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67C - 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 - Google Patents

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67C
CN1163367C CNB001069055A CN00106905A CN1163367C CN 1163367 C CN1163367 C CN 1163367C CN B001069055 A CNB001069055 A CN B001069055A CN 00106905 A CN00106905 A CN 00106905A CN 1163367 C CN1163367 C CN 11633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uard shield
combustion engine
cylinde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069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1654A (zh
Inventor
前田哲明
远城贞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271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1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3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02F1/26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 F02F1/28Cylinder heads having cooling means for air cooling
    • F02F1/30Finned cylinder heads
    • F02F1/32Finned cylinder heads the cylinder heads being of overhead valv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1/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 F02B61/02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vehicles or for driving propellers;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gearing for driving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通过抑制由于从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的排气口排放的冷却风而引起的路面上尘土飞扬现象,来制止尘土吸入到空气滤清器、以便提高空气滤清器的耐久性且使其小型化。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3)具备:冷却风扇(16);具有散热片(25)的气缸(10);为了在与气缸(10)之间形成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通道而围绕气缸(10)的护罩。在护罩(15U、15L)的面向路面的部分设有在排气口(32)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与水平面(路面)大致平行的排气导槽(30)。

Description

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护罩,例如在搭载于踏板式摩托车等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上,用于使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沿具有散热片的气缸流动,更详细地说,是涉及由护罩导引、用于将冷却气缸后的冷却风从护罩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排气导槽的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往,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在用于使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沿具有散热片的气缸流动的护罩上,设有排气导槽(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7-253019号)。
该现有的内燃机搭载于踏板式摩托车上,护罩围绕着具有散热片的气缸和缸盖。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的主流从护罩的右上方流入护罩,沿散热片流动,对气缸和缸盖进行冷却。然后,冷却完毕的冷却风由位于护罩左下方的排气导槽导引,从该排气口排放到大气中。
但是,该现有技术的结构是,来自排气口的冷却风向着路面排放,直接碰到路面。因此,例如在车辆停下的状态下,在内燃机处于怠速状态的情况下,由于排放的冷却风而使得路面上尘土飞扬,该尘土与进入内燃机空气滤清器的空气一起被吸入到空气滤清器中,使空气滤清器的滤芯产生堵塞,成为减少滤芯使用寿命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长期地保持空气滤清器的过滤功能和确保必要的空气量,不得不使空气滤清器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抑制由于从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冷却式内燃机的护罩排风口排放的冷却风而引起的路面上尘土飞扬现象,来制止尘土吸入空气滤清器,以便提高空气滤清器的耐久性,且将其小型化。
本发明,是一种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所述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具备冷却风扇和带有散热片的气缸,在所述护罩的面向路面的部分,设有先朝下再横向弯曲形成的排气导槽,所述排气导槽横向地形成排气口,使所述排气口处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与水平面平行,该护罩为了在与上述气缸之间形成从上述冷却风扇来的冷却风的通道而围绕上述气缸;配置在上述车辆的左右两侧的车体罩在上述护罩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延伸至该护罩的下方,上述气缸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同时上述内燃机的排气管从上述护罩的下方延伸出去,从上述排气口排放的冷却风朝向从上述护罩进一步延伸至下方的上述车体罩的内表面。
根据本发明,因来自排气导槽的排气口的冷却风向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向排放,所以通常即使相对路面,也能大致平行地排放,不会直接碰到路面。因此能抑制在冷却风而使得路面上尘土飞扬的现象,能抑制由于其飞扬起来的尘土而引起的空气滤清器的滤芯堵塞的进程,能提高空气滤清器的耐久性。另外,由于吸入尘土较少的空气,所以可以将空气滤清器小型化。
本发明是,在本发明的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上,由于配置在上述车辆左右两侧的车体罩在上述护罩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延伸至该护罩下方,而且上述气缸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同时上述内燃机的排气管从上述护罩的下方延伸出去,而且从上述排气口排放的冷却风朝向从上述护罩进一步延伸至下方的上述车体罩的内表面,所以能由排放的冷却风驱散因排气管的热而温度升高、滞留在车体罩内侧的空气。其结果是,由于防止了高温空气滞留在车体罩的内侧,所以能制止护罩的加热,抑制护罩内的冷却风的温度上升,能提高气缸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是,在本发明的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上,由于上述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配置在上述车辆的左右方向之一侧,上述排气口处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朝向车辆左右方向的与配置空气滤清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所以冷却风在车辆上向与配置空气滤清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排放,因此,由该冷却风引起的、吸入空气滤清器的尘土的量更少,能进一步提高空气滤清器的耐久性和使其小型化。
另外,在该说明书中,所谓“与水平面大致平行”意味着处于非倾斜姿势的车辆在放置于水平面上的状态下的“与水平面大致平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搭载有具备护罩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踏板式摩托车的部分的左侧面视图。
图2是图1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主要部位右侧视图。
图3是去除了图2的护罩和风扇罩的一部分时的平面图。
图4是去除了图2的风扇罩、剖切护罩时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下护罩的平面图。
图7是在图2的VII-VII线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搭载于车辆—踏板式摩托车1上的摇摆动力单元2具备:气缸中心线指向车辆前方且稍稍向上倾斜、曲轴中心线指向车辆的左右方向的4冲程单气缸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3;从内燃机3的左侧向车辆的后方配置的V型皮带式无级变速器4。象这样,气缸中心线指向车辆前方但稍稍向上倾斜、气缸在水平方向上倾斜配置,是由于靠近动力单元的上方配置头盔收纳箱的需要。另外,该无级变速器4的输出轴通过离合器以及最终减速装置与后轮5的车轴相连接。
动力单元2的前部,通过左右一对铰链8摆动自如地安装在从车辆的后车架6向下方突出安装的托架上,动力单元2的后部通过左右一对缓冲装置(图未示)安装在后车架6上。因此,动力单元2在行驶时能根据路面G的起伏状况而上下摆动。
在内燃机3的曲轴箱9和后述的右曲轴箱罩13R上,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围绕气缸10和缸盖11的、导引来自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的护罩15。化油器17位于内燃机3的上部,连接在化油器17上的空气滤清器18在车辆的左侧,配置在兼作收纳无级变速器4的外壳的、后述的左曲轴箱9L的上方。
车辆的车体罩覆盖动力单元2的一部分和车架,其车体罩的一部分一左侧罩19L和右侧罩19R分别配置在车辆的左右两侧,从左右方向覆盖内燃机3。而且,两侧罩19L、19R的下端位于比护罩15更加靠下的下方,其中一部分到达比设置在护罩15上的后述的排气通道更加靠下的下方,从左右方向覆盖着排气通道的一部分。
参照图2至图4,对内燃机3做更加详细的说明。内燃机3依次重叠安装曲轴箱9、气缸10、缸盖11和缸盖罩12。曲轴箱9分为左右曲轴箱9L、9R两部分,其中左曲轴箱9L如前述那样兼作无级变速器4的外壳。在该左曲轴箱9L的左侧,安装有兼作无级变速器4的罩子的左曲轴箱罩13L。
另外,在右曲轴箱9R上安装有右曲轴箱罩13R,在其右侧安装有覆盖冷却风扇16的风扇罩14。为了吸入气缸10和缸盖11的冷却用空气,在风扇罩14上形成有具有通气缝的圆筒状的空气吸入口14a。
围绕气缸10和缸盖11、在与气缸10和缸盖11之间形成来自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通道的合成树脂制的护罩15,其一端固定在左右曲轴箱9L、9R、右曲轴箱罩13R以及风扇罩14的各气缸10侧端部,其另一端嵌合在形成于缸盖11的缸盖罩12侧端部的、帽沿状的突起11a上。护罩15在包含曲轴中心线和气缸中心线的平面附近,被分为上护罩15U和下护罩15L两部分,由固定件将其连为一体。
如图4所示,在上护罩15U的顶壁上,在与形成于缸盖11的上面的吸气口20(参照图3)的开口对正的位置上,形成有吸气管插通孔21。而且,连接在该吸气口20的开口上的吸气管23,通过该插通孔21向上护罩15U的上方延伸出去,进一步与化油器17相连接。另一方面,在下护罩15L的底壁上,在与形成于缸盖11的下面的排气口的开口对正的位置上,形成有排气管插通孔22。而且,连接在该排气口的开口上的排气管24,通过该插通孔22向下护罩15L的下方延伸出去,进而与安装在车辆右侧的消音器相连接。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气缸10上形成有若干散热片25,且由风扇罩14和右曲轴箱罩13R导引、从护罩15的右上部流入的冷却风无遗漏地流过气缸10的周围。即,以沿车体方向观察处于车体右上方45°角方向的气缸10的外周并平行于气缸中心线的分界线A为边界,该分界线A上方的散热片25a的上部向车辆前方且向左以45°角倾斜,该分界线A下方的散热片25b的上部向车辆前方且向下以45°角倾斜。而且,气缸10的其它部分的散热片25制成相对气缸中心线正交。另一方面,在缸盖11上,在其全周形成有相对气缸中心线正交的若干散热片26。
离心式冷却风扇16产生用于冷却具有这样形成的散热片25、26的气缸10和缸盖11的冷却风,离心式冷却风扇16安装在嵌装于内燃机3的曲轴右端的交流发电机转子的右侧,且能与该转子一体旋转。
如图4所示,冷却风扇16,从车辆右侧看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冷却风扇16和风扇罩14的内面之间,形成有螺旋状的第1送风通道27。该第1送风通道27具有从冷却风扇16的下方向上方、沿冷却风扇16的旋转方向逐渐增加的流道面积。另外,在右曲轴箱罩13R的内部,在沿周向隔一定间隔形成的若干隔壁29和曲轴箱罩13R的内面之间,也形成有与形成于风扇罩14内部的第1送风通道27同样的螺旋状的第2送风通道28。因此,来自冷却风扇16的冷却风的大部分,使其经第1和第2送风通道27、28,从其右上方部分流入到护罩15内(参照图5)。
因此,冷却风扇16由曲轴驱动其旋转,由冷却风扇16从风扇罩14的空气吸入口14a吸入的空气由冷却风扇16压送,被压送的冷却风的大部分通过第1和第2送风通道27、28,从护罩15内的右上方部分流入到护罩15内。在护罩15内,冷却风的主流在分界线A分流,沿散热片25非多次地流过气缸10的全周,冷却气缸10。另外,沿上护罩15U流动的冷却风向着缸盖11、沿其散热片26流动,冷却缸盖11。
参照图2、图4、图6和图7,进一步对下护罩15L进行说明。在护罩15的、具有面向路面G(参照图1)的部分的下护罩15L上,位于上述排气管插通孔22的左侧,形成有排气导槽30,该排气导槽30用于将冷却完气缸10和缸盖11后的冷却风从护罩15中排放到大气中,该排气导槽30由合成树脂与下护罩15L形成一体。
该排气导槽30具有导向壁31,该导向壁31从下护罩15L的左壁上部向下、逐渐从下护罩15L的外表面向外胀出,一边弯曲一边到达靠近下护罩15L左壁的底壁外表面,由该导向壁31的终端和下护罩15L的底壁所形成的开口为排气导槽30的排气口32。在该实施例,排气口32大致与铅垂面平行,但也可以相对铅垂面倾斜。
如图6和图7所示,排气导槽30的入口33位于下护罩15L的左壁和底壁交叉的角部,具有沿气缸中心线方向细长的、一直延伸到下护罩15L前后方向的两端附近的大致长方形的形状。由于排气导槽30的入口33的左侧位于从下护罩15L的左壁内表面稍稍向右一点的位置,使其冷却了气缸10和缸盖11之后的冷却风不会滞留在下护罩15L的左下角,因此使其提高了气缸10和缸盖11的冷却效率。另一方面,入口33的右侧,从排气口32的位置稍稍偏右一点。
在排气导槽30内,在从其入口33到排气口32的范围内,在前后方向上隔大致相等的间隔,沿左右方向平行延伸形成有加强和整流用的3片隔壁34。各隔壁34的排气口32一侧的端部,呈越接近下护罩15L的底壁、就越离排气口32向右长长地延伸的锥形,从排气导槽30的入口33右侧流入的冷却风沿左右方向流动,通过这样整流,使得从排气口32排放的冷却风能尽量向左右方向流动。
使排气导槽30的排气口32附近—导向壁31的终端附近为在排气口32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大致与水平面平行的形状。因此,由于从排气导槽30的排气口32排放的冷却风,向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向排放,所以,通常,即使是相对路面G(参照图1)也是大致平行地排放,不会直接碰到路面G。因此,例如在车辆停止的状态下,在内燃机3处于怠速状态的情况下,能抑制路面G的尘土因排放的冷却风而更加四处飞扬这种情况。其结果是,由于空气滤清器18中吸入了尘土较少的空气,所以抑制了空气滤清器18的滤芯堵塞的进程。
另外,在该实施例,来自排气口32的冷却风向车辆的右侧排放,另一方面,空气滤清器18配置在车辆的左侧,避免了因排放的冷却风而引起的尘土扑向空气滤清器18的现象。因此,从排气口吸入到空气滤清器18的尘土的量进一步减少。
还有,如图2和图7所示,排气导槽30的一部分,其左右方向由车体罩的一部分—左右侧罩19L、19R覆盖,而且从下护罩15L延伸出去的排气管24的排气管插通孔22附近的一部分也由两侧罩19L、19R从其左右方向覆盖。
但是,由于与配置在车辆右侧的消音器相连接的排气管24在左右侧罩19L、19R之间偏右通过,所以在由左右两侧罩19L、19R和下护罩15L包围的空间有一种倾向,就是被排气管24加热而温度升高了的空气滞留在从排气管24的周边直至右侧罩19R的空间中,由该高温空气来加热护罩15。
但是,在该实施例,来自排气口32的冷却风的一部分,由于排气口32和两侧罩19L、19R的位置关系,向右侧罩19R的内表面排放,因此,由该冷却风驱散右侧罩19R和下护罩15L之间的高温空气。所以,由于护罩15不会被滞留的高温空气加热,抑制了护罩15内的冷却风的温度上升,因此气缸10和缸盖11的冷却效率提高。另外,由于排气口32设置在靠近下护罩15L左壁的位置,所以能由一边向右流动一边渐渐扩散的冷却风在很大的范围内驱散右侧罩19R内侧的空气。
再有,因为向右侧罩19R的内侧排放的冷却风的一部分,遇到排气管24而冷却排气管24,进而冷却废气,所以能抑制排气管周围的空气温度的上升。因此,对右侧罩19R内侧的空气而言,能抑制由来自排气管24的热而引起的温度上升,而且该空气被来自排气口32的冷却风从右侧罩19R的内侧驱散,所以能进一步降低高温空气对配置于右侧罩19R内侧的护罩15的影响。
另外,排气管24从与气缸10一起在水平方向上倾斜的缸盖11下面的排气口的开口向下方延伸,再通过排气管插通孔22,在面向路面G的状态下,从下护罩15L向下延伸出去。但是,在踏板式摩托车1的场合,在从下护罩15L延伸出去的排气管24的前方有底踏板,加之在其左右两侧有两侧罩19L、19R在延伸,直接碰到排气管24的行驶风很少。因此由来自排气口32的冷却风冷却排气管24特别有效。
而且,碰到右侧罩19R的冷却风的一部分要向路面G流动,但由于冷却风的大部分从右侧罩19R的下端向右流出去,所以由其向右流动的主流使其向右拐,几乎不会使路面G的尘土扬起来。
该实施例由于有这样的结构,所以有以下效果。
由于从排气导槽30排放的冷却风向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方向排放,所以,通常即使是相对路面G也能大致平行地排放,不会直接碰到路面G。因此,能抑制路面G的尘土因排放出来的冷却风而四处飞扬的现象。其结果是,由于空气滤清器18能吸入尘土少的空气,所以能抑制空气滤清器18的滤芯的堵塞进程。
来自排气口32的冷却风向车辆的右侧排放,另一方面,空气滤清器18配置在车辆的左侧,避免了固排放的冷却风而引起的尘土扑向空气滤清器18的现象。所以,从排气口32吸入到空气滤清器18的尘土进一步减少,能进一步提高空气滤清器18的耐久性和使其小型化。
由于来自排气口32的冷却风的一部分向右侧罩19R的内表面排放,所以能由该冷却风驱散右侧罩19R和下护罩15L之间的高温空气。因此,能防止护罩15被滞留的高温空气加热的现象。其结果,由于抑制了护罩15内的冷却风温度的上升,所以提高了气缸10和缸盖11的冷却效率。
由于朝右侧罩19R的内侧排放的冷却风的一部分碰到排气管24而冷却排气管24,进而冷却废气,所以能抑制排气管24周围的空气温度上升。因此,对右侧罩19R内侧的空气而言,能抑制由来自排气管24的热而引起的温度上升,而且该空气被来自排气口32的冷却风从右侧罩19R的内侧驱散,所以能进一步降低高温空气对护罩15的影响。
由于排气口32设置在靠近下护罩15L左壁的位置,所以能由一边向右流动、一边渐渐扩散的冷却风,在很宽的范围内驱散右侧罩19R内侧的空气。
在上述实施例中,车辆是摩托车1,也可以是前轮是1个车轮、后轮是2个车轮,或者前轮和后轮分别是2个车轮的车辆。另外,内燃机3也可以是2汽缸以上的内燃机。
在上述实施例,由于使在排气口32的冷却风的流出方向大致平行,所以如图7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也可以在排气导槽30的内部、在排气口32的上游一侧的位置、上下方向设置具有相对水平面大致平行的平面的若干整流板。这样一来,就是在排气导槽的流道长度较短的情况下,也能使在排气口的冷却风的流出方向大致为水平。

Claims (2)

1.一种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其特征是:所述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具备冷却风扇和带有散热片的气缸,在所述护罩的面向路面的部分,设有先朝下再横向弯曲形成的排气导槽,所述排气导槽横向地形成排气口,使所述排气口处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与水平面平行,该护罩为了在与上述气缸之间形成从上述冷却风扇来的冷却风的通道而围绕上述气缸;
配置在上述车辆的左右两侧的车体罩在上述护罩的左右两侧进一步延伸至该护罩的下方,上述气缸在水平方向上配置,同时上述内燃机的排气管从上述护罩的下方延伸出去,从上述排气口排放的冷却风朝向从上述护罩进一步延伸至下方的上述车体罩的内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燃机的空气滤清器配置在上述车辆的左右方向的一侧,上述排气口处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朝向车辆左右方向的与配置所述空气滤清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
CNB001069055A 1999-04-28 2000-04-21 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3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22643/1999 1999-04-28
JP12264399A JP4208341B2 (ja) 1999-04-28 1999-04-28 車両に搭載された強制空冷式内燃機関のシュラウ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1654A CN1271654A (zh) 2000-11-01
CN1163367C true CN1163367C (zh) 2004-08-25

Family

ID=14841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0690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63367C (zh) 1999-04-28 2000-04-21 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208341B2 (zh)
CN (1) CN1163367C (zh)
TW (1) TW5135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6409B2 (ja) * 2004-05-10 2010-11-24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燃焼式釘打機
GB2414440A (en) * 2004-05-24 2005-11-30 Gibbs Tech Ltd A cooling apparatus for an amphibious vehicle
JP5668471B2 (ja) * 2010-12-28 2015-02-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空冷式エンジン
CN102996216A (zh) * 2013-01-04 2013-03-27 张镤 风冷内燃机强制冷却装置
JP6157657B2 (ja) * 2015-02-06 2017-07-05 ハンオン システムズ 車両用ファンシュラウド
JP6639679B2 (ja) * 2016-08-10 2020-0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空冷式内燃機関
CN110557959B (zh) * 2018-03-30 2022-01-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通用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0314316A (ja) 2000-11-14
CN1271654A (zh) 2000-11-01
TW513517B (en) 2002-12-11
JP4208341B2 (ja) 2009-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692C (zh)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CN1281850C (zh) 保护发动机燃料输送管的结构
CN1075869C (zh) 机动车的适于输入冷空气的发动机舱室的结构
CN1163367C (zh) 搭载于车辆上的强制风冷式内燃机的护罩
CN1779219A (zh) 机动两轮车及机动两轮车用发动机
CN1184100C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吸入口构造
CN1313725C (zh) 大气中污染物质处理构造
CN101804848B (zh) 两轮摩托车用发动机
CN1080222C (zh) 小型摩托车的吸气装置
JP7456258B2 (ja) 車載エンジンの吸気通路構造
CN1520492A (zh) 机动两轮车的空气滤清器结构
CN1167571C (zh) 机动二轮车的车罩构造
CN1248880C (zh) 机动二轮车用空气滤清器
CN1721667A (zh) 具有冷却风扇的冷却装置
CN1517263A (zh) 两轮摩托车及其进气净化装置
CN1243184C (zh) 摩托车用强制风冷式发动机的隔音结构
CN212054940U (zh) 车辆用进气装置
CN1101520C (zh) 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CN1090109C (zh) 带有v型皮带冷却结构的组件摆动式发动机
JPS5853624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ラジエタ−
CN1265995C (zh) 机动两轮车的后挡泥板构造
CN1129706C (zh) 摩托车的排气净化装置
CN108301947A (zh) 一种高低速适用的汽车发动机进气管道增压装置
CN1247392C (zh) 车辆用动力单元
EP4140792A1 (en) Air inlet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system of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