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1917B - 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81917B
CN116581917B CN202310858722.XA CN202310858722A CN116581917B CN 116581917 B CN116581917 B CN 116581917B CN 202310858722 A CN202310858722 A CN 202310858722A CN 116581917 B CN116581917 B CN 1165819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rotor
hairpin
motor
wi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87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81917A (zh
Inventor
刘本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entel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entel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entel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entel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5872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819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81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19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819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19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arranged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28Layout of windings or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nd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均包括多个发卡导线,发卡导线呈U形状,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到不同的转子槽内,同一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存在周向跨距和径向跨距,所述第一绕组罩设在所述第二绕组外,所述第一绕组的绕行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绕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位于径向外侧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位于径向外侧的自由端相向弯折并焊接使焊点外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子绕组无法采用插线方式进行加工,转子绕组采用人工绕制,转子槽受限于电磁线的直径,槽口过宽影响电机功率及人工绕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用来实现电能与机械能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装置,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其中,转子中按一定规律绕制和连接起来的线圈组称为转子绕组,它是电机中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主要组成部件之一。
现有技术中转子绕组通常是采用绕线的方式进行制作,如申请号为CN201420635596.8的文件公开了一种具有改进型转子绕组构造的EPS电机,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改进型转子绕组构造的EPS电机,包括电机轴、电机转子、电枢绕组、电机定子、正负极碳刷和换向器;所述电机转子和换向器均套装固定在电机轴上,所述电枢绕组包括有绕制在电机转子的转子槽上的两层绕组,所述电机定子套在电机转子外,所述正负极碳刷抵触在换向器的换向片上并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的两层绕组为单叠绕组和复波绕组,所述单叠绕组与复波绕组的排线方向相反。上述的转子绕组采用手工绕线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转子绕组采用绕线方式制作时需要将电磁线从转子槽的槽口压入转子槽内,如此槽口的宽度要大于电磁线的直径,而槽口越宽磁通量越小,电机功率相应降低;2、转子绕组采用人工绕线的方式制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现有技术中,在定子绕组中出现了插线的绕组装配方式,如申请号为CN202111384963.2的文件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并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绕组,包括多相绕组,任一相绕组至少包括两个线圈组一,线圈组一由多个发卡线圈旋转叠绕而成的环形结构,多个线圈组一沿着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线圈组一沿着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由最内层至最外层方向依次设置,或者,多个线圈组一沿着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由最外层至最内层方向依次设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要求;其中,沿着定子铁芯的径向方向,由最内层至最外层方向或由最外层至最内层方向,第N个线圈组一在设置时,第N个线圈组一设于定子铁芯的第N层和第(N+M/2),如:当定子铁芯的径向层数为四层时,具有两个线圈组一,两个线圈组一沿着定子铁芯的最内层至最外层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个线圈组一设于定子铁芯的第一层和第三层,第二个线圈组一设于定子铁芯的第二层和第四层,布满整个定子铁芯的各个槽;当定子铁芯的径向层数为6层时,具有三个线圈组一,三个线圈组一沿着定子铁芯的最内层至最外层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个线圈组一设于定子铁芯的第一层和第四层,第二个线圈组一设于定子铁芯的第二层和第五层,第三个线圈组一设于定子铁芯的第三层和第六层,布满整个定子铁芯的各个槽,当定子铁芯具有多层时,依次类推,进行设置。上述的电机定子绕组采用插线的方式来形成线圈,制造工序得到简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但上述的插线方式仅能针对定子,在电机的工作过程中,定子往往是被固定的一方,其无需转动,也无需与换向器连接,插线之间的焊接点可位于定子的端面上,操作空间大,方便焊接;而对于电机的转子绕组来说,转子需要高速旋转,转子绕组还需要与换向器连接,其难以采用现有的插线方式来形成转子绕组,如采用插线方式来形成转子绕组,则存在插线之间的焊点及插线与换向器之间的焊点两层焊点,焊接空间有限且焊接难度高,且一旦出现插线之间的焊点内置的情况下,则难以对插线的焊接端进行焊接来形成回路,即使进行了焊接,也难以保证焊接效果,在电机工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短路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子绕组无法采用插线方式进行加工,转子绕组采用人工绕制,转子槽受限于电磁线的直径,槽口过宽影响电机功率及人工绕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均包括多个发卡导线,所述发卡导线呈U形状,所述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到不同的转子槽内,
同一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存在周向跨距和径向跨距,所述第一绕组罩设在所述第二绕组外,所述第一绕组的绕行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绕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位于径向外侧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位于径向外侧的自由端相向弯折并焊接使焊点外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的周向跨距与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的周向跨距相同,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的径向跨距大于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的径向跨距。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发卡导线包括两个插入不同的转子槽内的元件边,位于所述转子槽外且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元件边的一端的两个自由端,以及位于所述转子槽外且连接于两个所述元件边的另一端的衔接端,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个自由端同向弯折,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个自由端同向弯折且与所述第一绕组的自由端的弯折方向相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位于同一周向位置的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和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相向弯折的自由端焊接,位于同一周向位置的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和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相背弯折的自由端与换向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子槽沿转子圆周方向依次排列以形成转子槽层,所述转子槽层为四层,四层所述转子槽层同轴设置且径向对齐,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分别插入位于径向最外层的转子槽层和位于径向最内层的转子槽层;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分别插入位于径向中间两层的转子槽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转子上开设有同轴设置的两圈槽孔,每个所述槽孔内被隔出两个径向排布的转子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层转子槽层上均匀分布的转子槽数量为25、27、28或29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和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周向跨距均为7槽或8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换向器节距为15槽。
一种电机,包括电机转子绕组,所述转子绕组为串联绕组。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电机转子绕组,通过设置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均包括多个发卡导线,通过插装的方式将发卡导线装配到转子上,相较于手工绕线的制作方式,手工绕制的方式下转子槽受限于电磁线的直径,槽口过宽,影响电机功率;另外,采用绕线的方式制作双层转子绕组时,必然要对电磁线进行反向弯折,且反向弯折度较大,容易造成电磁线产生裂纹,人工绕制时,要控制反向弯折的力度和力的方向,效率低且工作强度大。这也是自动化绕制的难点,因为在自动化弯折时弯折的力度和力的方向很难控制,很容易在弯折时使电磁线产生裂纹,而转子绕组作为电机高速旋转的部分,发热量最高,裂纹会加剧转子绕组的使用寿命减损;本发明提出的电机转子绕组,利用发卡导线形成转子绕组,而发卡导线可以直接入转子槽内,如此转子槽的槽宽不再受限于电磁线的直径,转子槽的槽宽变小可以有效提高磁通量,从而提高电机功率。另外发卡导线在进行串联时,采用小角度弯折和焊接,弯折角度较小,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加工,效率高且质量可靠;
本发明的电机转子绕组,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存有周向跨距和径向跨距,第一绕组罩设在第二绕组外,则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自由端分别位于最外圈和最内圈,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自由端分别位于中间两圈,在焊接形成回路时,可将第一绕组位于最外圈的自由端与第二绕组的位于靠近最外圈的自由端焊接,即焊点位于外圈两层的自由端之间,焊点外置,焊接时不会被遮挡,方便进行高质量焊接;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位于最内圈的自由端和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位于靠近最内圈的自由端可与换向器连接,可通过设置自由端和换向器之间的连接点与自由端之间的焊点轴向错位,来同时进行自由端和换向器之间的连接以及自由端之间的焊接,提高加工效率且互不干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绕行方向相反,则将位于外层两圈的自由端相向弯折后焊接,可保证轴向跨距与换向器节距对应,形成交替变化的磁场,满足电机的工作需求;
本发明的电机转子绕组,设置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与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之间的径向跨距关系和周向跨距关系,可实现第一绕组罩设在第二绕组外,位于同一周向位置的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与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可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
本发明的电机转子绕组,通过设置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自由端的弯折方向,可使发卡导线的周向跨距与发卡导线与换向器连接的节距之间以对应关系配合,进而产生交替变化的磁场,使转子旋转;
本发明的电机转子绕组,设置四层转子槽层,每层转子槽层均周向分布有多个转子槽,则第二绕组的多个发卡导线可插入中间两层转子槽层形成内圈绕组,第一绕组的多个发卡导线可插入最内层和最外层的转子槽层形成外圈绕组;进一步设置转子上开设两圈槽孔,每个槽孔内被隔出两个径向排布的转子槽,则可满足发卡导线插接的需求,同时方便对转自槽的加工;
本发明的电机转子绕组,对每层转子槽层的转子槽的数量、发卡导线的周向跨距及换向器的节距进行限定,可保证对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准确设定,以保证电机在工作时,转子可高速旋转,避免出现短路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机转子绕组在转子上插接的展开示意图;
图2为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与对应的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连接形成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绕组的第一发卡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绕组的第二发卡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子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绕组;11-第一发卡导线;111-第一元件边;112-第一自由端;113-第一衔接端;2-第二绕组;21-第二发卡导线;211-第二元件边;212-第二自由端;213-第二衔接端;3-转子;3A-第一转子槽层;3B-第二转子槽层;3C-第三转子槽层;3D-第四转子槽层;311-转子槽;4-换向器;41-换向片;5-玻璃纤维圈;6-转子轴;10-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1和第二绕组2,第一绕组1和第二绕组2均包括多个发卡导线,第一绕组1由多个发卡导线沿第一绕行方向依次插接而成,第二绕组2由多个发卡导线沿第二绕行方向依次插接而成,第一绕行方向与第二绕行方向相反,第一绕组1可罩设在第二绕组2外。
第一绕组1包括多个第一发卡导线11,第一发卡导线11呈U形状,第一发卡导线11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元件边111,两个第一元件边111的一端均形成有第一自由端112,两个第一元件边11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衔接端113连接成一体结构,插接时,第一发卡导线11的两个第一自由端112可分别插入到不同的转子槽311内,插接后,两个第一元件边111位于转子槽311内,两个第一自由端112和第一衔接端113分别自转子3的两端伸出,两个第一自由端112被同向弯折。
第二绕组2包括多个第二发卡导线21,第二发卡导线21呈U形状,第二发卡导线21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元件边211,两个第二元件边211的一端均形成有第二自由端212,两个第二元件边21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衔接端213连接成一体结构,插接时,第二发卡导线21的两个第二自由端212可分别插入到不同的转子槽311内,插接后,两个第二元件边211位于转子槽311内,两个第二自由端212和第二衔接端213分别自转子3的两端伸出,两个第二自由端212被同向弯折。第二自由端212的弯折方向与第一自由端112的弯折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绕组1的第一发卡导线11的两个第一元件边111所在的两个转子槽311之间存在周向跨距和径向跨距;第二绕组2的第二发卡导线21的两个第二元件边211所在的两个转子槽311之间也存在周向跨距和径向跨距。具体地,第一发卡导线11插入的两个转子槽311之间的周向跨距与第二发卡导线21插入的两个转子槽311之间的周向跨距相同,第一发卡导线11插入的两个转子槽311之间的径向跨距大于第二发卡导线21插入的两个转子槽311之间的径向跨距,如此,多个第一发卡导线11绕行而成的第一绕组1可将多个第二发卡导线21绕行而成的第二绕组2罩住。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第一绕组1的第一发卡导线11的第一衔接端113的中部形成有第一扭曲部,第二绕组2的第二发卡导线21的第二衔接端213的中部形成有第二扭曲部。
转子3上开设有转子槽311,具体地,转子槽311沿转子3的圆周方向依次排列形成转子槽层,如图1所示,转子槽层为四层,四层转子槽层沿径向由外向内的方向分别为第一转子槽层3A、第二转子槽层3B、第三转子槽层3C和第四转子槽层3D,四层转子槽层同轴设置,每层转子槽层上的转子槽311均匀分布,各转子槽层的转子槽数量相同且径向对齐。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插接时,先插接第二绕组2的第二发卡导线21,第二发卡导线21的两端分别插接到第二转子槽层3B的转子槽311和第三转子槽层3C的转子槽311,第二发卡导线21的两端存有周向跨距,所有第二发卡导线21的两端的周向跨距和径向跨距相同;再插接第一绕组1的第一发卡导线11,第一发卡导线11的两端分别插接到第一转子槽层3A的转子槽311和第四转子槽层3D的转子槽311,第一发卡导线11的两端存在周向跨距,所有第一发卡导线11的两端的周向跨距和径向跨距相同。如附图1所示,当设置每个转子槽层的转子槽311数量为27时,设置第一发卡导线11和第二发卡导线21的周向跨距均为1跨8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对于第一绕组1的第一绕行方向与第二绕组2的第二绕行方向相反,可设置第二绕组2的第二发卡导线21插入的第二转子槽层3B的转子槽311位于其插入第三转子槽层3C的转子槽311的顺时针前方;第一绕组1的第一发卡导线11插入的第一转子槽层3A的转子槽311位于其插入的第四转子槽层3D的逆时针前方;反之亦可,只要保证第一绕组1的绕行方向与第二绕组2的绕行方向相反即可。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在对转子槽311进行具体设置时,可在转子3上开设两圈槽孔,两圈槽孔同轴设置,且径向对齐,每个槽孔内被绝缘件隔出两个径向排布的转子槽311,如此即可形成4个转子槽层。
第一绕组1的每个第一发卡导线11分别与对应的第二绕组2的第二发卡导线21焊接连接。具体地,第一绕组1的每个第一发卡导线11与与其周向位置对应的第二发卡导线21进行焊接连接。第一发卡导线11的自第一转子槽层3A伸出的第一自由端与对应的第二发卡导线21的自第二转子槽层3B伸出的第二自由端相向弯折后焊接,形成焊点10;第一发卡导线11的自第四转子槽层3D伸出的第一自由端与对应的第二发卡导线21的自第三转子槽层3C伸出的第二自由端相背弯折后与换向器4的相对的换向片41电连接。
如图2所示,举例来说,对转子槽311进行周向编号,第一绕组1的第一发卡导线11的两端分别插接到第一转子槽层3A的编号为1的转子槽311与第四转子槽层3D的编号为8的转子槽311内,其对应的第二绕组2的第二发卡导线21为两端分别插接到第三转子槽层3C的编号为1的转子槽311与第二转子槽层3B的编号为8的转子槽311的第二发卡导线21,依次内推,每个第一发卡导线11均有对应的第二发卡导线21,第一发卡导线11的自第一转子槽层3A伸出的第一自由端112与第二发卡导线21的自第二转子槽层3B的第二自由端212相向弯折后焊接,形成焊点10,由于焊点10形成在最外圈的两个自由端之间,故焊点10外置,不会被遮挡,方便焊接,保证焊点质量。第一发卡导线11的自第四转子槽层3D伸出的第一自由端112与第二发卡导线21的自第三转子槽层3C伸出的第二自由端212相背弯折与换向器4的换向片41连接;当第一发卡导线11和第二发卡导线21周向跨距为1跨8槽时,换向器4的节距可为15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除了图示的转子槽层的转子槽311的数量设置为27个,第一发卡导线11和第二发卡导线21的周向跨距设置为1跨8槽外,还可设置每个转子槽层上的转子槽311的数量为25、28或29个;第一发卡导线11和第二发卡导线21的周向跨距设置为1跨7槽。
当然,现有技术中也有人提出采用发卡导线制作绕组,但通常都是用来制作定子绕组,还未有人想到采用发卡导线制作转子绕组,即便想到采用发卡导线制作转子绕组仍然存在无法克服的难题。
如前述申请号为CN202111384963.2的发明专利公开的定子绕组采用插线的方式进行制作。由于定子绕组的电流换向均是通过电控方式实现,无需机械换向器,如此,定子绕组的发卡导线的焊接端的两个焊点位于同一平面上,不存在内外焊接点干涉的问题,可同时进行焊接,而且焊接空间不受限制,焊接质量容易控制。
而本实施例的转子绕组包括串联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为了实现串联,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和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一个自由端需要焊接,为了实现换向,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和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另一个自由端需要与换向器的换向片焊接。如果采用现有的插线方式,则串联的焊接点会位于换向片焊接点的内侧,形成绕组后,串联的焊接点被包围在换向片焊接点内,这就需要先对串联的焊接点进行焊接,再对换向片焊接点进行焊接,效率低,即便如此,由于串联的焊接点被包围在换向片焊接点内,供串联的焊接点焊接的空间非常小,很难控制焊接质量,也很难做绝缘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转子作为电机高速旋转的部分,工作温度要远高于其他工作器件,如果焊接质量低,极易造成短路。
而定子作为电机的固定部分,对焊接质量要求较低,另外,定子绕组不用连接换向器,不存在焊接干涉的问题,焊接质量也很容易控制。
本实施例通过插线方式的改变使得串联的焊接点外置,这样可以对串联的焊接点进行高质量的自动化焊接,并进行高质量的绝缘处理。在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同时保证整体质量。在插线方式上,本实施例的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大于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在插线时通过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反向绕行,从而使得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需要串联的两个自由端位于外侧,然后通过相向弯折进行焊接串联,同时可对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另外两个自由端进行弯折并焊接换向片,可以实现高效率的自动化插接、焊接,并且焊接质量可靠。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转子3和定子,转子3的内部轴向上装配有转子轴6,转子3上形成前述的电机转子绕组,转子轴6的靠近电机转子绕组的焊点10所在一端装配有换向器4,装配时,先将电机转子绕组的从第三转子槽层3C伸出的第二自由端212、从第四转子槽层3D伸出的第一自由端112弯折后与换向器4的换向片41对应连接,再将电机转子绕组的从第一转子槽层3A伸出的第一自由端112、从第二转子槽层3B伸出的第二自由端212弯折后对应焊接形成焊点10,转子3、转子轴6和换向器4同步旋转。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多个焊点10周向分布,可在焊点10外设置玻璃纤维圈5,起到保护、绝缘的作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发卡导线的自由端延伸至换向器4的靠近转子3的一端,与对应的换向片41连接,连接方式可选但不限于焊接;自由端之间的焊点10可位于换向器4与转子3轴向之间,以使发卡导线的自由端与换向器4的连接点轴向伸出焊点10所在的环形圈,如此,可同时进行自由端之间焊接及自由端与换向器4之间的连接,效率可大大提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均包括多个发卡导线,所述发卡导线呈U形状,所述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到不同的转子槽内,
其特征在于,
同一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存在周向跨距和径向跨距,所述第一绕组罩设在所述第二绕组外,所述第一绕组的绕行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组的绕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位于径向外侧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位于径向外侧的自由端相向弯折并焊接使焊点外置;
位于同一周向位置的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与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连接形成一条完整的回路;其中,每个发卡导线包括两个插入不同的转子槽内的元件边,位于所述转子槽外且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元件边的一端的两个自由端,以及位于所述转子槽外且连接于两个所述元件边的另一端的衔接端,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个自由端同向弯折,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个自由端同向弯折且与所述第一绕组的自由端的弯折方向相反;位于同一周向位置的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和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相向弯折的自由端焊接,位于同一周向位置的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和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相背弯折的自由端与换向器连接;所述发卡导线的自由端延伸至换向器的靠近转子的一端,与对应的换向片连接,自由端之间的焊点位于换向器与转子的轴向之间,以使发卡导线的自由端与换向器的连接点轴向伸出焊点所在的环形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的周向跨距与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的周向跨距相同,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的径向跨距大于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插入的转子槽之间的径向跨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槽沿转子圆周方向依次排列以形成转子槽层,所述转子槽层为四层,四层所述转子槽层同轴设置且径向对齐,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分别插入位于径向最外层的转子槽层和位于径向最内层的转子槽层;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两端分别插入位于径向中间两层的转子槽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上开设有同轴设置的两圈槽孔,每个所述槽孔内被隔出两个径向排布的转子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每层转子槽层上均匀分布的转子槽数量为25、27、28或29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组的发卡导线和所述第二绕组的发卡导线的周向跨距均为7槽或8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换向器节距为15槽。
8.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绕组,所述转子绕组为串联绕组。
CN202310858722.XA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 Active CN1165819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8722.XA CN116581917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8722.XA CN116581917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1917A CN116581917A (zh) 2023-08-11
CN116581917B true CN116581917B (zh) 2023-10-03

Family

ID=87544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8722.XA Active CN116581917B (zh) 2023-07-13 2023-07-13 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81917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9235A (zh) * 2004-01-29 2005-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发电机
JP2012055074A (ja) * 2010-08-31 2012-03-15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CN110266134A (zh) * 2019-07-30 2019-09-20 重庆宗申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支路相绕组、定子及电机
CN110611387A (zh) * 2019-11-07 2019-12-24 重庆宗申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1239495U (zh) * 2019-12-24 2020-08-11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绕组
CN111969750A (zh) * 2020-08-10 2020-11-20 重庆宗申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并外包式定子组件及电机
CN113675965A (zh) * 2020-12-07 2021-11-19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6169813A (zh) * 2021-11-24 2023-05-2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夹形导线马达定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9235A (zh) * 2004-01-29 2005-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发电机
JP2012055074A (ja) * 2010-08-31 2012-03-15 Aisin Aw Co Ltd 回転電機用電機子
CN110266134A (zh) * 2019-07-30 2019-09-20 重庆宗申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两支路相绕组、定子及电机
CN110611387A (zh) * 2019-11-07 2019-12-24 重庆宗申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1239495U (zh) * 2019-12-24 2020-08-11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绕组
CN111969750A (zh) * 2020-08-10 2020-11-20 重庆宗申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并外包式定子组件及电机
CN113675965A (zh) * 2020-12-07 2021-11-19 天津市松正电动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6169813A (zh) * 2021-11-24 2023-05-26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夹形导线马达定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1917A (zh) 2023-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shigami et al. Motor stator with thick rectangular wire lap winding for HEVs
CN106612020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
EP3451504B1 (en) Stator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KR101943111B1 (ko) 중공 원통형 코어리스 권선
JP6058146B2 (ja) 回転電機
EP3057205A1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JP2013240257A (ja) ステータ巻線コイルの非溶接結線方法およびこれを適用した回転モータ
US9325211B2 (en) Wave winding coil for rotary electrical machine
CN107431401B (zh) 定子及旋转电机
US20210376698A1 (en) Process for making a continuous bar winding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US8099858B2 (en) Winding device for electric motor
CN110476325B (zh) 旋转电机
CN110383638B (zh) 旋转电机用定子
CN116581917B (zh) 一种电机转子绕组及电机
CN114142643A (zh)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其绕组绕制方法
JP2017184559A (ja) ステータ
KR102011820B1 (ko) 전기 회전 장치
CN214412445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2033857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20382835U (zh) 一种平行叠放连续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14543852U (zh) 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电机定子及电机
CN214380364U (zh) 一种适用于无齿槽电机的铜皮绕组装置
CN217720862U (zh) 一种电机扁线定子以及电机
CN211908497U (zh)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CN112910140A (zh) 一种适用于无齿槽电机的铜皮绕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