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6584B - 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6584B
CN116476584B CN202310394976.0A CN202310394976A CN116476584B CN 116476584 B CN116476584 B CN 116476584B CN 202310394976 A CN202310394976 A CN 202310394976A CN 116476584 B CN116476584 B CN 1164765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frame
rear auxiliary
subassembly
extrusion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949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76584A (zh
Inventor
陈浩
李荣辉
沈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nzh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nzh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nzh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nzhi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949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765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765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65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765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65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悬架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后副车架、第二后副车架和减震单元,所述第一后副车架通过减震单元与第二后副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副车架远离第二后副车架一侧的结构与第二后副车架远离第一后副车架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后副车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本发明通过设置抵触组件和活动组件等结构的配合,进而提升了轮胎在水中行驶时与水底面的附着力,第一后副车架将会通过弹力拉力绳带动拉动块发生移动,拉动块将会对减震活动环的下端进行拉动,进而通过抵触杆的挤压提升对轮轴座的垂直负荷力,进而提升车辆在水中行驶时的附着力。

Description

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悬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底盘悬架系统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
例如申请号为CN201910149330.X的发明公开授权了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包括副车架、空气减震器和电磁减震器,车架两侧壁的通过横臂铰接座铰接有后主横臂和后副横臂,空气减震器包括气动缸、气动缸安装座和气动伸缩杆,电磁减震器包括电磁液压缸、电磁液压杆和底板连接座,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后副车架两侧分别铰接有一对后主横臂和后副横臂,使得本发明为双横臂式后独立悬架,能够增强各个轮胎对路面的附着能力,使车轮在水洼路面不易打滑,便于通过,通过空气减震器和电磁减震器的配合升降,可提高汽车底板的升降量,便于汽车通过水较深的涉水路面。
上述专利通过后主横臂和后副横臂,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各个轮胎对路面的附着能力,使车轮在水洼路面不易打滑,便于通过,其次通过空气减震器和电磁减震器的配合升降,可提高汽车底板的升降量,便于汽车通过水较深的涉水路面,然而现有的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在水中实际行驶过程中,该专利中仅采用两组伸缩杆对装置在水中进行升降,由于车辆的重量过大,以及水中的阻力较大,进而无法顺利的完成升降作业,并且在水中仅采用通过独立横臂的方式来增加轮胎与水底面的附着力较为困难,附着力的提升微乎其微,综上所述:现提出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能够稳定且顺利的随着涉水深度的增加而正常行驶,并且通过提升对轮胎的垂直负荷力的增加,提升轮胎在水中的附着力。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顺利的完成对车辆的升降作业,并且在水中仅采用通过独立横臂的方式来增加轮胎与水底面的附着力较为困难,附着力的提升较弱。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后副车架、第二后副车架和减震单元,所述第一后副车架通过减震单元与第二后副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后副车架远离第二后副车架一侧的结构与第二后副车架远离第一后副车架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后副车架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一后副车架的一端套接有轮轴座,所述第一后副车架远离第二后副车架一侧的上下两侧均铰接有后横臂,所述第一后副车架的两端均铰接有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的底端与后横臂的两侧铰接,所述第一后副车架远离第二后副车架一侧壁中端的两侧均轴承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内壁轴承连接有活动组件,所述活动组件的顶部抵触连接有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的顶部抵触连接有抵触组件,所述抵触组件与上端所述后横臂的内壁轴承连接,所述活动组件下端的内部活动卡接有配合组件,所述配合组件的顶部与第一后副车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推动组件包括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第一后副车架轴承连接,所述铰接座远离第一后副车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管,所述推动管远离铰接座一端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推动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气缸推动杆,所述气缸推动杆远离铰接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套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后横臂的内部轴承连接,所述推动管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性薄膜,所述弹性薄膜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柔性弹簧,所述柔性弹簧的上下两端从上至下分别与铰接座和安装块固定连接,铰接座在推动管的内部活动时,二者的挤压,推动管内部的空气将会通过凹槽进入至弹性薄膜的内部,柔性弹簧将会呈现为张开状,进而使得弹性薄膜发生膨胀。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第一后副车架远离第二后副车架的一侧壁轴承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与下端所述后横臂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板与第一后副车架相接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铰接轴,在图中并未显示,当第一后副车架向上移动时进而保证了固定架位置的不变性,使得固定组件可以通过配合组件带动活动组件的底端进行翻转。
优选地,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减震活动环,所述减震活动环外侧壁的两端均与固定组件的内端轴承连接,所述减震活动环下端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部与配合组件活动卡接。
优选地,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挤压弧板,所述挤压弧板的底端与活动组件的顶部抵触连接,所述挤压弧板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腔室,所述腔室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弧形弹簧伸缩管,所述减震弧形弹簧伸缩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腔室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与上端所述后横臂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弧板的顶部与抵触组件的底部抵触连接,所述挤压弧板远离第一后副车架的一侧壁滑动卡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端与上端所述后横臂的底部固定连接,减震活动环的底端向靠近第二后副车架的一端发生翻转时,减震活动环的顶端将会向远离第一后副车架的一端发生翻转,从而使得减震活动环的顶端对挤压弧板的底端进行抵压。
优选地,所述抵触组件包括安装轴,所述安装轴与第一后副车架的内部轴承连接,所述安装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触杆,所述抵触杆的底部与挤压组件的顶部抵触连接,所述抵触杆远离挤压组件一端的底面位于轮轴座的正上方,挤压弧板的顶端向上移动时,将会对抵触杆靠近挤压组件一端的底部进行向上的挤压,这时抵触杆将会以安装轴为轴心,使其远离挤压组件一端的底面对轮轴座的顶部进行抵压,以此来提升对车轮在水中行驶时垂直负荷力。
优选地,所述配合组件包括拉动块,所述拉动块与活动组件的内部活动卡接,所述拉动块远离活动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弹力拉力绳,所述弹力拉力绳的底端活动卡接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的底端轴承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拉动块的一端与第一后副车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动块贯穿弧形槽并延伸至弧形槽的外侧,且与弧形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拉动块远离限位块一侧壁的面积尺寸大于弧形槽开口处的面积尺寸,拉动块具体位置以及外端面积的限定,进而保证了拉动块可以拉动减震活动环的下端进行翻转。
优选地,所述挤压弧板的顶部与抵触杆的底部抵触连接,所述挤压弧板的外形呈现为半圆弧形,挤压弧板外形以及具体连接位置的限定,对挤压弧板的活动起到了稳定的限位作用。
优选地,所述减震活动环的外形呈现为圆形,且内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径值大于转动轴的外径值,保证了减震活动环在活动时不会对转动轴造成影响。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设置抵触组件和活动组件等结构的配合,进而提升了轮胎在水中行驶时与水底面的附着力,第一后副车架和第二后副车架同时向上移动时,第一后副车架将会通过弹力拉力绳带动拉动块发生移动,拉动块将会对减震活动环的下端进行拉动,使得减震活动环的下端向第一后副车架的一侧翻转,与此同时减震活动环的上端将会向轮轴座的方向翻转并对挤压弧板进行挤压,使得挤压弧板的顶端向上移动并对抵触杆发生挤压使其一端向上移动,抵触杆远离挤压组件的一端将会以安装轴为轴心向下翻转,并与轮轴座的外侧壁相抵触挤压,进而通过抵触杆的挤压提升对轮轴座的垂直负荷力,进而提升车辆在水中行驶时的附着力;
本发明通过设置铰接座和柔性弹簧等结构的配合,进而实现了对柔性弹簧缝隙处泥块的清理,铰接座在推动管的内部活动时,由于二者的相互挤压,推动管内部的空气将会通过凹槽进入至弹性薄膜的内部,此时柔性弹簧将会呈现为展开状,导致弹性薄膜发生膨胀,进而使其表面沾附的泥块可以受到来自弹性薄膜的膨胀以及在水中水流的冲刷,将会对柔性弹簧缝隙中的泥块进行清理,保证了柔性弹簧弹簧缝隙之间的清洁度;
本发明通过设置推动组件和固定组件等结构的配合,进而大幅度提升了在水中对车辆底盘的稳定且顺利的升降量,通过两组共四个推动组件的相互配合使用,当其同时运行时,将会同时带动第一后副车架和第二后副车架共同向上移动,使得两端的向上推动力大于水阻力,以及车辆自身的重量,稳定且顺利的保证了升降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正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轮轴座和活动组件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固定组件和配合组件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推动组件和固定组件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后副车架和活动组件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固定组件和配合组件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挤压组件和抵触组件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中:1、第一后副车架;2、第二后副车架;3、减震单元;4、转动轴;5、后横臂;6、轮轴座;7、推动组件;701、铰接座;702、推动管;703、凹槽;704、气缸推动杆;705、连接轴;706、安装块;707、弹性薄膜;708、柔性弹簧;8、固定组件;801、固定板;802、固定架;9、活动组件;901、减震活动环;902、弧形槽;10、挤压组件;1001、挤压弧板;1002、腔室;1003、减震弧形弹簧伸缩管;1004、连接块;1005、限位板;11、抵触组件;1101、安装轴;1102、抵触杆;1103、抵触块;12、配合组件;1201、拉动块;1202、限位块;1203、滚动轮;1204、弹力拉力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后副车架1、第二后副车架2和减震单元3,第一后副车架1通过减震单元3与第二后副车架2固定连接,第一后副车架1远离第二后副车架2一侧的结构与第二后副车架2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的结构一致,第一后副车架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4,转动轴4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的一端套接有轮轴座6,第一后副车架1远离第二后副车架2一侧的上下两侧均铰接有后横臂5,第一后副车架1的两端均铰接有推动组件7,推动组件7的底端与后横臂5的两侧铰接,第一后副车架1远离第二后副车架2一侧壁中端的两侧均轴承连接有固定组件8,固定组件8的内壁轴承连接有活动组件9,活动组件9的顶部抵触连接有挤压组件10,挤压组件10与上端后横臂5的底部固定连接,挤压组件10的顶部抵触连接有抵触组件11,抵触组件11与上端后横臂5的内壁轴承连接,活动组件9下端的内部活动卡接有配合组件12,配合组件12的顶部与第一后副车架1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启动推动组件7,推动组件7将会使得第一后副车架1和第二后副车架2一同向上移动,提升第一后副车架1和第二后副车架2在水中的升降量,当第一后副车架1和第二后副车架2同时向上移动时,此时将会通过配合组件12带动活动组件9的底端发生翻转,当活动组件9转动时,将会对挤压组件10进行挤压,使得挤压组件10对抵触组件11发生挤压,抵触组件11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一端的底部将会与轮轴座6的顶部相抵触,进行提升对轮轴座6的垂直负荷力,进而提升车辆在水中行驶时的附着力。
如图7所示,推动组件7包括铰接座701,铰接座701与第一后副车架1轴承连接,铰接座701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管702,推动管702远离铰接座701一端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凹槽703,推动管70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气缸推动杆704,气缸推动杆704远离铰接座7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706,安装块706的内部套接有连接轴705,连接轴705与后横臂5的内部轴承连接,推动管702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性薄膜707,弹性薄膜707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柔性弹簧708,柔性弹簧708的上下两端从上至下分别与铰接座701和安装块706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铰接座701和柔性弹簧708等结构的配合,当铰接座701在推动管702的内部活动时,由于二者的挤压,推动管702内部的空气将会通过凹槽703进入至弹性薄膜707的内部,柔性弹簧708将会呈现为张开状,进而使得弹性薄膜707发生膨胀,从而使得其表面沾附的泥块可以受到来自弹性薄膜707的膨胀以及在水中的过滤,将会对柔性弹簧708缝隙中的泥块进行清理。
如图5和图6所示,固定组件8包括固定板801,固定板801与第一后副车架1远离第二后副车架2的一侧壁轴承连接,固定板8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802,固定架802的底部与下端后横臂5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组件9包括减震活动环901,减震活动环901外侧壁的两端均与固定组件8的内端轴承连接,减震活动环901下端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902,弧形槽902的内部与配合组件12活动卡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减震活动环901和弧形槽902结构的配合,当配合组件12的顶端向上移动时,此时配合组件12的底端将会通过弧形槽902拉动减震活动环901的底端发生翻转,进而便利后续对挤压组件10以及抵触组件11的挤压配合使用;通过固定板801和固定架802结构的配合,固定板801与第一后副车架1相接触一端的内部设置有铰接轴,在图中并未显示,当第一后副车架1向上移动时进而保证了固定架802位置的不变性,使得固定组件8可以通过配合组件12带动活动组件9的底端进行翻转,以此便利后续对轮轴座6的垂直负荷力的增加。
如图10所示,挤压组件10包括挤压弧板1001,挤压弧板1001的底端与活动组件9的顶部抵触连接,挤压弧板100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腔室1002,腔室100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弧形弹簧伸缩管1003,减震弧形弹簧伸缩管10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04,连接块1004与腔室1002的内壁活动连接,连接块1004与上端后横臂5的底部固定连接,挤压弧板1001的顶部与抵触组件11的底部抵触连接,挤压弧板1001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的一侧壁滑动卡接有限位板1005,限位板1005的顶端与上端后横臂5的底部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挤压弧板1001和连接块1004等结构的配合,当减震活动环901的底端向靠近第二后副车架2的一端发生翻转时,减震活动环901的顶端将会向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的一端发生翻转,从而使得减震活动环901的顶端对挤压弧板1001的底端进行抵压,挤压弧板1001的上端将会向上移动,并对抵触组件11一端的底部进行向上的推动。
如图10所示,抵触组件11包括安装轴1101,安装轴1101与第一后副车架1的内部轴承连接,安装轴1101的外表面套接有抵触块1103,抵触块11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触杆1102,抵触杆1102的底部与挤压组件10的顶部抵触连接,抵触杆1102远离挤压组件10一端的底面位于轮轴座6的正上方,挤压弧板1001的顶部与抵触杆1102的底部抵触连接,挤压弧板1001的外形呈现为半圆弧形。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挤压弧板1001外形以及具体连接位置的限定,进而对挤压弧板1001的活动起到了稳定的限位作用;通过安装轴1101和抵触块1103等结构的配合,当挤压弧板1001的顶端向上移动时,将会对抵触杆1102靠近挤压组件10一端的底部进行向上的挤压,这时抵触杆1102将会以安装轴1101为轴心,使其远离挤压组件10一端的底面对轮轴座6的顶部进行抵压,以此来提升对车轮在水中行驶时垂直负荷力。
如图5和图9所示,配合组件12包括拉动块1201,拉动块1201与活动组件9的内部活动卡接,拉动块1201远离活动组件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弹力拉力绳1204,弹力拉力绳1204的底端活动卡接有滚动轮1203,滚动轮1203的底端轴承连接有限位块1202,限位块1202远离拉动块1201的一端与第一后副车架1固定连接,拉动块1201贯穿弧形槽902并延伸至弧形槽902的外侧,且与弧形槽902的内壁活动连接,拉动块1201远离限位块1202一侧壁的面积尺寸大于弧形槽902开口处的面积尺寸,减震活动环901的外形呈现为圆形,且内部开设有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内径值大于转动轴4的外径值。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减震活动环901外形以及内径值的限定,从而保证了减震活动环901在活动时不会对转动轴4造成影响;通过拉动块1201具体位置以及外端面积的限定,进而保证了当弹力拉力绳1204拉动拉动块1201时,拉动块1201可以拉动减震活动环901的下端进行翻转;通过拉动块1201和弹力拉力绳1204等结构的配合,当弹力拉力绳1204向上移动时,将会通过拉动块1201拉动减震活动环901的底端并使其发生翻转,使其顶端对挤压组件10进行挤压抵触,同时限位块1202和滚动轮1203将会对弹力拉力绳1204的活动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在使用时,当铰接座701运行时并在推动管702的内部活动时,由于二者的相互挤压,推动管702内部的空气将会通过凹槽703进入至弹性薄膜707的内部,与此同时柔性弹簧708将会呈现为展开状,导致弹性薄膜707发生膨胀,进而使其表面沾附的泥块可以受到来自弹性薄膜707的膨胀以及在水中水流的冲刷,将会对柔性弹簧708缝隙中的泥块进行清理,保证了柔性弹簧708弹簧之间的干净度;
之后,推动组件7的活动将会使得第一后副车架1和第二后副车架2一同向上移动,提升第一后副车架1和第二后副车架2的在水中的升降量,通过两组共四个推动组件7的同时相互配合,以此增加了对升降量活动的稳定性;
与此同时,当第一后副车架1和第二后副车架2同时向上移动时,第一后副车架1将会通过弹力拉力绳1204带动拉动块1201发生移动,拉动块1201将会对减震活动环901的下端进行拉动,使得减震活动环901的下端向第一后副车架1的一侧翻转,此时减震活动环901的上端将会向轮轴座6的方向翻转并对挤压弧板1001进行挤压,使得挤压弧板1001的顶端向上移动并对抵触杆1102发生挤压使其一端向上移动,这时抵触杆1102远离挤压组件10的一端将会以安装轴1101为轴心向下翻转,并与轮轴座6的表面相抵触挤压,进而通过抵触杆1102的挤压提升对轮轴座6的垂直负荷力,进而提升车辆在水中行驶时的附着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后副车架(1)、第二后副车架(2)和减震单元(3),所述第一后副车架(1)通过减震单元(3)与第二后副车架(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副车架(1)远离第二后副车架(2)一侧的结构与第二后副车架(2)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的结构一致,所述第一后副车架(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的一端套接有轮轴座(6),所述第一后副车架(1)远离第二后副车架(2)一侧的上下两侧均铰接有后横臂(5),所述第一后副车架(1)的两端均铰接有推动组件(7),所述推动组件(7)的底端与后横臂(5)的两侧铰接,所述第一后副车架(1)远离第二后副车架(2)一侧壁中端的两侧均轴承连接有固定组件(8),所述固定组件(8)的内壁轴承连接有活动组件(9),所述活动组件(9)的顶部抵触连接有挤压组件(10),所述挤压组件(10)的顶部抵触连接有抵触组件(11),所述抵触组件(11)与上端所述后横臂(5)的内壁轴承连接,所述活动组件(9)下端的内部活动卡接有配合组件(12),所述配合组件(12)的顶部与第一后副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抵触组件(11)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一端的底部与轮轴座(6)的顶部相抵触,当第一后副车架(1)和第二后副车架(2)同时向上移动,配合组件(12)对活动组件(9)进行拉动翻转,活动组件(9)对挤压组件(10)进行挤压,抵触组件(11)向下翻转并与轮轴座(6)的表面挤压,抵触组件(11)对轮轴座(6)有垂直负荷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组件(7)包括铰接座(701),所述铰接座(701)与第一后副车架(1)轴承连接,所述铰接座(701)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管(702),所述推动管(702)远离铰接座(701)一端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凹槽(703),所述推动管(702)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气缸推动杆(704),所述气缸推动杆(704)远离铰接座(7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706),所述安装块(706)的内部套接有连接轴(705),所述连接轴(705)与后横臂(5)的内部轴承连接,所述推动管(702)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性薄膜(707),所述弹性薄膜(707)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柔性弹簧(708),所述柔性弹簧(708)的上下两端从上至下分别与铰接座(701)和安装块(70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8)包括固定板(801),所述固定板(801)与第一后副车架(1)远离第二后副车架(2)的一侧壁轴承连接,所述固定板(8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架(802),所述固定架(802)的底部与下端所述后横臂(5)的顶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组件(9)包括减震活动环(901),所述减震活动环(901)外侧壁的两端均与固定组件(8)的内端轴承连接,所述减震活动环(901)下端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902),所述弧形槽(902)的内部与配合组件(12)活动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10)包括挤压弧板(1001),所述挤压弧板(1001)的底端与活动组件(9)的顶部抵触连接,所述挤压弧板(100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腔室(1002),所述腔室(100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弧形弹簧伸缩管(1003),所述减震弧形弹簧伸缩管(10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004),所述连接块(1004)与腔室(100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1004)与上端所述后横臂(5)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弧板(1001)的顶部与抵触组件(11)的底部抵触连接,所述挤压弧板(1001)远离第一后副车架(1)的一侧壁滑动卡接有限位板(1005),所述限位板(1005)的顶端与上端所述后横臂(5)的底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组件(11)包括安装轴(1101),所述安装轴(1101)与第一后副车架(1)的内部轴承连接,所述安装轴(1101)的外表面套接有抵触块(1103),所述抵触块(11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触杆(1102),所述抵触杆(1102)的底部与挤压组件(10)的顶部抵触连接,所述抵触杆(1102)远离挤压组件(10)一端的底面位于轮轴座(6)的正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组件(12)包括拉动块(1201),所述拉动块(1201)与活动组件(9)的内部活动卡接,所述拉动块(1201)远离活动组件(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弹力拉力绳(1204),所述弹力拉力绳(1204)的底端活动卡接有滚动轮(1203),所述滚动轮(1203)的底端轴承连接有限位块(1202),所述限位块(1202)远离拉动块(1201)的一端与第一后副车架(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块(1201)贯穿弧形槽(902)并延伸至弧形槽(902)的外侧,且与弧形槽(90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拉动块(1201)远离限位块(1202)一侧壁的面积尺寸大于弧形槽(902)开口处的面积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弧板(1001)的顶部与抵触杆(1102)的底部抵触连接,所述挤压弧板(1001)的外形呈现为半圆弧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活动环(901)的外形呈现为圆形,且内部开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径值大于转动轴(4)的外径值。
CN202310394976.0A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 Active CN1164765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4976.0A CN116476584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94976.0A CN116476584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6584A CN116476584A (zh) 2023-07-25
CN116476584B true CN116476584B (zh) 2023-10-31

Family

ID=87213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94976.0A Active CN116476584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7658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51758U (ko) * 1996-12-31 1998-10-07 박병재 차량높이 가변장치
CN103350629A (zh) * 2013-05-09 2013-10-16 江明 一种汽车悬挂系统
CN109823134A (zh) * 2019-02-28 2019-05-31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
CN111301540A (zh) * 2020-03-27 2020-06-1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
CN111469922A (zh) * 2020-04-08 2020-07-31 上海博观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底盘总成
CN113085466A (zh) * 2021-05-08 2021-07-09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车辆磁悬减震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89943A (zh) * 2015-01-22 2015-05-06 石宇 导出式多承点独立悬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9980051758U (ko) * 1996-12-31 1998-10-07 박병재 차량높이 가변장치
CN103350629A (zh) * 2013-05-09 2013-10-16 江明 一种汽车悬挂系统
CN109823134A (zh) * 2019-02-28 2019-05-31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一种可增加涉水深度的汽车后轮悬架
CN111301540A (zh) * 2020-03-27 2020-06-1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
CN111469922A (zh) * 2020-04-08 2020-07-31 上海博观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底盘总成
CN113085466A (zh) * 2021-05-08 2021-07-09 淄博职业学院 一种车辆磁悬减震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6584A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70775U (zh) 移动平台
CN214295458U (zh) 一种减震稳定的悬架结构
CN202867687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116476584B (zh) 一种底盘悬架减震行走机构
CN210191655U (zh) 一种轻型卡车驾驶室半浮悬置系统
CN201099156Y (zh) 一种适用于重型卡车浮动桥的空气悬架
CN106347521A (zh) 一种电动沙滩车体
CN115071417B (zh) 一种全地形车摆臂动力驱动单元组件
CN109664706B (zh) 一种低底盘的前空气悬架及汽车
CN203427918U (zh) 一种沙滩清洁车的履带底盘
CN212219826U (zh) 一种高强度减震器支架
CN218751123U (zh) 一种双轮立式舵轮
CN107963122B (zh) 一种汽车车轮转向机构
US2536543A (en) Endless track running gear for low suspended vehicles
CN204354757U (zh) C形板簧减震器及其复合减震装置
CN207747685U (zh) 一种具有抗震防噪功能的轮胎
CN203046798U (zh) 一种与汽车减震器配套的转弯无侧倾调节机构
CN214986167U (zh) 一种油泵车牵引转向装置
CN220275845U (zh) 一种轮椅车减震装置
CN112092905A (zh) 一种机车线控底盘车架结构
CN216184295U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的缓冲机构
CN219361319U (zh) 一种飞机起落架收放机构
CN201309389Y (zh) 一种稳定杆拉杆
CN219651341U (zh) 摇摆车的转向机构
CN210455008U (zh) 一种适用于工程车的履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