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2220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12220A
CN116312220A CN202210780166.4A CN202210780166A CN116312220A CN 116312220 A CN116312220 A CN 116312220A CN 202210780166 A CN202210780166 A CN 202210780166A CN 116312220 A CN116312220 A CN 1163122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section
adhesive
electronic devic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01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代艾欣
叶千峰
吴江
程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01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1222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0858 priority patent/WO202400769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312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122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显示屏、振动元件和粘接件。显示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位于显示屏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振动元件与显示屏的背面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粘接件包括第一粘接体和第二粘接体,粘接件粘接于显示屏的背面,并位于振动元件的外周围,第一粘接体位于显示屏的边缘,第二粘接体位于振动元件和第二侧边之间。显示屏与中框固定连接,显示屏的背面朝向中框,粘接件粘接于显示屏和中框之间。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容易出现漏音现象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人们的必需品,人们对手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屏幕发声的电子设备可以节约手机的内部空间,提高屏占比,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屏幕发声的电子设备,在通话时会出现漏音的现象,私密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容易出现漏音现象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显示屏、振动元件和粘接件。所述显示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屏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所述振动元件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端。所述粘接件包括第一粘接体和第二粘接体,所述粘接件粘接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并位于所述振动元件的外周围,所述第一粘接体位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所述第二粘接体位于所述振动元件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的背面朝向所述中框,所述粘接件粘接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中框之间。
振动元件从电子设备的主控板接收电信号,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显示屏振动,进而发出声音,从而实现屏幕振动发声。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框和显示屏之间设置粘接件,并将粘接件的第二粘接体设于振动元件和第二侧边之间,使得振动元件振动带动显示屏的顶端振动时,能够抑制显示屏的底端振动,减弱显示屏的底端的振动强度,从而可以减弱显示屏底端振动强度,从而降低漏音点的响度,避免在通话时电子设备出现漏音的现象,提升通话的私密性。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靠近第一侧边的一端为显示屏的顶端,靠近第二侧边的一端为底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粘接体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振动元件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振动元件振动可带动所述显示屏振动,所述第二部分的振动幅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振动幅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粘接体粘接于显示屏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使得振动元件振动带动显示屏的第一部分振动时,能够抑制第二部分的振动,减弱第二部分的振动强度,从而可以减弱漏音点的响度,避免在通话时电子设备出现漏音的现象,提升通话的私密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粘接体与所述振动元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粘接体到所述振动元件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显示屏的长度尺寸的3/4。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调整第二粘接体的位置,以避让设于显示屏的其他元件,同时还能够保证屏幕发声装置具有防漏音的作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相对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所述第一粘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背面且靠近所述第三侧边的边缘,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背面且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并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振动元件之间,所述第三段设于所述背面且靠近所述第四侧边的边缘。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屏的边缘设置第一粘接体,从而可以实现显示屏与中框的固定连接,从而保证屏幕发声装置与中框的连接稳定性,以及电子设备的结构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粘接体与所述第二段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粘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粘接体连接于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并使第二粘接体粘接显示屏的中框,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显示屏与中框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还可以避免或者减少振动元件振动带动显示屏的底端发生振动,减弱显示屏的底端的振动幅度,减弱漏音点的响度,避免在通话时电子设备出现漏音的现象,提升通话的私密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粘接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所述第二粘接体与所述第二段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粘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粘接体的一端与第三段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在保证能够降低漏音点的响度的同时,起到避让设于第二粘接体和第三段之间的元件,同时还能够起到节约原料的作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粘接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所述第二粘接体与所述第二段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粘接体靠近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粘接体靠近所述第三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段间隔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振动元件为压电陶瓷单元激励器或者微振动单元激励器。本实施例中,振动元件与电子设备的主控板电连接,振动元件振动带动显示屏震动,从而实现显示屏发声。当振动元件为压电陶瓷时,利用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在压电陶瓷的两端施加反向电压,以使压电陶瓷弯曲,从而带动显示屏振动。本实施例中,通过振动元件实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发声,从而可以缩小显示屏顶端边框宽度,减少显示屏开孔,提高电子设备的密封性。同时,还能够节约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粘接件为双面胶或者点胶。双面胶可以是丙烯酸类双面胶。点胶可以是丙烯酸胶或者UV固化胶等。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包括与所述背面相对的显示面,所述显示屏包括平坦部和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围绕所述平坦部的周缘,并与平坦部固定连接,所述弯曲部由所述显示面朝向所述背面的方向弯曲。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屏设置弯曲部,且显示屏的平坦部和弯曲部均可用于显示,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的立体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设于所述中框背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屏幕发声,可以缩小显示屏顶端边框宽度,减少显示屏开孔,提高电子设备的密封性。同时,还能够节约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通话时,显示屏的底端的振动强度较弱,可以减弱显示屏底端振动强度,从而降低漏音点的响度,避免在通话时电子设备出现漏音的现象,提升通话的私密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粘接件背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粘结于所述第一面,从而实现显示屏与中框的固定连接。
综合上述,本申请通过在中框和显示屏之间设置粘接件,并将粘接件的第二粘接体设于振动元件和第二侧边之间,使得振动元件振动带动显示屏的顶端振动时,能够抑制显示屏的底端振动,减弱显示屏的底端的振动强度,从而可以减弱位于显示屏底端振动强度,从而降低漏音点的响度,避免在通话时电子设备出现漏音的现象,提升通话的私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屏幕发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屏幕发声组件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屏幕发声组件沿B-B方向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振动仿真图;
图7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振动仿真图;
图8是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和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耳内响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
图9是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组件和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漏音位置响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屏幕发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屏幕发声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200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括但不限于手机(cellphone)、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或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等。以下以电子设备200为手机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描述,将电子设备2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电子设备2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方向。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电子设备200包括后盖110、中框120、电子元器件(图未示)和屏幕发声组件100。中框120包括中板和边框(图未示),边框围绕在中板的周缘,并与中板固定连接。中框包括第一面1201和第二面1202。第一面1201和第二面1202相对设置,并位于Z方向的相对两侧。后盖110和屏幕发声组件100分别位于中框120在厚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并与中框120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面1201朝向屏幕发声组件100,第二面1202朝向后盖。中框120与后盖110之间具有收容空间。电子元器件包括电路板、摄像头、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位于收容空间内,并与中框120固定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200中的屏幕发声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屏幕发声组件100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屏幕发声组件100沿B-B方向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附图中,沿“A-A处剖开”是指沿A-A线及A-A线两端箭头所在的平面剖开,沿“B-B处剖开”是指沿B-B线及B-B线两端箭头所在的平面剖开。后文中对附图的说明可做相同理解。
屏幕发声组件100包括显示屏10、振动元件20和粘接件30。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为柔性显示屏,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屏10也可以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显示屏10包括平坦部11和弯曲部12。弯曲部12围绕平坦部11的周缘,并与平坦部11固定连接。平坦部11和弯曲部12连接后朝向相同的面共同形成显示屏10的表面,分别为显示面13和背面14,且显示面13与背面14相对设置。显示面13用于显示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弯曲部12由位于平坦部11的一侧,沿着显示面13朝向背面14方向弯曲。本实施例中,平坦部11与弯曲部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其他实施例中,平坦部11与弯曲部1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是直角。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屏10设置弯曲部12,且显示屏10的平坦部11和弯曲部12均可用于显示,从而可以提高显示的立体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显示屏10还包括第一侧边101、第二侧边102、第三侧边103和第四侧边104。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相对设置,且延伸方向均与X方向平行。第一侧边101和第二侧边102分别位于显示屏10在Y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三侧边103和第四侧边104相对设置,且延伸方向均与Y方向平行。第三侧边103和第四侧边104分别位于显示屏10在X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一侧边101、第三侧边103、第二侧边102和第四侧边104首尾连接,共同形成显示屏10的平坦部11的侧边。
显示屏10靠近第一侧边101的一端为屏幕发声组件100的顶端。在通话时,显示屏10振动发声,用户的耳朵靠近显示屏10的顶端。显示屏10靠近第二侧边102的一端为屏幕发声组件100的底端。在通话时,显示屏10振动发声,显示屏10的底端振动幅度越大,漏音位置响度越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采用“顶”、“底”等方位用词主要依据屏幕发声组件100于附图2中的展示方位进行阐述,以朝向Y轴正方向为“顶”,以朝向Y轴负方向为“底”,其并不形成对屏幕发声组件100于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方位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显示屏10的背面14还设有第一元件41和第二元件42。第一元件41和第二元件42可以是导电泡棉,也可以是其他元件。第一元件41和第二元件42均固定于显示屏10的背面14。第一元件41位于背面14的边缘区域,并靠近第三侧边103。第二元件42位于背面14的边缘区域,并靠近第四侧边10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屏10的背面14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元件41和第二元件42,或者第一元件41和第二元件42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本实施例中,振动元件20为压电陶瓷单元激励器。在其他实施例中,振动元件20也可以是微振动元件激励器。振动元件20固定于显示屏10的背面14,并靠近第一侧边101,且与第一侧边101间隔设置。也就是说,振动元件20到第一侧边101的距离小于到第二侧边102的距离。振动元件20与电子设备200的主控板电连接,振动元件20振动带动显示屏10震动,从而实现显示屏10发声。当振动元件20为压电陶瓷时,利用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在压电陶瓷的两端施加反向电压,以使压电陶瓷弯曲,从而带动显示屏10振动。本实施例中,通过振动元件20实现电子设备200的显示屏发声,从而可以缩小显示屏10顶端边框宽度,减少显示屏10开孔,提高电子设备200的密封性。同时,还能够节约电子设备200内部的空间。
本实施例中,粘接件30为双面胶。例如,丙烯酸类双面胶。在其他实施例中,粘接件30也可以是点胶,如丙烯酸胶或者UV固化胶等。或者,粘接件30也可以是其他粘接材料。粘接件30包括第一粘接体31和第二粘接体32。第一粘接体31和第二粘接体32均粘接于显示屏10的背面14。其中,第一粘接体31位于平坦部11的边缘,第二粘接体32位于平坦部11的中部,并位于振动元件20和第二侧边102之间。第一粘接体31和第二粘接体32可以是一体件,也可以由多段粘胶组合形成。
第一粘接体31包括第一粘接面301和第二粘接面302。第一粘接面301和第二粘接面302相对设置。第一粘接体31还包括第一段311、第二段312和第三段313。第一段311、第二段312和第三段313朝向相同的面共同组成第一粘接面301和第二粘接面302。
本实施例中,第一段311为长条形结构。第一段311设有缺口314。缺口314将第一段311分隔为两段子结构。第一段311的长度稍小于平坦部11在Y方向的尺寸。当然,第一段311的长度也可以与平坦部11在Y方向的尺寸一致。第一段311的第一粘接面301粘接于显示屏10的背面14,并位于平坦部11靠近第三侧边103的边缘,且第一段311的延伸方向与Y方向平行。第一元件41位于缺口314内,缺口314用于避让第一元件4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段311也可以设有弯曲段,第一元件41设于弯曲段形成的避让空间内。或者,当第一元件41为多个时,第一段311也可以设有多个缺口314,以避让安装于显示屏10背面14的多个第一元件41。或者,当显示屏10的背面14未设置第一元件41时,第一段311为连续的长条形结构。
第三段313的结构与第一段311的结构相似。第三段313与第一段311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三段313的第一粘接面301粘接于平坦部11靠近第四侧边104的边缘。本实施例中,第三段313包括直线段3131和弯曲段3132。弯曲段3132与直线段3131固定连接,且弯曲段3132相对直线段3131朝向第三侧边103方向凸出。弯曲段3132在背向凸出方向形成避让槽3133。第二元件42位于避让槽3133内。避让槽3133用于避让第二元件42。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在第三段313设置缺口,以避让第二元件42。
第二段312为长条形结构,且延伸方向与X方向平行。第二段31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段311和第三段313靠近第一侧边10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段312的第一粘接面301粘接于平坦部11靠近第一侧边101的边缘,并位于第一侧边101和振动元件20之间。也就是说,第一段311、第二段312和第三段313依次连接,并沿着第三侧边103、第一侧边101和第四侧边104方向粘接于平坦部11的边缘。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粘接体3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在这里不对第一粘接体31的形状做具体限制,只要第一粘接体31粘接于显示屏10的背面14,并位于平坦部11的边缘,可以实现显示屏10与中框120的固定连接即可。
第二粘接体32包括第三粘接面321和第四粘接面322。第三粘接面321和第四粘接面322相对设置。第二粘接体32为长条形。第二粘接体32的延伸方向与X方向平行,并与第一粘接体31的第二段312间隔设置。第二粘接体32的第三粘接面321粘接于显示屏10的背面14,且第二粘接体32的一端与第一段3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段313固定连接。
第二粘接体32、第一侧边101、部分第三侧边103和部分第四侧边104围合形成显示屏10的第一部分15。第二粘接体32、第二侧边102、第三侧边103和第四侧边104围合形成的区域为显示屏10的第二部分16。
本实施例中,第二粘接体32到振动元件20的最小距离为5mm。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粘接体32到振动元件20的最小距离也可以是2mm、10mm或者其他尺寸,只要第二粘接体32到第一侧边101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显示屏10在Y方向的尺寸的3/4即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第二粘接体32的位置,以避让设于显示屏10的其他元件,同时还能够保证屏幕发声组件100具有防漏音的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2,显示屏10安装于中框120。显示屏10的背面14朝向中框120,振动元件20和粘接件30均位于显示屏10和中框120之间。粘接件30背向显示屏10的表面粘接于中框120的表面。其中,第一粘接体31的第一粘接面301与显示屏10的背面14固定连接,第二粘接面302与中框120的第一面1201固定连接,第二粘接体32的第三粘接面321与显示屏10的背面14固定连接,第四粘接面322与中框120的第一面1201固定连接,从而实现显示屏10与中框120的固定连接。
振动元件20从电子设备200的主控板接收电信号,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显示屏10振动,进而发出声音。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屏10的背面14且位于振动元件20和第二侧边102之间设置第二粘接体32,并使第二粘接体32粘接显示屏10和中框120,使得振动元件20振动带动显示屏10的第一部分15振动时,能够抑制第二部分16的振动,减弱第二部分16的振动强度,从而可以减弱漏音点的响度,避免在通话时电子设备200出现漏音的现象,提升通话的私密性。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振动仿真图,图7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200的振动仿真图。
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与本申请的不同之处在于,对比实施例中的粘接件包括第一粘接体,不包括第二粘接体。也就是说,图6所示电子设备中的粘接件仅粘接于平坦部的周缘。
如图6所示,显示屏10在安装有振动元件20处的振动幅度最大,响度最大。随着显示屏10的振动点到振动元件20的距离的增大,振动幅度逐渐减小,响度逐渐减小。“振动点”可以是显示屏10的任意位置。显示屏10的第一部分15和第二部分16均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并且振动范围较大。振动元件20的振动会朝向显示屏10的底端方向传播。也就是说,对比实施例中,振动元件20振动,带动显示屏10的第一部分15振动时,会带动第二部分16振动,使得显示屏10在靠近底端处仍有具有较大的振动幅度,从而会造成漏音现象。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10在安装有振动元件20处的振动幅度最大,响度最大。随时显示屏10的振动点到振动元件20的距离的增大,振动幅度逐渐减小,响度逐渐减小。显示屏10的第一部分15具有较大振动幅度,而在第二部分16的振动幅度较小,显示屏10的振动范围较小。振动元件20振动时,带动显示屏10的第一部分15振动,而显示屏10的第二部分16的振动幅度小。也就是,显示屏10在靠近底端处的振动幅度较小,从而可以避免漏音现象的产生。
请参阅图8和图9,图8是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和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耳内响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图9是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组件和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漏音位置响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
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说的“耳内响度”是指电子设备200通过显示屏10发出的声音传播到人耳时的响度。具体的,耳内响度可以通过acqua音频测试系统进行测试,测试时电子设备200位于人耳处。这里所说的“漏音位置”是指手持电子设备200时,距离使用者头部正中心30cm的位置。当然,“漏音位置”也可以是为距离使用者头部大于30cm,或者小于30cm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测试场景进行调整。“漏音位置响度”为通过测试漏音位置频率-响度曲线,并计算频率-响度曲线得到的响度值。
如图8所示,在频率小于1000Hz时,随着频率的增大,耳内响度增大。并且,在频率小于1000Hz时,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耳内响度大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耳内响度。在频率大于1000Hz时,随着频率的逐渐增大,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耳内响度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耳内响度逐渐接近。随着频率的进一步增大,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耳内响度大于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耳内响度。
如图9所示,在频率小于1000Hz时,随着频率的增大,漏音位置响度增大。并且,在频率小于1000Hz时,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漏音位置响度大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屏幕发声组件100的漏音位置响度。在频率大于1000Hz时,随着频率的逐渐增大,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漏音位置响度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漏音位置响度逐渐接近。
请参阅表1,表1是图6所示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和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耳内响度和漏音位置响度。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响度均为加权平均值,响度的加权平均值越大表示实际响度越小。
如表1所示,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耳内响度加权平均值小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耳内响度加权平均值。也就是,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耳内响度大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耳内响度。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漏音点响度加权平均值小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漏音点响度加权平均值。也就是,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漏音点响度大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漏音点响度。并且,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耳内响度加权平均值与漏音响度加权平均值的差值,大于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的耳内响度加权平均值与漏音响度加权平均值的差值。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粘接体32,并将第二粘接体32粘接显示屏10和中框120,能够减小屏幕发声组件100的漏音点响度。
表1
耳内响度 漏音点响度 差值
对比实施例 -8.5553 29.896 -36.6593
本实施例 -3.0966 39.4334 -41.6632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中的屏幕发声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图3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粘接体32为长条形,且第二粘接体32的长度小于第一粘接体31的第一段311和第三段313之间的距离。第二粘接体32的第三粘接面321粘接于显示屏10的背面14,且第二粘接体32的一端与第一段3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三段313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粘接体32与第三段313间隔设置,一方面可以实现显示屏10与中框120的固定连接,降低位于第二部分16振动幅度,从而降低漏音点的响度,同时还能够避让安装于显示屏10背面14的元器件。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粘接体32也可以由多个子粘接体组成。多个子粘接体沿着X方向间隔粘接于显示屏10的背面14。在这里不对第二粘接体32的形状做具体限制,只要第二粘接体32粘接与显示屏10的背面14,并位于振动元件20和第二侧边102之间即可。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中的屏幕发声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图3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粘接体31的第一段311延伸方向未设有第一元件。第一粘接体31的第一段311为连续的长条形结构,第二段312的一端与第一段3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段312固定连接。第一段311、第二段312和第三段313依次连接,形成连续结构。
部分第一段311、第二段312、部分第三段313和第二粘接体32首尾连接围合形成封闭区域1,振动元件20位于封闭区域1内。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粘接体31和第二粘接体32连接形成封闭区域1,使得显示屏10与中框120连接之后,振动元件20位于封闭空间内,可以避免振动元件20振动产生的振动波从中框120与显示屏10之间的间隙向外传播,从而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200的防漏音的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粘接体32也可以两端都与第一粘接体31间隔设置。也就是说,第二粘接体32靠近第一段311的一端与第一段311之间具有间隙,第二粘接体32靠近第三段313的一端与第三段313之间具有间隙。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显示屏、振动元件和粘接件;
所述显示屏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分别位于所述显示屏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
所述振动元件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固定连接,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端;
所述粘接件包括第一粘接体和第二粘接体,所述粘接件粘接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并位于所述振动元件的外周围,所述第一粘接体位于所述显示屏的边缘,所述第二粘接体位于所述振动元件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所述显示屏的背面朝向所述中框,所述粘接件粘接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中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粘接体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振动元件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振动元件振动可带动所述显示屏振动,所述第二部分的振动幅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振动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体与所述振动元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粘接体到所述振动元件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显示屏的长度尺寸的3/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和所述第四侧边相对设置,并连接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
所述第一粘接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设于所述背面且靠近所述第三侧边的边缘,所述第二段设于所述背面且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边缘,并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振动元件之间,所述第三段设于所述背面且靠近所述第四侧边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体与所述第二段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粘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所述第二粘接体与所述第二段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粘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所述第二粘接体与所述第二段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粘接体靠近所述第一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粘接体靠近所述第三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段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元件为压电陶瓷单元激励器或者微振动单元激励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件为双面胶或者点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与所述背面相对的显示面,所述显示屏包括平坦部和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围绕所述平坦部的周缘,并与平坦部固定连接,所述弯曲部由所述显示面朝向所述背面的方向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设于所述中框背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并与所述中框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粘接件背向所述显示屏的一侧粘结于所述第一面。
CN202210780166.4A 2022-07-04 2022-07-04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63122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0166.4A CN116312220A (zh) 2022-07-04 2022-07-04 电子设备
PCT/CN2023/090858 WO2024007698A1 (zh) 2022-07-04 2023-04-2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0166.4A CN116312220A (zh) 2022-07-04 2022-07-04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12220A true CN116312220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92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0166.4A Pending CN116312220A (zh) 2022-07-04 2022-07-04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12220A (zh)
WO (1) WO2024007698A1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3615A (ja) * 2012-05-22 2013-12-05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
JP2013243550A (ja) * 2012-05-21 2013-12-05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
WO2014057593A1 (ja) * 2012-10-12 2014-04-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20150023527A1 (en) * 2012-05-16 2015-01-22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6103825A (ja) * 2015-12-04 2016-06-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8600457A (zh) * 2018-04-28 2018-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147643A (zh) * 2019-12-30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组件、电子设备及振动发声组件的装配方法
CN111276062A (zh) * 2018-12-04 2020-06-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211019145U (zh) * 2020-03-27 2020-07-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726736A (zh) * 2020-06-29 2020-09-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激励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13596206A (zh) * 2021-07-29 2021-11-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660796A (zh) * 2021-08-10 2021-11-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113973144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屏幕发声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1316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CN216437414U (zh) * 2021-11-15 2022-05-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4004A (ja) * 2004-12-15 2006-06-29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平面スピーカ
JP6022967B2 (ja) * 2013-02-22 2016-11-0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振動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携帯端末
WO2019191953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发声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8881523B (zh) * 2018-04-28 2020-10-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显示设备以及电子设备
CN109511063B (zh) * 2018-12-31 2021-01-12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15499553U (zh) * 2020-12-29 2022-01-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发声装置及显示终端
CN114466097A (zh) * 2021-08-10 2022-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23527A1 (en) * 2012-05-16 2015-01-22 Kyocera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2013243550A (ja) * 2012-05-21 2013-12-05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
JP2013243615A (ja) * 2012-05-22 2013-12-05 Kyocera Corp 電子機器
WO2014057593A1 (ja) * 2012-10-12 2014-04-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16103825A (ja) * 2015-12-04 2016-06-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8600457A (zh) * 2018-04-28 2018-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276062A (zh) * 2018-12-04 2020-06-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11147643A (zh) * 2019-12-30 2020-05-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振动发声组件、电子设备及振动发声组件的装配方法
CN211019145U (zh) * 2020-03-27 2020-07-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726736A (zh) * 2020-06-29 2020-09-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激励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13973144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屏幕发声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71316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和终端的制作方法
CN113596206A (zh) * 2021-07-29 2021-11-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660796A (zh) * 2021-08-10 2021-11-1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组装方法
CN216437414U (zh) * 2021-11-15 2022-05-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07698A1 (zh) 202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38061B1 (ko) 표시장치
KR102434276B1 (ko) 표시장치
US11785368B2 (en) Display apparatus
JP4831205B2 (ja) 画像表示モジュール
KR20220005617A (ko) 표시장치
US99490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276062B (zh) 显示设备
KR20210155770A (ko) 음향 장치
KR20200145967A (ko) 초음파 감지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217543606U (zh) 显示设备
CN109581713B (zh) 液晶显示模组、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7124634A (ja) 画像表示モジュール
CN116312220A (zh) 电子设备
KR20210004325A (ko) 표시 장치
JP7451668B1 (ja) 音響装置
CN218886804U (zh) 显示装置
CN210518433U (zh) 电子设备
KR20240079674A (ko) 장치
KR20210142887A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