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10139A - 电动机装置、压缩机、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装置、压缩机、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10139A
CN116210139A CN202180066078.1A CN202180066078A CN116210139A CN 116210139 A CN116210139 A CN 116210139A CN 202180066078 A CN202180066078 A CN 202180066078A CN 116210139 A CN116210139 A CN 116210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sistant
functional
stator
resista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60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塚大佑
日比野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210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101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02K1/185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to outer st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2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 H02K9/223Heat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定子(60)收纳在壳体(20)内。转子(70)设置在定子(60)的内周。轴(50)设置在转子(70)的内周。功能部(11)设置在第一部件的外周,所述第一部件为定子(60)或轴(50)。耐热部(12)设置在第二部件与功能部(11)之间,所述第二部件为壳体(20)或转子(70)。

Description

电动机装置、压缩机、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动机装置、压缩机、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电动机与压缩机构一起收纳在容器中的压缩机。在该压缩机中,为了防止定子及容器两者相接触,在电动机的定子与容器之间设置了非导电性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2891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无法保护功能部(在专利文献1中为非导电性材料)免受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电动机装置,该电动机装置包括壳体20、定子60、转子70、轴50、功能部11以及耐热部12,所述定子60收纳在所述壳体20内,所述转子70设置在所述定子60的内周,所述轴50设置在所述转子70的内周,所述功能部11设置在第一部件的外周,所述第一部件为所述定子60或所述轴50,所述耐热部12设置在第二部件与所述功能部11之间,所述第二部件为所述壳体20或所述转子70。
在第一方面中,通过在第二部件与功能部11之间设置耐热部12,从而能够保护功能部11免受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功能部11具有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绝缘的功能以及抑制振动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传递的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在第二方面中,能够实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绝缘以及抑制振动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传递中的至少一者。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热配合,而使得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功能部11以及所述耐热部12紧固在一起,所述耐热部12的熔点或分解温度比热配合温度高。
在第三方面中,通过使耐热部12的熔点或分解温度比热配合温度高,从而能够抑制因热配合时的热而导致耐热部12劣化。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耐热部12具有阻碍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的功能。
在第四方面中,能够阻碍第二部件与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四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耐热部12构成为:通过阻碍在制造过程中施加给所述耐热部12的热从耐热部12向功能部11传递,由此阻碍用于将所述功能部11保持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耐热部12之间的保持力因所述热而降低,从而维持所述功能部11保持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在第五方面中,能够保护功能部11免受在制造过程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所产生的影响。
本公开的第六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五方面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热配合,而使得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功能部11以及所述耐热部12紧固在一起,所述功能部11的熔点或分解温度比所述耐热部12的熔点或分解温度低,所述耐热部12构成为:使得所述功能部11在热配合时的温度在所述功能部11的熔点或分解温度以下。
在第六方面中,能够保护功能部11免受在热配合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所产生的影响。
本公开的第七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五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耐热部12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功能部11紧贴且所述功能部11与所述耐热部12紧贴的状态下,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二部件接合,所述耐热部12构成为:通过阻碍在所述焊接中施加给所述耐热部12的热从耐热部12向功能部11传递,由此阻碍所述保持力因所述热而降低,从而维持所述功能部11保持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在第七方面中,能够保护功能部11免受在焊接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所产生的影响。
本公开的第八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一到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耐热部12具有缓和从所述第二部件施加给所述功能部11的应力集中的功能。
在第八方面中,能够缓和从第二部件施加给功能部11的应力集中。
本公开的第九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八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耐热部12的与所述功能部11相接触的面的表面粗糙度比所述第二部件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
在第九方面中,耐热部12能够具有缓和从第二部件向功能部11施加的应力集中的功能。
本公开的第十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八或第九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耐热部12的与所述功能部11相接触的面的轮廓度比所述第二部件的内周面的轮廓度小。
在第十方面中,耐热部12能够具有缓和从第二部件向功能部11施加的应力集中的功能。
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八到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耐热部12的与所述功能部11相接触的面的表面硬度比所述第二部件的内周面的表面硬度软。
在第十一方面中,耐热部12能够具有缓和从第二部件向功能部11施加的应力集中的功能。
本公开的第十二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一到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耐热部12构成为阻碍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轴向移动。
在第十二方面中,能够防止发生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轴向移动这样的情况。
本公开的第十三方面的电动机装置在第一到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耐热部12构成为阻碍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旋转。
在第十三方面中,能够防止发生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旋转这样的情况。
本公开的第十四方面涉及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第一到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电动机装置。
本公开的第十五方面涉及一种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包括第十四方面的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例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示例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示例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示例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示例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动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示例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电动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示例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电动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示例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示例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图10是示例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11是示例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横向剖视图;
图12是示例出制冷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图中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不重复对其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及图2示例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在图2中,省略了剖面线。电动机装置10包括壳体20和电动机30。在该示例中,电动机装置10构成对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机。该电动机装置10设置在空调机的制冷剂回路中,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换言之,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构40和电动机装置10。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机装置10也可以设置在空调机以外的其他设备中。
在该示例中,电动机装置10除了包括壳体20和电动机30之外,还包括压缩机构40和轴50。轴50将电动机30和压缩机构40连结起来。
〔壳体〕
壳体20收纳电动机装置10的构成部件。在该示例中,壳体20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两端被封闭起来的圆筒状。壳体20的内周面为圆筒面。壳体20收纳电动机30、压缩机构40以及轴50。轴50沿上下方向延伸。电动机30布置在压缩机构40的上方。
在该示例中,在壳体20上设置有吸入管21和喷出管22。吸入管21贯穿壳体20的躯干部而与压缩机构40相连接。喷出管22贯穿壳体20的上部而与壳体20的内部空间连通。
〔电动机〕
电动机30驱动轴50旋转。由于轴50被驱动着旋转,因而压缩机构40在轴50的旋转驱动下进行工作。在该示例中,电动机30驱动轴50仅朝一个方向旋转。
〔压缩机构〕
压缩机构40对流体进行压缩。在该示例中,压缩机构40对通过吸入管21吸入的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该压缩后的制冷剂向壳体20的内部空间喷出。喷出到壳体20的内部空间的制冷剂通过喷出管22喷出。在该示例中,压缩机构40是旋转式压缩机构。
〔电动机的结构〕
电动机30包括定子60和转子70。
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是指定子60的轴线(转子70的旋转中心)的方向。“径向”是指与定子60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周向”是指围绕定子60的轴线的方向。“纵向剖面”是指沿着轴向剖开的剖面,“横向剖面”是指与轴向正交的剖面。
定子60收纳在壳体20内。转子70保持间隙G地布置在定子60的径向内侧。在该示例中,电动机30是嵌入磁铁型(IPM: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电动机。
(定子)
定子60具有定子铁心61和线圈65。
定子铁心61具有背轭62、齿63以及突出部64。在该示例中,设置有六个齿63和六个突出部64。定子铁心61是叠片铁心(laminated core)。具体而言,定子铁心61是通过将分别由电磁钢板构成且形成为近似圆环状的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起来而构成的。
背轭62形成为近似圆筒状。
齿63从背轭62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在该示例中,六个齿63沿周向等间距(具体而言为呈60°间距)地布置。
突出部64从背轭62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在该示例中,突出部64的外周面为圆弧面。六个突出部64沿周向等间距(具体而言为呈60°间距)地布置。
线圈65卷绕在齿63上。在该示例中,线圈65以集中绕组的方式卷绕在齿63上。
(转子)
转子70设置在定子60的内周。转子70具有转子铁心71和永磁铁75。在该示例中,设置有四个永磁铁75。
在转子铁心71上设置有槽72和轴孔73。在该示例中,设置有与四个永磁铁相对应的四个槽72。转子铁心71是叠片铁心。具体而言,转子铁心71是通过将分别由电磁钢板构成且形成为近似圆形的多个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起来而构成的。
槽72收纳永磁铁75。在该示例中,四个槽72沿周向等间距(具体而言为呈90°间距)地布置。
轴孔73沿轴向贯穿转子铁心71的中心部。轴50插入并固定在轴孔73中。轴50设置在转子70的内周。
永磁铁75构成转子70的磁极。在该示例中,通过将四个永磁铁75收纳在四个槽72中,由此构成四个磁极。永磁铁75是烧结磁铁。
〔功能部和耐热部〕
电动机装置1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功能部11和耐热部12。在该示例中,设置有与定子60的六个突出部64相对应的六个功能部11、和与六个功能部11相对应的六个耐热部12。通过对壳体20进行热配合,而使得电动机30的定子60、功能部11以及耐热部12紧固在一起。关于包含热配合等的电动机装置10的制造方法,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功能部〕
功能部11设置在第一部件的外周,该第一部件为定子60或轴50。在该示例中,功能部11设置在定子60的外周。功能部11与定子60相接触。定子60是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
在该示例中,功能部11覆盖定子60的突出部64的外周面。具体而言,功能部11在轴向上沿着突出部64的外周面延伸。功能部11还在周向上沿着突出部64的外周面延伸。功能部11的横向剖面形状为圆弧状。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部11可以比突出部64大,也可以比突出部64小。例如,功能部11的表面面积(与突出部64相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可以比突出部64的外周面的面积大,也可以比突出部64的外周面的面积小。
功能部11具有使定子60与壳体20之间绝缘的功能、以及抑制振动在定子60与壳体20之间传递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定子60与壳体20之间绝缘、以及抑制振动在定子60与壳体20之间传递中的至少一者。
以下,将使定子60与壳体20之间绝缘的功能记作“第一功能”,将抑制振动在定子60与壳体20之间传递的功能记作“第二功能”。
作为构成具有第一功能的功能部11的物质的例子,能列举出非导电性材料。作为非导电性材料的例子,能列举出树脂、陶瓷等。作为构成具有第一功能的功能部11的树脂的例子,能列举出PPS(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树脂、LCP(液晶聚合物)树脂、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作为构成具有第一功能的功能部11的陶瓷的例子,能列举出氧化铝、玻璃、氧化锆等。
作为构成具有第二功能的功能部11的物质的例子,能列举出减振材料、防振材料等。作为减振材料、防振材料的例子,能列举出树脂、橡胶等。作为构成具有第二功能的功能部11的树脂的例子,能列举出环氧树脂、聚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硅酮树脂、这些树脂的发泡体等。作为构成具有第二功能的功能部11的橡胶的例子,能列举出防振橡胶、合成橡胶等。
〔耐热部〕
耐热部12设置在第二部件与功能部11之间,所述第二部件为壳体20或转子70。在该示例中,耐热部12设置在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耐热部12与壳体20和功能部11这两者相接触。耐热部12防止壳体20与功能部11相接触。壳体20是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定子60和壳体20的组合是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组合之一例。
在该示例中,耐热部12覆盖功能部11的外周面。具体而言,耐热部12在轴向上沿着功能部11的外周面延伸。耐热部12还在周向上沿着功能部11的外周面延伸。耐热部12的横向剖面形状为圆弧状。需要说明的是,耐热部12也可以不覆盖功能部11的整个面(整个外周面)。
需要说明的是,耐热部12可以比功能部11大,也可以比功能部11小。例如,耐热部12的表面面积(与功能部11相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可以比功能部11的表面面积大,也可以比功能部11的表面面积小。耐热部12可以比定子60的突出部64大,也可以比定子60的突出部64小。
在该示例中,通过对壳体20进行热配合,而使得定子60、功能部11以及耐热部12紧固在一起。耐热部12因热而变质的温度比热配合温度高。耐热部12因热而变质的温度是耐热部12因热而产生变形、熔化、分解等的温度。作为因热而产生变形、熔化、分解等的温度的例子,能列举出熔点、分解温度等。在该示例中,耐热部12的熔点或分解温度比热配合温度高。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热配合时的热导致耐热部12劣化。
作为构成耐热部12的物质的例子,能列举出金属、热固性树脂等。构成耐热部12的金属优选具有高熔点。作为构成耐热部12的金属的例子,能列举出铁、铝等。需要说明的是,铁可以是铸铁,也可以是碳钢。构成耐热部12的热固性树脂优选具有低导热性。作为构成耐热部12的热固性树脂的例子,能列举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清漆、这些物质的发泡体等。
耐热部12具有阻碍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的功能、以及缓和从壳体20施加给功能部11的应力集中的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以下,将阻碍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的功能记作“第一保护功能”,将缓和从壳体20施加给功能部11的应力集中的功能记作“第二保护功能”。
〈第一保护功能〉
第一保护功能是通过像下文所述的那样构成耐热部12而实现的。
耐热部12构成为:通过阻碍在制造过程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从耐热部12向功能部11传递,由此阻碍用于将功能部11保持在定子60与耐热部12之间的保持力因热而降低,从而维持功能部11保持在定子60与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保护功能部11免受在制造过程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一来,能够维持功能部11保持在定子60与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那样的保持力降低的例子,能够列举出由热引起的功能部11的变形、熔化、分解等。例如,如果功能部11因热而变形,则功能部11与耐热部12之间的紧贴性或功能部11与定子60之间的紧贴性就会降低,其结果是,功能部11有可能无法保持在定子60与耐热部12之间。
在该示例中,通过对壳体20进行热配合,而使得定子60、功能部11以及耐热部12紧固在一起。功能部11因热而变质的温度比耐热部12因热而变质的温度低。功能部11因热而变质的温度是功能部11因热而产生变形、熔化、分解等的温度。作为因热而产生变形、熔化、分解等的温度的例子,能列举出熔点、分解温度等。在该示例中,功能部11的熔点或分解温度比耐热部12的熔点或分解温度低。耐热部12构成为:使得功能部11在热配合时的温度在功能部11的熔点或分解温度以下。需要说明的是,耐热部12也可以构成为:在进行热配合时,耐热部12的与功能部11相接触的表面的温度及功能部11的温度比耐热部12的与壳体20相接触的表面的温度低。耐热部12也可以构成为:在进行热配合时,使得功能部11的温度比热配合温度低。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保护功能部11免受在热配合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一来,能够维持功能部11保持在定子60与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耐热部12就能够具有第一保护功能。这样一来,能够阻碍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例如,在进行热配合时,能够阻碍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
〈第二保护功能〉
第二保护功能是通过使耐热部12成为以下三种结构中的至少一种而实现的。
耐热部12的与功能部11相接触的面的表面粗糙度比壳体20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
耐热部12的与功能部11相接触的面的轮廓度比壳体20的内周面的轮廓度小。
耐热部12的与功能部11相接触的面的表面硬度比壳体20的内周面的表面硬度软。
通过以上那样的结构,耐热部12就能够具有第二保护功能。这样一来,能够缓和从壳体20施加给功能部11的应力集中。例如,在进行热配合时,能够缓和从壳体20施加给功能部11的应力集中。
〔电动机装置的制造方法〕
电动机装置10能够利用以下三种制造方法制造。
制造方法1:通过嵌件成型将功能部11和耐热部12固定在定子60的突出部64上,然后将壳体20热配合到固定有该功能部11和耐热部12的定子60上。具体而言,通过加热使壳体20的直径膨胀,将由定子60、功能部11以及耐热部12构成的组装体布置在直径膨胀后的壳体20的内侧,再通过冷却使壳体20的直径收缩。这样一来,定子60、功能部11以及耐热部12就经由壳体20紧固在一起。
制造方法2:制作功能部11和耐热部12,将该制作出的功能部11和耐热部12布置在定子60的突出部64上,然后将壳体20热配合到布置有该功能部11和耐热部12的定子60上。
制造方法3:利用粘接剂将功能部11和耐热部12固定在定子60的突出部64上,然后将壳体20热配合到固定有该功能部11和耐热部12的定子60上。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中,通过在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设置耐热部12,从而能够保护功能部11免受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热配合时高温的壳体20与功能部11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功能部11的温度急剧上升,从而功能部11有可能劣化。这是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之一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中,由于能够利用耐热部12的第一保护功能,阻碍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因此能够抑制在进行热配合时功能部11的温度上升。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因热配合时的温度急剧上升而导致功能部11劣化。
在进行热配合时壳体20与功能部11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如果从壳体20释放热而使得壳体20的直径收缩,则根据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的接触部的条件,从壳体20施加给功能部11的应力集中而有可能导致功能部11劣化。这是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之一例。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中,由于能够利用耐热部12的第二保护功能,来缓和在进行热配合时从壳体20施加给功能部11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抑制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功能部11劣化。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的功能部11及耐热部12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相同。
〔功能部〕
如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中,功能部1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以沿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的轴向上的两端部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在图3的例子中,功能部11的纵向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功能部1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延伸部)沿轴向夹着突出部64。
换言之,功能部11具有两个延伸部11a。两个延伸部11a分别设置在功能部1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两个延伸部11a分别以沿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的轴向上的端面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两个延伸部11a沿轴向夹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
〔耐热部〕
如图3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中,耐热部12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以沿着功能部1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延伸部)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在图3的例子中,耐热部12的纵向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耐热部12的轴向上的两端部(延伸部)沿轴向夹着功能部11。
换言之,耐热部12具有两个延伸部12a。两个延伸部12a分别设置在耐热部12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两个延伸部12a分别在与定子60的突出部64之间夹着功能部11的延伸部11a的状态下,以沿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的轴向上的端面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两个延伸部12a在与定子60的突出部64之间夹着功能部11的延伸部11a的状态下,沿轴向夹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
耐热部12构成为阻碍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轴向移动。在该示例中,耐热部12构成为阻碍定子60相对于壳体20沿轴向移动。
具体而言,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a沿轴向支承定子60的突出部64。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定子60要相对于壳体20沿轴向移动,由于设置在定子60外周的功能部11的延伸部11a与设置在壳体20内周的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a相接触,因此也能阻碍定子60相对于壳体20沿轴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制造方法1~3以外,还能够利用下面的制造方法4制造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
制造方法4:制作纵向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的功能部11及耐热部12,用该制作出的功能部11及耐热部12沿轴向夹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然后将壳体20热配合到突出部64被功能部11及耐热部12夹住的定子60上。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中,由于功能部1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以沿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的轴向上的两端部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因此能够使功能部11难以剥落。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由于耐热部12的轴向上的两端部沿着功能部1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因此能够使耐热部12难以剥落。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由于能够阻碍定子60相对于壳体20沿轴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定子60相对于壳体20沿轴向移动这样的情况。这样一来,例如就能够防止定子60落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以耐热部12具有两个延伸部12a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耐热部12也可以仅具有两个延伸部12a中的一个延伸部12a。
在构成为沿从轴向上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作用到定子60上的力比沿从轴向上的另一端朝向一端的方向作用到定子60上的力大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构成为对定子60作用欲使其从轴向上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移动的力的情况下,耐热部12也可以仅在定子60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侧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12a。例如,在轴向沿着铅直方向延伸的情况下,换言之,在轴50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情况下,耐热部12也可以仅在定子60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侧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12a。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的功能部11和耐热部12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相同。
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中,功能部11的周向上的两端部以沿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延伸部)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在图4的例子中,功能部11的横向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功能部11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延伸部)沿周向夹着突出部64。
换言之,功能部11具有两个延伸部11b。两个延伸部11b分别设置在功能部11的周向上的两端部。两个延伸部11b分别以沿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的周向上的端面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两个延伸部11b沿周向夹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
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中,耐热部12的周向上的两端部以沿着功能部11的周向上的两端部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在图4的例子中,耐热部12的横向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耐热部12的周向上的两端部(延伸部)沿周向夹着功能部11。
换言之,耐热部12具有两个延伸部12b。两个延伸部12b分别设置在耐热部12的周向上的两端部。两个延伸部12b分别在与定子60的突出部64之间夹着功能部11的延伸部11b的状态下,以沿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的周向上的端面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两个延伸部12b在与定子60的突出部64之间夹着功能部11的延伸部11b的状态下,沿周向夹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
耐热部12构成为阻碍第一部件及第二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旋转。在该示例中,耐热部12构成为阻碍定子60相对于壳体20旋转。
具体而言,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b沿周向支承定子60的突出部64。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定子60要相对于壳体20旋转,由于设置在定子60外周的功能部11的延伸部11b与设置在壳体20内周的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b相接触,因此也能阻碍定子60相对于壳体20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制造方法1~3以外,还能够利用下面的制造方法5制造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
制造方法5:制作横向剖面形状形成为朝向径向内侧开口的U字形的功能部11及耐热部12,用该制作出的功能部11及耐热部12沿周向夹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然后将壳体20热配合到突出部64被功能部11及耐热部12夹住的定子60上。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中,由于功能部11的周向上的两端部以沿着定子60的突出部64的周向上的两端部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因此能够使功能部11难以剥落。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由于耐热部12的周向上的两端部沿着功能部11的周向上的两端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因此能够使耐热部12难以剥落。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中,由于能够阻碍定子60相对于壳体20旋转,因此能够防止发生定子60相对于壳体20旋转这样的情况。这样一来,例如就能够阻止定子60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以耐热部12具有两个延伸部12b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耐热部12也可以仅具有两个延伸部12b中的一个延伸部12b。
在构成为沿周向上的一个方向作用到定子60上的力比沿周向上的另一方向作用到定子60上的力大的情况下,耐热部12也可以具有仅沿着功能部11的延伸部11b的周向上的一个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12a。例如,在构成为转子70仅向一个方向旋转的情况下,耐热部12也可以具有仅沿着功能部11的延伸部11b的端部中转子7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12a。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动机装置10的耐热部12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动机装置1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相同。
如图5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动机装置10中,耐热部12的纵向剖面形状为波浪状。在图5的例子中,耐热部12是板状部件,并且在轴向上形成为波浪状。耐热部12具有弹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动机装置10中,与耐热部12和壳体20及功能部11紧密接触的情况相比,通过使耐热部12的纵向剖面形状为波浪状,从而能够阻碍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中,由于耐热部12具有弹性,因此能够由耐热部12构成弹性支承结构。因此,能够抑制振动在定子60与壳体20之间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耐热部12也可以不具有弹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电动机装置10的耐热部12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电动机装置1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相同。
如图6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电动机装置10中,耐热部12的横向剖面形状为波浪状。在图6的例子中,耐热部12是板状部件,并且在周向上形成为波浪状。耐热部12具有弹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的电动机装置10中,与耐热部12和壳体20及功能部11紧密接触的情况相比,通过使耐热部12的横向剖面形状为波浪状,从而能够阻碍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中,由于耐热部12具有弹性,因而能够由耐热部12构成弹性支承结构。因此,能够抑制振动在定子60与壳体20之间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耐热部12也可以不具有弹性。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电动机装置10的耐热部12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电动机装置1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相同。
如图7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电动机装置10中,在壳体20与耐热部12之间形成有空间15(空气层)。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的电动机装置10中,由于在壳体20与耐热部12之间形成有空间15(空气层),因此与耐热部12和壳体20紧密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阻碍壳体20与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中,也可以在壳体20与耐热部12之间形成空间15(空气层)。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电动机装置10的制造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电动机装置1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相同。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电动机装置10中,耐热部12在定子60与功能部11紧贴且功能部11与耐热部12紧贴的状态下通过焊接与壳体20接合。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电动机装置10中,耐热部12构成为:通过阻碍在焊接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从耐热部12向功能部11传递,由此阻碍用于将功能部11保持在定子60与耐热部12之间的保持力因热而降低,从而维持功能部11保持在定子60与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6的电动机装置10中,由于能够阻碍在焊接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从耐热部12向功能部11传递,因此能够保护功能部11免受在焊接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一来,能够维持功能部11保持在定子60与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
图8及图9示例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功能部11及耐热部1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相同。
〔功能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功能部11设置在轴50的外周。功能部11与轴50相接触。轴50是第一部件的一个例子。
在该示例中,功能部11形成为圆筒状,覆盖轴50的相对面,所述相对面为轴50的外周面中在径向上与转子70的内周面相对的部分。具体而言,功能部11在轴向上沿着轴50的相对面延伸。功能部11还在周向上沿着轴50的相对面延伸。功能部11的横向剖面形状为圆环状。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部11可以比轴50的相对面大,也可以比轴50的相对面小。例如,功能部11的表面面积(与轴50的相对面相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可以比轴50的相对面的面积大,也可以比轴50的相对面的面积小。
功能部11具有使轴50与转子70之间绝缘的功能、以及抑制振动在轴50与转子70之间传递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轴50与转子70之间的绝缘、以及抑制振动在轴50与转子70之间传递中的至少一者。
〔耐热部〕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耐热部12设置在转子70与功能部11之间。耐热部12与转子70和功能部11这两者相接触。耐热部12防止转子70与功能部11相接触。转子70是第二部件的一个例子。轴50和转子70的组合是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组合的一个例子。
在该示例中,耐热部12形成为圆筒状,并且覆盖功能部11的外周面。具体而言,耐热部12在轴向上沿着功能部11的外周面延伸。耐热部12还在周向上沿着功能部11的外周面延伸。耐热部12的横向剖面形状为圆环状。
需要说明的是,耐热部12可以比功能部11大,也可以比功能部11小。例如,耐热部12的表面面积(与功能部11相接触的部分的面积)可以比功能部11的表面面积大,也可以比功能部11的表面面积小。耐热部12可以比转子70的内周面大,也可以比转子70的内周面小。
在该示例中,通过对转子70进行热配合,而使得轴50、功能部11以及耐热部12紧固在一起。耐热部12因热而变质的温度比热配合温度高。具体而言,耐热部12的熔点或分解温度比热配合温度高。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热配合时的热导致耐热部12劣化。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耐热部12具有使轴50与转子70之间绝缘的功能、以及抑制振动在轴50与转子70之间传递的功能中的至少一个功能。以下,将阻碍转子70与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的功能记作“第一保护功能”,将缓和从转子70施加给功能部11的应力集中的功能记作“第二保护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实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护功能的结构与用于实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护功能的结构相同。具体而言,用于实现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护功能的结构相当于在用于实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护功能的结构中将“定子60”替换为“轴50”并将“壳体20”替换为“转子70”的结构。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中,通过在转子70与功能部11之间设置耐热部12,从而能够保护功能部11免受因热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中,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的功能部11及耐热部12的形状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相同。
〔功能部〕
如图10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中,功能部11的轴向长度比轴50的相对面(轴50的外周面中在径向上与转子70的内周面相对的部分)的轴向长度短。
〔耐热部〕
如图10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中,耐热部12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以沿着功能部11的轴向上的两端部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沿轴向夹着功能部11。
换言之,耐热部12具有两个延伸部12c。两个延伸部12c分别设置在耐热部12的轴向上的两端部。两个延伸部12c分别形成为圆环状,并以沿着功能部11的轴向上的端面的方式朝向径向内侧延伸。两个延伸部12c沿轴向夹着功能部11。
在该示例中,耐热部12构成为阻碍转子70相对于轴50沿轴向移动。具体而言,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c沿轴向夹着功能部11。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转子70要相对于轴50沿轴向移动,由于设置在转子70内周的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c与设置在轴50外周的功能部11相接触,因此也能阻碍转子70相对于轴50沿轴向移动。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电动机装置10中,由于能够阻碍转子70相对于轴50沿轴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发生转子70相对于轴50沿轴向移动这样的情况。这样一来,例如就能够防止转子70落下。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以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c朝径向内侧延伸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c也可以以沿着转子70的轴向上的端面的方式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转子70的轴向上的端面的中心部设置供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c嵌合的凹部。
在以上的说明中,以耐热部12具有两个延伸部12c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耐热部12也可以仅具有两个延伸部12c中的一个延伸部12c。
在构成为沿从轴向上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作用到转子70上的力比沿从轴向上的另一端朝向一端的方向作用到转子70上的力大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构成为对转子70作用欲使其从轴向上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移动的力的情况下,耐热部12也可以仅在转子70的轴向上的另一端侧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12c。例如,在轴向沿着铅直方向延伸的情况下,换言之,在轴50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情况下,耐热部12也可以仅在转子70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侧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12c。
在以上的说明中,以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c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情况、和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c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c也可以具有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两个延伸部12c、和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两个延伸部12c。
耐热部12的延伸部12c也可以包括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个延伸部12c、和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个延伸部12c。在该情况下,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个延伸部12c也可以设置在与设置有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个延伸部12c的轴向端部不同的另一轴向端部上。
在构成为沿从轴向上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的方向作用到转子70上的力比沿从轴向上的另一端朝向一端的方向作用到转子70上的力大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构成为对转子70作用欲使其从轴向上的一端朝向另一端移动的力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个延伸部12c设置在轴向上的另一端侧,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个延伸部12c设置在轴向上的一端侧。例如,在轴向沿着铅直方向延伸的情况下,换言之,在轴50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一个延伸部12c设置在铅直方向上的下方侧,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个延伸部12c设置在铅直方向上的上方侧。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的耐热部12的形状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相同。
〔耐热部〕
如图11所示,在耐热部12上设置有多个突出部12d。多个突出部12d分别从耐热部12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嵌入功能部11。在该示例中,在耐热部12上设置有在周向上等间隔布置的四个突出部12d。
在该示例中,耐热部12构成为阻碍转子70相对于轴50旋转。具体而言,耐热部12的突出部12d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嵌入功能部11。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转子70要相对于轴50旋转,由于设置在转子70内周的耐热部12的突出部12d与设置在轴50外周的功能部11相接触,因此也能阻碍转子70相对于轴50旋转。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电动机装置10中,由于能够阻碍转子70相对于轴50旋转,因此能够防止发生转子70相对于轴50旋转这样的情况。这样一来,例如就能够阻止转子70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的说明中,以耐热部12具有四个突出部12d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耐热部12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下的突出部12d,还可以具有五个以上的突出部12d。
在以上的说明中,以耐热部12的突出部12d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耐热部12的突出部12d也可以朝向径向外侧延伸并嵌入转子70中。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转子70的内周面设置供耐热部12的突出部12d嵌合的凹部。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动机装置10的制造方法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动机装置10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机装置10的结构相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动机装置10中,耐热部12在轴50与功能部11紧贴且功能部11与耐热部12紧贴的状态下通过焊接与转子70接合。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动机装置10中,耐热部12构成为:通过阻碍在焊接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从耐热部12向功能部11传递,由此阻碍用于将功能部11保持在轴50与耐热部12之间的保持力因热而降低,从而维持功能部11保持在轴50与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电动机装置10中,由于能够阻碍在焊接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从耐热部12向功能部11传递,因此能够保护功能部11免受在焊接中施加给耐热部12的热所产生的影响。这样一来,能够维持功能部11保持在轴50与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制冷装置)
图12示例出包括具有电动机装置10的压缩机CC的制冷装置RR的结构。制冷装置RR具有填充有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RR1。制冷剂回路RR1具有压缩机CC、散热器RR5、减压机构RR6以及蒸发器RR7。在本示例中,减压机构RR6是膨胀阀。制冷剂回路RR1进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在制冷循环中,从压缩机CC喷出的制冷剂在散热器RR5进行散热。从散热器RR5流出的制冷剂在减压机构RR6中被减压,然后在蒸发器RR7中蒸发。从蒸发器RR7流出的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机CC中。
在该示例中,制冷装置RR是空调机。空调机可以是制冷专用机,也可以是制热专用机。空调机也可以是在制冷与制热之间进行切换的空调机。在该情况下,空调机具有切换制冷剂的循环方向的切换机构(例如四通切换阀)。制冷装置RR也可以是热水器、冷却机组、冷却库内空气的冷却装置等。冷却装置对冷藏库、冷冻库、集装箱等的内部的空气进行冷却。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说明中,以定子60具有突出部6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定子60也可以不具有突出部64。例如,定子60的外周面也可以是圆筒面。功能部11及耐热部12也可以形成在定子60的整个外周上。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但可知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方式及具体情况进行各种改变。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则还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或替换。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公开作为电动机装置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电动机装置
11功能部
12耐热部
20壳体
30电动机
40压缩机构
50轴
60定子
61定子铁心
62背轭
63齿
64突出部
70转子
CC压缩机
RR制冷装置

Claims (15)

1.一种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装置包括壳体(20)、定子(60)、转子(70)、轴(50)、功能部(11)以及耐热部(12),
所述定子(60)收纳在所述壳体(20)内,
所述转子(70)设置在所述定子(60)的内周,
所述轴(50)设置在所述转子(70)的内周,
所述功能部(11)设置在第一部件的外周,所述第一部件为所述定子(60)或所述轴(50),
所述耐热部(12)设置在第二部件与所述功能部(11)之间,所述第二部件为所述壳体(20)或所述转子(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部(11)具有使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绝缘的功能以及抑制振动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之间传递的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热配合,而使得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功能部(11)以及所述耐热部(12)紧固在一起,
所述耐热部(12)的熔点或分解温度比热配合温度高。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部(12)具有阻碍所述第二部件与所述功能部(11)之间的热传递的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部(12)构成为:通过阻碍在制造过程中施加给所述耐热部(12)的热从耐热部(12)向功能部(11)传递,由此阻碍用于将所述功能部(11)保持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耐热部(12)之间的保持力因所述热而降低,从而维持所述功能部(11)保持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所述第二部件进行热配合,而使得所述第一部件、所述功能部(11)以及所述耐热部(12)紧固在一起,
所述功能部(11)的熔点或分解温度比所述耐热部(12)的熔点或分解温度低,
所述耐热部(12)构成为:使得所述功能部(11)在热配合时的温度在所述功能部(11)的熔点或分解温度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部(12)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功能部(11)紧贴且所述功能部(11)与所述耐热部(12)紧贴的状态下,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二部件接合,
所述耐热部(12)构成为:通过阻碍在所述焊接中施加给所述耐热部(12)的热从耐热部(12)向功能部(11)传递,由此阻碍所述保持力因所述热而降低,从而维持所述功能部(11)保持在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耐热部(12)之间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部(12)具有缓和从所述第二部件施加给所述功能部(11)的应力集中的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部(12)的与所述功能部(11)相接触的面的表面粗糙度比所述第二部件的内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部(12)的与所述功能部(11)相接触的面的轮廓度比所述第二部件的内周面的轮廓度小。
11.根据权利要求8到10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部(12)的与所述功能部(11)相接触的面的表面硬度比所述第二部件的内周面的表面硬度软。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部(12)构成为阻碍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沿轴向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耐热部(12)构成为阻碍所述第一部件及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者相对于另一者旋转。
14.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包括权利要求1到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电动机装置。
15.一种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缩机。
CN202180066078.1A 2020-09-29 2021-09-29 电动机装置、压缩机、制冷装置 Pending CN1162101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3277 2020-09-29
JP2020-163277 2020-09-29
PCT/JP2021/035859 WO2022071393A1 (ja) 2020-09-29 2021-09-29 モータ装置、圧縮機、冷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10139A true CN116210139A (zh) 2023-06-02

Family

ID=80950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6078.1A Pending CN116210139A (zh) 2020-09-29 2021-09-29 电动机装置、压缩机、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38840A1 (zh)
EP (1) EP4203269A1 (zh)
JP (2) JP2022056414A (zh)
CN (1) CN116210139A (zh)
WO (1) WO20220713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79080B2 (en) * 2019-09-04 2024-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DE102022123452A1 (de) * 2022-09-14 2024-03-14 Thyssenkrupp Steel Europe Ag Körperschallgedämmter Elektromo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75470A (ja) * 1995-03-29 1996-10-18 Toshiba Corp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の回転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92143B2 (ja) 2000-04-06 2010-12-0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圧縮機および電動機
JP2009177946A (ja) * 2008-01-24 2009-08-06 Asmo Co Ltd 回転電機
JP6003066B2 (ja) * 2012-01-23 2016-10-0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電動機、電動機ユニット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4379931B (zh) * 2012-07-25 2018-04-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密闭型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38840A1 (en) 2023-07-27
EP4203269A1 (en) 2023-06-28
JP2022174341A (ja) 2022-11-22
WO2022071393A1 (ja) 2022-04-07
JP2022056414A (ja)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83934B1 (ko) 압축기
US20230238840A1 (en) Motor apparatus,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8604850B (zh) 旋转电机
JP5303833B2 (ja) モータ用ロータ、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CN110178289B (zh) 转子、电动机、空调装置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11164859B (zh) 定子、电动机、压缩机、空调装置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9565191B (zh) 电动机、压缩机及制冷空调装置
JP6901035B2 (ja) 回転電気機械、圧縮機、および回転電気機械の製造方法
JP6109312B2 (ja) モータ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EP2080906B1 (en) Fan assembly
WO2020021702A1 (ja) ステータ、電動機、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7244175A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JP2008082265A (ja) 電動コンプレッサ
JP2012013030A (ja) 電動圧縮機
JP5672325B2 (ja) モータ用ロータの組立方法、モータおよび圧縮機
KR20200063728A (ko) 전동 압축기
CN111463921A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KR101886729B1 (ko) 전동 압축기
KR20080090027A (ko) 직류 모터용 회전자 조립체
JP7364950B1 (ja) 回転電気機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を備えた圧縮機、送風機、及び冷凍装置
JP7252477B2 (ja) モータ固定構造、圧縮機、および冷凍装置
WO2023074320A1 (ja) 圧縮機、冷凍装置、および圧縮機の製造方法
KR20210105776A (ko) 압축기용 모터의 고정자
JP7450783B2 (ja) コンシクエントポール型ロータ、電動機、ファン、及び空気調和機
EP4361439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mpress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