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90733A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90733A
CN116490733A CN202180057945.5A CN202180057945A CN116490733A CN 116490733 A CN116490733 A CN 116490733A CN 202180057945 A CN202180057945 A CN 202180057945A CN 116490733 A CN116490733 A CN 116490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ndoor
control unit
air conditioning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79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90733B (zh
Inventor
伊藤裕
鹈饲康史
米田纯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90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0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90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90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9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e.g. by trial operation or configuration chec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存在若未经过规定的待机时间则无法开始清洗运转的课题。空调室内机(2)进行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的清洗运转。空调室内机(2)具备控制部(8)。控制部(8)具有在对清洗运转进行控制之前待机规定时间的待机模式。空调室内机(2)还具备对室内的人进行检测的检测部(71),若检测部(71)检测到人从室内离开,则待机模式结束。或者,若有用户的清洗运转的许可操作,则待机模式结束。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清洗运转中的室内因冷气吹出等原因而一般不舒适。因此,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90492号)所示,存在如下技术:在空调运转停止后且清洗运转开始之前设置规定的待机时间,给予用户从室内离开的机会。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有时用户想要在经过规定的待机时间之前开始清洗运转。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若未经过规定的待机时间则无法开始清洗运转的问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第一观点的空调室内机进行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的清洗运转。空调室内机具备控制部。控制部具有在对清洗运转进行控制之前待机规定时间的待机模式。空调室内机还具备对室内的人进行检测的检测部,若通过检测部检测到人从室内离开,则待机模式结束。或者,若有用户对清洗运转的许可操作,则待机模式结束。
在第一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控制部具有在对清洗运转进行控制之前待机规定时间的待机模式。空调室内机还具备对室内的人进行检测的检测部,若检测部检测到人从室内离开,则待机模式结束。或者,若有用户对清洗运转的许可操作,则待机模式结束。其结果,空调室内机即使不待机规定时间,也能够在中途结束待机模式,进行开始清洗运转的控制。
第二观点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该空调室内机还具备通知部。通知部在待机模式时进行催促从室内离开的通知。
在第二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通知部在待机模式时进行催促从室内离开的通知。其结果是,空调室内机能够给予用户从室内离开的机会,不会给用户带来清洗运转下的室内的不舒适。
第三观点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观点或第二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该空调室内机还具备检测部。检测部对室内的人进行检测。若检测部在室内未检测到人,则控制部不进入待机模式而进行开始清洗运转的控制。
在第三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检测部对室内的人进行检测。若检测部在室内未检测到人,则控制部不进入待机模式而进行开始清洗运转的控制。其结果是,若检测部在室内未检测到人,则空调室内机能够提前开始清洗运转。
第四观点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观点至第三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在待机模式随着规定时间的经过而结束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不开始清洗运转的控制。
在第四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控制部在待机模式随着规定时间的经过而结束的情况下,进行不开始清洗运转的控制。其结果是,若在待机模式时没有用户的动作,则空调室内机能够控制为不开始清洗运转。
第五观点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一观点至第四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控制部通过自动清洗模式或手动清洗模式来控制清洗运转。在自动清洗模式下,若规定条件成立,则自动地开始清洗运转。在手动清洗模式下,用户手动地指示清洗运转的开始。控制部在通过自动清洗模式开始清洗运转的情况下进行进入待机模式的控制。控制部在通过手动清洗模式开始清洗运转的情况下进行不进入待机模式的控制。
在第五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控制部在通过自动清洗模式开始清洗运转的情况下进行进入待机模式的控制。控制部在通过手动清洗模式开始清洗运转的情况下进行不进入待机模式的控制。其结果是,空调室内机在手动清洗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提前开始清洗运转。
第六观点的空调室内机在第二观点至第五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控制部在空调运转停止后进行进入待机模式的控制。通知部通过指示了空调运转的停止的操作终端来改变通知方法。
在第六观点的空调室内机中,通知部通过指示了空调运转的停止的操作终端来改变通知方法。其结果是,空调室内机能够容易地向用户传达通知。
附图说明
图1是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空调装置以及用户终端的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4是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清洗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的状态的图。
图6是清洗运转的流程图。
图7是清洗运转的流程图。
图8是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整体结构
空调室内机2是构成空调装置10的设备。图1是空调装置10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主要具备空调室内机2、空调室外机4和遥控器15。空调室内机2的室内控制部81与空调室外机4的室外控制部82协作地进行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21的清洗运转。因此,在此,不仅对空调室内机2的结构进行说明,还对空调装置10整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0不仅能够从遥控器15进行操作,还能够从用户终端90进行操作。图2是空调装置10以及用户终端90的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空调装置10和用户终端90通过网络NW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网络NW例如是因特网。此外,在空调装置10和用户终端90处于同一建筑物内的情况等下,空调装置10和用户终端90也可以通过WiFi等近距离网络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
(2)详细结构
(2-1)空调装置
空调装置10进行调节室内RM空气的空调运转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1的清洗运转。空调运转包括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除湿运转、送风运转以及加湿运转。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0具有空调室内机2、空调室外机4、加湿单元6和遥控器15。
图3是表示空调装置10的制冷剂回路13的图。如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2与空调室外机4通过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11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12连接。空调室内机2与空调室外机4通过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11以及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12连接,由此构成制冷剂回路13。在制冷剂回路13中,例如在制冷运转、制热运转以及除湿运转时,反复进行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加湿单元6是对室内RM进行加湿的加湿装置。如图1所示,加湿单元6用于通过从室外OT向室内RM输送潮湿的空气来对室内RM进行加湿的加湿运转等。例如,空调装置10以室内RM的绝对湿度成为规定值AH1以上的方式进行加湿运转。
如图1所示,加湿单元6安装于空调室外机4而一体化。加湿单元6和空调室内机2通过吸排气软管68连接。
遥控器15对空调装置10进行运转的开始以及停止等指示。另外,遥控器15能够从空调装置10接收当前的运转状态等信息、各种通知。遥控器15使接收到的内容显示于显示画面15a。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0分别具备1台空调室内机2、空调室外机4、加湿单元6以及遥控器15。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空调装置10也可以分别具备多台的空调室内机2、空调室外机4、加湿单元6以及遥控器15。
(2-1-1)空调室内机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2设置于室内RM的壁面WL。但是,不限于此,空调室内机2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天花板或地板。
如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2主要具备室内控制部81、检测部71和通知部73。
另外,如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2主要具备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风扇22以及室内膨胀阀28。并且,空调室内机2具有各种传感器。
(2-1-1-1)室内热交换器
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RM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图4是空调室内机2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室内热交换器21具有多个传热翅片21a和多个传热管21b。传热管21b折回多次而多次贯通1个传热翅片21a。空调室内机2对室内风扇22进行驱动,从吸入口23a吸入室内RM的空气。吸入的室内RM的空气通过多个传热翅片21a之间。此时,由于在传热管21b中流动有制冷剂,因此在传热管21b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RM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21的空气从吹出口23b吹出。
如图3所示,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一端经由制冷剂配管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11连接。室内热交换器21的另一端经由制冷剂配管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12连接。在制冷运转时,制冷剂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11侧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热运转时,制冷剂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12侧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
如图4所示,室内热交换器21以覆盖室内风扇22的上方的方式呈向下打开的形状。室内热交换器21具有远离壁面WL的第一热交换部21F和靠近壁面WL的第二热交换部21R。在第一热交换部21F以及第二热交换部21R的下方分别配置有排水盘26。在第一热交换部21F产生的结露被配置于第一热交换部21F的下方的排水盘26接住。在第二热交换部21R产生的结露被配置于第二热交换部21R的下方的排水盘26接住。
(2-1-1-2)室内风扇
室内风扇22是向室内热交换器21供给室内RM的空气的风扇。如图4所示,在空调室内机2的剖视图中,室内风扇22配置于大致中央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风扇22是横流风扇。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室内风扇22例如也可以是涡轮风扇、西洛克风扇等离心风扇。室内风扇22通过室内风扇马达22a驱动。室内风扇马达22a的转速能够通过逆变器控制。
(2-1-1-3)室内膨胀阀
室内膨胀阀28是用于调节在制冷剂回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流量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膨胀阀28是电子膨胀阀。
在制冷运转时,从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11侧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28从第一热交换部21F流向第二热交换部21R。在制热运转时,从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12侧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通过室内膨胀阀28从第二热交换部21R流向第一热交换部21F。
室内膨胀阀28的开度越小,第一热交换部21F与第二热交换部21R之间的压力差越大。
(2-1-1-4)传感器
如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2具有室内温度传感器31、室内湿度传感器32、管道用温度传感器33、管道用湿度传感器34、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以及人检测摄像头36。
室内温度传感器31对室内RM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室内温度传感器31设置于吸入口23a附近。
室内湿度传感器32对室内RM的空气的绝对湿度进行检测。室内湿度传感器32设置于吸入口23a附近。
管道用温度传感器33对从加湿单元6吹出到空调室内机2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管道用温度传感器33设置于吸排气软管68的空调室内机2侧。
管道用湿度传感器34对从加湿单元6吹出到空调室内机2的空气的绝对湿度进行检测。管道用湿度传感器34设置于吸排气软管68的空调室内机2侧。
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对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特定部位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特定部位例如是安装有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的传热管21b的部位。
人检测摄像头36对室内RM的人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人检测摄像头36设置于空调室内机2的正面。
(2-1-1-5)检测部
检测部71根据来自室内控制部81的指示,对人检测摄像头36进行操作,检测室内RM的人。检测部71将检测结果发送到室内控制部81。
在本实施方式中,检测部71与室内控制部81独立地安装。但是,检测部71也可以安装为室内控制部81的一部分。
(2-1-1-6)室内控制部
室内控制部81对构成空调室内机2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室内控制部81具备控制运算装置和存储装置。控制运算装置能够使用CPU或GPU这样的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按照该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进而,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或者读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信息。另外,室内控制部81具备计时器。在本实施方式中,计时器设置于室内控制部81,但也可以设置于后述的室外控制部82。
如图3所示,室内控制部81与室内风扇马达22a、室内膨胀阀28、室内温度传感器31、室内湿度传感器32、管道用温度传感器33、管道用湿度传感器34、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35以及人检测摄像头36以能够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换的方式电连接。
室内控制部81构成为能够接收从遥控器15发送的各种信号。各种信号例如包含指示运转的开始以及停止的信号、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与各种设定相关的信号例如包含与目标温度、目标湿度相关的信号。
室内控制部81通过传输线84以能够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的状态与空调室外机4的室外控制部82连接。室内控制部81以及室外控制部82作为协作地控制空调装置10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部8发挥功能。关于控制部8,将在后面叙述。
(2-1-1-7)通知部
通知部73根据来自室内控制部81的指示,在待机模式时进行催促从室内RM离开的通知。关于待机模式,将在后面叙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部73对用户终端90进行通知。用户终端90在从通知部73接收到通知时,例如通过向用户终端90的显示画面的文字显示、声音等,将通知内容通知给用户。但是,并不限定于此,通知部73例如也可以对遥控器15进行通知。遥控器15在从通知部73接收到通知时,例如通过在遥控器15的显示画面15a上进行文字显示,将通知内容通知给用户。另外,通知部73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空调室内机2的主体灯(未图示)闪烁来对用户进行通知。另外,通知部73例如也可以通过来自内置于空调室内机2的扬声器(未图示)的声音向用户进行通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知部73与室内控制部81独立地安装。但是,通知部73也可以安装为室内控制部81的一部分。
(2-1-2)空调室外机
如图1所示,空调室外机4设置于室外OT。
如图2所示,空调室外机4主要具备室外控制部82。
另外,如图3所示,空调室外机4主要具备压缩机41、流向切换机构42、储液器43、室外热交换器44、室外膨胀阀45以及室外风扇46。此外,空调室外机4具备各种传感器。
(2-1-2-1)压缩机
压缩机41吸入低压的制冷剂,通过压缩机构(未图示)压缩制冷剂,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41是旋转式或涡旋式等的容积压缩机。如图3所示,压缩机41的压缩机构(未图示)通过压缩机马达41a驱动。通过压缩机马达41a对压缩机构(未图示)进行驱动,由此压缩制冷剂。压缩机马达41a是能够进行基于逆变器的转速控制的马达。通过控制压缩机马达41a的转速,来控制压缩机41的容量。
(2-1-2-2)流向切换机构
流向切换机构42是通过切换制冷剂的流向而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变更制冷剂回路13的状态的机构。在制冷剂回路13处于第一状态时,室外热交换器44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冷剂回路13处于第二状态时,室外热交换器44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向切换机构42是四通切换阀。
流向切换机构42具有4个端口。流向切换机构42的第一端口P1与压缩机41的排出口连接。流向切换机构42的第二端口P2与室外热交换器44的一方的出入口连接。流向切换机构42的第三端口P3与储液器43连接。流向切换机构42的第四端口P4与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一方的出入口连接。
在制冷运转时,流向切换机构42将制冷剂回路13的状态设为第一状态。换言之,在制冷运转时,如图3的流向切换机构42内的实线所示,流向切换机构42使第一端口P1与第二端口P2连通,使第三端口P3与第四端口P4连通。
在制热运转时,流向切换机构42将制冷剂回路13的状态设为第二状态。换言之,在制热运转时,如图3的流向切换机构42内的虚线所示,流向切换机构42使第一端口P1与第四端口P4连通,使第二端口P2与第三端口P3连通。
(2-1-2-3)储液器
储液器43具有将流入的制冷剂分离为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的气液分离功能。如图3所示,储液器43设置在流向切换机构42的第三端口P3与压缩机41的吸入口之间。流入储液器43的制冷剂被分离为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集中于上部空间的气体制冷剂向压缩机41流出。
(2-1-2-4)室外热交换器
在室外热交换器44中,在室外热交换器44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OT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空调室外机4对室外风扇46进行驱动,从吸入口47a吸入室外OT的空气。吸入的室外OT的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44。此时,由于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44中流动,因此在室外热交换器44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OT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室外热交换器44后的空气从吹出口47b吹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热交换器44是具有多个传热管和翅片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
室外热交换器44的一端经由制冷剂配管与室外膨胀阀45连接。室外热交换器44的另一端经由制冷剂配管与流向切换机构42的第二端口P2连接。
室外热交换器44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
(2-1-2-5)室外膨胀阀
室外膨胀阀45是用于调节在制冷剂回路13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流量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膨胀阀45是电子膨胀阀。
(2-1-2-6)室外风扇
室外风扇46是向室外热交换器44供给空气的风扇。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风扇46是螺旋桨式风扇。室外风扇46通过室外风扇马达46a驱动。室外风扇马达46a的转速能够由逆变器控制。
(2-1-2-7)传感器
如图3所示,空调室外机4具备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1、排出管温度传感器52、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以及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54。
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1对室外OT的空气的温度进行检测。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1设置于吸入口47a附近。
排出管温度传感器52对在排出管(与压缩机41的排出口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对在室外热交换器44的特定部位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
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54对室外OT的空气的绝对温度进行检测。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54设置于吸入口47a附近。
(2-1-2-8)室外控制部
室外控制部82对构成空调室外机4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
室外控制部82具备控制运算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控制运算装置能够使用CPU或GPU这样的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按照该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进而,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或者读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信息。
如图3所示,室外控制部82与压缩机马达41a、流向切换机构42、室外膨胀阀45、室外风扇马达46a、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51、排出管温度传感器52、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以及外部空气湿度传感器54以能够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换的方式电连接。
室外控制部82以能够通过传输线84进行控制信号等的交换的状态与空调室内机2的室内控制部81连接。室外控制部82和室内控制部81作为协作地控制空调装置10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部8发挥功能。关于控制部8,将在后面叙述。
(2-1-3)加湿单元
加湿单元6从室外OT的空气取入水分。加湿单元6通过将取入的水分赋予室外OT的空气而生成高湿度的空气。加湿单元6将该高湿度的空气输送至空调室外机4。空调装置10在加湿运转时,在空调室内机2中将从加湿单元6送来的高湿度的空气与室内RM的空气混合。空调室内机2通过将混合有高湿度的空气的空气向室内RM吹出而对室内RM进行加湿。
如图3所示,加湿单元6主要具备吸附转子61、加热器62、切换风门63、吸排气风扇64和吸附风扇65。另外,加湿单元6具备吸排气软管68。
(2-1-3-1)吸附转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吸附转子61是具有蜂窝结构的圆盘状的陶瓷转子。陶瓷转子例如能够通过对吸附剂进行烧制而形成。吸附剂具有吸附所接触的空气中的水分的性质。另外,吸附剂具有通过被加热而使所吸附的水分脱离的性质。吸附剂例如有沸石、硅胶和氧化铝。吸附转子61通过吸附转子马达61a驱动而旋转。吸附转子61的转速能够通过改变吸附转子马达61a的转速来变更。
吸附转子马达61a与室外控制部82以能够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换的方式电连接。
(2-1-3-2)加热器
加热器62配置在加湿用空气取入口69c与切换风门63之间。从加湿用空气取入口69c取入的室外OT的空气在通过加热器62之后进一步通过吸附转子61,到达切换风门63。当通过加热器62加热后的空气通过吸附转子61时,水分从吸附转子61脱离,向加热后的空气供给水分。加热器62能够使输出变化,能够使通过了加热器62的空气的温度根据输出而变化。对于吸附转子61而言,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通过吸附转子61的空气的温度越高,则脱离的水分量越多。
加热器62与室外控制部82以能够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换的方式电连接。
(2-1-3-3)切换风门
切换风门63具备第一出入口63a和第二出入口63b。在吸排气风扇64进行驱动时,切换风门63能够切换将吸入空气的空气的入口设为第一出入口63a或者设为第二出入口63b。在将空气的入口设为第一出入口63a的情况下,室外OT的空气从加湿用空气取入口69c起按照吸附转子61、加热器62、吸附转子61、第一出入口63a、吸排气风扇64、第二出入口63b、管道66、吸排气软管68、空调室内机2的顺序流动(图3的实线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当将空气的入口切换为第二出入口63b时,相反地,空气从空调室内机2起按照吸排气软管68、管道66、第二出入口63b、吸排气风扇64、第一出入口63a、吸附转子61、加热器62、吸附转子61、加湿用空气取入口69c的顺序流动(图3的虚线所示的箭头的方向)。切换风门63的切换通过切换风门马达63c进行。
切换风门马达63c与室外控制部82以能够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换的方式电连接。
(2-1-3-4)吸排气风扇
吸排气风扇64配置在切换风门63的第一出入口63a与第二出入口63b之间。吸排气风扇64产生从第一出入口63a朝向第二出入口63b、或者从第二出入口63b朝向第一出入口63a的空气的流动。吸排气风扇64通过吸排气风扇马达64a驱动。
吸排气风扇马达64a与室外控制部82以能够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换的方式电连接。
(2-1-3-5)吸附风扇
吸附风扇65配置于从吸附用空气取入口69b连续到吸附用空气吹出口69a的通路。以吸附转子61设在该通路中的方式配置有吸附转子61。吸附风扇65通过吸附风扇马达65a驱动。当吸附风扇65驱动时,室外OT的空气从吸附用空气取入口69b朝向吸附用空气吹出口69a。此时,当室外OT的空气通过吸附转子61时,水分被吸附于吸附转子61。
吸附风扇马达65a与室外控制部82以能够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换的方式电连接。
(2-1-3-6)吸排气软管
吸排气软管68的一端与管道66连接,另一端与空调室内机2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吸排气软管68和室内RM经由空调室内机2连通。
(2-1-4)控制部
如图3所示,控制部8通过空调室内机2的室内控制部81和空调室外机4的室外控制部82经由传输线84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而构成。此外,室内控制部81和室外控制部82也可以不是通过物理的传输线84连接,而是通过无线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控制部8通过室外控制部82、室内控制部81的控制运算装置执行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来控制空调装置10整体的动作。
如图3所示,控制部8与包含压缩机马达41a、流向切换机构42、室外膨胀阀45、室外风扇马达46a、室内风扇马达22a、室内膨胀阀28、吸附转子马达61a、加热器62、切换风门马达63c、吸排气风扇马达64a及吸附风扇马达65a在内的空调室外机4、空调室内机2以及加湿单元6的各种设备电连接。另外,控制部8与设置于空调室内机2的各种传感器31~35以及设置于空调室外机4的各种传感器51~54电连接。
控制部8基于各种传感器31~36、51~54的测量信号、室内控制部81从遥控器15接收的指令等,对空调装置10的运转的开始及停止、空调装置10的各种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另外,控制部8能够将当前的运转状态等信息、各种通知发送到遥控器15。
控制部8对清洗运转以及空调运转进行控制。控制部8具有在对清洗运转进行控制之前待机规定时间TT0的待机模式。若通过检测部71检测到人从室内RM离开,则待机模式结束。另外,若有用户对清洗运转的许可操作,则待机模式结束。另外,若经过待机模式的规定时间TT0,则待机模式结束。
控制部8经由网络NW与用户终端90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控制部8能够向用户终端90发送与空调装置10相关的信息。另外,控制部8能够从用户终端90接收与空调装置10相关的信息。
(2-1-5)空调装置的运转动作
空调装置10进行空调运转以及清洗运转。空调运转包括制冷运转、制热运转、除湿运转、送风运转以及加湿运转。另外,有时如并行地进行制热运转和加湿运转的加湿制热运转等那样组合多个运转。在此,对各个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2-1-5-1)制冷运转
制冷运转是将室内RM的温度冷却至目标温度的运转。
控制部8例如从遥控器15接收制冷运转开始以及目标温度的指示。控制部8将流向切换机构42切换为图3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在制冷运转时,流向切换机构42使制冷剂在第一端口P1与第二端口P2之间流动,使制冷剂在第三端口P3与第四端口P4之间流动。制冷运转时的流向切换机构42使从压缩机4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向室外热交换器44。在室外热交换器44中,在制冷剂与通过室外风扇46供给的室外OT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室外热交换器44中冷却后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45中被减压而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在制冷剂与通过室内风扇22供给的室内RM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中的热交换而被加热的制冷剂经由流向切换机构42以及储液器43被吸入压缩机41。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冷却后的室内RM的空气从空调室内机2吹出到室内RM,由此进行室内RM的制冷。在该空调装置10中,在制冷运转中,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而对室内RM的空气进行冷却,室外热交换器44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
(2-1-5-2)制热运转
制热运转是将室内RM的温度加热至目标温度的运转。
控制部8例如从遥控器15接收制热运转开始以及目标温度的指示。控制部8将流向切换机构42切换为图3的虚线所示的状态。在制热运转时,流向切换机构42使制冷剂在第一端口P1与第四端口P4之间流动,使制冷剂在第二端口P2与第三端口P3之间流动。制热运转时的流向切换机构42使从压缩机4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流向室内热交换器21。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在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22供给的室内RM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冷却后的制冷剂在室外膨胀阀45中被减压而流入室外热交换器44。在室外热交换器44中,在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46供给的室内RM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室外热交换器44中的热交换而被加热的制冷剂经由流向切换机构42以及储液器43被吸入压缩机41。在室内热交换器21中加热后的室内RM的空气从空调室内机2吹出到室内RM,由此进行室内RM的制热。在该空调装置10中,在制热运转中,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制冷剂的冷凝器发挥功能,对室内RM的空气进行加热,室外热交换器44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功能。
(2-1-5-3)除湿运转
除湿运转是通过使室内RM的空气所包含的水分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表面结露来降低室内RM的湿度的运转。
控制部8例如从遥控器15接收除湿运转开始的指示。控制部8将流向切换机构42切换为图3的实线所示的状态。在除湿运转时,流向切换机构42使制冷剂在第一端口P1与第二端口P2之间流动,使制冷剂在第三端口P3与第四端口P4之间流动。因此,在制冷剂回路13中,在除湿运转时和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相同。
在此,对能够选择3种除湿运转的情况进行说明。从遥控器15向控制部8发送选择了第一除湿运转、第二除湿运转、第三除湿运转中的哪个除湿运转的信息。图5是表示清洗运转时的室内热交换器21的状态的图。在图5中,本来是图4所示那样的形状的室内热交换器21被平面地描绘出。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13中沿虚线箭头的方向流动。如图5所示,在第一除湿运转中,进行使室内热交换器21的全部实质上处于蒸发区域的第一除湿运转。在第二除湿运转中,进行使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一部分处于蒸发区域而使室内热交换器21的剩余部分处于过热区域的第二除湿运转。在第三除湿运转中,进行将比室内膨胀阀28靠上游侧的第一热交换部21F设为冷凝区域而将比室内膨胀阀28靠下游侧的第二热交换部21R设为蒸发区域的第三除湿运转。
(2-1-5-3-1)第一除湿运转
在第一除湿运转中,控制部8使室内膨胀阀28全开。并且,如图5所示,控制部8对压缩机41的运转频率以及室外膨胀阀45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室内热交换器21的全部实质上成为蒸发区域。
在第一除湿运转中,由于室内热交换器21的全部实质上为蒸发区域,因此能够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整个表面使室内RM的空气所包含的水分结露。因此,第一除湿运转的除湿效果高。另一方面,室内热交换器21的成为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温度较低,冷风被输送至室内RM,因此在第一除湿运转中,室内RM的温度降低。
另外,这里所说的“使室内热交换器21的全部实质上为蒸发区域”包括除了室内热交换器21的一部分(例如,室内热交换器21的总容积的1/3以下的部分)以外成为蒸发区域的情况。该一部分是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出口附近的部分。此时,该一部分成为过热区域。
(2-1-5-3-2)第二除湿运转
在第二除湿运转中,控制部8使室内膨胀阀28全开。并且,如图5所示,控制部8对压缩机41的运转频率以及室外膨胀阀45的开度进行控制,以使第一热交换部21F的一部分(例如,室内热交换器21的总容积的2/3以下的部分)成为蒸发区域,使第一热交换部21F的剩余部分以及第二热交换部21R成为过热区域。例如,控制部8通过使室外膨胀阀45的阀开度比第一除湿运转的情况下的阀开度小,来减小对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施加的压力,降低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其结果是,在室内热交换器21内流动的制冷剂与第一除湿运转的情况相比快速地蒸发。
第二除湿运转与第一除湿运转相比,室内热交换器21的成为蒸发区域的部分较小。因此,第二除湿运转与第一除湿运转相比,除湿效果低。另外,室内热交换器21的成为加热区域的部分的温度比室内热交换器21的成为蒸发区域的部分的温度高。因此,第二除湿运转与第一除湿运转相比,室内RM的温度的降低被抑制。
(2-1-5-3-3)第三除湿运转
在第三除湿运转中,如图5所示,控制部8对室内膨胀阀28的阀开度、压缩机41的运转频率以及室外膨胀阀45的阀开度进行控制,以使第一热交换部21F成为冷凝区域,使第二热交换部21R成为蒸发区域。例如,控制部8进行控制,使室外膨胀阀45全开,使室外热交换器44以及第一热交换部21F整体成为冷凝区域。另外,例如,控制部8通过使室内膨胀阀28的阀开度变窄,使流入第二热交换部21R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下降,从而以使第二热交换部21R成为蒸发区域的方式进行控制。此外,第三除湿运转与第二除湿运转相比,室内热交换器21的处于蒸发区域的部分较小。因此,在第三除湿运转中流入第二热交换部21R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需要比在第二除湿运转中流入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
第三除湿运转与第二除湿运转相比,室内热交换器21的成为蒸发区域的部分较小。因此,第三除湿运转的除湿效果比第二除湿运转的除湿效果低。另外,室内热交换器21的成为冷凝区域的部分的温度比室内热交换器21的成为过热区域的部分的温度高。因此,第三除湿运转与第二除湿运转相比,室内RM的温度的降低被抑制。
(2-1-5-3-4)除湿运转的总结
在除湿运转中,除湿效果按照第一除湿运转、第二除湿运转以及第三除湿运转的顺序变高。另外,在除湿运转中,室内RM的温度的降低按照第三除湿运转、第二除湿运转以及第一除湿运转的顺序被抑制。
(2-1-5-4)送风运转
送风运转是向室内RM送风的运转。
控制部8例如从遥控器15接收送风运转开始以及目标风量的指示。控制部8使压缩机41停止,使制冷剂回路13中的制冷循环停止。控制部8对室内风扇22的室内风扇马达22a进行控制,以达到目标风量。
(2-1-5-5)加湿运转
加湿运转是将室内RM的湿度提高到目标湿度的运转。
控制部8例如从遥控器15接收加湿运转开始以及目标湿度的指示。
控制部8首先使压缩机41停止,使制冷剂回路13中的制冷循环停止。但是,在加湿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8不使压缩机41停止,同时进行制热运转的制冷循环。
接着,控制部8对加湿单元6进行控制,以进行用于使吸排气软管68干燥的第一干燥动作。在第一干燥动作中,控制部8使吸附风扇65以及吸附转子61停止。控制部8使加热器62加热空气,以产生从第一出入口63a朝向第二出入口63b的气流的方式切换切换风门63,对吸排气风扇64进行驱动。从加湿用空气取入口69c取入的室外OT的空气的温度被加热器62加热而上升。因此,该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并且,由于吸附转子61停止,因此不向通过吸附转子61的空气供给水分。这样干燥后的空气借助吸排气风扇64通过吸排气软管68,由此进行吸排气软管68的干燥。控制部8例如通过计时器对第一干燥动作的时间进行计时,若第一干燥动作的时间达到规定时间,则结束第一干燥动作。
当第一干燥动作结束时,控制部8使吸附风扇65驱动,并且使吸附转子61旋转。通过吸附风扇65的驱动,室外OT的空气通过吸附转子61,从而室外OT的空气的水分被吸附于吸附转子61。吸附有水分的部位通过吸附转子61的旋转而移动到被加热器62加热后的空气所通过的位置。其结果,水分从吸附转子61脱离,该水分包含在被加热后的空气中。这样成为高湿度的空气通过吸排气风扇64经由吸排气软管68以及空调室内机2被输送到室内RM。控制部8为了将高湿度的空气吹出到室内RM中而使空调室内机2的室内风扇22驱动。
(2-1-5-6)清洗运转
清洗运转是对室内热交换器21进行清洗的运转。控制部8通过使室内热交换器21的表面产生结露水,来对表面进行清洗。在此所说的室内热交换器21的表面包括传热翅片21a。
为了使控制部8进行清洗动作,室内RM的绝对湿度必须为规定值AH1以上。在室内RM的绝对湿度不是规定值AH1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8首先进行加湿运转,在使室内RM的绝对湿度为规定值AH1以上之后进行清洗动作。
在控制部8开始清洗运转的情况下,存在用户手动地指示清洗运转的开始的情况(手动清洗模式)、以及若规定的条件成立则控制部8自动开始清洗运转的情况(自动清洗模式)。在用户手动地指示清洗运转的开始的情况下,用户例如从遥控器15指示清洗运转。
使用图6及图7的流程图对清洗运转进行说明。
如步骤S0所示,控制部8判断是否有来自用户的开始清洗运转的指示、或者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是否成立。控制部8在有来自用户的开始清洗运转的指示、或者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1。关于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将在后面叙述。
在从步骤S0进入步骤S1-1的情况下,控制部8在开始清洗运转之前进入待机规定时间TT0的待机模式。
当进入待机模式时,如步骤S1-2所示,控制部8通过通知部73的功能,向用户进行催促从室内RM离开的通知。
当控制部8向用户进行通知时,如步骤S1-3所示,判断由检测部71进行的人从室内RM离开的检测、由用户进行的清洗运转的许可操作、以及待机模式下的规定时间TT0的经过这3个条件中的至少1个条件是否成立。控制部8在3个条件中的至少1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4。控制部8在3个条件中的哪个条件都不成立的情况下继续待机模式,直到至少1个条件成立为止。
在从步骤S1-3进入步骤S1-4的情况下,控制部8结束待机模式。
当结束待机模式时,如步骤S2所示,控制部8开始清洗运转。
当开始清洗运转时,如步骤S3所示,控制部8对室内RM的绝对湿度是否为规定值AH1以上进行判断。在此,规定值AH1是适于清洗运转的湿度。若室内RM的绝对湿度为规定值AH1以上,则控制部8进入步骤S10。若室内RM的绝对湿度不是规定值AH1以上,则控制部8进入步骤S4。
在从步骤S3进入步骤S4的情况下,控制部8对室外OT的绝对湿度是否为规定值AH2以上进行判断。在此,规定值AH2是预计通过利用室外OT的空气对室内RM进行加湿而使室内RM的绝对湿度成为规定值AH1以上的湿度。例如,在前不久降雨等的情况下,即使室内RM的绝对湿度不是规定值AH1以上,室外OT的绝对湿度为规定值AH2以上的可能性也很高。若室外OT的绝对湿度为规定值AH2以上,则控制部8进入步骤S6。若室外OT的绝对湿度不是规定值AH2以上,则控制部8进入步骤S5。
在从步骤S4进入步骤S5的情况下,控制部8向用户通知不适合清洗运转的内容。向用户的通知例如使遥控器15的显示画面15a显示不适合清洗运转的内容。在通知用户时,如步骤S16所示,控制部8停止清洗运转,结束处理。
在从步骤S4进入步骤S6的情况下,控制部8为了使室内RM的绝对湿度成为规定值AH1而开始加湿动作。作为加湿动作,控制部8在室内RM的温度为规定值T1以上时进行加湿运转,在不为规定值T1以上时进行加湿制热运转。控制部8从加湿动作的开始起,通过计时器开始加湿动作的计时。
如步骤S7所示,控制部8从加湿动作的开始起待机规定时间TT1。
当待机规定时间TT1后,如步骤S8所示,控制部8再次判断室内RM的绝对湿度是否为规定值AH1以上。若室内RM的绝对湿度为规定值AH1以上,则控制部8停止加湿动作,进入步骤S9。控制部8反复进行步骤S7和步骤S8,继续进行加湿动作,直到室内RM的绝对湿度成为规定值AH1以上为止。
在从步骤S8进入步骤S9的情况下,控制部8结束加湿动作。
当加湿动作结束时,如步骤S10所示,控制部8开始清洗动作。清洗动作是与除湿运转相同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除湿运转,进行第一除湿运转。但是,并不限定于此,除湿运转也可以是第二除湿运转或第三除湿运转。第一除湿运转的除湿效果最高,能够使室内热交换器21的大致全部的表面结露,因此清洗范围最宽。另一方面,第三除湿运转最能够抑制室内RM的温度的降低,因此,在寒冷的时期进行清洗运转的情况下,最能够防止室内RM成为不舒适的温度。控制部8从清洗动作的开始起,通过计时器,开始清洗动作时间的计时。
如步骤S11所示,控制部8从清洗动作的开始起待机规定时间TT2。
当待机规定时间TT2后,如步骤S12所示,控制部8结束清洗动作。
当清洗动作结束时,如步骤S13所示,控制部8开始进行干燥动作。控制部8从干燥动作的开始起,通过计时器,开始干燥动作时间的计时。干燥动作由使室内热交换器21的表面干燥的第一干燥动作以及使吸排气软管68干燥的第二干燥动作构成。
作为第一干燥动作,控制部8在室内RM的温度为规定值T2以上时进行送风运转,在不为规定值T2以上时进行制热运转。控制部8通过送风运转或制热运转,使室内RM的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从而使室内热交换器21的表面空气干燥。另外,控制部8通过制热运转使室内热交换器21的温度上升,从而促进室内热交换器21的表面的干燥。制热运转还具有使由于清洗动作而降低的室内RM的温度上升的效果。
作为第二干燥动作,控制部8进行与加湿运转的第一干燥动作相同的动作。为了使吸排气软管68干燥,控制部8使加湿单元6的吸附风扇65以及吸附转子61停止。另外,控制部8使加湿单元6的加热器62加热空气,以产生从第一出入口63a朝向第二出入口63b的气流的方式切换切换风门63,驱动吸排气风扇64。
如步骤S14所示,控制部8从干燥动作的开始起待机规定时间TT3。
当待机规定时间TT3后,如步骤S15所示,控制部8结束干燥动作。
当结束干燥动作时,如步骤S16所示,控制部8停止清洗运转,结束处理。
(2-1-5-6-1)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
控制部8通过计时器,从清洗运转的停止时起,对空调运转的驱动时间进行计时(以下,将所计时的驱动时间记载为累计驱动时间)。具体而言,累计驱动时间是空调运转中的室内风扇22的驱动时间。累计驱动时间在清洗运转停止时被重置。
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是在从上次的清洗运转起累计驱动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TT4的状态下空调运转停止。
(2-2)用户终端
如图2所示,用户终端90主要具备空调操作部91。另外,用户终端90具备显示画面(未图示)。
用户终端90具备控制运算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控制运算装置能够使用CPU或GPU这样的处理器。控制运算装置读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按照该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进而,控制运算装置能够按照程序将运算结果写入存储装置,或者读出存储装置中存储的信息。空调操作部91是由控制运算装置实现的功能块。在本实施方式中,用户终端90是智能手机。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用户终端90例如也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PC等。
(2-3-1)空调操作部
空调操作部91具有与遥控器15相同的功能。具体而言,空调操作部91从空调装置10接收信息,并将接收内容通知给用户。空调操作部91例如通过向用户终端90的显示画面的文字显示、声音等,将接收内容通知给用户。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操作部91从空调装置10接收催促从室内RM离开的通知,并将通知内容显示于用户终端90的显示画面。
另外,空调操作部91对空调装置10进行运转的开始以及停止等指示。空调操作部91例如在用户终端90的显示画面上显示模仿遥控器15的图像。用户通过点击该图像等,对空调装置10进行运转的开始以及停止等指示。
空调操作部91例如通过智能手机应用来实现。
(3)特征
(3-1)
清洗运转中的室内因冷气吹出等原因而一般不舒适。因此,以往,在空调运转停止后且清洗运转开始前,设置规定的待机时间,给予用户从室内离开的机会。
但是,有时用户想要在经过规定的待机时间之前开始清洗运转。以往,存在若未经过规定的待机时间则无法开始清洗运转这样的课题。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2中,控制部8具有在对清洗运转进行控制之前待机规定时间TT0的待机模式。空调室内机2还具备对室内RM的人进行检测的检测部71,若检测部71检测到人从室内RM离开,则待机模式结束。或者,若有用户对清洗运转的许可操作,则待机模式结束。其结果,空调室内机2即使不待机规定时间TT0,也能够在中途结束待机模式并进行开始清洗运转的控制。
(3-2)
在本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2中,通知部73在待机模式时进行催促从室内RM离开的通知。其结果是,空调室内机2能够给予用户从室内RM离开的机会,不会给用户带来清洗运转时的室内RM的不舒适。
(4)变形例
(4-1)变形例1A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6的步骤S1-1中,控制部8在进入待机模式之后,在步骤S1-3中判断由检测部71检测出的人从室内RM的离开、用户对清洗运转的许可操作、以及待机模式下的规定时间TT0的经过这3个条件中的至少1个条件是否成立。在上述3个条件中的至少1个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控制部8在步骤S1-4中结束待机模式。
但是,控制部8也可以选择上述3个条件中的任意2个条件,在步骤S1-3中判断该2个条件中的至少1个条件是否成立。另外,控制部8也可以选择上述3个条件中的任意1个条件,在步骤S1-3中判断该1个条件是否成立。
其结果,空调室内机2能够根据灵活的条件来结束待机模式。
(4-2)变形例1B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在图6的步骤S1-1中进入待机模式之后,在步骤S1-3中判断基于检测部71的人从室内RM离开的检测。若检测到人从室内RM离开,则控制部8在步骤S1-4中结束待机模式,在步骤S2中开始清洗运转。
但是,也可以是,若在进入待机模式之前检测部71在室内RM中未检测到人,则控制部8不进入待机模式而开始清洗运转。
若在进入待机模式之前检测部71在室内RM中未检测到人,则认为不需要待机模式。其结果,空调室内机2能够提前开始清洗运转。
(4-3)变形例1C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在图6的步骤S1-3中判断待机模式下的规定时间TT0的经过。控制部8若判断为经过了规定时间TT0,则在步骤S1-4中结束待机模式,在步骤S2中开始清洗运转。
但是,控制部8也可以在待机模式随着规定时间TT0的经过而结束的情况下不开始清洗运转。
其结果是,若在待机模式时没有用户的动作,则空调室内机2能够控制为不开始清洗运转。
(4-4)变形例1D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在步骤S0中判断是否有来自用户的开始清洗运转的指示、或者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是否成立。控制部8在有来自用户的开始清洗运转的指示(手动清洗模式下的清洗运转的开始)、或者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成立(自动清洗模式下的清洗运转的开始)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进入待机模式。之后,控制部8在步骤S1-4中结束待机模式,在步骤S2中开始清洗运转。
但是,控制部8也可以在通过手动清洗模式开始清洗运转的情况下不进入待机模式而开始清洗运转。
在控制部8通过手动清洗模式开始清洗运转的情况下,认为不需要待机模式。其结果是,空调室内机2在手动清洗模式的情况下能够提前开始清洗运转。
(4-5)变形例1E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8在步骤S0中判断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是否成立。控制部8在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进入待机模式。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是在从上次的清洗运转起累计驱动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TT4的状态下空调运转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控制部8从遥控器15和用户终端90中的哪一个接收到停止空调运转的指示,通知部73都对用户终端90进行催促从室内RM离开的通知。
但是,通知部73也可以通过指示了空调运转的停止的操作终端来改变通知方法。具体而言,在控制部8从遥控器15接收到停止空调运转的指示的情况下,通知部73对遥控器15进行通知。通知内容例如显示于遥控器15的显示画面15a。在该情况下,由于假定用户处于室内RM,因此通知部73也可以进一步通过来自空调室内机2的声音进行通知。另一方面,在控制部8从用户终端90接收到停止空调运转的指示的情况下,通知部73对用户终端90进行催促用户从室内RM离开的通知。
其结果是,空调室内机2能够容易向用户传达通知。
(4-6)变形例1F
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是在从上次的清洗运转起累计驱动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TT4的状态下空调运转停止。但是,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也可以不使用累计驱动时间,而使用后述的累计实际时间。其结果是,信息通知系统100能够不依赖于空调运转的驱动时间,自动开始清洗运转。
具体而言,控制部8通过计时器,从清洗运转停止时起对实际时间进行计时(以下,将所计时的实际时间记载为累计实际时间)。累计实际时间在清洗运转停止时被重置。
此时,自动清洗模式的清洗开始条件是在从上次的清洗运转起累计实际时间经过了规定时间TT6的状态下空调运转停止。
(4-7)变形例1G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装置10使用与空调室外机4一体化的加湿单元6对室内RM进行加湿。但是,如图8所示,空调装置10也可以使用设置于室内RM的室内加湿器200对室内RM进行加湿。
室内加湿器200具备对加湿运转进行控制的加湿控制部(未图示)。加湿控制部(未图示)与室内控制部81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以能够进行控制信号、信息的交换。因此,控制部8能够控制室内加湿器200进行的加湿运转。
使用图6及图7的流程图对使用加湿单元6的清洗运转与使用室内加湿器200的清洗运转的主要差异进行说明。在使用加湿单元6的清洗运转中,控制部8在步骤S4中判断室外OT的绝对湿度是否为规定值AH2以上。在使用室内加湿器200的清洗运转中,在步骤S4中判断室内RM的绝对湿度是否为规定值AH3以上。在此,规定值AH3是预计通过使用室内加湿器200的加湿运转而使室内RM的绝对湿度成为规定值AH1以上的湿度。另外,在步骤S6~步骤S9的加湿动作中,控制部8进行使用室内加湿器200的加湿运转。另外,在步骤S13~步骤S15的干燥动作中,由于没有吸排气软管68,因此控制部8不需要使吸排气软管68干燥。
(4-8)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该理解为在不脱离技术方案所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方式、详细的多种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2:空调室内机;8:控制部;15:遥控器;21:室内热交换器;71:检测部;73:通知部;90:用户终端;RM:室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90492号

Claims (6)

1.一种空调室内机(2),所述空调室内机(2)进行用于清洗室内热交换器(21)的清洗运转,其中,
所述空调室内机(2)具备控制部(8),该控制部(8)具有在对所述清洗运转进行控制之前待机规定时间(TT0)的待机模式,
所述空调室内机(2)还具备对室内(RM)的人进行检测的检测部(71),若所述检测部检测到人从所述室内离开,则所述待机模式结束,或者,
若有用户对所述清洗运转的许可操作,则所述待机模式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2),其中,
所述空调室内机(2)还具备通知部(73),该通知部(73)在所述待机模式时进行催促从所述室内离开的通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2),其中,
所述空调室内机(2)还具备对室内(RM)的人进行检测的检测部(71),
若所述检测部在所述室内未检测到人,则所述控制部进行不进入所述待机模式而开始所述清洗运转的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2),其中,
在所述待机模式因经过所述规定时间而结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不开始所述清洗运转的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2),其中,
所述控制部通过自动清洗模式或手动清洗模式来控制所述清洗运转,所述自动清洗模式是若规定条件成立则自动地开始所述清洗运转的模式,所述手动清洗模式是用户手动地指示所述清洗运转的开始的模式,
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自动清洗模式开始所述清洗运转的情况下进行进入所述待机模式的控制,在通过所述手动清洗模式开始所述清洗运转的情况下进行不进入所述待机模式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2),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空调运转停止后进行进入所述待机模式的控制,
所述通知部通过指示了所述空调运转的停止的操作终端(15,90)来改变通知方法。
CN202180057945.5A 2020-08-03 2021-06-29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116490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32032A JP7064153B2 (ja) 2020-08-03 2020-08-03 空調室内機
JP2020-132032 2020-08-03
PCT/JP2021/024533 WO2022030145A1 (ja) 2020-08-03 2021-06-29 空調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0733A true CN116490733A (zh) 2023-07-25
CN116490733B CN116490733B (zh) 2023-11-03

Family

ID=80117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7945.5A Active CN116490733B (zh) 2020-08-03 2021-06-29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064153B2 (zh)
CN (1) CN116490733B (zh)
WO (1) WO2022030145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5734A (zh) * 2006-11-16 2009-09-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6314294B1 (ja) * 2018-02-01 2018-04-1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8109457A (ja) * 2016-12-28 2018-07-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制御装置
CN109140686A (zh) * 2018-08-22 2019-01-04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自动清洁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JP2019215149A (ja) * 2019-03-26 2019-12-1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11356881A (zh) * 2018-10-05 2020-06-30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0286B2 (ja) * 2009-07-17 2014-01-15 九工建設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JP2019015428A (ja) * 2017-07-04 2019-01-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およびサーバ
JP6349046B1 (ja) * 2018-02-16 2018-06-27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8189355A (ja) * 2018-03-21 2018-11-2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5734A (zh) * 2006-11-16 2009-09-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JP2018109457A (ja) * 2016-12-28 2018-07-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及び制御装置
JP6314294B1 (ja) * 2018-02-01 2018-04-18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09140686A (zh) * 2018-08-22 2019-01-04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自动清洁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1356881A (zh) * 2018-10-05 2020-06-30 日立江森自控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机、空调机的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JP2019215149A (ja) * 2019-03-26 2019-12-19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90733B (zh) 2023-11-03
JP7064153B2 (ja) 2022-05-10
JP2022028551A (ja) 2022-02-16
WO2022030145A1 (ja)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5733B (zh) 空调机及室内湿度控制方法
CN112823262B (zh) 空调机
CN116490733B (zh) 空调室内机
WO2023032738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22028550A (ja) 情報報知システム
JP2022028549A (ja) 情報報知システム
WO2023085327A1 (ja) 加湿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23032731A1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7182026B1 (ja) 加湿装置
JP7208562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7227521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963199B1 (ja)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WO2023032341A1 (ja) 加湿装置
WO2022044530A1 (ja)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JP2022066704A (ja) 室内空調システム
JP202303519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24068992A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202406887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7836565A (zh) 换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