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0804A -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90804A
CN116290804A CN202310554540.3A CN202310554540A CN116290804A CN 116290804 A CN116290804 A CN 116290804A CN 202310554540 A CN202310554540 A CN 202310554540A CN 116290804 A CN116290804 A CN 1162908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ding
wire
steel bars
shovel head
sho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545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90804B (zh
Inventor
于国志
曲奕
唐维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ansu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ansu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ansu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ansu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545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908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90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0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90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90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E04G21/12Mounting of reinforcing inserts; Prestressing
    • E04G21/122Machines for joining reinforcing bars
    • E04G21/123Wire twist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钢筋捆绑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转动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侧壁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穿丝组件,并且两组所述穿丝组件之间存在可供钢筋平行进入的间隙;所述安装框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框,所述移动框底端转动设置有安装柱,在所述安装柱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穿丝组件开合的驱动块;在所述移动框底部固定设置有微型马达。本发明通过设置穿丝组件,配合设置在铲爪端部的第一铲头和第二铲头,首先将待捆绑的钢筋顶起,完成穿丝操作,有利于对铺设于地面的钢筋网片的捆扎,降低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捆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家需要建造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铁路和核电站等大型建筑。在建造大型建筑时,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的主要框架,能够为建筑提供主要的支撑作用。在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前,需要先将多根钢筋绑扎成钢筋框架,以形成大直径的钢筋网片或者钢筋笼。
为了使钢筋构件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变形,并且提高钢筋捆绑的速度,工人会使用叫做扎钩的打结工件,如图10所示,将扎丝对折形成圈头,将扎丝的圈头穿过待捆绑钢筋的交叉位置后,用扎钩勾住圈头进行旋转完成捆扎,扎钩一般通过人工进行作业,捆绑效率较低,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电动手持式的钢筋捆绑设备,只需要将枪头对准捆绑位置实现自动捆扎,但是无论是扎钩捆绑还是电动捆绑设备都需要被捆绑的钢筋下方预留有用于扎丝穿过的空间,只适合用于钢筋笼等立体钢筋钢架结构的捆扎,对于铺设于地面的钢筋网片的捆扎,如图11所示,需要借助其余工具将打结点撬离地面后,才能进行,实际操作起来较为繁琐,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钢筋捆绑设备对于铺设在地面的钢筋网片进行捆扎时,扎丝无法直接穿过钢筋下方,需要借助工具进行撬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转动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侧壁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穿丝组件,并且两组所述穿丝组件之间形成可供钢筋穿过的间隙;
所述安装框内上下滑动设置有移动框,所述移动框底端转动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固定环和安装环同轴线设置,在所述安装柱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设置有驱动块,当所述连接板随移动框上下移动时,所述驱动块与穿丝组件联动并驱动穿丝组件开合运动;
在所述移动框底部固定设置有微型马达,所述微型马达用于驱动安装柱绕其轴线转动。
优选地,所述穿丝组件包括:
两块安装板,两块所述安装板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两块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
两根铲爪,两根所述铲爪对称设置,所述铲爪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板端部的圆轴,所述圆轴外壁固定设置有弧形设置的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之间形成容纳钢筋的空间,两个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之间设置有扎丝传递结构;
在所述圆轴外周面固定设置有不完全齿,所述驱动块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对应位置的不完全齿啮合连接,在所述驱动块运动时,控制两根铲爪反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扎丝传递结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其中一根连接杆活动端的第一铲头,另一根所述连接杆的活动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铲头,所述第一铲头端部设置有可供第二铲头携带扎丝穿过的间隔,在所述第一铲头底端开设有缺口,在所述缺口内壁固定设置有定位块,并且在第一铲头的底部开设有与缺口相连通的卡线槽,扎丝的圈头套在两个定位块上后卡入所述卡线槽内实现固定,所述第二铲头的顶部开设有勾线槽,所述第一铲头穿入第二铲头内时,使扎丝的圈头转移至勾线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铲头和第二铲头顶部均呈弧形设置,并且第一铲头和第二铲头底部为平整设置。
优选地,两个所述定位块向第二铲头一侧倾斜,所述勾线槽向远离第一铲头一侧倾斜。
优选地,所述卡线槽内开设有多条沿第一铲头长度方向设置的导线槽,多个所述导线槽沿第一铲头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铲头内开设有与勾线槽相连通的滑腔,所述滑腔内滑动设置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的刀口部分呈开口向内的弧形设置,并且在第二铲头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柱,所述调节柱与切割刀侧壁相抵,转动所述调节柱改变切割刀的位置,调节所述切割刀伸入勾线槽的长度。
所述驱动块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口,所述滑口与连接块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框两侧均开设有导向口,所述移动框外壁固定设置有与导向口滑动连接的导向柱,在所述移动框与安装框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微型马达输出端的驱动齿轮,所述安装柱外壁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备两根扎丝,并将扎丝沿中心对折,在弯折处形成圈头;
将位于下方的钢筋顶起,使钢筋脱离地面;
牵引圈头使扎丝从钢筋下方穿过并保持两根扎丝均与钢筋垂直;
以钢筋为支点将扎丝的两端向上弯折,使得扎丝从待捆绑的钢筋下方将钢筋包围,并且两根扎丝分别位于上方钢筋的两侧,在相交叉的两根待绑钢筋上方形成等距分布的四个扎丝线头;
将四个线头向两根钢筋的交叉点汇聚成一股,并对汇聚成一股的扎丝进行绞合,使扎丝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向中间收紧,完成捆绑。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穿丝组件,利用两根对称的铲爪开合,并配合设置在铲爪端部的第一铲头和第二铲头,首先将待捆绑的钢筋顶起,并实现将扎丝从第一铲头转移至第二铲头并被第二铲头牵引出,完成穿丝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有利于对铺设于地面的钢筋网片的捆扎,不需要借助工具将钢筋撬离地面,有利于降低操作难度,简化操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了现有钢筋捆绑设备对于铺设在地面的钢筋网片进行捆扎时,扎丝无法直接穿过钢筋下方,需要借助工具进行撬动,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设置微型马达,通过微型马达作为动力驱动安装柱转动,安装柱的动力传递至两个驱动块上,使两组穿丝组件转动实现对扎丝线头的绞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3、如图12-13所示,本发明通过设置两组对称的穿丝组件,可以同时在交叉的钢筋两侧进行穿丝,使扎丝在相交叉的两根待绑钢筋上方形成等距分布的四个扎丝线头,四个线头绞合后,扎丝可以对钢筋交叉点的多个方向进行施力收紧,如图14所示,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对角线捆绑的方式,使钢筋的各个方向受力更加均匀,提高钢筋捆绑的稳定性,降低因为受力不均导致钢筋捆绑的角度发生改变的风险。
4、本发明设置切割刀和调节柱,通过扎丝与切割刀作用,使扎丝外壁被切出割痕,使得扎丝在收紧到一定程度后在割痕处绷断,扎丝直接从勾线槽内脱离,不需要人工进行取线,即可直接进行下一次捆绑作业,旋转调节柱改变切割刀伸入勾线槽内的长度,因此在扎丝被绞合收紧时,切割出的割痕深度随之改变,需要将扎丝绷断的力液对应变化,因此实现对扎丝绞合的扭力值的调节,避免扎丝捆绑过紧导致绞合处断裂,以及捆绑过松影响捆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铲爪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铲爪闭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中穿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带有第一铲头的铲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带有第二铲头的铲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扎丝打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扎丝对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的钢筋网与地面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扎丝打结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扎丝打结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现有的扎丝打结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框;11、连接弹簧;2、固定环;3、安装环;4、穿丝组件;41、安装板;411、连接块;42、铲爪;421、圆轴;422、连接杆;423、不完全齿;43、扎丝传递结构;431、第一铲头;432、第二铲头;433、定位块;434、卡线槽;435、勾线槽;436、导线槽;437、切割刀;438、调节柱;5、移动框;51、微型马达;511、驱动齿轮;6、安装柱;61、从动齿轮;7、连接板;8、驱动块;81、齿条;9、扎丝;91、圈头;10、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包括安装框1,安装框1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环2,固定环2内转动设置有安装环3,安装环3内侧壁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穿丝组件4,参照图7,穿丝组件4用于将扎丝9从钢筋10a的底部穿过,使扎丝9包围住钢筋10a和钢筋10b,两组对称的穿丝组件4可通过安装环3与固定环2之间进行转动,对扎丝9进行绞合,实现钢筋捆绑。
参照图4、12-13,设置两组穿丝组件4,对垂直交叉的钢筋10a和钢筋10b进行捆绑时,可以同时将两股扎丝9分别从下方的钢筋穿过,并分别对称分布在钢筋10b的两侧,使扎丝9在钢筋10a和钢筋10b上方形成等距分布的四个扎丝9线头,将线头位置超出钢筋10b后进行绞合,将钢筋10a和钢筋10b捆绑在一起,四个线头绞合后,扎丝9可以对钢筋10a和钢筋10b交叉点的多个方向进行施力收紧,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对角线捆绑的方式,使钢筋的各个方向受力更加均匀,提高钢筋捆绑的稳定性,降低因为受力不均导致钢筋10a和钢筋10b的角度发生改变的风险,两组穿丝组件4之间形成可供钢筋10b穿过的间隙,便于穿丝组件4对钢筋10a进行穿丝操作。
参照图1-3和7,安装框1内上下滑动设置有移动框5,移动框5设置于安装框1内部,使用时,手持安装框1,拇指从安装框1上方跨过,并将其余手指从移动框5中间穿过,通过手部进行捏合的动作,驱动移动框5在安装框1内运动,移动框5底端转动设置有安装柱6,安装柱6、固定环2和安装环3同轴线设置,在安装柱6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7,安装柱6与连接板7焊接形成一体结构,移动框5通过安装柱6与连接板7,可以保证连接板7在上下位移的过程中不影响连接板7带动两组穿丝组件4对扎丝9进行绞合,连接板7底部设置有驱动块8,当连接板7随移动框5上下移动时,驱动块8与穿丝组件4联动并驱动穿丝组件4开合运动,安装柱6转动时会带动连接板7转动,连接板7将动力均匀传递到两个驱动块8上,通过驱动块8带动两组穿丝组件4转动,实现绞合,并且不影响驱动块8驱动穿丝组件4开合。
参照图2-3,安装框1两侧均开设有导向口,移动框5外壁固定设置有与导向口滑动连接的导向柱,通过导向柱与导向口配合,对移动框5进行限位,降低移动框5与安装框1脱离的风险,在移动框5与安装框1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11,通过连接弹簧11,连接弹簧11拉力可以辅助使用者将移动框5复位到安装框1的下方,操作更省力。
参照图2-4,穿丝组件4包括两块安装板41和两根铲爪42,两根铲爪42对称设置,安装板41用于对铲爪42的安装固定。
参照图1,两块安装板41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两块安装板41之间通过连接块411固定连接,两块安装板41在连接块411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面积重合,驱动块8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口,滑口与连接块411滑动连接,驱动块8穿插在两个安装板41之间,两个安装板41的间距等于驱动块8的宽度,保证了驱动块8的稳定性,降低驱动块8发生偏转的风险。
参照图4-7,铲爪42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板41端部的圆轴421,两个圆轴421分别设置在安装板41的两端,圆轴421外壁固定设置有弧形设置的连接杆422,圆轴421转动可以带动连接杆422转动,两个连接杆422之间形成容纳钢筋的空间,通过连接杆422的转动实现容纳钢筋空间的开合,两个连接杆422的活动端之间设置有扎丝传递结构43,通过扎丝传递结构43,将扎丝9对折,在对折处形成圈头91,在连接杆422关闭时,将扎丝9的圈头91从其中一根连接杆422传递给另一根连接杆422,在连接杆422开启后将扎丝9带出,实现穿丝,便于进行扎丝9的捆绑作业。
参照图4-6,在圆轴421外周面固定设置有不完全齿423,驱动块8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齿条81,齿条81与对应位置的不完全齿423啮合连接,在驱动块8运动时,控制两根铲爪42反向转动,当驱动块8随着移动框5向上运动时,齿条81同时驱动两个不完全齿423,进而带动两个铲爪42向内侧转动进行关闭,当驱动块8随着移动框5向下运动时,齿条81同时驱动两个不完全齿423,使两个铲爪42向外侧转动实现开启。
参照图4、7-9,扎丝传递结构43包括固定设置于其中一根连接杆422活动端的第一铲头431,另一根连接杆422的活动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铲头432,第一铲头431端部设置有可供第二铲头432携带扎丝9穿过的间隔,在两个铲爪42闭合时,第二铲头432穿入第一铲头431中间的间隔中,使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部分重合,在第一铲头431底端开设有缺口,在缺口内壁固定设置有定位块433,两个定位块433并排设置,用于将扎丝9的圈头91位置固定,并将圈头91中间位置暴露出来,便于第二铲头432与第一铲头431重合时,将扎丝9的圈头91进行转移,并且在第一铲头431的底部开设有与缺口相连通的卡线槽434。
参照图7-9,扎丝9固定时,将扎丝9的圈头91套在两个定位块433上,在牵引扎丝9的其余部分卡入卡线槽434,卡线槽434的宽度小于扎丝9,因此在扎丝9卡入卡线槽434内后可以起到固定的效果,不易脱离,并且由于扎丝9存在一定长度,手持扎丝9的末端卡入时力矩较长,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卡线。
参照图7-9,两个定位块433向第二铲头432一侧倾斜,勾线槽435向远离第一铲头431一侧倾斜,因此定位块433与第一铲头431之间形成的空间和第二铲头432上勾线槽435的角度是一致的,都是朝向圈头91的方向,在铲爪42合并时,第二铲头432顶部挤压圈头91,直至圈头91到达勾线槽435的位置后进入勾线槽435内,此时,两个铲爪42分开,则由于勾线槽435和定位块433朝向的原因,扎丝9直接被勾线槽435抽出,使扎丝9从第一铲头431传递至第二铲头432上。
参照图7-9,由于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在穿丝时,分别穿过钢筋10a下方,并且扎丝9的圈头91套在两个定位块433上后卡入卡线槽434内实现固定,位于第一铲头431的内部空间,第二铲头432的顶部开设有勾线槽435,第一铲头431穿入第二铲头432内时,使扎丝9的圈头91转移至勾线槽435内,扎丝9转移后处于勾线槽435内部,因此在整个穿丝的过程中,扎丝9不与钢筋10a接触,钢筋10a被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合并时被顶起一定高度,并保持与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的刚性接触,实现将扎丝9直接从钢筋10a下方穿过,不需要借助工具对钢筋进行撬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扩大适用范围。
参照图8,为了便于扎丝9在卡线槽434内向外抽出,卡线槽434内开设有多条沿第一铲头431长度方向设置的导线槽436,多个导线槽436沿第一铲头43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卡入卡线槽434内的扎丝9落入导线槽436内,通过导线槽436可以确保扎丝9在穿丝过程中较为轻松地被牵引出,并且扎丝9不易脱离卡线槽434,保证了扎丝9牵引的稳定性。
参照图8-9,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顶部均呈弧形设置,使得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在靠近穿丝时,与钢筋10a接触可以将钢筋10a轻松的顶起一定距离,并且第二铲头432顶部弧形还可以供圈头91轻松通过进入勾线槽435内,并且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底部为平整设置,有利于贴合地面进行滑动,便于将紧贴地面的钢筋10a与地面分离开。
参照图1,在移动框5底部固定设置有微型马达51,微型马达51用于驱动安装柱6绕其轴线转动,参照图7-9,在完成穿丝后,需要分离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将装置向上移动带动扎丝9超过钢筋10a和钢筋10b后,再次合并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使扎丝9包围住钢筋10a和钢筋10b,并且扎丝9以卡线槽434和勾线槽435为支点,微型马达51作为动力设备,驱动安装柱6转动,使两组穿丝组件4绕安装柱6轴线转动实现对扎丝9线头的绞合,将扎丝9收紧在钢筋10a和钢筋10b的交叉点,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参照图3,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微型马达51输出端的驱动齿轮511,安装柱6外壁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61,驱动齿轮511与从动齿轮61啮合连接,由于安装柱6与移动框5的相对位置不变,因此,微型马达51与安装柱6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参照图7-9,并且安装柱6转动可以将动力传递至两个驱动块8上,进行驱动支点位于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上的扎丝9进行绞合,通过微型马达51带动驱动齿轮511转动,驱动位于安装柱6上的从动齿轮61转动,使安装柱6进行转动。
参照图7-9,为了便于绞合完成后扎丝9与勾线槽435的脱离,在第二铲头432内开设有与勾线槽435相连通的滑腔,滑腔内滑动设置有切割刀437,切割刀437的刀口部分呈开口向内的弧形设置,扎丝9在绞合时,圈头91不断缩紧,使扎丝9与切割刀437接触,随着扎丝9的收紧,扎丝9外壁被切出割痕,使得扎丝9在收紧到一定程度后在割痕处绷断,完成扎丝9与第二铲头432的分离,并且在第二铲头432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柱438,调节柱438与切割刀437侧壁相抵,转动调节柱438改变切割刀437的位置,调节切割刀437伸入勾线槽435的长度,旋转调节柱438改变切割刀437伸入勾线槽435内的长度,因此在扎丝9被绞合收紧时,切割出的割痕深度随之改变,那么将扎丝9绷断的力液对应变化,割痕更深扎丝9明显更易绷断,通过需要绷断扎丝9的力大小,实现对扎丝9绞合的扭力值的调节,避免扎丝9捆绑过紧导致绞合处断裂,同时也可以降低捆绑过松影响捆绑强度的情况发生。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预备两根扎丝9,并将扎丝9沿中心对折,在弯折处形成圈头91;
将钢筋10a顶起,使钢筋10a脱离地面;
牵引圈头91使扎丝9从钢筋10a下方穿过并保持两根扎丝9均与钢筋10a垂直;
以钢筋10a为支点将扎丝9的两端向上弯折,使得扎丝9从钢筋10a下方将钢筋10a包围,并且两根扎丝9分别位于钢筋10b的两侧,在钢筋10a和钢筋10b上方形成等距分布的四个扎丝9线头;
将四个线头向钢筋10a和钢筋10b的交叉点汇聚成一股,并对汇聚成一股的扎丝9进行绞合,使扎丝9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向中间收紧,完成捆绑。
工作原理:
S1:扎丝9的安装,将扎丝9对折形成圈头91,将圈头91套在两个定位块433上后,并将扎丝9的线身卡入卡线槽434内并拉紧扎丝9;
S2:进行扎丝9的穿丝,将装置移动至钢筋10a和钢筋10b上方,并将两组穿丝组件4分别置于位于钢筋10b两侧,向下移动装置,使钢筋10a处于两个连接杆422之间形成容纳钢筋的空间内;
捏合移动框5,使移动框5向安装框1内顶部移动,移动框5带动驱动块8向上移动,使齿条81驱动不完全齿423转动,进而带动两个连接杆422的活动端相互靠近,使第一铲头431穿入第二铲头432将钢筋10a和钢筋10b顶起,并将扎丝9的圈头91向上顶起一段距离后转移至勾线槽435内;
通过连接弹簧11的拉力使移动框5复位,移动框5带动驱动块8向上运动,带动两个连接杆422向外侧转动,使第二铲头432将扎丝9沿导线槽436向外抽出,将圈头91从钢筋10a下方向牵引出,使得扎丝9从钢筋10a下方将钢筋包围;
S3:将装置移动至钢筋10a和钢筋10b上方,再次捏合移动框5,使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牵引扎丝9的两端相互靠近,此时两组穿丝组件4分别牵引一根叠层的扎丝9穿过钢筋10a并分布在钢筋10b两侧,在钢筋10a和钢筋10b上方形成等距分布的四个扎丝9线头;
S4:完成定位捆绑,驱动微型马达51,微型马达51带动驱动齿轮511转动,进而驱动从动齿轮61转动,使安装柱6转动,安装柱6的动力均匀分布在两个驱动块8上,使两组穿丝组件4带动扎丝9的线头转动绞合在一起,并且随着扎丝9的绞合力越来越大,扎丝9的线身从卡线槽434内脱离,扎丝9的圈头91被切割刀437割出切痕,最终扎丝9的圈头91在切痕处断裂,扎丝9与第二铲头432脱离,完成捆绑。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包括安装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底部固定设置有固定环(2),所述固定环(2)内转动设置有安装环(3),所述安装环(3)内侧壁设置有两组对称设置的穿丝组件(4),并且两组所述穿丝组件(4)之间形成可供钢筋穿过的间隙;
所述安装框(1)内上下滑动设置有移动框(5),所述移动框(5)底端转动设置有安装柱(6),所述安装柱(6)、固定环(2)和安装环(3)同轴线设置,在所述安装柱(6)的底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底部设置有驱动块(8),当所述连接板(7)随移动框(5)上下移动时,所述驱动块(8)与穿丝组件(4)联动并驱动穿丝组件(4)开合运动;
在所述移动框(5)底部固定设置有微型马达(51),所述微型马达(51)用于驱动安装柱(6)绕其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丝组件(4)包括:
两块安装板(41),两块所述安装板(41)相互平行设置,并且两块所述安装板(41)之间通过连接块(411)固定连接;
两根铲爪(42),两根所述铲爪(42)对称设置,所述铲爪(42)包括转动设置于安装板(41)端部的圆轴(421),所述圆轴(421)外壁固定设置有弧形设置的连接杆(422),两个所述连接杆(422)之间形成容纳钢筋的空间,两个所述连接杆(422)的活动端之间设置有扎丝传递结构(43);
在所述圆轴(421)外周面固定设置有不完全齿(423),所述驱动块(8)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齿条(81),所述齿条(81)与对应位置的不完全齿(423)啮合连接,在所述驱动块(8)运动时,控制两根铲爪(42)反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扎丝传递结构(43)包括固定设置于其中一根连接杆(422)活动端的第一铲头(431),另一根所述连接杆(422)的活动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铲头(432),所述第一铲头(431)端部设置有可供第二铲头(432)携带扎丝穿过的间隔,在所述第一铲头(431)底端开设有缺口,在所述缺口内壁固定设置有定位块(433),并且在第一铲头(431)的底部开设有与缺口相连通的卡线槽(434),扎丝的圈头套在两个定位块(433)上后卡入所述卡线槽(434)内实现固定,所述第二铲头(432)的顶部开设有勾线槽(435),所述第一铲头(431)穿入第二铲头(432)内时,使扎丝的圈头转移至勾线槽(43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顶部均呈弧形设置,并且第一铲头(431)和第二铲头(432)底部为平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块(433)向第二铲头(432)一侧倾斜,所述勾线槽(435)向远离第一铲头(431)一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槽(434)内开设有多条沿第一铲头(431)长度方向设置的导线槽(436),多个所述导线槽(436)沿第一铲头(431)的长度方向等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铲头(432)内开设有与勾线槽(435)相连通的滑腔,所述滑腔内滑动设置有切割刀(437),所述切割刀(437)的刀口部分呈开口向内的弧形设置,并且在第二铲头(432)上螺纹连接有调节柱(438),所述调节柱(438)与切割刀(437)侧壁相抵,转动所述调节柱(438)改变切割刀(437)的位置,调节所述切割刀(437)伸入勾线槽(435)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两侧均开设有导向口,所述移动框(5)外壁固定设置有与导向口滑动连接的导向柱,在所述移动框(5)与安装框(1)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于微型马达(51)输出端的驱动齿轮(511),所述安装柱(6)外壁固定设置有从动齿轮(61),所述驱动齿轮(511)与从动齿轮(61)啮合连接。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备两根扎丝,并将扎丝沿中心对折,在弯折处形成圈头;
将位于下方的钢筋顶起,使钢筋脱离地面;
牵引圈头使扎丝从钢筋下方穿过并保持两根扎丝均与钢筋垂直;
以钢筋为支点将扎丝的两端向上弯折,使得扎丝从待捆绑的钢筋下方将钢筋包围,并且两根扎丝分别位于上方钢筋的两侧,在相交叉的两根待绑钢筋上方形成等距分布的四个扎丝线头;
将四个线头向两根钢筋的交叉点汇聚成一股,并对汇聚成一股的扎丝进行绞合,使扎丝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向中间收紧,完成捆绑。
CN202310554540.3A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162908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4540.3A CN116290804B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54540.3A CN116290804B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0804A true CN116290804A (zh) 2023-06-23
CN116290804B CN116290804B (zh) 2023-07-25

Family

ID=86794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54540.3A Active CN116290804B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9080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36446B1 (ko) * 2003-08-29 2004-06-30 주식회사 하나 철근 자동결속기
CA2664964A1 (en) * 2008-05-19 2009-11-19 Max Co., Ltd.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CN101886475A (zh) * 2010-07-02 2010-11-17 汉中华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钢筋自动捆扎机
CN103982043A (zh) * 2013-12-17 2014-08-13 桐乡市景顺机电有限公司 电动钢筋捆扎机
CN204383801U (zh) * 2014-12-17 2015-06-10 佛山市立澜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捆扎机
CN115324358A (zh) * 2022-08-30 2022-11-11 上海大学 一种钢筋绑扎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36446B1 (ko) * 2003-08-29 2004-06-30 주식회사 하나 철근 자동결속기
CA2664964A1 (en) * 2008-05-19 2009-11-19 Max Co., Ltd. Reinforcing bar binding machine
CN101886475A (zh) * 2010-07-02 2010-11-17 汉中华燕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钢筋自动捆扎机
CN103982043A (zh) * 2013-12-17 2014-08-13 桐乡市景顺机电有限公司 电动钢筋捆扎机
CN204383801U (zh) * 2014-12-17 2015-06-10 佛山市立澜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捆扎机
CN115324358A (zh) * 2022-08-30 2022-11-11 上海大学 一种钢筋绑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90804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7493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ntroducing thread-like fibres into the ground, combination of a substrate member and a collection of thread-like fibres, and device for introducing thread-like fibres into the ground
CN108560925B (zh) 一种钢筋绑扎机
CN116290804B (zh) 一种用于建筑钢筋的捆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4057760A (zh) 窗帘吊坠自动串珠打结机
CN110239770B (zh) 一种钢筋快速捆扎工具
CN107673127A (zh) 全自动放线剥线收线绕线扎线机
CN111188502B (zh) 一种用于钢筋扎丝操作的调节支撑结构
CN114715458B (zh) 一种数据线销售包装用数据线捆扎装置
CN110422370A (zh) 一种新型钢筋绑扎器
CN210011922U (zh) 自动穿丝捆扎装置
CN212201344U (zh) 一种用于钢绞线穿束的支架
CN111300661B (zh) 一种便于切割大型水泥管的金刚石绳锯
CN116104312B (zh) 一种适用于立面钢筋网的绑扎机器人及其绑扎方法
CN213381301U (zh) 一种多用钢筋捆扎辅助装置
CN213979967U (zh) 用于钢筋作业扎丝绑扎的绑扎设备
AU700127B2 (en) A machine for joining together elongated objects
CN215549637U (zh) 混凝土预制件脱模装置
CN218798788U (zh) 一种钢筋捆扎修剪装置
CN216875432U (zh) 一种环卫扫帚自动捆扎机的卷绕机构
CN203920201U (zh) 一种窗帘吊坠自动串珠打结机
CN216142418U (zh) 土木工程施工用钢筋笼捆扎架
CN213645733U (zh) 一种用于滚焊机的自动绕筋机构
CN203050132U (zh) 钢筋绑扎装置
CN215359065U (zh) 一种简易钢绞线穿束辅助装置
US2023034740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inding metal wires and similar produ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