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5842A - 一种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5842A
CN116315842A CN202310544563.6A CN202310544563A CN116315842A CN 116315842 A CN116315842 A CN 116315842A CN 202310544563 A CN202310544563 A CN 202310544563A CN 116315842 A CN116315842 A CN 116315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hole
air
air passage
ai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445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15842B (zh
Inventor
张胜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Mengrui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Mengrui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Mengrui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Mengrui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445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58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5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5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15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5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lf-Closing Valves And Venting Or Aerating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连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连接器,主体上设置有套筒,头部的前部为插接区,后部与套筒内壁滑动密封接触;主体内设置有气室,气室内设置有活塞,活塞杆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贯穿气室进入套筒内,并靠近头部;活塞杆内设置有第一气道,连通气室密封区与套筒内区域;第一气道或者气室内设置有吸附耗材;头部包括接线端子腔和穿线槽,穿线槽上设置有密封块;第二气道连通套筒和接线端子腔,第三气道连通接线端子腔和插接区;头部或者插座内设置有第四气道,第四气道连通插接区与外界大气,且安装有双向呼吸阀;头部与插座内壁过盈配合。本发明可以为插接区提供稳定的干燥环境,提高整个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连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用于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然而,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例如冶金、火力发电、化工以及汽车领域等高温、高湿度和高腐蚀环境下,连接器插头易产生受潮、结霜等问题,导致电气性能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故障。
现有的连接器主要依靠密封设计实现防潮,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1126222U,公开了一种防潮电缆连接器,包括连接头,连接头的右侧开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圈,连接头的内侧设置有电连接杆,连接头的左侧连接有固定盘,连接头的外侧壁且位于固定盘的右侧套接有转动盘,转动盘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转动盘的端部通过连接部连接有防潮盖,防潮盖右侧壁的中心处开设有密封槽,固定盘的左侧设置有连接筒,连接头、固定盘和连接筒呈连通状态,连接筒的内部连接有电缆,电缆贯穿连接筒内部的左侧壁并且延伸至连接筒的右侧,该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防潮电缆连接器的整体密封性、稳定性、便捷性以及实用性。
然而,防潮密封设计往往会影响连接器的透气性能,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内部气体膨胀,压力升高,不可避免会有部分空气通过缝隙排入大气中,在连接器温度下降后,内部会产生负压,外界高湿度和高腐蚀的空气又会通过缝隙进入连接器内部。而且,由于环境中的空气即是高湿度和高腐蚀性的,连接器在插接时封入内部的空气已然是高湿度和高腐蚀性的,影响整个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插头包括头部和主体,主体上设置有套筒,头部的前部为插接区,用于与插座配合插接,后部与套筒内壁滑动密封接触;主体内设置有气室,气室内设置有活塞,活塞与气室侧壁滑动密封接触,滑动活塞能够改变气室内密封区域的容积;活塞杆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贯穿气室进入套筒内,并靠近头部;活塞杆内设置有第一气道,连通气室密封区与套筒内区域;第一气道或者气室内设置有吸附耗材;头部包括接线端子腔和穿线槽,穿线槽上设置有密封块,密封块在完成穿线后添加,用于阻止空气从穿线槽流通;头部内设置有第二气道和第三气道,第二气道连通套筒和接线端子腔,第三气道连通接线端子腔和插接区;头部或者插座内设置有第四气道,在头部和插座插接状态下,第四气道连通插接区与外界大气,且第四气道上安装有双向呼吸阀;头部与插座内壁过盈配合。
进一步,活塞杆靠近头部一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端部设置有单向呼吸阀;端部的外侧套设有端帽,端帽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端帽内侧壁与活塞杆外侧壁滑动密封接触;当端帽位于远端时,第一通孔被端帽内侧壁封堵;当端帽位于近端时,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重叠,端帽内空间封闭;端帽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始终连通端帽内外空间。
进一步,端帽与气室之间的活塞杆上套设有弹簧。
进一步,端帽与头部固定。
进一步,单向呼吸阀包括内片体和外片体,分别位于透气孔的内外两侧,二者之间通过中间杆连接;外片体上开设有第四通孔,连通透气孔与外侧空间;单向呼吸阀为弹性材质。
进一步,双向呼吸阀包括阀芯和阀体,阀芯安装于阀体内;阀芯的外圈安装有环形薄片,环形薄片为弹性材质;环形薄片的外边缘与阀体内侧壁接触,且接触区域的阀体内侧壁由内而外逐渐扩张;阀芯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上安装有可向内开启的圆形薄片,圆形薄片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圆形薄片的外侧于阀芯上开设有第五通孔。
进一步,插头主体的尾部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上安装有密封盖,密封盖内侧固定有吸附耗材。
进一步,主体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尾部。
进一步,头部的后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走线筒,主体内侧的中部开设有与走线筒配合的第六通孔,走线筒外壁与第六通孔内壁滑动密封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进行插接时,头部推动活塞杆及活塞移动,使得气室容积减少,干燥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第三气道、第四气道排出,挤出原有的潮湿、酸性气体,使得接线端子腔和插接区均充满干燥的气体;在使用过程中,插接区和接线端子腔内温度升高,空气可沿气道进入气室储存,不会产生明显的气压变化,温度下降时亦然,从而避免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在拔出插头时,气室容积扩大,进入气室的空气经过吸附耗材除湿除酸后储存在气室中,等待下次插接时使用。本发明可以为插接区提供稳定的干燥环境,提高整个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插座结构及第四气道的一种布局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头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主体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气道的另一种布局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A;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走线筒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尾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向呼吸阀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双向呼吸阀的结构图。
图中:100-插座、200-头部、210-接线端子腔、220-穿线槽、221-密封块、230-第二气道、240-第三气道、300-主体、310-套筒、320-气室、330-活塞、340-活塞杆、341-第一气道、342-第一通孔、343-端帽、344-第二通孔、345-第三通孔、346-弹簧、350-吸附耗材、360-密封盖、370-第六通孔、400-第四气道、410-双向呼吸阀、411-阀芯、412-阀体、413-环形薄片、414-安装孔、415-圆形薄片、416-第五通孔、500-单向呼吸阀、510-内片体、520-外片体、521-第四通孔、530-中间杆、600-尾部、700-走线筒。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照图1至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100,插头包括头部200和主体300,主体300上设置有套筒310,头部200的前部为插接区,用于与插座100配合插接,后部与套筒310内壁滑动密封接触。头部200与套筒310之间可以设置防止头部200从套筒310中完全滑脱的结构,防滑脱结构为成熟的现有技术,种类繁多,不做赘述。主体300内设置有气室320,气室320内设置有活塞330,活塞330与气室320侧壁滑动密封接触,滑动活塞330能够改变气室320内密封区域的容积。活塞杆340一端与活塞330连接,另一端贯穿气室320进入套筒310内,并靠近头部200。活塞杆340内设置有第一气道341,连通气室320密封区与套筒310内区域。第一气道341或者气室320内设置有吸附耗材350,例如防水透气膜片、硅胶、活性炭、热膨胀物等,用于吸附空气中的水分以及腐蚀性成分。头部200包括接线端子腔210和穿线槽220,电线或信号线通过穿线槽220进入接线端子腔210。穿线槽220上设置有密封块221,密封块221在完成穿线后添加,用于阻止空气从穿线槽220流通。头部200内设置有第二气道230和第三气道240,第二气道230连通套筒310和接线端子腔210,第三气道240连通接线端子腔210和插接区。头部200或者插座100内设置有第四气道400,在头部200和插座100插接状态下,第四气道400连通插接区与外界大气,且第四气道400上安装有双向呼吸阀410,双向呼吸阀410仅在两侧达到一定压差时开启。头部200与插座100内壁过盈配合,保证插接状态下不漏气。头部200与插座100之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锁止结构,锁止结构是成熟的现有技术,不做赘述。
本发明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如下:
在进行插接时,操作人员手持插头的主体300,将头部200插入插座100内。插接过程中,插接区和套筒310内的空间被挤压,高压的空气打开双向呼吸阀410,空气通过第二气道230、第三气道240、第四气道400排出。同时,头部200推动活塞杆340及活塞330移动,使得气室320容积减少,干燥的气体依次通过第一气道341、第二气道230、第三气道240、第四气道400排出,使得接线端子腔210和插接区均充满干燥的气体。
在使用过程中,插接区和接线端子腔210内温度升高,空气可沿气道进入气室320储存,不会产生明显的气压变化,温度下降时亦然,从而避免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
在拔出插头时,插接区和套筒310内的空间扩大,活塞杆340即活塞330归位,气室320容积扩大,气体的流通路径与插接时相反。进入气室320的空气经过吸附耗材350除湿除酸后储存在气室320中,等待下次插接时使用。
进一步,参照图1、图4、图6,活塞杆340靠近头部200一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342,端部设置有单向呼吸阀500,仅在外部气压高于内部气压一定程度时向内开启。端部的外侧套设有端帽343,端帽343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344,端帽343内侧壁与活塞杆340外侧壁滑动密封接触,且二者之间设置有防至端帽343滑脱的防滑脱结构。当端帽343位于远端时,第一通孔342被端帽343内侧壁封堵;当端帽343位于近端时,第一通孔342与第二通孔344重叠,端帽343内空间封闭。端帽343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345,第三通孔345始终连通端帽343内外空间。端帽343与气室320之间的活塞杆340上套设有弹簧346。在头部200向内通过端帽343挤压活塞杆340时,刚开始由于气室320内的空气无法排出,气压作用导致活塞330难以被推动,而端帽343会首先从远端被推到近端,使得第一通孔342与第二通孔344重叠,气室320内的干燥空气得以排出,并且随着活塞330的移动,干燥空气不断被挤出。在头部200向外滑动时,端帽343首先弹簧346的推动下移动到远端,此时第三通孔345使得端帽343内外气压平衡;然后继续推动端帽343和活塞杆340一通向外移动,此时空气从第三通孔345进入端帽343,再通过单向呼吸阀500进入气室320。通过以上结构,能够顺利完成气室320的充气和放气,并且实现在插接状态下气室320打开,在脱开状态下气室320关闭,除了拔出插头的过程之外,保证气室320内的气体不与外界气体交换,维持气室320内的干燥性,延长吸附耗材350的更换周期。进一步,可以取消弹簧346,设置端帽343与头部200固定,无需弹簧346即可实现端帽343与头部200同步移动。另外,该设计还可以取消头部200与套筒310之间的防脱结构,活塞330在气室320内的最大行程以及套筒310的最大行程即可限制头部200的最远滑动距离。
进一步,参照图9,单向呼吸阀500包括内片体510和外片体520,分别位于透气孔的内外两侧,二者之间通过中间杆530连接。外片体520上开设有第四通孔521,连通透气孔与外侧空间。单向呼吸阀500为橡胶、塑料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当外侧压力高于内侧压力一定数值时,外侧空气通过第四通孔521进入透气孔,并向内顶开内片体510,从而进入内侧;当内侧压力高于外侧压力,内侧气体无法顶开内片体510,即无法通过单向呼吸阀500。
进一步,参照图10,双向呼吸阀410包括阀芯411和阀体412,阀芯411安装于阀体412内。阀芯411的外圈安装有环形薄片413,环形薄片413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环形薄片413的外边缘与阀体412内侧壁接触,且接触区域的阀体412内侧壁由内而外逐渐扩张,使得气体从内向外可以顶开环形薄片413,由外向内则环形薄片413被阀体412内侧壁阻挡无法打开。阀芯411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414,安装孔414上安装有可向内开启的圆形薄片415,圆形薄片415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圆形薄片415的外侧于阀芯411上开设有第五通孔416。
进一步,参照图4,插头主体300的尾部600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上安装有密封盖360,密封盖360内侧固定有吸附耗材350。
进一步,参照图1、图4、图7,头部200的后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走线筒700,主体300内侧的中部开设有与走线筒700配合的第六通孔370,走线筒700外壁与第六通孔370内壁滑动密封接触。通过走线筒700,可以更好地规整电线或者信号线,并且走线筒700沿第六通孔370滑动,可以减少头部200滑动时的偏移,使得头部200的滑动更稳。进一步,活塞杆340的数量为多个,活塞杆340、活塞330、气室320、密封盖360均环绕设置于走线筒700和第六通孔370的周围。
进一步,参照图1、图4、图8,主体300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尾部600,用于辅助握持,同时,尾部600可以保护密封盖360,防止密封盖360脱落。
以上仅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包括头部(200)和主体(300),所述主体(300)上设置有套筒(310),所述头部(200)的前部为插接区,用于与所述插座(100)配合插接,后部与所述套筒(310)内壁滑动密封接触;所述主体(300)内设置有气室(320),所述气室(320)内设置有活塞(330),所述活塞(330)与所述气室(320)侧壁滑动密封接触,滑动所述活塞(330)能够改变所述气室(320)内密封区域的容积;活塞杆(340)一端与所述活塞(330)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气室(320)进入所述套筒(310)内,并靠近所述头部(200);所述活塞杆(340)内设置有第一气道(341),连通所述气室(320)密封区与所述套筒(310)内区域;所述第一气道(341)或者所述气室(320)内设置有吸附耗材(350);所述头部(200)包括接线端子腔(210)和穿线槽(220),所述穿线槽(220)上设置有密封块(221),所述密封块(221)在完成穿线后添加,用于阻止空气从所述穿线槽(220)流通;所述头部(200)内设置有第二气道(230)和第三气道(240),所述第二气道(230)连通所述套筒(310)和所述接线端子腔(210),所述第三气道(240)连通所述接线端子腔(210)和所述插接区;所述头部(200)或者所述插座(100)内设置有第四气道(400),在所述头部(200)和所述插座(100)插接状态下,所述第四气道(400)连通所述插接区与外界大气,且所述第四气道(400)上安装有双向呼吸阀(410);所述头部(200)与所述插座(100)内壁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40)靠近所述头部(200)一端的侧面开设有第一通孔(342),端部设置有单向呼吸阀(500);端部的外侧套设有端帽(343),所述端帽(343)的侧面开设有第二通孔(344),所述端帽(343)内侧壁与所述活塞杆(340)外侧壁滑动密封接触;当所述端帽(343)位于远端时,所述第一通孔(342)被所述端帽(343)内侧壁封堵;当所述端帽(343)位于近端时,所述第一通孔(342)与所述第二通孔(344)重叠,所述端帽(343)内空间封闭;所述端帽(343)上还开设有第三通孔(345),所述第三通孔(345)始终连通所述端帽(343)内外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343)与所述气室(320)之间的所述活塞杆(340)上套设有弹簧(34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帽(343)与所述头部(200)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呼吸阀(500)包括内片体(510)和外片体(520),分别位于透气孔的内外两侧,二者之间通过中间杆(530)连接;所述外片体(520)上开设有第四通孔(521),连通透气孔与外侧空间;所述单向呼吸阀(500)为弹性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呼吸阀(410)包括阀芯(411)和阀体(412),所述阀芯(411)安装于所述阀体(412)内;所述阀芯(411)的外圈安装有环形薄片(413),环形薄片(413)为弹性材质;所述环形薄片(413)的外边缘与所述阀体(412)内侧壁接触,且接触区域的所述阀体(412)内侧壁由内而外逐渐扩张;所述阀芯(411)的中部设置有安装孔(414),所述安装孔(414)上安装有可向内开启的圆形薄片(415),所述圆形薄片(415)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所述圆形薄片(415)的外侧于所述阀芯(411)上开设有第五通孔(4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主体(300)的尾部(600)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上安装有密封盖(360),所述密封盖(360)内侧固定有所述吸附耗材(3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00)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尾部(6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200)的后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走线筒(700),所述主体(300)内侧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走线筒(700)配合的第六通孔(370),所述走线筒(700)外壁与所述第六通孔(370)内壁滑动密封接触。
CN202310544563.6A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连接器 Active CN116315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4563.6A CN116315842B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44563.6A CN116315842B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5842A true CN116315842A (zh) 2023-06-23
CN116315842B CN116315842B (zh) 2023-07-21

Family

ID=86790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44563.6A Active CN116315842B (zh) 2023-05-16 2023-05-16 一种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58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8197A (zh) * 2023-12-25 2024-01-26 柏恩(惠州)电业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连接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5315A (zh) * 2020-09-02 2020-10-13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气连接器
CN112600029A (zh) * 2020-12-07 2021-04-02 浙江大学 一种水下湿拔插压力平衡电连接器
CN114512847A (zh) * 2022-03-21 2022-05-17 无锡市中汇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防尘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5315A (zh) * 2020-09-02 2020-10-13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供气连接器
CN112600029A (zh) * 2020-12-07 2021-04-02 浙江大学 一种水下湿拔插压力平衡电连接器
CN114512847A (zh) * 2022-03-21 2022-05-17 无锡市中汇线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水防尘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8197A (zh) * 2023-12-25 2024-01-26 柏恩(惠州)电业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连接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7458197B (zh) * 2023-12-25 2024-03-22 柏恩(惠州)电业有限公司 一种模块化电气连接器、连接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5842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15842B (zh) 一种连接器
WO2016065926A1 (zh) 电子烟
CN113208186A (zh) 一种油芯分离的雾化器、气溶胶发生装置及油芯分离控制方法
CN114578036A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临床口气检测装置
CN211265833U (zh) 一种插头防水套
CN210452782U (zh) 一种气动式精密元件真空吸附装置
CN214471048U (zh) 一种桑拿房专用的温湿度传感器
CN21410321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1746983U (zh) 一种储油仓及使用该储油仓的雾化器和电子烟
CN210901383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7178993U (zh) 一种血压测量设备的接头密封结构
CN217309165U (zh) 一种拉拔式通气的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203337U (zh) 一种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658161U (zh) 雾化弹及雾化装置
CN214542449U (zh) 一种蓄电池用气体压力释放装置
CN114098154A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658160U (zh) 雾化弹及雾化装置
CN220712904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17609602U (zh) 具有独立气道的电子烟
CN219918345U (zh) 一种防护型母线槽始端箱
CN218605055U (zh) 一种烟弹及雾化器
CN218303429U (zh) 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418705U (zh) 一种sata存储装置电源线的连接器母头
CN217723493U (zh) 一种线性泄气密封件、线性电磁阀及血压计
CN215013604U (zh) 一种支架与底座一体成型的雾化器及电子抽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