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32811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32811A
CN115132811A CN202210766051.XA CN202210766051A CN115132811A CN 115132811 A CN115132811 A CN 115132811A CN 202210766051 A CN202210766051 A CN 202210766051A CN 115132811 A CN115132811 A CN 1151328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line
signal line
display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60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红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60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328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132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328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沿第一方向,绑定区与显示区之间包括扇出区,位于第一显示区的第一数据线通过第一连接线与第一导电焊盘电连接,第一连接线位于扇出区,位于第二显示区第二数据线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与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第二连接线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第二子段位于扇出区,第一子段位于显示区,第一子段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线。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本发明既可以满足客户对产品更窄边框规格的需求,又可以避免影响产品的其他性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是当前平板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液晶显示器相比,OLED具有低能耗、生产成本低、自发光、宽视角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在手机、PDA、数码相机等平板显示领域,OLED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在OLED显示装置中需要通过栅极线和数据线从外部接收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并进一步将数据信号传递给显示单元,以控制显示单元的显示功能。其中,栅极线和数据线通过设置于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的扇出引线连接至驱动芯片,以接收由驱动芯片发出的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
随着显示屏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产品尤其是对于中小尺寸的显示产品的高屏占比的追求越来越高。为了减小非显示区并增大显示区,通常设计各扇出引线朝向驱动芯片集中而构成扇出区域(Fan-out)。扇出区域中设置有大量扇出引线,用于将驱动芯片中的显示信号输出到数据线,因此扇出区域通常占有较大的面积,导致扇出区域的宽度较大,无法进一步压缩显示装置的边框,难以实现显示装置的更窄边框。
而对于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产品,数据信号的通道数量更多,使得现有技术中在满足窄边框设计的要求时,即便采用极限制程工艺,也没有足够空间按照传统的在扇出区域将扇出引线与像素的数据线一一对应连接的设计方式进行设计,必须寻找其他新的设计方案来解决该问题。
因此,提供一种既可以满足客户对产品更窄边框规格的需求,又可以避免影响产品的其他性能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基础上,显示产品的边框无法进一步压缩,进而无法实现更窄边框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沿第一方向,绑定区位于显示区的一侧,绑定区与显示区之间包括扇出区;沿第二方向,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第一显示区相对两侧的第二显示区;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平行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交;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多条第一数据线位于第一显示区,多条第二数据线位于第二显示区;绑定区包括多个第一导电焊盘和多个第二导电焊盘,沿第二方向,多个第二导电焊盘位于多个第一导电焊盘的相对两侧;第一数据线通过第一连接线与第一导电焊盘电连接,第一连接线位于扇出区;第二数据线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与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第二连接线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其中,第二子段位于扇出区,第一子段位于显示区;第一子段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线。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第二连接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第二子段位于扇出区,第一子段位于显示区,即本发明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显示面板靠近两侧边缘的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数据线与绑定区的位于第二方向上相对两侧的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时,通过第二连接线实现两者的电连接,且第二连接线的第二子段设置于扇出区,第一子段位于显示区,将一条第二连接线的部分段设置于显示区的范围内,可以避免该第一子段占用扇出区的空间,第一子段可以在显示区范围内逐渐朝靠近第一显示区的方向延伸,进而连接至扇出区的第二子段后,可以使得第二连接线的第二子段在第二方向上尽可能远离第二显示区,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方案,本发明的将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段设置于显示区的结构,有利于缩小扇出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可以进一步缩小显示面板的下边框,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满足显示面板高分辨率的要求,即使数据线的数量更多,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段设置于显示区内,第一子段不需要占用扇出区的空间,因此仍然可以进一步压缩扇出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满足高分辨率的要求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显示性能,实现更窄边框。
本发明还设置了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段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线,即位于显示区的将第二数据线与绑定区的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段设置为折线结构,由于显示面板中多数的信号走线均为沿第一方向或者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走线(如栅极线和数据线等),因此可以在制作显示区的第一子段时,尽可能将第一导线隐藏于显示面板中本身存在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走线的位置,尽可能将第二导线隐藏于显示面板中本身存在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信号走线的位置,有利于避免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段设置于显示区时,影响显示区的透过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Q1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Q2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电路结构制作在显示面板上时的一种电路版图;
图9是图5中显示区的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10是图6中显示区的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11是图5中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12是图5中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13是图5中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14是图5中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15是图5中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16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17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18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19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20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21是图7中的第二晶体管位置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7中的第二晶体管位置处的另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4中显示区和弯折区局部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中Q3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中Q4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Q5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Q6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33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
图34是图7中的第二晶体管位置处的另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7中的第二晶体管位置处的另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中以显示面板000’为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为例,面板边框外形存在倒角R’设计(相关技术中可能还会存在边缘挖槽、显示区开孔等设计),此外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为了提升显示区的屏占比,减小显示区AA’下方的边缘宽度,一般会将柔性基板上绑定控制芯片(如驱动芯片或柔性电路板)的区域弯折到显示区AA’的背面。即在柔性显示面板绑定控制芯片的侧边向显示面后侧进行弯折,实现窄边框设计。弯折区LA0’(bending)以上部分可以称为柔性显示屏弯折后的下边框LA1’,而此下边框LA1’尺寸规格在逐渐变小,而弯折区LA0’及以下区域LA2’的尺寸规格也在变化,如该部分的宽度W1’做小,即切割倒角R’的宽度W2’逐渐变大,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柔性OLED显示面板000’的外形及扇出区域的扇出引线10’的分布。控制芯片所在的区域C的数据信号接入到显示区AA’之前,均是通过利用下边框LA1’的空间,将数据信号的扇出引线10’按照一定的斜率,呈类扇形形状扇出,一直拉到显示区AA’的边缘,根据产品规格的不同,从控制芯片所在的区域C到显示区AA’之间可能使用一段扇出引线10’、两段扇出引线10’,甚至多段扇出引线10’。例如图1所示的柔性OLED显示面板通常分为两段扇出引线10’,一段扇出引线10’在弯折区以上的下边框LA1’区域,另一段扇出引线10’在弯折区以下的区域LA2’,该图1所示的布线设计需要有足够的布线空间,如果显示面板000’的下边框LA1’被压缩,或者弯折区以下的区域LA2’两侧之间的宽度W1’被进一步压缩,下边框LA1’内的扇出引线10’需要进一步向中心位置聚拢,很可能导致下边框LA1’内的扇出引线10’无法满足制程极限线宽和线距的要求,进而导致扇出引线10’无法正常布线以实现面板的功能设计,即无法满足更窄边框的产品规格要求。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既可以满足客户对产品更窄边框规格的需求,又可以避免影响产品的其他性能。关于本申请提出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Q1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设置的非显示区NA,非显示区NA包括绑定区BA;沿第一方向Y,绑定区BA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绑定区BA与显示区AA之间包括扇出区FA;沿第二方向X,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相对两侧的第二显示区AA2;其中,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在平行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交;
显示面板000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多条第一数据线S1和多条第二数据线S2(可以理解的是,图中仅是以不同填充图案区分不同区域的第一数据线S1和第二数据线S2,填充图案的不同并不表示实际制作材料或者制作膜层不同),多条第一数据线S1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多条第二数据线S2位于第二显示区AA2;
绑定区BA包括多个第一导电焊盘301和多个第二导电焊盘302(可以理解的是,图中仅是以不同填充图案区分不同区域的第一导电焊盘301和多个第二导电焊盘302,填充图案的不同并不表示实际制作材料或者制作膜层不同),沿第二方向X,多个第二导电焊盘302位于多个第一导电焊盘301的相对两侧;
第一数据线S1通过第一连接线10与第一导电焊盘301电连接,第一连接线10位于扇出区FA;
第二数据线S2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第二连接线20包括第一子段201和第二子段202;其中,第二子段202位于扇出区FA,第一子段201位于显示区AA;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以线条的粗细不同来区分第一连接线10和第二连接线20,并不表示实际制作时第一连接线10和第二连接线20的粗细程度;
第一子段201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设置的非显示区NA,其中显示区AA可以用于设置多个子像素,子像素用于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如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时,显示区AA的各个子像素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和与其电连接的像素电路;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区AA的各个子像素可以包括驱动晶体管和像素电极等;显示面板000为micro LED或者mini LED显示面板时,显示区AA的各个子像素可以包括micro LED或mini LED等发光器件,本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000的类型不作限定,显示区AA的结构可以根据显示面板000的类型进行设置,具体显示区AA的子像素的设计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
本实施例的非显示区AA可以用于设置显示面板000中包括的驱动电路、驱动信号线等。非显示区NA包括绑定区BA,绑定区BA可以设置多个导电焊盘,导电焊盘用于后续与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电路板绑定电连接,以实现通过驱动芯片或者柔性电路板为显示面板000提供显示用的驱动信号等。
如图2所示,沿第一方向Y,绑定区BA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绑定区BA与显示区AA之间包括扇出区FA,可选的,扇出区FA可以用于设置将显示区AA的信号线与绑定区BA的导电焊盘电连接的扇出引线。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中沿第二方向X,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相对两侧的第二显示区AA2,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在平行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交,可选的,本实施例的图2仅是以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在平行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互垂直为例进行示例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二显示区AA2可以理解为第二方向X上靠近于显示面板000边缘两侧的显示区,第一显示区AA1可以理解为显示区AA比较靠近中心位置的区域。显示面板000中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多条第一数据线S1设置于第一显示区AA1,第一数据线S1通过第一连接线10与绑定区BA的第一导电焊盘301电连接,实现第一数据线S1和第一导电焊盘301之间的信号传输,第一连接线10位于扇出区FA,即第一连接线10可以理解为现有技术中的扇出引线。显示面板000中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多条第二数据线S2设置于第二显示区AA2,第二数据线S2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20与绑定区BA的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实现第二数据线S2和第二导电焊盘302之间的信号传输。
本实施例设置第二连接线20包括第一子段201和第二子段202,第一子段201和第二子段202相互连接,第一子段201的一端与第二数据线S2连接,第一子段201的另一端与第二子段202连接,第二子段202远离第一子段201的一端与第二导电焊盘302连接,第二子段202位于扇出区FA,第一子段201位于显示区AA,即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X上位于显示面板000靠近两侧边缘的第二显示区AA2中的第二数据线S2与绑定区BA的位于第二方向X上相对两侧的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时,通过第二连接线20实现两者的电连接,且第二连接线20的第二子段202设置于扇出区FA,第一子段201位于显示区AA,将一条第二连接线20的部分段设置于显示区AA的范围内,可以避免该第一子段201占用扇出区FA的空间,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子段201可以在显示区AA范围内逐渐朝靠近第一显示区AA1的方向延伸,进而连接至扇出区FA的第二子段202后,可以使得第二连接线20的第二子段202在第二方向X上尽可能远离第二显示区AA2,相比于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实施例的将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设置于显示区AA的结构,有利于缩小扇出区FA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W1,进而可以进一步缩小显示面板000的下边框。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线20的设计结构,可以满足显示面板000高分辨率的要求,即使数据线的数量更多,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设置于显示区AA内,第一子段201不需要占用扇出区FA的空间,因此仍然可以进一步压缩扇出区FA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W1,可以满足高分辨率的要求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显示性能,实现更窄边框。
可选的,如图4和图5所示,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Q2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还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WA,沿第一方向Y,弯折区WA位于绑定区BA朝向显示区AA的一侧,此时的扇出区FA可以包括多个,如包括弯折区WA靠近显示区AA一侧的第一扇出区FA1、位于弯折区WA远离显示区AA一侧的第二扇出区FA2等,第二子段202可以位于第一扇出区FA1内。为了缩小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的边框,本实施例中的弯折区WA最终会做弯折设计,通过对弯折区WA的显示面板000进行弯折,使得绑定区BA弯折到显示面板000的显示面即显示区AA的背面。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设置于显示区AA内,第一子段201不需要占用第一扇出区FA1的空间,即可以减少图4中的下边框的Q0区域内的信号线的数量,则该Q0区域的在第一方向Y上的边框宽度W0可以进一步压缩,因下边框的Q0区域内的信号线数量的减少,还可以进一步压缩扇出区FA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W1,在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上均实现更窄边框。
本实施例还设置了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即本实施例中的位于显示区AA的将第二数据线S2与绑定区BA的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20的部分段(第一子段201)设置为折线结构,由于显示面板000中多数的信号走线均为沿第一方向Y或者沿第二方向X延伸设置的走线(如栅极线和数据线等),因此本实施例设置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可以在制作显示区AA的第一子段201时,尽可能将第一导线2011隐藏于显示面板000中本身存在的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信号走线的位置,尽可能将第二导线2012隐藏于显示面板000中本身存在的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信号走线的位置,有利于避免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设置于显示区AA时,影响显示区AA的透过率。
可选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还设置至少一条第一导线2011和至少一条第二导线2012同层设置,或者第一子段201包括的第一导线2011和第二导线2012均同层设置,即第二连接线20的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子段201中,两个沿不同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第一导线2011和至少一条第二导线2012同膜层设置制作,可以尽可能避免第一导线2011和第二导线2012异层设置时通过在膜层中开设过孔实现电连接,因此可以减少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区AA出现的过孔的数量,避免显示区AA的膜层因过孔数量过多导致膜层中水汽进入出现氧化,进而影响显示区AA的导电结构的信号传输性能的问题,进而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品质。
可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子段201的一端与第二数据线S2可以在显示区AA内连接,第一子段201的另一端与第二子段202可以在扇出区FA内连接,第二子段202远离第一子段201的一端与第二导电焊盘302连接,当显示区AA的第一子段201与扇出区FA的第二子段202异层设置时,第一子段201与第二子段202的过孔连接处(如图2和图3中示意的点K1处)设置在扇出区FA,有利于减少显示区AA内过孔的数量,提升显示区AA的显示品质。
可选的,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包括至少一个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和至少一个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或者,如图6所示,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即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子段201可以为多段折线结构,并且通过多段折线结构可以灵活调整第一子段201的长度,有利于通过调整第一子段201的长度来调整不同第二连接线20的线长,可以使得多条不同的第二连接线20的长度尽可能相等,以改善不同第二连接线20的阻抗不均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均一性。本实施例对于第一子段201的设计形状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位于显示区,能够通过第二连接线20实现第二数据线S2与第二导电焊盘302的电连接效果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子段201和第二数据线S2可以异层设置,从而可以避免第一子段201的设置影响显示区AA内本身存在的信号走线的设置。可选的,部分段的第一子段201可以与第二数据线S2同层设置,仅需满足不与显示区AA内本身存在的信号走线短路即可,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示例性画出显示面板的结构,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000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实现显示功能的结构,如位于非显示区NA的扫描驱动电路和外围绕线等,或者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AA内的子像素等,本实施例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理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2-图6,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子段202与第一连接线10至少部分交叠。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的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第一数据线S1通过位于扇出区FA的第一连接线10实现与绑定区BA的第一导电焊盘301电连接,而第二显示区AA2内的第二数据线S2通过第二连接线20实现与绑定区BA的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且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位于显示区AA,第二子段202位于扇出区FA时,在扇出区FA,第二子段202与第一连接线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即第一子段201在显示区AA范围内逐渐朝靠近第一显示区AA1的方向延伸,进而连接至扇出区FA的第二子段202后,可以使得第二连接线20的第二子段202的位置与原本第一显示区AA1内的第一数据线S1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0的位置一致,即第二子段202设置在第一连接线10所在的扇出区FA的位置,进而可以使第二子段202在第二方向X上尽可能远离第二显示区AA2,朝第一连接线10所在的扇出区FA的位置靠近,图4-图6中示意的区域Q0内则无需设置第二子段202,区域Q0则不属于扇出区FA的范围,有利于缩小扇出区FA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W1,进而可以进一步缩小显示面板000的下边框。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在扇出区FA,第二子段202与第一连接线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则第二子段201与第一连接线10可以异层设置,从而可以避免第二子段202与第一连接线1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时,两者交叠短路,影响信号传输和产品良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图6、图7和图8,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电路结构制作在显示面板上时的一种电路版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8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包括多个子像素P,子像素P包括电连接的像素电路01和发光元件02,发光元件0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像素电路01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DT、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和存储电容Cst,其中,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与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连接第一复位信号Vref1,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连接第一扫描信号Scan1;
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第一晶体管T1的第二极连接第一电源信号Vpvdd,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1;
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还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连接数据电压信号Vdata,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第二扫描信号Scan2;
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连接发光元件02的阳极,发光元件02的阴极连接第二电源信号Vpvee,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连接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2,可选的第一发光控制信号EM1和第二发光控制信号EM2可以为相同的发光控制信号EM,由同一条发光控制信号线提供,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和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共同响应该发光控制信号EM时,第一晶体管T1和第六晶体管T6处于导通状态;
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连接第二复位信号Vref2,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连接发光元件02的阳极,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连接第一扫描信号Scan1,即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和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共同响应第一扫描信号Scan1时,第五晶体管T5和第七晶体管T7处于导通状态;可选的,第一复位信号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Vref2可以为不同的复位信号,或者第一复位信号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Vref2可以为相同的复位信号Vref,由共同的参考电压信号线提供,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以第一复位信号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Vref2为相同的复位信号Vref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连接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第二扫描信号Scan2,即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和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可以共同连接第二扫描信号Scan2,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和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共同响应第二扫描信号Scan2时,第四晶体管T4和第二晶体管T2处于导通状态。
存储电容Cst的一端与第一电源信号Vpvdd连接,存储电容Cst的另一端与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连接。存储电容Cst用于稳定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的电位,有利于驱动晶体管DT保持导通。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中的像素电路10可以包括的电路连接结构,该像素电路01包括多个晶体管和一个存储电容Cst,其中,一个晶体管为驱动晶体管DT,其余晶体管为开关晶体管。以本实施例的图7示意的像素电路01与发光元件02电连接的结构为例,以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处表示第一节点N1,驱动晶体管DT的第一极处表示第二节点N2,驱动晶体管DT的第二极处表示第三节点N3,发光元件02的阳极处作为第四节点N4,该子像素P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初始复位阶段,第五晶体管T5、第七晶体管T7导通,其余晶体管截止,第一节点N1电位为复位信号Vref,第四节点N4电位为复位信号Vref,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和发光元件02的阳极复位。
在数据写入、阈值抓取阶段,第二晶体管T2和第四晶体管T4、驱动晶体管DT导通,其余晶体管截止,第二节点N2电位为数据电压信号Vdata,第一节点N1与第三节点N3电位为Vdata-|Vth|,其中Vth为驱动晶体管DT的阈值电压。
在发光阶段,第一晶体管T1、第六晶体管T6、驱动晶体管DT导通,其余晶体管截止,第一电源信号Vpvdd传输至驱动晶体管DT,驱动晶体管DT产生驱动电流,驱动发光元件02发光,第二节点N2的电位为第一电源信号Vpvdd,第一节点N1的电位为Vdata-|Vth|,第三节点N3的电位为Vpvee+Voled,其中Vpvee为第二电源信号,可以为负电位,Voled为发光元件20上对应的电压,则发光电流Id=k(Vgs-|Vth|)2=k(Vpvdd-Vdata-|Vth|)2;其中,常数k与驱动晶体管DT本身的性能有关。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说明了显示面板00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时,子像素P可以包括的像素电路01和发光元件02的电连接结构,具体实施时,子像素P包括的像素电路01和发光元件02的电连接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为其他实施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像素电路的结构进行理解。
当显示面板000中的像素电路01制作在显示面板000包括的衬底(图中未示意)上时,可以示意为图8的电路版图,显示面板000的膜层结构至少可以包括有源层POLY、栅极金属层M1、电容金属层Mc、源漏极金属层M2,栅极金属层M1可以用于制作显示面板000中的第一扫描信号线(为第五晶体管T5的栅极和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提供第一扫描信号Scan1)、第二扫描信号线(为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和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提供第二扫描信号Scan2)、发光信号线(为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和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提供发光信号EM)、各个晶体管的栅极等;电容金属层Mc可以用于制作参考电压信号线(提供包括第一复位信号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Vref2的复位信号Vref)等。源漏极金属层M2可以用于制作第一数据线S1和第二数据线S2(为第二晶体管T2提供数据电压信号Vdata)、第一电源信号线(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pvdd)、第二电源信号线(提供第二电源信号Vpvee)、各个晶体管的源极、漏极等;有源层POLY可以用于制作各个晶体管的有源部或者源极/漏极。可选的,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还可以包括第四金属层(图中未示意),数据线和第一电源信号线或参考电压信号线中的至少一者可以位于第四金属层,能够有效降低单层金属膜层结构中的信号线密度,有利于降低像素电路01的整体结构在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提高显示面板像素密度。进一步可选的,可以将数据线设置于第四金属层(未附图示意),如此设置,在垂直于衬底的方向上,可以使数据线所在的膜层离驱动晶体管DT所在的膜层较远,有利于降低数据线与驱动晶体管DT栅极连接结构之间的信号串扰,提高驱动晶体管DT栅极信号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进一步可选的,数据线设置于第四金属层时,第一电源信号线(提供第一电压信号Vpvdd的信号线)可以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且位于数据线所在膜层和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连接结构所在膜层之间,可以改善二者之间的信号串扰,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连接结构指的是连接第四晶体管T4和驱动晶体管DT的栅极,实现二者之间的信号传输的结构。进一步可选的,还可以设置第一电源信号线至少部分位于第四金属层,数据线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此时,可以将第一电源信号线中位于第四金属层的部分结构设置成网状并联,以降低第一电源信号线的压降,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图中仅是以第一电源信号线和数据线位于同一膜层为例进行示例说明,第一电源信号线和数据线异层设置未附图示意,具体可参考相关技术中的像素电路的结构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本实施例的图7和图8仅是为了示意出显示面板000中可能包括的沿第一方向Y和/或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固定电位信号线可以有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pvdd的第一电源信号线、提供第二电源信号Vpvee的第二电源信号线、提供复位信号Vref的参考电压信号线等,图7和图8的示意并不是为了限定子像素P中的像素电路01的电连接结构和制作于衬底上的电路版图的结构,具体实施时,还可以为其他像素电路结构和版图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4-图8和图9、图10,图9是图5中显示区的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图10是图6中显示区的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9和图10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包括多条固定电位信号线L,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导线2011和第二导线2022中的至少一者与同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中一般包括多条固定电位信号线L,多条固定电位信号线L中可以包括不同种类的电位信号线,如沿第一方向Y和/或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pvdd的第一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二电源信号Vpvee的第二电源信号线(图中未示意)、用于提供复位信号Vref的参考电压信号线等。本实施例设置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导线2011和第二导线2022中的至少一者与同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即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可以与同样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至少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或者,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22和同样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至少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或者,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可以与同样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至少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且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22和同样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至少另外一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具体的,如第一导线2011可以与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电源信号线交叠,或者第二导线2012可以与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一电源信号线交叠,或者第二导线2012可以与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参考电压信号线交叠,或者第二导线2012可以与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参考电压信号线交叠,或者还可以为其他设置结构,仅需满足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导线2011和第二导线2022中的至少一者与同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使得位于显示区AA内的第一子段201中的第一导线2011和第二导线202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隐藏于显示面板000本身包括的固定电位信号线L的位置,在将第一子段201设置于显示区AA时有利于避免影响显示区AA的开口率。并且若将第一子段201中的第一导线2011和第二导线2022设置在显示面板000包括的用于提供动态扫描信号如扫描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扫描信号S1和第二扫描信号S2)或者发光控制信号线(用于提供发光控制信号EM)的信号线位置时,可以会引起较大的耦合效应,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一导线2011和第二导线2022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于电压比较固定的固定电位信号线L的位置,可以有效减弱在显示区AA设置第一子段201引起的耦合效应,有利于提升显示区AA的显示品质。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段201可以位于显示面板000中的第一金属层M0,该第一金属层M0与显示面板000本身包括的其他金属膜层均异层设置,可以避免第一子段201影响显示面板000本身膜层的布设结构。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电位信号线L包括正性电源信号线(如第一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pvdd)、负性电源信号线(如第二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二电源信号Vpvee)、参考电压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复位信号Vref1和第二复位信号Vref2)之中的至少一者。
可选的,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以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与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正性电源信号线(如第一电源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与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参考电压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电位信号线L包括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L1和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L2,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L1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L2沿第二方向X延伸;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导线2011与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L1交叠,和/或,第二导线2012与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L2交叠。其中,固定电位信号线L包括正性电源信号线即第一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pvdd),正性电源信号线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纵向电源信号线PVDD_y,固定电位信号线L还包括参考电压信号线,参考电压信号线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横向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x;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L1包括纵向电源信号线PVDD_y,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L2包括横向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x;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导线2011和纵向电源信号线PVDD_y至少部分交叠,和/或,第二导线2012和横向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x至少部分交叠。
进一步可选的,如图11所示,图11是图5中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1对子像素中的其他结构做了省略示意,仅示意出了第一子段与固定电位信号线的布线结构,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1进行了透明度填充),参考电压信号线沿第一方向Y延伸,第一电源信号线可以沿第二方向X延伸,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与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参考电压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与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一电源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的,固定电位信号线L包括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纵向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y,固定电位信号线L还包括正性电源信号线,即第一电源信号线(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pvdd),正性电源信号线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横向电源信号线PVDD_x;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L1包括纵向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y,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L2包括横向电源信号线PVDD_x;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导线2011和纵向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y至少部分交叠,和/或,第二导线2012和横向电源信号线PVDD_x至少部分交叠。
进一步可选的,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是图5中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图13是图5中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2和图13对子像素中的其他结构做了省略示意,仅示意出了第一子段与固定电位信号线的布线结构,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2和图13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正性电源信号线不仅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也可以与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x至少部分交叠,即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电2012可以仅与正性电源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可选的,如图12所示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y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x可以异层设置,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y可以设置在源漏极金属层M2,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x可以设置在电容金属层Mc,即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y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x可以异层设置;可选的,此时的数据线也可以设置于源漏极金属层M2。或者如图13所示,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y可以设置于源漏极金属层M2,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x可以设置于第四金属层M3,即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y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x可以异层设置,可选的,此时的数据线所在的膜层可以另设金属层,如设置于第四金属层M3远离衬底一侧的第五金属层(图中未示意)。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y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正性电源信号线PVDD_x异层,可以设置正性电源信号线为两个膜层的并联结构(可通过过孔实现异层的电连接),可以降低正性电源信号线的压降,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的,负性电源信号线不仅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可以与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负性电源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也可以与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负性电源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即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电2012可以仅与负性电源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进一步可选的,负性电源信号线所在的膜层可以单独设置,如负性电源信号线可以设置于第四金属层M3远离衬底一侧的第五金属层(图中未示意),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负性电源信号线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负性电源信号线以均设置在该第五金属层,本实施例对于负性电源信号线的设置膜层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负性电源信号线不仅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即可。
如图14所示,图14是图5中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4对子像素中的其他结构做了省略示意,仅示意出了第一子段与固定电位信号线的布线结构,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4进行了透明度填充),参考电压信号线不仅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还可以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可以与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y至少部分交叠,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也可以与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x至少部分交叠,可选的,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y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x可以同层设置(未附图示意),即均设置于电容金属层Mc,或者如图14所示,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y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x也可以异层设置,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y可以设置于源漏极金属层M2,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参考电压信号线Vref_x设置于电容金属层Mc,可选的,异层设置的参考电压线Vref_y和Vref_x可以通过过孔电连接。即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电2012可以仅与参考电压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具体为,固定电位信号线L包括正性电源信号线、负性电源信号线或者参考电压信号线中的任一者;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沿第一方向Y延伸,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沿第二方向X延伸;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导线2011与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第二导线2012与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子段201的布线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布线方式,仅需满足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电2012中的至少一者与显示面板000中的固定电位信号线L至少部分交叠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图8、图15和图16,图15是图5中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图16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5和图16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同膜层设置。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中用于将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S2与绑定区BA的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20的部分段可以与第二数据线S2同层设置。
如图15所示,第二连接线20中与第二数据线S2直接连接的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的部分段可以与第二数据线S2同层设置,在第二导线2012延伸至相邻的另一条第二数据线S2或者延伸最近的一条与第二数据线S2同层的其他金属结构或金属信号线之前,第二导线2012换线至其他膜层(如第一金属层M0),以避免与其他信号线发生短路,引线第二数据线S2与第二导电焊盘302之间的信号传输。第二连接线20中与第二数据线S2直接连接的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的部分段,即第二连接线20在第二数据线S2位置处的起始段可以与第二数据线S2同层设置,从而该与第二数据线S2同层的部分段的第二导线2012可以与第二数据线S2同制程工艺制作,可以提高制程效率。
如图16所示,第二连接线20中的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子段201可以与第二数据线S2异层设置,如第一子段201采用第一金属层M0制作,第二连接线20的位于扇出区FA的第二子段202可以与第二数据线S2同层制作,由于第二子段202位于非显示区NA的扇出区FA内,因此即使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S2同层同工艺制作,也不会影响显示区AA内的显示效果。且该第二子段202与第二数据线S2同制程工艺制作,还可以提高制程效率。
可选的,如图5和图17、图18所示,图17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图18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7和图18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的与第一数据线S1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0可以与第一数据线S1同层设置,此时第一连接线10可以和第一数据线S1同层且均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第二子段202在扇出区FA需要与第一连接线10绝缘,因此第二子段202在扇出区FA可以位于栅极金属层M1(如图17所示)或者位于电容金属层Mc(未附图示意)或者位于第一金属层M0等(如图18所示,与第一子段201同在第一金属层M0,即第一子段201和第二子段202同膜层设置,无需考虑第二连接线20的设置会影响显示面板00本身的膜层结构,还可以使得第二连接线20可以整体同步制作,提高制程效率),以避免第二子段202与第一连接线10发生短路问题,影响信号传输。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和第二子段202同膜层设置,不仅制程简单,还可以减少显示面板000中的换线过孔,避免换线过孔排列不均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
可选的,如图5和图19所示,图19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19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的与第一数据线S1连接的第一连接线10可以与第一数据线S1异层设置,第一数据线S1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则第一连接线10可以位于栅极金属层M1(未附图示意)或者位于电容金属层Mc(如图19所示),此时第二子段202在扇出区FA需要与第一连接线10绝缘,因此第二子段202在扇出区FA可以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如图19所示,与第二数据线S2同层设置)或者位于第一金属层M0等(未附图示意),以避免第二子段202与第一连接线10发生短路问题,影响信号传输。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扇出区FA的第一连接线10和第二连接线20的第二子段202的布设结构包括但不局限于此,具体实施时,还可以包括其他布设方式,如与第一连接线10有交叠的部分数量的第二子段202可以与第一连接线10异层设置,其余位置处的第二子段202可以与第一连接线10同层设置。或者还可以为其他布设方式,仅需使得第二子段202和第一连接线10在扇出区FA内避免发生短路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2-图8、图17、18和图20,图20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20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异层设置。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中用于将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S2与绑定区BA的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20可以与第二数据线S2不同膜层设置,即第二数据线S2一般设置于源漏极金属层M2时,可以在显示面板000中增设第一金属层M0,采用第一金属层M0制作整个第二连接线20,如图18所示,有利于避免采用显示面板000的现有膜层设置第二连接线20时容易引起短路,进而可以降低布线难度,并且由于第二连接线20整体均采用第一金属层M0制作,因此可以减少显示面板000中的换线过孔的数量,有利于提高显示品质。可选的,如图17所示,也可以设置第二连接线20的位于显示区AA内的第一子段201位于第一金属层M0,以避免与显示区AA的金属结构短路,影响显示效果,第二连接线20的位于扇出区FA的第二子段202可以位于显示面板000的栅极金属层M1(如图17所示)或者位于电容金属层Mc(如图20所示),以采用非显示区NA本身包括的膜层结构制作扇出区FA的第二子段202,有利于减少非显示区NA内显示面板000的膜层厚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图8、图16-图20,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异层设置,第一子段20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过孔K2与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由于显示面板000中的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异层设置,第二数据线S2一般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可选的,第二数据线S2还可以与晶体管的源漏极不同层,第二数据线S2可以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背离衬底一侧的第四金属层(未附图示意),因此当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异层设置且需要实现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的电连接效果时,第二连接线20的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子段201需要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过孔K2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可选的,当第一子段201所在膜层与第二数据线S2所在膜层之间不包括其他金属层时,如第二数据线S2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第一子段201位于电容金属层Mc时,第一子段201可以仅通过一个第一过孔K2与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当第一子段201所在膜层与第二数据线S2所在膜层之间包括其他金属层时,如第二数据线S2位于第四金属层,第一子段201位于电容金属层Mc时,第一子段201可以需要通过两个第一过孔K2与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两个第一过孔K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当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段201位于第一金属层M0,且第一金属层M0增设于显示面板000的衬底00和有源层POLY之间时,第一子段201需要多个第一过孔K2实现与第二数据线S2的电连接。可选的如图2-图8、图21所示,图21是图7中的第二晶体管位置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1仅示意出了显示面板000中包括的第二晶体管T2的膜层结构、正性电源信号线LP(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pvdd)的膜层位置、参考电压信号线LR、第二数据线S2的膜层位置,图21中以第二晶体管T2的有源部T2P位于有源层POLY,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T2G位于栅极金属层M1,参考电压信号线LR位于电容金属层Mc,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T2S和漏极T2D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正性电源信号线LP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第二数据线S2位于第四金属层M3,第一子段201位于第一金属层M0为例对第一过孔K2进行示例。可选的,如图22所示,图22是图7中的第二晶体管位置处的另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数据线S2和正性电源信号线LP还可以均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本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000的膜层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进行理解。
可选的,如图21和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000包括衬底00以及位于衬底00一侧的阵列层0A,阵列层0A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薄膜晶体管可以为显示面板000中的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驱动晶体管DT、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衬底00和阵列层0A之间还包括第一金属层M0,第二连接线20位于第一金属层M0;阵列层0A包括第二金属层M02,第二数据线S2位于第二金属层M02,即第二数据线S2与第二连接线20异层设置,第二数据线S2位于第二金属层M02,第二金属层M02可以理解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源漏极金属层M2,也可以理解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四金属层M3,本实施例对于第二数据线S2的设置膜层不作具体限定,仅需满足第二金属层M02位于第一金属层M0背离衬底00一侧的阵列层0A内即可。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的显示面板000的上述膜层均可以制作于衬底00上,本实施例中的将第二显示区AA2和绑定区BA的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20可以同层设置,且均设置于第一金属层M0,第一金属层M0位于衬底00和阵列层0A之间,即在衬底00和阵列层0A之间另设一个第一金属层M0,用于制作第二连接线20,可以避免将第二连接线20设置于靠近显示面板000出光面一侧影响出光显示效果,还可以避免第二连接线20采用显示面板000的现有膜层制作时影响显示区AA原本的布线结构,因此本实施例设置第二连接线20位于显示面板000另设的第一金属层M0,有利于降低制程难度,提高制程效率。由于显示面板000的扇出区FA的空间限制,第二子段202也位于第一子段201所在的第一金属层M0,不仅制程简单,还可以避免在扇出区FA设置换线过孔影响信号传输的问题,第一金属层M0位于衬底00和阵列层0A之间,即位于显示面板000的背光一侧,可以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21和图22仅是示意出了显示面板000的部分膜层结构,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000中还包括其他膜层,如发光功能层、像素定义层、阴极层、阳极层、封装层等,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其他膜层结构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膜层结构进行理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4-图8、图16-图22和图23,图23是图4中显示区和弯折区局部区域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Y,扇出区FA和绑定区BA之间包括弯折区WA,可选的,弯折区WA位于第一扇出区FA1与绑定区BA之间,弯折区WA包括凹槽WAK,凹槽WAK内的衬底00上不包括无机材料;
至少一个第一过孔K2与凹槽WAK同步制作。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WA,沿第一方向Y,弯折区WA位于绑定区BA朝向显示区AA的一侧,此时的扇出区FA可以包括多个,如包括弯折区WA靠近显示区AA一侧的第一扇出区FA1、位于弯折区WA远离显示区AA一侧的第二扇出区FA2等,第二子段202可以位于第一扇出区FA1内。为了缩小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的边框,本实施例中的弯折区WA最终会做弯折设计,通过对弯折区WA的显示面板000进行弯折,使得绑定区BA弯折到显示面板000的显示面即显示区AA的背面。由于弯折区WA的显示面板000需要较好的耐弯折性,因此弯折区WA包括凹槽WAK,凹槽WAK内的衬底00上不包括无机材料,即弯折区WA范围内的衬底00上的无机材料需要挖去以避免无机材料的绝缘层的存在导致应力不佳,形成裂纹,影响弯折区WA显示面板000的弯折性能。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四金属层M3与衬底00之间的绝缘层可以均为无机材料,而第四金属层M3背离衬底一侧设置的为有机层001,因此,挖设凹槽WAK可以在有机层001制作之前完成,从而可以在制作有机层001时可以将耐弯折的有机材料填充于凹槽WAK内,实现弯折区WA较好的耐弯性能。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异层设置且需要实现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的电连接效果时,第二连接线20的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子段201需要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过孔K2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第一过孔K2的开设可以在开设弯折区WA的凹槽WAK时同步制作,可以减少一张掩膜板,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制程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4-图27,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4中Q3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7是图26中Q4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一子段201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过孔K2与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
第二数据线S2通过第一过孔K2电连接第一导线2011,一条第一导线2011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过孔K2电连接至第二数据线S2;或者,第二数据线S2通过第一过孔K2电连接至少两条第二导线2012,一条第二导线2012通过一个第一过孔K2电连接至第二数据线S2。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由于显示面板000中的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异层设置,第二数据线S2一般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可选的,第二数据线S2还可以与晶体管的源漏极不同层,第二数据线S2可以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背离衬底一侧的第四金属层(未附图示意),因此当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异层设置且需要实现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的电连接效果时,第二连接线20的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子段201需要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过孔K2与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
如图24和图25所示,第一子段201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过孔K2与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第二数据线S2通过第一过孔K2电连接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第一导线2011,该与第一过孔K2连接的第一导线2011可以与第二数据线S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交叠设置,一条第一导线2011通过至少两个第一过孔K2电连接至第二数据线S2,有利于增强第一导线2011与第二数据线S2的连接牢固性,进而增强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的电连接稳定性。
如图26和图27所示,第二数据线S2通过第一过孔K2电连接至少两条第二导线2012,一条第二导线2012通过一个第一过孔K2电连接至第二数据线S2,即一条第二数据线S2引出两条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第二导线2012,两条第二导线2012各自通过一个第一过孔K2与不同位置的第二数据线S2连接,实现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的电连接效果。由于一条第二数据线S2引出至少两条第二导线2012,至少两条第二导线2012再连接至同一条第一导线2011,相当于一条第二连接线20的部分位置有两条第二导线2012并联设置,有利于降低该第二连接线20的整体阻抗,进而提高信号传输性能。并且通过将一条第二连接线20的部分位置设置为两条第二导线2012并联,还可以尽可能使得多条第二连接线20的阻抗相匹配,减小不同第二连接线20之间的阻抗差异,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均一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6、图27和图28-图31,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9是图28中Q5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1是图30中Q6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第二数据线S2通过至少两条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与同一条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的至少两条第二连接线20中,至少部分段的第二连接线20并联。
可选的,如图28和图29所示,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S2通过两条并联的第一导线2011、一条第二导线2012、一条第二子段202与一个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
可选的,如图26和图27所示,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S2通过一条第一导线2011、两条并联的第二导线2012、一条第二子段202与一个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
可选的,如图30和图31所示,至少一条第二数据线S2通过两条并联的第一子段201、一条第二子段202与一个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与同一条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20中,至少部分段的第二连接线20为并联结构,有利于通过并联结构减小第二连接线20的整体阻抗,使得不同的第二连接线20能够尽可能阻抗均匀,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均一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图8、图18、图32,图32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32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0还包括多条补偿信号线LB,补偿信号线LB与第二连接线20同层设置,补偿信号线LB与第二连接线20相互绝缘。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中补偿信号线LB的结构,图32中采用了与第二连接线20不同的填充图案,并不表示两者不同层。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显示面板000中还可以包括多条与第二连接线20同层设置的补偿信号线LB,可选的,补偿信号线LB可以设置于显示区AA内,且补偿信号线LB可以与显示区AA内的第一子段201同层设置,如图32所示,当第一子段201采用显示面板000中的第一金属层M0制作时,补偿信号线LB也位于第一金属层M0,即补偿信号线LB与第一子段201同层同工艺制作,有利于减少制作步骤,提高制程效率。本实施例的补偿信号线LB与第二连接线20相互绝缘两者不连接,补偿信号线LB用于补偿显示区AA内未设置第一子段201区域的信号走线的RC负载量(RC loading),避免显示区AA内部分区域设置了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而其他区域未设置第一子段201时引起的RC loading差异,导致显示不均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一金属层M0还设置与第一子段201绝缘的补偿信号线LB,有利于尽可能减弱显示区AA内信号走线的RC loading差异,提升显示面板000的显示均一性。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设置的补偿信号线LB沿第一方向Y和/或沿第二方向X延伸;显示面板000包括多条固定电位信号线L,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补偿信号线LB与同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中,补偿信号线LB可以设置为沿第一方向Y延伸,或者补偿信号线LB可以设置为沿第二方向X延伸;或者显示面板000中不仅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补偿信号线LB,还包括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补偿信号线LB,补偿信号线LB的设置位置可以与第一子段201中的第一导线2011和第二导线2012的设置结构类似,即显示面板000包括多条固定电位信号线L,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补偿信号线LB与同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如补偿信号线LB可以与第一电源信号线、第二电源信号线、参考电压信号线等固定电位信号线L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交叠,可以尽可能将补偿信号线LB隐藏于显示面板000中本身存在的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信号走线的位置,和/或,可以尽可能将补偿信号线LB隐藏于显示面板000中本身存在的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信号走线的位置,有利于避免补偿信号线LB设置于显示区AA时,影响显示区AA的透过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补偿信号线LB与固定电位信号线L的交叠方式、固定电位信号线L可以包括的信号线的种类等不作赘述,具体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子段201与固定电位信号线L交叠设置时的实施例结合图32进行理解,本实施例在此不作文字赘述。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设置的与第一子段201同层的补偿信号线LB浮置,即补偿信号线LB可以不接入任何电位信号,可以简化显示面板000的整体布线结构。
可选的,请结合参考图2-图8、图18、图33-图34,图33是图5中显示区和扇出区的另一种局部区域的电路版图,图34是图7中的第二晶体管位置处的另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结构,图33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固定电位信号线L包括电源信号线、参考电压信号线中的一者,补偿信号线LB与固定电位信号线L电连接,进一步可选的,补偿信号线LB与正电源信号线或者负电源信号线电连接,如图33所示,本实施例以补偿信号线LB与正电源信号线LP(用于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pvdd)电连接,不仅可以使得补偿信号线LB接入稳定的第一电源信号Vpvdd,还可以降低显示区AA内的正电源信号线LP的阻抗,相当于将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中的正电源信号线LP采用双层且异层的并联结构的金属走线制作(可通过过孔实现异层的电连接),可以降低正性电源信号线的压降,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当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段201位于第一金属层M0,且第一金属层M0增设于显示面板000的衬底00和有源层POLY之间时,第一子段201需要多个第一过孔K2实现与第二数据线S2的电连接。图34中仅示意出了显示面板000中包括的第二晶体管T2的膜层结构、正性电源信号线LP(提供第一电源信号Vpvdd)的膜层位置、参考电压信号线LR、第二数据线S2的膜层位置,图34中以第二晶体管T2的有源部T2P位于有源层POLY,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T2G位于栅极金属层M1,参考电压信号线LR位于电容金属层Mc,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T2S和漏极T2D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正性电源信号线LP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第二数据线S2位于第四金属层M3,第一子段201位于第一金属层M0为例对第一过孔K2进行示例。此时位于第一金属层M0的补偿信号线LB可以通过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上交叠的多个第三过孔K3实现与正性电源信号线LP的电连接。可选的,如图35所示,图35是图7中的第二晶体管位置处的另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数据线S2和正性电源信号线LP还可以均位于源漏极金属层M2,本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000的膜层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参考相关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进行理解。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2-图6,本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AA2包括沿第二显示区AA2指向第一显示区AA1方向依次排布的n1条第二数据线S2;
绑定区BA包括沿第二显示区AA2指向第一显示区AA1方向依次排布的n1个第二导电焊盘302;可选的,一个第二显示区AA2内的第二数据线S2的数量与第一导电焊盘301同一侧包括的第二导电焊盘302的数量相同,均为n1个,如图2-图6所示,以n1为5为例进行示例;
在第二显示区AA2指向第一显示区AA1方向上,第a条第二数据线S2与第a个第二导电焊盘302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20电连接;其中a≤n1,a和n1为正整数。
可选的,请继续结合参考图2-图8、图16-图20,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线20与第二数据线S2异层设置,第一子段20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过孔K2与第二数据线S2电连接。在第二显示区AA2指向第一显示区AA1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过孔K2依次沿着扇出区FA朝向显示区AA的方向排布,如图2所示,在第二显示区AA2指向第一显示区AA1方向上多个第一过孔K2基本朝着靠近第一显示区AA1中心的方向排列。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沿第二显示区AA2指向第一显示区AA1方向,依次朝靠近第一显示区AA1的方向数,第一条第二数据线S2与第一个第二导电焊盘302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20电连接,第二条第二数据线S2与第二个第二导电焊盘302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20电连接,第三条第二数据线S2与第三个第二导电焊盘302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20电连接……第六条第二数据线S2与第六个第二导电焊盘302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20电连接,从而可以使得各条不同的第二连接线20中,即使该条第一子段201的第二导线2012在第二方向X的长度减小了,第二子段202在扇出区FA的长度减小了,但同一条第一子段201的的第一导线2011在第一方向Y的长度可以得到增加,因此不同第二连接线20的长度可以尽可能相同,有利于平衡各条第二连接线20的阻抗,使得各条不同第二连接线20的长度尽可能相等,有利于更好的提升显示均一性,避免阻抗不同造成显示不均的问题。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将第二显示区AA2中的第二数据线S2和绑定区BA的第二导电焊盘30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20中,至少两条第二连接线20的阻抗相同,至少一条第一连接线10与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20的阻抗相同。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阻抗可以理解为走线的电阻值,该电阻值与走线本身的电阻率即材料性质、截面面积、线宽等有关。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为了尽可能使得各条第一连接线10和各条第二连接线20之间的阻抗基本一致,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第二连接线20的制作材料不同,如采用钼(Mo)材料,可以使得该条第二连接线20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其他长度和宽度相等的条件下,该条第二连接线20的阻抗较大,如采用钛和铝的合金材料(Ti/Al/Ti)可以使得该条第二连接线20具有较小的电阻率,其他长度和宽度相等的条件下,该条第二连接线20的阻抗较小。因此本实施例可以设计长度较长的第二连接线20可以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制作,长度较短的第二连接线20可以采用电阻率大的材料制作等;或者长度较长的第二连接线20可以增加其线宽,长度较短的第二连接线20可以减小其线宽等方式来平衡各条不同连接线的阻抗。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第二连接线20所在膜层在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膜厚来使得不同的第二连接线20之间的阻抗基本一致,尽量使得相邻的两条第二连接线20的阻抗不发生突变,尽量使得相邻的两条第一连接线10的阻抗不发生突变,相邻的第二连接线20和第一连接线10之间的阻抗不发生突变,避免显示不均出现竖纹的显示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第一连接线10和第二连接线20的设置膜层、线宽和制作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阻抗的匹配要求进行差异化设计,以尽量使得显示面板000中相邻的两条连接线的阻抗不发生突变,进而提升显示品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36和图37,图3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7是图36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000还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000包括衬底以及位于衬底00一侧的阵列层0A,阵列层0A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0,阵列层0A可以包括多个金属膜层和绝缘膜层,用于设置薄膜晶体管T0和扫描线G、数据线S等结构。可选的显示面板000包括多个子像素P,扫描线G和数据线S交叉绝缘限定出子像素P所在的区域,数据线S可以包括第一数据线S1和第二数据线S2,子像素P包括薄膜晶体管T0以及与薄膜晶体管T0连接的像素电极PX,阵列层0A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层COM,显示面板000还可以包括彩膜基板,彩膜基板位于阵列层0A背离衬底00一侧,彩膜基板可以包括多个色阻和黑矩阵层,以及彩膜基板和阵列层0A之间可以包括液晶层(图中未示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是举例示意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000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还包括多个遮光金属部LS,遮光金属部LS位于阵列层0A朝向衬底00的一侧,在垂直于显示面板000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遮光金属部LS覆盖薄膜晶体管T0的有源部T0P。薄膜晶体管T0的有源部T0P的材料可以是多晶硅或金属氧化物中的任一种。本实施例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中包括与薄膜晶体管T0的有源部T0P对应面积的遮光金属部LS,可以遮蔽入射到有源部T0P上的光线。避免背光模组的出射光线进入薄膜晶体管T0中影响有源部T0P的材料特性,从而有利于保证薄膜晶体管T0的工作性能不会因光照而发生变化,进而可以提高显示品质。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连接线20与遮光金属部LS同膜层设置。当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00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可以利用显示面板000本身包括的遮光金属部LS所在的遮光金属层制作本实施例中的至少部分第二连接线20,即设置于显示区AA内的第二连接线20的第一子段201无需另设金属层制作,可以复用显示面板000中的遮光金属部LS的金属膜层制作第二连接线20结构,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薄型化设计。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8,图3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图38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第二连接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第二子段位于扇出区,第一子段位于显示区,即本发明中第二方向上位于显示面板靠近两侧边缘的第二显示区中的第二数据线与绑定区的位于第二方向上相对两侧的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时,通过第二连接线实现两者的电连接,且第二连接线的第二子段设置于扇出区,第一子段位于显示区,将一条第二连接线的部分段设置于显示区的范围内,可以避免该第一子段占用扇出区的空间,第一子段可以在显示区范围内逐渐朝靠近第一显示区的方向延伸,进而连接至扇出区的第二子段后,可以使得第二连接线的第二子段在第二方向上尽可能远离第二显示区,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方案,本发明的将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段设置于显示区的结构,有利于缩小扇出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进而可以进一步缩小显示面板的下边框,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满足显示面板高分辨率的要求,即使数据线的数量更多,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段设置于显示区内,第一子段不需要占用扇出区的空间,因此仍然可以进一步压缩扇出区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满足高分辨率的要求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显示性能,实现更窄边框。
本发明还设置了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段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线,即位于显示区的将第二数据线与绑定区的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段设置为折线结构,由于显示面板中多数的信号走线均为沿第一方向或者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走线(如栅极线和数据线等),因此可以在制作显示区的第一子段时,尽可能将第一导线隐藏于显示面板中本身存在的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信号走线的位置,尽可能将第二导线隐藏于显示面板中本身存在的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信号走线的位置,有利于避免第二连接线的第一子段设置于显示区时,影响显示区的透过率。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7)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设置的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绑定区;沿第一方向,所述绑定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绑定区与所述显示区之间包括扇出区;沿第二方向,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相对两侧的第二显示区;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相交;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多条所述第一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多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
所述绑定区包括多个第一导电焊盘和多个第二导电焊盘,沿所述第二方向,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焊盘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焊盘的相对两侧;
所述第一数据线通过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导电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扇出区;
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至少一条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其中,所述第二子段位于所述扇出区,所述第一子段位于所述显示区;
所述第一子段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线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段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至少部分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固定电位信号线,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中的至少一者与同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包括正性电源信号线、负性电源信号线、参考电压信号线之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包括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和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所述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交叠,和/或,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包括所述正性电源信号线,所述正性电源信号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纵向电源信号线,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还包括参考电压信号线,所述参考电压信号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横向参考电压信号线;
所述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包括所述纵向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包括所述横向参考电压信号线;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纵向电源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和/或,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横向参考电压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包括参考电压信号线,所述参考电压信号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纵向参考电压信号线,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还包括所述正性电源信号线,所述正性电源信号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横向电源信号线;
所述第一固定电位信号线包括所述纵向参考电压信号线,所述第二固定电位信号线包括所述横向电源信号线;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纵向参考电压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和/或,所述第二导线和所述横向电源信号线至少部分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包括所述正性电源信号线、所述负性电源信号线或者所述参考电压信号线中的任一者;部分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部分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线与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部分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交叠,所述第二导线与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部分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导线和至少一条所述第二导线同层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数据线异层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段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扇出区和所述绑定区之间包括弯折区,所述弯折区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内的所述衬底上不包括无机材料;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凹槽同步制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段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
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一条所述第一导线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过孔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线;或者,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电连接至少两条所述第二导线,一条所述第二导线通过一个所述第一过孔电连接至所述第二数据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阵列层,所述阵列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衬底和所述阵列层之间还包括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
所述阵列层包括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段与所述第二子段同膜层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至少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
与同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电连接的至少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中,至少部分段的所述第二连接线并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两条并联的所述第一导线、一条所述第二导线、一条所述第二子段与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或者,
至少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一条所述第一导线、两条并联的所述第二导线、一条所述第二子段与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或者,
至少一条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两条并联的所述第一子段、一条所述第二子段与一个所述第二导电焊盘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补偿信号线,所述补偿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同层设置,所述补偿信号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线相互绝缘。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固定电位信号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补偿信号线与同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交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信号线浮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包括电源信号线、参考电压信号线中的一者,所述补偿信号线与所述固定电位信号线电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沿所述第二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区方向依次排布的n1条所述第二数据线;
所述绑定区包括沿所述第二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区方向依次排布的n1个所述第二导电焊盘;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区方向上,第a条所述第二数据线与第a个所述第二导电焊盘通过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其中a≤n1,a和n1为正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通过过孔电连接;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一显示区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所述过孔依次沿着所述扇出区朝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排布。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条所述第二连接线的阻抗相同,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连接线与至少一条所述第二连接线的阻抗相同。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阵列层,所述阵列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遮光金属部,所述遮光金属部位于所述阵列层朝向所述衬底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遮光金属部覆盖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部。
26.根据权利要2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遮光金属部同膜层设置。
2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766051.XA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1328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6051.XA CN115132811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6051.XA CN115132811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32811A true CN115132811A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81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6051.XA Pending CN115132811A (zh) 2022-06-30 2022-06-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13281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4011A (zh) * 2023-06-07 2023-07-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404011B (zh) * 2023-06-07 2024-05-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4011A (zh) * 2023-06-07 2023-07-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404011B (zh) * 2023-06-07 2024-05-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422869B2 (ja) アレイ基板、表示パネル、スプライシング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駆動方法
CN1121173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6827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1901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8585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6620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66245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96495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7600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931515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952343A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4026489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9090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78407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20011841A (ko) 표시장치
US20220005912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CN11286419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3281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4939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2257402U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1583793B (zh) 柔性显示屏
CN114743504A (zh) 像素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923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910678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5315812B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