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1992A - 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31992A
CN116331992A CN202210697114.0A CN202210697114A CN116331992A CN 116331992 A CN116331992 A CN 116331992A CN 202210697114 A CN202210697114 A CN 202210697114A CN 116331992 A CN116331992 A CN 116331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buffer
contact surface
elevator car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71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索托卡 J·穆尼奥斯
L·梅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is Eleva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Otis Eleva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tis Elevator Co filed Critical Otis Eleva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16331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319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2Structur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6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imbalance, e.g. passengers on the same side
    • B66B11/0266Passive systems
    • B66B11/0273Passive systems acting between car and supporting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4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mounted on cars or counterweigh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梯系统(100)的缓冲装置(121),缓冲装置(121)包括第一接触结构(501)和第二接触结构(503)。第一接触结构(501)包括第一接触表面(505),并且,第二接触结构(503)包括第二接触表面(507)。第一接触表面(505)和第二接触表面(507)布置成用于接触电梯轿厢(101)或配重(109)的相应的竖直地偏移的表面。

Description

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电梯系统缓冲装置,该电梯系统缓冲装置用于在曳引机制动器或轿厢安全设备未能阻止电梯轿厢在井道内的运动的情况下,使靠近井道的底部的电梯轿厢安全地减速。
背景技术
已知在电梯井道的底坑内提供缓冲装置(即buffer devices,或称为缓冲器装置),以在一个或多个制动装置未能如预期的那样操作的情况下,帮助安全地阻止下降的电梯轿厢的运动。典型地,这样的缓冲装置位于电梯底坑的底板上,并且提供凸起区,在电梯轿厢在井道内下降得太远的情况下,在“缓冲器撞击”事件期间,该凸起区能够被电梯轿厢的“缓冲器撞击”构件碰撞。缓冲装置典型地可压缩,并且布置成在电梯轿厢靠近井道的底部时,通过吸收电梯轿厢的碰撞力的部分来使电梯轿厢减速。
当电梯轿厢的缓冲器撞击碰撞井道中的(一个或多个)缓冲装置时,相当大量的应力被引入到电梯轿厢的缓冲器撞击表面的位于其与缓冲装置碰撞的区周围的区中。这可能导致损坏缓冲器撞击构件,并且需要该构件的某些材料要求,诸如缓冲器撞击构件的响应于与缓冲装置的碰撞的最小厚度或最大可接受变形。
将意识到,关于配重出现相同的问题,所述配重也具有布置于配重下方的缓冲装置,用于与配重缓冲器撞击构件接触。
本公开力图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有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包括:
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
其中,第一接触结构包括第一接触表面;
其中,第二接触结构包括第二接触表面;
其中,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布置成用于接触电梯轿厢或配重的相应的竖直地偏移(即offset,或称为偏置)的表面。
根据本公开,提供有一种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具有布置成用于接触电梯轿厢或配重的相应的竖直地偏移的表面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使用具有碰撞电梯轿厢或配重的不同表面的两个截然不同的(distinct,或称为明确的)接触表面的缓冲装置更好地在缓冲装置与电梯轿厢或配重之间分配碰撞力。这允许更宽广地分配由缓冲装置与电梯轿厢或配重之间的碰撞造成的应力,从而导致电梯轿厢或配重的碰撞表面的较低的应力和变形。特别地,轿厢或配重的两个碰撞表面(缓冲器撞击表面)可以位于轿厢或配重的不同构件上,由此使碰撞应力分布于单独构件上面,所述构件中的每个因此具有降低的材料要求,并且能够被制得较小(例如,较薄)且较轻。
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可以竖直地偏移,以便用于使它们接触电梯轿厢或配重的竖直地偏移的表面。因而,在一些示例中,缓冲装置的第二接触表面从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表面以第一距离竖直地偏移。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具有不同高度,以便用于使它们接触电梯轿厢或配重的竖直地偏移的表面。高度差可以基于电梯轿厢或配重的性质而选择,缓冲装置利用所述性质来布置以操作。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触结构具有第一高度,第二接触结构具有第二高度,并且,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处于20 mm与100 mm之间。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可以处于40 mm与70 mm之间。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可以处于45 mm与55 mm之间,例如50 mm。然而,将意识到,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可以大于此。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高度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可以是49 mm。这也可以是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第一距离。在一些这样的示例中,第一高度可以大于第二高度。
在一些示例中,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它们可以在单个制造步骤中由同一块材料(诸如,塑料或弹性体)形成,或它们可以单独地形成。当单独地形成时,它们可以稍后连接或联结在一起,以形成缓冲装置。由相同材料形成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可以允许降低缓冲装置的制造成本以及确保能够吸收缓冲器撞击事件的碰撞的结成一个整体的(即cohesive,或称为结合的)结构。
由于缓冲装置设计成从电梯轿厢或配重吸收碰撞,因而对于缓冲装置,有利的是,由可变形材料形成,以允许它更好地从移动的电梯轿厢或配重吸收能量。第一和/或第二接触结构可以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即,设计成在碰撞时塑性地变形的材料。继缓冲器撞击事件之后,这样的装置将需要被替换或返回到其原始状态。因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触结构和/或第二接触结构可弹性地变形。在缓冲器撞击事件之后,并且在轿厢或配重已从缓冲装置提升之后,这样的结构能够自动地返回到其原始形式。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触结构和/或第二接触结构包括可压缩材料。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触结构和/或第二接触结构包括弹性材料。在一些这样的示例中,可压缩材料可以是聚合物基的。在一些示例中,可压缩材料可以包括聚氨酯。在一些示例中,可压缩材料可以包括聚四氟乙烯(PTFE)。在一些示例中,可压缩材料可以包括聚丙烯/丁基橡胶共混物、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环氧化天然橡胶共混物、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共混物、聚砜/聚砜共混物、尼龙-6/聚丙烯共混物和/或氨基甲酸乙酯/丙烯酸酯互穿聚合物网络。可压缩材料可以是具有低于室温的玻璃转变温度的弹性体和/或其它无定形热塑性塑料。
在一些示例中,缓冲装置可以构造成接触电梯轿厢或配重的基本上平行的竖直地偏移的表面,诸如,位于电梯轿厢或配重的下侧上的两个平面区域。为了使缓冲装置能够尽可能宽广地且均匀地接触所述偏移表面,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可以具有与电梯轿厢或配重的接触表面的轮廓匹配的轮廓。因而,在一些示例中,缓冲装置的第二接触表面基本上平行于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表面。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触表面可以形成于第二接触表面上方,并且,第二接触表面可以具有比第一接触表面更大的面积。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接触表面基本上环绕第一接触表面。在一些这样的示例中,第二接触表面和第一接触表面可以是同中心的。例如,它们可以由具有公共中心点的类似形状形成。例如,第一接触表面可以是圆,并且,第二接触表面可以是环绕第一接触表面的圆形环,并且其中,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的外周界是圆,其中,中心位于垂直于两个接触表面的公共轴线上。将意识到,相同原理能够扩展到其它形状,例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等等。
第一接触表面可以具有第一接触面积,并且,第二接触表面可以具有第二接触面积。这些接触面积是将与电梯轿厢或配重的缓冲器撞击表面接触的面积。在缓冲器撞击事件期间,接触面积影响负载传递。接触面积选择成使得缓冲器撞击事件将通过缓冲器来充分地阻止,但它也将引起使减速度最小化的缓冲器的充分压缩。第一接触面积与第二接触面积的比率将确定负载在电梯轿厢或配重的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与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之间的分配。该比率可以选择成将相等的负载放在每个构件上,或备选地,该比率可以选择成在构件之一上提供更多的负载,即,非对称的负载分配。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触表面大于第二接触表面。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率处于0.5与1.0之间。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率可以处于0.6与0.8之间,例如0.7。将意识到,该比率和面积可以取决于包括例如缓冲装置的材料和/或电梯轿厢或配重的大小的若干因素而显著地变化。
在一些示例中,对于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具有不同的材料性质可以是理想的。例如,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可以布置成接触电梯轿厢或配重的具有不同的硬度值的表面。因而,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的性质可以选择成使得降低对电梯轿厢或配重的具有不同性质的表面的损坏的可能性。因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触结构由第一材料形成,并且,第二接触结构由第二材料形成。在一些示例中,一种材料可以比另一种材料更硬。在一些示例中,一种材料可以可比另一种材料更多地可变形。
缓冲装置可以具有允许它接触电梯轿厢或配重的竖直地偏移的表面的任何合适的结构。因此,缓冲装置可以形成为各自具有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的各种各样的缓冲器类型中的任一种。
在一些示例中,缓冲装置可以是弹性材料缓冲器。在一些这样的示例中,第一和/或第二接触结构可以是圆柱形的,并且,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可以由这些圆柱体的面形成。因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接触结构和/或第二接触结构是圆柱形的,并且,第一接触表面和/或第二接触表面各自包括相应的圆柱体的端面。第二接触结构可以是中空圆柱体,其中,第一接触结构位于中空部内。
在一些示例中,缓冲装置可以是液压或油缓冲装置,并且可以包括液压撞击装置。这可以允许缓冲装置更好地吸收与电梯轿厢或配重的碰撞。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一和/或第二接触结构可以包括液压撞击装置。在一些这样的示例中,缓冲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部件。这可以允许缓冲装置更好地缓和来自下降的电梯轿厢或配重的碰撞。
在一些示例中,缓冲装置可以是弹簧型缓冲装置。在这样的示例中,第一和/或第二接触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布置成吸收碰撞的弹簧。至少一个弹簧可以支承缓冲装置的第一和/或第二接触结构,或弹簧本身可以形成接触结构,并且因此形成接触电梯轿厢或配重的接触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有一种电梯系统,该电梯系统包括:
井道;
布置成在井道内移动的电梯轿厢和/或配重;
如本文中所公开的缓冲装置;
其中,电梯轿厢和/或配重包括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和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以及
其中,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布置成接触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表面,并且其中,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布置成接触缓冲装置的第二表面。
电梯轿厢可以包括安装于框架内的轿室,并且,电梯轿厢的缓冲器撞击表面可以形成为框架的缓冲器撞击构件的部分。缓冲器撞击构件可以布置成撞击如本文中所公开的缓冲装置。因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和/或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形成电梯轿厢的框架的部分。在一些示例中,框架的缓冲器撞击构件可以包括横梁和/或安全板。框架典型地包括轿室的侧面的立柱部件,立柱通过头横梁来在顶部处(在轿室上方)连接在一起,并且,立柱通过下横梁来在底部处(在轿室下面)连接在一起。安全板典型地安装到下横梁、安装于横梁底下并且垂直于横梁而安装,并且用来使电梯轿厢的框架加固以及如下文中所描述的那样吸收与缓冲装置的一定程度的碰撞(some of the impact,或称为碰撞的一些)。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形成于电梯轿厢框架的横梁上。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形成于安装到横梁的安全板上。在这样的示例中,当发生缓冲器撞击事件时,碰撞负载分配于两个构件之间,即,横梁与安全板之间。碰撞力的部分从安全板传递到第二接触表面(以及因而第二接触结构)中,并且,碰撞力的部分从横梁传递到第一接触表面(以及因而第一接触结构)中。通过在两个结构之间分配负载,每个结构能够适应(即accommodate,或称为承受)一定程度的应力和位移,使得总体应力和位移不会被单个构件承担。因而,每个构件能够被制得更小且更轻,而不损害安全性。
在一些示例中,缓冲装置可以位于井道的底部处,例如电梯井道的底坑中。在这样的示例中,电梯轿厢和/或配重的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和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可以布置成当电梯轿厢或配重位于其在井道中的最低位置处时,分别撞击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在电梯轿厢和/或配重靠近井道的底部时,电梯轿厢和/或配重与缓冲装置之间的碰撞可以引起电梯轿厢和/或配重通过吸收电梯轿厢和/或配重的碰撞力的部分来减速。
在一些示例中,缓冲装置可以附接到电梯轿厢和/或配重。在这样的示例中,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表面可以与电梯轿厢和/或配重的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齐平,并且,缓冲装置的第二接触表面可以与电梯轿厢和/或配重的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齐平。在电梯轿厢和/或配重碰撞电梯井道的底部的情况下,缓冲装置已经与电梯轿厢和/或配重的第一撞击表面和第二撞击表面接触,使得碰撞引起电梯轿厢和/或配重通过吸收电梯轿厢和/或配重的碰撞力的部分来减速。
尽管在本文中被称为“缓冲器撞击构件”,但将意识到,在一些示例中,“缓冲器撞击构件”可以包括电梯系统的一个或多个构件,诸如横梁和安全板。因而,缓冲器撞击构件可以包括构件集合。这样的缓冲器撞击构件集合可以被认为是缓冲器撞击组件(bufferstrike arrangement,或缓冲器撞击布置)。将类似地意识到,用语“缓冲器撞击构件”可以用于指单个构件。
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和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彼此竖直地偏移。因而,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和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可以以第二距离分离。
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和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形成于其上的构件可以至少部分地重叠。在发生这样的重叠的情况下,为了使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接触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和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可能有必要使开口存在于第一缓冲器撞击构件和第二缓冲器撞击构件中的下部的缓冲器撞击构件中。因而,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缓冲器撞击构件包括开口,并且,开口大于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表面。以此方式,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结构可以穿过开口,从而允许第一接触表面接触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因此,第一接触结构可以接触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而第二接触结构接触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
为了有可能同时在电梯轿厢的缓冲器撞击表面与缓冲装置的接触表面之间接触,缓冲器撞击表面之间的竖直分离优选地等同于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的竖直分离。因而,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距离基本上等于第一距离。
由于缓冲装置可以是可压缩的,因而缓冲装置的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的竖直分离不需要精确地等于缓冲器撞击表面的竖直分离。在竖直分离不完全相等的情况下,然后,在缓冲器撞击事件期间,一个缓冲器接触表面将首先接触相对的缓冲器撞击表面。该缓冲器接触结构将开始压缩,直到另一个缓冲器接触表面接触相对的缓冲器撞击表面为止,对缓冲装置可以被压缩多少存在限制,这对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加以限制。因此,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优选地处于彼此的一定的公差内。因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之间的差是从0 mm一直到20 mm或一直到40 mm。对于最佳负载分担,理想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尽可能相等。然而,这可能并非始终是可行的。第二距离可以大于第一距离,但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使得在缓冲器撞击事件期间,第一缓冲器接触表面首先接触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并且接着的是在第二缓冲器接触表面与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之间的接触。
将意识到,尽管已在上文中关于两个接触结构和两个相对的接触表面组(缓冲器接触表面和缓冲器撞击表面)而描述缓冲装置,但可以包括另外的缓冲器接触结构和表面,例如,具有第三缓冲器接触表面、第四缓冲器接触表面等等的第三缓冲器接触结构、第四缓冲器接触结构等等能够布置成接触位于电梯轿厢或配重上的第三缓冲器撞击表面、第四缓冲器撞击表面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缓冲器接触表面的相应的不同高度都可以对应于缓冲器撞击表面的相应的不同高度,使得在缓冲器撞击事件的情况下,所有缓冲器接触表面都基本上同时接触其对应的缓冲器撞击表面。在其它示例中,不同的缓冲器接触表面可以布置成在缓冲器撞击事件期间,按预确定的次序与其对应的缓冲器撞击表面接触,以便随着缓冲器撞击事件进展而逐渐带来更多的负载分担。
缓冲装置可以以多种方式定义,并且,在此,我们提供察看并定义缓冲装置的一些备选方式。将意识到,这些涉及如上文中所陈述的相同概念,并且,因而,已在上文中描述的优选且可选的特征应当被认为是同样地适用于缓冲装置的这些备选定义。
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有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包括:
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
其中,第一接触结构包括第一接触表面;
其中,第二接触结构包括第二接触表面;
其中,第二接触表面从第一接触表面以第一距离竖直地偏移;
其中,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由相同材料形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根据本公开的又另一方面,提供有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包括:
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
其中,第一接触结构包括具有第一面积的第一接触表面;
其中,第二接触结构包括具有第二面积的第二接触表面;
其中,第二接触表面从第一接触表面以第一距离竖直地偏移;
其中,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率处于0.5与1.0之间。
如在上文中那样,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面积与第二面积的比率可以处于0.6与0.8之间,例如0.7。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根据本公开的又另一方面,提供有一种用于电梯系统的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包括:
第一接触结构和第二接触结构;
其中,第一接触结构包括第一接触表面;
其中,第二接触结构包括第二接触表面;
其中,第二接触表面从第一接触表面以第一距离竖直地偏移;
其中,第一接触结构具有第一高度;
其中,第二接触结构具有第二高度;以及
其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处于20 mm与100 mm之间。
如在上文中那样,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可以处于40 mm与70 mm之间。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高度与第二高度之间的差可以处于45 mm与55 mm之间,例如约50 mm。
在任何合适的情况下,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方面或示例的特征可以应用于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其它方面或示例。特别地,将意识到,上文中所陈述的所有不同方面都可以描述相同的实施例,并且,因此,在上文中关于一个方面而陈述的任何优选或可选的特征也应当被认为是其它方面的优选或可选的特征。在参考不同的示例或示例组的情况下,应当理解,这些不一定是截然不同的,而是可以重叠。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而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公开的某些优选示例,其中:
图1是采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缓冲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示意图;
图2A和图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电梯系统的电梯轿厢的示意图;以及
图3A和图3B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缓冲装置与电梯安全板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4A和图4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缓冲装置与电梯安全板和横梁之间的相互作用;
图5A和图5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电梯缓冲装置;以及
图6A-6C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外的示例的电梯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电梯系统100,电梯系统100包括在建筑物的各种层站105之间的井道103中运行的电梯轿厢101。尽管出于说明性目的而示出单个层站105,但将意识到,更多的层站存在于建筑物内,但为了简单起见而未在图1中示出。
电梯轿厢101由受拉部件107(例如,一个或多个绳或带)的第一端悬挂于井道103中。受拉部件107的第二端连接到配重109。电梯轿厢101和配重109是电梯系统100中的移动构件。尽管图1中所示出的电梯轿厢101和配重109通过受拉部件107来连接,但将意识到,在其它示例中,电梯系统可以是无绳的,例如使用线性马达或其它推进系统。
在正常操作期间,电梯轿厢101在井道103中上下行进,以在建筑物的层站105之间运输乘客和/或货物。电梯轿厢101由包括驱动马达113和马达制动器115的驱动系统111驱动。受拉部件107越过驱动滑轮(未示出),该驱动滑轮由驱动马达113驱动成旋转,并且由马达制动器115制动。驱动系统111的操作由电梯控制器117控制,电梯控制器117与驱动系统111进行信号通信。除了马达制动器115之外,电梯系统还包括电梯轿厢安全制动器119,电梯轿厢安全制动器119布置成在要求紧急停止操作的情况下阻止电梯轿厢101的运动。这样的安全制动器119典型地通过与井道103中的导轨摩擦地接合来使轿厢101停止,然而,将意识到,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安全制动器119。
电梯系统100还包括缓冲组,该缓冲组包括位于井道103的底坑123中的两个缓冲装置121。缓冲装置121从底坑123的底板向上凸出。缓冲装置121布置成使得电梯轿厢101或配重109将在任一个构件在井道103内下降得太远的情况下撞击缓冲装置121,以便使电梯轿厢101或配重109减速。在下文中,描述了缓冲装置121与电梯轿厢101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将意识到,该描述同样地适用于配重109。尽管图1中所示出的缓冲组包括用于电梯轿厢101的一个缓冲装置121和用于配重109的一个缓冲装置121,但将意识到,缓冲组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缓冲装置121,以适于其中使用缓冲装置121的电梯系统。例如,可以存在用于电梯轿厢101的两个或更多个缓冲装置121和用于配重109的另外的缓冲装置121。
缓冲装置121布置成在电梯轿厢101在井道103内下降得太远的情况下,撞击电梯轿厢101的缓冲器撞击构件125。缓冲器撞击构件125与缓冲装置121之间的碰撞用来使电梯轿厢101减速,从而最终阻止电梯轿厢101的运动。这在如下情况下可能需要,例如,如果当电梯轿厢101在井道103内下降时马达制动器115和安全制动器119未能完全地阻止电梯轿厢101的运动。
图2A和图2B分别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电梯轿厢101的前视图和侧视图。能够看出电梯轿厢101包括安装于框架内的轿室201(包括平台202和乘客舱室203)。框架由位于轿室201底下的子框架204(包括如在下文中进一步讨论的下横梁的子框架204)、位于轿室201上方的十字头(或头横梁)205以及由侧支架209支承的位于轿室201的任一侧上的立柱207组成。轿室201通过多个隔离构件211来与框架机械地隔离,以针对轿室201而提供振动和噪声隔离,以便改进乘客舒适度。根据图2A和图2B中所示出的示例,电梯轿厢101布置成使用安装于电梯轿厢101的框架上方和下方的引导件211来沿着安装于井道103内的导轨(为了简单起见而未在图1中示出)移动。
如将在下文中参考图3A和图3B而更详细地描述的,电梯轿厢101还包括缓冲器撞击构件125,缓冲器撞击构件125位于电梯轿厢101下方,并且布置成撞击从电梯井道103的底坑123的底板凸出的缓冲装置121。缓冲器撞击构件125在位于电梯轿厢101下方的区域中水平地延伸,并且在图2A中所示出的示例中,形成为电梯轿厢101的子框架204的部分。
在图3A和图3B中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缓冲器撞击构件325的示例。图3A示出形成为电梯轿厢101的子框架204的部分的横梁301,横梁301在电梯轿厢101的框架的立柱207之间延伸。布置成接触成对的圆柱形弹性部件缓冲装置321的安全板303通过多个铆钉304来安装到横梁303,并且沿基本上垂直于横梁301的方向延伸。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安全板303形成布置成撞击位于电梯井道103的底部处的成对的弹性部件缓冲装置321的缓冲器撞击构件325。因而,在此,用语“缓冲器撞击构件”可以被解释为仅指安全板303,即,布置成撞击缓冲装置321的构件。缓冲装置321由可压缩材料(诸如,可变形聚合物,例如聚氨酯)形成,并且布置成撞击安全板303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该表面图示为图3B中的区域307。
通常,要求多个缓冲装置321(如图3A中所示出的那样),以便跨安全板303分配由于安全板303与缓冲装置321之间的碰撞而产生的应力。然而,如将在下文中解释的,利用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改进的缓冲装置和缓冲器撞击设计,能够在缓冲器撞击事件中更好地分配应力,使得单个缓冲装置是足够的。
图4A和图4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缓冲器撞击构件125。如能够在图4A中看出的,缓冲器撞击构件125包括安全板403和横梁401两者,横梁401形成为电梯轿厢101的子框架204的部分,横梁401在图2A中所示出的电梯轿厢101的立柱207之间延伸。安全板403通过多个铆钉404来安装到横梁401,并且沿基本上垂直于横梁401的方向延伸。因而,在该示例中,用语“缓冲器撞击构件”用于指安全板403和横梁401的组合,即,指布置成撞击缓冲装置121的两个构件。
与图3A和图3B中所示出的现有技术的安全板303形成对照的是,孔405形成于如图4B中所示出的安全板403中,孔405大体上位于安全板403的中心,并且布置成容纳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缓冲装置121的部分。缓冲器撞击构件125设计成与单个缓冲装置121一起操作,构造成使得缓冲装置121的部分能够穿过安全板403(穿过孔405)以撞击横梁401。因此,缓冲装置121成形为使得缓冲装置121的至少部分能够穿过安全板403(穿过孔405),从而允许缓冲装置121在电梯轿厢101与缓冲装置121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同时接触安全板403和横梁401两者。因此,本公开的缓冲器撞击构件125包括安全板403的区域和横梁401的区域两者,安全板403的区域和横梁401的区域布置成撞击位于井道103的底坑123中的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缓冲装置121。
在现有技术的缓冲器撞击系统中,仅安全板303被位于电梯井道103中的缓冲装置321直接地接触,并且,横梁301仅通过铆钉受力,横梁301通过铆钉安装到安全板303。形成对照的是,本公开的缓冲装置121能够直接地在安全板403与横梁401之间分担碰撞力,以更好地在两个构件之间分配应力。
该布置允许本公开的系统在实施单个缓冲装置121的同时满足与安全板403所经受的最大应力有关的所要求的安全标准。该布置还具有减少安全板403的重量和成本的优点,两者通过中心孔405的存在,而且还通过由于安全板405受到较低应力而允许使用较薄的片材金属,降低变形风险。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缓冲装置121包括布置成分别接触横梁401和安全板403的截然不同的上部区域和下部区域,其中,上部区域布置成穿过安全板403中的孔405。在图5A中示出缓冲装置121的示例。缓冲装置121包括位于缓冲装置121的上部区域中的第一接触结构501和位于缓冲装置的下部区域中的第二接触结构503。当缓冲装置121的上部区域穿过安全板403中的孔405时,第一接触结构501包括布置成接触电梯轿厢101的横梁401的第一接触表面505。第二接触结构503包括布置成在环绕孔405的区中接触电梯轿厢101的安全板403的第二接触表面507。缓冲装置121可以由与现有技术的缓冲装置(诸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出的缓冲装置321)相同的可变形聚合物(例如,聚氨酯)形成。
图5B示出:在电梯轿厢101在井道103内下降得太远的情况下,如在缓冲器撞击构件125与缓冲装置121之间的碰撞的情况下将发生的那样,缓冲装置121与安全板403和横梁401接触。能够在图5B中看出的是,第一接触表面505在位于孔405后面的区中与横梁401接触(如箭头509所指示的那样),而第二接触表面在围绕孔405的周界的区中与安全板403接触(如箭头511所指示的那样)。竖直地偏移的横梁401和安全板403因此形成分别布置成接触缓冲装置121的第一接触表面505和第二接触表面507的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和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
为了能够实现与第一接触表面505和第二接触表面507接触,第一接触表面505与第二接触表面507之间的高度差D优选地选择成使得高度差D基本上等同于横梁401与安全板403的接触区域之间的竖直偏移d。然而,虽然在图5B中所示出的示例中,第一接触表面505与第二接触表面507之间的高度差等于该竖直偏移,但将意识到,两个值不需要完全相等。相反,在这些值中存在一定的公差(tolerance,或称为容差),尽管存在这样的高度差,但能够在该公差内实现缓冲装置121与安全板403和横梁401两者之间的接触。例如,由于缓冲装置121可变形(并且可能发生横梁403的一定量的偏转),因而第一接触结构可以在第二接触结构上方以略大于横梁401与安全板403之间的竖直偏移的距离延伸,同时仍然允许继缓冲装置121和/或横梁401的一定程度变形之后与横梁401和安全板403两者都接触。在其它示例中,第一接触结构可以在第二接触结构上方以略小于横梁401与安全板403之间的竖直偏移的距离延伸,同时仍然允许继缓冲装置121和/或安全板403的一定程度变形之后与横梁401和安全板403两者都接触。然而,虽然如此,优选的是,第一接触表面505与第二接触表面507之间的高度差D基本上等同于横梁401与安全板403的接触区域之间的竖直偏移d,以确保接触是同时的。
虽然在图5A中所示出的示例中,能够看出缓冲装置121具有两个具有不同直径的堆叠圆柱体的形式,但将意识到,只要电梯轿厢101的相应的缓冲器撞击表面(即,上文中所描述的示例中的安全板403和横梁401)基本上同时被缓冲装置121碰撞,备选设计就可以实现相同的有益效果。将进一步意识到,备选缓冲设计将要求相应地修改形成于安全板403中的孔405的形状,使得这样的备选缓冲装置的部分能够通过孔突出并且接触横梁401。
第一接触表面505和第二接触表面507具有近似地相等的面积(然而,第一接触表面505可以略大于第二接触表面507,其中,比率为约0.6-0.7),相对面积大小确定在缓冲器撞击事件期间在横梁401与安全板403之间的负载分配。
将意识到,在其它示例中,缓冲装置121能够成形为使得以并排地布置的接触表面接触横梁401和安全板403。在这样的示例中,通过安全板403的孔405可能并非必需的。然而,包括孔405的实施例已被发现允许使用具有紧凑且有效的形状的缓冲装置121。特别地,尽管孔405设于安全板403中,但安全板403与横梁401分担负载,并且,因此经受总体上较低的应力和变形。
尽管缓冲装置121在图4A-5B中示出为弹性材料缓冲器,但设想能够根据本公开而采用其它缓冲器类型,诸如弹簧型、液压或油型缓冲器,同时仍然实现上文中所描述的相同的有益效果。在图6A-6C中示出这样的备选缓冲器设计的示例。
图6A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液压型缓冲装置621。缓冲装置621包括形成为液压撞击装置622的部分的上部第一接触结构601和下部第二接触结构603。第一接触结构601包括第一接触表面605,第一接触表面605布置成当缓冲装置621的第一接触结构穿过安全板403中的孔405时,接触电梯轿厢101的横梁401。第二接触结构603包括第二接触表面607,第二接触表面607布置成在环绕孔405的区中接触电梯轿厢101的安全板403。在其上安装有第一接触结构601和第二接触结构603的液压撞击装置622包括在部分地填充流体的圆柱体606内延伸的活塞604。如在本领域中已知的,该流体可以是油、水或能够提供液压阻尼的任何流体。如在本领域中已知的,在第一接触表面601和第二接触表面603处与电梯轿厢101碰撞的情况下,活塞604被推动到填充流体的圆柱体606中,从而使流体位移,并且耗散碰撞能,并且使电梯轿厢101减速。缓冲装置621还包括用以提供与电梯轿厢101的碰撞的附加缓和的弹簧609。
图6B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弹性部件型(或弹簧型)缓冲装置631。缓冲装置631包括上部第一接触结构611和下部第二接触结构613。第一接触结构611包括第一接触表面615,第一接触表面615布置成当缓冲装置631的第一接触结构611穿过安全板403中的孔405时,接触电梯轿厢101的横梁401。第二接触结构613包括第二接触表面617,第二接触表面617布置成在环绕孔405的区中接触电梯轿厢101的安全板403。第一接触表面611和第二接触表面613布置成分别基本上同时撞击横梁401和安全板403。第一接触结构611和第二接触结构613安装于固定到安装件614的弹性部件612上。弹性部件612布置成在第一接触表面611和第二接触表面613与电梯轿厢101碰撞时被压缩,从而吸收碰撞力的部分。
图6C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第二弹性部件型(或弹簧型)缓冲装置641。缓冲装置641包括第一弹性部件618和第二弹性部件619。第一弹性部件618形成第一接触结构,并且,第二弹性部件形成第二接触结构。第二弹性部件619基本上环绕第一弹性部件618,并且,在所示出的示例中,两个构件是同轴的。第一弹性部件618固定到安装件620,使得第一弹性部件618位于第二弹性部件619上方。然而,将意识到,安装件620能够被移除,并且,第一弹性部件618的大小相应地增大。第一弹性部件包括第一接触表面623,第一接触表面623布置成当缓冲装置641的第一接触弹性部件618穿过安全板403中的孔405时,接触电梯轿厢101的横梁401。第二弹性部件619包括第二接触表面625,第二接触表面625布置成在环绕孔405的区中接触电梯轿厢101的安全板403。第一接触表面623和第二接触表面625布置成分别基本上同时撞击横梁401和安全板403,并且布置成响应于这样的碰撞而压缩,以吸收碰撞能中的一些(some of the energy of the impact,或称为一定程度的碰撞能),从而使电梯轿厢101减速。
使用如本文中所描述的缓冲器撞击构件125和缓冲装置121(即,其用来在横梁401与安全板403两者之间分配碰撞力)已被发现导致与仅接触安全板403(诸如,图3A和图3B中所示出的缓冲装置321)的现有技术的缓冲装置相比而改进的性能。特别地,继与根据本公开的缓冲装置121碰撞之后,看出被引入于安全板403中的最大应力与继与现有技术的缓冲装置321碰撞之后被引入于现有技术的安全板303中的应力相比被减小。安全板403继与缓冲装置121碰撞之后的最大变形也已发现与继与缓冲装置321碰撞之后在现有技术的安全板303中看出的最大变形相比被减小。由于被引入于安全板403中的应力和安全板403的变形减小,因而安全板403可以使用比现有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更薄且更轻的材料来形成。这可以允许安全板403的制造成本降低。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本公开已通过描述其一个或多个具体方面来图示,但不限于这些方面;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许多变型和修改是可能的。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电梯系统(100)的缓冲装置(121),所述缓冲装置(121)包括第一接触结构(501)和第二接触结构(503);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结构(501)包括第一接触表面(505);
其中,所述第二接触结构(503)包括第二接触表面(507);
其中,所述第一接触表面(505)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507)布置成用于接触电梯轿厢(101)或配重(109)的相应的竖直地偏移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装置(121),其中,所述第二接触表面(507)从所述第一接触表面(505)以第一距离竖直地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装置(121),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结构(501)具有第一接触面积(505);其中,所述第二接触结构(503)具有第二接触面积(507);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接触面积(505)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积(507)的比率处于0.5与1.0之间。
4.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装置(121),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结构(501)和所述第二接触结构(503)由相同材料形成。
5.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装置(121),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结构(501)和/或所述第二接触结构(503)可弹性地变形;其中,可选地,所述可弹性地变形的材料是聚氨酯。
6.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装置(121),其中,所述第二接触表面(507)基本上平行于所述第一接触表面(505)。
7.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装置(121),其中,所述第二接触表面(507)基本上环绕所述第一接触表面(505),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二接触表面(507)和所述第一接触表面(505)是同中心的。
8.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装置(121),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结构(501)由第一材料形成,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接触结构(503)由第二材料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装置(121),其中,所述第一接触结构(501)和/或所述第二接触结构(503)是圆柱形的,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接触表面(505)和/或所述第二接触表面(507)包括所述圆柱体的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缓冲装置(121),其中,所述缓冲装置(121)是弹簧型缓冲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接触结构(503)包括一个或多个弹性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缓冲装置(121),其中,所述缓冲装置(121)是液压或油缓冲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和/或第二接触结构(503)包括液压撞击装置。
12.一种电梯系统,包括:
井道(103);
电梯轿厢(101)和/或配重(109),其布置成在所述井道(103)内移动;
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缓冲装置(121);
其中,所述电梯轿厢(101)和/或配重(109)包括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401)和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403);
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401)布置成接触所述缓冲装置(121)的所述第一接触表面(505),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403)布置成接触所述缓冲装置(121)的所述第二接触表面(507)。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401)和/或所述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403)形成所述电梯轿厢(101)的框架的部分;其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401)包括所述框架的横梁,并且,所述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403)包括所述框架的安全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缓冲器撞击表面(403)和所述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405)以第二距离分离,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缓冲器撞击表面(403)包括开口(405),其中,所述开口(405)大于所述缓冲装置(121)的所述第一接触表面(505)。
CN202210697114.0A 2021-12-24 2022-06-20 缓冲装置 Pending CN11633199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383217.3 2021-12-24
EP21383217.3A EP4201862A1 (en) 2021-12-24 2021-12-24 Buffer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31992A true CN116331992A (zh) 2023-06-27

Family

ID=79164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7114.0A Pending CN116331992A (zh) 2021-12-24 2022-06-20 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2538B2 (zh)
EP (1) EP4201862A1 (zh)
CN (1) CN116331992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95288A (en) * 1999-04-22 2000-08-01 Otis Elevator Company Pit-less elevator
JP2001163543A (ja) * 1999-12-08 2001-06-19 Oil Drive Kogyo Kk エレベータ用緩衝器の設置方法
JP2001226053A (ja) * 2000-02-16 2001-08-2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301837B2 (ja) * 2002-05-21 2009-07-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緩衝装置
JP4712313B2 (ja) * 2003-05-21 2011-06-29 インベンテイオ・アクテイ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バッファおよびバッファ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設備
KR20070032937A (ko) * 2004-09-21 2007-03-23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용 완충 장치
KR100878746B1 (ko) * 2008-09-05 2009-01-14 주식회사 신한엘리베이타 무소음·무진동용 방진장치가 부착된 기계실 없는 엘리베이터
JP5933413B2 (ja) * 2012-10-26 2016-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緩衝器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改修方法
WO2016096827A1 (en) * 2014-12-18 2016-06-23 Inventio Ag Elevator system with a disc spring buffer
CN106395549A (zh) * 2016-10-28 2017-02-15 成都聚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缓冲器
CN108946381A (zh) * 2018-10-16 2018-12-07 张涛 一种电梯坠落活塞式气垫缓冲装置
CN210286378U (zh) * 2019-08-07 2020-04-10 马鞍山英维爱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用轿厢缓冲装置
CN110862000A (zh) * 2019-11-26 2020-03-06 天津京龙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物联网远程监控施工升降机
CN113548565A (zh) * 2020-04-24 2021-10-26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系统以及电梯轿厢
CN114955795A (zh) * 2021-02-23 2022-08-30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升降组件及电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12538B2 (en) 2024-02-27
US20230202799A1 (en) 2023-06-29
EP4201862A1 (en) 2023-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90572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0335394C (zh) 具有建立保护区的缓冲器的电梯设备和建立保护区的方法
US8047335B2 (en) Shock absorbing hitch
US20080289909A1 (en) Elevator Shock Absorber
CN110116954B (zh) 双层电梯系统
CN107922155B (zh) 电梯缓冲系统
EP1928776B1 (en) Frangible buffer for an elevator system with multiple cars in a hoistway
CN116331992A (zh) 缓冲装置
EP1934126B1 (en) Counterweight with partially imbedded buffer
JP2006315796A (ja) マルチカー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0292259B1 (ko) 엘리베이터의안전장치
JP7405193B1 (ja) エレベータ
CN113636431B (zh) 载人载货用电梯的电梯轿厢
WO2022073495A1 (en) Elevator car damping arrangement and elevator system
CN216889625U (zh) 轿厢独立悬挂系统和配备有该轿厢独立悬挂系统的电梯
EP1853505B1 (en) Pit buffer assembly for an elevator system
KR100914752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을 위한 피트 버퍼 조립체
JP5919104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及びエレベータかご
CN117088215A (zh) 一种电梯井可启闭坡道式隔离防护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KR20080055962A (ko) 승강로 내에 다수의 카를 구비한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용취성 버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