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3329U - 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3329U
CN219513329U CN202320620109.XU CN202320620109U CN219513329U CN 219513329 U CN219513329 U CN 219513329U CN 202320620109 U CN202320620109 U CN 202320620109U CN 219513329 U CN219513329 U CN 219513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arm
antenna
radiating arm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201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utel Intelligent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201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3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3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3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天线,包括介质板、馈线、金属片、第一辐射组件和第二辐射组件,介质板设置有与馈线连接的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金属片连接第三馈电部;第一辐射组件包括第一辐射臂、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第一辐射臂与第一馈电部连接,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均与第一辐射臂连接;第二辐射组件包括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第二辐射臂和第三辐射臂均与第二馈电部连接,第一枝节与第二辐射臂连接,第二枝节与第三辐射臂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辐射组件能辐射两个频段的电磁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天线一般都设置有多个不同的频段,以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不同频段的信号来传达信息,从而提高天线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施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的天线中,一条辐射臂只能辐射一个频段的信号,使得天线的辐射臂数量较多而导致天线的结构复杂,不利于天线的小型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线及无人机,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天线,包括介质板、馈线、金属片、第一辐射组件和第二辐射组件,所述介质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所述馈线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第一馈电部电连接,所述外导体与所述第二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电连接;所述金属片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馈电部;所述第一辐射组件包括第一辐射臂、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馈电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均与所述第一辐射臂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两侧,所述金属片、第二馈电部与第三馈电部之间的外导体和第一辐射组件共同用于辐射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二辐射组件包括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二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二辐射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枝节与所述第三辐射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辐射组件和第一辐射组件共同用于辐射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不同。
可选地,所述介质板还设置有金属化过孔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金属化过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馈电部电连接,所述金属化过孔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金属片包括金属本体和固定部,所述金属本体和固定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介质板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金属化过孔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介质板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固定部还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插接于所述定位孔。
可选地,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三辐射组件和第四辐射组件;所述第三辐射组件包括第四辐射臂和第五辐射臂,所述第四辐射臂和第五辐射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馈电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辐射臂和第五辐射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两侧;所述第四辐射组件包括第六辐射臂和第七辐射臂,所述第六辐射臂和第七辐射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六辐射臂和第七辐射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馈电部的两侧,所述第三辐射组件和第四辐射组件共同用于辐射第三频段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和第三频段均不同。
可选地,所述第三辐射组件还包括第一增宽部,所述第一增宽部与所述第四辐射臂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辐射组件还包括第二增宽部,所述第二增宽部与所述第五辐射臂的另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五辐射组件和第六辐射组件;所述第五辐射组件包括第八辐射臂和第九辐射臂,所述第八辐射臂和第九辐射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馈电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八辐射臂和第九辐射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两侧;所述第六辐射组件包括第十辐射臂和第十一辐射臂,所述第十辐射臂和第十一辐射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十辐射臂和第十一辐射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馈电部的两侧,所述第五辐射组件和第六辐射组件共同用于辐射第四频段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和第四频段均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六辐射组件还包括第三增宽部,所述第三增宽部与所述第十辐射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六辐射组件还包括第四增宽部,所述第四增宽部与所述第十一辐射臂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机臂、脚架、驱动组件和上述的天线,所述机臂的一端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臂的另一端,所述脚架连接于所述机臂,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脚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介质板设置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将金属片电连接于第三馈电部,将馈线中的内导体与第一馈电部电连接,馈线中的外导体与第二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电连接,并且第一辐射组件包括第一辐射臂、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第一辐射臂与第一馈电部连接,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均与第一辐射臂连接,第二辐射组件包括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二辐射臂和第三辐射臂均与第二馈电部电连接,第一枝节与第二辐射臂连接,第二枝节与第三辐射臂连接,其中,金属片、第二馈电部与第三馈电部之间的外导体和第一辐射组件共同用于辐射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第一辐射组件还与第二辐射组件共同辐射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从而可以减少辐射臂数量,简化所述天线的结构,进而缩小天线的尺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辐射臂呈矩形波的形状延伸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s(scatter,散射)参数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一频段的方向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二频段的方向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三频段的方向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第四频段的方向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天线100包括:介质板1、馈线2、金属片3、第一辐射组件4、第二辐射组件5、第三辐射组件6、第四辐射组件7、第五辐射组件8和第六辐射组件9。所述馈线2、金属片3、第一辐射组件4、第二辐射组件5、第三辐射组件6、第四辐射组件7、第五辐射组件8和第六辐射组件9均安装于所述介质板1,并且所述馈线2还分别与所述金属片3、第一辐射组件4、第二辐射组件5、第三辐射组件6、第四辐射组件7、第五辐射组件8和第六辐射组件9连接。所述金属片3、馈线2和第一辐射组件4共同用于辐射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一辐射组件4还和所述第二辐射组件5共同用于辐射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三辐射组件6和第四辐射组件7共同用于辐射第三频段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五辐射组件8和第六辐射组件9共同用于辐射第四频段的电磁信号,并且所述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和第四频段均不相同。
所述介质板1设置有第一表面11、第二表面12、第一馈电部13、第二馈电部14、第三馈电部15、金属化过孔16和定位孔17。所述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相对,所述第一馈电部13、第二馈电部14和第三馈电部15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11,所述金属化过孔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馈电部15电连接,所述金属化过孔16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表面12,所述定位孔17将所述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连通。
所述馈线2包括内导体21和外导体22,其中所述外导体22位于所述内导体21的外侧,并且所述内导体21和外导体22之间绝缘。所述内导体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馈电部13电连接,所述外导体22分别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4和第三馈电部15电连接。
所述金属片3包括金属本体31和固定部32。所述金属本体31和固定部32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32固定于所述介质板1的第二表面12,并且所述固定部32与所述金属化过孔16的另一端连接,从而使得所述金属片3与所述第三馈电部15电连接。所述金属本体31设置有避让槽311,所述介质板1穿过所述避让槽311,以使得所述金属本体31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一侧,所述金属本体31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一侧。
所述介质板1的第二表面12还设置有金属层18,所述金属层18与所述金属化过孔16的另一端电连接,从而实现所述金属层18和第三馈电部15之间的电连接,所述固定部32与所述金属层18相固定。相对于将所述固定部32直接与金属化过孔16的另一端连接的方式,通过设置金属层18,可以增加固定部32与金属层18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所述固定部32与所述第三馈电部15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化过孔16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金属化过孔16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馈电部15电连接,所述多个金属化过孔16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金属层18电连接。通过设置多个金属化过孔16,可以保证所述金属层18和第三馈电部15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保证所述固定部32与所述第三馈电部15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部32设置有定位凸起321和焊锡通孔322。所述定位凸起321插接于所述定位孔17,实现对所述金属片3的定位,以便于将所述固定部32焊接固定,同时增加了所述固定部32与介质板1之间的结构的可靠性,使得金属片3不易脱落。所述焊接通孔位于所述固定部32的中间位置,以便于在将固定部32与金属层18之间焊接固定时,焊锡可以从所述焊锡通孔322渗透至所述固定部32和金属层18之间,从而使得焊接更加牢固,降低所述金属片3脱落的风险。
所述第一辐射组件4包括第一辐射臂41、第一延伸臂42和第二延伸臂43。所述第一辐射臂4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馈电部13电连接,所述第一辐射臂41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第二馈电部1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臂42和第二延伸臂43均与所述第一辐射臂41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延伸臂42和第二延伸臂4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辐射臂41的两侧。所述第一辐射臂41、第一延伸臂42和第二延伸臂43共同组成的第一辐射组件4与所述金属片3以及所述第二馈电部14和第三馈电部15之间的外导体22共同用于辐射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频段大于或者等于0.82GHz并且小于或者等于0.89GHz。
值得说明的是,沿所述馈线2的方向,所述第二馈电部14与所述金属片3的固定部32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1/8并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3/4。具体地,以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的中间频率0.855GHz计算,所述第一辐射臂41和第一延伸臂42的长度之和大于或者等于43.86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263.16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臂42和第二延伸臂43的形状均呈L型,并且所述第一延伸臂42和第二延伸臂43相对于所述第一辐射臂41对称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辐射臂41和第一延伸臂42的长度之和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1/8并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3/4。具体地,以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的中间频率0.855GHz计算,所述第一辐射臂41和第一延伸臂42的长度之和大于或者等于43.86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263.16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延伸臂42和第二延伸臂43也可以弯折延伸,并且所述第一延伸臂42和第二延伸臂43相对于所述第一辐射臂41对称设置。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二辐射组件5包括第二辐射臂51、第三辐射臂52、第一枝节53和第二枝节54。所述第二辐射臂5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4电连接,所述第三辐射臂5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4电连接,并且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表面11的方向上的投影,所述第二辐射臂51和第三辐射臂52分别位于所述馈线2的两侧。所述第一枝节53与所述第二辐射臂5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枝节54与所述第三辐射臂5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辐射臂51、第三辐射臂52、第一枝节53和第二枝节54共同组成的第二辐射组件5与所述第一辐射组件4共同用于辐射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其中所述第二频段大于或者等于1.42GHz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46GHz。通过设置第一枝节53和第二枝节54,可以改善所述天线100在所述第二频段的全向性,使得所述天线100在各个方向上对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并且所述第一辐射组件4既可以用于辐射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又可以辐射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从而可以大大简化所述天线100的内部结构,有利于天线100的小型化发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枝节53和第二枝节54的形状均呈T型,并且所述第一枝节53位于所述第二辐射臂51远离所述第三辐射臂52的一侧,所述第二枝节54位于所述第三辐射臂52远离所述第二辐射臂51的一侧。
值得说明的是,请参阅图2,L6为所述第一枝节53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4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距离,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辐射臂51平行,并且L6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1/8并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3/4,具体地,以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的中间频率1.44GHz计算,L6大于或者等于26.04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56.25毫米。L7为所述第二枝节54与所述第二馈电点14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并且L7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1/8并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3/4。具体地,以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的中间频率1.44GHz计算,L7大于或者等于26.04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56.25毫米。同时,所述第一辐射臂41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1/8并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3/4。具体地,以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的中间频率1.44GHz计算,所述第一辐射臂41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26.04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156.25毫米。
对于上述的第三辐射组件6,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三辐射组件6包括第四辐射臂61和第五辐射臂62。所述第四辐射臂61和第五辐射臂6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馈电部13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辐射臂61和第五辐射臂6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辐射臂41的两侧。
所述第四辐射组件7包括第六辐射臂71和第七辐射臂72,所述第六辐射臂71和第七辐射臂7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4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六辐射臂71和第七辐射臂7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馈电部14的两侧。所述第四辐射臂61、第五辐射臂62、第六辐射臂71和第七辐射臂72共同用于辐射第三频段的电磁信号,其中所述第三频段大于或者等于2.38GHz并且小于或者等于2.51GHz。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辐射组件6还包括第一增宽部63和第二增宽部64。所述第一增宽部63与所述第四辐射臂6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增宽部64与所述第五辐射臂62的另一端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增宽部63和第二增宽部64,可以提高所述天线100在所述第三频段的全向性,使得所述天线100在各个方向上对所述第三频段的电磁信号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四辐射臂61、第五辐射臂62、第六辐射臂71和第七辐射臂72均呈直线延伸,并且所述第四辐射臂61、第五辐射臂62、第六辐射臂71和第七辐射臂72的长度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1/8并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3/4。具体地,以所述第三频段的电磁信号的中间频率2.445GHz计算,所述第四辐射臂61、第五辐射臂62、第六辐射臂71和第七辐射臂72的长度均大于或者等于15.38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92.02毫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四辐射臂61、第五辐射臂62、第六辐射臂71和第七辐射臂72的形状也可以呈矩形波的形状延伸。
请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五辐射组件8包括第八辐射臂81和第九辐射臂82。所述第八辐射臂81和第九辐射臂8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馈电部13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八辐射臂81和第九辐射臂8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辐射臂41的两侧。具体地,所述第八辐射臂81位于所述第四辐射臂61远离所述第五辐射臂62的一侧,所述第九辐射臂82位于所述第五辐射臂62远离所述第四辐射臂61的一侧。
所述第六辐射组件9包括第十辐射臂91和第十一辐射臂92。所述第十辐射臂91和第十一辐射臂92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4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十辐射臂91和第十一辐射臂9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馈电部14的两侧。具体地,所述第十辐射臂91位于所述第六辐射臂71远离所述第七辐射臂72的一侧,所述第十一辐射臂92位于所述第七辐射臂72远离所述第六辐射臂71的一侧。所述第八辐射臂81、第九辐射臂82、第十辐射臂91和第十一辐射臂92共同用于辐射第四频段的电磁信号,其中,所述第四频段大于或者等于5.37GHz并且小于或者等于6GHz。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六辐射组件9还包括第三增宽部93和第四增宽部94。所述第三增宽部93与所述第十辐射臂9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增宽部94与所述第十一辐射臂92的另一端连接。通过设置第三增宽部93和第四增宽部94,可以提高所述天线100在所述第四频段的全向性,使得所述天线100在各个方向上对所述第四频段的电磁信号具有良好的辐射性能。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八辐射臂81、第九辐射臂82、第十辐射臂91和第十一辐射臂92的长度均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频段的电磁信号波长的1/8并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频段的电磁信号的波长的3/4。具体地,以所述第四频段的电磁信号的中间频率5.685GHz计算,所述第八辐射臂81、第九辐射臂82、第十辐射臂91和第十一辐射臂92的长度均大于或者等于6.60毫米并且小于或者等于39.58毫米。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如下进行实验证明:
1)针对第一频段,所述天线100通过将所述第一辐射组件4与所述第一馈电部13电连接,将所述金属片3与所述第三馈电部15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13与所述馈线2的内导体21连接,所述第三馈电部15与所述馈线2的外导体22连接,使得所述天线100可以辐射所述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从图6可知,所述天线100对0.82GHz至0.89GHz频段的电磁信号具有良好的辐射效果,并结合图7可知,在H平面上,所述天线100对电磁信号的辐射具有良好的全向性,值得说明的是,图7至图10中的H-plane表示天线100在H平面上的方向性,E-plane表示天线100在E平面上的方向性,所述H平面垂直于所述馈线2,所述E平面与所述第一表面11平行,gain则表示所述天线的增益。
2)针对第二频段,所述天线100通过将所述第一辐射组件4与所述第一馈电部13电连接,将所述第二辐射组件5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4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13与所述馈线2的内导体21连接,所述第二馈电部14与所述馈线2的外导体22连接,使得所述天线100可以辐射所述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从图6可知,所述天线100对1.42GHz至1.46GHz频段的电磁信号具有良好的辐射效果,并结合图8可知,在H平面上,所述天线100对电磁信号的辐射具有良好的全向性。
3)针对第三频段,所述天线100通过将所述第三辐射组件6与所述第一馈电部13电连接,将所述第四辐射组件7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4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13与所述馈线2的内导体21连接,所述第二馈电部14与所述馈线2的外导体22连接,使得所述天线100可以辐射所述第三频段的电磁信号。从图6可知,所述天线100对2.38GHz至2.51GHz频段的电磁信号具有良好的辐射效果,并结合图9可知,在H平面上,所述天线100对电磁信号的辐射具有良好的全向性。
4)针对第四频段,所述天线100通过将所述第五辐射组件8与所述第一馈电部13电连接,将所述第六辐射组件9与所述第二馈电部14电连接,所述第一馈电部13与所述馈线2的内导体21连接,所述第二馈电部14与所述馈线2的外导体22连接,使得所述天线100可以辐射所述第四频段的电磁信号。从图6可知,所述天线100对5.37GHz至6GHz频段的电磁信号具有良好的辐射效果,并结合图10可知,在H平面上,所述天线100对电磁信号的辐射具有良好的全向性,图10中的实线表示所述天线在H面上的方向性,虚线表示所述天线在E面上的方向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介质板1设置第一馈电部13、第二馈电部14和第三馈电部15,将金属片3电连接于第三馈电部15,将馈线2中的内导体21与第一馈电部13电连接,馈线2中的外导体22与第二馈电部14和第三馈电部15电连接,并且第一辐射组件4包括第一辐射臂41、第一延伸臂42和第二延伸臂43,第一辐射臂41与第一馈电部13连接,第一延伸臂42和第二延伸臂43均与第一辐射臂41连接,第二辐射组件5包括第二辐射臂51、第三辐射臂52、第一枝节53和第二枝节54,所述第二辐射臂51和第三辐射臂52均与第二馈电部14电连接,第一枝节53与第二辐射臂51连接,第二枝节54与第三辐射臂52连接,其中,金属片3、第二馈电部14与第三馈电部15之间的外导体22和第一辐射组件4共同用于辐射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第一辐射组件4还与第二辐射组件5共同辐射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从而可以简化天线100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无人机1000实施例,请参阅图11和图12,所述无人机包括机身200、机臂300、脚架400、驱动组件500和上述的天线100。所述机臂300的一端与所述机身200连接,所述驱动组件500设置于所述机臂300的另一端,所述驱动组件500用于驱动所述无人机1000运动,所述脚架400连接于所述机臂300的另一端,所述天线100设置于所述脚架400内,从而可以使得所述天线100可以远离所述机身200内部的电子元件,有利于减少天线100与机身200内部的电子元件之间的干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板,其第一表面设置有第一馈电部、第二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
馈线,包括内导体和外导体,所述内导体与所述第一馈电部电连接,所述外导体与所述第二馈电部和第三馈电部电连接;
金属片,电连接于所述第三馈电部;
第一辐射组件,包括第一辐射臂、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馈电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均与所述第一辐射臂的另一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延伸臂和第二延伸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两侧,所述金属片、第二馈电部与第三馈电部之间的外导体和第一辐射组件共同用于辐射第一频段的电磁信号;
第二辐射组件,包括第二辐射臂、第三辐射臂、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二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二辐射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辐射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枝节与所述第三辐射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辐射组件和第一辐射组件共同用于辐射第二频段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一频段和第二频段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板还设置有金属化过孔以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金属化过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馈电部电连接,所述金属化过孔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表面;
所述金属片包括金属本体和固定部,所述金属本体和固定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介质板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金属化过孔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板还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固定部还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插接于所述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三辐射组件和第四辐射组件;
所述第三辐射组件包括第四辐射臂和第五辐射臂,所述第四辐射臂和第五辐射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馈电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四辐射臂和第五辐射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两侧;
所述第四辐射组件包括第六辐射臂和第七辐射臂,所述第六辐射臂和第七辐射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六辐射臂和第七辐射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馈电部的两侧,所述第三辐射组件和第四辐射组件共同用于辐射第三频段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一频段、第二频段和第三频段均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辐射组件还包括第一增宽部,所述第一增宽部与所述第四辐射臂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辐射组件还包括第二增宽部,所述第二增宽部与所述第五辐射臂的另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天线还包括第五辐射组件和第六辐射组件;
所述第五辐射组件包括第八辐射臂和第九辐射臂,所述第八辐射臂和第九辐射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馈电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八辐射臂和第九辐射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辐射臂的两侧;
所述第六辐射组件包括第十辐射臂和第十一辐射臂,所述第十辐射臂和第十一辐射臂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馈电部电连接,并且所述第十辐射臂和第十一辐射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馈电部的两侧,所述第五辐射组件和第六辐射组件共同用于辐射第四频段的电磁信号,所述第一频段、第二频段、第三频段和第四频段均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辐射组件还包括第三增宽部,所述第三增宽部与所述第十辐射臂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六辐射组件还包括第四增宽部,所述第四增宽部与所述第十一辐射臂连接。
10.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机臂、脚架、驱动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所述机臂的一端与所述机身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臂的另一端,所述脚架连接于所述机臂,所述天线设置于所述脚架。
CN202320620109.X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Active CN219513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0109.XU CN219513329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20109.XU CN219513329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3329U true CN219513329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9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20109.XU Active CN219513329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3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43665U (zh) 一种880-960MHz带滤波特性的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US6204825B1 (en) Hybrid printed circuit board shield and antenna
CN108767435B (zh) 天线及无人飞行器
CN102823058B (zh) 支持改善型阻抗匹配的利用电磁耦合的宽频带内置天线
JPWO2019159899A1 (ja) 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JP3121551U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に適用される平板アンテナ
CN219513329U (zh) 一种天线及无人机
CN114865321A (zh)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US6480156B2 (en) Inverted-F dipole antenna
CN113555680A (zh) 天线、无线信号处理设备及无人机
CN113644421A (zh) 一种高增益的多频小型化全向天线
CN106981726B (zh) 一种定向天线
CN115000694B (zh) 一种小型全向辐射印刷天线
CN219513338U (zh) 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19513308U (zh) 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15989221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69858A1 (ja) 伝送装置及びアンテナ
CN217036009U (zh)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EP3893329B1 (en) Antenna for sending and/or receiving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CN218827822U (zh) WiFi双频天线
CN217009545U (zh) 一种小型化无线通信设备
CN215497078U (zh) 多频微带天线和具有天线的装置
TWI766546B (zh) 天線裝置
CN211879612U (zh) 一种高增益的多频小型化全向天线
CN218498374U (zh) 串口网关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