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31246B - 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31246B
CN116231246B CN202310500314.7A CN202310500314A CN116231246B CN 116231246 B CN116231246 B CN 116231246B CN 202310500314 A CN202310500314 A CN 202310500314A CN 116231246 B CN116231246 B CN 116231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top cover
hole
protrusion
safe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5003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231246A (zh
Inventor
林法稳
房森基
黄婷
陈圣立
李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5003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31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231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1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231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31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其中顶盖包括:一顶盖片,沿其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极柱孔;至少一极柱,每一极柱对应安装于一个极柱孔中,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和保险部,极柱本体形成于保险部的一端,保险部的另一端伸出极柱孔;保险部的截面积小于极柱本体的截面积,在设定温度下,保险部发生熔断;至少一连接件,保险部伸出极柱孔的一端与连接件连接,每一保险部对应一个连接件;至少一支撑件,套设于保险部且位于极柱孔和保险部之间;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绝缘抵接极柱本体,第二表面抵接连接件。本发明解决电池熔断后,熔断位置出现二次连接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在市面上广泛应用,一般出于安全考虑,电池内部会设置保险结构。
现有的保险结构存在有以下问题:电池出现异常时,瞬间大电流会熔断保险结构来进行自我保护,而撞车发生或电池遭外力后变形时,保险结构的熔断位置可能出现二次连接,从而导致起火爆炸等问题,引发新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
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6671849U)公开的一种极柱结构,其设置有保险部,保险部的最小截面面积小于极柱部件的其他部分的最小截面面积,包胶层设置包覆在保险部的外侧,以在保险部发生熔断后填充在保险部的熔断空间以将极柱部件分隔为相互绝缘的两部分。其中,包胶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陶瓷和胶。
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下:保险部的上方与顶盖片有接触,保险部的下方也与顶盖片有接触,保险部能否熔断存疑,另外,即使保险部熔断了,依然可以过流,即现有技术中设置的保险部仍旧不能保障电池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可靠有效地防止保险结构的熔断位置出现二次连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顶盖,包括:
一顶盖片,沿其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极柱孔;
至少一极柱,每一极柱对应安装于一个极柱孔中,所述极柱包括极柱本体和保险部,所述极柱本体形成于所述保险部的一端,所述保险部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极柱孔;所述保险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极柱本体的截面积,在设定温度下,所述保险部发生熔断;
至少一连接件,所述保险部伸出所述极柱孔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每一保险部对应一个所述连接件;
至少一支撑件,套设于所述保险部且位于所述极柱孔和所述保险部之间;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绝缘抵接所述极柱本体,所述第二表面抵接所述连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围绕所述保险部,所述连接件形成有向所述顶盖片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作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凸起绝缘抵接所述极柱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绝缘件,设置于所述顶盖片靠近所述连接件一侧,所述第二绝缘件形成有向所述顶盖片方向凸出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外缘卡接于所述极柱孔,所述隔离层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保险部伸出所述第二通孔;
围绕所述第二通孔,所述隔离层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向远离所述顶盖片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凸起用作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凸起抵接所述连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围绕所述保险部,所述连接件形成有向所述顶盖片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作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凸起抵接所述隔离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的高度和所述第二凸起的高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氮化铝、氧化铝、氮化硼、碳化硅、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险部包括熔断部和非熔断部,所述非熔断部的一端与所述熔断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熔断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非熔断部的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沿其厚度方向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非熔断部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连接件连接。
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具体开口;
电芯,容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如上述所述的顶盖,所述顶盖扣合所述开口。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电池。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顶盖结构在极柱孔和保险部之间的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绝缘抵接极柱本体,第二表面抵接连接件,以在极柱本体和连接件之间形成支撑空间,当极柱的保险部熔断时,支撑件能够起到上下支撑作用,防止熔断部位发生二次连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支撑件与极柱本体的绝缘可以在二者之间设置绝缘层,绝缘层可以是涂覆的绝缘材料,也可以是另外放置的绝缘件。绝缘件和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凸起,凸起用作支撑件,使得凸起可以在极柱本体和连接件之间形成支撑空间。当极柱的保险部熔断时,凸起能够防止熔断部位发生二次连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此外,本发明所述的支撑件可以是套设于保险部且耐高温的单独部件,例如陶瓷环,其与连接件和极柱相抵,或与连接件和绝缘件相抵,相抵部位能够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熔断部位发生二次连接。由于支撑件的自身材料的特性,耐高温,即使熔断部位融化,支撑件也可以不受高温影响,能够一直起支撑作用。
由于电池容量、放电平台、电池厚度、电池宽度和电池长度中的一者发生变化,电池的能量密度也会随之改变,本发明所述的顶盖结构将极柱的熔断部设置极柱本体之下,同时,绝缘件的凸起、连接件的凸起和单独一支撑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构件设置极柱本体之下,多个构件利用极柱本体之下的闲置区域,不会影响电池容量、放电平台、电池厚度、电池宽度和电池长度中的一者,从而不会影响电池能量的密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顶盖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中顶盖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中顶盖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发明中顶盖的极柱处的剖面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中顶盖的极柱处的剖面图之二。
图6是本发明中顶盖的极柱处的剖面图之三。
图7是本发明中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第二绝缘件的剖面图。
图9是图8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连接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连接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极柱;101、极柱本体;1011、第一连接部;1012、第二连接部;1013、第三连接部;102、保险部;1021、熔断部;1022、非熔断部;1023、第一台阶;2、第一绝缘件;3、顶盖片;4、第二绝缘件;401、隔离层;402、第二凸起;403、第二通孔;5、连接件;501、环形本体;502、第一凸起;503、第一通孔;504、第二台阶;6、限位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3、图7、图10和图11,一种顶盖,包括:
顶盖片3,沿其厚度方向设有两个极柱孔;
两个极性相反的极柱1,每一极柱1对应安装于一个极柱孔中;其中一个极柱1包括相连的极柱本体101和保险部102,极柱本体101形成于保险部102的一端,保险部102的另一端伸出极柱孔;保险部102的截面积小于极柱本体101的截面积,在设定温度下,保险部102发生熔断;
一连接件5,保险部102伸出极柱孔的一端与连接件5连接;
一支撑件,套设于保险部102且位于极柱孔和保险部102之间;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绝缘抵接极柱本体101,第二表面抵接连接件5。其中,支撑件与极柱本体101的绝缘可以在二者之间设置绝缘层,绝缘层可以是涂覆的绝缘材料。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极柱本体10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011、第二连接部1012和第三连接部1013,其中,第二连接部1012的截面积小于第一连接部1011的截面积,并且,第二连接部1012的截面积小于第三连接部1013的截面积,第一连接部1011和外电路相连,第三连接部1013和保险部102相连。
可选地,极柱本体101和保险部10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将极柱本体101和保险部10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熔断部1021设置在正极柱上,因为一般正极柱的材质是铝,铝的熔点为660.4℃,而负极柱的材质是铜铝复合材料即负极柱的上部分是铝,负极柱的下部分是铜,而铜的熔点为1083.4℃,可见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很多,若将熔断部1021设置在负极柱上,即使电池发生过流问题导致电池发生异常,设置在负极柱上的熔断部1021仍旧熔断不了,因此,电池的正极柱中设置熔断部1021。
具体地,熔断部1021的截面积小于非熔断部1022的截面积,满足当电池发生过流时,熔断部1021可以及时熔断。如图3-图5中的标注所示,设定熔断部1021的高度为L,L的取值范围是0.5mm-2.0mm。
结合图10和图11,围绕保险部102,连接件5形成有向顶盖片3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502,第一凸起502用作支撑件,第一凸起502绝缘抵接极柱本体101。
具体地,连接件5包括环形本体501,环形本体501形成有向顶盖片3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50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502的位置不局限于如图4-图6所示,第一凸起502设置于环形本体501的边缘,也可以是,第一凸起502设置于环形本体501的主体部位即远离环形本体501的边缘,进一步地,第一凸起502可以是一个连续且闭合的环形构件,或者,第一凸起502可以是一个非连续的环形构件。优选第一凸起502为一个连续且闭合的环形构件,成型工艺相较于非连续的环形构件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沿其厚度方向形成有第一通孔503,非熔断部1022伸入第一通孔503且与连接件5连接。
可选地,非熔断部1022设有第一台阶1023,环形本体501设有第二台阶504,当极柱1和保护元件5固定连接后,非熔断部1022和环形本体501相连,第一台阶1023和第二台阶504相对设置,形成非熔断部1022和环形本体501的连接区域,使得非熔断部1022和第一通孔503形成配合,在二者的连接处形成了一个平面,平面的存在可以确保当采用激光焊接将极柱1和保护元件5固定连接时产生激光缝焊后若有凸起或不平整时,也不会影响极柱1的保险部102的下表面平整度即可以理解后续电池装配工艺中不会影响转接片贴合保险部102的下表面进行焊接,加大了生产组装工艺操作空间。此处保险部102的下表面应当理解为极柱1和保护元件5组装后极柱1呈现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极柱1和连接件5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铆接,优选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部位为极柱1和连接件5相互抵接的位置或相对距离较为靠近的位置,选用其他焊接方式或者通过胀料铆接的方式无法保证过流,如果过流不理想的话,熔断部1021就存在熔断不了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设定连接件5不包括第一凸起502的高度的高度为H,H的取值范围为0.6mm-2.2mm。上述尺寸参数是针对常规电池进行的设计,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只要满足在极柱本体101和连接件5之间形成支撑空间,当极柱1的保险部102熔断时,支撑件能够起到上下支撑作用,防止熔断部位发生二次连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可选地,绝缘构件还包括第一绝缘件2,第一绝缘件2套设于极柱本体101,且第一绝缘件2设置于顶盖片3和极柱本体101之间。具体地,第一绝缘件2的大致形状为环形,第一绝缘件2套设于极柱1,且第一绝缘件2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于极柱1和顶盖片3之间,从而将极柱1固定在顶盖片3上且将极柱1与顶盖片3绝缘。其中,第二连接部1012用于加强极柱本体101的与第一绝缘件2的连接。此外,既可以通过第一绝缘件2将极柱1遇到固定于顶盖片3上,也可以通过涂覆绝缘材料的形式解决。当然,在需要极柱和顶盖片电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绝缘件2。
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如下:
先将极柱1以注塑的方式固定于顶盖片3,此时注塑部形成第一绝缘件2,再将连接件5的中心对准极柱1的熔断部1021之下的非熔断部1022,此时,极柱1的保险部102伸入连接件5的的第一通孔503,最后将非熔断部1022和第一通孔503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支撑件的结构形式以及支撑件与极柱本体101之间的绝缘方式。
结合图2以及图7-图9,顶盖还包括第二绝缘件4,设置于顶盖片3靠近连接件5一侧,第二绝缘件4形成有向顶盖片3方向凸出的隔离层401,隔离层401的外缘卡接于极柱孔,隔离层401形成有第二通孔403,保险部102伸出第二通孔403;
围绕第二通孔403,隔离层401设置有第二凸起402,第二凸起402向远离顶盖片3的方向凸出;第二凸起402用作支撑件,第二凸起402抵接连接件5。
其中,第二凸起402的位置不局限于如图4所示,第二凸起402设置于第二通孔403的边缘;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第二凸起40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绝缘件4的主体部位即远离第二通孔403的边缘。进一步地,第二凸起402可以是一个连续且闭合的环形构件,或者,第二凸起402可以是一个非连续的环形构件。优选第二凸起402为一个连续且闭合的环形构件,成型工艺相较于非连续的环形构件简单。
可选地,第二凸起402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1mm-1.5mm,上述尺寸参数是针对常规电池进行的设计,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只要满足在极柱本体101和连接件5之间形成支撑空间,当极柱1的保险部102熔断时,支撑件能够起到上下支撑作用,防止熔断部位发生二次连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如下:
先将极柱1以注塑的方式固定于顶盖片3,此时注塑部形成第一绝缘件2,再将第二绝缘件4的第二通孔403对准顶盖片3的极柱孔,再将连接件5的中心对准极柱1的熔断部1021之下的非熔断部1022,下压第二绝缘件4,此时,极柱1的保险部102伸入连接件5的第一通孔503,最后将非熔断部1022和第一通孔503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仅在于,支撑件的结构形式。
结合图2以及图7-图11,围绕保险部102,连接件5形成有向顶盖片3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502,第一凸起502用作支撑件,第一凸起502抵接隔离层401。
当环形本体501和第二绝缘件4均设置凸起部时,优选第二凸起402的高度和第一凸起502的高度相同,使得当环形本体501和第二绝缘件4抵接时,第一凸起502和第二凸起402之间配合紧密,不会留有间隙。具体地,第二凸起402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1mm-1.5mm,第一凸起502的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1mm-1.5mm。上述尺寸参数是针对常规电池进行的设计,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只要满足在极柱本体101和连接件5之间形成支撑空间,当极柱1的保险部102熔断时,支撑件能够起到上下支撑作用,防止熔断部位发生二次连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如下:
先将极柱1以注塑的方式固定于顶盖片3,此时注塑部形成第一绝缘件2,再将第二绝缘件4的第二通孔403对准顶盖片3的极柱孔,再将连接件5的中心对准极柱1的熔断部1021之下的非熔断部1022,下压第二绝缘件4,此时,极柱1的保险部102伸入连接件5的第一通孔503,最后将非熔断部1022和第一通孔503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顶盖在极柱孔和保险部102之间的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的第一表面绝缘抵接极柱本体101,第二表面抵接连接件5,以在极柱本体101和连接件5之间形成支撑空间,当极柱1的保险部102熔断时,支撑件能够起到上下支撑作用,防止熔断部位发生二次连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第二绝缘件4和连接件5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凸起,凸起用作支撑件,使得凸起可以在极柱本体和连接件之间形成支撑空间。当极柱1的保险部102熔断时,凸起能够防止熔断部1021发生二次连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实施例3中任意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顶盖还包括限位元件6,限位元件6用作支撑件,限位元件6的大致形状为环形,限位元件6的高度为0.3mm-1.5mm,限位元件6的材质为氮化铝、氧化铝、氮化硼、碳化硅、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多种,由此可见,限位元件6耐高温,即使熔断部1021发生融化,限位元件6也可以不受高温影响,能够一直起支撑作用,进一步防止熔断的熔断部1021发生二次连接。
当基于实施例1所提供的顶盖时,限位元件6套设于熔断部1021;在限位元件6的高度方向形成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抵接极柱本体101,第二表面抵接连接件5。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元件6只要保证熔断部1021熔断之后,配合连接件5和第二绝缘件4之间形成的支撑空间,进一步杜绝熔断部1021的上下部分的极柱1有任何接触的可能即可,因此限位元件6的第二表面可以抵接连接件5。
具体组装方法如下:
先将极柱1以注塑的方式固定于顶盖片3,此时注塑部形成第一绝缘件2,限位元件6套设于熔断部1021,再将连接件5的中心对准极柱1的熔断部1021之下的非熔断部1022,此时,极柱1的保险部102伸入连接件5的第一通孔503,最后将非熔断部1022和第一通孔503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当基于实施例2所提供的顶盖和实施例3所提供的顶盖时,第二通孔403和熔断部1021之间可以预留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限位元件6,且限位元件6套设于熔断部1021;在限位元件6的高度方向形成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抵接极柱本体101,第二表面抵接连接件5。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元件6只要保证熔断部1021熔断之后,配合连接件5和第二绝缘件4之间形成的支撑空间,进一步杜绝熔断部1021的上下部分的极柱1有任何接触的可能即可,因此限位元件6的第二表面可以抵接连接件5。
具体组装方法如下:
先将极柱1以注塑的方式固定于顶盖片3,此时注塑部形成第一绝缘件2,再将第二绝缘件4的第二通孔403对准顶盖片3的极柱孔,把限位元件6放入第二绝缘件4的第二通孔403,再将连接件5的中心对准极柱1的熔断部1021之下的非熔断部1022,下压第二绝缘件4,此时,极柱1的保险部102伸入连接件5的第一通孔503,最后将非熔断部1022和第一通孔503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
由实施例4可知:
支撑件可以是套设于保险部102且耐高温的限位元件6,例如陶瓷环,其与连接件5和极柱1相抵,或与连接件5和第二绝缘件4相抵,相抵部位能够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熔断部1021发生二次连接。由于支撑件的自身材料的特性,耐高温,即使熔断部1021融化,支撑件也可以不受高温影响,能够一直起支撑作用。
实施例5:
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具有开口端;
电芯,安装于壳体内;其中,电芯由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卷绕而成;
以及如实施例1-实施例4中任意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顶盖,扣合在壳体的开口端。
实施例6: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实施例5所提供的电池。本发明的主要设计要点在于顶盖结构的结构改进,对于用电设备的其他结构,例如用电设备的电连接部分、机械结构部分就不再一一赘述。
用电设备可以是汽车、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汽车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设备不做特殊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顶盖片(3),沿其厚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极柱孔;
至少一极柱(1),每一极柱(1)对应安装于一个极柱孔中,所述极柱(1)包括极柱本体(101)和保险部(102),所述极柱本体(101)形成于所述保险部(102)的一端,所述保险部(10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极柱孔;所述保险部(102)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极柱本体(101)的截面积,在设定温度下,所述保险部(102)发生熔断;
至少一连接件(5),所述保险部(102)伸出所述极柱孔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5)连接,每一保险部(102)对应一个所述连接件(5);
至少一支撑件,套设于所述保险部(102)且位于所述极柱孔和所述保险部(102)之间;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绝缘抵接所述极柱本体(101),所述第二表面抵接所述连接件(5);
当极柱(1)的保险部(102)熔断时,支撑件在极柱本体(101)和连接件(5)之间形成支撑空间,起到上下支撑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保险部(102),所述连接件(5)形成有向所述顶盖片(3)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502),所述第一凸起(502)用作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凸起(502)绝缘抵接所述极柱本体(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绝缘件(4),设置于所述顶盖片(3)靠近所述连接件(5)一侧,所述第二绝缘件(4)形成有向所述顶盖片(3)方向凸出的隔离层(401),所述隔离层(401)的外缘卡接于所述极柱孔,所述隔离层(401)形成有第二通孔(403),所述保险部(102)伸出所述第二通孔(403);
围绕所述第二通孔(403),所述隔离层(401)设置有第二凸起(402),所述第二凸起(402)向远离所述顶盖片(3)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凸起(402)用作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凸起(402)抵接所述连接件(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保险部(102),所述连接件(5)形成有向所述顶盖片(3)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502),所述第一凸起(502)用作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凸起(502)抵接所述隔离层(4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502)的高度和所述第二凸起(402)的高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氮化铝、氧化铝、氮化硼、碳化硅、氧化镁、氧化锌、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部(102)包括熔断部(1021)和非熔断部(1022),所述非熔断部(1022)的一端与所述熔断部(10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部(1021)的截面积小于所述非熔断部(1022)的截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沿其厚度方向形成有第一通孔(503),所述非熔断部(1022)伸入所述第一通孔(503)且与所述连接件(5)连接。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体开口;
电芯,容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顶盖,所述顶盖扣合所述开口。
11.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
CN202310500314.7A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116231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00314.7A CN116231246B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500314.7A CN116231246B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1246A CN116231246A (zh) 2023-06-06
CN116231246B true CN116231246B (zh) 2023-08-04

Family

ID=86585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500314.7A Active CN116231246B (zh) 2023-05-06 2023-05-06 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3124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31094A (ja) * 2015-01-14 2016-07-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及び、ヒューズユニット組み付け方法
CN215955376U (zh) * 2021-08-31 2022-03-0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6648537U (zh) * 2021-12-30 2022-05-31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极柱、电池盖板组件和动力电池
CN216750089U (zh) * 2021-10-21 2022-06-14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18513549U (zh) * 2022-09-09 2023-02-21 三一红象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31094A (ja) * 2015-01-14 2016-07-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ヒューズユニット、及び、ヒューズユニット組み付け方法
CN215955376U (zh) * 2021-08-31 2022-03-04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6750089U (zh) * 2021-10-21 2022-06-14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16648537U (zh) * 2021-12-30 2022-05-31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极柱、电池盖板组件和动力电池
CN218513549U (zh) * 2022-09-09 2023-02-21 三一红象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顶盖及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31246A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91425B1 (ko) 캔형 이차전지
WO2023050835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3314810A (zh) 一种二次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JP2006049312A (ja) 缶型二次電池
CN207818736U (zh) 充电电池
US10411225B2 (en) Power battery and cap structure of the power battery
CN112787047A (zh) 转接片、二次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9610681U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US20220328945A1 (en) Bus member, battery and power consumption device
CN216750089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114171841A (zh) 盖板组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116231246B (zh) 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EP4336641A2 (en)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3025104A1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362148U (zh) 一种动力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CN116207457B (zh) 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JP2023547006A (ja) 電池単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システム、電池および電力使用装置
CN117063339A (zh) 绝缘贴片、电池单体、电池及装置
KR20070101566A (ko) 리튬 이차전지
CN116231223B (zh) 一种顶盖、电池和用电设备
KR20040058917A (ko) 보호 수단을 가지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CN220628171U (zh) 端盖组件、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
WO2024000747A1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350430U (zh) 顶盖组件以及电池
CN220628170U (zh) 电极引出件、端盖组件、二次电池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