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4124B - 放板机及板件的转运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放板机及板件的转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4124B
CN116354124B CN202310468090.6A CN202310468090A CN116354124B CN 116354124 B CN116354124 B CN 116354124B CN 202310468090 A CN202310468090 A CN 202310468090A CN 116354124 B CN116354124 B CN 1163541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dsorption
module
spacer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680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54124A (zh
Inventor
钱照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unpeng Earl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unpeng Earl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unpeng Earl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unpeng Earl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4680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41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4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41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54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41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9/00De-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9/02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9/04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by suction or magneti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9/00De-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9/005De-stacking of articles by using insertions or spacers between the stacked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1/00Use of pick-up or transfer devices or of manipulators for stacking or de-stack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放板机和板件的转运方法,放板机包括:放板架,具有用于摆放板件的放板槽;吸附模块,包括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吸附组件的一侧形成缺口,所述缺口贯通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输送模块,包括有输送介质,所述输送介质形成有至少两个避空位;机械手,驱动连接所述吸附模块。通过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能够同时吸附住板件和隔片,然后通过机械手翻转吸附模块,第一吸附组件的缺口配合输送介质的避空位使得第一吸附组件穿过输送模块,并使得板件和隔片留在输送介质上,由此,机械手仅需要配合吸附模块进行一次抓料和放料即可完成板件和隔片的抓取和放料,减少了一次抓取步骤以及放料步骤。

Description

放板机及板件的转运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放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放板机及板件的转运方法。
背景技术
在IC载板或者PCB板等板件的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将板件在各个生产工位中传输,其中,为避免相邻的两个板件之间发生磕碰,造成板件损坏,需要在相邻的两个板件之间摆放隔片。相关技术中,为实现板件的转运,一般将前一个工位加工好的板件下料至一个料架上,在料架满载后,然后,通过机械手先将料架最外侧的第一个板件摆放至输送机构上,输送机构将板件输送至下一个工位,接着通过机械手将第一个板件后方的隔片取走摆放至用于摆放隔片的位置,如此循环,以完成板件的转运。
因此,在机械手每次取走板件后,都需要将板件后方的隔片取走,导致机械手抓取动作较多,且转运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放板机及板件的转运方法,能够一次性抓取隔片和板件,减少抓取次数,以提高转运效率。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放板机的板件的转运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板机,包括:
放板架,具有用于摆放板件的放板槽,所述放板槽具有倾斜设置的支撑面和底面,以使得板件倾斜摆放,且相邻的两个板件之间放置有隔片;
吸附模块,包括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用于吸附板件;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吸附组件用于吸附隔片;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吸附组件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贯通所述第一吸附组件;
输送模块,包括有输送介质,所述输送介质形成有至少两个避空位,所述避空位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形成有缺口的一侧;
机械手,驱动连接所述吸附模块,用于使所述吸附模块在所述放板架与所述输送模块之间移动。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板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能够同时吸附住板件和隔片,然后通过机械手翻转吸附模块,第一吸附组件的缺口配合输送介质的避空位使得第一吸附组件穿过输送模块,并使得板件和隔片留在输送介质上,由此,机械手仅需要配合吸附模块进行一次抓料和放料即可完成板件和隔片的抓取和放料,减少了一次抓取步骤以及放料步骤,提高了板件的转运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的第一吸附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吸附组件的第二吸附面相平行,且能够处于不同的平面内。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包括吸气盒,所述吸气盒的一侧面形成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吸附板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包括安装架、驱动机构和若干吸嘴,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安装架移动,所述吸嘴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吸嘴用于吸附隔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介质为输送辊,所述输送辊之间形成间隔,至少两个所述间隔的尺寸大于其他间隔的尺寸,尺寸较大的所述间隔构成所述避空位。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取片模块,所述取片模块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的输送路径,用于取走隔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取片模块包括移动模组、取料架和若干取料头;所述取料头设置于所述取料架,用于吸附隔片;所述移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取料架,以使所述取料架以及所述取料头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输送介质。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板件的转运方法,通过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板机转运板件,所述板件的转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机械手带动所述吸附模块靠近放板架,所述放板架内摆放隔片和板件,且所述隔片和所述板件相间摆放;
所述第一吸附组件与所述放板架内的板件相接并吸附板件,所述第二吸附组件与所述放板架内的隔片相接并吸附隔片;
所述机械手以带动所述吸附模块靠近所述输送模块的方向进行翻转,使得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具有缺口的一侧从上至下穿过所述避空位,相应的,所述输送介质穿过所述缺口,从而所述吸附模块所吸附的板件和隔片转移至所述输送介质,且所述隔片位于所述板件的上方;
所述输送模块输送板件和隔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板件的转运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板机的全部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吸附组件的第二吸附面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的第一吸附面相平行,且在所述机械手带动所述吸附模块靠近所述放板架时,所述第二吸附面能够突出于所述第一吸附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放板机还包括取片模块,所述取片模块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的输送路径;在所述输送模块输送所述板件和所述隔片的过程中,所述取片模块将所述板件上方的隔片取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的放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放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吸附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放板机的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的放板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放板架100、放板槽110、支撑面111、底面112;
吸附模块200、第一吸附组件210、缺口211、通孔212、吸气盒213;第二吸附组件220、驱动机构221、安装架222、吸嘴223;
输送模块300、输送介质310、避空位320;
机械手400;
取片模块500、移动模组510、取料架520、取料头530。
板件610、隔片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板机,包括:放板架100、吸附模块200、输送模块300、机械手400。
放板架100具有用于摆放板件610的放板槽110,应理解的是,板件610可以为IC载板或者PCB板等板件610。放板槽110具有倾斜设置的支撑面111和底面112,以使得板件610倾斜摆放,具体来说,支撑面111和底面112相垂直。相邻的两个板件610之间放置有隔片620,应理解的是隔片620可以为胶片或者纸片等,且隔片620的尺寸大于板件610,由于,隔片620的尺寸大于板件610的尺寸,因此,隔片620至少有一侧边缘将突出于板件610。
吸附模块200包括第一吸附组件210和第二吸附组件220;第一吸附组件210用于吸附板件610;第二吸附组件220设置于第一吸附组件210的一侧,第二吸附组件220用于吸附隔片620;第一吸附组件210远离第二吸附组件220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缺口211,缺口211贯通第一吸附组件210,应理解的是,第一吸附组件210形成缺口211的一侧相应的具有实体部分,实体部分也能够用于吸附板件610。具体来说,第一吸附组件210和第二吸附组件220皆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吸附板件610和隔片620。
输送模块300包括有输送介质310,具体来说,输送介质310可以为沿输送方向分布的输送辊,也可以为输送带等,输送介质310形成有至少两个避空位320,避空位320用于通过第一吸附组件210形成有缺口211的一侧。
机械手400驱动连接吸附模块200,用于使吸附模块200在放板架100与输送模块300之间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机械手400与吸附模块200的第一吸附组件210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与第二吸附组件220连接。
本申请的放板机的运作过程为:
机械手400驱动吸附模块200靠近放板架100,第一吸附组件210与板件610相接,并吸附板件610,由于第二吸附组件220设置于第一吸附组件210的一侧,第二吸附组件220能够与隔片620突出于板件610的边缘位置相接,并吸附住隔片620。
在第一吸附组件210和第二吸附组件220别分吸附住板件610和隔片620后,机械手400带动吸附模块200靠近输送模块300。具体来说,机械手400以靠近输送模块300的方向使吸附模块200翻转,在靠近输送模块300后,第一吸附组件210和第二吸附组件220位于输送介质310的上方,且隔片620位于板件610的上方。然后,使得第一吸附组件210具有缺口211的一侧由上至下穿过输送介质310避空位320,即第一吸附组件210上具有缺口211的一侧的实体部分穿过避空位320,相应的,输送介质310将穿过第一吸附组件210的缺口211。第一吸附组件210和第二吸附组件220移动至输送介质310的下方,在输送介质310的阻挡作用下,板件610和隔片620留在输送介质310上,且隔片620位于板件610的上方。
输送模块300输送输送介质310上方的板件610和隔片620。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板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第一吸附组件210和第二吸附组件220能够同时吸附住板件610和隔片620,然后通过机械手400翻转吸附模块200,第一吸附组件210的缺口211配合输送介质310的避空位320使得第一吸附组件210穿过输送模块300,并使得板件610和隔片620留在输送介质310上,由此,机械手400仅需要配合吸附模块200进行一次抓料和放料即可完成板件610和隔片620的抓取和放料,减少了一次抓取步骤以及放料步骤,提高了板件610的转运效率。
其二,需要说明的是,吸附模块200吸附的是板件610的上端面,在靠近放板架100取料后,板件610是位于隔片620的上方,而摆放板件610时,需要将板件610位于隔片620的下方,并且第二吸附组件220仅吸附隔片620的边缘部分,为了避免机械手400翻转吸附模块200时,翻转角度过大,导致第二吸附组件220上的隔片620掉落,因此,在本申请中,通过将放板架100的放板槽110的支撑面111和底面112倾斜设置,使得板件610和隔片620是倾斜摆放的,由此,在吸附模块200吸附到板件610和隔片620后,板件610和隔片620处于倾斜状态,在通过翻转吸附模块200将板件610和隔片620翻转时,能够减小相应的翻转角度,减少了板件610和隔片620掉落的可能。
其三,需要说明的是,IC载板、PCB板等板件610一般具有孔,应理解的是,第一吸附组件210吸附板件610的同时,第一吸附组件210产生的吸附力能够穿过孔以同时对板件610后方的隔片620产生一定吸附力,由此,第一吸附组件210能够起到辅助第二吸附组件220吸附隔片620的作用,提高了吸附模块200同时吸附板件610和隔片620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吸附组件210的第一吸附面能够与第二吸附组件220的第二吸附面相平行,且能够处于不同的平面内。应理解的是,第一吸附面和第二吸附面相平行,两者能够处于不同的平面内,具体来说,第二吸附面能够突出于第一吸附面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隔片620材质较软,由于隔片620是倾斜放置在放板架100上,参照图1,隔片620的漏出板件610的边缘部分会在重力作用下弯曲,导致第二吸附组件220难以抓取到隔片620。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第二吸附组件220是设置在第一吸附组件210的一侧,以对应隔片620的边缘部分,另外,让第二吸附组件220的第二吸附面突出于第一吸附组件210的第一吸附面,使得吸附模块200的吸附过程中,保证第二吸附面能够与隔片620相接触,避免第一吸附组件210吸附到板件610,但是第二吸附组件220未吸附到隔片620的情况。
参照图1和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吸附组件210包括吸气盒213,吸气盒213的一侧面形成若干通孔212,通孔212用于吸附板件610。
可以理解的是,吸气盒213大致呈盒装,且内部形成空腔,缺口211形成于吸气盒213上,吸气盒213与机械手400连接,吸气盒213远离机械手400的一侧形成通孔212,通过真空发生器连通吸气盒213内部的空腔与通孔212,以使通孔212产生吸附力,吸气盒213具有通孔212的一侧面构成上述第一吸附面。
参照图1和图3,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吸附组件220包括安装架222、驱动机构221和若干吸嘴223,安装架222通过驱动机构221设置于第一吸附组件210,驱动机构221能够驱动安装架222移动,吸嘴223设置于安装架222,吸嘴223用于吸附隔片620。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架222通过驱动机构221设置于第一吸附组件210的一侧,驱动机构221能够驱动安装架222朝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吸附组件210的方向移动,并且,通过真空发生器使得吸嘴223形成吸附力,让吸嘴223能够吸附住隔片620。吸嘴223用于吸附隔片620的吸附端构成上述第二吸附面。
应理解的是,在吸附模块200靠近板件610和隔片620后,第一吸附组件210与板件610相接触,驱动机构221驱动安装架222朝向远离第一吸附组件210的方向移动,并朝向靠近隔片620的方向移动,使得吸嘴223的第二吸附面能够突出于吸气盒213的第一吸附面设置,吸嘴223能够与隔片620相接触,让第二吸附面与第一吸附面处于不同的平面内,保证吸嘴223能够与隔片620相接触。另外,吸嘴223的吸附端制作为塑胶材料,使得吸嘴223的吸附端具有一定缓冲功能,进一步避免隔片620损坏。
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输送介质310为输送辊,可以理解的是,输送辊沿输送方向分布,输送辊之间形成间隔,至少两个间隔的尺寸大于其他间隔的尺寸,尺寸较大的间隔构成避空位320。
应理解的是,每两个相邻的输送辊之间具有间隔,而至少有两个间隔的尺寸相对于其他的间隔的尺寸较大,即至少有两组相邻的输送辊之间的间隔较大,以形成至少两个避空位320。
在本实施例中,吸气盒213具有两个缺口211,使得吸气盒213的截面呈山字型,相应的,有三组相邻的输送辊之间的间隔设置得较大,构成三个避空位320,以允许吸气盒213穿过,吸气盒213形成有缺口211的一侧能够穿过避空位320。
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一般仅需要将板件610传输至下一个工位,由此,本申请的放板机还包括取片模块500,取片模块500设置于输送模块300的输送路径,用于取走隔片620,以使得输送模块300仅将板件610输送至下一个工位。
具体来说,取片模块500包括移动模组510、取料架520和若干取料头530;取料头530设置于取料架520,用于吸附隔片620;移动模组510驱动连接取料架520,以使取料架520以及取料头530靠近或者远离输送介质310。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模组510驱动取料架520靠近输送介质310,取料头530吸附隔片620,移动模组510驱动取料架520远离输送介质310,并带动取料头530将隔片620摆放至相应区域。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板件的转运方法,通过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放板机转运板件610,板件的转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机械手400带动吸附模块200靠近放板架100,放板架100内摆放隔片620和板件610,且隔片620和板件610相间摆放。
可以理解的是,放板架100内的隔片620和板件610为上一个工位下料时摆放好的,相邻的两个板件610之间通过隔片620隔开,以避免板件610相互摩擦碰损。需要说明的是,隔片620的尺寸相较于板件610更大,因此,隔片620的上边缘将突出于板件610。
S200、第一吸附组件210与放板架100内的板件610相接并吸附板件610,第二吸附组件220与放板架100内的隔片620相接并吸附隔片620。
可以理解的是,在吸附模块200靠近放板架100后,使得第一吸附组件210与放板架100内的板件610相接触,同时,通过第一吸附组件210的吸附力将板件610吸附住。同理,由于第二吸附组件220设置在第一吸附组件210的一侧,具体来说,在吸附过程中,第二吸附组件220位于第一吸附组件210的上侧,使得第二吸附组件220能够吸附隔片620突出于板件610的上边缘。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IC载板、PCB板等板件610存在具有孔的可能性,由于隔片620是覆盖板件610的,在第一吸附组件210对板件610进行吸附时,第一吸附组件210能够通过板件610上的孔对隔片620产生吸附力。
S300、机械手400以带动吸附模块200靠近输送模块300的方向进行翻转,使得第一吸附组件210具有缺口211的一侧从上至下穿过避空位320,相应的,输送介质310穿过缺口211,从而吸附模块200所吸附的板件610和隔片620转移至输送介质310,且隔片620位于板件610的上方。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吸附组件210和第二吸附组件220将板件610和隔片620吸附住后,机械手400带动吸附模块200翻转,具体来说,以朝向靠近输送模块300,且在翻转初期向上翻转,以避免板件610和隔片620掉落。翻转到一定角度后,使得第一吸附组件210具有缺口211的一侧位于输送介质310的上方,然后,机械手400带动吸附模块200继续移动,具体来说,向下移动,使得第一吸附组件210具有缺口211的一侧穿过避空位320,并且由于隔片620尺寸较大,覆盖板件610,由此,在第一吸附组件210穿过输送介质310后,隔片620和板件610从第一吸附组件210和第二吸附组件220上脱离,落在输送介质310上,且隔片620位于板件610的上方。
S400、输送模块300输送板件610和隔片620。
可以理解的是,输送模块300将输送介质310上的板件610和隔片620进行输送。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板件的转运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吸附组件210和第二吸附组件220能够同时吸附板件610和隔片620,并通过第一吸附组件210的缺口211配合输送介质310的避空位320,使得第一吸附组件210能够穿过输送介质310,以将板件610和隔片620摆放至输送介质310上。应理解的是,机械手400仅需进行一次动作即能够将板件610和隔片620同时转运至输送介质310上,减少了机械手400的动作,提高了板件610的转运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隔片620材质较软,由于隔片620是倾斜放置在放板架100上,隔片620的漏出板件610的边缘部分会在重力作用下弯曲,导致第二吸附组件220不易吸附到。另外,板件610相对于隔片620较脆,若第一吸附组件210先吸附到板件610,机械手400继续向前移动,使得第二吸附组件220吸附到隔片620,可能会导致第一吸附组件210撞损板件610的可能。以及,板件610具有一定厚度。
由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吸附组件220的第二吸附面与第一吸附组件210的第一吸附面相平行,且在机械手400带动吸附模块200靠近放板架100时,第二吸附面能够突出于第一吸附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机械手400带动吸附模块200靠近放板架100抓取隔片620和板件610的过程中,第二吸附面与第一吸附面处于不同的平面,保证第二吸附组件220和第一吸附组件210能够分别吸附到隔片620与板件610。
具体来说,第二吸附组件220包括安装架222、驱动机构221和若干吸嘴223,安装架222通过驱动机构221设置于第一吸附组件210,驱动机构221能够驱动安装架222移动,吸嘴223设置于安装架222,吸嘴223用于吸附隔片620。安装架222通过驱动机构221设置于第一吸附组件210的一侧,驱动机构221能够驱动安装架222朝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吸附组件210的方向移动,并且,通过真空发生器使得吸嘴223形成吸附力,让吸嘴223能够吸附住隔片620。吸嘴223用于吸附隔片620的吸附端构成上述第二吸附面。
可以理解的是,在机械手400靠近放板架100时,第一吸附组件210与板件610相接触,驱动机构221驱动安装架222朝向远离第一吸附组件210的方向移动,并朝向靠近隔片620的方向移动,使得吸嘴223的第二吸附面能够突出于吸气盒213的第一吸附面,吸嘴223能够与隔片620相接触,让第二吸附面与第一吸附面处于不同的平面内,保证吸嘴223能够与隔片620相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放板机还包括取片模块500,取片模块500设置于输送模块300的输送路径;在输送模块300输送板件610和隔片620的过程中,取片模块500将板件610上方的隔片620取走。
可以理解的是,一般仅需要将板件610传输至下一个工位,由此,本申请的放板机还包括取片模块500,取片模块500设置于输送模块300的输送路径,用于取走隔片620,以使得输送模块300仅将板件610输送至下一个工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放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板架,具有用于摆放板件的放板槽,所述放板槽具有倾斜设置的支撑面和底面,以使得板件倾斜摆放,且相邻的两个板件之间放置有隔片;
吸附模块,包括第一吸附组件和第二吸附组件;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用于吸附板件;所述第二吸附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吸附组件用于吸附隔片;所述第一吸附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吸附组件的一侧形成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贯通所述第一吸附组件;
输送模块,包括有输送介质,所述输送介质形成有至少两个避空位,所述避空位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形成有缺口的一侧;
机械手,驱动连接所述吸附模块,用于使所述吸附模块在所述放板架与所述输送模块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的第一吸附面能够与所述第二吸附组件的第二吸附面相平行,且能够处于不同的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包括吸气盒,所述吸气盒的一侧面形成若干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吸附板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附组件包括安装架、驱动机构和若干吸嘴,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安装架移动,所述吸嘴设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吸嘴用于吸附隔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介质为输送辊,所述输送辊之间形成间隔,至少两个所述间隔的尺寸大于其他间隔的尺寸,尺寸较大的所述间隔构成所述避空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取片模块,所述取片模块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的输送路径,用于取走隔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片模块包括移动模组、取料架和若干取料头;所述取料头设置于所述取料架,用于吸附隔片;所述移动模组驱动连接所述取料架,以使所述取料架以及所述取料头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输送介质。
8.板件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的放板机转运板件,所述板件的转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机械手带动所述吸附模块靠近放板架,其中,所述放板架内摆放有隔片和板件,且所述隔片和所述板件相间摆放;
所述第一吸附组件与所述放板架内的板件相接并吸附板件,所述第二吸附组件与所述放板架内的隔片相接并吸附隔片;
所述机械手以带动所述吸附模块以靠近所述输送模块的方向进行翻转,使得所述第一吸附组件具有缺口的一侧从上至下穿过所述避空位,相应的,所述输送介质穿过所述缺口,从而所述吸附模块所吸附的板件和隔片转移至所述输送介质,且所述隔片位于所述板件的上方;
所述输送模块输送板件和隔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件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吸附组件的第二吸附面与所述第一吸附组件的第一吸附面相平行,且在所述机械手带动所述吸附模块靠近所述放板架时,所述第二吸附面能够突出于所述第一吸附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件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板机还包括取片模块,所述取片模块设置于所述输送模块的输送路径;在所述输送模块输送所述板件和所述隔片的过程中,所述取片模块将所述板件上方的隔片取走。
CN202310468090.6A 2023-04-26 2023-04-26 放板机及板件的转运方法 Active CN1163541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8090.6A CN116354124B (zh) 2023-04-26 2023-04-26 放板机及板件的转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8090.6A CN116354124B (zh) 2023-04-26 2023-04-26 放板机及板件的转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4124A CN116354124A (zh) 2023-06-30
CN116354124B true CN116354124B (zh) 2023-10-20

Family

ID=86937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68090.6A Active CN116354124B (zh) 2023-04-26 2023-04-26 放板机及板件的转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4124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9138A (ja) * 1999-11-16 2001-05-22 Central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の移載装置および移載方法
JP2008297033A (ja) * 2007-05-30 2008-12-11 Central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の移載装置および移載方法
WO2009072154A1 (en) * 2007-12-06 2009-06-11 Officine Mistrello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lass sheets
CN102105375A (zh) * 2008-07-29 2011-06-22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板状工件的移送设备及移送方法
WO2014185289A1 (ja) * 2013-05-16 2014-11-20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
CN104640789A (zh) * 2013-03-08 2015-05-20 李赛克奥地利有限公司 用于取出板状的物体的设备和方法
CN206265881U (zh) * 2016-10-14 2017-06-20 捷惠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板体与隔离物的搬移结构
CN207361326U (zh) * 2017-08-17 2018-05-15 深圳市欧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薄板搬移装置
JP2019099330A (ja) * 2017-12-01 2019-06-2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の搬送装置
CN209796830U (zh) * 2019-02-26 2019-12-17 安徽富顺镀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玻璃的吸盘输送系统
KR102492723B1 (ko) * 2022-07-27 2023-01-27 최호림 얀 자동 투입이 가능한 유리판 적재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39138A (ja) * 1999-11-16 2001-05-22 Central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の移載装置および移載方法
JP2008297033A (ja) * 2007-05-30 2008-12-11 Central Glass Co Ltd ガラス板の移載装置および移載方法
WO2009072154A1 (en) * 2007-12-06 2009-06-11 Officine Mistrello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lass sheets
EP2070848A1 (en) * 2007-12-06 2009-06-17 Officine Mistrello S.r.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glass sheets
CN102105375A (zh) * 2008-07-29 2011-06-22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板状工件的移送设备及移送方法
CN104640789A (zh) * 2013-03-08 2015-05-20 李赛克奥地利有限公司 用于取出板状的物体的设备和方法
WO2014185289A1 (ja) * 2013-05-16 2014-11-20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
CN206265881U (zh) * 2016-10-14 2017-06-20 捷惠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板体与隔离物的搬移结构
CN207361326U (zh) * 2017-08-17 2018-05-15 深圳市欧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薄板搬移装置
JP2019099330A (ja) * 2017-12-01 2019-06-2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板の搬送装置
CN209796830U (zh) * 2019-02-26 2019-12-17 安徽富顺镀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玻璃的吸盘输送系统
KR102492723B1 (ko) * 2022-07-27 2023-01-27 최호림 얀 자동 투입이 가능한 유리판 적재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4124A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20441B1 (ko) 플레이트 공급 및 배출 디바이스, 이를 이용한 인쇄 플레이트 형성 디바이스, 플레이트 공급 테이블, 및 플레이트 배출 테이블
JP5168594B2 (ja) 基板搬送設備
JP2001139138A (ja) ガラス板の移載装置および移載方法
WO2018119913A1 (zh) 自动上料机构及柔性电路板的喷砂流水线系统
CN116354124B (zh) 放板机及板件的转运方法
JP2006347752A (ja) 搬送システム
KR101604044B1 (ko) 멀티 스택 구조의 트레이 피더
JP2006347753A (ja) 搬送システム
CN115384889B (zh) 一种双面撕膜设备
KR101167076B1 (ko) 기판 이송장치
JP3317280B2 (ja) 基板の整列移載システム及び整列移載方法
US5386981A (en) Automatic pap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cut-sheet feed rotary press having automatic paper processing apparatus
KR20170061300A (ko) 기판 세정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기판 이송 장치
JP2007134734A (ja) 液晶基板の搬送装置
JP3035737B1 (ja) プリント配線板等の投入方法と投入装置、及び受取方法と受取装置
JP7443151B2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H0983190A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汎用投入機
JP2001071453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の被印刷物搬送装置
CN111661584B (zh) 一种印制电路板收放方法
KR20190086893A (ko) 플레이트 용 자동 블라스팅 장치
JPH0324513Y2 (zh)
JPH0577947A (ja) 薄板投入装置
JP2022183852A (ja) 搬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処理システム
CN116692423A (zh) 移载机构、投收料设备及处理设备
JPS61276726A (ja) プレス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