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6097A -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 Google Patents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6097A
CN114466097A CN202110915267.3A CN202110915267A CN114466097A CN 114466097 A CN114466097 A CN 114466097A CN 202110915267 A CN202110915267 A CN 202110915267A CN 114466097 A CN114466097 A CN 114466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sound
screen
volume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152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斌
李坤
杨枭
王东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152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6097A/zh
Priority to US17/800,833 priority patent/US20240223689A1/en
Priority to EP22753579.6A priority patent/EP4156660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8288 priority patent/WO202301594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6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6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eavesdr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58Anti-side-ton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4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 H04R1/345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using a single transducer with sound reflecting, diffracting, directing or guiding means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6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selection means, e.g. keys, having functions defined by the mode or the status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3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23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for loud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5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volving control of the receiver volume to provide a dual operational mode at close or far distance from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3/00Transduc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groups H04R9/00 - H04R21/00
    • H04R23/02Transducers using more than one principle simultaneous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01Transducers used as a loudspeaker to generate sound aswell as a microphone to detect sou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99/00Aspects covered by H04R or H04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eir subgroups
    • H04R2499/10General applications
    • H04R2499/11Transducers incorporated or for use in hand-held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PDA's,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04Plane diaphrag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由于在屏幕背面设置了屏幕发声器件,因此当用户对接收的声音效果要求较高、对声音内容的保密性要求较高或者对声音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主要依赖于屏幕发声器件带动屏幕振动发声,即使用隐私模式。由于隐私模式下,屏幕发声的位置靠近用户的耳朵,因此可以保证用户直接接收到屏幕发出的大量的声音,而非主要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出音孔接收。这样能避免用户在对声音有要求的情况下,只能使用移动终端上传统的听筒模式接收声音的情况,进而也能避免听筒模式中第一扬声器件发出的声音在出音孔中输出时出现的大量漏音的问题。

Description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为实现通话功能,通常在正面的非屏幕区域设置出音孔。当用户拿起移动终端靠近耳朵接收声音时,出音孔的位置可以正对用户的耳朵,进而使用户可以听清楚声音的内容。
然而,随着移动终端屏幕占比的提升,屏幕与侧边边框的距离越来越小,出音孔也越来越靠近侧面边框。有些移动终端的侧面边框与正面之间通过曲面连接,出音孔甚至可以置于连接曲面上。由于出音孔位置的变化,可能会造成出音位置偏离用户耳朵位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出音孔输出的一部分声音会泄露到环境中,并不会被用户接收。
图2A示出了出音孔102位于移动终端100正面的一种示意图,图2B示出了图2A中出音孔102位置变化后的一种示意图。以图2A和图2B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为例,移动终端100本身尺寸基本不变,但由于屏幕101由图2A中所示的尺寸变大至图2B所示的尺寸,移动终端100正面的非屏幕区域变小,出音孔102的位置就由如图2A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正面移动至图2B中所示的靠近边缘的位置上。图3A示出了图2A中移动终端100的剖面图,图3B示出了图2B中移动终端100的剖面图,其中箭头方向表示出音孔102中声音的扩散方向。如图3A所示,当出音孔102位于移动终端100正面时,其位置更加靠近用户接听电话时耳朵的位置,进而出音孔102中输出的声音可以更多地被用户听到;然而,当出音孔102位于靠近边缘的位置时,如图3B所示,由于出音孔102位置偏离于用户耳朵的位置,大量的声音会泄露出去,进而导致漏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以解决移动终端出音孔位置靠近边框而引起的漏音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扬声器件、出音孔和屏幕发声器件。其中,第一扬声器件设置于靠近移动终端顶部边框的位置。出音孔设置于移动终端顶部边框上。屏幕发声器件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屏幕背面,并且屏幕发声器件位于屏幕的上半部。
第一扬声器件包括至少两种发声状态,分别为:第一扬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一扬声音量;以及,第一扬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二扬声音量;其中,第一扬声音量小于第二扬声音量。
屏幕发声器件包括至少两种发声状态,分别为:屏幕发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一发声音量;以及,屏幕发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二发声音量;其中,第一发声音量大于第二发声音量。
移动终端至少包括第一声音输出模式和第二声音输出模式,第一声音输出模式为:第一扬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一扬声音量,屏幕发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一发声音量;第二声音输出模式为:第一扬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二扬声音量,屏幕发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二发声音量;其中,第一扬声音量小于第一发声音量,第二扬声音量大于第二发声音量。
由于在移动终端的屏幕背面设置了屏幕发声器件,因此当用户对接收的声音效果要求较高、对声音内容的保密性要求较高或者对声音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主要依赖于屏幕发声器件带动屏幕振动发声,即使用隐私模式。由于隐私模式下,屏幕发声的位置靠近用户的耳朵,因此可以保证用户直接接收到屏幕发出的大量的声音,而非主要通过移动终端上的出音孔接收。这样能避免用户在对声音有要求的情况下,只能使用移动终端上传统的听筒模式接收声音的情况,进而也能避免听筒模式中第一扬声器件发出的声音在出音孔中输出时出现大量漏音的问题。其中,听筒或外放模式即为第二声音输出模式,隐私模式即为第一声音输出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可以应用于前述第一方面的移动终端中,该方法可以确定移动终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预设条件,则控制移动终端使用第一声音输出模式。即移动终端进入隐私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条件可以为移动终端所处的外界环境中环境声音的音量条件、移动终端与外界环境中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条件、移动终端的使用场景条件、移动终端的屏幕承压条件、移动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条件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时,可以先采集移动终端外界环境的环境声音。然后确定环境声音的音量是否小于第一音量阈值。最后,如果环境声音的音量小于第一音量阈值,则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时,还可以先确定移动终端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如果移动终端周围环境中存在目标对象,则确定目标对象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距离。然后,继续确定第一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阈值。如果第一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阈值,则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时,还可以先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使用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如果使用场景为预设场景,则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时,还可以先确定移动终端的屏幕受到的外界压力是否大于或者等于压力阈值。如果大于或者等于压力阈值,则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时,还可以先确定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然后,确定第二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距离阈值。最后,如果第二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则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还包括:确定移动终端当前是否正在进行来电通话、去电通话或者语音通话;如果移动终端正在进行来电通话、去电通话或者语音通话,确定移动终端当前的使用场景为预设场景,进而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之后,还包括:显示目标模式选项;响应于用户选择目标模式选项的操作,控制移动终端使用第一声音输出模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了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之后,还可以控制屏幕发声器件以第一发声音量输出声音,控制第一扬声器件以第一扬声音量输出声音,以及,控制第二扬声器件以第三扬声音量输出声音;其中,第一发声音量分别大于第一扬声音量和第三扬声音量。
可见,本申请中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基于其具有的第一扬声器件、出音孔、屏幕发声器件可以为用户提供至少两种声音输出模式,即听筒模式和隐私模式,在不同模式下移动终端可对应切换第一扬声器件或者屏幕发声器件。
同时,移动终端还可以根据外界环境中环境声音的音量条件、移动终端与外界环境中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条件、移动终端的使用场景条件、移动终端的屏幕承压条件和移动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条件等,使用隐私模式,实现主要使用屏幕发声器件带动屏幕发声,从而使从出音孔泄露的声音减少,保证用户接收声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中的一种移动终端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出了出音孔102位于移动终端100正面的一种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图2A中出音孔102位置变化后的一种示意图;
图3A示出了图2A中移动终端100的剖面图;
图3B示出了图2B中移动终端100的剖面图;
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带有屏幕发声器件104的移动终端100的一种示意图;
图4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图4A中移动终端100的剖面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带有屏幕发声器件104的移动终端100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A示出了具有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前置摄像头105的移动终端100的示意图;
图6B示出了图6A的移动终端100中屏幕发声器件104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孔102与第一扬声器件103正对设置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孔10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孔102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A示出了具有泄气孔106的移动终端100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0B示出了图9中移动终端100的A-A剖面图的部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泄气孔106和屏幕发声器件104的移动终端100的剖面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扬声器出音孔107和第二扬声器件108的移动终端100的剖面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的移动终端100处于不同声音输出模式下各个发声部位产生音量的示意图;
图14A示出了一种设有曲面屏幕的移动终端100的示意图;
图14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4A中移动终端100的一种剖面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压力传感器109的移动终端100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距离传感器140的移动终端100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防漏音的移动终端100的声音输出方法的一种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上后置摄像头19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可以是手机、车载设备(也可称为车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电子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以手机为上述移动终端100举例,如图1所示,为手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手机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手机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手机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手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手机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手机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手机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手机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手机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手机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手机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手机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手机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手机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手机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传感器模块180中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当然,手机还可以包括充电管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电池、按键、指示器以及1个或多个SIM卡接口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可以应用到各种输出声音的场景中,例如,语音通话、播放音视频内容等。为了便于移动终端100输出声音,移动终端100通常可以设置出音孔102将移动终端100内部的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声音输出。其中,第一扬声器件103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受话器170B,也可以是能实现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其他的部件或者结构。
目前,大多数用户的接听习惯是:拿起移动终端100靠近耳朵时,是将移动终端100顶部中心的位置靠近耳朵。因此,基于大多数用户的接听习惯,在一些情况下,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将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出音孔102设置在顶部中心的位置,例如图2A和图2B中所示,从而移动终端100内的前置摄像头105会设置在第一扬声器件103的左侧或者右侧。这样当用户拿起移动终端100靠近脸部或者头部时,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出音孔102可以靠近用户的耳朵,移动终端100输出的声音可以被用户更好地接收。
移动终端100使用出音孔102输出声音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音量较小的听筒模式,一种是音量较大的外放模式。在移动终端100的内部可使用同一个发声单元分别在听筒模式和外放模式下发声,例如图2A和图2B中的第一扬声器件103。听筒模式下,通过降低第一扬声器件103的功率实现小音量发声;在外放模式下,通过提高第一扬声器件103的功率实现大音量发声。
听筒模式下,由于出音孔102中输出的音量较小,用户如果想听清楚声音内容,则需要将移动终端100靠近耳朵附近。传统的移动终端100如图2A中所示,屏幕101的尺寸适中,并且屏幕101顶部边缘距离移动终端100的顶部边框具有一定的距离,在这个非屏幕区域的中心位置设有出音孔102,当用户拿起移动终端100靠近脸部时,如图3A所示,出音孔102刚好可以对准用户的耳朵,出音孔102输出的声音可以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大量地被用户接收。
然而,随着移动终端100屏幕占比的提升,如图2B所示,屏幕101与移动终端100顶部边框的距离越来越小,出音孔102也越来越靠近顶部边框,甚至置于边框上。由于出音孔102位置的变化,可能会造成出音位置偏离用户耳朵位置的情况。如图3B中所示,出音孔102靠近顶部边框或者置于边框上,输出的声音有一部分声音会泄露到环境中,进而影响用户的接收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由于出音孔102位置靠近移动终端100边框而引起的移动终端100漏音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漏音的移动终端100。以下结合附图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漏音的移动终端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在其内部除了设有上述传统的第一扬声器件103以外,还可以设有屏幕发声器件104。屏幕发声器件104设置于屏幕101的背面,以及位置处于屏幕101的上半部,这样,工作时可以带动屏幕101振动从而发出声音。第一扬声器件103在移动终端100的内部靠近出音孔102设置,工作时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孔102输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屏幕发声器件104可以采用常见的压电陶瓷激励器、音圈式激励器等可产生可控振动的器件。
参见图4A和图4B,图4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带有屏幕发声器件104的移动终端100的一种示意图,图4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图4A中移动终端100的剖面图,屏幕发声器件104可以设置在屏幕101的上半部,例如设置在屏幕101长度方向上距离移动终端100顶部边框1/3的位置。当用户拿起移动终端100靠近脸部或者头部接收声音时,屏幕发声器件104的位置靠近用户的耳朵,进而其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出的声音会大量被用户接收。
屏幕发声器件104可以设置于屏幕101的居中位置,例如图4A中所示的屏幕发声器件104的位置。或者,屏幕发声器件104也可以不居中设置,例如图5中所示的屏幕发声器件104的位置。无论哪种设置方式,屏幕101振动发声的位置都靠近用户的耳朵,进而声音大部分都会被用户接收到,且未被接收到的声音也大多会被用户头部遮挡住,减小了漏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出于对声音接收效果的考虑,为了避免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孔102泄露到环境中,可仅仅使用上述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声,而不通过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因此无论出音孔102设置在何处,都不会出现出音孔102输出的声音泄露到环境中的情况。此时用户只接收屏幕101振动发出的声音,保证了用户接收声音的效果。
在无需考虑声音接收效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并且发出的声音能够通过出音孔102输出给用户。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无需考虑声音接收效果的情况下,还可以将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屏幕发声器件104结合使用。即,用户既可以接收到第一扬声器件103通过出音孔102输出的声音,也可以接收到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出的声音。
上述实施例中具有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屏幕发声器件104的移动终端100在工作时,可以为用户提供三种声音输出模式,分别为隐私模式、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等。
在隐私模式下,要求移动终端100输出的声音泄露得较少但又可以被用户清楚地听到。因此,移动终端100内可以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进行发声,由于屏幕发声器件104设置的位置靠近用户的耳朵,屏幕101发声的位置也靠近用户的耳朵,声音自然可以大量地被用户接收。仅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时,声音无需从出音孔102输出,从而可以避免由于出音孔102的位置偏离于用户的耳朵而造成的部分声音泄露的问题。
在隐私模式下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除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工作外,也可以使第一扬声器件103工作。但是需要保证由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主要发声,由第一扬声器件104辅助发声,即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最大声音的音量要小于屏幕101振动发出的声音音量。此时由于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音量较小,即使声音从出音孔102输出,声音的内容也难以被其他人听清楚,进而保证不会造成声音内容泄露的问题。
在听筒模式下,由于用户仍需将移动终端100拿起靠近耳朵接听,但无需要求较高的隐私性或者保密性,因此,在该模式下,仅由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即可,并且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孔102输出,被用户接收。
另外,在听筒模式下,出音孔102靠近移动终端100的顶部边框,可能会造成漏音较严重的问题,使得用户听不清楚部分声音的内容。因此,在听筒模式下的一些实施例中,除了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外,屏幕发声器件104可以辅助发声,由于屏幕发声器件104发声的位置靠近用户的耳朵,因此可以弥补第一扬声器件103的漏音损失,进而保证用户的声音接收效果。
在外放模式下,要求移动终端100输出的声音足够大,用户不必拿起移动终端100就能够听清楚。因此,移动终端100可以仅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并通过调节第一扬声器件103的功率将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的音量调大,最后将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孔102输出给用户。
在外放模式下的一些实施例中,除移动终端100在第一扬声器件103工作外,也可以使屏幕发声器件104工作。但是由于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声的音量大小有限,不足以满足外放模式下音量的要求,因此,可以由第一扬声器件103主要发声,由屏幕发声器件104辅助发声。
在前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的正面靠近顶部边框的位置,普遍设有前置摄像头105。前置摄像头105的位置可以置于靠近边框的正中心位置,也可以置于靠近边框的其他位置。但是,由于摄像头器件等也是设置于移动终端的内部,其放置的空间会与移动终端100内部的第一扬声器件103的放置空间相互冲突,为了避让摄像头器件等,第一扬声器件103的位置就需要根据摄像头器件的位置而调整。然而,由于出音孔102的位置不变化,那么调整位置后的第一扬声器件103不会正对出音孔102,进而出音孔102左右两侧输出声音的音量是不相同的。
参见图6A,图6A示出了具有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前置摄像头105的移动终端100的示意图,如果前置摄像头105置于靠近移动终端100顶部边框的中心位置,那么在移动终端100的内部,为了避让摄像头器件等,第一扬声器件103的位置可能设置于前置摄像头105的左侧。这种情况下,如果出音孔102仍置于靠近顶部边框的中心位置,那么出音孔102左侧更加靠近第一扬声器件103,因此出音孔102左侧输出声音的音量要大于右侧输出的声音。
当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时,由于用户无需靠近出音孔102接收声音,因此出音孔102左右两侧音量不一致的情况并不会对用户接收声音产生影响。但是,当移动终端100处于传统的听筒模式时,由于出音孔102输出的声音较小,用户需要将耳朵靠近出音孔102,此时,用户就比较容易发现出音孔102左右两侧音量不一致的情况。同时,由于移动终端100出音孔102的位置越来越偏离用户的耳朵也会造成更多声音泄露的情况。这两种情况会更加影响用户接收声音的效果。
针对上述由于第一扬声器件103的位置偏离于出音孔102而造成的出音孔102左右两侧音量不一致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同样可以在移动终端100的屏幕101的背面设置一个屏幕发声器件104。当用户拿起移动终端100靠近脸部或者头部接收声音时,移动终端100可以仅仅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声,而不会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出音孔102,从而避免出现出音孔102左右两侧声音不一致以及漏音的问题。
参见图6B,图6B示出了图6A的移动终端100中屏幕发声器件104的示意图,屏幕发声器件104可以设置于屏幕101的上部居中位置。当用户拿起移动终端100靠近脸部或者头部接收声音时,屏幕发声器件104的位置靠近用户的耳朵,进而其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出的声音会大量被用户接收。保证用户接收声音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也可以单独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如果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音量比较大,用户不必将移动终端100靠近脸部或者头部就可以听清楚声音的内容,即移动终端100当前处于外放模式。这样,即使出音孔102左右两侧音量不一致,也不会影响用户接收声音的效果。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同时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屏幕发声器件104。二者同时工作的情况下,可以是第一扬声器件103主要发声,屏幕发声器件104辅助发声;也可以是第一扬声器件103辅助发声,屏幕发声器件104主要发声。
在移动终端100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主要发声,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辅助发声时,用户主要接收的仍是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声音。如果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音量足够大,用户也不必将移动终端100靠近脸部或者头部就可以听清楚声音的内容,即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这样,即使出音孔102左右两侧音量不一致,也不会影响用户接收声音的效果。
在移动终端100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辅助发声,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主要发声时,用户主要接收的是屏幕101振动的声音,因此,即使出音孔102左右两侧音量不一致也不会影响用户的接收声音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即使设置了屏幕发声器件104,在一些情况下,也无法使用户通过出音孔102接收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声音,只能通过调整第一扬声器件103的音量,使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或者使用户主要接收屏幕101振动的声音。可见,前述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第一扬声器件103的使用并不灵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使前述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的第一扬声器件103能够灵活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孔102的位置还可以根据第一扬声器件103的位置而具体设置,即始终将出音孔102与第一扬声器件103相对设置。进而保证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声音在出音孔102的左右两侧音量相同。
参见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音孔102与第一扬声器件103正对设置的示意图,在移动终端100内,如果第一扬声器件103为了避让前置摄像头105而设置在前置摄像头105的左侧,那么出音孔102也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顶部边框的靠左位置,并正对第一扬声器件103。这样,第一扬声器件103距离出音孔102左右两侧的距离相同,从而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声音在出音孔102左右两侧的音量相同。
由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中避免了出音孔102左右两侧音量不一致的问题,因此,该移动终端100仍可以具有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隐私模式、听筒模式以及外放模式等。
前述实施例中的出音孔102并不仅仅限于如图7所示的单孔结构,还可以为多孔结构,例如图8中所示的有多个圆孔组成的出音孔102。或者,出音孔102也可以为跑道形等具有开孔的可以输出声音的其他形状。再或者,出音孔102也可以为缝结构,该缝结构可以是长度大于15mm、缝宽在0.2mm-0.5mm之间的窄缝,例如图9所示的采用窄缝结构的出音孔102。
前述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第一扬声器件103与出音孔102之间设有出音通道1031。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出音通道1031传送到出音孔102,由出音孔102输出到移动终端100的外部环境中。然而,由于移动终端100内部空间有限,出音通道1031的横截面积会设置得较小。而当出音通道1031的横截面积较小时,会导致出音通道1031内气流较大,进而导致传送出的声音中具有杂音。
为了避免出音孔102输出的声音出现杂音,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上还可以设置泄气孔106。泄气孔106与出音通道1031连通,增加总的出音面积,从而平衡出音通道1031内的气流。
参见图10A和图10B,图10A示出了具有泄气孔106的移动终端100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0B示出了图9中移动终端100的A-A剖面图的部分示意图,移动终端100上的泄气孔106可以设置在顶部边框上,由于泄气孔106与出音通道1031连通,泄气孔106与出音通道1031之间也可以构成一条出音通道,进而在出音通道1031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条出音通道,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声音可以分别通过泄气孔106和出音孔102输出到外部环境中。两条出音通道增加了总的出音面积,从而达到平衡气流的目的。图10B中箭头所指方向为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声音传输的方向。
然而,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增加泄气孔106可以平衡气流,但是泄气孔106也会将一部分声音会泄露出来,这部分声音在传统的听筒模式下显然不会被用户接收,且出音孔102也会泄露一部分声音,进而也会更加影响用户接收声音的效果。
为了解决增加泄气孔106造成的移动终端100中声音泄露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样可以在移动终端100内部设置屏幕发声器件104,并将屏幕发声器件104设置于屏幕101的背面。当用户对声音接收效果要求较高时,移动终端100仅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产生声音。避免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出音孔102和泄气孔106,也就不会出现声音通过出音孔102和泄气孔106泄露的问题。进而保证了用户接收声音的效果。
参见图11,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泄气孔106和屏幕发声器件104的移动终端100的剖面图,屏幕发声器件104可以设置于屏幕101的上部居中位置。当用户拿起移动终端100靠近脸部或者头部接收声音时,屏幕发声器件104的位置靠近用户的耳朵,进而其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出的声音会大量被用户接收;而移动终端100不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则不会出现泄气孔106和出音孔102同时漏音的问题。
并且,上述具有泄气孔106和屏幕发生器件104的移动终端100,仍可以具有前述实施例中的隐私模式、听筒模式和外放模式。
在一些情况下,前述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时,用户可能会要求移动终端100能够输出立体声。但是,由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仅在头部位置处设置了一个第一扬声器件103和一个出音孔102,因此这种移动终端100很难满足立体声的需求。
为了使移动终端100可以输出立体声,在可以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的底部再设置扬声器出音孔107,以及在移动终端100内部靠近扬声器出音孔107的位置处设置第二扬声器件108。
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扬声器出音孔107和第二扬声器件108的移动终端100的剖面图,当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下,第一扬声器件103的声音通过出音孔102输出,第二扬声器件108的声音通过扬声器出音孔107输出,进而可以满足移动终端100外放立体声的需求。其中,第二扬声器件108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扬声器170A,也可以是能实现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其他的部件或者结构。
上述具有扬声器出音孔107和第二扬声器件108的移动终端100也具有隐私模式、听筒模式和外放模式。
上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处于不同声音输出模式下,第一扬声器件103、屏幕发声器件104和第二扬声器件108各处产生的音量均是不同的。
参见图13,图13示出了图12中的移动终端100处于不同声音输出模式下各个发声部位产生音量的示意图,其中,移动终端100右侧各个发声部位对应的矩形框横向长度用于表示产生音量的大小。
如图13所示,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时,可以主要使用第二扬声器件108发声,音量较大并通过扬声器出音孔107输出;此外,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屏幕发声器件104也可以辅助发声,以增加移动终端100外放的音量。此时,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最大音量和屏幕发声器件104输出的最大音量均小于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的音量。
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也可以仅使用第二扬声器件108发声。或者,在主要使用第二扬声器件108发声时,可以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辅助发声。再或者,在主要使用第二扬声器件108发声时,可以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而辅助发声。
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可以主要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音量较大并通过出音孔102输出;此外,第二扬声器件108和屏幕发声器件104也可以辅助发声,以增加移动终端100外放的音量。此时,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的最大音量和屏幕发声器件104输出的最大音量均小于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音量。
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也可以仅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或者,在主要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时,可以使用第二扬声器件108辅助发声。再或者,在主要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时,可以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而辅助发声。
如图13所示,移动终端100处于隐私模式时,可以主要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而发声;此外,第一扬声器件103和第二扬声器件108也可以辅助发声,但是为了避免隐私模式下过多的声音泄露,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最大音量和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的最大音量均小于屏幕101振动的音量。
在移动终端100处于隐私模式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也可以仅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声。或者,在主要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声时,可以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辅助发声。再或者,在主要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声时,可以使用第二扬声器件108辅助发声。
如图13所示,移动终端100处于听筒模式时,可以主要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此外,屏幕发声器件104和第二扬声器件108可以辅助发声,但是为了避免听筒模式下更多的声音被泄露,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而发出的最大音量和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的最大音量均小于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声音音量。
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听筒模式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也可以仅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或者,在主要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时,可以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而辅助发声。再或者,在主要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声时,可以使用第二扬声器件108辅助发声。
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可参见图4A和图4B所示,移动终端100屏幕101为平面屏幕,并且,屏幕101与移动终端100上边框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出音孔102可以刚好设置在这个空间上。然而,目前用户对于屏幕101尺寸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增加屏幕101的尺寸,越来越多的屏幕101顶部会被设计成曲面屏幕,例如图14A中所示的一种设有顶部曲面屏幕的移动终端100。
这种设有顶部是曲面屏幕的移动终端100中,由于屏幕101的尺寸加大,屏幕101顶部会占据一部分移动终端100顶部边框的位置,因此,出音孔102只能在原有的位置上继续上移,最终可能设置于更加偏离用户耳朵的位置上,例如,图14A中所示的出音孔102的位置,相较于图4B中出音孔102的位置,更加远离用户的耳朵。当用户拿起移动终端100靠近耳朵想收听较小音量的声音时,通过出音孔102输出的声音会更多地泄露到环境中,用户想要听清楚声音的内容会更加困难。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于设有顶部曲面屏幕的移动终端100而言,仍可在屏幕101的背面设置一个屏幕发声器件104,具体参见如图14B所示的移动终端10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4B所示,第一扬声器件103发出的声音通过出音孔102输出,并且屏幕发声器件104也可以带动屏幕101振动进而发出声音。由于屏幕发声器件104的发声位置靠近用户的耳朵,当用户对于声音接收的效果要求较高时,移动终端100可以仅使用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发声即可。同样的,此时由于第一扬声器件103不发声,出音孔102中也不会输出声音,所以即使出音孔102的位置更加偏离用户的耳朵,也不会影响用户收听屏幕101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也能避免漏音的问题。
并且,上述具有屏幕发声器件104并且设有曲面屏幕的移动终端100,同样可以具有隐私模式、听筒模式以及外放模式等,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参见前述实施例的内容。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说的移动终端10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是指移动终端100在正常使用时长度方向上的最顶端和最底端的部分,例如图4B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在当前竖直状态下最顶端和最底端的部分。
移动终端100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指移动终端100在正常使用时与用户正对和远离用户的方向,例如图4B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在当前竖直状态下靠近用户耳朵和远离用户耳朵的方向。以及,设置于移动终端100前面的摄像头称为前置摄像头,设置与移动终端100后面的摄像头称为后置摄像头。
移动终端100的上半部是指移动终端100在正常使用时长度方向上的上半部分,例如图4B中所示的移动终端100在当前竖直状态下的上半部分。
屏幕101的背面是指屏幕101在正常使用时远离用户的方向,例如图4B中所示的屏幕101远离用户耳朵的方向。
屏幕101的上半部是指屏幕101在正常使用时长度方向上的上半部分,例如图4B中所示,移动终端100处于当前的竖直状态时,屏幕101的上半部分。
屏幕101的顶部是指屏幕101靠近移动终端100顶部的部分。
在移动终端101中,设置于靠近顶部边框的扬声器件是第一扬声器件103;设置于靠近底部边框的扬声器件是第二扬声器件108。
在前述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当屏幕发声器件104采用压电陶瓷激励器时,用户的耳朵与屏幕101之间的压力越大,屏幕101振动时通过骨传导传送给用户的声音也越大。进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音量需求,用耳朵对屏幕101施加压力或者减小压力,以调节音量。
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内部,可以设置压力传感器109。压力传感器109位于移动终端100的上半部,用以检测用户对于移动终端100的屏幕101的压力。移动终端100可以在屏幕101受到压力时,自动地将当前使用的声音输出模式切换为目标声音输出模式,例如,将听筒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等。
参见图15,图1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压力传感器109的移动终端100的示意图。压力传感器109通常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上半部,例如设置在移动终端100长度方向上距离顶部边框1/3的位置,便于精确感知用户对于屏幕101的压力。
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内部,可以设置距离传感器140。距离传感器140位于移动终端100的上半部,用以检测用户是否接近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可以在用户接近移动终端100时,自动地将当前使用的声音输出模式切换为目标声音输出模式,例如,将听筒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等。
参见图16,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距离传感器140的移动终端100的示意图。距离传感器140也可以设置在移动终端100的上半部,例如设置在移动终端100长度方向上距离顶部边框1/3的位置,便于精确感知用户是否接近移动终端100。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压力传感器109和距离传感器140,还可以设置于如图1所示的传感器模块180中。并且,距离传感器140可以为接近光传感器、屏幕电容感应器、超声波感应器等可以测量用户与移动终端100之间距离的器件。
为了便于说明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震动发出的声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震动发出的声音称为屏幕发声器件104输出的声音,即二者表述的内容相同。
由前述内容可知,与目前的一些移动终端100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可以提供一种新的隐私模式。在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输出的声音音量不能满足用户的隐私需求的情况下,移动终端100可以主动地将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至隐私模式。进而,可以避免在听筒模式下,由于移动终端100的出音孔102位置靠近边框而引起的漏音问题。
为了避免上述漏音的问题,基于前述防漏音的移动终端100的结构以及提供的声音输出模式,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可以应用于该移动终端100的声音输出方法,用以控制移动终端100切换不同的声音输出模式,以及控制第一扬声器件和屏幕发声器件的输出不同的音量。
该方法无论移动终端100当前处于听筒模式还是外放模式,都可以在移动终端100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将当前的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至隐私模式。
参见图17,图1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应用于防漏音的移动终端100的声音输出方法的一种示意图。在步骤S1701中,先确定移动终端100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在步骤S1702中,如果移动终端100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则控制移动终端100使用隐私模式。
其中,预设条件用来表示用户的隐私需求条件,具体可以包括移动终端100所处的外界环境中环境声音的音量条件、移动终端100与外界环境中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条件、移动终端100的使用场景条件、移动终端100的屏幕承压条件、移动终端10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条件等等。当移动终端100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时,移动终端100即可进行模式切换。
外界环境中既可以有除用户以外的人也可以有除移动终端100以外的设备和物体等,环境声音即为外界环境中除用户和移动终端100以外的人、物体、设备等制造的环境音。如果环境声音的音量过小,说明周围环境比较安静,移动终端100以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输出的声音很容易被距离较近的人或者收音设备接收,那么用户此时有隐私暴露的风险。因此,在步骤S1701中,可以先采集移动终端100外界环境的环境声音。再确定环境声音的音量是否小于第一音量阈值。如果环境声音的音量小于第一音量阈值,说明周围的环境比较按键,此时确定移动终端100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即周围环境比较安静,需要将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移动终端100内部的麦克风170C采集环境中的声音,从而确定环境中声音音量的大小。以第一音量阈值为50为例,当麦克风170C检测出的环境声音的音量小于50时,需将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而当环境声音的音量大于或者等于50时,则可以继续使用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具有音频采集功能的设备,比如其他移动终端、话筒、监控摄像头等。如果周围环境中存在目标对象,并且目标对应距离移动终端100比较近,那么移动终端100以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输出的声音也很容易被目标对象接收,那么用户此时也有隐私暴露的风险。因此,在步骤S1701中,还可以先确定移动终端100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目标对象。如果存在目标对象,再进一步确定目标对象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距离。而后,确定第一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阈值。如果第一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阈值,说明目标对象距离移动终端100比较近,此时确定移动终端100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即周围环境中有距离比较近的目标对象,需要将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于移动终端100背板上的后置摄像头190获取移动终端100周围环境的预览图像。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上后置摄像头190的示意图。而后,在预览图像上确定是否存在目标对象。以第一距离阈值为1米为例,当目标对象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或者等于1米时,需将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而当目标对象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1米时,则可以继续使用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
移动终端100的使用场景包括来电通话场景、去电通话场景、语音通话场景、视频通话场景、视频播放场景等。为了保证针对于不同的使用场景,能够准确地进行切换声音模式的切换,还可以预先将可以切换为隐私模式的场景设置为预设场景,例如,通话场景、语音通话场景下通常是用户将移动终端100拿起靠近头部或者耳朵接听,因此,为了避免语音通话场景下的声音泄露,可以将通话场景、语音通话场景下的声音输出模式确定为隐私模式,此时,通话场景、语音通话场景即为预设场景。在步骤S1701中,可以先确定移动终端100当前的使用场景是否是预设场景。如果是预设场景,那么就可以确定移动终端100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即,可以将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移动终端100当前的使用场景之前,还需要获取当前的使用场景。在获取当前的使用场景时,可以根据移动终端100当前的运行参数等检测出使用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移动终端100在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下输出的声音泄露过多,因此,在步骤S1701中,还可以先确定移动终端100的屏幕101受到的外界压力是否大于或者等于压力阈值。通常,外界的压力多数是来自于用户的脸部或者头部对于屏幕101的挤压。如果屏幕101受到的外界压力大于或者等于压力阈值,说明用户可能将移动终端100拿起靠在头部或者耳朵,此时可以确定移动终端100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即,可以将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
在步骤S1701中,可以通过控制移动终端100内部的压力传感器109对屏幕的压力进行检测。屏幕101受到了外界压力并且受到的压力大于或者等于压力阈值,为了避免输出的声音泄露过多,此时需要将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而如果屏幕101未受到外界压力或者受到的压力小于压力阈值,那么可以继续使用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移动终端100在听筒模式下输出的声音泄露过多,因此,在步骤S1701中,还可以先确定用户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第二距离。再确定第二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距离阈值。如果第二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距离阈值,说明用户距离移动终端100比较近,则确定移动终端100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即,需要将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
在步骤S1701中,可以通过控制移动终端100内部的距离传感器140对用户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第二距离进行检测。以第二距离为0.02米为例,当用户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第二距离小于或者等于0.02米时,说明用户距离移动终端100比较近,此时可以将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而当用户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第二距离大于0.02米时,说明用户距离移动终端100比较远,此时可以继续使用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与移动终端100距离比较近,通常是指用户的头部或者耳朵距离移动终端100比较近,因此,在步骤S1701中,可以具体检测用户的头部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距离。
前述实施例中,隐私模式下,屏幕发声器件104除了可以单独输出声音以外,还可以使屏幕发声器件104结合第一扬声器件103共同输出声音。因此,在步骤S1702中,还可以控制屏幕发声器件104的最大音量为第一发声音量,以及,控制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一扬声音量。其中,第一扬声音量小于第一发声音量,以保证隐私模式下以屏幕发声器件104作为主要的声音输出器件,以第一扬声器件103作为辅助的声音输出器件,同时避免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声音过大而造成的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
前述实施例中,隐私模式下,屏幕发声器件104还可以结合第一扬声器件103和第二扬声器件108共同输出声音,因此,在步骤S1702中,还可以控制屏幕发声器件104以第一发声音量输出声音,控制第一扬声器件103以第一扬声音量输出声音,以及,控制第二扬声器件108以第三扬声音量输出声音。其中,第一发声音量分别大于第一扬声音量和第三扬声音量,以保证隐私模式下以屏幕发声器件104作为主要的声音输出器件,以第一扬声器件103和第二扬声器件108作为辅助的声音输出器件,同时避免第一扬声器件103和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的声音过大而造成的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
前述实施例中,听筒模式下,第一扬声器件103可以单独输出声音,也可以结合屏幕发声器件104共同输出声音。因此,还可以控制第一扬声器件103以第二扬声音量输出声音,以及,控制屏幕发声器件104以第二发声音量输出声音。其中,第二扬声音量大于第二发声音量,以保证听筒模式下以第一扬声器件103作为主要的声音输出器件,以屏幕发声器件104作为辅助的声音输出器件,同时避免屏幕发声器件104输出的声音过大对听筒模式下输出的声音产生干扰。
前述实施例中,听筒模式下,第一扬声器件103也可以结合屏幕发声器件104和第二扬声器件108共同输出声音。因此,还可以控制第一扬声器件103以第二扬声音量输出声音,控制屏幕发声器件104以第二发声音量输出声音,以及,控制第二扬声器件108以第四扬声音量输出声音。其中,第二扬声音量分别大于第二发声音量和第四扬声音量,以保证听筒模式下以第一扬声器件103作为主要的声音输出器件,以屏幕发声器件104和第二扬声器件108作为辅助的声音输出器件,同时避免屏幕发声器件104和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的声音过大对听筒模式下输出的声音产生干扰。
前述实施例中,外放模式下,可以仅由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声音。因此,还可以控制第一扬声器件103以第五扬声音量输出声音。其中,第五扬声音量大于第二扬声音量,以保证外放模式下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声音音量大于听筒模式下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声音音量。同时保证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声音音量满足声音外放的需求。
前述实施例中,外放模式下,第一扬声器件103还可以结合屏幕发声器件104共同输出声音。因此,还可以控制第一扬声器件103以第五扬声音量输出声音,以及,控制屏幕发声器件104以第三发声音量输出声音。其中,第五扬声音量分别大于第二扬声音量和第三发声音量,以保证外放模式下以第一扬声器件103作为主要的声音输出器件,以屏幕发声器件104作为辅助的声音输出器件。同时保证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声音音量满足声音外放的需求,并且屏幕发声器件104输出的声音可以增加外放模式下的总体输出音量。
前述实施例中,外放模式下,第一扬声器件103还可以结合屏幕发声器件104和第二扬声器件108共同输出声音。因此,还可以控制第一扬声器件103以第五扬声音量输出声音,控制屏幕发声器件104以第三发声音量输出声音,以及,控制第二扬声器件108以第六扬声音量输出声音。其中,第五扬声音量分别大于第二扬声音量、第三发声音量和第六扬声音量,以保证外放模式下以第一扬声器件103作为主音量输出器件,以第二扬声器件108和屏幕发声器件104作为辅助的声音输出器件。同时保证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的声音音量满足声音外放的需求,以及第二扬声器件108和屏幕发声器件104输出的声音可以增加外放模式下的总体输出音量。
另外,根据前述内容可知,当具有第二扬声器件108的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下,也可以单独控制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声音。或者,既控制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声音,又控制屏幕发声器件104输出声音,其中,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声音大于屏幕发声器件104输出声音的音量,以保证第二扬声器件108的声音音量满足声音外放的需求。再或者,既控制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声音,又控制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声音,其中,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声音大于第一扬声器件103输出声音的音量,以保证第二扬声器件108的声音音量满足声音外放的需求。
当具有第二扬声器件108的移动终端100处于外放模式下,也可以控制第二扬声器件108、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屏幕发声器件104共同输出声音,其中,使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声音大于第一扬声器件103和屏幕发声器件104输出声音的音量,以保证第二扬声器件108的声音音量满足声音外放的需求。
根据前述内容可知,当具有第二扬声器件108的移动终端100处于隐私模式下,还可以控制屏幕发声器件104和第二扬声器件103共同输出声音。其中,第二扬声器件103输出声音的音量小于屏幕发声器件104输出声音的音量,以保证隐私模式下以屏幕发声器件104作为主要的声音输出器件,以第二扬声器件108作为辅助的声音输出器件。同时避免第二扬声器件108输出的声音过大而造成的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处于听筒模式时,用户也可能并没有将移动终端100拿起靠近脸部或者头部。在这种情况下,移动终端100也可以通过前置摄像头105获取周围环境的预览图像。而后在预览图像中确定是否存在目标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同时使用前置摄像头105和后置摄像头190分别获取周围环境的预览图像。而后在全部的预览图像中确定是否存在目标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上述的前置摄像头105和后置摄像头190,移动终端100还可以使用其他能够捕获目标对象的设备,例如Lidar(激光雷达)等。
前述实施例中,均是以前置摄像头105获取的预览图像中存在一个目标对象或者后置摄像头190获取的预览图像中存在一个目标对象为例进行说明的,在一些情况下,前置摄像头105或者后置摄像头190获取的预览图像中也可能会同时存在到多个目标对象,此时,只需判断出距离移动终端100最近的目标对象即可。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前置摄像头105和后置摄像头190还可以与图1中所示的摄像头193实现相同的功能或者具有相同的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使用距离传感器140,还可以使用移动终端100的前置摄像头105来获取用户的脸部或者头部图像,而后,再根据获取到的用户部位图像确定用户与移动终端100之间的第二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的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用户操作移动终端100的动作条件。其中,用户操作移动终端100的动作可以是点击屏幕上与各个声音输出模式相关联的虚拟按键,以及,按下移动终端100上的实体按键等。
基于上述的预设条件,在步骤S1702中,还可以响应于用户对于移动终端100的操作动作,控制移动终端100的声音输出模式切换至听筒模式、隐私模式、或者外放模式。
用户可以预先将不同的声音输出模式与移动终端100上不同的虚拟按键相关联,例如,将隐私模式与屏幕上的数字按键1相关联,将听筒模式与屏幕上的数字按键2相关联,将外放模式与屏幕上的数字按键3相关联。这样,用户在使用听筒模式接听来电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切换至隐私模式,那么只需点击数字按键1即可,此时,在步骤S1702中,就会响应于用户点击数字按键1的动作,将当前的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
用户还可以预先将不同的声音输出模式与按下实体按键的不同次数相关联,例如,将隐私模式与按下一次音量“+”键相关联,将听筒模式与按下两次音量“+”键相关联,将外放模式与按下三次音量“+”键相关联。这样,用户在使用听筒模式接听来电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切换至隐私模式,那么只需按下一次音量“+”键即可,此时,在步骤S1702中,就会响应于用户按下一次音量“+”键的动作,将当前的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
另外,移动终端100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可设置声音输出模式的设置页面。在设置页面上,可以显示隐私模式、听筒模式和外放模式等模式选项。用户在接听来电、接听去电或者进行语音通话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切换至隐私模式,那么只需在该设置页面上选择隐私模式对应的选项即可,此时,在步骤S1702中,会响应于用户选择隐私模式选项的操作,将当前的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
在上述的声音输出方法中,还可以结合用户的动作和预设条件等对上述的声音输出模式进行切换。例如,可以先响应于用户的动作使用听筒模式,再确定听筒模式下移动终端100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则将听筒模式切换为隐私模式。或者,先确定移动终端100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则使用隐私模式,而后再响应于用户的动作将隐私模式切换为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
由前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由于其内部在屏幕101背面设置了屏幕发声器件104,因此当用户对接收的声音效果要求较高、对声音内容的保密性要求较高或者对声音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下,移动终端100主要依赖于屏幕发声器件104带动屏幕101振动发声,即使用隐私模式。由于隐私模式下,屏幕发声位置靠近用户的耳朵,因此可以保证用户直接接收到屏幕101发出的大量的声音,而非主要通过移动终端100上的出音孔102接收。这样能避免用户在对声音有要求的情况下,只能使用移动终端100上传统的听筒模式接收声音的情况,进而也能避免听筒模式中第一扬声器件发出的声音在出音孔中输出时出现的大量漏音的问题。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100在需要外放等大音量的场景下,同样可以提供使用第一扬声器件103和第二扬声器件108发声的听筒模式或者外放模式。既可以满足某些场景下小音量输出声音的需求,又可以满足外放多扬声器立体声的需求。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2)

1.一种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扬声器件、出音孔和屏幕发声器件;
所述第一扬声器件设置于靠近所述移动终端顶部边框的位置;
所述出音孔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顶部边框上;
所述屏幕发声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背面,并且所述屏幕发声器件位于所述屏幕的上半部;
所述第一扬声器件包括至少两种发声状态,分别为:所述第一扬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一扬声音量;以及,所述第一扬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二扬声音量;其中,所述第一扬声音量小于所述第二扬声音量;
所述屏幕发声器件包括至少两种发声状态,分别为:所述屏幕发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一发声音量;以及,所述屏幕发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第二发声音量;其中,所述第一发声音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发声音量;
所述移动终端至少包括第一声音输出模式和第二声音输出模式,所述第一声音输出模式为:所述第一扬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所述第一扬声音量,所述屏幕发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所述第一发声音量;所述第二声音输出模式为:所述第一扬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所述第二扬声音量,所述屏幕发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为所述第二发声音量;其中,所述第一扬声音量小于所述第一发声音量,所述第二扬声音量大于所述第二发声音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靠近所述移动终端顶部边框和侧面边框;
所述出音孔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顶部边框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一扬声器件与所述出音孔正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靠近所述移动终端顶部边框的中心位置;
所述出音孔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顶部边框的中心位置;
以及,所述第一扬声器件设置于所述前置摄像头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前置摄像头,所述前置摄像头靠近所述移动终端顶部边框的中心位置;
所述第一扬声器件设置于所述前置摄像头的一侧;
以及,所述出音孔与所述第一扬声器件正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所述第一扬声器件与所述出音孔之间具有出音通道;
所述移动终端的顶部边框上还设有泄气孔,所述泄气孔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内部与所述出音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屏幕的顶部为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音孔为缝结构、单孔结构或者多孔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半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屏幕受到的外界压力;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屏幕受到的外界压力大于或者等于压力阈值时,使用所述第一声音输出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的上半部;
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距离阈值时,使用所述第一声音输出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的麦克风;
所述麦克风用于采集所述移动终端外界环境的环境声音;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环境声音的音量小于第一音量阈值时,使用所述第一声音输出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上的后置摄像头;
所述后置摄像头用于拍摄周围环境中的目标对象;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阈值时,使用所述第一声音输出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部并且靠近所述移动终端底部边框的第二扬声器件;
设置于所述移动终端底部边框上的扬声器出音孔;
所述第二扬声器件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所述第一声音输出模式时输出声音;其中,所述第二扬声器件输出的最大音量小于所述屏幕发声器件输出的第一发声音量。
13.一种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使用所述第一声音输出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外界环境中环境声音的音量条件、所述移动终端与外界环境中目标对象之间的距离条件、所述移动终端的使用场景条件、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承压条件、所述移动终端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条件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包括:
采集所述移动终端外界环境的环境声音;
确定所述环境声音的音量是否小于第一音量阈值;
如果所述环境声音的音量小于所述第一音量阈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还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目标对象;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周围环境中存在所述目标对象,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一距离;
确定所述第一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距离阈值;
如果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距离阈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还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使用场景是否为预设场景;
如果所述使用场景为预设场景,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还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受到的外界压力是否大于或者等于压力阈值;
如果所述屏幕受到的外界压力大于或者等于压力阈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还包括:
确定用户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二距离;
确定所述第二距离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距离阈值;
如果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距离阈值,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还包括: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是否正在进行来电通话、去电通话或者语音通话;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正在进行来电通话、去电通话或者语音通话,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使用场景为预设场景,进而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之后,还包括:
显示目标模式选项;
响应于用户选择目标模式选项的操作,控制所述移动终端使用第一声音输出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之后,还包括: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的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控制所述屏幕发声器件以第一发声音量输出声音,控制所述第一扬声器件以第一扬声音量输出声音,以及,控制第二扬声器件以第三扬声音量输出声音;其中,所述第一发声音量分别大于所述第一扬声音量和所述第三扬声音量。
CN202110915267.3A 2021-08-10 2021-08-10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Pending CN1144660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5267.3A CN114466097A (zh) 2021-08-10 2021-08-10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US17/800,833 US20240223689A1 (en) 2021-08-10 2022-04-21 Mobile terminal for preventing sound leakage and sound output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EP22753579.6A EP4156660A1 (en) 2021-08-10 2022-04-21 Mobile terminal that prevents sound leakage and sound output method for mobile terminal
PCT/CN2022/088288 WO2023015940A1 (zh) 2021-08-10 2022-04-21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15267.3A CN114466097A (zh) 2021-08-10 2021-08-10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6097A true CN114466097A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05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15267.3A Pending CN114466097A (zh) 2021-08-10 2021-08-10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23689A1 (zh)
EP (1) EP4156660A1 (zh)
CN (1) CN114466097A (zh)
WO (1) WO2023015940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77902A (zh) * 2022-07-29 2022-1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5396787A (zh) * 2022-08-26 2022-11-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终端
CN117135262A (zh) * 2023-01-29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4007698A1 (zh) * 2022-07-04 2024-01-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7692848A (zh) * 2023-05-23 2024-03-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驱动发声器件进行发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4093452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19092B (zh) * 2023-02-22 2024-06-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1953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发声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12278462U (zh) * 2020-08-06 2021-01-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音频模组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75776A (ja) * 2013-03-07 2014-09-22 Sharp Corp 携帯端末装置、携帯端末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および携帯端末装置を制御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N205793330U (zh) * 2016-05-16 2016-12-07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
CN108958631B (zh) * 2018-07-09 2020-11-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09089192B (zh) * 2018-08-03 2021-0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输出语音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614823B (zh) * 2020-05-19 2022-02-25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与外放发声兼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91953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发声方法及终端设备
CN212278462U (zh) * 2020-08-06 2021-01-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音频模组和终端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7698A1 (zh) * 2022-07-04 2024-01-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277902A (zh) * 2022-07-29 2022-1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5396787A (zh) * 2022-08-26 2022-11-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终端
CN115396787B (zh) * 2022-08-26 2024-04-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终端
WO2024093452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35262A (zh) * 2023-01-29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135262B (zh) * 2023-01-29 2024-07-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7692848A (zh) * 2023-05-23 2024-03-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驱动发声器件进行发声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5940A1 (zh) 2023-02-16
EP4156660A8 (en) 2023-05-10
US20240223689A1 (en) 2024-07-04
EP4156660A1 (en) 2023-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38937B (zh) 一种通话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789867B (zh)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设备
WO2023015940A1 (zh) 防漏音的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的声音输出方法
CN113228701B (zh) 音频数据的同步方法及设备
US11703960B2 (en) Air mouse mode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CN111294438B (zh) 实现立体声输出的方法及终端
CN110087012B (zh) 一种摄像头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290262B (zh) 一种通话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1043219A1 (zh) 一种蓝牙回连方法及相关装置
US119566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sound quality of speaker
CN109582976A (zh) 一种基于语音通话的翻译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327613B (zh) 一种基于语音通话翻译能力的协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771828B (zh) 一种音频数据的通信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038436A (zh) 蓝牙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3473013A (zh) 图像美化效果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3301544B (zh) 一种音频设备间语音互通的方法及设备
CN115167802A (zh) 一种音频切换播放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9285563B (zh) 在线翻译过程中的语音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284403A1 (zh)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3678481B (zh) 无线音频系统、音频通讯方法及设备
WO2023160204A1 (zh) 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320123B (zh) 一种语音信号的输出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3020420A1 (zh) 音量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72187A (zh) 一种数据双面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57963A (zh) 一种音频传输方法、系统以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687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