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77789A - 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77789A
CN116277789A CN202211682133.2A CN202211682133A CN116277789A CN 116277789 A CN116277789 A CN 116277789A CN 202211682133 A CN202211682133 A CN 202211682133A CN 116277789 A CN116277789 A CN 1162777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phone
phone shell
die
plate
movab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6821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宫玉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nzhou Jingru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nzhou Jingru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nzhou Jingru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nzhou Jingru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6821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777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277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777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29C37/02Deburring or defla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26Moul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针对手机壳脱模过程易粘粘以及注塑成型后余料残留的技术问题,具体是涉及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包括有下模座,下模座的上方设有上模座,下模座上设有定模板,上模座上设有动模板;定模板上设有凸模,动模板上设有凹模;以及脱模驱动件,脱模驱动件设置于下模座上;以及脱框模组,脱框模组的设置于脱模驱动件上,脱框模组的输出端设有顶角,顶角位于凸模的拐角处;以及压紧模组,压紧模组靠近引流槽道;以及用于顶针,切刀和顶针均设置于脱模驱动件上,通过本申请实现了在脱模过程中以顶角推动手机壳内侧壁与凸模进行分离,以及再通过顶针将手机壳顶出,还有将成型手机壳与注塑管之间产生余料进行切断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其中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它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
对于手机壳体的生产同样是通过模具进行制作的,但是手机壳体在模具中成型后还存在以下问题对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造成影响:
1、在手机壳体成型后的脱模过程中,容易和模具出现粘粘,造成脱模过程中手机壳体出现破损的情况;
2、在手机壳体注塑后往往会存在部分余料情况,尤其是注塑管和成品之间产生的材料连接,从而导致注塑成型工序后会增加对手机壳体修边的工序,增加了生产成本并拖慢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包括有下模座,下模座的上方设有上模座,下模座上设有定模板,上模座上设有动模板;定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模,动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模,定模板与动模板合模时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为成型腔,定模板与动模板合模时形成引流槽道,引流槽道与成型腔连通;以及脱模驱动件,脱模驱动件设置于下模座上,并且脱模驱动件与上模座传动连接;以及用于使手机壳内侧与凸模分离的脱框模组,脱框模组的设置于脱模驱动件上,脱框模组的输出端设有顶角,顶角位于凸模的拐角处,且顶角非工作状态时形成凸模的一部分;以及用于将手机壳压紧于凸模上的压紧模组,压紧模组靠近引流槽道;以及用于切断手机壳余料的切刀和用于手机壳与凸模分离的顶针,切刀和顶针均设置于脱模驱动件上,顶针贯穿凸模,并且顶针非工作状态时与凸模顶面齐平,切刀贯穿定模板,切刀非工作状态时与定模板顶面齐平,并且切刀与引流槽道处于同一纵向平面。
优选的,动模板上设有用于固定手机壳处于凸模上的防跳料模组,防跳料模组处于凹模的内部。
优选的,脱模驱动件包括有用于驱动脱框模组移动的下层活动板,下层活动板位于定模板的下方,并且下层活动板通过连接杆与上模座连接;以及用于驱动压紧模组、切刀和顶针上移的上层活动板,上层活动板位于定模板和下层活动板之间,上层活动板与下模座弹性连接。
优选的,顶角分布于凸模上,顶角形成凸模的一部分,且顶角为凸模的拐角,顶角与凸模主体滑动连接;以及用于驱动顶角移动的第一扩缩组件和第二扩缩组件,第一扩缩组件和第二扩缩组件设置于下层活动板上。
优选的,第一扩缩组件和第二扩缩组件的结构一致,第一扩缩组件包括有连杆和连接头,连杆的一端与顶角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连接头铰接,连接头通过第一限位柱与下模座滑动连接;以及支撑架,支撑架固定安装于下模座上,支撑架上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设有齿轮,转动杆的另一端设有驱动轮;以及用于限制连接头移动方向的槽块,槽块可转动安装于驱动轮的外缘处,连接头上设有凸柱,连接头通过凸柱与槽块活动连接,槽块通过第二限位杆与下模座滑动连接;以及齿条,齿条固定安装于下层活动板上,且齿条与齿轮啮合。
优选的,齿条的齿数为单个齿,第一限位杆上套设有用于推动连接头下降的第二弹簧。
优选的,第一扩缩组件和第二扩缩组件中的齿条的齿排列位置不同,第一扩缩组件的齿条在完成对齿轮驱动后第二扩缩组件的齿条开始对齿轮驱动。
优选的,压紧模组包括有用于按压手机壳外侧壁的曲杆,曲杆铰接安装于定模板上;以及推动件,推动件滑动安装于定模板上,推动件上设有引导槽,曲杆的受力端与引导槽滑动连接;以及弹性顶杆,弹性顶杆设置于上层活动板上,弹性顶杆的端部与推动件连接。
优选的,曲杆的输出端设有压轮,且压轮与曲杆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顶针和切刀分别通过推动柱与上层活动板传动连接,推动柱包括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固定安装于下模座上,并且第二套筒依次贯穿下层活动板和上层活动板,第二套筒内部设有第二顶柱,且第二顶柱与第二套筒滑动连接,与顶针连接的第二顶杆和与切刀连接的第二顶杆底端高度不一致,上层活动板上设有推动第二顶杆的推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通过下模座、上模座、定模板、动模板、脱模驱动件、脱框模组和顶针的设置,实现了在脱模过程中以顶角推动手机壳内侧壁与凸模进行分离,以及再通过顶针将手机壳顶出的目的,解决了在手机壳体成型后的脱模过程中,容易和模具出现粘粘,造成脱模过程中手机壳体出现破损的情况问题;
2.本申请通过压紧模组和切刀的设置,实现了在脱模过程中增加修边工序,将成型手机壳与注塑管之间产生余料进行切断,解决了额外增加修边工序增加生产成本并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定模板和动模板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B-B方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定模板和动模板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的定模板和动模板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图6的C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下模座、定模板、脱模驱动件、脱框模组、压紧模组、切刀、顶针和推动柱的俯视图;
图11为图10的D-D方向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下模座、定模板、脱模驱动件和脱框模组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一扩缩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一扩缩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一扩缩组件的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二扩缩组件的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下模座、定模板、脱模驱动件、压紧模组、切刀、顶针和推动柱的主视图;
图18为本发明的下模座、定模板、脱模驱动件、压紧模组、切刀、顶针和推动柱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8的E-E方向剖视图;
图20为图19的F处放大图。
图中标号为:
1-下模座;11-上模座;12-注料管;13-冷却口;
2-定模板;21-动模板;22-凸模;23-凹模;231-容纳腔;232-台阶;24-成型腔;25-引流槽道;26-冷却通道;27-防跳料模组;271-压板;272-导向杆;273-第一弹簧;
3-脱模驱动件;31-下层活动板;311-连接杆;32-上层活动板;
4-脱框模组;41-顶角;42-第一扩缩组件;421-连杆;422-连接头;4221-凸柱;423-第一限位杆;4231-第二弹簧;424-支撑架;4241-转动杆;4242-齿轮;4243-驱动轮;425-槽块;4251-第二限位杆;426-齿条;43-第二扩缩组件;
5-压紧模组;51-曲杆;511-压轮;52-推动件;521-引导槽;53-弹性顶杆;531-第一套筒;532-第一顶杆;533-第三弹簧;
6-切刀;
7-顶针;
8-推动柱;81-第二套筒;811-第一限位片;812-开口;82-第二顶杆;821-第二限位片;83-第四弹簧;84-推片;
9-手机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一种手机壳9体注塑模具,包括有下模座1,下模座1的上方设有上模座11,且上模座11与下模座1滑动连接,下模座1上设有定模板2,且定模板2与下模座1固定连接,上模座11上设有动模板21,且动模板21与上模座11固定连接,定模板2上设有两个凸模22,动模板21上设有两个凹模23,定模板2与动模板21合模时凸模22与凹模23之间的间隙为成型腔24,定模板2与动模板21合模时形成引流槽道25,引流槽道25与成型腔24连通,上模座11顶部设有注料管12,注料管12贯穿动模板21,且注料管12用于将塑料注入引流槽道25内,上模座11和下模座1上均设有冷却口13,定模板2和动模板21内部均设有冷却通道26,冷却通道26与冷却口13连通;以及脱模驱动件3,脱模驱动件3设置于下模座1上,并且脱模驱动件3与上模座11传动连接;以及用于使手机壳9内侧与凸模22分离的脱框模组4,脱框模组4的设置于脱模驱动件3上,脱框模组4的输出端设有顶角41,顶角41位于凸模22的转角处,且顶角41非工作状态时形成凸模22的一部分;以及用于将手机壳9压紧于凸模22上的压紧模组5,压紧模组5靠近引流槽道25;以及用于切断手机壳9余料的切刀6和用于手机壳9与凸模22分离的顶针7,切刀6和顶针7均设置于脱模驱动件3上,顶针7贯穿凸模22,并且顶针7非工作状态时与凸模22顶面齐平,切刀6贯穿定模板2,切刀6非工作状态时与定模板2顶面齐平,并且切刀6与引流槽道25处于同一纵向平面。
具体的,为了解决手机壳9脱模过程易粘粘以及注塑成型后余料残留的技术问题,准备注塑前上模座11和下模座1处于合拢状态,定模板2和动模板21也处于合模状态,注塑机通过上模座11上方的注料管12将塑料注入至定模板2和动模板21内的引流槽道25内,塑料顺着引流槽道25进入成型腔24,塑料充满成型腔24后注塑机停止工作,然后等待塑料成型,在等待成型的过程中,将冷气分别注入上模座11和下模座1的冷却口13内,然后冷气分别进入动模板21和定模板2内的冷却通道26内,通过冷气对动模板21和定模板2进行降温,从而加速塑料的成型过程,当塑料成型为手机壳9后,上模座11带动动模板21与定模板2进行分离,定模板2内的凹模23与手机壳9完成分离,因为成型后的手机壳9会主要与定模板2的凸模22发生粘粘,接下来的过程中需要将手机壳9与定模板2粘粘的部分进行分离,分离过程如下,步骤一:上模座11在分离的过程中还会带动脱模驱动件3随其进行上移,脱模驱动件3在上移的过程中驱动脱框模组4进行工作,脱框模组4驱动处于凸块四角的顶角41做外移的动作,从而使得手机壳9内侧与凸块分离;步骤二:随着上模座11的继续移动,脱模驱动件3驱动压紧模组5进行工作,压紧模组5将手机壳9侧壁压紧于凸模22上,压紧的位置靠近引流槽道25与成型腔24的连接点;步骤三:上模座11继续上移并带动脱模驱动件3,引流槽道25内将会产生与手机壳9连接的塑料余料,脱模驱动件3带动切刀6上移将引流槽道25内与手机壳9连接的塑料余料进行切断,压紧模组5的目的在于避免切刀6在将余料切断的过程中导致手机壳9侧壁翘边产生破裂;步骤四:上模座11继续上移并带动脱模驱动件3,脱模驱动件3带动顶针7将嵌套与凸模22上的手机壳9顶出。
如图9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动模板21上设有用于固定手机壳9处于凸模22上的防跳料模组27,防跳料模组27包括有压板271,动模板21内部设有容纳腔231,容纳腔231位于凹模23的上方,并且容纳腔231与凹模23连通,压板271位于容纳腔231的内部,容纳腔231与凹模23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控制压板271底面与凹模23顶面齐平的台阶232,压板271的顶部设有导向杆272,导向杆272贯穿动模板21并与其滑动连接,导向杆272上套设有用于推动压板271的第一弹簧273,第一弹簧273位于容纳腔231内部。
具体的,为了解决在脱框模组4和切刀6在进行工作时手机壳9处于非固定状态,导致受力不均导致破损的技术问题,当塑料成型为手机壳9后,上模座11带动动模板21与定模板2进行分离,在分离的过程中设置于容纳腔231内部的压板271受到第一弹簧273的作用力伸出对手机壳9顶部压紧,因为成型后的手机壳9会主要与定模板2发生粘粘,接下来的过程中需要将手机壳9与定模板2粘粘的部分进行分离,通过防跳料模组27可以保证脱模过程的稳定性,减小手机壳9出现破损的可能。
如图10和图11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脱模驱动件3包括有用于驱动脱框模组4移动的下层活动板31,下层活动板31位于定模板2的下方,并且下层活动板31通过连接杆311与上模座11连接,下层活动板31与脱框模组4传动连接;以及用于驱动压紧模组5、切刀6和顶针7上移的上层活动板32,上层活动板32位于定模板2和下层活动板31之间,上层活动板32与下模座1弹性连接。
具体的,为了解决如何分段式驱动脱框模组4、压紧模组5、切刀6和顶针7工作的技术问题,当塑料成型为手机壳9后,上模座11带动动模板21与定模板2进行分离,与此同时上模座11还带动下层活动板31进行上移,在下层活动板31移动的过程中驱动脱框模组4开始工作,在上模座11带动下层活动板31继续移动的过程中,下层活动板31会和上层活动板32进行接触,并且下层活动板31会推动上层活动板32随其进行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上层活动板32便会驱动压紧模组5、切刀6和顶针7进行工作。
如图12至图14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顶角41有四个,四个顶角41两两一组分布于凸模22上,位于凸模22上两个相邻角的顶角41为一组,顶角41形成凸模22的一部分,且顶角41为凸模22的拐角,顶角41与凸模22主体滑动连接;以及用于驱动两个顶角41做移动的第一扩缩组件42和第二扩缩组件43,第一扩缩组件42和第二扩缩组件43设置于下层活动板31上;
第一扩缩组件42和第二扩缩组件43的结构一致,第一扩缩组件42包括有连杆421和连接头422,连杆421的一端与顶角41铰接,连杆421的另一端与连接头422铰接,连接头422通过第一限位柱与下模座1滑动连接;以及支撑架424,支撑架424固定安装于下模座1上,支撑架424上设有转动杆4241,转动杆4241的一端设有齿轮4242,转动杆4241的另一端设有驱动轮4243;以及用于限制连接头422移动方向的槽块425,槽块425可转动安装于驱动轮4243的外缘处,连接头422上设有凸柱4221,连接头422通过凸柱4221与槽块425活动连接,槽块425通过第二限位杆4251与下模座1滑动连接;以及齿条426,齿条426固定安装于下层活动板31上,且齿条426与齿轮4242啮合。
具体的,为了解决手机壳9内侧壁如何与凸模22分离的技术问题,形成凸模22四个拐角的顶角41形成凸模22的一部分并起到凸模22的作用,当塑料成型为手机壳9后,上模座11带动动模板21与定模板2进行分离,与此同时上模座11还带动下层活动板31进行上移,在下层活动板31移动的过程中同时驱动第一扩缩组件42和第二扩缩组件43的齿条426开始上移,齿条426在上移的过程中驱动齿轮4242进行转动,齿轮4242通过转动杆4241带动驱动轮4243进行转动,顶角41与凸模22形成一体的状态下,槽块425与驱动轮4243的连接点处于最低处,当驱动轮4243转动时带动槽块425向最高处进行转动时,由于槽块425与第二限位杆4251滑动连接,第二限位杆4251与下模座1滑动连接,所以槽块425在随驱动轮4243转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状态,槽块425通过凸柱4221带动连接头422进行上升移动,连接头422在上升的过程中推动两个连杆421的受力端,两个连杆421的输出端推动两个顶角41同时向外移动,最后呈现的结果就是四个顶角41在外移的过程中会将手机壳9的转角处内侧向外顶,在外顶的过程中手机壳9相邻角之间连接的侧壁也会受力并与凸模22脱离,由于手机壳9为塑料制品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形变,但是接下来下层活动板31还需要推动上层活动板32进行其他步骤的工序,而顶角41不可以进行大范围的移动,所以手机壳9内侧壁在完成与凸模22分离后,在下层活动板31继续推动齿条426上移时,齿条426带动齿轮4242继续转动,齿轮4242通过转动杆4241带动驱动轮4243继续转动,驱动轮4243带动槽轮由最高处向最低处进行回转复位,与槽轮连接的连接头422也通过连杆421带动两个顶角41复位,最后呈现顶角41与凸模22重新拼合为一体,由于手机壳9为塑料制品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形变,并且顶角41所做的移动范围极小,所以塑料制品的手机壳9可以承受如此的形变量。
如图13和图15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齿条426的齿数为单齿,第一限位杆423上套设有用于推动连接头422下降的第二弹簧4231。
具体的,为了解决顶角41复位速度慢的技术问题,由于手机壳9脱模工序步骤二中压紧模组5将手机壳9侧壁压紧于凸模22上,所以顶角41需要在步骤二开始前就已完成复位,而整体模具的结构需要较为紧凑以减小体积,所以没有更多的空间使驱动轮4243带动槽轮逐步回转至最低点,通过将齿条426齿数设置为单个齿,可以在拥有单个齿的齿条426通过齿轮4242间接带动槽块425转动至最高点后,在齿条426继续上移的过程中便于齿轮4242脱离,此时第二限位杆4251上的第二弹簧4231将会直接通过其弹力作用推动槽块425下降至最低点,继而完成顶角41的瞬时复位。
如图15和图16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第一扩缩组件42和第二扩缩组件43中的齿条426的齿排列位置不同,第一扩缩组件42的齿条426在完成对齿轮4242驱动后第二扩缩组件43的齿条426开始对齿轮4242驱动,第一扩缩组件42中齿条426的齿位置高于第二扩缩组件43中齿条426的齿位置。
具体的,为了解决如何控制脱模过程中对手机壳9损伤的技术问题,由于四个顶角41同时进行移动的方式,造成手机壳9的形变范围非常大,虽小形变距离较小,但是为了控制形变范围较大引起手机壳9破损的可能性,需要减小手机壳9形变范围,所以四个顶角41两两一组,需要先通过第一扩缩组件42完成对两个顶角41的驱动,然后再通过第二扩缩组件43完成对另外两个顶角41的驱动,通过改变两个齿条426的齿排列位置既可达到减小手机壳9形变范围的效果。
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压紧模组5包括有用于按压手机壳9外侧壁的曲杆51,曲杆51铰接安装于定模板2上;以及推动件52,推动件52滑动安装于定模板2上,推动件52上设有引导槽521,曲杆51的受力端与引导槽521滑动连接;以及弹性顶杆53,弹性顶杆53包括有第一套筒531,第一套筒531固定安装于上层活动板32的顶部,第一套筒531内设有第一顶杆532,且第一顶杆532与第一套筒531滑动连接,顶杆的顶端与推动件52连接,第一套筒531内还设有第三弹簧533,第三弹簧533的输出端与第一顶杆532的底端连接。
具体的,为了解决切刀6在将余料切断的过程中导致手机壳9侧壁翘边产生破裂的技术问题,在下层活动板31推动上层活动板32随其移动的过程中,上层活动板32通过弹性顶杆53推动推动件52上移,推动件52通过引导槽521带动曲杆51受力端移动并使曲杆51发生转动,曲杆51的另一端将按压与手机壳9的外侧壁,按压点靠近引流槽道25的位置,在切刀6上移将余料切断时,和余料连接手机壳9外侧壁处于固定状态便使得切点位置平滑,且不会造成切断过程讲啊手机壳9侧壁部分连带顶起造成破损,由于在曲杆51端部完成对手机壳9外侧壁固定后上层活动板32还会继续移动,在上层活动板32的推力大于第一套筒531内的第三弹簧533的预紧力时,第三弹簧533收缩并且第一顶杆532不断伸入第一套筒531内,从而使曲杆51的端部不会对手机壳9外侧壁造成过高的压力。
如图19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曲杆51的输出端设有压轮511,且压轮511与曲杆51可转动连接。
具体的,为了解决避免顶针7推动手机壳9脱模时曲杆51按压力过大造成脱模困难,或手机壳9外侧壁划伤的技术问题,通过压轮511与手机壳9外侧壁接触可以保证顶针7可以顺利将手机壳9推出,切刀6的切断余料的地方也会使手机壳9受到向上的力但是由于受力点不均匀,所以手机壳9无法受到切刀6的作用力脱模。
如图20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顶针7和切刀6分别通过推动柱8与上层活动板32传动连接,推动柱8包括有第二套筒81,第二套筒81固定安装于下模座1上,并且第二套筒81依次贯穿下层活动板31和上层活动板32,第二套筒81内部设有第二顶柱,且第二顶柱与第二套筒81滑动连接,第二套筒81的内部设有用于限制第二顶杆82最低位置的第一限位片811,与顶针7连接的第二顶杆82底端高于与切刀6连接的第二顶杆82底端,第二顶杆82底端设有避免其脱出第二套筒81的第二限位片821,第二套筒81的内部设有第四弹簧83,第四弹簧83的输出端与第二限位片821的顶部连接,第二套筒81上设有开口812,上层活动板32上设有推动第二顶杆82的推片84。
具体的,为了解决顶针7和切刀6稳定性插以及如何分段式推动切刀6和顶针7移动的技术问题,由于与顶针7连接第二顶杆82底端高于与切刀6连接的第二顶杆82底端,所以上层活动板32在完成对压紧模组5的驱动后会依次通过推片84推动与切刀6连接的第二顶杆82和与顶针7连接的第二顶杆82,推片84通过第二套筒81的开口812处进行上移推第二顶杆82的底端进行推动,第四弹簧83用于在上层活动板32复位后推动第二限位片821使得第二顶杆82复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包括有下模座(1),下模座(1)的上方设有上模座(11),下模座(1)上设有定模板(2),上模座(11)上设有动模板(21);
其特征在于,定模板(2)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模(22),动模板(21)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模(23),定模板(2)与动模板(21)合模时凸模(22)与凹模(23)之间的间隙为成型腔(24),定模板(2)与动模板(21)合模时形成引流槽道(25),引流槽道(25)与成型腔(24)连通;以及
脱模驱动件(3),脱模驱动件(3)设置于下模座(1)上,并且脱模驱动件(3)与上模座(11)传动连接;以及
用于使手机壳(9)内侧与凸模(22)分离的脱框模组(4),脱框模组(4)的设置于脱模驱动件(3)上,脱框模组(4)的输出端设有顶角(41),顶角(41)位于凸模(22)的拐角处,且顶角(41)非工作状态时形成凸模(22)的一部分;以及
用于将手机壳(9)压紧于凸模(22)上的压紧模组(5),压紧模组(5)靠近引流槽道(25);以及
用于切断手机壳(9)余料的切刀(6)和用于手机壳(9)与凸模(22)分离的顶针(7),切刀(6)和顶针(7)均设置于脱模驱动件(3)上,顶针(7)贯穿凸模(22),并且顶针(7)非工作状态时与凸模(22)顶面齐平,切刀(6)贯穿定模板(2),切刀(6)非工作状态时与定模板(2)顶面齐平,并且切刀(6)与引流槽道(25)处于同一纵向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动模板(21)上设有用于固定手机壳(9)处于凸模(22)上的防跳料模组(27),防跳料模组(27)处于凹模(23)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脱模驱动件(3)包括有用于驱动脱框模组(4)移动的下层活动板(31),下层活动板(31)位于定模板(2)的下方,并且下层活动板(31)通过连接杆(311)与上模座(11)连接;以及
用于驱动压紧模组(5)、切刀(6)和顶针(7)上移的上层活动板(32),上层活动板(32)位于定模板(2)和下层活动板(31)之间,上层活动板(32)与下模座(1)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顶角(41)分布于凸模(22)上,顶角(41)形成凸模(22)的一部分,且顶角(41)为凸模(22)的拐角,顶角(41)与凸模(22)主体滑动连接;以及
用于驱动顶角(41)移动的第一扩缩组件(42)和第二扩缩组件(43),第一扩缩组件(42)和第二扩缩组件(43)设置于下层活动板(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扩缩组件(42)和第二扩缩组件(43)的结构一致,第一扩缩组件(42)包括有连杆(421)和连接头(422),连杆(421)的一端与顶角(41)铰接,连杆(421)的另一端与连接头(422)铰接,连接头(422)通过第一限位柱与下模座(1)滑动连接;以及
支撑架(424),支撑架(424)固定安装于下模座(1)上,支撑架(424)上设有转动杆(4241),转动杆(4241)的一端设有齿轮(4242),转动杆(4241)的另一端设有驱动轮(4243);以及
用于限制连接头(422)移动方向的槽块(425),槽块(425)可转动安装于驱动轮(4243)的外缘处,连接头(422)上设有凸柱(4221),连接头(422)通过凸柱(4221)与槽块(425)活动连接,槽块(425)通过第二限位杆(4251)与下模座(1)滑动连接;以及
齿条(426),齿条(426)固定安装于下层活动板(31)上,且齿条(426)与齿轮(4242)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齿条(426)的齿数为单个齿,第一限位杆(423)上套设有用于推动连接头(422)下降的第二弹簧(42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扩缩组件(42)和第二扩缩组件(43)中的齿条(426)的齿排列位置不同,第一扩缩组件(42)的齿条(426)在完成对齿轮(4242)驱动后第二扩缩组件(43)的齿条(426)开始对齿轮(4242)驱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压紧模组(5)包括有用于按压手机壳(9)外侧壁的曲杆(51),曲杆(51)铰接安装于定模板(2)上;以及
推动件(52),推动件(52)滑动安装于定模板(2)上,推动件(52)上设有引导槽(521),曲杆(51)的受力端与引导槽(521)滑动连接;以及
弹性顶杆(53),弹性顶杆(53)设置于上层活动板(32)上,弹性顶杆(53)的端部与推动件(5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曲杆(51)的输出端设有压轮(511),且压轮(511)与曲杆(51)可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顶针(7)和切刀(6)分别通过推动柱(8)与上层活动板(32)传动连接,推动柱(8)包括有第二套筒(81),第二套筒(81)固定安装于下模座(1)上,并且第二套筒(81)依次贯穿下层活动板(31)和上层活动板(32),第二套筒(81)内部设有第二顶柱,且第二顶柱与第二套筒(81)滑动连接,与顶针(7)连接的第二顶杆(82)和与切刀(6)连接的第二顶杆(82)底端高度不一致,上层活动板(32)上设有推动第二顶杆(82)的推片(84)。
CN202211682133.2A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 Pending CN1162777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2133.2A CN116277789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82133.2A CN116277789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77789A true CN116277789A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19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682133.2A Pending CN116277789A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777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6537A (zh) * 2024-04-16 2024-05-17 东莞市聚龙高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手机壳生产加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6537A (zh) * 2024-04-16 2024-05-17 东莞市聚龙高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型手机壳生产加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277789A (zh) 一种手机壳体注塑模具
CN109403747B (zh) 一种支架壳体以及生产该壳体的模具
CN215434753U (zh) 一种多产品同时加工模具
CN113334695B (zh) 一种模具的便捷式脱模顶出结构
CN206357577U (zh) 一种复印机的把手注塑模具双斜侧下抽芯机构
CN210308893U (zh) 一种易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11165131U (zh) 汽车立柱内饰板模具大角度斜抽芯机构
CN212795716U (zh) 一种斜顶出模具
CN211389852U (zh) 一种游戏摇杆双色模具
CN111469357A (zh) 注塑模具的直顶内抽芯机构
CN218462812U (zh) 一种易脱模的塑胶注塑模具
CN219686461U (zh) 一种收纳盒托盘注塑模具
CN216032275U (zh) 一种注塑模具二次脱模机构
CN219256355U (zh) 一种用于模具的新型前模斜顶结构
CN218593565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抽芯模具
CN215396856U (zh) 一种吸塑模具气缸滑块式脱模机构
CN218053780U (zh) 一种防止擦烧的铍铜薄膜抽芯注塑模具
CN219095810U (zh) 三板式二次脱模嵌件机构
CN219133094U (zh) 多孔塑料壳注塑模具
CN220261867U (zh) 一种塑料托盘侧孔脱模注塑成型机构
CN217123868U (zh) 一种食品盖二次顶出模具
CN214562703U (zh) 一种带小型倒扣脱模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19025726U (zh) 一种金属模具斜向顶杆脱模机构
CN216941605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外壳用注塑模具
CN215619659U (zh) 注塑模具前模先脱模机构及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