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48821A - 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其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其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48821A
CN116348821A CN202180069024.0A CN202180069024A CN116348821A CN 116348821 A CN116348821 A CN 116348821A CN 202180069024 A CN202180069024 A CN 202180069024A CN 116348821 A CN116348821 A CN 1163488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ece
toner
contact
conveying screw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90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染手麻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3488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488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87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 G03G15/0891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and conditioning developer in the developing unit, e.g. agitating, removing impurities or humidity for conveying or circulating developer, e.g. aug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03G21/105Arrangements for conveying toner was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其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调色剂输送装置(7a~7d)具备调色剂输送通道(26)、输送螺旋件(29)和颤动件(31)。输送螺旋件(29)具有旋转轴(29a)以及形成在旋转轴(29a)的外周面的螺旋叶片(29b)。颤动件(31)具有:多个第一接触片(33),与输送螺旋件(29)接触,向朝向调色剂输送通道(26)的底面的第一方向按压输送螺旋件(29);以及多个第二接触片(34),从与第一接触片(33)相反的一侧与输送螺旋件(29)接触,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按压输送螺旋件(29)。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大于第二接触片(34)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

Description

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其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从像载体的表面除去的废调色剂、向显影装置补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其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的工序是:主要使用粉末的显影剂(以下,称作调色剂),将形成在感光鼓等的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影通过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可视化,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进行定影处理。在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搭载有用于除去感光鼓表面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
在这样的清洁装置中,从鼓表面回收的废调色剂因机械应力而导致添加剂的附着程度和粒径不一致,进而由于还混入纸末等而导致流动性变差,容易固化。此外,伴随近年来的调色剂的低熔点化,在高温环境下调色剂的流动性容易降低。因此,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流动性降低后的废调色剂,在设置在调色剂输送通道内的输送螺旋件(screw)的周围(例如螺旋叶片之间)固化,成为所谓的结块状态,存在调色剂的输送困难的问题。
因此,提出了抑制调色剂的结块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通过使薄膜状的颤动件与输送螺旋件抵接来抑制调色剂向输送螺旋件的附着的方法。
专利文献2的清洁装置采用具备第一颤动件(flicker)、第二颤动件这两个颤动件的结构。第一颤动件和第二颤动件相互接触,在比该接触部位接近前端的位置处与输送螺旋件抵接,按压输送螺旋件(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2)。通过使两个颤动件与输送螺旋件抵接,各颤动件将输送螺旋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刮掉,有效地抑制调色剂的附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343371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4-172484号
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方法中,在第一颤动件按压输送螺旋件的力与第二颤动件按压输送螺旋件的力为不同大小的情况下,输送螺旋件有可能朝向一个方向变形。此时,在输送螺旋件的变形是朝向与朝向调色剂输送通道的内壁的方向相反方向的变形的情况下,输送螺旋件与调色剂输送通道的内壁的间隙扩大,在该间隙的周边滞留调色剂,调色剂输送性能降低或调色剂粘着,有可能产生调色剂的排出不良。
另外,此处以输送由清洁装置除去的废调色剂时的调色剂的排出不良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输送向显影装置补充的补充调色剂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调色剂的排出不良产生,维持调色剂输送性能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其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构成是具备调色剂输送通道、输送螺旋件和颤动件的调色剂输送装置。调色剂输送通道输送调色剂。输送螺旋件具有能够旋转地配置在调色剂输送通道的内部的旋转轴、以及形成在旋转轴的外周面的螺旋叶片。颤动件沿着输送螺旋件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与输送螺旋件的外周面抵接而摆动的多个接触片。颤动件包括:多个第一接触片,与输送螺旋件接触,向朝向调色剂输送通道的底面的第一方向按压输送螺旋件;以及多个第二接触片,从与第一接触片相反的一侧与输送螺旋件接触,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按压输送螺旋件。第一接触片按压输送螺旋件的力大于第二接触片按压输送螺旋件的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构成,由于第一接触片向第一方向的按压力大于第二接触片向第二方向的按压力,所以能够抑制输送螺旋件向第二方向弹性变形而远离调色剂输送通道的底面。由此,使输送螺旋件与调色剂输送通道的底面的间隙难以扩大,能够抑制调色剂输送性能的降低,能够抑制调色剂排出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的清洁装置7a~7d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部Pa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7a周边的构成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从径向(相对于旋转轴29a垂直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7a的输送螺旋件29和颤动件31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从图4的上方侧俯视观察图4所示的输送螺旋件29和颤动件31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7a的颤动件31的立体图。
图7是俯视观察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7a的输送螺旋件29和颤动件31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7a的颤动件31的立体图。
图9是在向显影装置3a~3d的调色剂补充路径上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的包括显影装置3a的调色剂补充部40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搭载有本发明的清洁装置7a~7d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要剖视图。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内,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图1中左侧)起依次配置有4个图像形成部Pa、Pb、Pc和Pd。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与不同的4色(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图像对应地设置,分别通过带电、曝光、显影和转印的各工序依次形成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图像。
在这些图像形成部Pa~Pd配设有担载各色的可视像(调色剂像)的感光鼓1a、1b、1c和1d(像载体)。进而,向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中间转印带8与各图像形成部Pa~Pd邻接设置。形成在这些感光鼓1a~1d上的调色剂像在依次转印到一边与各感光鼓1a~1d抵接一边移动的中间转印带8上之后,在二次转印单元9中暂时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纸张S上。进而,在定影部13中定影到纸张S上之后,从图像形成装置100主体排出。一边使感光鼓1a~1d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旋转,一边对各感光鼓1a~1d执行图像形成工序。
转印调色剂像的纸张S收纳在配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下部的纸盒16内,经由供纸辊12a和对准辊对12b向二次转印单元9输送。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图像形成顺序进行说明。当由用户输入图像形成开始时,首先,通过主马达(未图示)开始感光鼓1a~1d的旋转,通过带电装置2a~2d的带电辊21(参照图2)使感光鼓1a~1d的表面均匀地带电。接着,利用从曝光装置5射出的光束(激光)对感光鼓1a~1d的表面进行光照射,在各感光鼓1a~1d上形成与图像信号相应的静电潜影。
向显影装置3a~3d分别填充规定量的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各色的调色剂。另外,在因后述的调色剂像的形成而填充到各显影装置3a~3d内的双组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的比例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从调色剂容器4a~4d向各显影装置3a~3d补充调色剂。该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由显影装置3a~3d的显影辊25(参照图2)供给到感光鼓1a~1d上,并静电附着于感光鼓1a~1d。由此,形成与通过来自曝光装置5的曝光而形成的静电潜影相应的调色剂像。
然后,通过一次转印辊6a~6d对一次转印辊6a~6d与感光鼓1a~1d之间以规定的转印电压赋予电场,感光鼓1a~1d上的品红色、青色、黄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这4色的图像为了形成规定的彩色图像而以预定的规定的位置关系形成。之后,通过清洁装置7a~7d的清洁刮板28(参照图2)将残留在感光鼓1a~1d的表面的调色剂除去,以备继续进行新的静电潜影的形成。
当伴随基于带驱动马达(未图示)的驱动辊10的旋转而中间转印带8开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纸张S在规定的时刻从对准辊对12b向与中间转印带8邻接设置的二次转印单元9输送,转印彩色图像。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张S向定影部13输送。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的调色剂被带清洁单元19除去。
输送到定影部13的纸张S被定影辊对13a加热和加压而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S的表面上,形成规定的彩色图像。形成了彩色图像的纸张S由向多个方向分支的分支部14分配输送方向,直接(或者被送往双面输送通道18进行双面打印之后)由排出辊对15向出纸盘17排出。
图2是图1中的图像形成部Pa附近的放大图。图3是表示图2中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7a周边的构成的侧面剖视图。以下,详细说明包括感光鼓1a、带电装置2a、清洁装置7a的图像形成部Pa。另外,对于图像形成部Pb~Pd,由于与图像形成部Pa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2所示,在感光鼓1a的周围,沿着鼓旋转方向(图2的顺时针方向)配设有带电装置2a、显影装置3a、清洁装置7a,隔着中间转印带8而配置有一次转印辊6a。此外,相对于感光鼓1a,在中间转印带8的旋转方向上游侧配置有隔着中间转印带8而与张力辊11对置的带清洁单元19。
感光鼓1a是在铝制的铝管坯的外周面层叠有感光层的部件。作为感光层,例如使用利用了有机光导体的有机感光层(OPC)、通过硅烷气体等的蒸镀等成膜的非晶硅(a-Si)感光层等的无机感光层。
带电装置2a具有与感光鼓1a接触并对鼓表面施加带电偏压的带电辊21、以及用于清洁带电辊21的刷辊22。显影装置3a在显影容器20内具有由搅拌输送螺旋件23和供给输送螺旋件24构成的2个搅拌输送部件、以及显影辊25,通过使担载于显影辊25的表面的调色剂飞到感光鼓1a表面而使静电潜影显影为调色剂像。
如图2、图3所示,清洁装置7a具备壳体26、滑动摩擦辊27(调色剂除去机构)、清洁刮板28、输送螺旋件29以及颤动件31。壳体26具有与感光鼓1a对置的开口部、以及收纳滑动摩擦辊27、清洁刮板28、输送螺旋件29、颤动件31的调色剂输送通道37。
滑动摩擦辊27经由壳体26的开口部与感光鼓1a的表面(外周面)抵接,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壳体26的前后方向(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侧板(未图示)。滑动摩擦辊27由未图示的驱动单元在与感光鼓1a的抵接面上向同一方向(相同方向)旋转驱动,将感光鼓1a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除去并滑动摩擦感光鼓1a的表面进行研磨。由滑动摩擦辊27除去的残留调色剂作为废调色剂通过开口部收纳到壳体26的调色剂输送通道37内。
滑动摩擦辊27的线速度被控制为比感光鼓1a的线速度快(例如1.2倍)。作为滑动摩擦辊27,例如可举出在金属轴的周围作为辊体而形成EPDM橡胶制且阿斯卡C硬度55°的发泡体层的结构。作为辊体的材质并不限定于EPDM橡胶,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橡胶、发泡橡胶体,优选使用阿斯卡C硬度为10~90°的范围的材料。
清洁刮板28相对于感光鼓1a的旋转方向(图3的顺时针方向),在比感光鼓1a与滑动摩擦辊27的抵接部靠下游侧的位置与感光鼓1a抵接。作为清洁刮板28,例如使用JIS硬度78°且厚度2mm的聚氨酯橡胶制的叶片。清洁刮板28的材质和硬度、尺寸、向感光鼓1a的安装角度、咬入量和接触压力等根据感光鼓1a的规格适当设定。
图4是从径向(与旋转轴29a垂直的方向)观察清洁装置7a的输送螺旋件29和颤动件31的局部放大图。输送螺旋件29具有旋转轴29a以及一体形成在旋转轴29a的外周面的螺旋状的螺旋叶片29b。旋转轴29a能够旋转地轴支承于壳体26的前后方向的侧板。收纳于调色剂输送通道37的废调色剂伴随输送螺旋件29的旋转而沿轴向被输送,向清洁装置7a的外部排出。
颤动件31具备固定于壳体26的内壁的基部32、从基部32朝向输送螺旋件29延伸的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基部32为在轴向上细长的矩形板状体,通过粘接剂等固定于壳体26的内壁。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是与基部32连接的矩形板状体。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的前端部成为自由端,延伸至与输送螺旋件29接触的位置。
第一接触片33在比旋转轴29a接近壳体26的开口部的位置、即比旋转轴29a远离壳体26的底面(调色剂输送通道37的底面)的位置处,与输送螺旋件29接触。第一接触片33从与该输送螺旋件29的接触部位朝向壳体26的底面(调色剂输送通道37的底面)按压输送螺旋件29。将该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d1。
第二接触片34在比旋转轴29a远离壳体26的开口部的位置、即接近壳体26的底面(调色剂输送通道37的底面)的位置处,与输送螺旋件29接触。第二接触片34从与该输送螺旋件29的接触部位朝向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方向即朝向壳体26的开口部的方向按压输送螺旋件29。将该第二接触片34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d2。
图5是从图4的上方侧俯视观察图4所示的输送螺旋件29和颤动件31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颤动件31的立体图。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在输送螺旋件29的轴向(与图4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整个区域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多个。各第一接触片33的在轴向上排列的间隔P1为螺旋叶片29b的轴向的螺距P2以下。各第二接触片34的在轴向上排列的间隔与第一接触片33的在轴向上排列的间隔P1大致相同。
作为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的材质,只要是与输送螺旋件29的螺旋叶片29b接触而摆动的弹性材料就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的片材(Lumirror sheet,露米勒片材)、特富龙片材、聚酰亚胺等的各种摩擦阻力小的合成树脂制片材,但是从成本和耐用性等方面出发,优选露米勒片材。
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伴随输送螺旋件29的旋转,在被螺旋叶片29b抬起而弹性变形的状态(图4的实线)与通过复原力与旋转轴29a抵接的状态(图4的点划线和虚线)之间反复往复,由此,与旋转轴29a的旋转周期相应,在输送螺旋件29滑动摩擦辊27之间,一边弹性变形一边摆动。对于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和与旋转轴29a接触时相比,在被螺旋叶片29b抬起时较大地弯曲,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按压力也变大。
第一接触片33的弹性系数被设定得大于第二接触片34的弹性系数。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的长度、宽度、厚度的值被设定为使第一接触片33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接触片34的弹性系数。作为这些具体尺寸,分别能够采用以下的构成。
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L1为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L2的1.3~1.7倍的大小,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0~2.0倍的大小。第一接触片33的长度(从第一接触片33与基部32的边界部到第一接触片33的前端的长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长度(从第二接触片34与基部32的边界部到第二接触片34的前端的长度)的1.0~1.4倍(优选为1.1~1.3倍)的大小。
另外,为了使第一接触片33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接触片34的弹性系数且有效地刮掉输送螺旋件29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优选采用如下构成:将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L1设为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L2的1.4~1.6倍的大小,将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设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3~1.7倍的大小,将第一接触片33的长度设为第二接触片34的长度的1.1~1.3倍。
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L1为螺旋叶片29b的螺距P2的1/3以上且2/3以下的大小。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以在轴向上不重叠的方式交替排列。
此外,如上所述,第一接触片33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接触片34的弹性系数。在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以相同的挠曲量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大于第二接触片34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
如上所述,第一接触片33朝向第一方向d1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被设定为大于第二接触片34朝向第二方向d2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因此,输送螺旋件29难以朝向第二方向d2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壳体26的内壁(调色剂输送通道37的底面)与输送螺旋件29的间隙扩大,抑制因调色剂堆积而引起的调色剂输送性的降低,抑制产生调色剂排出不良。
然而,作为现有的清洁装置,具备两个颤动件,形成为各颤动件相互接触。上述各颤动件在比颤动件彼此的接触部位接近颤动件的前端的位置处与输送螺旋件接触。因此,从输送螺旋件的表面刮落的废调色剂有可能滞留在这两个颤动件的接触部位的间隙等,引起妨碍废调色剂的输送等的调色剂排出不良。
此处,本发明的清洁装置7a的颤动件31如上所述,颤动件31的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分别与输送螺旋件29接触。并且,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以在轴向上不重叠的方式交替排列,相互不接触。因此,通过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颤动件31,能够防止产生上述现有的颤动件那样的调色剂排出不良。
接下来,使用图7、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俯视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7a的输送螺旋件29和颤动件31的俯视图。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7a的颤动件31的立体图。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L1为螺旋叶片29b的螺距P2的1/2以上且2/3以下。
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在轴向上重叠。第一接触片33的位于轴向的一侧的第一侧端部35(图示斜线部)与第二接触片34的位于轴向的另一侧的第二侧端部36(图示阴影部)重叠。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彼此不接触。第一侧端部35的宽度L3和第二侧端部36的宽度L4为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L1的1/3以上且2/3以下的大小。
这样,当第一接触片33与第二接触片34重叠时,能够使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L1和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L2比较大,并能够使第一接触片33的相邻的间隔P1减小。因此,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在更大范围中与输送螺旋件29接触。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清洁装置7a为能够更有效地刮掉输送螺旋件29的表面的调色剂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调色剂输送不良的构成。
此外,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不接触。因此,通过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颤动件31,能够消除上述现有的清洁装置那样的、在两个颤动件彼此的接触部位滞留废调色剂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仅说明了具备滑动摩擦辊27和清洁刮板28作为清洁装置7a~7d的研磨系统的构成,但是本发明的构成可以应用于例如仅具备滑动摩擦辊27或仅具备清洁刮板28的构成、代替滑动摩擦辊27而具备仅具有清扫功能的清洁辊的构成、代替清洁刮板28而具备软毛刷的构成等的、具有输送螺旋件29的各种构成的清洁装置。
此外,只要使得第一接触片33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接触片34的弹性系数,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L1、厚度、长度和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L2、厚度、长度就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尺寸,例如,也可以设为以下的尺寸。
能够将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L1设为与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L2大致相等,将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设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2~1.4倍的大小。
此外,能够将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L1设为与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L2的大小大致相等,将第一接触片33的长度设为第二接触片34的长度的1.1~1.3倍。在该情况下,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与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大致相等。
此外,能够将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L1设为与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L2的大小大致相等,将第一接触片33的长度设为与第二接触片34的长度大致相等,将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设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1~1.5倍。
此外,如果第一接触片33向第一方向d1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大于第二接触片34向第二方向d2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则也能够采用第一接触片33的弹性系数为第二接触片34的弹性系数以下的构成。
在该情况下,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能够配置为,第一接触片33的最大挠曲量(第一接触片33与螺旋叶片29b的前端接触时的第一接触片33的挠曲量)为第二接触片34的最大挠曲量(第二接触片34与螺旋叶片29b的前端接触时的第二接触片34的挠曲量)以上。在该情况下,第一接触片33的最小挠曲量(第一接触片33与旋转轴29a接触时的第一接触片33的挠曲量)为第二接触片34的最小挠曲量(第二接触片34与旋转轴29a接触时的第二接触片34的挠曲量)以上。这样,能够使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大于第二接触片34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能够抑制输送螺旋件29向第二方向d2的变形。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清洁装置7a~7d,还可以应用于从清洁装置7a~7d向废调色剂回收容器输送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输送部、从调色剂容器4a~4d向显影装置3a~3d补充调色剂的调色剂补充部等的、各种调色剂输送装置。在图9中示出了在向显影装置3a~3d的调色剂补充路径中应用本发明的例子。
图9是包括显影装置3a的调色剂补充部40的局部剖视图。如图9所示,调色剂补充部40具有:垂直输送部41,将从调色剂容器4a(参照图1)经由调色剂补充口40a供给的调色剂沿着垂直方向输送(落下);以及水平输送部42,将从垂直输送部41交接的调色剂沿着水平方向输送。
搅拌输送螺旋件23的旋转轴23a延伸至水平输送部42内。在搅拌输送螺旋件23的旋转轴23a的配置在水平输送部42内的部分一体形成有补充叶片23c。补充叶片23c由与螺旋叶片23b朝向相同方向(卷绕方向相同)的螺旋状的叶片形成,并且形成为比螺旋叶片23b小的螺距和小的直径。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实施例
调查了颤动件31的第一接触片33与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突出长度以及厚度与调色剂输送效果之间的关系。作为试验方法,使用搭载有图3所示的清洁装置7a~7d的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彩色打印机),在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比第二接触片34强的情况(本发明1~5)、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比第二接触片34弱的情况(比较例1~2)、以及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相比第二接触片34过强的情况下(比较例3)下,评价了壳体26内的调色剂堆积和壳体26的摩擦的有无。
以第二接触片34的最大挠曲量(变形量)大于第一接触片33的最大挠曲量(变形量)的方式配置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
在本发明1~5和比较例1~3中,将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设为5~8mm、突出长度设为8~10mm、厚度设为75~100μm,将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设为5~7.5mm、突出长度设为10~12mm、厚度设为100~120μm进行了评价。
作为评价标准,将在清洁装置7a的壳体26内未发生调色剂堆积、也未发生壳体26的摩擦的情况设为○,将发生少许调色剂堆积的情况设为△,将发生了调色剂堆积或壳体26的摩擦的结果设为×。在表1中示出了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4166488340000121
如表1所示,在本发明1、2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与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相等,各自的突出长度或厚度不同。
在本发明1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7.5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100μm,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为7.5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75μm。即,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33倍。
在本发明2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5mm、突出长度为12mm、厚度为100μm,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为5mm、突出长度为8mm、厚度为100μm。即,第一接触片33的突出长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突出长度的1.5倍。
在本发明3~5和比较例1中,第一接触片33的突出长度与第二接触片34的突出长度相等,宽度和厚度不同。
在本发明3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7.5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100μm,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为5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75μm。即,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是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的1.5倍,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是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33倍。
在本发明4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7.5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120μm,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为5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75μm。即,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是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的1.5倍,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6倍。
在本发明5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7.5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120μm,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为8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75μm。即,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的0.94倍,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6倍。
在比较例1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5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100μm,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为6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75μm。即,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的0.83倍,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33倍。
在比较例2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突出长度、厚度全部与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突出长度、厚度相等。在比较例3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突出长度、厚度全部与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突出长度、厚度不同。
在比较例2中,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为7.5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100μm。
在比较例3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7.5mm、突出长度为12mm、厚度为120μm,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为5mm、突出长度为10mm、厚度为75μm。即,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的1.5倍,第一接触片33的突出长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突出长度的1.2倍,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6倍。
关于本发明1~5,未发生壳体26内的调色剂堆积和摩擦。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发生少许调色剂堆积,在比较例2中发生了调色剂堆积。另一方面,在比较例3中,尽管未发生调色剂堆积,但是输送螺旋件29摩擦壳体26。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1~4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突出长度、厚度中的至少一个大于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突出长度、厚度。因此,第一接触片33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接触片34的弹性系数,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大于第二接触片34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因此,能够抑制输送螺旋件29向第二方向d2的变形,壳体26与输送螺旋件29的间隙不会扩大,能够抑制调色剂堆积。
在本发明5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的0.94倍,相对比较小,但是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6倍,相对比较大。因此,本发明5与本发明1~4相同,第一接触片33的弹性系数大于第二接触片34的弹性系数,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大于第二接触片34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因此,能够抑制调色剂堆积。
在比较例1中,尽管第一接触片33的厚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厚度的1.33倍的大小,但是由于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为第二接触片34的0.83倍,相对比较小,因此第一接触片33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接触片34的弹性系数。因此,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稍微小于第二接触片34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由此,输送螺旋件29朝向第二方向d2变形,壳体26与输送螺旋件29的间隙扩大,认为发生了少许的调色剂堆积。
在比较例2中,第一接触片33和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突出长度、厚度相等,彼此的弹性系数也相等。如上所述,第二接触片34的最大挠曲量(变形量)大于第一接触片33的最大挠曲量(变形量)。使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大于第二接触片34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以便能够从胡克定律(应力τ=弹性系数G×变形量γ)导出。因此,输送螺旋件29朝向第二方向d2变形,壳体26与输送螺旋件29的间隙扩大,认为发生了调色剂堆积。
在比较例3中,第一接触片33的宽度、突出长度、厚度全部大于第二接触片34的宽度、突出长度、厚度,第一接触片33的弹性系数也大于第二接触片34的弹性系数。因此,与本发明1~5相同,能够抑制输送螺旋件29向第二方向d2的变形,能够抑制调色剂堆积。但是,第一接触片33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与第二接触片34按压输送螺旋件29的力相比变得过大。因此,输送螺旋件29朝向第一方向d1比较大地变形,输送螺旋件29与壳体26的内壁接触。因此,认为在壳体26上产生了摩擦。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输送从像载体的表面除去的废调色剂和向显影装置补充的调色剂的调色剂输送装置。通过利用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有效地防止调色剂的固化而维持稳定的调色剂输送性能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其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12)

1.一种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色剂输送通道,输送调色剂;
输送螺旋件,具有能够旋转地配置在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的内部的旋转轴、以及形成在所述旋转轴的外周面的螺旋叶片;以及
颤动件,沿着所述输送螺旋件的轴向以规定的间隔形成有与所述输送螺旋件的外周面抵接而摆动的多个接触片,
所述颤动件包括:
多个第一接触片,与所述输送螺旋件接触,向朝向所述调色剂输送通道的底面的第一方向按压所述输送螺旋件;以及
多个第二接触片,从与所述第一接触片相反的一侧与所述输送螺旋件接触,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二方向按压所述输送螺旋件,
所述第一接触片按压所述输送螺旋件的力大于所述第二接触片按压所述输送螺旋件的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片具有比所述第二接触片所具有的弹性系数大的弹性系数,
所述第一接触片和所述第二接触片与所述旋转轴的旋转周期相应地一边弹性变形一边与所述旋转轴和所述螺旋叶片交替接触,所述第一接触片与所述螺旋叶片的前端接触时的所述第一接触片的挠曲量大于所述第二接触片与所述螺旋叶片的前端接触时的所述第二接触片的挠曲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片的所述轴向的宽度的大小为所述第二接触片的所述轴向的宽度的大小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片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接触片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第一接触片和各所述第二接触片在所述轴向上交替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旋叶片以螺距形成为螺旋状,
各所述第一接触片的间隔和各所述第二接触片的间隔为所述螺旋叶片的螺距以下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片的所述轴向的一侧的侧端部与所述第二接触片的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侧端部隔着所述旋转轴而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片的所述轴向的一侧的侧端部与所述第二接触片的所述轴向的另一侧的侧端部在对置方向上重叠的部分的所述轴向的宽度为各所述第一接触片在所述轴向上排列的间隔的1/2以上且2/3以下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片的所述轴向的宽度大于各所述第一接触片在所述轴向上排列的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接触片的所述轴向的宽度大于各所述第二接触片在所述轴向上排列的间隔。
11.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色剂除去机构,设置成与像载体接触,将残留于所述像载体的表面的残留调色剂除去;
壳体,收纳所述调色剂除去机构,并且贮存由所述调色剂除去机构除去的所述残留调色剂;以及
将贮存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残留调色剂向所述壳体的外部输送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输送装置。
1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装置。
CN202180069024.0A 2020-10-12 2021-10-05 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其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63488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1628 2020-10-12
JP2020171628 2020-10-12
PCT/JP2021/036781 WO2022080181A1 (ja) 2020-10-12 2021-10-05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クリ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48821A true CN116348821A (zh) 2023-06-27

Family

ID=81207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9024.0A Pending CN116348821A (zh) 2020-10-12 2021-10-05 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其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08953A1 (zh)
JP (1) JP7459964B2 (zh)
CN (1) CN116348821A (zh)
WO (1) WO202208018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1966B2 (ja) * 1990-11-06 1999-07-19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5128203A (ja) 2003-10-23 2005-05-19 Ricoh Co Ltd 粉体トナー搬送装置
US7043189B2 (en) * 2004-07-20 2006-05-09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oving waste toner within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4172484B2 (ja) 2005-11-28 2008-10-2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6432555B2 (ja) 2016-04-06 2018-12-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551308B2 (ja) 2016-05-31 2019-07-3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2080181A1 (zh) 2022-04-21
JP7459964B2 (ja) 2024-04-02
US20230408953A1 (en) 2023-12-21
WO2022080181A1 (ja)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0274B2 (en) Cleaning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solidification of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11693338B2 (en) Clea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8953976B2 (en) Develop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US11561497B2 (en) Cleaning device capable of preventing solidification of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535331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52391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07175B2 (ja)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6348821A (zh) 调色剂输送装置、具备其的清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942671B1 (en) Developing unit, image form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244533B (zh) 显影设备和处理盒
WO2022080182A1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クリ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71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57910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897444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530964B2 (ja)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87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50540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クリ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300664A (ja) 帯電装置、及び帯電ユニット並びにそのような帯電ユニットを有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63387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クリ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53703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380334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897443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63386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クリ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117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34076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クリ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