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38460A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38460A
CN116438460A CN202180073840.9A CN202180073840A CN116438460A CN 116438460 A CN116438460 A CN 116438460A CN 202180073840 A CN202180073840 A CN 202180073840A CN 116438460 A CN116438460 A CN 1164384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nsing
sample
reagent
dispensing nozzle
reaction ve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38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宅由夏
滨崎孝伸
高田英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4384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384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35/1016Control of the volume dispensed or introduc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2Reagent dispen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4Cleaning sample transfer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346Heating or cooling arrangements
    • G01N2035/00356Holding sampl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incub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01N35/1009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spiration or dispense of liquids
    • G01N2035/1025Fluid level sen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能够抑制本试剂的携带污染的风险、并能够进行吞吐量高的分注动作的自动分析装置。该自动分析装置能够进行第一分注动作或第二分注动作,第二分注动作包括:第一步骤(B1),利用分注嘴(201)吸引收容于检测体容器(5)的检测体;第二步骤(B2),将吸引的检测体排出到第一反应容器(2a)中;第三步骤(B3),在第二步骤之后,清洗槽对分注嘴的内外进行清洗;第四步骤(B4),在第三步骤之后,利用分注嘴吸引收容于试剂容器(4)的试剂;第五步骤(B5),在第四步骤之后,清洗槽对分注嘴的外侧进行清洗;第六步骤(B6),在第五步骤之后,利用分注嘴吸引收容于第一反应容器的检测体;以及第七步骤(B7),将在第四步骤及第六步骤中吸引的试剂及检测体排出到第二反应容器(2b)中。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自动分析装置,已知有对血液、尿等检测体(试样)所包含的生物体成分进行分析的生化学分析装置、免疫分析装置。在自动分析装置中,光学地测定通过试样与各检查项目的分析中使用的混合液的反应而产生的混合液的浓度、酶的活性等。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该自动分析装置基于反应过程分开使用分注机构,并且各个分注机构利用相同的分注嘴对试样和试剂这两者进行分注,通过移液动作搅拌混合了试样和试剂的混合液。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20/21763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人等针对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研究了能够提高其吞吐量的分注动作的序列(sequence)。在每次分注动作时清洗分注嘴的内外,会导致吞吐量的降低、清洗水的使用量的增大,因此优选进行尽可能抑制了清洗次数的分注动作。
因此,研究了先从试剂容器吸引试剂、仅清洗分注嘴的外侧、然后从检测体容器吸引检测体、将吸引的试剂和检测体排出到反应容器中、进行搅拌的序列,结果可知,在一部分的检查项目中,可能产生试剂-检测体间的携带污染(carry over)。例如,比浊测定用试剂中含有蛋白质。根据上述的序列,若附着于分注嘴的内侧的比浊测定用试剂混入到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中,则即使混入的蛋白质是微量的,在如尿那样是蛋白质浓度低的检测体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因混入的比浊测定用试剂而产生假高值那样的错误的测定结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分注机构,其具备分注嘴,将检测体或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中;清洗槽,其对分注嘴进行清洗;以及控制部,其以通过第一分注动作或第二分注动作将检测体及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中的方式控制分注机构及清洗槽,
第一分注动作包括:第一步骤,分注机构利用分注嘴吸引收容于试剂容器的试剂;第二步骤,在第一步骤之后,清洗槽对分注嘴的外侧进行清洗;第三步骤,在第二步骤之后,分注机构利用分注嘴吸引收容于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以及第四步骤,在第三步骤之后,分注机构将在第一步骤及第三步骤中吸引的试剂及检测体排出到反应容器中,
第二分注动作包括:第一步骤,分注机构利用分注嘴吸引收容于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第二步骤,在第一步骤之后,分注机构将在第一步骤中吸引的检测体排出到第一反应容器中;第三步骤,在第二步骤之后,清洗槽对分注嘴的内外进行清洗;第四步骤,在第三步骤之后,分注机构利用分注嘴吸引收容于试剂容器的试剂;第五步骤,在第四步骤之后,清洗槽对分注嘴的外侧进行清洗;第六步骤,在第五步骤之后,分注机构利用分注嘴吸引收容于第一反应容器的检测体;以及第七步骤,在第六步骤之后,分注机构将在第四步骤及第六步骤中吸引的试剂及检测体排出到第二反应容器中。
发明效果
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能够抑制试剂的携带污染的风险,并能够进行吞吐量高的分注动作。
其他课题和新的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述及附图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与自动分析装置中的分注机构相关的机构的概要图。
图2A是通常分注动作的步骤。
图2B是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的步骤。
图3A是示出标准吸引动作的图。
图3B是示出少量吸引动作的图。
图4是测定委托信息数据的例子。
图5A是判定表的例子。
图5B是判定表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对共用的构成要素、同样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简要地示出自动分析装置中的与分注机构相关的结构。在图1中,在培养器(反应盘)1的圆周状的位置上排列有反应容器2。反应容器2使用在所有的反应中共用的容器。培养器1被控制为通过马达等驱动机构驱动而旋转。
在试剂/检测体共用收纳部3中,可以载置多个试剂瓶4b及检测体容器5。试剂瓶4b是将多个(这里三个)分别收容试剂的试剂容器4结合而成的。在该例子中,试剂瓶4b位于检测体容器5的内周,但检测体容器5可以位于试剂瓶4b的内周,也可以是试剂瓶4b和检测体容器5不在径向上而在周向上分开配置的结构。另外,在此示出了试剂/检测体共用收纳部3的例子,但试剂和检测体的收纳部也可以是不同的。
在培养器1与试剂/检测体共用收纳部3之间分别设置有能够进行圆弧(旋转)运动及上下运动的、具备分注嘴的分注机构6。分注嘴一边以旋转轴为中心描绘圆弧一边移动,进行从试剂瓶4b或检测体容器5向反应容器2的分注。在分注嘴的轨道上,存在试剂/检测体共用收纳部3上的试剂吸引位置及检测体吸引位置、培养器1上的分注位置、以及用于清洗分注嘴的清洗槽7。
通过分注嘴吸引检测体和试剂,通过反应容器2内的基于分注嘴的吸引排出动作来搅拌、混合检测体和试剂。这样,通过由分注嘴进行的移液动作来进行检测体与试剂的搅拌,由此能够不需要用于搅拌检测体和试剂的搅拌机构。收容有混合了检测体和试剂的反应液的反应容器2由培养器1管理为规定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内促进反应。
在将自动分析装置设为生化检查用的情况下,在培养器1的周围配置有分光光度计8。分光光度计8具备未图示的光源、检测器,通过对向混合有检测体和试剂的反应液照射光源而得到的透射光进行分光并检测,由此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需要说明的是,自动分析装置的检测原理不限于生化检查用。例如,在将自动分析装置设为免疫检查用的情况下,不需要分光光度计8,具备免疫用分析部(例如,以电化学发光、化学发光为原理,将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测定来自标记物质的发光反应的发光量)。另外,在将自动分析装置设为生化检查用和免疫检查用的复合型的情况下,具备分光光度计8及免疫用分析部这两者。
自动分析装置的各机构与控制部10连接。控制部10对培养器1的旋转驱动、试剂/检测体共用收纳部3内部的旋转动作、分注机构6的驱动、分注动作、清洗槽7的分注嘴的清洗等各种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为了图示的简单,省略示出构成自动分析装置的各机构与控制部10的连接。
图2A示出分注机构6实施的通常分注动作的步骤。由于分注机构6用相同的分注嘴连续地分注检测体和试剂,因此在通常分注动作中,先吸引试剂,使检测体不会混入试剂容器4中。
(A1)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试剂/检测体共用收纳部3的试剂容器4上,吸引规定量的试剂。
(A2)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清洗槽7,清洗槽7对分注嘴201的外侧进行清洗(外洗)。
(A3)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试剂/检测体共用收纳部3的检测体容器5上,吸引规定量的检测体。
(A4)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培养器1的反应容器2上,将吸引的试剂和检测体排出到反应容器2中。通过该排出动作,试剂和检测体被搅拌、混合。此时,优选进行一次以上吸引反应容器2内的试剂与检测体的混合液并再次排出的动作,将试剂和检测体更均匀地混合。
(A5)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清洗槽7,清洗槽7对分注嘴201的外侧及内侧进行清洗(外洗、内洗)。
图2B示出分注机构6实施的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的步骤。在图2A所示的通常分注动作中,在吸引检测体时附着于分注嘴201的内侧的试剂有可能混入到检测体容器5中。因此,对于收容于检测体容器5的检测体,在由于混入试剂而有可能对之后的检查项目的分析带来不良影响的情况下,控制部10代替通常分注动作而实施图2B所示的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在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中,将分注的检测体从检测体容器5暂时转移到其他容器中,从该其他容器实施分注动作,由此防止试剂混入到检测体容器5中。
(B1)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试剂/检测体共用收纳部3的检测体容器5上,吸引规定量的检测体。
(B2)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培养器1的第一反应容器2a上,将吸引的检测体排出到第一反应容器2a中。
(B3)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清洗槽7,清洗槽7对分注嘴201的外侧及内侧进行清洗(外洗、内洗)。
(B4)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试剂/检测体共用收纳部3的试剂容器4上,吸引规定量的试剂。
(B5)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清洗槽7,清洗槽7对分注嘴201的外侧进行清洗(外洗)。
(B6)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培养器1的第一反应容器2a上,从第一反应容器2a吸引规定量的检测体。
(B7)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培养器1的第二反应容器2b上,将吸引的试剂和检测体排出到第二反应容器2b中。通过该排出动作,试剂和检测体被搅拌、混合。此时,优选进行一次以上吸引第二反应容器2b内的试剂与检测体的混合液并再次排出的动作,将试剂和检测体更均匀地混合。
(B8)分注机构6使分注嘴201移动到清洗槽7,清洗槽7对分注嘴201的外侧及内侧进行清洗(外洗、内洗)。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B1)~(B8)不需要连续地实施,也可以分离为步骤(B1)~(B3)的第一序列和步骤(B4)~(B8)的第二序列来实施。在分离为两个序列的情况下,成为以下的动作。在执行第二序列的周期以前的周期中,执行第一序列,向位于分注嘴的接入点(access point)的第一反应容器2a分注检测体(步骤(B1)~(B3))。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例如,几十秒后),在第一反应容器2a和第二反应容器2b这两者位于分注嘴的接入点的时机执行第二序列(步骤(B4)~(B8))。
在这样的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中,通过步骤(B2)从检测体容器5移动到第一反应容器2a的检测体在步骤(B6)后,有可能混入试剂,因此并不限于能够将剩余的检测体用于后续的检查。通常,由于对检测体容器5内的检测体进行了与多个测定项目有关的分析,因此为了使收容于检测体容器5的检测体最终不会不足,期望尽可能减少在步骤(B1)~(B2)中从检测体容器5向第一反应容器2a分注的检测体的量。但是,若收容于第一反应容器2a的检测体的量少,则有可能在步骤(B6)中的检测体的吸引动作出现障碍。
图3A示出分注机构6从反应容器2吸引检测体的动作(第一动作)。第一动作是分注机构6从反应容器2吸引液体时的标准吸引动作。状态(S01)是初始状态,分注嘴201的前端位于距反应容器2的底面的高度h1。此时,由于反应容器2的底面积是已知的,因此反应容器2中的液面距底面的高度h2A可以基于在步骤(B2)中排出的检测体的量来算出。状态(S02)表示使分注嘴201下降到吸引位置的状态。标准吸引动作中的分注嘴201的下降量为h1-(h2A-ε)。突入量ε预先由装置设定。若分注嘴201的前端向检测体的突入量ε过小,则由于检测体的表面张力、晃动、或者分注嘴、反应容器的安装公差等,在算出的液面的高度与实际的液面的高度产生偏差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在吸引检测体时卷入空气这样的故障。另一方面,若突入量ε过大,则会产生分注嘴201的清洗范围(外洗)变大这样的缺点,因此虽然要求尽可能地短,但突入量ε被设定为能够稳定地进行吸引动作(状态(S03))的程度的长度。因此,例如,若在步骤(B2)中将向第一反应容器2a排出的检测体的量设为液面高度为ε以下的量,则在步骤(B6)中不能进行基于标准吸引动作的检测体的吸引。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从反应容器2吸引液体的第二动作(少量吸引动作),该第二动作即使将向第一反应容器2a分注的检测体的量设为液面高度为ε以下的分注量也能够进行吸引动作。在向第一反应容器2a分注的检测体的量低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在步骤(B6)中的吸引动作中应用图3B所示的少量吸引动作。
状态(S11)是初始状态,分注嘴201的前端位于距反应容器2的底面的高度h1,反应容器2中的液面距底面的高度是高度h2B。接着,分注嘴201下降至分注嘴201的前端到达反应容器2的底部为止(状态(S12)),然后,使分注嘴201仅上升一定距离δ(δ<ε)(状态(S13))。在该分注嘴201的前端位于距反应容器2的底面为δ的高度的状态下吸引检测体(状态(S14))。
在标准吸引动作中设定的突入量ε被设定为,假设吸引混合有检测体和前处理液的反应液或用稀释液稀释了检测体而得到的稀释检测体,能够进行稳定的吸引。与此相对,在步骤(B6)中,收容于反应容器2的是检测体本身,因此在步骤(B6)中,收容于反应容器2的液体量及分注嘴吸引的液体量均比在标准吸引动作中设想的量大幅度地少。因此,如果以能够进行标准吸引动作的程度从检测体容器5向第一反应容器2a分注检测体,则废弃的检测体的量变多。通过设定少量吸引动作,即使在反应容器2中仅收容少量的检测体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稳定的吸引动作,能够抑制废弃的检测体的量。
控制部10判定将分注机构6实施的分注动作设为图2A的通常分注动作、还是设为图2B的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控制部10基于针对检测体的测定委托信息,基于是否有可能因混入试剂而对有关之后的测定项目的分析带来不良影响来进行判定。图4示出输入到自动分析装置中的测定委托信息数据401。测定委托信息数据401中包含检测体类别信息402、测定项目信息403。检测体类别信息402表示检测体的类别、例如血清、血浆、尿等。测定项目信息403表示有关检测体的测定项目,由此确定测定所使用的试剂。
控制部10为了基于测定委托信息数据401的检测体类别信息402、测定项目信息403、或检测体类别信息402与测定项目信息403的组合进行分注动作的选择,具有判定表501。图5A是基于检测体类别信息进行分注动作的选择的判定表501a的例子。作为有可能对分析带来不良影响的一例,可以考虑试剂所包含的蛋白质,例如,如果是原本大量含有蛋白质的检测体,则可以说不会因混入微量的试剂而使分析结果变动。因此,判定表501a将检测体类别和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的应用有无建立对应关系地设定。同样地,在基于测定项目信息进行分注动作的选择的情况下,控制部10保持将判定表501a的检测体类别栏变更为测定项目栏的判定表。
图5B是基于检测体类别信息与测定项目信息的组合进行分注动作的选择的判定表501b的例子。根据测定项目,也有只使用即使混入也不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的试剂的情况。通过使用判定表501b,可以仅限于对测定结果带来影响的检测体类别与测定项目的组合,实施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包含各种变形例。以下,对变形例进行例示。
(变形例1)
对于分注到第一反应容器2a而残留的检测体,在对测定项目有影响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废弃,但在对测定项目没有影响的情况下,也可以连续地使用分注到第一反应容器2a而残留的检测体实施其他测定。
(变形例2)
在实施例中,示出了通过检测体类别信息、测定项目信息、或检测体类别信息与测定项目信息的组合来判定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的应用的例子,但也可以根据其他信息、例如自动分析装置的状态来判定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的应用。
例如,在操作员没有执行分注嘴的维护、检测体类别是容易受到由试剂引起的污染的影响的装置状态的情况下,应用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在未执行分注嘴的维护的情况下,由于是容易产生污染风险的状态,因此为了不产生由分注嘴的污垢引起的污染,应用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分注嘴的维护的执行/未执行能够根据装置的动作日志来判断。
或者,即使在尽管QC测定结果在基准范围外、仍直接进行测定的情况下,在该情况下,无论检测体类别如何,都应用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作为QC测定结果成为基准范围外的原因,有可能在分注嘴上产生污垢。因此,为了不产生由分注嘴的污垢引起的污染,应用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
以上的实施例或者变形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例子,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例如,虽然示出了在避免携带污染的分注动作中将检测体暂时分注到培养器1上的反应容器2b的例子,但如果有暂时保持分注的检测体的保持部,则也可以保持在保持部上。
附图标记说明:
1:培养器,2:反应容器,3:试剂/检测体共用收纳部,4:试剂容器,4b:试剂瓶,5:检测体容器,6:分注机构,7:清洗槽,8:分光光度计,10:控制部,201:分注嘴,401:测定委托信息数据,402:检测体类别信息,403:测定项目信息,501:判定表。

Claims (11)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有:
分注机构,其具备分注嘴,将检测体或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中;
清洗槽,其对所述分注嘴进行清洗;以及
控制部,其以通过第一分注动作或第二分注动作将检测体及试剂分注到反应容器中的方式对所述分注机构及所述清洗槽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分注动作包括:
第一步骤,所述分注机构利用所述分注嘴吸引收容于试剂容器的试剂;
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所述清洗槽对所述分注嘴的外侧进行清洗;
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所述分注机构利用所述分注嘴吸引收容于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以及
第四步骤,在所述第三步骤之后,所述分注机构将在所述第一步骤及所述第三步骤中吸引的试剂及检测体排出到反应容器中,
所述第二分注动作包括:
第一步骤,所述分注机构利用所述分注嘴吸引收容于检测体容器的检测体;
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所述分注机构将在所述第一步骤中吸引的检测体排出到第一反应容器中;
第三步骤,在所述第二步骤之后,所述清洗槽对所述分注嘴的内外进行清洗;
第四步骤,在所述第三步骤之后,所述分注机构利用所述分注嘴吸引收容于试剂容器的试剂;
第五步骤,在所述第四步骤之后,所述清洗槽对所述分注嘴的外侧进行清洗;
第六步骤,在所述第五步骤之后,所述分注机构利用所述分注嘴吸引收容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的检测体;以及
第七步骤,在所述第六步骤之后,所述分注机构将在所述第四步骤及所述第六步骤中吸引的试剂及检测体排出到第二反应容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分注动作中的所述第四步骤中,所述分注机构进行一次以上吸引所述反应容器内的试剂和检测体的混合液并再次排出的动作,
在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的所述第七步骤中,所述分注机构进行一次以上吸引所述第二反应容器内的试剂和检测体的混合液并再次排出的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的所述第六步骤中,在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的所述第二步骤中的检测体的吸引量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所述分注机构在使所述分注嘴下降以使所述分注嘴的前端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的液面到达预先确定的深度之后,利用所述分注嘴吸引收容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的检测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的所述第六步骤中,在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的所述第二步骤中的检测体的吸引量低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所述分注机构在使所述分注嘴下降以使所述分注嘴的前端到达所述第一反应容器的底面之后,使所述分注嘴上升至预先确定的高度之后,利用所述分注嘴吸引收容于所述第一反应容器的检测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二分注动作的所述第一步骤~所述第三步骤作为一系列的第一序列执行,将所述第二分注动作的所述第四步骤~所述第七步骤在执行所述第一序列后的规定时间后作为一系列的第二序列执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有:
培养器,其由驱动机构驱动而旋转,且呈圆周状配置有在所述第一分注动作中使用的所述反应容器以及包含在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使用的所述第一反应容器和所述第二反应容器的反应容器;以及
分光光度计,其对配置于所述培养器的反应容器内的检测体与试剂的反应液进行生化检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体的测定委托信息数据,决定进行所述第一分注动作和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的哪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体的测定委托信息数据中的所述检测体的检测体类别信息,决定进行所述第一分注动作和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的哪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体的测定委托信息数据中的所述检测体的测定项目信息,决定进行所述第一分注动作和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的哪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检测体的测定委托信息数据中的所述检测体的检测体类别信息与测定项目信息的组合,决定进行所述第一分注动作和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的哪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自动分析装置的状态,决定进行所述第一分注动作和所述第二分注动作中的哪一个。
CN202180073840.9A 2020-12-11 2021-10-15 自动分析装置 Pending CN1164384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5500 2020-12-11
JP2020-205500 2020-12-11
PCT/JP2021/038191 WO2022123908A1 (ja) 2020-12-11 2021-10-15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38460A true CN116438460A (zh) 2023-07-14

Family

ID=819735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3840.9A Pending CN116438460A (zh) 2020-12-11 2021-10-15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2019A1 (zh)
EP (1) EP4261545A1 (zh)
JP (1) JPWO2022123908A1 (zh)
CN (1) CN116438460A (zh)
WO (1) WO202212390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51014B2 (ja) * 1998-06-05 2003-09-29 アロカ株式会社 ノズル装置
JP3425902B2 (ja) * 1999-08-31 2003-07-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検体の前処理装置
JP7456719B2 (ja) * 2017-12-28 2024-03-27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測定装置および検体測定方法
JP6814171B2 (ja) * 2018-03-19 2021-01-1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EP3832316A4 (en) * 2018-10-02 2022-05-11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AUTOMATED ANALYZER
US20220178960A1 (en) * 2019-05-21 2022-06-09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Automatic Analyz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12019A1 (en) 2024-01-11
WO2022123908A1 (ja) 2022-06-16
EP4261545A1 (en) 2023-10-18
JPWO2022123908A1 (zh)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7883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719535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718933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1163909A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注手段の洗浄方法
CN112014583A (zh) 自动分析装置和自动分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6438460A (zh) 自动分析装置
EP4071484A1 (en) Automated analyzer
JP679169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09148013A1 (ja) 検体分注装置のプローブ洗浄方法、検体分注装置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JP730589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509218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705461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220341956A1 (en) Automatic analyzer
JP6928712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20217636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05164506A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190369130A1 (en) Automatic Analyzer
JP440840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685015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22176556A1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検体の吸引方法
JP6004398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4228318A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方法
JPH08101216A (ja) 自動分析装置
WO2021215068A1 (ja) 分注装置、自動分析装置、分注方法
WO2023167078A1 (ja) 検体分析装置及び検体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