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44745A - 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44745A
CN116444745A CN202310401902.5A CN202310401902A CN116444745A CN 116444745 A CN116444745 A CN 116444745A CN 202310401902 A CN202310401902 A CN 202310401902A CN 116444745 A CN116444745 A CN 1164447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ratio
water
solvent
graphene oxide
benzyl methacry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019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44745B (zh
Inventor
王宇
郭永江
朱广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KING WATER SOLUBLE MATERIAL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KING WATER SOLUBLE MATERIAL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KING WATER SOLUBLE MATERIAL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KING WATER SOLUBLE MATERIAL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019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44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44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44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44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44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2/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inorganic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散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解决了电池浆料沉降团聚的问题。在保护气氛中,将氧化石墨烯、丙烯酸、过二硫酸铵和溶剂进行反应得到中间体;将甲基丙烯酸苄基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引发剂和二甲基亚砜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水溶性聚合物;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偶氮二异丁腈和溶剂进行聚合反应,即得所述水性分散剂。将上述的分散剂添加进电极浆料中,浆料粘度为3580mPa·s,在静置48h后浆料粘度为4620mPa·s,分散效果远远高于市面上的PVP和曲拉通X;而且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可以起到帮助分散的效果,有利于正极浆料的稳定。本发明提供的水性分散剂分散性能优异,制备方法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散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能源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密不可分,从人类发展之初的钻木取火、到中世纪的蒸汽机的发明、内燃机的出现以及核能的利用等,无一不显现出能源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勘探发现,作为主力使用的石油和煤炭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在不远的未来上述两种资源面临着枯竭的风险。针对于此,科学家的目光放在其他方面,最为常见的是来自太阳的能量,太阳光热辐射能等可直接被人类利用,但是其中存在利用率低,需要大规模的太阳能板等弊端;核能虽然是具有巨大的供能量,但是依照现有的技术,很难做到规模化、安全化、小型化的利用。
在多方面制约的前提下,电池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对象。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稳定的电压、电流,并且在供电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很小。而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性能可靠等也是其另一大优势。电池简化概念为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容器,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生电解质溶液是电池性能体现的重要部分,因此大规模的研究集中在电解质溶液上,电解质溶液是具有良好离子导电性的材料,其中固体电解质成为了主流。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电解质会逐渐的沉降,凝聚成团,从而导致了电池性能的降低。因此解决沉降现象成为了电池研究中的重点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1)在保护气氛中,将氧化石墨烯、丙烯酸、过二硫酸铵和溶剂进行反应得到中间体;
(2)将甲基丙烯酸苄基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引发剂和二甲基亚砜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水溶性聚合物;
(3)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偶氮二异丁腈和溶剂进行聚合反应,即得所述水性分散剂。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0~15;
所述氧化石墨烯和过二硫酸铵的质量比为1:1~1.2。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
所述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为1:2~3;
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6。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70℃,时间为3~4h,超声频率为25~32kHz。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7.5~28.5:5~9;
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步骤(1)中所述丙烯酸的质量比为5~9:10~15。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包含过硫酸钾和硝酸铈,所述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为1:0.3~0.4;
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7.5~28.5:2~3;
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二甲基亚砜的质量比为17.5~28.5:80~90。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0~70℃,时间为6~9h,搅拌速率为100~130rpm。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溶剂包含异丙醇和正丁醇,所述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为0.5~1.5:0.5~1.5;
步骤(3)中所述偶氮二异丁腈和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的质量比为1~3:17.5~28.5;
步骤(3)中所述偶氮二异丁腈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3:68.5~75.5;
步骤(3)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70~85℃,时间为5~7h,超声频率为20~30kHz。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水性分散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水性分散剂在电池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在保护气氛中,将氧化石墨烯、丙烯酸、过二硫酸铵和溶剂进行反应得到中间体;将甲基丙烯酸苄基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引发剂和二甲基亚砜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水溶性聚合物;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偶氮二异丁腈和溶剂进行聚合反应,即得所述水性分散剂。
本发明中,利用丙烯酸中的羧基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进行酯化反应,从而将丙烯酸接枝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得到了中间体;利用疏水性的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亲水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水溶性聚合物;最后将水溶性聚合物和中间体进行聚合,丙烯酸的双键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进行聚合反应将两者连接起来,形成氧化石墨烯-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的结构;将上述的分散剂添加进电解质溶液中,甲基丙烯酸苄基酯上的-COO会紧密的锚固在电解质表面,从而形成连接,中间部位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丙烯酸作为亲水性物质,起到部分分散的作用;末端的氧化石墨烯,因为引入了大量的羧基基团,再加上表面的羟基、羰基等氧基功能基团使其呈现出亲水性能;而氧化石墨烯从边缘到中央的亲水过渡至疏水的性质分布,使其如界面活性剂一般降低界面能量,达到了在电池中分散的效果。同时在闭路情况下,因为氧化石墨烯的微弱导电性,可以进一步带动电解质溶液中的运动,从而保证优异的分散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1)在保护气氛中,将氧化石墨烯、丙烯酸、过二硫酸铵和溶剂进行反应得到中间体;
(2)将甲基丙烯酸苄基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引发剂和二甲基亚砜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水溶性聚合物;
(3)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偶氮二异丁腈和溶剂进行聚合反应,即得所述水性分散剂。
在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保护气氛优选为氮气、氦气或氖气。
在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优选为1:10~15,进一步优选为1:11~14,更优选为1:12~13。
在本发明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和过二硫酸铵的质量比优选为1:1~1.2,进一步优选为1:1.05~1.15,更优选为1:1.08~1.12。
在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溶剂优选为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
在本发明中,所述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优选为1:2~3,进一步优选为1:2.2~2.8,更优选为1:2.4~2.6。
在本发明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溶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4~6,进一步优选为1:4.5~5.5,更优选为1:4.8~5.2。
在本发明中,将氧化石墨烯、过二硫酸铵和溶剂混合后,升温至反应温度,然后滴加丙烯酸,所述滴加的时间优选为1~1.5h,进一步优选为1.1~1.4h,更优选为1.2~1.3h;滴加完毕后进行反应。
在本发明中,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60~70℃,进一步优选为62~68℃,更优选为64~66℃;时间优选为3~4h,进一步优选为3.2~3.8h,更优选为3.4~3.6h;超声频率优选为25~32kHz,进一步优选为26~31kHz,更优选为28~29kHz。
在本发明中,步骤(1)中反应结束后,过滤,乙醇洗涤和干燥;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50~80℃,进一步优选为60~70℃,更优选为65℃。
在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优选为17.5~28.5:5~9,进一步优选为19.5~26.5:6~8,更优选为21.5~24.5:6.5~7.5。
在本发明中,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步骤(1)中所述丙烯酸的质量比优选为5~9:10~15,进一步优选为6~8:11~14,更优选为6.5~7.5:12~13。
在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优选包含过硫酸钾和硝酸铈,所述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优选为1:0.3~0.4,进一步优选为1:0.32~0.38,更优选为1:0.34~0.36。
在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7.5~28.5:2~3,进一步优选为19.5~26.5:2.2~2.8,更优选为21.5~24.5:2.4~2.6。
在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二甲基亚砜的质量比优选为17.5~28.5:80~90,进一步优选为19.5~26.5:82~88,更优选为21.5~24.5:84~86。
在本发明中,步骤(2)中在氮气气氛中将甲基丙烯酸苄基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二甲基亚砜混合后,滴加引发剂,所述滴加的时间优选为0.2~0.5h,进一步优选为0.3~0.4h,更优选为0.33~0.35h。
在本发明中,步骤(2)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优选为60~70℃,进一步优选为62~68℃,更优选为64~66℃;时间优选为6~9h,进一步优选为6.5~8.5h,更优选为7~8h;搅拌速率优选为100~130rpm,进一步优选为105~125rpm,更优选为110~120rpm。
在本发明中,步骤(2)中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加入大量丙酮析出粗产品,过滤后使丙酮进行沉淀,收集聚合物,进行干燥;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50~60℃,进一步优选为52~58℃,更优选为54~56℃。
在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述溶剂优选包含异丙醇和正丁醇,所述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优选为0.5~1.5:0.5~1.5,进一步优选为0.6~1.4:0.6~1.4,更优选为0.8~1.2:0.8~1.2。
在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述偶氮二异丁腈和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的质量比优选为1~3:17.5~28.5,进一步优选为1.5~2.5:19.5~26.5,更优选为1.8~2.2:21.5~24.5。
在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述偶氮二异丁腈和溶剂的质量比优选为1~3:68.5~75.5,进一步优选为1.5~2.5:69.5~74.5,更优选为1.8~2.2:71.5~72.5。
在本发明中,步骤(3)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优选为70~85℃,进一步优选为75~80℃,更优选为76~79℃;时间优选为5~7h,进一步优选为5.5~6.5h,更优选为5.8~6.2h;超声频率优选为20~30kHz,进一步优选为22~28kHz,更优选为24~26kHz。
在本发明中,步骤(3)中反应结束后,保持聚合温度不变静置,所述静置的时间优选为1~2h,进一步优选为1.2~1.8h,更优选为1.4~1.6h;静置结束后过滤,固体使用乙醇和丙酮交替洗涤,所述交替洗涤的次数优选≥3次,进一步优选≥4次,更优选≥5次;洗涤结束后干燥,所述干燥的温度优选为60~70℃,进一步优选为62~68℃,更优选为64~66℃,得到水性分散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水性分散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水性分散剂在电池中的应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取5g的氧化石墨烯,5.5g的过二硫酸铵和25g的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为1:2.5)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5℃,在氮气气氛中1h滴加60g的丙烯酸,滴加结束后在30kHz的条件下反应4h,反应结束后过滤,乙醇洗涤,在70℃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
在氮气气氛中,取100g甲基丙烯酸苄基酯、40g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425g的二甲基亚砜进行混合,然后在0.4h滴加12.5g的引发剂(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为1:0.4),滴加结束后升温至70℃,在120rpm条件下聚合8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丙酮析出粗产品,过滤后使用丙酮进行沉淀,收集固体,然后在55℃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溶性聚合物。
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置于345g的溶剂(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为1:1)中,然后加入10g的偶氮二异丁腈,在80℃、20kHz条件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保持温度静置1h,然后将过滤获得的固体使用乙醇和丙酮交替洗涤4次,然后置于7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性分散剂。
配制正极浆料,将5g的粘结剂PVDF溶于60g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溶解后加入1g本实施例制备的水性分散剂,搅拌均匀后,加入30g固含量为10%的炭黑分散液(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搅拌30min,然后加入100g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继续搅拌30min,得到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静置24h后搅拌1min,使用旋转粘度剂,转速为100rpm,时间为60s,测刚配制好的浆料粘度值和静置48h后浆料的粘度值,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2
取1g的氧化石墨烯,1.1g的过二硫酸铵和6g的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为1:3)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0℃,在氮气气氛中1.5h滴加11g的丙烯酸,滴加结束后在26kHz的条件下反应3.8h,反应结束后过滤,乙醇洗涤,在60℃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
在氮气气氛中,取23.2g甲基丙烯酸苄基酯、7.2g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86g的二甲基亚砜进行混合,然后在0.2h滴加3g的引发剂(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为1:0.35),滴加结束后升温至65℃,在110rpm条件下聚合6.5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丙酮析出粗产品,过滤后使用丙酮进行沉淀,收集固体,然后在50℃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溶性聚合物。
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置于71.5g的溶剂(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为1:1)中,然后加入1.8g的偶氮二异丁腈,在76℃、28kHz条件下反应5.5h,反应结束后保持温度静置2h,然后将过滤获得的固体使用乙醇和丙酮交替洗涤3次,然后置于65℃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性分散剂。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水性分散剂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3
取1g的氧化石墨烯,1.2g的过二硫酸铵和4.2g的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为1:2.1)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8℃,在氮气气氛中1.3h滴加15g的丙烯酸,滴加结束后在31kHz的条件下反应3.6h,反应结束后过滤,乙醇洗涤,在50℃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
在氮气气氛中,取25.4g甲基丙烯酸苄基酯、8.3g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85g的二甲基亚砜进行混合,然后在0.4h滴加2.3g的引发剂(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为1:0.34),滴加结束后升温至70℃,在120rpm条件下聚合7.8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丙酮析出粗产品,过滤后使用丙酮进行沉淀,收集固体,然后在60℃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溶性聚合物。
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置于73g的溶剂(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为1:0.8)中,然后加入1.7g的偶氮二异丁腈,在82℃、25kHz条件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保持温度静置1.5h,然后将过滤获得的固体使用乙醇和丙酮交替洗涤5次,然后置于6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性分散剂。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水性分散剂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4
取2g的氧化石墨烯,2.4g的过二硫酸铵和10g的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为1:2.8)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0℃,在氮气气氛中1h滴加28g的丙烯酸,滴加结束后在30kHz的条件下反应3.4h,反应结束后过滤,乙醇洗涤,在60℃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
在氮气气氛中,取49.6g甲基丙烯酸苄基酯、14g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160g的二甲基亚砜进行混合,然后在0.5h滴加6g的引发剂(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为1:0.4),滴加结束后升温至62℃,在105rpm条件下聚合9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丙酮析出粗产品,过滤后使用丙酮进行沉淀,收集固体,然后在60℃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溶性聚合物。
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置于140g的溶剂(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为0.8:1)中,然后加入4.2g的偶氮二异丁腈,在70℃、28kHz条件下反应7h,反应结束后保持温度静置2h,然后将过滤获得的固体使用乙醇和丙酮交替洗涤5次,然后置于7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性分散剂。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水性分散剂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5
取0.5g的氧化石墨烯,0.6g的过二硫酸铵和2.75g的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为1:2.6)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0℃,在氮气气氛中1.3h滴加7g的丙烯酸,滴加结束后在26kHz的条件下反应3.7h,反应结束后过滤,乙醇洗涤,在65℃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
在氮气气氛中,取13g甲基丙烯酸苄基酯、3.5g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42g的二甲基亚砜进行混合,然后在0.4h滴加1.3g的引发剂(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为1:0.3),滴加结束后升温至66℃,在125rpm条件下聚合7.3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丙酮析出粗产品,过滤后使用丙酮进行沉淀,收集固体,然后在55℃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溶性聚合物。
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置于35g的溶剂(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为0.6:1.3)中,然后加入1.4g的偶氮二异丁腈,在81℃、27kHz条件下反应5.5h,反应结束后保持温度静置1.5h,然后将过滤获得的固体使用乙醇和丙酮交替洗涤4次,然后置于65℃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性分散剂。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水性分散剂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6
取1g的氧化石墨烯,1.08g的过二硫酸铵和5.8g的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为1:2.25)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升温至63.5℃,在氦气气氛中1.1h滴加11.4g的丙烯酸,滴加结束后在28kHz的条件下反应3.6h,反应结束后过滤,乙醇洗涤,在75℃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
在氮气气氛中,取27.1g甲基丙烯酸苄基酯、7.6g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85.4g的二甲基亚砜进行混合,然后在0.3h滴加3g的引发剂(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为1:0.34),滴加结束后升温至68℃,在110rpm条件下聚合8.6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丙酮析出粗产品,过滤后使用丙酮进行沉淀,收集固体,然后在58℃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溶性聚合物。
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置于72.5g的溶剂(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为1.4:1.2)中,然后加入2.8g的偶氮二异丁腈,在75℃、30kHz条件下反应6.4h,反应结束后保持温度静置2h,然后将过滤获得的固体使用乙醇和丙酮交替洗涤5次,然后置于7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性分散剂。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水性分散剂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7
取1g的氧化石墨烯,1.17g的过二硫酸铵和4.15g的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为1:2.4)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升温至75℃,在氦气气氛中1.4h滴加13.5g的丙烯酸,滴加结束后在31kHz的条件下反应3.5h,反应结束后过滤,乙醇洗涤,在65℃干燥至恒重得到中间体。
在氮气气氛中,取19.5g甲基丙烯酸苄基酯、6.8g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86.5g的二甲基亚砜进行混合,然后在0.3h滴加2.4g的引发剂(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为1:0.35),滴加结束后升温至70℃,在100rpm条件下聚合6.5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丙酮析出粗产品,过滤后使用丙酮进行沉淀,收集固体,然后在60℃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溶性聚合物。
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置于69g的溶剂(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为1.1:0.7)中,然后加入2.8g的偶氮二异丁腈,在76℃、23kHz条件下反应6h,反应结束后保持温度静置1h,然后将过滤获得的固体使用乙醇和丙酮交替洗涤4次,然后置于7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水性分散剂。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水性分散剂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对比例1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分散剂采用市售的PVP,浆料的配置和实施例1相同,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对比例2
本对比例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分散剂采用市售的曲拉通X,浆料的配置和实施例1相同,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对比例3
在氮气气氛中,取100g甲基丙烯酸苄基酯、40g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11g的丙烯酸和425g的二甲基亚砜进行混合,然后在0.4h滴加12.5g的引发剂(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为1:0.4),滴加结束后升温至70℃,在120rpm条件下聚合8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加入丙酮析出粗产品,过滤后使用丙酮进行沉淀,收集固体,然后在55℃干燥至恒重,得到分散剂。
采用和实施例1的同样的方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表1测试结果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分散剂,利用丙烯酸中的羧基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进行酯化反应,将丙烯酸接枝在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得到了中间体;利用疏水性的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亲水的N-乙烯基吡咯烷酮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水溶性聚合物;最后将水溶性聚合物和中间体进行聚合,丙烯酸的双键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进行聚合反应,从而将两者连接起来,形成氧化石墨烯-丙烯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的结构;将上述的分散剂添加进电极浆料中,根据实施例的记载可知,浆料粘度为3580mPa·s,在静置48h后浆料粘度为4620mPa·s,分散效果远远高于市面上的PVP和曲拉通X;而且从对比例中可以看出,氧化石墨烯的加入可以起到帮助分散的效果,有利于正极浆料的稳定。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性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列步骤:
(1)在保护气氛中,将氧化石墨烯、丙烯酸、过二硫酸铵和溶剂进行反应得到中间体;
(2)将甲基丙烯酸苄基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引发剂和二甲基亚砜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水溶性聚合物;
(3)将中间体、水溶性聚合物、偶氮二异丁腈和溶剂进行聚合反应,即得所述水性分散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和丙烯酸的质量比为1:10~15;
所述氧化石墨烯和过二硫酸铵的质量比为1:1~1.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
所述二甲基甲酰胺的水溶液中,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体积比为1:2~3;
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60~70℃,时间为3~4h,超声频率为25~32kHz。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7.5~28.5:5~9;
所述N-乙烯基吡咯烷酮和步骤(1)中所述丙烯酸的质量比为5~9:10~1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包含过硫酸钾和硝酸铈,所述过硫酸钾和硝酸铈的质量比为1:0.3~0.4;
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7.5~28.5:2~3;
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和二甲基亚砜的质量比为17.5~28.5:80~90。
7.如权利要求1、2、4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0~70℃,时间为6~9h,搅拌速率为100~130rp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溶剂包含异丙醇和正丁醇,所述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比为0.5~1.5:0.5~1.5;
步骤(3)中所述偶氮二异丁腈和步骤(2)中所述甲基丙烯酸苄基酯的质量比为1~3:17.5~28.5;
步骤(3)中所述偶氮二异丁腈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3:68.5~75.5;
步骤(3)中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70~85℃,时间为5~7h,超声频率为20~30kHz。
9.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水性分散剂。
10.权利要求9所述水性分散剂在电池中的应用。
CN202310401902.5A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6444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1902.5A CN116444745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01902.5A CN116444745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44745A true CN116444745A (zh) 2023-07-18
CN116444745B CN116444745B (zh) 2023-11-14

Family

ID=87123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01902.5A Active CN116444745B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447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9653A (zh) * 2023-11-09 2023-12-12 江苏一特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链段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磷酸锰铁锂正极浆料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9062A (ja) * 2009-11-06 2011-05-19 Nippon Shokubai Co Ltd ビニルピロリドン系重合体
CN103272239A (zh) * 2013-04-15 2013-09-04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药物载体
CN110713609A (zh) * 2019-11-04 2020-01-21 鲁东大学 一种基于Janus纳米材料制备自修复水凝胶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9062A (ja) * 2009-11-06 2011-05-19 Nippon Shokubai Co Ltd ビニルピロリドン系重合体
CN103272239A (zh) * 2013-04-15 2013-09-04 金陵科技学院 一种氧化石墨烯复合水凝胶药物载体
CN110713609A (zh) * 2019-11-04 2020-01-21 鲁东大学 一种基于Janus纳米材料制备自修复水凝胶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LIN LIN, ET AL.: "Influence of Methacrylate-benzyl Methacrylate-N-vinyl-2- pyrrolidone as Pour Point Depression on Cold Flow Properties of Diesel Fuel", vol. 34, no. 2, pages 1514 - 1523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209653A (zh) * 2023-11-09 2023-12-12 江苏一特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链段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磷酸锰铁锂正极浆料
CN117209653B (zh) * 2023-11-09 2024-01-02 江苏一特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三链段聚合物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磷酸锰铁锂正极浆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44745B (zh)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2077B (zh) 一种铜掺杂核壳结构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148859B (zh) 一种双碳层包覆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6444745B (zh) 一种水性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451576B (zh) 石墨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JP7139342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電極合剤
CN113113605B (zh) 一种网络结构离子导电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76312B (zh) 一种补锂正极极片、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11769265B (zh) 一种改性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935830B (zh) 一种基于改性明胶粘结剂的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
CN111430712A (zh)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粘结剂的制备方法
CN109950543B (zh) 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集流体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2670509A (zh) 一种专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增稠剂
CN112447971A (zh) 一种正极材料添加剂、活性材料、正极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7978741B (zh) 一种锂硫电池用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7174923A (zh) 一种增强固液界面交互的石墨毡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39827A (zh) 一种铁基氟化物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729464B (zh) 一种圆环状纳米二氧化锗/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63482A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的复合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67079B (zh) 一种有机功能化石墨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47302B (zh) 一种层状氧化物/导电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35476B (zh) 一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976003B (zh) 一种无氟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7253996B (zh) 一种石墨烯基铅炭电池负极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28165B (zh) 一种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2072108A (zh) 一种锂电池用导电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