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081426U - 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081426U
CN212081426U CN202020858995.6U CN202020858995U CN212081426U CN 212081426 U CN212081426 U CN 212081426U CN 202020858995 U CN202020858995 U CN 202020858995U CN 212081426 U CN212081426 U CN 2120814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pressor
temperature sensor
air supply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89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
吕东建
李敏华
李伟瀚
邓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iw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589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0814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0814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0814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其中室内机的回风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蒸发器的回风侧,蒸发器的送风侧安装有内风机和送风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冷凝器;还包括有压缩机,所述蒸发器通过气态制冷剂管与压缩机连接,所述蒸发器通过液态制冷剂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气管与冷凝器连接,还设置有系统控制器,所述系统控制器分别与回风温度传感器、送风温度传感器、内风机、压缩机电连接,在系统控制器中运行空调的控制方法,使其能快速调节送风温度,并平衡压缩机与风机的运行情况以提高空调能效。

Description

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具体涉及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通过控制风机转速和压缩机频率来控制送风温度。当送风温度低于或高于设定值时,先通过调整风机转速来改变送风温度,当风机转速达到风机转速上限或下限时,若温度还没达到设定值,才通过调整压缩机频率使送风温度达到设定值,但是现有的控制方法存在以下的不足:
1、调节送风温度时,需先通过调整风机转速,即变风量,若单纯的变风量无法使送风温度达到设定值时,才调整压缩机频率输出,这种做法无疑是降低了送风温度的调节速度;
2、在空调运行过程中,由于热负荷变化,可能出现压缩机以最高频率运行、风机以最低转速运行的情况时,此时由于风量小,显热比低,制冷时除湿明显,使得房间的湿度过低,且由于冷风比变小,空调能效降低;
3、在空调运行过程中,由于热负荷变化,可能出现压缩机以最低频率运行、风机以最高转速运行的情况,此时升高了空调的低压侧压力,容易造成压缩机过载而导致其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或部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的硬件结构,在软件工程师对其中的系统控制器进行软件编程后,可实现快速调节送风温度,并平衡压缩机与风机的运行情况以提高空调能效。
为此,提供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回风温度传感器、送风温度传感器、蒸发器、内风机,回风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蒸发器的回风侧,蒸发器的送风侧安装有内风机和送风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冷凝器;
还包括有压缩机,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气体接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连接气态制冷剂管的两端,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接口与冷凝器液体接口分别连接在液态制冷剂管的两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的气体接口分别连接在气管的两端;
还设置有系统控制器,所述系统控制器分别与回风温度传感器、送风温度传感器、内风机、压缩机电连接以采集信号或输出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内风机的出风口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在液态制冷剂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室外机或室内机中。
进一步地,所述送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内风机的出风口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通过在其室内机蒸发器的回风侧设置回风温度传感器,在蒸发器的送风侧依次设置内风机、送风温度传感器,室外机中设置有冷凝器,另外,还包括有压缩机,所述蒸发器通过气态制冷剂管与压缩机连接,所述蒸发器通过液态制冷剂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气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回风温度传感器、送风温度传感器、内风机、压缩机分别与系统控制器电连接,此硬件结构在软件工程师对其中的系统控制器进行软件编程后,系统控制器实时采集送风温度及回风温度并运行空调的控制方法,使其能快速调节送风温度,并平衡压缩机与风机的运行情况以提高空调能效。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回风温度传感器;2-送风温度传感器;3-蒸发器;4-内风机;5-压缩机;6-膨胀阀;7-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见图1,本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其中,室内机包括:回风温度传感器1、送风温度传感器2、蒸发器3、内风机4,回风温度传感器1安装在蒸发器3的回风侧,用于检测回风温度;蒸发器3的送风侧安装有内风机4来加速空气流动高效换热送出冷风;送风温度传感器2安装在蒸发器3的送风侧,具体设置在内风机4的出风口处用于检测送风温度以准确地反映送风温度,室外机中设置有冷凝器7;
还设置有压缩机5,生厂商可通过设计将压缩机5放置在室外机或室内机中,蒸发器3的制冷剂气体接口与压缩机5的吸气口通过气态制冷剂管的两端进行连接,蒸发器3的制冷剂液体接口与冷凝器7液体接口通过液态制冷剂管的两端进行连接,压缩机5的排气口与冷凝器7的气体接口通过气管的两端进行连接,以实现空调系统中制冷剂的循环流动。
在液态制冷剂管上设置有膨胀阀6,用于控制液态制冷剂的流动速度和压力。
本实施例还具有图1中未标示出的系统控制器,所述系统控制器分别与回风温度传感器1、送风温度传感器2电连接以采集温度信号;系统控制器分别与内风机4电连接以控制内风机4的转速;系统控制器与压缩机5电连接以控制压缩机5的输出频率。
基于上述空调结构,运行以下方法以实现调节内风机4的转速V与压缩机5的频率F。
以下述步骤来计算每个能力计算周期(例如为5秒)的差值e(k)和送回风温度差偏离值e(p),并将差值e(k)作为变量代入PID计算公式中计算出压缩机5的频率F、将送回风温度差偏离值e(p)作为变量代入PID计算公式计算出内风机4的转速,每隔一个能力计算周期重复以下步骤直至直到e(k)、e(p)为零,这样的循环控制方法使得送风温度可以更快达到设定值。
其中,计算差值e(k)的方式是:采集回风温度值和送风温度值,计算回风温度与送风温度之间的差值,所述差值为送回风温差值;计算送风温度设定值与目标送回风温差值(例如其初始值设置为4℃)之间的和值,所述和值为回风温度目标值;计算回风温度值与回风温度目标值之间的差值e(k);
具体地,回风温度值由回风温度传感器1采集,送风温度值由送风温度传感器2采集,所述送风温度设定值、目标送回风温差值为设定值。
计算压缩机5的频率F的方式是:将差值e(k)作为变量代入PID计算公式中计算出压缩机5的频率F,系统控制器以频率F来控制压缩机5的频率输出;
具体地,压缩机5的频率F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00408110000031
其中,KP’为压缩机比例系数,KI’为压缩机积分系数,F1为压缩机启动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启动后,在第一个能力计算周期内,系统控制器控制压缩机先运行至最高频率的50%,压缩机先运行至最高频率的50%是为了使压缩机工作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以更快地适应后续的调整。
计算送回风温度差偏离值e(p)的方式是:所述送回风温度差偏离值e(p)为送回风温差与目标送回风温差值之间的差值;
计算内风机4的转速V的方式是:将送回风温度差偏离值e(p)作为变量代入PID计算公式计算出内风机4的转速V,系统控制器以转速V来控制内风机4的转速;
具体地,内风机4的转速V的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00408110000032
PP’为内风机比例系数,PI’为内风机积分系数,V1为内风机启动转速。
同样,所述内风机4启动后,先运行至最高转速的50%,内风机4先运行至最高频率的50%是为了使内风机4工作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以更快地适应后续的调整。
上述中,每隔一个能力计算周期,系统控制器分别采集差值e(k)与送回风温度差偏离值e(p)并判断e(k)、e(p)是否为零,若判断e(k)、e(p)为零,则控制压缩机5保持当前的频率输出,同时控制内风机4保持当前的转速运行,以维持送风温度在送风温度设定值的上下波动范围(例如为±0.5℃);否则继续执行下述更新目标送回风温差值的步骤。
本实施例中,更新目标送回风温差值的步骤是:在压缩机启动后,为实时更新目标送回风温差值以达到稳定控制压缩机5的输出频率和内风机4的转速的效果,系统控制器每隔一个送回风温差采集周期A(例如为4秒)中,若连续2s出现以下的两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则求取当前的送回风温差值与ΔT’之间的和值为来作为下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所述ΔT’=送风温度设定值-送风温度值。
上述中,
情况(1)为:ΔT’≥温度运行波动上限(例如0.5℃);
情况(2)为:ΔT’≤温度运行波动下限(例如-0.5℃)。
具体地,若第n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特征温度1(例如20℃)时,则将特征温度1作为第n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以第n、n+1、n+2......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与负数形式的差值ΔT’之间的和值作为第n+1、n+2、n+3......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以保持目标送回风温差值≤特征温度1;若第i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特征温度2(例如1℃),则以特征温度2作为第i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以第i、i+1、i+2......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与正数形式的差值ΔT’之间的和值作为第i+1、i+2、i+3......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直至当前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再次大于或等于特征温度1,以此类推以更新目标送回风温差值,这样循环调节的方式是为了保证送风温度在温度运行波动上限和温度运行波动下限,不会出现过调的情况。
重复执行上述步骤,直至e(k)、e(p)为零。
本实施例通过不断地更新目标送回风温差值,可使空调器快速地适应房间负荷变化,进而快速控制送风温度。
本实施例中,可用按照下述方式来替代上述的更新目标送回风温差值的步骤,以达到稳定控制压缩机5的输出频率和内风机4的转速的效果,具体为:
在压缩机启动后,每隔一个送回风温差采集周期B(例如3秒)中,若连续2s采集到差值ΔT’在温度运行波动下限与温度运行波动上限之间,则计算回风温度值与送风温度设定值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作为下一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
本实施例中,也用按照下述方式来替代上述的更新目标送回风温差值的步骤,以达到稳定控制压缩机5的输出频率和内风机4的转速的效果,具体为:
当机组重新开机或压缩机重新开启时,将目标送回风温差值的初始值(例如为4℃)作为第1个能力计算周期的目标送回风温差值。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其室内机蒸发器的回风侧设置回风温度传感器,在蒸发器的送风侧依次设置内风机、送风温度传感器,可实现送风温度及回风温度的实时采集;
2.由于内风机与压缩机实时调整输出且输出的趋势相同(即同增加输出或减少输出),送风温度可以更快达到设定值;
3.采用送风温度与回风温度耦合的方法,将控制送风温度转换为控制回风温度,进而间接控制送风温度,其优点在于回风温度比较稳定且能反应房间实际负荷大小,将其作为控制送风温度的关键参数,可以很好的解决送风温度波动大的问题,并且内风机转速及压缩机频率与负荷大小相匹配,可以提高部分负荷下的能效比。

Claims (5)

1.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包括室外机和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包括回风温度传感器、送风温度传感器、蒸发器、内风机,回风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蒸发器的回风侧,蒸发器的送风侧安装有内风机和送风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机中设置有冷凝器;
还包括有压缩机,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气体接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分别连接气态制冷剂管的两端,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液体接口与冷凝器液体接口分别连接在液态制冷剂管的两端,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的气体接口分别连接在气管的两端;
还设置有系统控制器,所述系统控制器分别与回风温度传感器、送风温度传感器、内风机、压缩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内风机的出风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在液态制冷剂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设置在室外机或室内机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内风机的出风口处。
CN202020858995.6U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 Active CN2120814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8995.6U CN212081426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8995.6U CN212081426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081426U true CN212081426U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68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8995.6U Active CN212081426U (zh) 2020-05-20 2020-05-20 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0814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6805B2 (en) Control method for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8375175B (zh)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1639174B1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10388769B (zh)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0715466A (zh) 一种多联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21177A (zh) 三过热度调节电子膨胀阀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01806A (zh) 中央空调冷冻站内主机及冷冻泵综合能效提升控制方法
CN106871332B (zh) 一拖二分体式空调器控制方法和一拖二分体式空调器
CN110260492B (zh) 一种变频空调制冷模式下的风机及压缩机控制方法
CN110260421B (zh) 一种变频空调除湿模式下的风机及压缩机控制方法
CN107062468A (zh) 一种双冷源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459133A (zh)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控制方法及节能控制系统
CN112368518A (zh) 空调装置以及空调方法
CN113375284B (zh) 一种外风机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6558167B (zh) 一种结冰风洞的制冷系统控制方法、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1380184A (zh) 压缩机运行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换热系统
CN212081426U (zh) 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
CN106196785B (zh) 一种控制空调电子膨胀阀的方法
CN111412624A (zh) 空调机组及其压缩机频率控制方法
CN115309056A (zh) 一种多冷水机组的控制方法
CN111457469A (zh) 一种精确控制送风温度的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13937B (zh) 冷水机组及其电子膨胀阀控制方法、装置、系统
CN115342507A (zh) 一种空调辅路阀的控制方法、空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44511A (zh) 一种适用于机房空调冷媒流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932376A (zh) 温度调节机组控制方法、装置及温度调节机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