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4486A -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4486A
CN116294486A CN202310524201.0A CN202310524201A CN116294486A CN 116294486 A CN116294486 A CN 116294486A CN 202310524201 A CN202310524201 A CN 202310524201A CN 116294486 A CN116294486 A CN 116294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air
wind box
fixedly connected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242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94486B (zh
Inventor
吴传惠
吴传记
翁日国
林喜盈
曾金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Shunmingdao Te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Shunmingdao Te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Shunmingdao Tea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Shunmingdao Te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242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44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4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4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94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4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1/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 F26B11/1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in stationary drums or other mainly-closed receptacles with moving stirring devices
    • F26B11/14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with movement which is non-progressive in stationary drums or other mainly-closed receptacles with moving stirring devices the stirring device moving in a horizontal or slightly-inclined pla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1Drying-air generating units, e.g. movable, independent of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01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 F26B25/002Handling, e.g. loading or unloading arrangements for bulk go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2Applications of driving mechanism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5/00Detail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 F26B21/00 or F26B23/00
    • F26B25/04Agitating, stirring, or scrap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200/00Drying processes and machines for sol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drying good
    • F26B2200/20Teas, i.e. drying, conditioning, withering of tea le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涉及到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内桶,所述内桶的内部设置有转管,所述转管的外部连通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内部开设为空腔,所述搅拌叶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圆口,所述圆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风管,所述固定套位于搅拌叶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搅拌叶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风管远离第二磁铁的一端连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上连通有多组对茶叶进行翻动的搅动组件。该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第一风管转动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带动第一风盒、第二风盒和第三风盒转动,使得第三风盒旋转送风,扩大送风范围,提高烘干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传统的制茶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摊晾、烘焙等,其中烘焙在制茶工艺中是非常重要的工序,也是制茶工艺中的最后一道工艺,其目的是蒸发茶叶内多余水分,使茶叶口感独特,火香浓郁,增迸和固定茶叶的品质,以利贮藏。现有使用烘干机烘干茶叶时,通常是将茶叶放置在烘干筒中,然后再对烘干简进行加热,容易造成烘干筒内靠近筒壁外侧的茶叶温度过高而靠近筒中心茶叶温度较低的情况,使得烘干筒中茶叶无法均匀受热而造成茶叶质量降低。
因此,发明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包括内桶,所述内桶的内部设置有转管,所述转管的外部连通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内部开设为空腔,所述搅拌叶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圆口,多个圆口沿着搅拌叶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圆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风管,所述第一风管上开设有条口,所述条口的宽度小于固定套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一风管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套,所述转套位于搅拌叶的内部,所述转套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多个扇叶沿着转套的外壁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固定套位于搅拌叶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所述搅拌叶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风管远离第二磁铁的一端连通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壁上连通有多组对茶叶进行翻动的搅动组件;
所述内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管滑动连接在转轴的底部,所述内桶顶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在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转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固定连接在转轴的底部,所述转管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在滑柱的外壁上;
所述内桶的外部套装有外桶,所述外桶与内桶之间形成保温腔室,所述保温腔室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气管,所述内桶的顶部连通有风斗,所述风斗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远离风斗的一端与保温腔室连通;
所述内桶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进料盖板,所述进料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外桶侧壁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贯穿内桶的侧壁,所述出料口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出料盖板,所述出料盖板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所述外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优选的,所述搅动组件包括第一风盒、第二风盒、第三风盒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风盒连通在转盘上,所述第二风盒连通在第一风盒远离转盘的一端上,所述第三风盒连通在第二风盒远离第一风盒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单向阀固定安装在第三风盒远离第二风盒的一端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风盒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风盒配合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挡板、转杆、支块和弹簧,所述转杆设置为两组,两组转杆分别分布在挡板的两侧,所述转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上,所述转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风盒内壁上,所述支块位于挡板靠近第二风盒的一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块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上。
优选的,所述内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盘,所述滑盘转动连接在转管的底部,所述内桶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在滑盘上,所述内桶底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设置为两组,两组电动推杆对称分布,所述内桶的底部开设有供电动推杆伸缩端穿过的圆孔,所述滑盘固定连接在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上。
优选的,所述滑盘与内桶的底部之间形成热风腔室,所述内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管,所述转管滑动连接在第二风管的顶部,所述第二风管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滑盘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内桶的底部设置有为转管以及热风腔室输送气体的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包括加热箱、泵体和第三风管,所述加热箱和泵体均固定连接在内桶的底部,所述泵体的进风端与加热箱连通,所述第三风管的一端与泵体出风端连通,所述第三风管的另一端与第二风管连通。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转盘因受翻动茶叶的阻力带动第一风管在固定套上向搅拌叶内部滑动,使得条口由固定套内伸出,第一风管与搅拌叶内部的空腔连通,搅拌叶内部的气体通过条口和第一风管进入转盘内,且通过扇叶带动第一风管转动。第一风管转动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带动第一风盒、第二风盒和第三风盒转动,使得第三风盒旋转送风,扩大送风范围,提高烘干的均匀性。同时,第一风盒、第二风盒和第三风盒还能在送风过程对茶叶进行翻动,提高烘干效率;
2、转盘内的气体依次进入第一风盒、第二风盒和第三风盒,受挡板、转杆、支块和弹簧组成的控制组件限制,气体不断堆积在弹性材质的第二风盒内,并使第二风盒膨胀变大。当第二风盒内的气体压力超过弹簧的支撑弹力时,挡板发生翻转并拉伸弹簧,气体由第三风盒的端部瞬间喷向茶叶,使茶叶分散从而便于翻动,提高茶叶的烘干效率;
3、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伸出,带动滑盘在内桶内部向上滑动,进而将内桶顶部含有水汽的高温气体压入风斗,避免水汽在内桶内部凝结,提高茶叶的烘干效果,进而提高茶叶质量。含有水汽的高温气体经过第一出气管输入到保温腔室内,高温气体在保温腔室内部流动过程中会传导热量给内桶,使得内桶的壁体温度上升,提高烘干的效果,同时对热量进行二次利用;
4、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在回收时,滑盘在内桶的内部向下滑动,热风腔室内的高温气体在第三单向阀的作用下由第一风口吹向滑盘上方,使茶叶向上翻动,进一步提高烘干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上内桶、外桶、保温腔室和转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上内桶、外桶、滑盘和第一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上转管、第二风管和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上搅拌叶、圆口和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上搅拌叶、第一风管、转盘和扇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上第一风管、条口、转套和扇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上搅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上出料盖板和第二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上进料盖板和第一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上内桶、外桶、风斗和出料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桶;2、转管;3、搅拌叶;4、圆口;5、固定套;6、第一风管;7、转盘;8、第一风盒;9、第二风盒;10、第三风盒;11、第一单向阀;12、转套;13、扇叶;14、第一磁铁;15、第二磁铁;16、条口;17、挡板;18、转杆;19、支块;20、弹簧;21、第二单向阀;22、滑盘;23、第一滑槽;24、第一滑块;25、第一风口;26、第三单向阀;27、电动推杆;28、第二风管;29、第二风口;30、滑柱;31、转轴;32、第二滑槽;33、第二滑块;34、电机;35、加热箱;36、泵体;37、第三风管;38、风斗;39、第一出气管;40、外桶;41、保温腔室;42、第二出气管;43、热风腔室;44、进料口;45、进料盖板;46、第一把手;47、出料口;48、出料盖板;49、第二把手;50、支板;51、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图15所示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包括内桶1,内桶1的内部设置有转管2,转管2的外部连通有搅拌叶3,搅拌叶3设置为多组,提高对茶叶翻动的效率。搅拌叶3的内部开设为空腔,使得输送至转管2内的气体可由搅拌叶3进入第一风管6,并由第三风盒10喷出。同时,搅拌叶3与转管2在传输加热升温后的气体时,自身的温度会同步升高,也可以对茶叶进行烘干。搅拌叶3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圆口4,多个圆口4沿着搅拌叶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烘干操作时,搅拌叶3开设圆口4的一侧位于转动方向的前端。圆口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5,固定套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风管6,且第一风管6还可在固定套5的内部滑动。第一风管6上开设有条口16,条口16的宽度小于固定套5的轴向长度,实现对条口16的密封控制。第一风管6在固定套5上向搅拌叶3内部滑动时,条口16由固定套5内部伸出,使得第一风管6与搅拌叶3内部的空腔连通。且第一风管6在固定套5上的滑动距离可控制条口16伸出范围的大小,进而控制由搅拌叶3进入第一风管6的气体流量大小,提高烘干设备热量能源的利用效率。
第一风管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套12,转套12位于搅拌叶3的内部,转套12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13,多个扇叶13沿着转套12的外壁呈圆周阵列分布。转套12的外径大于固定套5的内径,使得第一风管6不会由固定套5上滑落。搅拌叶3内部空气流通时,吹动扇叶13,进而通过转套12带动第一风管6转动。固定套5位于搅拌叶3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15,搅拌叶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4,第一磁铁14与第二磁铁15相对设置。第一磁铁14与第二磁铁15相互靠近一面的磁性为同性,相互排斥。由于第一磁铁14与第二磁铁15的相斥作用力,转盘7未接触翻动茶叶时,使得第一风管6的位置固定,条口16位于固定套5的内部,处于密封状态,降低能量的损耗。同时,第一磁铁14与第二磁铁15的相斥作用力属轴向作用力,而扇叶13通过转套12带动第一风管6转动属径向作用力,使得第一风管6在转套12内的转动与滑动互不影响。第一风管6远离第二磁铁15的一端连通有转盘7,转盘7可扩大与茶叶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好的反馈翻动茶叶的阻力。转盘7对茶叶进行翻动时,因受翻动茶叶的阻力,使得第一风管6在固定套5上向搅拌叶3内部滑动,使得条口16由固定套5内部伸出。当转盘7接触翻动的茶叶较多时,致使其所受阻力较大,第一风管6在固定套5上的滑动距离较长,使得条口16露出的面积较大,进而搅拌叶3进入第一风管6的气体流量较大,提高吹动范围和力度。当转盘7接触翻动的茶叶较少时,致使其所受阻力较小,第一风管6在固定套5上的滑动距离较短,使得条口16露出的面积较小,进而搅拌叶3进入第一风管6的气体流量较小。根据茶叶的接触翻动量,控制输出气体量的大小,提高热量能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烘干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搅拌叶3转动过程中,未接触翻动茶叶的转盘7由于第一磁铁14与第二磁铁15相斥作用力,第一风管6位置固定不动,使得条口16位于固定套5的内部,处于密封状态,对应的第三风盒10不会送风,提高气体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泵体36和加热箱35的能耗。且单个搅拌叶3上有一组第一风管6与搅拌叶3内部的空腔连通时,可以使得搅拌叶3内部的空气流通,进而能带动搅拌叶3内部的多组第一风管6转动,使得多个转盘7上的搅动组件同时对茶叶进行翻动,提高烘干效率。
转盘7的外壁上连通有多组对茶叶进行翻动的搅动组件,多组搅动组件沿着转盘7的外壁均匀分布,搅动组件在对茶叶进行搅动的同时还可以送风,提高茶叶的烘干效率。相较于现有常见位置固定的送风口,可提高茶叶烘干的均匀性,避免热量过于集中使茶叶品质出现差异。
具体设置时,搅动组件包括第一风盒8、第二风盒9、第三风盒10和第一单向阀11,第二风盒9使用弹性材质,可膨胀变大,而膨胀变大后,第一风盒8、第二风盒9和第三风盒10仍呈条状分布,提高翻动效果。第一风盒8连通在转盘7上,第二风盒9连通在第一风盒8远离转盘7的一端上。第三风盒10连通在第二风盒9远离第一风盒8的一端上。第一单向阀11固定安装在第三风盒10远离第二风盒9的一端上,第一单向阀11使得气体只能由第三风盒10的端部开口排出,而外部气体不能进入第三风盒10。
工作时,搅拌叶3在转动过程中,转盘7处于转动方向的前端,翻动茶叶的转盘7,因受翻动茶叶的阻力带动第一风管6在固定套5上向搅拌叶3内部滑动,使得条口16由固定套5内伸出。第一风管6与搅拌叶3内部的空腔连通,搅拌叶3内部的气体通过条口16和第一风管6进入转盘7内。
进一步的,条口16由固定套5内部伸出,第一风管6与搅拌叶3内部的空腔连通,加热升温后的气体由第三风盒10吹向茶叶。同时使得搅拌叶3内部的空气流通,进而通过多个扇叶13带动第一风管6转动。第一风管6转动带动转盘7转动,转盘7转动带动第一风盒8、第二风盒9和第三风盒10转动,使得第三风盒10旋转送风,扩大送风范围,进一步提高烘干的均匀性。同时,第一风盒8、第二风盒9和第三风盒10还能在转动过程对茶叶进行翻动,提高烘干效率。
第三风盒10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风盒9配合的控制组件,控制组件用于在第三风盒10送风时,控制第三风盒10的闭合状态,进行间歇性送风,提高喷气的力度和范围。控制组件包括挡板17、转杆18、支块19和弹簧20,转杆18设置为两组。两组转杆18分别分布在挡板17的两侧,转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17上,转杆1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风盒10内壁上。支块19位于挡板17靠近第二风盒9的一侧,弹簧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块19上,弹簧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17上。
转盘7内的气体依次进入第一风盒8、第二风盒9和第三风盒10,受挡板17、转杆18、支块19和弹簧20组成的控制组件限制,气体不断堆积在弹性材质的第二风盒9内,并使第二风盒9膨胀变大。当第二风盒9内的气体压力超过弹簧20的支撑弹力时,挡板17发生翻转并拉伸弹簧20,气体由第三风盒10的端部瞬间喷向茶叶,增加喷气的力度,扩大喷气的范围,使茶叶分散从而便于翻动,提高茶叶的烘干效率。喷气结束后,弹簧20带动挡板17复位,第二风盒9内部继续堆积气体,进行下一轮的喷气。
进一步的,由于多组搅动组件分布在转盘7的不同位置,进而对不同的位置进行送风,提高茶叶烘干的均匀性。
内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31,转管2滑动连接在转轴31的底部。内桶1顶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34,转轴31固定连接在电机34的驱动轴上。转管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30,滑柱30固定连接在转轴31的底部,转管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32,第二滑槽3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3,第二滑块33固定连接在滑柱30的外壁上。第二滑槽32与第二滑块33配合,使得转轴31转动带动滑柱30转动,进而转管2发生转动。同时,转管2还可以在转轴31底部上下滑动。
工作时,电机34转动带动转轴31转动,转轴31转动带动滑柱30转动,滑柱30外壁上的第二滑块33与转管2的内壁上第二滑槽32配合,使得转管2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3转动,对茶叶进行翻动,提高茶叶烘干的均匀性。
内桶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盘22,滑盘22转动连接在转管2的底部,转管2上下移动带动滑盘22在内桶1的内部上下滑动。内桶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3,第一滑槽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4,第一滑块24固定连接在滑盘22上。第一滑槽23与第一滑块24配合,提高滑盘22在内桶1的内部上下滑动的稳定性。内桶1底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27,电动推杆27设置为两组,两组电动推杆27对称分布,内桶1的底部开设有供电动推杆27伸缩端穿过的圆孔,滑盘22固定连接在电动推杆27的伸缩端上。
滑盘22与内桶1的底部之间形成热风腔室43,内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管28。转管2滑动连接在第二风管28的顶部,转管2与第二风管28连通。第二风管28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风口29,第二风口2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21。第二单向阀21使得第二风管28内加热升温后的气体可由第二风口29进入热风腔室43内,而热风腔室43内的气体不能进入第二风管28内。滑盘22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风口25,第一风口2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单向阀26,第三单向阀26使得热风腔室43内气体由第一风口25进入滑盘22上方,而滑盘22上方的气体不能进入热风腔室43内。
考虑到提高内桶1的保温效果,降低热量损耗,内桶1的外部套装有外桶40,外桶40与内桶1之间形成保温腔室41。保温腔室41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气管42,第二出气管42上设置有单向阀,外部空气不会进入保温腔室41内。内桶1的顶部连通有风斗38,风斗38固定安装在内桶1的顶部,且下端开口大,上端开口小。风斗38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出气管39,第一出气管39远离风斗38的一端与保温腔室41连通。
工作时,启动电动推杆27,电动推杆27的伸缩端伸出,带动滑盘22在内桶1内部向上滑动,进而将内桶1顶部含有水汽的高温气体压入风斗38,避免水汽在内桶1内部凝结,提高茶叶的烘干效果,进而提高茶叶质量。含有水汽的高温气体经过第一出气管39输入到保温腔室41内。高温气体在保温腔室41内部流动过程中会传导热量给内桶1,使得内桶1的壁体温度上升,提高烘干的效果,同时对热量进行二次利用。
内桶1的底部设置有为转管2以及热风腔室43输送气体的送风组件,送风组件包括加热箱35、泵体36和第三风管37。加热箱35和泵体36均固定连接在内桶1的底部,加热箱35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板(图中未示出),电加热为现有常见技术,在此不做赘述。泵体36的进风端与加热箱35连通,第三风管37的一端与泵体36出风端连通,第三风管37的另一端与第二风管28连通。
具体设置时,加热箱35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在泵体36抽吸作用下,外部空气由进气口进入加热箱35内,电加热板使进入加热箱35内部的空气迅速加热升温,然后通过泵体36输送至转管2和热风腔室43内。
进一步的,滑盘22在内桶1内部向上滑动的同时,转管2会同步向上滑动,进而使得第二风管28上的第二风口29露出。泵体36通过第三风管37以及第二风管28为转管2输送加热升温后的气体,还会通过第二风管28以及第二风口29为热风腔室43输送加热升温后的气体。而电动推杆27的伸缩端在回收时,滑盘22在内桶1的内部向下滑动,热风腔室43内的高温气体在第三单向阀26的作用下由第一风口25吹向滑盘22上方,使茶叶向上翻动,进一步提高烘干效果。
内桶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44,进料口44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进料盖板45,进料盖板4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46。通过第一把手46拉动进料盖板45,使进料口44打开,将茶叶由进料口44倒入内桶1的内部。外桶40侧壁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47,出料口47贯穿内桶1的侧壁,且出料口47的顶部以及两侧均设置有隔板连接内桶1与外桶40,使保温腔室41保持密封状态,同时防止茶叶在出料过程中掉落至保温腔室41内。出料口47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出料盖板48,出料盖板48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49。烘干结束后,通过第二把手49拉动出料盖板48,将出料口47打开,便于茶叶的出料。
外桶4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板50,支板50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1。支撑柱51通过支板50对外桶40进行支撑,同时为电动推杆27、加热箱35和泵体36提供安装空间。
工作原理:通过第一把手46拉动进料盖板45,使进料口44打开,将茶叶由进料口44倒入内桶1的内部。启动电机34,电机34转动带动转轴31转动,转轴31转动带动滑柱30转动,滑柱30外壁上的第二滑块33与转管2的内壁上第二滑槽32配合,使得转管2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3转动,对茶叶进行翻动,提高茶叶烘干的均匀性。
同时,启动泵体36,在加热箱35的配合下,通过第三风管37以及第二风管28为内桶1内部的转管2输送加热升温后的气体,而转管2内部的气体会进入搅拌叶3内。搅拌叶3在转动过程中,转盘7处于转动方向的前端,翻动茶叶的转盘7,因受翻动茶叶的阻力带动第一风管6在固定套5上向搅拌叶3内部滑动,使得条口16由固定套5内部伸出。第一风管6与搅拌叶3内部的空腔连通,搅拌叶3内部的气体通过条口16和第一风管6进入转盘7内。转盘7内的气体依次进入第一风盒8、第二风盒9和第三风盒10,受挡板17、转杆18、支块19和弹簧20组成的控制组件限制,气体不断堆积在弹性材质的第二风盒9内,并使第二风盒9膨胀变大,当第二风盒9内的气体压力超过弹簧20的支撑弹力时,挡板17发生翻转并拉伸弹簧20,气体由第三风盒10的端部瞬间喷向茶叶,使茶叶分散从而便于翻动,提高茶叶的烘干效率。喷气结束后,弹簧20带动挡板17复位,第二风盒9内部继续堆积气体,进行下一轮的喷气。
同时由于多组搅动组件分布在转盘7的不同位置,进而对不同的位置进行送风,提高茶叶烘干的均匀性。
条口16由固定套5内伸出,第一风管6与搅拌叶3内部的空腔连通,加热升温后的气体由第三风盒10吹向茶叶,使得搅拌叶3内部的空气流通,进而通过多个扇叶13带动第一风管6转动。第一风管6转动带动转盘7转动,转盘7转动带动第一风盒8、第二风盒9和第三风盒10转动,使得第三风盒10旋转送风,扩大送风范围,进一步提高烘干的均匀性。同时,第一风盒8、第二风盒9和第三风盒10还能在转动过程对茶叶进行翻动,提高烘干效率。
搅拌叶3转动过程中,未接触翻动茶叶的转盘7由于第一磁铁14与第二磁铁15相斥作用力,第一风管6位置固定不动,使得条口16位于固定套5的内部,处于密封状态,对应的第三风盒10不会送风,提高气体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泵体36和加热箱35的能耗。且单个搅拌叶3上有一组第一风管6与搅拌叶3内部的空腔连通时,可以使得搅拌叶3内部的空气流通,进而能带动搅拌叶3内部的多组第一风管6转动,使得多个转盘7上的搅动组件同时对茶叶进行翻动,提高烘干效率。
茶叶烘干过程中产生高温水汽时,启动电动推杆27,电动推杆27的伸缩端伸出,带动滑盘22在内桶1内部向上滑动,进而将内桶1顶部含有水汽的高温气体压入风斗38,并经过第一出气管39输入到保温腔室41内。高温气体在保温腔室41内部流动过程中会传导热量给内桶1,使得内桶1的壁体温度上升,提高烘干的效果,同时对热量进行二次利用。
滑盘22在内桶1内部向上滑动的同时,转管2会同步向上滑动,进而使得第二风管28上的第二风口29露出。泵体36通过第三风管37以及第二风管28为转管2输送加热升温后的气体,还会通过第二风管28以及第二风口29为热风腔室43输送加热升温后的气体。而电动推杆27的伸缩端在回收时,滑盘22在内桶1的内部向下滑动,热风腔室43内的高温气体在第三单向阀26的作用下由第一风口25吹向滑盘22上方,使茶叶向上翻动,进一步提高烘干效果。

Claims (6)

1.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包括内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1)的内部设置有转管(2),所述转管(2)的外部连通有搅拌叶(3),所述搅拌叶(3)的内部开设为空腔,所述搅拌叶(3)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圆口(4),多个圆口(4)沿着搅拌叶(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圆口(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风管(6),所述第一风管(6)上开设有条口(16),所述条口(16)的宽度小于固定套(5)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一风管(6)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转套(12),所述转套(12)位于搅拌叶(3)的内部,所述转套(12)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13),多个扇叶(13)沿着转套(12)的外壁呈圆周阵列分布,所述固定套(5)位于搅拌叶(3)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磁铁(15),所述搅拌叶(3)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4),所述第一磁铁(14)与第二磁铁(1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风管(6)远离第二磁铁(15)的一端连通有转盘(7),所述转盘(7)的外壁上连通有多组对茶叶进行翻动的搅动组件;
所述内桶(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轴(31),所述转管(2)滑动连接在转轴(31)的底部,所述内桶(1)顶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34),所述转轴(31)固定连接在电机(34)的驱动轴上,所述转管(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柱(30),所述滑柱(30)固定连接在转轴(31)的底部,所述转管(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32),所述第二滑槽(3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3),所述第二滑块(33)固定连接在滑柱(30)的外壁上;
所述内桶(1)的外部套装有外桶(40),所述外桶(40)与内桶(1)之间形成保温腔室(41),所述保温腔室(41)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气管(42),所述内桶(1)的顶部连通有风斗(38),所述风斗(38)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出气管(39),所述第一出气管(39)远离风斗(38)的一端与保温腔室(41)连通;
所述内桶(1)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44),所述进料口(44)的内部卡合连接有进料盖板(45),所述进料盖板(4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46),所述外桶(40)侧壁的底部开设有出料口(47),所述出料口(47)贯穿内桶(1)的侧壁,所述出料口(47)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出料盖板(48),所述出料盖板(48)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49);
所述外桶(4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板(50),所述支板(50)下表面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动组件包括第一风盒(8)、第二风盒(9)、第三风盒(10)和第一单向阀(11),所述第一风盒(8)连通在转盘(7)上,所述第二风盒(9)连通在第一风盒(8)远离转盘(7)的一端上,所述第三风盒(10)连通在第二风盒(9)远离第一风盒(8)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单向阀(11)固定安装在第三风盒(10)远离第二风盒(9)的一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盒(10)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二风盒(9)配合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挡板(17)、转杆(18)、支块(19)和弹簧(20),所述转杆(18)设置为两组,两组转杆(18)分别分布在挡板(17)的两侧,所述转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17)上,所述转杆(18)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三风盒(10)内壁上,所述支块(19)位于挡板(17)靠近第二风盒(9)的一侧,所述弹簧(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支块(19)上,所述弹簧(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挡板(1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盘(22),所述滑盘(22)转动连接在转管(2)的底部,所述内桶(1)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3),所述第一滑槽(2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4),所述第一滑块(24)固定连接在滑盘(22)上,所述内桶(1)底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27),所述电动推杆(27)设置为两组,两组电动推杆(27)对称分布,所述内桶(1)的底部开设有供电动推杆(27)伸缩端穿过的圆孔,所述滑盘(22)固定连接在电动推杆(27)的伸缩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盘(22)与内桶(1)的底部之间形成热风腔室(43),所述内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管(28),所述转管(2)滑动连接在第二风管(28)的顶部,所述第二风管(28)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风口(29),所述第二风口(2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单向阀(21),所述滑盘(22)的内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风口(25),所述第一风口(2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三单向阀(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1)的底部设置有为转管(2)以及热风腔室(43)输送气体的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包括加热箱(35)、泵体(36)和第三风管(37),所述加热箱(35)和泵体(36)均固定连接在内桶(1)的底部,所述泵体(36)的进风端与加热箱(35)连通,所述第三风管(37)的一端与泵体(36)出风端连通,所述第三风管(37)的另一端与第二风管(28)连通。
CN202310524201.0A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 Active CN1162944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4201.0A CN116294486B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24201.0A CN116294486B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4486A true CN116294486A (zh) 2023-06-23
CN116294486B CN116294486B (zh) 2023-07-21

Family

ID=86829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24201.0A Active CN116294486B (zh) 2023-05-11 2023-05-11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448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86555A (en) * 1974-09-16 1977-09-21 Sheader B Tea d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2291410A (ja) * 2001-04-02 2002-10-08 Ide Hiroyuki 熱風の加湿装置、及び茶葉蒸機
CN206257920U (zh) * 2016-12-13 2017-06-16 湛江市茗禾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均匀的茶叶烘干机
CN112293518A (zh) * 2020-11-26 2021-02-02 韦世林 一种防碎型的茶叶加工方法
CN213811344U (zh) * 2020-12-10 2021-07-27 曾萱民 一种茶叶加工用快速干燥装置
CN113405345A (zh) * 2021-05-24 2021-09-17 徐静 一种茶叶用烘干设备
CN115654880A (zh) * 2022-11-16 2023-01-31 福鼎市八闽茶夫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定量烘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86555A (en) * 1974-09-16 1977-09-21 Sheader B Tea dr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2291410A (ja) * 2001-04-02 2002-10-08 Ide Hiroyuki 熱風の加湿装置、及び茶葉蒸機
CN206257920U (zh) * 2016-12-13 2017-06-16 湛江市茗禾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烘干均匀的茶叶烘干机
CN112293518A (zh) * 2020-11-26 2021-02-02 韦世林 一种防碎型的茶叶加工方法
CN213811344U (zh) * 2020-12-10 2021-07-27 曾萱民 一种茶叶加工用快速干燥装置
CN113405345A (zh) * 2021-05-24 2021-09-17 徐静 一种茶叶用烘干设备
CN115654880A (zh) * 2022-11-16 2023-01-31 福鼎市八闽茶夫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定量烘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4486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4892A (zh) 一种绿茶的生产工艺
CN104904891A (zh) 一种有机扁茶的生产方法
CN104904893A (zh) 一种富硒茶叶的生产系统
CN101940243B (zh) 自动加压茶叶连续揉捻机
CN205747806U (zh) 一种均匀受热式茶叶烘干机
CN106819789A (zh) 一种米粉烘干机
CN116294486B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设备
CN206895745U (zh) 一种红茶加工设备
CN105211336A (zh) 新型有机扁茶微波杀青生产线
CN114562871A (zh) 一种绿化草皮用无土栽培缓释肥的加工装置及方法
CN107467253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
CN208817889U (zh) 碧螺春茶叶烘干机
CN105010591A (zh) 一种猴魁型扁茶生产工艺
CN206909597U (zh) 一种茶叶烘干机
CN205667306U (zh) 一种新型有机扁茶烫青和多级杀青联用生产系统
CN208857247U (zh) 一种米酒生产用米粒蒸煮装置
CN213908302U (zh) 一种受热均匀的小型茶叶烘干机
CN220624674U (zh) 一种菊花干燥机
CN220083516U (zh) 茶树花微波干燥装置
CN209605541U (zh) 一种批量式物料烘干室
CN108716831A (zh) 茶叶烘干机
CN214276380U (zh) 一种天柱弦月茶加工用热风干燥装置
CN208909100U (zh) 一种用于枸杞加工的除湿烘干机
CN105145887A (zh) 一种绿茶的生产系统
CN205448622U (zh) 一种绿茶静态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