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6317A - 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6317A
CN116546317A CN202310446177.3A CN202310446177A CN116546317A CN 116546317 A CN116546317 A CN 116546317A CN 202310446177 A CN202310446177 A CN 202310446177A CN 116546317 A CN116546317 A CN 1165463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brightness
mode
light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461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淼
叶浩
朱飞月
陈梅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a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461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463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463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63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1Circuitry for evaluating the brightness var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摄像设备采集得到的触发图像;响应于触发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并基于第一模式下第一补光灯的亮度以及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模式下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控制第二补光灯以目标亮度工作;其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一者为红外模式,另一者为可见光模式,红外模式下的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可见光模式下的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上述方案,能够提高模式切换时画面亮度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像设备在各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在一些应用场景下,可以采用多模式的摄像设备进行拍摄。
例如在监控领域,在可见光模式情况下,使得拍摄的图像的画面细节更清晰。在红外模式情况下,可以解决夜晚照度低、看不清监控画面的问题,但是拍摄的图像的画面细节难以分辨。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切换摄像设备的模式,如在夜晚使用摄像设备采用红外模式拍摄时,检测到监控画面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切换到可见光模式以更清晰的拍摄异常情况,由于切换模式不能迅速协调,导致切换后拍摄的画面亮度不稳定的情况,使得拍摄的图像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模式切换时画面亮度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摄像设备采集得到的触发图像;响应于触发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并基于第一模式下第一补光灯的亮度以及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模式下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控制第二补光灯以目标亮度工作;其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一者为红外模式,另一者为可见光模式,红外模式下的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可见光模式下的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任一步骤。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数据,程序数据用于实现上述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的任一步骤。
上述方案,通过获取摄像设备采集得到的触发图像,响应于触发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并基于第一模式下第一补光灯的亮度以及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模式下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可以通过转换关系快速确定出模式变更后另一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从而,控制第二补光灯以目标亮度工作,第二补光灯能立刻弥补第一补光灯切换后引起的亮度差,使得模式切换的短时间内亮度稳定,提高模式切换时画面亮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计算机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本申请提供以下实施例,下面对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获取摄像设备采集得到的触发图像。
触发图像为利用摄像设备对目标区域拍摄得到的。
可选地,触发图像可以为目标视频的一帧图像,其中,目标视频可以是利用摄像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拍摄得到的。对前述目标区域的具体内容不做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目标区域可以但不局限于是商场、商店、某区域的进口/出口、街道场所、道路、医院、车站、候车室、机场等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前述目标视频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帧图像。
可选地,摄像设备可以包括多种模式,如红外模式和可见光模式,在红外模式下的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红外模式下使用黑白滤光片,拍摄的图像画面色彩为黑白,可以在晚上使用该模式。在可见光模式下的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可见光模式下使用彩色滤光片,拍摄的图像画面为彩色,可以在白天使用该模式。本申请对摄像设备的模式不做限定。
通过对摄像设备采集的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目标区域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从而判断图像是否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其中,模式变更条件可以包括目标区域出现异常情况,异常情况可以是目标区域中出现运动目标或异常目标等,目标可以是人、车、动物、物品等,目标可以是应用场景中感兴趣的目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目标对象的具体指代实物,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异常情况可以为目标入侵画面、触发警戒等,还可以包括其他异常情况,可以理解为需要切换模式的异常情况,本申请对异常不做限制。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判断触发图像是否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在判断为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时,响应于触发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对摄像设备的进行模式变更。
S12:响应于触发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并基于第一模式下第一补光灯的亮度以及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模式下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
可选地,摄像设备的当前模式为第一模式,第一模式为红外模式或可见光模式,模式变更后为第二模式。
响应于触发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其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一者为红外模式,另一者为可见光模式。
可选地,模式变更可以包括异常触发变更和/或异常结束变更。异常触发变更为摄像设备拍摄的图像检测出异常后对模式进行变更,也即正常情况转换为异常情况的变更,可以理解为触发异常时的模式变更。异常结束变更为摄像设备拍摄的图像检测出异常情况结束后对模式进行变更,也即异常情况转换为正常情况的变更,可以理解为异常结束时的模式变更。
本申请以目标对象为人为例进行说明,异常触发变更如在夜晚使用红外模式,在未检测到异常情况或目标入侵时,摄像设备的工作在红外模式,在检测到目标入侵时,短时间内工作在可见光模式,可以警示入侵人员,同时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入侵人员的特征。异常结束变更如检测到异常情况终止或结束等,入侵人员已离开目标区域或监控图像画面,可以再次进行模式变更,将可见光模式变更为红外模式,以继续在夜晚情况下进行监控。
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后,基于第一模式下第一补光灯的亮度以及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模式下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
其中,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包括两个补光灯的占空比之间的转换关系,转换关系可以用两个补光灯的占空比的转换对应关系表进行表示。
具体地,可以获取采集第一参考图像时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其中,占空比可以表示补光灯的亮度,第一参考图像为触发图像或触发图像的下一帧图像。在模式变更为异常触发变更时,第一参考图像为触发图像;在模式变更为异常结束变更时,第一参考图像为触发图像的上一帧图像。
基于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以及转换关系,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在第一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第二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的情况下,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以及转换关系可以用下述公式表示:
LEDPWM = IRPWM * ChangeLedRation[IRPWM] (1)
上述公式(1)中,LEDPWM表示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IRPW表示红外补光灯占空比,ChangeLedRation[IRPWM]为红外补光灯和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的转换关系,该转换关系可以用转换关系对应关系表来表达,该转换关系对应关系表中对应的系数和IRPWM有关。
在第一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第二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的情况下,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以及转换关系可以用下述公式表示:
IRPWM = LEDPWM * ChangeIrRation[LEDPWM] (2)
上述公式(2)中,IRPW表示红外补光灯占空比,LEDPWM表示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ChangeIrRation[LEDPWM]为可见光补光灯和红外补光灯的占空比的转换关系,该转换关系可以用转换关系对应关系表来表达,该转换关系对应关系表中对应的系数和LEDPWM有关。
通过上述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确定出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也即第二补光灯的占空比。
在一些情况下,第二补光灯的占空比可以为0或者低于开启亮度第二补光灯的占空比阈值时,可以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可以表述为关闭,此外,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还可以表述为开启。
S13:控制第二补光灯以目标亮度工作。
从而,利用摄像设备控制第二补光灯以目标亮度工作。
可选地,可以关闭第一补光灯,切换滤光片,打开第二补光灯,控制第二补光灯以目标亮度工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摄像设备采集得到的触发图像,响应于触发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并基于第一模式下第一补光灯的亮度以及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模式下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可以通过转换关系快速确定出模式变更后另一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从而,控制第二补光灯以目标亮度工作,第二补光灯能立刻弥补第一补光灯切换后引起的亮度差,使得模式切换的短时间内亮度稳定,提高模式切换时画面亮度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1:响应于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基于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以及转换关系,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步骤可以为上述步骤S13或步骤S12之前的步骤。
获取采集第一参考图像时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之后,判断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是否大于第一阈值。其中,第一参考图像为触发图像或触发图像的下一帧图像。
在判断为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大于第一阈值时,响应于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上述步骤S12,也即执行基于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以及转换关系,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的步骤。
可选地,第一阈值可以为0,也可以是其他常数值,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S22:响应于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则获取当前图像对应的当前相关曝光因素,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
在判断为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时,响应于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则获取当前图像对应的当前相关曝光因素,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
其中,相关曝光因素包括:增益值、快门值、环境亮度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可以将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表示为开启或关闭。
对于本实施例上述步骤S21至S22,下面以两个实例的方式进行说明,下述实例以第一阈值为0为例。
第一种情况:模式变更为异常触发变更,在第一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第二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参考图像的红外补光灯的占空比(IRPWM),其中,第一参考图像为触发图像。
(1)红外补光灯的占空比(IRPWM)等于0时,可以表达为此时摄像设备监控的场景画面较亮,摄像设备还未开启红外补光灯,此时触发异常,则获取当前图像对应的当前相关曝光因素,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也即可以自动运行可见光补光灯,在异常期间(如警戒期间)根据可以可见光补光灯算法运行的结果决定是否要开启可见光补光灯,如突然关灯等情况。
(2)红外补光灯的占空比(IRPWM)大于0时,则可以表示此时摄像设备监控的场景画面较暗,摄像设备已经开启了红外补光灯进行补光。如果此时触发了异常进行模式切换,则基于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以及转换关系,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也即可以关闭红外补光灯,并将滤光片切换成彩色滤光片,使得图像转彩色,基于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以及转换关系确定所需开启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以便可见光补光灯能立刻弥补红外补光灯关闭引起的亮度差。
第二种情况:模式变更为异常结束变更,在第一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第二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参考图像的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LEDPWM),其中,第一参考图像为触发图像的上一帧图像,可以表示为异常结束前一时刻的图像。
(1)当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LEDPWM)等于0,说明此时异常期间环境亮度较高,无需开启可见光补光灯,因此异常结束时刻也无需立刻转黑白并开启红外补光灯,只需要获取当前图像对应的当前相关曝光因素,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例如运行红外补光灯算法即可,如果判断到环境亮度逐渐变暗,满足了红外补光灯开启条件,则进行滤光片切换并开启红外补光灯,反之一直保持彩色滤光片状态。
(2)当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LEDPWM)大于0,说明异常结束前一时刻摄像设备监控的环境亮度较低,已经开启可见光补光灯进行补光。所以当摄像设备异常结束时,基于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以及转换关系,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也即切换滤光片成黑白滤光片使图像变黑白,关闭可见光补光灯,同时,获取红外补光灯需要开启的占空比IRPWM(也即目标亮度)并开启红外补光灯。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的多种情况确定模式切换后第二补光的目标亮度,可以减少模式切换后亮度差的影响,并且可以适应多种场景下的模式切换,提高模式切换前后画面亮度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获取当前图像对应的当前相关曝光因素,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的步骤中,可以基于第一参考图像执行下述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式变更为异常触发变更,在将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后,在异常期间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基于异常期间采集的图像执行下述第三实施例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模式变更为异常结束变更,在异常结束后,可以基于采集的图像执行下述第四实施例的步骤。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31:获取采集第二参考图像时的相关曝光因素;其中,第二参考图像为在第一参考图像之后采集的图像;相关曝光因素包括:增益值、快门值、环境亮度中的至少一者。
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第二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
其中,第二参考图像为在第一参考图像之后采集的图像,第一参考图像为触发图像或者触发图像的下一帧图像。也即第二参考图像可以表示为异常期间采集的图像,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参考图像为触发图像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可以获取采集第二参考图像时的相关曝光因素,相关曝光因素包括:增益值、快门值、环境亮度中的至少一者,此外,还可以包括光圈等其他相关曝光因素。
从而,可以基于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是否满足第一开启条件或第一关闭条件,以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本实施例中,目标亮度可以表示为开启、开启的目标亮度或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一开启条件时,执行下述步骤S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一关闭条件时,执行下述步骤S33。
S32:响应于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一开启条件,则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一亮度,其中,第一开启条件包括:增益值和环境亮度的第一预设比值关系大于第一开启阈值。
其中,第一预设比值关系可以为增益值与预设比例系数的乘积,与环境亮度的比值关系。第一开启阈值可以为可见光补光灯开启阈值与目标亮度的比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启条件可以表示为:
Gain_cru* Gain_rationA/Ev_cru>LED_OpenThr / Ev_target (3)
上述公式(3)中,Gain_cru表示增益值,Ev_cru表示环境亮度,其中,Gain_rationA可以表示预设比例系数,可以是和增益相关的比例系数,LED_OpenThr/Ev_target表示第一开启阈值,其中,LED_OpenThr为可见光补光灯开启阈值,Ev_target为目标亮度。
在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一开启条件时,可以响应于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一开启条件,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一亮度,其中,第一亮度为开启第二补光灯或开启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
S33:响应于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一关闭条件,则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二亮度,其中,第一关闭条件包括:增益值、快门值、环境亮度的第二预设比值关系小于第一关闭阈值。
其中,第二预设比值关系可以为增益值、快门值、预设常数的乘积与环境亮度的比值关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关闭条件可以表示为:
Gain_cru * Shut_cru *A/Ev_cru < LED_OffThr (4)
上述公式(4)中,Gain_cru表示增益值,Shut_cru表示快门值,Ev_cru表示环境亮度,LED_OffThr表示第一关闭阈值。
在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一关闭条件时,可以响应于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一关闭条件,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二亮度,其中,第二亮度可以为亮度为0或关闭第二补光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摄像设备监控的环境亮度是变化的,在异常期间可以运行上述可见光补光灯自动运行算法(步骤S31至步骤S33),如果当前环境变亮,则可以关闭可见光补光灯,如果当前环境维持在较暗或变更暗,则可以开启可见光补光灯用来补光。
本实施例中,通过满足可见光补光灯的第一开启条件则开启可见光补光灯进行补光,满足可见光补光灯的第一关闭条件,则关闭可见光补光灯补光,直到下一次异常状态发生变化或触发模式变更,可以适应环境亮度等情况改变第二补光灯的亮度,可以提高摄像设备画面的亮度稳定性。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1:获取采集第二参考图像时的相关曝光因素;其中,第二参考图像为在第一参考图像之后采集的图像;相关曝光因素包括:增益值、快门值、环境亮度中的至少一者。
本实施例中,第一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第二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
第二参考图像为在第一参考图像之后采集的图像,第一参考图像为触发图像或者触发图像的上一帧图像,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参考图像为触发图像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获取采集第二参考图像时的相关曝光因素,相关曝光因素包括:增益值、快门值、环境亮度中的至少一者,此外,还可以包括光圈等其他相关曝光因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判断第二参考图像时的相关曝光因素是否满足第二开启条件,若满足第二开启条件,则统计满足第二开启条件的第二参考图像的帧数。其中统计满足第二开启条件的第二参考图像的帧数可以是一段时间内的第二参考图像的帧数,或者可以是连续的第二参考图像的帧数。
其中,第二开启条件包括:增益值大于增益阈值、快门值大于快门阈值、环境亮度值小于环境亮度阈值中的至少一者。第二开启条件可以表示为:
上述公式(5)中,Gain_cru表示增益值,Gain_c2bThr表示增益阈值;Shut_cru表示快门值,Shut_c2bThr表示快门阈值;Ev_cru表示环境亮度值,Ev_c2bThr表示环境亮度阈值。
若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二开启条件且达到第一预设帧数,则执行步骤S4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判断第二参考图像时的相关曝光因素是否满足第二关闭条件,若满足第二关闭条件,则统计满足第二关闭条件的第二参考图像的帧数。其中统计满足第二关闭条件的第二参考图像的帧数可以是一段时间内的第二参考图像的帧数,或者可以是连续的第二参考图像的帧数。
其中,第二关闭条件包括:增益值与快门值的第三预设比值关系小于第二关闭阈值、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环境亮度阈值中的至少一者。
第三预设比值关系可以为增益值与快门值与预设数值的乘积关系,第二关闭条件可以表示为:
Gain_cru*Shut_cru*B/C<IR_OffThr
Ev_cru > Ev_ c2bThr (6)
上述公式(6)中,Gain_cru表示增益值,Shut_cru表示快门值,Ev_cru表示环境亮度值,Ev_c2bThr表示环境亮度阈值,B/C表示预设数值,预设数值可以用一个数值表示,或者多个数值的数值关系来表示,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若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二关闭条件且达到第二预设帧数,则执行步骤S4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帧数可以与第二预设帧数相同,或者,第一预设帧数可以与第二预设帧数不相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S42:响应于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二开启条件且达到第一预设帧数,则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三亮度。
其中,第二开启条件包括:增益值大于增益阈值、快门值大于快门阈值、环境亮度值小于环境亮度阈值中的至少一者。
若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二开启条件且达到第一预设帧数,则可以响应于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二开启条件且达到第一预设帧数,则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三亮度,第三亮度可以表示为开启第二补光灯或者开启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三亮度之后,可以控制第二补光灯以第三亮度工作。该过程可以表示为切换滤光片,将彩色滤光片转为黑白滤光片,开启第二补光灯以第三亮度工作。
S43:响应于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二关闭条件且达到第二预设帧数,则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四亮度。
其中,第二关闭条件包括:增益值与快门值的第三预设比值关系小于第二关闭阈值、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环境亮度阈值中的至少一者。
若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二关闭条件且达到第二预设帧数,则可以响应于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二关闭条件且达到第二预设帧数,则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四亮度,其中,第四亮度可以表示为目标亮度为0或者关闭第二补光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四亮度之后,可以控制第二补光灯以第四亮度工作。该过程可以表示为切换滤光片,将黑白滤光片转为彩色滤光片,关闭第二补光灯。
通过上述方式,若摄像设备未再次触发异常,则可以一直运行上述步骤S41至步骤43。其中,步骤S41至步骤43也可以为ICR切换算法(双滤光片切换器),判断摄像设备是否需要转黑白滤光片或者转彩色滤光片,直到再次触发异常进行上述异常触发变更,摄像设备又会变成可见光模式,异常结束变更后再次变成红外模式,重新执行以上流程。
上述方案,可以适应环境亮度等情况改变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可以提高摄像设备画面的亮度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对摄像设备的亮度进行调节,该过程可以参阅下述实施例。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1:判断当前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是否满足曝光调节条件。
其中,曝光调节条件包括环境亮度与预设亮度值的亮度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差值,且达到第三预设帧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在上述步骤S12,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之后执行该实施例的步骤S51至步骤S53。
响应于不满足曝光调节条件,执行下述步骤S52。
响应于满足曝光调节条件,执行下述步骤S53。
S52:利用当前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与预设亮度值的亮度差值,确定当前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目标曝光参数包括目标增益值、目标快门值、第二补光灯的占空比中的至少一者。
在采集每一帧图像后,可以获取每一帧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也即获取采集每一帧图像时的环境亮度,从而计算每一帧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与预设亮度值的亮度差值,利用亮度差值来确定每一帧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以当前图像为例,利用当前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与预设亮度值的亮度差值,确定当前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从而以目标曝光参数进行工作。
S53:记录或更新当前第二补光灯对应的目标曝光参数,目标曝光参数包括目标增益值、目标快门值、第二补光灯的占空比中的至少一者。
在上述步骤之后,还可以将目标曝光参数作为当前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参考曝光参数。可以将上述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作为为参考曝光参数,记录及更新第二补光灯的参考曝光参数为目标曝光参数。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适应环境亮度对摄像设备的亮度进行调节。
此外,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得到本次触发模式变更的参考曝光参数,从而,再下一次触发模式变更时,可以基于本次触发模式变更的参考曝光参数确定曝光参数。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六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1:响应于采集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再次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采集图像为在触发图像之后采集的图像。
在上述模式变更为异常结束变更之后,采集该触发异常结束变更的触发图像之后的图像,也即获取采集图像。
可以对采集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采集图像是否满足模式变更请求,模式变更请求可以为异常触发变更,之后,还可以是异常结束变更,该过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当采集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再一次触发模式变更,则需要再次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以及后续步骤。
S62:获取采集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参考曝光参数。
其中,采集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参考曝光参数可以为上一次满足模式变更条件,进行模式切换时记录的目标曝光参数,如异常触发变更时的目标曝光参数,或者,异常结束变更时的目标曝光参数。
获取采集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参考曝光参数,当第二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时,参考曝光参数的增益值、快门值可以分别记为LED_gain、LED_shut;当第二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时,参考曝光参数的增益值、快门值可以分别记为IR_gain、IR_shut。下述以第二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为例进行说明。
S63:判断第二补光灯的参考曝光参数与预设曝光阈值的差异是否小于预设差值。
其中,参考曝光参数可以为参考增益值、参考快门值的至少一者,对应地,预设曝光阈值可以包括预设增益值、预设快门值的至少一者。
可以判断参考增益值与预设增益值的第一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值,和/或,判断参考快门值与预设快门值的第二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值。
若第一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和/或第二差值小于预设差值,则执行下述步骤S64。否则,则执行步骤S65。
S64:将参考曝光参数作为采集图像的下一帧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
响应于差异小于预设差值,将参考增益值、参考快门值作为采集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或者,作为采集图像的下一帧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
其中,采集图像的下一帧图像为触发模式变更后的第一帧图像,使得再次异常触发变更模式时的第一帧图像可以沿用上一帧或上一次模式变更的增益值、快门值。
S65:将参考曝光参数和预设曝光阈值的预设比例作为采集图像的下一帧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
响应于差异不小于预设差值,将参考增益值和预设增益值的预设比例、参考快门值和预设快门值的预设比例作为采集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或者,作为采集图像的下一帧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
其中,预设比例可以为1/2,使得再次异常触发变更模式时的第一帧图像与上一次模式变更的增益值、快门值的差别过大,也即避免两次异常变更间隔过久导致环境亮度差异过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后续帧的图像,根据环境亮度Ev_cru与预设亮度值Ev_tar的亮度差值,对每一帧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曝光参数进行调节,直到亮度差值小于预设亮度差值Ev_Thr,并更新第二补光灯的曝光参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记录异常前亮度稳定下的快门值和增益值,用作下一次异常结束时的初始化曝光参数;通过记录异常触发期间亮度稳定下的快门值和增益值,用作下一次异常触发时的初始化曝光参数,可以提升模式切换的画面稳定性。
对于上述实施例,下述以两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摄像机运行以后会实时监控目标区域的图像画面中物体入侵触发异常和物体离开停止异常的状态。未触发异常时为红外模式,当触发异常时切换为可见光模式。
如果在可见光模式下触发异常,根据可见光补光灯运行算法(参阅第三实施例)计算当前环境是否需要开启可见光补光灯。如果在红外模式下触发异常,则立刻开启可见光补光灯并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使画面能够快速平稳切换。
异常结束时,如果异常结束的前一时刻(或前一帧图像)对应的可见光补光灯为关闭状态,则保持可见光模式,也即彩色状态,并根据红外补光灯运行算法(参阅第四实施例)计算当前环境是否需要开启红外补光灯,如果异常结束的前一时刻(或前一帧图像)对应的可见光补光灯为开启状态,则执行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方案,使画面能够快速平稳切换。
本实施例以当前使用的第一模式为红外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第二模式为可见光补光灯模式,第二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
首先,摄像设备运行以后会记录红外补光灯的IR_gain、IR_shut、红外补光灯的占空比IRPWM,也即亮度。
并根据实时环境亮度值和预设亮度值的差距实时计算和记录每一帧图像对应的可见光补光灯的目标LED_gain、LED_shut值或者红外补光灯的目标IR_gain、IR_shut值,也即记为参考曝光参数。
获取利用摄像设备采集的当前图像,判断当前图像是否满足模式变更条件,也即判断当前图像是否触发异常。其中,模式变更包括异常触发变更或异常结束变更。
当判断为当前图像触发异常,则为异常触发变更,则继续判断是否为异常触发变更后的第一帧图像。若为第一帧图像,则关闭红外补光灯,并切换滤光片,以将黑白滤光片切换为彩色滤光片,使得图像转彩色,从而基于红外补光灯的占空比IRPWM、以及红外补光灯的占空比IRPWM和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LEDPWM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计算可见光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也即占空比LEDPWM。可以根据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LEDPWM,确定是否需要开启可见光补光灯或者开启可见光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以控制可见光补光灯以目标亮度工作。之后,还可以设置初始化曝光参数LED_gain、LED_shut。
若不为第一帧图像,则确定当前可见光补光灯是否开启,响应于当前可见光补光灯为开启,则判断当前相关曝光因素是否满足第一关闭条件,若满足,则关闭可见光补光灯。若不满足,则进一步判断当前环境亮度Y_cru与预设亮度值Y_tag的亮度差值是否小于预设亮度差值Y_thr,并统计亮度差值小于预设亮度差值Y_thr的帧数,响应于亮度差值小于预设亮度差值Y_thr的帧数达到N帧(N为大于1的整数),记录当前图像对应的曝光参数,如当前增益值、当前快门值、当前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从而继续基于下一帧图像进行上述处理。也可以响应于亮度差值不小于预设亮度差值Y_thr或者帧数未达到N帧,可以根据当前环境亮度对当前增益值、当前快门值、当前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进行调整,并执行记录当前图像对应的曝光参数以及后续步骤。
响应于当前可见光补光灯不为开启,则判断当前相关曝光因素是否满足第一开启条件,若满足,则开启可见光补光灯,否则,则进一步执行判断当前环境亮度Y_cru与预设亮度值Y_tag的亮度差值是否小于预设亮度差值Y_thr的步骤以及后续步骤。
判断当前图像是否满足异常结束条件,也即判断为当前图像未触发异常,响应于满足异常结束条件,执行异常结束变更。则继续判断是否为异常结束变更后的第一帧图像。若为第一帧图像,则切换滤光片,以将彩色滤光片切换为黑白滤光片,使得图像转黑白,关闭可见光补光灯,并从而可见光补光灯、以及红外补光灯的占空比IRPWM和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LEDPWM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计算红外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也即占空比IRPWM)。可以根据红外补光灯的占空比IRPWM,确定是否需要开启红外补光灯或者开启红外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以控制可红外补光灯以目标亮度工作。之后,还可以设置初始化曝光参数IR_gain、IR_shut。
若不为第一帧图像,则确定当前红外补光灯是否开启,响应于当前可见光补光灯为开启,则判断当前相关曝光因素是否满足第二关闭条件,若满足,则关闭红外补光灯。或者,响应于当前红外补光灯不为开启,则判断当前相关曝光因素是否满足第二开启条件,若满足,则开启当前红外补光灯。在不满足第二开启条件或者第二关闭条件情况下,执行进一步判断当前环境亮度Y_cru与预设亮度值Y_tag的亮度差值是否小于预设亮度差值Y_thr,并统计亮度差值小于预设亮度差值Y_thr的帧数,响应于亮度差值小于预设亮度差值Y_thr的帧数达到N帧(N为大于1的整数),记录当前图像对应的曝光参数,如当前增益值、当前快门值、当前可见光补光灯的占空比,从而继续基于下一帧图像进行上述处理等后续步骤。
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第八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首先摄像设备运行以后会初始化LED_gain、LED_shut,并根据实时环境亮度值和预设亮度值的差距实时计算和记录每一帧图像对应的可见光补光灯的目标LED_gain、LED_shut值或者红外补光灯的目标IR_gain、IR_shut值,也即记为参考曝光参数。
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若当前图像为异常触发变更的第一帧图像,或者为异常结束变更的第一帧图像,则判断参考增益值与预设增益值的第一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值,和,判断参考快门值与预设快门值的第二差值是否小于预设差值。
若均小于预设差值,则第一帧图像对应的目标曝光参数可以继续沿用上述参考增益值和参考快门值,否则采用(LED_gain+Gain_cru)/2和LED_shut+Shut_cru)/2值,避免两次触发异常间隔过久导致环境亮度差异过大,
之后,可以计算环境亮度与预设亮度值的差值(Ev_cru-Ev_tar),当差值大于预设亮度差值Ev_Thr时,则认为当前的亮度未调节完成,需要继续调整快门值和增益值,直到环境亮度与预设亮度值的差值小于预设亮度差值Ev_Thr(|Ev_cru-Ev_tar|<Ev_Thr)。
然后,更新LED_gain、LED_shut的值。如果在异常期间亮度再次发生变化则再次调整和记录LED_gain、LED_shut值,始终使增益值和快门值能够满足当前的环境亮度。当本次异常结束并且再次触发异常时,直接沿用上一次记录的LED_gain、LED_shut值,使触发异常时环境亮度能够直接一步调整到位,提升了产品性能。
同理,当未触发异常或异常结束时,也可以实时记录IR_gain和IR_shut,以便下一次异常结束后,直接使用增益值IR_gain和快门值IR_shut使摄像设备的亮度直接一步到位。
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装置。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摄像设备的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摄像设备的控制装置70包括获取模块71、切换模块72和控制模块73,其中,获取模块71、切换模块72和控制模块73相互连接。
获取模块71用于获取摄像设备采集得到的触发图像。
切换模块72用于响应于触发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切换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并基于第一模式下第一补光灯的亮度以及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模式下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
其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一者为红外模式,另一者为可见光模式,红外模式下的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可见光模式下的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
控制模块73用于控制第二补光灯以目标亮度工作。
该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考上述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计算机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80包括存储器81和处理器82,其中,存储器81和处理器82相互耦接,存储器81中存储有程序数据,处理器82用于执行程序数据以实现上述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任一实施例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82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8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82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82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对于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其可以采用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实现,因而本申请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中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数据91,程序数据91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任一实施例的步骤。
本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90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程序数据91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程序数据91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程序数据91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程序数据91。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的,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申请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申请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摄像设备采集得到的触发图像;
响应于所述触发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切换所述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并基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第一补光灯的亮度以及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模式下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
控制所述第二补光灯以所述目标亮度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中的一者为红外模式,另一者为可见光模式,所述红外模式下的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所述可见光模式下的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包括两个补光灯的占空比之间的转换关系,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模式下第一补光灯的亮度以及两个模式下补光灯之间的亮度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模式下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包括:
获取采集第一参考图像时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其中,所述第一参考图像为所述触发图像或所述触发图像的上一帧图像;
基于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以及所述转换关系,确定所述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大于第一阈值,则执行所述基于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以及所述转换关系,确定所述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占空比等于或小于第一阈值,则获取当前图像对应的当前相关曝光因素,确定所述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
其中,所述相关曝光因素包括:增益值、快门值、环境亮度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光灯为可见光补光灯;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采集第二参考图像时的相关曝光因素;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图像为在第一参考图像之后采集的图像,所述第一参考图像为所述触发图像;所述相关曝光因素包括:增益值、快门值、环境亮度中的至少一者;
响应于所述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一开启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一亮度,其中,所述第一开启条件包括:增益值和环境亮度的第一预设比值关系大于第一开启阈值;或者,
响应于所述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一关闭条件,则确定所述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二亮度,其中,所述第一关闭条件包括:增益值、快门值、环境亮度的第二预设比值关系小于第一关闭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光灯为红外补光灯;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采集第二参考图像时的相关曝光因素;其中,所述第二参考图像为在第一参考图像之后采集的图像,所述第一参考图像为所述触发图像的上一帧图像;所述相关曝光因素包括:增益值、快门值、环境亮度中的至少一者;
响应于所述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二开启条件且达到第一预设帧数,则确定所述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三亮度,其中,所述第二开启条件包括:增益值大于增益阈值、快门值大于快门阈值、环境亮度值小于环境亮度阈值中的至少一者;或者,
响应于所述第二参考图像的相关曝光因素满足第二关闭条件且达到第二预设帧数,则确定所述第二补光灯的目标亮度为第四亮度,其中,所述第二关闭条件包括:增益值与快门值的第三预设比值关系小于第二关闭阈值、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环境亮度阈值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所述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之后,包括:
判断当前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是否满足曝光调节条件,其中,所述曝光调节条件包括所述环境亮度与预设亮度值的亮度差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差值,且达到第三预设帧数;
响应于不满足所述曝光调节条件,利用所述当前图像对应的环境亮度与预设亮度值的亮度差值,确定所述当前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所述目标曝光参数包括目标增益值、目标快门值、第二补光灯的占空比中的至少一者;
响应于满足所述曝光调节条件,更新所述第二补光灯对应的目标曝光参数,所述目标曝光参数包括目标增益值、目标快门值、第二补光灯的占空比中的至少一者;
将所述目标曝光参数作为所述当前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参考曝光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采集图像满足模式变更条件,再次切换所述摄像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二模式,所述采集图像为在所述触发图像之后采集的图像;
获取所述采集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参考曝光参数;
判断所述第二补光灯的参考曝光参数与预设曝光阈值的差异是否小于预设差值;
响应于差异小于所述预设差值,将所述参考曝光参数作为所述采集图像的下一帧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或者,
响应于差异不小于所述预设差值,将所述参考曝光参数和所述预设曝光阈值的预设比例作为所述采集图像的下一帧图像对应的第二补光灯的目标曝光参数。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耦接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数据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数据,所述程序数据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310446177.3A 2023-04-19 2023-04-19 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5463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6177.3A CN116546317A (zh) 2023-04-19 2023-04-19 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6177.3A CN116546317A (zh) 2023-04-19 2023-04-19 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6317A true CN116546317A (zh) 2023-08-04

Family

ID=87442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46177.3A Pending CN116546317A (zh) 2023-04-19 2023-04-19 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4631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2399A (zh) * 2023-09-11 2023-12-26 广州市坤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补光的rgb摄像头识别野生保护动物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92399A (zh) * 2023-09-11 2023-12-26 广州市坤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补光的rgb摄像头识别野生保护动物的装置
CN117292399B (zh) * 2023-09-11 2024-04-05 广州市坤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红外补光的rgb摄像头识别野生保护动物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1490B (zh) 曝光方法、装置及摄像设备
JPH03179879A (ja) ビデオカメラの露出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08419023B (zh) 一种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EP3701712B1 (en) Adaptive infrared illumination for exposure correction
US11284015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capable of performing image pickup with reduced flicker influen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DE102009027848B4 (de) Selbstauslöserfotografiervorrichtung und Selbstauslöserfotografierverfahren, die ein Überprüfen der Anzahl von Personen umfassen
CN111818272B (zh) 消除图像闪烁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190424A (zh) 具有场景自适应自动曝光补偿的成像装置
CN108289173B (zh) 一种摄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46317A (zh) 摄像设备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612365B1 (ko) 야간 모드 이미지 획득 시 주변 광을 평가하기 위한 방법
CN111050078A (zh) 一种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1343434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ame
CN113840095B (zh) 一种补光灯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JP2017063245A (ja) 撮像装置
CN112235506B (zh) 摄像机聚焦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JP3919499B2 (ja) マスク検出装置及び監視カメラ装置
CN115767260A (zh) 一种防过曝处理方法、装置、图像采集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257437B (zh) 加快aec收敛的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US20210297573A1 (en) Imaging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202300197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493530B (zh) 监控相机自动曝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JPH0212071B2 (zh)
CN112584056B (zh) 摄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36215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