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6740A - 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及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及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6740A
CN116336740A CN202211109031.1A CN202211109031A CN116336740A CN 116336740 A CN116336740 A CN 116336740A CN 202211109031 A CN202211109031 A CN 202211109031A CN 116336740 A CN116336740 A CN 116336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ntainer body
refrigerator
storage container
cover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090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阪上亮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festyle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336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6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5/00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 F25D25/005Charging, supporting, and discharging the articles to be cooled using conta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2Arrangements of compartments additional to cooling compartments; Combinations of refrigerators with other equipment, e.g. sto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实现了改善用户方便性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及冰箱。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具有能够取放储藏物的开口部,在内部能够收容储藏物;以及盖部件,可拆装地设于容器主体,在装接于容器主体的情况下将开口部覆盖。盖部件具有:通气部,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盖部件而形成,并且构成为能够使气体穿过;安装部,将功能性部件可拆装地安装到将盖部件的通气部覆盖的位置,其中该功能性部件对穿过通气部的气体发挥特定的效果;以及透明部,设在通气部以外的区域,由透明的材料构成。

Description

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及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及冰箱。
背景技术
以往,有在向冰箱内收纳生鲜食品等储藏物时使用的带盖的收容容器。但是,以往的收容容器在用户的方便性等方面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92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了改善用户方便性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及冰箱。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具有能够取放储藏物的开口部,并且在内部能够收容储藏物;以及盖部件,可拆装地设于上述容器主体,在装接于上述容器主体的情况下将上述开口部覆盖;上述盖部件具有:通气部,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上述盖部件而形成,并且构成为能够使气体穿过;安装部,将功能性部件可拆装地安装到将上述盖部件的上述通气部覆盖的位置,其中该功能性部件对穿过上述通气部的气体发挥特定的效果;以及透明部,设在上述通气部以外的区域,由透明的材料构成。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及冰箱,可以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表示从斜上方观察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从斜上方观察的图,是表示将盖部件及内侧容器取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从图2的状态进一步将盖部件分解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4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表示从斜下方观察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5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从斜下方观察的图,是表示将盖部件及内侧容器取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从图5的状态进一步将盖部件分解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7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沿着经过收容容器的短边方向的中心并在收容容器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面切断而表示的纵剖面图。
图8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沿着经过脚部件的中心并在收容容器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面切断而表示的纵剖面图。
图9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6的箭头X9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10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8的箭头X10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11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沿着图10的X11-X11线表示的剖面图。
图12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表示在图10中从容器主体将脚部件卸下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13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沿着图7的X13-X13线部分地表示的剖面图。
图14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沿着图13的X14-X14线表示的剖面图。
图15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14的箭头X15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16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表示主体容器的底部周边的结构的图,是概念性地表示将相邻的两个隆起部连结的虚拟区域的俯视图。
图17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7的箭头X17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18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13的箭头X18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19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14的箭头X19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20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沿着图13的X20-X20线表示的剖面图。
图21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20的箭头X21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22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沿着图8的X22-X22线表示的剖面图。
图23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22的箭头X23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24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8的箭头X24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25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7的箭头X25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26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表示安装部及功能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27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7的箭头X27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图28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一例表示概略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29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的一例将配置收容容器的储藏室周边的概略结构放大表示的纵剖面图。
图30是对一实施方式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的一例将图29的箭头X30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及图2等所示的收容容器1用于冰箱,例如可以构成为冰箱的附属品或另卖品。收容容器1构成为,能够以在内部中收容有例如生鲜食品等的储藏物的状态在冰箱内进行取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收容容器1的使用状态下的上下方向称作收容容器1的上下方向。
收容容器1如在图2及图5等中表示那样,具备外侧容器2、内侧容器3及盖部件4,整体上构成为俯视矩形的箱状,例如整体上构成为俯视长方形的箱状。外侧容器2、内侧容器3及盖部件4分别可分离地构成。内侧容器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外侧容器2的内部进行取放。此外,盖部件4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外侧容器2进行拆装。在此情况下,盖部件4构成为,能够在将内侧容器3收容于外侧容器2内的状态下装接到外侧容器2上。
外侧容器2如图3至图8所示,具有容器主体10及脚部件20。容器主体10整体上是俯视矩形的箱状,例如是俯视长方形的箱状,在一个面上形成有开口部11。内侧容器3或储藏物经由容器主体10的开口部11相对于容器主体10进行取放。容器主体10具有底部12及侧部13。底部12构成容器主体10的底面。侧部13构成容器主体10的周围的侧面。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容器主体10的底部12称作容器主体底部12、将容器主体10的侧部13称作容器主体侧部13。
容器主体10可以由例如具有刚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容器主体10如在图9及图10中表示那样,具有凹陷部14、突出部15及隆起部16。容器主体10可以做成将凹陷部14、突出部15及隆起部16例如用树脂部件一体成型的结构。凹陷部14具有规定脚部件20相对于容器主体10的安装位置的功能。容器主体10例如具有多个凹陷部14。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10如图5及图6所示那样具有4个凹陷部14。各凹陷部14设在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位于容器主体底部12的面内的靠外侧。
凹陷部14形成为使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面121朝向容器主体10的内侧凹陷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凹陷部14形成为使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面121以圆形凹陷的形状。在此情况下,如图12所示,设从凹陷部14的底面143到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面121的尺寸D为凹陷部14的深度尺寸D。凹陷部14的深度尺寸D例如可以设定为比容器主体底部12的厚度尺寸T大、并且在容器主体底部12的厚度尺寸T的2倍以下。
凹陷部14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内径,形成为具有阶差部144的形状。即,本实施方式的凹陷部14通过具有形成为第1内径R1的圆筒形状的第1圆筒部141和形成为比第1内径R1小的第2内径R2的圆筒形状的第2圆筒部142,形成为阶差形状。换言之,在以容器主体底部12的面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阶差部144形成在第1圆筒部141的内侧且在第2圆筒部142的外侧。此外,在关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厚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阶差部144形成在凹陷部14的底面143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面121之间。阶差部144设置于在将脚部件20装接于凹陷部14中的状态下能够从容器主体10的外部看到的位置。
第1内径R1例如可以设定为第2内径R2的2倍以下。此外,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面121到阶差部144的深度尺寸D1可以设定为从阶差部144到凹陷部14的底面143的深度尺寸D2的1/2以上且从阶差部144到凹陷部14的底面143的深度尺寸D2以下。
突出部15与各凹陷部14对应而设置。即,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10具有4个突出部15。各突出部15设在凹陷部14的内侧,从凹陷部14的底面143向外方突出。即,突出部15从凹陷部14的底面143向下方、即远离底面143的方向突出。突出部15例如可以整体上形成为圆柱棒状。在此情况下,突出部15的外径比第1内径R1及第2内径R2小。此外,突出部15的突出尺寸H、即从凹陷部14的底面143到突出部15的前端部的尺寸H可以设为比凹陷部14的深度尺寸D大。即,在此情况下,突出部15比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面121向外方即下方突出。
此外,突出部15也可以做成具有槽部151的结构。槽部151如图9到图12所示,使突出部15的外周面朝向突出部15的径向的内侧凹陷而形成。此外,槽部151从突出部15的前端到基端即凹陷部14的底面143沿着突出部15的延伸方向延伸。槽部151在将突出部15向脚部件20插入时,作为用来将积存在脚部件20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空气逃逸通道发挥功能。
隆起部16如图2及图3所示,与各凹陷部14对应而设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10具有4个隆起部16。隆起部16形成为使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即容器主体10的内部侧的面之中的与凹陷部14对应的部分朝向容器主体10的内侧隆起的形状。在此情况下,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例如大部分被形成为平坦面,但隆起部16部分朝向容器主体10的内侧隆起。另外,如图12所示,设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到隆起部16的顶点部分的尺寸K为隆起部16的突出尺寸K。在此情况下,隆起部16的突出尺寸K可以设定为等于凹陷部14的深度尺寸D的值。在图1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虚拟圆A是半径T的圆。在此情况下,隆起部16的厚度尺寸遍及隆起部16的全域被维持为在容器主体底部12的厚度尺寸T以上。
脚部件20安装在各凹陷部14中,具有支承容器主体10的功能。脚部件2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凹陷部14拆装。脚部件20由与容器主体10不同的材质的材料构成。脚部件20可以由比容器主体10柔软的材料、例如具有柔性的树脂材料或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等构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脚部件20装接在凹陷部14中的情况下,有时将脚部件20中的位于凹陷部14的底面143一侧称作脚部件20的基端侧、将位于与凹陷部14的底面143相反侧称作脚部件20的前端侧。
脚部件20如图9及图12所示,具有小径部21、大径部22、平坦部23及插入部24。小径部21设在脚部件20的前端侧,在设置了收容容器1的情况下与配置面接触。小径部21构成脚部件20中的前端部分。小径部21例如可以形成为半球状。在此情况下,有时将小径部21的外径中的最大的部分称作小径部21的外径尺寸U1。另外,小径部21并不限于半球状,例如也可以做成圆柱状或角柱状。
大径部22设在脚部件20的基端侧,在脚部件20被装接在凹陷部14中的情况下与凹陷部14的底面143接触。大径部22构成脚部件20中的基端部分。大径部22例如可以形成为圆柱状。大径部22的外径尺寸U2比凹陷部14的第2内径R2的内径尺寸小。此外,大径部22的外径尺寸U2比小径部21的外径尺寸U1大。在此情况下,在小径部21与大径部22的边界部分、即小径部21与大径部22的连接部分,形成有平坦的阶差形状。平坦部23由该阶差形状形成。平坦部23设置于在脚部件20被装接在凹陷部14中的状态下能够从容器主体10的外部看到的位置。
此外,在脚部件20被装接在凹陷部14中的状态下,平坦部23与容器主体10的底部12中的邻接于平坦部23的邻接部分——在此情况下是阶差部144——为同面。即,在此情况下,容器主体10的底部12中的邻接于平坦部23的邻接部分被设定为阶差部144。另外,在容器主体10不具有阶差部144的结构的情况下,即例如在凹陷部14仅由第2内径R2的凹陷构成的情况下,容器主体10的底部12中的邻接于平坦部23的邻接部分可以设定在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面121上。
这里,有时将设置有收容容器1的状态下的脚部件2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称作脚部件20的高度尺寸L、将小径部2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称作小径部21的高度尺寸L1、将大径部22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称作大径部22的高度尺寸L2。在此情况下,如图10所示,在将脚部件20装接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面121的突出量M,为从脚部件20的高度尺寸L减去凹陷部14的深度尺寸D后的值。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小径部21的高度尺寸L1与凹陷部14的深度尺寸D大致相等。进而,大径部22的高度尺寸L2与从阶差部144到凹陷部14的底面143的深度尺寸D2大致相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数值等大致相等的情况,不需要完全一致,也可以包含在制造上发生的误差等。
插入部24具有在将脚部件20向凹陷部14安装时接受突出部15的插入的功能。即,插入部24构成为,突出部15能够插入。插入部24例如整体上形成为从大径部22的基端侧的面朝向前端侧挖下的圆筒形状。插入部24例如可以不将脚部件20贯通而形成。即,插入部24能够形成为不将脚部件20的前端部分贯通的非贯通的圆筒形状。插入部24的深度尺寸N被设定为与突出部15的突出尺寸H相同程度或稍小的值。
插入部24可以如图12所示那样做成还具有缩径部241的结构。缩径部241是插入部24中的一部分的内径形成为比其他部分的内径小并且也比突出部15的外径小的部分。缩径部241通过在突出部15插入在插入部24中的情况下将突出部15较强地推压保持,具有抑制脚部件20从突出部15因脚部件20的自重而脱落的功能。缩径部241朝向插入部24的周向以连续的环状或断续地配置,并且能够形成为朝向插入部24的径向的内侧突出的形状。
这里,将插入部24中的缩径部241的内径尺寸F1以外的部分的内径设为插入部24的内径尺寸F。在此情况下,插入部24的内径尺寸F被设定为与突出部15的外径尺寸Q相同程度、即在突出部15被插入于插入部24中的情况下插入部24不会较强地推压突出部15的程度的尺寸。此外,缩径部241的内径尺寸F1被设定为比突出部15的外径尺寸Q小的值、即在突出部15被插入于插入部24中的情况下缩径部241能够较强地推压突出部15的程度的尺寸。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缩径部241设在插入部24的基端侧部分,即相对于插入部24的深度方向的中心设在大径部22侧。
在将脚部件20向容器主体10安装时,作业者例如将小径部21捏住,一边将突出部15向插入部24插入,一边将大径部22向凹陷部14内推入直到大径部22碰抵于凹陷部14的底面143。这里,在脚部件20被推入到正确的位置的情况下,阶差部144和平坦部23成为大致同面。因此,作业者通过观察阶差部144和平坦部23的上下方向的偏差、即凹陷部14的深度方向的偏差,能够判断脚部件20是否被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并且,在脚部件20被安装在凹陷部14中的情况下,脚部件20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凹陷部14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对置。在此情况下,如图10所示,脚部件20中的大径部22的外周面与凹陷部14中的第2内径R2部分即第2圆筒部142的内周面对置。
内侧容器3整体上是俯视矩形的箱状,例如是俯视长方形的箱状,在一个面上形成有开口部31。内侧容器3构成为,能够对于容器主体10的内部取放。将储藏物经由开口部31向内侧容器3内进行取放。内侧容器3具有底部32及侧部33。底部32构成内侧容器3的底面。侧部33构成内侧容器3的周围的侧面。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内侧容器3的底部32称作内侧容器底部32、将内侧容器3的侧部33称作内侧容器侧部33。
内侧容器3例如可以由具有刚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内侧容器底部32具有许多个通水部322。通水部322例如将内侧容器底部32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而形成。通水部322具有通过将从收容在内侧容器3中的储藏物产生的水分等的液体向内侧容器3的外部排出来抑制液体积存在内侧容器3内的功能。在此情况下,内侧容器3作为所谓的沥水篮发挥功能。
内侧容器3如图5、图7、图13、图15及图16所示,还具有支承部34、35及辅助部36。支承部34、35从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向外方即下方突出而设置。支承部34、35例如是向一个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棒状或较薄的板状,可以与内侧容器底部32一体地形成。在图16中,设将相邻的两个隆起部16连结的区域为虚拟区域I,用虚线的斜线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虚拟区域I形成矩形框形状、即中央部分被去掉的矩形状。各支承部34、35设在虚拟区域I内。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侧容器3具有在内侧容器底部32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支承部34以及在内侧容器底部32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支承部35。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在内侧容器底部32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34称作长支承部34、将在内侧容器底部32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支承部35称作短支承部35。两个长支承部34设在内侧容器底部32的长边侧的边缘部附近,相互平行地配置。此外,两个短支承部35设在内侧容器底部32的短边侧的边缘部附近,相互平行地配置。并且,长支承部34的延长线与短支承部35的延长线正交。
如图15所示,设从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到支承部34、35的前端部的尺寸为支承部34、35的突出尺寸J。长支承部34的突出尺寸J和短支承部35的突出尺寸J被设定为相同的值。此外,支承部34、35的突出尺寸J被设定为比隆起部16的突出尺寸K大。在此情况下,在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上,没有设置比隆起部16更高地突出的构造。因此,在将内侧容器3收容在外侧容器2的容器主体10内的情况下,支承部34、35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由此,内侧容器3在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不与隆起部16相接的状态下被收容在容器主体10内。即,在将内侧容器3收容在容器主体10内的状态下,在内侧容器底部32与隆起部16之间形成间隙。
辅助部36如图5至图7、图13至图16所示,设在相邻的两个支承部34、35之间。即,辅助部36设在两个长支承部34、34之间并且两个短支承部35、35之间。在此情况下,辅助部36如图16所示,设在虚拟区域I以外的部分。辅助部36从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向外方即下方突出而设置。辅助部36例如是向一个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棒状或薄板状,可以与内侧容器底部32一体地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侧容器3具有两个辅助部36。在此情况下,两个辅助部36设在内侧容器底部32的短边方向的中心C1。此外,两个辅助部36在夹着内侧容器底部32的长边方向的中心部C2相互离开的位置、并且沿着内侧容器底部32的长边方向在直线上排列而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长边方向上的辅助部36整体的长度尺寸比短边方向上的辅助部36整体的长度尺寸长。
此外,如图17所示,设从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到辅助部36的前端部即下端部的尺寸E为辅助部36的突出尺寸E。辅助部36的突出尺寸E被设定为比支承部34、35的突出尺寸J小的值。在收容在内侧容器3内的储藏物较轻、内侧容器底部32没有挠曲的情况下,辅助部36不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另一方面,在因收容在内侧容器3内的储藏物的重量而内侧容器底部32发生挠曲的情况下,辅助部36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抑制容器主体底部12的挠曲。由此,辅助部36具有在较重的储藏物被收容在内侧容器3内而内侧容器底部32发生挠曲的情况下抑制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的功能。
即,如果在内侧容器3内为空的状态或在内侧容器3内收容有不会使内侧容器底部32挠曲的重量的储藏物的状态下,将内侧容器3收容到容器主体10内,则支承部34、35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但辅助部36不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另一方面,如果在比较重的储藏物被收容在内侧容器3内的状态下将内侧容器3收容到容器主体10内,则容器主体底部12因该储藏物的重量而挠曲。此时,辅助部36通过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防止容器主体底部12进一步挠曲。由此,能够抑制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10为了维持形状而优选的是由刚性较高的材料构成。但是,在将容器主体10用高刚性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下,如果在冰箱内容器主体10与配置容器主体10的配置面接触而擦碰,则有可能给该配置面带来损伤。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1作为外侧容器2的构成要素而具备容器主体10和脚部件20。容器主体10构成为,在内部能够收容储藏物。脚部件20由与容器主体10不同材质的材料构成,被安装在容器主体10上,支承容器主体10。因此,能够抑制容器主体10与在冰箱内配置收容容器1的配置面直接接触。并且,通过将脚部件20用比容器主体10柔软的材料、例如有柔性的树脂材料或有弹性的橡胶材料等构成,能够抑制容器主体10与冰箱内的配置面直接触接触而将配置收容容器1的配置面弄伤。
这里,例如在将脚部件20用双面胶带或粘接剂等安装到容器主体10上的情况下,如果在将外侧容器2移动时脚部件20卡挂在某个构造物上等而导致外力作用于脚部件20,则脚部件20有可能从容器主体10脱离。另一方面,为了将脚部件20更牢固地固定到容器主体底部12上,例如也可以考虑在容器主体底部12上开设螺孔等而将脚部件20用螺钉等的紧连部件固定。但是,在此情况下,如果在容器主体底部12上开设孔等,则有可能从收容在收容容器1内的储藏物产生的水分会从在容器主体底部12开设的孔漏出而将冰箱内的设置面弄脏。因此,为了向容器主体底部12安装脚部件20而在容器主体底部12上开设孔等并不是优选的。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发明人着眼于:例如在将外侧容器2移动时脚部件20卡挂在某个构造物上等而导致外力作用于脚部件20的情况下,该外力的方向与突出部15的延伸方向完全一致是非常罕见的。这样的外力在几乎所有的情况下都包含有相对于突出部15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的成分,力是向着使脚部件20倾斜的方向作用。因此,受到了这样的外力的脚部件20要相对于突出部15的延伸方向倾斜。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10具有凹陷部14和突出部15。凹陷部14使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面121朝向容器主体10的内侧凹陷而形成。突出部15设在凹陷部14的内侧,从凹陷部14的底面143向外方突出而形成。
此外,脚部件20具有插入部24。插入部24由与容器主体10不同材质的材料构成,构成为能够插入突出部15。脚部件20在突出部15被插入在插入部24中的状态下安装到凹陷部14中,支承容器主体10。并且,在突出部15被插入在插入部24中而脚部件20被安装在凹陷部14中的状态下,脚部件20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凹陷部14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对置。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收容容器1为在脚部件20被安装在凹陷部14中的情况下、脚部件20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凹陷部14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对置的结构。由此,首先,脚部件20通过在突出部15与插入部24的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被固定于容器主体10。进而,如果外力作用于脚部件20而使得脚部件20倾斜,则脚部件20的外周面与凹陷部14的内周面的对置的部分接触。由此,在脚部件20的外周面与凹陷部14的内周面的接触部分作用摩擦力,结果,能够抑制脚部件20从凹陷部14意外脱离。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抑制在收容容器1的配置面上发生损伤的同时抑制脚部件20脱离,结果,能够实现用户的方便性等的改善。此外,由于不需要为了增大突出部15与插入部24的摩擦力将突出部15也加长,所以也能够尽可能抑制收容容器1的高度尺寸。
突出部15比容器主体底部12的外侧面121向外方即下方突出。由此,能够使突出部15尽可能长。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突出部15从脚部件20的插入部24脱出而脚部件20从凹陷部14脱离。
脚部件20的基端侧如图10等所示,被插入在凹陷部14中。因此,如果作业者等在将脚部件20向容器主体10安装时将脚部件20的基端侧捏住而进行作业,则捏住了脚部件20的自己的手指成为妨碍,难以将脚部件20插入到凹陷部14中,结果作业性下降。
所以,脚部件20还具有小径部21和大径部22。小径部21设在脚部件20的前端侧。大径部22相对于小径部21设在容器主体10侧即作为容器主体底部12侧的基端侧,并且外径比小径部21大。由此,在作业者等将脚部件20向容器主体10安装时,作业者能够将小径部21捏住而进行作业。并且,通过小径部21与大径部22的外径的差而产生的平坦部23作为所谓的护手发挥功能,能够抑制作业者在想要捏住小径部21的情况下误将大径部22捏住。由此,能够抑制捏住了脚部件20的自己的手指成为妨碍而难以将脚部件20插入到凹陷部14中,结果能够实现作业性的改善。
脚部件20还具有平坦部23。平坦部23设在小径部21与大径部22的边界部分处,被形成为平坦面。平坦部23构成为,在脚部件20被装接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能够从外部视觉识别到。并且,在脚部件20被装接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平坦部23和容器主体10的底部12中的邻接于平坦部23的阶差部144为同面。
由此,作业者等在将脚部件20向凹陷部14安装时,通过观察阶差部144和平坦部23的上下方向的偏差、即凹陷部14的深度方向的偏差,能够判断脚部件20是否被安装到正确的位置。即,作业者等能够将阶差部144和平坦部23成为同面作为安装脚部件20时的目标。因此,脚部件20是否被安装到正确的位置的确认作业变得简单,结果能够使安装脚部件20时的作业性进一步改善。
凹陷部14通过至少两个不同的内径、例如第1内径R1和第2内径R2,形成为具有阶差部144的形状。并且,作为邻接部分的阶差部144被设定为阶差部144。由此,在得到上述的作为目标的功能的同时,能够减小大径部22的厚度尺寸L2并增大小径部21的厚度尺寸L1。即,通过增大小径部21的厚度尺寸L1,能够增大作业者捏住小径部21时的捏住部分,使捏住变得容易。
此外,通过将凹陷部14由不同的内径R1、R2形成为具有阶差部144的形状,如图12所示,能够将包括隆起部16的容器主体底部12整体的厚度尺寸维持为一定的厚度尺寸T。由此,在将容器主体10例如树脂成型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隆起部16上发生沉陷等成为外观不良。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容器主体10的制造性的改善。
此外,在作业者将脚部件20从凹陷部14拆下的情况下,例如作业者将小径部21的根部附近轻轻捏住。于是,脚部件20变形而缩径部241扩大,由缩径部241带来的突出部15的保持力变弱。并且,作业者通过一边将脚部件20捏住一边朝向突出部15的延伸方向的下方拉,能够从凹陷部14将脚部件20简单地拆下。因此,根据本结构,能够做成在想要将脚部件20拆下时能够简单地拆下、在不想拆下时不容易脱离的结构。
进而,将脚部件20不使用粘接件或双面胶带等的粘接部件而安装在容器主体10上。在将脚部件20向凹陷部14安装时能够省去使用粘接件或双面胶带等的工序,所以能够实现组装时的作业性的改善。
插入部24不将脚部件20贯通而形成。由此,能够抑制插入在插入部24中的突出部15从脚部件20的前端跃出而与配置面接触、由此造成配置面损伤的情况。但是,如果将插入部24设为不贯通,则当向插入部24内插入突出部15时,残留在插入部24内的空气被压缩,阻碍突出部15相对于插入部24的插入。因此,有可能脚部件20没有相对于凹陷部14被推入到正确的位置而成为安装不良。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15还具有槽部151。槽部151使突出部15的外周面朝向突出部15的径向的内侧凹陷并沿着突出部15的延伸方向延伸。由此,在将突出部15向脚部件20插入时,作为用来将积存在脚部件20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空气逃逸通道发挥功能。结果,能够抑制脚部件20的安装不良,能够实现制造性的改善。
插入部24还具有缩径部241。缩径部241为,插入部24中的一部分的内径形成得比其他部分的内径小并且也比突出部15的外径小。缩径部241通过在突出部15被插入在插入部24中的情况下将突出部15较强地推压而保持,具有抑制脚部件20因脚部件20的自重而从突出部15脱落的功能。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得脚部件20更难以从容器主体10脱离。
收容容器1还具备内侧容器3。内侧容器3构成为,能够相对容器主体10的内部进行取放。内侧容器3还具有支承部34、35。支承部34、35从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向外方突出而设置,具有在内侧容器3被收容在容器主体10内的状态下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相接而支承内侧容器3的功能。
由此,内侧容器3的底部32通过支承部34、35从容器主体底部12离开。因此,在将内侧容器3作为沥水篮使用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内侧容器底部32与容器主体底部12接触而将通水部322堵塞,能够将内侧容器3的液体可靠地排出。由此,能够抑制液体积存在内侧容器3内而内侧容器3内的储藏物腐坏,能够以鲜度较高的状态保存。此外,还能够省去将积存在内侧容器3内的水排出所需花费的劳力和时间。结果,能够进一步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这里,容器主体10还具有隆起部16。隆起部16使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中的与凹陷部14对应的部分朝向容器主体10的内侧隆起而形成。在此情况下,如果内侧容器底部32与隆起部16的顶面部分接触,则通水部322被堵塞。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34、35的突出尺寸J被设定为比隆起部16的突出尺寸K大。
由此,在将内侧容器3收容在外侧容器2的容器主体10内的情况下,支承部34、35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因此,内侧容器3构成为,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不会与隆起部16相接而能够收容到容器主体10内。即,在将内侧容器3收容在容器主体10内的状态下,在内侧容器底部32与隆起部16之间形成有间隙。
由此,即使是在容器主体10上形成有隆起部16的情况,也能够避免内侧容器底部32与隆起部16接触而通水部322被堵塞,结果,能够将内侧容器3的液体可靠地排出。结果,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液体积存在内侧容器3内,结果能够进一步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支承部34、35设在将相邻的两个隆起部16连结的区域内、在此情况下设在图16所示的虚拟区域I内。由此,能够使对置的支承部34、35的间隔尽可能变宽,所以能够使由支承部34、35进行的内侧容器3的支承变得稳定。
内侧容器3还具有辅助部36。辅助部36在相邻的两个支承部34、35之间从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向下方突出而设置。辅助部36的突出尺寸E被设定为比支承部34、35的突出尺寸J小的值。
由此,在内侧容器底部32因收容在内侧容器3内的储藏物的重量而挠曲的情况下,通过辅助部36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抑制内侧容器底部32进一步挠曲,结果能够抑制内侧容器底部32的外侧面321与容器主体底部12的内侧面122接触。由此,能够避免内侧容器底部32与隆起部16接触而通水部322被堵塞,结果能够将内侧容器3的液体更可靠地排出。
此外,收容容器1例如如图28所示,构成为能够设置到设在冰箱70内的载置面821上。冰箱70具备能够配置收容容器1的至少1个储藏室。图28所示的冰箱70作为能够配置收容容器1的储藏室而例如具备冷蔵室71、蔬菜室72及冷冻室73、74。此外,冰箱70具备用来生成冷气的蒸发器75、76及用来将冷气送风的送风机77、78等。
收容容器1例如能够载置到设在蔬菜室72中的多段的抽屉容器81、82中的一个抽屉容器、例如上段的抽屉容器82中。在此情况下,载置面821为上段的抽屉容器82的底面。载置面821例如如图30所示,可以做成具有多个承接部821a的结构。各承接部821a例如形成为在冰箱7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槽状,分别以规定的间隔W2平行地配置。各承接部821a能够在槽状的内侧承接脚部件20。
在此情况下,承接部821a的间隔W2是指相邻的承接部821a中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间的距离。此外,承接部821a的宽度尺寸W1被设定为比脚部件20的小径部21的外径尺寸U1大的值。这里,如图8、图14及图16所示,设4个脚部件20中的沿着长边方向配置的脚部件20的间隔为长边间隔P1,设沿着短边方向配置的脚部件20的间隔为短边间隔P2。在此情况下,长边间隔P1及短边间隔P2与相邻的突出部15的径向的中心间的距离一致。
长边间隔P1及短边间隔P2中的至少长边间隔P1被设定为承接部821a的配置间隔W2的整数倍。因此,例如如图28所示,通过以使收容容器1的长边方向与冰箱70的前后方向一致的姿态将收容容器1载置到载置面821上,各脚部件20如图30所示那样进入到承接部821a的内侧。由此,脚部件20的位置不易偏差,能够使收容容器1稳定。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长边间隔P1及短边间隔P2的两者被设定为承接部821a的配置间隔W2的整数倍。在以使收容容器1的短边方向与冰箱70的前后方向一致的姿态、即以使收容容器1从图30的状态旋转了90°的姿态将收容容器1载置在载置面821上的情况下,各脚部件20也如图30所示那样进入到承接部821a的内侧。因此,不论收容容器1的朝向如何,脚部件20的位置都不易偏差,能够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盖部件4如图1及图2等所示,被装接在外侧容器2的容器主体10上,具有将容器主体10的开口部11密闭或半密闭地覆盖的功能。本实施方式的盖部件4将容器主体10的开口部11半密闭地覆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半密闭是指不是完全的密闭状态并且也不是完全的开放状态,例如是指收容容器1的一部分向大气开放的状态。
盖部件4如图1至图7所示,整体上构成为矩形的板状或浅容器状。盖部件4具有盖主体41及固定部42。盖主体41是作为盖部件4的主体的部件,例如可以由矩形的板状或框状的部件构成。固定部42例如是能够与盖主体41分离的结构,安装在盖主体41上。在此情况下,盖主体41及固定部42例如可以由树脂材料构成。此外,固定部42也可以做成通过树脂成型等与盖主体41一体地形成的结构、即相互不能分离的结构。
固定部42在盖部件4覆盖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受到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等的外力而动作,由此作用于容器主体10。如果固定部42对容器主体10作用,则固定部42将盖部件4固定于容器主体10,以使得盖部件4不会从容器主体10脱离。此外,固定部42例如受到来自用户的操作力等的外力而动作,将盖部件4相对于容器主体10的固定解除。
固定部42设在盖主体41中的对置的两个边部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盖部件4具有两个固定部42。并且,两个固定部42设在盖主体41中的对置的短边上。另外,固定部42也可以还设在盖主体41中的对置的两个长边上,也可以不设在短边上而仅设在长边上。固定部42具有通过在盖部件4装接于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与容器主体10卡止而将盖部件4固定到容器主体10上、并且通过将相对于容器主体10的卡止解除而使盖部件4成为能够从容器主体10拆卸的状态的功能。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将盖部件4覆盖在容器主体10上并且由固定部42将盖部件4固定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称作装接状态的情况。
盖主体41如图13、图18及图21等所示,具有规定部411。规定部411具有通过在盖部件4覆盖在容器主体10上并且由固定部42将盖部件4固定在容器主体10上的装接状态下与容器主体10的开口部11周边接触、来规定盖部件4和容器主体10的相对的位置的功能。在此情况下,规定部411限制盖部件4相对于容器主体10向盖部件4的面方向移动。此外,规定部411限制盖部件4相对于容器主体10向容器主体10的深度方向移动、即盖部件4与容器主体10的开口部11周边整体密接。
并且,在盖部件4是装接状态的情况下,如图13、图18、图19及图25所示,在没有设置规定部411的部分中,在容器主体10与盖部件4之间形成间隙S1、S2。间隙S1、S2将容器主体1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即,通过间隙S1、S2,收容容器1在盖部件4被装接在容器主体10上的情况下成为半密闭状态。间隙S1、S2即形成间隙S1、S2的容器主体10与盖部件4的距离例如比容器主体10的厚度尺寸小。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沿着容器主体10的长边形成的间隙S1称作长边间隙S1、将沿着容器主体10的短边形成的间隙S2称作短边间隙S2。间隙S1、S2如图13等所示,可以遍及容器主体10的周围中的全域形成。在此情况下,遍及容器主体10的周围中的全域,并不需要一定是容器主体10的周围仅由间隙S1、S2构成,例如也可以设有规定部411等那样的不妨碍间隙S1、S2的功能的程度的构造物等。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容器主体10的周围中的除了规定部411以外的部分上,形成有长边间隙S1或短边间隙S2的某个。
如图13所示,规定部411在盖主体41的长边部分及短边部分分别各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盖主体41的1个长边部分上设有4个规定部411。此外,在盖主体41的1个短边部分上设有两个规定部411。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10如图2、图13及图18至图20所示,可以具有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而构成。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设在容器主体10中的开口部11侧,从容器主体10的外周面向外侧延伸。即,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为将容器主体10的开口部11侧的端部向容器主体底部12的面方向的外侧弯折的形状。并且,盖部件4将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的外侧覆盖。由此,间隙S1、S2如图13等所示,形成在盖部件4与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之间。
在此情况下,规定部411例如如图21所示,通过与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的侧面部分接触,规定盖部件4相对于容器主体10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即盖部件4面方向的位置。此外,规定部411通过与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的上表面部分接触,规定盖部件4相对于容器主体1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即容器主体10的深度方向的位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中的沿着容器主体10的长边部分形成的容器主体边缘部17称作长边边缘部17、将沿着容器主体10的短边部分形成的容器主体边缘部18称作短边边缘部18。在此情况下,在俯视长方形的容器主体10中,长边边缘部17构成容器主体10的长边部分,短边边缘部18构成容器主体10的短边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短边边缘部18为固定部42卡止的部分。因此,如图13所示,短边边缘部18的宽度尺寸G2被设定为比长边边缘部17的宽度尺寸G1大的值。长边间隙S1如图19所示,形成在容器主体10的长边边缘部17与盖主体41之间。此外,短边间隙S2如图25所示,形成在容器主体10的短边边缘部18与固定部4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长边间隙S1由长边边缘部17的外侧面和盖主体41的内侧面形成。此外,短边间隙S2由短边边缘部18的外侧面和盖主体41的内侧面形成。
在此情况下,长边间隙S1及短边间隙S2如图19及图25所示,都在容器主体10的深度方向上朝向容器主体底部12侧开放。即,长边间隙S1及短边间隙S2都朝向下方开放。收容容器1的外部的空气例如向由图19及图25的中空箭头表示的方向流动而被取入到收容容器1内。此外,收容容器1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例如向图19及图25的与由中空箭头表示的方向相反方向流动,向收容容器1的外部流出。这样,收容容器1的内部的空气的一部分穿过间隙S1、S2而与外部的空气交换。
此外,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中的固定部42卡止的短边边缘部18如图2、图13及图22所示,具有上段边缘部181和下段边缘部182。上段边缘部181设在短边边缘部18的两端侧。下段边缘部182在两个上段边缘部181之间并且相对于上段边缘部181设在容器主体底部12侧即下侧。下段边缘部182跨容器主体10的短边方向的中心C1而设置。上段边缘部181与下段边缘部182平滑地连接。用户等在将容器主体10单体或收容容器1搬运时,能够将手指卡在下段边缘部182的下侧的面上。因此,下段边缘部182也具备作为手把持部的功能。
在此情况下,固定部42卡止在短边边缘部18中的上段边缘部181上。上段边缘部181如图24所示,还具有被卡止部183。被卡止部183设在各上段边缘部181。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短边边缘部18与两个上段边缘部181对应而具有两个被卡止部183。被卡止部183从上段边缘部181的背面即下表面向下方突出而形成,具有接受固定部42的卡止的功能。被卡止部183在沿上下方向即容器主体10的深度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位于下段边缘部182的上方。即。被卡止部183不比下段边缘部182向下方突出。
盖部件4如图3等所示,对应于两个短边边缘部18而具有两个固定部42。固定部42可转动地设在盖主体41上。固定部42如图22、图23及图24所示,具有固定部主体421、轴部422及卡止部423。
固定部主体421占据固定部42的大部分,如图3、图7、图18到图19所示,形成为由整体上在一方较长的板状在该板状的宽度方向上弯曲或弯折的形状。轴部422从固定部主体42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朝向外侧突出,被插入在盖主体41中。轴部422成为固定部42的转动的中心轴。
卡止部423与固定部主体421中的被卡止部183对应而设置。卡止部423构成为,能够与被卡止部183卡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固定部42与设在短边边缘部18上的两个被卡止部183对应而具有两个卡止部423。卡止部423如图24所示,从固定部主体421朝向短边边缘部18侧突出。
固定部42以轴部422为支点转动。卡止部423在固定部42向相对于短边边缘部18接近的方向、在图24及图25中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与设在上段边缘部181上的被卡止部183卡止。由此,盖部件4被固定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成为装接状态。此外,卡止部423在向固定部42从短边边缘部18离开的方向、在图24中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与被卡止部183的卡止脱离。由此,盖部件4相对于容器主体10的固定被解除,能够从容器主体10拆下。
此外,盖部件4还具有转动停止部412。转动停止部412具有在固定部42向从容器主体10离开的方向即图24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决定其转动范围的功能。转动停止部412例如设在盖主体41上。固定部42如果向图24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规定量,则与转动停止部412接触,由此固定部42的转动被停止。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转动停止部412如图24及图25所示,具有在固定部42的重心位置成为比轴部422靠外侧的状态下将固定部42的转动止住的功能。即,转动停止部412具有在通过固定部42的自重而固定部42向容器主体10的短边边缘部18侧转动的位置处将固定部42的转动止住的功能。
卡止部423设于在与被卡止部183卡止而盖部件4被装接在容器主体10上的情况下用户等不能触碰到或难以触碰到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4所示,卡止部423设于在盖部件4被相对于容器主体10装接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成为上段边缘部181与下段边缘部182之间的位置。
如图24及图25所示,例如在用与轴部422成直角的平面即相对于固定部42的转动中心成直角的平面将固定部42切断的情况下,将距轴部422最远的部位称作固定部42的前端部424。前端部424是在固定部42的卡止部423与上段边缘部181的被卡止部183卡止的装接状态下成为固定部42的最下端的部分。并且,在装接状态下,前端部424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位于与下段边缘部182的下表面182a相同的位置或比其靠上侧。
即,在盖部件4的装接状态下,固定部42的前端部424不比下段边缘部182的下表面182a向下方跃出。即,盖部件4不具有在装接状态下比下段边缘部182的下表面182a向下方跃出的部位。并且,在此情况下,下段边缘部182的下表面182a的面积比前端部424的面积大。因此,在用户等要将收容容器1拿起而将手指卡在下段边缘部182的情况下,用户等的手指容易与下段边缘部182的下表面182a而不是与固定部42的前端部424触碰。由此,能够防止因用户等的手指不小心触碰到固定部42的前端部424而将固定部42与短边边缘部18的固定解除、盖部件4意外地脱离的不良状况。
内侧容器侧部33如图2、图5至图7、图14、图20及图25所示,具有多个、在此情况下是具有两个贯通部331。贯通部331将内侧容器侧部33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而形成。贯通部331可以做成例如沿着内侧容器侧部33的面方向延伸的长圆形状。两个贯通部331在两个内侧容器侧部33设在对置的位置。此外,贯通部331在内侧容器侧部33设在开口部31的附近。贯通部331设在比内侧容器侧部33的上下方向的中心靠上侧、即盖部件4侧。贯通部331例如在用户等将内侧容器3搬运时作为将用户的手指卡在贯通部331上的手把持部发挥功能。即,贯通部331还具有作为内侧容器3的手把持部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贯通部331如图20及图25所示,设置于在将内侧容器3收容在外侧容器2内的状态下与下段边缘部182重叠的位置、并且贯通部331的内径的上侧部分331a比下段边缘部182靠上方的位置。因此,如由图25的中空箭头表示那样,能够使内侧容器3的内部与短边间隙S2之间的空气的流动变得平滑。此外,当用户等将盖部件4拆下而将内侧容器3取出时,用户等能够一边使手指沿着下段边缘部182一边将该手指插入到内侧容器3的贯通部331中,所以容易将手指卡在贯通部331中。
此外,内侧容器3如图13、图19及图21所示,还具有内侧容器边缘部37。内侧容器边缘部37设在内侧容器3的开口部31侧,从内侧容器3的外周面向水平方向的外侧延伸出。内侧容器边缘部37被形成为将内侧容器侧部33的上端部分向外侧弯折的形状,与内侧容器侧部33相连。如图19及图21所示,内侧容器边缘部37在内侧容器3被收容在容器主体10内的状态下位于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的上侧。
这里,在将蔬菜或水果等收容在收容容器1内的情况下,从该蔬菜或水果蒸发的湿气积存在收容容器1内。在此情况下,如果收容容器1的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较大,则积存在收容容器1内的湿气有可能结露。并且,如果有该结露带来的水分附着在收容容器1内的储藏物上,则有可能使储藏物的鲜度下降,结果,用户的方便性下降。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收容容器1具备容器主体10和盖部件4。盖部件4相对于容器主体10可拆装地设置,在装接于容器主体10的情况下将容器主体10的开口部11覆盖。此外,盖部件4具有固定部42。固定部42构成为,在盖部件4覆盖于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将盖部件4固定到容器主体10上,并且受到外力而动作,能够将相对于容器主体10的固定解除。并且,盖部件4在被固定部42固定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在与容器主体10之间形成将容器主体10的内部与外部连通的间隙S1、S2。
由此,收容容器1能够将盖部件4以半密闭的状态装接固定到容器主体10上。即,在将盖部件4装接固定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收容容器1的内部和外部也经由间隙S1、S2连通。因此,收容容器1在将盖部件4装接于容器主体10上而固定的状态下,也能够经由间隙S1、S2将收容容器1的外部的空气即冰箱内的冷气取入。由此,即使减小收容容器1的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也能够抑制在收容容器1内发生结露。由此,能够抑制在收容容器1内发生的结露为原因的储藏物的鲜度的下降,结果,能够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此外,在将盖部件4的一部分或全部用透明的玻璃或树脂构成,使得能够从收容容器1的外部经由盖部件4视觉识别收容容器1的内部的情况下,如果在盖部件4上发生结露则视觉识别性下降。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抑制在盖部件4上发生结露,所以能够抑制在上述的结构中在盖部件4上发生结露而视觉识别性下降。由此,能够省去为了确保视觉识别性而将盖部件4的结露去除等的用户的工作量,结果能够进一步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盖部件4还具有规定部411。规定部411具有通过在盖部件4被覆盖在容器主体10上并且由固定部42将盖部件4固定在容器主体10上的装接状态下与容器主体10接触来规定盖部件4和容器主体10的相对的位置的功能。并且,盖部件4在盖部件4被装接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在没有设置规定部411的部分处形成间隙S1、S2。由此,盖部件4能够由规定部411规定相对于容器主体10的相对的位置,所以能够可靠地形成间隙S1、S2。即,能够抑制盖部件4偏差而间隙S1、S2被盖部件4堵塞、或相反间隙S1、S2成为过大等的不良状况。
间隙S1、S2遍及容器主体10的周围的全域而设置,在此情况下,遍及容器主体10的周围中的除了规定部411以外的全域而设置。由此,能够从容器主体10的周围整体没有遗漏地将冷气取入。还能够减小容器主体10内的温度差,更可靠地抑制在收容容器1内发生结露。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收容容器1内发生的结露为原因的储藏物的鲜度的下降,结果,能够进一步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这里,收容容器1尽管将盖部件4固定在容器主体10上但存在间隙S1、S2。因此,有可能用户会误认为在盖部件4发生了不良状况。所以,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10还具有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设在容器主体10中的开口部11侧,从容器主体10的外周面向外侧延伸。并且,盖部件4将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的外侧覆盖,在与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之间形成间隙S1、S2。
由此,间隙S1、S2的外方被盖部件4覆盖,所以能够使间隙S1、S2不醒目。结果,抑制用户识别出间隙S1、S2的存在,能够不易给用户带来误解。
间隙S1、S2在容器主体10的深度方向上朝向容器主体10的底部12侧开放。即,间隙S1、S2朝向下方开放。由此,能够抑制异物等穿过间隙S1、S2进入到收容容器1内。
这里,可以想到当用户要将收容容器1拿起时,许多用户会将手指卡在短边边缘部18的下侧面上而拿起。这是因为,由于以收容容器1的短边方向的中心C1为旋转轴的情况相比以收容容器1的长边方向的中心部C2为旋转轴的情况,作用于收容容器1的力矩变小,所以拿持短边边缘部18更容易稳定。
但是,当用户将手指卡在短边边缘部18上而要拿起时,如果误触碰到固定部42,则有可能固定部42相对于短边边缘部18的固定被意外解除。于是,有可能盖部件4从容器主体10脱离,进而容器主体10从用户的手上掉落。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中的将固定部42固定的短边边缘部18具有上段边缘部181和下段边缘部182。上段边缘部181设在短边边缘部18的两端侧。下段边缘部182设置在两端侧的上段边缘部181之间并且相对于上段边缘部181设在容器主体底部12侧即下侧。并且,固定部42卡止到短边边缘部18中的上段边缘部181上。
由此,用户在将收容容器1拿起时容易将手指卡在下段边缘部182上,并且在将手指卡在下段边缘部182上时不易触碰到固定部42。因此,当用户将收容容器1拿起时,能够抑制用户的手指不小心触碰到固定部42而将固定部42与短边边缘部18的固定解除而盖部件4意外地脱离这样的不良状况。结果,能够实现用户的方便性的改善。
此外,固定部42卡止在上段边缘部181上的状态下的固定部42的前端部424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位于与下段边缘部182同位置或比其靠上侧。由此,在用户将收容容器1拿起时将手指卡在下段边缘部182上的情况下,用户等的手指容易触碰到下段边缘部182的下表面182a而不是触碰到固定部42的前端部424。因此,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通过用户等的手指不小心触碰到固定部42的前端部424而将固定部42与短边边缘部18的固定解除、盖部件4意外地脱离这样的不良状况。结果,能够进一步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此外,收容容器1还具备内侧容器3。内侧容器3还具有贯通部331。贯通部331将构成内侧容器3的周围的内侧容器侧部33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而形成。贯通部331设在与下段边缘部182重叠位置、并且贯通部331的内径的上侧部分比下段边缘部182靠上方上的位置。
由此,如由图25的中空箭头表示那样,能够使内侧容器3的内部与短边间隙S2之间的空气的流动变得顺畅。此外,在用户将盖部件4拆下而将内侧容器3取出时,用户能够一边使手指沿着下段边缘部182一边将该手指插入到内侧容器3的贯通部331中,所以容易将手指卡在贯通部331中。由此,内侧容器3容易从容器主体10取出,结果,用户的方便性进一步改善。
此外,内侧容器3如图13、图19及图21所示,还具有内侧容器边缘部37。内侧容器边缘部37设在内侧容器3的开口部31侧,从内侧容器3的外周面向外侧延伸出。并且,内侧容器边缘部37在内侧容器3被收容在容器主体10内的状态下位于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的上侧。
由此,当用户将盖部件4卸下而将内侧容器3取出时,用户通过一边使手指沿着容器主体边缘部17、18的上表面一边将该手指放入到内侧容器3的内侧容器边缘部37的下方,容易将手指卡在内侧容器边缘部37上。由此,在贯通部331以外的部位,内侧容器3也容易从容器主体10取出,结果,用户的方便性进一步改善。
此外,容器主体10及盖部件4形成为俯视长方形状。这里,例如在用户为了将固定部42和容器主体10固定而对固定部42施加了力的情况下,在该力过大的情况下,有时发生受到了力的容器主体侧部13向容器主体10的内侧挠曲那样的所谓内倒。并且,如果容器主体侧部13较大地挠曲,则固定部42难以被固定到容器主体10上。此外,容器主体侧部13中的构成长边部分的容器主体侧部131与容器主体侧部13中的构成短边部分的容器主体侧部132相比,在受到力的情况下更容易挠曲。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42设在盖部件4中的短边部分上。由此,例如在用户为了将固定部42和容器主体10固定而对固定部42施加了力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抑制受到了该力的容器主体侧部13挠曲。由此,能够将固定部42可靠地固定到容器主体10上,结果,能够实现用户的进一步的方便性的改善。
此外,固定部42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盖主体41转动。并且,盖部件4如图24及图25所示,还具有转动停止部412。转动停止部412具有在固定部42向从容器主体10离开的方向、即将与容器主体10的卡止解除的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在通过固定部42的自重而固定部42向容器主体10侧转动的位置将固定部42的转动止住的功能。
由此,即使用户在使固定部42向解除的方向转动后的状态下放置,固定部42也因自重而返回,所以能够抑制如由图24及图25的双点划线表示那样在向上方立起那样的状态下放置。因此,即使例如用户在使固定部42向解除的方向转动的状态的原状下将收容容器1放置在冰箱内,将冰箱的门关闭,也能够抑制该门碰到固定部42而收容容器1损坏。
盖部件4如图1至图7等所示,还具有通气部413、安装部43及透明部44。通气部413将盖主体41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而形成,构成为能够使气体穿过。通气部413例如可以由在盖部件4的面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横长的孔、所谓的狭缝构成。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气部413例如可以由在盖部件4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狭缝构成。通气部413如图7及图8所示,相对于盖部件4的长边方向的中心C2设在一侧的区域中。即,通气部413设在不跨越盖部件4的长边方向的中心C2的区域中。
安装部43具有相对于盖主体41在将通气部413覆盖的位置可拆装地安装功能性部件50的功能。安装部43例如既可以通过树脂成型等与盖主体41一体地构成,也可以做成能够与盖主体41分离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安装部43由能够从盖主体41分离的其他部件构成。在此情况下,安装部43构成为,能够通过例如卡扣配合等的构造或螺钉等的紧连部件相对于盖主体41拆装。
安装部43例如如图26所示,整体上形成为在盖部件4的短边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安装部43在保持着片状或薄板状的功能性部件50的状态下装接到盖主体41的背面即容器主体10侧的面中的将通气部413覆盖的位置。由此,功能性部件50被安装到将盖主体41的通气部413覆盖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功能性部件50被夹入安装在盖主体41与安装部43之间。安装部43具有多个导引部431、多个爪部432、壁部433、缺口部434及错误配置防止部435。
如图27所示,导引部431设在与通气部413重叠的位置,具有将穿过通气部413后的空气向容器主体10内的规定的位置导引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导引部413例如具有向容器主体10内的长边方向的一个端部侧、即容器主体10内的长边方向的远离中心部C2的方向导引的功能。导引部431例如如图6及图7所示,可以由越是朝向容器主体底部12侧越朝向容器主体10内的长边方向的与中心部C2侧相反侧倾斜的板状的部件构成。
爪部432具有将片状或薄板状的功能性部件50的边缘部部分地覆盖而保持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安装部43具有5个爪部432。在此情况下,在安装部43的长边方向的两边部分上分别设有各两个爪部432。此外,其余1个爪部432设在安装部43的短边方向的边部分并且是安装部43的角部上。
壁部433是将安装部43的周围的大部分包围的壁,形成为比功能性部件50的厚度稍高。缺口部434将壁部433中的没有设置爪部432的一侧的短边部分的一部分切口而形成。
错误配置防止部435具有辅助功能性部件50以正确的朝向配置到安装部43上、并且防止功能性部件50以错误的朝向配置到安装部43上的功能。错误配置防止部435在壁部433中设置在由形成有缺口部434的短边部以及与该短边部相邻的长边部形成的角部上。错误配置防止部435例如可以形成为将角部以规定的角度例如45°切掉那样的所谓C倒角形状。
功能性部件50对于穿过功能性部件50的气体发挥特定的效果。功能性部件50例如发挥将乙烯气体等的特定的气体吸收或分解的效果、使水蒸气分子或氧分子穿过的透湿效果、或限制空气的流通的遮风效果等。功能性部件50根据发挥的效果而结构不同,但例如使多个具有不同性质的片部件层叠、或在内部中配置催化剂等而构成。
功能性部件50整体上构成为长方形的片状,仅在4个角部中的1个具有倒角部51。倒角部51为与安装部43的错误配置防止部435对应的形状,通过与安装部43的错误配置防止部435的相互作用而发挥防止错误配置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倒角部51例如可以形成为将角部以规定的角度例如45°切掉那样的所谓C倒角形状。因此,功能性部件50能够仅以倒角部51与错误配置防止部435对置的姿态配置到安装部43上。功能性部件50一边从缺口部434侧沿着安装部43的面方向移动一边被插入到爪部432的内侧。
透明部44是由透明的材料构成的部分,如图1等所示那样设在盖部件4中的通气部413以外的区域的一部分上。例如在盖部件4整体由透明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盖部件4中的被功能性部件50覆盖的通气部413以外的区域作为透明部44发挥功能。此外,例如在将盖部件4整体或一部分用透明的材料构成、并且对盖部件4的一部分通过涂装或贴膜等施以使其成为不透明的加工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没有被施以不透明的加工的部分作为透明部44。另外,透明部44不需要完全是透明的,也可以对一部分施以图案等而产生不透明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透明部44由能够从盖主体41分离的另外的部件构成。即,透明部44可以由与盖主体41不同的材质构成。透明部44例如可以由无色透明的玻璃板或丙烯板等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盖主体41是树脂制,透明部44是玻璃制,例如是强化玻璃制。
透明部44的面积比通气部413的面积大。此外,透明部44构成为矩形的板状,如图6及图7所示,设在跨盖部件4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部C2的区域中。在此情况下,盖主体41还具有嵌入部414。嵌入部414将盖主体41沿着透明部44的形状贯穿而形成。透明部44嵌入在嵌入部414中而被保持在盖主体41上。此外,透明部44如图1所示那样构成为,在盖部件4装接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能够从外部穿过透明部44视觉识别内侧容器3的内部。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收容容器1具备容器主体10和盖部件4。盖部件4具有通气部413、安装部43和透明部44。通气部413将盖部件4在厚度方向上贯穿而形成,构成为能够使气体穿过。安装部43具有能够将对穿过通气部413的气体发挥特定的效果的功能性部件50可拆装地安装到将盖部件4的通气部413覆盖的位置上的功能。透明部44设在通气部413以外的区域中,由透明的材料构成。
由此,能够在通过功能性部件50对流入到收容容器1内的空气作用特定的效果而维持内部的储藏物的鲜度的同时,即使不将盖部件4打开也能够经由透明部44视觉识别收容容器1的内容,结果,能够实现用户的方便性的改善。
透明部44的面积比通气部413的面积大。因此,用户能够经由比较大的透明部44视觉识别收容容器1的内部。因此,用户即使例如不移动视点或不移动收容容器1也能够看到收容容器1的内部的较大的范围。由此,收容容器1的内部变得更容易视觉识别,结果,用户的方便性进一步改善。
容器主体10及盖部件4形成为俯视长方形状。并且,透明部44设在跨盖部件4的长边方向上的中心部C2的区域中。由此,用户能够看到收容容器1的内部的更大的范围,结果,能够进一步改善用户的方便性。
盖部件4具有玻璃制的透明部44和树脂制且安装透明部44的盖主体41。由此,通过将透明部44做成玻璃制,与将透明部44做成树脂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透明部44损伤。此外,通过将透明部44做成玻璃制,能够显现出高级感,进而通过将安装透明部44的盖主体41做成树脂制,与将全部做成玻璃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由此,用户能够使用有高级感且轻量的盖部件4,结果,用户的方便性改善。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收容容器1如上述那样能够从间隙S1、S2将外部的冷气取入。因此,能够抑制在透明部44上发生结露,结果,能够抑制透明部44的视觉识别性下降。
此外,收容容器1在将盖部件4装接在容器主体10上的状态下也能够经由透明部44将外部的光取入到收容容器1的内部中。在此情况下,例如图28所示的冰箱70具备照射部79。照射部79设在冰箱70的储藏室、例如蔬菜室72内,朝向蔬菜室72内照射具有除菌效果的光、例如紫外线。并且,如果在收容容器1被配置在蔬菜室72内的状态下从照射部79照射光,则该光经由透明部44被照射到收容容器1内。这样,照射部79能够经由透明部44向收容容器1的内部照射具有除菌效果的光。
由此,对于储藏在收容容器1内的储藏物也能够得到由照射部79带来的除菌效果。用户不再需要为了得到由照射部79带来的除菌效果而从收容容器1将盖部件4拆下或将储藏物取出,结果,能够节省用户所需花费的劳力和时间而实现方便性的改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但该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并非限定发明的范围。该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该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等价的范围中。
标号说明
1…收容容器;4…盖部件;10…容器主体;11…开口部;41…盖主体;413…通气部;43…安装部;44…透明部;50…功能性部件;70…冰箱;79…照射部。

Claims (6)

1.一种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容器主体,具有能够取放储藏物的开口部,并且在内部能够收容储藏物;以及
盖部件,可拆装地设于上述容器主体,在装接于上述容器主体的情况下将上述开口部覆盖;
上述盖部件具有:
通气部,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上述盖部件而形成,并且构成为能够使气体穿过;
安装部,将功能性部件可拆装地安装到将上述盖部件的上述通气部覆盖的位置,其中该功能性部件对穿过上述通气部的气体发挥特定的效果;以及
透明部,设在上述通气部以外的区域,由透明的材料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部的面积比上述通气部的面积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容器主体及上述盖部件形成为俯视长方形状;
上述透明部设于跨上述盖部件的长边方向的中心部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部件具有:
玻璃制的上述透明部;以及
盖主体,该盖主体为树脂制,并且安装有上述透明部。
5.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冰箱用的收容容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具备:
至少1个储藏室,能够配置上述收容容器;以及
照射部,设在上述储藏室内,能够经由上述透明部向上述收容容器的内部照射具有除菌效果的光。
CN202211109031.1A 2021-12-23 2022-09-13 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及冰箱 Pending CN1163367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08870 2021-12-23
JP2021208870A JP7405821B2 (ja) 2021-12-23 2021-12-23 冷蔵庫用の収容容器、及び冷蔵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6740A true CN116336740A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90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09031.1A Pending CN116336740A (zh) 2021-12-23 2022-09-13 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及冰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05821B2 (zh)
CN (1) CN11633674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71865A (ja) * 1993-09-03 1995-03-17 Fujitsu General Ltd 電気冷蔵庫
JPH09280719A (ja) * 1996-04-11 1997-10-31 Hitachi Ltd 冷凍冷蔵庫
JP2000274922A (ja) 1999-03-26 2000-10-06 Sharp Corp 庫内環境表示機能付き冷蔵庫
JP2002286358A (ja) 2001-03-28 2002-10-03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冷蔵庫
JP2005300004A (ja) 2004-04-09 2005-10-27 Toshiba Corp 冷蔵庫
WO2006009190A1 (ja) 2004-07-22 2006-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収納庫と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JP5624775B2 (ja) 2009-09-16 2014-11-12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6571998B2 (ja) 2015-06-09 2019-09-04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冷蔵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05821B2 (ja) 2023-12-26
JP2023093814A (ja) 2023-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27959B2 (en) Substrate storage container
US9573746B2 (en) Slide and lock package
TW201534533A (zh) 飲料用容器之蓋體
JP2014044014A (ja) 冷蔵庫
JP4880646B2 (ja) 基板収納容器
US8770410B2 (en) Substrate storage container
JP7143560B2 (ja) 基板収納容器
CN116336740A (zh) 冰箱用的收容容器及冰箱
JP6539355B2 (ja) 基板収納容器
JP4041121B2 (ja) 実験動物の運搬用容器
JP2023093813A (ja) 冷蔵庫用の収容容器、及び冷蔵庫
JP2023093815A (ja) 冷蔵庫用の収容容器、及び冷蔵庫
CA2246798C (en) Microorganism sampling device
JP2016169021A (ja) 運搬用容器
KR101201511B1 (ko) 아웃도어의 디스플레이유닛 장착장치
JP6419373B1 (ja) 容器、容器本体、および蓋部材
JP4980252B2 (ja) 基板収納容器及びそのシールガスケットの取り付け方法
CN109963486B (zh) 用于真空吸尘器灰尘容器的固持器
JP7134896B2 (ja) 加湿装置
KR20220016061A (ko) 가정용 박엽지 수납 용기
JP2006341905A (ja) ウェットティッシュ容器
JPH1131740A (ja) 半導体ウェハ容器
CN114829268B (zh) 用于储存和分配条带的装置
KR100651088B1 (ko) 덮개 및 이를 이용한 용기
JP2019184564A (ja) 容器、容器本体、および蓋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