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6009U -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036009U
CN217036009U CN202220884220.5U CN202220884220U CN217036009U CN 217036009 U CN217036009 U CN 217036009U CN 202220884220 U CN202220884220 U CN 202220884220U CN 217036009 U CN217036009 U CN 217036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er line
microstrip
microstrip feeder
oscillator
vibra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842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群礼
夏国平
李文军
孙甲甲
杨广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Qiloo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Qiloo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Qiloo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Qiloo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842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036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036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036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包括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第一微带馈线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振子,第一微带馈线位于最长第一振子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的内芯连接;第二微带馈线设置于第一微带馈线正下方,第二微带馈线位于第一振子相反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振子,第二微带馈线位于最长第二振子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的外导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端射天线采用从最长第一振子一端的第一微带馈线进行馈电,避免了复杂的馈电网络设计,不需要任何外部平衡、过渡和锥形的巴伦结构进行转换,不需要对介质板进行打孔。在确保宽频带、高增益的前提下,实现了小型化、低成本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发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背景技术
宽频带并具有高增益的天线一直是国内外无线电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高增益天线可以辐射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而且还能减少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减少损耗,从而降低电磁辐射污染。展宽频带和提高增益可以减少无线通信系统中天线数量,从而降低了天线之间的干扰情况,简化配置,进一步稳定了系统。端射天线因为具有良好的方向性,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在民用领域,可解决在矿井和隧道中移动通信没有信号或者信号覆盖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军事应用中,端射天线常被应用于相控阵雷达上解决雷达盲区问题。对数周期天线是经典的宽带端射天线。小型化、高增益的对数周期天线有着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具备小型化和低成本的优点,解决了尺寸和电性能上难以兼顾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包括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
第一微带馈线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振子,若干第一振子的长度从第一微带馈线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减小,第一微带馈线位于最长第一振子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的内芯连接;
第二微带馈线设置于第一微带馈线正下方,第二微带馈线位于第一振子相反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振子,若干第二振子竖直方向的投影与若干第一振子竖直方向的投影一一左右对称,第二微带馈线位于最长第二振子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的外导体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为直线型,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与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垂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均除了最短一个振子外其余振子均包括垂直段和弯折段,第一振子的垂直段与第一微带馈线连接且垂直,第二振子的垂直段与第二微带馈线连接且垂直,第一振子的弯折段和第二振子的弯折段均与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平行。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分别设置于介质板上下面上。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微带馈线、第一振子、第二微带馈线和第二振子采用PCB印刷制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的垂直段的长度与最短的第一振子的长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端射天线采用从最长第一振子一端的第一微带馈线进行馈电,避免了复杂的馈电网络设计,不需要任何外部平衡、过渡和锥形的巴伦结构进行转换,不需要对介质板进行打孔。在确保宽频带、高增益的前提下,实现了小型化、低成本的特点。具有尺寸小、剖面低、易于与微波和毫米波等电路集成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端射天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端射天线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端射天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端射天线的仿真的增益曲线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端射天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端射天线的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另一实施例的平面端射天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微带馈线
2-第二微带馈线
3-第一振子
4-馈电转接头
5-第二振子
6-介质板
100-垂直段
200-弯折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根据本公开总体上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公开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可以包括:包括第一微带馈线1和第二微带馈线2;第一微带馈线1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振子3,若干第一振子3的长度从第一微带馈线1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减小,第一微带馈线1位于最长第一振子3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4的内芯连接,第一微带馈线1通过馈电转接头4与外部信号发射机(未示出)连接;第二微带馈线2设置于第一微带馈线1正下方,第二微带馈线2位于第一振子3相反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振子5,若干第二振子5竖直方向的投影与若干第一振子3竖直方向的投影一一左右对称,第二微带馈线2位于最长第二振子5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4的外导体连接,第二微带馈线2通过馈电转接头4的外导体进行接地。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一实施例的平面端射天线的俯视图。图2示出了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平面端射天线的仰视图。图3示出了依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平面端射天线的立体示意图。
参照附图1、附图2和附图3,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包括第一微带馈线1和第二微带馈线2;第一微带馈线1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振子3,若干第一振子3的长度从第一微带馈线1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减小,第一微带馈线1位于最长第一振子3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4的内芯连接,第一微带馈线1通过馈电转接头4与发射信号的发射机连接;第二微带馈线2设置于第一微带馈线1正下方,第二微带馈线2位于第一振子3相反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振子5,若干第二振子5竖直方向的投影与若干第一振子3竖直方向的投影一一左右对称,第二微带馈线2位于最长第二振子5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4的外导体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照图1,第一微带馈线1和第二微带馈线2为直线型片状,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5为直线型分别垂直连接在第一微带馈线1和第二微带馈线2上。第一微带馈线1、第一振子3、第二微带馈线2和第二振子5采用PCB印刷工艺制作。第一微带馈线1和第一振子3位于介质板6一面,第二微带馈线2和第二振子5位于介质板6另一面。形成基于平面结构的印刷对数周期偶极子天线,具有尺寸小的特点。易于与微波、毫米波等电路集成的优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照图1,第一微带馈线1位于最长第一振子3与馈电转接头4的内芯连接,馈线转接头4与第一微带馈线1之间可通过焊接连接。第二微带馈线2位于最长第二振子5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4的外导体连接。
采用从最长第一振子3一端的第一微带馈线1进行馈电,避免了复杂的馈电网络设计,不需要任何外部平衡、过渡和锥形的巴伦结构进行转换,不需要对介质板进行打孔。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照图1,若干第二振子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与若干第一振子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一一左右对称。
图4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的仿真的增益曲线图。参照图4,可看出,本实施例的端射天线实现了增益保持在10dBi以上,最大可达13dBi。
图5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的仰视图。图7示出了依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的立体示意图。
参照附图5、附图6和附图7,除最短的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5外其余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5呈弯折状。上述除最短的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5外的其余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5均包括垂直段100和弯折段200。第一振子3的垂直段100一端与第一微带馈线1连接,且垂直于第一微带馈线1。第一振子3的垂直段100的另一端与第一振子3的弯折段200连接,且该弯折段200与垂直段100垂直,即垂直段100与第一微带馈线1垂直,弯折段200与第一微带馈线1平行。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5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左右对称。第二振子5具有与第一振子3的形状和结构相对称的垂直段100和弯折段200。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参照附图5,若干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5的垂直段100的长度与最短的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5的长度相同。从第一微带馈线1和第二微带馈线2上长度最短的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5一端到另一端的弯折段200的长度依次增加。通过弯折段200的设置极大减小第一振子3和第二振子5的长度,进而可减小介质板6的宽度。实现天线性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宽度尺寸,进一步便于天线的小型化和拓宽其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
第一微带馈线侧面设置有若干第一振子,若干第一振子的长度从第一微带馈线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减小,第一微带馈线位于最长第一振子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的内芯连接;
第二微带馈线设置于第一微带馈线正下方,第二微带馈线位于第一振子相反一侧设置有若干第二振子,若干第二振子竖直方向的投影与若干第一振子竖直方向的投影一一左右对称,第二微带馈线位于最长第二振子的一端与馈电转接头的外导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为直线型,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与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均除了最短一个振子外其余振子均包括垂直段和弯折段,第一振子的垂直段与第一微带馈线连接且垂直,第二振子的垂直段与第二微带馈线连接且垂直,第一振子的弯折段和第二振子的弯折段均与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馈线和第二微带馈线分别设置于介质板上下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馈线、第一振子、第二微带馈线和第二振子采用PCB印刷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平面端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振子和第二振子的垂直段的长度与最短的第一振子的长度相等。
CN202220884220.5U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Active CN217036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4220.5U CN217036009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84220.5U CN217036009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036009U true CN217036009U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16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84220.5U Active CN217036009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0360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36162B (zh) 一种适用于5g终端装置的新型天线单元
EP2272128B1 (en) Wideband high gain dielectric notch radiator antenna
WO2019223318A1 (zh) 室内基站及其pifa天线
CN111293434A (zh) 5g双频二元mimo天线
CN114865321A (zh)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CN217036009U (zh) 一种平面端射天线
CN216055166U (zh) 一种天线辐射单元结构及双极化天线
CN211238500U (zh) 平面磁电偶极子天线
CN108054519B (zh) 一种宽带定向毫米波天线
CN113644421A (zh) 一种高增益的多频小型化全向天线
CN219917591U (zh) 一种紧凑型紧缩场馈源
CN220569891U (zh) 微带天线
CN211879612U (zh) 一种高增益的多频小型化全向天线
CN215896702U (zh) 一种双频双馈天线及通信设备
CN218242246U (zh) 一种高增益垂直极化水平全向终端天线
CN214589253U (zh) 一种背馈单孔双馈微带天线
CN215184529U (zh) 一种应用于5g新型mimo毫米波圆极化贴片天线
CN219553884U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及电子设备
CN213340712U (zh) 一种紧凑双频柔性印刷单极子天线
CN215989221U (zh)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797107U (zh) 一种宽轴比高增益圆极化天线
CN220585504U (zh) 微带天线
CN217468785U (zh) 一种应用于5g的蝶形天线
CN211150775U (zh) 一种全向鞭状天线
CN210137004U (zh) 毫米波平面准八木天线单元、阵列天线以及相控阵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