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13170A -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13170A
CN116613170A CN202310487422.5A CN202310487422A CN116613170A CN 116613170 A CN116613170 A CN 116613170A CN 202310487422 A CN202310487422 A CN 202310487422A CN 116613170 A CN116613170 A CN 116613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insulating layer
line layer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874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613170B (zh
Inventor
常红燕
贾海爽
叶利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874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13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613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3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613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13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00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i.e. testing of parts without further processing to modify the parts as such;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H01L22/30Structural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sting or measuring during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liability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周边的非显示区,显示区有数据线和扫描线,数据线和扫描线交叉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像素单元包括显示色阻,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非显示区的信号线。信号线开设通孔或凹槽,用于容置非显示色阻。非显示色阻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投影经平移能够与显示色阻在显示面的重合,通过检测非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以获得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中,利用信号线距离显示区近,且信号线的通孔或凹槽足以容纳非显示色阻,通过在信号线上设置通孔或凹槽,以布设非显示色阻,提高监控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显示面板采用将色阻设于Array基板(Color Filter on Array,COA)技术时,在显示面板的彩膜基板(Color Filter,CF)制程中,需要对色阻的互叠(overlay)尺寸进行监控。然而,由于制作在Array侧的色阻互叠不易对其进行抓边测量。
现有技术中,通常直接在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空位处设置检测键(test key)以对色阻进行监控,由于这种方式的test key距离显示区(Active Area,AA)较远,容易造成监控结果不准确。此外,在实际生产中也会将test key设置于靠近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位置,但是设置test key会额外占用显示面板的空间,不利于显示面板趋向于窄边框(border)的设计,尤其是在显示面板的走线空间要首先满足扇出区(fanout)走线等阻抗设计时,甚至无法在边缘区设置test key。
因此,如何在显示面板上设置色阻test key以对色阻的互叠尺寸进行有效监控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包含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其利用信号线距离显示区近,且信号线的径向尺寸足以容纳非显示色阻,通过在信号线上设置通孔或凹槽,以布设非显示色阻,提高监控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无需额外占用显示面板的空间,有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其中,所述显示区设置有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垂直交叉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显示色阻,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色阻和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开设有通孔或凹槽,所述通孔或凹槽用于容置非显示色阻;所述非显示色阻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投影经平移能够与所述显示色阻在所述显示面的投影重合,通过检测所述非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以获得所述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色阻在所述信号线的横截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信号线的横截面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边缘区,所述边缘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周侧,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边缘区,所述信号线为公共电极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非显示色阻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投影的非对角线的对称线与所述显示色阻在所述显示面的投影的非对角线的对称线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色阻与所述非显示色阻制成于所述显示面板内属于一道制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扫描线层、绝缘层和保护层,所述扫描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用于布设扫描线和所述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信号线,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基板;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一通孔;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对所述扫描线层的一侧,并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形成第一凹陷部;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扫描线层、绝缘层和保护层,所述扫描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用于布设扫描线和所述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一凹槽;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对所述扫描线层的一侧;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扫描线层的未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绝缘层、数据线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数据线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用于布设数据线和所述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信号线,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层;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二通孔,并在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形成第二凹陷部;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数据线层的一侧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绝缘层、数据线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所述数据线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用于布设数据线和所述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由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凹槽;所述保护层覆盖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二凹槽;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数据线层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数据线层未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扫描线层、绝缘层、数据线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扫描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用于布设扫描线;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所述扫描线层未覆盖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上;所述数据线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用于布设数据线;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上,所述信号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数据线层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信号线,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基板,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数据线层,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层;或者,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上,所述信号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扫描线层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扫描线层,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基板,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信号线,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层;所述保护层覆盖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以及所述数据线层未覆盖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数据线层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数据线层未设置所述第二通孔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扫描线层、绝缘层、数据线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扫描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用于布设扫描线;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所述扫描线层未覆盖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上;所述数据线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用于布设数据线;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上,所述信号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数据线层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信号线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数据线层由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或者,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上,所述信号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扫描线层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信号线由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扫描线层上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保护层覆盖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以及所述数据线层未覆盖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数据线层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数据线层未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区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电源模组以及上述显示面板,所述电源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执行图像显示提供电能。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利用所述信号线距离所述显示区较近,且所述信号线上的通孔或凹槽足以容纳非显示色阻,通过在所述信号线上设置通孔或凹槽,以在层结构上布设相应的非显示色阻,使所述非显示色阻与显示色阻距离较近,提高了监控显示色阻的关键尺寸以及互叠尺寸的准确性。此外,由于设置所述非显示色阻无需占用所述显示面板上额外的空间,因而有利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提高了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一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显示面板第一种结构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二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显示面板第二种结构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三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显示面板第三种结构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四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显示面板第四种结构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五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图14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六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显示装置;100、200-显示面板;300-支撑框架;500-电源模组;210-非显示色阻;220-面板;223-边缘区;225-显示区;1-显示区;2-边缘区;3-信号线;4-驱动芯片;5-电路板;12-显示色阻;31-第一电极线;32-第二电极线;34-第三电极线;35-第四电极线;36-第五电极线;41-扇出线;10-衬底基板;20-扫描线层;21-第一通孔;22-第一凹槽;30-绝缘层;40-保护层;42-第一凹陷部;43-第二凹陷部;50-非显示色阻;60-数据线层;61-第二通孔;62-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可以包括”、“包含”、或“可以包含”表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件等的存在,并不限制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更多功能、操作、元件等。此外,术语“包括”或“包含”表示存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相应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而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还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描述的“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及其以上,例如一个、两个或三个等,而“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或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步骤1”、“步骤2”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2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200包括多个面板(图未标),多个所述面板阵列分布且每个所述面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非显示区(图未标)。所述面板包括显示区225,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边缘区223,所述边缘区223围设于所述显示区225周侧,所述显示区225内设置有显示色阻(图未示),所述非显示色阻210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不位于所述边缘区223。所述非显示色阻210用于监控所述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所述尺寸信息可以是关键尺寸和/或互叠尺寸。
可见,直接在显示面板200的非显示区设置非显示色阻210以对色阻进行监控,由于非显示区距离所述显示区225较远,进而所述非显示色阻210距离所述显示区225较远,容易造成监控结果不准确。同时,设置所述非显示色阻210需要额外占用显示面板200的空间,进而降低了所述显示面板200的空间利用率。
此外,在实际生产中还有另外一种布设非显示色阻210的方案,即就是将非显示色阻210设置于靠近所述显示区225的位置,但是设置所述非显示色阻210需要额外占用显示面板200的空间,不利于显示面板趋向于窄边框(border)的设计,甚至,在显示面板的走线空间要首先满足扇出区(fanout)走线等阻抗设计时,靠近显示面板AA的位置优势可能无法用来设置非显示色阻210。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将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边缘区,由于所述边缘区距离所述显示区较近,进而所述非显示色阻距离显示色阻较近,从而提升监控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信号线分布于所述边缘区,将信号线挖孔或开槽,并用于布设非显示色阻,无需额外占用显示面板的空间,有利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10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支撑框架300以及电源模组500,所述电源模组500与所述显示面板100电连接,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100执行画面显示提供电能,所述支撑框架300用于支撑所述显示面板100和所述电源模组500。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1000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以及非显示区(图未标),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周侧的边缘区2。其中,所述显示区1用于执行图像显示,所述非显示区(图未标)用于布设驱动所述显示区1执行图像显示的电路以及元器件。所述显示区1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显示色阻12,所述边缘区2布设有信号线3,信号线3连接至所述像素单元,显示信号经所述信号线3传输至所述像素单元,所述显示信号用于执行图像显示。其中,所述显示信号可以包括公共电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3上开设有沿径向延伸的通孔或凹槽,所述通孔或凹槽用于容置非显示色阻50,其中,所述显示色阻在所述信号线的横截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信号线的横截面内。即就是所述信号线3的径向尺寸大于沿所述信号线3的径向截面方向截得所述显示色阻12的截面的尺寸。所述非显示色阻50用于实现对所述显示色阻12的尺寸信息的监控,其中,尺寸信息可以为所述显示色阻12的关键尺寸。由于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于所述边缘区2,与所述显示区1内的显示色阻12距离十分接近,有效提升了监控所述显示色阻12的尺寸信息的准确性。同时,由于所述非显示色阻50是通过所述信号线3的通孔或凹槽设置的,无需额外占用显示面板100的空间,有利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1000包括有驱动芯片4,所述驱动芯片4与多个所述像素单元电性连接,以为所述像素单元执行图像显示提供驱动信号。其中,所述信号线3与所述驱动芯片4电性连接,以传输显示信号。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芯片4可以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如图3)。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芯片4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非显示面板100的区域,例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0和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机芯板之间的电路板5上,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所述电路板5与所述驱动芯片4电性连接,用于将显示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芯片4。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通孔或凹槽沿所述信号线3的轴向的截面可以为矩形,即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信号线3整体为长条结构,上述径向即是指与所述信号线3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述轴向即是指所述信号线3的长度方向。换言之,轴向是指所述信号线3的延伸方向,其中,所述径向与所述轴向垂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3可以为公共电极线,所述公共电极线可以为第一电极线31、第二电极线32、第三电极线34、第四电极线35和第五电极线36。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线31用于传输公共电信号,布设于所述边缘区2。具体为,所述第一电极线31为彩膜电极线,且布设于所述边缘区2不对应所述驱动芯片4所在一侧的区域且与所述驱动芯片4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电极线32和所述第三电极线34用于传输公共电信号,布设于所述边缘区2。具体为,所述第二电极线32和所述第三电极线34布设于所述边缘区2不对应所述驱动芯片4所在一侧的区域且与所述驱动芯片4电性连接。
所述第四电极线35用于传输公共电信号,布设于所述边缘区2不对应所述驱动芯片4所处显示区1的一侧以及与之相对一侧的其他区域且与所述驱动芯片4电性连接。
所述第五电极线36用于传输公共电信号,布设于所述边缘区2。具体为,所述第五电极线36的两端均电性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4,位于所述驱动芯片4所在显示区1的一侧。
所述通孔或凹槽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线31、第二电极线32、第三电极线34、第四电极线35和第五电极线36位于所述边缘区2的任一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不同公共电极线设置的位置,将其传输的公共电信号可以解释为:所述第一电极线31传输的公共电信号可以称为彩膜公共电信号(CF COM),所述第二电极线32传输的公共电信号可以称为彩膜公共电信号(CF COM)或数据信号屏蔽信号(DataBM Less COM,DBS COM),所述第四电极线35和所述第五电极线36用于传输共电信号(ACOM),其中,所述第四电极线35传输的共电信号用于直接驱动所述像素单元发光或不发光,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色阻12与所述非显示色阻50在一道制程中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0,无需额外增加工序,使得所述非显示色阻50的设置简单。且无需额外占用显示面板的空间,有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化。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举例示出的非显示色阻50设置的位置仅为示例性位置,并不是对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位置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非显示色阻50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投影平移与所述显示色阻12在所述显示面的投影重合,则通过检测所述非显示色阻50的关键尺寸获取所述显示色阻12的关键尺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非显示色阻50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投影平移与所述显示色阻12在所述显示面的投影重合且,所述非显示色阻50在所述显示面的投影的非对角线的对称线与所述显示色阻12在所述显示面的投影的非对角线的对称线重合,则通过检测所述非显示色阻50的互叠尺寸获取所述显示色阻12的互叠尺寸。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所述通孔或凹槽内设置非显示色阻50,且所述非显示色阻50的方位与显示色阻12的方位一致,可以直接通过获取非显示色阻50的关键尺寸从而得到显示色阻12的关键尺寸,提升了尺寸信息检测的准确性。进一步地,将非显示色阻50的方位与显示色阻12正对设置,即就是所述非显示色阻50在所述显示面的投影的非对角线的对称线与所述显示色阻12在所述显示面的投影的非对角线的对称线重合,可以直接通过获取非显示色阻50的互叠尺寸从而得到显示色阻12的互叠尺寸,提升了尺寸信息检测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扇出线41,所述扇出线41的两端均电性连接于所述驱动芯片4,且位于所述第五电极线36靠近所述显示区1的一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所述信号线3距离所述显示区1较近,即所述信号线3设置于靠近所述显示区1,且所述信号线3的通孔或凹槽足以容纳非显示色阻50,通过在所述信号线3上设置通孔或凹槽,且在所述通孔或凹槽内设置非显示色阻,可以准确获得所述显示区1内的显示色阻12的尺寸信息。同时,由于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于布设所述信号线3的区域,没有额外的占用显示面板100的布线区域,从而提升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所述显示面板100趋向窄边框的设计。
请一并参阅图3、图5和图6,图5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一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显示面板第一种结构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扫描线层20、绝缘层30、保护层40以及非显示色阻50。其中,所述衬底基板10作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底层,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其他层结构。
所述扫描线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用于布设扫描线和所述公共电极线。所述扫描线层20上的公共电极线开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贯穿所述公共电极线,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基板10,用于设置非显示色阻50。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第一通孔21所指用于表示通孔在所述扫描线层20的位置,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层结构制造完成时,此位置容纳所述绝缘层30。
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一通孔21。具体而言,部分所述绝缘层30覆盖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不对应所述第一通孔21的区域且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上,部分所述绝缘层30覆盖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的第一通孔21的内壁上,以及部分所述绝缘层3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1覆盖于所述衬底基板10未被所述扫描线层20覆盖的表面上。
所述保护层4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背对所述扫描线层20的一侧表面上,并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21的位置形成第一凹陷部42。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于所述保护层40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第一通孔21的位置,也即为,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于所述保护层40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42内,并与所述第一通孔21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扫描线层20可以由金属制成,所述绝缘层30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非显示色阻50可以是红色(Red,R)色阻、绿色(Green,G)色阻或蓝色(Blue,B)色阻中的任意一种。
请一并参阅图3、图7和图8,图7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二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显示面板第二种结构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扫描线层20、绝缘层30、保护层40以及非显示色阻50。其中,所述衬底基板10作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底层,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其他层结构。
所述扫描线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用于布设扫描线和公共电极线。所述扫描线层20上的公共电极线设置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不贯穿所述公共电极线。也即为,所述扫描线层20上的公共电极线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1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22。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第一凹槽22所指用于表示第一凹槽22在所述扫描线层20的位置,层结构制造完成时,此位置容纳所述绝缘层30。
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一凹槽22。具体而言,部分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22的内壁,部分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未对应所述第一凹槽22的区域且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以及部分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未被所述扫描线层20覆盖的区域的表面上。
所述保护层4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背对所述扫描线层20的一侧表面上。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于所述保护层40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扫描线层20的未设置所述第一凹槽22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扫描线层20可以由金属制成,所述绝缘层30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非显示色阻50可以是红色(Red,R)色阻、绿色(Green,G)色阻或蓝色(Blue,B)色阻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所述公共电极线距离所述显示区1较近,且公共电极线的通孔或凹槽足以容纳非显示色阻50,在所述扫描线层20上的公共电极线上设置第一通孔21或第一凹槽22,以在层结构上布设相应的非显示色阻50,从而有效提高了抓取到所述非显示色阻50和所述扫描线层20边缘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了监控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的准确性。此外,由于设置所述非显示色阻50无需占用所述显示面板100上额外的空间,有利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请一并参阅图3、图9和图10,图9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三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显示面板第三种结构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绝缘层30、数据线层60、保护层40以及非显示色阻50。其中,所述衬底基板10作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底层,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其他层结构。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
所述数据线层6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上,用于布设数据线和公共电极线。所述数据线层60上的公共电极线开设有第二通孔61,所述第二通孔61贯穿所述公共电极线,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层30。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第二通孔61所指用于表示第二通孔61在所述数据线层60的位置,层结构制造完成时,此位置容纳所述保护层40。
所述保护层40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60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二通孔61,并在对应所述第二通孔61的位置形成第二凹陷部43。具体而言,部分所述保护层40覆盖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60不对应所述第二通孔61的区域且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表面上,部分所述保护层40覆盖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61的内壁上,以及部分所述保护层40穿过所述第二通孔61覆盖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未被所述数据线层60覆盖的表面上。
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于所述保护层40背对所述数据线层60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第二通孔61,也即为,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于所述保护层40背对所述数据线层60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43内,并与所述第二通孔61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扫描线层20可以由金属制成,所述绝缘层30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非显示色阻50可以是红色(Red,R)色阻、绿色(Green,G)色阻或蓝色(Blue,B)色阻中的任意一种。
请一并参阅图3、图11和图12,图11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四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显示面板第四种结构的放大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绝缘层30、数据线层60、保护层40以及非显示色阻50。其中,所述衬底基板10作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底层,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其他层结构。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具体为,所述绝缘层30覆盖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
所述数据线层6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上,用于布设数据线和公共电极线。所述数据线层60上的公共电极线设置有第二凹槽62,所述第二凹槽62不贯穿所述公共电极线。也即为,所述数据线层60上的公共电极线由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3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62。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的第二凹槽62所指用于表示第二凹槽62在所述数据线层60的位置,层结构制造完成时,此位置用于容纳保护层40。
所述保护层40覆盖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60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二凹槽62。具体而言,部分所述保护层40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62的内壁,部分所述保护层40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60非对应第二凹槽62的区域且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表面,以及部分所述保护层4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未被所述数据线层60覆盖的区域的表面上。
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于所述保护层40背对所述数据线层60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数据线层60未设置所述第二凹槽62的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数据线层60可以由金属制成,所述绝缘层30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非显示色阻50可以是红色(Red,R)色阻、绿色(Green,G)色阻或蓝色(Blue,B)色阻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所述公共电极线距离所述显示区1近,且公共电极线的通孔或凹槽足以容纳非显示色阻50,在所述数据线层60上的公共电极线上设置第二通孔61或第二凹槽62,以在层结构上布设相应的非显示色阻50,有效提高了抓取到所述非显示色阻50和所述数据线层60边缘的准确度,大大提高监控显示色阻12的尺寸信息的准确性。此外,由于设置所述非显示色阻50无需占用所述显示面板100上额外的空间,有利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13,图13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五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扫描线层20、绝缘层30、数据线层60、保护层40以及非显示色阻50。其中,所述衬底基板10作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底层,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其他层结构。所述扫描线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用于布设扫描线。
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所述扫描线层20未覆盖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上。所述数据线层6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上,用于布设数据线。
所述公共电极线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上,所述公共电极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2,所述数据线层60对应所述第一凹槽22的位置也设置有第二凹槽62,所述公共电极线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1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22,所述数据线层60由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3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62,或者,所述公共电极线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60上,所述公共电极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62,所述扫描线层20对应所述第二凹槽62的位置也设置有第一凹槽22,所述公共电极线由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3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62,所述扫描线层20上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1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22;所述保护层40覆盖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60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所述数据线层60未覆盖所述绝缘层30的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的第一通孔21所指用于表示第一通孔21在所述扫描线层20的位置,层结构制造完成时,此位置用于容纳绝缘层30。图6中的第二通孔61所指用于表示第二通孔61在所述数据线层60的位置,层结构制造完成时,此位置用于容纳保护层40。
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于所述保护层40背对所述数据线层60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数据线层60未设置所述第二通孔61的区域。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当所述公共电极线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上,所述扫描线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所述扫描线层20的公共电极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贯穿所述公共电极线,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基板10。
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一通孔21。
所述数据线层6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上,且对应所述第一通孔21的位置也设置有第二通孔61,所述第二通孔61贯穿所述数据线层60,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层30,此时,通过对所述数据线层60和所述非显示色阻50进行抓边以对显示面板100的overlay进行监控。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当所述公共电极线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60上,所述数据线层6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上,且所述数据线层60的公共电极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61,所述第二通孔61贯穿所述公共电极线,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层30。
所述扫描线层20对应所述第二通孔61的位置也设置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贯穿所述扫描线层20,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基板10,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一通孔21。此时,通过对所述扫描线层20和所述非显示色阻50进行抓边以对显示面板100的overlay进行监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扫描线层20和所述数据线层60均可为金属制成,所述绝缘层30由绝缘材料制成。每个所述非显示色阻50可以是红色(Red,R)色阻、绿色(Green,G)色阻或蓝色(Blue,B)色阻中的任意一种。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14,图14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第六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0、扫描线层20、绝缘层30、数据线层60、保护层40以及非显示色阻50。其中,所述衬底基板10作为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底层,用于支撑位于其上的其他层结构。所述扫描线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用于布设扫描线。
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所述扫描线层20未覆盖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上。所述数据线层6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上,用于布设数据线。
所述公共电极线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或者所述数据线层60上,且所述扫描线层20上对应所述公共电极线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22,所述数据线层60对应所述公共电极线的位置也设置有第二凹槽62。
所述保护层40覆盖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60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表面上以及所述数据线层60未覆盖所述绝缘层30的表面上。所述非显示色阻50设置于所述保护层40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第二凹槽62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图14中第一凹槽22所指用于表示第一凹槽22在所述扫描线层20的位置,层结构制造完成时,此位置容纳绝缘层30。图中第二凹槽62所指用于表示第二凹槽62在所述数据线层60的位置,层结构制造完成时,此位置容纳部分保护层40和非显示色阻50。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当所述公共电极线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上,所述扫描线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且所述扫描线层20的公共电极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不贯穿所述公共电极线。也即为,所述扫描线层20上的公共电极线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1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22。
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上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一凹槽22。
所述数据线层6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上,且所述数据线层60对应所述第一凹槽22的位置也设置有第二凹槽62,所述第二凹槽62不贯穿所述数据线层60。也即为,所述数据线层60上由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3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62。此时,通过对所述数据线层60和所述非显示色阻50进行抓边以对显示面板100的overlay进行监控。
在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中,当所述公共电极线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60上,所述数据线层60设置于所述绝缘层30上,且所述数据线层60的公共电极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62,所述第二凹槽62不贯穿所述公共电极线。也即为,所述数据线层60上的公共电极线由背对所述绝缘层30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3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62。所述扫描线层20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10上,且所述扫描线层20对应所述第二凹槽62的位置也设置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不贯穿所述扫描线层20。也即为,所述扫描线层20上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10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22。
所述绝缘层30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20背对所述衬底基板10的表面上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一凹槽22。此时,通过对所述扫描线层20和所述非显示色阻50进行抓边以对显示面板100的overlay进行监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扫描线层20和所述数据线层60均可以由金属制成,所述绝缘层30由绝缘材料制成。每个所述非显示色阻50可以是红色(Red,R)色阻、绿色(Green,G)色阻或蓝色(Blue,B)色阻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上述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所述扫描线层20和所述数据线层60均可以为伪器件(Dummy)金属层。针对上述的第五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中,每个实施例中的所述扫描线层20和所述数据线层60之中有一个可以为伪器件(Dummy)金属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所述公共电极线距离所述显示区1近,且所述公共电极线的径向尺寸足以容纳非显示色阻50,在所述扫描线层20上对应所述公共电极线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槽22,所述数据线层60对应所述公共电极线的位置也设置有第二凹槽62,以在层结构上布设相应的非显示色阻50,从而有效提高了抓取到所述非显示色阻50和所述数据线层60或所述扫描线层20的边缘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了监控显示色阻12的尺寸信息的准确性。此外,由于设置所述非显示色阻50无需占用所述显示面板100上额外的空间,因此有利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
基于同一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0,所述显示装置1000包括电源模组500以及上述的显示面板200,所述电源模组500为所述显示面板100执行图像显示提供电能。
综上所述,在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和显示装置1000中,利用所述信号线3距离所述显示区1近,且信号线3的径向尺寸足以容纳非显示色阻50,通过在所述信号线3上设置通孔或凹槽,以在层结构上布设相应的非显示色阻50,提高监控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的准确性。此外,由于设置所述非显示色阻50无需占用所述显示面板100上额外的空间,因而有利于所述显示面板100的窄边框设计,提高了所述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效果。
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其中,所述显示区设置有数据线和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扫描线垂直交叉限定出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显示色阻,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非显示色阻和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的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开设有通孔或凹槽,所述通孔或凹槽用于容置非显示色阻;所述非显示色阻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投影经平移能够与所述显示色阻在所述显示面的投影重合,通过检测所述非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以获得所述显示色阻的尺寸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色阻在所述信号线的横截面上的投影落在所述信号线的横截面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边缘区,所述边缘区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周侧,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边缘区,所述信号线为公共电极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色阻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投影的非对角线的对称线与所述显示色阻在所述显示面的投影的非对角线的对称线重合。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色阻与所述非显示色阻制成于所述显示面板内属于一道制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扫描线层、绝缘层和保护层,所述扫描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用于布设扫描线和所述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信号线,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基板;
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对所述扫描线层的一侧,并在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形成第一凹陷部;
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扫描线层、绝缘层和保护层,所述扫描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用于布设扫描线和所述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一凹槽;
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对所述扫描线层的一侧;
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扫描线层的未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区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绝缘层、数据线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
所述数据线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用于布设数据线和所述信号线,所述信号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信号线,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层;
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二通孔,并在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形成第二凹陷部;
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数据线层的一侧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凹陷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绝缘层、数据线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
所述数据线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用于布设数据线和所述信号线,所述信号线由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凹槽;
所述保护层覆盖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以及填充覆盖所述第二凹槽;
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数据线层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数据线层未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区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扫描线层、绝缘层、数据线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扫描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用于布设扫描线;
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所述扫描线层未覆盖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上;
所述数据线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用于布设数据线;
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上,所述信号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数据线层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信号线,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基板,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数据线层,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层;或者,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上,所述信号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扫描线层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扫描线层,并延伸至所述衬底基板,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信号线,并延伸至所述绝缘层;
所述保护层覆盖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以及所述数据线层未覆盖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
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数据线层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数据线层未设置所述第二通孔的区域。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扫描线层、绝缘层、数据线层和保护层,其中,所述扫描线层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用于布设扫描线;
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以及所述扫描线层未覆盖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上;
所述数据线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用于布设数据线;
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扫描线层上,所述信号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数据线层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信号线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数据线层由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或者,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上,所述信号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扫描线层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信号线由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向所述绝缘层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扫描线层上由背对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凹槽;
所述保护层覆盖设置于所述数据线层背对所述绝缘层的一侧以及所述数据线层未覆盖所述绝缘层的表面上;
所述非显示色阻设置于所述保护层背对所述数据线层的一侧表面上且对应所述数据线层未设置所述第二凹槽的区域。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电源模组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电源模组为所述显示面板执行图像显示提供电能。
CN202310487422.5A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6613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7422.5A CN116613170B (zh)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87422.5A CN116613170B (zh)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3170A true CN116613170A (zh) 2023-08-18
CN116613170B CN116613170B (zh) 2024-05-28

Family

ID=87673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87422.5A Active CN116613170B (zh) 2023-04-28 2023-04-28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61317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461A (zh) * 2015-01-20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5045010A (zh) * 2015-08-26 2015-11-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170345845A1 (en) * 2016-05-27 2017-11-30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161765A (zh) * 2019-06-12 2019-08-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0850629A (zh) * 2019-11-29 2020-02-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1061086A (zh) * 2019-12-31 2020-04-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99268A (zh) * 2020-05-28 2020-07-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19374A (zh) * 2021-06-15 2021-09-2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428427A (zh) * 2022-01-27 2022-05-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461A (zh) * 2015-01-20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5045010A (zh) * 2015-08-26 2015-11-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US20170345845A1 (en) * 2016-05-27 2017-11-30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0161765A (zh) * 2019-06-12 2019-08-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0850629A (zh) * 2019-11-29 2020-02-2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1061086A (zh) * 2019-12-31 2020-04-24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399268A (zh) * 2020-05-28 2020-07-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19374A (zh) * 2021-06-15 2021-09-21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428427A (zh) * 2022-01-27 2022-05-03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13170B (zh) 202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84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470607B1 (ko) 컬러 필터 기판 및 용량성 터치 스크린
CN10689696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KR20190020882A (ko) 표시 장치
EP3594739B1 (en) Display panel, and testing method thereof
US10096627B2 (en) Pixel array substrate
JP2018205687A (ja) タッチ電極を含む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011368A (ja) 表示パネル、それを具備する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60083373A (ko) 인-셀 방식 터치 센서를 구비한 초고 해상도 평판 표시장치
CN112255850B (zh) 扇出走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0989871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3538417B2 (ja) Egip付き液晶表示装置
KR20200108148A (ko) 표시 장치
CN116613170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KR10088224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어레이기판과 이를 구비한 티엔 모드액정표시장치
CN114488632B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3224083A (zh) 显示设备
CN110174968B (zh) 一种显示装置
KR20180049326A (ko) 터치 스크린 내장형 유기발광표시패널 및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JP2001174842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6088237A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05251930A (ja) 実装構造体、検査方法、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217404692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6957011U (zh) 一种双ic屏内指纹模组
CN216927657U (zh) 一种屏内指纹模组的cog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