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实现了室外机基于制冷负荷对室内出风温度的独立控制,且无需与室内机进行数据通讯,避免了室内出风温度过低,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当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运行时,控制压缩机以预设初始频率运行;监测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基于所述吸气压力对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了空调控制的精确度,实现了室外机基于制冷负荷对室内出风温度的独立控制,无需室外机与室内机进行数据通讯,通用性强,且避免了室内出风温度过低的问题,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吸气压力对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压缩机以所述预设初始频率运行第一预设时长时,基于所述吸气压力确定所述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基于所述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饱和温度对压缩机的目标频率进行调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实时获取到的实际的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饱和温度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跟随室内机的运行负荷而变化,满足了室内机的制冷需求,提升了制冷舒适性。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饱和温度对压缩机的目标频率进行调节的步骤,包括: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获取当前的吸气饱和温度及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基于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确定所述目标饱和温度;基于所述目标饱和温度及所述吸气饱和温度确定所述压缩机的目标频率,控制所述压缩机基于所述目标频率运行,以使所述吸气饱和温度达到所述目标饱和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周期性获取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及当前运行频率,并根据每次获取到的当前运行频率确定对应的目标饱和温度,以控制压缩机按照更新的目标饱和温度运行,使实际的吸气饱和温度快速达到目标饱和温度,从而满足室内机的制冷需求,保证了室内机的制冷效果。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确定目标饱和温度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当前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第一频率时,确定所述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a;其中,T目标为所述目标饱和温度,T初始目标为预设的初始目标饱和温度,a为常数;当所述当前运行频率大于第二频率时,确定所述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其中,所述第二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当所述当前运行频率大于所述第一频率小于等于第二频率时,获取所述当前运行频率的变化趋势,基于所述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饱和温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较低时,对初始目标饱和温度进行补偿,增大了目标饱和温度,避免了室内机的出风温度过冷,实现了对空调器的防冷风控制。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饱和温度的步骤,包括:当所述变化趋势为下降趋势时,确定所述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当所述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时,确定所述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a。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处于F1<F≤F2时,使目标饱和温度维持不变,可以建立一定的缓冲地带,防止目标饱和温度变化时导致压缩机频率波动较大,提升了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目标饱和温度及所述吸气饱和温度确定所述压缩机的目标频率的步骤,包括:计算所述目标饱和温度与所述吸气饱和温度的温度差值;基于所述温度差值确定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增量,计算所述当前运行频率与所述频率增量之和,得到所述目标频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周期性计算得到的目标饱和温度确定压缩机的频率调整量,使压缩机按照新的目标饱和温度运行,进而控制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能够接近目标饱和温度,保证室内机制冷负荷的同时,避免了室内机出风温度过低。
优选的,所述频率增量的绝对值与所述温度差值的绝对值成正相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距离目标饱和温度越远时,使压缩机的频率调节量越大,以便使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快速达到目标饱和温度,防止室内机出风温度过低,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运行时,控制压缩机以预设初始频率运行;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压力;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吸气压力对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运行时,先控制压缩机以一定的频率运行,防止启动阶段因冷媒未能完全蒸发,导致监测到的吸气压力不准确,提升空调控制的精确度;由于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可以反应室内机的制冷负荷,通过根据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对压缩机进行控制,实现了室外机基于制冷负荷对室内出风温度的独立控制,无需与室内机进行数据通讯,避免了室内出风温度过低,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空调器,参见如图1所示的空调器控制方法流程图,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02~步骤S106:
步骤S102:当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运行时,控制压缩机以预设初始频率运行。
上述空调器可以是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没有通讯功能的空调器,当空调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进入制冷模式指令时,由于空调器在制冷启动阶段,冷媒未能蒸发完全,此时的吸气压力偏低,采集到的吸气压力不能精确反应室内机的制冷负荷需求,不适合基于吸气压力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因此,控制压缩机按照预设初始频率运行一段时间。
上述预设初始频率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大小及空调器的制冷速率确定,环境温度越高,为了提升制冷效果,设置的预设初始频率越大;空调器的制冷速率越大,为了节省空调能耗,设置的预设初始频率越小。
步骤S104:监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
当压缩机按照预设初始频率运行一段时间后,空调器进入稳定的制冷运行过程,基于空调器室外机压缩机吸气口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
步骤S106:基于吸气压力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
当空调器处于稳定的制冷运行状态时,检测到的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可以较好地反应室内机运行负荷大小:
当室内机负荷较高时,制冷需求较大,需要压缩机以较高的频率运行,压缩机频率升高,吸气量增多,冷媒在室内机中的蒸发量提高,制冷量提高,同时因为吸气量的增多使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减小。
当室内机负荷较低时,制冷需求较小,为确保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不会过低,需要减小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压缩机的吸气量减少,冷媒在室内机中的蒸发量减少,制冷量减少,同时因吸气量减少使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增大。
因此,通过实时检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可以判断得到室内机的负荷大小,基于吸气压力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以满足室内机的运行负荷,避免室内机的出风温度过大或过小,使室内环境温度能够快速达到设定温度,同时通过基于室内机运行负荷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避免运行频率过大,节约了空调能耗。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通过在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运行时,先控制压缩机以一定的频率运行,防止启动阶段因冷媒未能完全蒸发,导致监测到的吸气压力不准确,提升空调控制的精确度;由于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可以反应室内机的制冷负荷,通过根据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对压缩机进行控制,实现了室外机基于制冷负荷对室内出风温度的独立控制,且无需与室内机进行数据通讯,且避免了室内出风温度过低,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考虑到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更能反映室内机的出风温度,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吸气压力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的具体实施方式:
当压缩机以预设初始频率运行第一预设时长时,基于吸气压力确定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基于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饱和温度对压缩机的目标频率进行调节。
上述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是能够使空调器进入稳定制冷状态运行的时长,诸如可以是5~10min。当压缩机按照预设初始频率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再根据当前采集到的吸气压力确定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避免压缩机启动初期运行不稳定导致采集到的吸气压力不准确,即当压缩机完成启动时再根据吸气压力对压缩机频率进行控制。
当压缩机以预设初始频率运行第一预设时长时,将采集到的吸气压力实时转换为对应的吸气饱和温度,得到压缩机实际的吸气饱和温度T实际,由于压缩机的吸气压力与吸气饱和温度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个吸气压力具有对应的吸气饱和温度,将实时检测到的吸气压力转换为其对应的吸气饱和温度。
根据实时获取到的吸气饱和目标饱和温度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使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跟随室内机的运行负荷而变化,满足了室内机的制冷需求,提升了制冷舒适性。
为了保证能够准确满足室内机的运行负荷,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饱和温度对压缩机的目标频率进行调节的实施方式,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1)~步骤(3)运行:
步骤(1):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获取当前的吸气饱和温度及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
上述第二预设时长的取值范围可以是30~120s,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获取一次当前根据吸气压力转换得到的吸气饱和温度及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
步骤(2):基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确定目标饱和温度。
根据每次获取到的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确定当前运行频率所对应的目标饱和温度。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当前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第一频率F1时,确定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a;其中,T目标为目标饱和温度,T初始目标为预设的初始目标饱和温度,a为常数。
上述初始目标饱和温度T初始目标可以根据空调器的系统配置及额定能力确定,在额定制冷工况下,初始目标饱和温度T初始目标可以通过额定制冷试验进行测量得到,保证一定能力余量,初始目标饱和温度T初始目标的取值范围可以是3~8℃。当空调系统配置较低,或能力需求较高时,T初始目标取较小值,当空调系统配置高,或能力需求较小时,T初始目标取较大值。
上述第一频率F1为压缩机低负荷运行时,确保室内机出风不会过冷的运行频率,诸如可以是在室内环境温度为18~23℃时对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
上述常数a为目标饱和温度的补偿值,当制冷负荷较小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较低,冷媒流速小,管路压损小,室内机蒸发压力偏低,导致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偏低,若目标饱和温度T目标的设计值较低,系统低压低。
由于室内蒸发压力(T蒸发)=吸气低压(T吸气压力)+管路压损(hf),当室内机的制冷负荷小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较低,冷媒流速小,此时管路压损小(hf=0.5~2℃),室内蒸发压力偏低,引起出风温度偏低。
因此,当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第一频率F1时,若设置较小的目标饱和温度会导致室内机的出风温度较低,为防止室内机出风过冷,在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较低时,对初始目标饱和温度T初始目标进行补偿,增大了目标饱和温度,实现了对空调器的防冷风控制。上述常数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2~3℃。
在当前运行频率大于第二频率F2时,确定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其中,第二频率大于第一频率。
上述第二频率F2的取值可以根据常温制冷过程得到,即获取空调器在室内环境温度≥23℃时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得到第二频率F2。
当室内机制冷负荷大时,压缩机运行频率较大,冷媒流速大,此时内外机连接管的压损大(hf数值大),蒸发压力不至于过低,出风温度不至于过冷,无需对初始目标饱和温度T初始目标进行补偿,因此,设置的目标饱和温度T目标=T初始目标。
在当前运行频率大于第一频率F1小于等于第二频率F2时,获取当前运行频率的变化趋势,基于变化趋势确定目标饱和温度。
为了保证空调器的稳定运行,防止压缩机运行频率产生较大波动,当变化趋势为下降趋势时,确定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a。即当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F由F2<F下降变为F1<F≤F2时,维持当前运行频率大于第二频率时设置的目标饱和温度不变,即目标饱和温度仍然保持T目标=T初始目标。
当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时,确定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a。当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F由F≤F1上升变为F1<F≤F2时,维持当前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第一频率时设置的目标饱和温度不变,即目标饱和温度仍然保持T目标=T初始目标+a。
通过在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处于F1<F≤F2时,使目标饱和温度维持不变,可以建立一定的缓冲地带,防止目标饱和温度变化时导致压缩机频率波动较大,提升了空调器运行的稳定性。
步骤(3):基于目标饱和温度及吸气饱和温度确定压缩机的目标频率,控制压缩机基于目标频率运行,以使吸气饱和温度达到目标饱和温度。
通过周期性获取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及当前运行频率,并根据每次获取到的当前运行频率确定对应的目标饱和温度,以控制压缩机按照更新的目标饱和温度运行,使实际的吸气饱和温度快速达到目标饱和温度,从而满足室内机的制冷需求,保证了室内机的制冷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目标饱和温度及吸气饱和温度确定压缩机的目标频率的实施方式,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1)~步骤2)执行:
步骤1):计算目标饱和温度与吸气饱和温度的温度差值。
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获取一次当前实际的吸气饱和温度,根据每次获取到的吸气饱和温度计算目标饱和温度T目标与吸气饱和温度T实际的温度差值△T=T目标–T实际。
步骤2):基于温度差值确定压缩机的频率增量,计算当前运行频率与频率增量之和,得到目标频率。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频率增量的绝对值与温度差值的绝对值成正相关,即当目标饱和温度与吸气饱和温度的温度差值的绝对值越大时,压缩机的频率增量的绝对值越大,通过在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距离目标饱和温度越远时,使压缩机的频率调节量越大,以便使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快速达到目标饱和温度,防止室内机出风温度过低,提升了用户体验。
通过基于周期性计算得到的目标饱和温度确定压缩机的频率调整量,使压缩机按照新的目标饱和温度运行,进而控制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能够接近目标饱和温度,保证室内机制冷负荷的同时,避免了室内机出风温度过低。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压缩机的频率增量△F的取值可参照下表一所示的频率增量△F与温度差值△T关系表:
表一 频率增量△F与温度差值△T关系表
上表一中T1、T2和T3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5℃,△F1、△F2和△F3的取值范围可以是1~10HZ;T1、T2和T3同时满足0<T1<T2<T3,△F1、△F2和△F3同时满足0<△F1<△F2<△F3,通过根据温度差值△T的大小调节频率增量△F,使温度差值△T不断向0收敛,进而使压缩机的实际低压饱和温度趋于目标饱和温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通过基于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实现了室外机能够独立控制室内机出风温度,通过在制冷负荷较大时,设置较低的目标饱和温度,提升了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通过在制冷负荷较小时,设置较高的目标饱和温度,减少了制冷量输出,防止出风过冷。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应用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对变频控制进行防冷风控制的实例,具体可参照如下步骤1~步骤4执行:
步骤1:基于室外机吸气口处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并将吸气压力转换为对应的低压饱和温度T实际。
步骤2:当空调器制冷启动时,控制压缩机按照预设初始频率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执行步骤3进行目标吸气压力控制。
将上述目标吸气压力对应的吸气饱和温度记为目标饱和温度。
步骤3: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根据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计算目标饱和温度。
设置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K目标低压低频补偿。
K目标低压低频补偿为目标低压饱和温度的补偿值,T初始目标为预设的初始目标饱和温度,可以根据空调系统配置及额定能力需求设置初始目标饱和温度,在额定制冷工况下,通过额定制冷试验进行测量得到,保证一定能力余量,初始目标饱和温度的取值范围可以是3~8℃。当空调系统配置低,或能力需求较高时,T初始目标取值越小,当空调系统配置高,或能力需求较小时,T初始目标取值越大。
当T初始目标的取值较小时,系统低压低,因室内蒸发压力(T蒸发)=吸气压力(T实际)+管路压损(hf)。当制冷负荷较大时,压缩机频率较高,冷媒流速大,此时内外机连接管的压损大(hf数值大),蒸发压力不至于过低,出风温度不至于过冷;而当制冷负荷小时,压缩机频率较低,冷媒流速小,此时管路压损小(hf=0.5~2℃),室内蒸发压力偏低,引起出风温度偏低。
当制冷负荷大时,压缩机频率较高,设置的目标饱和温度较低时不会导致出风温度偏低;当制冷负荷小时,压缩机频率低,设置的目标饱和温度较低时会导致出风温度偏低,为防止出风过冷,在压缩机运行频率较低时,对目标低压进行补偿。因此,可以根据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F对补偿值K目标低压低频补偿进行调整,参见如下表二所示的压缩机运行频率与补偿值关系表:
表二 压缩机运行频率与补偿值关系表
如上表二所示,当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F≤F1时,确定补偿值为a(2~3℃),即设置当前的目标饱和温度T目标=T初始目标+a;当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F2<F时,确定补偿值为0,即设置当前的目标饱和温度T目标=T初始目标。
当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F1<F≤F2时,补偿值维持上一次取值,即当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从小于F1→F2的过程中,补偿值还是a,即设置当前的目标饱和温度T目标=T初始目标+a;当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从大于F2→F1的过程中,补偿值还是0,即设置当前的目标饱和温度T目标=T初始目标。
表二中的F1为目标低压补偿进入频率,F2为目标低压补偿退出频率,a为补偿值。
F1和a的取值可根据制冷低负荷试验测得,确保压缩机低负荷制冷时(室内温度18~23℃时)室内机出风不过冷,从而测量出所需的吸气压力对应的吸气饱和温度T低负荷低压及运行频率F低负荷,则a=T低负荷低压-T初始目标,F1的数值在F低负荷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余量,确保进入低负荷时,目标饱和温度可以增加补偿值,以提升目标低压饱和温度,确保室内机出风温度不会过低。
F2的取值可根据常温制冷(室内温度≥23℃时)测得,按T目标=T初始目标,确保制冷效果,测量得到所需的压缩机运行频率F中负荷,F2的数值在F中负荷的基础上减少一定的余量,从而确保进入中负荷时,目标饱和温度取消补偿,以降低目标饱和温度,提升制冷效果。
步骤4: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根据目标饱和温度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根据每次更新得到的目标饱和温度,计算目标饱和温度与实际的低压饱和温度的温度差值△T=T目标–T实际。
根据上述温度差值确定压缩机频率的调整值△F,以使△T趋于0,获取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F,计算目标频率F目标=F+△F,控制压缩机以更新后的目标频率运行。上述压缩机频率的调整值△F可以参照上表一确定。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空调器,参见如图2所示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第一控制模块21,用于当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运行时,控制压缩机以预设初始频率运行。
监测模块22,用于监测压缩机的吸气压力。
第二控制模块23,用于基于吸气压力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控制装置,通过在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运行时,先控制压缩机以一定的频率运行,防止启动阶段因冷媒未能完全蒸发,导致监测到的吸气压力不准确,提升空调控制的精确度;由于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可以反应室内机的制冷负荷,通过根据压缩机的吸气压力对压缩机进行控制,实现了室外机基于制冷负荷对室内出风温度的独立控制,且无需与室内机进行数据通讯,且避免了室内出风温度过低,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控制模块23,进一步用于当压缩机以预设初始频率运行第一预设时长时,基于吸气压力确定压缩机的吸气饱和温度;基于吸气饱和温度和目标饱和温度对压缩机的目标频率进行调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控制模块23,进一步用于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长获取当前的吸气饱和温度及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基于压缩机的当前运行频率确定目标饱和温度;基于目标饱和温度及吸气饱和温度确定压缩机的目标频率,控制压缩机基于目标频率运行,以使吸气饱和温度达到目标饱和温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控制模块23,进一步用于在当前运行频率小于等于第一频率时,确定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a;其中,T目标为目标饱和温度,T初始目标为预设的初始目标饱和温度,a为常数;在当前运行频率大于第二频率时,确定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其中,第二频率大于第一频率;在当前运行频率大于第一频率小于等于第二频率时,获取当前运行频率的变化趋势,基于变化趋势确定目标饱和温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控制模块23,进一步用于当变化趋势为下降趋势时,确定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当变化趋势为上升趋势时,确定目标饱和温度的计算算式为:T目标=T初始目标+a。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控制模块23,进一步用于计算目标饱和温度与吸气饱和温度的温度差值;基于温度差值确定压缩机的频率增量,计算当前运行频率与频率增量之和,得到目标频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频率增量的绝对值与温度差值的绝对值成正相关。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空调器控制装置,通过基于压缩机的吸气压力控制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实现了室外机能够独立控制室内机出风温度,通过在制冷负荷较大时,设置较低的目标饱和温度,提升了室内机的制冷效果,通过在制冷负荷较小时,设置较高的目标饱和温度,减少了制冷量输出,防止出风过冷。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处理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度来指令控制装置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所述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存储器、磁盘、光盘等。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和空调器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