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30849A - 流路切换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路切换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30849A CN116330849A CN202211654576.0A CN202211654576A CN116330849A CN 116330849 A CN116330849 A CN 116330849A CN 202211654576 A CN202211654576 A CN 202211654576A CN 116330849 A CN116330849 A CN 1163308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rotary valve
- contact surface
- switching unit
- concave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4 liqu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35—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using wiping construc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9—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for removing air bub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切换流路的流路切换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流路切换单元具备:旋转的旋转阀;壳体,具有旋转阀所接触的接触面;以及按压部件,向接触面按压旋转阀,壳体具有在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一流路、在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二流路以及在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三流路,旋转阀具有与接触面接触的弹性部,弹性部具有与接触面对置的凹部,通过旋转阀旋转,凹部在与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对置的状态和与第一流路和第三流路对置的状态之间切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路切换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流路切换单元,具备旋转的旋转阀和与旋转阀接触的壳体。该流路切换单元构成为通过旋转阀相对于壳体旋转来切换流路。通过旋转阀的外周面与壳体接触,使旋转阀和壳体被密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05-24692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流路切换单元中,由于旋转阀旋转,旋转阀的外周面有可能磨损。若旋转阀的外周面磨损,则旋转阀和壳体的密封性有可能降低。此时,难以适当地切换流路。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流路切换单元具备:旋转的旋转阀;壳体,具有所述旋转阀所接触的接触面;以及按压部件,向所述接触面按压所述旋转阀,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一流路、在所述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二流路以及在所述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三流路,所述旋转阀具有与所述接触面接触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具有与所述接触面对置的凹部,通过所述旋转阀旋转,所述凹部在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对置的状态和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对置的状态之间切换。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头部,具有喷射液体的喷嘴;供给流路,用于从供给源向所述头部供给液体;盖部,通过与所述头部接触来覆盖所述喷嘴;抽吸泵;以及上述的流路切换单元,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抽吸泵连接,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盖部连接,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供给流路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流路切换单元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流路切换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流路切换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流路切换单元的主视图。
图5是去掉了壳体的流路切换单元的主视图。
图6是沿图5的6-6线切断的剖视图。
图7是弹性部的主视图。
图8是弹性部的立体图。
图9基材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一切换模式的流路切换单元的主视图。
图11是第二切换模式的流路切换单元的主视图。
图12是第三切换模式的流路切换单元的主视图。
图13是第四切换模式的流路切换单元的主视图。
图14是第五切换模式的流路切换单元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液体喷射装置;12:头部;13:喷嘴;14:滑架;15:安装部;16:供给源;17:供给流路;18:供给管;19:储存部;20:维护单元;21:盖部;22:抽吸泵;23:容纳部;24:流路切换单元;25:抽吸管;26:排气管;27:开放管;28:连接管;29:排出管;30:擦拭器;31:壳体;32:旋转阀;33:按压部件;34:驱动齿轮;35:连接面;36:接触面;37:第一流路管;38:第二流路管;39:第三流路管;40:第四流路管;41:第一流路;42:第二流路;43:第三流路;44:第四流路;46:弹性部;47:基材;48:对置面;49:安装面;50:唇部;51:第一唇部;52:第二唇部;53:第三唇部;54:第一连接唇部;55:第二连接唇部;56:凹部;57:第一凹部;58:第二凹部;59:开放凹部;60:贯通孔;61:插入槽;62:第一插入槽;63:第二插入槽;64:第三插入槽;65:第一连接插入槽;66:第二连接插入槽;67:肋槽;68:突出部;70:支承面;71:插入部;72:第一插入部;73:第二插入部;74:第三插入部;75:第四插入部;76:第五插入部;77:肋;78:支承部;79:突起;81:齿轮部分;82:保持部分;83:保持槽;99:介质;A1:旋转轴;D1: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具备流路切换单元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为喷墨式打印机,通过向纸张、布帛等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来记录文字、照片等图像。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头部12。头部12构成为喷射液体。头部12具有喷嘴13。喷嘴13喷射液体。头部12通过从喷嘴13向介质99喷射液体,在介质99上记录图像。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滑架14。滑架14搭载有头部12。滑架14构成为对于介质99进行扫描。因此,本示例的液体喷射装置11为串行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11也可以为行式打印机,能够遍及介质99的宽度一齐喷射液体。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安装部15。安装部15构成为供供给源16安装。供给源16容纳液体。供给源16例如是墨罐、墨盒等。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供给流路17。供给流路17是用于从供给源16向头部12供给液体的流路。供给流路17与安装部15和头部12连接。供给源16安装于安装部15,从而供给源16与供给流路17连接。
供给流路17包括供给管18和储存部19。
供给管18与安装部15和储存部19连接。即,供给管18与供给源16和储存部19连接。通过供给管18,从供给源16向储存部19供给液体。供给管18例如是软管。
储存部19构成为储存液体。储存部19与头部12连接。储存于储存部19的液体向头部12供给。储存部19搭载于滑架14。从供给源16向储存部19供给的液体中有时会含有气泡。因此,有时气泡会积存在储存部19内的上部。
液体喷射装置11具备维护单元20。维护单元20是用于对液体喷射装置11进行维护的单元。
维护单元20具有盖部21。盖部21构成为与头部12接触。盖部21通过与头部12接触来覆盖喷嘴13。由此,在盖部21内形成与喷嘴13相通的空间。盖部21覆盖喷嘴13,从而抑制了喷嘴13的干燥。
盖部21构成为在与头部12接触的位置和不与头部12接触的位置之间位移。盖部21例如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盖部21在与头部12对置的状态下向上方移动,从而与头部12接触。
维护单元20具有抽吸泵22。抽吸泵22与盖部21及供给流路17连接。抽吸泵22对盖部21内及供给流路17内进行抽吸。详细而言,抽吸泵22与盖部21及储存部19连接。抽吸泵22对盖部21内及储存部19内进行抽吸。
抽吸泵22通过对盖部21内进行抽吸,来从盖部21抽吸液体。例如,在盖部21接触头部12以覆盖喷嘴13的状态下,抽吸泵22对盖部21内进行抽吸,从而盖部21内的负压作用于喷嘴13后,增粘的液体、固化的液体等从喷嘴13排出。即,维护单元20对头部12进行清洁。抽吸泵22通过对储存部19内进行抽吸,来抽吸积存在储存部19中的气泡。由此,气泡从储存部19排出。
维护单元20具有容纳部23。容纳部23与抽吸泵22连接。抽吸泵22从盖部21及供给流路17抽吸的液体及气泡被排出到容纳部23。容纳部23容纳因维护而产生的废液。
维护单元20具有流路切换单元24。流路切换单元24在维护单元20中位于盖部21和抽吸泵22之间。流路切换单元24例如切换流路的连接目的地。流路切换单元24通过切换流路的连接目的地,从而例如在盖部21和供给流路17之间切换抽吸泵22的连接目的地。流路切换单元24通过切换流路的连接目的地,从而例如当盖部21与头部12接触时,在盖部21内向大气开放的状态和盖部21内不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之间切换。
维护单元20具有抽吸管25。抽吸管25与盖部21和流路切换单元24连接。抽吸管25是用于连接盖部21和抽吸泵22的管。抽吸管25例如是软管。
维护单元20具有排气管26。排气管26与供给流路17和流路切换单元24连接。详细而言,排气管26与储存部19和流路切换单元24连接。排气管26是用于连接供给流路17和抽吸泵22的管。排气管26例如是软管。
维护单元20具有开放管27。开放管27与盖部21和流路切换单元24连接。开放管27是用于将盖部21内向大气开放的管。开放管27例如是软管。
流路切换单元24通过切换流路的连接目的地,从而切换开放管27的连接目的地。通过流路切换单元24切换开放管27的连接目的地,切换为开放管27与大气相通的状态和开放管27不与大气相通的状态。当盖部21与头部12接触时,开放管27与大气相通,从而盖部21内向大气开放。当盖部21与头部12接触时,开放管27不与大气相通,从而盖部21内不向大气开放,即盖部21内密闭。
若在盖部21内密闭的状态下抽吸泵22对盖部21内进行抽吸,则头部12被清洁。若在盖部21内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下抽吸泵22对盖部21内进行抽吸,则盖部21内的液体和抽吸管25内的液体被抽吸。即,维护单元20对盖部21内进行空吸。空吸例如在清洁之后实施。由此,因清洁而排出的液体从盖部21及抽吸管25排出。通过在盖部21与头部12接触的状态下实施空吸,降低了液体因空吸而飞散的可能性。另外,与在通过抽吸管25将盖部21内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空吸相比,通过开放管27将盖部21内向大气开放,使得液体难以向盖部21内逆流。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盖部21不与头部12接触的状态下抽吸泵22对盖部21内进行抽吸,维护单元20也因此实施空吸。
维护单元20具有连接管28。连接管28与抽吸泵22和流路切换单元24连接。连接管28例如是软管。流路切换单元24通过切换流路的连接目的地,从而切换连接管28的连接目的地。具体而言,流路切换单元24在抽吸管25和排气管26之间切换连接管28的连接目的地。当连接管28与抽吸管25连接时,抽吸泵22和盖部21相通。当连接管28与排气管26连接时,抽吸泵22和供给流路17相通。通过流路切换单元24切换连接管28的连接目的地,使得抽吸泵22的抽吸对象切换。
维护单元20具有排出管29。排出管29与抽吸泵22和容纳部23连接。排出管29例如是软管。
维护单元20具有擦拭器30。擦拭器30构成为对头部12进行拂拭。详细而言,擦拭器30对头部12中喷嘴13开口的面进行拂拭。
擦拭器30构成为在与头部12接触的位置和不与头部12接触的位置之间位移。擦拭器30例如构成为能够上下移动。擦拭器30通过向上方移动而与和擦拭器30对置的头部12接触。擦拭器30例如通过在与头部12接触的状态下头部12相对于擦拭器30移动,来对头部12进行拂拭。由此,附着于头部12的液体、异物等被去除。即,维护单元20对头部12进行擦拭。例如在清洁后或空吸后实施擦拭。这是因为,实施清洁或空吸后,液体容易附着在头部12上。这样,维护单元20通过实施清洁、空吸、擦拭等,来对液体喷射装置11进行维护。
接着,对流路切换单元24进行描述。
如图2及图3所示,流路切换单元24具备壳体31。流路切换单元24具备旋转阀32。流路切换单元24具备按压部件33。流路切换单元24具备驱动齿轮34。旋转阀32、按压部件33以及驱动齿轮34相对于壳体31旋转。旋转阀32、按压部件33以及驱动齿轮34以旋转轴A1为中心旋转。旋转轴A1是虚拟轴。驱动齿轮34、按压部件33、旋转阀32以及壳体31依次沿轴向D1排列。轴向D1是旋转轴A1延伸的方向。
壳体31具有连接面35和接触面36。连接面35和接触面36在壳体31中彼此朝向相反。详细而言,连接面35和接触面36在轴向D1上彼此朝向相反。接触面36与旋转阀32对置。接触面36与旋转阀32接触。
如图4所示,壳体31具有多个流路管。壳体31例如具有第一流路管37、第二流路管38、第三流路管39以及第四流路管40。第一流路管37、第二流路管38、第三流路管39以及第四流路管40从连接面35开始延伸。第一流路管37上连接连接管28。第二流路管38上连接抽吸管25。第三流路管39上连接排气管26。第四流路管40上连接开放管27。
壳体31具有多个流路。壳体31例如具有第一流路41、第二流路42、第三流路43以及第四流路44。第一流路41在第一流路管37上开口。第二流路42在第二流路管38上开口。第三流路43在第三流路管39上开口。第四流路44在第四流路管40上开口。第一流路41、第二流路42、第三流路43以及第四流路44在接触面36上开口。第一流路41、第二流路42、第三流路43以及第四流路44贯通壳体31。第一流路41与抽吸泵22连接。第二流路42与盖部21连接。第三流路43与供给流路17、详细而言与储存部19连接。第四流路44与盖部21连接。
第一流路41、第二流路42、第三流路43以及第四流路44中,第一流路41例如位于从轴向D1观察时距旋转轴A1最近的位置。第二流路42及第三流路43例如位于从轴向D1观察时以旋转轴A1为基准相互点对称的位置。第一流路41、第二流路42、第三流路43以及第四流路44中,第四流路44例如位于从轴向D1观察时距旋转轴A1最远的位置。
如图5所示,从轴向D1观察时,旋转阀32与壳体31重叠。旋转阀32以与壳体31接触的状态旋转。通过旋转阀32旋转,使得流路的连接目的地切换。详细而言,通过旋转阀32旋转,使得第一流路41的连接目的地在第二流路42和第三流路43之间切换。通过旋转阀32旋转,使得第四流路44的连接目的地切换。
旋转阀32例如具有弹性部46和基材47。旋转阀32也可以仅是弹性部46。
如图6及图7所示,弹性部46例如为圆板状。弹性部46具有弹性。弹性部46例如由橡胶、弹性体等构成。弹性部46与接触面36接触。弹性部46具有对置面48和安装面49。对置面48及安装面49在弹性部46中彼此朝向相反。详细而言,对置面48及安装面49在轴向D1上彼此朝向相反。对置面48与接触面36对置。安装面49与基材47对置。安装面49与基材47接触。基材47安装在安装面49上。
如图7所示,弹性部46具有一个以上的唇部50。唇部50从对置面48突出。唇部50朝向接触面36延伸。唇部50与接触面36接触。通过唇部50与接触面36接触,使得旋转阀32和壳体31被密封。
唇部50包括第一唇部51。第一唇部51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圆弧状延伸。唇部50包括第二唇部52。第二唇部52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圆环状延伸。唇部50包括第三唇部53。第三唇部53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圆环状延伸。第一唇部51、第二唇部52以及第三唇部53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同心圆状排列。以旋转轴A1为中心,第一唇部51、第二唇部52以及第三唇部53从内侧朝向外侧依次排列。
唇部50包括多个第一连接唇部54。唇部50例如包括两个第一连接唇部54。两个第一连接唇部54连接第一唇部51和第二唇部52。唇部50包括多个第二连接唇部55。唇部50例如包括两个第二连接唇部55。两个第二连接唇部55连接第二唇部52和第三唇部53。
第一唇部51及两个第一连接唇部54将第二唇部52所包围的区域划分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唇部55将第二唇部52和第三唇部53之间的区域划分为两个。
弹性部46具有一个以上的凹部56。凹部56与接触面36对置。凹部56形成于对置面48。详细而言,唇部50从对置面48突出,从而在弹性部46形成凹部56。即,凹部56由唇部50限定。凹部56包括第一凹部57和第二凹部58。凹部56包括开放凹部59。
第一凹部57位于旋转轴A1通过的位置。第一凹部57由第一唇部51、第二唇部52以及两个第一连接唇部54限定。从轴向D1观察时,第一凹部57的形状例如为扇形状。
第二凹部58由第一唇部51、第二唇部52以及两个第一连接唇部54限定。从轴向D1观察时,第二凹部58的形状例如为圆弧状。
第一凹部57及第二凹部58分别是由第二唇部52包围的区域中,由第一唇部51和多个第一连接唇部54划分为两个的区域。
开放凹部59由第二唇部52、第三唇部53以及两个第二连接唇部55限定。从轴向D1观察时,开放凹部59的形状例如为圆弧状。
如图5所示,第一凹部57与第一流路41对置。从轴向D1观察时,第一凹部57位于与第一流路41重叠的位置。无论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如何,第一凹部57始终与第一流路41对置。第一凹部57与第一流路41对置,从而抽吸管25与第一凹部57相通。因此,抽吸泵22对第一凹部57进行抽吸。
第一凹部57位于能够与第二流路42对置的位置。从轴向D1观察时,第一凹部57位于能够与第二流路42重叠的位置。根据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第一凹部57与第二流路42对置或不对置。第一凹部57与第二流路42对置,从而抽吸管25与第一凹部57相通。因此,抽吸泵22通过第一凹部57对盖部21内进行抽吸。
第一凹部57位于能够与第三流路43对置的位置。从轴向D1观察时,第一凹部57位于能够与第三流路43重叠的位置。根据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第一凹部57与第三流路43对置或不对置。第一凹部57与第三流路43对置,从而排气管26与第一凹部57相通。因此,抽吸泵22通过第一凹部57对供给流路17内进行抽吸。
在流路切换单元24中,考虑第一凹部57的形状、第二流路42的位置以及第三流路43的位置等,以使第一凹部57不会同时与第二流路42及第三流路43两者对置。即,第一凹部57与第二流路42对置时,不与第三流路43对置。第一凹部57与第三流路43对置时,不与第二流路42对置。通过旋转阀32旋转,使得与第一凹部57对置的流路在第二流路42和第三流路43之间切换。通过旋转阀32旋转,使得第一凹部57在与第一流路41和第二流路42对置的状态和与第一流路41和第三流路43对置的状态之间切换。
第二凹部58位于能够与第二流路42对置的位置。从轴向D1观察时,第二凹部58位于能够与第二流路42重叠的位置。根据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第二凹部58与第二流路42对置或不对置。当第二凹部58与第二流路42对置时,抽吸泵22的抽吸不会波及到抽吸管25。即,抽吸管25被封闭。例如当第一流路41和第三流路43与第一凹部57对置时,第二凹部58与第二流路42对置。
第二凹部58位于能够与第三流路43对置的位置。从轴向D1观察时,第二凹部58位于能够与第三流路43重叠的位置。根据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第二凹部58与第三流路43对置或不对置。当第二凹部58与第三流路43对置时,抽吸泵22的抽吸不会波及到排气管26。例如当第一流路41和第二流路42与第一凹部57对置时,第二凹部58与第三流路43对置。
开放凹部59位于能够与第四流路44对置的位置。当从轴向D1观察时,开放凹部59位于能够与第四流路44重叠的位置。根据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开放凹部59与第四流路44对置或不对置。
开放凹部59中开有贯通孔60。贯通孔60贯通弹性部46。因此,开放凹部59与大气相通。通过开放凹部59与第四流路44对置,使得开放管27与开放凹部59相通。由此,开放管27与大气相通。因此,盖部21内通过开放管27向大气开放。当开放凹部59不与第四流路44对置时,开放管27被封闭。
如图6及图8所示,弹性部46具有一个以上的插入槽61。插入槽61是从安装面49凹陷的槽。插入槽61以与唇部50对应的方式延伸。因此,插入槽61以避开凹部56所在位置的方式延伸。插入凹槽61在轴向D1上与唇缘50重叠。插入槽61向唇部50内凹陷。插入槽61供基材47插入。
插入槽61包括第一插入槽62,第一插入槽62是与第1唇部51对应的槽。第一插入槽62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圆弧状延伸。插入槽61包括第二插入槽63。第二插入槽63与第二唇部52对应。第二插入槽63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圆环状延伸。插入槽61包括第三插入槽64。第三插入槽64与第三唇部53对应。第三插入槽64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圆环状延伸。插入槽61包括多个第一连接插入槽65。插入槽61例如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插入槽65。第一连接插入槽65与第一连接唇部54对应。第一连接插入槽65连接第一插入槽62和第二插入槽63。插入槽61包括多个第二连接插入槽66。插入槽61例如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插入槽66。第二连接插入槽66与第二连接唇部55对应。第二连接插入槽66连接第二插入槽63和第三插入槽64。
弹性部46具有多个肋槽67。肋槽67是从安装面49凹陷的槽。肋槽67供基材47插入。肋槽67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肋槽67例如与第二插入槽63及第三插入槽64交叉。肋槽67以横截凹部56所在位置的方式延伸。肋槽67的深度小于插入槽61的深度。肋槽67的深度是指从安装面49到肋槽67的底部的长度。插入槽61的深度是指从安装面49到插入槽61的底部的长度。
弹性部46具有突出部68。突出部68从安装面49朝向基材47突出。以旋转轴A1为中心,突出部68位于比凹部56靠外侧的位置。详细而言,以旋转轴A1为中心,突出部68位于比肋槽67靠外侧的位置。突出部68位于弹性部46的外周部分。从轴向D1观察时,突出部68例如位于弹性部46的最外缘。从轴向D1观察时,突出部68例如呈圆环状延伸。
如图6所示,基材47支承弹性部46。基材47与弹性部46一体地旋转。通过基材47旋转,使得弹性部46旋转。基材47例如为圆板状。
基材47具有支承面70。支承面70与安装面49对置。支承面70与安装面49接触。基材47与按压部件33接触。详细而言,基材47中,与支承面70相反的面与按压部件33接触。
如图6及图9所示,基材47具有一个以上的插入部71。插入部71从支承面70开始延伸。插入部71朝向弹性部46突出。插入部71插入弹性部46。详细而言,插入部71插入插入槽61。通过插入部71插入插入槽61,使得支承面70与安装面49接触。插入部71插入插入槽61,从而支承唇部50。
插入部71包括第一插入部72。第一插入部72插入第一插入槽62。第一插入部72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圆弧状延伸。插入部71包括第二插入部73。第二插入部73插入于第二插入槽63。第二插入部73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圆环状延伸。插入部71包括第三插入部74。第三插入部74插入第三插入槽64。第三插入部74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圆环状延伸。插入部71包括多个第四插入部75。插入部71例如包括两个第四插入部75。两个第四插入部75分别插入两个第一连接插入槽65。插入部71包括多个第五插入部76。插入部71例如包括两个第五插入部76。两个第五插入部76分别插入两个第二连接插入槽66。
插入部71的长度小于插入槽61的深度。插入部71的长度是指从插入部71的基端、即支承面70到插入部71的前端的长度。插入部71的长度是插入部71在轴向D1上的尺寸。插入部71的长度小于插入槽61的深度,从而插入部71的前端和插入槽61的底部之间形成间隙。通过该间隙,当唇部50与接触面36接触时,唇部50容易挠曲。由此,唇部50容易与接触面36配合地挠曲。因此,唇部50容易与壳体31紧贴。
基材47具有多个肋77。肋77从支承面70突出。肋77朝向弹性部46延伸。肋77的长度小于插入部71的长度。肋77的长度是指从肋77的基端、即支承面70到肋77的前端的长度。肋77的长度是肋77在轴向D1上的尺寸。
多个肋77以旋转轴A1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肋77例如以贯通插入部71的方式延伸。多个肋77分别插入多个肋槽67。由此,基材47和弹性部46能够一体地旋转。
弹性部46与壳体31的摩擦力作用于唇部50的前端。因此,基材47优选通过肋77来支承靠近唇部50的前端的部分。与此相对,在本示例中,基材47通过肋77来支承远离唇部50的前端的位置,例如作为唇部50的基端的部位。
当通过肋77支承靠近唇部50的前端的部位时,肋槽67位于唇部50内。在这种情况下,唇部50的壁厚可能不均匀。如果唇部50的壁厚不均匀,则唇部50难以以均匀的压力与接触面36接触。因此,旋转阀32和壳体31的密封性有可能降低。因此,在本示例中,由肋77支承作为唇部50的基端的部位,从而使唇部50的壁厚均匀。
基材47具有支承部78。以旋转轴A1为中心,支承部78位于比插入部71靠外侧的位置。从轴向D1观察时,支承部78例如位于基材47的外缘。
支承部78支承突出部68。支承部78包括供突出部68插入的槽。以旋转轴A1为中心,支承部78从外侧支承突出部68。支承部78例如包围突出部68。由此,降低了以旋转轴A1为中心弹性部46向外侧扩展而变形的可能性。其结果是,旋转阀32和壳体31的密封性不易降低。
基材47具有一个以上的突起79。基材47例如具有四个突起79。四个突起79从基材47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四个突起79例如位于以轴向D1为基准分别呈点对称的位置。
如图6所示,按压部件33与驱动齿轮34和旋转阀32接触。详细而言,按压部件33与驱动齿轮34和基材47接触。按压部件33向接触面36按压旋转阀32。详细而言,按压部件33向弹性部46按压基材47。由此,弹性部46被向接触面36按压。按压部件33例如是弹簧。
如图3所示,驱动齿轮34具有齿轮部分81和保持部分82。齿轮部分81例如通过马达等驱动源而旋转。当齿轮部分81旋转时,保持部分82与齿轮部分81一起旋转。保持部分82具有一个以上的保持槽83。保持部分82例如具有四个保持槽83。突起79插入保持槽83。由此,保持部分82保持旋转阀32。当保持部分82旋转时,基材47旋转。因此,驱动齿轮34带动旋转阀32旋转。
接着,对流路切换单元24的具体动作进行描述。流路切换单元24根据维护单元20的维护来切换流路。即,流路切换单元24根据维护单元20的维护,变化为不同的切换模式。在流路切换单元24中,例如由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来决定切换模式。在本示例中,存在五个切换模式。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根据维护单元20的维护而变化。
如图10所示,在第一切换模式中,第一流路41及第二流路42与第一凹部57对置。第三流路43与第二凹部58对置。第四流路44不与开放凹部59对置。在第一切换模式中,抽吸泵22与盖部21内相通。
当维护单元20对头部12进行清洁时,流路切换单元24变化为第一切换模式。在第一切换模式中,盖部21与头部12接触。当流路切换单元24为第一切换模式时,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例如为0度。
如图11所示,在第二切换模式中,第一流路41及第二流路42与第一凹部57对置。第三流路43与第二凹部58对置。第四流路44与开放凹部59对置。在第二切换模式中,抽吸泵22与盖部21内相通,且盖部21内与大气相通。
当维护单元20对盖部21内进行空吸时,流路切换单元24变化为第二切换模式。在第二切换模式中,盖部21与头部12接触。当流路切换单元24为第二切换模式时,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例如为45度。
如图12所示,在第三切换模式中,第一流路41及第二流路42与第一凹部57对置。第三流路43与第二凹部58对置。第四流路44与开放凹部59对置。在第三切换模式中,与第二切换模式同样地,抽吸泵22与盖部21内相通,且盖部21内与大气相通。
当维护单元20对头部12进行擦拭时,流路切换单元24变化为第三切换模式。在第三切换模式中,擦拭器30位于能够与头部12接触的位置。在第三切换模式中,盖部21位于不与头部12接触的位置。在第三切换模式中,擦拭的同时实施空吸。当流路切换单元24为第三切换模式时,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例如为90度。
如图13所示,在第四切换模式中,第一流路41及第二流路42与第一凹部57对置。第三流路43与第二凹部58对置。第四流路44不与开放凹部59对置。在第四切换模式中,与第一切换模式同样地,抽吸泵22与盖部21内相通。
当维护单元20完成头部12的擦拭时,流路切换单元24变化为第四切换模式。在第四切换模式中,擦拭器30位于不与头部12接触的位置。在第四切换模式中,盖部21位于不与头部12接触的位置。因此,在第四切换模式中,实施空吸。当流路切换单元24为第四切换模式时,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例如为135度。
通过流路切换单元24例如按照第一切换模式、第二切换模式、第三切换模式、第四切换模式的顺序变化,维护单元20按照清洁、空吸、擦拭的顺序实施维护。
如图14所示,在第五切换模式中,第一流路41及第三流路43与第一凹部57对置。第二流路42与第二凹部58对置。第四流路44不与开放凹部59对置。在第五切换模式中,抽吸泵22与供给流路17相通。
当维护单元20排出供给流路17内的气泡时,流路切换单元24变化为第五切换模式。在第五切换模式中,盖部21可以与头部12接触,也可以不接触。当流路切换单元24为第五切换模式时,旋转阀32的旋转相位例如为270度。
接着,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描述。
(1)流路切换单元24具备:旋转的旋转阀32;壳体31,具有旋转阀32所接触的接触面36;以及按压部件33,向所述接触面36按压旋转阀32。壳体31具有在接触面36上开口的第一流路41、在接触面36上开口的第二流路42以及在接触面36上开口的第三流路43。旋转阀32具有与接触面36接触的弹性部46,弹性部46具有与接触面36对置的第一凹部57。通过旋转阀32旋转,使得第一凹部57在与第一流路41和第二流路42对置的状态和与第一流路41和第三流路43对置的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在弹性部46磨损时,通过按压部件33向接触面36按压旋转阀32,也维持了弹性部46与接触面36的接触。例如,即使在唇部50的前端磨损时,通过利用按压部件33将弹性部46向接触面36按压,也维持了唇部50与接触面36的接触。由此,维持了旋转阀32和壳体31的密封性。因此,能够适当地切换流路。
(2)旋转阀32具有支承弹性部46的基材47。基材47与按压部件33接触。
根据上述构成,与按压部件33直接按压弹性部46相比,按压部件33的按压力易于均匀地作用于弹性部46。由此,旋转阀32和壳体31的密封性提高。
(3)基材47具有插入弹性部46的插入部71。插入部71朝向弹性部46突出。弹性部46具有供插入部71插入的插入槽61。插入部71的长度小于插入槽61的深度。
根据上述构成,插入部71的前端和插入槽61的底部之间产生间隙。由此,弹性部46容易挠曲。详细而言,唇部50容易挠曲。通过弹性部46与接触面36配合地挠曲,使得旋转阀32和壳体31的密封性提高。
(4)基材47具有以旋转阀32的旋转轴A1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77。弹性部46具有供多个肋77分别插入的多个肋槽67。根据上述构成,当旋转阀32旋转时,弹性部46和基材47不易脱离。
(5)弹性部46具有朝向基材47突出的突出部68。以旋转阀32的旋转轴A1为中心,突出部68位于比凹部56靠外侧的位置。以旋转轴A1为中心,基材47具有从外侧支承突出部68的支承部78。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支承部78支承突出部68,降低了弹性部46以旋转轴A1为中心向外侧扩展而挠曲的可能性。由此,旋转阀32和壳体31的密封性不易降低。特别是,在本示例中,通过唇部50被向接触面36按压,弹性部46易于以旋转轴A1为中心向外侧扩展而挠曲。因此,通过支承部78从外侧支承突出部68,使得唇部50能够适当地与接触面36接触。
(6)弹性部46具有与接触面36对置的第二凹部58。当第一流路41和第二流路42与第一凹部57对置时,第二凹部58与第三流路43对置。当第一流路41和第三流路43与第一凹部57对置时,第二凹部58与第二流路42对置。
根据上述构成,当第一流路41和第二流路42相通时,利用第二凹部58能够适当地封闭第三流路43。当第一流路41和第三流路43相通时,利用第二凹部58能够适当地封闭第二流路42。
(7)第一流路41与抽吸泵22连接。第二流路42与盖部21连接。第三流路43与供给流路17连接。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利用流路切换单元24切换为将抽吸泵22与盖部21连接的状态和将抽吸泵22与供给流路17连接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以下变更实施。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本实施方式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相互组合实施。
·头部12所喷射的液体并不限于油墨,例如也可以是功能材料的颗粒分散或混合于液体中而形成的液状体等。例如,头部12也可以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用于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以及面发光显示器的制造等的电极材料或像素材料等材料的液状体。
下面将描述从上述实施方式及变更例掌握的技术思想及其效果。
(A)流路切换单元具备:旋转的旋转阀;壳体,具有所述旋转阀所接触的接触面;以及按压部件,向所述接触面按压所述旋转阀,所述壳体具有在所述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一流路、在所述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二流路以及在所述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三流路,所述旋转阀具有与所述接触面接触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具有与所述接触面对置的凹部,通过所述旋转阀旋转,所述凹部在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对置的状态和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对置的状态之间切换。
根据上述构成,即使在弹性部磨损时,通过按压部件向接触面按压旋转阀,也维持了弹性部与接触面的接触。由此,维持了旋转阀和壳体的密封性。因此,能够适当地切换流路。
(B)在上述流路切换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旋转阀具有支承所述弹性部的基材,所述基材与所述按压部件接触。
根据上述构成,与按压部件直接按压弹性部相比,按压部件的按压力易于均匀地作用于弹性部。由此,旋转阀和壳体的密封性提高。
(C)在上述流路切换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基材具有插入所述弹性部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朝向所述弹性部突出,所述弹性部具有供所述插入部插入的插入槽,所述插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插入槽的深度。
根据上述构成,插入部的前端和插入槽的底部之间产生间隙。由此,弹性部容易挠曲。通过弹性部与接触面配合地挠曲,旋转阀和壳体的密封性提高。
(D)在上述流路切换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基材具有以所述旋转阀的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所述弹性部具有供多个所述肋分别插入的多个肋槽。根据上述构成,当旋转阀旋转时,弹性部和基材不易脱离。
(E)在上述流路切换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弹性部具有朝向所述基材突出的突出部,以所述旋转阀的旋转轴为中心,所述突出部位于比所述凹部靠外侧的位置,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所述基材具有从外侧支承所述突出部的支承部。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支承部支承突出部,降低了弹性部以旋转轴A1为中心向外侧扩展而挠曲的可能性。由此,旋转阀和壳体的密封性不易降低。
(F)在上述流路切换单元中,也可以是,所述凹部为第一凹部,所述弹性部具有与所述接触面对置的第二凹部,当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凹部对置时,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流路对置,当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一凹部对置时,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流路对置。
根据上述构成,当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相通时,利用第二凹部能够适当地封闭第三流路。当第一流路和第三流路相通时,利用第二凹部能够适当地封闭第二流路。
(G)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头部,具有喷射液体的喷嘴;供给流路,用于从供给源向所述头部供给液体;盖部,通过与所述头部接触来覆盖所述喷嘴;抽吸泵;以及上述的流路切换单元,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抽吸泵连接,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盖部连接,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供给流路连接。
根据上述构成,能够得到与上述流路切换单元相同的效果。另外,能够利用流路切换单元切换为将抽吸泵与盖部连接的状态和将抽吸泵与供给流路连接的状态。
Claims (7)
1.一种流路切换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旋转的旋转阀;
壳体,具有所述旋转阀所接触的接触面;以及
按压部件,向所述接触面按压所述旋转阀,
所述壳体具有:
在所述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一流路;
在所述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二流路;以及
在所述接触面上开口的第三流路,
所述旋转阀具有与所述接触面接触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具有与所述接触面对置的凹部,
通过所述旋转阀旋转,所述凹部在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对置的状态和与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对置的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阀具有支承所述弹性部的基材,
所述基材与所述按压部件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具有供所述弹性部插入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朝向所述弹性部突出,
所述弹性部具有供所述插入部插入的插入槽,
所述插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插入槽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具有以所述旋转阀的旋转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
所述弹性部具有供多个所述肋分别插入的多个肋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路切换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具有朝向所述基材突出的突出部,
以所述旋转阀的旋转轴为中心,所述突出部位于比所述凹部靠外侧的位置,
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所述基材具有从外侧支承所述突出部的支承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是为第一凹部,
所述弹性部具有与所述接触面对置的第二凹部,
当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凹部对置时,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流路对置,
当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一凹部对置时,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流路对置。
7.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头部,具有喷射液体的喷嘴;
供给流路,用于从供给源向所述头部供给液体;
盖部,通过与所述头部接触来覆盖所述喷嘴;
抽吸泵;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切换单元,
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抽吸泵连接,
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盖部连接,
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供给流路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210448A JP2023094879A (ja) | 2021-12-24 | 2021-12-24 | 流路切換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JP2021-210448 | 2021-12-2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30849A true CN116330849A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78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54576.0A Pending CN116330849A (zh) | 2021-12-24 | 2022-12-22 | 流路切换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202189A1 (zh) |
JP (1) | JP2023094879A (zh) |
CN (1) | CN116330849A (zh) |
-
2021
- 2021-12-24 JP JP2021210448A patent/JP2023094879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2-21 US US18/069,377 patent/US2023020218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12-22 CN CN202211654576.0A patent/CN116330849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094879A (ja) | 2023-07-06 |
US20230202189A1 (en) | 2023-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635965A (en) | Wet capping system for inkjet printheads | |
JP2000203044A (ja) | 印刷装置 | |
JPH043308B2 (zh) | ||
US6062672A (en) | Ink-jet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329136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CN116330849A (zh) | 流路切换单元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200118001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US10434781B2 (en) |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 |
JPH0623422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のメインテナンス装置 | |
JP4062957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JP4427987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ワイピング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4019629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3832272B2 (ja) | ヘッド吐出特性維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 | |
JP2004074514A (ja) | ワイピング部材、液体噴射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JP2004299209A (ja) | 液体噴射特性維持装置、液体噴射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JP4006587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3791466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H06297723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 |
JPH1130098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JP3906794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H1024468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キャップ機構 | |
JP5776164B2 (ja) | メンテナンス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3480683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
JPH0927754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3211681A (ja) | ワイピング部材、吐出特性維持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