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9167A - 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9167A
CN116279167A CN202310303500.1A CN202310303500A CN116279167A CN 116279167 A CN116279167 A CN 116279167A CN 202310303500 A CN202310303500 A CN 202310303500A CN 116279167 A CN116279167 A CN 1162791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isplay screen
height
mounted display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35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俊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Automobile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350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9167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9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91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2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07Mid-conso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84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adjustment by linear movement in their operational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85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adjustment by rotation in their operational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1)来调节车载显示屏(2)的位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读取车辆座椅的当前高度;S2:根据从步骤S1中读取的当前高度来确定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对应高度;S3:控制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以将所述车载显示屏(2)调节至从步骤S2中确定的对应高度。

Description

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显示屏的位置调节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今,随着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各家厂商对于车辆智能化、座舱数字化的比拼也愈发激烈,汽车中控屏已从几年前的老旧形态变为先进的全面屏智能中控形态。作为整个汽车的人机交互中心,各家厂商在大屏上的创新也是数不胜数,最常见的就是旋转形态。然而目前的诸多中控屏大都只能面朝车后方一个角度呈现内容,无法实现左右转向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升车载显示屏的使用体验和乘坐舒适性。
此外,本发明还旨在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技术问题。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读取车辆座椅的当前高度;
S2:根据从步骤S1中读取的当前高度来确定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对应高度;
S3:控制所述位置调节装置,以将所述车载显示屏调节至从步骤S2中确定的对应高度。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S2中,在读取车辆座椅的当前高度后,根据所述当前高度得到乘员身高相对于参考身高的身高百分位,根据所述身高百分位来确定所述车载显示屏的对应高度。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S2中,所述身高百分位小于50%、50%至95%、大于95%分别对应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不同对应高度。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能够布置于所述车载显示屏的背面,所述位置调节装置具有用于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的高度的升降机构,在步骤S3中,通过所述升降机构以将所述车载显示屏调节至从步骤S2中确定的对应高度。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还具有用于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的朝向角度的转向机构,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4:通过所述转向机构来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的朝向角度。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步骤S4中,检测乘员的人眼位置,并且所述转向机构根据人眼位置来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的朝向角度,或者检测乘员处在哪个车辆座椅上,所述转向机构根据乘员所在的车辆座椅的位置来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的朝向角度。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还具有支架,所述转向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通过所述支架耦联。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向机构具有彼此相配合的蜗轮和蜗杆,在步骤S4中,通过操控所述蜗杆带动所述蜗轮,使所述蜗轮带动所述车载显示屏进行转动。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向机构还具有转轴和用于连接所述车载显示屏的连接块,所述支架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穿入所述通孔和所述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连接块连接,在步骤S4中,通过操控所述蜗杆带动所述蜗轮,所述蜗轮绕所述转轴带动所述连接块,使所述连接块带动所述车载显示屏进行转动。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机构具有升降台和螺杆,所述升降台开设有内螺纹贯通孔,所述螺杆贯穿所述升降台的内螺纹贯通孔并与所述内螺纹贯通孔配合作用,所述升降台与所述支架连接,在步骤S3中,通过操控所述螺杆带动所述升降台,使所述升降台带动所述车载显示屏进行升降运动。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机构还具有光杆,所述光杆贯穿所述升降台并且与所述螺杆平行,在步骤S3中,所述升降台的升降运动同时沿所述螺杆和所述光杆来进行。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还具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用于设置于车辆的前舱骨架,所述固定板支撑所述升降机构。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固定板上构造有用于支撑所述光杆的第一立柱和用于支撑所述螺杆的第二立柱,在所述升降台上构造有用于支撑所述蜗杆的支座,在所述支座的上端固定所述支架。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位置调节装置还具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蜗杆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分别由整车控制器进行操控,在步骤S3中,通过所述第二电机来操控所述螺杆,在步骤S4中,通过所述第一电机来操控所述蜗杆。
所提供的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的有益之处包括:提升显示屏使用体验和乘坐舒适性;使得汽车显示屏的使用体验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实现根据不同身高坐姿的乘员来自动调节屏幕的高度以及根据不同的乘员方向来自动调节屏幕的朝向。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的平面图;以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发明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发明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类似表述仅用于描述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应的构件的相对重要性。
参考图1、图2和图3,它们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位置调节装置的立体图、平面图和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法的流程图。
所述方法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1来调节车载显示屏2的位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读取车辆座椅的当前高度;
S2:根据从步骤S1中读取的当前高度来确定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对应高度;
S3:控制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以将所述车载显示屏2调节至从步骤S2中确定的对应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对各种方法步骤的命名方式仅仅是出于区分和引用方便之目的,而并不代表这些方法步骤中必然存在先后顺序的差别(除非明确说明或者有明显冲突),它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实施顺序,或甚至是同时执行。
还需要说明的是,位置调节装置的“位置”应当广义地进行解读,其不仅可以涵盖传统意义上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包括方向、朝向,例如“原地转动”的情况也属于位置调节的一种形态、方式。车载显示屏具体可以是车辆的中控屏,也可以是车辆中其它用于与驾驶员或者乘客进行交互或单纯起到显示信息作用的屏幕,显示屏的布置位置也不做特别限定,其可以布置于车辆中控台供驾驶员或前排乘客使用,也可以布置于车厢中间、车厢后方(例如座椅背部)供后排乘客使用。此外,这里的“高度”是指竖直高度。当然,这里并不严格要求只能够在竖直高度进行调节,而是只要涉及其分量即可。也就是说,例如斜向的调节方式也是高度调节的一种。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能够通过车辆座椅的高度来最终得到车载显示屏的对应高度。由于车辆座椅的高度能够反映出乘员的体态(尤其是身高或是驾乘坐姿习惯),因此本技术方案实现了针对不同乘员的身高来自动调节车载显示屏的高度,因此实现了与各种乘员的匹配性,提升了车载显示屏的使用体验和乘坐舒适性。
应当理解,可以通过人工实验或者经验数据等方式来建立步骤S1中的座椅高度与步骤S2中的对应高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存入数据库或者存储器中,方便在实际运用中进行调用。当然,在步骤S3之后,必要时,用户也可以手动地进行进一步的显示屏位置调节(包括高度和角度),以便将位置符合其喜好或使用习惯。
还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中的座椅高度与步骤S2中的对应高度可以是“点点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座椅高度对应于一个对应高度。然而,还可行的是,一段座椅高度对应于一个对应高度。例如,在步骤S2中,在读取车辆座椅的当前高度后,根据所述当前高度得到乘员身高相对于参考身高的身高百分位,根据所述身高百分位来确定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对应高度。
该参考身高可以通过经验数据或者对乘员身高的大数据统计进行一定的处理后来得到,例如,该参考身高可以为195cm。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乘员身高也可以例如通过传感器进行检测或者由乘员直接进行输入。关于身高百分位的设置,具体来说,在步骤S2中,所述身高百分位小于50%、50%至95%、大于95%分别对应于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不同对应高度。也就是说,可以以50%和95%的百分位为端点进行三档划分,每一档对应于一个车载显示屏的对应高度。按照这样的方式,实现了通过座椅高度来对乘客身高进行检测和分类。从这种技术方案可见,在乘员身高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所处的档位可能是同一个,因此该技术方案可以避免由于各个乘员往往身高差均有不同(特别是差别不大)而导致车载显示屏频繁进行高度调节的现象,这种频繁调节会加速整个装置的磨损并减少使用寿命,对于通常使用而言,三档划分的方式就已足够。当然,尽管本公开没有详细说明的,其它档数的划分或者按照其它百分位进行划分亦可以适用。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能够布置于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背面,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具有用于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高度的升降机构12,在步骤S3中,通过所述升降机构12以将所述车载显示屏2调节至从步骤S2中确定的对应高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用于车载显示屏2,车载显示屏的“背面”是指背离屏幕的一面。并且如前所述,这里的“高度”是指竖直高度。当然,这里并不严格要求只能够在竖直高度进行调节,而是只要涉及其分量即可。也就是说,升降机构只要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对高度进行调节即可,无所谓是不是同时还在水平方向进行了调节。举例来讲,斜向的调节方式也属于升降机构所能够实现的一种技术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机构来赋予对显示屏的高度调节功能,增加了显示屏的位置调节灵活度和对不同用户的适应性和兼容性。
除了升降功能以外,为了赋予显示屏更多的调节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舒适度的进一步提高,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还具有用于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朝向角度的转向机构11,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4:通过所述转向机构11来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朝向角度。
由此,本技术方案开发出了一种机构,能够实现中控屏的左右旋转和上下移动,这样对于驾乘人员来说无疑更能提升大屏的使用体验和乘坐的舒适性。此外,如前所述,步骤S4的命名并不代表着其需要在步骤S3的后面才能够执行,附图也仅仅是示例性的排序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按照先高度、再角度,或者先角度、再高度,亦或是高度、角度同时调节的方式来实现对车载显示屏的位置控制。
具体而言,在步骤S4中,检测乘员的人眼位置,并且所述转向机构11根据人眼位置来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朝向角度,或者检测乘员处在哪个车辆座椅上,所述转向机构11根据乘员所在的车辆座椅的位置来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朝向角度。在前者的技术方案中,人眼位置的检测例如可以通过传感器来实现。前者的技术方案的检测手段较为精细,可以以高精度和准确度的方式判断出乘员目光朝向,并依此将显示屏的朝向角度进行调节,完成匹配。在后者的技术方案中,对于乘员所在的车辆座椅的检测可以通过传感器来实现,例如压力传感器,等等。该技术方案通过检测座椅,根据座椅的位置来实现显示屏的转向调节,因此实现成本较低,并且也能够保证一定的精度和准确度。至于座椅位置与显示屏朝向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则可以事先通过实验、测量、经验数据等方式进行确定,并存入存储器中以便后续在需要时进行调用。此外,应当理解,在高度或角度自动调节之后,乘员也可以进一步手动进行调节,以更加符合其使用习惯。
从图中还能够看出的是,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还具有支架16,所述转向机构11与所述升降机构12通过所述支架16耦联。也就是说,以支架作为桥接的方式,连接了转向机构和升降机构,为转向机构和升降机构提供了联动的可能性。例如,升降机构能够带动支架,支架再带动转向机构,因此高度的调节不会影响转向机构的使用,反之亦然。由此可见,这种设计方式能够节省成本和整个装置的占地空间,能够以性价比较高的方式同时提供转向调节和高度调节的双重功能。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机构11具有彼此相配合的蜗轮111和蜗杆112,在步骤S4中,通过操控所述蜗杆112带动所述蜗轮111,使所述蜗轮111带动所述车载显示屏2进行转动。本技术方案采用了蜗轮蜗杆的传动方式来实现朝向调节,其中,蜗轮蜗杆传动实现了在两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的传递,蜗轮与蜗杆在其中间平面内相当于齿轮与齿条,蜗杆又与螺杆的形状相似。在本例中,蜗杆做转动运动,并将运动传递至蜗轮,蜗轮做转动运动(例如自转运动),并将运动传递至显示屏,从而实现了显示屏的朝向调节。可行的是,这种朝向调节的方式为“左右转向”的调节方式,即,在使用显示屏时以使用者的视角为基础的左右摆头式的朝向调节方式。
由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乘员在使用显示屏时能够按需要地对车载显示屏进行朝向调节,特别是左右转向的调节,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只能朝向车后方一个角度呈现内容、无法实现左右转向的缺陷,从而提升了对显示屏的使用体验和观看与交互舒适度。
关于转向机构的具体结构,示例性的是,所述转向机构11还具有转轴113和用于连接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连接块114,所述支架16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113穿入所述通孔和所述蜗轮111,所述蜗轮111与所述连接块114连接,在步骤S4中,通过操控所述蜗杆112带动所述蜗轮111,所述蜗轮111绕所述转轴113带动所述连接块114,使所述连接块114带动所述车载显示屏2进行转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得,在进行转向调节时,蜗轮能够绕转轴进行旋转(例如无偏心的自转),蜗轮的旋转运动带动了连接块进行相应的摆动运动,连接块的摆动运动最终带动了车载显示屏做摆动运动,由此,以结构简单、低成本的高性价比方式实现了车载显示屏的转向调节。此外,还示例性的是,蜗轮和连接块可以构造成一体式结构,也就是说二者实际上属于同一个零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例如将蜗轮构造成半圆形式的蜗轮,也就是说其面朝蜗杆的一侧构造有蜗轮结构,而面朝显示屏背面的一侧用于构造连接块。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对于显示屏转动幅度的要求不会很大,例如一般只需要左右摆动45度即可满足多数需求,因此,半圆的蜗轮结构已经可以满足实际的转向驱动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对蜗轮、蜗杆的规格、参数进行设计,来满足不同转向幅度的需求。
此外,从图中还能够看出的是,所述支架构造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蜗轮和连接块设置于框架的内部,同时在短边的中间构造有撑脚,用于与周边构件(在下面会进行描述)进行螺纹连接。所述通孔开设于矩形长边的中间。考虑到在实际运行中,通孔所在的部位将会承受较大的负荷,因此图中的实施例将该部分构造成尺寸大于其它部位,以便提高承受力。
关于升降机构的设计形式,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构12具有升降台121和螺杆122,所述升降台121开设有内螺纹贯通孔,所述螺杆122贯穿所述升降台121的内螺纹贯通孔并与所述内螺纹贯通孔配合作用,所述升降台121与所述支架16连接,在步骤S3中,通过操控所述螺杆122带动所述升降台121,使所述升降台121带动所述车载显示屏2进行升降运动。
由此可见,通过螺杆与内螺纹贯通孔的配合作用,能够将螺杆的旋转运动转化成升降台的平移运动,进而带动支架做升降运动,支架最终带动显示屏做升降运动。由此还能够看出的是,升降台直接或者间接支撑了整个转向机构和显示屏,因此升降台可以做得比较大或者厚,以便提升其承载能力。例如,由图可见,所述升降台具有长方体的基础形状,并具有一定的厚度,在长宽的尺寸上能够大于、覆盖转向机构。与上文的通孔同理地,在开设有内螺纹贯通孔(包括下文还要提到的用于光杆的贯通开口)的部位处进行加厚设计,以便提升工作时的负荷承受能力。
为了使得升降台的运动更加稳定,所述升降机构12还具有光杆123,所述光杆123贯穿所述升降台121并且与所述螺杆122平行,在步骤S3中,所述升降台121的升降运动同时沿所述螺杆122和所述光杆123来进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谓的“光杆”就是指没有螺纹的杆,因此在螺杆驱动升降台做平移运动的过程中,光杆起到了辅助支持和引导平移运动的作用,使得升降台的升降运动同时沿螺杆和光杆来进行,由此平移运动能够更加顺畅和稳定。由此,可以将光杆设计成与螺杆平行,并且可以设置多个光杆,分别布置于位于中间的螺杆的两边,由此能够较为全面地对平移运动进行辅助。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车辆显示屏通常位于车辆的前舱骨架(也可被称作为支撑固定梁)处,因此可以增设一种中间构件,作为前舱骨架和本公开的位置调节装置的过渡。具体来说,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还具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用于设置于车辆的前舱骨架3,所述固定板13支撑所述升降机构12。
由此,通过固定板作为固定和支撑结构来实现了升降机构和由此整个位置调节装置的固定。与升降台同理,由于固定板是整个装置的基础承载构件,因此可以将其尺寸构造成较大的并具有横截面为矩形的基本形状,以便扩大承载面和连接面。此外,固定板还可以构造成小于待配合使用的显示屏的面积,由此用户在使用显示屏的过程中看不到其背后的整个装置,维持了显示屏整体的原有美观程度。
从图1还能够看出的是,在所述固定板13上构造有用于支撑所述光杆123的第一立柱131和用于支撑所述螺杆122的第二立柱132,在所述升降台121上构造有用于支撑所述蜗杆112的支座1211,在所述支座1211的上端固定所述支架16。
应当理解,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构造有长方体结构,通过在该结构上开设通孔,并且将相应的光杆贯穿通孔的方式来实现对光杆或螺杆的固定。由此,可以在光杆或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这样的立柱,以便平稳地支撑光杆或螺杆。支座也能够类似地进行设计和布局,当然也可以如图中那样将支座构造成横截面包括弧形和矩形的立体结构。这是因为支座弧形面上还需要支撑支架,由此弧形的设计在其支撑部位处能够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还应当理解,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底部通过螺纹连接至固定板,而支座可以与升降台构造成一体式结构。
为了分别对螺杆和蜗杆进行旋转驱动,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还具有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4与所述蜗杆112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5与所述螺杆122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4和所述第二电机15分别由整车控制器进行操控,在步骤S3中,通过所述第二电机15来操控所述螺杆122,在步骤S4中,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4来操控所述蜗杆112。
为此,可以将第一电机布置于升降台的一端,并且将第二电机布置于固定板上,以便方便地对蜗杆或者螺杆进行驱动。此外,整车控制器可以由车载电脑或者ECU来充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对转向和升降幅度的需要,对蜗杆和螺杆的规格参数进行设定,同时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对应的旋转布幅进行匹配(例如,根据估计的上下传动距离需求选取合适的电机型号),以便由整车控制器进行操控。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载显示屏组件100,其中,所述车载显示屏组件100具有上述任一种位置调节装置1以及所述车载显示屏2,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布置于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背面。此外,所述车载显示屏组件可装设在各种车辆上,包括汽油车、柴油车、轿车、货车、客车、混合动力车辆、纯电动汽车等等。由此,本公开还涉及具有上述车载显示屏组件100的各种车辆。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可能涉及的相关用户个人信息,均为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基于业务场景的合理目的,处理用户在使用产品/服务过程中主动提供或因使用产品/服务而产生的,以及经用户授权获取的个人信息。
申请人处理的用户个人信息会因具体产品/服务场景而有所不同,需以用户使用产品/服务的具体场景为准,可能会涉及用户的账号信息、设备信息、驾驶信息、车辆信息或其他相关信息。申请人会以高度的勤勉义务对待用户的个人信息及其处理。
申请人非常重视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已采取符合业界标准、合理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用户的信息,防止个人信息遭到未经授权访问、公开披露、使用、修改、损坏或丢失。
应当理解的是,所有以上的优选实施例都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对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出的各种改型或变形都应在本发明的法律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1)来调节车载显示屏(2)的位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读取车辆座椅的当前高度;
S2:根据从步骤S1中读取的当前高度来确定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对应高度;
S3:控制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以将所述车载显示屏(2)调节至从步骤S2中确定的对应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在读取车辆座椅的当前高度后,根据所述当前高度得到乘员身高相对于参考身高的身高百分位,根据所述身高百分位来确定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对应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所述身高百分位小于50%、50%至95%、大于95%分别对应于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不同对应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能够布置于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背面,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具有用于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高度的升降机构(12),在步骤S3中,通过所述升降机构(12)以将所述车载显示屏(2)调节至从步骤S2中确定的对应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还具有用于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朝向角度的转向机构(11),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S4:通过所述转向机构(11)来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朝向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检测乘员的人眼位置,并且所述转向机构(11)根据人眼位置来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朝向角度,或者检测乘员处在哪个车辆座椅上,所述转向机构(11)根据乘员所在的车辆座椅的位置来调节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朝向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还具有支架(16),所述转向机构(11)与所述升降机构(12)通过所述支架(16)耦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11)具有彼此相配合的蜗轮(111)和蜗杆(112),在步骤S4中,通过操控所述蜗杆(112)带动所述蜗轮(111),使所述蜗轮(111)带动所述车载显示屏(2)进行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构(11)还具有转轴(113)和用于连接所述车载显示屏(2)的连接块(114),所述支架(16)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113)穿入所述通孔和所述蜗轮(111),所述蜗轮(111)与所述连接块(114)连接,在步骤S4中,通过操控所述蜗杆(112)带动所述蜗轮(111),所述蜗轮(111)绕所述转轴(113)带动所述连接块(114),使所述连接块(114)带动所述车载显示屏(2)进行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2)具有升降台(121)和螺杆(122),所述升降台(121)开设有内螺纹贯通孔,所述螺杆(122)贯穿所述升降台(121)的内螺纹贯通孔并与所述内螺纹贯通孔配合作用,所述升降台(121)与所述支架(16)连接,在步骤S3中,通过操控所述螺杆(122)带动所述升降台(121),使所述升降台(121)带动所述车载显示屏(2)进行升降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2)还具有光杆(123),所述光杆(123)贯穿所述升降台(121)并且与所述螺杆(122)平行,在步骤S3中,所述升降台(121)的升降运动同时沿所述螺杆(122)和所述光杆(123)来进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还具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用于设置于车辆的前舱骨架(3),所述固定板(13)支撑所述升降机构(1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板(13)上构造有用于支撑所述光杆(123)的第一立柱(131)和用于支撑所述螺杆(122)的第二立柱(132),在所述升降台(121)上构造有用于支撑所述蜗杆(112)的支座(1211),在所述支座(1211)的上端固定所述支架(16)。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装置(1)还具有第一电机(14)和第二电机(15),所述第一电机(14)与所述蜗杆(112)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5)与所述螺杆(122)连接,所述第一电机(14)和所述第二电机(15)分别由整车控制器进行操控,在步骤S3中,通过所述第二电机(15)来操控所述螺杆(122),在步骤S4中,通过所述第一电机(14)来操控所述蜗杆(112)。
CN202310303500.1A 2023-03-24 2023-03-24 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 Pending CN1162791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3500.1A CN116279167A (zh) 2023-03-24 2023-03-24 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3500.1A CN116279167A (zh) 2023-03-24 2023-03-24 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9167A true CN116279167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797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3500.1A Pending CN116279167A (zh) 2023-03-24 2023-03-24 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916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45063B (zh) 一种汽车人机工程的验证装置
JP6981244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及び車両
US20170120964A1 (en)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for roof spoiler
US20100177413A1 (en) Vehicle mirror control with seat position information
EP2048035B1 (en) Automotive display
US20090085383A1 (en) Vehicle seat having an electronic display mounted thereon
CN111655538B (zh) 用于车辆的内部空间的桌装置
WO2020164486A1 (en) Sliding center module system for vehicle
CN103448785A (zh) 自动调节方向盘倾斜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16279167A (zh) 用于使用位置调节装置来调节车载显示屏的位置的方法
CN219838499U (zh) 位置调节装置、车载显示屏组件和车辆
CN202923506U (zh) 一种电动调节镜头视角的车用后视系统
WO2020016630A1 (en) User interface device for steering a self-driving autonomous vehicle
US20100177412A1 (en) Adaptive vehicle side mirror system
US11052831B1 (en) Display moving apparatus
CN111032412A (zh) 用于机动车的屏幕布置系统和具有这样的屏幕布置系统的机动车
JPWO2003011647A1 (ja) 車載情報モニター取付け装置及び車載情報モニター
KR100330260B1 (ko) 차량용 티브이 모니터
JPH0512120Y2 (zh)
JP2020189604A (ja) 車載監視装置
CN211918550U (zh) 适配于车载多功能箱的显示器装置
CN217359020U (zh) 车辆人机工程验证装置
EP4309941A1 (en) Truck cabin
CN218431093U (zh) 一种屏幕支撑装置及汽车
US20230144878A1 (en) Mobility Vehicle Platfor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