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68690A - 天线的馈电结构、天线及通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天线的馈电结构、天线及通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68690A
CN116368690A CN202080106453.6A CN202080106453A CN116368690A CN 116368690 A CN116368690 A CN 116368690A CN 202080106453 A CN202080106453 A CN 202080106453A CN 116368690 A CN116368690 A CN 116368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elastic bending
signal line
bending portio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64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俊锋
金莉
张李弯
王双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68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68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00Coupling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5/12Coupling devices having more than two 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8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rectilinear path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的馈电结构、天线和通讯设备,馈电结构包括具有第一信号线的第一腔体和具有第二信号线的第二腔体,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位于第一主体部一端的第一弹性折弯部,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一弹性弯折部能够向第一主体部的延伸方向变形;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具有第一开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第一开孔互相连通,第一弹性弯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弹性弯折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孔与第二信号线连接。本申请的馈电结构的第一弹性折弯部在压缩状态下伸入第一腔体中,便于安装且可节约馈电结构的空间和减轻重量。

Description

天线的馈电结构、天线及通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的馈电结构、天线及通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整个通信系统架构提出更加苛刻的技术要求,通信系统要求既要实现高效、快速、大容量通信,又要做到高度集成化、小型化、轻量化。天线在通信系统上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基站天线内部馈电网络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对其内部各模块之间电连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些场景下,需要实现不同平面内或者不同腔体内模块之间的电连接,目前业内普遍存在的信号转接方案包括:将有两个或三个腔体横向放置,每个腔体内分别放置射频传输线,在不同腔体内射频传输线处于同一平面,通常用一个跳片或者一个横向的带线把不同腔体内的射频传输线电连接在一起,这种信号转接方案不适用于垂直面上的电连接,且腔体需要设置的较大,不利于天线小型化和轻量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节约空间和减轻质量的天线的馈电结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的馈电结构,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的第一弹性折弯部,所述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能够向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延伸方向变形;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具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
其中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用于传输信号。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是指第一弹性弯折部相较于第一主体部朝向一侧弯折,在本实施中,第一弹性弯折部相较于第一主体部朝向第二腔体弯折。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主体部的延伸方向垂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主体部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在60°至90°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主体部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在30°至60°之间。第一弹性弯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使得将第一信号线从第一腔体的一端放入第一腔体内时需要将第一弹性弯折部向第一主体部的延伸方向变形,也就是说第一弹性弯折部是在压缩状态下被挤压在第一腔体中,然后向第一腔体持续推进,直到第一弹性弯折部达到第一开孔的位置,第一弹性弯折部恢复原形,此时已经没有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弯折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孔进而第二腔体中。在本申请中,第一弹性弯折部在第二 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可设置的较小,进而可节约空间和降低重量。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的馈电结构一方面通过在第一信号线的一端设置可形变的第一弹性折弯部,其在压缩状态下伸入第一腔体中时,可使得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设置的较小,进而可节约馈电结构的空间和减轻重量;另一方面,当第一弹性弯折部被推入第一开孔处时,恢复形变的第一弹性弯折部在被推至第一开孔的位置时会被推入第一开孔中,便于第一弹性弯折部与第二信号线安装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一体成型。第一弹性折弯部可通过第一开孔伸入第二腔体中与第二信号线连接,只需要将第一弹性弯折部远离第一主体部的一端与第二信号线焊接,也就是说焊接点为一个,提升信号传输特性和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子部和第二弯折子部,所述第一弯折子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所述第一弯折子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弯折子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其中第二弯折子件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弯折子部的延伸方向可呈任意角度以适配第二腔体中不同形状的第二信号线或者不同位置腔体中的信号线,或者适配第二信号线的不同位置部分或者不同平面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弯折子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是指第二信号线的整体延伸方向。其中,可提高第二弯折子部与第二信号线的接触面积,提高信号传输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线和第二弯折子部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弯折子部的面积可设置的较大,以提高连接接触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号线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第一信号线连接,第二弯折子部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第二弯折子部的延伸方向可不与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但与连接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以提高信号连接位置的接触面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的连接孔,所述第二信号线上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穿过所述连接孔中。其中,连接孔设置在第二弯折子件上,凸部和连接孔可用于在焊接第二弯折子部和第二信号线时,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第二弯折子部和第二信号线晃动而不利于焊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端的第二弹性弯折部,所述第二主体部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能够向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延伸方向变形,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互相连接。其中,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通过其各自的弹性弯折部连接以实现信号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平行,或者说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两者可叠加在一起,然后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可具有 夹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其中,第二信号线可全部位于第二腔体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在第二腔体的侧壁上开第一连接槽,通过该第一连接槽将第一弹性弯折部和第二弹性弯折部焊接在第二腔体内,其中开槽的侧壁与第一开孔所在的侧壁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其中,第二弹性弯折部远离第二主体部的一端位于第一腔体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在第一腔体的侧壁上开第二连接槽,通过该第二连接槽将第一弹性弯折部和第二弹性弯折部焊接在第一腔体内。其中第二连接槽与第一开孔所在的侧壁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开孔内。其中,第一开孔开设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共用的侧壁上或者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相邻的侧壁中。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共用的侧壁为公共侧壁,公共侧壁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公共侧壁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一开孔的长度与公共侧壁的厚度相同,其中第一开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相同,可通过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用的公共侧壁上开设第三连接槽,通过该第三连接槽将第一弹性弯折部和第二弹性弯折部焊接在第一开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馈电结构还包括第三腔体和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之间具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孔互相连通,所述第一信号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的第三弹性弯折部,所述第三弹性弯折部在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三弹性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馈电结构还包括第三腔体和第三信号线,第三信号线位于第三腔体内,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并列设置在第一腔体的一侧,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具有第二开孔,第三信号线包括第三主体部和位于第三主体部一端的第四弹性弯折部,第四弹性弯折部远离第三主体部的一端穿过第二开孔与第一信号线连接。
在本申请中,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中还可以包括其他馈电结构中的功能单元,例如移相器、滤波单元、合路单元、功分单元或者辐射单元,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其中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可分别为馈电结构中本身用于收容移相器、滤波单元、合路单元、功分单元或者辐射单元的腔体,也就是馈电结构本身具有的腔体。本申请的馈电结构中第一信号线中的第一弹性弯折部可适用任何需要连接两个腔体中的信号线的结构,适用于任何位置变形的两个腔体之间或者形状变形的两个腔体之间,当信号线和弹性弯折部具有多个时,可适用于多个腔体中的信号线连接。
在本申请中第一弹性弯折部可以是由第一信号线的一端弯折后形成,也就是说形成第一信号线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并且可以传输射频信号。或者在第一主体部的一端与具 有形变能力的材料一体形成第一弹性弯折部,其中形成第一弹性弯折部的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变量还可以传输射频信号。同样的,第二弹性弯折部可以是由第二信号线的一端弯折后形成,形成第二信号线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并且可以传输射频信号。或者在第二主体部的一端与具有形变能力的材料一体形成第二弹性弯折部,其中形成第二弹性弯折部的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变量还可以传输射频信号。其中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可为金属带线或者PCB板,其中金属带线可为钣金带线。
其中第一开孔的位置可根据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实际需要连接的位置来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是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公共侧壁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一个开孔,第一弹性弯折部可穿过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对应的开孔。本申请中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可以为型材腔体或者塑料电镀腔体。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天线包括如上面任一项所述的馈电结构。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设备,通讯设备包括所述射频处理单元和如上所述的天线,所述射频处理单元电连接至所述天线中的馈电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馈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馈电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馈电结构中的第一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信号线未安装在第一腔体中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信号线未安装在第一腔体中时的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信号线被推入第一腔体中时的示意图;
图6b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在腔体内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连接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连接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连接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馈电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馈电结构的俯视图;
图13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在第二腔体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在第一腔体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在第一开孔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馈电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馈电结构的俯视图;
图18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馈电结构中的第一信号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的通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本文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结构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结构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天线1的馈电结构10,包括第一腔体100、第二腔体200、第一信号线300以及第二信号线400。第一信号线300位于第一腔体100内,第一信号线300包括第一主体部310和位于第一主体部310一端的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第一主体部310沿第一方向A延伸,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相交,第一弹性弯折部320能够向第一主体部310的延伸方向变形;第二信号线400位于第二腔体200内,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之间具有第一开孔110,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通过第一开孔110互相连通,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腔体10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第二方向B与第一方向A相交,第一弹性弯折部320远离第一主体部310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孔110与第二信号线400连接。
其中第一信号线300和第二信号线400用于传输信号。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相交,是指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相较于第一主体部310朝向一侧弯折,在本实施中,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相较于第一主体部310朝向第二腔体200弯折。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主体部310的延伸方向垂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主体部31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在60°至90°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主体部310的延伸方向的夹角在30°至60°之间。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腔体10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使得将第一信号线300从第一腔体100的一端放入第一腔体100内时需要将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向第一主体部310的延伸方向变形,也就是说第一弹性弯折部320是在压缩状态下被挤压在第一腔体100中,然后向第一腔体100持续推进,直到第一弹性弯折部320达到第一开孔110的位置,第一弹性弯折部320恢复原形,此时已经没有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性弯折部320远离第一主体部310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孔110进而第二腔体200中。其中,第一开孔110设置在第一腔体100沿第二方向B上的侧壁上,至少部分第一腔体100和至少部分第二腔体200在第二方向B上具有并列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沿第二方向B并列且相邻设置。在本申请中,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腔体10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一腔体10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可设置的较小,进而可节约空间和降低重量。
请参阅图4至图6b,其中图4是第一信号线300未装设在第一腔体100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均沿第一方向A延伸,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并列设置,第一弹性弯折部320沿第二方向B延伸,且在第二方向B的长度大于第一腔体10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第一腔体100包括沿第一方向A一端的第一开口102,第一开口102在第二方向B的长度小于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在第二方向B的长度,当第一弹性弯折部320没有弹性时或者说第一弹性弯折部320不能向第一主体部310的延伸方向变形时,第一弹性弯折部320是不能够被通过第一开口102而放入第一腔体100的。如图5所示,而在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具有弹性,其能够向第一主体部310的延伸线变形,在将第一信号线300放入第一腔体100时,将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向第一主体部310的延伸方向挤压,使得被压缩的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腔体10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此时可将第一弹性弯折部320推入第一腔体100中,随后第一主体部310被推入第一腔体100中;如图6a所示,当第一弹性弯折部320远离第一主体部310的一端达到第一开孔110的位置时,由于第一开孔110处是自由无障碍的空间,第一弹性弯折部320远离第一主体部310的远端伸入第一开孔110中,第一弹性弯折部320恢复原形,恢复后的第一弹性弯折部320没有被压缩,此时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腔体10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第一弹性弯折部320远离第一主体部310的一端通过第一开孔110伸入第二腔体200中(如图6b所示),在没有外力作用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的情况下,第一弹性弯折部320被限位在第一开孔110中,然后再将第一弹性弯折部320与第二信号线400连接,安装方便。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1的馈电结构10一方面通过在第一信号线300的一端设置可形变的第一弹性折弯部320,其在压缩状态下伸入第一腔体100中时,可使得第一腔体10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设置的较小,进而可节约馈电结构10的空间和减轻重量;另一方面,当第一弹性弯折部320被推入第一开孔110处时,恢复形变的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在被推至第一开孔110的位置时会被推入第一开孔110中,便于第一弹性弯折部320与第二信号线400安装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主体部310与第一弹性弯折部320一体成型。请参阅图7,现有的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的两个信号线301时通过信号连接件101电连接的,将信号连接件101的两端分别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的两个信号线301焊接,具有两个焊接点O1和O2,焊接点越多,信号传输特性越差,且信号线的结构强度越差。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折弯部320可通过第一开孔110伸入第二腔体200中与第二信号线400连接,只需要将第一弹性弯折部320远离第一主体部310的一端与第二信号线400焊接,也就是说焊接点为一个,提升信号传输特性和结构强度。
请再次参阅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包括第一弯折子部321和第二弯折子部322,第一弯折子部321位于第二弯折子部322与第一信号线300之间,第一弯折子部3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A相交,第二弯折子部322与第二信号线400电连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弯折子部321向第一主体部310的延伸方向变形。其中第二弯折子件32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弯折子部321的延伸方向可呈任意角度以适配第二腔体200中不同形状的第二信号线400或者不同位置腔体中的信号线,或者适配第二信号线400的不同位置部分或者不同平面部分,如图3、图8、图9和图10示出了四种 不同的实施方式。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弯折子部32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信号线400的延伸方向平行。其中第二信号线400的延伸方向是指第二信号线400的整体延伸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可提高第二弯折子部322与第二信号线400的接触面积,提高信号传输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线400和第二弯折子部322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A。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弯折子部322的面积可设置的较大,以提高连接接触面积。
请参阅图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号线400包括连接部402,连接部402用于与第一信号线300连接,第二弯折子部322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部402的延伸方向平行。在本实施方式,第二弯折子部322的延伸方向可不与第二信号线400的延伸方向平行,但与连接部402的延伸方向平行。以提高信号连接位置的接触面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弯折子部322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部402的延伸方向均为第四方向D,第四方向D与第一方向A具有夹角。
请再次参阅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弹性弯折部320上设有贯穿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的连接孔323。连接孔323有利于在焊接时固定第一信号线300和第二信号线400的相对位置,例如可通过固定件穿过连接孔323,使得第一信号线300和第二信号线400相贴近,焊接时可避免第一信号线300和第二信号线400晃动。
请参阅图11和图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号线400包括第二主体部410和位于第二主体部410一端的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第二主体部410沿第三方向C延伸,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三方向C相交,第二弹性弯折部420能够向第二主体部410的延伸方向变形,第一弹性弯折部320与第二弹性弯折部420通过第一开孔110互相连接。其中,第一信号线300和第二信号线400通过其各自的弹性弯折部连接以实现信号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三方向C与第一方向A平行,或者说第一信号线300和第二信号线400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的延伸方向平行,两者可叠加在一起,然后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方向C与第一方向A可具有夹角。
请参阅图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弹性弯折部420位于第二腔体200内,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和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的连接处位于第二腔体20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信号线400全部位于第二腔体20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在第二腔体200的侧壁上开第一连接槽201,通过该第一连接槽201将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和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焊接在第二腔体200内,其中开槽的侧壁与第一开孔110所在的侧壁不同。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槽201所在的侧壁与第一开孔110对应第二腔体200所在的侧壁邻接,通过第一连接槽201将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和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焊接在第二腔体200内。
请参阅图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弹性弯折部420远离第二主体部410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孔110,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和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的连接处位于第一腔体10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弯折部420远离第二主体部410的一端位于第一腔体10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在第一腔体100的侧壁上开第二连接槽103,通过该第二连接槽103将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和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焊接在第一腔体100内。其 中第二连接槽103与第一开孔110所在的侧壁不同。如图14所示,第二连接槽103所在的侧壁与第一开孔110对应第一腔体100所在的侧壁邻接,通过第二连接槽103将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和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焊接在第一腔体100内。
请参阅图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弹性弯折部420远离第二主体部410的一端穿过第一开孔110,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和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开孔110内。其中,第一开孔110开设在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之间共用的侧壁上或者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之间相邻的侧壁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之间共用的侧壁为公共侧壁403,公共侧壁403垂直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所在的平面,公共侧壁403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一开孔110的长度与公共侧壁403的厚度相同,其中第一开孔11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的延伸方向相同,可通过在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通用的公共侧壁403上开设第三连接槽404,通过该第三连接槽404将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和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焊接在第一开孔110内。
请参阅图16至图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馈电结构10还包括第三腔体500和第三信号线600,第三信号线600位于第三腔体500内,第三腔体500与第二腔体200并列设置在第一腔体100的一侧,第一腔体100和第三腔体500之间具有第二开孔120(如图17所示),第一腔体100和第三腔体500通过第二开孔120互相连通,第一信号线300还包括位于第一主体部310一端的第三弹性弯折部330,第三弹性弯折部33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大于第一腔体100在第二方向B上的长度,第三弹性弯折部330远离第一主体部310的一端穿过第二开孔120与第三信号线60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弹性弯折部330与第一弹性弯折部320位于第一主体部310的同一端(如图18所示)。也就是说第一信号线300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和第三弹性弯折部330同时连接第二信号线400和第三信号线600。
请参阅图17和图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弯折子部322上设有贯穿第二弯折子部322的连接孔323,第二信号线400上设有凸部401(如图17所示),凸部401穿过连接孔32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孔323设置在第二弯折子件322上(如图18所示),凸部401和连接孔323可用于在焊接第二弯折子部322和第二信号线400时,将两者固定在一起,以避免在焊接过程中第二弯折子部322和第二信号线400晃动而不利于焊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馈电结构10还包括第三腔体500和第三信号线600,第三信号线600位于第三腔体500内,第三腔体500与第二腔体200并列设置在第一腔体100的一侧,第一腔体100和第三腔体500之间具有第二开孔120,第三信号线600包括第三主体部和位于第三主体部一端的第四弹性弯折部,第四弹性弯折部远离第三主体部的一端穿过第二开孔120与第一信号线300连接。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信号线600通过第四弹性弯折部与第一信号线300连接,第二信号线400通过第一弹性弯折部320与第一信号线300连接。
在本申请中,第一腔体100、第二腔体200和第三腔体500中还可以包括其他馈电结构中的功能单元,例如移相器、滤波单元、合路单元、功分单元或者辐射单元,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其中第一腔体100、第二腔体200和第三腔体500可分别为馈电结构10中本身用于收容移相器、滤波单元、合路单元、功分单元或者辐射单元的腔体,也就是馈电结 构本身具有的腔体。本申请的馈电结构10中第一信号线300中的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可适用任何需要连接两个腔体中的信号线的结构,适用于任何位置变形的两个腔体之间或者形状变形的两个腔体之间,当信号线和弹性弯折部具有多个时,可适用于多个腔体中的信号线连接。
在本申请中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可以是由第一信号线300的一端弯折后形成,也就是说形成第一信号线300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并且可以传输射频信号。或者在第一主体部310的一端与具有形变能力的材料一体形成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其中形成第一弹性弯折部320的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变量还可以传输射频信号。同样的,第二弹性弯折部420可以是由第二信号线400的一端弯折后形成,形成第二信号线400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并且可以传输射频信号。或者在第二主体部410的一端与具有形变能力的材料一体形成第二弹性弯折部420,其中形成第二弹性弯折部420的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变量还可以传输射频信号。其中第一信号线300、第二信号线400和第三信号线600可为金属带线或者PCB板,其中金属带线可为钣金带线。
其中第一开孔110的位置可根据第一信号线300和第二信号线400实际需要连接的位置来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是设置在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公共侧壁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在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一个开孔,第一弹性弯折部320可穿过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对应的开孔。本申请中的第一腔体100、第二腔体200和第三腔体500可以为型材腔体或者塑料电镀腔体。
请参阅图19,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天线1,天线1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的馈电结构10。天线1还包括反射板20和天线罩30,馈电结构10位于反射板20和天线罩3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馈电结构10为天线1中馈电网络的一部分,其中馈电网络还包括移相功分单元和辐射单元等。反射板20用于反射信号,提高天线1发射或接收信号的灵敏度,把信号反射聚集在天线1的接收点上,不但大大增强了天线1的接收或发射能力,还起到阻挡或者屏蔽来自反射板20后背侧的其它电波对信号的干扰作用,反射板20的材质可为金属。天线罩30具有良好的电磁波穿透特性,能够经受外部恶劣环境保护天线1免受外部环境影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的其中一个侧壁用于作为反射板20,或者第一腔体100、第二腔体200和第三腔体500的其中一个侧壁用于作为反射板20。
请参阅图20,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通讯设备2,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方式中的天线1,天线1可为多个,多个天线1阵列分布,每个天线1中具有馈电网络,且每个天线1中的馈电网络可对应不同的频段,天线1中相同频段对应的辐射方向不同,其中馈电网络包括如上面实施方式中的馈电结构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设备2还包括:射频处理单元3和基带处理单元4。基带处理单元4通过射频处理单元3与天线1中的馈电结构10连接;天线1用于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传输给射频处理单元3,或者将射频处理单元3的发射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发送出去。射频处理单元3电连接至天线1中的馈电结构10。射频处理单元3用于对天线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选频、放大、下变频处理,并将其转换成中频信号或基带信号发送给基带处理单元4,或者,用于将基带处理单元4发送的基带信号或中频信号经过上变频、放 大,通过天线发送出去。基带处理单元4用于对射频处理单元3发送的中频信号或基带信号进行处理。
在一实施方式中,射频处理单元3与天线1一体设置,天线1被安装在抱杆5或者铁塔上,射频处理单元3与天线1一体设置,基带处理单元4位于天线1的远端,且与射频处理单元3通过电缆线6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射频处理单元3可与基带处理单元4同时位于天线2的远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 一种天线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一信号线以及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的第一弹性折弯部,所述第一主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能够向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延伸方向变形;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之间具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信号线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与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一体成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包括第一弯折子部和第二弯折子部,所述第一弯折子部位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与所述第一信号线之间,所述第一弯折子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弯折子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子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平行。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的连接孔,所述第二信号线上设有凸部,所述凸部穿过所述连接孔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位于所述第二主体部一端的第二弹性弯折部,所述第二主体部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能够向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延伸方向变形,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通过所述第一开孔互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弹性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弹性弯折部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开孔内。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馈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结构还包括第三腔体和第三信号线,所述第三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之间具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通过所述第二开孔互相连通,所述第一信号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主体部一端的第三弹性弯折部,所述第三弹性弯折部在第二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腔体在第二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三弹性弯折部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开孔与所述第三信号连接。
  11. 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馈电结构。
  12. 一种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设备包括射频处理单元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所述射频处理单元电连接至所述天线中的馈电结构。
CN202080106453.6A 2020-12-24 2020-12-24 天线的馈电结构、天线及通讯系统 Pending CN1163686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39035 WO2022133907A1 (zh) 2020-12-24 2020-12-24 天线的馈电结构、天线及通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68690A true CN116368690A (zh) 2023-06-30

Family

ID=82157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6453.6A Pending CN116368690A (zh) 2020-12-24 2020-12-24 天线的馈电结构、天线及通讯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52848A1 (zh)
EP (1) EP4246725A4 (zh)
CN (1) CN116368690A (zh)
WO (1) WO202213390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39259C2 (en) * 2015-09-15 2017-05-30 Cellmax Tech Ab Antenna feeding network
CN111403893B (zh) * 2017-09-19 2021-11-1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的馈电网络,基站天线及基站
CN113555677B (zh) * 2017-11-28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馈电系统、天线系统及基站
CN109904597B (zh) * 2017-12-11 2020-1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馈电设备、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11404697U (zh) * 2018-06-12 2020-09-01 株式会社Kmw 空腔滤波器和连接器
CN111384600A (zh) * 2018-12-29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馈电系统、阵列天线以及基站
CN111725592B (zh) * 2019-03-20 2022-10-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相器、天线及基站
US11296427B2 (en) * 2019-04-25 2022-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system hardware piece for terahertz (THZ)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52848A1 (en) 2023-11-02
EP4246725A9 (en) 2024-01-17
EP4246725A1 (en) 2023-09-20
EP4246725A4 (en) 2024-01-03
WO2022133907A1 (zh) 2022-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30666B2 (en) Multiband antenna
CN108376828A (zh) 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US7226293B2 (en) Built-in type antenna assembly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8417996B (zh) 天线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9616766B (zh) 天线系统及通讯终端
US20200052373A1 (en) Surface-mounted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01498596U (zh) 多频天线
CN216161931U (zh) 一种多频多波束龙伯球透镜天线
JP4007332B2 (ja) 統合アンテナ
CN116368690A (zh) 天线的馈电结构、天线及通讯系统
JP4795898B2 (ja) 水平偏波無指向性アンテナ
CN112448140B (zh) 天线模组及终端
CN114865321A (zh)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US8040283B2 (en) Dual band antenna
CN111641033A (zh) 一种双工高功率全向赋形天线
CN219513329U (zh) 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CN213124737U (zh) 对数周期天线
CN217036009U (zh)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CN217983658U (zh) 移动终端天线及移动终端
CN210628488U (zh) 单极子天线
CN216214085U (zh) 一种Sub-6G-LTCC移动终端射频天线
CN217387520U (zh) 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CN215816407U (zh) 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19513338U (zh) 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10326121U (zh) 一种小型化高增益多臂螺旋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