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9863A - 单元型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元型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9863A
CN116519863A CN202211470888.6A CN202211470888A CN116519863A CN 116519863 A CN116519863 A CN 116519863A CN 202211470888 A CN202211470888 A CN 202211470888A CN 116519863 A CN116519863 A CN 1165198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analysis
system controller
soft switch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708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八重口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dz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madz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dzu Corp filed Critical Shimadz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5198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98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2030/022Column chromatography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separation mechanism
    • G01N2030/027Liquid chromatograph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26Conditioning of the fluid carrier; Flow patterns
    • G01N30/28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 G01N30/30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 G01N2030/3084Control of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fluid carrier of temperature ove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01N2030/8804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automated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eparation into components using adsorption, absorption or similar phenomena or using ion-exchange, e.g. chromatography or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 G01N30/02Column chromatography
    • G01N30/88Integrated analysi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the groups G01N30/04 - G01N30/86
    • G01N2030/8881Modular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简便地变更用于测定的单元的结构的单元型分析装置。单元型分析装置(1)包括:系统控制器(80);多个分析单元(60),分别具有对向所述分析单元的通电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的主电源开关(70)、及与所述主电源开关(70)分开设置并对与所述系统控制器的通信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的软开关(66);以及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65),设定对所述分析单元所具有的所述软开关的操作的有效/无效。

Description

单元型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相色谱仪等单元型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对液体试样中所含的成分进行鉴定或定量,而广泛使用液相色谱仪。在液相色谱仪中,跟随以规定的流量供给的流动相的流动而将液体试样导入至管柱,在所述管柱内将试样中的成分分离并测定。
液相色谱仪存在一体型的液相色谱仪以及将多个单元(也称为模块)组合而成的单元型的液相色谱仪。一体型的液相色谱仪由具有送液部、试样注入部、管柱、及检测器的测定部、发送使所述测定部运行的控制信号的系统控制器、以及向测定部及系统控制器供给电力的电源一体地构成。
单元型的液相色谱仪包括:送液单元,包括对储存于流动相容器的流动相进行抽吸并供给至管柱的泵;喷射器,向流动相中注入液体试样;柱温箱,对管柱进行加热;检测器单元,对从管柱流出的流动相中的成分进行检测。许多液相色谱仪除了这些以外还包括自动采样器,通过在自动采样器放置多个试样,将各试样自动陆续注入至喷射器。
所述各部被各别地单元化,并与系统控制器连接。系统控制器与安设有专用软件的工作站(控制计算机)连接,根据来自所述工作站的指示向各单元(系统控制器自身也大多被单元化,但在此处是指系统控制器以外的单元)发送控制信号。在各单元设置有主电源开关与软开关。软开关是为了使各单元转移至省电模式或从省电模式恢复为通常动作模式而操作,通常,设置于单元的前表面。另一方面,主电源开关是为了对向所述单元的通电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而操作,是仅在单元的安置时等操作的开关,因此为了防止误操作,而设置于单元的背面或下表面等人手难以接触的场所。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单元型的液相色谱仪中,不对软开关进行操作而使各单元转移至省电模式或从省电模式恢复为通常动作模式。当各单元与系统控制器连接时,为了将软开关的控制统一至系统控制器而使各单元的软开关的操作无效。在所述液相色谱仪中,从系统控制器向转移至省电模式的单元发送规定的控制信号。在对象单元中,当接收到所述控制信号时,使进行测定动作的本体(送液单元中的泵等)转移至省电模式。其后,当再次从系统控制器接收到规定的控制信号时,使本体从省电模式恢复为通常动作模式。即,在所述系统中,所谓省电模式,是指在维持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的同时抑制由本体消耗的电力的动作模式(也称为休眠状态或关机状态)。
在单元型的液相色谱仪中,系统控制器通过与各单元的通信,在此时间点识别被组装至液相色谱仪(即,接通主电源开关,与系统控制器之间建立了通信)的单元的种类或数量。当分析者在控制计算机中设定测定条件时,所述测定条件被发送至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确认与接收到的测定条件对应的单元的结构与组装至液相色谱仪(与系统控制器之间建立了通信)的单元的结构是否一致,在两者一致的情况下执行测定。另一方面,在两者不一致的情况下,将此意旨发送至控制计算机,促使分析者确认单元的结构或测定条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18359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液相色谱仪中,根据分析对象试样的特性,使用吸光度检测器、荧光检测器、差示折射率检测器、导电率检测器等各种种类的检测器。这些检测器均被单元化,用于测定的检测器的单元被组装至液相色谱仪。如上所述,在利用现有的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的情况下,需要组装与所述测定条件对应的检测器单元,与系统控制器之间建立通信。在现有的液相色谱仪中,在变更检测器的情况下,需要更换之前的测定中使用的检测器的单元与下一次的测定中使用的检测器的单元,或者在系统控制器对两个检测器的单元两者进行配线,将之前的测定中使用的检测器的单元的主电源开关关断而切断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进而接通下一次的测定中使用的检测器的单元的主电源开关而建立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在前者的情况下,必须将系统控制器与检测器的单元的配线连结,花费工时。另一方面,在后者的情况下,不需要变更系统控制器与检测器的单元的配线。但是,在后者的情况下,必须将手插入至单元的背面或下表面等难以操作的场所来对主电源开关进行操作,作业麻烦。此处以检测器为例进行了叙述,但其他单元的情况也同样如此,在现有的液相色谱仪中,存在在变更单元的结构时,必须进行花费工时的作业或麻烦的作业的问题。另外,根据设置环境的不同,有时分析者无法进入至设置有主电源开关的系统的背面。进而,在液相色谱仪中,需要适当地对单元间进行配线,若分析者不慎进入至液相色谱仪的背面,则有单元间的配线脱落之虞。在此种情况下,若未接受安置等训练的分析者进行了错误的配线,则可能产生无法执行所意图的分析等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简便地变更用于测定的单元的结构的单元型分析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成的本发明的单元型分析装置包括:
系统控制器;
多个分析单元,分别具有对向所述分析单元的通电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的主电源开关、及与所述主电源开关分开设置并对与所述系统控制器的通信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的软开关;以及
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设定对所述分析单元所具有的所述软开关的操作的有效/无效。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分析装置包括:系统控制器、与所述系统控制器连接的多个分析单元、以及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在利用所述分析装置进行测定时,分析者确认用于测定的分析单元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是否已建立。在未建立所述通信的情况下,通过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将对所述分析单元所具有的软开关的操作设定为有效,对软开关进行操作来建立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另外,对于不用于测定的分析单元也同样如此,通过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将对所述分析单元所具有的软开关的操作设定为有效,对软开关进行操作来切断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
在本发明的分析装置中,仅通过对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与软开关进行操作来建立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或者,对不使用的分析单元的软开关进行操作来切断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无需变更分析单元与系统控制器的之间的配线、或对处于难以操作的场所的分析单元的主电源进行操作便可简便地变更单元的结构。另外,通过在熟练者进行分析单元的组合不同的测定的情况下将对软开关的输入操作设定为有效,在非熟练者仅利用预先决定的分析单元的组合进行测定的情况下将对软开关的输入操作设定为无效,可避免非熟练者对软开关的误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分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2是对本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的单元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的分析单元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4是对本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的分析单元的前表面及背面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的省电模式的设置画面的例子。
[符号的说明]
1:液相色谱仪
10:送液单元
111、112:容器
121、122:送液泵
13:混合器
20:自动采样器
21:温度调整部
30:柱温箱
31:管柱
32:温度调整部
40:吸光度检测器
50:差示折射率检测器
60:分析单元
61:本体
62:单元控制部
63:第一电源
64:第二电源
65: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
66:软开关
67:显示器
68:操作面板
69:指示器
70:主电源开关
80:系统控制器
90:控制/处理部
91:存储部
92:测定条件设定部
93:测定控制部
94:装置结构获取部
95:省电模式设定部
96:输入部
97:显示部
100:流路
110:通信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分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1的主要部分结构图。所述液相色谱仪1包括:送液单元10、自动采样器20、柱温箱30、吸光度检测器(在图1中记载为“SPD(absorbancedetector)”)40、差示折射率检测器(在图1中记载为“RID(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50、系统控制器80、及控制/处理部90。
送液单元10包括:收容流动相的溶液的容器111、容器112、输送所述容器111、112内的溶液的送液泵121、送液泵122、以及对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的混合器13。由送液单元10制备的流动相经由自动采样器20而导入至柱温箱30内的管柱31。
自动采样器20包括多个试样容器载置部,分别载置收容有作为分析对象的液体试样或标准试样的试样容器。在自动采样器20中,基于所设定的测定条件,按照规定的顺序从试样容器采集液体试样,向从送液单元10供给的流动相注入液体试样或标准试样。为了防止液体试样挥发或变质,自动采样器20的内部被温度调整部21(典型的是冷却装置)维持在规定的温度。
柱温箱30包括管柱31、以及基于所设定的测定条件来对所述管柱31进行调温的温度调整部32。在通过管柱31的期间液体试样中的成分被分离。从管柱31流出的试样成分被导入至吸光度检测器40或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
吸光度检测器40包括:流动池,用来导入从管柱31流出的试样成分;光源,对所述流动池照射规定的波长范围的光;分光器,针对每一波长将透过所述流动池的光分离;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波长分离后的光进行检测;以及温度调整部,将检测器的内部维持在规定的温度。在使用吸光度检测器40的测定中,可基于针对每一试样成分不同的波长的光的吸收量来对所述试样成分进行检测并定量。
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包括:流动池,设置有用来导入从管柱31流出的试样成分的试样池及用来导入参照试样的参照池;光源,向流动池照射特定波长的狭缝光;光检测器,对透过流动池的光进行检测;以及温度调整部,将检测器的内部维持在规定温度。在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中,在来自光源的光通过试样池与参照池的边界时,光路根据参照溶液与试样溶液的折射率差进行折射而光路发生变化。当试样成分从管柱31流入至试样池时,在光检测器的受光元件上形成的狭缝像的位置发生变化。在使用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的测定中,可基于所述位移量对所述试样成分进行检测并定量。
如图2所示,送液单元10、自动采样器20、柱温箱30、吸光度检测器40、及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被分别收容于独立的框体并被单元化。以下,在不对送液单元10、自动采样器20、柱温箱30、吸光度检测器40、及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进行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也将它们称为“分析单元60”。另外,系统控制器80也被单元化。送液单元10与自动采样器20之间、自动采样器20与柱温箱30之间、柱温箱30与吸光度检测器40之间、及柱温箱30与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之间分别通过送液用的流路100连接。控制/处理部90与系统控制器80之间、及系统控制器80与各分析单元60之间通过通信电缆110连接。
控制/处理部90除了包括存储部91以外,还包括测定条件设定部92、测定控制部93、装置结构获取部94、及省电模式设定部95作为功能区块。在存储部91,保存有对各种试样成分进行测定时使用的测定条件、或省电模式的设定所需的信息等。另外,在存储部91,还保存有在测定液体试样时获取的数据、或其分析结果等。控制/处理部90的实体是个人计算机(工作站),通过执行预先安设于计算机的液相色谱仪控制程序而将所述功能区块具现化。在控制/处理部90连接有包括键盘或鼠标的输入部96与显示部97。
图3是表示各分析单元60的结构的框图。各分析单元60包括:本体61、单元控制部62、第一电源63、第二电源64、以及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65。本体61是相当于分析单元60的动作本体的部分,例如在送液单元10的情况下,输送流动相的送液泵121、送液泵122或混合器13包含在本体61中。在自动采样器20的情况下,自动采样器20的温度调整部21、或采集试样的采样针的驱动部等包含在本体61中。在柱温箱30的情况下,对管柱31进行调温的温度调整部32包含在本体61中。在吸光度检测器40及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的情况下,光源、分光检测部、及温度调整部包含在本体61中。
从第一电源63向本体61供给电力。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源63为输出24V的电源,第二电源64为输出5V的电源。这些输出的大小只要根据本体61及单元控制部62的实体适宜决定即可。单元控制部62的实体为处理器等,第二电源64只要使用输出比第一电源63小的电源即可。
单元控制部62具有处理器与存储器,处理器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命令来对本体61的动作进行控制。处理器还对从第一电源63向本体61的通电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另外,单元控制部62还进行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从第二电源64向单元控制部62供给电力。将向本体61的通电为接通(ON)的动作模式称为通常模式,将向本体61的通电为断开(OFF)的动作模式称为省电模式(关机模式或休眠模式)。
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65的有效或无效由图4的操作面板68设定(变更)。在设定有效的情况下,即使在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中也可对软开关66进行操作。在设定无效的情况下,在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中无法对软开关66进行操作。
如图4所示,在各分析单元60的前表面,设置有软开关66、显示器67、操作面板68、及指示器69。另外,在各分析单元60的背面设置有主电源开关70。主电源开关70对分析单元60整体的通电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当主电源开关70被切换成断开(OFF)时,停止从第一电源63向本体61的通电及从第二电源64向单元控制部62的通电。其结果,分析单元60的所有动作(本体61的动作及单元控制部62的动作)停止,另外,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也被中断。所谓“软开关”,是通过对来自一部分电源的通电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来对分析单元中的一部分功能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的开关。
软开关66具有通过按下其按钮来对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的功能、与通过以下说明的按钮的显示状态来显示分析单元60的状态的功能。
显示了(点亮了)软开关66的按钮的状态表示向软开关66的输入操作(按下按钮的操作)有效。在未显示(熄灭)软开关66的按钮的状态表示向软开关66的输入操作(按下按钮的操作)无效,所述分析单元60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是否接通(ON)、或者主电源开关70断开(OFF)且停止向分析单元60的通电。另外,软开关66点亮为白色与红色这两种颜色中的任一种。软开关66点亮为白色的状态表示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为接通(ON)。软开关66点亮为红色的状态表示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为断开(OFF)。另外,可在系统控制器80也同样地设置软开关66的按钮,在系统控制器80不与控制/处理部9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过点亮软开关66来表示向软开关66的输入操作有效,在与控制/处理部9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通过熄灭软开关66来表示向软开关66的输入操作无效。
指示器69具有显示所述分析单元60的动作模式的功能。指示器69的点亮状态有绿色、红色、及灰色三种。指示器69点亮为绿色的状态表示所述分析单元60的动作模式为通常模式。指示器69点亮为红色的状态表示所述分析单元60的动作模式为休眠模式。指示器69点亮为灰色的状态表示所述分析单元60的动作模式为关机模式。
接着,对使用本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1分析液体试样的程序进行说明。在所述例子中,对于安置于自动采样器20的液体试样,首先使用吸光度检测器40进行测定,其后,使用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进行测定。此外,假设在最初的时间点,对于所有的分析单元60,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为接通(ON),分别在通常模式下运行。另外,设为系统控制器80与控制/处理部90进行通信。在所有的分析单元60中,软开关66熄灭,指示器69点亮为绿色。
当分析者通过经由输入部96的规定操作来指示开始设定液体试样的测定条件时,测定条件设定部92读出存储部91中保存的测定条件并显示于显示部97的画面。分析者确认所显示的测定条件,根据需要变更测定条件。当决定了测定条件时,测定条件设定部92制作记载了其测定条件的方法文件,并保存于存储部91。在所述例子中,各别地设定使用吸光度检测器40的第一测定的测定条件与使用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的第二测定的测定条件,将分别对应的方法文件1及方法文件2保存于存储部91。
当分析者通过规定的操作来指示开始第一测定时,测定控制部93读出存储部91中保存的方法文件1,对执行第一测定所需的分析单元60的结构(送液单元10、自动采样器20、柱温箱30、及吸光度检测器40)进行确定。
当通过测定控制部93对执行测定所需的分析单元60的结构进行确定时,装置结构获取部94对系统控制器80发送确认各分析单元60的连接状态的控制信号。系统控制器80对各分析单元60发送规定的命令。各分析单元60当接收到所述命令时,将表示所述分析单元60的动作状态的命令送回至系统控制器80。系统控制器80对送回了命令的分析单元60进行确定,并且将确定出的分析单元60的动作状态(通常模式或省电模式)的信息发送至控制/处理部90。控制/处理部90基于从系统控制器80发送的信息来确认各分析单元60的状态(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的接通/断开(ON/OFF)及动作模式),并对组装至液相色谱仪1的分析单元60进行确定。
当通过装置结构获取部94对在此时间点组装至液相色谱仪1的分析单元60进行确定时,测定控制部93对液相色谱仪1是否处于能够执行第一测定的状态(第一测定状态)进行确认。具体而言,确认送液单元10、自动采样器20、柱温箱30、及吸光度检测器40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为接通(ON),在通常模式下运行,并且除这些之外的分析单元60(在本实施例中为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未组装至(与系统控制器80之间的通信为断开(OFF))液相色谱仪1。
如上所述,在最初的时间点,在所有的分析单元60中,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为接通(ON),在通常模式下运行,因此未处于第一测定状态。具体而言,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成为接通(ON)。在液相色谱仪1的状态与第一测定状态不同的情况下,测定控制部93将此时间点的各分析单元60的状态显示于显示部97的画面,并且强调显示与第一测定状态不同的部分(此处为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为接通(ON),组装至液相色谱仪1),促使分析者确认。强调显示例如可采用与其他颜色不同的颜色的显示或闪烁显示等方法。
分析者对显示液相色谱仪1的状态与第一测定状态不同的画面进行确认,变更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65的设定,以使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向软开关66的输入操作有效。当变更设定时,软开关66点亮为白色。当分析者在所述状态下按下软开关66时,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切换为断开(OFF),另外,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的软开关66的点亮颜色从白色变化为红色。由此,实现第一测定状态。也可在按下软开关66之后,使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65的设定无效。
当分析者再次指示开始第一测定时,装置结构获取部94重新获取组装至液相色谱仪1中的分析单元60的状态。然后,测定控制部93当确认到其状态与第一测定状态一致时,根据方法文件1中记载的测定条件对液体试样进行测定。测定自身的流程与以往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测定控制部93当完成第一测定后,将通过第一测定获取的数据保存于存储部91,并且在显示部97的画面显示测定完成。分析者当确认到此情况后,继而指示开始第二测定。
当指示开始第二测定时,测定控制部93读出存储部91中保存的方法文件2,对执行第二测定所需的分析单元60的结构(送液单元10、自动采样器20、柱温箱30、及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进行确定。
当通过测定控制部93确定执行测定所需的分析单元60的结构时,装置结构获取部94获取组装至液相色谱仪1的分析单元60的状态。继而,测定控制部93确认液相色谱仪1是否处于能够执行第二测定的状态(第二测定状态)。具体而言,确认送液单元10、自动采样器20、柱温箱30、及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为接通(ON),并且这些分析单元在通常模式下运行,并且除这些以外的分析单元60(此处为吸光度检测器40)未组装(与系统控制器80之间的通信为断开(OFF))至液相色谱仪1。
在此时间点,液相色谱仪1处于第一测定状态。因此,测定控制部93判定为液相色谱仪1的状态与第二测定状态不一致。然后,将此时间点的各分析单元60的状态显示于显示部97的画面,并且强调显示与第二测定状态不同的部分(此处吸光度检测器40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为接通(ON),组装至液相色谱仪1,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为断开(OFF),未组装至液相色谱仪1),促使分析者确认。
分析者对显示液相色谱仪1的状态与第二测定状态不同的画面进行确认,变更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65的设定,以使吸光度检测器40向软开关66的输入操作有效。当变更设定时,软开关66点亮为白色。当分析者在所述状态下按下软开关66时,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切换为断开(OFF),另外,吸光度检测器40的软开关66的点亮颜色从白色变化为红色。继而,分析者按下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的软开关66。在实现第一测定状态时,在变更了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65的设定以使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向软开关66的输入操作无效的情况下,使所述设定还原为有效,然后按下软开关66。由此,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被切换为接通(ON),另外,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的软开关66的点亮颜色从红色变化为白色。由此,实现第二测定状态。
当分析者再次指示开始第二测定时,装置结构获取部94重新获取组装至液相色谱仪1的分析单元60的状态。然后,测定控制部93当确认到其状态与第二测定状态一致时,根据方法文件2中记载的测定条件对液体试样进行测定。通过测定而获取的数据被保存于存储部91。如此,第一测定与第二测定此两者完成。
在现有的液相色谱仪中,在变更检测器的情况下,需要更换之前的测定中使用的检测器的单元与下一次的测定中使用的检测器的单元,或者在系统控制器对两个检测器的单元两者进行配线,将之前的测定中使用的检测器的单元的主电源开关关断而切断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进而接通下一次的测定中使用的检测器的单元的主电源开关而建立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在前者的情况下,必须将系统控制器与检测器的单元的配线连接,花费工时。另外,在后者的情况下,必须将手插入至单元的背面或下表面等难以操作的场所来对主电源开关进行操作,作业麻烦。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1中,仅通过按下软开关66便可对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而简便地变更液相色谱仪1的结构。
在完成所述第一测定及第二测定之后,在暂时无进行测定的予定的情况下,可通过以下的程序将分析单元60转移至省电模式。
分析者首先针对在省电模式下运行的分析单元60将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切换为接通(ON)。由于在此时间点处于第二测定状态,因此按下吸光度检测器40的软开关66,将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切换为接通(ON)。其后,当分析者通过经由输入部96的规定操作来指示开始设定省电模式时,装置结构获取部94对组装至液相色谱仪1(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为接通(ON))的分析单元60进行确定。继而,省电模式设定部95针对由装置结构获取部94确定的分析单元60,将设定省电模式的具体内容的画面显示于显示部97。
图5是由省电模式设定部95显示的画面的一例。在所述画面,显示出分析单元60的名称与选择转移至省电模式的对象的动作的栏。具体而言,例如显示出选择送液单元10中的由送液泵121、送液泵122进行的流动相的送液的停止、自动采样器20中的由温度调整部21进行的内部的调温、柱温箱30中的由温度调整部32进行的管柱31的调温、吸光度检测器40中的光源的熄灭与检测器单元内的调温、及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中的光源的熄灭与检测器单元内的调温各自的动作的栏。
在图5的例子中,对于送液单元10及柱温箱30,勾选与分析单元名对应的选择栏。这意味着在送液单元10及柱温箱30中,转移至使向本体61的通电断开(OFF)的关机状态。另一方面,在吸光度检测器40及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中,并非勾选与分析单元名对应的选择栏,而是勾选与本体61的一部分结构(光源、温度调整部)对应的选择栏。这意味着转移至仅停止向本体61的通电的一部分的休眠状态。
当分析者勾选任一选择栏时,省电模式设定部95将所勾选的对象的动作中用于转移至省电模式的前处理(冷却)所需的时间最长的动作显示于冷却时间栏。所谓冷却,例如在送液单元10的情况下,是使由送液泵121、送液泵122输送的流动相的送液流量逐渐降低而成为0的处理。另外,在自动采样器20、柱温箱30、吸光度检测器40、及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的情况下,是使向温度调整部21、温度调整部32的输出逐渐降低而成为0的处理。即,是转移至即使停止从第一电源63向转移至省电模式的各部的通电也不会产生问题的状态的处理。
在设定了省电模式的内容之后,当分析者进行按下决定按钮等操作时,省电模式设定部95对系统控制器80发送使在各分析单元60中所选择的动作停止的命令。在各分析单元60中,基于接收到的命令,停止省电模式的对象的动作。另外,将软开关66熄灭。由此,各分析单元60的动作成为仅经由系统控制器80能够进行控制的状态,对软开关66的操作成为无效。
另外,在所述例子中,送液单元10及柱温箱30转移至关机状态,指示器69的显示从绿色变化为灰色。另一方面,吸光度检测器40及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转移至休眠状态,指示器69从绿色变化为红色。由于自动采样器20持续进行通常模式下的动作,因此指示器69的显示保持为绿色。
当分析者通过规定的操作而指示使各分析单元60的动作从省电模式恢复为通常模式时,省电模式设定部95从系统控制器80向各分析单元60发送恢复为通常模式的命令。在各分析单元60中,当接收到所述命令时,结束省电模式而开始启动处理。所谓启动处理,是指将各分析单元60转移至能够进行测定的状态(通常模式)的处理(例如,自动净化或预热)。所谓自动净化,是指使流动相在液相色谱仪1内的流路流通而使管柱31平衡化的处理。
在各分析单元60中,当接受启动处理的开始指示时,单元控制部62将从第一电源63向本体61的通电切换为接通(ON)(在停止向本体61的通电的情况下)。在各分析单元60中,当完成启动处理时,恢复为通常模式,使向软开关66的操作有效而点亮为白色。
另外,在所述实施例的液相色谱仪1中,在仅进行定型的测定的情况下,不需要变更分析单元60的组合。在此种情况下,设想通过经由各分析单元60的操作面板68的规定的操作使向软开关66的操作保持无效。通过如上所述那样使向软开关66的操作无效,可防止非熟练者在进行测定的情况下错误地对软开关66进行操作。
所述实施例是一例,可根据本发明的宗旨适宜进行变更。
在所述实施例中,使用了吸光度检测器40与差示折射率检测器50作为检测器的单元,但也可使用其他单元(例如,荧光检测器、导电率检测器)。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在系统控制器80对多个检测器的单元进行配线,对组装在液相色谱仪1的检测器的单元进行切换,但也可对多个其他种类的单元进行配线,在对组装在液相色谱仪1的单元进行切换时也可采用所述相同的结构。
所述实施例是液相色谱仪,但与所述实施例同样地,在能够执行多个单元的组合不同的测定的各种分析装置中可采用所述相同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例中,通过软开关66的点亮/非点亮来显示向软开关66的操作的有效/无效,根据点亮时的颜色来显示与系统控制器80的通信的接通/断开(ON/OFF),但也可与软开关66分开地设置显示这些状态的显示部。另外,在所述实施例中,针对每一分析单元60,通过操作面板68中的操作来对向软开关66的操作的有效/无效进行切换,但也可从控制/处理部90经由系统控制器80一并切换所有分析单元60的软开关66的操作的有效/无效。
[形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以上所述的多个例示性的实施例是以下形态的具体例。
(第一项)
本发明的一形态的分析装置包括:
系统控制器;
多个分析单元,分别具有对向所述分析单元的通电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的主电源开关、及与所述主电源开关分开设置并对与所述系统控制器的通信的接通/断开(ON/OFF)进行切换的软开关;以及
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设定对所述分析单元所具有的所述软开关的操作的有效/无效。
第一项的分析装置包括:系统控制器、与所述系统控制器连接的多个分析单元、以及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在利用所述分析装置进行测定时,分析者对用于测定的分析单元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是否已建立进行确认。在未建立所述通信的情况下,通过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将对所述分析单元所具有的软开关的操作设定为有效,对软开关进行操作来建立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另外,对于不用于测定的分析单元,也同样地通过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将对所述分析单元所具有的软开关的操作设定为有效,对软开关进行操作来切断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
在第一项的分析装置中,仅通过对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与软开关进行操作来建立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或者,对不使用的分析单元的软开关进行操作来切断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无需变更分析单元与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配线、或对处于难以操作的场所的分析单元的主电源进行操作便可简便地变更单元的结构。另外,通过在熟练者进行分析单元的组合不同的测定的情况下将对软开关的输入操作设定为有效,在非熟练者仅利用预先决定的分析单元的组合进行测定的情况下将对软开关的输入操作设定为无效,可避免非熟练者对软开关的误操作。
(第二项)
根据第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
还包括通信状态显示部,
所述通信状态显示部设置于所述多个分析单元各者,显示所述分析单元与所述系统控制器的通信的接通/断开(ON/OFF)的状态。
在第二项的分析装置中,可简便地确认各分析单元与系统控制器的通信状态。
(第三项)
根据第一项或第二项所述的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分析单元分别还包括软开关状态显示部,
所述软开关状态显示部显示对所述分析单元的软开关的操作的有效/无效的状态。
在第三项的分析装置中,通过确认软开关状态显示部,可简便地确认对软开关的操作的有效/无效。
(第四项)
根据第一项至第三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分析单元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在通常模式与省电模式下运行,
所述系统控制器包括省电模式设定部,
所述省电模式设定部接受从外部输入的第一规定的输入,对所述一部分或全部的分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发送使所述分析单元在省电模式下运行的第一控制信号,接受从外部输入的第二规定的输入,对所述一部分或全部的分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发送使所述分析单元在通常模式下运行的第二控制信号。
(第五项)
根据第四项所述的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一部分或全部的分析单元还包括动作模式显示部,
所述动作模式显示部显示所述分析单元的动作模式是省电模式与通常模式中的哪一个。
在第四项的分析装置中,在利用系统控制器进行的控制下,使分析单元在省电模式下运行,可抑制分析待机时等的消耗电力。另外,在第五项的分析装置中,通过确认动作模式显示部,可简便地确认所述分析单元是在省电模式下运行还是在通常模式下运行。
(第六项)
根据第一项至第五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分析装置是包括送液单元、自动采样器、柱温箱及检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所述分析单元的液相色谱仪。
如第六项所记载,第一项至第五项的分析装置的结构可适合地用于液相色谱仪。

Claims (6)

1.一种单元型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系统控制器;
多个分析单元,分别具有对向所述分析单元的通电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主电源开关、及与所述主电源开关分开设置并对与所述系统控制器的通信的接通/断开进行切换的软开关;以及
软开关操作模式设定部,设定对所述分析单元所具有的所述软开关的操作的有效/无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型分析装置,其中,还包括通信状态显示部,
所述通信状态显示部设置于所述多个分析单元各者,显示所述分析单元与所述系统控制器的通信的接通/断开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元型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分析单元分别还包括软开关状态显示部,
所述软开关状态显示部显示对所述分析单元的软开关的操作的有效/无效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元型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分析单元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在通常模式与省电模式下运行,
所述系统控制器包括省电模式设定部,
所述省电模式设定部接受从外部输入的第一规定的输入,对所述一部分或全部的分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发送使所述分析单元在省电模式下运行的第一控制信号,接受从外部输入的第二规定的输入,对所述一部分或全部的分析单元中的至少一个发送使所述分析单元在通常模式下运行的第二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元型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一部分或全部的分析单元还包括动作模式显示部,
所述动作模式显示部显示所述分析单元的动作模式是省电模式与通常模式中的哪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元型分析装置,其中,是包括送液单元、自动采样器、柱温箱及检测单元中的至少一个作为所述分析单元的液相色谱仪。
CN202211470888.6A 2022-01-31 2022-11-23 单元型分析装置 Pending CN11651986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2610A JP2023111011A (ja) 2022-01-31 2022-01-31 ユニット型分析装置
JP2022-012610 2022-01-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9863A true CN116519863A (zh) 2023-08-01

Family

ID=87406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70888.6A Pending CN116519863A (zh) 2022-01-31 2022-11-23 单元型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3785A1 (zh)
JP (1) JP2023111011A (zh)
CN (1) CN116519863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43785A1 (en) 2023-08-03
JP2023111011A (ja) 2023-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58030B (zh) 自动分析装置
JP453842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060145950A1 (en) Automatic analyzer
US20110302997A1 (en) Liquid chromatograph apparatus
US6029495A (en) Analyzing system
JPH09171022A (ja) 分析測定装置における交換可能な部品を識別する装置
EP1544612A1 (en) Chromatography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EP3789770B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JP2007225420A (ja) オートサンプラ及び分析システム
JP2020094843A (ja) 検体分析システム、起動コントローラ、検体分析装置の起動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221458B2 (ja) 検体の注入状態を判定する方法
JP2024009363A (ja) 分析装置
CN116519863A (zh) 单元型分析装置
JP399094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2784514A1 (en) Reagent supply apparatus, sample analyzer, method for supplying reagent and storage medium
JP6990902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US20200158698A1 (en) Controlling apparatus for liquid chromatograph,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quid chromatograph, and liquid-chromatographic analyzing system
US11953475B2 (en) Absorbance detector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
CN110967439A (zh)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及液相色谱分析装置
CN113325123B (zh) 气相色谱仪
CN113237986B (zh) 液相色谱仪及分析执行方法
JP3854716B2 (ja) 液体クロマトグラフ
EP3998482A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WO2012035879A1 (ja) クロマトグラフ装置
CN113508294A (zh) 分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