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3429U - 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3429U
CN218303429U CN202222466803.9U CN202222466803U CN218303429U CN 218303429 U CN218303429 U CN 218303429U CN 202222466803 U CN202222466803 U CN 202222466803U CN 218303429 U CN218303429 U CN 218303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element
hole
liquid
atomizing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668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开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 & Mould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 & Moul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 & Mould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Precision Plastic & Mould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668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3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3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3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al Spray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密封件上开设有台阶孔,台阶孔贯穿密封件的两端,台阶孔的大孔的其中两相对侧壁上设置有两限位凸出部;大孔的孔壁、大孔的底面和两限位凸出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吸液体的限位腔;定义密封件开设有台阶孔的小孔的一端为第一端,密封件开设有大孔的一端为第二端;密封件的第二端设有贯穿大孔的另外两相对侧壁的避让缺口。限位凸出部和环形密封块能够限制吸液体在密封件的轴向上的移动,避让缺口的设置能够使得限位凸出部可变形,以便吸液体套入限位腔内,防止雾化液从内腔的腔壁和吸液体的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出。

Description

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可用于风味液体、药液等雾化液的雾化,电子雾化装置用于存储雾化液并雾化该雾化液以形成可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由于气溶胶可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吸收,为用户提供一种新型的替代吸收方式,例如可对草本类或膏类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烘烤加热而产生气溶胶的雾化装置,应用于不同领域中,为用户递送可供吸入的气溶胶,替代常规的产品形态及吸收方式。
雾化组件作为电子雾化装置的核心部件,其通常包括雾化座、吸液体和发热体,发热体设置在吸液体的雾化面上。吸液体安装于雾化座,雾化液经雾化座的进液通道流向吸液体,经吸液体吸收并湿润雾化面。当发热体通电产生热量时,雾化面上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吸收热量而雾化形成可供用户吸收的气溶胶。但是,相关技术中,雾化液容易从雾化座和吸液体之间的缝隙中流出,导致漏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雾化组件存在漏液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贯穿所述密封件的两端,所述台阶孔的大孔的其中两相对侧壁上设置有两限位凸出部;所述大孔的孔壁、所述大孔的底面和两所述限位凸出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吸液体的限位腔;
定义所述密封件开设有所述台阶孔的小孔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密封件开设有所述大孔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密封件的第二端设有贯穿所述大孔的另外两相对侧壁的避让缺口。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组件,包括雾化座、吸液体、发热体和上述的密封件,所述雾化座具有内腔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液通道;所述密封件密封设置于所述内腔的腔壁和所述吸液体的侧壁之间,所述吸液体限位设置于所述限位腔,所述吸液体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吸液体远离所述进液通道的一侧具有雾化面;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雾化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包括储液壳体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储液壳体具有安装敞口、以及分别与所述安装敞口连通的储液腔和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远离所述安装敞口的一端为出雾口,所述雾化座安装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雾化座还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雾通道连通,所述雾化座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连通。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和所述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发热体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组件用于向所述发热体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吸液体限位容纳于限位腔内,吸液体的两端分别抵靠大孔的底面和限位凸出部,实现在吸液体的轴向上的限位,吸液体的周侧抵靠大孔的孔壁,实现在吸液体的周向上的限位;其中,避让缺口的设置能够使得限位凸出部在工作人员或设备的作用下可变形,以便吸液体套入或脱离限位腔内,防止雾化液从内腔的腔壁和吸液体的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雾化组件存在漏液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雾化组件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又一视角图;
图3为图2中的电子雾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雾化器的左视图;
图6为图4中的雾化器的爆炸视图;
图7为图5中的雾化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8为图7中的雾化组件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密封件的主视图;
图10为图8中的密封件的又一视角图;
图11为图7中的雾化组件的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的雾化座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1中的雾化座的又一视角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雾化器;110、储液壳体;111、储液腔;112、出雾通道;113、出雾口;114、第一限位壁;115、安装敞口;120、雾化组件;130、雾化座;131、内腔;132、进液通道;133、排气通道;134、排气孔;135、冷凝槽;136、定位槽;137、缺口;138、气压平衡毛细孔;139、第二限位壁;140、吸液体;141、进液腔;142、雾化面;143、限位台阶;150、发热体;160、密封件;161、限位腔;163、第一凸楞;164、第二凸楞;165、第三凸楞;166、限位凸出部;167、避让缺口;168、台阶孔;1681、大孔;1682、小孔;170、密封套;171、定位环;
200、标识件;
300、注塑件;
400、电源组件;401、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中,Z表示高度方向,X表示长度方向,Y表示宽度方向。
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3,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400。电源组件400与雾化器100电性连接,电源组件400用于向雾化器100提供电能。
具体地,电子雾化装置还包括标识件200和注塑件300。标识件200位于电源组件400靠近雾化器100的端部侧面,外露于电源组件400,便于消费者查看标识件200。电源组件400位于雾化器100的一端,注塑件300注塑成型于雾化器100、标识件200和电源组件400并形成一体式结构,既不会遮挡标识件200,又能够保护标识件200,防止标识件200被拆卸及替换,提高了电子雾化装置的防伪性能。此外,采用注塑工艺制造和组装注塑件300,注塑件300的两端分别与雾化器100和电源组件400密封连接,降低生产成本,解决了防伪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标识件200为导光件。具体地,标识件200一侧设置有用于照亮所述标识件200的光源,光源为LED灯,光源与电源组件400电性连接,电源组件400用于向光源提供电能,借助光源照亮标识件200,凸显标识件200的形状,容易被消费者识别,且增大仿造难度,提高防伪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6,雾化器100包括储液壳体110和雾化组件120。其中,雾化组件120包括雾化座130、吸液体140、发热体150和密封件160,雾化座130具有内腔131和与内腔131连通的进液通道132。密封件160密封设置于内腔131的腔壁和吸液体140的侧壁之间,吸液体140与进液通道132连通,吸液体140远离进液通道132的一侧具有雾化面142,发热体150安装于雾化面142。电源组件400用于向发热体150提供电能。
如此,雾化液经进液通道132流到吸液体140,湿润吸液体140并被发热体150加热形成气溶胶。由于密封件160密封设置于内腔131的腔壁和吸液体140的侧壁之间,能够防止雾化液从内腔131的腔壁和吸液体140的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出,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雾化组件120存在漏液的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了雾化组件120的使用安全性及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7,储液壳体110具有安装敞口115、以及分别与安装敞口115连通的储液腔111和出雾通道112,储液腔111用于储存雾化液。出雾通道112远离安装敞口115的一端为出雾口113,雾化座130安装于安装敞口115,进液通道132与储液腔111连通。
具体地,雾化座130还具有排气通道133,排气通道133的第一端与出雾通道112连通,雾化座130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134,排气孔134与排气通道133的第二端连通。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储液壳体110为薄壳容器,其高度方向Z大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横截面大致呈椭圆形,即长度方向X大于宽度方向Y。储液腔111环绕出雾通道112设置。雾化座130可部分露出于储液壳体110的下方,排气通道133的第一端位于雾化座130的顶部。吸液体140具有用于容纳雾化液的进液腔141。出雾通道112从储液壳体110的安装敞口115延伸至储液壳体110的上方,流通距离长,出雾通道112的流通面积沿流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有利于气液分离。
图4中的虚线箭头表示雾化液的流动方向,储液壳体110的储液腔111内的雾化液经进液通道132流到吸液体140,并被发热体150雾化成气溶胶。图5中的点线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动方向,气溶胶和位于雾化座130的下方的空气混合,混合气体经排气通道133和出雾通道112从出雾口113流出储液壳体110,供用户使用。其中,混合气体的流通路径和雾化液的流通路径相互独立,雾化座130一体成型,降低了雾化器100的组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吸液体140的一侧具有进液腔141,吸液体140的另一侧为雾化面142,雾化面142安装有发热体150。发热体150在通电情况下能够将雾化液雾化成气溶胶。吸液体140具有毛细孔,例如吸液体140采用多孔材料制成。吸液体140的上侧内凹形成进液腔141,从而进液腔141的腔底更靠近雾化面142,进液腔141中的雾化液更容易渗透到雾化面142。储液腔111的雾化液经雾化座130的进液通道132流到进液腔141中,并经毛细孔达到雾化面142,被发热体150雾化成气溶胶,气溶胶和雾化座130下方的空气混合,经排气通道133流入出雾通道112,最终从出雾口113流出该电子雾化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体140为棉绳或纤维绳,发热体150为弹簧状的金属发热丝,棉绳或纤维绳缠绕金属发热丝,待雾化的雾化液被棉绳两端吸取,然后传输至中心金属发热丝处加热雾化。在一些实施例中,吸液体140为多孔陶瓷体,多孔陶瓷体起到导液、储液的作用,发热体150为设置于多孔陶瓷体的底面的发热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160为橡胶件或者硅胶件,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密封件160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和图8,密封件160上开设有台阶孔168,台阶孔168贯穿密封件160的两端,台阶孔168包括大孔1681和小孔1682,大孔1681的孔径大于小孔1682的孔径,大孔1681和小孔1682的分界面为台阶面,也是大孔1681的底面。台阶孔168的大孔1681的其中两相对侧壁上设置有两限位凸出部166。大孔1681的孔壁、大孔1681的底面和两限位凸出部166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吸液体140的限位腔161,吸液体140限位设置于限位腔161。
定义密封件160开设有小孔1682的一端为第一端,开设有大孔1681的一端为第二端;密封件160的第二端设有贯穿大孔1681的另外两相对侧壁的避让缺口167。
可选地,台阶孔168的横截面为矩形,两限位凸出部166设置在大孔1681的第一方向两相对侧壁上,避让缺口167贯穿大孔1681的第二方向两相对侧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于密封件160的轴向,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
限位凸出部166为限位凸块,两限位凸块正对设置。
具体地,吸液体140的两相对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台阶143,两限位凸出部166与两限位台阶143配合后限制吸液体140在密封件160的轴向上的移动,避让缺口167的设置能够使得两限位凸出部166很方便地向外拉动以便套入吸液体140,然后两限位凸出部166复位将吸液体140稳定限位于限位腔161内,能够防止雾化液从内腔131的腔壁和吸液体140的侧壁之间的缝隙流出。
具体地,避让缺口167居中设置在密封件160的第二端,且避让缺口167贯穿密封件160未设置有限位凸出部166的两相对侧壁。
具体地,避让缺口167的宽度沿从密封件160的第二端至密封件160的第一端的方向至少部分呈减缩设置,这样密封件160设置有限位凸出部166的两侧容易发生形变,且可以自由恢复,同时避让缺口167的位置便于手指或者自动化设备伸入,这样就方便了将吸液体140放入限位腔161内和将吸液体140内取出。放入吸液体140的时候,可以向至少一个限位凸出部166施加让其向密封件160外侧变形的力,让两限位凸出部166之间的间距大于吸液体140对应将要放入位置的外形轮廓,从而方便吸液体140顺利进入限位腔161内,吸液体140放入后,停止向限位凸出部166施加作用力,由于密封件160为橡胶件或者硅胶件,具有弹性,限位凸出部166会自行恢复形变,并且将吸液体140限位于限位腔161内;反之,需要取出吸液体140的时候,可以向至少一个限位凸出部166施加让其向密封件160外侧变形的力,让两限位凸出部166之间的间距大于吸液体140的外形轮廓,从而方便将吸液体140顺利从限位腔161内取出,随后限位凸出部166会自行恢复形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8,密封件160设置有小孔1682的端面设有第一凸楞163,第一凸楞163沿密封件160的外周缘环绕一周设置,且围合形成封闭图形。在使用时,第一凸楞163抵靠雾化座130,小孔1682不会阻挡进液通道132与吸液体140之间的雾化液连通,但由于第一凸楞163贴合于雾化座130的端面,进一步地阻止雾化液流入雾化座130和吸液体140之间的缝隙。
可选地,第一凸楞163具有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8至图10,密封件160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凸楞164,第二凸楞164靠近密封件160的第一端,第二凸楞164环绕密封件160的外侧壁设置,第二凸楞164可为封闭图形或者半封闭图形,当第二凸楞164为封闭图形时,进一步提高内腔131的腔壁和吸液体140的外侧壁之间的密封性。可选地,第二凸楞164具有弹性。
具体地,密封件160的外侧壁具有第三凸楞165,第三凸楞165位于第二凸楞164的靠近密封件160的第二端的一侧,第三凸楞165环绕密封件160的外侧壁设置。如此,密封件160的外侧壁增加了第三凸楞165,第三凸楞165可以为封闭图形或者半封闭图形,当第三凸楞165为封闭图形时,即使雾化液进入内腔131的腔壁和吸液体140的外侧壁之间,并且越过了第二凸楞164,仍会被第三凸楞165所阻挡,避免雾化座130和吸液体140之间出现漏液。
同时,第二凸楞164和第三凸楞165能够让密封件160外侧壁与雾化座130的内腔131紧密抵接,可以防止密封件160从雾化座130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6至图7,雾化座130还包括密封套170。密封套170密封设置于排气通道133的第一端和出雾通道112之间,实现排气通道133和出雾通道112密封连接。密封套170可选为橡胶或者硅胶材质制成,密封套170的两端敞口。具体地,出雾通道112由一环形筒体围出,雾化座130的排气通道133的末端套接该环形筒体,密封套170密封设置于排气通道133的侧壁和环形筒体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11,密封套170的顶部具有向周向外延的定位环171,排气通道133的第一端具有用于定位环171安装的定位槽136,以提高密封套170和雾化座130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提高雾化座130的整体稳固性,保障雾化座130稳定工作。
具体地,定位槽136的侧壁具有贯通的缺口137,以便于定位环171在定位槽136上的拆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1和图12,雾化座130为绝缘件,例如,雾化座130可以为注塑件,或者,雾化座130可以为塑胶材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座130可不限于塑胶材质,可以为陶瓷或者其他绝缘材质。当然,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座130可不限于绝缘件,可通过设置绝缘件与导电结构和/或导电件绝缘设置。
具体地,参阅图11和图12,雾化座130具有两条进液通道132,排气通道133位于两条进液通道132之间,以使得雾化液流动均匀、顺畅。具体地,两条进液通道132呈U型分布于雾化座130中,排气通道133位于呈U型的两条进液通道132的中部,但未于进液通道132连通,排气通道133的另一端经雾化座130的侧壁的排气孔134与外部空气连通。
具体地,雾化座130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排气孔134,即雾化后的气溶胶与外部空气混合后从两侧的排气孔134流入排气通道133内,使得混合气体流动均匀、顺畅。
具体地,结合图11至图13,雾化座130的侧壁凹陷形成冷凝槽135,冷凝槽135的一端与雾化座130的底部连通,冷凝槽135的另一端与排气孔134的远离排气通道133的一端连通。如此,位于雾化座130底部的发热体150产生的气溶胶和空气混合后的混合气体能够沿着冷凝槽135达到排气孔134,并经排气孔134和排气通道133流入出雾通道112内。
一些温度较低的气溶胶在冷凝槽135的位置会进行冷凝,并形成少量的冷凝液,附着在冷凝槽135的位置,冷凝槽135可以防止冷凝形成的冷凝液从排气孔134的位置排出,从而防止漏液,提高使用的体验感。
其中,冷凝槽135通过雾化座130的侧壁凹陷形成,无需在储液壳体110上开设,雾化座130和储液壳体110之间组装时无需进行气道配合,降低组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1,雾化座130具有气压平衡毛细孔138,气压平衡毛细孔138的一端与储液壳体110的储液腔111连通,气压平衡毛细孔138的另一端贯穿雾化座130,气压平衡毛细孔138的最小横截面的直径为0.1mm~0.5mm。随着储液腔111内的雾化液的消耗,储液壳体110及雾化座130的内部压力会越来越小,会导致后续雾化液由于储液壳体110及雾化座130内的负压过大而无法顺利流出。气压平衡毛细孔138用于释放储液腔111内的压力。其中,在气压平衡毛细孔138的两端气压平衡状态时,储液腔111内的雾化液将气压平衡毛细孔138液封。当储液腔111内从进液通道132导出被消耗后,储液腔111内真空度增加,外部气体将气压平衡毛细孔138内的雾化液基质推入储液腔111内,气压平衡毛细孔138的液封消失,空气通过气压平衡毛细孔138进入储液腔111,直至储液腔111内真空度降低至平衡状态时,气压平衡毛细孔138重新被液封。
具体地,气压平衡毛细孔138的横截面的直径从靠近储液腔111的一端至远离储液腔111的一端至少部分呈减缩设置。
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11,储液壳体110的内侧壁具有第一限位壁114,雾化座130的外侧壁具有第二限位壁139。雾化座130通过第二限位壁139和第一限位壁114相贴合实现限位套接于储液壳体110,保证雾化座130相对于储液壳体110的位置稳定。第一限位壁114和第二限位壁139为平面或非平面,例如曲面或台阶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雾化座130之间还可以采用插孔插销、磁性吸附等方式实现限位套接于储液壳体110。
本实施例中,电源组件400位于雾化座130的下方,电源组件400与发热体150电性连接。具体地,电源组件400用于为发热体150提供电能,供其雾化雾化液。
具体地,注塑件300为薄壳结构,注塑件300的两端敞口,注塑件300的一端套接储液壳体110,注塑件300的另一端套接电源组件400,注塑连接件位于注塑件300的内部。
具体地,结合图3,注塑件300注塑成型于电源组件400上,例如,电源组件400的外壁靠近第一敞口处内凹形成第一台阶,注塑件300的下端抵靠于第一台阶,以使注塑件300的位置稳定可控,且注塑件300的周向表面和电源组件400的周向表面平滑过渡,使得整个装置的表面平整,方便用户握持。
具体地,电源组件400的底部具有进气口401(见图3),以使外部气体经进气口401与冷凝槽135连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贯穿所述密封件的两端,所述台阶孔的大孔的其中两相对侧壁上设置有两限位凸出部;所述大孔的孔壁、所述大孔的底面和两所述限位凸出部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吸液体的限位腔;
定义所述密封件开设有所述台阶孔的小孔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密封件开设有所述大孔的一端为第二端;所述密封件的第二端设有贯穿所述大孔的另外两相对侧壁的避让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孔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限位凸出部为限位凸块,两所述限位凸出部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缺口的宽度沿从所述密封件的第二端至所述密封件的第一端的方向至少部分呈减缩设置;所述避让缺口居中设置在所述密封件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设置有小孔的端面设有第一凸楞,所述第一凸楞沿所述密封件的外周缘环绕一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外侧壁具有第二凸楞,所述第二凸楞靠近所述密封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凸楞环绕所述密封件的外侧壁设置;
所述第一凸楞和第二凸楞至少一个围合形成封闭图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的外侧壁具有第三凸楞,所述第三凸楞位于所述第二凸楞的靠近所述密封件的第二端的一侧,所述第三凸楞环绕所述密封件的外侧壁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橡胶件或者硅胶件。
8.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雾化座、吸液体、发热体和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密封件,所述雾化座具有内腔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液通道;所述密封件密封设置于所述内腔的腔壁和所述吸液体的侧壁之间,所述吸液体限位设置于所述限位腔,所述吸液体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吸液体远离所述进液通道的一侧具有雾化面;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雾化面。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壳体和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储液壳体具有安装敞口、以及分别与所述安装敞口连通的储液腔和出雾通道,所述出雾通道远离所述安装敞口的一端为出雾口,所述雾化座安装于所述安装敞口,所述进液通道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雾化座还具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雾通道连通,所述雾化座的侧壁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排气通道的第二端连通。
10.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组件和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发热体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组件用于向所述发热体提供电能。
CN202222466803.9U 2022-09-16 2022-09-16 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8303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6803.9U CN218303429U (zh) 2022-09-16 2022-09-16 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6803.9U CN218303429U (zh) 2022-09-16 2022-09-16 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3429U true CN218303429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38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66803.9U Active CN218303429U (zh) 2022-09-16 2022-09-16 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34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29861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5075498U (zh) 雾化器密封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4594164U (zh) 雾化芯组件、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5013576U (zh) 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2911688U (zh) 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137963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3785359U (zh)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115804480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WO2022088898A1 (zh) 具有一体式雾化组件和储液槽型雾化芯的雾化器
WO2022161189A1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WO2022161031A1 (zh) 雾化腔设于雾化芯内底部的雾化器
CN114568749A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8303429U (zh) 密封件、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889278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224735U (zh) 雾化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CN217509904U (zh) 智能模块安装结构、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8303457U (zh) 雾化支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759135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958314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381985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5224736U (zh) 供电组件以及雾化装置
WO2022040866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
CN218851937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20236052U (zh) 雾化装置及雾化设备
CN218474063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