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4861B - 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4861B
CN116504861B CN202310755421.4A CN202310755421A CN116504861B CN 116504861 B CN116504861 B CN 116504861B CN 202310755421 A CN202310755421 A CN 202310755421A CN 116504861 B CN116504861 B CN 116504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structure
photovoltaic module
lead hol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referenc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5542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04861A (zh
Inventor
张舒
黄宏伟
王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rina 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rina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rina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5542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4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4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4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04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4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H01L31/049Protective back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光伏组件。上述光伏组件中,通过将防水结构夹设于背板和前板之间,汇流条的引出端能够经由防水结构伸出于引线孔,进而能够改善水汽经由引线孔进入光伏组件内部的情况。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因设置于光伏组件的外部易受到外部应力而导致防水结构失效的风险,还可以借助光伏组件的层压力对防水结构进行刚性约束,使得防水结构和背板、前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此外,设置于光伏组件内部的防水结构还能够增加水汽渗透距离,进而具有更为优异的阻水能力。由此,不仅提高了引线孔处的防水能力,还能提高防水结构的可靠性,进而降低了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的影响,提高了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光伏组件的背板上设有供连接电池串的汇流条穿过的引线孔,汇流条穿过引线孔后接入至接线盒内。但是,水汽容易通过引线孔进入光伏组件的内部,对电池串产生水汽侵蚀,从而影响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以改善水汽通过引线孔进入光伏组件的情形,降低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的影响,提高安全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相对设置的背板和前板;
电池串,设于背板和前板之间;
汇流条,电性连接于电池串;及
防水结构,夹设于背板和前板之间;背板上设有引线孔,汇流条具有引出端,引出端经由防水结构穿出于引线孔;
其中,引线孔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防水结构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参考面为平行于引线孔所在平面的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水结构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位于引线孔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外;或者
防水结构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与引线孔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合;或者
防水结构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的至少部分位于引线孔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水结构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为规则图形;或者
防水结构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为不规则图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汇流条具有沿引出方向位于引出端上游的弯折部;
其中,沿引出方向,弯折部位于防水结构和引线孔之间;或者
弯折部位于防水结构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引线孔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防水结构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水结构具有外露于引线孔的外露面;
引出端穿出于外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水结构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为规则图形;或者
防水结构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为不规则图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水结构的材质为橡胶、橡胶混合物、硅胶、硅胶混合物、硅橡胶、树脂或混杂材料,混杂材料包括橡胶、橡胶混合物、硅胶、硅胶混合物、硅橡胶、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背板为玻璃板、金属复合板、含金属薄膜层的复合聚合物板或含无机非金属薄膜层的复合聚合物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还包括封装胶膜;
电池串封装于封装胶膜内,封装胶膜粘结于背板和前板之间。
上述光伏组件中,该光伏组件至少包括背板、前板、电池串、汇流条和防水结构,通过将防水结构夹设于背板和前板之间,汇流条的引出端能够经由防水结构伸出于引线孔,进而能够改善水汽经由引线孔进入光伏组件内部的情况。相较于将防水结构设于光伏组件的外部的情形而言,将防水结构设置于光伏组件的内部,不仅可以降低因设置于光伏组件的外部易受到外部应力而导致防水结构失效的风险,还可以借助光伏组件的层压力对防水结构进行刚性约束,使得防水结构和背板、前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此外,设置于光伏组件内部的防水结构还能够增加水汽渗透距离,进而具有更为优异的阻水能力。由此,不仅提高了引线孔处的防水能力,还能提高防水结构的可靠性,进而降低了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的影响,提高了安全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一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中A-A向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示意出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中一种实施方式下B-B向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示意出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中另一种实施方式下B-B向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示意出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中又一种实施方式下B-B向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示意出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中再一种实施方式下B-B向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示意出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5为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背板10,引线孔k;
前板20;
电池串30;
汇流条40,引出端41;
封装胶膜50;
防水结构60;
背板100,引线孔K;
前板200;
电池串300;
汇流条400,引出端401,弯折部402;
封装胶膜500,第一胶膜层510,第二胶膜层520;
防水结构600,尺寸d;
互联条L;
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值得说明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和所附的权利要求中,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电性连接”不仅包括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直接接触而形成电能传输或电流传送通道,还包括在一个特征和另一个特征之间的中间特征,该一个特征、另一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特征形成电能传输通道或电流传送通道,以实现电能传输或传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随着光伏组件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各类高效电池,例如HJT(Hereto-junctionwith Intrinsic Thin-layer,异质结)电池、TopCon(Tunnel Oxide PassivatingContacts,隧穿氧化钝化电池)电池、钙钛矿电池、叠层电池等。虽然高效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更高,但是电学、光学结构对环境因素会变得更加敏感。为了阻隔外界环境中水汽向光伏组件内部的渗透,对光伏组件的封装结构的阻水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一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中A-A向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示意出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相关技术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参阅图1至图3,相关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包括背板10、前板20、电池串30、汇流条40和封装胶膜50,背板10和前板20相对设置,电池串30设于背板10和前板20之间。具体地,电池串30封装于封装胶膜50内,封装胶膜50粘结于背板10和前板20之间。如图2和图3所示,背板10上设有引线孔k,汇流条40电性连接于电池串30,且汇流条40的引出端41从引线孔k穿出,并连接至接线盒(图示未示出)内。可以看到,如图2所示,若引线孔k外存在水汽,水汽会沿着通过引线孔k进入光伏组件的内部,对电池串30产生水汽侵蚀,从而影响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结合参照图2,由于引线孔k是沿第一方向F1开设的,水汽大致上会沿第一方向F1经由引线孔k进入光伏组件内部。如图4所示,图4示出了相关技术另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由于光伏组件沿第一方向F1的厚度较小,本申请发明人尝试在光伏组件外侧设置防水结构60,防水结构60沿第一方向F1覆设于引线孔k。如此,可以在第一方向F1上阻挡水汽进入光伏组件内部,提高引线孔k处的防水能力。
然而,本申请发明人发现,若将防水结构60设于光伏组件的外部,也即设置于背板10的外侧,位于引线孔k附近,则在光伏组件受到外部应力时,设于光伏组件外部的防水结构60则会脱开、移位甚至脱落于背板10,造成防水结构60的失效。例如,在光伏组件层压处理后,光伏组件处于140℃以上的高温,背板10的外侧表面上粘附力很低,在后续制程中,流水线的抖动及后续清洗、搬运、翻转造成的外部应力,会使得防水结构60产生前述所言的失效。又例如,由于汇流条40的引出端41是穿出于引线孔k的,汇流条40的引出端41属于自由端,会受外部应力的影响,进而将外部应力传递到防水结构60,带来汇流条40与防水结构60之间的脱层,形成水汽渗入通道,进一步削弱防水效果。而如若为了提高设于光伏组件外部的防水结构60的稳定性,增设相关固定结构,则会导致光伏组件外部的结构变得更为繁杂,也会影响后续光伏组件的安装过程。此外,即使存在有相关固定结构,相关固定结构依然也会面临受到外部应力的风险,还需要进一步考虑相关固定结构的可靠性以及相关布置,进而也难以获得所需要的防水效果。
本申请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通常,光伏组件会通过例如太阳能光伏层压机等相关设备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加热状态下将光伏组件严密地压合在一起。也即,光伏组件之间会形成的一定的层间压力。如此,为了改善上述所言的外部应力导致防水失效的情形以及较为复杂的相关防水结构,本申请发明人尝试通过将防水结构设置于光伏组件内部,利用层间压力来增加防水结构的可靠性,以改善水汽通过引线孔进入光伏组件的情形,降低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的影响,提高安全性能。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中一种实施方式下B-B向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示意出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包括背板100、前板200、电池串300、汇流条400、封装胶膜500和防水结构600。
背板100和前板200相对设置。也即,在图7中示意出的第一方向F1上,背板100和前板200是相对设置的。第一方向F1为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前板200指的是光伏组件正常工作时朝向太阳光的板。相应地,背板100指的是光伏组件正常工作时背向太阳光的板。前板200可以是玻璃板,背板100可以是玻璃板、金属复合板、含金属薄膜层的复合聚合物板、含无机非金属薄膜层的复合聚合物板或者聚合物板等。其中,该玻璃板是由玻璃构成的板状构件。该金属复合板是由不同的金属形成的金属复合材料所构成的板状构件,例如,金属复合板可以是含铝复合板。该含金属薄膜层的复合聚合物板是包含有金属薄膜层的板状构件。该含无机非金属薄膜层的复合聚合物板是包含有无机非金属薄膜层的板状构件。该聚合物板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酯板(PET板)及聚对苯二甲酸酯的复合材料板、含氟材料板及含氟材料的复合材料板。在背板包含有金属薄膜层或无机非金属薄膜层的情况下,背板的最内层和最外层可以为聚合物薄膜层,中间层可以为金属薄膜层或无机非金属薄膜层。聚合物薄膜层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金属薄膜层或无机非金属薄膜层可以更进一步提升水汽阻隔能力。
可以理解,在背板100为玻璃板、金属复合板、含金属薄膜层的复合聚合物板或含无机非金属薄膜层的复合聚合物板的情况下,背板100具有更为优异的水汽阻隔能力。示例性的,前板200和背板100可以是玻璃板,光伏组件为双玻组件,可以进一步提高背板100的水汽阻隔能力。
如图7和图8所示,背板100上设有引线孔K,该引线孔K用于提供相关线路伸出于光伏组件外的通道。
电池串300设于背板100和前板200之间。电池串300包括多个电池片。示例性的,电池串300中电池片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一个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与相邻的电池片的背面电极通过互联条L电性连接,通过互联条L可以实现同一串电池串300的电池片之间的连接。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电池串300的具体连接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汇流条400电性连接于电池串300。具体地,通过汇流条400与设置在电池串300首尾两端电池片上的互联条L的尾部连接实现相邻电池串300之间的连接。以图5和图6为例,光伏组件的端部和中部均设置有汇流条40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光伏组件的中部的汇流条400具有引出端401。
封装胶膜500是用于封装电池串300的构件。封装胶膜500可以对电池串300进行力学缓冲保护,并用于给防水结构600提供与背板100、前板200之间的支撑力。封装胶膜500可以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膜(EVA膜)、聚乙烯醇缩丁醛膜(PVB膜)、热塑性聚氨酯膜(TPU膜)、聚二甲基硅氧烷膜(PDMS膜)、聚烯烃弹性体膜(POE膜)、离聚物乙烯共聚物膜等。封装胶膜500可以包括第一胶膜层510和第二胶膜层520。电池串300封装于第一胶膜层510和第二胶膜层520之间,第一胶膜层510粘结于背板100,第二胶膜层520粘结于前板200。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封装胶膜500的材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防水结构600是具有一定的阻水能力的构件。防水结构600夹设于背板100和前板200之间。也即,通过相对设置的前板200和背板100,可以将防水结构600夹设于背板100和前板200之间。汇流条400的引出端401经由防水结构600穿出于引线孔K。也即,汇流条400的引出端401在穿出于引线孔K前,会先从防水结构600中穿出。可以理解,引线孔K与汇流条400的引出端401是相对应的。例如,如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意出位于光伏组件的中部的汇流条400具有引出端401,相应地,引线孔K可以设于光伏组件的中部。
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参考面为平行于引线孔K所在平面的平面。也即,可以大致看作为引线孔K的周围被防水结构600所包围。只要满足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防水结构600、引线孔K的结构不作具体限制。
由此,在防水结构600设于光伏组件的内部的情况下,在光伏组件层压后,由于封装胶膜500具有粘结力,防水结构600与背板100、前板200之间的结合力更加紧固,能够改善前述所言的因界面脱开而引起防水失效的情形。同时,相较于额外设置固定结构的方式而言,整体结构也较为简单。除此之外,在光伏组件层压后,位于内部的汇流条400可以借助防水结构600而得到进一步的固定,进而能够改善前述所言因汇流条400的引出端401与防水结构600之间脱层的情形。在前述所言的引线孔K的周围被防水结构600所包围的情况下,在水汽在经由引线孔K进入光伏组件内部时,会被防水结构600所阻挡,进而能够改善水汽经由引线孔K进入光伏组件内部的情况。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示意出的上述结构以及相关对比例对防水结构600的有效性进行说明。
以上述图7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为例,将图7中的防水结构600设置为填充于引线孔K处的形式,以形成如后文示意出的图12和图13示出的防水结构600,并将图13示意出的结构作为本申请一示例(记为第1组),以上述图2中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作为第一对比例(记为第2组),以图13中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不包含汇流条400作为第二对比例(记为第3组)。其中,在第1组和第3组中,第一胶膜层510和第二胶膜层520均采用EVA膜,在第2组中,封装胶膜50也包括两层胶膜(即正面胶膜和背面胶膜,图中未标示),封装胶膜50采用POE膜。第1组和第3组中,结合参考图7,防水结构在与第一方向F1彼此垂直的第二方向F2上的尺寸d均设置为约6毫米。第1组至第3组对应的引线孔区域以及电池串边缘设置氧化钴试纸,通过氧化钴试纸的颜色来对比防水有效性。
对第1组、第2组和第3组中的光伏组件分别以100℃的加热温度、96小时的加热时间水煮。可以看到,第1组和第3组中,引线孔K区域处的氧化钴试纸均未发生变色,即使是电池串边缘的氧化钴试纸也都未发生变色。第2组中,从引线孔k位置渗入的水汽致使氧化钴试纸发生了变色,变色范围扩展到距电池边缘15毫米左右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知晓,在38℃环境温度下,EVA膜的透水率大致为30g/(m2·24h),POE膜的透水率大致为4g/(m2·24h)。也即,EVA膜的防水性能较POE膜的防水性能更弱。
上述实验结果中,在第1组和第3组的封装胶膜500的防水性能弱于第2组的封装胶膜50的防水性能的情况下,第1组和第3组的防水结构600依然能够有效阻隔水汽的渗透。同时,第1组和第3组的差异在于汇流条400的有无。也即,第1组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即防水结构600中有汇流条400从其中穿过并到达引出引线孔K外部,第3组在第1组的结构基础上,防水结构600中没有汇流条400从其中穿出并到达引出引线孔K外部。但是,第1组和第3组的防水结构600设置位置相同。这进一步说明了水汽通过引线孔K穿透至电池串300的路径主要是通过背板100及防水结构600与背板100的接触面,汇流条400从防水结构600穿出的路径并不是水汽穿透的主要路径。换言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光伏组件内部设置防水结构600,并让汇流条400从中穿出,并不会额外增加水汽穿透路径,也就不会使得防水效果减弱。当然,为进一步提升防水效果,可以通过增加汇流条400表面的粗糙度或增加一些微结构的方式,来增加沿着汇流条400表面与防水结构600界面上的水汽渗透距离。
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本申请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将防水结构600设于光伏组件的内部,相较于将防水结构600设于光伏组件的外部的情形而言,可以增加水汽穿透距离,进而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水结构600的阻水能力能够更为优越。
具体地,结合前述所言,若防水结构600位于光伏组件的外部,防水结构600是在第一方向F1上对光伏组件进行防水,则会由于受限的空间以及背板100的厚度限制,而难以将防水结构600在第一方向F1上的尺寸设置的更大。例如,背板100的厚度为1.6毫米或2毫米时,防水结构600若设置于引线孔K处,则防水结构600的极限值即为背板100的厚度(1.6毫米或2毫米)。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图7为例,防水结构600不仅可以沿第一方向F1进行阻水,还可以沿第二方向F2进行阻水,相较于将防水结构600设于光伏组件外部的方式而言,增加了额外的阻水路径。由于可以利用光伏组件在引线孔K附近所具有的内部空间,防水结构600沿第二方向F2上的尺寸d能够设置得更大(例如,尺寸d可以在6毫米以上,大于前述所言的背板100的厚度)。
虽然不希望受到理论限制,本申请发明人继续深入研究发现,防水结构600设置于引线孔K处的水汽贯流时间t0以及防水结构600设于光伏组件内部的水汽贯流时间t1之间存在如下关系:t1=(d1/d02t=9t0。其中,d0为背板100的厚度,d1为防水结构600的尺寸d。也就是说,防水结构600设置于引线孔K处的水汽贯流时间为t0小于防水结构600设于光伏组件内部的水汽贯流时间为t1。在背板100的厚度为2毫米、尺寸d为6毫米时, t1=(6/2)2t0=9t0。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水结构600的布置方式,可以延长水汽贯流时间,使得水汽穿透距离更长,显然,更具有优异的阻水能力。
因此,设于光伏组件内部的防水结构600不仅可以降低因设置于光伏组件的外部易受到外部应力而导致防水结构600失效的风险,还可以借助光伏组件的层压力对防水结构600进行刚性约束,使得防水结构600和背板100、前板200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同时,相较于防水结构600设置于光伏组件外部的方式而言,新增了额外的且更长的阻水路径。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防水结构600的布置方式,不仅提高了引线孔K处的防水能力,还能提高防水结构600的可靠性,进而降低了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的影响,提高了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具有内轮廓。也即,防水结构600可以看作为一中空的结构,防水结构600具有一内径。防水结构600可以是规则结构,例如回转体结构。防水结构600也可以是不规则的结构,例如发射状结构。可以根据光伏组件内部的结构布置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位于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外。也即,如图7和图8所示,在俯视背板100的引线孔K时,防水结构600没有显露于引线孔K,且防水结构600的最小内径大于引线孔K的最大孔径。
图9示出了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中另一种实施方式下B-B向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9示意出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具体至另一些实施例中,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与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合。也即,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俯视背板100的引线孔K时,防水结构600没有显露于引线孔K,且防水结构600的中空部分的轮廓与引线孔K的轮廓彼此重合。
图11示出了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中又一种实施方式下B-B向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示出了图11示意出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具体至又一些实施方式中,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的至少部分位于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内。也即,在俯视背板100的引线孔K时,防水结构600部分显露于引线孔K。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的可以完全位于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内,也可以一部分位于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内,另一部分位于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内。以图11和图12为例,示意出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的可以完全位于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内,也即,在俯视背板100的引线孔K时,防水结构600的中空部分完全显露于引线孔K。
由此,可以根据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的实施方式,灵活设置所需要的防水结构600。
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条400具有沿引出方向位于汇流条400的引出端401上游的弯折部402。其中,沿引出方向,弯折部402位于防水结构600和引线孔K之间。或者,弯折部402位于防水结构600内。引出方向指的是汇流条400指向引出端401的延伸方向。以图7、图8、图9和图10为例,示意出沿引出方向,弯折部402位于防水结构600和引线孔K之间的情形。以图11和图12为例,示意出弯折部402位于防水结构600内的情形。可以理解,在弯折部402位于防水结构600内的情况下,位于内部的汇流条400的稳固性更高。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图13示出了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中再一种实施方式下B-B向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4示出了图13示意出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的俯视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3和图14,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上。也即,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具有外轮廓而不具有内轮廓,或者,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具有内轮廓,引线孔K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与位于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彼此独立且互不重叠。图13和图14示意出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具有外轮廓而不具有内轮廓的情形。换言之,引线孔K处被防水结构600所填充,引线孔K处得以密封,在水汽要进入光伏组件内部时,在引线孔K处首先就被防水结构600所阻隔。由此,更进一步提升了防水结构600的阻水能力。
当然,也可以在图7示意出的防水结构600的基础上,在防水结构600的中空部分填充密封部,以形成如图13所示意出的情形。密封部可以从光伏组件的内部延伸至引线孔K的内侧。密封部的材质与防水结构600的材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具有阻水能力即可,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相应的,汇流条400的引出端401可以依次经由防水结构600、密封部、引线孔K而穿出于背板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3和图14,防水结构600具有外露于引线孔K的外露面,汇流条400的引出端401穿出于外露面。也即,位于光伏组件内部的汇流条400靠近引线孔K的部分,均被固定于防水结构600内。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汇流条400的稳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为规则图形,规则图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矩形、椭圆形、梯形等图形。又或者,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为不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可以是由直线或曲线围合形成的各种图形。引线孔K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也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具有一内轮廓时,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为规则图形。又或者,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为不规则图形。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亦可参照前述一些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16示出了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7示出了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8示出了图5示意出的光伏组件在再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内容。
示例性的,在图7至图15示意出的防水结构600、引线孔K的结构中,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和内轮廓为圆形,引线孔K的形状也为圆形。在图16示意出的防水结构600、引线孔K的结构中,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和内轮廓为矩形,引线孔K的形状也为矩形。在图17示意出的防水结构600、引线孔K的结构中,防水结构600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和内轮廓、引线孔K的形状为四个角具有倒角的矩形。在图18示意出的防水结构600、引线孔K的结构中,仅示出了防水结构600和引线孔K,防水结构600为发射状,引线孔K为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结构600的材质为橡胶、橡胶混合物、硅胶、硅胶混合物、硅橡胶、树脂或混杂材料,混杂材料包括橡胶、橡胶混合物、硅胶、硅胶混合物、硅橡胶、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橡胶混合物为以橡胶作为主要材料的混合物。按需要,橡胶混合物内可以含有各种添加剂、填料等,硅胶混合物也可以参照橡胶混合物的定义进行理解,在此不再赘述。混杂材料内可以掺杂混合橡胶、橡胶混合物、硅胶、硅胶混合物、硅橡胶、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防水结构600也可以由杂化材料制作得到,该杂化材料可以实现所需要的防水等级即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材质均为现有材质,本申请实施例不对防水结构600的组份进行保护,上述结构仅利用现有材料的特性,实现防水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发明构思可以灵活地在现有材料中进行选择。
如此,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灵活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得到防水结构600,以实现对应的防水需要。
在一些实施中,防水结构600的形式可以为胶带、胶条或密封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光伏组件还可以包括边框、接线盒等部件,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相关的设置,在此不过多地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防水结构600夹设于背板100和前板200之间,汇流条400的引出端401能够经由防水结构600伸出于引线孔K,进而能够改善水汽经由引线孔K进入光伏组件内部的情况。同时,将防水结构600设置于光伏组件的内部,不仅可以降低因设置于光伏组件的外部易受到外部应力而导致防水结构600失效的风险,还可以借助光伏组件的层压力对防水结构600进行刚性约束,使得防水结构600和背板100、前板200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固。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上述一些实施例中示意出的防水结构600的实施方式,灵活选择适用于使用情况的防水结构600的布置方式。由此,不仅显著提升组件在引线孔K处的水汽阻隔性,还能提高防水结构600的可靠性,进而降低了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的影响,提升了光伏组件户外使用的稳定性,提高了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背板和前板;
电池串,设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前板之间;
汇流条,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串;及
防水结构,夹设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前板之间;所述背板上设有引线孔,所述汇流条具有引出端,所述引出端经由所述防水结构穿出于所述引线孔;
其中,所述引线孔的周围被所述防水结构所包围,且所述引线孔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防水结构在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所述参考面为平行于所述引线孔所在平面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位于所述引线孔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外;或者
所述防水结构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与所述引线孔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重合;或者
所述防水结构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引线孔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为规则图形;或者
所述防水结构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轮廓为不规则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具有沿引出方向位于所述引出端上游的弯折部;
其中,沿所述引出方向,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防水结构和所述引线孔之间;或者
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防水结构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孔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防水结构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具有外露于所述引线孔的外露面;
所述引出端穿出于所述外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为规则图形;或者
所述防水结构在所述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外轮廓为不规则图形。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的材质为橡胶、橡胶混合物、硅胶、硅胶混合物、硅橡胶、树脂或混杂材料,所述混杂材料包括橡胶、橡胶混合物、硅胶、硅胶混合物、硅橡胶、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玻璃板、金属复合板、含金属薄膜层的复合聚合物板或含无机非金属薄膜层的复合聚合物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封装胶膜;
所述电池串封装于所述封装胶膜内,所述封装胶膜粘结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前板之间。
CN202310755421.4A 2023-06-26 2023-06-26 光伏组件 Active CN116504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5421.4A CN116504861B (zh) 2023-06-26 2023-06-26 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55421.4A CN116504861B (zh) 2023-06-26 2023-06-26 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4861A CN116504861A (zh) 2023-07-28
CN116504861B true CN116504861B (zh) 2023-09-29

Family

ID=87316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55421.4A Active CN116504861B (zh) 2023-06-26 2023-06-26 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486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760A (zh) * 2012-03-16 2012-08-15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背面玻璃分开的双层玻璃光伏组件
CN212137610U (zh) * 2020-06-28 2020-12-11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接线盒
CN217485463U (zh) * 2022-05-24 2022-09-23 苏州福斯特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153004A1 (en) * 2011-12-15 2013-06-20 Primestar Solar, Inc. Junction box with a support member for thin film photovoltaic devices and their methods of manufa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7760A (zh) * 2012-03-16 2012-08-15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背面玻璃分开的双层玻璃光伏组件
CN212137610U (zh) * 2020-06-28 2020-12-11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接线盒
CN217485463U (zh) * 2022-05-24 2022-09-23 苏州福斯特光伏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4861A (zh) 2023-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1889B1 (en) Thin-film solar cel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952240B2 (en) Solar cell module
JP6286736B2 (ja) バックコンタクトタイプ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26859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146203B1 (ja)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28290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1105389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20100243027A1 (en) Solar cell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4101611B2 (ja) 薄膜太陽電池
JP2022082511A (ja) 改良された、可撓性且つ軽量の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6504861B (zh) 光伏组件
CN116709795A (zh) 光伏组件及其封装方法
KR102233877B1 (ko) 태양 전지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519529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35145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7468456U (zh) 光伏组件及光伏电站
WO2011024992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H1119579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2010022993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CN220402264U (zh) 一种钙钛矿电池装置
JP2001127320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042710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20121852U (zh) 一种光伏组件
JP737769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754463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