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95538B - 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95538B
CN116395538B CN202310475324.XA CN202310475324A CN116395538B CN 116395538 B CN116395538 B CN 116395538B CN 202310475324 A CN202310475324 A CN 202310475324A CN 116395538 B CN116395538 B CN 116395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assembly
lifting
elevator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753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95538A (zh
Inventor
聂益波
周德颀
王琛
林穗贤
蓝秀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uangri Elevato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uangri Elevato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uangri Elevato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uangri Elevato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753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955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95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5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95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95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06Door or gate operation of slidin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02Door or gate operation
    • B66B13/12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simultaneous opening or closing of cage and landing do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3/00Doors, gates, or other apparatus controlling access to, or exit from, cages or lift well landings
    • B66B1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doors or g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包括第一厅门,第一厅门下侧设置有第二厅门;第一厅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下侧还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第一厅门上还连接有调节钢缆,调节钢缆绕过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与第二厅门相连;电梯门系统还包括伸缩驱动组件和重力闭门组件,伸缩驱动组件设置于轿厢上,重力闭门组件分别与第一厅门和第二厅门相连,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驱动第一厅门与第二厅门闭合;本申请将运动的轿厢作为电梯门开启的动力源,将重力闭合组件的整理作为电梯门闭合的动力源,因此整套装置无需再额外设置动力源,在保证电梯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电梯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提高了家用电梯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梯门的结构形式主要有自动中分式、旁开门、手拉单扇门和自动平开门,其中由于家用电梯的井道较小,为提高井道空间利用率,避免轿厢过小,家用电梯多采用平台式结构,平台式家用梯主要采用手拉门,其只有厅门没有轿门,当电梯到站后需要乘客手动拉开厅门,其不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自动化程度较低,导致家用电梯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及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家用电梯使用不便的缺陷。
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包括第一厅门、第二厅门、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厅门下侧设置有第二厅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下侧还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
调节钢缆,所述调节钢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厅门相连,所述调节钢缆另一端绕过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厅门相连;
伸缩驱动组件,所述伸缩驱动组件设置于轿厢上,随轿厢升降的过程中,所述伸缩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升或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下降,控制所述第一厅门与所述第二厅门分离;
重力闭门组件,所述重力闭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厅门和所述第二厅门相连,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厅门与所述第二厅门闭合。
可选的,第一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均包括安装架和升降滑轮组件,所述升降滑轮组件与所述安装架滑动相连,所述调节钢缆绕过两所述升降滑轮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厅门和第二厅门相连。
可选的,升降滑轮组件包括升降架和滑轮,所述升降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轮相连的转轴;所述滑轮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钢缆适配的安装槽。
可选的,安装架呈U形结构,所述安装架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升降架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所述导向槽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厅门上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厅门上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调节钢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连。
可选的,重力闭门组件包括重锤和缆绳,所述缆绳的一端与所述重锤相连,其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连。
可选的,重力闭门组件还包括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滚轮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相连,所述限位滚轮上设置有与所述缆绳适配的限位槽。
可选的,伸缩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分别设置于轿厢的顶部和底部。
可选的,伸缩驱动组件还包括用于分别检测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伸缩量的限位开关。
可选的,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上均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的U形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包括第一厅门,所述第一厅门下侧设置有第二厅门;所述第一厅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下侧还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厅门上还连接有调节钢缆,调节钢缆绕过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厅门相连;所述电梯门系统还包括伸缩驱动组件和重力闭门组件,所述伸缩驱动组件设置于轿厢上的伸缩驱动组件,所述重力闭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厅门和所述第二厅门相连,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厅门与所述第二厅门闭合;
当电梯处于正常状态时,所述伸缩驱动组件处于收回状态,避免发生误操作;当电梯处于上行减速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伸出,第二电动推杆处于收回状态,随着轿厢的上升,第一电动推杆将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接触,并推动第一升降组件上升,由于调节钢缆绕过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分别与第一厅门和所述第二厅门相连,因此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上升的过程中,将带动所述调节钢缆上升,进而拉动所述第一厅门上升,拉动第二厅门下降,从而实现电梯门的打开;
当电梯处于下降减速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伸出,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处于收回状态,随着轿厢的下降,第二电动推杆将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接触,并推动第二升降组件下降,由于调节钢缆绕过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分别与第一厅门和所述第二厅门相连,因此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下降的过程中,将带动所述调节钢缆上升,进而拉动所述第一厅门上升,拉动第二厅门下降,从而实现电梯门的打开;
当电梯重新启动时,所述伸缩驱动组件收回,此时所述第一厅门与所述第二厅门均处于无约束状态,由于重力闭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厅门和所述第二厅门相连,因此,在重力闭门组件自身重力作用下,所述第一厅门将被下压,而所述第二厅门将被拉升,从而驱动所述第一厅门与所述第二厅门相互靠拢闭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电梯门的开启采用轿厢的上行或下降作为动力源,而电梯门的闭合则通过重力闭合组件的重力作为动力源,因此整套装置无需再额外设置动力源,极大的简化了整套电梯门系统的结构,缩小了电梯门系统的体积,从而满足家用电梯电梯井道空间较小的安装需求,有利于扩大轿厢容量;
其次,本申请通过轿厢和重力闭合组件的重力实现了电梯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在需要人工开启电梯门,因此电梯的使用更加方便,同时消除了人工开关电梯门的安全隐患。
最后,由于本申请所述电梯门系统不需要额外设置动力装置,因此其还能够在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1提供的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1提供的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的爆炸图;
图3为第一厅门与第二厅门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第一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升降滑轮组件爆炸示意图;
图6为电梯门上升开启的简要原理图;
图7为电梯门下降开启的简要原理图。
附图标记:1-第一厅门,2-第二厅门,3-第一升降组件,4-第二升降组件,5-调节钢缆,6-伸缩驱动组件,7-安装架,8-升降架,9-滑轮,10-转轴,11-安装槽,12-导向槽,13-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15-重锤,16-缆绳,17-限位滚轮,18-限位槽,19-限位开关,20-U形叉,21-轿厢,601-第一电动推杆,602-第二电动推杆。
本申请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到图7,本实施方式作为本申请一可选的实施方式,其公开了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包括第一厅门1和第二厅门2,所述第一厅门1设置于所述第二厅门2的正上方,从而通过所述第一厅门1与所述第二厅门2的配合实现对电梯井出入口的封闭;
所述电梯门系统还包括第一升降组件3和第二升降组件4,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4结构相同,均包括安装架7和升降滑轮9组件,所述安装架7呈U形结构,其两侧板均设置有导向槽12,两所述导向槽12相互对称,所述升降滑轮9组件包括升降架8和滑轮9,所述升降架8上还设置有转轴10,所述滑轮9与所述转轴10转动相连;所述升降架8的两侧分别插入到两所述导向槽12内;同时在所述滑轮9上还设置有安装槽11
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4设置于所述第一厅门1的一侧,同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4位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正下方;在所述第一厅门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连杆13,所述第二厅门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连杆14,所述第一连杆13上连接有调节钢缆5,所述调节钢缆5卡入到所述滑轮9的安装槽11内,并绕过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4与所述第二连杆14相连;
采用上述结构的升降组件一方面能够简化整套装置的结构,另一方面在实现升降的同时保证了滑轮9的的独立性,即确保滑轮9的转动不受影响,进而通过滑轮9的转动降低调节钢缆5运动过程中的磨损和运动阻力,不但有利于提高调节钢缆5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提高整套装置工作的流程度,避免设备卡死;
同时上述结构还能够保证所述滑轮9的旋转轴10与电梯井侧壁垂直,即滑轮9与电梯井侧壁平行,不但能够降低滑轮9伸入到电梯井内的体积;同时调节钢缆5也不需要沿电梯井的宽度方向延伸,保证整套装置的贴壁安装,从而降低设备过多占用电梯井。
所述电梯门系统还包括伸缩驱动组件6,所述伸缩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电动推杆601和第二电动推杆602,在轿厢21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推杆支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601安装于轿厢21顶部的推杆支架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02安装于轿厢21底部的推杆支架上,同时在两所述推杆之间上均设置有限位开关19,两所述限位开关19分别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动推杆601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02的伸缩量,从而提高控制精度;
所述第一电动推杆601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02的伸缩杆上均设置有U形叉20;
采用电动推杆不能最大限度的简化了伸缩驱动组件6,同时简化了整套装置的控制程序,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且采用U形叉20与安装架7的配合实现驱动,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安装架7受力的均衡性,避免单侧驱动稻城安装架7倾斜,提高整套装置运行的平稳性;
所述电梯门系统还包括重力闭门组件,所述重力闭门组件包括重锤15、缆绳16和限位滚轮17,所述限位滚轮17上设置有限位槽18,所述限位滚轮17与所述第一连杆13转动相连,所述重锤15与所述缆绳16相连,且所述重锤15处于自由状态;所述缆绳16的卡入到所述限位槽18内,缆绳16绕过所述限位滚轮17与所述第二连杆14相连;在所述第二连杆14上可以设置限位卡,所述缆绳16穿过限位卡后与重锤15相连。
通过缆绳16的缠绕连接能够将重锤15的重力转换为对第一连杆13的压力和对第二连杆14的拉力,从而保证所述第一厅门1与所述第二厅门2始终具有相互靠拢的运动趋势,进而确保无约束状态下,所述第一厅门1与所述第二厅门2能够稳定闭合,另一方面上述结构的重力闭门组件结构简单,能够最大限度的简化整套装置的结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整套系统的成本;
同时通过限位滚轮17能够降低缆绳16与第一连杆13的摩擦和磨损,延长缆绳16使用寿命的同时保证重锤15的重力能够更多的转换为压力和拉力,提高重锤15的调节效果;同时限位槽18还能够限定所述缆绳16的活动范围,避免运动过程中重锤15发生宽幅摆动,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应的,本申请还公开了上述无动力电梯门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判断轿厢的运行状态,如果轿厢处于正常的上升或下降运行状态,则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收回,避免发生误操作;
若轿厢上行,且在进入层站的减速运行中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伸出,同时保持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回收状态,通过相应的限位开关检测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位置状态;
在轿厢减速上升的过程中,第一电动推杆上的U形叉将逐步与第一升降组件的安装架两侧的底部接触,从而驱动所述安装架上行,进而通过滑轮和调节钢缆带动所述第一厅门上行,同时拉动所述第二厅门下行,所述升降架运行至导向槽顶部时,电梯门完全展开,电梯停止运行;
若轿厢下行,且在进入层站的减速运行中时,控制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伸出,同时保持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回收状态,通过相应的限位开关检测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位置状态;同时拉动所述重锤上升。
轿厢减速上升的过程中,第二电动推杆上的U形叉将逐步与第二升降组件的安装架两侧的顶面接触,从而驱动所述安装架下降,进而通过滑轮和调节钢缆带动所述第二厅门下行,同时拉动所述第一厅门下行,所述升降架运行至导向槽底部时,电梯门完全展开,电梯停止运行;同时拉动所述重锤上升。
同时在所述电梯门开启过程中,如果限位开关检测到第一电动推杆或所述第二电动推杆未伸出到指定位置,则控制系统根据所述限位开关的反馈信号判定第一电动推杆或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伸出不到位,此时通过电梯位置及速度检测模块反馈的电梯位置及速度计算出电梯运行至撑杆的剩余运行时间,根据当前的运行曲线,判断剩余时间是否可以重新尝试伸出推杆,若剩余时间无法尝试伸出推杆,控制模块自动调整曲线,降低电梯当前运行速度,直至计算的剩余时间可以尝试伸出推杆后,尝试重新伸出推杆操作,若通过降低当前运行速度仍无法满足重新尝试伸出推杆操作,则控制系统停止电梯运行后重新尝试伸出推杆;
通过上述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电梯门控制的精度,保证电梯门的及时开启。
当电梯重新运行时,将伸出的第一电动推杆或第二电动推杆收回即可;
在所述第一电动推杆或第二电动推杆收回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均处于无约束的自由状态,此时重锤的重力将通过缆绳分别转换为对所述第一厅门的下压力和对所述第二厅门的上拉力,重锤下落的过程中,将拉动所述第一厅门与所述第二厅门相互靠拢,从而实现电梯门的闭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电梯门的开启采用轿厢的上行或下降作为动力源,而电梯门的闭合则通过重力闭合组件的重力作为动力源,因此整套装置无需再额外设置动力源,极大的简化了整套电梯门系统的结构,缩小了电梯门系统的体积,从而满足家用电梯电梯井道空间较小的安装需求,有利于扩大轿厢容量;
其次,本申请通过轿厢和重力闭合组件的重力实现了电梯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在需要人工开启电梯门,因此电梯的使用更加方便,同时消除了人工开关电梯门的安全隐患。
最后,由于本申请所述电梯门系统不需要额外设置动力装置,因此其还能够在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设备的成本。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厅门(1)、第二厅门(2)、第一升降组件(3)和第二升降组件(4),所述第一厅门(1)下侧设置有第二厅门(2);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下侧还设置有第二升降组件(4);
调节钢缆(5),所述调节钢缆(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厅门(1)相连,所述调节钢缆(5)另一端绕过第一升降组件(3)和第二升降组件(4)与所述第二厅门(2)相连;
伸缩驱动组件(6),所述伸缩驱动组件(6)设置于轿厢上,随轿厢升降的过程中,所述伸缩驱动组件(6)驱动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上升或所述第二升降组件(4)下降,控制所述第一厅门(1)与所述第二厅门(2)分离;
所述伸缩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电动推杆(601)和第二电动推杆(60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601)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02)分别设置于轿厢的顶部和底部;
重力闭门组件,所述重力闭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厅门(1)和所述第二厅门(2)相连,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厅门(1)与所述第二厅门(2)闭合;
所述第一厅门(1)上设置有第一连杆(13),所述第二厅门(2)上设置有第二连杆(14),所述调节钢缆(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13)和所述第二连杆(14)相连;
重力闭门组件包括重锤(15)和缆绳(16),所述缆绳(16)的一端与所述重锤(15)相连,其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一连杆(13)与所述第二连杆(1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升降组件(3)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4)均包括安装架(7)和升降滑轮组件,所述升降滑轮组件与所述安装架(7)滑动相连,所述调节钢缆(5)绕过两所述升降滑轮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厅门(1)和第二厅门(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升降滑轮组件包括升降架(8)和滑轮(9),所述升降架(8)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轮(9)相连的转轴(10);所述滑轮(9)上设置有与所述调节钢缆(5)适配的安装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安装架(7)呈U形结构,所述安装架(7)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槽(12),所述升降架(8)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两所述导向槽(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重力闭门组件还包括限位滚轮(17),所述限位滚轮(17)与所述第一连杆(13)转动相连,所述限位滚轮(17)上设置有与所述缆绳(16)适配的限位槽(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驱动组件(6)还包括用于分别检测所述第一电动推杆(601)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02)伸缩量的限位开关(19)。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电动推杆(601)与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02)上均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8)的U形叉(20)。
CN202310475324.XA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63955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5324.XA CN116395538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75324.XA CN116395538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5538A CN116395538A (zh) 2023-07-07
CN116395538B true CN116395538B (zh) 2023-12-19

Family

ID=8701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75324.XA Active CN116395538B (zh) 2023-04-27 2023-04-27 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95538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9680A (ja) * 2000-07-12 2002-01-29 Kuma Lift Kk ダムウェーター
JP2016013904A (ja) * 2014-07-02 2016-01-28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エレベータ
CN207811021U (zh) * 2017-12-30 2018-09-04 唐山鑫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货运电梯安全门
CN109809282A (zh) * 2019-03-19 2019-05-2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带有随动式开关门的提升机
CN109941871A (zh) * 2019-03-05 2019-06-28 福建省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升降机的厅门开关控制装置
CN111675070A (zh) * 2020-06-17 2020-09-18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开闭式楼层防护门及其工作方法
CN218491229U (zh) * 2022-08-10 2023-02-17 苏州鸿安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门开闭机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29680A (ja) * 2000-07-12 2002-01-29 Kuma Lift Kk ダムウェーター
JP2016013904A (ja) * 2014-07-02 2016-01-28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エレベータ
CN207811021U (zh) * 2017-12-30 2018-09-04 唐山鑫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自动开关的货运电梯安全门
CN109941871A (zh) * 2019-03-05 2019-06-28 福建省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升降机的厅门开关控制装置
CN109809282A (zh) * 2019-03-19 2019-05-28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带有随动式开关门的提升机
CN111675070A (zh) * 2020-06-17 2020-09-18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开闭式楼层防护门及其工作方法
CN218491229U (zh) * 2022-08-10 2023-02-17 苏州鸿安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门开闭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95538A (zh) 2023-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1042B2 (en) Elevator provided with a safety device arrangement
US6223860B1 (en) Control device for elevator
CN116395538B (zh) 一种无动力电梯门系统及控制方法
JP201100621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客救出装置
JP6813041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CN109019241B (zh) 电梯装置、电梯保护的触发方法
CN21274029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电梯紧急防坠安全装置
JP2011111283A (ja) エレベータの閉じ込め救出方法
CN211034791U (zh) 一种电梯应急救援装置
CN210594792U (zh) 夹轨式无机房电梯救援装置
JP270794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張力平衡装置
JP2013129493A (ja) エレベータの移動ケーブル装置
CN114408710A (zh) 一种曳引式铝型材电梯
CN210176245U (zh) 一种用于智慧楼宇的电梯逃生装置
CN216190175U (zh) 一种用于安全钳下置电梯的联动装置
CN217867588U (zh) 井道爬升驱动轨道式升降装置
CN217676213U (zh)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
CN115385203B (zh) 一种电梯救援装置、电梯救援系统及电梯系统
CN217999516U (zh) 钻机用提升系统
JPH1179574A (ja) エレベータの給電システム
CN114590672B (zh) 一种用于救援的电梯及其控制方法
CN214740693U (zh) 一种手动控制的车窗升降装置
CN220131646U (zh) 一种用于电梯轿厢坠落的减速机构
CN220317283U (zh) 货叉机构及龙门移动叉车
CN214740713U (zh) 一种电动控制的车窗升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