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4011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04011B
CN116404011B CN202310665149.0A CN202310665149A CN116404011B CN 116404011 B CN116404011 B CN 116404011B CN 202310665149 A CN202310665149 A CN 202310665149A CN 116404011 B CN116404011 B CN 116404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
display panel
connection line
area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651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04011A (zh
Inventor
张�荣
叶利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6514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04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04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4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04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04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5/00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 H01L25/16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 H01L25/167Assembli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of the devices being of types provided for in two or more different main groups of groups H01L27/00 - H01L33/00, or in a single subclass of H10K, H10N, e.g. forming hybrid circuits compri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e.g. LED,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7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substrates, e.g. display comprising OLED array and TFT driving circuitry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 H10K59/1275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the two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扇出区以及绑定区,扇出区与绑定区均层叠于显示区,且绑定区与扇出区同层设置。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功能结构层以及第一绝缘层,其中扇出区和绑定区层叠于第一绝缘层。功能结构层包括多条功能走线,扇出区包括多条电连接线,绑定区包括多个引脚端。多条电连接线将多条功能走线一一对应地电连接至多个引脚端。本申请将显示面板的扇出区和绑定区分别层叠于显示区,实现了显示面板完全无边框,极大地提高了屏占比。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窄边框显示面板以其简洁、美观、屏占比高等优点,成为高端显示面板的发展趋势之一。尤其在手机显示屏的设计中,源极(Source)侧窄边框设计一直是业界所研究和产品开发的热点。而实现显示面板Source侧完全无边框设计将极大地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进一步提升视屏和操作体验,美化产品外观。
传统显示面板的源极(Source)侧排布有扇出(Fanout)走线和绑定引线(BondingLead)。由于Fanout走线和Bonding Lead具有布线高度,会占据很大的Source侧边框空间,导致显示面板在Source侧边框较宽,显示面板的屏占比小,难以满足无边框产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扇出区和绑定区分别层叠于显示区,实现了显示面板完全无边框,极大地提高了屏占比。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扇出区以及绑定区,扇出区与绑定区均层叠于显示区,且绑定区与扇出区同层设置;
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功能结构层以及第一绝缘层,其中扇出区和绑定区层叠于第一绝缘层;
功能结构层包括多条功能走线,扇出区包括多条电连接线,绑定区包括多个引脚端;
多条电连接线将多条功能走线一一对应地电连接至多个引脚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功能走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多条第一电源线以及多条第二电源线;
电连接线包括第一电连接线、第二电连接线、第三电连接线以及第四电连接线;
引脚端包括第一引脚端、第二引脚端、第三引脚端以及第四引脚端;
第一电连接线将栅极线电连接至第一引脚端,第二电连接线将数据线电连接至第二引脚端,第三电连接线将第一电源线电连接至第三引脚端,第四电连接线将第二电源线电连接至第四引脚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连接在第二侧边与第四侧边之间;
相对第三侧边,第一引脚端和第一电连接线靠近第一侧边;
相对第四侧边,第二引脚端、第三引脚端、第四引脚端、第二电连接线、第三电连接线以及第四电连接线靠近第二侧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脚端连接第一侧边,第二引脚端、第三引脚端和第四引脚端连接第二侧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和第四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连接在第二侧边与第四侧边之间;
第一引脚端、第二引脚端、第三引脚端、第四引脚端、第一电连接线、第二电连接线、第三电连接线以及第四电连接线靠近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中任一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引脚端、第二引脚端、第三引脚端和第四引脚端连接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以及第四侧边中任一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通孔,通孔贯穿第一绝缘层,电连接线通过通孔电连接功能走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功能结构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多条栅极线设于第一金属层,多条数据线、多条第一电源线以及多条第二电源线设于第二金属层;
部分通孔贯穿第二绝缘层使得第一电连接线电连接栅极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衬底发出以避开绑定区。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和如上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通过将显示面板的扇出区和绑定区分别层叠于显示区,使得显示面板不存在非显示区,实现显示面板完全无边框,极大地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屏占比,从而提升了视屏和操作体验,美化了产品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在A-A线处的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上的一部分走线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上的另一部分走线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上部分走线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在B-B处的截面图;
图9是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上驱动电路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在C处的局部叠构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1;
图12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2;
图13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3;
图14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4;
图15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5;
图16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6。
附图标号:1、显示面板;10、显示区;101、衬底;102、功能结构层;1021、第一金属层;1022、第二绝缘层;1023、第二金属层;1024、第三绝缘层;103、第一绝缘层;104a、第一侧边;104b、第三侧边;105a、第二侧边;105b、第四侧边;11、栅极线;111、第一通孔;1111、第一导电块;12、数据线;13、第一电源线;14、第二电源线;15、发光单元;151、第二通孔;1511、第二导电块;16、第一电源;17、第二电源;18、栅极;181、第三通孔;1811、第三导电块;19、晶体管器件;20、扇出区;21、第一电连接线;211、第一电连接段;212、第二电连接段;22、第二电连接线;23、第三电连接线;24、第四电连接线; 30、绑定区;31、第一引脚端;32、第二引脚端;33、第三引脚端;34、第四引脚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以下各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宽度”、“厚度”、“上”、“底”、“内”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到的数学概念,平行、垂直等。这些限定,均是针对当前工艺水平而言的,而不是数学意义上绝对严格的定义,允许存在少量偏差,近似于平行、近似于垂直等均可以。例如,A与B平行,是指A与B之间平行或者近似于平行,A与B之间的夹角在0度至10度之间均可。A与B垂直,是指A与B之间垂直或者近似于垂直,A与B之间的夹角在80度至100度之间均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A和B同层设置”是指,A和B通过同一次图案化工艺同时形成。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应用于无边框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壳体和显示面板1。壳体和显示面板1组合为一体。显示装置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笔记本、桌面计算设备、可穿戴设备等。为了方便理解,下面以显示装置为手机进行举例说明。
图2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在A-A线处的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显示区10、扇出区20以及绑定区30。扇出区20层叠于显示区10与绑定区30均层叠于显示区10。绑定区30与扇出区20同层设置。其中,显示区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101、功能结构层102以及第一绝缘层103。扇出区20和绑定区30层叠于第一绝缘层103。
示例性地,功能结构层102和第一绝缘层103依次层叠于衬底101的膜面侧。由于扇出区20和绑定区30层叠于第一绝缘层103,因此扇出区20和绑定区30均可以位于衬底101的膜面侧,且位于功能结构层102背向衬底101的一侧。
示例性地,衬底101可以是裸玻璃。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衬底101也可以是石英等其他透明衬底。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显示面板1的扇出区20和绑定区30分别层叠于显示区10,使得显示面板1不存在非显示区,实现显示面板1的源极(Source)侧和栅极(Gate)侧完全无边框,极大地提高了显示面板1的屏占比,从而提升了视屏和操作体验,美化了产品外观。
图3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上的一部分走线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上的另一部分走线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功能结构层102包括多条功能走线。扇出区20包括多条电连接线。绑定区30包括多个引脚端。多条电连接线将多条功能走线一一对应地电连接至多个引脚端。
示例性地,功能走线包括多条栅极线11(Gate线)、多条数据线12(Data线)、多条第一电源线13以及多条第二电源线14。电连接线包括第一电连接线21、第二电连接线22、第三电连接线23以及第四电连接线24。引脚端包括第一引脚端31、第二引脚端32、第三引脚端33以及第四引脚端34。
示例性地,第一电连接线21将栅极线11电连接至第一引脚端31。第二电连接线22将数据线12电连接至第二引脚端32。第三电连接线23将第一电源线13电连接至第三引脚端33。第四电连接线24将第二电源线14电连接至第四引脚端34。
示例性地,电连接线与引脚端同层设置。这样,电连接线绑定至引脚端时,不需要在显示面板1的厚度方向上发生弯折。电连接线从而减少电连接线的应力,电连接线容易发生损坏。电连接线与引脚端之间的连接也不容易发生松动。
另外,电连接线和引脚端采用单独一层金属层制作,可以避免电连接线、引脚端与栅极线11、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以及第二电源线14之间信号发生短路。
此外,电连接线采用单独一层金属制作,可以避免电连接线压缩像素单元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的高分辨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显示区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04a和第三侧边104b,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105a和第四侧边105b。第一侧边104a和第三侧边104b连接在第二侧边105a与第四侧边105b之间。
示例性地,相对第三侧边104b,第一引脚端31和第一电连接线21靠近第一侧边104a。
示例性地,第一引脚端31可以连接第一侧边104a。
示例性地,相对第四侧边105b,第二引脚端32、第三引脚端33、第四引脚端34、第二电连接线22、第三电连接线23以及第四电连接线24靠近第二侧边105a。
示例性地,第二引脚端32、第三引脚端33和第四引脚端34可以连接第二侧边105a。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的部分扇出区20和绑定区30可以靠近显示区10的第一侧边104a设置,另一部分可以靠近显示区10的第二侧边105a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将用于连接栅极线11的第一电连接线21靠近显示区10的第一侧边104a设置。第一电连接线21可以朝显示面板1的第一侧边104a引出到第一引脚端31。将用于连接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以及第二电源线14的第二电连接线22、第三电连接线23以及第四电连接线24靠近显示区10的第二侧边105a设置。第二电连接线22、第三电连接线23以及第四电连接线24可以朝显示面板1的第二侧边105a引出到第二引脚端32、第三引脚端33和第四引脚端34。这样,第一电连接线21与第二电连接线22、第三电连接线23以及第四电连接线24可以分开在不同的侧边排布。这样的走线排布设计可以避免第一电连接线21与第二电连接线22、第三电连接线23以及第四电连接排布过于密集,从而可以避免电连接线排布混乱以及可以避免显示面板1出现局部过热。
示例性地,第一电源线13和第二电源间隔设置。多条数据线12排布在第一电源线13和第二电源线14之间。具体地,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和第二电源线14之间的排布可以为:每三条数据线12与一条第一电源线13间隔排布,再三条数据线12与一条第二电源线14间隔排布。如此循环。
这样,可以使得多条第一电源线13、多条第二电源线14均匀排布在多条数据线12之间,从而确保显示面板1内部各区域所处驱动电压一致,避免显示面板1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
如图3所示,第一电连接线21可以包括第一电连接段211和连接第一电连接段211的第二电连接段212。第一电连接段211电连接第一引脚端31。第二电连接段212位于第一电连接段211远离第一引脚端31的一侧。第二电连接段212电连接栅极线11。第二电连接段212的长度与第二电连接段212的宽度呈正比。
可以理解的是,多条第一电连接线21之间的长度不同,第一电连接线21的长度越长,其电阻越大。这样,将导致不同长度的第一电连接线21之间的阻抗不匹配。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改变第一电连接线21的第二电连接段212的宽度,使得第二电连接段212的长度与宽度呈正比,从而确保不同长度的第一电连接线21之间的阻抗匹配。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任意两条第一电连接线21,其第二电连接段212的长度分别为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具有第一长度的第二电连接段212的线宽为第一线宽(W1)。具有第二长度的二电连接段的线宽为第二线宽(W2)。若L1>L2, W1和W2的关系满足:W1>W2,且L1*W2=L2*W1。
如图4所示,第二电连接线22、第三电连接线23以及第四电连接线24均可以包括第一电连接段和第二电连接段。第二电连接线22、第三电连接线23以及第四电连接线24的第二电连接段的设置方式可以参阅第一电连接线21的第二电连接段212的设置方式。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图5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的驱动电路示意图。
如图5所示,示例性地,栅极线11可以垂直于显示面板1的第一侧边104a设置。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以及第二电源线14可以垂直于显示面板1的第二侧边105a设置。栅极线11与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以及第二电源线14可以相互垂直排布。
实施例二
图6是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1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1上部分走线结构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端32、第三引脚端33、第四引脚端34、第一电连接线21、第二电连接线22、第三电连接线23以及第四电连接线24靠近显示面板1的同一侧边。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端32、第三引脚端33以及第四引脚端34连接显示面板1的同一侧边。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的扇出区20和绑定区30可以均靠近显示区10的第二侧边105a设置。
示例性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端32、第三引脚端33以及第四引脚端34可以连接显示面板1的第二侧边105a设置。第一电连接线21的一端朝显示面板1的第二侧边105a延伸且电连接第一引脚端31。第二引脚端32、第三引脚端33以及第四引脚端34靠近显示面板1的第二侧边105a设置。第二电连接线22的一端朝显示面板1的第二侧边105a延伸且电连接第二引脚端32。第三电连接线23的一端朝显示面板1的第二侧边105a延伸且电连接第三引脚端33。第四电连接线24的一端朝显示面板1的第二侧边105a延伸且电连接第四引脚端34。
示例性地,栅极线11与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以及第二电源线14可以相互平行排布。栅极线11、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以及第二电源线14可以均垂直于显示面板1的第二侧边105a设置。
示例性地,每条栅极线11和每条数据线12交互排布。可以理解的是,每条栅极线11和每条数据线12交互排布可以形成一组栅极线11和数据线12的组合。
示例性地,第一电源线13和第二电源17间隔设置。多组栅极线11和数据线12的组合排布在第一电源线13和第二电源线14之间。具体地,栅极线11、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以及第二电源线14之间的排布可以为:每三组栅极线11和数据线12的组合与一条第一电源线13间隔排布,再三组栅极线11和数据线12的组合与一条第二电源线14间隔排布。如此循环。
这样,可以使得多条第一电源线13、多条第二电源线14均匀排布在多组栅极线11和数据线12的组合之间,从而确保显示面板1内部各区域所处驱动电压一致,避免显示面板1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
图8是图7所示的显示面板1在B-B处的截面图。
如图8所示,功能结构层10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1021、第二绝缘层1022和第二金属层1023。其中,第一金属层1021可以用于制作栅极线11。第二金属层1023可以用于制作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以及第二电源线14。
示例性地,多条栅极线11设于第一金属层1021。
示例性地,多条数据线12、多条第一电源线13以及多条第二电源线14设于第二金属层1023。
如图8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多个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贯穿第一绝缘层103。电连接线通过第一通孔111电连接功能走线。
示例性地,第一通孔111可以设置有第一导电块1111。第一导电块1111的一部分可以位于第一通孔111内,另一部分可以伸出第一通孔111。电连接线可以通过第一导电块1111电连接功能走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孔111可以贯穿第一绝缘层103和第二绝缘层1022。第一电连接线21可以通过第一通孔111电连接栅极线11。
图9是图6所示的显示面板1上驱动电路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的显示面板1在C处的局部叠构图。
如图9和图10所示,显示面板1还包括发光单元15。发光单元15采用底发光形式。发光单元15发出的光线经衬底101发出以避开绑定区30。
示例性地,发光单元15位于衬底101的膜面侧。发光单元15位于功能结构层102与所述绑定区3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发光单元15采用底发光形式,也即发光单元15朝向衬底101方向发光,光线朝背向第一绝缘层103方向传出。这也,发光单元15发出的光不会经过层叠于第一绝缘层103的绑定区30,不会影响绑定区30的性能。
示例性地,发光单元15可以为发光二极管。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等。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金属层1023还包括第一电源16和第二电源17。第一电源16电连接至第一电源线13。第二电源17电连接至第二电源线14。
示例性地,第一电源16可以为VDD。第一电源线13可以为VDD线。第二电源17可以为VSS。第一电源线13可以为VSS线。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还包括第三绝缘层1024。第三绝缘层1024层叠于第二金属层1023,用于保护器件,阻止有害杂质对器件表面的沾污,提高器件性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电源16、第二电源17电连接发光单元15,以给发光单元15通电。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多个第二通孔151。第二通孔151可以贯穿第三绝缘层1024。第一电源16、第二电源17可以通过第二通孔151电连接发光单元15。
示例性地,第二通孔151内可以设置有第二导电块1511。第一电源16、第二电源17可以通过第二导电块1511电连接发光单元15。其中,第二导电块1511的设置方式可以参阅第一导电块1111的设置方式。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金属层1021还包括栅极18。栅极18电连接至栅极线11。显示面板1还包括晶体管器件19,可以用于连接Gate讯号。晶体管器件19设于第二金属层1023。晶体管器件19可以电连接栅极18以连接栅极18讯号。
示例性地,晶体管器件19可以是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多个第三通孔181。第三通孔181可以贯穿第三绝缘层1024和第二绝缘层1022。栅极18可以通过第三通孔181电连接晶体管器件19。
示例性地,第三通孔181内可以设置有第三导电块1811。栅极18可以通过第三导电块1811电连接晶体管器件19。其中,第三导电块1811的设置方式可以参阅第一导电块1111的设置方式。具体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栅极18电连接晶体管器件19,也即栅极18采用非较少的闸极驱动器(Gate Driver Less,GDL)设计。栅极18由集成电路(IC)直接输入Gate信号,可以不需要额外的栅极18驱动器。这样,可以将原本显示面板1两侧用于设置栅极18驱动器的非显示区转变为显示区10,实现显示面板1无边框设计。
图11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1。示例性地,图11示意了第一金属层1021上的部分结构制程图。
如图11所示,衬底101上形成第一金属层1021。在第一金属层1021制作显示面板1的栅极线11和栅极18,且栅极18电连接栅极线11。
图12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2。示例性地,图12示意了第二金属层1023上的部分结构制程图。
如图12所示,在第一金属层1021上依次形成第二绝缘层1022和第二金属层1023。在第二绝缘层1022制作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第二电源线14、第一电源16、第二电源17以及晶体管器件19。其中,第一电源16电连接第一电源线13。第二电源17电连接第二电源线14。晶体管器件19电连接数据线12。
图13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3。图14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4。示例性地,图13示意了第三绝缘层1024上的部分结构制程图。图14示意了第二导电块1511和第三导电块1811的制程图。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二金属层上形成第三绝缘层1024。在第一金属层1021和第二金属层1023的转接位置上方刻蚀出第三通孔181。第三通孔181可以贯穿第二绝缘层1022和第三绝缘层1024,使得部分第一金属层1021和第二金属层1023可以暴露出来。
在第三通孔181制作第三导电块1811分别电连接第一金属层1021上的栅极18和第二金属层1023上的晶体管器件19。
图15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5。示例性地,图15示意了发光单元15连接至显示面板1的制程图。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第一电源16和第二电源17用于连接发光单元15的位置上方的第三绝缘层1024刻蚀出第二通孔151。第二通孔151可以贯穿第三绝缘层1024,使得部分第二金属层1023暴露出来。
在第二通孔151制作第二导电块1511(也即焊盘),以分别电连接第一电源16、第二电源17和发光单元15。
图16是图9所示的驱动电路在C处的部分结构制程图6。示例性地,图16示意了第三金属层106上的部分结构制程图。
如图16所示,在第三绝缘层1024上依次形成第一绝缘层103和第三金属层106。在第三金属层106制作电连接线和引脚端。
在功能走线上方用于连接电连接线的位置开设第一通孔111。第一通孔111可以贯穿第一绝缘层103,部分第一通孔111还可以贯穿第二绝缘层1022,使得栅极线11、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和第二电源线14可以暴露出来。
在第一通孔111制作第一导电块1111。第一导电块1111将功能走线电连接至对应的电连接线。也即第一导电块1111可以将栅极线11、数据线12、第一电源线13和第二电源线14分别电连接至第一电连接线21、第二电连接线22、第三电连接线23以及第四电连接线24。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干刻和湿刻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蚀刻部分膜层结构,以形成显示面板1内的通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1021、第二金属层1023以及第三金属层106可以采用银(Ag)、铜(Cu)、铝(Al)和钼(Mo)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或上述金属的合金材料,如铝钕合金(AlNd)或钼铌合金(MoNb),可以是单层结构,或者多层复合结构,如Mo/Cu/Mo等。
第一导电块1111、第二导电块1511以及第三导电块1811的材料可以参阅第一金属层1021的材料。第一导电块1111、第二导电块1511以及第三导电块1811的材料还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但不限于此。
第一绝缘层103和第二绝缘层1022可以采用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olyfluoroalkoxy,PFA)、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和氮氧化硅(SiON)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单层、多层或复合层。在此只做举例,不做具体限定。第二绝缘层1022可以称为栅极18绝缘(Gate insulation,GI)层。第三绝缘层1024可以称为钝化(Passivationlayer,PV)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扇出区以及绑定区,所述扇出区与所述绑定区均层叠于所述显示区,且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扇出区同层设置;
所述显示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衬底、功能结构层以及第一绝缘层,其中所述扇出区和所述绑定区层叠于所述第一绝缘层;
所述功能结构层包括多条功能走线,所述扇出区包括多条电连接线,所述绑定区包括多个引脚端;
多条所述电连接线将所述多条功能走线一一对应地电连接至多个所述引脚端;多条所述电连接线用于电连接所述功能结构层中的栅极、电源和晶体管器件;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单元,所述绑定区和所述扇出区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背向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衬底发出以避开所述绑定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走线包括多条栅极线、多条数据线、多条第一电源线以及多条第二电源线;
所述电连接线包括第一电连接线、第二电连接线、第三电连接线以及第四电连接线;
所述引脚端包括第一引脚端、第二引脚端、第三引脚端以及第四引脚端;
所述第一电连接线将所述栅极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引脚端,所述第二电连接线将所述数据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二引脚端,所述第三电连接线将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引脚端,所述第四电连接线将所述第二电源线电连接至所述第四引脚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之间;
相对所述第三侧边,所述第一引脚端和所述第一电连接线靠近所述第一侧边;
相对所述第四侧边,所述第二引脚端、所述第三引脚端、所述第四引脚端、所述第二电连接线、所述第三电连接线以及所述第四电连接线靠近所述第二侧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端连接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引脚端、所述第三引脚端和所述第四引脚端连接所述第二侧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三侧边,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二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二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之间;
所述第一引脚端、所述第二引脚端、所述第三引脚端、所述第四引脚端、所述第一电连接线、所述第二电连接线、所述第三电连接线以及所述第四电连接线靠近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中任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端、所述第二引脚端、所述第三引脚端和所述第四引脚端连接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以及所述第四侧边中任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层,所述电连接线通过所述通孔电连接所述功能走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结构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多条所述栅极线设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多条所述数据线、多条所述第一电源线以及多条所述第二电源线设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部分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二绝缘层使得所述第一电连接线电连接所述栅极线。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310665149.0A 2023-06-07 2023-06-0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6404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5149.0A CN116404011B (zh) 2023-06-07 2023-06-0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65149.0A CN116404011B (zh) 2023-06-07 2023-06-0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4011A CN116404011A (zh) 2023-07-07
CN116404011B true CN116404011B (zh) 2024-05-28

Family

ID=87007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65149.0A Active CN116404011B (zh) 2023-06-07 2023-06-07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0401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34892A (ko) * 2013-09-26 2015-04-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10148608A (zh) * 2019-06-29 2019-08-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68700A (zh) * 2020-06-22 2020-10-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03143A (zh) * 2021-10-28 2022-02-0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4267683A (zh) * 2020-09-15 2022-04-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130747A1 (en) * 2020-10-26 2022-04-28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emitt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5132811A (zh) * 2022-06-30 2022-09-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707309A (zh) * 2021-08-05 2023-0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15917638A (zh) * 2021-06-22 2023-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110927A (zh) * 2023-03-28 2023-05-12 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34892A (ko) * 2013-09-26 2015-04-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CN110148608A (zh) * 2019-06-29 2019-08-2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68700A (zh) * 2020-06-22 2020-10-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67683A (zh) * 2020-09-15 2022-04-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背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130747A1 (en) * 2020-10-26 2022-04-28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ght-emitting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5917638A (zh) * 2021-06-22 2023-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707309A (zh) * 2021-08-05 2023-02-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CN114003143A (zh) * 2021-10-28 2022-02-0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5132811A (zh) * 2022-06-30 2022-09-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110927A (zh) * 2023-03-28 2023-05-12 天马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厦门)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04011A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760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48566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90087B (zh) 显示设备
KR102124906B1 (ko)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한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EP2936949B1 (en) Narrow border display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20200138544A (ko) 표시 장치
CN111665999B (zh) 显示装置及其自容式触控面板
KR102523979B1 (ko) 표시 장치
US20200243781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1375271U (zh) 背光源灯板、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13345933A (zh) 显示设备
CN113366419B (zh) 触摸传感器以及包括该触摸传感器的窗口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3140593A (zh) 电子面板和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CN10873283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72804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70619A (zh) 偏光片、显示屏和显示屏模组
CN116404011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4789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20210101359A (ko) 전자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장치
CN109950272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终端
KR20210025167A (ko) 표시 장치
US10468470B2 (en) OLED display modul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TWI749851B (zh) 顯示裝置
US20240053855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20014365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