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51425B - 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及其用于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及其用于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51425B
CN116351425B CN202310281038.XA CN202310281038A CN116351425B CN 116351425 B CN116351425 B CN 116351425B CN 202310281038 A CN202310281038 A CN 202310281038A CN 116351425 B CN116351425 B CN 1163514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llium
stirring
catalyst
copper
ga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810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51425A (zh
Inventor
朱红平
李昌鑫
张传明
林丽娜
李伟杰
江柳荫
李军
江巧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28103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514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51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1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51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51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7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 B01J23/76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 B01J23/825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the iron group metals or copper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with gallium, indium or thall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91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ctive metal ingredient
    • B01J35/394Metal dispersion value, e.g. percentage or fra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2Impregnation, coating or precipitation
    • B01J37/03Precipitation; Co-precipi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8Heat treatment
    • B01J37/082Decomposition and pyroly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16Reduc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 C07C29/13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 C07C29/136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 C07C29/147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of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C29/149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having hydroxy or O-metal groups bound to a carbon atom not belonging to a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 by reduction of an oxy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of >C=O containing groups, e.g. —COOH of carboxylic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with hydrogen or hydrogen-containing g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及其用于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属于催化剂领域,该催化剂用于3‑羟基丙酸酯类化合物加氢制备1,3‑丙二醇,本发明也涉及这种催化剂的制备和利用该催化剂催化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该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由两种金属和一种载体组成,两种金属为铜和镓,载体为SiO2;制备过程中利用水与醇类或有机酸混合作为分散剂,本发明的催化剂可应用于3‑羟基丙酸酯类化合物加氢制1,3‑丙二醇。其中,转化率达到了94%,选择性达到了91%,总得率为85.54%。

Description

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及其用于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 1,3-丙二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
背景技术
1,3-丙二醇(1,3-PD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有机合成、多种药物及新型抗氧剂的合成,还可用作防冻液、乳化剂等精细化学品原料,其中主要用来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PTT既有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化学稳定性,又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能和抗污染性,所以在纺织品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1,3-PDO在国外只有德固赛、壳牌、杜邦三家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
环氧乙烷氢酯化法可以制备3-羟基丙酸酯(3-HMP),3-羟基丙酸酯可以加氢生成1,3-丙二醇,但是后者容易发生脱水、脱羧等副反应,因此反应选择性比较低。
2000年,shell公司开发了CuO-ZnO催化剂(US6191321B1和WO0018712A1),实施例显示,反应在parr釜中进行,以甲醇为溶剂,在液时空速为1h-1,压力为10.3MPa,温度为165~190℃的条件下,3-HMP的转化率在50.19~99.6%范围内,1,3-丙二醇的选择性在40.31~81.49%范围内,当3-HMP转化率为93.94%时,1,3-丙二醇的选择性为66.83%,从而达到1,3-丙二醇的最好总得率62.78%,温度为180℃。
2005年,美国嘉吉尔公司公开了一种Ru/C催化剂(CN1711228A),采用釜式反应器,以水为溶剂,实施例显示在80~150℃,10.3~13.8MPa,3~20h下,1,3-丙二醇的最好产率为66%,此时的催化剂组成为3.39g Ru/C+0.32g MoO3,温度为100℃,压力为10.3Mpa。
2007年,复旦大学和上海焦化公司公开了一种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催化剂Cu/(Al2O3-SiO2)(CN1911507A),活性测试在固定床式反应器中进行,以甲醇,四甘醇二甲醚和正己烷为溶剂,Cu/SiO2或Cu/(Al2O3-SiO2)为催化剂,在150℃,6.0~9.0Mpa,液时空速6~12h-1条件下,3-HMP的转化率为87.6~96.8%,1,3-丙二醇的选择性达到82.7~88.6%,当3-HMP的转化率为94.4%,1,3-丙二醇的选择性为87.5%,从而达到1,3-丙二醇的最好总得率82.6%。此时催化剂的组成为Cu 10wt%,Al2O3 10wt%,SiO2 80wt%,温度为150℃,压力为6Mpa。
2008年,青岛科技大学吕志果课题组公开了CuZnP/SiO2催化剂的氨蒸和共沉淀制备方法(CN101176848A和CN101177380A),催化剂活性测试在管氏反应器中进行,以醇为溶剂,在120~190℃,3~9MPa,液时空速1.5~6h-1下,3-HMP的转化率为57.0~97.1℃,1-3丙二醇的选择性为64.3~96.3%,当3-HMP的转化率为90.3%时,1,3-丙二醇的选择性为84.6%,从而1,3-丙二醇的最好总得率76.39%,此时催化剂的组成为CuO:ZnO:P:SiO2=36:12:0.3:51.7,温度为150℃,压力为5.5Mpa。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于2008年公开了醇热法制备的Cu/SiO2催化剂(CN101162225A),活性测试在反应釜中进行,以甲醇为溶剂,在130~150℃,9.5Mpa,催化剂2~3g,20~30h下进行,3-HMP的转化率为56.7~97.8%,1,3-丙二醇的选择性为74.8~93.4%,当3-HMP的转化率为95.6%时,1,3-PDO的选择性为88.6%,从而达到1,3-丙二醇的最好总得率84.70%,此时催化剂中的质量比CuO:SiO2=65:35,温度为140℃,压力为9.5Mpa。
同年,兰州化物所公开了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的Cu/(TiO2-SiO2)催化剂(US20070191629A1和CN101020635A),通过固定床反应器测试性能,以甲醇为溶剂,在140℃,7Mpa下获得3-HMP的转化率80.3~93.9%和1,3-丙二醇的选择性79.6~88.2%,当3-HMP的转化率为93.9%时,1,3-PDO的选择性为88.2%,从而达到1,3-丙二醇的最好得率82.81%,温度为140℃,压力为7Mpa,但并未提及氢酯比和液时空速。
广东石油化工研究院在2011年也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CN1020559125A和CN101993352A),他们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Mn-Zr氧化物催化剂,沉淀剂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采用釜式反应器,以脂肪醇为溶剂,140~160℃,5~10MPa,液时空速4h-1,还原时间2~20h,还原温度180~250℃,原料体积分数为10~25%,反应时间3~30h-1下,3-HMP转化率达到60.22~92.31%,1,3-丙二醇的选择性为78.07~85.43%,当3-HMP的转化率为92.31%时,1,3-丙二醇的选择性为85.43%,此时达到1,3-丙二醇的最好总得率78.86%,此时催化剂的组成为摩尔比Cu:Mn:Zr=1:0.8:2,温度为150℃,压力为10Mpa。
上述专利结果显示1,3-丙二醇的最好总得率为84.70%,同时反应条件变化大,温度在80~190℃变化,氢气压力在3~13.8MPa变化,溶剂介质有水、甲醇、正己烷、四甘醇二甲醚等。考虑到1,3-丙二醇的重要应用价值,1,3-丙二醇的合成、尤其是合成反应的催化剂,仍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经研究发现,在制备催化剂时,当分散剂的种类以及水与其它分散剂的比例改变时,会对催化剂中金属的分散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加氢反应的性能。并且,Ga的加入可以防止Cu组分的完全还原和烧结,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Cu分散度,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催化剂表面的金属Cu,为催化剂提供更多的催化位点。基于此,提出此申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用于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该催化剂由两种金属和一种载体组成,两种金属限定为铜和镓,载体是硅胶SiO2;铜与镓的质量比控制在1~50:1。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中,铜、镓和SiO2的质量分数之和为100%。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中,SiO2的质量分数例如为40~80%。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铜29~31wt%,镓0.8~1.2wt%,SiO2 68~70wt%。更优选地,为:铜30wt%,镓1wt%,SiO2 69wt%。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中的铜包括Cu(0)(指零价铜)和Cu(I)(指一价铜)。其中Cu(I)起着Lewis酸作用,吸附3-羟基丙酸酯,并使其活化;Cu(0)负责H2的活化产生Hˉ,用于3-羟基丙酸酯中酯基的加氢。Cu(0)和Cu(I)两者协同作用使得3-羟基丙酸酯催化转化为1,3-丙二醇。
进一步地,所述催化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铜盐和镓盐置于第一分散剂与第二分散剂的混合液中,加入氨水搅拌形成沉淀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50%的硅溶胶混合均匀,调整温度至50~90℃并搅拌,老化8~90h;所述第一分散剂为水,所述第二分散剂选自醇或有机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分散剂与第二分散剂的体积比为x:y,其中0<x≤50,0<y≤50;
2)将老化后的催化剂过滤,洗涤,100~300℃烘干10~100h;
3)将步骤2)中烘干后的产物,以1~2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700℃焙烧1~48h后,将其粉碎,并在还原性气氛中于100~500℃进行预还原1~50h,得到所述催化剂。
一实施例中,所述醇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2-丁醇、叔丁醇、1-戊醇、2-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2-甲基-2-丁醇、3-甲基-2-丁醇、3-甲基-1-丁醇、2,2-二甲基-1-丙醇、己醇、庚醇、辛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己六醇、或苯甲醇中的至少一种。
一实施例中,所述有机酸选自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正戊酸、正己酸、正庚酸、正辛酸、正癸酸、或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散剂为水,第二分散剂为乙醇,第一分散剂与第二分散剂的体积比为1.5~2.5:1;铜与镓的质量比为28~32:1。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所述铜盐选自硫酸铜,硝酸铜,卤化铜,高氯酸铜,有机酸铜,铜胺溶液,硫酸亚铜,硝酸亚铜,卤化亚铜,高氯酸亚铜,有机酸亚铜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所述的镓盐选自亚硝酸镓,硫酸镓,碳酸镓,氯酸镓,三氯化镓,硒化镓,磷酸镓,硫酸氢镓,氢氧化镓,砷化镓,硫化镓,高氯酸镓,氯化镓,草酸镓,醋酸镓,三溴化镓,硫代硫酸镓,溴酸镓,水合硝酸镓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加入硅溶胶后需要加热,加热温度可以为50~9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在步骤1)中,加热后需要老化,老化时间可以为8~90h。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需要对催化剂的固体沉淀进行过滤,过滤方式可以选自减压抽滤,离心过滤,真空过滤中的一种。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需要将得到的滤饼洗涤,洗涤溶剂可以选自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己醇,去离子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洗涤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用溶剂充分洗涤至洗涤液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不再减少为止,其中要求的是电导率恒定,即用电导率仪测定的电导率值不再降低。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在步骤2)中,需要将洗涤后的滤饼进行干燥,干燥温度可以为100~300℃,在该温度下干燥时间可以为10~100小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需要对催化剂进行焙烧,焙烧温度可以为300~700℃,煅烧时间可以为1~48小时。优选地,焙烧程序为:室温以9~11℃/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40~460℃,焙烧4~6小时,再以1~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40~660℃,焙烧4~6小时,完成焙烧。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在预还原前需要将催化剂进行粉碎,成粒,筛分,目数可以为5~80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需要对催化剂进行预还原。还原气使用氢气,氢气/氮气混合气,氢气/氩气混合气或者一氧化碳。使用混合气时,氢气的体积分数可以为1~5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在步骤3)中,预还原处理的温度可以为100~500℃,还原的时间可以为1~50小时。优选地,预还原程序为:从室温以1~2℃/min的速率升至140~160℃,保持1~2min:再以9~11℃/min的速率升至290~300℃,保持1~50h,完成预还原。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对装填好的催化剂,采用氢氩混合气进行预还原,还原步骤如下:
1)从室温以1℃/min的速率升至150℃,保持1min;
2)再以10℃/min的速率升至300℃,保持10~12h。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催化剂经预还原之后,开始评价,评价步骤如下:
1)先使床层降温至反应温度,再将氢氩混合气替换为氢气,升高反应管内的压力至反应压力;
2)等待床层温度稳定、管内压力稳定;
3)通过双柱塞微量泵泵入一定流速的反应液,同时一直通入一定流速的氢气开始反应,反应液及氢气流速由液时空速和氢酯比决定,经过催化剂床层后得到反应产物,将产物冷却收集备用,记录并分析产物。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反应温度可以为90~250℃,氢气的压力可以为10~80Bar。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反应物溶液中的溶剂选自C1~C20的醇、水、醚、饱和烷烃、饱和芳烃,或选自无溶剂,溶剂优选自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二甲醚、乙醚、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2,6-氧环、戊烷、己烷、庚烷、辛烷或选自无溶剂。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该应用中,所述加氢原料选自3-羟基丙酸酯类加氢制备1,3-丙二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在反应物溶液中,反应物的体积分数选自10~100%,优选12~50%,或优选100%(即无溶剂状态)。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氢气和加氢原料的摩尔比可以为20~100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实施方式,液时空速可以为0.01~1h-1.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利用上述催化剂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向装载所述催化剂的反应器中,泵入质量分数为10~100%的加氢原料溶液,同时泵入氢气;所述加氢原料选自3-羟基丙酸酯类化合物(如3-羟基丙酸甲酯、3-羟基丙酸乙酯、3-羟基丙酸丙酯、3-羟基丙酸丁酯、3-羟基丙酸戊酯)中的至少一种;控制氢气与加氢原料的摩尔比为20~1000:1,液时空速为0.01~1h-1,反应温度为90~250℃,氢气的压力为10~80Bar,开启反应,经过催化剂床层后得到产物溶液,冷却,收集,得到1,3-丙二醇。
优选地,所述原料为3-羟基丙酸甲酯。
本发明所涉及的设备、试剂、工艺、参数等,除有特别说明外,均为常规设备、试剂、工艺、参数等,不再作实施例。
本发明所列举的所有范围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点值。
本发明中,除有特别说明外,%均为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中,所述“室温”“常温”即常规环境温度,可以为10~30℃。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在制备催化剂时选择调变添加金属镓作为第二加入金属,形成合金,以此来防止Cu组分的完全还原和烧结,从而提高了催化剂中Cu的分散度;同时在制作催化剂时加入第二分散剂醇或者有机酸,也有利用金属Cu的分散。因而促进同时3-羟基丙酸酯的转化率和1,3-丙二醇的选择性,使得1,3-丙二醇有最好的总得率。结果表明,在第一分散剂为水,第二分散剂为乙醇,第一分散剂与第二分散剂的体积比为2:1的情况下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在固定床反应器反应时,可以同时提升3-羟基丙酸甲酯的转化率达到94%,1,3-丙二醇的选择性达到91%,这样1,3-丙二醇的最好总得率为85.54%,此时催化剂组成为Cu30wt%,Ga 1wt%,SiO2 69wt%,催化3-羟基丙酸甲酯生成1,3-丙二醇的温度为160℃,压力为6Mpa,氢酯比为233,溶剂介质为甲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实施例5、实施例8、实施例16、实施例17的H2-TP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不仅限于下面这些内容。
实施例1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采用减压抽滤的方法,将上述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滤饼,使用去离子水对滤饼充分洗涤,至洗涤液电导率恒定为止。将滤饼置于120℃烘箱中烘干24小时,得到碎块状固体,将得到的碎块状固体置于加热炉中,进行焙烧,焙烧程序为:室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450℃,焙烧5小时,再以1℃/min升温至650℃,焙烧5小时,焙烧完成。将焙烧后的碎块状固体进行粉碎,成型,筛分,选取40~60目的颗粒状固体装载于固定床反应器中。
在氢气的气氛下从常温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60℃,将体系压力逐步升压至60bar,待到温度压力都稳定后,向装载一定目数催化剂的固定床反应器中,泵入质量分数为10%的3-羟基丙酸甲酯的甲醇溶液,同时泵入氢气,控制氢气与3-羟基丙酸甲酯的摩尔比为233比1,液时空速为0.1h-1,开启反应,经过催化剂床层后得到产物溶液进行冷却,取样分析,产物收集备用,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2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7: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3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8: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4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5: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5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3: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6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3:5,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7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5:4,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8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9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4:5,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10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2,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11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7,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12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5,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13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8,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14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1:17,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15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4:5,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16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完全的去离子水,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实施例17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完全的无水乙醇,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1。
表1水与乙醇不同体积比催化剂反应结果汇总
注:原料为10%的3-羟基丙酸甲酯的甲醇溶液;反应温度=160℃,反应压力=60Bar,液时空速=0.1h-1,氢酯比等于233。
通过图1的H2-TPR图中可以看出,在溶剂是纯水和纯乙醇的情况下,催化剂的还原温度相对于水与乙醇的混合液来说是相对较高的,证明此时催化剂的分散性不好,导致催化剂的活性较差。而当采用水与乙醇的混合液作为溶剂时,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得到了明显降低,表明催化剂的分散性得到了增加,并且当水与乙醇的比例为2:1时,催化剂的还原温度最低,分散性最好,同时催化剂的活性也达到了最佳。
实施例18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11.5386克Cu(NO3)2·3H2O,在搅拌下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2。
实施例19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23.0771克Cu(NO3)2·3H2O,在搅拌下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2。
实施例20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8克Cu(NO3)2·3H2O,在搅拌下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2。
实施例21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46.1544克Cu(NO3)2·3H2O,在搅拌下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2。
实施例22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57.6930克Cu(NO3)2·3H2O,在搅拌下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2。
表2不同Cu质量分数的反应结果汇总
注:原料为10%的3-羟基丙酸甲酯的甲醇溶液;反应温度=160℃,反应压力=60Bar,液时空速=0.1h-1,氢酯比等于233。
实施例23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11.5386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3。
实施例24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23.0771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3。
实施例25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46.1543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3。
实施例26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57.6928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3。
表3不同铜镓比的反应结果汇总
注:原料为10%的3-羟基丙酸甲酯的甲醇溶液;反应温度=160℃,反应压力=60Bar,液时空速=0.1h-1,氢酯比等于233。
通过表2结果分析可知,当Cu的质量分数在10%~30%时,随着Cu含量的增加,其反应的Cu(0)与Cu(Ⅰ)也随之增加,并且此时由于Cu含量不高,其分散性也较好。但是当Cu含量超过30%时,Cu颗粒开始团聚,导致其分散度降低,从而导致催化剂的活性也随之降低。通过对比表2与表3结果分析可知,当在相同Cu含量的催化剂中引入少量Ga的时候,其反应活性相对于未引入Ga时得到了明显提升,表明Ga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铜的团聚,即使得催化剂的分散度增加,从而使得催化剂的活性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见,催化剂的分散度对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实施例27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甲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4。
实施例28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正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4。
实施例29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异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4。
实施例30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正丁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4。
实施例31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异丁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4。
实施例32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苯甲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4。
实施例33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二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4。
实施例34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丙二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4。
实施例35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丙三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4。
实施例36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己六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4。
表4不同第二分散剂(醇类)的反应结果汇总
实施例37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甲酸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5。
实施例38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酸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5。
实施例39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丙酸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5。
实施例40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丁酸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5。
实施例41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正戊酸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5。
实施例42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正己酸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5。
实施例43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正庚酸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5。
实施例44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正辛酸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5。
实施例45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正癸酸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5。
实施例46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丙烯酸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34.6157克Cu(NO3)2·3H2O,0.6623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5。
表5不同第二分散剂(有机酸类)反应结果汇总
实施例47~57
选取一反应容器,参照实施例1中第一金属为铜、第二金属为镓的方案,将第二金属镓替换为其他至少一种金属,即将GaH6NO4更换为铈、锰、铬、镧、钴、镍、锌、银、钌等的盐,制备催化剂并用于评价。如前所述,当Cu含量超过30%时,Cu颗粒开始团聚,导致其分散度降低,从而导致催化剂的活性也随之降低。当在相同Cu含量的催化剂中引入少量Ga的时候,其反应活性相对于未引入Ga时得到了明显提升,表明Ga的引入形成了很好的合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铜的团聚,即使得催化剂的分散度增加,从而使得催化剂的活性得到了提升。但由表6可知,若将Ga换成其余金属如铈、锰、铬、镧、钴、镍、锌、银、钌等,抑制铜团聚的效果不佳,表明其余金属无法有效改善铜的分散。
表6不同第二(三)金属反应结果汇总
实施例58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11.5386克Cu(NO3)2·3H2O,0.3312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7。
实施例59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11.5386克Cu(NO3)2·3H2O,1.3246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7。
实施例60
选取一反应容器,加入去离子水与乙醇的体积比为2:1,开启搅拌,分别称取11.5386克Cu(NO3)2·3H2O,1.9869克GaH6NO4,在搅拌下一一加入称量好的Cu(NO3)2·3H2O,GaH6NO4,搅拌使之达到混合均匀的状态,随后加入150mL的氨水,搅拌状态下使得金属离子与氨水最大限度的形成沉淀,随后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34.5%的硅溶胶溶液,继续搅拌使得其混合均匀。混合均匀过一段时间后,开启加热,保持90℃继续搅拌,老化8小时。催化剂后续的制备以及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催化剂评价数据列于表7。
表7反应结果汇总
催化剂中的铜包括Cu(0)和Cu(I),二者协同作用使得3-羟基丙酸酯催化转化为1,3-丙二醇。由表7反应结果来看,添加助金属Ga形成合金后,Cu(0)/Cu(I)的比例先下降后上升,在实施例1中的Ga的质量为1wt%时,比例最低,并且此时3-HMP转化率和1,3-PDO的选择性也达到了最高,相应的产率也达到了最好。
由实施例1与其他作为对比的实施例比较可知,实施例1以铜与镓的质量比为30:1,以体积比2:1的水与乙醇作为分散剂,制备得到的催化剂中Cu 30wt%,Ga 1wt%,SiO269wt%,催化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效果最佳。
说明书附图集中展示形成Cu-Ga合金的测试结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在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由两种金属和一种载体组成,两种金属为铜和镓,载体为SiO2;铜与镓的质量比为1~5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铜29~31 wt%,镓0.8~1.2 wt%,SiO2 68~70 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中的铜包括Cu(0)和Cu(I)。
4.一种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所述催化剂由两种金属和一种载体组成,两种金属为铜和镓,载体为SiO2;铜与镓的质量比为1~50:1,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将铜盐和镓盐置于第一分散剂与第二分散剂的混合液中,加入氨水搅拌形成沉淀后,加入质量浓度为5~50%的硅溶胶混合均匀,调整温度至50~90 ℃并搅拌,老化8~90h;所述第一分散剂为水,所述第二分散剂选自醇或有机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分散剂与第二分散剂的体积比为x:y,其中0<x≤50,0<y≤50;
2)将老化后的催化剂过滤,洗涤,100~300℃烘干10~100 h;
3)将步骤2)中烘干后的产物,以1~2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700℃焙烧1~48h后,将其粉碎,并在还原性气氛中于100~500℃进行预还原1~50 h,得到所述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醇选自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2-丁醇、叔丁醇、1-戊醇、2-戊醇、3-戊醇、2-甲基-1-丁醇、2-甲基-2-丁醇、3-甲基-2-丁醇、3-甲基-1-丁醇、2,2-二甲基-1-丙醇、己醇、庚醇、辛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己六醇、或苯甲醇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有机酸选自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正戊酸、正己酸、正庚酸、正辛酸、正癸酸、或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散剂为水,第二分散剂为乙醇,第一分散剂与第二分散剂的体积比为1.5~2.5:1;铜与镓的质量比为28~3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焙烧程序为:室温以9~11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40~460 ℃,焙烧4~6小时,再以1~2 ℃/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640~660 ℃,焙烧4~6小时,完成焙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预还原程序为:从室温以1~2 ℃/min的速率升至140~160 ℃,保持1~2 min:再以9~11 ℃/min的速率升至290~300 ℃,保持1~50 h,完成预还原。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选自硫酸铜、硝酸铜、卤化铜、高氯酸铜、有机酸铜、铜胺溶液、硫酸亚铜、硝酸亚铜、卤化亚铜、高氯酸亚铜、或有机酸亚铜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镓盐选自亚硝酸镓、硫酸镓、碳酸镓、氯酸镓、氯化镓、硒化镓、磷酸镓、硫酸氢镓、氢氧化镓、砷化镓、硫化镓、高氯酸镓、草酸镓、醋酸镓、三溴化镓、硫代硫酸镓、溴酸镓、或水合硝酸镓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催化剂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装载所述催化剂的反应器中,泵入质量分数为10~100%的加氢原料溶液,同时泵入氢气;所述加氢原料为3-羟基丙酸酯类化合物;控制氢气与加氢原料的摩尔比为20~1000:1,液时空速为0.01~1 h-1,反应温度为90~250 ℃,氢气的压力为10~80 Bar,开启反应,经过催化剂床层后得到产物溶液,冷却,收集,得到1,3-丙二醇。
CN202310281038.XA 2023-03-22 2023-03-22 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及其用于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 Active CN1163514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1038.XA CN116351425B (zh) 2023-03-22 2023-03-22 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及其用于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81038.XA CN116351425B (zh) 2023-03-22 2023-03-22 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及其用于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1425A CN116351425A (zh) 2023-06-30
CN116351425B true CN116351425B (zh) 2024-05-28

Family

ID=86906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81038.XA Active CN116351425B (zh) 2023-03-22 2023-03-22 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及其用于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51425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1321B1 (en) * 1998-09-30 2001-02-20 Shell Oil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1,3-propanediol from methyl 3-hydroxypropionate
WO2001047632A1 (de) * 1999-12-28 2001-07-05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regenerierung von katalysatoren
CN1911507A (zh) * 2006-08-17 2007-02-14 复旦大学 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制1,3-丙二醇用的纳米铜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8402A (zh) * 2011-03-16 2011-09-28 浙江大学 生物柴油基粗甘油直接加氢制备1,2-丙二醇的铜-钯-镁-铝四组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7088597A (ja) * 2015-11-04 2017-05-2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及び直鎖ブテンの製造方法
CN113101937A (zh) * 2021-04-25 2021-07-13 厦门大学 掺杂型混价态铜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60145A (zh) * 2021-11-24 2022-03-11 厦门大学 一种乙酸加氢制备乙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70524A1 (en) * 2008-08-21 2010-02-25 Sbi Fine Chemicals Inc. Solid,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and methods of use
EP2519488B1 (en) * 2009-12-30 2015-12-16 Virent, Inc. Improved catalysts for hydrodeoxygenation of polyol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1321B1 (en) * 1998-09-30 2001-02-20 Shell Oil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1,3-propanediol from methyl 3-hydroxypropionate
WO2001047632A1 (de) * 1999-12-28 2001-07-05 Basf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regenerierung von katalysatoren
CN1911507A (zh) * 2006-08-17 2007-02-14 复旦大学 3-羟基丙酸甲酯加氢制1,3-丙二醇用的纳米铜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98402A (zh) * 2011-03-16 2011-09-28 浙江大学 生物柴油基粗甘油直接加氢制备1,2-丙二醇的铜-钯-镁-铝四组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7088597A (ja) * 2015-11-04 2017-05-2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及び直鎖ブテンの製造方法
CN113101937A (zh) * 2021-04-25 2021-07-13 厦门大学 掺杂型混价态铜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160145A (zh) * 2021-11-24 2022-03-11 厦门大学 一种乙酸加氢制备乙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ighly Selective and Stable Isolated Non-Noble Metal Atom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Acetylene;Baoai Fu et al.;《ACS Catalysis》;20211222;第12卷;607−615 *
Li-Jun Li et al..Hydrogenation of 3-hydroxypropanal to 1,3-propanediol over a Cu–V/Ni/SiO2 catalyst.《New J. Chem.》.2017,第41卷8965--8976. *
Tongmei Ding et al..Highly active Cu/SiO2 catalysts for hydrogenation of diethyl malonate to 1,3‐propanediol.《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2016,第37卷484–493. *
陈长林 ; 宋敏洁 ; 秦丽珍 ; .Pt/HPW/ZrO_2催化甘油脱氧制取1,3-丙二醇.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51425A (zh) 2023-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32989B (zh) 氧化铝负载型铜-稀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144610B (zh) 火焰喷射裂解法制备的铜基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3443964B (zh) 一种乙醇催化转化合成高级醇的方法
CN110327933A (zh)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80374A (zh) 一种醋酸酯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5814805B (zh) 一种具有氢转移加氢活性的金属氧化物促进的铜基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4602495B (zh) 一种丙烷脱氢Pt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JPS58150437A (ja) n−ブタンの無水マレイン酸への蒸気相酸化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触媒
CN111589449A (zh) 用于丙烷脱氢钴基催化剂、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14450086A (zh) 铜基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0584454C (zh) 含有水铁矿和铝的费托合成催化剂
CN114308035A (zh) 一种用于1,4-环己烷二甲酸的加氢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476492B (zh) 用于将醛氢化为醇的经促进的铜/锌催化剂
CN116351425B (zh) 负载型二元合金催化剂及其用于催化3-羟基丙酸酯加氢制备1,3-丙二醇的方法
CN112374968B (zh) 一种负载型催化剂在萘的衍生物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应用
CN113976184A (zh) 一种铜氧化物-稀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还原方法
CN113244928A (zh) 新型醋酸甲酯加氢制乙醇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10054547B (zh) 一种采用集成催化剂耦合催化草酸酯加氢制乙醇的方法
CN108380219B (zh) 一种醋酸乙酯加氢制乙醇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45339B (zh) 一种负载型二元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849720B (zh) 二氧化硅负载镍基三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苯乙炔选择性加氢中的应用
CN114160137B (zh) 一种用于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醇的钴铜双金属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15779908A (zh) 用于乙醇脱氢缩合制高级醇反应的氧化铝负载铜-氧化锌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5212905A (zh) 一种炔醇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264026B (zh) 一种高活性高选择性合成甲醇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