上所述,该数据道在上述U-TOC中被作为部分(盘上记录了物理性连续的一系列数据的道部分)管理,记录在该数据道内的各数据文件由记录在该数据道内的数据U-TOC管理。
如图10(a)所示,上述数据U-TOC被记录在上述数据道的物理上的开头位置。即数据U-TOC被记录在最靠近盘内圈的位置。当数据道被分成多部分时,数据U-TOC被记录在位于最靠近盘内圈的部分的开头处。
如图10(b)所示,该数据U-TOC由1簇的引导区及16簇的卷管理区构成。继数据U-TOC之后的区作为文件扩充区。如图10(a)所示,含有图象数据的数据文件FL1~FL3等被记录在该文件扩充区。另外,还可在未记录块“EB”记录数据文件。
如图10(c)所示,上述卷管理区由0~511共计512个管理块构成。1个管理块中的数据区有2048个字节,该管理块中记录的各数据作为上述数据文件的记录/再生用的管理信息。
即,在上述512个各管理块中带有0~511块号,块号为0的管理块被作为“卷描述符VD”使用。这里,所谓“卷”,是包含记录着含有图象数据的总的数据的所有部分的单位。另外,块号为1的管理块被作为“卷空间位映象VSB”使用,块号为2及块号为3的管理块被作为“管理表MT”使用。而且,块号为4以后的管理块随着文件扩充区的使用状态等的不同,而被作为“目录记录块DRB”、“扩充记录块ERB”使用。
该管理区中的各管理块由1逻辑块(在1扇区内实际记录数据的区域为2048个字节。例如,32个扇区为32个逻辑块。)的大小构成。在该管理区内记录/再生数据时,该逻辑块(管理块)成为记录/再生的最小单位,同时成为管理区内的管理单位。
另一方面,在文件扩充区记录图象数据时,1逻辑簇大小的分配块成为记录/再生的最小单位,同时成为文件扩充区内的管理单位。
另外,在1簇内,“逻辑块”是作为实际数据记录区使用的单位,为32个扇区,成为与主数据区同样的区。另外,“分配块”是与上述逻辑簇同样的数据单位。在该例情况下,1个逻辑簇大小表现为1个分配块。因此,盘上的簇数和分配块数一致。而且,盘上的文件位置全部用分配块的编号指定。
3-4“卷描述符”
上述卷管理区中开头的管理块被用作卷描述符VD。该卷描述符VD进行盘上的数据道(卷)的基本管理,如图11所示,它由记录同步模式和地址的标题和记录各种管理信息的2048个字节的数据区构成。
在上述卷描述符VD的数据区中的第2字节到第6字节中,作为表示该扇区是卷描述符扇区的识别信息(ID),例如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记录的“PIC-MD”字符数据。继该识别信息之后,分别记录着该系统的版本ID、逻辑块尺寸、逻辑簇尺寸、以及分配块尺寸。
具体地说,作为上述“逻辑块尺寸”,记录了表示数据道的扇区内的实际数据区的字节长。上述数据道的扇区为2352个字节,其中2048个字节作为上述数据区分配。因此,作为上述逻辑块尺寸,能记录该逻辑块的字节长即“2048”。该逻辑块成为管理区内的进行记录/再生用的最小记录单位。
其次,作为“逻辑簇尺寸”,记录了实际记录管理信息的簇即逻辑簇的逻辑块数。1簇为36个扇区,其中32个扇区(32个逻辑块)作为数据记录用的区分配。因此,上述逻辑簇尺寸为能记录该逻辑簇的块长即“32”。
其次,作为“分配块尺寸”,记录了分配块中的分配块数。与上述逻辑簇相同,分配块是表示数据单位的块,是数据道中实际记录管理信息和数据文件的部分。例如,图10(b)所示的卷管理区和文件扩充区中的逻辑簇的32扇区的区域相当于1个分配块。该分配块是文件扩充区内的记录/再生的最小单位。
其次,继上述分配块尺寸之后,记录表示卷内的分配块的总数的“分配块总数”。上述光盘20为音频数据和图象数据混合的所谓混合盘时,作为该分配块总数,记录包含坑区中的分配块数的分配块总数。
其次,继上述分配块总数之后,记录“分配块数”。该分配块数表示可记录的分配块总数,记录可记录区中的分配块数。当上述光盘20是预主盘(PREMASTEREDDISC)时,该分配块数记录成“0”。
其次,继上述分配块数之后,记录“未记录分配块数”。该未记录分配块数表示卷内可记录分配块中还未记录的分配块数。
其次,继上述未记录分配块数之后,记录“已记录分配块数”。该已记录分配块数表示卷内可记录分配块中已进行过记录的分配块数。
其次,继上述已记录分配块数之后,记录“故障分配块数”。该故障分配块数表示有由盘上的损伤造成的缺陷的分配块数。
其次,继上述故障分配块数之后,分别记录表示卷内的目录数的“目录数”及表示卷内的数据文件数的“数据文件”。
其次,继上述目录数及数据文件之后,记录“ID最大值”。该ID最大值表示形成目录或数据文件的顺序所附带的ID号的最大值。
其次,继上述ID最大值之后,记录“卷属性”。该卷属性表示卷管理区中记录的数据属性,例如记录表示是否用镜象模式记录该卷管理区、是否是不可见文件(秘密文件)、是否加了写保护(防止写入)、是否需要备份等的卷属性数据。
其次,继上述卷属性之后,记录“卷管理区长”。该卷管理区长表示卷管理区的长度,用来记录该卷管理区的字节长。
其次,继上述卷管理区长之后,记录“卷管理区位置”。该卷管理区位置表示盘上的卷管理区的位置,用来记录卷管理区的开始的分配块号。
其次,继上述卷管理区位置之后,记录通过使用该卷管理区内的管理块形成的其它管理块。具体地说,作为其它管理块,记录表示卷空间位图VSB开头的分配块的位置的“卷空间位图位置”、表示该卷空间位图VSB的分配块数的“卷空间位图数”、表示管理表MT开始的分配块的位置的“开始的管理表位置”、以及表示该管理表MT的分配块数的“管理表数”。另外还记录表示扩充记录块ERB开始的分配块位置的“开始的扩充记录块位置”、表示该扩充记录块ERB的分配块数的“扩充记录块数”、表示卷记录块DRB开始的分配块位置的“开始的卷记录块位置”、以及表示该卷记录块DRB的分配块数的“卷记录块数”。
于是,通过检测作为上述“开始的目录记录块”记录的分配块的块号,能检索开始的目录位置。
其次,继上述各管理块之后,分别记录表示目录的字节长的“根目录长”及该目录内的子目录数的“根目录数”,继它们之后记录各种ID及字符组码等。作为上述各种ID及字符组码,可记录例如引导系统ID、卷ID、出版商ID、数据预备ID、应用ID及这些ID的字符组码。除此之外,还记录卷的形成日期、卷的更新日期、终止日期、有效日期等。
其次,在这种2048字节的数据区之后,设有4字节的EDC区及276字节的ECC区。在上述ECC区可分别记录按所谓的交叉存取方式记录的172字节的P奇偶性及104字节的Q奇偶性。
另外,上述数据区有2048字节的区域,但该2048字节的数据区中的1024~2047字节的区域用作系统扩充用的系统扩充区。
3-5“卷空间位图”
其次,上述卷管理区中的块号为1的管理块用作卷空间位图VSB。该卷空间位图VSB表示全部数据道的分配块单位中的文件扩充区的记录状态的。
如图12所示,该卷空间位图VSB由记录同步模式(Sync)及地址的标题、2048字节的数据区、以及由172字节的P奇偶性和104字节的Q奇偶性的共计276字节构成的ECC区构成。
在上述数据区记录分配块及分配块的形式。
具体地说,如图13(a)所示,分别按号0、号1、号2……的顺序使数据道的各分配块带有分配块号(AL0、AL1、AL2……),卷空间位图VSB的数据区的开始字节的第0字节的第7位及第6位被分配给编号为0的分配块AL0。上述第0字节的第5位及第4位被分配给编号为1的分配块AL1,第3位及第2位被分配给编号为2的分配块AL2,第1位及第0位被分配给编号为3的分配块AL3,第1字节的第7位及第6位被分配给编号为4的分配块AL4,等等,每一分配块分配2位。
上述分配给每一分配块的2位信息是表示各分配块的形式的信息,如图13(b)所示,当该分配块为未记录分配块时,记录“00”,已记录分配块时,记录“01”,为故障(缺陷)分配块时,记录“10”,为未定义分配块时,记录“11”。
在数据区的其余区域即不存在对应的分配块的区域,在该位可记录“11”。
上述光盘20有2200簇的数据区,可将信息记录在AL0~AL8191的分配块,但实际上是用其中的AL0~AL2199的分配块记录信息。
3-6“管理表”
卷管理区中的块号为2及块号为3的管理块用作管理表MT。
该管理表MT表示卷管理区中的各管理块的使用装态,如图14所示,它由记录有同步模式和地址的标题、2048字节的数据区、4字节的EDC区、以及276字节的ECC区构成。
在上述2048字节的数据区可记录各分配4字节的各管理块表目0~表目511,于是,卷管理区中的512个管理块的使用内容可分别如上所示进行管理。
上述有4字节的各表目(表目0~表目511)的管理块的数据内容如图15所示。
首先,如图15(a)所示,开始的管理块(管理块表目0)用作卷描述符,第0字节~第2字节保留。第3字节作为表示该管理块表目0为卷描述符用的表目类型,例如记录成“80h”。
其次,如图15(b)所示,第2管理块(管理块表目1)用作卷空间位图,在第0字节~第1字节记录未记录分配块数,第2字节保留。另外,第3字节作为表示该管理块表目1为卷空间位图的表目类型,例如记录成“90h”。
其次,如图15(c)所示,作为管理表用的管理块,在第0字节~第1字节记录下一个管理表位置,在第2字节记录未使用管理块数。另外,第3字节作为表示该管理块为管理表用的表目类型,例如记录成“A0h”。
其次,如图15(d)所示,作为扩充记录块用的管理块,在第0字节~第1字节记录下一个扩充记录块位置,在第2字节记录未使用扩充记录块数。另外,第3字节作为表示该管理块为扩充记录块用的表目类型,例如记录成“B0h”。
其次,作为上述目录记录块,有以用1个管理块记录的目录记录单元而完成并由其单独使用的“单独目录记录块”,以及将构成一个目录的目录记录单元分割成多个管理块即多个目录记录块记录用的“多个目录记录块”。
将上述管理块作为单独目录记录块用时,如图15(e)所示,在第0位~第29位记录目录ID。而最后的2位(第30位及第31位)作为表示该管理块是单独目录记录块用的表目类型,例如记录成“00h”。
当为多个目录记录块时,在各管理块分别记录图15(f)~图15(h)所示的信息。
即,当该管理块为多个目录记录块的“开始的目录记录块(第1目录记录块)”时,如图15(f)所示,在第0字节~第1字节记录下一个目录记录块位置,在第2字节记录目录ID的高位字节。另外,第3字节作为表示该管理块为第1目录记录块用的表目类型,记录成“D0h”。
另外,当该管理块为多个目录记录块的“最后的目录记录块”时,如图15(h)所示,在第0字节~第2字节记录目录ID的低位字节。另外,第3字节作为表示该管理块为最后的目录记录块用的表目类型,记录成“F0h”。
另外,当该管理块为多个目录记录块的中间目录记录块时(即为上述第1目录记录块或最后的目录记录块以外的目录记录块时),如图15(g)所示,在第0字节~第1字节记录下一个目录记录块位置,第2字节保留。另外,第3字节作为表示该管理块为中间目录记录块用的表目类型,记录成“E0h”。
3-7“目录记录块”
卷管理区中的块号为3及以后的管理块用作“目录记录块DRB”。在该目录记录块DRB中记录一个或多个目录记录单元。
作为目录记录单元,有构成目录用的“目录用目录记录单元”、以及对应于某数据文件指定其位置等用的“文件用目录记录单元”,在该目录记录块中可根据在该目录中形成的文件及子目录,混合记录文件用目录记录单元及目录用目录记录单元。
如图16所示,构成目录的目录用目录记录单元的目录记录块DRB由记录了同步模式和地址的标题、2048字节的数据区、4字节的EDC区、以及276字节的ECC区构成。
在一个目录记录单元,首先记录表示该目录记录单元的字节长的目录记录长。一个目录记录单元的数据长是可变的。
其次,继上述目录记录长之后,记录目录的属性。具体地说,作为该目录的属性,记录表示该目录记录单元是否是目录用目录记录单元、含有该目录记录单元的目录是否是不可见的目录、是否是系统目录等各种属性的信息。于是,表示出数据文件的位置是否用后面所述的扩充记录块表示。
其次,继上述目录属性之后,记录表示短名ID的字符类型的字符组码(CSC)及短名ID。上述短名ID可用11字节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记录,可记录11字节以内的目录名。
其次,继上述短名ID之后,记录目录形成日期、目录更新日期,作为状态更新日期是记录该目录记录单元的更新日期。另外,还记录目录ID号及目录长,继这些之后,记录“DRB索引”和“DRB编号”。
上述DRB索引表示记录指定的子目录内容的开始的目录记录块DRB中的卷管理区内的位置。因此,作为该DRB索引可记录相当于管理号为0~511的任何值。
作为上述DRB编号,可用管理块数记录表示该指定的目录用的目录记录块数。
其次,继该DRB编号之后,记录“长名ID”。该长名ID是可变长,可记录其数据长。有时也可不记录长名ID,但这时记录“00h”作为长名ID。另外,当长名ID为偶数字节时,为了填充其余字节,记录“00h”作为填充。而且继该长名ID之后的字节可用作系统扩充区。
对应于目录的目录记录单元就是这样构成的,在2048字节的数据区内设有多个。
其次,如图17所示,对应于某一数据文件的文件用目录记录单元的目录记录块DRB用由同步模式和地址构成的标题、2048字节的数据区、4字节的EDC  、以及276字节的ECC区构成。
在上述2048字节的数据区中可记录与各数据文件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录记录单元。
与图16所示的目录记录单元一样,在一个目录记录单元中首先记录目录记录长,接着记录属性。而且,利用该属性指示该目录记录单元是否与目录对应或对应的数据文件是否是不可见的文件、是否是系统文件、该数据文件位置是否是由扩充记录单元指定的等各种属性。
其次,继上述属性之后,与图16所示的目录记录单元一样,记录字符组码(CSC)、记录文件名的短名ID、目录形成日期、目录更新日期、以及状态更新日期。作为上述短名ID,用11字符以内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记录数据文件名。
其次,继上述短名ID之后,记录数据文件ID号、数据文件长、扩充开始位置、块的编号及相关数据长。
上述扩充开始位置用扩充块编号表示在文件扩充区记录的文件的位置,另外,上述块的编号表示从用扩充开始位置指定的开始位置使用的分配块数。
其次,继上述相关数据长之后,记录“ERB索引”和“ERB编号”。
上述ERB索引表示在含有表示分散记录的数据文件的各分散位置用的数据的扩充记录块的卷管理区内的位置。记录0~511管理块数。
上述ERB编号表示用于表示该分散记录的数据文件的扩充记录块数,用管理块数记录。
其次,继上述ERB编号之后,记录可变长的长名ID,且用其数据长记录。当不记录该长名ID时,记录“00h”作为长名ID,当该长名ID为偶数字节时,为了填充其余字节,记录“00h”作为填充。
另外,继该长名ID之后的字节用作系统扩充区。
对应于数据文件的目录记录单元就是这样构成的,在2048字节的数据区内设有多个目录记录单元。
其次,为了将图象等的数据文件记录在盘上,有如下的两种情况,根据情况的不同,指定数据文件的位置的方法不同。
首先,第1种情况是在盘上能确保记录的图象文件数据的连续的空闲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将图象文件作为一个文件记录在物理连续的区域。具体地说,这时,将一个图象文件记录成这种形式,使得该图象文件由使该图象文件连续的分配块构成。通常,这样记录在物理连续的区上,且作为文件用的目录记录单元中的扩充开始位置记录的分配块号表示数据文件的位置。
其次,第2种情况是在盘上不能确保记录的图象文件数据连续的空闲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将一个图象文件分割开记录在盘上的分散区域。具体地说,用多个分离的分配块构成一个图象文件进行记录。这时,用文件用的目录记录单元中包含的作为ERB索引记录的管理块号指定后面所述的扩充记录块的管理区内的位置,根据该扩充记录块中包含的数据,指定各分散区的位置。
在上述第1种情况下,不记录ERB索引的数据,在第2种情况下不记录扩充开始位置。
3-8“扩充记录块”
卷管理区中的块号为4及以后的管理块用作扩充记录块ERB。该扩充记录块ERB用于像上述第2种情况那样将一个图象文件记录在用分离的分配块指定的分散区的情况。表示各分散区的分配块位置用的数据记录在该扩充记录块ERB中。
在该扩充记录块ERB中最多能记录64个扩充记录单元(ER单元)。
上述ER单元由32字节的索引用ER单元和32字节的描述符用ER元构成。
上述索引用ER单元被作为扩充记录块ERB中的多个ER单元的最前头的单元记录,由它管理第2号及以后的ER单元的使用状况。第2号及以后的ER单元被用作描述符用ER单元,利用该单元含有的数据,用分配块号表示各分散区的记录位置。
即,如图18所示,上述扩充记录块ERB由记录同步模式和地址的标题、2048字节的数据区、4字节的EDC区、以及276字节的ECC区构成。
在上述2048字节的数据区可记录64个扩充记录单元。一个扩充记录单元由32字节构成。
该图18表示数据区开始的32字节的扩充记录单元被用作索引用扩充记录单元的例子。
在该索引用扩充记录单元,首先记录索引ID。这时,作为索引ID,记录表示该扩充记录单元被用作索引用扩充记录单元的“FFFF”。
其次,继上述索引ID之后,记录最大深度。由索引用扩充记录单元形成扩充记录的树结构,而上述最大深度表示由该扩充记录单元指定的子树层次。例如,由索引用扩充记录单元指定含有扩充描述符的扩充记录单元时(最下层时),记录“0000h”作为上述最大深度。然后,在它后面可记录最多达7个逻辑位移及ER索引。
上述ER索引表示扩充记录块中记录的64个ER单元中哪一个ER单元是表示分散区的数据。在该ER索引中可记录从0到63的任何一个合适的ER单元号。另外,逻辑位移记录表示由ER索引表示的ER单元是构成数据文件用的第几号ER单元的数据。
其次,在该图18表示的例中,第2号及以后的ER单元被用作描述符用ER单元。
在上述描述符用ER单元中可记录最多8个扩充开始位置和分配块数。
作为上述扩充开始位置,可记录表示一个分散区的记录位置的分配块号。另外,作为上述分配块号,可记录表示构成该分散区的分配块号。因此,可用一个扩充开始位置和一个分配块数指定一个分散区。从而,在一个描述符用DR单元中可记录8个扩充开始位置和分配块数,因此,用一个描述符用DR单元能指定最多8个分散区。
另外,当指定8个以上的分散区时,重新将第3 ER单元作为描述符用ER单元,可利用索引用ER单元将在继第2 ER单元中记录的描述符用ER单元之后的描述符用ER单元和在第3 ER单元中新记录的描述符用ER单元连接起来。
其次,说明这样用扩充记录块ERB指定在多个分散区记录的图象文件的位置的情况。
首先,由目录记录块DRB中的文件用DR单元中记录的ERB索引指定扩充记录块ERB的管理块区域内的位置。然后,在ERB开始的ER单元的开头部分记录表示该扩充记录单元用作索引用扩充记录单元用的“FFFF”。因此,通过使其再生,能判断开始的ER单元是否是索引用ER单元。
其次,为了检索构成数据文件的开始的ER单元,检索逻辑位移为“0000”的数据,并检索与该逻辑位移为“0000”的数据对应的ER索引数据。如上所述,8个分散区分别由用该ER索引数据表示的描述符用ER单元中记录的8个扩充开始位置及分配块数指定。因此,利用管理区内的数据能检测盘上分散的各图象文件的位置。从而,读图象文件时,不必检索盘就能高速再生。
4.“文件及文件的层次结构的说明”
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使用的文件有管理文件、图象文件、索引图象文件等。
管理文件的文件名的扩展名为“PMF”,检测扩展名“PMF”,能识别该文件是否是管理文件。在上述管理文件中有综合信息管理文件(OVF_INF.PMF)、图象数据管理文件(PIC_INF.PMF)、复引数据管理文件(PRT_INF.PMF)、再生控制管理文件(PMS_INF.PMF)等。
各图象文件名的扩展名为“PMP”,检测扩展名“PMP”,能识别该文件是否是图象文件。在图象文件中有记录高分辨率图象数据HD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和记录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SD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
上述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包括纵横比为4∶3而有640象素×480象素的图象数据的“PSNnnnnn.PMP文件”,以及纵横比为16∶9而有848象素×480象素的图象数据的“PSWnnnnn.PMP文件”。
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文件包括纵横比为3∶2而有1536象素×1024象素的图象数据的“PHPnnnnn.PMP文件”,以及纵横比为16∶9而有1920象素×1080象素的图象数据的“PHWnnnnn.PMP文件”。另外,作为高分辨率图象文件之一的记录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HD的文件有纵横比为3∶2而有3072象素×2048象素的图象数据的“PUPnnnnn.PMP文件”。
另外,扩展名为“PMP”的图象文件的文件名由图象的种类决定开头的3个字符(例如PHP等),由图象文件的生成顺序所附带的图象编号决定接在它后面的5个字符(nnnnn)。
其次,该静止图象系统由层次目录结构管理光盘20上记录的图象数据。该层次目录结构如图19所示,设有记录图象数据的目录DI(PIC_MD),在其中进行文件管理。
在上述目录DI中设有管理全部信息用的综合信息管理文件f1(OV_INF.PMF)、管理全部索引文件用的综合索引文件f2(OV_IDX.PMX)、以及各像片簿上的各图象目录D2~D4(PIC00000~PIC00002)。
在该例中,作为图象目录分别设有目录号为“00000”~“00002”各图象目录(PIC00000)~(PIC00002)。继各图象目录的“PIC”之后的5个字符是按各图象目录的形成顺序作为目录编号而附带的,用它表示图象目录名。
另外,在上述目录(PIC_MD)中,设有管理印制色调,印制尺寸、旋转等印制控制数据用的印制目录(PRINT);管理监视器显示的图象标题等的字幕机用的字幕机目录(TERO.PMO);各图象的图象号和各图象附带的关键字检索目录(KW_DTBS.PMO);管理图象的记录日期等用的时间标记目录(TS_DTBS.PMO); 以及管理只再生指定的图象的程序再生用的再生控制目录(PMSEQ)。
在上述图象目录D2(PIC00000)中,记录着管理用目录号“00000”指定的多个图象文件用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f3(PIC_INF.PMF)、以及将该图象目录D2的索引图象汇总起来的图象索引文件f4(PIDX000.PMX)。在该图象目录D2中还记录着根据用图象号“00000”指定的图象数据形成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f5(PSN00000.PMP)和高分辨率图象文件f6(PHP00000.PMP)。另外,还记录着根据用图象号“00001”指定的图象文件数据形成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f7(PSN00001.PMP)和超高分辨率图象文件f9(PUP00001.PMP)。另外,还记录着根据用图象号“00002”指定的图象数据形成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f10(PSN00002.PMP)和用图象号“00003”指定的图象数据形成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f11(PSN00003.PMP)。
其次,在用目录号“00001”指定的图象目录(PIC00001)中,记录着上述图象数据管理文件(PIC_INF.PMF)和管理该各图象的索引图象的2个索引文件(PIDX000.PMX,PIDX001.PMX)。利用上述2个图象索引文件管理与该图象目录(PIC00001)中记录的图象文件对应的索引图象,以这两个索引文件相互连接的形式使用它们。
其次,在上述印制目录(PRINT)中记录着管理多个印制数据文件用的印制数据管理文件(PRT_INF.PMF)、以及由该印制数据文件管理的印制数据文件(PRT000.PMO~PRTnnn.PMO)。
其次,在再生控制目录(PMSEQ)中记录着管理在该再生控制目录(PMSEQ)中记录的再生控制数据文件用的再生控制管理文件(PMS_INF.PMF)、以及控制图象顺序用的多个再生控制数据文件(PMS000.PMO~PMSnnn.PMO)。
其次,如在上述图10(c)中说明过的那样,上述管理块带有块号0~511,且从块号0开始,依次为卷描述符VD、卷空间位图VSB、管理表MT、管理表MT、目录记录块DRB、目录记录块DRB、扩充记录块ERB、目录记录块DRB、扩充记录块ERB、……。
表示目录D1(PID_MD)用的目录记录块DRB能用上述卷描述符VD判断是否是管理块的第4号块。
即,在图20中,在该管理块的第4号块中记录的目录记录块DRB中,继标题之后设有上述图19所示的表示综合信息管理文件f1及综合索引文件f2的记录位置的两个文件用DR单元。
在上述第1号单元中记录的文件用DR单元,利用作为扩充开始位置(Extent Start Location)记录的分配块号,表示上述综合信息管理文件f1的分配块位置。而在第2号单元中记录的文件用DR单元,利用作为扩充开始位置(Extent Start Location)记录的分配块号,表示上述综合索引文件f2的分配块位置。
另外,上述综合信息管理文件f1及综合索引文件f2因为是在光盘20上连续的分配块中记录的,所以它们在该ERB索引中不被记录。
其次,在这两个文件用DR单元后的单元即第3号单元及第4号单元中,设有分别表示目录号为“00000”的图象目录D2及目录号为“00001”的图象目录D3的记录位置用的这两个目录用DR单元。
具体地说,在该目录用DR单元中,利用作为DRB索引记录的0~511管理块号,表示与图象目录D2对应的DRB在管理块内的相对位置。在该例中,在第3号单元的目录用DR单元中的DRB索引的数据中,作为表示上述图象目录D2的DRB索引的管理块内的块位置,记录着“005”。同样,在第4号单元的目录用DR单元的DRB索引的数据中,作为表示上述图象目录D3的DRB索引的管理块内的块位置,记录着“007”。
其次,如上所述,管理块的第5号块的DRB索引利用管理块的第4号块的DRB索引中的第3号单元即目录用DR单元指定该块的位置。
该第5号块的DRB索引是记录有关图象目录D2的数据的块,继标题之后设有8个文件用DR单元。在第1~7号单元的7个文件用DR单元中,分别记录着表示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f3、图象索引文件f4、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f5、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f6、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f7、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f9、以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f10用的数据。另外,它与上述的文件用DR单元一样,在各文件用DR单元中,用作为扩充开始位置记录的分配块号,分别表示上述图象数据管理文件f3、图象索引文件f4、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f5、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f6、以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f7的记录位置。
在上述第7号单元中设的文件用DR单元中记录着表示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f9的记录位置用的数据。该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被记录在连续的例如18簇数据长的区域中。另外,当在上述光盘20上没有18簇连续的空闲区时,该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被分散记录在不连续的分配块中。这样,当分散记录一个文件时,不用上述文件用DR单元的扩充开始位置数据直接指定上述文件的各分散区,而是将扩充记录块ERB设在目录记录块DRB及指定的图象文件f9之间,用该扩充记录块ERB分别指定图象文件的分散区位置。
已用图18说明过,在上述扩充记录块ERB中,继标题之后设有4个扩充记录单元(ER单元)。该ER单元最多能设64个。
第1号ER单元用作索引用ER单元,第2号及第3号ER单元用作描述符用ER单元。在上述索引用ER单元中记录着有关第2号及以后的ER单元的索引数据。另外,在上述索引用ER单元中还只按使用的索引用ER单元的数量,记录着ER索引及逻辑偏移的数据。
上述ER索引是表示存在64个ER单元中的哪一个ER单元的数据,用ER单元号0~63表示。
另外,上述逻辑偏移是表示用ER索引指示的ER单元是构成一个文件用的第几号ER单元的数据的数据。
在上述描述符用ER单元中能分别记录8个扩充开始位置及扩充块数。
上述扩充开始位置是表示分散区的开始位置用的数据,用分配块编号表示。另外,分配块数是表示分散区的数据长用的数据,用分配块数表示。因此,可用一个描述符用ER单元,根据扩充开始位置及扩充块数指定8个分散区。
即,在该例情况下,如图21所示,在开始的ER单元的开头部分记录着表示是索引用ER单元的数据“FFFF”。为了检索构成上述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文件f9的数据的开始的ER单元,可检索逻辑偏移为“0000”的地方。由于在索引用ER单元中作为与逻辑偏移“0000”对应的数据记录着“2”,所以能检测出第二个ER单元是构成上述文件f9的数据的开始的ER单元。
其次,参照第2号ER单元(描述符用ER单元),可知上述文件f9的第1分割区的开始位置是编号为“0152”的分配块,第1分割区的数据长是分配块数“0002”。同样,在该描述符用ER单元中,依次记录着与从第2分割区至第8分割区有关的数据。
其次,作为继第2号ER记录的描述符用ER单元之后的数据,检索索引用索引中的逻辑位移“0000”的下一个数据“0001”。成为逻辑位移“0001”的ER索引数据记录成“3”,因此表示接着第2号ER单元中连续的数据存在第3号ER单元。
其次,参照第3号ER单元(描述符用ER单元),分别记录表示第9分割区及第10分割区的开始位置的分配块号和表示数据长的分配块数。
这样,由于用扩充记录块ERB的描述符用ER单元表示10个分散的分散区各自的分配块位置,因此即使在分散记录了一个图象文件的情况下,在有扩充记录块ERB的管理块内也能把握各分散区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分散的各区作为一个文件连续从光盘20再生时,不需要在盘上分别检索该盘上的各分散区,从而能高速再生。
另外,不限于在记录上述超高分辨率图象文件时才这样分散记录图象文件,在由于重复记录图象文件而使盘上的未记录区减少、不能确保与各种分辨率图象文件对应的规定的簇连续的空闲区时,也这样记录。
5.“文件的结构”
其次,上述各文件由标题和数据本体构成。数据本体的开始地址在标题中规定。数据本体例如从4的倍数的地址开始,2字节以上的数据的高位字节优先。另外,除固定长度编码后的各图象数据外,数据长度为4的倍数(包括对上述低分辨率图象数据进行光栅/块变换时附带的00h空数据),字符串终止于零数据(00h)。还可在标题和数据本体之间设置空闲区。
5-1“标题的结构”
上述标题由多个表构成,在该表的开头设有表示该文件是哪个文件用的“格式表”,上述图象加工信息等的选择表可按任意顺序配置。上述各表例如从4的倍数的地址开始,该表和下一个表之间的间隔为256字节以下。该表和下一个表之间也可存在空数据。
具体的说,上述表的种类有格式表(10h)、名称表(11h)、注解表(12h)、盘ID表(14h)、图象参数表(20h)、记录信息表(21h)、彩色管理参数表(22h)、选择表(90h)等(括号内为各表的ID)。
5-2“格式表”
如图22所示,上述格式表由表ID(1字节)、下个表指针(1字节)、格式版本(2字节)、文件形式(1字节)、文件形式版本(1字节)、全部表数(1字节)、空闲区(保留:1字节)、数据开始地址(4字节)、数据大小(4字节)和空闭区(保留:4字节)构成,全部用二进制(B)数据形式记录。
另外,作为上述用1字节记录的“文件形式”是用“00h”记录综合信息管理表、用“01h”记录图象数据管理表、用“03h”记录印制数据管理表、用“05h”记录/再生控制管理表、用“10h”记录图象数据文件、用“11h”记录综合索引文件、用“12h”记录图象索引文件。另外,用“30h”记录印制数据文件、用“32h”记录字幕数据文件、用“33h”记录关键字检索数据文件、用“34h”记录时间标记检索数据文件、用“35h”记录/再生控制数据文件。
5-3“图象参数表”
将该图象参数表记录到记录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数据的各图象文件的标题中,且作为参数记录与原始图象数据有关的图象处理信息,该原始图象数据是该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基础。
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是根据由扫描器等取入的原始图象数据形成的,且作为高分辨率图象文件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进行记录。可是,原始图象本身并不记录在盘上,所以未留下原始图象数据。但是,根据该图象文件的标题中记录的图象参数表的数据,有可能知道以什么状态记录为该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提供材料的任何一种原始图象,以及如何对之处理而形成了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因此,为了留下与原始图象数据有关的信息,所以这些图象参数表的数据能与图象数据一起记录在图象文件的标题中,且不能改写。
其次,如图23所示,在上述图象参数表上可记录1字节的表ID、1字节的下个表指针、2字节的图象尺寸(宽度尺寸)、2字节的图象尺寸(长度尺寸)、1字节的图象分量、1字节的纵横识别符、1字节的宽位ID、1字节的该图象数据的压缩率、1字节的著作权及编辑权信息、以及1字节的输入机器ID信息。另外,还能记录3字节的空闲区(保留)和1字节的表示有无上述空数据的信息。
上述“图象尺寸”是表示图象的象素数的信息,另外,“图象分量”是当辉度(Y)、色差(Cr)、色差(Cb)为4∶2∶0时,记录为“00h”;在为4∶2∶0的正交的情况下,记录为“01h”;在为4∶2∶2的正交的情况下,能记录“10h”;在为4∶2∶2的正交的情况下,能记录“20h”。所谓“正交”是表示开头的Y数据和C数据一致。
另外,上述“纵横识别符”是显示图象用的旋转信息(逆时针旋转),通常的横显示时可记录“00h”,对该横显示旋转90度后的纵显示时可记录“01h”,对该横显示旋转180度后的横显示时可记录“02h”,对该横显示旋转270度后的纵显示时可记录“03h”。另外,在当前“FFh”未定义。
这些信息全部都能再生显示。因此,使用者通过将该图象参数表显示在监视装置9上,就能简单地识别该图象的参数。
5-4“综合信息管理文件”
上述综合信息管理文件是综合管理记录在目录(PIC_MD)中的全部数据文件用的管理文件。
如图24(a)所示,上述综合信息管理文件由标题和数据本体构成。如上所述,在上述标题中分别记录着格式表(10h)、名称表(11h)、注解表(12h)、盘ID表(14h)、选择表(90h)。
上述数据本体记录着2字节的图象总张数、2字节的下一个图象目录号、2字节的图象目录总数、1字节的表示再生控制目录是否存在的信息,1字节的再生控制文件数,1字节的印制数据文件数和1字节的表示字幕数据文件是否存在的信息。另外,还记录着1字节的表示有无检索信息文件的信息,1字节的自动起动文件号、2字节的最后访问图象目录号、2字节的最后访问图象号、8字节的口令、6字节的描述语言信息、2字节的空闲区(保留)、以及N个(N为图象目录数)48字节的图象目录信息单元。另外,这些信息全部用二进制数据形式记录。
上述“图象总象素数”是表示纵横比为3∶4的通常分辨率(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图象的象素总数,“下一个图象目录号”是图象目录的最后一个号加1后的信息,“图象目录总数”是表示图象目录数(N)的信息。另外,“字幕数据文件数的有无”是当字幕数据不存在时记录成“00h”,而当其存在时记录成“01h”。
如上所述,由48字节构成的图象目录信息单元对应着综合索引文件中记录的索引图象进行记录。各图象目录中含有的索引图象中由使用者选择的一个索引图象按图象目录的顺序记录在该综合索引文件中。因此,由于从该图象目录取出一个索引图象,所以与图象目录数量(N)相同的索引图象被记录在该综合索引文件中。
另外,该一个图象目录信息单元对应着该综合索引文件中记录的一个索引图象,而且,作为第m号单元,记录着与该第m个综合索引文件中记录的一个索引图象对应的图象目录信息单元。即该图象目录信息单元按照与综合索引文件中的索引图象的记录顺序相同的顺序、且以相同的数目进行记录。
如图24(b)所示,各图象目录信息单元分别由2字节的目录号、2字节的索引图象号、2字节的目录内的图象张数、1字节的索引图象个别信息、1字节的字符ID码、36字节的目录名称、以及4字节的空闲区构成。除上述“目录名称”外,全部用二进制数据形式记录,而“目录名称”则用ASCII码(A)记录。
另外,该“目录名称”在用例如ISO码或JIS码等ASCII码以外的码记录时,其数据形式为“C”。
在上述目录号中记录着表示含有与索引图象对应的图象文件的图象目录用的目录号,在上述索引图象号中记录着表示与索引图象对应的图象文件号用的图象号。因此,由使用者指定综合索引文件中的第m号索引图象后,首先参照从开头第m号图象目录信息单元,其次,利用该参照的第m号图象目录信息单元中记录的目录号数据,检索图象目录中是否含有指定的图象索引等。另外,在上述索引图象个别信息中记录着监视器显示索引图象时的旋转信息等,在显示索引图象时,根据该信息进行显示。
5-5“图象数据管理文件”
各图象目录中必定设一个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用于记录对目录中记录的各图象进行管理用的数据。
如图25(a)所示,该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由标题及数据本体构成。在上述标题中分别记录着格式表(10h)、名称表(11h)、注解表(12h)、盘ID表(14h)、选择表(90h)。
另外,在上述数据本体记录着1字节的连接ID、3字节的空闲区(保留)、2字节的下一个图象号、2字节的图象张数、2字节的空闲区(保留)、1字节的图象索引文件数、1字节的下一个图象索引文件号、4×256字节的索引文件信息、以及N个(N为图象张数)16字节的图象信息单元。这些信息都用二进制数据形式记录。
上述“图象张数”表示图象目录中的总图象张数(N)。另外,“索引文件信息”按照显示顺序排列,与实际存在的索引文件数无关,例如准备了256个表目。
另外,上述16字节的图象信息单元对应着后面所述的图象索引文件中记录的索引图象进行记录。在图象索引文件中按显示顺序记录着表示该图象目录中含有的全部图象文件用的索引图象。因此,该图象索引文件中记录着与图象目录中的总图象张数N数量相同的N个索引图象。
另外,一个图象信息单元与图象索引文件中记录的一个索引图象对应,作为第m号单元,在该图象索引文件中记录着与第m号中记录的索引图象对应的图象信息单元。即,该图象信息单元按照与图象索引文件中的索引图象的记录顺序相同的顺序、且以相同的数目进行记录。
如图25(b)所示,上述图象信息单元分别记录着2字节的目录号、2字节的图象号、1字节的图象类型信息、1字节的图象个别信息、1字节的连接数、1字节的描述信息、2字节的关键字检索数据号、2字节的时间标记检索数据号、2字节的字幕号、以及2字节的空闲区(保留)。这些信息都用二进制数据形式记录。
在上述目录号中记录着表示含有与索引图象对应的图象文件的图象目录用的目录号,在上述图象号中记录着表示与索引图象对应的图象文件号用的图象号。因此,由使用者指定图象索引文件中的第m号索引图象后,首先参照从开头第m号图象信息单元。即,利用该参照的图象信息单元中记录的目录号数据,检索图象目录中是否含有指定的图象索引等,其次,利用图象号检索是该图象目录中的第几号图象文件。
另外,在上述图象类型信息中记录着比如表示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的“PSN”或表示高分辨率图象文件的“PHP”等表示图象类型的数据,利用索引图象指定高分辨率图象文件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时,根据该图象类型信息指定文件名(开头的3个字符)。
5-6“印制数据管理文件”
如图26(a)所示,上述印制数据管理文件由标题和数据本体构成。在上述标题中分别记录着格式表(10h)、名称表(11h)、注解表(12h)、选择表(90h)。
在上述数据本体中分别记录着1字节的下一印制数据文件号、1字节的印制数据文件总数、2字节的空闲区(保留)、以及4×N(数量)字节的印制数据文件管理信息单元。
作为上述“下一个印制数据文件号”是记录将最后的印制数据文件号上加1后的值;作为“印制数据文件总数”是记录该印制数据文件的总数;作为“印制数据文件管理信息单元”是记录印制数据文件数。
如图26(b)所示,在上述“印制数据文件管理信息单元”中分别记录着1字节的印制数据文件号、1字节的印制执行ID、以及2字节的空闲区(保留)。
上述印制数据文件号是表示印制数据文件号的信息,如图19所示,记录着与印制数据文件PRT000.PMO的PRT之后的3个字符“000”对应的号。另外,作为上述“印制执行ID”,在不利用由该印制数据文件号指定的印制数据文件进行印制时,记录“01h”,而在利用由该印制数据文件号指定的印制数据文件进行印制时,记录“00h”。
5-7“图象数据文件”
如图27所示,上述图象数据文件由标题和数据本体构成。在上述标题中记录着格式表、图象参数表、分割管理表、名称表、注解表、著作权信息表、记录日期表、彩色管理信息表、外观信息表、照相机信息表、扫描器信息表、实验信息表、以及选择表。另外,上述“格式表”及“图象参数表”是构成系统时必要的记录事项,除此之外,其它表是选择事项。
这些表中记录的各种数据是表示加工原始图象数据、形成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时的条件的图象加工信息等。因此,进行通常的记录/再生时,不用改写这些表中记录的数据。
另外,在上述数据本体中记录固定长度编码后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或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
5-8“综合索引文件”
在该综合索引文件中按在监视器显示的顺序记录着各图象目录中含有的多个索引图象中由使用者选择的一个索引图象。因此,在该综合索引文件中记录着与各图象目录数量相同的索引图象。
上述综合索引文件是索引图象数据(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的集合,该文件本身不设标题。作为“索引总数”,由上述综合信息管理文件记录索引图象数。各索引按与管理文件顺序相同的顺序排列。
具体地说,如图28(a)所示,上述综合索引文件只由各为4096字节的索引图象数据0~N的数据本体构成。如图28(b)所示,上述各索引图象数据由标题和数据本体构成。在上述标题中,记录有格式表,继格式表之后设有空闲区,使用者可记录任意的信息。上述数据本体记录着固定长度编码后的索引图象数据(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在该数据本体中继上述各索引图象数据之后设有空闲区。
5-9“图象索引文件”
在该图象索引文件中,按显示顺序记录着表示该图象索引中含有的全部图象文件用的索引图象。因此,在该图象索引文件中记录着与图象目录中的图象总张数相同数量的N个索引图象。
上述图象索引文件是索引图象数据(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的集合,如图29(a)所示,该文件本身没有标题,而是在各索引图象数据中设有标题。作为目录总数,用上述综合信息管理文件记录索引图象数。各索引按与管理文件顺序相同的顺序排列。
具体地说,如图29(b)所示,上述各索引图象数据由有格式表及空闲区的标题和有固定长度编码后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及空闲区的数据本体构成。上述标题和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的总量为例如4096字节。上述标题固定为256字节,其中也含有空闲区。
5-10“印制数据文件”
如图30所示,印制数据文件由标题和数据本体构成。在上述标题中分别记录着格式表、名称表、注解表、选择表。在上述数据本体中记录着2字节的印制总数、2字节的空闲区(保留)、以及N个(图象数)40字节的印制信息单元。
在上述“印制总数”中记录着表示进行印制的图象总数,在“印制信息单元”中记录着表示进行印制的图象数据的数据、以及利用印制机2印制上述图象时控制该印制机2用的印制控制数据等。
这些信息都用二进制数据形式记录。
如图31所示,在上述“印制信息单元”中,作为表示图象数据的数据分别记录着2字节的图象目录号、2字节的图象号、以及表示1字节的图象类型的数据。
在上述“印制信息单元”中,还记录着分别表示1字节的印制张数(印制张数)、1字节的保留(保留)、1字节的切割ID、2字节的切割开始位置(画面横向=X方向)、2字节的切割开始位置(画面纵向=Y方向)、2字节的切割尺寸(纵向=X方向)、2字节的切割尺寸(横向=Y方向)的数据。另外,还记录着分别表示1字节的旋转ID、1字节的镜象ID、1字节的印制尺寸ID、1字节的定形指定、2字节的不定形尺寸指定(横向=X方向)、2字节的不定形尺寸指定(纵向=Y方向)、1字节的多重ID、1字节的多重方式、1字节的说明ID、1字节的说明种类、以及1字节的彩色加工ID的数据。另外,还记录着分别表示1字节的红色(R)增益、1字节的绿色(G)增益、1字节的蓝色(B)增益、1字节的对比度、1字节的辉度、1字节的清晰度、1字节的饱和度、以及1字节的色调(色坐标的旋转角度)的数据。
上述“印制张数”的印制控制数据是表示同一图象的印制张数的数据。“切割ID”的印制控制数据是表示是否根据盘上记录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切出所希望的部分进行印制的数据,直接按盘上记录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印制时,记录“00h”作为该切割ID;切出所希望的部分进行印制时,记录“01h”作为该切割ID。
表示上述“切割开始位置”的印制控制数据是当根据盘上记录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切出所希望的部分进行印制时指定画面的横向(X方向)及纵向(Y方向)的各切割开始位置用的数据,分别以象素单位记录。
上述“镜象ID”是指定按正常状态或按逆转状态印制该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时用的数据,当指定按正常状态印制时,记录“00h”作为该镜象ID,当指定按逆转状态印制时,记录“01h”作为该镜象ID。
“印制尺寸ID”是指定按以下说明的定形尺寸进行印制或按任意指定的不定形尺寸进行印制用的数据,指定按定形尺寸进行印制时,记录“00h”作为该印制尺寸ID,指定按不定形尺寸进行印制时,记录“01h”作为该印制尺寸ID。
上述“定形指定”是从现有的印制尺寸中选择所希望的印制尺寸用的数据,选择所谓E版时记录“00h”,选择L版时记录“01h”,选择K版时记录“02h”,选择六英寸(LL版)时记录“03h”,选择六个切割尺寸时记录“04h”,选择四个切割尺寸时记录“05h”。另外,选择A6尺寸时记录“10h”,选择A5尺寸时记录“11h”,选择A4尺寸时记录“12h”,选择A3尺寸时记录“13h”。
根据上述“印制尺寸ID”指定用不定形尺寸进行印制时,记录“FFh”作为该“定形指定”的印制控制数据。
上述“不定形尺寸指定”的印制控制数据是在上述定形尺寸的印制尺寸以外,使用者任意指定印制尺寸用的数据,横向(X方向)及纵向(Y方向)可分别以mm为单位进行设定。另外,根据上述“印制尺寸ID”选择定形而从上述各尺寸中选择所希望的印制尺寸时,记录“FFFFh”作为该“不定形尺寸指定”的印制控制数据。
“多重ID”的印制控制数据是表示有无将1个画面进行多个分割以分别显示同一图象的所谓多画面的印制指定的数据,进行该多画面的印制时,记录“00h”作为“无多重”,进行多画面的印制时,记录“01h”作为“有多重”。
上述“多重方式”的印制控制数据是进行上述多画面的印制时指定怎样分割1个画面用的数据,将1个画面分割成2个部分时记录“00h”,将1个画面分割成4个部分时记录“01h”,将1个画面分割成6个部分时记录“02h”,将1个画面分割成8个部分时记录“03h”,将1个画面分割成16个部分时记录“04h”。
上述“说明ID”的印制控制数据是指定是否在印制的图象的下侧(或上侧)一并印制例如该图象所附带的标题、记录日期等字符用的数据。该标题、记录日期等字符像上述那样用244个字节ASCII码记录,可记录成244字节(字符)(或122汉字)。而且与上述标题、记录日期等一起印制图象时,记录“01h”作为该说明ID,不与上述标题、记录日期等一起印制图象时,记录为“00h”。
上述“说明种类”的印制控制数据是指定是否印制用图27说明的构成图象数据文件的标题的各数据用的数据。在该说明种类中,在指定“名称表”中含有的名称数据与图象数据一起印制时,记录“11h”作为该名称表的表ID;指定“注解表”中含有的注解数据与图象数据一起印制时,记录“12h”作为该注解表的表ID;指定“记录日期表”中含有的记录日期数据与图象数据一起印制时,记录“14h”作为该记录日期表的表ID。
上述“彩色加工ID”的印制控制数据是表示对该图象是否进行对使用者所希望的部分强调红色等彩色加工的数据,不进行该彩色加工时,记录“00h”,进行该彩色加工时,记录“01h”。
上述“R、G、B各增益”的印制控制数据是表示各彩色数据增益的数据。上述各彩色数据可按1/256(8位)间隔分别调整成0倍~5倍的增益,作为上述各增益的印制控制数据是记录表示该调整后的增益的数据。
上述“对比度”的印制控制数据是表示印制的图象的对比度的数据,与上述增益一样。可按1/256间隔调整。而且表示这样调整后的对比度的值可作为该印制控制数据记录。
“辉度”及“色凋”的印制控制数据是表示印制的图象的明亮度的数据,将以8位表示的128作为±0,用+方向及-方向的百分率记录。
上述“清晰度”的印制控制数据是表示在0倍~5倍之间调整后的图象的边缘强调度的数据,可记录按1/256(8位)间隔调整后的值。
另外,上述“饱和度”的印制控制数据也是记录在0倍~5倍之间按1/256(8位)间隔调整后的值。
6.“记录动作”
起次,根据以上的层次目录结构及各文件结构,用图32及图33中的流程图说明该静止图象系统的记录动作。
首先,在图32所示的流程图中,使用者通过操作图8所示的电源键31接通电源,存储部5便处于备用状态。然后,该流程进入开始步S1。
在开始步S1中,使用者将光盘20插入图8所示的插入口30后,进入步S2。于是,通过上述盘插入口30插入的光盘20便被装入存储部5内而处于可记录图象数据的状态。
在上述步S2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图6所示的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入图9(a)所示的光盘20上的P-TOC及U-TOC。然后,将读入的P-TOC及U-TOC的各数据传送给图1所示的系统控制器6。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该传送的P-TOC及U-TOC的各数据,确认是否存在数据U-TOC,同时确认该数据U-TOC的记录位置。
具体地说,用上述数据U-TOC不能管理形成数据文件的区域。因此,当上述数据文件存在时,上述系统控制器6断定在数据文件的开头存在数据U-TOC后,进入步S3。
在步S3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入图9(a)所示的光盘20上的数据U-TOC。然后,将数据U-TOC的数据传送给上述系统控制器6的RAM6a。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将传送的数据U-TOC的数据暂时存入RAM6a后再读出,掌握各图象目录及文件的位置,进入步S4。关于文件的存储位置的检索,将在后面的章节“检索时的动作说明”中详细说明。
其次,在上述步S4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根据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的数据,判断是否存在目录(PIC_MD)及综合信息管理文件,从而判断上述光盘20是否已格式化为记录图象数据用。然后,当为是(Yes)时,进入步S5,当为否(No)时,进入步S11。
在步S11中,由于上述光盘20未被格式化为记录图象数据用,所以系统控制器6将该光盘20格式化为记录图象数据用。然后,暂时结束图32及图33所示的全部程序,在指定再次记录之前,一直处于备用状态。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S5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上述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全部管理文件,同时将该读出的全部管理文件暂时存入RAM6a后,进入步S6。
在步S6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监视装置9,显示选择这些记录的图象的记录方式的画面。具体地说,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显示出记录1024象素×1536象素的高分辨率图象用的HD记录方式的选择画面,以及记录2048象素×3072象素的超高分辨率图象用的UD记录方式的选择画面。
另外,上述中等分辨率图象如上所述,是用2簇固定数据长记录的,但设有用1簇固定数据长记录该中等分辨率图象的记录方式,可根据使用者的意愿,选择上述2簇数据长的固定长度编码及1簇数据长的固定长度编码。于是,选择2簇固定数据长的记录方式时,可记录分辨率高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另外,选择1簇固定数据长的记录方式时,虽然分辨率稍差些但可增加记录张数。
其次,在上述步S7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选择了上述HD记录方式及UD记录方式中的某一种记录方式,当为否时,重复该步S7,直到进行了上述选择为止,当为是时,进入步S8。
在步S8中,系统控制器6根据RAM6a中存储的综合信息管理文件中所记录图象的总张数(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图象总张数)和图象数据管理文件中的图象张数及图象信息的图象种类信息计算由使用者指定的HD记录方式或UD记录方式中的可记录的图象的张数。
具体地说,在上述光盘20上,对于2簇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及8簇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组合中只能记录大约200张图象,或对于2簇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及18簇的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组合中只能记录大约100张图象。因此,从光盘20的可记录的总容量减去已记录的容量,就能分别算出选择HD记录方式时可记录的张数及选择UD记录方式时可记录的图象的张数。
其次,在步S9中,系统控制器6这样进行控制,即从RAM6a中读出综合管理文件中图象目录信息单元,并将目录名称、目录号及图象目录内的图象张数等的数据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后,进入步S10。
在上述步S10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有由使用者对记录该图象数据的图象目录的指定,当没有时,进入步S12,当有时,则进入图33所示的步S14。
在上述步S12中,由于使用者未指定图象目录,所以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指定了现有的图象目录以外的新的图象目录的形成,为否时,反复进行上述步S10及步S12,直到指定形成该新的图象目录为止,为是时,进入步S13。
在步S13中,由于指定了形成新的图象目录,所以系统控制器6根据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判断现有的图象目录的个数,给出新的图象目录的目录号,同时在该图象目录中形成图象数据管理文件及图象索引文件,进入图33所示的步S14。
其次,在该图33所示的步S14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上述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指定的图象目录的索引文件中记录的全部图象数据,同时进行将该索引文件中的图象数据传送给图4所示的主存储器11a的控制,进入步S15。另外,对与标题一起进行固定长度编码后记录的图象数据不进行展开解码处理,从上述索引文件直接读出后传送给上述主存储器11a。当在索引文件中未记录图象数据时,图象数据不被读出到上述主存储器中。
在步S15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使用者是否指定了记录开始,为否时,反复进行该步S15,直到有该记录开始的指定为止,为是时,进入步S16。
在步S16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判断这些欲记录的图象是否是索引图象,为否时进入步S17,为是时进入步S26。
在步S26中,系统控制器6将表示这些欲记录的图象是索引图象的数据供给图5所示的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上述数据被供给后,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在压缩/展开电路4h中设定索引图象用固定长度编码系数,进入步S27。
在步S27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压缩/展开电路411,对通过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并根据上述设定的固定长度编码系数进行了1/4间抽处理的图象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形成按1/15簇的固定数据长进行固定长度编码的索引图象后,进入步S28。
在步S28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控制器13,将附加了标题的共计4096字节的索引图象记录在图4所示的主存储器11a中存储的索引文件中,进入步S29。
在步S29中,系统控制器6判断是否将全部索引图象记录到了上述主存储器11a中,为否时,返回上述步S16,为是时,进入步S30。
在步S30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索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中的卷空间位图VSB的分配块号的2位表目为“00”(表示可使用的分配块的代码)的位置,检测空闲区,进入步S31。
在步S31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上述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访问上述光盘20上检测出来的空闲区,进入步S32。
在步S32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上述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上述有索引图象的索引文件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的空闲区上,进入步S23。
即,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将上述索引图象进行固定长度编码后记录在光盘20上时,在将该固定长度编码后的规定数的索引图象记录在光盘20上之前,暂时按顺序记录在主存储器11a中,从该主存储器11a中的规定数的索引图象形成一个索引文件,然后记录在光盘20上的物理性连续的区中。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一个索引图象被固定长度编码化为1/15簇的数据长。因此,为了将该1/15簇的数据长的图象数据记录在光盘20上,必须对该1/15簇的图象数据附加14/15簇的空数据后作为1簇数据长。因此,假如每形成一个1/15簇的图象数据便记录在盘上,那么,上述空数据的记录区就会比索引用的图象数据的记录区多,使得盘上的记录区不能有效地利用。
因此,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将规定数的索引用图象数据作为索引文件暂时记录在主存储器11a中,待全部索引图象数据被取入后,再将该主存储器11a中记录的索引文件记录到盘上。
即,例如当记录有25个索引图象的索引文件时,将15个索引图象(15个×1/15簇)记录在1簇大小的区域中,剩下的10个索引图象(10个×1/15簇)和5/15簇的空数据记录在下一个1簇大小的区域中。因此能减少盘上记录的空数据量,能有效地利用该盘上的记录区。另外,该静止图象系统通过将多个固定长度编码化了的索引图象暂时记录在主存储器11a中,由该主存储器11a中的规定数的索引图象形成一个索引文件,将该索引文件记录在盘上的物理性连续的区中。因此能使盘20上记录的索引文件必然成为连续的文件。因此从光盘20读出索引文件时,由于是连续地记录在盘上,所以能高速读出。
当在该索引文件中增加新的索引图象时,在如上所述那样记录之前,先将索引文件数据读到主存储器11a上。记录时,将加在最后记录的索引图象后的空数据消除后,记录在紧挨着最后记录的索引图象后的区中(在没有空数据时不必消除)。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S16中,当断定为否时,进入步S17,在步S17中,系统控制器6检测记录中等分辨率图象或高分辨率图象用的光盘20上的空闲区,进入步S18。
具体的说,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索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中的卷空间位图VSB的分配块号的2位表目为“00”(表示可使用的分配块的代码)的位置,检测上述空闲区。
在步S18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在上述步17中检索的空闲区中最适合的空闲区,通过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并访问该区。
这里,作为最适合的记录位置,最好是在同一目录中按顺序已记录的文件(最后记录的文件)后边的区域,而且应记录的图象(数个簇)的区域为物理性连续的区域。
可是,当记录高分辨率图象数据(8簇)或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18簇)这样大的数据时,在光盘20的未记录区少的情况下,有时不能确保同一目录的最后记录的文件后边的区域为物理性连续的区域。这种情况下,在管理块内形成扩充记录块ERB,由该ERB连接不连续的多个分散区以记录一个文件。
其次,在步S19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对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设定与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或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对应的固定长度编码系数,进入步S20。
在步S20中,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根据上述设定的固定长度编码系数,控制压缩/展开电路4h,以便形成8簇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或18簇的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进入步S21。
在步S21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上述被固定长度编码的图象数据记录在上述检测到的光盘20上的最适合的区域,进入步S22。
在步S22中,系统控制器6进行上述图象数据的记录控制,同时依次确定所指定的目录中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数据和与各图象数据的分辨率对应的文件名,进入步S23。
具体地说,例如将从负片读取的1~6号图象以HD记录方式记录在图象目录“PIC00001”中时,情况如下。
即,在记录前,由于根据RAM6a中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中的数据能断定按HD记录方式记录的图象为0个,所以第1号图象的高分辨率(HD)记作PHP00000.PMP,同时,中等分辨率(SD)记作PSN00000.PMP.因此,上述6张图象全部记录完后,作为高分辨率形成PHP00000.PMP~PHP00005.PMP的文件,作为中等分辨率形成PSN00000.PMP~~PSN00005.PMP的文件。
另外,记录该6张图象的索引图象时,将已读入主存储11a中的这6张图象依次记录在PIDX000.PMX中。因此,不形成新的索引文件。但是,当1个索引文件中记录的索引图象的张数超过预先设定的索引图象张数(在该说明中,例如25张)时,便形成新的PIDX001.PMX等第2个索引文件。
其次,在步S23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判断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索引图象)、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及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或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这3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是否已全部记录,为否时,返回步S16,记录的未记录完的分辨率图象数据,为是时,进入步S24。
在步S24中,系统控制器6检测上述操作部10的弹出键32是否接通,为否时,重复该步S24,为是时,进入步S25。
在步S25中,系统控制器6利用RAM6a中记录的数据U-TOC、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及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各数据,更新盘上记录的上述数据U-TOC、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及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各数据,图32及图33所示的记录动作的全部程序结束。
具体地说,在上述数据U-TOC中,主要改写卷描述符(VD)、卷空间位图(VSB)、管理表(MT)、目录记录块(DRB)、展开记录块(ERB)等的各数据。
即,在上述VD中,改写与分配块有关的数据(可记录分配块等)、目录数(指定形成新目录时)、文件数,有关目录记录块DRB的数据(形成了新目录或文件时)、以及有关扩充记录块ERB的数据(新形成的文件被记录在物理性不连续的位置而利用扩充记录块ERB连接时)等。另外,在上述卷空间位图VSB中,改写表示各分配块的属性的2位代码等。
在上述管理表MT中,形成新的目录记录块DRB及扩充记录块ERB时,形成管理表MT。但在现有的目录记录块DRB中增加一个目录记录单元时,不更新管理表MT。
在上述目录记录块DRB中,形成新的目录时,增加一个单元的目录用目录记录单元。同样,形成了文件时,每一文件增加一个文件用目录记录单元。
在上述扩充记录块ERB中,利用上述目录记录块DRB指定文件,在物理性不连续时形成该文件。而在格式化时不形成ERB。
其次,在上述综合信息管理文件中,主要改写图象总张数、下一个图象目录号、图象目录总数、以及图象目录信息单元等的数据。当新形成了图象目录时,形成1单元的上述图象目录信息单元。
其次,在上述图象数据管理文件中,当新形成了图象目录时,便在该新形成的图象目录中形成新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而且主要更新图象张数、图象索引文件数、下一个图象索引文件号、索引文件信息、以及图象信息单元等的数据。一旦新形成索引文件后,上述索引文件信息便被更新,如果索引文件中的索引数增加,则更新索引数。另外,由于图象信息单元是对应于各索引图象设的,所以按图象增加的张数增加图象信息单元数。通常记录时不更新图象信息单元中的数据,但若索引图象的序号变换后,则重新变换图象号,从而更新变换了的数据。
7.“其它记录动作的说明”
其次,利用图34中的流程图说明上述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其它记录动作。该图34中的流程图由于在图32中说明过的流程图中的步S1~步S13的程序结束,所以开始进入步S41。
在步S41中,系统控制器6读出指定的图象目录的索引文件中记录的全部图象数据,进入步S42。
在步S42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检测是否有使用者作出的记录开始的指定,为否时,重复该步S42,直到有记录开始的指定为止,为是时,进入步S43。
图34所示的步S41及步S42分别是与用图33说明过的步S14及步S15对应的步。
其次,在步S43中,系统控制器6判断记录的图象数据是高分辨率图象数据(HD或UD)、还是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SD)、或是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索引图象数据)。然后,当断定是低分辨率图象数据记录时,进入步S54,当断定是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记录时,进入步S44,当断定是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记录时,进入步S53。
在上述步S43中,当断定是低分辨率图象数据记录时而进入的步S54~步S60是与图33所示的步S26~步S32对应的步。
即,在上述步S54中,系统控制器6将表示这些欲记录的图象是索引图象的数据供给图5所示的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在被供给了上述数据后,在压缩/展开电路4h中设定索引图象用的固定长度编码系数,进入步S55。
在步S55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控制压缩/展开电路4h,根据上述设定的固定长度编码系数对经过1/4间抽处理后的图象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形成按1/15簇的固定数据长进行了固定长度编码的索引图象,进入步S56。
在步S56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控制器13,将附加了标题的共计4096字节的索引图象记录在图4所示的主存储器11a中存储的文件中,进入步S57。
在步S57中,系统控制器6判断是否将全部索引图象记录到了上述主存储器11a中,为否时,返回上述步S43,为是时,进入步S58。
在步S58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索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中的卷空间位图VSB的分配块号的2位表目为“00”(表示可使用的分配块的代码)的位置,检测空闲区,进入步S59。
在步S59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上述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访问上述光盘20上检测出来的空闲区,进入步S60。
在步S60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上述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上述索引图象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的空闲区上,进入步S50。
其次,在上述步S58中检测是否是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用的空闲区,在上述步S44中检测是否是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用的空闲区,在上述步S53中检测是否是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用(或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用)的空闲区。如上所述,该空闲区的检测是通过检索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中的卷空间位图VSB的分配块号的2位表目为“00”(表示可使用的分配块的代码)的位置进行的,但这时对应于上述各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进行对要检索的地址的指定。
即,先说明记录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的情况(步S58),在通常用途的情况下,按HD记录方式最多能记录200张索印图象。即使选择HD记录方式或UD记录方式时,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索印图象都是1/15簇的固定数据长,因此所需要的索印图象的区域为200×1/15簇=13.33簇。然而如果图象目录数增多,则在1个图象目录中只记录1个或2个索印图象。由于上述图象目录的最大数设定为20个目录,所以这时用于索印图象记录的容量最少需要32簇。因此,系统控制器6在检测记录索引图象时的空闲区时,是检索由与从盘的内圈算起的1~32簇对应的地址指定的分配块的代码,以此来检测空闲区。这时不检测其它空闲区。
其次,说明记录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情况(步S44),这时按HD记录方式最多能记录200张,中等分辨率(SD)的图象按2簇固定数据长记录,所以中等分辨率图象区域需要2簇×200张=400簇。因此,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记录中等分辨率图象时的空闲区时,是从盘的内圈开始检索索引图象区(1~32簇)以后的400簇的区域,即检索由与33~432簇对应的地址指定的分配块的代码,以此来检测空闲区,进入步S45。
同样,按UD记录方式最多能记录100张,由于中等分辨率(SD)的图象是用2簇固定数据长记录的,所以作为中等分辨率图象区,需要2簇×100=200簇。因此,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中等分辨率图象记录空闲区时,是从盘的内圈开始检索索引图象区(1~32簇)以后的200簇的区域,即检索由与33~232簇对应的地址指定的分配块的代码,以此来检测空闲区,进入步S45。
其次,说明记录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及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的情况(步S53),首先,按HD记录方式最多能记录200张图象,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是8簇固定数据长。因此,高分辨率图象区需要8簇×200张=1600簇。因此,系统控制器6在上述步S53中,从盘的内圈开始检索索引图象区(1~32簇)和中等分辨率图象区(33~432簇)以后的1600簇的区域,即检索由与433~2032簇对应的地址指定的分配块的代码,以此来检测空闲区,进入步S45。
同样,按UD记录方式最多能记录100张,由于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是18簇固定数据长,所以作为超高分辨率图象区,需要18簇×100张=1800簇的空闲区。因此,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该超高分辨率图象记录空闲区时,从盘的内圈开始检索索引图象区(1~32簇)和中等分辨率图象区(33~232簇)以后的1800簇的区域,即检索由与233~2032簇对应的地址指定的分配块的代码,以此来检测空闲区,进入步S45。
其次,这样进行的空闲区检索结束后,在步S45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访问所检索的空闲区中最适合的区,进入步S46。作为这时最适合的记录位置,与目录无关可以分别进行空闲区检索,将各数据依次记录在空闲区开始的位置。因此,被记录的数据是从各区的开头依次记录的。
其次,在步S46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在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中设定与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或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对应的固定长度编码系数,进入步S47。
在步S47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控制压缩/展开电路4h,根据上述设定的固定长度编码系数,形成8簇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或18簇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进入步S48。
在步S48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上述被固定长度编码的图象数据记录在上述检测出来的光盘20上的最适合的区中,进入步S49。
在步S49中,系统控制器6进行上述图象数据的记录控制,同时依次确定与所指定的图象目录中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数据和各图象数据的分辨率对应的文件名,进入步S50。
在步S50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判断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索引图象)、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及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或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这3种分辨率图象数据是否已全部记录,为否时,返回步S43,记录还没记录完的分辨率的图象数据,为是时,进入步S51。
在步S51中,系统控制器6检测上述操作部10的弹出键32是否进行了接通操作,为否时,重复该步S51,为是时,进入步S52。
在步S52中,系统控制器6将盘上记录的与上述数据U-TOC、综合管理信息文件及图象数据管理文件有关的数据更新成RAM6a中记录的数据U-TOC、综合管理信息文件及图象数据管理文件中的各数据,至此,图34所示的其它记录动作全部结束。
步S45~步S52是与图33所示的步S18~步S25对应的步。
在这样的其它记录动作中,根据RAM6a中存储的VSB中的所指定的分配块地址分别指定低分辨率、中等分辨、高分辨率(或超高分辨率)的检索区。即,只要读出RAM6a中的VSB数据,就能对上述记录区地址进行分割,所以能高速检测空闲区。
例如,可考虑物理性地确定盘上各区的记录位置进行记录。可是,由于这时在HD记录方式和UD记录方式使用的区域量(中等分辨率区域及高分辨率区域)不同,因此必须预先估计最大的需要,以确保所需要的区。即,中等分辨率区必须确保HD记录方式时的400簇的区,以及高分辨率区必须确保UD记录方式时的1800簇的区,因此,不能有效地使用记录区。
在该说明中,是从盘内侧开始指定索引用、中等分辨率用及高分辨率用的空闲区检索地址,但与此相反,也可以从盘外侧开始指定索引用、中等分辨率用及高分辨率用的空闲区检索地址,可根据设计适当地变更。
这样,根据从上述帧存储器11读出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形成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及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将该同一图象的不同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再生时可选择与图象数据的输出机器或用途对应的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进行再生。
即,当作为在上述光盘20上记录的图象数据只记录高分辨率图象数据且在监视器上显示图象时,由于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的象素数过多,所以进行适当的间抽处理后供给监视装置。可是,通过记录上述3种图象数据,能直接读出监视器用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所以能缩短在监视装置上显示之前的时间。
另外,由于直接读出必要的分辨率的图象数据,所以不用根据机器进行间抽处理,能省去间抽处理用的电路等。
另外,根据来自上述帧存储器11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形成上述两种图象数据,因此,与上述分别供给3种图象数据相比较,能缩短取入图象数据的时间,而且只需控制从上述帧存储器11读出1次,所以能缩短该帧存储器11的约束时间。
另外,由于将上述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分别固定长度编码后记录,所以能做到记录及读出时间的固定化,以及图象记录张数的固定化,从而使用的数据大小被固定,所以能简化文件管理系统的结构。
这时,将上述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记录在适当的空闲区后,该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被混合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上述存储部5的规格是例如最小记录单位为1簇(64千字节)、数据记录速度为150千字节/秒、每1簇的记录时间为64K/150K≈0.43秒、最大查找时间为0.5秒,最大查找时间比每1簇的记录时间长。因此,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被混合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后,为了对所希望的图象数据进行多次差找,需要时间进行记录/再生。
而且,上述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被混合记录后,进行图象数据的清除、编辑工作时,为了在盘上产生与各种分辨率对应的数据大小的空闲区,难以检索空闲区。
因此,例如将光盘20的记录区从内圈到外圈分割成32簇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的记录区、200簇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记录区、1800簇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的记录区这样3个记录区,将上述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记录在该各记录区中,记录/再生时可查找该分辨率的记录区,进行记录/再生,因此能缩短记录/再生时间。
另外,进行图象数据的消除、编辑工作等,在光盘20上产生与各分辨率对应的数据大小的空闲区,将同一数据大小的图象数据记录在该空闲区中,因此能简化空闲区的检索,有利于缩短记录时间。
其次,如果即使在这样分割各分辨率的记录区后记录图象数据,如果不按再生顺序记录在该记录区内,而需要1张1张连续自动地读出所记录的图象的自动放象时,或需要连续地读出更高速地随意取出该自动放象等时的图象时,仍然需要查找时间。
因此,在将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分割的各记录区时,由于按再生顺序连续地记录,所以在上述自动放象时或随意取出时,能不查找而连续读出图象数据,因此能容易进行自动放象、随意取出,以及使速度更快。
8.“综合索引文件的形成动作”
其次,说明系统控制器6将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记录到光盘20上,同时将索引图象数据记录到综合索引文件(OVINDX.PMX)中的动作。
该综合索引文件由综合信息管理文件进行管理,它是将在各图象目录中不管记录什么样的索引图象都编辑在一个文件中而成的。
在该例中,形成了5个有25张索引图象的图象目录后,取出各目录中开头的一张索引图象,分别按记录顺序形成由5张索引图象构成的综合索引文件。如果图象目录数设定得少时,也可从各目录中分别取出开头的5张索引图象,形成综合索引文件。
该综合索引文件是在形成画面数据用的格式时形成的。因此,记录图象时就已经形成了。
该综合索引文件的形成动作如图35中的流程图所示。当在图32中的步S10中断定为是时,便是图35所示的流程图中的开始,进入步S61。上述步S10以前的程序完全相同,因此其说明从略。
其次,在步S61中,系统控制器6将综合索引文件读到主存储器11a中,进入步S62。
在步S62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上述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指定的图象目录中的图象索引文件中记录的全部图象数据,同时将该图象索引文件中的图象数据传送给图4所示的主存储器11a,进入步S63。
与标题一起进行固定长度编码后记录的来自上述图象索引文件及综合索引文件的图象数据不进行展开译码处理,而是直接读出后传送给主存储器11a。另外,当图象索引文件及综合索引文件中未记录图象数据时,图象数据不读到上述主存储器。
在步S63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有使用者给出的开始记录的指定,为否时,重复步S63,直到有该开始记录的指定时为止,而为是时,进入步S64。
在步S64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判断现在欲记录的图象是否是索引图象,为否时,进入步S65,为是时,进入步S72。
在步S72中,系统控制器6将表示现在欲记录的图象是索引图象的数据供给图5所示的同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在被供给上述数据后,在压缩/展开/电路4h中设定索引图象用固定长度编码系数,进入步S73。
在步S73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控制压缩/展开电路4h,根据上述设定的固定长度编码系数,对经过1/4间抽处理的图象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处理,形成按1/15簇的固定数据长进行了固定长度编码的索引图象,进入步S74。
在步S74中,系统控制器6根据RAM6a中存储的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判断在上述步S74中进行了固定长度编码的索引图象在指定的图象目录中是否是开始记录的索引图象,为否时进入步S81,索引时进入步S75。
在部S81中,系统控制器6将上述固定长度编码后的索引图象记录在图象索引文件中,进入步S76。
在步S75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将开始的索引图象分别记录在综合索引文件及图象索引文件中,进入步S76。
在步S76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控制器13,将附加了标题的共计4096字节的索引图象记录在图4所示的主存储器11a存储的各索引文件中,进入步S77。
在步S77中,系统控制器6判断是否已将全部索引图象记录在上述主存储器11a中,为否时返回上述步S64,为是时进入步S78。
在步S78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索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中的卷空间位图VSB的分配块号的2位表目为“00”(表示可使用的分配块的代码)的位置,来检测空闲区,进入步S79。
在步S79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访问光盘20上检测到的空闲区,进入步S80。
在步S80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上述索引图象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的空闲区,进入步S71。
如上所述,在将上述索引图象进行固定长度编码后记录在光盘20上时,在将该固定长度编码后的索引图象记录在光盘20上之前,暂时按顺序记录在主存储器11a中,在该主存储器11a中由全部索引图象形成一个索引文件,然后记录在光盘20上的物理性连续的区中。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S64中,如果断定为否时,便进入步S65,在步S65中,系统控制器6检测记录中等分辨率的图象或高分辨率的图象用的光盘20上的空闲区,进入步S66。
具体地说,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索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中的卷空间位图VSB的分配块号的2位表目为“00”(表示可使用的分配块的代码)的位置,来检测上述空闲区。
在步S66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检测象上述那样在步S65中检索的空闲区中最适合的空闲区,并访问该空闲区,进入步S67。
在步S67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在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中设定与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或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对应的固定长度编码系数,进入步S68。
在步S68中,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根据上述设定的固定长度编码系数,控制压缩/展开电路4h,以便形成8簇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或18簇的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进入步S69。
在步S69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上述固定长度编码后的图象数据记录在上述检测出来的光盘20上的最适合的区中,进入步S70。
在步S70中,如上所述,系统控制器6进行上述图象数据的记录控制,同时依次确定所指定的目录中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数据和与各图象数据的分辨率对应的文件名,进入步S71。
在步S71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判断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索引图象)、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及高分辨率图象数据(或超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这3种分辨率图象数据是否已全部记录,为否时返回步S64,记录还没记录完的分辨率的图象数据,为是时进入图36所示的步S91。
这时如果应记录的图象已记录完,使用者可变换综合索引图象的数据。例如,由于预先设定记录各目录中开始的索引图象,所以在与形成高分辨率、中等分辨率及索引的各图象文件的同时形成的综合索引文件中只记录各目录中的第1个索引图象。可是,如果使用者希望时,可以变换综合管理文件中登录的第1个索引图象和其它索引图象。
该所希望的索引图象的变换动作如图36中的步S91以后的程序所示。
即,在图36中的步S91中,对综合索引图象进行显示控制,进入步S92。
在步S92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使用者是否指定了所希望的索引图象,为否时返回步S92,为索引时进入步S93。
即,在步S92中,从综合索引文件中指定所希望的索引图象。这表示指定与所指定的索引图象对应的图象目录。在以下说明中,假定该指定的索引图象目录是第n号中记录的图象目录。
其次,在步S93中,系统控制器6进行控制,使在步S92中指定的第n号图象目录中的图象索引文件再生,并显示在监视装置上,进入步S94。
在步S94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操作部10的操作状况,判断是否从上述监视装置上显示的图象索引文件中规定数的索引图象中指定了所希望的索引图象,为否时重复该步S94,为是时进入步S95。
即,在步S94中,从第n号图象索引文件中指定所希望的索引图象,即这是指定更换记录在第1号索引图象中的索引图象。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假定该指定的索引图象是记录在图象索引文件中的第m号索引图象。
在步S95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控制器13,将在主存储器中记录在第n号图象目录中的图象索引文件中的第m号索引图象数据改写在记录在综合索引文件中的第n号索引图象数据的记录位置。同时将RAM6a中记录在与第n号图象目录对应的图象目录信息单元即第n号图象目录信息单元中的索引图象号“00001”置换成与新更换的索引图象对应的图象号“0000m”,进入步S96。
在步S96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综合信息管理文件记录在光盘20上,进入步S97。
在步S97中,系统控制器6检测上述操作部10的弹出键32是否进行了接通操作,为否时重复该步S97,为是时进入步S98。
在步S98中,系统控制器6将盘上记录的与上述数据U-TOC、综合管理信息文件、图象数据管理文件有关的数据更新为RAM6a中记录的数据U-TOC、综合管理信息文件、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各数据,全部程序结束。
另外,上述综合索引文件记录数据时是记录各图象目录中开始的一个索引图象,但图象目录减少时,也可以登录各图象目录中开始的5个索引图象。例如,与形成4个图象目录、登录其中的5个索引图象为例说明。如下所示,图象目录信息单元可与综合索引文件内的索引图象数5张×4目录=20张对应,形成20个以下的单元。
                             目录号           索引图象号
第1号图象目录信息             00                  00
第2号图象目录信息             00                  01
第3号图象目录信息             00                  02
第4号图象目录信息             00                  03
第5号图象目录信息             00                  04
第6号图象目录信息             01                  00
第7号图象目录信息             01                  01
第8号图象目录信息             01                  02
第9号图象目录信息             01                  03
第10号图象目录信息            01                  04
第11号图象目录信息            02                  00
第12号图象目录信息            02                  01
第13号图象目录信息            02                  02
第14号图象目录信息            02                  03
第15号图象目录信息            02                  04
9.“像片簿名等的记录”
所谓像片簿是将在目录底层的形成的一个图象目录作为一个像片簿。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各种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记录如上所述结束后,可输入各像片簿的名称、各像片簿中的每个图象的名称、以及检索所希望的图象用的关键字及盘的名称。
这时,使用者可操作设在上述操作部10上的写入键53。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到上述写入键53的接通操作后,变成输入字符信息的写入状态。
其次,使用者操作+字键54。上述系统控制器6对显示部26进行显示控制,每当上述+字键54进行一次操作时,便按顺序例如依次显示像片簿名、图象名、关键字及盘名的字符。使用者看着上述显示部26上显示的字符,确定输入哪些信息,操作设在上述操作部10上的EXEC键55。于是,上述系统控制器6确认由此时开始输入的信息。
其次,使用者操作设在上述操作部10上的10个数字键。于是,上述系统控制器6对上述显示部26进行显示控制,显示与上述10个数字键的操作对应的字符。然后,当上述显示部26上显示的像片簿名等是所希望的像片簿名等时,使用者再次操作上述EXEC键55。
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上述EXEC键55的再次操作,结束该写入状态,同时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上述输入的像片簿名等的字符信息作为所谓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
具体地说,记录所希望的图象名时,使用者操作写入键53,使上述系统控制器6处于写入状态,同时操作上述+字键54,选择由它输入的信息即“图象名”。然后操作上述10个数字键50,输入该图象名。于是生成与上述输入的字符对应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上述系统控制器6将它供给光盘记录/再生部5c,将与上述图象名对应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记录在光盘20上。
另外,作为上述图象名输入的字符数例如为16字符,作为上述像片簿名输入的字符数为32字符,还可以用字母、片假名、汉字等输入。即1个画面上可输入432个字符(16字符×25张图象+像片簿名的32个字符。
10.“再生动作的说明”
其次,说明使这样记录在光盘20上的图象数据再生、并显示在监视装置9上时该该静止图象系统的再生动作。
这时,使用者首先操作设在上述操作部10上的像片簿键33。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及显示部26,以便上述像片簿键33每操作一次,就将其检测出来,使该像片簿名再生且显示。4个像片簿被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上述像片簿键33每操作一次,4个像片簿名便按顺序显示在显示部26。
其次,使用者从上述4个像片簿中选择了所希望的像片簿后,接通第1索引键38a。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该第1索引键38a的接通操作,并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使上述被选择的像片簿的索引用的低分辨率用的图象数据及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像片簿名、图象名等)再生。
1个像片簿例如由50张图象数据构成,虽然可将该50张图象一次显示在显示画面上,但每一张的显示区必然狭窄,使用者选择所希望的图象可能有困难。因此,上述系统控制器6对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进行读出控制,以便通过一次指定,读出25张低分辨率用的图象数据。于是,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首先从上述光盘20的内圈读出上述25张低分辨率用的图象数据及像片簿名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以及图象名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通过EFM电路21将该图象数据供给图5所示的压缩/展开电路4h,同时将该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直接供给缓冲电路4b。
上述压缩/展开电路4h对上述图象数据进行低分辨率用的展开处理后,通过光栅/块变换电路4g及选择器4f供给上述缓冲电路4b。上述缓冲电路4b暂时存储上述图象数据及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
上述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及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这样被存储在上述缓冲电路4b中后,上述间抽·压缩/展开控制器4i对该缓冲电路4b进行读出控制,将该缓冲电路4b中存储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与上述图象数据一起高速传送。于是,上述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与图象数据一起通过接口4a而不需系统控制器6干预高速传送给图4所示的视频存储器11b。
上述视频存储器11b的存储区总体为纵×宽达2048象素×2048象素,其中,1024象素×1536象素(纵×宽)的存储区是图象数据的存储区(图象数据区),除该图象数据区以外的其余区域即16象素×32象素(512字节)的存储区是上述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的存储区即命令区。
图象数据及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从上述缓冲电路4b高速传送后,存储控制器13进行将该图象数据写入上述视频存储器11b的图象数据区的控制,以及进行将该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写入上述命令区的控制。
图象数据及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这样被写入上述视频存储器11b的各存储区后,上述存储控制器13读出上述写入命令区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进行上述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的译码。然后将该译出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的字符作为图象数据且进行将其写入上述视频存储器11b的控制。
具体地说,从上述命令区读出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为“41H”时,该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是用字母“A”这个字符显示的,所以上述存储控制器13对上述视频存储器11b进行写入控制,形成例如24象素×24象素的字符“A”的图象数据,并在该图象的下侧显示该字符“A”。
这样,图象数据表示及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字符的图象数据(以下将这2个图象数据统称为图象数据)被写入视频存储器11b中结束后,上述存储控制器13对该写入视频存储器11b中的图象数据进行控制。该图象数据通过D/A变换器变换成模拟图象信号后,被供给监视装置9。
于是,如图41所示,25张索引用图象及各图象名与上述所选择的像片簿名一起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的显示画面上。
另外,使用者欲显示上述所选择的像片簿中剩余的25张图象时,操作上述操作部10,指示该剩余的25张图象的显示。于是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使上述剩余的25张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及该各图象数据的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再生。于是,如上所述,上述剩余的25张低分辨率用的图象数据及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被高速传送,该剩余的25张图象被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
其次,25张图象作为索引用图象被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后,使用者操作上述操作部10,从该图象中选择所希望的图象。
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到上述操作部10被操作而指定了所希望的图象后,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从上述光盘20读出与该被选择的图象对应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于是,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光盘20中记录的有显示用的中等分辨率的图象数据。如上所述,该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供给视频存储器11b。
上述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供给视频存储器11b后,上述存储控制器13将其暂时存储后读出,通过D/A变换器供给监视装置9。于是,由使用者选择的图象以最大限度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的显示画面上。
这时,该静止图象系统不显示上述索引用的图象,而能选择所希望的图象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
即,在记录着所希望的图象的像片簿及图象号已知时,如上所述,使用者操作上述操作部10上设的10个数字键50,与指定该像片簿的同时指定图象号。
如上所述,由于在一个像片簿中能记录50张图象,所以使用者用上述10个数字键50输入所希望的图象号,选择所希望的图象。选择了上述所希望的图象后,进行再生键41的接通操作。
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出上述再生键41的接通操作后,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上述指定的像片簿中的图象号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于是,所指定的图象号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从上述光盘20读出,与该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对应的图象被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
另外,这样的所希望的图象的选择也可利用上述操作部10上设的检索键52进行。即,上述检索键52被接通操作后,上述系统控制器6变成检索状态。上述系统控制器6变成检索状态后,对显示部26进行显示控制,每操作一次+字键,就依次显示图象名、关键字、记录日期、记录时间等的字符。使用者从上述图象名、关键字、记录日期、记录时间中选择输入的信息后,用上述10个数字键50输入进行检索的图象的图象名、关键字、记录日期或记录时间,进行EXEC键55的接通操作。
于是,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到上述EXEC键55的接通操作后,开始检索。然后控制显示部26,在上述图象名、关键字等中检索适当的图象,并显示该检索的图象的像片簿号、像片簿名、图象名、图象号等。另外,当适当的图象有多个时,控制上述显示部26,显示多个该像片簿号、像片簿名等。
其次,使用者用上述+字键54从上述显示部26上显示的图象名等中选择所希望的图象,进行上述再生键41的接通操作。
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到上述再生键41的接通操作后,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使所选择的图象数据再生。
于是,所指定的图象数据被从上述光盘20读出,供给并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
其次,当不知道盘内形成了哪些像片簿而从其中再生所希望的图象时,使用者进行上述操作部10上的第2索引键38b的接通操作。
在光盘20上记录低分辨率图象数据时,预先将各像片簿中开始记录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作为一个索引文件记录在光盘20上。
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到上述第2索引键38b的接通操作后,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再生上述索引文件。于是,使有上述各像片簿中开始处记录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的索引文件再生,如上所述,通过视频存储器11b供给上述监视装置9。
于是,能将各像片簿中开始的图象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使用者能检索记录着所希望的图象的像片簿。
其次,与这样只显示各像片簿中开始的图象相比较,同时显示包括该开始的图象的多张图象时,更容易选择所希望的像片簿。因此,在上述操作部10上设有第3索引键38c。
同样,当将低分辨率图象数据记录在光盘20上时,预先将各像片簿中开始处记录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开始的前5张图象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作为一个索引文件记录在光盘20上。
上述第3索引键38c被接通操作后,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该操作,并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进行再生。
于是,由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使上述各像片簿中开始记录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及该开始的前5张图象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从上述光盘20再生,如上所述,通过视频存储器11b供给上述监视装置9。因此,能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显示各像片簿中开始的前5张图象,使用者能简单地检索记录着所希望的图象的像片簿。
其次,有时不连续显示各像片簿中的图象,而是每隔规定的张数显示,因此更容易知道各像片簿的内容。为了这种情况的需要,在上述操作部10上设有第4索引键38d。
同样,当将低分辨率图象数据记录在光盘20上时,预先将各像片簿中开始记录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开始的前10张记录的图象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开始的前20张记录的图象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作为一个索引文件记录在光盘20上。
即,上述第4索引键38d被接通操作后,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该操作,并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再生上述索引文件。
于是,使每隔10张再生的各像片簿中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从上述光盘20再生,如上所述,通过视频存储器11b供给上述监视装置9。因此,能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显示各像片簿中每隔10张再生的图象,使用者能更简单地检索记录着所希望的图象的像片簿。
其次,有时将上述各像片簿中的多张图象显示在一个画面上而一张一张地找图象难以检索。为了这种情况的需要,在上述操作部10上设有第1像片簿检索键56。
即,进行上述第1像片簿索引键56的接通操作后,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该操作,并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连续地再生记录在各像片簿开头的图象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
于是,上述记录在各像片簿开头的各图象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由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从光盘20上再生,如上所述,传送给视频存储器11b。上述存储控制器13在上述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存入上述视频存储器11b中后,立刻将其读出,供给上述监视装置9。
于是,能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连续地显示各像片簿中开头记录的图象,使用者能高速检索所希望的像片簿。
另外,在从这样连续地显示的像片簿(图象)中选择所希望的像片簿时,当显示出所希望的图象时,使用者进行上述停止键42的接通操作。
在此状态下上述停止键42被接通操作后,上述系统控制器6确认在上述停止键42接通操作后的时刻所显示的图象所属的像片簿已被指定,此后,根据该像片簿进行再生、编辑等。
其次,如果只连续显示上述各像片簿中开头的图象,使用者有时不知道该像片簿的内容而难以检索所希望的像片簿。由于这种情况,在上述操作部10上设有第2像片簿检索键57。
即,进行上述第2像片簿索引键57的接通操作后,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该操作,并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连续地再生记录在各像片簿开头的图象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及例如直至第3张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
于是,上述记录在各像片簿开头的各图象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及直至第3张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由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从光盘20上再生,如上所述,传送给视频存储器11b。上述存储控制器13在上述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存入上述视频存储器11b中后,立刻将其读出,供给上述监视装置9。
于是,能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连续地显示各像片簿中开头记录的前3张图象,使用者能高速检索所希望的像片簿。
另外,在从这样连续地显示的像片簿(图象)中选择所希望的像片簿时,当显示出所希望的图象时,使用者进行上述停止键42的接通操作。在此状态下上述停止键42被接通操作后,上述系统控制器6确认在上述停止键42接通操作后的时刻所显示的图象所属的像片簿已被指定,此后,根据该像片簿进行再生、编辑等。
这样,将规定数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作为索引文件预先记录在光盘20上,当进行上述各索引键38a~38d的接通操作时,读出上述索引文件,将表示各像片簿(图象目录)的内容的规定数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显示在一个画面上,能高速检索所希望的图象或所希望的像片簿(图象目录)。
另外,由于将规定数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作为索引文件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所以进行索引显示时,从盘上检索并读出1个索引文件,能显示规定数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所以能高速进行索引显示。
其次,该静止图象系统能不显示上述索引用的图象,而直接指定所希望的图象,并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
即,使用者在知道了记录着所希望的像片簿及图象号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操作上述操作部10上设的像片簿键33、10个数字键50、返回键39及送进键40,输入所希望的像片簿及所希望的像片簿和图象号。然后选择上述所希望的图象号后,进行再生键41的接通操作。
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出上述再生键41的接通操作后,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上述指定的像片簿中的图象号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于是,所指定的图象号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从上述光盘20上读出,与该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对应的图象被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
另外,该静止图象系统能用上述操作部10上设的检索键52检索所希望的图象。
即,上述检索键52被进行接通操作后,上述系统控制器6变成检索状态。上述系统控制器6变成检索状态后,对显示部26进行显示控制,每操作一次+字键54,就依次显示图象名、关键字、记录日期、  记录时间等的字符。使用者从上述图象名、关键字、记录日期、记录时间中选择输入的信息后,用上述10个数字键50输入进行检索的图象的图象名、关键字、记录日期或记录时间,进行EXEC键55的接通操作。
于是,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测到上述EXEC键55的接通操作后,开始检索。然后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在上述图象名、关键字等中检索适当的图象,并读出该检索的图象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另外,当通过该检索,检索到多个图象时,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该多个图象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
于是,上述检索到的图象的低分辨率图象数据被供给上述视频存储器11b。上述存储控制器13在上述低分辨率图象数据被存入视频存储器11b后,将其读出并供给上述监视装置9。
其次,使用者看着上述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图象,识别所希望的图象,用上述10个数字键50输入该图象的像片簿号及图象号,进行上述再生键41的接通操作。上述系统控制器6对上述光盘记录/再生部5c进行读出控制,从上述指定的像片簿中再生指定的图象号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
于是,上述所希望的图象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通过视频存储器11b被供给监视装置9,上述检索的所希望的图象被显示在该监视装置9上。
11.“索引图象的再生及显示”
其次,用图37中的流程图更详细地说明该静止图象系统中的索引图象的再生及显示动作。
该图37所示的流程图中,使用者进行图8所示的电源键31的接通操作后,存储部5处于备用状态,图37所示的流程图进入步S120。
在上述步S120中,使用者将光盘20插入图8所示的盘插入口30,进入步S121。于是,通过上述盘插入口30插入的光盘20被装入存储部5内,处于图象数据可再生状态。
在上述步S121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入光盘20上记录的P-TOC及U-TOC,判断该光盘20上是否存在P-TOC及U-TOC。然后,当该各TOC不存在时,进入步S139,对显示部26进行显示控制,显示“盘错误”,当该各TOC存在时,进入步S122。
在上述步S122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入上述P-TOC及U-TOC,确认数据U-TOC的位置,进入步S123。由于用上述U-TOC不能进行形成数据文件的区域的管理,所以当存在数据文件时,判断其开头存在的数据U-TOC。
在上述步S123中,系统控制器6将数据U-TOC的数据存入RAM6a中,掌握各目录及文件的位置,进入步S124。
在步S124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判断上述光盘20是否被格式化成图象记录用。具体地说,上述系统控制器6根据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的数据,通过判断是否存在目录(PIC_MD)、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图象目录(至少1个)、图象数据管理文件、以及图象索引文件,判断光盘20是否被格式化成图象记录用。然后,为否时进入步S140,对显示部26进行显示控制,显示“盘错误”,直接结束,为是时进入步S125。
在步S125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上述存储部控制器5d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全部管理文件(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各目录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印制控制数据管理文件、再生控制管理文件),同时将该读出的全部管理文件暂时存入RAM6a中,进入步S126。
在步S126中,系统控制器6判断是否指定了显示的图象,为是时进入步S130,为否时进入步S127。
在上述步S127中,系统控制器6检索光盘20上记录的综合索引文件,进入步S128。
特别是当没指定图象目录时,必须显示各图象目录中记录着什么样的图象数据,让使用者指定所希望的图象数据。因此,在上述步S128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显示光盘20上记录的综合索引文件,进入步S129。上述综合索引文件是将与各图象目录下(在其下层)的图象索引文件中记录的索引图象数据中任意一张索引图象相同的索引图象数据按在监视器上的显示顺序进行登录而成的文件。通过将该综合索引文件显示在监视器上,使用者便可指定所希望的图象目录。
其次,在步S129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上述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使用者是否从上述监视器上显示的索引图象中指定了所希望的索引图象,为否时重复该步S129,直至进行了该指定为止,为是时进入步S130。
在步S130中,系统控制器6检索与指定的索引图象对应的图象目录,进入步S131。
即,上述RAM6a中存储的综合信息管理文件中的图象目录信息单元(48字节的数据)只按与所显示的索引图象数(=图象目录数)相同数登录,而且按与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对应的顺序记录。例如,将利用综合信息管理文件指定所显示的第2个索引图象时作为一例进行说明,首先,与所指定的第2个索引图象对应的48字节的图象目录信息单元被记录在开头的第2号单元中。该第2号图象目录信息单元的目录号中记录着数据“00001”,根据该数据,可知记录着该索引图象的目录是第2号PIC0001的图象目录。
其次,在上述步S131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索在上述步S130中检索的目录内的图象索引文件,进入步S132。
在步S132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进行控制,将检索到的目录内开头的图象索引文件(包含25张索引图象)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进入步S133。
在步S133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索上述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从上述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索引图象中指定了使用者所希望的图象,为否时进入步S134,为是时进入步S136。
在步S134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索上述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指定了显示下一个图象索引文件(包含余下的25张索引图象),为否时返回上述步S133,为是时进入步S135。
在上述步S135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将剩余的25张索引图象显示在监视装置9上,返回上述步S133。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S133中,当断定有索引图象的指定时,进入步S136,上述系统控制器6检索与所指定的索引图象对应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或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进入步S137。
具体地说,上述系统控制器6从上述RAM6a中存储的各图象目录中的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中选择与所显示的索引文件中存在的图象目录对应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在该选择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图象信息单元(16字节)中,登录与图象索引文件中登录的索引数(N)相同数量的图象信息单元。另外,与所显示的索引顺序对应地依次记录该图象信息单元。
例如,将说明由该图象索引文件显示的25张索引图象是第1号图象目录的索引文件以及从该索引文件中指定了第4号索引图象的情况。首先,由于所显示的索引文件是第1号图象目录的索引文件,所以上述系统控制器6参照RAM6a中的第1号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数据。然后,由使用者指定了第4号索引图象后,检索所参照的图象数据文件的第4号图象信息单元。在该检索的图象信息单元中的数据中作为目录号记录数据“00000”,作为图象信息记录数据“00003”。因此,与所指定的索引图象对应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可断定其图象目录“PIC00000”中的文件名为“PHP00003”,对于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可断定其图象目录“PIC00000”中的文件名为“PSN00003”。
在象上述那样选择索引图象、检索与其对应的高分辨率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时,一定要根据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图象信息单元中的数据,必须检索与其对应的图象文件。
例如,由于后面说明的编辑等原因,索引图象的位置变更后,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和图象文件的图象号会发生变动。可是,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由于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和图象文件的图象号一致,所以即使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变更了,但能利用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图象信息单元,使索引图象与高分辨率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对应。将在后面的“图象编辑”一项中详细说明。
其次,在上述步S137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索上述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指定了上述检索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在监视器上显示,为是时进入步S138,为否时重复步S137。
在上述步S138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上述检索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的数据,控制监视装置9,显示再生的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同时判断是否指定了印制上述检索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然后,为否时重复步S138。为是时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上述检索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并通过主存储器11a将其供给印制部2,至此,图37所示的索引图象的再生及显示的全部程序结束。
另外,在供给了上述高分辨率图象文件的印制部2中,将供给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变换成黄色(Y)、深红色(M)、青绿色(C)的各数据,将其作为RGB的各数据,由感热式印制头从Y数据开始依次将它们印制在印制用纸上。
12.“文件及图象目录的检索”
其次,参照用上述图19等说明过的文件的层次结构,说明例如检索图象文件f5(PSN00000.PMP)的情况。该检索动作如图38中的流程图所示。由数据U-TOC的数据被存入上述RAM6a、由使用者指定所希望的图象目录及文件名开始,该图38所示的流程图进入步S141。
在上述步S141中,系统控制器6根据卷管理区的卷描述符(VD),检索表示目录(PIC_MD)的开始的目录记录块(DRB)的块编号,进入步S142。
具体地说,根据表示上述VD的开始的目录记录块的位置的数据,用块编号记录管理块内的DRB的位置。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如上所述,该开始的DRB的块号为“0004”。因此,系统控制器6断定表示目录D1(PIC_MD)用的DRB就是用管理块号“0004”表示的DRB。
其次,在步S142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参照MT中记录的管理块的表目,判断上述指定的DRB是单独的DRB还是连续的DRB,若是单独的,进入步S143,若不是单独的,进入步S147。
另外,在图20所示的文件的层次结构中,管理块号为“0004”的DRB是单独的DRB,所以进入步S143。
在上述步S143中,系统控制器6从表示目录D1的DRB中设有的多个DR单元中检索表示存在图象文件f5的图象目录D2(PIC00000)的记录位置用的目录用DR单元。
在图19所示的文件层次结构中,由于表示目录DI的DRB的第3号DR单元是表示图象目录D2的记录位置用的目录用DR单元,因此检索到第3号DR单元即目录用DR单元。在该第3号DR单元即目录用DR单元中记录着“DRB索引”,利用作为“DRB索引”记录的管理块号指定表示图象目录D2的DRB的块位置。即,在图19所示的文件层次结构中,作为“DRB索引”的数据记录着“0005”,所以断定表示图象目录D2用的DRB是用管理块号“0005”表示的DRB。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S147中,系统控制器6依次检索上述DRB中的DR单元,判断表示指定的图象目录用的目录用DR单元是否存在。为否时(即,在所连接的开始的DRB中指定的图象目录的DR单元不存在时),进入步S148,为是时(即,在所连接的开始的DRB中指定的图象目录的DR单元存在时),进入步S144。另外,在图20所示的文件层次结构中,检索图象文件f5时,由于表示目录D1(PIC_MD)的DRB及表示图象目录D2(PIC00000)的DRB都是单独的DRB,所以不能使用步S147及步S148。
在步S144中,系统控制器判断在步S143中检索的目录用DR单元是否是表示指定的目录的目录用DR单元。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使用的文件结构如图19所示,它呈树形结构,所以在步S144中,判断检索到的目录是否是搜索指定目录的过程中的最后的目录(最低层的目录)。另外,在图19所示的文件层次结构中,检索图象文件f5时,由于在步S143中所示的图象目录D2是最低位层的目录,所以在步S144中的判断结果为是,进入步S145。
在步S145中,系统控制器6从在步S143中检索到的表示图象目录D2用的DRB中设的多个DR单元中检索表示图象文件f5的记录位置用的文件用DR单元。
即,在图19所示的文件层次结构中,由于表示图象目录D2的DRB的第3号DR单元是表示图象文件f5用的文件用DR单元,所以利用步S145检索第3号DR单元即文件用DR单元。在该文件用DR单元中记录着“扩充开始位置”,利用作为“扩充开始位置”记录的分配块号指定图象文件f5的记录位置,进入步S146。
在步S146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在文件扩充区内访问在步S145中检索到的分配块位置,确认图象文件f5存在于该访问的位置。将该访问的位置作为开头,可再生图象文件f5。
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由于象上述那样检索图象文件,所以能降低文件检索用的物理性读入次数,能简单且高速地检索成为层次目录结构的图象目录中的图象文件。
另外,由于将有关层次目录结构的信息集中在第2区(卷管理区),所以在读出文件检索所必要的信息时,只需访问该卷管理区即可,能掌握文件的记录位置,所以能降低访问次数,能高速读出图象文件。
另外,在卷管理区中诸如图象数据等大容量的数据都不记录,而只记录管理数据,所以非常适合存入RAM中。因此,将该管理数据暂时存入RAM,能进一步减少为了检索文件而访问光盘的次数。
13.“图象的编辑”
图象记录结束后,可通过使用者的选择,进行索引图象的编辑。该图象的编辑是指例如将某图象目录中的图象数据移到另一图象目录中的操作,或在同一图象目录内更换索引图象,改变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的操作等。
以下,作为一个例子,用图39中的流程图说明将第1个图象目录中的第5项显示的索引图象移到第2号图象目录中的第10项显示位置的情况。
图39中的流程图是从所希望的图象的记录结束后使用者进行编辑指定键的接通操作开始,进入步S151。
在步S151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移动源的图象目录(第1号)的索引文件,显示25张索引图象,进入步S152(参照再生动作项)。
在步S152中,系统控制器6判断是否指定了移动源的图象目录内要移动的索引图象(是否指定了第1号目录中显示在第5号的索引图象),为否时重复步S152,为是时进入步S153。
在步S153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指定了移动目标的图象目录及移动位置(在该例情况下,是将原图象移动到第2号目录中的第10号索引图象处),为否时重复步S153,为是时进入步S154。
在步S154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等,将移动源的图象目录的索引文件的全部索引图象及移动目标的图象目录的索引文件的全部索引图象读到主存储器11a中,进入步S155。
在步S155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控制器13,只将所指定的索引图象(包括标题)从移动源(第1号图象目录)的索引文件移动到移动目标(第2号图象目录)索引文件中,进入步S156。
即,如上所述,上述图象索引文件中,各索引图象包括标题及数据本身固定都是4096字节。因此,在该例中,由于确定了从索引文件的开头4096×3字节以后的4096字节是第4个索引图象的数据(包括标题),所以能容易地掌握图象索引文件内的索引图象的位置。同样,由于被移动的索引图象(4096字节)的数据的移动目标被指定在移动目标的目录(第2号)索引文件的4096×9字节以后的区中,因此被插入在该区。这里所说的插入,是指插入第8号索引图象和第9号索引图象之间,并不改写第9号索引图象。
其次,在步S156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控制器13进行控制编辑,消除移动源的索引文件中上述被移动的索引图象,更新文件,增加移动目标的索引文件中上述所移动的索引图象。然后,更新该移动目标的文件,进入步S157。
在上述步S157中,系统控制器6分别将编辑的移动源的索引文件和移动目标的索引文件再记录在盘上的同一地方,进入步S158。另外,即使不在同一地方,能确保在其它区也可以。
在步S158中,系统控制器6将在RAM6a中记录在移动源(第1号目录)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内记录的多个信息单元(16字节)中的第5号记录位置的图象信息单元不改变数据而移动到移动目标(第2号目录)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内的第10号图象单元,进入步S159。另外,对盘上记录的高分辨率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文件无任何数据变更。
其次,在步S159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判断操作部10的弹出键32是否被进行了接通操作,来判断是否指定了弹出盘,为否时重复步S159,为是时进入步S160。
在步S160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控制光盘记录/再生部5c,读出RAM6a中的数据U_TOC、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图象数据管理文件,并将其写到盘上,更新该各数据,该图象编辑动作的有关程序全部结束。
这里,例如以在高分辨率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的文件的开头备有记录了使其与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一致用的数据的标题的记录媒体为例。在这种记录媒体中,进行上述那样的编辑时,通过改写标题数据,能与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一致。可是,为了改写标题数据,必须暂时将图象文件的全部数据(也包含图象数据)读出,从盘上再生需要时间。
可是,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的上述编辑动作中,索引文件实际上是按照显示顺序改变在盘上的物理位置,而高分辨率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在盘上的位置无任何改变,就能更换读入RAM6a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中的图象信息单元的数据。而且只要这样更换数据,就能使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与高分辨率图象文件及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对应。因此,需要改写的只是索引文件内的索引图象的改写及RAM6a中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改写。因此,能使改写的数据非常少,能高速进行改写操作。
另外,由于改变了索引文件在盘上的物理位置,因此索引文件采用了与显示相同的顺序,所以能实现索引文件的高速读出。
另外,在同一图象目录内的同一索引文件内,变更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时,也能进行相同的控制。例如,将同一索引文件中的第7号索引图象变更为按第2号显示的显示顺序时,首先,将索引文件中的全部数据从盘上暂时读到主存储器11a中,将第7号索引图象移到第2号记录位置,在主存储器中编辑索引文件后,再记录到盘上。另一方面,在RAM6a中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中不改变数据而将第7号的16字节的图象信息单元插入第2号记录位置。即,即使在同一图象目录内变更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时,也只是改写索引文件和RAM中的图象信息单元,不用进行实际的图象数据的改写。
14.“印制动作”
其次,说明印制通过上述扫描部1及视频输入部8取入的图象时该静止图象系统的动作。
印制通过上述扫描部1或视频输入部8取入的图象时,使用者操作操作部10,与上述相同,将通过上述扫描部1或视频输入部8取入的图象显示在监视装置9上。然后,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图象是所希望的图象时,操作上述操作部10,指定印制张数,同时指定印制该图象。
上述通过扫描部1、视频输入部8或自光盘20上的数据被存入上述主存储器11a中。因此,上述系统控制器6通过上述存储控制器13对该主存储器11a进行读出控制,以便在上述印制被指定后,读出上述主存储器11a中存储的图象数据。从上述主存储器11a读出的图象数据被供给印制部2的数据变换电路2a。
上述数据变换电路2a对从上述主存储器11a读出的图象数据进行适合印制的数据变换。即,上述图象数据以R、G、B或Y、Cr、Cb的形式供给后,通过进行色坐标变换,将其变换成Y(黄色)、M(深红色)、C(青绿色)形式,形成印制用的图象数据,将其供给感热式印制头2c。
上述感热式印制头2c在例如A6尺寸的印制用纸2d上以约300DPI印制出与上述图象数据对应的图象。于是,能印制出指定张数的与通过上述扫描部1或视频输入部8取入的图象数据对应的图象。
这时,这样在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图象就是要直接印制的图象,但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可对在该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图象行放大、缩小、旋转、彩色指定等图象处理,能印制出进行过该图象处理的图象。
即,这种图象处理是用设在操作部10上的各键指定的。
例如,当欲将监视装置上显示的图象的所希望的部分放大后印制时,使用者操作设在操作部10上的放大键。操作该放大键后,系统控制器6控制图4所示的图象处理电路12,在操作该放大键期间进行放大处理,以显示图象的中心点为中心。图象处理电路12通过插值处理,形成图象数据。存储控制器13将由上述图象处理电路12进行过放大处理的图象数据暂时存入视频存储器11b后,将其读出,供给上述监视装置9。于是,中心附近放大了的图象(原图象的中心附近部分)被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
其次,使用者操作设在上述操作部10上的+字键54。系统控制器6根据+字键54的操作状态控制存储控制器13,上下左右循环显示上述放大了的图象。于是,在监视装置9上显示出将原图象中使用者所希望的部分放大了的图象。
其次,当欲将原图象缩小印制时,使用者操作设在操作部10上的缩小键。操作该缩小键后,系统控制器6控制图象处理电路12,在操作该缩小键期间进行缩小处理,以显示图象的中心点为中心。图象处理电路12通过间抽处理,形成缩小了的图象数据。存储控制器13将由上述图象处理电路12进行过缩小处理的图象数据暂时写入视频存储器11b后,将其读出,供给上述监视装置9。于是,被缩小了的原图象被显示在上述监视装置9上。另外,当通过该缩小处理,原图象的显示尺寸在显示尺寸以下时,便以例如将周围部分用黑画面(其它部分用白画面等,也可用其它颜色的画面)包围起来的形式显示原图象。
其次,例如欲将横向图象印成纵向图象时,或者相反,欲将纵向图象印成横向图象时,使用者操作设在操作部10上的旋转键。系统控制器6进行读出上述视频存储器11b中存储的图象数据的控制,使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图象沿顺时针方向每次旋转90度进行显示。于是,横向图象作为纵向图象显示,或者纵向图象作为横向图象显示。
其次,当欲将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图象以所谓镜面反转状态印制时,使用者操作设在操作部10上的镜象键。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控制器13,以便镜象键每操作一次,便将显示图象反转一次。于是,原图象被反转显示在监视装置9上。
其次,当欲对显示图象进行彩色加工处理印制、例如欲突出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图象的红色等时,使用者操作设在操作部10上的R、G、B各色用的增益键。如上所述,上述各色增益能以1/256(8位)间隔分别在0~5倍之间调整。为此,当上述各色操作键被操作后,系统控制器6在对应于上述操作的时刻沿+(正)向或-(负)向控制分别使各色数据放大的可变放大器的增益。于是,与上述彩色加工对应的图象、例如突出了红色的图象被显示在监视装置9上。
其次,当欲印制控制了对比度、亮度、清晰度、饱和度、色调的图象时,使用者操作设在操作部10上的各控制键。当上述各控制键被操作后,系统控制器6与其对应地控制各部,分别控制对比度、亮度、清晰度、饱和度、色调。于是,经过上述对比度、亮度、清晰度、饱和度、色调等调整的图象被显示在监视装置9上。
以上的图象调整可完全由设在操作部10上的专用键进行调整。因此,使用者可一边看着实际显示的图象,一边进行放大、缩小、彩色加工等指定。
其次,印制尺寸的选择、多重模式的选择、标题等(说明)的有无的选择、印制的说明的选择等都能用设在操作部10上的印制指定键进行选择。上述印制指定键被操作后,系统控制器6以重叠在现在显示的图象上的形式显示进行上述印制尺寸的选择、多种模式的选择、标题等(说明)的有无的选择、印制的说明的选择等用的项目。使用者操作+字键54,移动画面上显示的光标,选择这些项目。
首先,当选择上述“印制尺寸”项目时,系统控制器6显示E版、L版、K版、6英寸(LL版)、6开尺寸、4开尺寸、A6尺寸、A5尺寸、A4尺寸、A3尺寸、以及不定型各项目。使用者操作+字键54,指定印制尺寸。
其次,在上述印制尺寸的项目中选择了“不定型”时,系统控制器6显示横向(X方向)的尺寸及纵向(Y方向)的尺寸的输入画面。该各尺寸可以mm为单位设定,使用者利用设在操作部10上的10个数字键50,指定输入所希望的印制尺寸。
其次,当选择了“多重模式”时,系统控制器6显示2张、4张、6张、8张、16张等多个张数用的选择项目。这是选择在一张印制用纸上印制几张同一图象用的项目,例如在选择了上述4张的选择项目时,将印制用纸的印制区4等分,将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同一图象分别印在该分割后的各印制区。
其次,当选择了“说明”项目时,系统控制器6显示名称表、注解表、选择表等用的选择项目。使用者可从该选择项目中选择所希望的项目,例如,从中选择了“名称表”时,该图象上附带的标题等便与监视装置9上显示的图象一起印制。
使用者这样指定了印制尺寸、彩色加工等后,操作操作部10上设的确定键。上述确定键被操作后,系统控制器6将图31所示的从图象目录号到色调的各数据作为印制控制数据暂时存入RAM6a。然后,当操作了印制指定键时,读出RAM6a中存储的印制控制数据,根据该数据控制印制动作。于是,就能将经过了放大处理、缩小处理、彩色加工等的图象印在使用者指定的尺寸的印制用纸上。
15.“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
本发明的图象控制装置、记录媒体、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能适用于图40所示的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
该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尺寸小、便携方便,可以说使用者用起来很方便,它具有将图象数据从外部机器即从扫描装置或视频带录象机等中取到该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内用的视频输入部100、显示从上述外部机器取入的图象或从存储部105再生的图象用的小型液晶显示部即显示部101。另外,上述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还有对从外部机器取入的图象进行由使用者指定的图象处理的图象处理部102、指定上述图象处理等用的操作部103、对图象数据进行记录/再生用的间抽·压缩/展开处理的间抽·压缩/展开块104、在光盘上记录再生由上述间抽·压缩/展开块104进行过间抽·压缩处理及固定长度编码后的图象数据的存储部105、以及控制该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的总体动作的系统控制器106。
而且,在该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中,将上述视频输入部100及显示部101同图象处理块102连接,将操作部103同系统控制器106连接,将该图象处理块102、系统控制器106、间抽·压缩/展开块104及存储部105分别通过总线7互相连接。
这种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的视频输入部100、显示部101、图象处理块102、操作部103、间抽·压缩/展开块104、存储部105、系统控制器106、以及总线107分别与图1所示的静止图象系统的视频输入部8、监视装置9、操作部10间抽压缩/展开块4、存储部5、系统控制器6及总线7对应,且它们的动作与上述相同。但考虑到该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一般为使用者所持有,因此制作成本低,只具有必要的最小限度的功能,不设有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扫描部1及印制部2。而且,将用图31说明过的印制控制数据与图象数据一起记录在光盘上,将该光盘拿到备有设有印制装置的静止图象系统的店铺中,不用指定印制张数等,就能获得所希望的静止图象。
其次,说明这种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中的上述印制控制数据的记录动作。该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中的印制控制数据的记录动作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印制控制数据的记录动作相同,如图41中的流程图所示。该流程图是从接通该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的主电源开始,进入步S221。
在上述步S221中,系统控制器106检测到存储部105中装有光盘后,进入步S222。另外,上述存储部105与上述静止图象系统中的存储部5相同,例如在直径64mm的光盘上记录或再生高分辨率图象数据、中等分辨率图象数据、低分辨率图象数据及印制控制数据等,此外,光盘的格式等也完全与光盘20相同。
在上述步S222中,系统控制器106控制存储部105读入光盘20上的P-TOC及U-TOC,由此检测有无传送的P-TOC及U-TOC各数据,判断盘上是否存在P-TOC及U-TOC。而且,为否时进入步S246,对显示部101进行显示控制,图41所示的全部程序结束,为是时进入步S223。
在步S223中,系统控制器106控制存储部105,读入P-TOC及U-TOC,同时确认数据U-TOC的记录位置,进入步S224。
在步S224中,系统控制器106控制存储部105,读入上述光盘上的数据U-TOC。而且通过将数据U-TOC的数据暂时存入上述系统控制器106的RAM106a后再读出,掌握各图象目录及各文件的位置,进入步S225。
在上述步S225中,上述系统控制器106通过根据RAM106a中存储的数据U-TOC的数据,判断是否存在目录(PIC_MD)及综合信息管理文件,来判断上述光盘是否进行了图象记录用的格式化。然后,为是时进入步S226,为否时进入步S247,进行显示控制,将盘错误显示在显示部101上,图41所示的全部程序结束。
在步S226中,上述系统控制器106控制存储部105,读出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图象数据管理文件及印制数据管理文件等全部管理文件,同时将该读出的全部管理文件暂时存入RAM106a,进入步S227。
在步S227中,上述系统控制器106处于记录印制控制数据用的印制设定状态,进入步S228。
在步S228中,系统控制器106通过检测操作部103的操作状态,判断使用者是否指定了记录印制控制数据的图象,为是时进入步S238,为否时进入步S229。
在步S229中,由于使用者没指定进行图象调整的图象,所以系统控制器106控制存储部105,检索上述综合索引文件,进入步S230。
在步S230中,系统控制器106控制显示部101,显示在上述步S229中检索的综合索引文件,进入步S231。
在步S231中,上述系统控制器106通过检测上述操作部103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指定了索引图象,为否时重复该步S231,直至指定了索引图象为止,为是时进入步S232。
在步S232中,系统控制器106检索与在上述步S231指定的索引图象对应的图象目录,进入步S233。
具体地说,存储在上述RAM106a中的综合信息管理文件中的图象目录信息单元(48字节的数据)按与所显示的索引图象数(=图象目录数)相同的数登录,而且按与索引图象的显示顺序对应的顺序记录。例如,以利用综合信息管理文件指定显示的第2号索引图象为例进行说明,首先,与所指定的第2号索引文件对应的48字节的图象目录信息单元记录在开头的第2号中。在该第2号图象目录信息单元的目录号中记录着数据“00001”,可知利用该数据记录索引图象的目录是第2号PIC0001的图象目录。
其次,在步S233中,上述系统控制器106根据RAM106a中的数据,检索在上述步S232中检索到的图象目录内的图象索引文件,进入步S234。
在步S234中,上述系统控制器106对显示部101进行显示控制,以便显示检索到的图象目录内开始的图象索引文件(包含25张索引图象),进入步S235。
在步S235中,上述系统控制器106通过检测操作部103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从上述显示的索引图象中指定了使用者所希望的索引图象,为是时进入步S238,为否时进入步S236。
在步S236中,上述系统控制器106通过检测操作部103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指定了下一个图象索引文件(包含剩余的25张索引图象)的显示,为否时返回上述步S235,为是时进入步S237。
在上述步S237中,上述系统控制器106进行将剩余的25张索引图象显示在显示部101上的控制,返回步S235。
在上述步S235中,当断定有索引图象的指定时,进入步S238,上述系统控制器106检索与指定的索引图象对应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或中等分辨率图象文件,进入步S239。
具体地说,上述系统控制器106从存储在上述RAM106a中的各图象目录的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中,选择与存在所显示的索引文件的图象目录对应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将图象索引文件中登录的与索引数(N)相同数量的图象信息单元登录在该选择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图象信息单元中(16字节)。另外,按照与所显示的索引顺序对应的顺序记录该图象信息单元。
例如,现在说明从第1号图象目录的索引文件中,指定利用该图象索引文件显示的25张索引图象中的第4号索引图象的情况。首先,由于所显示的索引文件是第1号图象目录的索引文件,所以上述系统控制器106参照RAM106a中的第1号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数据。然后,当使用者指定了第4号索引图象后,便检索所参照的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第4号图象信息单元。在该检索的图象信息单元的数据中,作为目录号,记录数据“00000”,作为图象信息,另外,记录数据“00003”。因此,可断定与所指定的索引图象对应的中等分辨率的图象文件的图象目录“PIC00000”中的文件名为“PSN00003”。
另外,象上述那样选择索引图象、检索与其对应的中等分辨率的图象文件时,必定根据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图象信息单元中的数据,检索与其对应的图象文件。
其次,在步S239中,系统控制器106对上述显示部101进行显示控制,以便显示由上述存储部105再生的中等分辨率的图象,进入步S240。
在步S240中,系统控制器106形成由使用者操作操作部103指定的印制控制数据,进入步S241。
具体地说,例如欲将在显示部101上显示的图象的所希望的部分放大后印制时,使用者操作设在操作部103上的放大键。该放大键一旦被操作后,系统控制器106控制图象处理块102,在该放大键被操作期间以显示图象的中心点为中心,进行放大处理。图象处理块102通过插值处理,形成放大的图象数据。系统控制器106对上述显示部101进行显示控制,以便显示由图象处理块102进行过放大处理的图象数据。于是,在上述显示部101上显示出其中心附近被放大了的图象(原图象的中心附近部分的图象)。
其次,使用者操作设在上述操作部103上的+字键。系统控制器106控制显示部101,与+字键的操作状态对应地上下左右循环显示上述放大了的图象。于是,在显示部101上显示出原图象中将使用者所希望的部分放大了的图象。
其次,欲将原图象缩小后印制时,使用者操作设在上述操作部103上的缩小键。该缩小键被操作后,系统控制器106控制图象处理块102,在该缩小键被操作的时刻,以显示图象的中心点为中心,进行缩小处理。图象处理块102通过间抽处理,形成图象数据。系统控制器106将由上述图象处理块102进行过缩小处理的图象数据供给上述显示部101。于是,被缩小了的原图象被显示在上述显示部101上。另外,如果由于该缩小处理,原图象的显示尺寸在显示尺寸以下时,以例如用黑色画面包围周边部分(其它部分可为白色等其它颜色的画面)的形式显示原图象。
这样的图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就是指定原图象的切割位置等。如上所述,指定放大或缩小处理时,系统控制器106分别计算用图31说明过的图象切割开始位置(X,Y)及切割尺寸(X,Y)等剪切数据。即,上述系统控制器106计算显示在上述显示部101上进行放大处理或缩小处理显示的图象的处理状态的数据。如后面所述,这些数据作为印制控制数据被记录在印制数据文件中。
其次,例如将横向图象作为纵向图象印制时,或与此相反,将纵向图象作为横向图象印制时,使用者操作设在上述操作部103上的旋转键。每操作一次上述旋转键,系统控制器106便控制上述图象处理块及显示部101,使在显示部101上显示的图象沿顺时针方向每次旋转90度显示。于是,横向图象作为纵向图象或纵向图象作为横向图象被显示在显示部101上。
指定了这种旋转处理后,系统控制器106计算已用图31说明过的旋转ID的印制控制数据,将该数据作为印制控制数据记录在印制数据文件中。
其次,欲将在显示部101上显示的图象以所谓镜面反转状态印制时,使用者操作设在上述操作部103上的镜象键。系统控制器106控制图象处理块102及显示部101,以便每操作一次镜象键,便使显示图象反转一次。于是,原图象在显示部101上被反转显示。
指定了这种反转处理后,系统控制器106计算已用图31说明过的镜象ID的印制控制数据,将该数据作为印制控制数据记录在印制数据文件中。
其次,当欲对显示图象进行彩色加工处理印制、例如欲突出显示部101上显示的图象的红色等时,使用者操作设在操作部103上的R、G、B各色用的增益键。如上所述,上述各色增益能以1/256(8位)间隔分别在0~5倍之间调整。为此,当上述各色操作键被操作后,系统控制器106能在上述操作时刻沿+向或-向控制分别使各色数据放大的可变放大器的增益。于是,与上述彩色加工对应的图象、例如突出了红色的图象被显示在显示部101上。
这样进行过彩色加工处理后,系统控制器106计算用图31说明过的彩色加工ID、R增益、G增益、B增益的各印制控制数据,并将其作为印制控制数据记录在印制数据文件中。
其次,当欲印制已控制了对比度、亮度、清晰度、饱和度、色调的图象时,使用者操作设在操作部103上的各控制键。当上述各控制键被操作后,系统控制器106与其对应地控制各部,分别控制对比度、亮度、清晰度、饱和度、色调。于是,经过上述对比度、亮度、清晰度、饱和度、色调等调整的图象被显示在上述显示部101上。
上述对比度、亮度、清晰度、饱和度、色调调整后,系统控制器106计算用图31说明过的对比度、亮度、清晰度、饱和度、色调的各印制控制数据,并将其作为印制控制数据记录在印制数据文件中。
以上的图象调整可完全由设在操作部10上的专用键进行调整。因此,使用者可一边看着实际显示的图象,一边进行放大、缩小、彩色加工等指定。
即,由以上的图象调整形成的各印制控制数据(切割ID、切割开始位置、切割尺寸、旋转ID、镜象ID、彩色加工ID、RGB各增益、对比度、亮度、清晰度、饱和度、色调)成为直接表示在显示部101上显示的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状态的数据。
其次,印制尺寸的选择、多重模式的选择、标题等(说明)的有无的选择、印制的说明的选择等都能用设在操作部103上的印制指定键进行选择。上述印制指定键被操作后,系统控制器106以重叠在现在显示的图象上的形式显示进行上述印制尺寸的选择、多种模式的选择、标题等(说明)的有无的选择、印制的说明的选择等用的项目。使用者操作+字键,移动画面上显示的光标,选择这些项目。
首先,当选择上述“印制尺寸”项目时,系统控制器106显示E版、L版、K版、6英寸(LL版)、6开尺寸、4开尺寸、A6尺寸、A5尺寸、A4尺寸、A3尺寸、以及不定型各项目。使用者操作+字键,指定印制尺寸。该印制尺寸指定后,系统控制器106计算该指定印制尺寸,形成该印制控制数据。表示该定型的印制尺寸的数据作为印制控制数据被记录在印制数据文件中。
其次,当在上述印制尺寸的项目中不选择“定型”,而选择了“不定型”时,系统控制器106显示横向(X方向)的尺寸及纵向(Y方向)的尺寸的输入画面。该各尺寸可以mm为单位设定,使用者利用设在上述操作部103上的10个数字键50,指定输入所希望的印制尺寸。当指定了该定型中没有而使用者所希望的印制尺寸时,系统控制器106计算该指定的不定型印制尺寸,形成用图31说明过的不定型尺寸的印制控制数据。表示该不定型尺寸的数据作为印制控制数据被记录在印制数据文件中。
其次,当选择了上述“多重模式”项目时,系统控制器106显示2张、4张、6张、8张、16张等多个张数用的选择项目。这是选择在一张印制用纸上印制几张同一图象用的项目,例如在选择了上述4张的选择项目时,将印制用纸的印制区4等分,将显示部101上显示的同一图象分别印在该分割后的各印制区。因此,当指定了上述多张时,系统控制器106形成图31所示的多重ID的印制控制数据。如用图31分别说明过的那样,表示该多重ID及多印制张数的各数据作为印制控制数据被记录在印制数据文件中。
其次,当选择了“说明”项目时,系统控制器106显示名称表、注解表、选择表等用的选择项目。使用者可从该选择项目中选择印制的所希望的项目,例如,从中选择了“名称表”时,该图象上附带的标题等便与显示部101上显示的图象一起印制。因此,当进行了该选择后,系统控制器106形成图31所示的说明ID的印制控制数据。如用图31分别说明过的那样,表示该说明ID及说明种类的数据作为印制控制数据被记录在印制数据文件中。
上述系统控制器106这样形成与使用者的指定对应的印制控制数据后,进入步S241。
在步S241中,上述系统控制器106通过检测操作部103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确定了全部印制控制数据,为是时进入步S242,为否时重复上述步S240及该步S241,处于等待确定状态。
在步S242中,由于上述全部印制控制数据已在步S241中确定,所以该计算的全部印制控制数据与在上述步S240中进行过图象调整的表示图象用的图象目录号、图象号及图象种类一起,作为图31所示的印制信息单元记录在RAM106a中,进入步S243。
在步S243中,系统控制器106通过检测操作部103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指定了下一个要调整的图象,为否时进入步S244,为是时进入步S229。然后,在从上述步S229到该步S243的程序中,形成新的图象印制控制数据。
即,对应于进行过图象调整的每个图象都形成该印制信息单元,所以该步S243结束后,与进行过图象调整的图象数相同数量的印制信息单元被记录在RAM106a中。
其次,在步S244中,首先将在上述步S243中对应于RAM106a中的各图象形成的多个印制信息单元数据作为数据主体,作为图30及图31所示的文件结构的印制数据文件记录在光盘20上。印制数据文件的记录结束后,进入步S245。
具体地说,如图19所示,以重新记录印制数据文件“PRT001.PMO”为例进行说明,由于印制数据文件“PRT001.PMO”存在于光盘上,所以作为文件总数,“0001”被记录在印制数据管理文件中的“印制数据文件总数”的数据中。印制数据文件的文件名开头的3个字符为“PRT”,其后的3个字符“nnn”是按印制数据文件的形成顺序形成的编号,因此新形成的文件号为“001”。因此,新的印制数据文件名定为“PRT001.PMO”。记录该文件时,系统控制器106根据RAM6a中记录的数据U-TOC的数据,控制存储部105,将该印制数据文件记录在印制目录中。
另一方面,该新的印制数据文件PRT001.PMO形成后,形成与该文件对应的印制数据管理信息单元[参照图26(b)]。表示由上述新形成的印制数据文件PRT001.PMO中记录的印制控制数据控制印制装置的“00h”被记录在该印制数据管理信息单元中的印制执行ID中。
另外,表示不由该印制数据文件PRT001.PMO中记录的印制控制数据控制印制装置的“01h”被记录在与已经记录的印制数据文件PRT000.PMO对应的印制数据文件管理信息单元中。另外,印制时即使对从光盘上再生的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该图象数据本身也不被更新,只是上述执行ID被从“00h”更新为“01h”,表示该图象已被印出。
其次,在步S245中,系统控制器106控制存储部105,读出上述RAM106a中暂时存储的印制控制数据,与该印制控制数据对应地更新光盘上的数据U-TOC、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图象数据管理文件、印制数据管理文件,图41所示的程序全部结束。
这样,该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能将指定该图象数据的印制用的印制控制数据与图象数据一起记录在光盘上。因此,只要使光盘再生,就能简单地知道记录的图象中的哪个图象以什么样的状态、印制多少张等。
16.“静止图象系统中的印制动作”
如上所述,在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中,对指定的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以便使其成为使用者所希望的图象,形成多个印制控制数据作为表示该图象处理的数据,该印制控制数据作为印制数据文件记录在光盘20上。操作图1所示的静止图象系统的操作者将该光盘20安装到该静止图象系统中,只要指定印制,就能对该指定的图象进行图象处理后便印制出来。
这样的静止图象系统中的印制动作如图42中的流程图所示。该流程图从操作部10上的印制指定键被接通操作后开始,进入步S201。
在步S201中,系统控制器6检测到光盘20已被装到存储部5上后,进入步S202。
在上述步S202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部5,读入光盘20上的P-TOC及U-TOC,于是,通过检测有无传送的P-TOC及U-TOC各数据,判断盘上是否存在P-TOC及U-TOC。然后,为否时进入步S218,控制监视装置9,显示盘错误,图42所示的程序全部结束,为是时进入步S203。
在步S203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部5,读入P-TOC及U-TOC,同时确认P-TOC及U-TOC的记录位置,进入步S204。
在步S204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部5,读入光盘20上的数据U-TOC。然后,通过将数据U-TOC的数据暂时存入系统控制器6的RAM6a中后再读出,掌握各图象目录及文件的位置,进入步S205。
在上述步S205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根据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的数据,判断是否存在目录(PIC_MD)及综合信息管理文件,从而判断上述光盘是否进行了图象数据记录用的格式化。然后,为是时进入步S206,为否时进入步S219,进行显示控制,将盘错误显示在监视装置9上。
在步S206中,上述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部5,根据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的数据,读出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图象数据管理文件及印制数据管理文件等全部管理文件,同时将该读出的全部管理文件暂时存入RAM6a,进入步S207。
在步S207中,系统控制器6判断是否使用印制数据文件进行印制。这时判断是根据所安装的光盘20上作为印制数据文件记录的多个印制控制数据自动地进行印制控制而进行印制,还是操作图1所示的静止图象系统的操作者读出新的图象,进行图象处理,象在上述“印制动作”章中说明过的那样,印制出操作者所希望的图象。因此,在步S207中,当断定为是时,由操作者操作静止图象系统,指定重新进行图象处理,能自动地印制出使用者所希望的图象。
当该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S208,为否时进入步S219,对监视装置9进行显示控制,显示盘错误,图42所示的程序全部结束。
其次,在步S208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上述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进行了印制数据文件名的显示指定,为是时进入步S220,为否时重复该步S208。
在步S220中,系统控制器6根据RAM6a中记录的数据U-TOC的数据和印制数据管理文件的数据,如图19所示,显示印制目录中作为印制数据文件记录的文件名“PRT000.PMO”和“PRT001.PMO”,进入步S209。这时,同时显示出印制数据管理文件中记录的印制执行ID的数据。即,这时由于已经使用该印制数据文件进行过印制控制,所以表示执行过印制的“01h”被记录在与印制数据文件PRT000.PMO对应的印制执行ID中。因此,这时在监视装置9的画面上显示出例如“PRT000.PMOUSED”这样的字符。
另外,由于还没使用该印制数据文件进行印制控制,所以表示还没执行印制的“00h”被记录在与印制数据文件PRT001.PMO对应的印制执行ID中。因此,这时在监视装置9的画面上显示出例如“PRT000.PMO UNUSED”这样的字符。
因此,操作图1所示的静止图象系统的操作者通过显示该印制数据文件名和印制执行ID,能判断使用者所希望的印制控制数据记录在哪个印制数据文件中。另外,还能作为判断至此由使用者形成了什么样的印制数据文件的历史信息加以利用。
其次,在上述步S209中,系统控制器6通过检测操作部10的操作状态,判断是否有印制数据文件(这时为上述PRT001.PMO)的指定,为否时反复进行该步S209,直到进行了该指定为止,为是时进入步S210。
在步S210中,系统控制器6根据RAM6a中存储的数据U-TOC的数据,检索所指定的印制数据文件PRT001.PMO被记录在文件扩充区内的哪个位置。
在步S211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部5,从光盘再生检索的印制数据文件,并将该印制数据文件中记录的印制控制数据读到每个印制信息单元。另外,该读出的印制控制数据被存入每个印制信息单元的RAM6a中,进入步S212。
在步S212中,系统控制器6根据RAM6a中的综合信息管理文件及图象数据管理文件的数据,检索与在上述RAM6a中记录的开始的印制信息单元中记录的图象目录号(m)、图象号(n)、图象类型(PHP)对应的图象文件的记录位置。这时,检索图象目录“PIC0000m”中的高分辨率图象文件“PHP0000n.PMX”的记录位置。
其次,系统控制器6控制上述存储部5,从光盘上再生包含高分辨率图象文件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进入步S213。
在步S213中,系统控制器6控制上述图象处理块4,进行与在RAM6a中存储的开始的印制信息单元中存储的如图31所示的切割ID、切割开始位置、切割尺寸、旋转ID、镜象ID、印制ID、说明ID、说明种类、彩色加工ID、RGB各增益、对比度、亮度、清晰度、饱和度、色调等印制控制数据对应的图象处理,进入步S214。
作为该步中的一例,以下说明根据上述说明ID及说明种类将说明数据叠加在图象数据上的情况。
该说明种类中作为表示“名称表”的表ID,记录着“11h”,作为表示“注解表”的表ID,记录着“12h”,作为表示“记录日期表”的表ID,记录着“14h”。
这里假定作为说明种类记录着“11h”,系统控制器6进行如下控制,即根据该“11h”的数据读出记录高分辨率图象文件(已在步S212中读出)的标题中记录的名称表,将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记录在该名称表中的文件名的说明数据传送给上述图象处理块4。用图象处理块4进行图象处理,将该说明数据叠加在指定的图象数据上。
在步S214中,系统控制器6将根据上述印制控制数据进行过图象处理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传送给上述印制部2。然后,在上述印制部2中,印制与根据上述印制控制数据进行过图象处理的高分辨率图象数据对应的图象,进入步S215。
在步S125中,系统控制器6根据上述印制控制数据,判断是否有下一个要印制的图象。
即,在步S125中,系统控制器6根据RAM6a中存储的印制数据文件总数,判断是否有下一个要印制的图象。如果在步S214中处理的张数与印制总数一致,则断定没有下一个要印制的图象,进入步S216。
另一方面,当在步S214中处理的张数与印制总数不一致时,由于要印制下一个图象数据,所以系统控制器6参照RAM6a中记录的下一个印制信息单元中记录的图象目录号、图象号及图象种类各数据,返回步S212。
此后,同样反复进行从步S212到步S215的程序,直至指定的印制数据文件中登录的全部图象数据的印制结束,全部图象数据的印制结束后,进入步S216。
直到上述步S215为止,数据“01h”作为与印制数据文件PRT001.PMO对应的印制执行ID被记录在RAM6a中的印制数据管理文件中。在步S216中,将作为该“01h”记录的印制执行ID的数据改写成表示执行过印制的数据“00h”。这样改写成执行ID,是为了明确已使用该印制数据文件PRT001.PMO印制了图象。于是,例如使用者下一次用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希望新印制印制数据文件PRT002.PMO时,能防止操作静止图象系统的操作者误将印制数据文件PRT001.PMO等其它印制数据文件印制出来这样的不适当情况的发生。
在步S217中,由于在步S216中改写了RAM6a中的印制管理文件的印制执行ID,所以系统控制器6控制存储部5,将该印制管理文件的数据改写成光盘20上的印制管理文件的数据,更新该ID。至此,如图42所示的程序全部结束。
这样,将印制控制数据记录在上述光盘20上,在该静止图象系统中不用进行印制设定,就能印制出使用者所希望的静止图象。
以往,作为获得静止图象的方式,一般是如图43所示,使用者利用例如装有35mm的照相用胶片的摄象装置,将通过拍摄被摄体形成的摄过象的照相用胶片拿到店铺去,指定对胶片显影,同时进行印制张数和彩色加工等指定,店铺方面再将其转送到印制厂,然后再通过店铺将负片及相片交给使用者。而且在这种方式中手续复杂,有时不能将使用者的要求准确地传达给印制厂,而不能得到所希望的静止图象等。
可是,在本发明的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及静止图象系统中,使用者利用上述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将图象数据及该图象数据的印制控制数据记录在光盘上,也就记录了使用者对印制该图象时的要求。因此,拿到有静止图象系统的店铺后,使用者不用提出对印制的要求,而通过使光盘再生,就能知道对印制的要求,用该静止图象系统的印制装置能印制出与使用者的要求对应的静止图象。
因此,通过使用者具有上述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而店铺方面具有上述静止图象系统,如图44所示,能实现不需要照片加工厂的全新的静止图象的获得系统。而且,在该便携式记录/再生装置及静止图象系统中,作为光盘是使用磁光盘,因此进行多少次图象数据及印制控制数据的改写都可以,能提供一种非常方便的商品。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图象控制装置、记录媒体、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能将图象数据同该图象的印制张数及彩色指定等的印制控制数据一起记录在记录媒体中,所以能实现全新的静止图象的获得系统。

Claims (38)

1.一种控制从记录媒体得到的图象数据的图象控制装置,该图象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包含具有第1分辨率数据的第1图象文件以及具有比上述第1分辨率高的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且与上述第1图象文件有关的第2图象文件;上述图象控制装置具有:
图象处理装置,用于对从上述记录媒体中再生的上述第1图象数据进行预期图象处理;
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表示由上述图象处理装置对上述第1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所使用的控制数据;以及
记录装置,将由上述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控制数据记录在记录媒体上作为与上述第2图象文件有关且与上述第1图象文件及第2图象文件不同的控制数据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上记录的上述控制数据是上述记录媒体被装在外部装置中时控制上述外部装置用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生成上述控制数据,以便使在上述外部装置中根据从上述记录媒体得到的上述控制数据进行了图象处理的第2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状态与在上述图象处理装置中进行了图象处理的第1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状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具有由目录和在上述目录的较低层形成的子目录构成的层次目录结构,上述记录装置将上述控制数据文件记录在作为与含有上述第1图象文件或上述第2图象文件的子目录不同的子目录形成的控制目录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控制目录中设有管理上述控制目录中含有的全部控制数据文件用的控制数据管理文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由第1区及第2区构成,上述第1区有上述层次目录结构,用来记录上述第1图象文件、上述第2图象文件、上述控制数据文件及上述控制数据管理文件,在上述第2区记录了用上述记录媒体的记录单位管理上述第1区的记录状态的管理信息表,上述记录装置根据上述控制数据管理文件指定记录上述控制数据用的上述控制数据文件,并根据上述管理信息表,将含有上述控制数据的上述控制数据文件记录在上述第1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数据文件中含有的上述控制数据是上述记录媒体被装入外部装置中时控制上述外部装置用的数据,在上述控制数据管理文件中,对应于上述控制数据文件记录着表示是否由上述外部装置根据上述控制数据对上述第2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的执行识别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装置具有再生上述第2图象数据及上述控制数据的再生装置,以及根据上述控制数据印制上述第2图象数据的印制装置,上述控制数据有控制上述印制装置的印制控制数据,上述控制数据文件有包含上述印制控制数据的印制数据文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制控制数据含有表示是否根据上述第2图象文件的标题中记录的附加信息表,将附加信息与上述第2图象数据一起印制的附加信息识别数据;由上述再生装置根据上述控制数据再生第2图象数据,同时根据上述附加信息识别数据从上述第2图象文件中再生上述附加信息;由上述印制装置将上述附加信息叠加在上述第2图象数据上并印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附加信息是上述第2图象文件的文件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制控制数据包含用上述印制装置印制上述第2图象数据时指定印制区的剪切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象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制控制数据包含用上述印制装置印制上述第2图象数据时指定色调的色调调整数据。
13.一种图象控制系统,具有第1图象控制装置和第2图象控制装置,所述图象控制系统用于控制从记录媒体中获得的图象数据,上述记录媒体包含具有第1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第1图象文件以及具有比上述第1分辨率高的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且与上述第1图象文件相关的第2图象文件;
该图象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图象控制装置具有:
第1图象处理装置,用于对从上述记录媒体中再生的第1图象数据进行预期图象处理;
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用于生成表示由上述第1图象处理装置对上述第1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所使用的控制数据;以及
记录装置,用于将由上述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生成的控制数据记录在上述记录媒体上作为与上述第2图象文件相关但与上述第1图象文件及第2图象文件不同的控制数据文件,
上述第2图象控制装置具有:
再生装置,用于从记录媒体中再生上述第2图象数据和与上述第2图象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以及
第2图象处理装置,用于根据由上述再生装置再生的控制数据对上述再生的第2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数据生成装置生成上述控制数据,以便使在上述第2图象处理装置中根据上述控制数据进行过图象处理的第2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状态与在上述第1图象处理装置中进行过图象处理的第1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状态一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有由目录和在上述目录的较低层形成的子目录构成的层次目录结构,上述控制数据文件记录在作为与含有上述第1图象文件或上述第2图象文件的子目录不同的子目录形成的控制目录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控制目录中设有管理上述控制目录中含有的全部控制数据文件用的控制数据管理文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由第1区及第2区构成,上述第1区有上述层次目录结构,用来记录上述第1图象文件、上述第2图象文件、上述控制数据文件及上述控制数据管理文件,在上述第2区记录了用上述记录媒体的记录单位管理上述第1区的记录状态的管理信息表,上述记录装置根据上述控制数据管理文件指定记录上述控制数据用的上述控制数据文件,并根据上述管理信息表,将含有上述控制数据的上述控制数据文件记录在上述第1区。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控制数据管理文件中,对应于上述控制数据文件记录着表示是否由上述第2图象处理装置根据上述控制数据对上述第2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的执行识别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图象控制装置的再生装置根据上述执行识别数据再生上述控制数据文件中含有的控制数据,上述第2图象处理装置根据上述执行识别数据对上述第2图象数据进行与上述控制数据对应的图象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上述控制数据文件中含有的控制数据,由上述第2图象处理装置对上述第2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时,将上述执行识别数据改写成表示已执行过图象处理的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图象控制装置还有根据上述控制数据印制上述第2图象数据的印制装置,上述控制数据有控制上述印制装置的印制控制数据,上述控制数据文件有包含上述印制控制数据的印制数据文件。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制控制数据含有表示是否根据上述第2图象文件的标题中记录的附加信息表将附加信息与上述第2图象数据一起印制的附加信息识别数据,由上述再生装置根据上述控制数据再生第2图象数据,同时根据上述附加信息识别数据从上述第2图象文件再生上述附加信息,由上述印制装置将上述附加信息叠加在上述第2图象数据上并印制。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附加信息是上述第2图象文件的文件名。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制控制数据包含用上述印制装置印制上述第2图象数据时指定印制区的剪切数据。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制控制数据包含用上述印制装置印制上述第2图象数据时指定色调的色调调整数据。
26.一种图象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从记录媒体获得的图象数据,将上述记录媒体安装在第1图象控制装置或第2图象控制装置中,上述记录媒体具有包含第1分辨率的图象数据的第1图象文件以及包含比第1分辨率高的第2分辨率的图象数据且与第1图象文件相关的第2图象文件,该图象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步骤:(a)在上述第1图象控制装置中,对从上述记录媒体再生的上述第1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所述图象处理包括切割、切割开始位置、切割尺寸、旋转、彩色加工、印制张数等,(b)在上述第1图象控制装置中,根据在上述步骤(a)中进行过图象处理的上述第1图象数据生成控制数据,(c)在上述第1图象控制装置中,将在上述步骤(b)中生成的控制数据作为与上述第2图象数据有关且与上述第1图象文件及第2图象文件不同的控制数据文件记录在上述记录媒体上,(d)在上述第2图象控制装置中,从上述记录媒体再生上述第2图象数据和与在上述步骤(c)中记录的上述第2图象数据对应的控制数据,(e)在上述第2图象控制装置中,根据在上述步骤(d)中再生的控制数据对在上述步骤(d)中再生的第2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b)中,在上述第2图象控制装置中生成上述控制数据,以便使根据上述控制数据进行过图象处理的第2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状态与在上述第1图象控制装置中进行过图象处理的第1图象数据的图象处理状态一致。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有由目录和在上述目录的较低层形成的子目录构成的层次目录结构,在上述步骤(c)中,上述控制数据文件被记录在作为与含有上述第1图象文件或上述第2图象文件的子目录不同的子目录形成的控制目录中。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控制目录中设有管理上述控制目录中含有的全部控制数据文件用的控制数据管理文件。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记录媒体由第1区及第2区构成,上述第1区有上述层次目录结构,用来记录上述第1图象文件、上述第2图象文件、上述控制数据文件及上述控制数据管理文件,在上述第2区记录了用上述记录媒体的记录单位管理上述第1区的记录状态的管理信息表,在上述步骤(c)中,根据上述控制数据管理文件指定记录上述控制数据用的上述控制数据文件,并根据上述管理信息表,将含有上述控制数据的上述控制数据文件记录在上述第1区。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c)中,对应于上述控制数据文件,将表示是否由上述第2图象处理装置根据上述控制数据文件中含有的上述控制数据进行图象处理的执行识别数据记录在上述控制数据管理文件中。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d)中,根据上述执行识别数据,再生上述控制数据文件中含有的控制数据,在上述步骤(e)中,根据上述执行识别数据,对上述第2图象数据进行与上述控制数据对应的图象处理。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e)中,由上述第2图象处理装置根据上述控制数据文件中含有的控制数据对上述第2图象数据进行图象处理后,还备有在上述第2图象处理装置中将上述执行识别数据改写成表示进行过图象处理的数据的步骤。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有步骤(f),即在上述第2图象控制装置中,将在上述步骤(e)中进行过图象处理的上述第2图象数据印制出来,上述控制数据有控制上述印制装置的印制控制数据,上述控制数据文件有包含上述印制控制数据的印制数据文件。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制控制数据含有表示是否根据上述第2图象文件的标题中记录的附加信息表,将附加信息与上述第2图象数据一起印制的附加信息识别数据,在上述步骤(d)中,根据上述控制数据再生第2图象数据,同时根据上述附加信息识别数据从上述第2图象文件中再生上述附加信息,在上述步骤(f)中,将上述附加信息叠加在上述第2图象数据上并印制。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附加信息是上述第2图象文件的文件名。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制控制数据包含用上述印制装置印制上述第2图象数据时指定印制区的剪切数据。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图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印制控制数据包含用上述印制装置印制上述第2图象数据时指定色调的色调调整数据。
CNB951911902A 1994-09-21 1995-09-21 图象控制装置、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 Expired - Lifetime CN11661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623294 1994-09-21
JP226232/1994 1994-09-21
JP226232/94 1994-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31A CN1138931A (zh) 1996-12-25
CN1166170C true CN1166170C (zh) 2004-09-08

Family

ID=16841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51911902A Expired - Lifetime CN1166170C (zh) 1994-09-21 1995-09-21 图象控制装置、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005690A (zh)
EP (1) EP0730368A4 (zh)
JP (1) JP3511625B2 (zh)
KR (1) KR100409140B1 (zh)
CN (1) CN1166170C (zh)
WO (1) WO19960097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41C (zh) * 1996-09-30 2003-04-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一种在盘上记录av数据的记录方法和信息处理系统
US6573927B2 (en) 1997-02-20 2003-06-03 Eastman Kodak Company Electronic still camera for capturing digital image and creating a print order
US5973734A (en) 1997-07-09 1999-10-26 Flashpoint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rrecting aspect ratio in a camer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JP3929570B2 (ja) * 1997-10-27 2007-06-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KR100263167B1 (ko) * 1997-11-21 2000-08-01 윤종용 엘씨디 모니터의 해상도 변환장치
US7057648B2 (en) 1997-11-24 2006-06-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Capturing digital images to be transferred to a service provider for storage
WO1999033024A1 (en) * 1997-12-22 1999-07-0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reating a high-resolution still picture
JP3497988B2 (ja) * 1998-04-15 2004-02-16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図形処理装置及び図形処理方法
JP2000092375A (ja) 1998-07-17 2000-03-31 Sony Corp 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208770B1 (en) * 1998-09-18 2001-03-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gital colored corrected prints produced from colored film
US6317141B1 (en) 1998-12-31 2001-11-13 Flashpoint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diting heterogeneous media objects in a digital imaging device
US6442573B1 (en) 1999-12-10 2002-08-27 Ceiva Logic,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picture mail to a frame device community
US6748097B1 (en) * 2000-06-23 2004-06-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for varying the number, size, and magnification of photographic prints based on image emphasis and appeal
JP2003283868A (ja) * 2002-03-22 2003-10-03 Toshiba Corp 携帯情報端末、情報機器及び携帯情報端末による情報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CN1754220B (zh) * 2002-12-25 2010-11-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再现装置
WO2005031694A1 (ja) * 2003-09-29 2005-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静止画像処理装置、及び静止画像処理方法
JP2006186673A (ja) * 2004-12-27 2006-07-13 Toshiba Corp 携帯型電子機器および同機器の記録制御方法
JP4546347B2 (ja) * 2005-07-14 2010-09-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保存装置、画像保存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590321B2 (ja) * 2005-07-25 2010-1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記録再生装置、制御方法
US9224145B1 (en) 2006-08-30 2015-12-29 Qurio Holdings, Inc. Venue based digital rights using capture device with digital watermarking capability
US8289537B2 (en) * 2007-01-31 2012-10-16 Ricoh Company, Ltd. Translating PDL-based print stream to job ticket-based print stre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28661A (ja) * 1983-01-14 1984-07-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フアイル装置
US4805039A (en) * 1984-11-19 1989-02-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ndex sheet, method for making same, package of same with image recording medium, and container for same together with image recording medium
US4656524A (en) * 1985-12-23 1987-04-07 Polaroid Corporation Electronic imaging copier
JPS62248376A (ja) * 1986-04-21 1987-10-29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
JPS62293882A (ja) * 1986-06-12 1987-12-2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写真プリントの作成装置
JPS6373474A (ja) * 1986-09-17 1988-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蓄積検索装置
JP2745406B2 (ja) * 1988-03-11 1998-04-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ファイリングシステムの制御方式
JP2938077B2 (ja) * 1988-03-11 1999-08-23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画像信号の記録方法及び画像の再生方法
JP2592124B2 (ja) * 1989-02-01 1997-03-19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検索装置
US5128748A (en) * 1989-02-15 1992-07-07 Hitachi, Ltd.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color documents
JP2672645B2 (ja) * 1989-05-24 1997-11-05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Icカード
JPH0322472A (ja) * 1989-06-19 1991-01-30 Nec Corp Mos集積回路
JPH0322472U (zh) * 1989-07-11 1991-03-07
JPH03196267A (ja) * 1989-12-25 1991-08-27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記憶装置
DE69131838T2 (de) * 1990-03-24 2000-05-04 Canon Kk Bildverarbeitungs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JPH042264A (ja) * 1990-04-19 1992-01-0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ファイルのマルチ画面作成装置
US5440401A (en) * 1990-09-14 1995-08-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e database incorporating low resolution index image data
US5218455A (en) * 1990-09-14 1993-06-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Multiresolution digital imagery photofinishing system
US5270831A (en) * 1990-09-14 1993-12-14 Eastman Kodak Company Storage and playback of digitized images in digital database together with presentation control file to define image orientation/aspect ratio
US5543925A (en) * 1990-09-19 1996-08-06 U.S. Philips Corporation Playback apparatus with selective user preset control of picture presentation
JPH0644320A (ja) * 1991-05-14 1994-02-18 Sony Corp 情報検索システム
JP3122900B2 (ja) * 1991-10-18 2001-01-09 コニカ株式会社 電子画像アルバム装置
US5184227A (en) * 1991-11-21 1993-02-02 Eastman Kodak Company Photographic printer with index print generation
US5321520A (en) * 1992-07-20 1994-06-14 Automated Medical Access Corporation Automated high definition/resolution image storage, retrieval and transmission system
US5381526A (en) * 1992-09-11 1995-01-10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generalized image data
JPH06314325A (ja) * 1993-04-30 1994-11-08 Ricoh Co Ltd 電子ファイル装置
US5764870A (en) * 1994-02-28 1998-06-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of making an index print
US5402881A (en) * 1994-04-12 1995-04-04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ntainer with index print sheet and casset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6009716A1 (fr) 1996-03-28
CN1138931A (zh) 1996-12-25
US6005690A (en) 1999-12-21
JP3511625B2 (ja) 2004-03-29
KR960706252A (ko) 1996-11-08
EP0730368A4 (en) 2000-03-29
KR100409140B1 (ko) 2004-04-03
EP0730368A1 (en) 1996-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6170C (zh) 图象控制装置、图象控制系统及图象控制方法
CN1084107C (zh) 静止图像系统
CN1270523C (zh) 视频图像回放方法及其设备
CN1311462C (zh) 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CN1168033C (zh) 数据结构编辑装置及其编辑方法
CN1193607C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118051C (zh) 再现装置、记录装置及记录媒体
CN1145965C (zh) 用于生成存储在信息记录盘上的图象位流设备和方法
CN1271505C (zh) 用于进行图像检索的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538444A (zh) 图像记录/再现装置和其控制方法
CN1777950A (zh) 再现装置,程序,集成电路
CN1723446A (zh) 记录介质、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记录介质和设备的再现设备
CN1957333A (zh) 再现装置、再现方法、程序、程序存储介质、数据传送系统、数据结构和记录介质的制造方法
CN1643605A (zh)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CN1871850A (zh) 再现设备、方法和程序
CN1976427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822190A (zh)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记录方法、程序存储介质以及程序
CN1833287A (zh) 信息处理装置和方法、程序及记录媒体
CN1681287A (zh) 数字照相机、像簿管理方法、像簿管理程序产品、以及像簿管理程序传送介质
CN1934641A (zh) 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程序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519756A (zh) 记录再生装置、记录再生方法、计算机程序及记录媒体
CN1533572A (zh) 记录媒体
CN1256731C (zh) 再现装置、记录装置、再现方法和记录方法
CN1256493A (zh) 再现设备和再现方法
CN1666286A (zh) 记录再现装置、记录再现方法及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9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