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20284A - 端子座 - Google Patents

端子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20284A
CN116420284A CN202180075431.2A CN202180075431A CN116420284A CN 116420284 A CN116420284 A CN 116420284A CN 202180075431 A CN202180075431 A CN 202180075431A CN 116420284 A CN116420284 A CN 116420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end portion
hole
terminal block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754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本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420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202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16Fastening of connecting parts to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connecting parts from base or case
    • H01R9/18Fastening by means of screw or n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按照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端子座(10),以座主体(11)倾斜成第2方向(D2)上的第1端部(14)位于比第2端部(15)靠下侧的姿势使用。在第1端部(14)设置有在第1方向(D1)延伸的多个第1肋(31)。在第2端部(15)设置有在第1方向(D1)延伸的多个第2肋(41)。并且,第1肋(31)的数量比第2肋(41)的数量多。

Description

端子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端子座。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车辆用的端子座(端子台)。该端子座具备座主体和保持于座主体的端子。座主体具有螺栓紧固用的贯穿孔。座主体具有作为与贯穿孔的贯穿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座主体的一端部的第1端部、和作为第1端部的反侧的端部的第2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953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上述的端子座中,有时以座主体倾斜成第1端部位于比第2端部靠下侧的姿势使用。在该情况下,在座主体中,向位于下侧的第1端部的负荷增大,因此在不采取任何对策的情况下,有可能端子座在第1端部发生变形。
因此,在以座主体倾斜成第1端部位于比第2端部靠下侧的姿势使用的端子座中,以实现第1端部的强度提高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端子座,具备座主体和保持于所述座主体的端子,所述座主体具有螺栓紧固用的贯穿孔、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与沿着所述贯穿孔的贯穿方向的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第2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所述端子座以所述座主体倾斜成所述第1端部位于比所述第2端部靠下侧的姿势使用,在所述第1端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肋,在所述第2端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一个以上第2肋,所述第1肋的数量比所述第2肋的数量多。
另外,本公开的端子座,具备座主体和保持于所述座主体的端子,所述座主体具有螺栓紧固用的贯穿孔、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与沿着所述贯穿孔的贯穿方向的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第2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所述端子座以所述座主体倾斜成所述第1端部位于比所述第2端部靠下侧的姿势使用,在所述第1端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一个以上第1肋,在所述第2端部没有设置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在以座主体倾斜成第1端部位于比第2端部靠下侧的姿势使用的端子座中,能实现第1端部的强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端子座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该实施方式中的端子座的车辆搭载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端子座的俯视图。
图4是将该实施方式中的端子座的第1端部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图5是将该实施方式中的端子座的第2端部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图4中的6-6线剖视图。
图7是图4中的7-7线剖视图。
图8是将变形例中的端子座的第2端部放大示出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端子座,
[1]具备座主体和保持于所述座主体的端子,所述座主体具有螺栓紧固用的贯穿孔、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与沿着所述贯穿孔的贯穿方向的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第2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所述端子座以所述座主体倾斜成所述第1端部位于比所述第2端部靠下侧的姿势使用,在所述第1端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肋,在所述第2端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一个以上第2肋,所述第1肋的数量比所述第2肋的数量多。
根据该结构,利用比第2肋多的第1肋能有效地提高由于座主体的倾斜姿势而特别施加负荷的第1端部的强度。其结果是,能有效地抑制第1端部的变形。
[2]所述贯穿孔包括第1贯穿孔和第2贯穿孔,所述第1贯穿孔设置于所述第1端部,沿着所述第1方向贯穿,所述第2贯穿孔设置于所述第2端部,沿着所述第1方向贯穿,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有两个所述第1贯穿孔,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有两个所述第2贯穿孔,所述第1肋是设置于两个所述第1贯穿孔之间的肋,所述第2肋是设置于两个所述第2贯穿孔之间的肋。根据该结构,能更适当地提高第1端部的强度。
[3]所述第1肋包括从所述第1方向观看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肋。
根据该结构,能更适当地提高第1端部的强度。进一步地,能将第1肋作为将附着于第1端部的上表面的水朝向第2方向上的第1端部的外缘排出时的导向件执行功能。
[4]所述第1肋包括第3肋,所述第3肋从所述第1方向观看呈沿着所述第1贯穿孔的周缘的形状,所述第3肋从所述第1方向观看呈将所述第1贯穿孔的所述第2端部侧覆盖的形状,在所述座主体中,将相对于所述第1贯穿孔的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第3肋侧作为内侧,将该内侧的反侧作为所述第2方向上的外侧,在所述第1贯穿孔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外侧没有设置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3肋面对的肋。
根据该结构,利用第3肋,能提高第1端部的第1贯穿孔的周围的强度。另外,利用第3肋,能抑制第1贯穿孔和安装于第1贯穿孔的螺栓的浸水。另外,在第2方向上的第1贯穿孔的外侧没有设置在第2方向上与第3肋面对的肋。由此,在第1端部,容易将附着于第1贯穿孔的周围的水向第2方向的外侧排出。
[5]所述第2肋包括第4肋,所述第4肋从所述第1方向观看呈沿着所述第2贯穿孔的周缘的形状,所述第4肋从所述第1方向观看呈将所述第2贯穿孔的所述第1端部侧覆盖的形状,将与所述第2贯穿孔的中心轴线正交且沿着所述第2方向的直线作为基准线,所述第4肋中的所述第2贯穿孔侧的侧面包括随着远离所述基准线而从所述第2贯穿孔分隔的分隔面。
根据该结构,能构成为安装于第2贯穿孔的螺栓与第4肋的分隔面之间的间隙随着远离基准线而扩大。因此,利用分隔面能促进浸入到该螺栓与第4肋之间的间隙的水的排出。
[6]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端子。
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多个端子的端子座中,能实现与第1方向和第2方向双方正交的方向上的缩短。
[7]所述第1端部具有底壁,所述底壁具有上表面,所述第1肋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所述底壁具有排水部,所述排水部呈所述上表面从所述第2端部侧朝向所述第1端部侧向下表面侧移位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利用排水部,能将附着于第1端部的上表面的水朝向第2方向上的第1端部的外缘适当地排出。
[8]所述排水部的上表面呈从所述第2端部侧朝向所述第1端部侧向下表面侧呈阶梯状移位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提高将座主体成型时的成型模具的易脱模性。其结果是,能有助于座主体的成型性的提高。
[9]在所述底壁的下表面设置有装配密封构件的凹部,所述凹部在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中设置于不跨越所述排水部的台阶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将具有凹部的底壁的下表面设为沿着排水部的上表面的阶梯形状的形状。因此,能将底壁的板厚设为尽量一样的厚度。其结果是,在底壁中,能抑制由于板厚偏差而可能产生的缩痕等变形。
另外,本公开的端子座,
[10]具备座主体和保持于所述座主体的端子,所述座主体具有螺栓紧固用的贯穿孔、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与沿着所述贯穿孔的贯穿方向的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第2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所述端子座以所述座主体倾斜成所述第1端部位于比所述第2端部靠下侧的姿势使用,在所述第1端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一个以上第1肋,在所述第2端部没有设置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肋。
根据该结构,利用第1肋能有效地提高由于座主体的倾斜姿势而特别施加负荷的第1端部的强度。其结果是,能有效地抑制第1端部的变形。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端子座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垂直”、“正交”不仅包括严格为垂直、正交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和效果的范围内大致垂直、正交的情况。
在各附图中,示出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将该三个方向分别表示为第1方向D1、第2方向D2以及第3方向D3。即,第1方向D1和第2方向D2相互垂直,第1方向D1和第3方向D3相互垂直,第2方向D2和第3方向D3相互垂直。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平板状”也包括角部、棱线部被倒角的形状、角部、棱线部被倒圆的形状、在构成形状的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形成有凹凸等的形状。另外,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使用的“筒状”不仅包括遍及周向全周连续地形成有周壁的筒状,也包括将多个部件组合而形成筒状的形状、如C字形那样在周向的一部分具有缺口等的形状。另外,“筒状”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以及具有尖或者圆角的多边形。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环”是指整体相连且不中断地成为环的结构、也就是起点和终点一致的无接头状的结构。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环”包括外缘形状为圆形的圆环、外缘形状为椭圆形或长圆形的环、外缘形状为多边形的多边形环、外缘形状为圆角多边形的环,是指外缘形状由用直线或者曲线连接的任意的闭合形状构成的环。“环”包括外缘形状和内缘形状为相同形状的环、外缘形状和内缘形状为不同形状的环。“环”包括沿着中心轴方向延伸的具有预定长度的环,与其长度的大小无关。另外,本说明书中的“环形”只要在整体上视为环即可,包括如C字形那样在一部分具有缺口、狭缝等的环形。
(端子座10的结构)
图1及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座10组装于车辆上所搭载的机器的组装面A。如图2所示,组装面A相对于重力方向G倾斜。即,端子座10在组装于组装面A的状态下相对于重力方向G倾斜。在组装状态下,端子座10例如倾斜大致20度。此外,所述机器例如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中的驱动行驶用电动机。
如图1所示,端子座10具备座主体11和保持于座主体11的端子12。座主体11主要由例如合成树脂构成。另外,座主体11例如通过注射成型形成。
图3示出从第1方向D1观看的端子座10。如图3所示,从第1方向D1观看的座主体11的外形呈在第2方向D2比第3方向D3长的形状。座主体11从第1方向D1观看例如呈大致长方形。
端子座10例如具有多个端子12。多个端子12例如沿着第2方向D2排列。端子12的第1方向D1的一端部12a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连接。此外,该对方侧连接器的端子从沿着第1方向D1的方向连接到端子12。另外,端子12的第1方向D1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机器具备的端子连接。
端子12的第1方向D1的一端部12a被设置于座主体11的周壁部13包围。周壁部13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另外,周壁部13从第1方向D1观看呈环形。多个端子12配置于环形的周壁部13的内侧。在周壁部13嵌合保持部,该保持部保持所述对方侧连接器中的端子。
(座主体11的结构)
如图1及图3所示,座主体11具有作为第2方向D2的一端部的第1端部14、和作为在第2方向D2上与第1端部14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第2端部15。周壁部13设置于第1端部14与第2端部15之间。如图2所示,座主体11以第1端部14位于比第2端部15靠下侧的倾斜姿势组装于组装面A。
如图2及图3所示,座主体11具有固定于组装面A的第1固定部16。另外,座主体11具有固定于组装面A的第2固定部17。第1固定部16例如设置于第1端部14的第3方向D3上的各端部。第2固定部17例如设置于第2端部15的第3方向D3上的各端部。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主体11中,两个第1固定部16和两个第2固定部17这四个固定部分别设置于座主体11的从第1方向D1观看的四角。各第1固定部16及各第2固定部17例如通过螺栓紧固等固定于组装面A。此外,第1固定部16及第2固定部17的例如第1方向D1上的厚度比座主体11的主要部位18的第1方向D1上的厚度形成得薄。座主体11的主要部位18是座主体11中的第1端部14与第2端部15之间的部位。周壁部13设置于主要部位18。
座主体11具有螺栓紧固用的第1贯穿孔21及第2贯穿孔22。座主体11例如具有两个第1贯穿孔21。第1贯穿孔21在两个第1固定部16分别设置有各一个。另外,座主体11例如具有两个第2贯穿孔22。第2贯穿孔22在两个第2固定部17分别设置有各一个。在各第1贯穿孔21及各第2贯穿孔22中插通未图示的固定用的螺栓。
如图4所示,第1贯穿孔21将第1固定部16沿着第1方向D 1贯穿。各第1贯穿孔21从第1方向D1观看例如呈圆形。一方第1贯穿孔21设置于第1端部14的第3方向D3上的一端部。另一方第1贯穿孔21设置于第1端部14的第3方向D3上的另一端部。换言之,一方第1贯穿孔21设置于第3方向D3上的相对于座主体11的中心线L1的一侧,另一方第1贯穿孔21设置于相对于中心线L1的另一侧。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在第3方向D3上将相对于第1贯穿孔21的中心线L1侧称为“第3方向D3上的第1贯穿孔21的内侧”,将其反侧称为“第3方向D3上的第1贯穿孔21的外侧”。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在第2方向D2上将相对于第1贯穿孔21的第2端部15侧称为“第2方向D2上的第1贯穿孔21的内侧”,将其反侧称为“第2方向D2上的第1贯穿孔21的外侧”。
两个第1贯穿孔21在第3方向D3排列设置。即,两个第1贯穿孔21在与第1方向D1垂直且与第2方向D2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
如图5所示,第2贯穿孔22将第2固定部17沿着第1方向D 1贯穿。各第2贯穿孔22从第1方向D1观看例如呈圆形。一方第2贯穿孔22设置于第2端部15的第3方向D3上的一端部。另一方第2贯穿孔22设置于第2端部15的第3方向D3上的另一端部。换言之,一方第2贯穿孔22设置于第3方向D3上的相对于座主体11的中心线L1的一侧,另一方第2贯穿孔22设置于相对于中心线L1的另一侧。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在第3方向D3上将相对于第2贯穿孔22的中心线L1侧称为“第3方向D3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内侧”,将其反侧称为“第3方向D3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外侧”。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在第2方向D2上,将相对于第2贯穿孔22的第1端部14侧称为“第2方向D2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内侧”,将其反侧称为“第2方向D2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外侧”。
两个第2贯穿孔22在第3方向D3排列设置。即,两个第2贯穿孔22在与第1方向D1垂直且与第2方向D2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
此外,各第1贯穿孔21及各第2贯穿孔22例如由筒状的套环23构成。即,各第1贯穿孔21及各第2贯穿孔22是筒状的套环23的中空部。套环23由刚性比构成座主体11的主要部分的合成树脂的刚性高的例如金属等材料形成。此外,套环23例如以一部分埋设于各第1固定部16的树脂部分及各第2固定部17的树脂部分的方式设置。
(第1肋31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座主体11中的第1端部14设置有沿着第1方向D1延伸的多个第1肋31。多个第1肋31包括肋32和肋33。
肋32从第1端部14的底壁14a的上表面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底壁14a是第1端部14中将两个第1固定部16彼此连接的部位。此外,针对底壁14a,将设置有肋32的一侧作为上侧,将其反侧作为下侧。
肋32从第1方向D1观看呈沿着第2方向D2延伸的形状。肋32例如呈与第3方向D3垂直的平板状。肋32例如设置有两个。两个肋32在第3方向D3排列设置。肋32在第3方向D3上设置于两个第1贯穿孔21之间。两个肋32中的一个例如与第3方向D3上的周壁部13的中心位置一致地设置,并且该肋32的第2方向D2的一端部与周壁部13的外周面连接。
肋33在第1端部14例如设置有两个。肋33设置于各第1贯穿孔21的周围。
如图2及图6所示,第1固定部16的树脂部分具有上表面16a及下表面16b。上表面16a例如呈与第1方向D1垂直的平面状。此外,作为套环23的轴方向的一端部的上端部从上表面16a沿着第1方向D1突出。第1固定部16的下表面16b面向组装面A。在第1固定部16从上表面16a侧被固定未图示的螺栓。肋33从第1固定部16的上表面16a沿着第1方向D1延伸。
如图4所示,肋33从第1方向D1观看呈将第1贯穿孔21的周向的一部分覆盖的形状。另外,肋33从第1方向D1观看呈沿着第1贯穿孔21的周缘的形状。详细地,肋33具有第1贯穿孔21侧的侧面33a。沿着周向的方向上的侧面33a整体呈以第1贯穿孔21的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圆弧形。
各肋33具有第1部位34和第2部位35。第1部位34位于第3方向D3上的第1贯穿孔21的内侧。即,第1部位34位于两个第1贯穿孔21之间。此外,各肋32在第3方向D3上位于各肋33的第1部位34之间。
第2部位35位于第2方向D2上的第1贯穿孔21的内侧。第2部位35从第1方向D1观看呈将第2方向D2上的第1贯穿孔21的内侧覆盖的形状。在第1部位34及第2部位35各自中,肋33的侧面33a呈以中心轴线C1为中心的圆弧形。
如图4及图6所示,在第1固定部16的上表面16a侧,第2方向D2上的第1贯穿孔21的外侧开放。即,在第2方向D2上的第1贯穿孔21的外侧没有设置在第2方向D2上与肋33的第2部位35面对的肋。
如上所述,第1肋31设置于两个第1贯穿孔2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第1端部14的第1肋31的数量是两个肋32和两个肋33共计四个。
如图4及图7所示,在座主体11的第1端部14,底壁14a具有排水部36。排水部36例如设置于两个肋32之间。另外,例如排水部36设置于肋32与肋33的第1部位34之间。通过在沿着第2方向D2的方向上,底壁14a的上表面从第2端部15侧朝向第1端部14侧向下表面侧移位,从而构成排水部36。此外,以下将排水部36中的底壁14a的上表面称为排水部36的上表面。
如图7所示,排水部36的上表面例如呈从第2端部15侧朝向第1端部14侧向下表面侧呈阶梯状移位的形状。在此,将与第1方向D1垂直且在第1贯穿孔21的下端部通过的平面作为基准面S。沿着第1方向D1的排水部36的上表面和基准面S的距离每当从第2端部15侧朝向第1端部14侧降低排水部36的台阶时减少。
在底壁14a的下表面设置有装配密封构件37的凹部38。此外,在座主体11的下表面设置有从第1方向D1观看呈环形的未图示的环形凹部,凹部38是该环形凹部的周向的一部分。在该环形凹部装配图3所示的环形的密封构件37。在端子座10组装于组装面A的状态下,密封构件37以压缩状态配置于座主体11的下表面与组装面A之间。由此,密封构件37将端子座10与组装面A之间密封。
如图7所示,在底壁14a的下表面中,凹部38呈沿着第3方向D3延伸的槽状。另外,凹部38设置于与呈阶梯状的排水部36中的一个台阶对应的位置。即,凹部38在底壁14a的下表面中设置于不跨越排水部36的台阶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部36由上层、中层、下层三层构成,凹部38与排水部36的中层对应地设置。另外,在第1方向D1上,第2方向D2上的凹部38的外缘38a和排水部36的台阶的边界部分36a大致重叠。
(第2肋41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座主体11中的第2端部15设置有在第1方向D1延伸的多个第2肋41。多个第2肋41包括肋42和肋43。
肋42从第2端部15的底壁15a沿着第1方向D1延伸。底壁15a是第2端部15中将两个第2固定部17彼此连接的部位。此外,针对底壁15a,将设置有肋42的一侧作为上侧,将其反侧作为下侧。
肋42从第1方向D1观看呈沿着第2方向D2延伸的形状。肋42例如呈与第3方向D3垂直的平板状。肋42例如设置有一个。肋42在第3方向D3上设置于两个第2贯穿孔22之间。肋42例如与第3方向D3上的周壁部13的中心位置一致地设置。另外,肋42的第2方向D2的一端部与周壁部13的外周面连接。
肋43在第2端部15例如设置有两个。肋43设置于各第2贯穿孔22的周围。
如图2所示,第2固定部17的树脂部分具有上表面17a及下表面17b。上表面17a例如呈与第1方向D1垂直的平面状。此外,作为套环23的轴方向的一端部的上端部从上表面17a沿着第1方向D1突出。第2固定部17的下表面17b面向组装面A。在第2固定部17从上表面17a侧被固定未图示的螺栓。肋43从第2固定部17的上表面17a沿着第1方向D1延伸。
如图5所示,肋43从第1方向D1观看呈将第2贯穿孔22的周向的一部分覆盖的形状。另外,肋43从第1方向D1观看呈沿着第2贯穿孔22的周缘的形状。详细地,肋43具有第2贯穿孔22侧的侧面43a。沿着周向的方向上的侧面43a整体呈以第2贯穿孔22的中心轴线C2为中心的圆弧形。
各肋43具有第1部位44和第2部位45。第1部位44位于第3方向D3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内侧。即,第1部位44位于两个第2贯穿孔22之间。在第1部位44,肋43的侧面43a呈以中心轴线C2为中心的圆弧形。此外,肋42在第3方向D3上位于各肋43的第1部位44之间。
肋43的第2部位45位于第2方向D2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内侧。第2部位45从第1方向D1观看呈将第2方向D2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内侧覆盖的形状。
第2部位45中的第2贯穿孔22侧的侧面构成为分隔面46。分隔面46例如呈与第2方向D2垂直的平面状。即,分隔面46是从第1方向D1观看沿着第3方向D3延伸的面。第2部位45及其分隔面46例如延伸到第3方向D3上的第2固定部17的外缘。在此,将与第2贯穿孔22的中心轴线C2正交且沿着第2方向D2的直线作为基准线L2。在第3方向D3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外侧,分隔面46随着沿着第3方向D3远离基准线L2而从第2贯穿孔22分隔。即,第2贯穿孔22与第2部位45之间的间隔随着朝向第3方向D3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外侧而扩大。
在第2固定部17的上表面17a侧,第2方向D2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外侧开放。即,在第2方向D2上的第2贯穿孔22的外侧,没有设置在第2方向D2上与肋43的第2部位45面对的肋。
如上所述,第2肋41设置于两个第2贯穿孔2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第2端部15的第2肋41的数量是一个肋42和两个肋43共计三个。即,座主体11构成为第1肋31的数量比第2肋41的数量多。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在座主体11中,在成为倾斜下侧的第1端部14设置的第1肋31的数量比在成为倾斜上侧的第2端部15设置的第2肋41的数量多。根据该结构,利用比第2肋41多的第1肋31能有效地提高由于座主体11的倾斜姿势而特别施加负荷的第1端部14的强度。其结果是,能有效地抑制第1端部14的变形。
(2)座主体11具有的贯穿孔包括第1贯穿孔21和第2贯穿孔22,第1贯穿孔21设置于第1端部14,沿着第1方向D1贯穿,第2贯穿孔22设置于第2端部15,沿着第1方向D1贯穿。第1贯穿孔21在与第1方向D1垂直且与第2方向D2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有两个。第2贯穿孔22在与第1方向D1垂直且与第2方向D2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有两个。并且,第1肋31是设置于两个第1贯穿孔21之间的肋,第2肋41是设置于两个第2贯穿孔22之间的肋。根据该结构,能更适当地提高第1端部14的强度。
(3)第1肋31包肋32,肋32从第1方向D1观看呈沿着第2方向D2延伸。根据该结构,能更适当地提高第1端部14的强度。进一步地,能使肋32作为将附着于第1端部14的上表面的水朝向第2方向D2上的第1端部14的外缘排出时的导向件执行功能。
(4)第1肋31包括肋33,肋33从第1方向D1观看呈沿着第1贯穿孔21的周缘的形状。肋33的第2部位35从第1方向D1观看呈将第1贯穿孔21的第2端部15侧覆盖的形状。在座主体11中,将相对于第1贯穿孔21的第2方向D2的第2部位35侧作为内侧,将其反侧作为第2方向D2上的外侧,在第1贯穿孔21的第2方向D2上的外侧没有设置在第2方向D2上与第2部位35面对的肋。根据该结构,利用肋33,能提高第1端部14的第1贯穿孔21的周围的强度。另外,利用肋33,能抑制第1贯穿孔21和安装于第1贯穿孔21的螺栓的浸水。另外,在第2方向D2上的第1贯穿孔21的外侧没有设置在第2方向D2上与肋33的第2部位35面对的肋。由此,在第1端部14,容易将附着于第1贯穿孔21的周围的水向第2方向D2的外侧排出。
(5)第2肋41包括肋43,肋43从第1方向D1观看呈沿着第2贯穿孔22的周缘的形状。肋43的第2部位45从第1方向D1观看呈将第2贯穿孔22的第1端部14侧覆盖的形状。将与第2贯穿孔22的中心轴线C2正交且沿着第2方向D2的直线作为基准线L2,肋43中的第2贯穿孔22侧的侧面43a包括随着远离基准线L2而从第2贯穿孔22分隔的分隔面46。根据该结构,能构成为安装于第2贯穿孔22的螺栓与肋43的分隔面46之间的间隙随着远离基准线L2而扩大。因此,利用分隔面46能促进浸入到该螺栓与肋43之间的间隙的水的排出。
(6)端子12沿着第2方向D2排列设置有多个。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多个端子12的端子座10中,能实现第3方向D3上的缩短。
(7)第1端部14具有底壁14a,底壁14a具有上表面。第1肋31从底壁14a的上表面向第1方向D1延伸。并且,底壁14a具有排水部36,排水部36呈上表面从第2端部15侧朝向第1端部14侧向下表面侧移位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利用排水部36,能将附着于第1端部14的上表面的水朝向第2方向D2上的第1端部14的外缘适当地排出。
(8)排水部36的上表面呈从第2端部15侧朝向第1端部14侧向下表面侧呈阶梯状移位的形状。根据该结构,能提高将座主体11成型时的成型模具的易脱模性。其结果是,能有助于座主体11的成型性的提高。
(9)在底壁14a的下表面设置有装配密封构件37的凹部38。凹部38在底壁14a的下表面中设置于不跨越排水部36的台阶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将具有凹部38的底壁14a的下表面设为沿着排水部36的上表面的阶梯形状的形状。因此,能将底壁14a的板厚设为尽量一样的厚度。其结果是,在底壁14a中,能抑制由于板厚偏差而可能产生的缩痕等变形。
本实施方式能按以下变形而实施。本实施方式及以下变形例能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也可以在底壁14a的下表面中将凹部38设置于跨越排水部36的台阶的位置。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不在底壁14a的下表面设置凹部38。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排水部36的下表面整体设为与第1方向D1垂直的平面状。
·排水部36的上表面只要是从第2端部15侧朝向第1端部14侧向下表面侧移位的形状即可。也就是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排水部36的上表面设为从第2端部15侧朝向第1端部14侧向下表面侧呈阶梯状移位的形状。但是,不限于阶梯状,也可以将排水部36的上表面设为从第2端部15侧朝向第1端部14侧向下表面侧倾斜的锥形面。
·也可以从底壁14a省略排水部36,而将底壁14a的上表面同样地设为与第1方向D1垂直的平面状。
·多个端子12的配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将端子12沿着第3方向D3排列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肋43的侧面43a包括随着远离基准线L2而从第2贯穿孔22分隔的分隔面46。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侧面43a整体形成为以第2贯穿孔22的中心轴线C2为中心的圆弧形。
·设置于第1端部14的第1肋31的数量及设置于第2端部15的第2肋41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第1肋31的数量比第2肋41的数量多为条件,各自的数量能根据座主体11的结构等适当变更。
·如图8所示,也可以将设置于第2端部15的肋的数量设为零,即,构成为在第2端部15不设置在第1方向D1延伸的肋。在该情况下,设置于第1端部14的第1肋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根据该结构,也能利用第1肋31有效地提高由于座主体11的倾斜姿势而特别施加负荷的第1端部14的强度。其结果是,能有效地抑制第1端部14的变形。
·设置于第1端部14的第1贯穿孔21的数量及设置于第2端部15的第2贯穿孔22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根据座主体11的结构等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将设置于第1端部14的第1贯穿孔21的数量设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此外,多个第1贯穿孔21也可以不沿着第3方向D3排列设置。另外,多个第2贯穿孔22也可以不沿着第3方向D3排列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座主体11中,规定第1端部14及第2端部15的第2方向D2和座主体11的长边方向一致。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规定第1端部14及第2端部15的第2方向D2和座主体11的短边方向一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第1方向D1观看的座主体11的外形呈在第2方向D2比第3方向D3长的形状。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为在第3方向D3比第2方向D2长的形状、或第2方向D2的尺寸和第3方向D3的尺寸大致相等的形状。
·固定于组装面A的状态下的座主体11的倾斜角度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根据对方机器侧的结构等适当变更。
·如图1~4、6所示,第1固定部16的最外侧面也可以是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的一部分。第1固定部16的上表面16a也可以与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例如不经由台阶地直接连续。例如,座主体11也可以在第1固定部16的上表面16a与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之间不具有能够是槽的凹部和/或能够是壁的凸部。第1固定部16的上表面16a也可以与套环23的最外侧面例如不经由台阶地直接连续。例如,座主体11也可以在第1固定部16的上表面16a与套环23的最外侧面之间不具有能够是槽的凹部和/或能够是壁的凸部。构成为在第1固定部16的上表面16a(在套环23的最外侧面与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之间)不具有妨碍水的流动的凹部或者凸部的座主体11在如下方面有利:在水附着于第1固定部16的上表面16a时,该水由于重力和/或表面张力而容易从第1固定部16的上表面16a朝向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向外方流出。即使例如座主体11是水平姿势,有时水也例如由于表面张力而容易从第1固定部16的上表面16a朝向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向外方流出。
·如图2、3、5所示,第2固定部17的最外侧面也可以是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的一部分。第2固定部17的上表面17a也可以与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例如不经由台阶地直接连续。另外,第2固定部17的上表面17a也可以与套环23的最外侧面例如不经由台阶地直接连续。例如,座主体11也可以在第2固定部17的上表面17a与套环23的最外侧面之间不具有能够是槽的凹部和/或能够是壁的凸部。构成为在第2固定部17的上表面17a(在套环23的最外侧面与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之间)不具有妨碍水的流动的凹部或者凸部的座主体11在如下方面有利:在水附着于第2固定部17的上表面17a时,该水例如由于重力而容易从第2固定部17的上表面17a朝向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向外方流出。即使例如座主体11是水平姿势,有时水也例如由于表面张力而容易从第2固定部17的上表面17a朝向座主体11的最外侧面向外方流出。
·座主体11有时称为合成树脂平台(platform)或者绝缘树脂平台。座主体11的肋有时称为合成树脂制的加强肋,该加强肋设置于座主体11的外表面,降低座主体11的和/或端子座10的挠曲及扭转。一现有例的端子座具有非树脂制的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能够是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座主体的树脂、且从座主体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金属加强板,与此相对,实施方式的端子座10不具有能够是那样的金属加强板的非树脂制的加强构件。座主体11的肋能省略能够是至少部分地埋设于座主体的树脂的金属加强板的非树脂制的加强构件。
·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的意思,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0 端子座
11 座主体
12 端子
12a 一端部
13 周壁部
14 第1端部
14a 底壁
15 第2端部
15a 底壁
16 第1固定部
16a 上表面
16b 下表面
17 第2固定部
17a 上表面
17b 下表面
18 主要部位
21 第1贯穿孔
22 第2贯穿孔
23 套环
31 第1肋
32 肋
33 肋(第3肋)
33a 侧面
34 第1部位
35 第2部位
36 排水部
36a 边界部分
37 密封构件
38 凹部
38a 外缘
41 第2肋
42 肋
43 肋(第4肋)
43a 侧面
44 第1部位
45第2部位
46 分隔面
A 组装面
C1 中心轴线
C2 中心轴线
D1第1方向
D2第2方向
D3第3方向
G 重力方向
L1 中心线
L2 基准线
S 基准面

Claims (10)

1.一种端子座,具备座主体和保持于所述座主体的端子,
所述座主体具有螺栓紧固用的贯穿孔、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与沿着所述贯穿孔的贯穿方向的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第2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所述端子座以所述座主体倾斜成所述第1端部位于比所述第2端部靠下侧的姿势使用,
在所述第1端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第1肋,
在所述第2端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一个以上第2肋,
所述第1肋的数量比所述第2肋的数量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座,其中,所述贯穿孔包括第1贯穿孔和第2贯穿孔,所述第1贯穿孔设置于所述第1端部,沿着所述第1方向贯穿,所述第2贯穿孔设置于所述第2端部,沿着所述第1方向贯穿,
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有两个所述第1贯穿孔,
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且与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方向排列设置有两个所述第2贯穿孔,
所述第1肋是设置于两个所述第1贯穿孔之间的肋
所述第2肋是设置于两个所述第2贯穿孔之间的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座,其中,所述第1肋包括从所述第1方向观看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座,其中,所述第1肋包括第3肋,所述第3肋从所述第1方向观看呈沿着所述第1贯穿孔的周缘的形状,
所述第3肋从所述第1方向观看呈将所述第1贯穿孔的所述第2端部侧覆盖的形状,
在所述座主体中,将相对于所述第1贯穿孔的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第3肋侧作为内侧,将该内侧的反侧作为所述第2方向上的外侧,在所述第1贯穿孔的所述第2方向上的外侧没有设置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3肋面对的肋。
5.根据权利要求2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座,其中,所述第2肋包括第4肋,所述第4肋从所述第1方向观看呈沿着所述第2贯穿孔的周缘的形状,
所述第4肋从所述第1方向观看呈将所述第2贯穿孔的所述第1端部侧覆盖的形状,
将与所述第2贯穿孔的中心轴线正交且沿着所述第2方向的直线作为基准线,
所述第4肋中的所述第2贯穿孔侧的侧面包括随着远离所述基准线而从所述第2贯穿孔分隔的分隔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座,其中,沿着所述第2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座,其中,所述第1端部具有底壁,所述底壁具有上表面,
所述第1肋从所述底壁的上表面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底壁具有排水部,所述排水部呈所述上表面从所述第2端部侧朝向所述第1端部侧向下表面侧移位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座,其中,所述排水部的上表面呈从所述第2端部侧朝向所述第1端部侧向下表面侧呈阶梯状移位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端子座,其中,在所述底壁的下表面设置有装配密封构件的凹部,
所述凹部在所述底壁的下表面中设置于不跨越所述排水部的台阶的位置。
10.一种端子座,具备座主体和保持于所述座主体的端子,
所述座主体具有螺栓紧固用的贯穿孔、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与沿着所述贯穿孔的贯穿方向的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的一端部,所述第2端部是所述座主体的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所述端子座以所述座主体倾斜成所述第1端部位于比所述第2端部靠下侧的姿势使用,
在所述第1端部设置有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一个以上第1肋,
在所述第2端部没有设置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肋。
CN202180075431.2A 2020-11-12 2021-11-11 端子座 Pending CN1164202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88954 2020-11-12
JP2020188954A JP7380529B2 (ja) 2020-11-12 2020-11-12 端子台
PCT/JP2021/041513 WO2022102700A1 (ja) 2020-11-12 2021-11-11 端子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20284A true CN116420284A (zh) 2023-07-11

Family

ID=81601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75431.2A Pending CN116420284A (zh) 2020-11-12 2021-11-11 端子座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96001A1 (zh)
JP (1) JP7380529B2 (zh)
CN (1) CN116420284A (zh)
WO (1) WO20221027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35804A (ja) 2022-09-02 2024-03-1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材料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24062389A (ja) 2022-10-24 2024-05-09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レジスト材料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7575A (ja) * 2006-09-11 2008-03-21 Toyota Motor Corp 端子箱及びモータ
JP4971945B2 (ja) 2007-10-26 2012-07-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6206042B2 (ja) 2013-09-27 2017-10-0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パック
JP6758662B2 (ja) 2018-03-30 2020-09-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排水構造、端子台及び車載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96001A1 (en) 2023-12-07
JP7380529B2 (ja) 2023-11-15
JP2022077892A (ja) 2022-05-24
WO2022102700A1 (ja) 2022-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420284A (zh) 端子座
US7976315B2 (en) Receptacle with an inner conductor surrounded by an outer conductor and an insulator having overhung portions
JP6209338B2 (ja) 内燃機関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
US20210273372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waterproof connector
CN116472649A (zh) 端子座
CN106801757B (zh) 护孔环
US10962083B2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JP6831671B2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08063A (ja) ダストカバー付きインシュレータ
WO2022158508A1 (ja) 端子台及び端子台ユニット
US20230075791A1 (en) Mesh for insert molding
JP7443601B2 (ja) 電気接続箱
JP7268608B2 (ja) 端子台
JP6225809B2 (ja) グロメット
JP6789842B2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1140924A1 (ja) 端子台
JP7463984B2 (ja) グロメッ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885389B2 (en) Bracket
ES2291565T3 (es) Sistema para conectar el extremo de una barra a un pasador de cabeza y metodo de fabricacion.
JP6799993B2 (ja) グロメ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10164A (ja) グロ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