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16554A -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16554A
CN116516554A CN202211650620.0A CN202211650620A CN116516554A CN 116516554 A CN116516554 A CN 116516554A CN 202211650620 A CN202211650620 A CN 202211650620A CN 116516554 A CN116516554 A CN 1165165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nozzle
valve
weft insertion
flow rate
valv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5062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名木启一
山和也
太磨俊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dakom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udakom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165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165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26Air supply system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26Air supply systems
    • D03D47/3033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8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 D03D47/3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wherein the weft itself is projected into the shed by gas jet
    • D03D47/3006Construction of the nozzles
    • D03D47/3013Main nozz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在具备引纬装置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中,引纬用的第一主喷嘴经由第一配管与第一阀装置连接,并且作为辅助主喷嘴的第二主喷嘴经由比第一配管短的第二配管与第二阀装置连接,在引纬装置中贯穿从喷射开始时机起的喷射期间使各阀装置为打开状态并向各主喷嘴供给压缩空气,在该空气喷射式织机中能够防止残留压力对纬纱的损伤,并且抑制对引纬造成不良影响的引纬时的纬纱的纱线姿势的紊乱。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空气喷射式织机中,在以喷射开始时机为起点而预先设定的初始喷射期间,使第二阀装置的动作状态为供给比喷射的稳定状态的流量亦即稳定流量少的流量的状态亦即少流量状态。

Description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引纬装置的空气喷射式织机,该空气喷射式织机中的引纬装置包含引纬用的第一主喷嘴以及配置于第一主喷嘴的上游侧且作为辅助主喷嘴发挥功能的第二主喷嘴,第一主喷嘴经由第一配管与第一阀装置连接,并且第二主喷嘴经由比第一配管短的第二配管与第二阀装置连接,其中,该引纬装置贯穿从预先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起的喷射期间使各阀装置为打开状态并向各主喷嘴供给压缩空气。
背景技术
作为空气喷射式织机中的引纬装置,例如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引纬装置。该引纬装置除了具备主要有助于纬纱的引纬的主喷嘴之外,还具备相比该主喷嘴配置于引纬方向的上游侧且作为辅助主喷嘴的引纬的辅助主喷嘴发挥功能的串联喷嘴。即,在该引纬装置中,主喷嘴和串联喷嘴协作进行一次引纬。
此外,在一般的织机中,主喷嘴设置在安装筘的筘架上,该筘架在织造中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上进行摆动运动。另一方面,辅助主喷嘴由经由托架等相对于织机的框架竖立设置的轴支撑,并且在织机上固定地设置。
并且,引纬装置具备电磁阀,该电磁阀与主喷嘴及辅助主喷嘴分别对应地设置,用于在上述的引纬中控制压缩空气向主喷嘴及辅助主喷嘴的供给。而且,在该引纬装置中,各电磁阀经由配管而与对应的主喷嘴或辅助主喷嘴连接。在此基础上,贯穿从预先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起的喷射期间使各电磁阀为打开状态,由此对主喷嘴及辅助主喷嘴供给压缩空气,执行上述的引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960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亦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在一般的织机中,引纬装置构成为,从电磁阀至辅助主喷嘴的配管比至主喷嘴的配管长。而且,根据该结构,从辅助主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上升比主喷嘴的压力的上升平缓,其结果,具有抑制被引纬的纬纱的纱线姿势的紊乱的优点。
但是,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辅助主喷嘴侧,直至配管内的残留压力完全释放尽为止的时间变长,因此存在纬纱受到损伤的问题。更详细而言,即使在上述喷射期间设为打开状态的电磁阀在喷射结束时机设为关闭状态,在该时刻也成为在至主喷嘴及辅助主喷嘴的配管内残留有压缩空气(残留压力)的状态,因此直至该残留压力完全释放尽为止,对与主喷嘴及辅助主喷嘴相连的纬纱会作用与该压力对应的气流。并且,由该残留压力产生的气流所作用的时间成为与该配管的长度对应的时间。因此,在如上所述地至辅助主喷嘴的配管较长的结构中,在辅助主喷嘴侧,由残留压力产生的气流长时间地作用于纬纱,因此有时会产生纬纱由此受到损伤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一直以来公知的织机中,也存在将引纬装置构成为,从电磁阀至辅助主喷嘴的配管比主喷嘴侧的配管短的结构。而且,在该结构中,难以产生如上所述地纬纱因残留压力所产生的气流而受到损伤的问题。然而,在该结构中,与上述的辅助主喷嘴侧的配管较长的情况相反,从辅助主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上升比主喷嘴的压力的上升急剧,因此作为其结果,有时产生被引纬的纬纱的纱线姿势的紊乱而对引纬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备引纬装置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中提供能够抑制对引纬带来不良影响的引纬时的纬纱的纱线姿势的紊乱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上述引纬装置为了防止纬纱因残留压力受到损伤而构成为辅助主喷嘴侧的配管比主喷嘴侧的配管短。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以具备引纬装置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为前提,该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包含引纬用的第一主喷嘴以及配置于第一主喷嘴的上游侧且作为辅助主喷嘴发挥功能的第二主喷嘴,第一主喷嘴经由第一配管与第一阀装置连接,并且第二主喷嘴经由比第一配管短的第二配管与第二阀装置连接,上述引纬装置贯穿从预先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起的喷射期间使各阀装置为打开状态并向各主喷嘴供给压缩空气。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引纬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以上述结构为前提的具备引纬装置的空气喷射式织机中,在以喷射开始时机为起点预先设定的初始喷射期间,使第二阀装置的动作状态为供给比喷射的稳定状态的流量亦即稳定流量少的流量的状态亦即少流量状态。
此外,此处所说的第二阀装置的“动作状态”是指对阀装置机械式地决定的状态(打开状态)。即,该动作状态如上述的“供给流量的状态”那样以与流量的关系表示该状态,但不是基于与从阀装置实际供给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实际的流量)的关系的状态,而是指作为该阀装置的动作的结果的机械式的打开状态亦即成为能够供给预先设想流量(设想流量)的打开状态的状态。
更详细而言,阀装置在上述喷射开始时机动作,成为所设定的机械式的打开状态,但上述实际的流量并不是瞬间成为与该阀装置的打开状态相应的上述设想流量,而是经过逐渐增加的过程而达到上述设想流量。这样,即使阀装置是根据上述设想流量而设定的机械式的打开状态,关于上述实际的流量,该状态也包含供给比上述设想流量少的上述流量的状态。其中,在本发明中说明的阀装置的“动作状态”不是基于这样的变化的上述实际的流量的状态,只不过是指成为以与上述设想流量的关系决定的机械式的打开状态的阀装置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稳定流量”是指如上述那样喷射的稳定状态下的流量,更详细而言是指在各个主喷嘴中该喷射成为稳定状态时的从与该主喷嘴对应的阀装置供给的流量。而且,该喷射的稳定状态是指在引纬期间从阀装置向主喷嘴供给的上述实际的流量成为上述设想流量的状态。
再有,关于在上述内容中说明的“(预先设定的)初始喷射期间”,该初始喷射期间是如上所述地以对第二阀装置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为起点的期间,考虑与引纬相关的各个条件来决定该期间(终点)。此外,该各个条件是指,相对于关于第一阀装置的喷射开始时机以怎样的关系设定关于第二阀装置的喷射开始时机、向第二阀装置供给的压缩空气的设定压力、织机(主轴)的设定转数、对从第一主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上升特性产生较大影响的上述第一配管的长度等。
并且,在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中,第二阀装置构成为,能够在供给喷射的稳定状态的流量亦即稳定流量的状态与供给比该稳定状态少的流量的状态亦即少流量状态之间变更动作状态。而且,该引纬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存储器,其存储以喷射开始时机为起点预先设定的初始喷射期间;以及控制装置,其切换第二阀装置的动作状态,并且使初始喷射期间的第二阀装置的动作状态为少流量状态。
并且,在本发明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中,也可以使该引纬装置具备配置于第二主喷嘴的上游侧且与第三阀装置连接的第三主喷嘴,该第三阀装置设为贯穿喷射期间供给稳定流量的状态。再有,在本发明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中,也可以以第二阀装置相对于第二主喷嘴一体地设置的方式构成该引纬装置。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引纬装置构成为,配置于第一主喷嘴(主喷嘴)的上游侧的作为辅助主喷嘴的第二主喷嘴用比第一主喷嘴侧的配管(第一配管)短的配管(第二配管)与对应的第二阀装置连接。因此,根据该结构,难以产生上述的因第二主喷嘴(第二配管)侧的残留压力而导致纬纱受到损伤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在本发明中,在以喷射期间的开始时刻亦即喷射开始时机为起点的上述初始喷射期间,第二阀装置的动作状态设为供给比上述稳定流量少的流量的状态亦即少流量状态。由此,在该初始喷射期间,与如现有的引纬装置那样构成为第二阀装置的动作状态贯穿喷射期间成为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的情况相比,向第二主喷嘴供给的压缩空气的供给流量比上述稳定流量少。因此,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由于从该第二主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上升在初始喷射期间变得平缓,所以能够抑制被引纬的纬纱的纱线姿势的紊乱,能够尽量防止给引纬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
并且,在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中,由于使与相比上述第二主喷嘴配置于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第三主喷嘴)连接的第三阀装置贯穿上述喷射期间成为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因而能够在整体上简化引纬装置的结构。
更详细而言,在引纬装置在第一主喷嘴的上游侧具备两个以上的辅助主喷嘴的情况下,即使不是将其全部设为上述的第二主喷嘴(与第二阀装置连接的辅助主喷嘴),而是在将位于下游侧的(数量少于总数的)辅助主喷嘴设为上述的第二主喷嘴之后,使剩余的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为上述的与第三阀装置连接的第三主喷嘴,也能够得到本发明的目的效果。
而且,该第三阀装置如上所述地仅以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构成,由于是仅切换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的简单的电磁阀即可,因而与构成为能够变更供给流量的第二阀装置相比,其结构简单。因此,在具备两个以上的辅助主喷嘴的情况下,与使全部的辅助主喷嘴为上述的第二主喷嘴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加简化引纬装置的结构。
再有,在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中,以第二阀装置相对于第二主喷嘴一体地设置的方式构成引纬装置,从而更难以产生上述的因残留压力而纬纱受到损伤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能够抑制上述的纱线姿势的紊乱的效果方面,本发明更有效地做出贡献。
更详细而言,以与第二主喷嘴连接的第二阀装置相对于第二主喷嘴一体地设置的方式构成引纬装置,在第二主喷嘴侧,与第二阀装置设置于相对于第二主喷嘴分离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连接第二主喷嘴和第二阀装置的第二配管极短。而且,在该情况下,更加难以产生纬纱因该第二配管内的残留压力而受到损伤的问题。
但是,像这样缩短第二配管,从而在第二主喷嘴侧的从喷射开始起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上升变得更急剧。因此,将能够使在第二主喷嘴侧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的上升平缓的本发明应用于像这样构成的引纬装置,从而在能够抑制上述的纱线姿势的紊乱的效果方面,本发明更有效地发挥功能(贡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的引纬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视俯视图。
图4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1中的引纬装置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阀装置、第二阀装置以及第三阀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时序图、以及示出从第一主喷嘴、第二主喷嘴以及第三主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波形的图。
符号说明
1—空气喷射式织机,2—支撑架,3—引纬装置,5—撑条,F—织机的框架,R—筘,RH—筘架,MS—主轴,EN—编码器,N1—主喷嘴(第一主喷嘴),N2—辅助主喷嘴,V1—用于主喷嘴的阀装置(第一阀装置),V2—用于辅助主喷嘴的阀装置,H1—配管(第一配管),H2—喷嘴侧流路(第二配管),20—第二主喷嘴,21—第二阀装置,22—稳定流量用阀,22a—阀芯,22b—阀芯驱动部,22b1—柱塞,22b2—主体,23—少流量用阀,23a—阀芯,23b—阀芯驱动部,23b1—柱塞,23b2—主体,23c—阀壳部,23c1—阀座,23c2—收纳空间,23c3—流入流路,23c4—流出流路,25—喷嘴主体部,25a—贯通孔,25b—主流路,25c—环状流路,25d—导入流路,25e—管接头,25f—连通流路,25g—环状端面(阀座),25h—导出流路,25k—副流路,26—管部,27—导纱器,28—安装部件,30—第三主喷嘴,31—第三阀装置,31a—阀芯,31b—阀芯驱动部,31b1—柱塞,31b2—主体,35—喷嘴主体部,35a—贯通孔,35b—主流路,35c—环状流路,35d—导入流路,35e—管接头,35f—连通流路,35g—环状端面(阀座),36—管部,37—导纱器,38—安装部件,40—引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41—存储器,42—输入设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6,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作为前提的空气喷射式织机1中的引纬装置3,示出该引纬装置3中的主喷嘴的周边部分。而且,如附图所示,该引纬装置3除了具备主要有助于纬纱的引纬的作为主喷嘴的第一主喷嘴N1之外,作为辅助该第一主喷嘴N1的引纬的目的,还具备相比第一主喷嘴N1配置于引纬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的辅助主喷嘴N2。
此外,在图示例子中,该引纬装置3是具备多个第一主喷嘴N1的多色的引纬装置3。再有,在该引纬装置3中,相对于各第一主喷嘴N1对应地设置有两个辅助主喷嘴N2、N2的组。关于该各组中的两个辅助主喷嘴N2、N2,以下,将配置于引纬方向的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设为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将设置于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设为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
另外,在该引纬装置3中,各第一主喷嘴N1设置在安装筘R的筘架RH上,该筘架RH在织造中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上进行摆动运动。另一方面,在图示例子中,各组的两个辅助主喷嘴N2、N2由撑条5连结,并经由该撑条5被立设于织机的框架F上的支撑架2支撑。即,各辅助主喷嘴N2在织机上固定地设置。此外,在各组中,上游侧及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N2配置为在其轴线方向上排列,并且在沿其轴线方向观察时轴心一致。在此基础上,各辅助主喷嘴N2以使其轴线指向对应的第一主喷嘴N1的后端的形式设置。
并且,引纬装置3具备阀装置,该阀装置包含为了控制压缩空气分别向第一主喷嘴N1及辅助主喷嘴N2的供给而与各主喷嘴对应地设置的电磁阀(电磁开闭阀)。
更详细而言,用于第一主喷嘴N1的阀装置V1是在本发明中说明的第一阀装置,以与多个第一主喷嘴N1分别对应的形式设置有多个。并且,第一主喷嘴N1设置在被摆动驱动的筘架RH上,与此相对,该各第一阀装置V1以相对于织机的框架F安装的形式固定设置。而且,该各第一阀装置V1经由作为第一配管的配管H1与对应的第一主喷嘴N1连接。
并且,用于辅助主喷嘴N2的阀装置V2以与各辅助主喷嘴N2对应的形式设置有多个。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阀装置V2与对应的各辅助主喷嘴N2一体地设置,对此在下文中说明详细内容。因此,将像这样相对于辅助主喷嘴N2一体地设置的阀装置V2与辅助主喷嘴N2连接的配管比将上述筘架RH上的第一主喷嘴N1与框架F上的第一阀装置V1连接的配管H1短。
而且,在如上构成的引纬装置3中,在各织造循环中,相对于所选择的第一主喷嘴N1以及与其对应的辅助主喷嘴N2设置的各阀装置V1、V2在预先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成为打开状态,从而对该第一主喷嘴N1以及各辅助主喷嘴N2供给压缩空气,从第一主喷嘴N1以及各辅助主喷嘴N2喷射压缩空气而对纬纱进行引纬。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关于使该各阀装置V1、V2为打开状态的喷射开始时机,以如下方式设定各自的喷射开始时机:首先开始从第一主喷嘴N1喷射压缩空气,接着按照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最后为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的顺序开始压缩空气的喷射。
在具备如上构成的引纬装置3的空气喷射式织机1中,在本发明中,该引纬装置3构成为,相对于与各第一主喷嘴N1对应的辅助主喷嘴N2设置的阀装置V2包含第二阀装置,该第二阀装置除了能够形成供给辅助主喷嘴N2的喷射的稳定状态下的流量(稳定流量)的状态之外,还能够形成供给比该稳定流量少的流量的状态(少流量状态)。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该第二阀装置的动作状态在以上述喷射开始时机为起点而预先设定的初始喷射期间成为上述少流量状态。
在此基础上,本实施例是相对于各组的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设置的阀装置V2为上述的第二阀装置21的例子。因此,该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相当于在本发明中说明的第二主喷嘴20。另一方面,关于相对于各组中的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设置的阀装置V2,该阀装置V2成为构成为能够形成的动作状态仅为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的阀装置(第三阀装置)31。而且,该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在结构上是相同的辅助主喷嘴,但不是第二主喷嘴20而是第三主喷嘴30。
关于该各组中的两个辅助主喷嘴N2、N2(第二主喷嘴20以及第三主喷嘴30)各自通用的结构,由于其结构自身与公知的结构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但第二主喷嘴20及第三主喷嘴30以与各自的主喷嘴对应的形式,以被供给压缩空气的喷嘴主体部25、35为主体而构成。
并且,第二主喷嘴20以及第三主喷嘴30构成为包含:分别装配于对应的喷嘴主体部25、35的导纱器27、37;以及以在一端部分别嵌插于该喷嘴主体部25、35的形式与喷嘴主体部25、35一体地设置的管部26、36。而且,在与各个主喷嘴对应的喷嘴主体部25、35以与内装导纱器27、37的一部分的贯通孔25a、35a连通的形式形成有压缩空气的供给流路。此外,关于该喷嘴主体部25、35,将在织机上朝向上侧的面称为上表面,将朝向下侧的面称为下表面,将朝向引纬方向的下游侧的面称为前表面,将朝向上游侧的面称为后表面。再有,将除该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前表面、后表面以外的两个面即与贯通孔25a、35a的贯通方向平行的面称为侧面。
关于这样的第二主喷嘴20及第三主喷嘴30,首先,关于相对于该第三主喷嘴30设置的第三阀装置31,该第三阀装置31相对于对应的第三主喷嘴30的喷嘴主体部35一体地设置。关于设置该第三阀装置31的喷嘴主体部35,如上所述地在该喷嘴主体部35形成有压缩空气的供给流路。
该供给流路构成为具有:主流路35b,其与贯通孔35a连通;环状(截面呈甜甜圈状)的环状流路35c,其形成于该主流路35b的周围;以及导入流路35d,其流入(导入)从压缩空气的供给源(省略图示)供给的压缩空气。并且,该供给流路构成为具有在喷嘴主体部35的侧面开口且以将主流路35b以及环状流路35c连通的方式形成的连通流路35f。
关于该供给流路,更详细而言,连通流路35f是以在喷嘴主体部35的两个上述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开口的方式形成的流路,且成为以在与该上述一个侧面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上贯穿设置的形式形成的流路。并且,该连通流路35f的内径成为与如上所述地与该连通流路35f连通的环状流路35c的外侧的直径大致一致的大小。此外,该环状流路35c是如上所述地在主流路35b的周围(以包围主流路35b的方式)形成的流路。因此,该连通流路35f的内径当然比主流路35b的内径大。
并且,主流路35b形成为沿上述宽度方向延伸,在其一端侧与连通流路35f连通,并且在另一端如上所述地与贯通孔35a连通,使该贯通孔35a与连通流路35f连通。由此,在供给流路中,由该主流路35b将连通流路35f与贯通孔35a连通。此外,与该主流路35b连通的贯通孔35a是内装第三主喷嘴30的导纱器37且与管部36相连的部分(流路)。因此,主流路35b的内径(流路直径)成为能够实现预先设定的设想流量且以实现期望的引纬的方式决定的流量(上述稳定流量)的压缩空气的供给的程度的大小。另外,在图示例子中,该主流路35b的一端侧的部分的直径形成为比其以外的部分的直径稍大。
并且,环状流路35c作为如上所述地在主流路35b的周围形成环状的流路而形成。而且,该环状流路35c如上所述地在其一端与连通流路35f连通地形成。并且,该环状流路35c形成为,在上述宽度方向上,其另一端位于该主流路35b的中间部附近。此外,该环状流路35c如上所述地包围主流路35b地形成,其内侧的直径当然比主流路35b的内径大。因此,在喷嘴主体部35中,在该环状流路35c的与连通流路35f连通的连通端以及主流路35b的与连通流路35f连通的连通端之间存在在连通流路35f露出的环状的端面(环状端面)35g。
并且,导入流路35d以在喷嘴主体部35的上述前表面开口并且与环状流路35c的上述另一端侧的部分连通的方式形成。而且,在该导入流路35d安装有与用于供给压缩空气的供给管连接的管接头35e。
并且,如上所述,相对于像这样构成的喷嘴主体部35设置的第三阀装置31是构成为其能够形成的动作状态仅是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的阀装置,在结构上与第一阀装置V1相同,由一般的电磁阀构成。但是,在本实施例的第三阀装置31中,除了圆盘状的阀芯31a以及驱动该阀芯31a的部分即阀芯驱动部31b以外的部分由喷嘴主体部35的一部分构成。换言之,喷嘴主体部35的一部分兼作第三阀装置31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在像这样构成的第三阀装置31中,阀芯驱动部31b以相对于喷嘴主体部35的上述一个侧面固定的形式安装。
此外,该阀芯驱动部31b相对于喷嘴主体部35的安装经由安装部件38进行。详细而言,该安装部件38以覆盖喷嘴主体部35的上述一个侧面中的连通流道35f所开口的部分的形式安装于上述一个侧面。并且,在该安装部件38中的覆盖连通流路35f(开口部分)的板状的部分,在当沿上述宽度方向观察时中心与连通流路35f(主流路35b)一致的位置,形成有内径比连通流路35f的内径小的贯通孔。
并且,在阀芯驱动部31b,以从主体31b2突出的形式具备由内置于主体31b2的螺线管(省略图示)而在轴线方向上被位移驱动的柱塞31b1。而且,阀芯31a安装于该柱塞31b1的前端。在此基础上,阀芯驱动部31b以使柱塞31b1插通于安装部件38的上述贯通孔的形式安装于安装部件38,该安装部件38如上所述地安装于喷嘴主体部35。
因此,在像这样阀芯驱动部31b安装于安装部件38的状态(安装状态)下,阀芯31a位于喷嘴主体部35中的连通流路35f内。而且,在该上述安装状态下,阀芯31a成为其一个端面与喷嘴主体部35中的环状端面35g对置并且另一个端面与安装部件38对置的状态。另外,安装部件38中的上述贯通孔的内径当然比(插通的)柱塞31b1的外径大,但比阀芯31a的外径小。
此外,该阀芯31a的外径成为与连通流路35f的内径大致相同(稍小)的大小。再有,该阀芯31a的厚度尺寸比上述宽度方向上的连通流路35f的大小小。因此,在上述安装状态下,阀芯31a能够以将其外周面被连通流路35f的内周面引导的形式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滑动。而且,该阀芯31a的滑动被喷嘴主体部35中的环状端面35g和安装部件38限制。在此基础上,该阀芯31a的厚度尺寸成为如下大小:在阀芯31a向安装部件38侧滑动并与安装部件38抵接的状态下,在该阀芯31a与环状端面35g之间形成上述稳定流量的压缩空气能够流动的程度的间隙。
而且,在如上所述地以阀芯驱动部31b安装于喷嘴主体部35的形式构成的第三阀装置31中,若柱塞31b1被驱动而成为阀芯31a与环状端面35g抵接的状态,则与导入流路35d连通的环状流路35c以及与内装导纱器37的贯通孔35a连通的主流路35b成为被阀芯31a分离的状态(非连通状态)。由此,即使在经由导入流路35d向环状流路35c供给了压缩空气的状态下,该压缩空气也不会向主流路35b侧流动,不会进行来自第三主喷嘴30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因此,在该结构中,喷嘴主体部35的环状端面35g作为第三阀装置31的阀座发挥功能。
并且,若柱塞31b1被驱动而成为阀芯31a与安装部件38抵接的状态,则在阀芯31a与环状端面35g之间产生上述的间隙,成为环状流路35c与主流路35b连通的状态(连通状态)。由此,经由导入流路35d供给到环状流路35c的压缩空气向主流路35b侧流动,从而会从第三主喷嘴30喷射压缩空气。而且,在该喷射的稳定状态下,成为从第三主喷嘴30喷射上述稳定流量的压缩空气的状态。此外,像这样成为阀芯31a与安装部件38抵接的状态而主流路35b以上述稳定流量的压缩空气能够流动的大小的间隙而与供给侧连通的第三阀装置31的状态是上述的“(能够形成的)动作状态成为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的状态。
接下来,关于相对于第二主喷嘴20设置的第二阀装置21,该第二阀装置21也相对于对应的第二主喷嘴20的喷嘴主体部25一体地设置。此外,该第二主喷嘴20的喷嘴主体部25中的供给流路也包含以与第三主喷嘴30的喷嘴主体部35中的供给流路的连通流路35f、主流路35b、环状流路35c以及导入流路35d相同的形式形成的连通流路25f、主流路25b、环状流路25c以及导入流路25d。并且,在供给流路内存在在连通流路25f露出的环状端面25g。再有,在第二主喷嘴20中,也相对于喷嘴主体部25中的导入流路25d安装有管接头25e。
在此基础上,第二阀装置21构成为如上所述地能够在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与上述少流量状态之间变更其动作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其能够形成的动作状态通过组合不同的两个电磁阀来构成。而且,该两个电磁阀是构成为能够形成的动作状态仅是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的电磁阀(稳定流量用阀)22、以及构成为能够形成的动作状态仅为上述少流量状态的电磁阀(少流量用阀)23。
此外,该稳定流量用阀22在结构上与第三阀装置31相同,由包含主体22b2及由内置于主体22b2的螺线管被位移驱动的柱塞22b1的阀芯驱动部22b、安装于阀芯驱动部22b中的柱塞22b1的前端的阀芯22a、以及除阀芯驱动部22b以外的部分且兼作稳定流量用阀22的一部分的部分亦即喷嘴主体部25的一部分构成。而且,该稳定流量用阀22也与第三阀装置31相同,成为阀芯驱动部22b(主体22b2)经由安装部件28安装于喷嘴主体部25的形式。而且,在稳定流量用阀22中,阀芯22a也能够在连通流路25f内在上述宽度方向上滑动。
并且,少流量用阀23也与稳定流量用阀22相同地构成为包含:阀芯驱动部23b,其包含主体23b2及由内置于主体23b2的螺线管在轴线方向上被位移驱动的柱塞23b1;以及阀芯23a,其安装于该阀芯驱动部23b中的柱塞23b1的前端。
其中,稳定流量用阀22构成为收纳阀芯22a,并且形成阀座(环状端面)25g的部分是喷嘴主体部25的一部分,但少流量用阀23构成为包含与喷嘴主体部25分体的阀壳部23c,在该阀壳部23c形成阀座23c1且收纳阀芯23a。即,少流量用阀23通过组合阀芯驱动部23b和阀壳部23c来构成。
关于该阀壳部23c,更详细而言,阀壳部23c是呈厚度较厚的那样的块状部件。而且,在该阀壳部23c形成有:收纳空间23c2,其收纳阀芯23a;流入流路23c3,其与该收纳空间23c2连通并且被供给来自供给源的压缩空气;以及流出流路23c4,其与收纳空间23c2连通并且用于使从流入流路23c3流入收纳空间23c2的压缩空气流出。
其中,收纳空间23c2作为仅在阀壳部23c的厚度方向上的两端面中的一个端面开口的有底的孔并以在上述厚度方向上贯穿设置的形式形成。此外,该收纳空间23c2形成为在沿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呈圆形状,并且其内径为比阀芯23a的外径稍大(大致相同)的大小。再有,该收纳空间23c2形成为其底面的位置在上述厚度方向上的阀壳部23c的大致中间部附近。即,在上述厚度方向上,该收纳空间23c2的大小(深度尺寸)为阀壳部23c的一半左右。其中,该收纳空间23c2的深度尺寸当然比要收纳的阀芯23a的厚度尺寸大。
并且,流出流路23c4形成为,在阀壳部23c的两端面中的另一个端面开口并且与收纳空间23c2连通。并且,在沿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该流出流路23c4形成于使该流路的中心与收纳空间23c2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其中,该流出流路23c4的内径(流路直径)当然比收纳空间23c2的内径小,成为能够实现比上述稳定流量少的流量(少流量)的压缩空气的供给的程度的大小。而且,在该阀壳部23c中,收纳空间23c2的底面中的除了流出流路23c4开口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成为阀座23c1。
并且,流入流路23c3在收纳空间23c2的半径方向上与流出流路23c4分离的位置以在阀壳部23c的上述另一个端面开口且与流出流路23c4平行的方式形成。此外,该流入流路23c3形成为,在上述厚度方向观察时,该流路的中心位于收纳空间23c2的周缘附近。因此,流入流路23c3在收纳空间23c2侧成为其一半左右在上述底面开口的形式。
而且,在少流量用阀23中,阀芯驱动部23b以使阀芯23a位于阀壳部23c中的收纳空间23c2内的形式安装于像这样构成的阀壳部23c。此外,如上所述,阀壳部23c中的收纳空间23c2的上述深度尺寸比阀芯23a的厚度尺寸大。因此,在阀芯驱动部23b安装于阀壳部23c的状态下,阀芯23a能够在该收纳空间23c2内滑动。而且,该滑动被与阀芯23a对置的阀座23c1以及阀芯驱动部23b的主体23b2限制。在此基础上,阀芯23a的厚度尺寸成为如下大小:在阀芯23a向主体23b2侧滑动而与主体23b2抵接的状态下,在该阀芯23a与阀座23c1之间形成上述少流量的压缩空气能够流动的程度的间隙。
而且,像这样以阀芯驱动部23b安装于阀壳部23c的形式构成的少流量用阀23在使阀壳部23c的上述另一个端面与喷嘴主体部25的上述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以相对于喷嘴主体部25固定的形式安装。此外,关于该安装,在上述宽度方向上,以如下配置进行该安装:使阀壳部23c中的流入流路23c3的位置与喷嘴主体部25中的环状流路25c的上述另一端侧的部分的位置(导入流路25d所连通的位置)一致,并且流出流路23c4位于比该流入流路23c3靠喷嘴主体部25中的另一端面侧(与安装稳定流量用阀22的一侧相反一侧)。
在此基础上,在安装该少流量用阀23的喷嘴主体部25形成有使其环状流路25c与阀壳部23c中的流入流路23c3连通的导出流路25h、以及使阀壳部23c中的流出流路23c4与主流路25b连通的副流路25k。此外,该导出流路25h是内径与流入流路23c3大致相同的流路,以使该流路的方向与正交于喷嘴主体部25中的上述上表面的方向(上下方向)一致的形式形成。因此,该导出流路25h的与环状流路25c连通的连通位置是上述宽度方向上的环状流路25c的上述另一端侧的部分的位置,且是在环状流路25c的圆周方向上与导入流路25d所连通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并且,副流路25k是内径与流出流路23c4大致相同的流路,与导出流路25h相同,以使该流路的方向与上述上下方向一致的形式形成。
而且,在第二阀装置21与像这样构成的喷嘴主体部25一体地设置的状态下,少流量用阀23成为如上所述地流出流路23c4由喷嘴主体部25中的副流路25k与主流路25b连通并经由该主流路25b与贯通孔25a连通的状态。并且,在稳定流量用阀22中,如上所述,除阀芯驱动部22b以外的部分由喷嘴主体部25的一部分构成。因此,喷嘴主体部25的主流路25b中的连通流路25f侧的部分成为形成第二阀装置21的一部分的流路(阀侧流路)。换言之,该主流路25b由该第二阀装置21中的阀侧流路和使该阀侧流路与贯通孔25a连通的喷嘴侧的流路(喷嘴侧流路)H2构成。
而且,副流路25k与该喷嘴侧流路H2连通。由此,可以说第二阀装置21利用主流路25b中的喷嘴侧流路H2与第二主喷嘴20中的内装有导纱器27的贯通孔25a连接。因此,该喷嘴侧流路H2相当于在本发明中说明的第二配管。而且,由于该第二配管H2是在一体地设置第二阀装置21的喷嘴主体部25的内部形成的流路,所以与如上所述地将筘架RH上的第一主喷嘴N1和框架F上的第一阀装置V1连接的配管H1相比,明显较短。
并且,在如上构成的第二阀装置21中,在少流量用阀23中的阀芯23a与阀壳部23c中的阀座23c1抵接的状态下,若成为稳定流量用阀22中的阀芯22a与安装部件28抵接的状态,则与上述的第三阀装置31相同,从导入流路25d被供给到环状流路25c的压缩空气经由阀芯22a与阀座(环状端面)25g之间的间隙向主流路25b流入。而且,该第二阀装置21的动作状态是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压缩空气的状态。
另一方面,在稳定流量用阀22中的阀芯22a与阀座25g抵接的状态下,若成为少流量用阀23中的阀芯23a与主体23b2抵接的状态,则如上所述地被供给到环状流路25c的压缩空气在稳定流量用阀22侧不会向主流路25b流入,而是从该环状流路25c经由导出流路25h向少流量用阀23的流入流路23c3流入。而且,在少流量用阀23侧,流入该流入流路23c3的压缩空气经由阀芯23a与阀座23c1之间的间隙向流出流路23c4流入。在此基础上,在该流出流路23c4中流动的压缩空气经由副流路25k向主流路25b流入。这样,在该第二阀装置21的动作状态下,被供给的压缩空气不经由稳定流量用阀22侧而是经由少流量用阀23向主流路25b流入。而且,该第二阀装置21的动作状态是供给上述少流量的状态、即上述少流量状态。
而且,在任一动作状态下,均如上所述地使压缩空气向主流路25b流入,从而进行与该流量对应的第二主喷嘴20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另外,在稳定流量用阀22中的阀芯22a与安装部件28抵接的状态下,即使成为少流量用阀23中的阀芯23a与主体23b2抵接的状态,因稳定流量用阀22以及少流量用阀23各自的阀芯与阀座的间隙的大小以及与该间隙连续的流路的直径的关系,稳定流量用阀22侧与少流量用阀23侧相比是压缩空气容易流入的状态,因此压缩空气主要在稳定流量用阀22侧向主流路25b流入。因此,该动作状态也是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压缩空气的状态。
并且,如图5所示,如上构成的引纬装置3具备用于控制各主喷嘴N1、20、30中的阀装置V1、21、31的动作状态的作为控制装置的引纬控制装置40。该引纬控制装置40包含存储引纬条件的存储器41,该引纬条件包含各主喷嘴N1、20、30的压缩空气的喷射期间等。此外,本实施例的引纬装置3包含多个第一主喷嘴N1以及相对于每个第一主喷嘴N1设置的两个辅助主喷嘴N2、N2(第二主喷嘴20、第三主喷嘴30)。在此基础上,存储于存储器41的引纬条件还包含用于选择在各织造循环中使哪个主喷嘴的组执行喷射(引纬)的引纬顺序。
并且,关于该引纬条件所包含的喷射期间,在存储器41存储有与该喷射期间对应的喷射开始时机以及喷射结束时机。其中,该喷射开始时机以及喷射结束时机由织机的主轴MS的旋转角度(曲柄角度)θ设定。再有,该引纬条件还包含初始喷射期间,该初始喷射期间是以对第二阀装置21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为起点的初始喷射期间,考虑与引纬相关的各个条件而设定。即,在存储器41中,作为引纬条件之一而存储有该初始喷射期间。
并且,在空气喷射式织机1具备用于输入设定上述的引纬条件等的输入设定器42。在此基础上,该输入设定器42也与引纬控制装置40中的存储器41连接。而且,上述的引纬条件由输入设定器42输入设定,该设定的引纬条件存储于存储器41。再有,在空气喷射式织机1设置有检测主轴MS的旋转角度且作为曲柄角度信号θ输出的编码器EN。而且,该编码器EN还与引纬控制装置40连接,将与检测到的主轴MS的旋转角度对应的曲柄角度信号θ输出至引纬控制装置40。
而且,引纬控制装置40构成为,关于在各织造循环中选择的主喷嘴的组,基于存储于该存储器41的引纬条件以及来自编码器EN的曲柄角度信号θ,控制第一阀装置V1、第二阀装置21以及第三阀装置31的动作状态。
并且,关于分别对第一阀装置V1、第二阀装置21以及第三阀装置31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对第一阀装置V1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第一喷射开始时机)设定在曲轴角度70°。在此基础上,如上所述,第二主喷嘴20(上述所说的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在第一主喷嘴N1的喷射开始后开始喷射,因此对第二阀装置21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第二喷射开始时机)设定在比作为第一喷射开始时机的曲轴角度70°靠后的曲轴角度亦即曲轴角度80°。再有,第三主喷嘴30(上述所说的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最后开始喷射,因此对第三阀装置31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第三喷射开始时机)设定在比作为第二喷射开始时机的曲轴角度80°靠后的曲轴角度亦即曲轴角度9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各主喷嘴N1、20、30的喷射结束的时机相同。因此,对第一阀装置V1、第二阀装置21以及第三阀装置31设定的喷射结束时机全部设定在相同的曲轴角度即曲轴角度180°。
并且,如上所述,第二阀装置21的动作状态在以该第二喷射开始时机为起点而预先设定的初始喷射期间成为上述少流量状态。即,第二阀装置21在从第二喷射开始时机起的初始喷射期间,成为仅形成该上述少流量状态的少流量用阀23为打开状态的动作状态,在该初始喷射期间的结束时刻,切换成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压缩空气的状态亦即稳定流量用阀22为打开状态的动作状态。在此基础上,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与引纬相关的各个条件,该初始喷射期间设定为,从第二主喷嘴20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时机与从第一主喷嘴N1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时机大致相同。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的空气喷射式织机1中,基于对织造设定的织机的转数以及向各主喷嘴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的关系,从第一主喷嘴N1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时机为曲柄角度100°。并且,如上所述,第二主喷嘴20开始喷射的时机是相对于第一主喷嘴N1开始喷射的时机延迟曲轴角度10°后的时刻。
并且,关于从第二主喷嘴20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的上升,基于织造时的织机的转数、向各主喷嘴供给的压缩空气的压力,通过试验等预先求出从第二阀装置21的上述少流量状态下的喷射开始时刻起的压缩空气的流量的上升程度(流量的每单位时间的增加量)、以及从上述少流量状态切换成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之后的压缩空气的流量的上升程度。此外,关于这两种状态下的流量的上升程度,当然从上述少流量状态下的喷射开始时刻开始起的上升变得平缓。因此,上述少流量状态下的喷射期间越长,从第二主喷嘴20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时机越晚。
而且,在此基础上,若在第二喷射开始时机(曲轴角度80°)后的哪个时机从上述少流量状态切换成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则求出在期望的时机(在本实施例中为曲轴角度100°)从第二主喷嘴20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是否达到上述稳定流量。而且,直至该求出的切换时机为止的从第二喷射开始时机起的期间成为初始喷射期间。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像这样求出的切换时机为曲轴角度90°,因此初始喷射期间设定为曲轴角度为10°的期间。
在如上构成的引纬装置3中,若在各织造循环中曲柄角度θ达到70°(第一喷射开始时机),则关于所选择的主喷嘴的组,如图6所示,首先由引纬控制装置40进行使第一阀装置V1成为接通状态(打开状态)的驱动,第一阀装置V1的动作状态成为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由此,开始经由第一阀装置V1向第一主喷嘴N1供给压缩空气(从第一主喷嘴N1喷射压缩空气)。其中,该压缩空气的供给并不是在第一阀装置V1成为接通状态后立即开始,而是如附图所示,相对于已设定的第一喷射开始时机以少许时间滞后(2°左右)开始。
并且,向第一主喷嘴N1供给的(从第一主喷嘴N1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并不是在开始向第一主喷嘴N1供给压缩空气(从第一主喷嘴N1喷射压缩空气)之后立即达到上述稳定流量,而是朝向上述稳定流量逐渐增加。而且,如上所述,该流量在曲柄角度100°时达到上述稳定流量。此外,关于从该第一主喷嘴N1喷射的压缩空气,由于流量与压力处于成比例的关系,所以该压力如上所述地随着流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地上升。而且,如图6所示,该压力在与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时机相同的曲柄角度100°时成为与上述稳定流量对应的压力。
并且,在从像这样开始第一主喷嘴N1中的压缩空气的喷射到其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为止的期间,若曲柄角度θ达到80°(第二喷射开始时机),则开始引纬控制装置40对第二阀装置21的驱动。
关于该驱动,更详细而言,若曲柄角度θ达到80°,则由引纬控制装置40进行使第二阀装置21中的稳定流量用阀22以及少流量用阀23中的仅少流量用阀23成为接通状态(打开状态)的驱动,第二阀装置21的动作状态成为上述少流量状态。由此,在第二阀装置21中,开始经由上述的少流量用阀23向第二主喷嘴20供给压缩空气。而且,与此相伴随地开始从第二主喷嘴20喷射压缩空气。
其中,从该第二阀装置21进行的压缩空气的供给(从第二主喷嘴20进行的压缩空气的喷射)也与第一主喷嘴N1侧相同,相对于第二喷射开始时机以少许时间滞后地开始。并且,向第二主喷嘴20供给的(从第二主喷嘴20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也不是立刻作为上述少流量而达到在少流量用阀23中设想的流量,而是朝向该上述少流量逐渐增加。
而且,若像这样从第二阀装置21的动作状态成为上述少流量状态之后经过初始喷射期间的10°,即曲柄角度θ达到90°,则由引纬控制装置40进行使第二阀装置21中的稳定流量用阀22成为接通状态(打开状态)的驱动。由此,第二阀装置21成为其动作状态从上述少流量状态切换成供给上述的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的状态。其结果,向第二主喷嘴20进行的压缩空气的供给从经由上述少流量用阀23的供给切换成经由上述稳定流量用阀22的供给。而且,关于经由上述稳定流量用阀22向第二主喷嘴20供给的压缩空气的流量也如上所述地在与第一主喷嘴N1侧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时机相同的曲轴角度100°时达到上述稳定流量。
这样,关于利用第二阀装置21进行的压缩空气的供给,该供给以如下形式进行:首先,使第二阀装置21的动作状态为流量的上升程度比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平缓的上述少流量状态并开始,在经过预先设定的初始喷射期间后,切换成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由此,被供给的压缩空气的流量首先比第二阀装置21的动作状态成为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时更缓慢地上升,经过该缓慢的上升部分,以与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对应的形式上升至达到上述稳定流量。其结果,在第二喷射开始时机,从开始压缩空气的供给起至压缩空气的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为止的时间与使第二阀装置21的动作状态仅为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时相比变长。
而且,如图6所示,从第二主喷嘴20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也以与上述流量的上升相同的形式上升。在此基础上,如上所述,初始喷射期间是根据第一喷射开始时机与第二喷射开始时机的曲轴角度之差以及向第一主喷嘴N1供给的(从第一主喷嘴N1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曲轴角度而设定的,因而从第二主喷嘴20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不会比第一主喷嘴N1侧的压力的上升先行,在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时刻,达到与(从第一主喷嘴N1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相同)上述稳定流量相应的压力。因此,从第二主喷嘴20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不会超过从第一主喷嘴N1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因而能够抑制引纬的纬纱的纱线姿势产生紊乱。
并且,在如上所述地从第一主喷嘴N1、第二主喷嘴20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上升的过程中,若曲柄角度θ达到90°(第三喷射开始时机),则由引纬控制装置40还进行使第三阀装置31成为接通状态(打开状态)的驱动,第三阀装置31的动作状态也成为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由此,也开始经由该第三阀装置31向第三主喷嘴30供给压缩空气(从第三主喷嘴30喷射压缩空气)。另外,向该第三主喷嘴30供给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在比曲柄角度100°稍微靠后的时机达到上述稳定流量。
而且,这样,在分别向第一主喷嘴N1、第二主喷嘴20以及第三主喷嘴30供给的(从各自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如上所述地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时刻之后,直至喷射结束时机为止,继续在该上述稳定流量下的喷射的状态、即喷射的稳定状态。
在此基础上,若曲柄角度θ达到作为喷射结束时机的180°,则由引纬控制装置40进行使第一阀装置V1、第二阀装置21以及第三阀装置31成为断开状态(关闭状态)的驱动。由此,停止经由第一阀装置V1、第二阀装置21以及第三阀装置31向该对应的主喷嘴供给压缩空气。
此外,即使像这样停止向各主喷嘴供给压缩空气,在将各阀装置和与该各阀装置对应的主喷嘴连接的配管内也成为残留有压缩空气的状态。而且,关于残留在该各配管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残留压力),由于第二配管H2(第二主喷嘴20侧的配管)的长度比第一配管H1(第一主喷嘴N1侧的配管)的长度短,所以第二配管H2内的残留压力比第一配管H1内的残留压力更早地释放(成为零)。因此,如图6所示,直至该配管内的残留压力完全释放尽为止的时间(直到从各主喷嘴喷射的压缩空气的压力成为零为止的时间)在第二主喷嘴20侧(第二配管H2侧)比在第一主喷嘴N1侧(第一配管H1侧)短,因而能够防止由该第二主喷嘴20侧(第二配管H2内)的残留压力引起的对纬纱的损伤。
以上,对具备应用了本发明的引纬装置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一个实施方式(以下称为“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也能够以如下的其它实施方式(变形例)实施。
(1)关于引纬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引纬装置3以相对于多个第一主喷嘴N1分别对应地设置两个辅助主喷嘴N2、N2的形式构成。即,该引纬装置3构成为,主喷嘴的各组具备两个辅助主喷嘴N2、N2。在此基础上,引纬装置3构成为,该各组中的两个辅助主喷嘴N2、N2中的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N2是与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第二阀装置21连接的第二主喷嘴20。但是,在本发明中,引纬装置即使在具备两个辅助主喷嘴的情况下,也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例那样构成,也可以构成为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是第二主喷嘴。
此外,在该情况下,与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连接的阀装置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阀装置31相同,是能够形成的动作状态仅由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构成的阀装置。并且,在本发明中,在主喷嘴的各组具备两个辅助主喷嘴的情况下,第二主喷嘴(与包含少流量用阀的第二阀装置连接的辅助主喷嘴)不限定于一个,因此除了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以外,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也可以是第二主喷嘴。
(2)关于第二阀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阀装置21通过组合少流量用阀23和稳定流量用阀22而构成,在此基础上,该少流量用阀23和稳定流量用阀22相对于第二主喷嘴20一体地设置。具体而言,少流量用阀23直接安装于第二主喷嘴20中的喷嘴主体部25,并且稳定流量用阀22以喷嘴主体部25兼作其一部分的形式构成。但是,在本发明中,第二阀装置不限定于这样构成的阀装置。
例如,关于稳定流量用阀,也可以将在上述实施例中由喷嘴主体部构成的部分由与喷嘴主体部分体的部件形成,在将稳定流量用阀构成为与第二主喷嘴(喷嘴主体部)分体之后,将该稳定流量用阀直接安装于喷嘴主体。并且,关于少流量阀,也可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稳定流量用阀相同,在上述实施例中省略作为阀壳部由与喷嘴主体部分体的部件形成的部分,以相同的部分包含于喷嘴主体部的方式形成喷嘴主体部之后,以第二主喷嘴中的喷嘴主体部的一部分兼作其一部分(阀壳部)的形式构成少流量用阀。
并且,在如上述实施例那样少流量用阀与第二主喷嘴(喷嘴主体部)分体地构成、和/或如上所述稳定流量用阀与第二主喷嘴(喷嘴主体部)分体地构成的情况下,与该第二主喷嘴(喷嘴主体部)分体地构成的阀不限定于如上所述以相对于第二主喷嘴直接地安装的形式设置,也可以在从第二主喷嘴离开的位置设置。而且,在该情况下,该分离设置的阀与第二主喷嘴的喷嘴主体部用管等连接,该管等成为第二配管。但是,即使在这样分离地设置阀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该阀的配置也是其第二配管的长度比连接第一阀装置V1和第一主喷嘴N1的第一配管H1短的位置。
(3)关于第二阀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阀装置21是将动作状态不同的两个电磁阀(稳定流量用阀22和少流量用阀23)组合而构成的。但是,在本发明中,第二阀装置不限定于这样组合两个电磁阀而构成的阀装置,也可以仅由构成为能够调整(变更)阀芯与阀座之间的打开量(开度)且能够根据该开度来变更供给的流体的流量的所谓节流阀(节流阀)的一个阀构成。
在该情况下,成为省略少流量用阀,并且代替稳定流量用阀而设置节流阀的形式。而且,关于该节流阀的设置方法,可以是如上述实施例那样直接安装于喷嘴主体部的形式,也可以是如上所述地设置于从喷嘴主体部(第二主喷嘴)分离的位置。并且,在第二阀装置像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该第二阀装置被驱动为,在从第二喷射开始时机起的初始喷射期间,设为被供给的流量成为设想为上述少流量的流量那样的开度(少流量用的开度),在经过了初始喷射期间的时刻,设为被供给的流量成为设想为上述稳定流量的流量那样的开度(稳定流量用的开度)。而且,在该情况下,关于第二阀装置的动作状态,设为该少流量用的开度的状态为上述少流量状态,设为稳定流量用的开度的状态为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
并且,关于第二阀装置21,即使在如上述实施例那样组合两个阀而构成的情况下,对于作为上述少流量用而设置的阀,为了能够变更其供给的流量,也可以代替上述实施例那样的电磁阀(少流量用阀)而设为上述的节流阀。此外,在以包含节流阀的形式构成第二阀装置的情况下,考虑节流阀的响应性,优选构成为在该节流阀的上游侧(节流阀与压缩空气的供给源之间)设置电磁阀,利用电磁阀进行开/关(开闭)的切换。
(4)关于初始喷射期间的少流量状态,在上述实施例中构成为,少流量用阀23成为能够供给设想为上述少流量的流量的打开状态,贯穿初始喷射期间使该少流量用阀23成为打开状态,从而实现该少流量状态。但是,在本发明中,初始喷射期间的少流量状态不限定于通过贯穿初始喷射期间使构成为能够供给这样设想为上述少流量的流量的单一的阀成为打开状态来实现。
例如,第二阀装置也可以除了具备与上述实施例的少流量用阀23相当的电磁阀(第一少流量用阀)以外,还具备电磁阀(第二少流量用阀),该电磁阀是相同结构的电磁阀,构成为设想的流量比第一少流量用阀大且比稳定流量小,在初始喷射期间,切换这两个少流量用阀来实现少流量状态。
具体而言,也可以将初始喷射期间分为从第二喷射开始时机起的期间(前期间)和从该前期间的结束时刻到初始喷射期间的结束时刻为止的期间(后期间)这两个期间,在该前期间使第一少流量用阀为打开状态(使第二少流量用阀为关闭状态),在后期使第二少流量用阀为打开状态,从而实现少流量状态。而且,在该情况下,该少流量状态下的流量(压力)的上升程度成为即使在初期喷射期间,在该初期喷射期间的前期间与后期之间也不同(后期间的上升程度变大)的形式。这样,本发明中的少流量状态不限定于流量(压力)贯穿初期喷射期间以一定的程度上升,也可以以流量(压力)在初期喷射期间的中途变化而上升的形式实现。
此外,在如上所述地以具备两个少流量用阀的方式构成第二阀装置的情况下,例如,形成为在环状流路25c周围使相位不同而使两个导出流路与环状流路25c连通,在该各个导出流路连接两少流量用阀即可。再有,也可以以具备以设想流量不同的方式构成的3个以上的少流量用阀的方式构成第二阀装置,使少流量状态下的流量的上升程度变化为3个以上。并且,对于这样以在初始喷射期间的中途使流量的上升程度变化的形式实现少流量状态的情况,也可以代替如上所述使用多个少流量用阀,而利用代替上述电磁阀而设置的一个节流阀,使该节流阀的开度变化来实现该少流量状态。
(5)关于初始喷射期间,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以使从第二主喷嘴20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时机(第二稳定到达时机)与从第一主喷嘴N1喷射的压缩空气的流量达到上述稳定流量的时机(第一稳定到达时机)大致一致为前提之后,考虑与引纬相关的各个条件来设定其初始喷射期间。
但是,在本发明中,第二稳定到达时刻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例那样以与第一稳定到达时刻大致一致的方式决定,只要不产生对引纬带来不良影响的程度的纬纱的纱线姿势的紊乱,则也可以决定为比第一稳定到达时刻靠前的时刻。并且,第二稳定到达时刻只要不是由于与第一主喷嘴的喷射引起的牵引的关系而纬纱受到视为问题的程度的损伤等那样的时刻,则也可以设定为比第一稳定到达时刻靠后的时刻。并且,初始喷射期间根据像这样决定的第二稳定到达时机来设定。
并且,关于作为初始喷射期间的开始时刻的第二喷射开始时机,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第二喷射开始时机被设定在相对于作为第一喷射开始时机的曲轴角度70°以曲轴角度10°之后的曲轴角度80°。但是,第二喷射开始时机即使在这样设定在第一喷射开始时机之后的情况下,也不限定于以与第一喷射开始时机之差为曲轴角度10°的方式设定,只要考虑上述各个条件等而适当地设定即可。并且,第二喷射开始时机不限定于在第一喷射开始时机之后设定,也可以与第一喷射开始时机相同,只要不产生对引纬带来不良影响的程度的纬纱的纱线姿势的紊乱,也可以在第一喷射开始时机之前设定。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在比第二主喷嘴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三主喷嘴30,对该第三主喷嘴30(第三阀装置31)设定的第三喷射开始时机设定在相对于作为第二喷射开始时机的曲轴角度80°以曲轴角度10°之后的曲轴角度90°。但是,第三喷射开始时机不限定于像这样设定在第二喷射开始时机之后,也可以与第二喷射开始时机相同,也可以设定在第二喷射开始时机之前。
(6)关于引纬装置,在上述实施例中,引纬装置3以相对于各第一主喷嘴N1设置两个辅助主喷嘴N2、N2(第二主喷嘴20以及第三主喷嘴30)的形式构成。但是,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不限定于像这样构成为具备两个辅助主喷嘴,也可以构成为省略作为上游侧的辅助主喷嘴的第三主喷嘴,仅具备作为下游侧的辅助主喷嘴的第二主喷嘴。并且,引纬装置也可以构成为具备3根(以上)辅助主喷嘴。并且,在该情况下,该多个辅助主喷嘴中的一个以上的辅助主喷嘴构成为第二主喷嘴。
并且,应用本发明的引纬装置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例那样构成为具备多个第一主喷嘴N1,也可以构成为仅具备一个第一主喷嘴。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在不释放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6)

1.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该空气喷射式织机具备引纬装置,上述空气喷射式织机的上述引纬装置包含引纬用的第一主喷嘴以及配置于上述第一主喷嘴的上游侧且作为辅助主喷嘴发挥功能的第二主喷嘴,上述第一主喷嘴经由第一配管与第一阀装置连接,并且上述第二主喷嘴经由比上述第一配管短的第二配管与第二阀装置连接,在上述引纬装置中贯穿从预先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起的喷射期间使各阀装置为打开状态并向各主喷嘴供给压缩空气,
上述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的特征在于,
以上述喷射开始时机为起点而预先设定的初始喷射期间,使上述第二阀装置的动作状态为供给比喷射的稳定状态的流量亦即稳定流量少的流量的状态亦即少流量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纬装置具备配置于上述第二主喷嘴的上游侧且与第三阀装置连接的第三主喷嘴,
上述第三阀装置成为贯穿上述喷射期间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阀装置相对于上述第二主喷嘴一体地设置。
4.一种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该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包含引纬用的第一主喷嘴以及配置于上述第一主喷嘴的上游侧且作为辅助主喷嘴发挥功能的第二主喷嘴,上述第一主喷嘴经由第一配管与第一阀装置连接,并且上述第二主喷嘴经由比上述第一配管短的第二配管与第二阀装置连接,在上述引纬装置中,贯穿预先设定的喷射开始时机起的喷射期间使各阀装置为打开状态并向各主喷嘴供给压缩空气,
上述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阀装置构成为,能够在供给喷射的稳定状态的流量亦即稳定流量的状态与供给比上述稳定流量少的流量的状态亦即少流量状态之间变更动作状态,
上述引纬装置具备:存储器,其存储以上述喷射开始时机为起点预先设定的初始喷射期间;以及控制装置,其切换上述第二阀装置的上述动作状态,并且使上述初始喷射期间的上述第二阀装置的上述动作状态为上述少流量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纬装置具备配置于上述第二主喷嘴的上游侧且与第三阀装置连接的第三主喷嘴,
上述第三阀装置成为贯穿上述喷射期间供给上述稳定流量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阀装置相对于上述第二主喷嘴一体地设置。
CN202211650620.0A 2022-01-28 2022-12-21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 Pending CN1165165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1779 2022-01-28
JP2022011779A JP2023110373A (ja) 2022-01-28 2022-01-28 空気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方法及び緯入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16554A true CN116516554A (zh) 2023-08-01

Family

ID=84569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50620.0A Pending CN116516554A (zh) 2022-01-28 2022-12-21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43075A1 (zh)
EP (1) EP4219814A1 (zh)
JP (1) JP2023110373A (zh)
KR (1) KR20230116669A (zh)
CN (1) CN116516554A (zh)
TW (1) TW20233104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3459A (en) * 1979-12-03 1985-01-15 Burkett Albert L Multi-purpose centrifugal mill
US4550752A (en) * 1980-11-17 1985-11-05 Ruti-Te Strake B.V. Method for conveying a flexible thread by means of pressurized gas
IT1215235B (it) * 1985-01-30 1990-01-31 Omv Off Mecc Vilminore Dell'alimentazione di filati di dispositivo di autoregolazione trama in telai di tessitura ad aria.
EP0258887A3 (en) * 1986-09-04 1990-06-13 Nissan Motor Co., Ltd. Multiple-phase weaving fluid jet loom
BE1001718A3 (nl) * 1988-06-02 1990-02-13 Picanol Nv Werkwijze voor het aanbrengen van een juiste lengte inslagdraad in straalmondstukken van weefmachines en weefmachine die deze werkwijze toepast.
JP2662995B2 (ja) * 1988-09-16 1997-10-15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織機の緯入れ範囲設定装置
JP2792128B2 (ja) * 1989-08-02 1998-08-2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制御方法
DE4012616A1 (de) * 1990-04-20 1991-10-24 Dornier Gmbh Lindauer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s schussfadeneintrages an luftduesenwebmaschinen
US5224520A (en) * 1990-11-19 1993-07-06 Kabushiki Kaisha Toyoda Jidoshokki Seisakusho Weaving bar prevention in a jet loom
JP2001234451A (ja) * 2000-02-22 2001-08-31 Tsudakoma Corp 織機における耳形成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装置
JP2003113559A (ja) * 2001-10-03 2003-04-18 Tsudakoma Corp 緯糸端の収容方法及び装置
DE10209278A1 (de) * 2002-03-01 2003-09-25 Dornier Gmbh Lindauer Verfahren zum Taengeln von nicht oder teilweise getaengelten Schussgarnen, insbesondere synthetischen Filment-Schussgarnen und Webmaschine zur Verfahrensdurchführung
JP2004052171A (ja) * 2002-07-22 2004-02-19 Tsudakoma Corp エア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制御方法
JP2004162221A (ja) * 2002-11-14 2004-06-10 Tsudakoma Corp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空気供給装置
EP1473391B1 (de) * 2003-04-29 2006-11-08 Sultex A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eintragen eines schussfadens
DE102005004064A1 (de) * 2005-01-21 2006-07-27 Picanol N.V. Vorrichtung zum Eintragen von Schussfäden bei einer Luftdüsenwebmaschine
JP5321662B2 (ja) * 2011-09-14 2013-10-2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空気噴射式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JP5760960B2 (ja) 2011-11-04 2015-08-1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エアジェット織機の緯入れ装置
CN108642684B (zh) * 2018-06-27 2024-04-05 吴江市日春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喷气织机节能控制装置和一种喷气织机及其使用方法
JP7131285B2 (ja) * 2018-10-15 2022-09-06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多色エアジェット織機
JP7260387B2 (ja) * 2019-05-06 2023-04-18 津田駒工業株式会社 水噴射式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方法及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1040A (zh) 2023-08-01
EP4219814A1 (en) 2023-08-02
JP2023110373A (ja) 2023-08-09
KR20230116669A (ko) 2023-08-04
US20230243075A1 (en) 2023-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93410B1 (en) A fuel injector with an improved valve control arrangement
KR20020019539A (ko) 엔진의 축압 연료 분사 시스템용 분사 조립체
KR101709518B1 (ko) 인젝션 밸브 및 인젝션 밸브용 밸브 조립체
JP2006307860A (ja) 噴射ノズル
CN116516554A (zh) 空气喷射式织机的引纬方法及引纬装置
US7717091B2 (en) Fuel supply systems
KR20010082242A (ko) 연료 어큐뮬레이터 분사 시스템용 자기 인젝터
US7909023B2 (en) Fuel supply systems
EP2541037B1 (en) A fuel valve for large turbocharged two stroke diesel engines
JP4831102B2 (ja) 燃料噴射装置
EP2660461B1 (en) Electronically controlled fuel injection valve
US6302341B1 (en) Injector for supplying fuel
KR20080043803A (ko) 내연 기관용 연료 분사 시스템
JP2009275597A (ja) コモンレールインジェクタ
JP2003213544A (ja) ジェットルーム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KR101904014B1 (ko) 일체형 솔레노이드 밸브를 가진 인젝터
EP3464874B1 (en) Fuel injection valve unit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piston engine and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fuel injection valve unit
JPS6228442A (ja) 流体噴射式織機の補助ノズル装置
JPH01168941A (ja) 水噴射式織機の複数緯糸選択緯入れ装置
JP2008008163A (ja) 燃料噴射弁
JP2009150358A (ja) 燃料噴射弁
JP2010518299A (ja) 流体パルスを生成するためのバルブ、装置および方法
KR20110127366A (ko) 솔레노이드와 시트형 스풀을 이용한 전자식 연료분사밸브
JP7056374B2 (ja) 弁装置の特性調整装置
JP3405950B2 (ja) エアージェット織機の緯糸案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