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91754A -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91754A
CN116191754A CN202310150022.5A CN202310150022A CN116191754A CN 116191754 A CN116191754 A CN 116191754A CN 202310150022 A CN202310150022 A CN 202310150022A CN 116191754 A CN116191754 A CN 1161917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o driver
movable
servo
bas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500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91754B (zh
Inventor
熊光接
杨东生
赖九才
胡华
沈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te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te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te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te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500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917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6191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1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91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91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属于振动补偿技术领域。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和底座,伺服驱动器安装在底座的顶部,底座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侧板,底座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板,第二卡板的内部弹性连接有第二活动板,第二卡板两侧底座的内壁设置有减震板,底座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机盒,电机盒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电机盒的内壁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杆。该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实现对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的振动补偿,不需要使用扳手等工具即可实现对伺服驱动器的安装,方便快捷,避免了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产生的振动相互之间发生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补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伺服系统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伺服主要靠脉冲来定位,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伺服电机接收到1个脉冲,就会旋转1个脉冲对应的角度,从而实现位移,因为,伺服电机本身具备发出脉冲的功能,所以伺服电机每旋转一个角度,都会发出对应数量的脉冲,这样,和伺服电机接受的脉冲形成了呼应,或者叫闭环,如此一来,系统就会知道发了多少脉冲给伺服电机,同时又收了多少脉冲回来,这样,就能够很精确的控制电机的转动,从而实现精确的定位,可以达到0.001mm。
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在运转的时候都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而目前对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并没有设计专门的补偿装置,导致其在使用的时候可能因为振动导致伺服驱动器的损坏,影响力伺服驱动器的使用寿命,对于伺服电机的减震往往只通过单独的减震环实现对伺服电机的减震,减震环往往安装在伺服电机的底部,对于伺服电机的侧边对通过简单的减震棉进行实现,这种减震方式虽然可以减小伺服电机的振动,但是其减震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在运转的时候都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而目前对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并没有设计专门的补偿装置,导致其在使用的时候可能因为振动导致伺服驱动器的损坏,影响力伺服驱动器的使用寿命,对于伺服电机的减震往往只通过单独的减震环实现对伺服电机的减震,减震环往往安装在伺服电机的底部,对于伺服电机的侧边对通过简单的减震棉进行实现,这种减震方式虽然可以减小伺服电机的振动,但是其减震效果较差。
2.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和底座,所述伺服驱动器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侧板,所述底座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的内部弹性连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卡板两侧底座的内壁设置有减震板,所述底座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机盒,所述电机盒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电机盒的内壁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杆,所述伺服电机的外壁设置有U型安装件,所述U型安装件的内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部设置有与导向杆活动连接的活动套,所述活动套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伺服电机与电机盒之间设置有第五弹簧。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板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活动板相匹配的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内壁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活动板连接的第四弹簧,所述第二活动板通过第四弹簧与第三活动槽内壁弹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侧表面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弹簧的内壁设置有与第四滑块相匹配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活动板通过设置在第三滑槽内的第四滑块与第四弹簧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伺服驱动器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卡板相匹配的卡口,所述伺服驱动器通过卡口与第二卡板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机盒的侧表面设置有安装耳,所述电机盒通过安装耳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盒的侧面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底座与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动块,所述底座的内部有设置有与第一活动块相匹配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设置在第一活动槽内的第一活动块与底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侧板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滑块相匹配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设置在第一滑槽内的第一滑块与侧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设置有导向板,所述第一滑块通过导向板与第一滑槽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板的顶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内部设置有卡孔,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部弹性连接有与卡孔相匹配的第一梯形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梯形块相匹配的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壁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梯形块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活动槽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梯形块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滑槽相匹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梯形块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二活动槽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梯形块通过设置在第二滑槽内的第二滑块与第二活动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所述第一活动板的顶部设置有导线孔,所述导线孔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梯形块,所述第二梯形块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梯形块通过第三滑块与导线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梯形块上方第一活动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与第二梯形块连接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第一活动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板,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板相匹配的第二卡槽。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方法,其步骤如下:
S1:首先将伺服驱动器安装在底座的内部,将伺服电机安装在电机盒的内部,当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工作时,通过减震板配合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减震,再加上第四弹簧使得第二活动板对伺服驱动器的减震,从而使得伺服驱动器的减震效果更好,避免了因振动导致的伺服驱动器的损坏,
S2:伺服电机在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会使得第五弹簧发生形变,而使得第二连接杆带动活动套在导向杆上活动,通过第三弹簧对活动套之间的力进行抵消,从而实现伺服电机的减震;
S3:当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安装完成后,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伺服驱动器连接,而导线通过通孔后进入导线孔,第二弹簧对活动杆施加一个向下的弹力使得第二梯形块将通过导线孔的导线卡紧,避免了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产生的振动相互之间发生影响。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在使用时,通过减震板配合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减震,再加上第四弹簧使得第二活动板对伺服驱动器的减震,从而使得伺服驱动器的减震效果更好,避免了因振动导致的伺服驱动器的损坏,伺服电机在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会使得第五弹簧发生形变,而使得第二连接杆带动活动套在导向杆上活动,通过第三弹簧对活动套之间的力进行抵消,从而实现伺服电机的减震,通过两套减震系统分别对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进行减震,实现对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的振动补偿。
2)、本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在使用时,将侧板通过第一连接杆移动至尽可能远离底座的位置,之后通过第一滑块使得侧板向下活动,防止侧板阻碍伺服驱动器的安装,之后通过卡口与第二卡板的配合,使得伺服驱动器与底座卡接,之后通过第一滑块向上活动侧板,再推动侧板与底座结合,此时卡块挤压第一梯形块,使得第一梯形块压缩至第二活动槽的内部,当第一梯形块与卡孔对接后,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梯形块与卡孔卡接,使得侧板与底座固定,从而实现伺服驱动器的安装,该方案不需要使用扳手等工具即可实现对伺服驱动器的安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3)、本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在使用时,当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安装完成后,伺服电机通过导线与伺服驱动器连接,而导线通过通孔后进入导线孔,第二弹簧对活动杆施加一个向下的弹力使得第二梯形块将通过导线孔的导线卡紧,避免了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产生的振动相互之间发生影响。
4)、本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在使用时,在对伺服驱动器进行安装的时候,为了防止第一活动板阻碍伺服驱动器的安装,第一活动板移动至侧板的最底部,当伺服驱动器安装完成后,将第一活动板移动至侧板的最顶部,侧板向底座活动的同时,第一卡板与第二卡槽卡接,实现第一活动板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活动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卡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卡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梯形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活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电机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伺服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导向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伺服驱动器;2、底座;3、侧板;4、第一连接杆;5、第一卡槽;6、卡块;7、第一梯形块;8、第一活动槽;9、第一活动块;10、第一滑块;11、第一滑槽;12、导向板;13、卡孔;14、第二活动槽;15、第一弹簧;16、第二滑槽;17、第二滑块;18、第一活动板;19、导线孔;20、第二梯形块;21、活动杆;22、第二弹簧;23、第三滑块;24、第一卡板;25、第二卡槽;26、安装耳;27、U型安装件;28、第二连接杆;29、转杆;30、安装块;31、导向杆;32、活动套;33、第三弹簧;34、通孔;35、第二卡板;36、减震板;37、第二活动板;38、第三活动槽;39、第四弹簧;40、第三滑槽;41、第四滑块;42、电机盒;43、伺服电机;44、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在运转的时候都会产生一定的振动,而目前对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并没有设计专门的补偿装置,导致其在使用的时候可能因为振动导致伺服驱动器的损坏,影响力伺服驱动器的使用寿命,对于伺服电机的减震往往只通过单独的减震环实现对伺服电机的减震,减震环往往安装在伺服电机的底部,对于伺服电机的侧边对通过简单的减震棉进行实现,这种减震方式虽然可以减小伺服电机的振动,但是其减震效果较差,通过以下方案解决该问题。
请参阅图1至图12,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1和底座2,伺服驱动器1安装在底座2的顶部,底座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侧板3,底座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板35,第二卡板35的内部弹性连接有第二活动板37,第二卡板35两侧底座2的内壁设置有减震板36,底座2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机盒42,电机盒42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43,电机盒42的内壁设置有安装块30,安装块30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杆31,伺服电机43的外壁设置有U型安装件27,U型安装件27的内部设置有转杆29,转杆29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8,第二连接杆28通过转杆29与U型安装件27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28的端部设置有与导向杆31活动连接的活动套32,活动套32的内部设置有与导向杆31相匹配的导向孔,活动套32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33,伺服电机43与电机盒42之间设置有第五弹簧44,通过减震板36配合对伺服驱动器1进行减震,再加上第四弹簧39使得第二活动板37对伺服驱动器1的减震,从而使得伺服驱动器1的减震效果更好,避免了因振动导致的伺服驱动器1的损坏,伺服电机43在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会使得第五弹簧44发生形变,而使得第二连接杆28带动活动套32在导向杆31上活动,通过第三弹簧33对活动套32之间的力进行抵消,从而实现伺服电机43的减震,通过两套减震系统分别对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进行减震,实现对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的振动补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第二活动板37的侧表面设置有第四滑块41,第四弹簧39的内壁设置有与第四滑块41相匹配的第三滑槽40,第二活动板37通过设置在第三滑槽40内的第四滑块41与第四弹簧39滑动连接,第三滑槽40的内表面与第四滑块41的外表面皆设置有摩擦面,第二卡板35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活动板37相匹配的第三活动槽38,第三活动槽38内壁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活动板37连接的第四弹簧39,第二活动板37通过第四弹簧39与第三活动槽38内壁弹性连接,从而实现第二活动板37的减震效果,当伺服驱动器1发生震动时,通过第三滑槽40的内表面与第四滑块41的外表面皆设置有摩擦面对第二活动板37受到的振动进行抵消,从而实现第二活动板37的减震效果。
本发明使用步骤:本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在使用时,首先将伺服驱动器1安装在底座2的内部,将伺服电机43安装在电机盒42的内部,当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工作时,通过减震板36配合对伺服驱动器1进行减震,再加上第四弹簧39使得第二活动板37对伺服驱动器1的减震,从而使得伺服驱动器1的减震效果更好,避免了因振动导致的伺服驱动器1的损坏,伺服电机43在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会使得第五弹簧44发生形变,而使得第二连接杆28带动活动套32在导向杆31上活动,通过第三弹簧33对活动套32之间的力进行抵消,从而实现伺服电机43的减震,通过两套减震系统分别对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进行减震,实现对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的振动补偿。
实施例2:
目前对于服驱动器1的安装则是直接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安装在设备上,这种安装方式比较繁琐,通过以下方案进行解决。
请参阅图1至图12,结合实施例1的基础有所不同之处在于,伺服驱动器1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卡板35相匹配的卡口,伺服驱动器1通过卡口与第二卡板35滑动连接,底座2与侧板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动块9,底座2的内部有设置有与第一活动块9相匹配的第一活动槽8,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通过设置在第一活动槽8内的第一活动块9与底座2活动连接,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10,侧板3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滑块10相匹配的第一滑槽11,第一连接杆4通过设置在第一滑槽11内的第一滑块10与侧板3滑动连接,侧板3的顶部设置有卡块6,卡块6的内部设置有卡孔13,底座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槽5,第一卡槽5的内部弹性连接有与卡孔13相匹配的第一梯形块7,将侧板3通过第一连接杆4移动至尽可能远离底座2的位置,之后通过第一滑块10使得侧板3向下活动,防止侧板3阻碍伺服驱动器1的安装,之后通过卡口与第二卡板35的配合,使得伺服驱动器1与底座2卡接,之后通过第一滑块10向上活动侧板3,再推动侧板3与底座2结合,此时卡块6挤压第一梯形块7,使得第一梯形块7压缩至第二活动槽14的内部,当第一梯形块7与卡孔13对接后,在第一弹簧15的作用下,第一梯形块7与卡孔13卡接,使得侧板3与底座2固定,从而实现伺服驱动器1的安装,该方案不需要使用扳手等工具即可实现对伺服驱动器1的安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第一滑槽11的内壁设置有导向板12,第一滑块10通过导向板12与第一滑槽11内壁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滑块10在第一滑槽11内壁的上下活动更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第一卡槽5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梯形块7相匹配的第二活动槽14,第二活动槽14内壁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梯形块7连接的第一弹簧15,第二活动槽14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槽16,第一梯形块7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滑槽16相匹配的第二滑块17,第一梯形块7通过第一弹簧15与第二活动槽14的内壁弹性连接,第一梯形块7通过设置在第二滑槽16内的第二滑块17与第二活动槽14滑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梯形块7在第二活动槽14内的上下活动更稳定。
本发明使用步骤:本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在使用时,当需要安装伺服驱动器1的时候,首先需要将侧板3通过第一连接杆4移动至尽可能远离底座2的位置,之后通过第一滑块10使得侧板3向下活动,防止侧板3阻碍伺服驱动器1的安装,之后通过卡口与第二卡板35的配合,使得伺服驱动器1与底座2卡接,之后通过第一滑块10向上活动侧板3,再推动侧板3与底座2结合,此时卡块6挤压第一梯形块7,使得第一梯形块7压缩至第二活动槽14的内部,当第一梯形块7与卡孔13对接后,在第一弹簧15的作用下,第一梯形块7与卡孔13卡接,使得侧板3与底座2固定,从而实现伺服驱动器1的安装,该方案不需要使用扳手等工具即可实现对伺服驱动器1的安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实施例3:
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之间的连接往往通过导线实现,因此导线可能是其振动传递的载体,通过以下方案进行解决。
请参阅图1至图12,结合实施例1、2的基础有所不同之处在于,电机盒42的侧表面设置有安装耳26,电机盒42通过安装耳26与底座2固定连接,电机盒42的侧面设置有通孔34,侧板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18,第一活动板18的顶部设置有导线孔19,导线孔1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梯形块20,第二梯形块20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三滑块23,第二梯形块20通过第三滑块23与导线孔19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梯形块20上方第一活动板1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与第二梯形块20连接的活动杆21,活动杆2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限位板与第一活动板18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2,当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安装完成后,伺服电机43通过导线与伺服驱动器1连接,而导线通过通孔34后进入导线孔19,第二弹簧22对活动杆21施加一个向下的弹力使得第二梯形块20将通过导线孔19的导线卡紧,避免了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产生的振动相互之间发生影响。
本发明使用步骤:本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在使用时,当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安装完成后,伺服电机43通过导线与伺服驱动器1连接,而导线通过通孔34后进入导线孔19,第二弹簧22对活动杆21施加一个向下的弹力使得第二梯形块20将通过导线孔19的导线卡紧,避免了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产生的振动相互之间发生影响。
实施例4:
在伺服驱动器1安装的时候,第一活动板18可能阻碍其安装,因此第一活动板18在侧板3上是可活动的,而伺服驱动器1安装完成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第一活动板18的固定。
请参阅图1至图12,结合实施例1、2、3的基础有所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活动板1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板24,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板24相匹配的第二卡槽25,在对伺服驱动器1进行安装的时候,为了防止第一活动板18阻碍伺服驱动器1的安装,第一活动板18移动至侧板3的最底部,当伺服驱动器1安装完成后,将第一活动板18移动至侧板3的最顶部,侧板3向底座2活动的同时,第一卡板24与第二卡槽25卡接,实现第一活动板18的固定。
本发明使用步骤:本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在使用时,在对伺服驱动器1进行安装的时候,为了防止第一活动板18阻碍伺服驱动器1的安装,第一活动板18移动至侧板3的最底部,当伺服驱动器1安装完成后,将第一活动板18移动至侧板3的最顶部,侧板3向底座2活动的同时,第一卡板24与第二卡槽25卡接,实现第一活动板18的固定。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方法,其步骤如下:
S1:首先将伺服驱动器1安装在底座2的内部,将伺服电机43安装在电机盒42的内部,当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工作时,通过减震板36配合对伺服驱动器1进行减震,再加上第四弹簧39使得第二活动板37对伺服驱动器1的减震,从而使得伺服驱动器1的减震效果更好,避免了因振动导致的伺服驱动器1的损坏,
S2:伺服电机43在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会使得第五弹簧44发生形变,而使得第二连接杆28带动活动套32在导向杆31上活动,通过第三弹簧33对活动套32之间的力进行抵消,从而实现伺服电机43的减震;
S3:当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安装完成后,伺服电机43通过导线与伺服驱动器1连接,而导线通过通孔34后进入导线孔19,第二弹簧22对活动杆21施加一个向下的弹力使得第二梯形块20将通过导线孔19的导线卡紧,避免了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产生的振动相互之间发生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1)和底座(2),所述伺服驱动器(1)安装在底座(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侧板(3),所述底座(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卡板(35),所述第二卡板(35)的内部弹性连接有第二活动板(37),所述第二卡板(35)两侧底座(2)的内壁设置有减震板(36),所述底座(2)的一侧面设置有电机盒(42),所述电机盒(42)的内部设置有伺服电机(43),所述电机盒(42)的内壁设置有安装块(30),所述安装块(30)的表面设置有导向杆(31),所述伺服电机(43)的外壁设置有U型安装件(27),所述U型安装件(27)的内部设置有转杆(29),所述转杆(29)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8),所述第二连接杆(28)的端部设置有与导向杆(31)活动连接的活动套(32),所述活动套(32)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33),所述伺服电机(43)与电机盒(42)之间设置有第五弹簧(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板(35)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二活动板(37)相匹配的第三活动槽(38),所述第三活动槽(38)内壁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活动板(37)连接的第四弹簧(39),所述第二活动板(37)通过第四弹簧(39)与第三活动槽(38)内壁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板(37)的侧表面设置有第四滑块(41),所述第四弹簧(39)的内壁设置有与第四滑块(41)相匹配的第三滑槽(40),所述第二活动板(37)通过设置在第三滑槽(40)内的第四滑块(41)与第四弹簧(39)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器(1)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卡板(35)相匹配的卡口,所述伺服驱动器(1)通过卡口与第二卡板(35)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盒(42)的侧表面设置有安装耳(26),所述电机盒(42)通过安装耳(26)与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盒(42)的侧面设置有通孔(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与侧板(3)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4),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活动块(9),所述底座(2)的内部有设置有与第一活动块(9)相匹配的第一活动槽(8),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通过设置在第一活动槽(8)内的第一活动块(9)与底座(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10),所述侧板(3)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滑块(10)相匹配的第一滑槽(11),所述第一连接杆(4)通过设置在第一滑槽(11)内的第一滑块(10)与侧板(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1)的内壁设置有导向板(12),所述第一滑块(10)通过导向板(12)与第一滑槽(11)内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的顶部设置有卡块(6),所述卡块(6)的内部设置有卡孔(13),所述底座(2)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卡槽(5),所述第一卡槽(5)的内部弹性连接有与卡孔(13)相匹配的第一梯形块(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5)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梯形块(7)相匹配的第二活动槽(14),所述第二活动槽(14)内壁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梯形块(7)连接的第一弹簧(15),所述第二活动槽(14)的内壁设置有第二滑槽(16),所述第一梯形块(7)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二滑槽(16)相匹配的第二滑块(17),所述第一梯形块(7)通过第一弹簧(15)与第二活动槽(14)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第一梯形块(7)通过设置在第二滑槽(16)内的第二滑块(17)与第二活动槽(14)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活动板(18),所述第一活动板(18)的顶部设置有导线孔(19),所述导线孔(1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梯形块(20),所述第二梯形块(20)的侧表面设置有第三滑块(23),所述第二梯形块(20)通过第三滑块(23)与导线孔(19)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梯形块(20)上方第一活动板(18)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与第二梯形块(20)连接的活动杆(21),所述活动杆(21)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第一活动板(18)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2),所述第一活动板(18)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卡板(24),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板(24)相匹配的第二卡槽(25)。
10.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方法,引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其步骤如下:
S1:首先将伺服驱动器(1)安装在底座(2)的内部,将伺服电机(43)安装在电机盒(42)的内部,当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工作时,通过减震板(36)配合对伺服驱动器(1)进行减震,再加上第四弹簧(39)使得第二活动板(37)对伺服驱动器(1)的减震,从而使得伺服驱动器(1)的减震效果更好,避免了因振动导致的伺服驱动器(1)的损坏,
S2:伺服电机(43)在运转时产生的振动会使得第五弹簧(44)发生形变,而使得第二连接杆(28)带动活动套(32)在导向杆(31)上活动,通过第三弹簧(33)对活动套(32)之间的力进行抵消,从而实现伺服电机(43)的减震;
S3:当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安装完成后,伺服电机(43)通过导线与伺服驱动器(1)连接,而导线通过通孔(34)后进入导线孔(19),第二弹簧(22)对活动杆(21)施加一个向下的弹力使得第二梯形块(20)将通过导线孔(19)的导线卡紧,避免了伺服驱动器(1)和伺服电机(43)产生的振动相互之间发生影响。
CN202310150022.5A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61917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0022.5A CN116191754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50022.5A CN116191754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1754A true CN116191754A (zh) 2023-05-30
CN116191754B CN116191754B (zh) 2023-11-21

Family

ID=86437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50022.5A Active CN116191754B (zh) 2023-02-14 2023-02-14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9175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6662B1 (en) * 1997-10-10 2001-06-12 Hav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Vibration damping system and servowriter
CN208112406U (zh) * 2018-02-09 2018-11-16 重庆新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减振结构
CN208226765U (zh) * 2018-06-25 2018-12-11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驱动装置的减震式伺服电机
CN113708537A (zh) * 2021-08-23 2021-11-26 深圳市华科星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抑制滤波效果可消除振动源的平稳型伺服电机驱动器
CN114992463A (zh) * 2022-06-14 2022-09-02 佛山市顺德区乐普达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使用的伺服驱动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7904783U (zh) * 2021-08-26 2022-11-25 天津盛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的安装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6662B1 (en) * 1997-10-10 2001-06-12 Havant International Limited Vibration damping system and servowriter
CN208112406U (zh) * 2018-02-09 2018-11-16 重庆新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伺服电机减振结构
CN208226765U (zh) * 2018-06-25 2018-12-11 河南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驱动装置的减震式伺服电机
CN113708537A (zh) * 2021-08-23 2021-11-26 深圳市华科星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抑制滤波效果可消除振动源的平稳型伺服电机驱动器
CN217904783U (zh) * 2021-08-26 2022-11-25 天津盛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伺服驱动器的安装结构
CN114992463A (zh) * 2022-06-14 2022-09-02 佛山市顺德区乐普达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使用的伺服驱动器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91754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94993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幕墙
CN116191754B (zh) 一种基于伺服驱动器的振动补偿系统及方法
CN209902741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缸体加工用定位夹具
CN213199637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车载前置高强摄像头
CN213498897U (zh) 一种螺丝批的自动送钉结构及螺丝批
CN113664496A (zh) 一种磁性编码器全自动智能装配设备
CN220388659U (zh) 一种散热器加工用夹具
CN219465317U (zh) 铰杯头组装定位机构
CN219419140U (zh) 铅酸蓄电池自动安装电眼
CN220298734U (zh) 一种舷外机的角度紧固装置
CN219178860U (zh) 一种振动台动圈与水平滑台对齐装置
CN217283689U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自动控制设备用仪表终端
CN215267290U (zh) 一种铁路电气化工程用减震型电力柜
CN219132224U (zh) 一种用于马达安装的辅助校准装置
CN220985745U (zh) 车载平板摄像头模组的功能测试治具
CN219565495U (zh) 一种飞行数据记录测试仪
CN209550788U (zh) 一种汽车门铰链用双头倒角装置
CN211786080U (zh) 一种激光雷达定位装置
CN217097484U (zh) 装配治具及装配设备
CN210806296U (zh) 一种隔离栅接线端子组装装置
CN217736152U (zh) 一种汽车用减震垫片
CN112421339B (zh) 一种端子折弯装置
CN211166913U (zh) 一种便携式铁路信号机固定装置
CN215669006U (zh) 一种新型桥梁检修轨道支撑钢悬臂
CN217381156U (zh) 一种舞台对开轨用的限位器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502, Building A, Ru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23 Xingyu Road, Nanch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ITE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Factory building B301, zhuangbian Industrial Park, Hangcheng Avenue, Sanwei community, Hangche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UITE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2nd and 6th floors, Building A, Ru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23 Xingyu Road, Nanch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ITE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Building A, Rui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No. 23 Xingyu Road, Nanch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UITECH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