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58167B - 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58167B CN116558167B CN202310841372.6A CN202310841372A CN116558167B CN 116558167 B CN116558167 B CN 116558167B CN 202310841372 A CN202310841372 A CN 202310841372A CN 116558167 B CN116558167 B CN 11655816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refrigerating
- icing
- parameters
- h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123 feedback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sorpt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00—Aerodynamic testing; Arrangements in or on wind tunnels
- G01M9/02—Wind tunnels
- G01M9/04—Detai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结冰风洞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计算机设备。该控制方法包括:在风机动力系统和高度模拟系统启动后启动制冷系统,根据三个系统的设定参数获取预设数据库中制冷系统运行参数,制冷系统按照运行参数运行;判断三个系统是否运行稳定,如果三个系统全部运行稳定,则执行下一步骤:调节制冷系统,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本申请根据工况条件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温度稳定后与目标温度相差不大,通过微调制冷系统即可使得换热器出口温度快速达到动态平衡,提高制冷系统的调节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冰风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结冰风洞使用氨制冷系统控制风洞气流温度,系统主要由压缩机组、换热器、蒸发式冷凝器、氨泵、储液器和低压循环桶等设备组成,采用氨(R717)作为制冷剂,制冷系统通过控制换热器出口气流温度实现风洞热流场模拟。
在结冰风洞的常规试验中,通过检测换热器出口气流温度的变化,判断制冷系统的调节方向,从而调节制冷系统,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便于试验的开展;但是由于风洞内气流热容大、热负荷复杂,为大惯性对象,在结冰风洞内工况参数出现变化时,根据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的反馈对制冷系统进行调节的方式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温度控制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计算机设备,用于调节结冰风洞内的温度,具有能够更快速地调节结冰风洞内温度的特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
S1:在风机动力系统和高度模拟系统启动后启动制冷系统,根据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以及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获取预设数据库中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制冷系统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S2:判断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以及制冷系统是否全部运行稳定,如果全部运行稳定,则执行下一步骤,如果有任一系统运行不稳定,则继续运行,直至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全部运行稳定;
S3:调节制冷系统,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预设数据库获取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提前将制冷系统调节至运行参数,由于运行参数通过预设数据库获取,制冷系统按照该运行参数运行后,能够获得与目标温度接近的换热器出口温度,后续通过微调制冷系统即可快速达到目标温度,无需通过换热器出口温度反馈多次调节制冷系统,提高结冰风洞内温度控制效率。
进一步的,在步骤S2和步骤S3之间,还包括:
S2a:启动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根据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定参数、风洞壁面温度以及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获取设定数据库中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制冷系统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S2b:判断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是否全部运行稳定,如果全部运行稳定,则执行下一步骤,如果有任一系统运行不稳定,则继续运行,直至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全部运行稳定。
进一步的,步骤S1和步骤S2a中,设定数据库为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时的历史数据合集,历史数据合集包括一一对应的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定参数、风洞壁面温度以及制冷系统运行参数。
进一步的,步骤S2和步骤S2b中:当风机动力系统的气流速度处于预设速度区间时,则风机动力系统运行稳定,当气流速度不处于预设速度区间时,则风机动力系统运行不稳定;当高度模拟系统的模拟高度处于预设高度区间时,则高度模拟系统运行稳定,当模拟高度不处于预设高度区间时,则高度模拟系统运行不稳定;当喷雾系统的水雾参数处于预设水雾数据区间时,则喷雾系统运行稳定,当水雾参数不处于预设水雾数据区间时,则喷雾系统运行不稳定;当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抽气流量处于预设流量区间时,则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运行稳定,当抽气流量不处于预设流量区间时,则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运行不稳定;当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热气参数处于预设热气数据区间时,则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运行稳定,当热气参数不处于预设热气数据区间时,则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运行不稳定;当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时,则制冷系统运行稳定,当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不处于预设温度区间时,则制冷系统运行不稳定。
进一步的,步骤S3中,调节制冷系统包括调节制冷系统的回气阀。
进一步的,步骤S3中,动态平衡为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在1摄氏度以内。
进一步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4:获取下一工况的设定参数,根据下一工况的设定参数获取预设数据库中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制冷系统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S5:判断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是否全部运行稳定,如果全部运行稳定,则执行下一步骤,如果有任一系统运行不稳定,则继续运行,直至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全部运行稳定;
S6:调节制冷系统,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
进一步的,步骤S4中,下一工况的设定参数包括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定参数、风洞壁面温度以及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程序包括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上述任一的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通过各系统的设定参数查找预设数据库,获取设定参数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由于运行参数是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时的参数,制冷系统按照该参数运行时,能够快速达到与目标温度接近的温度,在制冷系统快速达到与目标温度接近的温度后,微调制冷系统即可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的温度快速到达稳定状态,提高调节效率,节约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是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发明,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风洞试验中,其工况条件多变,每当工况条件变化时,制冷系统需要尽快将风洞内温度调节至稳定,便于开展相关的风洞试验;相关技术中,采用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作为反馈,根据温度的反馈来调节制冷系统,从而使得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维持动态平衡,便于开展试验。
但是由于风洞内气流热容大、热负荷复杂,为大惯性对象,并且风洞内参数较多,系统多参数耦合的情况下,利用换热器出口区域问题反馈调节温度的时间较长,需要花费大量调节时间才能使得换热器出口温度达到动态平衡,并不利于风洞试验的开展。
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启动制冷系统时,通常是根据目标温度查找制冷系统制冷剂的蒸发压力,利用蒸发压力对制冷系统进行初步调节,具体调节过程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4353363A的中国发明专利以及公开号为CN115900117A的中国发明专利,这两种调节方式均需要利用换热器出口区域的温度作为反馈,缓慢调节制冷系统,直至换热器出口温度达到动态平衡,花费的时间较多;并且,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在之前开展的大量风洞试验中,已经累计了大量工况数据,工况数据对应之前所试验过的、在换热器出口温度达到动态平衡的所有工况条件,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结合图1和图2所示,通过查询预设数据库获取目标温度以及工况条件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快速将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温度达到动态平衡,具体控制方法如下:
步骤S1:在初次启动制冷系统时,需要遵循结冰风洞内各系统的启动顺序,制冷系统在风机动力系统和高度模拟系统启动后,或者启动时,同时启动,制冷系统启动后,其运行参数需要根据制冷系统以及风机动力系统和高度模拟系统进行确定,将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以及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作为基准,根据该基准查询预设数据库中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查找到对应的运行参数后,制冷系统则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预设数据库可以是历史数据库,设定数据库为所述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时的历史数据合集,历史数据合集包括一一对应的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定参数、风洞壁面温度以及制冷系统运行参数。
历史数据库需要提前获取,在试验单位有相关历史数据存储的前提下,直接调用数据使用即可,在试验单位没有相关历史数据存储的前提下,则需要提前对数据库进行获取,但是数据库的存储时间较长,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历史数据库的控制方法适合于已经储备有相关数据库的试验单位使用。
预设数据库除了还可以是历史数据库外,还可以是经验数据库,根据操作经验提前做好在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对应的工况条件储备;还可以是理想工况数据库,在理想工况条件下,同时考虑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风洞壁面温度对制冷系统的影响,推断出理想工况条件下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集合组成数据库。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时仅启动了三个系统,而预设数据库中,仅根据三个系统的设定参数无法获取制冷系统唯一的运行参数,只能获取多个运行参数,取得一个较为宽泛的运行参数范围,制冷系统按照该范围中任一参数运行即可。
系统的预设参数是指系统启动时,系统输入的参数,或者是能够表征系统运行达到的参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是指气流速度,通过设定的气流速度,运行风机动力系统,使得最后的气流速度能够达到设定值,满足试验需求;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是指模拟高度数据,根据模拟高度的要求,对结冰风洞内的真空度进行调整,模拟高度越高,则对应的真空度就越低,高度模拟系统实质上就是通过控制结冰风洞内的真空度来模拟对应高度的大气环境,因此也可将真空度作为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
步骤S2:判断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以及制冷系统是否全部运行稳定,如果全部稳定,则执行下一步骤,如果有任一系统运行不稳定,则继续运行,直至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全部运行稳定。
在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启动后,需要运行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判断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可通过能够表征系统运行的参数区判断,例如风机动力系统是为结冰风洞内提供气流的,气流速度是风机动力系统最明显的参数,因此可用气流速度来判断风机动力系统是否稳定,而高度模拟系统最明显的参数是模拟高度或者是真空度,可二者选其一来判断高度模拟系统是否稳定,制冷系统最明显的参数则是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判断系统运行是否稳定所用到的参数和系统最开始给到的预设参数可以是同一类参数,也可以是不同类的参数,本申请不做限制。
稳定状态即是指风机动力系统的气流速度稳定在一个预设速度区间内,气流速度会在预设区间内波动,但是不会出现突变等情况,预设速度区间是基于风机动力系统初始的预设参数提前给定的;高度模拟系统的模拟高度稳定到预设高度区间,预设高度区间是基于高度模拟系统初始的预设参数提前给定的;制冷系统运行稳定则是指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稳定到预设温度区间内,该区间不一定包括目标温度,因为此时还有其他的子系统未启动,通过预设数据库获得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不一定准确,预设温度度区间是基于制冷系统初始的目标温度提前给定的。
只有当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全部稳定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调节,如果三个系统中任一系统没有稳定,即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未处于预设温度区间、或气流速度未处于预设速度区间、或模拟高度未处于预设高度区间,则三个系统均需要继续运行,直到稳定,才能执行下一步骤。
下一步骤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如果还要继续启动结冰风洞内的其他系统,则可以执行步骤S2a,如果想直接使得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达到动态平衡,则可执行步骤S3。
步骤S2a: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以及制冷系统稳定后,则启动结冰风洞中的其他子系统,包括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这三个系统的运行以及、风洞壁面温度都能够影响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温度,因此需要根据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定参数、风洞壁面温度以及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获取预设数据库中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制冷系统按照运行参数运行。
相对于步骤S1中只能根据三个参数查询预设数据库,在步骤S2a中,结冰风洞内的子系统启动数量增多后,则可以根据增加的数据结合风洞壁面温度以及步骤S1中的预设参数,得到更为准确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可以为水雾参数,包括:水温、水压、气温、气压,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可以为抽气流量,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定参数可以为热气流量和热气温度;结冰风洞洞壁为金属构成,具有较大的热容,风洞壁面温度由分布在风洞内部多处的多个温度检测器检测,风洞壁面温度不同对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分配具有很大的影响,风洞壁面温度会影响最终的温度场控制;风洞壁面温度处于动态变化中,当需要运行制冷系统时,可结合实时风洞壁面温度查找预设数据库,获取较为准确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
一般的,在制冷系统各部件型号均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制冷系统和其他子系统是一一对应设置的,即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定参数、风洞壁面温度以及制冷系统运行参数一一对应设置,试验人员能够根据对应设置的数据查询到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但是如果出现数据记录误差、或者是制冷系统的部件型号出现改变,则可能会查询到不止一个制冷系统运行参数,此时需要选择与试验时最为接近的系统硬件对应的运行参数进行运行,或者是,直接获取查询得到的运行参数的平均值,具体使用方式不做限制。
S2b:判断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是否全部运行稳定,如果全部运行稳定,则执行步骤S3,如果有任一系统运行不稳定,则继续运行,直至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运行稳定。
在结冰风洞中,对制冷系统有影响的其他子系统启动完成后,需要等子系统运行稳定,才能进行下一步骤,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以及制冷系统是否稳定可参考步骤S2中所述,喷雾系统的稳定以水雾参数作为判断标准,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温度以抽气流量作为判断标准,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稳定以热气参数作为判断标准,热气参数包括热气流量和热气温度;喷雾系统稳定是指水雾参数稳定到预设水雾数据区间内,水雾参数会在预设区间内出现一定的波动,但始终处于预设区间范围,在实际试验时,水雾参数的稳定具体包括水温稳定、水压稳定、气温稳定、气压稳定,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稳定是指其抽气流量稳定在预设流量区间内,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稳定是指热气参数处于预设热气数据区间,包括热气流量稳定,热气温度稳定。
只有当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全部稳定后,才能进入下一步的调节,如果六个系统中任一系统没有稳定,即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未处于预设温度区间、或气流速度未处于预设速度区间、或模拟高度未处于预设高度区间、或水雾参数未处于预设水雾数据区间、或或抽气流量未处于预设流量区间、或热气参数未处于预设热气数据区间,则六个系统均需要继续运行,直到稳定,才能执行下一步骤。
S3:调节制冷系统,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
由于步骤S1、S2b中制冷系统的运行是按照预设数据库中的运行参数运行的,当多个系统运行稳定后,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与目标温度相差不大,此时只需要微调调节制冷系统即可使得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
制冷系统反馈调节时,反馈调节效率由慢到快的调节参数依次是:压缩机台数、压缩机能级、低压循环桶进液、氨泵配比、换热器的供液节流阀、换热器供液电动阀以及换热器回气电动阀,在运行制冷系统时,如果给到制冷系统的初始运行参数偏差过大,导致制冷系统按照该系统运行时,运行稳定后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相差过大,此时进行反馈调节时,只调节换热器回气电动阀无法使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达到稳定状态,就需要调节换热器供液电动阀及其上级的其他部件,例如氨泵、压缩机等,这种操作会延长调节时间,导致调节效率降低,因此,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查找预设参数得到符合试验工况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使得制冷系统运行稳定后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与目标温度接近,此时只需要微调制冷系统,即调节换热器回气电动阀,即可使得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快速处于动态平衡,极大减少了调节时间、提高了调节效率。
制冷系统的具体调节方法可参考现有技术,例如公开号为CN114353363A、专利名称为《一种结冰风洞换热器出口气流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115900117A,专利名称为《一种结冰风洞热流场用换热器、均匀性控制装置及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在此不再赘述;以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作为反馈,通过调节制冷系统的回气阀,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在1摄氏度以内,对于一些温度要求较高的试验工况,可将动态平衡的范围设置成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在0.5摄氏度以内。
由于制冷系统在运行时,制冷系统的温度并不是只有制冷系统才能控制,结冰风洞中除了制冷系统以外的子系统也能够对结冰风洞内的温度产生影响,如果在预设数据库中,仅根据目标温度以及制冷系统本身设定的指标查找得到相关运行参数,那么制冷系统在运行时受到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并不能达到目标温度,并且差别很大,需要的调节时间也增长,因此,在本申请中,利用结冰风洞内对制冷系统有影响的其他子系统共同对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限制,从而使得制冷系统能够快速稳定,并且稳定后的温度与目标温度相差不大,通过微调制冷系统,即可快速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
整个控制方法中,首先通过各系统的设定参数查找预设数据库,获取设定参数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制冷系统运行后,由于运行参数是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时的温度,因此,制冷系统在按照运行参数运行时,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的温度能够快速到达稳定状态,且稳定后的温度与目标温度接近,能够节约时间;后续的其他子系统启动后,可从预设数据库中找到更为接近的公开运行参数,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快速到达稳定状态后,稳定后的温度与目标温度更为接近,此时微调制冷系统,将会很快将换热器出口区域的温度调节到动态平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果通过预设数据库获取的制冷系统参数过于准确,则在制冷系统和其他子系统运行稳定后,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直接达到动态平衡。
在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达到动态平衡后,将此时的工况条件和制冷系统的运行参数补充到预设数据库中,丰富预设数据库,工况条件包括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实时运行参数以及风洞壁面温度。
结冰风洞在启动后,为节约成本,启动一次会进行多次试验,初次启动的结冰风洞需要按照先启动风机动力系统和高度模拟系统,再启动制冷系统,然后启动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以及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顺序进行启动,试验完成需要变工况时,则所有系统均是一起运行的,在进行下一工况的温度调试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4:获取下一工况的设定参数,根据下一工况的设定参数获取预设数据库中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制冷系统按照运行参数运行,下一工况的设定参数包括制冷系统以及其他子系统的设定参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包括目标温度、气流速度、模拟高度、水雾参数、抽气流量、热气流量、热气温度以及壁面温度。
步骤S5:判断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是否全部运行稳定,如果全部运行稳定,则执行下一步骤,如果有任一系统运行不稳定,则继续运行,直至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全部运行稳定。
步骤S6:各系统运行稳定后,可开始调节制冷系统,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满足试验条件,便于试验的开展。
需要解释的是,在本申请中,设定参数是指对应系统在理想状态运行时能够达到的最后结果,比如制冷系统的设定参数为目标温度,则制冷系统在理想状态运行,没有其他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最终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温度应该与目标温度相等;比如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可为水雾参数,则喷雾系统在理想状态运行,最终达到的水雾参数与设定的水雾参数相等,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也可以是喷雾系统中与水雾参数对应的各部件的具体运行参数,喷雾系统按照该运行参数运行时,理想试验状况下达到的水雾参数与参照的水雾参数相等,其他子系统的设定参数同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程序包括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在风机动力系统和高度模拟系统启动后启动制冷系统,根据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以及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获取预设数据库中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所述制冷系统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S2:判断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以及制冷系统是否全部运行稳定,如果全部运行稳定,则执行下一步骤,如果有任一系统运行不稳定,则继续运行,直至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全部运行稳定;
其中,当所述风机动力系统的气流速度处于预设速度区间时,则所述风机动力系统运行稳定,当所述气流速度不处于所述预设速度区间时,则所述风机动力系统运行不稳定;
当所述高度模拟系统的模拟高度处于预设高度区间时,则所述高度模拟系统运行稳定,当所述模拟高度不处于所述预设高度区间时,则所述高度模拟系统运行不稳定;
当所述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预设温度区间时,则所述制冷系统运行稳定,当所述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不处于所述预设温度区间时,则所述制冷系统运行不稳定;
S3:调节制冷系统,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所述动态平衡为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与所述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在1摄氏度以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S2和步骤S3之间,还包括:
S2a:启动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根据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定参数、风洞壁面温度以及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获取设定数据库中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所述制冷系统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S2b:判断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是否全部运行稳定,如果全部运行稳定,则执行下一步骤,如果有任一系统运行不稳定,则继续运行,直至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全部运行稳定;
其中,当所述喷雾系统的水雾参数处于预设水雾数据区间时,则所述喷雾系统运行稳定,当所述水雾参数不处于所述预设水雾数据区间时,则所述喷雾系统运行不稳定;
当所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抽气流量处于预设流量区间时,则所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运行稳定,当所述抽气流量不处于所述预设流量区间时,则所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运行不稳定;
当所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热气参数处于预设热气数据区间时,则所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运行稳定,当所述热气参数不处于所述预设热气数据区间时,则所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运行不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和步骤S2a中,所述设定数据库为所述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时的历史数据合集,所述历史数据合集包括一一对应的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定参数、风洞壁面温度以及制冷系统运行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3中,所述调节制冷系统包括调节制冷系统的回气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S4:获取下一工况的设定参数,根据所述下一工况的设定参数获取预设数据库中对应的制冷系统运行参数,所述制冷系统按照所述运行参数运行;
S5:判断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是否全部运行稳定,如果全部运行稳定,则执行下一步骤,如果有任一系统运行不稳定,则继续运行,直至风机动力系统、高度模拟系统、喷雾系统、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以及制冷系统全部运行稳定;
S6:调节制冷系统,使得制冷系统的换热器出口区域温度处于动态平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4中,所述下一工况的设定参数包括所述风机动力系统的设定参数、所述高度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所述喷雾系统的设定参数、所述发动机进气模拟系统的设定参数、所述发动机热气防冰系统的设定参数、风洞壁面温度以及所述制冷系统的目标温度。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包括能够被处理器执行的如权利要求1到6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到6之一所述的控制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41372.6A CN116558167B (zh) | 2023-07-11 | 2023-07-11 | 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841372.6A CN116558167B (zh) | 2023-07-11 | 2023-07-11 | 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58167A CN116558167A (zh) | 2023-08-08 |
CN116558167B true CN116558167B (zh) | 2023-09-12 |
Family
ID=87491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841372.6A Active CN116558167B (zh) | 2023-07-11 | 2023-07-11 | 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55816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241417B (zh) * | 2023-11-08 | 2024-01-19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飞机进气道前缘电热防冰热载荷试验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18126A (ja) * | 1996-02-09 | 1997-08-19 | Fujita Corp | 風洞実験方法 |
US6742347B1 (en) * | 2003-01-07 | 2004-06-01 | Carrier Corporation | Feedforward control for absorption chiller |
CN112798213A (zh) * | 2021-04-08 | 2021-05-14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结冰风洞用的热气供气快速调节系统及供气方法 |
CN114353363A (zh) * | 2022-03-10 | 2022-04-15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结冰风洞换热器出口气流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US11333384B1 (en) * | 2020-03-05 | 2022-05-17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detected temperature for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
CN115900117A (zh) * | 2023-01-10 | 2023-04-04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结冰风洞热流场用换热器、均匀性控制装置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2066205B2 (en) * | 2017-07-14 | 2024-08-20 | EBTRON Inc. | Airstream sensor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
US11009427B2 (en) * | 2017-10-13 | 2021-05-18 | Paccar Inc | Real-time correction of vehicle load curve for dynamometer testing,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
2023
- 2023-07-11 CN CN202310841372.6A patent/CN1165581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18126A (ja) * | 1996-02-09 | 1997-08-19 | Fujita Corp | 風洞実験方法 |
US6742347B1 (en) * | 2003-01-07 | 2004-06-01 | Carrier Corporation | Feedforward control for absorption chiller |
US11333384B1 (en) * | 2020-03-05 | 2022-05-17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detected temperature for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
CN112798213A (zh) * | 2021-04-08 | 2021-05-14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结冰风洞用的热气供气快速调节系统及供气方法 |
CN114353363A (zh) * | 2022-03-10 | 2022-04-15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结冰风洞换热器出口气流温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15900117A (zh) * | 2023-01-10 | 2023-04-04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结冰风洞热流场用换热器、均匀性控制装置及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连续式风洞总压和调节阀相关性研究及其应用;陈旦;杨孝松;李刚;郭守春;陈天毅;;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第02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58167A (zh) | 2023-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54665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和空调器 | |
CN110849007B (zh) | 一种冷媒量自动调节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1076353B (zh) | 一种电子膨胀阀开度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US11326805B2 (en) |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
US9182154B2 (en) | Adaptive control of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 |
CN116558167B (zh) | 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 |
CN110398032A (zh) | 空调器及其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06091271B (zh) | 空调器异音消除方法及装置 | |
CN108168030B (zh) | 一种基于制冷性能曲线的智能控制方法 | |
CN110375418A (zh) | 空调器及其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13188230B (zh) | 一种多联空调的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及多联空调 | |
KR20190101675A (ko) | 공조설비의 전자팽창밸브 제어 방법 | |
CN112484267A (zh) | 一种风机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WO2019034124A1 (zh) | 自动调温空调器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
CN111623569A (zh) | 一种温度控制设备的温控装置及方法 | |
CN113719964A (zh) |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9945455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3834249A (zh) | 一种环境仓制冷能量自动调节方法及系统 | |
CN110425687B (zh) | 一种冷媒调节方法、冷媒调节控制器以及空调系统 | |
CN110567093A (zh) | 一种应用于空气处理机组的过冷度控制方法和系统 | |
CN113551376A (zh) | 空调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机组 | |
CN113702079A (zh) | 车用空调的标定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 |
CN114110935A (zh) | 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热泵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13865255A (zh) | 风机控制方法、装置及冰箱 | |
CN103712308B (zh) | 一种空调器容量调节控制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