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605157A - 车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605157A
CN116605157A CN202310041151.0A CN202310041151A CN116605157A CN 116605157 A CN116605157 A CN 116605157A CN 202310041151 A CN202310041151 A CN 202310041151A CN 116605157 A CN116605157 A CN 116605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floor
vehicle body
protector
cover member
spare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4115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畠山干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605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6051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7Luggage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43/0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 B62D43/06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vehicle body
    • B62D43/10Spare wheel stowing, hold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within the vehicle body and arrang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结构,其包括:后底板,备胎被放置在所述后底板上的预定位置;固定在所述后底板上的电气部件;和固定在所述后底板上并覆盖所述电气部件的罩盖构件,其中,所述罩盖构件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后底板倾斜以便与从所述预定位置被推出的备胎发生碰撞,所述后底板的耐载荷性低于所述罩盖构件的耐载荷性,在所述电气部件下方设置有供所述电气部件推入的空间,所述后底板介设在所述空间和所述电气部件之间。

Description

车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结构,其中在车体后部设置有能够安装备胎的后底板,如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21-017123(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
发明内容
在备胎附近可能安装有电连接器等电气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车体的后部碰撞可能导致备胎从安装位置被推出到车体的前侧并与电气部件发生碰撞,从而导致损坏电气部件。
为了避免损坏电气部件,例如,可以想到通过用保护器覆盖电气部件来保护电气部件免受备胎的影响。然而,为了确保保护器的强度能够承受来自备胎的载荷,需要满足例如材料和板厚度等各种严格的设计条件,这增加了保护器的成本。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的车体结构,其能够抑制电气部件因与备胎碰撞而损坏。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体结构,该车体结构包括:后底板,备胎被放置在所述后底板上的预定位置处;固定在所述后底板上的电气部件;和固定在所述后底板上并覆盖所述电气部件的罩盖构件;其中,所述罩盖构件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后底板倾斜以便与从所述预定位置被推出的所述备胎发生碰撞,其中所述后底板的耐载荷性低于所述罩盖构件的耐载荷性,并且其中在所述电气部件下方设置有供所述电气部件推入的空间,所述后底板介设在所述空间与所述电气部件之间。
在上述车体结构中,所述罩盖构件和所述后底板可以具有钣金结构,并且所述罩盖构件的板厚度可以比所述后底板的板厚度厚。
在上述车体结构中,所述罩盖构件的抗拉强度可以大于所述后底板的抗拉强度。
在上述车体结构中,所述电气部件可以位于所述备胎的轮下方。
在上述车体结构中,所述倾斜面可以沿着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设置有第一肋。
在上述车体结构中,所述罩盖构件可以包括支承部,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后底板支承所述倾斜面,并且所述支承部可以沿着支承方向设置有第二肋。
在上述车体结构中,所述车体结构可以包括安装到所述后底板上的一对板状托架,所述罩盖构件可以覆盖所述电气部件的一个端部部分并且可以经由所述一对托架固定到所述后底板上,并且在所述后底板的正视图中,所述一对托架可以将所述电气部件的从所述罩盖构件露出的另一端部部分夹在中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从上方看去时车体后部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了保护器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1中的A-A线所取的车体后部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车体后部的结构的截面图,示出了备胎被向前推时的状态;
图5是车体后部的结构的截面图,示出了电连接器被推到推入空间时的状态;和
图6是电气部件、保护器和托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车体后部的结构)
图1是以俯视图示出了车体后部的结构9的图。在图1中,车体的前方、后方、左侧、右侧分别用“前”、“后”、“左”、“右”表示。
车体后部的结构9是车体结构的一个示例。结构9包括设置在车室90和行李厢91之间的横向构件92、作为行李厢91的地板的后底板93、电连接器2和覆盖电连接器2的保护器1。后底板93具有钣金结构并且是由铁等形成的板状构件。后底板93设置有后地板盘930,备胎(参见虚线)8放置在后地板盘930上。后地板盘930是相对于后底板93的其它部分向下凹陷的凹部。
备胎8包括轮80和轮胎81。备胎8的中心通过固定轴固定到固定装置95上,该固定装置95在正视图中大致设置在后地板盘930的中心。备胎8位于后地板盘930的在车体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内。轮胎81的前侧的一部分从后地板盘930突出。备胎8被放置在固定装置95的位置,相对于后地板盘930延伸的方向倾斜。
在后底板93的后方设置有后面板94。后面板94是在车体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板状的外装面板。
电连接器2是电气部件的一个示例。电连接器2在轮80下方固定到后底板93上。电连接器2在两根电缆70和71之间电连接。电连接器2具有大致圆柱形状,并固定到后地板盘930上,使得其纵向方向沿着车体的前后方向。作为一个示例,一根电缆70以从电连接器2朝向车体前方延伸的方式布设,另一根电缆71以从电连接器2朝向车体后方延伸然后朝向车体右侧弯曲的方式布设。
保护器1是罩盖构件的一个示例。保护器1覆盖电连接器2在车体后侧的一部分。例如,保护器1从顶部和两侧覆盖电连接器2。稍后将描述保护器1的详细形状。
保护器1经由一对板状托架30和31固定到后底板93上。托架30和31在后底板93的正视图中在保护器1的左右两侧安装到后底板93上。
例如,当车体被另一车体从后方撞击时,从后方指向前方的力F作用在备胎8上。因此,备胎8被从在后地板盘930中的安装位置向前推动。这致使轮80的内周面和轮胎81的下端部与保护器1相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保护器1的强度能够承受从备胎8接收的载荷,需要满足各种严格的设计条件,例如材料和板厚度,从而增加了保护器1的成本。因此,如下所述,使后底板93的耐载荷性低于保护器1的耐载荷性。结果,从备胎8施加到保护器1的载荷的一部分被分配到后地板盘930,并且后底板93凹陷。电连接器2被向下推动,从而受到保护。
(保护器的构型)
图2是示出保护器1的平面图。图2示出了保护器1在从车体后方看去的正视图中的形状、保护器1在从车体左侧看去的侧视图中的形状以及保护器1在从车体上方看去的俯视图中的形状。在相应形状的图中,示出了车体的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
保护器1具有钣金结构并且例如通过铁板的钣金加工而形成。保护器1在正视图中具有大致U形以便从后地板盘930的上方覆盖电连接器2。
保护器1包括顶板10、倾斜板11、侧板12至15以及固定板16和17。固定板16和17大致平行于后地板盘930延伸,并且分别经由托架30和31固定到后地板盘930上。
固定板16和17分别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通孔160和170。通孔160和170例如设置在固定板16、17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处。诸如螺栓的紧固件插入穿过通孔160和170以及托架30和31的通孔。结果,固定板16和17分别经由托架30和31固定到后地板盘930上。
侧板12和14被立设成分别从固定板16和17的端部延伸到顶板10的端部。侧板12和14分别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固定板16和17支承顶板10。侧板12、14既不与固定板16、17正交,也不与顶板10正交,而是以两者间在左右方向上的间隔呈大致截断的人字形(ハ)从顶板10朝向固定板16和17增大的方式倾斜。
侧板13和15是支承部分的一个示例。侧板13、15被立设成分别从固定板16和17的端部延伸到倾斜板11的端部。这里,倾斜板11设置成从顶板10向前延伸。侧板13和15分别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固定板16和17支承倾斜板11。侧板13和15未分别与固定板16和17正交,而是以两者间的间隔呈大致截断的人字形从倾斜板11朝向固定板16和17增大的方式倾斜。另外,侧板13和15设置成使得两者间的间隔从支承顶板10的侧板12和14朝向前方减小。
倾斜板11包括倾斜面S,该倾斜面S相对于后地板盘930倾斜以便与从预定位置被推出的备胎8发生碰撞。例如,倾斜面S向后倾斜成面对轮80的内周面。这里,倾斜面S相对于后地板盘930的表面的角度α例如为22.8度。倾斜面S是保护器1的外表面,并面向车体的向上方向以及车体受到后方撞击时备胎8被推出的方向。
电连接器2的后端部设置在由侧板12至15、顶板10和倾斜板11围成的空间19中。侧板12至15从左右方向覆盖电连接器2的后端部。电连接器2的后端部是电气部件的一端侧部分的一个示例。
顶板10和倾斜板11从上方和后方覆盖电连接器2的后端部。因此,保护器1能够保护电连接器2免受被向前推出的备胎8的影响。在本例中,由于保护器1仅覆盖电连接器2的后端部,因此与整个电连接器2被覆盖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保护器1的长度,并且降低了保护器1的成本。注意,保护器1不限于此,并且可以覆盖整个电连接器2——包含其前端部。
当发生来自车体后方的碰撞(追尾碰撞等)时,备胎8可能从固定装置95上脱离并被向前推动而与保护器1的倾斜面S发生碰撞。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器1将从被碰撞的备胎8施加到倾斜面S的载荷的一部分分配到后地板盘930。
保护器1具有多个肋100、110、130和150以提高强度,从而为与备胎8的碰撞做准备。肋100跨越侧板12和14以及顶板10设置。肋100在顶板10中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侧板12和14中沿着顶板10被支承的方向(支承方向)延伸。因此,减少了侧板12和14以及顶板10因与备胎8的碰撞所引起的变形。
肋110是第一肋的示例。肋110在倾斜板11中沿着倾斜面S的倾斜方向设置。因此,减少了倾斜面S因与备胎8的碰撞所引起的变形。肋110延伸到顶板10并连接到肋100。
肋130和150是第二肋的一个示例。肋130和150在侧板13和15中沿着倾斜板11被支承的方向(支承方向)延伸。因此,减少了侧板13和15因与备胎8的碰撞所引起的变形。
(备胎碰撞时的行为)
接下来,将描述当备胎8被推出至车体前侧并与保护器1发生碰撞时的行为。
图3是车体后部的结构9沿着图1中的A-A线所取的截面图。这里,为方便起见,示意性地示出了备胎8的截面。备胎8通过连接到轮80在俯视图中的大致中央部的固定轴96固定到后地板盘930的固定装置95上。
电连接器2位于轮80的下方。通过以这种方式布置电连接器2,电连接器2甚至能被容纳在诸如行李厢91的狭窄储存空间中。
电连接器2具有前连接器20和后连接器21。前连接器20包括与电缆70电连接的端子,并且后连接器21包括与电缆71电连接的端子。在图3中,未示出电缆70和71。前连接器20和后连接器21彼此连接。因此,电缆70和71彼此电连接。
后连接器21设置有用于释放前连接器20和后连接器21之间的连接的杠杆22。杠杆22设置成从后连接器21的两侧面跨过上部。
保护器1从后地板盘930的上方覆盖后连接器21。顶板10定位在杠杆22上方。因此,阻止了前连接器20和后连接器21之间的连接由于备胎8与杠杆22的碰撞而被释放。
倾斜板11从上方倾斜地覆盖后连接器21的后端部。倾斜面S距后地板盘930的高度从前方朝向后方减小。倾斜面S面向轮80的后侧的内周面80a和轮80的背面80b。因此,当备胎8从固定装置95上脱离并向前移动时,轮80的后侧的内周面80a与倾斜面S相接触。
后底板93的耐载荷性低于保护器1的耐载荷性。因此,后底板93比保护器1更脆弱。亦即,后底板93在被施加载荷时比保护器1更容易变形。
例如,通过使保护器1的板厚度Db大于后底板93的板厚度Da,可以容易地提供保护器1的耐载荷性和后底板93的耐载荷性之间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举例而言,保护器1的板厚度Db能被设置为2(mm),而后底板93的板厚度Da能被设置为0.65(mm)。
除了板厚度Da和Db之间的差异之外或代替板厚度Da和Db之间的差异,保护器1的抗拉强度可以大于后底板93的抗拉强度。在这种情况下,假定保护器1和后底板93由铁制成,举例而言,保护器1的抗拉强度能被设置为440(MPa),而后底板93的抗拉强度能被设置为270(MPa)。
后底板93下方安装有各种装置E,但是电连接器2下方设置有电连接器2将被推入其中的空间K(以下称为推入空间K),其中后地板盘930介设在电连接器2和推入空间K之间。当备胎8与保护器1发生碰撞时,固定有电连接器2的后地板盘930由于备胎8的载荷而向下凹陷。结果,电连接器2与保护器1和后地板盘930一起被推到推入空间K中。因此,推入空间K具有与保护器1和电连接器2大致相同的体积。
例如,当车体被另一车体从后方撞击时,从后方指向前方的力F作用在备胎8上。结果,备胎8从在后地板盘930中的载置位置被向前推动。
图4是车体后部的结构9的截面图,示出了备胎8被向前推动时的状态。在图4中,对与图3相同的部件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如附图标记P所示,保护器1的倾斜面S与轮80的内周面80a相接触。在这种结构中,保护器1在倾斜面S上受到来自备胎8的前向载荷。
然而,由于倾斜面S相对于后地板盘930倾斜,所以备胎8的一部分载荷被分配到后地板盘930。结果,后地板盘930承受向下的分散荷载Fz。因此,电连接器2下方的后地板盘930发生变形,并且电连接器2被推到推入空间K中。当备胎8大致平行于后地板盘930安装时,倾斜面S与后地板盘930的夹角α优选地被设置为45度或更小,使得足够的分散载荷Fz施加到后地板盘930,但不限于此。
图5是车体后部的结构9的截面图,示出了电连接器2被推到推入空间K中时的状态。在图5中,对与图3相同的部件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电连接器2下方的后地板盘930因从保护器1接收到的分散载荷Fz而变形并凹入到推入空间K中。由于保护器1的耐载荷性高于后地板盘930的耐载荷性,与备胎8碰撞时,保护器1的变形量小于后地板盘930的变形量,并且保护器1在覆盖电连接器2的同时与后地板盘930一起被推到推入空间K中。
电连接器2连同保护器1一起固定到后地板盘930上。因此,由于电连接器2也被推到推入空间中K,可以避免与备胎8发生碰撞并减少损伤。推入空间K的高度优选地高于保护器1的高度,但不限于此,可以是任何高度,只要电连接器2能够避免与备胎8发生碰撞即可。
保护器1通过一对板状托架30和31固定到后地板盘930上。当保护器1如本例中那样仅覆盖电连接器2的后端部时,电连接器2的从保护器1露出的前端部的左右两侧被托架30和31夹住,使得被夹住的部分能够被充分地推到推入空间K中。
图6是电连接器2、保护器1以及托架30和31的俯视图。在图6中,对与图1和图2中相同的部件分配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举例而言,托架30和31具有大致矩形的平板形状。紧固孔300和310分别设置在托架30和31的长边两端的角部处。托架30和31通过将诸如螺栓的紧固构件紧固到紧固孔300和310上而安装到后地板盘930上。
此外,托架30和31的前侧的一部分分别与保护器1的固定板16和17重叠。固定板16和17分别经由托架30和31固定到后地板盘930上。因此,从备胎8施加到保护器1的倾斜面S的载荷作为分散载荷Fz施加到托架30和31。
托架30和31设置成在电连接器2和保护器1的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由于保护器1的长度比电连接器2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因此电连接器2的前侧端部W从保护器1露出。这里,在后地板盘930的正视图中,一对托架30和31从左右两侧将电连接器2的前侧端部W夹在中间。
因此,托架30和31能通过在电连接器2的前侧端部W的左右两侧向后地板盘930施加分散载荷Fz来使后地板盘930变形。因此,与未设置托架30和31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电连接器2的前侧端部W更充分地推到推入空间K中。
如上所述,在车体后部的结构9中,保护器1包括倾斜面S,该倾斜面S相对于后地板盘930倾斜以便与从后地板盘930中的预定位置被推出的备胎8发生碰撞,后地板盘930的耐载荷性低于保护器1的耐载荷性,并且在电连接器2下方设置有推入空间K,后地板盘930介设在电连接器2与推入空间K之间。
因此,保护器1能够将从备胎8施加到倾斜面S的载荷分配到后地板盘930,并且能够通过分散载荷Fz使具有低耐载荷性的后地板盘930变形,从而将后地板盘930向下推向推入空间K。因此,由于电连接器2连同电连接器2下方的后地板盘930一起被推到推入空间K中,所以抑制了电连接器2因备胎8所引起的损伤。
此外,在上述结构9中,由于能够将后地板盘930的耐载荷性设定为低于保护器1的耐载荷性,所以能够降低保护器1所需的强度。因此,例如,放宽了保护器1的材质和板厚度等设计条件,并且可以降低保护器1的成本。
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而是可以在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变化或改变。

Claims (7)

1.一种车体结构,包括:
后底板,备胎被放置在所述后底板上的预定位置;
固定在所述后底板上的电气部件;和
罩盖构件,所述罩盖构件被固定在所述后底板上并覆盖所述电气部件;
其中,所述罩盖构件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后底板倾斜以便与从所述预定位置被推出的所述备胎发生碰撞,
其中,所述后底板的耐载荷性低于所述罩盖构件的耐载荷性,并且
其中,在所述电气部件下方设置有供所述电气部件推入的空间,所述后底板介设在所述空间和所述电气部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结构,
其中,所述罩盖构件和所述后底板具有钣金结构,并且
其中,所述罩盖构件的板厚度比所述后底板的板厚度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所述罩盖构件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后底板的抗拉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所述电气部件位于所述备胎的轮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结构,其中,所述倾斜面沿着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设置有第一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结构,
其中,所述罩盖构件包括支承部,所述支承部相对于所述后底板支承所述倾斜面,并且
其中,所述支承部沿着支承方向设置有第二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结构,还包括安装到所述后底板上的一对板状托架,
其中,所述罩盖构件覆盖所述电气部件的一个端部部分并且经由所述一对托架固定到所述后底板上,并且
其中,在所述后底板的正视图中,所述一对托架将所述电气部件的从所述罩盖构件露出的另一端部部分夹在中间。
CN202310041151.0A 2022-02-15 2023-01-12 车体结构 Pending CN1166051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1359 2022-02-15
JP2022021359A JP2023118417A (ja) 2022-02-15 2022-02-15 車体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05157A true CN116605157A (zh) 2023-08-18

Family

ID=87559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41151.0A Pending CN116605157A (zh) 2022-02-15 2023-01-12 车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7040A1 (zh)
JP (1) JP2023118417A (zh)
CN (1) CN11660515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18417A (ja) 2023-08-25
US20230257040A1 (en)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9908B2 (en) Impact load reduction structure
JP6363656B2 (ja) 車載用バッテリー
CN110635077B (zh) 结构构件、电池壳体和具有这种电池壳体的机动车
EP2684721B1 (en) Onboard equipment fixing structure
US20210221239A1 (en) Electric vehicle structure
US8020925B2 (en) Front structure of cab-over type vehicle
JP2018152942A (ja) 高電圧ケーブルの配索構造
CN109305222A (zh) 电动车辆的马达室内部结构
CN116605157A (zh) 车体结构
JP6609978B2 (ja) 車両の配線固定構造
JP2020044992A (ja) 車両
US10960777B2 (en) Electric vehicle component
JP7354734B2 (ja) ブラケット
JP7077863B2 (ja) シフトブラケット
CN114604070A (zh) 车辆
CN108454715B (zh) 驾驶室加强构造
CN219295539U (zh) 地板总成及车辆
EP3798034B1 (en) Electrical component support structure
JP7210117B2 (ja) ブロワ支持構造
EP2272738B1 (en) Partition wall bracket
CN114347933B (zh) 车辆的前保险杠以及具备该前保险杠的车身结构
CN218505995U (zh) 车身c环的横梁总成、车身c环结构总成及车辆
JP7294291B2 (ja) 車載物固定用ブラケット
JP3426501B2 (ja) バスの前部構造
JP7175953B2 (ja) センタコンソー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