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9074A - 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9074A
CN116409074A CN202310006357.XA CN202310006357A CN116409074A CN 116409074 A CN116409074 A CN 116409074A CN 202310006357 A CN202310006357 A CN 202310006357A CN 116409074 A CN116409074 A CN 116409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reatment agent
fabric
soluble organic
organic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63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地馆公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409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9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18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ink-fixing material, e.g. mordant, precipitating agent, after printing, e.g. by ink-jet printing, coating or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 B41M5/0017Application of ink-fixing material, e.g. mordant, precipitating agent, on the substrate prior to printing, e.g. by ink-jet printing, coating or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23Digital printing method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s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64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on plastics, horn, rubber, or other organic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9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thermal means, e.g. infrared radiation, heat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52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us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D06P1/526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D06P1/5285Polyurethanes; Polyurea; Polyguanid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2After-treatment
    • D06P5/04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 D06P5/08After-treatment with organic compounds macromolecular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30Ink 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loring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方法,能够在确保优异的连续喷出稳定性的同时,使摩擦牢固性也很优异。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具备: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颜料、第一树脂粒子、水、及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一处理剂从喷墨头喷出并使其附着于布帛;以及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第二树脂粒子、水、及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二处理剂向着附着了所述第一处理剂的布帛与加热气体一同从喷嘴前端口喷雾并使其附着于布帛,所述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

Description

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方法可以通过较为简单的装置记录高清图像,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高速发展。其中,对于使用了包含颜料的油墨而进行的记录中的提高记录介质的摩擦牢固性进行了各种研究。虽然通过增加油墨中树脂粒子等成分的含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摩擦牢固性提高,但在该情况下容易产生喷墨头的喷嘴堵塞,从而难以确保连续喷出稳定性。因此,例如提出了通过喷墨记录方法形成图像,再在其上涂布外涂液的处理方法。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通过喷墨法对纸涂布油墨之后,在其上与加热气体一同喷雾外涂液体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175665号公报
然而,在喷墨记录方法中也会在作为记录介质的布帛上形成图像。因此,要求在确保优异的连续喷出稳定性的同时,在布帛上摩擦牢固性、特别是湿润摩擦牢固性也优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处理方法的一种方案具备:
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颜料、第一树脂粒子、水、及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一处理剂从喷墨头喷出并使其附着于布帛;以及
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第二树脂粒子、水和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二处理剂向着附着了所述第一处理剂的布帛与加热气体一同从喷嘴前端口喷雾并使其附着于布帛,
所述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机;2:布帛;3:喷墨头;4:滑架;5:主扫描机构;6:压纸辊;7a、7b、7c、7d、7e、7f:墨盒;8:同步带;9:电机;10:导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还包括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施的各种变形方式。需要指出,以下说明的构成并不一定均为本发明的必要构成。
1.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具备:
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颜料、第一树脂粒子、水、及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一处理剂从喷墨头喷出并使其附着于布帛;以及
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第二树脂粒子、水、及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二处理剂向着附着了所述第一处理剂的布帛与加热气体一同从喷嘴前端口喷雾并使其附着于布帛,
所述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
目前,已知通过增加油墨中的树脂粒子等成分的含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布帛的摩擦牢固性。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油墨中树脂含量变多,因此,喷墨头容易产生喷嘴堵塞,从而难以确保连续喷出稳定性。
因此,提出了在将油墨附着于布帛之后,进行将包含树脂粒子等成分的处理剂(外涂液)涂布于附着了油墨的布帛的后处理。通过进行这样的后处理,能够使仅有油墨时不充分的摩擦牢固性变得良好,因此可以确保油墨的连续喷出稳定性。此时,为了即使在外涂液中含有树脂粒子等成分也不会导致喷嘴堵塞而可以稳定地连续喷出,有时用于保湿而含有水溶性有机溶剂。然而,为了保湿而含有的水溶性有机溶剂由于挥发性低而容易残留在布帛上,进而容易导致布帛不能充分干燥。由于这种在布帛上残留的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影响,存在摩擦牢固性降低的缺陷。此外,长时间在高温下充分干燥布帛可能会损伤布帛。
此次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刻研究的结果是,通过将外涂液和温度与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沸点相比高出规定温度以上的加热气体一同喷雾,能够在确保优异的连续喷出稳定性的同时,使摩擦牢固性优异。推测这是因为,能够使外涂液在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一定程度地挥发之后的状态下附着于布帛,本发明起到的效果作用并不限定于此。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所具备的各个工序进行说明。
1.1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具备: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颜料、第一树脂粒子、水、以及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一处理剂从喷墨头喷出并使其附着于布帛。
以下,对第一处理剂所包含的各个成分进行说明。
1.1.1第一处理剂
第一处理剂至少含有颜料、第一树脂粒子、水、以及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第一处理剂具有通过附着于布帛而在布帛上形成图像的功能,相当于喷墨油墨组合物。
1.1.1.1颜料
第一处理剂是含有颜料的物质。作为颜料例如能够使用无机颜料、有机颜料。
作为无机颜料不受特别限制,可列举:炉黑、灯黑、乙炔黑、槽黑等碳黑类;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锌、二氧化硅等白色无机氧化物。
作为碳黑类,可列举例如:C.I.(Colour Index Generic Name,颜色索引通用名称)颜料黑1、7、11等。碳黑类可以使用市售品,可列举例如:三菱化学公司的No.2300、No.900、MCF88、No.33、No.40、No.45、No.52、MA7、MA8、MA100、No.2200B等;Columbia carbon公司的Raven(注册商标)5750、5250、5000、3500、1255、700等;CABOT公司的Regal(注册商标)400R、330R、660R、Mogul(注册商标)L、Monarch(注册商标)700、800、880、900、1000、1100、1300、1400等;Degussa公司的Color Black FW1、FW2、FW2V、FW18、FW200、S150、S160、S170、Printex(注册商标)35、U、V、140U、SpecialBlack 6、5、4A、4等。
作为有机颜料,能够示例:喹吖啶酮类颜料、喹吖啶酮醌类颜料、二噁嗪类颜料、酞菁类颜料、蒽嘧啶类颜料、蒽嵌蒽酮类颜料、靛蒽醌类颜料、黄烷酮类颜料、苝类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类颜料、芘酮类颜料、喹酞酮类颜料、氨基蒽醌类颜料、硫靛类颜料、苯并咪唑酮类颜料、异吲哚啉酮类颜料、偶氮甲碱类颜料或偶氮类颜料等。
作为有机颜料的具体例,可列举下述物质。
作为青色颜料,可列举:C.I.颜料蓝1、2、3、15:3、15:4、15:34、16、22、60等;C.I.还原蓝4、60等,优选地,能够示例选自由C.I.颜料蓝15:3、15:4及60构成的组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品红颜料,可列举:C.I.颜料红5、7、12、48(Ca)、48(Mn)、57(Ca)、57:1、112、122、123、168、184、202、C.I.颜料紫19等,优选地,能够示例选自由C.I.颜料红122、202及209、C.I.颜料紫19构成的组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黄色颜料,可列举:C.I.颜料黄色1、2、3、12、13、14C、16、17、73、74、75、83、93、95、97、98、119、110、114、128、129、138、150、151、154、155、180、185等,优选地,能够示例由C.I.颜料黄74、109、110、128、138、150及180构成的组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也可以使用此外其它颜色的颜料。可列举例如:橙色颜料、绿色颜料等。
颜料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需要指出,为了提高颜料在第一处理剂中的分散性,优选对颜料施加表面处理或配合分散剂等。
颜料的表面处理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处理在颜料的表面直接或间接键合羰基、羧基、醛基、羟基、砜基、铵基、以及由它们的盐构成的官能团等的处理。
作为施加表面处理的颜料,从喷出稳定性更加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碳黑类。施加表面处理后的颜料可以使用市售品,可列举例如:Orient化学工业(株)制的“Micro JetCW1”、“Micro Jet CW2”、Cabot公司制的“CAB-O-JET 200”、“CAB-O-JET 300”等。
在向第一处理剂中配合分散剂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分子结构中具有疏水部(疏水性基团)和亲水部(亲水性基团)的分散剂。这样的分散剂具有疏水部吸附于颜料的粒子表面,亲水部朝向第一处理剂的水性介质侧的作用。该作用使得第一处理剂中可以更稳定地含有颜料作为分散体。
这样的分散剂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类树脂及它们的盐、芳香族磺酸盐的福尔马林缩合物等,可以采用选自以上的组中的一种以上。需要指出,分散剂可以使用市售品。
另外,还可以使用通过树脂等覆盖颜料的粒子来赋予分散性的方法。作为覆盖颜料粒子的方法,可以采用酸析法、转相乳化法、微乳液聚合法等。
颜料的含量能够根据用途而适当调节,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且1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2质量%以上且1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若颜料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具有连续喷出稳定性更为优异的倾向。
1.1.1.2第一树脂粒子
第一处理剂是含有第一树脂粒子的物质。第一树脂粒子能够使附着于布帛的第一处理剂中的颜料所带来的图像的密合性等进一步提高。
作为第一树脂粒子,可列举例如:含有氨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包括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芴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松香改性树脂、萜烯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环氧类树脂、氯乙烯类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类树脂等的树脂粒子,优选为由这些树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构成的树脂粒子。这些树脂粒子多以乳液形式使用,但也可以以粉体性状供给。
氨酯树脂是指具有氨酯键的树脂的总称。氨酯树脂可以使用除氨酯键以外主链中还包含醚键的聚醚型氨酯树脂、主链中还包含酯键的聚酯型氨酯树脂、主链中还包含碳酸酯键的聚碳酸酯型氨酯树脂等。另外,氨酯树脂也可以使用市售品,可列举例如:SUPERFLEX460、460s、840、E-4000(商品名,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RESAMINE D-1060、D-2020、D-4080、D-4200、D-6300、D-6455(商品名,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TAKELAC WS-6021、6061、W-512-A-6(商品名,三井化学聚氨酯株式会社制)、SUNCURE 2710(商品名,LUBRIZOL公司制)、PERMARIN UA-150(商品名,三洋化成工业公司制)等。
丙烯酸类树脂是至少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类单体作为一种成分聚合而得到的聚合体的总称,可列举例如:由丙烯酸类单体得到的树脂、丙烯酸类单体与除此以外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等。可列举例如:作为丙烯酸类单体和乙烯基类单体的共聚物的丙烯酸-乙烯基类树脂等。另外,例如,作为乙烯基类单体,可列举苯乙烯等。
作为丙烯酸类单体,也可以使用丙烯酰胺、丙烯腈等。以丙烯酸类树脂为原料的树脂粒子可以使用市售品,可列举例如:FK-854(商品名,中央理科工业公司制)、MOWINYL952B、718A(商品名,Japan coating resin公司制)、NipolLX852、LX874(商品名,日本zeon公司制)等。
需要指出,在本说明书中,丙烯酸类树脂可以为后述的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这一表述表示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者。
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是由苯乙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得到的共聚物,可列举: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丙烯酸-丙烯酸酯共聚物等。苯乙烯-丙烯酸类树脂可以使用市售品,可列举例如:JONCRYL 62J、7100、390、711、511、7001、632、741、450、840、74J、HRC-1645J、734、852、7600、775、537J、1535、PDX-7630A、352J、352D、PDX-7145、538J、7640、7641、631、790、780、7610(商品名,BASF公司制)、MOWINYL966A、975N、6960(商品名,Japan coating resin公司制)、VINYBLAN 2586(日信化学工业公司制)等。
聚烯烃类树脂是在结构骨架上具有乙烯、丙烯、丁烯等烯烃的物质,能够适当选用公知的物质。聚烯烃类树脂能够使用市售品,可列举例如:ARROWBASE CB-1200,CD-1200(商品名,UNITIKA株式会社制)等。
聚酯类树脂是指例如乙二醇等烷二醇类和对苯二甲酸等多元羧酸脱水缩合并聚合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树脂,优选为水分散性聚酯树脂。聚酯类树脂的树脂粒子可以使用市售品,可列举例如:VYLONAL MD-1200、1500、2000、1480、1985(商品名,东洋纺公司制)等。
需要指出,虽然上述列举了市售品,但第一树脂粒子也可以通过合成得到。第一树脂粒子能够单独使用一种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从提高摩擦牢固性的观点来看,第一树脂粒子优选为含有氨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的树脂粒子。特别是,在第一树脂粒子为含有氨酯树脂的粒子的情况下,具有能够更为提高摩擦牢固性的倾向,故优选。另外,在第一树脂粒子含有氨酯树脂,且在后述的第二处理剂中含有的第二树脂粒子也含有氨酯树脂的情况下,第一处理剂及第二处理剂层间的密合性因为是相同种类的树脂而提高,进而能够更显著地提高摩擦牢固性。
第一处理剂中第一树脂粒子的含量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以固体成分计优选为3.0~15.0质量%,更优选为4.0~1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0~9.0质量%,特别优选为6.0~8.0质量%。第一树脂粒子在上述范围内时,具有能够在确保优异的连续喷出稳定的同时,使摩擦牢固性良好的倾向。
1.1.1.3水
第一处理剂是含有水的物质。
作为水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渗透水、及蒸馏水等纯水;以及超纯水之类尽可能除去离子性杂质后的水。另外,在使用通过照射紫外线或添加过氧化氢等而进行杀菌后的水时,在长期保存第一处理剂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产生真菌或细菌。由此,具有储存稳定性更为提高的倾向。
水的含量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优选50质量%以上,更优选5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6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65质量%以上,更特别优选7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75质量%以上。另外,水的含量的上限值不受特别限定,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优选为9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下。
1.1.1.4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
第一处理剂是含有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物质。作为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功能之一,可列举:提高第一处理剂对于布帛的润湿性、提高第一处理剂的保湿性。另外,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也可以作为渗透剂而发挥功能。
需要指出,在本说明书中,“水溶性”是指具备对于例如100g 20℃的水的溶解度为0.1g以上的性质。
作为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能够列举:酯类、亚烷基二醇醚类、环状酯类、含氮溶剂、醇类、多元醇类等。作为含氮溶剂,能够列举:环状酰胺类、非环状酰胺类等。作为非环状酰胺类,可列举烷氧基烷基酰胺类等。
作为酯类,可列举: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甲氧基丁基乙酸酯等二醇单乙酸酯类;乙二醇二乙酸酯、二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二乙酸酯、二丙二醇二乙酸酯、乙二醇乙酸丙酸酯、乙二醇乙酸丁酸酯、二乙二醇乙酸丁酸酯、二乙二醇乙酸丙酸酯、丙二醇乙酸丙酸酯、丙二醇乙酸丁酸酯、二丙二醇乙酸丁酸酯、二丙二醇乙酸丙酸酯等二醇二酯类。
作为亚烷基二醇醚类只要为亚烷基二醇的单醚或二醚即可,优选烷醚。作为具体例,可列举: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异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三乙二醇单甲醚、三乙二醇单乙醚、三乙二醇单丁醚、四乙二醇单甲醚、四乙二醇单乙醚、四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丙醚、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单甲醚、二丙二醇单乙醚、二丙二醇单丙醚、二丙二醇单丁醚、三丙二醇单丁醚等亚烷基二醇单烷醚类;及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甲基乙醚、二乙二醇甲基丁醚、三乙二醇二甲醚、三乙二醇二乙醚、三乙二醇二丁醚、三乙二醇甲基丁醚、四乙二醇二甲醚、四乙二醇二乙醚、四乙二醇二丁醚、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乙醚、二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乙醚、三丙二醇二甲醚等亚烷基二醇二烷醚类。
另外,作为上述亚烷基二醇,与单醚相比,二醚具有更容易使第一处理剂中的第一树脂粒子溶解或溶胀的倾向,能够更为提高所形成的图像的摩擦牢固性,故优选。
作为环状酯类,能够列举:β-丙内酯、γ-丁内酯、δ-戊内酯、ε-己内酯、β-丁内酯、β-戊内酯、γ-戊内酯、β-己内酯、γ-己内酯、δ-己内酯、β-庚内酯、γ-庚内酯、δ-庚内酯、ε-庚内酯、γ-辛内酯、δ-辛内酯、ε-辛内酯、δ-壬内酯、ε-壬内酯、ε-癸内酯等环状酯类(内酯类)、以及与这些的羰基相邻的亚甲基的氢被碳原子数为1~4的烷基取代后的化合物。
作为烷氧基烷基酰胺类,能够示例例如:3-甲氧基-N,N-二甲基丙酰胺、3-甲氧基-N,N-二乙基丙酰胺、3-甲氧基-N,N-甲基乙基丙酰胺、3-乙氧基-N,N-二甲基丙酰胺、3-乙氧基-N,N-二乙基丙酰胺、3-乙氧基-N,N-甲基乙基丙酰胺、3-正丁氧基-N,N-二甲基丙酰胺、3-正丁氧基-N,N-二乙基丙酰胺、3-正丁氧基-N,N-甲基乙基丙酰胺、3-正丙氧基-N,N-二甲基丙酰胺、3-正丙氧基-N,N-二乙基丙酰胺、3-正丙氧基-N,N-甲基乙基丙酰胺、3-异丙氧基-N,N-二甲基丙酰胺、3-异丙氧基-N,N-二乙基丙酰胺、3-异丙氧基-N,N-甲基乙基丙酰胺、3-叔丁氧基-N,N-二甲基丙酰胺、3-叔丁氧基-N,N-二乙基丙酰胺、3-叔丁氧基-N,N-甲基乙基丙酰胺等。
作为环状酰胺类,可列举内酰胺类,例如,2-吡咯烷酮、1-甲基-2-吡咯烷酮、1-乙基-2-吡咯烷酮、1-丙基-2-吡咯烷酮、1-丁基-2-吡咯烷酮等吡咯烷酮类等。在促进树脂粒子的覆膜化的方面,优选这些物质,特别是,更优选2-吡咯烷酮。
另外,作为烷氧基烷基酰胺类,也优选使用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
R1-O-CH2CH2-(C=O)-NR2R3…(1)
上述式(1)中,R1表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4以下的烷基,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甲基或乙基。“碳原子数为1以上且4以下的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异丁基、叔丁基。由上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功能,可列举例如:提高附着在布帛上的第一处理剂的表面干燥性及定影性。
另外,上述式(1)中,R1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的甲基。在上述式(1)中,R1为甲基的化合物的标准沸点与R1的碳原子数为2以上且4以下的烷基的化合物的标准沸点相比低。因此,在上述式(1)中,在使用R1为甲基的化合物时,可能能够进一步提高附着区域的表面干燥性(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环境下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的表面干燥性)。
在使用由上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情况下,该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质量不受特别限定,为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左右,优选为8质量%以上且48质量%以下。通过使由上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可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图像的定影性及表面干燥性(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环境下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的表面干燥性)。
作为醇类,可列举例如烷烃所具有的一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的化合物。作为该烷烃,优选碳原子数为10以下的物质,更优选为6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以下。烷烃的碳原子数为1以上,优选为2以上。烷烃可以为直链型,也可以为支链型。作为醇类,可列举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2-丁醇、叔丁醇、异丁醇、正戊醇、2-戊醇、3-戊醇及叔戊醇。
多元醇类是在分子中具有两个以上羟基的醇类。多元醇类能够分为例如烷二醇类和多元醇类。
烷二醇类是指例如可列举烷烃被两个羟基取代后的化合物。作为烷二醇类,能够列举例如:乙二醇(别名:乙烷-1,2-二醇)、丙二醇(别名:丙烷-1,2-二醇、标准沸点189℃)、1,2-丁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1,2-辛二醇、1,3-丙烷二醇、1,3-丁二醇(别名:1,3-丁二醇(1,3-butanediol))、1,4-丁二醇、2,3-丁二醇、1,2-戊二醇、1,5-戊二醇、2,4-戊二醇、2-甲基-1,3-丙烷二醇、3-甲基-1,3-丁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甲基-1,3-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甲基戊烷-2,4-二醇、1,6-己二醇、2-乙基-2-甲基-1,3-丙烷二醇、2-甲基-2-丙基-1,3-丙烷二醇等。
作为多元醇类,可列举例如:烷二醇类的2分子以上的羟基彼此进行分子间缩合而成的缩合物、具有三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等。
作为烷二醇类的2分子以上的羟基彼此进行分子间缩合而成的缩合物,可列举例如:二乙二醇(标准沸点245℃)、二丙二醇等二亚烷基二醇、三乙二醇(标准沸点287℃)、三丙二醇等三亚烷基二醇等。
具有三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是以烷烃及聚醚结构为骨架的、具有三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作为具有三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甘油(标准沸点290℃)、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1,2,5-己三醇、1,2,6-己三醇、季戊四醇、聚氧丙烯三醇等。
烷二醇类及多元醇类能够主要作为浸透溶剂及/或保湿溶剂而发挥功能。需要指出,烷二醇类具有作为浸透溶剂的性质的强倾向,而多元醇类具有作为保湿溶剂的性质的强倾向。
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
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优选为2~20质量%,更优选为4~1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16质量%,特别优选为7~14质量%,更特别优选为8~12质量%。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具有能够均衡地提高摩擦牢固性和连续喷出稳定性的倾向。
另外,也优选使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中标准沸点为180℃以上,优选为220℃以上,更优选为2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80℃以上的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具有特定值以上的标准沸点的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具有保湿性与干燥性的均衡性更为优异,且摩擦牢固性与连续喷出稳定性更为优异的倾向。需要指出,对标准沸点为180℃以上的溶剂在后文进行叙述。
1.1.1.5表面活性剂
第一处理剂可以进一步含有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第一处理剂的表面张力,以提高对于布帛的浸透性的功能。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可以采用其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能够使用乙炔二醇类表面活性剂、氟类表面活性剂、有机硅类表面活性剂等。通过使用这些表面活性剂,具有能够以较少的含量来提高对于布帛的润湿性的倾向。需要指出,作为乙炔二醇类表面活性剂的市售品,能够列举例如OLFINEE1010(日信化学工业社)等。
在第一处理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5~0.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0.6质量%,特别优选为0.15~0.5质量%,更特别优选为0.2~0.4质量%。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连续喷出稳定性可能更为优异。
1.1.1.6pH调节剂
第一处理剂中可以进一步含有pH调节剂。作为pH调节剂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有机碱、无机碱。作为有机碱,可列举例如:三乙醇胺、二乙醇胺、单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等烷醇胺类。作为无机碱,能够使用例如:氢氧化锂、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作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氢氧化物的强碱。
在第一处理剂含有pH调节剂的情况下,pH调节剂的含量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3~0.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5~0.3质量%,特别优选为0.07~0.15质量%。pH调节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颜料的分散稳定性可能提高,连续喷出稳定性可能更为优异。
1.1.1.7其它成分
第一处理剂可以根据需要而进一步含有防腐剂及防霉剂、防锈剂、螯合剂、粘度调节剂、抗氧化剂、抗真菌剂等成分。
1.1.2布帛
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中使用的布帛的形式,可列举例如:布料、衣服及其它服饰品等。布料包括纺织物、编织物、无纺布等。衣服及其它服饰品包括缝制后的T恤、手帕、围巾、毛巾、手提袋、布制的包、窗帘、床单、床罩、壁纸等家装(furniture)类、以及作为缝制前部件的裁剪前后的布料等。作为它们的形态,可列举:卷绕为辊卷状的长条物、切割为规定大小的物品、产品形状的物品等。
构成布帛的素材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棉(cotton)、麻、羊毛、丝绸等天然纤维;聚丙烯、聚酯、乙酸酯、三乙酸酯、聚酰胺(例如,尼龙)、聚氨酯等合成纤维;聚乳酸等可降解纤维等,还可以是这些的混纺纤维。例如,作为聚酯布帛优选为以聚酯纤维单体(聚酯)或、聚酯和棉的混纺为形成材料的布帛,尼龙布帛优选为以尼龙纤维单体(尼龙)或尼龙和棉的混纺为形成材料的布帛。
聚酯纤维是例如多元醇类和多元羧酸脱水缩合而合成的纤维。作为多元醇类优选烷二醇类,具体而言,可列举:乙二醇、1,3-丙烷二醇、1,4-丁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作为多元羧酸,可列举:对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作为聚酯纤维,能够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的缩合)、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和1,3-丙烷二醇的缩合)、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的缩合)、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2,6-萘二甲酸和乙二醇的缩合)、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2,6-萘二甲酸和1,4-丁二醇的缩合)等纤维。
尼龙纤维具有通过使环状内酰胺开环聚合而合成的所谓n-尼龙的纤维和通过使二羧酸和二胺缩聚而合成的所谓n,m-尼龙的纤维。作为n-尼龙的纤维,可列举例如:尼龙6(ε-己内酰胺开环聚合)、尼龙11(十一烷内酰胺开环聚合)、尼龙12(十二烷内酰胺开环聚合)等。作为n,m-尼龙的纤维,可列举例如:尼龙66(己二酸和六亚甲基二胺的缩合)、尼龙610(癸二酸和六亚甲基二胺的缩合)、尼龙6T(对苯二甲酸和六亚甲基二胺的缩合)、尼龙6I(间苯二甲酸和六亚甲基二胺的缩合)、尼龙9T(对苯二甲酸和壬二胺的缩合)、尼龙M5T(对苯二甲酸和甲基戊二胺的缩合)等。
从使本发明的作用效果更显著的观点出发,作为布帛优选为选自聚酯、尼龙的任意一者。选自该素材的布帛会被热量损坏,不能进行高温长时间干燥。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第二处理剂与加热气体一同喷雾,故而容易促进挥发成分的挥发。因此,即使不施加高温长时间加热,也能够进行充分的干燥,即使对于上述布帛,也能够在降低热量导致的损伤的同时,使摩擦牢固性良好。
布帛的克重优选为1.0oz(盎司)以上且10.0oz以下,更优选为2.0oz以上且9.0oz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oz以上且8.0oz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4.0oz以上且7.0oz以下。
1.1.3附着法
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是将上述第一处理剂从喷墨头喷出并使其附着于布帛的工序。
1.1.3.1记录装置
在此,参考图1,对能够用于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的具备喷墨头的喷墨记录装置进行说明。喷墨记录装置是通过喷出油墨组合物(第一处理剂)的微小液滴的喷墨法在布帛等记录介质上滴落液滴以进行记录的装置。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中所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的示意性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喷墨记录装置,将列举将墨盒搭载于滑架的架上型的打印机进行说明。需要指出,图1中,将各部件制成了可识别大小,因此,各部件的尺度与实际尺度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是被称为所谓的串行打印机的打印机。串行打印机是指沿着规定的方向移动的在滑架上搭载有喷墨头,喷墨头在随着滑架的移动而移动的同时进行印刷的打印机。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具有喷墨头3、滑架4、主扫描机构5、压纸辊6和控制打印机1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部(未图示)。滑架4搭载喷墨头3,同时可拆装收纳向喷墨头3供给的油墨组合物的墨盒7a、7b、7c、7d、7e、7f。
主扫描机构5具有连接于滑架4的同步带8、驱动同步带8的电机9和导向轴10。导向轴10作为滑架4的支承部件沿着滑架4的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架设。滑架4经由同步带8被电机9驱动,可沿着导向轴10往复移动。由此,主扫描机构5具有使滑架4沿着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的功能。
压纸辊6具有沿着与上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布帛2的长度方向)输送进行记录的布帛2的功能。因此,布帛2沿着副扫描方向输送。另外,搭载喷墨头3的滑架4可以沿着与布帛2的宽度方向大致一致的主扫描方向往复移动,喷墨头3可以在主扫描方向及副扫描方向上对布帛2进行相对扫描。
墨盒7a、7b、7c、7d、7e、7f是六个独立的墨盒。墨盒7a、7b、7c、7d、7e、7f中能够收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处理剂。这些墨盒中分别收纳显示黑色、青色、品红、黄色、白色、橙色等颜色的第一处理剂,并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虽然图1中墨盒数量为六个,但并不限定于此。墨盒7a、7b、7c、7d、7e、7f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收纳于各墨盒的第一处理剂向喷墨头3供给的供给口(未图示)。
喷墨头3在与布帛2对置的面上具有喷嘴面(未图示)。喷嘴面上由多个喷嘴(未图示)构成的喷嘴列(未图示)与各种颜色的第一处理剂相对应地分别配置。各种颜色的第一处理剂由各墨盒供给至喷墨头3,并通过喷墨头3内的执行器(未图示)从喷嘴作为液滴而喷出。喷出后的第一处理剂的液滴滴落于布帛2,在布帛2的记录区域上形成图像、文本、图案、色彩等。
在此,在喷墨头3中使用压电元件作为执行器(驱动装置),但并不限定于该形式。例如也可以使用通过静电吸附使作为执行器的振动板产生位移的机电转换元件、利用通过加热产生的气泡使第一处理剂作为液滴喷出的电热转换元件。
需要指出,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了架上型的打印机1作为喷墨记录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墨盒等油墨收纳容器未搭载于滑架的架下型的打印机。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并不限定于上述串行打印机,也可以为喷墨头形成为与布帛2的宽度相等或更宽,以使喷墨头不移动即进行记录的行式头打印机。
1.1.3.2附着条件等
在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中,第一处理剂向布帛的最大附着量能够为1mg/cm2以上且200mg/cm2以下,优选为1mg/cm2以上且30mg/c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g/cm2以上且25mg/cm2以下,更优选为5mg/cm2以上且20mg/cm2以下,特别优选为7mg/cm2以上且15mg/cm2以下。在这样的情况下,记录的图像的显色性良好,且记录的图像的干燥性良好,能够抑制图像渗色,另外,还能够在布帛上重现性良好地记录图片及文字等图像,故优选。
1.2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具备: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第二树脂粒子、水和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二处理剂向着附着了所述第一处理剂的布帛与加热气体一同从喷嘴前端口喷雾,并使其附着于布帛,所述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
下面,对第二处理剂中所含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1.2.1第二处理剂
第二处理剂至少含有第二树脂粒子、水、以及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第二处理剂附着于附着了所述第一处理剂的布帛,相当于所谓的后处理液或外涂液。
1.2.1.1第二树脂粒子
第二处理剂含有第二树脂粒子。第二树脂粒子具有通过附着于布帛使摩擦牢固性显著提高的功能。作为第二树脂粒子能够使用与上述第一树脂粒子同样的物质。另外,第二树脂粒子和第一树脂粒子可以为同种,也可以不同。
从提高摩擦牢固性的观点来看,第二树脂粒子优选为含有氨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和聚酯类树脂的树脂粒子。特别是,在第二树脂粒子为含有氨酯树脂的粒子的情况下,具有能够更为提高摩擦牢固性的倾向,故优选。另外,在第二树脂粒子含有氨酯树脂,且在前面叙述的第一处理剂中含有的第一树脂粒子也含有氨酯树脂的情况下,第一处理剂及第二处理剂层间的密合性因为是相同种类的树脂而提高,进而能够更显著地提高摩擦牢固性。
作为第二处理剂中第二树脂粒子的含量,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以固体成分计,优选为3.0~20.0质量%,更优选为6.0~1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7.0~14.0质量%,特别优选为8.0~12.0质量%,更特别优选为9.0~11.0质量%。第二树脂粒子在上述范围内,特别是为6.0~15.0质量%时,具有能够在确保良好的连续喷出稳定的同时,使摩擦牢固性更加良好的倾向。
另外,第二处理剂中的第二树脂粒子的含量的下限值,从能够更为提高摩擦牢固性的观点来看,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以固体成分计,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8.0质量%以上,更特别优选为9.0质量%以上。第二处理剂中的第二树脂粒子的含量的上限值,从能够确保良好的连续喷出稳定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以固体成分计,优选为2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2.0质量%以下,更特别优选为11.0质量%以下。
第二树脂粒子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优选为在第一树脂粒子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以上,更优选为大于第一树脂粒子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在存在这样的相关性时,第一处理剂及第二处理剂两者中具有能够在保持良好的连续喷出稳定的同时,使摩擦牢固性也更加良好的倾向。
第二树脂粒子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与第一树脂粒子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相比,优选多1.0质量%以上,更优选多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多3.0质量%以上。另一方面,第二树脂粒子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与第一树脂粒子相对于第一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相比,优选多8.0质量%以下,更优选多6.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多4.0质量%以下。在存在这样的相关性时,第一处理剂及第二处理剂两者中具有能够在确保良好的连续喷出稳定的同时,使摩擦牢固性也更加良好的倾向。
1.2.1.2水
第二处理剂含有水。作为用于第二处理剂的水与上述第一处理剂是同样的。
水的含量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优选55质量%以上,更优选6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65质量%以上,特别优选70质量%以上,更特别优选75质量%以上,进一步特别优选80质量%以上。另外,水的含量的上限值不受特别限定,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优选为9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90质量%以下。
1.2.1.3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
第二处理剂是含有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物质。作为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功能,可列举例如:能够提高第二处理剂的保湿性,使连续喷出稳定性良好。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能够使用与上述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同样的物质,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另外,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和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为同种,也可以不同。
第二处理剂优选在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含有SP值为9.0~11.0的溶剂,更优选含有SP值为9.2~10.8的溶剂,进一步优选含有SP值为9.4~10.6的溶剂,特别优选含有SP值为9.5~10.4的溶剂。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中,由于第二处理剂与加热气体一同喷雾,因此,第二处理剂附着于布帛时,可能使挥发成分减少,润湿性可能降低。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含有SP值在上述范围内的溶剂,也具有使第二处理剂对于涂布表面的润湿性良好,即使较少涂布量也能够均匀涂布的倾向。
在此,对溶解度参数(SP值)进行说明。本发明中的SP值是基于汉森(Hansen)法的SP值。汉森法将SP值δ分类为三个项,并示为δ2=δd2+δp2+δh2而算得。δd、δp、δh分别为相当于分散力项、偶极力项、氢键力项的溶解度参数。
另外,SP值的单位为(cal/cm3)1/2,SP值基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类似的两种物质容易彼此溶解”的见解,它是由汉森先生提出的值(也称为HSP。)。除了能够通过计算来预测之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或经验来求得,各种文献中对该值有很多记载。在本实施方式中,SP值能够使用利用计算软件Hansen-Solubility HSPiP导出的值。
以下示例多种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及其基于Hansen法的SP值,但不限定于此。甲醇(SP值:14.84)、乙醇(SP值:11.8)、2-丙醇(SP值:12.7)、正丙醇(SP值:11.8)、1,3-丁二醇(SP值:14.47)、1,4-丁二醇(SP值:12.1)、1,2-己二醇(SP值:12.2)、2-甲基-1,3-戊二醇(SP值:10.3)、丁氧基丙醇(SP值:8.9)、二丙二醇(SP值:12.9)、三乙二醇(SP值:13.8)、2-乙基-1,3-己二醇(SP值:11.6)、四乙二醇(SP值:12.6)、甘油(SP值:16.5)、己烷(SP值:7.45)、环己烷(SP值:8.40)、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SP值:8.87)、二甲苯(SP值:8.95)、乙基苯(SP值:8.93)、γ-丁内酯(SP值:14.8)、2-吡咯烷酮(γ-丁内酰胺)(SP值:14.2)、乙酸丁酯(SP值:8.70)、辛酸乙酯(SP值:8.3)、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SP值:8.71)、油酸(SP值:8.69)、丙烯酸十二烷酯(SP值:8.63)、二乙醚(SP值:7.82)、乙基丙醚(SP值:8.8)、乙二醇单甲醚(SP值:11.4)、乙二醇单异丙醚(SP值:9.2)、乙二醇单丁醚(SP值:9.8)、乙二醇二乙醚(SP值:8.6)、二乙二醇单甲醚(SP值:10.7)、二乙二醇单丁醚(SP值:9.5)、二乙二醇单异丁醚(SP值:8.7)、二乙二醇二甲醚(SP值:9.4)、二乙二醇乙基甲醚(SP值:8.3)、二乙二醇二乙醚(SP值:8.1)、二乙二醇异丙基甲醚(SP值:7.9)、二乙二醇丁基甲醚(SP值:8.1)、二乙二醇二丁醚(SP值:7.7)、丙二醇单甲醚(SP值:10.4)、丙二醇正丙醚(SP值9.8)、丙二醇正丁醚(SP值:9.7)、丙二醇单苯醚(SP值:9.4)、二丙二醇单甲醚(SP值:9.6)、二丙二醇单乙醚(SP值:10.9)、二丙二醇正丙醚(SP值:9.5)、二丙二醇正丁醚(SP值:9.4)、二丙二醇二甲醚(SP值:7.88)、三乙二醇单甲醚(SP值:10.5)、三乙二醇单丁醚(SP值:10.0)、三乙二醇二甲醚(SP值:8.7)、三乙二醇丁基甲醚(SP值:8.0)、三丙二醇单甲醚(SP值:9.1)、三丙二醇正丁醚(SP值:9.3)、三丙二醇二甲醚(SP值:7.4)、四乙二醇二甲醚(SP值:8.7)、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SP值:8.96)、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SP值:8.91)、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SP值:8.85)、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SP值:8.94)、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SP值:8.6)。
在上述示例的溶剂中,更优选为二乙二醇单丁醚(SP值:9.5)、2-甲基-1,3-戊二醇(SP值:10.3)中的任意一种以上,具有保湿性和干燥性的平衡更为优异,摩擦牢固性和连续喷出稳定性更为优异的倾向。
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以上,特别优选为7.0质量%以上。上限值不受特别限定,优选为2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0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3.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0.0质量%以下。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特别是为5.0质量%以上时,具有能够均衡提高摩擦牢固性和连续喷出稳定性的倾向。
另外,优选使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中标准沸点为180℃以上的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标准沸点的上限值不受特别限定,优选为300℃以下,更优选为27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40℃以下,特别优选为210℃以下,更特别优选为190℃以下。另外,标准沸点的下限值可以为220℃以上,也可以为260℃以上,还可以为280℃以上。具有特定值以上的标准沸点的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特别是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中标准沸点为180℃以上的溶剂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时,具有保湿性和干燥性的平衡更为优异,且摩擦牢固性和连续喷出稳定性更为优异的倾向。
作为标准沸点为180℃以上的溶剂,可列举例如:1,2-丁二醇(194℃)、丙二醇(189℃)、1,2-戊二醇(210℃)、1,2-己二醇(224℃)、1,2-庚二醇(227℃)、1,3-丙烷二醇(210℃)、1,3-丁二醇(230℃)、1,4-丁二醇(230℃)、1,5-戊二醇(242℃)、1,6-己二醇(250℃)、2-乙基-2-甲基-1,3-丙烷二醇(226℃)、2-甲基-2-丙基-1,3-丙烷二醇(230℃)、2-甲基-1,3-丙烷二醇(214℃)、2、2-二甲基-1,3-丙烷二醇(210℃)、3-甲基-1,3-丁二醇(203℃)、2-乙基-1,3-己二醇(244℃)、3-甲基-1,5-戊二醇(250℃)、2-甲基戊烷-2,4-二醇(197℃)、二乙二醇(245℃)、二丙二醇(232℃)、三乙二醇(287℃)、甘油(290℃)等。需要指出,括号内的数值表示标准沸点。
1.2.1.4其它成分
第二处理剂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pH调节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及防霉剂、防锈剂、螯合剂、粘度调节剂、抗氧化剂、抗真菌剂等成分。需要指出,pH调节剂、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其含量可以与前述第一处理剂是同样的。
需要指出,从确保优异的摩擦牢固性的观点出发,第二处理剂优选实质上不含有颜料。“实质上不含有”表示第二处理剂中完全不含有颜料或颜料的含量相对于第二处理剂的总量(100质量%)小于0.1质量。
1.2.2附着法
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将第二处理剂向着附着了第一处理剂的布帛与加热气体一同从喷嘴前端口喷雾,并使其附着于布帛,所述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需要指出,喷嘴前端口是指例如相当于喷嘴孔内部和外部的边界的位置的喷嘴前端区域。
其中,在并用两种以上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情况下,上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是指根据下述通式(2)计算得到的两种以上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的标准沸点。
Figure BDA0004036992540000231
上述通式(2)中,BPave为两种以上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混合溶液中的标准沸点,Mi为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总量中的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i的质量比(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i的质量/所有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合计质量),BPi为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i的标准沸点,n为2以上的整数。
在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中,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优选为高60℃以上的温度,更优选为高70℃以上的温度,特别优选为高80℃以上的温度,特别优选为高90℃以上的温度,更特别优选为高100℃以上的温度,更进一步优选为高110℃以上的温度。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上述特定值以上的温度时,具有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能够在进一步挥发的状态下使第二处理剂附着于布帛的倾向,进而能够使摩擦牢固性更为良好。
喷嘴前端口的温度能够通过例如热电偶或热像仪测定。喷嘴前端口的温度优选为180℃以上,更优选为2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40℃以上,特别优选为270℃以上,更特别优选为300℃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30℃以上。喷嘴前端口的温度的上限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为例如450℃以下,优选为400℃以下,更优选为380℃以下。
作为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的一种实施方式,喷嘴前端口的温度可以是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中标准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还高50℃以上的温度,更优选为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中标准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还高上述特定值以上的温度。
作为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的一种实施方式,即将与第二处理剂接触前的加热气体的温度可以为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更优选为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上述特定值以上的温度。
作为喷雾第二处理剂及加热气体的喷嘴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喷射一种流体的单流体喷嘴、及喷射两种流体的双流体喷嘴。需要指出,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可以从独立的单流体喷嘴分别喷射第二处理剂及加热气体。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喷射第二处理剂的喷嘴作为第一喷嘴,将喷射加热气体的喷嘴作为第二喷嘴,并使第一喷嘴前端口和/或第二喷嘴前端口的温度为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更优选地,使第二喷嘴前端口的温度为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如此一来,液体(第二处理剂)不易在第一喷嘴内部被加热,从而能够防止堵塞,使连续喷出稳定性更为良好。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中,更优选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通过从具备双流体喷嘴的喷雾器中喷雾来进行。通过使用双流体喷嘴来喷雾第二处理剂及加热气体,能够使喷雾液滴尺寸更小,可以促进水、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等挥发成分的挥发(特别是直至在附着于布帛的挥发)。此外,由于双流体喷嘴能够在更高压下喷雾,因此容易使喷雾液滴尺寸更小。另外,双流体喷嘴也可以将第二处理剂和加热气体混合后喷雾,因此,与在使用单流体喷嘴喷雾后进行混合的情况相比,能够更有效地加热第二处理剂,容易进一步促进挥发成分的挥发。因此,能够在挥发成分更为挥发了的状态下使第二处理剂附着于布帛,从而能够使摩擦牢固性更加良好。
喷嘴的材质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黄铜、不锈钢、塑料。其中,从耐摩擦损耗性、耐腐蚀性更为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不锈钢。
喷嘴压力可以适当调节,在喷射液体的情况下,优选为0.10MPa以下,更优选为0.08M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5MPa以下。另外,在喷射气体的情况下,优选为0.1~0.7MPa,更优选为0.2~0.6MPa,进一步优选为0.3~0.5MPa。需要指出,喷嘴压力是指流体即将流入喷嘴前的部分处的压力。
喷雾液量可以适当调节,例如,优选为1~20mL/min,更优选为3~18mL/min,更优选为5~16mL/min,进一步优选为7~14mL/min。另外,喷雾空气量可以适当调节,例如,优选为9~200L/min。
从喷嘴喷雾的液滴的平均直径,以Sauter平均粒径计,优选为30μm以下,更优选为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5μm以下。需要指出,Sauter平均粒径D32是指在直径di的粒子具有ni个的情况下由以下通式(3)算出的平均直径。
D32=(Σni·di 3)/)Σni·di 2)…(3)
在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中,第二处理剂的涂布量优选为每A4尺寸(210mm×297mm)为1~10g,更优选为2~8g,进一步优选为3~7g。涂布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具有能够使摩擦牢固性更为良好的倾向。
在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中,布帛的表面温度优选为100~150℃,更优选为100~140℃,进一步优选为100~130℃,特别优选为100~12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处理剂与加热气体一同喷雾,因此,即使在省略或减弱基于压板加热器等对于布帛的加热的情况下,也可以达到上述温度范围。并且,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中布帛的表面温度在上述范围内时,具有更容易促进挥发成分的挥发,且摩擦牢固性变得更为良好的倾向。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中,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和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的间隔优选为3.0秒以上,更优选为3.5秒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秒以上,特别优选为5.0秒以上。作为上限不受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0.0秒以下,更优选为9.0秒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秒以下。另外,上述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和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的间隔是指例如从第一处理剂向布帛的附着完成时开始直至附着了该第一处理剂的区域上附着第二处理剂为止的时间。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和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的间隔在上述范围内,特别是为3.0秒以上时,具有第一处理剂能够在更为干燥的状态下附着第二处理剂,从而更为降低渗色的倾向。特别是,在对布帛进行预处理工序的情况下,能够在第一处理剂的成分进一步凝聚之后附着第二处理剂,因此,渗色进一步降低。
1.3干燥工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在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之后具备将布帛的表面温度加热至140℃~160℃的干燥工序。上述布帛的表面温度更优选为145℃~160℃,进一步优选为150℃~160℃,特别优选为155℃~160℃。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中,由于第二处理剂与加热气体一同喷雾,因此容易促进挥发成分的挥发。因此,即使干燥工序中加热温度为如上述范围那样温和的温度,也能够充分进行干燥,使摩擦牢固性良好。需要指出,干燥工序也可以为不加热布帛的自然干燥。
另外,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后也可以具备将布帛的表面温度加热至100℃~140℃的干燥工序。如果在该大小的温度范围,则不易向包括例如尼龙、聚酯等化学纤维的布帛施加热负荷,故优选。
干燥工序中的加热时间优选为1~5分钟,更优选为2~4分钟,特别优选为2~3分钟。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中,容易促进挥发成分的挥发,因此,即使在这样的加热时间下,也容易获得良好的摩擦牢固性,能够更为减少对布帛的热负荷。
在干燥工序中伴随加热的情况下,其加热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例如:热压法、常压蒸汽法、高压蒸汽法、以及热固法。另外,作为加热的热源可列举例如红外线(灯)。
1.4预处理液附着工序
为了提高记录物的颜料的显色,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具备预处理液附着工序,即,在将第一处理剂附着于布帛之前,附着用于使第一处理剂的成分凝聚的预处理液。
作为使预处理液附着于布帛的方法,可列举例如:将布帛浸渍于预处理液中的方法(浸渍涂布)、通过辊涂机等涂布预处理液的方法(辊涂布)、通过喷淋装置等喷射预处理液的方法(喷淋涂布)、通过喷墨法喷射预处理液的方法(喷墨涂布)等,可以使用任意方法。
预处理液只要是至少含有阳离子性化合物以及水的物质即可。阳离子性化合物具有使第一处理剂的颜料、第一树脂粒子等成分凝聚的功能。阳离子性化合物不受特别限定,可列举:金属盐、酸、阳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等,阳离子性有机化合物能够使用阳离子性树脂(阳离子性聚合物)、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等。其中,金属盐优选多价金属盐,作为阳离子性有机化合物优选阳离子性树脂。作为酸,可列举:有机酸、无机酸,优选有机酸。需要指出,作为预处理液的其它成分也可以与上述第一处理剂中可含有的颜料以外的其它成分是同样的。
1.5其它工序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处理方法例如也可以具备在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之前、同时或之后立即加热布帛的一次加热工序。
2.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示例。下面,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为质量标准。
2.1第一处理剂及第二处理剂的制备
以成为下述表1~2的组成的方式将各成分装入容器,用电磁搅拌机混合及搅拌2小时后,用孔径5μm的膜过滤器进行过滤,从而得到实施例及比较例所涉及的第一处理剂、第二处理剂。下述的表1~2的与量相关的数值表示质量%,以使各处理剂的总质量达到100质量%的方式添加离子交换水。
需要指出,就第一处理剂中使用的颜料而言,使用预先将作为自分散型颜料的Orient化学株式会社制的CW-1分散于离子交换水中并调节浓度而制成的颜料分散体(颜料固体成分20质量%,树脂固体成分5重量%)。
【表1】
Figure BDA0004036992540000291
【表2】
Figure BDA0004036992540000301
对上述表1~2的记载进行补充说明。
喷雾装置使用具备双流体喷嘴的MINIATOMIZE NOZZLES MMA-10(EVERLOY商事公司制)喷雾器。“喷嘴前端口的温度”记录了即将在喷嘴中与涂布液(第二处理剂)混合前的加热空气的温度。
“SP值”是基于汉森(Hansen)法的SP值,单位为[(cal/cm3)1/2]。
2.2印字条件
使用喷墨打印机(PX-G930: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制),通过喷墨法将第一处理剂从喷墨头喷出,对上表1~2的各示例中记载的布帛进行印刷。印刷图案采用1440×1440dpi的分辨率。
2.3喷雾条件
印字完成后,向作为喷淋喷嘴(喷雾器)的双流体喷嘴的MINIATOMIZE NOZZLESMMA-10(EVERLOY商事公司制)输送加热后的空气和上表1~2中记载的各第二处理剂(涂布液),从在垂直方向上距离记录介质20cm的位置处对记录介质的印字面喷雾,涂布涂布液。此时,以使涂布液的涂布量达到每A4尺寸5g的方式调节喷淋喷嘴的扫描速度(记录介质与喷淋喷嘴的相对速度)。但是,在比较例1中不进行第二处理剂的喷雾。需要指出,将从印字完成开始直至涂布涂布液的时间为止作为“处理间隔”记载于上表1~2。
加热后的空气由热风产生器HAP4020(八光电机公司制)生成,在喷淋喷嘴中即将与涂布液混合前的温度用前端焊接型的线径0.2mm的K型热电偶(THREE HIGHT公司制)来测定,上表1~2中记载为“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此时,以使空气温度达到目标值的方式调节热风产生器的设定温度。另外,将对喷淋喷嘴的涂布液的送液量调节为10mL/min。
并且,在涂布液的涂布结束之后,使用输送带式干燥机,在上表1~2中记载的干燥温度及时间下加热记录介质,从而获得各示例的印刷物。
2.4评价方法
在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中,进行湿润摩擦牢固性、连续喷出稳定性及渗色的评价试验。以下,对其方法及判定标准进行说明。
2.4.1湿润摩擦牢固性
对于上述所得到的各示例的印刷物,依据JIS L 0849“对于摩擦的染色牢固度的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湿润试验,按照以下的评价标准,使用灰度色标进行评价。需要指出,试验通过摩擦计法来进行。通过根据JIS L0849中引用的JIS L 0801的第十条(染色牢固度的判定)利用视觉法判定汚染等级来进行评价。
在评价为B以上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获得了良好的湿润摩擦牢固性。
评价标准
AA:摩擦牢固性超过4级;
A:摩擦牢固性为3级;
B:摩擦牢固性为2-3级(中间等级);
C:摩擦牢固性为2级;
D:摩擦牢固性低于2级。
2.4.2连续喷出稳定性
在上述喷雾条件下,使喷淋喷嘴连续运行。根据可连续运行时间,按照以下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需要指出,在评价为B以上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获得了良好的喷出稳定性。
评价标准
A:喷淋喷嘴可连续运行3小时以上;
B:喷淋喷嘴可连续运行低于3小时且2小时以上;
C:喷淋喷嘴不能连续运行2小时以上。
2.4.3渗色
对于上述所得到的各示例的印刷物,按照以下的评价标准,对图像的记录区域和未记录的白底部的边界部的渗色通过目测来进行评价。需要指出,在评价为B以上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评价标准
AA:无渗色;
A:有微量渗色,但不能通过目测观察到;
B:目测能够确认到微量渗色,但属于没有问题的水平;
C:目测显著可见渗色,属于会引起问题的水平。
2.5评价结果
将评价结果示于上表1~2。
根据上表1~2,各实施例具备: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颜料、第一树脂粒子、水、及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一处理剂从喷墨头喷出,并使其附着于布帛;以及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第二树脂粒子、水、及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二处理剂向着附着了第一处理剂的布帛与加热气体一同从喷嘴前端口喷雾,并使其附着于布帛,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各实施例中,摩擦牢固性及连续喷出稳定性均优异。
通过实施例1和比较例1对比表明,在不使用第二处理剂的情况下,湿润摩擦牢固性较差。
通过实施例1和比较例2对比表明,即使在使用第二处理剂的情况下,在不含有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时,连续喷出稳定性差。
通过实施例1和比较例3对比表明,在喷嘴前端口的温度不是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的情况下,湿润摩擦牢固性差。
根据实施例1、2~3的结果,无论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为何种种类,在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时,湿润摩擦牢固性优异。
根据实施例1、4~7的结果,在第一树脂粒子和第二树脂粒子均含有氨酯树脂的情况下,湿润摩擦牢固性更为优异。
根据实施例1、8~9的结果,在第二处理剂中第二树脂粒子的含量在规定范围内时,能够均衡地使湿润摩擦牢固性和连续喷出稳定性良好。
根据实施例1、10~14的结果,在第二处理剂含有具有规定范围的SP值的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情况下,湿润摩擦牢固性更为优异。
根据实施例1、15的结果,在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后的干燥工序中,在规定温度以上进行干燥的情况下,湿润摩擦牢固性更为优异。
根据实施例1、16的结果,在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和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的间隔为规定时间以上时,更不易产生渗色。
根据实施例1、17的结果,即使在布帛包含化学纤维,不能进行高温长时间干燥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湿润摩擦牢固性。
由上述实施方式导出以下内容。
处理方法的一方案具备:
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颜料、第一树脂粒子、水、及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一处理剂从喷墨头喷出,并使其附着于布帛;以及
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将含有第二树脂粒子、水、及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第二处理剂向着附着了所述第一处理剂的布帛与加热气体一同从喷嘴前端口喷雾,并使其附着于布帛,
所述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一种方案中,
所述第一树脂粒子可以含有氨酯树脂。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第二树脂粒子可以含有氨酯树脂。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第二树脂粒子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可以为6.0~15.0质量%。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第二树脂粒子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可以与所述第一树脂粒子相对于所述第一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相比多。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可以为5.0质量%以上。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中标准沸点为180℃以上的溶剂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可以为5.0质量%以上。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第二处理剂可以在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含有SP值为9.0~11.0的溶剂。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处理方法在所述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之后,可以具备将所述布帛的表面温度加热至140℃~160℃的干燥工序。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可以通过从具备双流体喷嘴的喷雾器喷雾来进行。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中的所述布帛的表面温度可以为100~150℃。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布帛可以为选自聚酯、尼龙的任意者。
在上述处理方法的任一方案中,
所述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和所述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的间隔可以为3.0秒以上。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具有各种变型。例如,本发明包括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基本相同的构成,例如,功能、方法及结果相同的构成、或者目的及效果相同的构成。另外,本发明还包括将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的非本质部分替换后的构成。另外,本发明还包括能够起到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实现相同目的的构成。另外,本发明还包含向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追加公知技术而成的构成。

Claims (13)

1.一种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方法具备:
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将第一处理剂从喷墨头喷出,并使其附着于布帛,所述第一处理剂含有颜料、第一树脂粒子、水、及第一水溶性有机溶剂;以及
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将第二处理剂向着附着了所述第一处理剂的布帛与加热气体一同从喷嘴前端口喷雾,并使其附着于布帛,所述第二处理剂含有第二树脂粒子、水、及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
所述喷嘴前端口的温度是与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标准沸点相比高50℃以上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树脂粒子含有氨酯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树脂粒子含有氨酯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树脂粒子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为6.0~15.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树脂粒子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与所述第一树脂粒子相对于所述第一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相比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中标准沸点为180℃以上的溶剂相对于所述第二处理剂的总量的含量为5.0质量%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剂在所述第二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含有SP值为9.0~11.0的溶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方法在所述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之后,具备:干燥工序,将所述布帛的表面温度加热至140℃~1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通过从具备双流体喷嘴的喷雾器喷雾来进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中的所述布帛的表面温度为100~15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帛为选自聚酯、尼龙的任意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剂附着工序和所述第二处理剂附着工序的间隔为3.0秒以上。
CN202310006357.XA 2022-01-07 2023-01-04 处理方法 Pending CN1164090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1475 2022-01-07
JP2022001475A JP2023101099A (ja) 2022-01-07 2022-01-07 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9074A true CN116409074A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55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6357.XA Pending CN116409074A (zh) 2022-01-07 2023-01-04 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19360A1 (zh)
JP (1) JP2023101099A (zh)
CN (1) CN116409074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00609A (ko) * 2008-06-25 2010-01-06 동국제강주식회사 금속재료의 마킹방법
JP2010201714A (ja) * 2009-03-02 2010-09-16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0221634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式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US20110050788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6065533A (zh) * 2015-04-23 2016-1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印染方法及喷墨印染装置
CN108690399A (zh) * 2017-04-07 2018-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水性喷墨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9154473A (zh) * 2016-05-20 2019-01-04 株式会社写真化学 干燥单元、片剂印刷装置及干燥方法
CN110358360A (zh) * 2018-03-26 2019-10-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颜料印染喷墨油墨组合物和颜料印染喷墨记录方法
CN110871624A (zh) * 2018-08-29 2020-03-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JP2021085128A (ja) * 2019-11-29 2021-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組成物セ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00609A (ko) * 2008-06-25 2010-01-06 동국제강주식회사 금속재료의 마킹방법
JP2010201714A (ja) * 2009-03-02 2010-09-16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0221634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式の印刷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US20110050788A1 (en) * 2009-08-28 2011-03-03 Fujifilm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6065533A (zh) * 2015-04-23 2016-11-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印染方法及喷墨印染装置
CN109154473A (zh) * 2016-05-20 2019-01-04 株式会社写真化学 干燥单元、片剂印刷装置及干燥方法
CN108690399A (zh) * 2017-04-07 2018-10-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水性喷墨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358360A (zh) * 2018-03-26 2019-10-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颜料印染喷墨油墨组合物和颜料印染喷墨记录方法
CN110871624A (zh) * 2018-08-29 2020-03-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及喷墨记录装置
JP2021085128A (ja) * 2019-11-29 2021-06-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組成物セ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19360A1 (en) 2023-07-13
JP2023101099A (ja) 2023-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55705B2 (ja) 捺染方法
JP6794650B2 (ja) 捺染方法
JP202108512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組成物セット
JP201914206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6196177A (ja) 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セット
CN115124885A (zh) 白色喷墨油墨组合物以及喷墨记录方法
JP5915885B2 (ja) インクセット、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物
EP4239032A1 (en) Reaction solution for pigment printing, ink set, and recording method
CN116409074A (zh) 处理方法
US20230167323A1 (en) Non-White Textile Printing Ink Jet Ink Composition, Ink Set, And Recording Method
EP4239123A1 (en) Recording method
US20240059924A1 (en) Reaction Liquid For Pigment Printing, Ink Set, And Recording Method
JP2000043399A (ja) 印刷方法、画像形成方法、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記録ユニ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印刷物
US10513623B2 (en) Aqueous ink, ink cartridge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JP7077709B2 (ja) 水性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組成物
US20250121611A1 (en) Ink Jet Textile Printing Method And Set
US20240229350A1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2024069865A (ja) 顔料捺染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2506871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捺染方法及びセット
US20240254349A1 (en) Ink Jet Ink Composition And Recording Method
JP575520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受理溶液、この受理溶液を含む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このインクセット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16892127A (zh) 印染记录方法
JP202403029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2414530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顔料捺染用処理液組成物及び顔料捺染方法
CN119840333A (zh) 转印记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